TWI840565B - 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 - Google Patents

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0565B
TWI840565B TW109118572A TW109118572A TWI840565B TW I840565 B TWI840565 B TW I840565B TW 109118572 A TW109118572 A TW 109118572A TW 109118572 A TW109118572 A TW 109118572A TW I840565 B TWI840565 B TW I8405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ffusion
diffusion control
control layer
light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8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1410A (zh
Inventor
片桐麦
草間健太郎
倉本達己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505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4673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1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1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5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565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在提供可實現具有優良的視認性的顯示體的光擴散控制體,及具有優良視認性的反射型顯示體。 本發明的解決手段之光擴散控制體1,其特徵在於:其係至少具備2層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具備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光擴散控制體1,光擴散控制層1之中的2層之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分別對其單面以該面的法線方向為0∘,以-70∘~70∘的入射角度依序照射光線時所測定的霧度值的最小值為35%以上。

Description

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
本發明係關於將既定入射角度範圍內的入射光,以強且光損失低的狀態穿透擴散的光擴散控制體,及具備該光散控制體的反射型顯示體。
液晶顯示裝置、有機電致發光、電子紙等顯示體,大致區分為穿透型顯示體與反射型顯示體。穿透型顯示體,係在其內部具有背光等的光源,而由視認者視認從背後藉由該光源所照射的顯示。相對於此,反射型顯示體,並不具備如背光等光源,以存在於外部的室內照明或太陽等作為光源。再者,在夜間等從外部的光量不足時,在顯示體的表面側設置光源,以間接照明的形式可視認的系統亦包含在反射型顯示體。而且,反射型顯示體,通常在其內部具備反射板。反射型顯示體,係將來自外部光源的光,以反射板反射,藉由該反射光照射顯示。
在反射型顯示體,會起因於利用外部光源,光源與視認者的位置關係無法一定。結果,容易發生根據光源的位置不同導致光無法充分到達視認者而降低視認性,或無法將顯示體全體照明得很明亮的問題。為解決如此的問題,可考慮在顯示體組入光擴散板。但是,單只是組入一般的光擴散板,有無法充分地得到用於得到良好的視認性所需的擴散性,或欲實現高擴散,則產生迷光或後方散射的光損失,而有損及影像鮮明度的問題。從消解該等問題的觀點而言,在反射型顯示體,有在視認者側表面與反射板之間設置光擴散控制體,該光擴散控制體可將既定入射角度範圍內的入射光,以強且光損失低的狀態穿透擴散的研究。藉由上述光擴散控制體的存在,以反射板反射的光被適度擴散,而減低依存於光源位置的視認性降低。
作為具備如上所述的光擴散控制體的反射型顯示體,在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反射型的顯示面板;及配置在上述顯示面板的光學層積體,上述光學層積體,具有2片以上的異向性散射膜,上述複數異向性散射膜之中,至少2片膜的散射中心軸方向的穿透率互相不同,包含於上述光學層積體的異向性散射膜之中,散射中心軸方向的穿透率相對較高的第1膜,與包含於上述光學層積體的異向性散射膜之中,散射中心軸方向的穿透率相對較低的第2膜相比,散射中心軸方向的穿透率為4倍以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749960號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然而,近幾年,液晶顯示裝置或電子紙等的反射型顯示體的利用範圍擴大,伴隨此,要求更高的視認性,或者,要求即使在更惡劣條件的光源下亦可視認的性能。結果,以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先前的反射型顯示體,無法滿足要求的性能,而要求可實現更優良的視認性的光擴散控制體。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得實情所完成,以提供可實現具有優良的視認性的顯示體的光擴散控制體,及具有優良視認性的反射型顯示體為目標。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標,第1,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擴散控制體,其特徵在於:其係至少具備2層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具備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光擴散控制體,上述光擴散控制層之中的2層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分別,對其單面以該面的法線方向為0∘,以-70∘~70∘的入射角度依序照射光線時所測定的霧度值的最小值為35%以上(發明1)。
關於上述發明(發明1)的光擴散控制體,藉由具備分別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及第二光擴散層,可適度將光擴散。因此,在具備該光擴散控制體的反射型顯示體,從更傾斜所入射的光線亦可有效利用,而變得視認性優良。
在上述發明(發明1),上述第一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中心軸,與上述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中心軸,以不同的角度為佳(發明2)。
在上述發明(發明1、2),上述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規則性內部結構,以在上述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上述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柱狀物在膜厚方向林立而成的柱形結構為佳(發明3)。
第2,本發明提供一種反射型顯示體,其特徵在於:具備:上述光擴散控制體(發明1~3);及反射板,其係設在上述光擴散控制體的一面(發明4)。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光擴散控制體,可製造具有優良視認性的顯示體,特別是反射型顯示體。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光擴散控制體] 在圖1表示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的剖面圖。圖1所示光擴散控制體1,至少具備2層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具備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在此,所謂上述規則性內部結構,係指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以既定規則性配置而成內部結構(例如,以與光擴控制層表面平行的平面切斷光擴散控制層而得的剖面,觀看在存在上述規則性內部結構的位置切斷而得的剖面時,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折射率相對較高的區域,沿著上述剖面內的至少1方向,以相同間距重複配置而成的內部結構)。
特別是,圖1所示光擴散控制體1,具備: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其係層積在該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的單面。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亦可進一步具備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以外的光擴散控制層,或者亦可進一步具備光擴散控制層以外的層。此外,光擴散控制體1,只要具備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其形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組入顯示體等一般構件的形態,特別是以膜狀,即,以光擴散控制膜為佳。
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分別對其單面以該面的法線方向為0∘,以-70∘~70∘的入射角度依序照射光線時所測定的霧度值的最小值為35%以上。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藉由至少具備2層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為35%以上的光擴散控制層,可使以既定入射角度對光擴散控制體1入射的光線適度擴散穿透。藉此,使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製造反射型顯示體時,該反射型顯示體,即使入射光的入射角度(反射型顯示體的顯示面的法線與入射光的角度)更大時,亦可使該入射光有效到達視認者的方向。結果,視認者可更明朗地辨識顯示,即實現優良的視認性。如此優良的視認性,在使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所製造的穿透型顯示體,亦可同樣地實現。
從實現更優良的視認性的觀點而言,在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的至少一方的(較佳的是在兩層)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以40%以上為佳,以50%以上為更佳,以60%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65%以上為佳。
此外,關於上述霧度值的最大值,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的至少一方的(較佳的是在兩層),以80%以上為佳,以85%以上為更佳,以90%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95%以上為佳。藉由使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的至少一方的(較佳的是在兩層)上述霧度值的最大值為如上所述,容易使更明瞭的顯示到達視認者。
以上霧度值的最小值及最大值,可使用變化角霧度計等的變化角霧度測定取得,該測定方法的細節如後述試驗例所記載。
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之間的霧度值差,以小於50點為佳,以30點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10點以下為佳,進一步以5點以下為佳。藉由使上述霧度值差在小於50點,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容易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再者,關於上述霧度值差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0.1點以上,特別是可為0.5點以上,進一步可為1%點以上。再者,在上述霧度值差的霧度值,係對各光擴散控制層,以入射角度0∘照射光線時所測定的霧度值。
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的擴散中心軸與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的擴散中心軸為不同的角度為佳。藉此,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成為更容易將以既定角度入射的光線分散。因此,具備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的反射型顯示體,成為將入射角度更大的入射光,容易向視認者反射,即,達成更優良的視認性。再者,所謂上述擴散中心軸,係指以此為中心擴散特性大致呈對稱的軸,可基於光擴散控制層的變化角霧度測定等所掌握的擴散性能推斷,其詳細的測定方法來如後述試驗例所記載。
此外,從更容易達成優良的視認性的觀點而言,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的擴散中心軸與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的擴散中心軸所形成的角度,以1∘以上為佳,以5∘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10∘以上為佳。藉此,使擴散中心軸相互的角度在上述範圍以上,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容易使以既定角度入射的光線更加分散。
另一方面,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的擴散中心軸與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的擴散中心軸所形成的角度,以40∘以下為佳,以30∘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20∘以下為佳。藉由使擴散中心軸相互的角度在上述範圍以下,射出的光被有效地擴散的範圍,變得容易在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與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重疊,結果變得容易實現更優良的視認性。
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對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的一面從可將入射光最強烈地擴散的入射角度照射光線,以此對其他的面穿透的擴散光的光強度的最大值,與對第二擴散控制層12做同樣的測定的擴散光的光強度的最大值的比(以較大的值除以較小的值所得的比),以小於4倍為佳,以3.5倍以下為更佳,進一步以3倍以下為佳,又進一步以2倍以下為佳,以1.4倍以下最佳。藉由使上述比小於4倍,可使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成為容易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另一方面,關於上述比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00倍以上,特別是可為1.01倍以上,進一步可為1.05倍以上。再者,擴散光的光強度的最大值,可例如藉由使用擴散亮度分佈測定裝置的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取得,其測定方法細節如後述試驗例所述。
1.光擴散控制層的構成 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所具備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只要是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具備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的規則性內部結構,同時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並無特別限定。再者,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進一步具備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以外的光擴散控制層時,只要是該進一步的光擴散控制層,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具備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的規則性內部結構,並無特別限定。
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及進一步的光擴散控制層,以將含有高折射率成分,及具有較該高折射率成分低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成分的光擴散控制層用組成物硬化者為佳。特別是,高折射率成分及低時機射率成分,分別以具有1個或2個聚合性官能基者為佳。藉由使用如此的光擴散控制層用組成物,容易良好地形成上述規則性內部結構,同時在形成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時,其霧度調整亦變得容易,結果,容易達成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
(1)高折射率成分 作為上述高折射率成分的較佳的例子,可舉出含有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別是可良好地舉出含有複數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作為含有複數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可舉出(甲基)丙烯酸聯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蒽酯、(甲基)丙烯酸苄基苯酯、(甲基)丙烯酸聯苯基氧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萘基氧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蒽基氧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苯氧烷基酯等,該等的一部份以鹵素、烷基、烷氧基、鹵化烷基等取代者。該等之中,從容易形成良好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觀點而言,以(甲基)丙烯酸聯苯酯為佳,具體而言,以鄰苯基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鄰苯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等為佳。再者,在本說明書,所謂(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雙方。其他的類似用語亦相同。
高折射率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2500以下為佳,特別是以1500以下為佳,進一步以1000以下為佳。此外,高折射率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150以上為佳,特別是以200以上為佳,進一步以250以上為佳。藉由使高折射率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上述範圍,容易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同時容易形成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再者,在本說明書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凝膠滲透層析(GPC)法測定的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值。
高折射率成分的折射率,以1.45以上為佳,以1.50以上更為佳,特別是以1.54以上為佳,進一步以1.56以上為佳。此外,高折射率成分的折射率,以1.70以下為佳,特別是以1.65以下為佳,進一步以1.59以下為佳。藉由使高折射率成分的折射率在上述範圍,容易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同時,同時容易形成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再者,在本說明書的所謂折射率,其意指在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硬化前的既定成分的折射率,此外,係遵照JIS K0062:1992所測定。
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中的高折射率成分的含量,對低折射率成分100質量份,以25質量份以上為佳,以40質量份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50質量份以上為佳。此外,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中的高折射率成分的含量,對低折射率成分100質量份,以400以下為佳,以300質量份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200質量份以下為佳。藉由使高折射率成分的含量在該等範圍,在形成的光擴散控制層的規則性內部結構,來自高折射率成分的區域與來自低折射率成分的區域變得以所期望的比例存在。結果,容易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同時容易形成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
(2)低折射率成分 作為上述低折射率成分的較佳例,可舉出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側鏈具有(甲基)丙烯醯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含有(甲基)丙烯醯基的矽酮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等,特別是使用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為佳。
上述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以由(a)至少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b)聚烷二醇、及(c)(甲基)丙烯酸羥烷酯所構成為佳。
上述(a)至少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之較佳的例子,可舉出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1,3-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1,3-xylylene diisocyanate)、1,4-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等的芳香族聚異氰酸酯;六亞甲基異氰酸酯等的脂肪族聚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IPDI);加氫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等的脂環式聚異氰酸酯等;及該等的雙縮脲體、三聚氰酸酯體、進一步與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羥甲基丙烷、蓖麻油等的含有低分子活性氫的化合物的反應物的加成物等(例如,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系3官能加成物)等。該等之中,以脂環式聚異氰酸酯為佳,特別是以僅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脂環式二異氰酸酯為佳。
上述(b)聚烷二醇的較佳的例子,可舉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己二醇等,其中以聚丙二醇為佳。
再者,(b)聚烷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2300以上為佳,特別是以4300以上為佳,進一步以6300以上為佳。此外,(b)聚烷二醇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19500以下為佳,特別是以14300以下為佳,進一步以12300以下為佳。
上述(c)(甲基)丙烯酸羥烷酯的較佳的例子,可舉(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丁酯等。該等之中,從可降低所得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速度,更有效地形成既定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觀點而言,使用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為佳。
以上述(a)~(c)的成分作為材料的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可遵照常法進行。此時,(a)~(c)成分的調配比例,從有效地合成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的觀點而言,以莫耳比,以(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的比例為佳,特別是以1~3:1:1~3的比例為佳,進一步以2:1:2的比例為佳。
低折射率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3000以上為佳,特別是以5000以上為佳,進一步以7000以上為佳。此外,低折射率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以20000以下為佳,特別是以15000以下為佳,進一步以13000以下為佳。藉由使低折射率成分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上述範圍,容易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同時容易形成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
低折射率成分的折射率,以1.59以下為佳,以1.50以下更為佳,特別是以1.49以下為佳,進一步以1.48以下為佳。此外,低折射率成分的折射率,以1.30以上為佳,特別是以1.40以上為佳,進一步以1.46以上為佳。藉由使低折射率成分的折射率在上述範圍,容易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同時容易形成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
(3)其他成分 上述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在高低折射率成分及低折射率成分以外,以可含有其他的添加劑。作為其他的添加劑,可舉出例如,多官能性單體(具有3個以上的聚合性官能基的化合物)、光聚合起始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防止帶電劑、聚合促進劑、聚合禁止劑、紅外線吸收劑、塑化劑、稀釋溶劑、及調平劑(leveling agent)等。
上述添加劑之中,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含有光聚合起始劑為佳。藉由使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容易有效率地形成具有所期望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
光聚合起始劑的例子,可舉出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正丁醚、安息香異丁醚、苯乙酮、二甲基胺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1-羥基環己基苯酮、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對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三級丁基蒽醌、2-胺基蒽醌、2-甲基噻噸酮、2-乙基噻噸酮、2-氯噻噸酮、2,4-二甲基噻噸酮、2,4-二乙基噻噸酮、苄基二甲基縮酮、苯乙酮二甲基縮酮、對二甲基胺基安息香酸酯、寡聚[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等。該等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使用光聚合起始劑時,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中的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對高折射率成分與低折射率成分的合計量100質量份,以0.2質量份以上為佳,特別是以0.5質量以上為佳,進一步以1質量以上為佳。此外,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對高折射率成分與低折射率成分的合計量100質量份,以20質量份以下為佳,特別是以15質量份以下為佳,進一步以10質量份以下為佳。藉由使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中的光聚合起始劑的含量在上述範圍,容易有效率地形成光擴散控制層。
(4)光擴散控制層用組成物的調製
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可藉由將上述高折射率成分及低折射率成分、以及根據所期望的光聚合起始劑等其他添加劑均勻混合而調製。
上述混合時,可邊加熱為40~80℃的溫度邊攪拌,得到均勻的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此外,亦可添加稀釋溶劑混合使所得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成為所期望的黏度。
2.光擴散控制層的規則性內部結構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層,在其內部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具備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的規則性內部結構。更具體而言,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層,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在膜厚方向上,以既定長度伸展(extending)的規則性內部結構。再者,在此規則性內部結構,係折射率相對較高的區域在膜厚方向延在而成的點,有別於一方的相在另一方的相中沒有存在明確的規則性而成的相分離結構,或在海成分中存在大致球狀的島成分而成的海島結構。
作為如上所述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具體例子,可舉出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柱狀物膜厚方向林立而成的柱形結構。在本實施形態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從容易達成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觀點,作為規則性內部結構具有柱形結構為佳。
(1)柱形結構 圖2係概略顯示上述柱形結構的立體圖。如圖2所示,在柱形結構113,折射率相對較高的柱狀物112在厚度方向複數林立,將其周圍以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114填埋的結構。再者,在圖2,雖係描繪成柱狀物112,存在於柱形結構113內的厚度方向的整個區域,惟亦可係在柱形結構113的厚度方向的上端部及下端部的至少一方不存在柱狀物112。
入射具有如此的柱形結構113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光,會成為既定入射角度範圍內時,以具有既定的開角邊強烈地擴散邊從光擴散控制層射出。另一方面,入射光以上述入射角度範圍外的角度入射時,不擴散而穿透,或伴隨較入射角度範圍內的入射光的情形弱的擴散而射出。再者,藉由柱形結構113所產生的擴散光,與光擴散控制層表面平行配置造影體時,在任一方向均具有擴展的圓形狀或略圓形狀(橢圓形狀等)。
在柱形結構113,折射率相對較高的柱狀物112的折射率,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114的折射率差,以0.01以上為佳,以0.05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0.1以上為佳。藉由使上述差為0.01以上,可進行有效的擴散。再者,上述差的上限並無特別限定,可例如為0.3以下。
上述柱狀物112,具有直徑從光擴散控制層的一方的面向另一方的面增加的結構為佳。具有如此結構的柱狀物112,與直徑從一方的面向另一方的面幾乎不會變化的柱狀物相比,容易改變與柱狀物的軸線方向平行的光的行進方向,藉此,光擴散控制層可將光有效地擴散。
此外,在將柱狀物112,以與軸線方向水平的面切斷時的剖面,直徑的最大值,以0.1μm以上為佳,以0.5μm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1μm以上為佳。此外,該最大值,以15μm以下為佳,以10μm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5μm以下為佳。藉由使直徑的最大值在上述範圍,光擴散控制層可將光有效地擴散。再者,關於以與柱狀物112的軸線方向垂直的面切斷時的剖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以圓、橢圓、多角形、異形等為佳。
在柱形結構113,鄰接的柱狀物112間的距離,以0.1μm以上為佳,以0.5μm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1μm以上為佳。此外,上述距離,以15μm以下為佳,以10μm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5μm以下為佳。藉由使鄰接的柱狀物112間的距離在上述範圍,光擴散控制層可將光有效地擴散。
此外,在柱形結構113,柱狀物112,可對光擴散控制層的厚度方向水平林立,亦可以一定的傾斜角林立。以一定的傾斜角林立時的傾斜角,即,柱形結構113的柱狀物112的軸線,與光擴散控制層表面的法線所形成的銳角側的角度,以1∘以上為佳,以5∘以上為特佳,進一步以10∘以上為佳。此外,上述角度,以50∘以下為佳,以40∘以下為特佳,進一步以30∘以下為佳。藉由使柱狀物112以上述範圍傾斜,在具備如此的柱形結構113的光擴散控制層,可邊使穿透的光向所期望的方向偏轉而擴散。
再者,關於以上的柱形結構113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尺寸或既定角度,可藉由使用光學數位顯微鏡觀察柱形結構113的剖面而測定。
(2)柱形結構的變形例 在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層的規則性內部結構,亦可係將上述柱形結構113變形的結構。例如,光擴散控制層,作為內部結構,在上述柱形結構113的柱狀物112,具有在光擴散控制層的厚度方向的中途彎曲而成的結構。此外,光擴散控制層,亦可係在光擴散控制層的厚度方向具有兩個以上的傾斜角度相異的柱狀物的區域的柱形結構113。
3.光擴散控制體的製造方法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的製造方法,可例如,將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以及根據所期望,個別形成進一步光擴散控制層等的其他的層之後,將該等以所期望的順序層積而得。此外,作為製造方法的其他例子,亦可藉由在形成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之後,在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上直接形成光擴散控制層12而得。
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及進一步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藉由先前習知的方法形成。例如在工程片的一面塗佈上述光擴散控制層組合物,形成塗膜之後,在該塗膜的與工程片的相反側的面,黏貼剝離片的一面(特別是剝離面)。接著,藉由隔著工程片或剝離片,對上述塗膜照射活性能量線使之硬化,形成光擴散控制層。如此,藉由在上述塗膜層積剝離片,保持剝離片與工程片的間隙,抑制塗膜被壓壞,而容易形成具有均勻厚度的光擴散控制層。
作為上述塗佈方法,可舉出例如,刀塗佈法(knife coat)、輥輪塗佈法(roll coat)、棒式塗佈法(bar coat)、刮刀塗佈法、模具塗佈法(die coat)、及凹版塗佈法(gravure coat)等。此外,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亦可按照需要使用溶劑稀釋。
對塗膜的活性能量線的照射,可按照所欲形成的規則性內部結構,以不同的態樣進行。如此的照射能夠以先前習知的方法進行。例如,形成上述柱狀結構時,對塗膜,照射光線平行度高的平行光。
再者,所謂上述活性能量線,其意指電磁波或電荷粒子線之中具有能量量子者,具體而言,可舉出紫外線或電子線等。活性能量線之中,以容易操作的紫外線特別為佳。
使用紫外線作為活性能量線,形成柱狀結構時,作為其照射條件,在塗膜表面的波峰照度以0.1~10mW/cm2 為佳。再者,在此所述波峰照度,其意指照射在塗膜表面的活性能量線顯示最大值的部分的測定值。再者,在塗膜表面的積算光量,以5~200mJ/cm2 為佳。
再者,從更確實地使硬化完成的觀點而言,在進行使用如上所述的平行光或帶狀光的硬化之後,照射通常的活性能量線(沒有進行轉換為平行光或帶狀光的處理的活性能量線、散射光)亦佳。
4.光擴散控制體的使用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的用途並無特別限定,可與先前的光擴散控制體同樣地使用。特別是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可良好地使用於製造反射型顯示體。
在圖3表示使用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所製造的反射型顯示體2的一例的剖面圖。該反射型顯示體2,具備: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及設在該光擴散控制體1的一面側的反射板21。
再者,反射型顯示體2,亦可具備光擴散控制體1及反射板21以外的層或構件。例如,可在光擴散控制體1與反射板21之間設液晶等的顯示面板。或者,反射型顯示體2,係在顯示面板的一面設有光擴散控制體1的構成,且作為構成顯示面板的構件之一設有反射板21。
作為反射型顯示體2的例子,可舉出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電子紙、電泳顯示器、MEMS顯示器、固體結晶顯示器等的電子機器。此外,反射型顯示體2,在如此的電子機器以外,亦可係在紙、樹脂膜、金屬板等印刷顯示內容。此時,亦可以紙、樹脂膜、金屬板等發揮作為反射板21的作用,或者亦可係在光擴散控制體1與反射板21之間,設置施以用於顯示的印刷的紙、樹脂膜等。
此外,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亦可使用在製造穿透型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器等的穿透型顯示體。
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1,藉由具備:分別具有上述霧度值的最小值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11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12,可邊防止後方散射光或迷光等的光損失,邊使光適度地擴散。藉此,在使用該光擴散控制體1所製造的顯示體(特別是反射型顯示體2),可實現優良的視認性。
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係為容易理解本發明所記載,而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而記載。因此,揭示於上述實施形態的各要素,係含有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的全部設計變更或均等物在內的主旨。 [實施例]
以下,將本發明以實施例等更具體地說明,惟本發明的範圍並非限定於該等實施例等。
[製作例1](光擴散控制層A) (1)光擴散控制層組成物的調製 對作為低折射率成分的,40質量份使聚丙二醇、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與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反應得到重量平均分子量9,900的聚醚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固體份換算值;以下相同),添加60質量份作為高折射率成分的分子量268的鄰苯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及8質量份作為光聚合起始劑的2-羥基-2-甲基-1-苯基丙-1-酮之後,在80℃條件下進行加熱混合,得到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
(2)光擴散控制層的形成 將所得光擴散控制層用組合物,塗佈在作為工程片的長條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片的一面,形成塗膜。接著,在該塗膜的與工程片的相反側的面,積層作為第一膜的以矽酮系剝離劑剝離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的一面的剝離片(LINTEC公司製,產品名「SP-PET381130」,厚度︰38μm)的剝離面。
將藉此所得,由剝離片、上述塗膜、及工程片所組成的積層體,載置在輸送帶上。此時,使積層體的剝離片側的面為上側,同時使積層體的長邊方向與輸送帶的流動方向平行。然後,對載置在輸送帶的積層體,設置將中心光線平行度控制在±3∘以內的紫外線點平行光源(JATEC公司製)。此時,將該光源,設置成對在層積體的剝離片側的面的法線方向照射平行光。
之後,使輸送帶動作,邊將層積體移動,以在塗膜表面的波峰照度2.00mW/cm2 ,積算光量53.13mJ/cm2 的條件,照射平行度為2˚以下的平行光(從具有主波峰波長為365nm,其他的為254nm、303nm、313nm的高壓水銀燈的紫外線),使層積體中的塗膜硬化形成厚度60μm的光擴散控制層A。結果得到依序層積工程片、光擴散控制層A(厚度:60μm)、及剝離片而成的積層體。
再者,將形成的光擴散控制層A的剖面進行顯微鏡觀察,結果確認在光擴散控制層A的內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林立複數柱狀物而成的柱狀結構。即,在所得光擴散控制層A內部的柱狀結構的區域在厚度方向延伸的比例為100%。此外,確認上述柱狀物,與光擴散控制層A的厚度方向平行(傾斜角0∘)。再者,在本說明書該傾斜角,係以膜面的法線方向鉛直向上為0∘,輸送機的行進方向標記為正,其相反方向為負。
此外,上述波峰照度及積算光量,係將安裝受光器的UV METER(EYE GRAPHICS公司製,產品名「EYE紫外線積算照度計UVPF-A1」)設定在上述塗膜的位置所測定。光擴散控制層A的厚度,係使用定壓厚度測定器(寶製造所公司製,產品名「TECLOCK PG-02J」)所測定。
[製作例2](光擴散控制層B) 將以與製作例1的步驟(1)同樣地得到的光擴散控制層用組成物,塗佈在作為工程片的長條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的一面,形成塗膜。將藉此所得,由塗膜、及工程片所組成的積層體,載置在輸送帶上。此時,使積層體的塗膜側的面為上側,同時使積層體的長邊方向與輸送帶的流動方向平行。然後,對載置在輸送帶的積層體,設置將中心光線平行度控制在±3∘以內的紫外線點平行光源(JATEC公司製)。此時,將該光源,設置成對在層積體的塗膜側的面的法線方向,向輸送帶的流動方向傾斜10∘的方向照射平行光。
之後,使輸送帶動作,邊將層積體移動,以在塗膜表面的波峰照度2.00mW/cm2 ,積算光量53.13mJ/cm2 的條件,照射平行度為2˚以下的平行光(從具有主波峰波長為365nm,其他的為254nm、303nm、313nm的高壓水銀燈的紫外線)。
接著,在上述塗膜的與工程片的相反側的面,積層作為剝離片的以矽酮系剝離劑剝離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一面的剝離片(LINTEC公司製,產品名「SP-PET381130」,厚度︰38μm)的剝離面。將藉此所得.由剝離片、塗膜、及工程片所組成的積層體,載置在輸送帶上。接著,對該輸送帶,以與上述同樣地設置紫外線點平行光源。然後,使輸送帶動作,邊將層積體移動,以在塗膜表面的波峰照度11.0mW/cm2 ,積算光量32.0mJ/cm2 的條件,照射散射光。
藉由以上,使層積體中的塗膜硬化,形成厚度90μm的光擴散控制層B。結果,得到依序層積工程片、光擴散控制層B(厚度:90μm)、及剝離片而成的層積體。
再者,在所得光散控制層B內部,柱形結構區域在厚度方向延在的比例為10%。此外,確認上述柱狀物,對光擴散控制層B的厚度方向對輸送帶的前進方向傾斜約7∘(傾斜角+7∘)。
[製作例3](光擴散控制層C) 將形成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厚度變更為120μm以外,以與製作例2同樣地得到,依序層積工程片、光擴散控制層C(厚度︰120μm)、及剝離片而成的層積體。
再者,在所得擴散控制層C內部的柱形結構區域在厚度方向延在的比例為30%。
[製作例4](光擴散控制層D) 將形成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厚度變更為140μm以外,以與製作例2同樣地得到,依序層積工程片、光擴散控制層D(厚度︰140μm)、及剝離片而成的層積體。
再者,在光擴散控制層D內部的柱形結構區域在厚度方向延在的比例為40%。
[製作例5](光擴散控制層E) 將形成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厚度變更為160μm以外,以與製作例2同樣地得到,依序層積工程片、光擴散控制層E(厚度︰160μm)、及剝離片而成的層積體。
再者,在光擴散控制層E內部的柱形結構區域在厚度方向延在的比例為50%。
[製作例6](光擴散控制層F) 將形成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厚度變更為185μm以外,以與製作例2同樣地得到,依序層積工程片、光擴散控制層F(厚度︰185μm)、及剝離片而成的層積體。。
再者,在光擴散控制層F內部的柱形結構區域在厚度方向延在的比例為比例是60%。
[實施例1] 從製作例1及製作例4所製作層積體,分別剝離去除工程片及剝離片,得到光擴散控制層A及光擴散控制層D。然後,藉由在作為第一光擴散控制層的光擴散控制層A的照射紫外線的面側,將作為第二散控制層的光擴散控制層D的與照射紫外線的面的相反面,以相互的長邊方向(輸送帶的移動方向)一致地層積,得到光擴散控制體。
再者,將在上述光擴散控制體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光擴散控制層A)側的面,與反射板(厚度100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表面蒸鍍厚度300nm的鋁)的反射面層積,得到反射型顯示體樣品。
[實施例2] 從製作例5所製作的層積體,剝離去除工程片及剝離片,取得光擴散控制層E,將此使用於作為第二光擴散控制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樣品。
[實施例3] 從製作例6所製作的層積體,剝離去除工程片及剝離片,取得光擴散控制層F,將此使用於作為第二光擴散控制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樣品。
[比較例1] 不設第二光擴散控制層,而以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光擴散控制層A)單層作為光擴散控制體。再者,使用該光擴散控制體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反射型顯示體樣品。
[比較例2] 從製作例2所製作的層積體,剝離去除工程片及剝離片,取得光擴散控制層B,將此使用於作為第二光擴散控制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樣品。
[比較例3] 從製作例3所製作的層積體,剝離去除工程片及剝離片,取得光擴散控制層C,將此使用於作為第二光擴散控制層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樣品。
[試驗例1](光擴散控制層的變化角霧度測定) 關於分別以製作例1~6製作的光擴散控制層A~F,使用變化角霧度計(東洋精密機械製造所公司製,產品名「Haze-gard plus,變化角霧度計」),測定霧度值(%)。
具體而言,在從製作例1~6所得層積體剝離去除工程片及剝離片形成光擴散控制層的單體,將製造時照射紫外線的面的相反面,黏貼於無鹼玻璃板(厚度:1.1mm)的一面,得到層積體。然後,將該層積體,設置成從上述變化角霧度計的積分球開口到測定光的到達位置的距離為62mm,且設置成無鹼玻璃側與光源相對。接著,藉由將在上述到達位置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寬幅方向作為旋轉軸,使光擴散控制層的長邊方向(製作時的輸送方向)旋轉,測定霧度值(%)的變化。即,僅藉由改變光擴散控制層的傾斜角度,變更測定光對光擴散控制層的入射角度,分別測定每個入射角度的霧度值(%)。再者,以測定光成為層積體的法線方向的入射角度為0∘,以光擴散控制層的長邊方向(製作時的輸送方向)的前進方向側越接近光源的旋轉方向為正,在-70∘~70∘的範圍進行測定。測定條件的細節如下。 光源︰C光源 測定徑︰ϕ18mm 積分球開口徑︰ϕ25.4mm
將測定結果示於圖4。再者,圖4係以橫軸為入射角度,縱軸表示測定值。此外,特定所測定的霧度值(%)之中,入射角度為0∘時的值、以及最小值及最大值。將該等結果示於表1。
再者,從圖4的結果,如下特定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中心軸。在圖4的圖表,將入射角從負值向正值變化時,霧度值上升之後,再次降低到原來的水準。在此,算出其升起時霧度值首先成為極大的入射角度,與霧度值降低到原來的水準前霧度值成為極大的入射角度的平均值,將此作為擴散中心軸。再者,在圖4的圖表,存在霧度值成極大的兩個入射角度,在該等之間存在霧度值極小的一個入射角度,惟特定擴散中心軸時,不考慮該極小時的入射角度。將如此所得的擴散中心軸亦示於表1。
[試驗例2](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 對在製作例1~6所分別製作的光擴散控制層A~F,使用擴散亮度分佈測定裝置(SUGA試驗機公司製,產品名「變角測色計VC-2」),測定擴散亮度分佈。
具體而言,從製作例1~6所得層積體剝離去除工程片及剝離片所形成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單體,將製造時照射紫外線的面的相反面,黏貼在無鹼玻璃板(厚度︰1.1mm)的一面得到層積體。從擴散中心軸的方向對在該層積體的無鹼玻璃側的面照射測定光,邊移動受光器依序測定藉此穿透到另一面(光擴散控制層側的面)的擴散光的強度。此時,受光器,係以包含擴散光的射出點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寬幅方向(長邊方向與同平面內的垂直方向)為軸旋轉,且邊與射出點保持等距離,以與光擴散控制層表面相對的狀態使之移動。該移動,係該射出點與受光器連結的線段,與通過該射出點的法線所形成的角度(受光器角度)從-45移動到45∘。再者,該角度的值,以受光器對在光擴散控制層側的長邊方向(製作時的輸送方向)的前進方向成為近位的角度以正值,成為遠位的角度以負值表示。作為光源使用C光源。
另一方面,作為基準,不設置測定對象,以受光器角度固定在0∘的狀態(將測定光直接照射在受光器的狀態)測定光強度的基準值。然後,算出如上所述地測定的各光擴散控制層的光強度對該基準值的比例(以上述基準值為100%的百分率)。將結果示於圖5-1及圖5-2。再者,圖5-1及圖5-2,係以橫軸為受光器角度,縱軸表示光強度(%)。此外,在圖5-1,顯示關於光擴散控制層A、D、E及F的結果,在圖5-2,顯示關於光擴散控制層B及C的結果。
此外,特定所得光強度(%)的最大值。將該最大值示於表1。在者,算出以光擴散控制層A的最大值作為基準的光擴散控制層A~F的最大值的比例。該等結果亦示於表1。
[試驗例3](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 對具備以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光擴散控制體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使用擴散亮度分佈測定裝置(SUGA試驗機公司製,產品名「變角測色計VC-2」),測定擴散亮度分佈。
具體而言,對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光擴散控制體側的面,以與該面的法線所形成的角度呈10∘的入射角度(入射角度10∘)照射光線,邊移動受光器邊依序測定在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反射而產生的擴散光的光強度。此時,受光器係以包含擴散光的射出點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寬幅方向(與長邊方向同平面內的垂直方向)為軸旋轉,且邊從射出點保持等距離,邊以與光擴散控制層相對的狀態移動。該移動,係將連接該射出點與受光器的線段與通過該射出點的法線所形成的角度(受光器角度),從-45∘移動到0∘。再者,該角度的值,係以受光器對在光擴散控制層側的長邊方向(製作時的輸送方向)的前進方向成為近位的角度以正值,成為遠位的角度以負值表示。再者,作為光源使用C光源。
另一方面,作為基準,作為測定對象設置標準白色構成板,以上述受光器角度固定在-45∘的狀態,測定光強度的基準值。然後,算出如上所述地測定的各光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光強度對該基準值的比例(以上述基準值為100%的百分率)。將結果示於圖6-1。再者,圖6-1係以橫軸為受光器角度,縱軸表示光強度(%)。此外,將受光器角度為0∘時的光強度(%)示於表2。
再者,將入射角度變更為20∘(受光器角度入射角度︰-45∘到10∘)、30∘(受光器角度︰-45∘到20∘)及40∘(受光器角度︰-45∘到30∘),分別與上述同樣地進行擴散亮度分佈測定。將該等測定結果示於圖6-2、圖6-3及圖6-4。此外,關於將入射角度分別變更為20∘、30∘及40∘的情形,將與受光器角度0∘時的光強度(%)示於表2。
此外,如以上所得,基於受光器角度0∘時的光強度(%),將每個入射角度的變化角霧度值的最小值(%)與光強度(%)的關係的圖表。將該圖表示於圖7。在該圖表,以各例的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變化角霧度值的最小值(%)為橫軸,受光器角度0∘時的光強度(%)為縱片。再者,關於沒有設置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比較例1,使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變化角霧度值的最小值(%)為「0%」。此外,入射角度為相同的點相互以線段連結。
[試驗例4](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視認性評價) 將以實施例1、實施例2及比較例3所製造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使光擴散控制體側的面成為上側排在支持台上。然後,對該面,以與該面的法線所形成的角度呈10∘的入射角度(入射角度10∘)照射桌燈的光線。然後,對該面從正面的位置以目視觀察反射型顯示形態樣品的亮度,同時從相同位置,以數位相機拍攝。將所得影像示於圖9。此外,將入射角度變更為35∘,與上述同樣地以目視確認,同時進行以數位相機的拍攝。將所得影像示於圖8。
從圖8明顯可知,在入射角度為10∘時,關於實施例1、實施例2及比較例3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均可大致同樣明亮地視認。另一方面,入射角度為35∘時,相對於關於實施例1及實施例2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均可明亮地視認,關於比較例3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則視認較暗。
[表1]
  變化角霧度側定 擴散亮度分佈測定
  入射角0∘時的值(%) 最小值 (%) 最大值(%) 擴散 中心軸(∘) 光強度的 最大值(%) 對光擴散控制層A的比例
光擴散控制層A 95.2 69.4 96.1 0 1.42 1.00
光擴散控制層B 4.3 2.9 6.7 10 68.08 47.94
光擴散控制層C 36.0 16.4 79.1 10 17.57 12.37
光擴散控制層D 66.0 36.5 92.8 10 2.20 1.55
光擴散控制層E 87.2 62.6 95.5 10 1.84 1.30
光擴散控制層F 94.0 75.0 96.4 10 1.52 1.07
[表2]
  光擴散控制體的層構成 受光器角度0∘時的光強度
  第一光擴散控制層 第一光擴散控制層 入射 角度 10∘ 入射 角度 20∘ 入射 角度 30∘ 入射 角度 40∘
  種類 變化角霧度值的最小值(%) 種類 變化角霧度值的最小值(%)
實施例1 光擴散控制層A 69.4 光擴散控制層D 36.5 451.93 451.94 164.34 0
實施例2 光擴散控制層A 69.4 光擴散控制層E 62.6 328.68 369.77 191.73 27.39
實施例3 光擴散控制層A 69.4 光擴散控制層F 75.0 328.68 287.6 164.34 54.78
比較例1 光擴散控制層A 69.4 862.78 301.29 27.39 0
比較例2 光擴散控制層A 69.4 光擴散控制層B 2.9 821.7 301.29 54.78 0
比較例3 光擴散控制層A 69.4 光擴散控制層C 16.4 575.19 493.02 109.56 0
如表2所示,可知具備關於實施例的光擴散控制體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入射角度在10∘~30∘時,對正面方向可以充分的光強度將光反射。可知特別是,入射角度為30∘時,相對於比較例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光強度在100%附近,或較其小的值,實施例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以大大地超過100%的光強度,將光向正面方向反射。該等結果,亦與圖9的以目視的視認性評價結果一致。
再者,可知在入射角度為40∘時,比較例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均無法將光對正面方向反射,關於實施例2及3的反射型顯示體樣品,可將光向正面方向反射。
此外,根據圖8的圖表,可知入射角度為10∘及20∘時,可不依在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變化角霧度值的最小值,而將光強度100%以上的光反射,但是入射角度為30∘時,在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變化角霧度值的最小值為約35%以上時,可反射100%以上的光強度的光。 [產業上的可利性]
本發明的光擴散控制體,可良好地使用於顯示體,特別是反射型顯示體的製造。
1:光擴散控制體 11:第一光擴散控制層 12:第二光擴散控制層 112:折射率相對較高的柱狀物 113:柱形結構 114: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 2:反射型顯示體 21:反射板
[圖1]係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的剖面圖。 [圖2]係概略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一例(柱形結構)的立體圖。 [圖3]係關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光擴散控制體的反射型顯示體的剖面圖。 [圖4]係表示試驗例1(光擴散控制層的變化角霧度測定)的結果的圖。 [圖5-1]係表示試驗例2(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的結果的一部分的圖。 [圖5-2]係表示試驗例2(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的結果的一部分的圖。 [圖6-1]係表示試驗例3(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的結果的一部分的圖。 [圖6-2]係表示試驗例3(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的結果的一部分的圖。 [圖6-3]係表示試驗例3(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的結果的一部分的圖。 [圖6-4]係表示試驗例3(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的結果的一部分的圖。 [圖7]係表示從試驗例3(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擴散亮度分佈測定)的結果所得之圖表的圖。 [圖8]係表示試驗例4(反射型顯示體樣品的視認性的評價)的結果的圖。
1:光擴散控制體
11:第一光擴散控制層
12:第二光擴散控制層

Claims (2)

  1. 一種光擴散控制體,其特徵在於:其係包含至少2層具有在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具備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區域的規則性內部結構的光擴散控制層的光擴散控制體,至少2層的上述光擴散控制層互相層積,至少2層的上述光擴散控制層為將含有高折射率成分,及具有較上述高折射率成分低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成分的光擴散控制層用組成物硬化者,前述高折射率成分為含有複數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前述低折射率成分為胺甲酸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上述光擴散控制層之中的2層的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及第二光擴散控制層,分別對其單面以該面的法線方向為0°,以-70°~70°的入射角度依序照射光線時所測定的霧度值的最小值為35%以上,上述第一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中心軸,與上述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擴散中心軸在不同的角度,上述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及上述第二光擴散控制層的兩方的上述規則性內部結構為,在上述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區域中,上述折射率相對較高的複數柱狀物在膜厚方向林立而成的柱形結構,上述第一光擴散控制層及上述第二光擴散控制層之間的霧度值差為0.1點以上、5點以下。
  2. 一種反射型顯示體,其特徵在於:包含:如請求項1之光擴散控制體;及設在上述光擴散控制體的一面側的反射板。
TW109118572A 2019-08-20 2020-06-03 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 TWI8405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0541A JP7446738B2 (ja) 2019-08-20 2019-08-20 光拡散制御体および反射型表示体
JP2019-150541 2019-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1410A TW202111410A (zh) 2021-03-16
TWI840565B true TWI840565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8230A1 (ja) 2013-04-30 2014-11-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8230A1 (ja) 2013-04-30 2014-11-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反射型表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3941B1 (ko) 광확산 필름 및 광확산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TWI578026B (zh)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I620960B (zh) 顯示裝置
TWI578027B (zh) 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及光擴散膜
TW201843228A (zh) 聚合膜及含有此膜之顯示裝置
TWI613465B (zh) 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
KR20120067289A (ko) 이방성 광확산 필름용 조성물 및 이방성 광확산 필름
JP2024091850A (ja) 光拡散制御部材および反射型表示体
TWI840565B (zh) 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
TW202035536A (zh) 光擴散膜
US11630248B2 (en) Laminate and light diffusion control film
TW202111410A (zh) 光擴散控制體及反射型顯示體
US11307611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body
WO2024043333A1 (ja) 光拡散制御部材および反射型表示体
US20220146719A1 (en) Reflective display body and roll body of light diffusion control sheet
US20230266510A1 (en) Laminate and light diffusion control film
TW202417952A (zh) 光擴散控制構件及反射型顯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