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0234B - 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 - Google Patents

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0234B
TWI840234B TW112119794A TW112119794A TWI840234B TW I840234 B TWI840234 B TW I840234B TW 112119794 A TW112119794 A TW 112119794A TW 112119794 A TW112119794 A TW 112119794A TW I840234 B TWI840234 B TW I8402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packaging box
plates
cutting line
box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9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劉宗翰
Original Assignee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234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包裝箱結構包括兩第一側板、兩第二側板以及兩結構加強板。兩第二側板與兩第一側板沿一第一方向交錯設置且彼此連接,各第二側板包括一上側邊及鄰近上側邊的一第一切割線。各結構加強板連接於各第二側板的上側邊,並包括一第二切割線、兩摺線組及由上側邊依序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一第三板部及一第四板部,第二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第二切割線由第一板部與第二板部的連接處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三板部,且兩摺線組分別位於第二切割線的兩側。

Description

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
本發明關於一種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特別關於一種可減少手提孔撕裂、破損風險的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
現有的包裝箱一般是紙箱,為了方便搬運人員搬運,會在包裝箱的相反兩側分別切割形成一個手提孔,方便搬運人員利用手提孔搬運包裝箱。但是,如果內裝的物品比較重,搬運時手提孔則容易撕裂或破損,因此,有的包裝箱會在紙箱的內側、手提孔的外圍黏貼一加強板,增加手提孔的結構強度。
但是,這種作法仍然無法完全避免手提孔的撕裂或破損,而且也會因搬運時手提孔的受力面積較小,造成搬運人員手部的不適。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除了可增加手提孔的受力面積,減少手提孔承受的應力外,同時還可提升手提孔的穩固性及抗壓能力,減少撕裂、破損的風險。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包裝箱結構,包括兩第一側板、兩第二側板以及兩結構加強板。兩第二側板與兩第一側板沿一第一方向交錯設置且彼此連接,各第二側板包括一上側邊及鄰近上側邊的一第一切割線。各結構加強板連接於各第二側板的上側邊,並包括一第二切割線、兩摺線組及由上側邊依序沿一第二方向排列的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一第三板部及一第四板部,第二方向垂直於第一方向,第二切割線由第一板部與第二板部的連接處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三板部,且兩摺線組分別位於第二切割線的兩側。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包裝箱,包括兩第一側板、兩第二側板以及兩結構加強板。兩第二側板與兩第一側板交錯設置且彼此連接,各第二側板包括一上側邊及鄰近上側邊的一第一切割線。各結構加強板連接於各第二側板的上側邊,並包括一第二切割線、兩摺線組及由上側邊依序排列的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一第三板部及一第四板部,第二切割線由第一板部與第二板部的連接處延伸至第三板部,且兩摺線組分別位於第二切割線的兩側;其中,各結構加強板的第四板部連接於各第二側板並位於第一切割線與上側邊之間,第二板部沿各摺線組折疊形成兩支撐部,兩支撐部頂抵第一板部與第三板部。
在一實施例中,各第二側板沿第一切割線的一側折疊形成一手提孔,第二板部沿第二方向的寬度等於手提孔與上側邊的距離。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切割線在第三板部的內部形成一三角形切口。
在一實施例中,三角形切口包括一中心頂點及兩側邊頂點,中心頂點位於第二板部與第三板部的連接處,兩側邊頂點位於第三板部。
在一實施例中,兩摺線組各包含一斜摺線及一直摺線,該直摺線位在該第二板部且平行於第二方向,斜摺線連接直摺線與第二切割線,且兩摺線組的各斜摺線分別由各側邊頂點延伸至第二板部。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切割線在第一板部與第二板部的連接處形成一多邊形切口。
在一實施例中,包裝箱結構更包括兩蓋板、兩第一底板及兩第二底板。各蓋板與各第一底板分別連接於各第一側板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反兩側邊,且兩蓋板與兩結構加強板沿第一方向交錯設置。各第二側板更包括與上側邊相反的一下側邊,各第二底板連接於各第二側板的下側邊。
承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包裝箱結構中,透過各結構加強板包括由上側邊依序排列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及第四板部,且更包括第二切割線及分別位於第二切割線兩側的兩摺線組設計,使由包裝箱結構折疊而成的包裝箱除了可增加人員搬運時手提孔的受力面積,減少手提孔承受的應力外,同時還可使第二板部沿摺線組折疊形成支撐部,提升手提孔的穩固性及抗壓能力,減少撕裂、破損的風險。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發明實施例之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以下實施例出現的各元件只是用以說明其相對關係,並不代表真實元件的比例或尺寸。
本發明實施例的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的材料是以瓦楞紙為例。另外,以下實施例之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的圖式中,實線為切割線(痕)或元件的側邊,而虛線則為可供折疊的摺線。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裝箱結構的示意圖,圖1B為圖1A之包裝箱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裝箱的示意圖,圖2B為圖2A之包裝箱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而圖2C為圖2B的包裝箱結構要取出內裝物品時的示意圖。在此,圖2A的包裝箱2是由圖1A的包裝箱結構1折疊而成。
請先參考圖1A及圖1B,包裝箱結構1包括兩第一側板11、兩第二側板12以及兩結構加強板13。另外,本實施例之包裝箱結構1更可包括兩蓋板14、兩第一底板15及兩第二底板16。
兩第二側板12與兩第一側板11沿一第一方向D1交錯設置且彼此連接,且各第二側板12包括平行於第一方向D1的一上側邊121及鄰近上側邊121的一第一切割線C1。換句話說,第二側板12與第一側板11相鄰設置,且第二側板12位於兩第一側板11之間。
各結構加強板13連接於各第二側板12的上側邊121,且各結構加強板13包括一第二切割線C2、兩摺線組BL及由上側邊121依序沿一第二方向D2排列的一第一板部131、一第二板部132、一第三板部133及一第四板部134,第二方向D2為結構加強板13遠離第二側板12的方向,且第二方向D2垂直於第一方向D1。在此,第二側板12與第一板部131之間、第一板部131與第二板部132之間、第二板部132與第三板部133之間及第三與第四板部134之間分別具有一摺線(未標示)。另外,第二切割線C2由第一板部131與第二板部132的連接處沿第二方向D2延伸至第三板部133,且兩摺線組BL分別位於第二切割線C2的兩側。
具體來說,如圖1B所示,為了方便將結構加強板13折疊成一立體結構以提供搬運時的支撐力,本實施例的各摺線組BL包含在第二板部132中的一直摺線L1,以及在第三板部133中且與直摺線L1連接的一斜摺線L2,其中,直摺線L1位在第二板部132且平行於第二方向D2,且斜摺線L2為與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不平行的斜線,並連接直摺線L1與第二切割線C2。另外,本實施例的第二切割線C2在第三板部133的內部可形成一個三角形切口O1,三角形切口O1包括一中心頂點T1及兩側邊頂點T2、T3(請參考圖1B),中心頂點T1位於第二板部132與第三板部133的連接處,兩側邊頂點T2、T3位於第三板部133中,而兩摺線組BL的各斜摺線L2由第二切割線C2之三角形切口O1的側邊頂點T2、T3分別延伸至第二板部132以連接各直摺線L1,且第二切割線C2在第一板部131與第二板部132的連接處可形成一多邊形切口O2。本實施例的多邊形切口O2具體為平行第一方向D1的長方形切口,且在第二方向D2具有一切口寬度。在此,如圖2A與圖2B所示,第二切割線C2形成三角形切口O1的目的是為了沿著摺線組BL折疊第二板部132形成支撐部21時可比較容易折疊;而第二切割線C2形成具有一切口寬度的多邊形切口O2的原因是:因為第一板部131一般有一定的厚度,如果第二切割線C2在第一板部131與第二板部132的連接處形成了有切口寬度的多邊形切口O2,第二板部132沿摺線組BL折疊時較容易形成兩支撐部21,使支撐部21的天側(上側)比較不會與第一板部131發生干涉。
請再參考圖1A,各蓋板14與各第一底板15分別連接於各第一側板11在第二方向D2上的相反兩側邊,且兩蓋板14與兩結構加強板13沿第一方向D1交錯設置(但彼此不連接),使蓋板14與結構加強板13相鄰設置。另外,各第二側板12更包括與上側邊121相反的一下側邊122,且各第二底板16連接於各第二側板12的下側邊122。因此,兩第一底板15與兩第二底板16也沿第一方向D1交錯設置(但彼此不連接)。
因此,如圖2A與圖2B所示,包裝箱2是由包裝箱結構1折疊而成,並透過交錯設置且彼此連接的第一側板11與第二側板12形成一容置空間。其中,兩結構加強板13折疊後可分別形成一立體結構(長方體)。具體而言,結構加強板13折疊後,第一板部131平行於第三板部133,第二板部132垂直於第一板部131且平行第四板部134。另外,各結構加強板13的第四板部134連接於第二側板12並位於第一切割線C1與上側邊121之間(即與第二側板12平行地黏貼於第二側板12)。在此,第四板部134可例如以膠合方式連接(固接)於第二側板12,然而兩者的連接方式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以釘合(釘書機)或膠帶貼合方式連接。另外,第二板部132是沿各摺線組BL(直摺線L1和斜摺線L2)往一第三方向D3折疊而形成兩支撐部21,兩支撐部21可位於第一板部131與第三板部133之間且位於第二板部132與第四板部134之間,使支撐部21的上下兩側分別頂抵第一板部131與第三板部133。其中,第三方向D3垂直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且兩支撐部21是往靠近第四板部134的方向折疊形成,使各支撐部21可在第一板部131與第三板部133之間提供一平行於第二方向D2的支撐力,此時第二方向D2垂直於上側邊121且平行於第二側板12。因此,在各第二側板12沿第一切割線C1鄰近上側邊121的一側折疊形成一手提孔H與一手提孔蓋板22(圖2B),且當搬運人員利用手提孔H搬運包裝箱2(即手伸入手提孔H搬運)時,由於支撐部21位於第一板部131與第三板部133之間且分別頂抵第一板部131與第三板部133,因此,支撐部21可以增加手提孔H的穩固性及抗壓能力,藉此減少手提孔H撕裂、破損的風險。
另外,請再參考圖1B並配合圖2B,第二板部132沿第二方向D2的寬度d1實質上等於手提孔H與上側邊121的距離d2,藉由這樣的設計,當將包裝箱結構1折疊成包裝箱2且在搬運人員利用手提孔H搬運包裝箱2時,第三板部133的位置恰好位於手提孔H的頂端,使手提孔蓋板22可因手的施力接觸(頂住)第三板部133而平行地抵靠第三板部133,藉此,可以增加手提孔H的受力面積,減少手提孔H搬運時所承受的應力,當然,也可避免手提孔H撕裂、破損的風險。
特別說明的是,當要放置物品至包裝箱2中時,可先不折疊結構加強板13,待放置物品在包裝箱2內後再折疊結構加強板13形成立體結構,如此,就不會因結構加強板13所形成的立體結構妨礙了物品的置放。另外,如圖2C所示,當要取出放置於包裝箱2內的物品時,可先將各結構加強板13折疊成的立體結構往第二側板12的方向折疊,使第三板部133靠近或貼合第四板部134 ,即平行第三方向D3的方向施力(如圖2C中的力F)壓平立體結構,由於第四板部134黏著在第二側板12且支撐部21連接於第三板部133,因此,僅透過一操作動作即可藉由結構的連動使結構加強板13由立體結構轉變成平面結構,方便人員取出物品。當要重覆使用包裝箱2搬運物品時,可將結構加強板13轉變為平面結構後放置物品,之後反方向施力將結構加強板13由平面結構再轉變成立體結構,即可重覆使用包裝箱2搬運物品。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包裝箱結構中,透過各結構加強板包括由上側邊依序排列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及第四板部,且更包括第二切割線及分別位於第二切割線兩側的兩個摺線組設計,使由包裝箱結構折疊而成的包裝箱除了可增加人員搬運時手提孔的受力面積,減少手提孔承受的應力外,同時還可使第二板部沿摺線組折疊形成支撐部,提升手提孔的穩固性及抗壓能力,減少撕裂、破損的風險。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1:包裝箱結構 11:第一側板 12:第二側板 121:上側邊 122:下側邊 13:結構加強板 131:第一板部 132:第二板部 133:第三板部 134:第四板部 14:蓋板 15:第一底板 16:第二底板 2:包裝箱 21:支撐部 22:手提孔蓋板 BL:摺線組 C1:第一切割線 C2:第二切割線 d1:寬度 d2:距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F:力 H:手提孔 L1:直摺線 L2:斜摺線 O1:三角形切口 O2:多邊形切口 T1:中心頂點 T2,T3:側邊頂點
圖1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裝箱結構的示意圖。 圖1B為圖1A之包裝箱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裝箱的示意圖。 圖2B為圖2A之包裝箱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C為圖2B的包裝箱結構要取出內裝物品時的示意圖。
11:第一側板
12:第二側板
121:上側邊
13:結構加強板
131:第一板部
132:第二板部
133:第三板部
134:第四板部
14:蓋板
2:包裝箱
21:支撐部
22:手提孔蓋板
BL:摺線組
C1:第一切割線
C2:第二切割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H:手提孔
L1:直摺線
L2:斜摺線

Claims (13)

  1. 一種包裝箱結構,包括:兩第一側板;兩第二側板,與該兩第一側板交錯設置且彼此連接,各該第二側板包括一上側邊及鄰近該上側邊的一第一切割線;以及兩結構加強板,各該結構加強板連接於各該第二側板的該上側邊,並包括一第二切割線、兩摺線組及由該上側邊依序排列的一第一板部、一第二板部、一第三板部及一第四板部,該第二切割線由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的連接處延伸至該第三板部,且該兩摺線組分別位於該第二切割線的兩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該兩第二側板與該兩第一側板沿一第一方向交錯設置且彼此連接。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該第一板部、該第二板部、該第三板部及該第四板部由該上側邊依序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該第二切割線由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的連接處沿該第二方向延伸至該第三板部。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各該第二側板適於沿該第一切割線的一側折疊形成一手提孔,該第二板部沿該第二方向的寬度等於該手提孔與該上側邊的距離。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該第二切割線在該第三板部的內部形成一三角形切口。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該三角形切口包括一中心頂點及兩側邊頂點,該中心頂點位於該第二板部與該第三板部的連接處,該兩側邊頂點位於該第三板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該兩摺線組各包含一斜摺線及一直摺線,該直摺線位在該第二板部且平行於該第二方向,該斜摺線連接該直摺線與該第二切割線,且該兩摺線組的各該斜摺線分別由各該側邊頂點延伸至該第二板部。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包裝箱結構,更包括:兩蓋板與兩第一底板,各該蓋板與各該第一底板分別連接於各該第一側板在該第二方向上的相反兩側邊,且該兩蓋板與該兩結構加強板沿該第一方向交錯設置;及兩第二底板,各該第二側板更包括與該上側邊相反的一下側邊,各該第二底板連接於各該第二側板的該下側邊。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包裝箱結構,其中該第二切割線在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二板部的連接處形成一多邊形切口。
  11. 一種包裝箱,由如請求項1所述的包裝箱結構折疊形成,其中,各該結構加強板的該第四板部連接於各該第二側板並位於該第一切割線與該上側邊之間,該第二板部沿各該摺線組折疊形成兩支撐部,該兩支撐部頂抵該第一板部與該第三板部。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包裝箱,其中,各該第二側板沿該第一切割線的一側折疊形成一手提孔及一手提孔蓋板,該第二板部沿一第二方向的寬度等於該手提孔與該上側邊的距離,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上側邊且平行於該第二側板,且該手提孔蓋板適於平行並抵靠該第三板部。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包裝箱,其中該包裝箱更包括兩蓋板、兩第一底板及兩第二底板,各該蓋板與各該第一底板分別連接於各該第一側板的相反兩側邊,且各該蓋板與各該結構加強板相鄰設置,各該第二側板更包括與該上側邊相對的一下側邊,各該第二底板連接於各該第二側板的該下側邊。
TW112119794A 2023-05-26 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 TWI840234B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0234B true TWI840234B (zh) 2024-04-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5096B2 (en) Shipping and dispensing carton
AU2008282386B2 (en) Carton with dispenser, display features and/or corner features
US8827144B2 (en) Reinforced cartons
US10099807B2 (en) Reversible box with tear-away strips
US7798317B2 (en) Reamed paper shipping and display container
US20070241017A1 (en) Carrier Packages and Methods of Erecting Carrier Packages
US20060278689A1 (en) Carton with reinforced end handles
US20060118605A1 (en) Lidded container with tear-away opening strip and lid deflection take-up means
US10583956B2 (en) Wraparound display with overlapping sections
JP2001206358A (ja) 紙製外装ケース
US4571232A (en) Folding carton with prefitted interior wrapping
TW201033086A (en) Leakproof container
US8272559B2 (en) Packs and methods of erecting packs
JPH05201435A (ja) シート材料分与用の再閉鎖可能箱構造
TWI840234B (zh) 包裝箱結構與包裝箱
CA2990604A1 (en) Container with a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WO2019144828A1 (zh) 新型分体式纸箱
US11560251B2 (en) Shipping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folding a shipping container
JP2973827B2 (ja) 包装箱
JPH0322106Y2 (zh)
JPH10507990A (ja) 貼合わせエンドパネルを備えたオープン−トップコンテナ
JP2024021175A (ja) 梱包箱および梱包体
JPS5918982Y2 (ja) 包装用材料
JPH07223630A (ja) 包装箱
TWM583421U (zh) 紙盒結合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