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9512B -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9512B
TWI839512B TW109114488A TW109114488A TWI839512B TW I839512 B TWI839512 B TW I839512B TW 109114488 A TW109114488 A TW 109114488A TW 109114488 A TW109114488 A TW 109114488A TW I839512 B TWI839512 B TW I8395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rticle
sheet
absorbent
absorbent body
surface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6266A (zh
Inventor
曽我部瑶介
野田祐樹
黒田賢一郎
嵯峨知行
細川雅司
東秀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900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2749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優你 嬌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6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9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9512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可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的吸收區域,吸收效率優良之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係具備由不織布構成的表面薄片(2)、背面薄片(3)、及位於該等薄片之間的吸收體(4),並且具有前述表面薄片(2)和前述吸收體(4)均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凹陷之複數個凹部(6), 且,前述複數個凹部(6)分別藉由以前述表面薄片(2)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開口部(61)、和位於前述開口部(61)的前述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具有周壁部(63)及底部(64)之吸收體側凹部(62)所形成, 前述底部(64)係具有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側(S1)突出之凸部(65)。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生理用衛生棉等的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生理用衛生棉、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由於與穿用者的胯下部接觸並長時間穿戴,故,為了不讓穿用者產生不舒服、不舒適感等,迅速地吸收自穿用者排出的排泄物的技術、排泄物不會漏出至外部的技術等被進行各種檢討。
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吸收體,其具有氣流成網不織布和配置於該氣流成網不織布的一面側之透液性薄片,該氣流成網不織布與該透液性薄片皆進行壓花加工,形成個別獨立於該透液性薄片之側的不連續之多數個凹部,在該凹部內,該透液性薄片的一部分開口而使該氣流成網不織布的一部分露出。若依據此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吸收體,能夠吸收及保持低黏度的軟便及高黏度的軟便雙方,能夠防止洩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20499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此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吸收體,由於在凹部內,透液性薄片(頂面薄片)的一部分開口而使氣流成網不織布(薄片狀吸收材)的一部分露出,故,在凹部內透液性薄片開口而使氣流成網不織布露出之部分,從穿用者排出的經血等的排泄物變得容易移行至氣流成網不織布,但,在透液性薄片未開口而氣流成網不織布未露出的部分,排泄物不易朝氣流成網不織布移行。 因此,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吸收體,有以下的問題,亦即,到達了凹部內的經血等的排泄物不易以凹部為中心而朝其周邊部均等地移行,不易讓吸收體的更廣泛的範圍均等地吸收排泄物(亦即,無法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的吸收區域,吸收效率差)。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係在於提供可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的吸收區域,吸收效率優良之吸收性物品。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態樣1),一種吸收性物品,係具備由不織布構成的表面薄片、背面薄片、及位於該等薄片之間的吸收體,其特徵為: 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吸收體均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陷之複數個凹部, 前述複數個凹部分別藉由以前述表面薄片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開口部、和位於前述開口部的前述非肌膚對向面側之具有周壁部及底部之吸收體側凹部所形成, 前述底部係具有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側突出之凸部。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由於複數個凹部分別藉由以表面薄片的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開口部、和位於該開口部的前述非肌膚對向面側之具有周壁部及底部的吸收體側凹部所形成,在各凹部,表面薄片完全地開口,吸收體露出於周壁部全體,故,自穿用者所排出的經血等的排泄物可經由周壁部而容易均等地朝凹部的周邊部移行。 因此,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能夠藉由形成於底部的凸部使流入到凹部內的經血等的排泄物朝周圍方向擴散,且可使該擴散的排泄物經由前述周壁部朝凹部的周壁部均等地移行,其結果,能夠使吸收體的更廣泛的範圍均等地吸收排泄物。 因此,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能夠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的吸收區域,可發揮優良的吸收效率。
又,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2),如前述態樣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複數個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係在前述周壁部的接近前述底部之側的端部,具有延伸遍及於前述周壁部的全周且纖維密度相對小的低纖維密度部。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由於在周壁部之接近底部之側的端部延伸遍及於周壁部的全周之低纖維密度部是具有相對小(亦即,較周壁部的其他部分小)的纖維密度,該低纖維密度部變得容易吸收排泄物,故,可經由周壁部的低纖維密度部,使朝底部流動的排泄物或藉由前述凸部擴散的排泄物迅速且均等地移行至吸收體內。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3),如前述態樣2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低纖維密度部係為朝遠離前述凹部的方向延伸之空隙部。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由於前述低纖維密度部為朝遠離凹部的方向延伸之空隙部,故,可經由周壁部的空隙部,使朝底部流動的排泄物或藉由前述凸部擴散的排泄物更迅速且均等地移行至吸收體內。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4),如前述態樣1至3中任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凹部係前述開口部的開口面積較前述周壁部之接近前述底部之側的端部的開口面積小。
由於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係凹部的開口部之開口面積較前述周壁部之接近前述底部之側的端部之開口面積小,故,不僅可使吸收體的更廣泛的區域均等地吸收排泄物,並且不易產生被吸收體所吸收的排泄物通過凹部而朝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回流。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5),如前述態樣1至4中任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底部係在俯視時,具有位於中央的底部中央部、和相鄰於前述底部中央部的周圍之底部周邊部, 前述凸部係在前述底部中央部具有頂部。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中,由於前述凸部係在底部中央部具有頂部,可使流入到凹部內的排泄物在前述凸部更均等地朝周圍方向擴散,故,可使該排泄物更均等地移行至凹部的周邊部。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6),如前述態樣5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底部周邊部的纖維密度係較前述底部中央部的纖維密度更大。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中,藉由底部周邊部的纖維密度較底部中央部的纖維密度大,可利用毛細管現象,容易使流入到凹部內的排泄物朝前述底部周邊部吸入,因此,能夠使到達了凸部的排泄物更確實地朝周圍方向擴散。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7),如前述態樣1至6中任一態樣之吸收性物品,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吸收體之間,具有擴散薄片, 前述複數個凹部,分別在前述開口部與前述吸收體側凹部之間,具有擴散薄片側開口部,其是藉由前述擴散薄片的連續的切斷面所形成。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由於在表面薄片與吸收體之間具有擴散薄片,且該擴散薄片是與表面薄片同樣地具有擴散薄片側開口部,故,可藉由擴散薄片,使被供給至前述複數個凹部且透過前述表面薄片之排泄物朝面方向擴散,或可藉由擴散薄片,使已經流入到凹部內的排泄物從前述擴散薄片側開口部朝面方向擴散。 藉此,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可使吸收體的更廣泛的區域均等地吸收排泄物。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8),係如前述態樣1至7中任一態樣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俯視時,具有當穿用時與穿用者的排泄口對應的排泄口對應區域, 前述排泄口對應區域係與形成有前述複數個凹部的凹部形成區域重疊。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由於排泄口對應區域為與凹部形成區域重疊,故,可使自穿用者排出的排泄物更有效率地流入至前述複數個凹部。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9),如前述態樣8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厚度方向上,於與前述複數個凹部各自相對應的位置,具有自前述吸收體的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表面凹陷的複數個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由於在厚度方向上,與複數個凹部相對應的位置,具有複數個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故,以介於凹部與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的底部為基點,吸收性物品容易折彎,當穿用吸收性物品時,形成有複數個凹部之凹部形成區域變得容易配合穿用者的胯下部的身體形狀而進行變形。 藉此,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係當穿用時,容易使凹部形成區域密接於穿用者的肌膚,更夠發揮更優良的吸收效率。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10),如前述態樣8或9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體中在厚度方向上與前述凹部形成區域重疊的部分為厚度相對較大的中高部。
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由於吸收體中之與前述凹部形成區域重疊的部分為中高部,故,當穿用吸收性物品時,與前述中高部重疊之凹部形成區域容易密接於穿用者的胯下部,可使自穿用者排出的排泄物更確實地流入到前述複數個凹部。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11),如前述態樣9或10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俯視時,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並且在前述凹部形成區域的前述寬度方向之外側,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對壓榨部。
由於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係在凹部形成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外側,具有朝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對壓榨部,故,該等一對壓榨部各自成為折彎的基點,容易變形為沿著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之斷面形狀成為略W字形。 藉此,本態樣的吸收性物品,係當穿用時,與位於前述一對壓榨部之間的凹部形成區域容易密接於穿用者的胯下部,可使自穿用者排出的排泄物更確實地流入到前述複數個凹部。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12),一種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係用來製造如前述態樣1至11中任一態樣的吸收性物品,前述製造方法係具有凹部形成製程,該製程是對包含前述表面薄片及前述吸收體之層積物,使複數個銷從表面薄片側按壓,一邊將前述表面薄片切斷,一邊將前述吸收體朝厚度方向壓縮,藉此形成前述複數個凹部, 前述複數個銷分別係具有:前端部,其在前端面具備用來形成前述凸部的凹部;及成為前述前端部相反側的端部之非前端部。
本態樣的製造方法,藉由使在前端面具備用來形成前述凸部的凹部之複數個銷從表面薄片側按壓,一邊切斷表面薄片一邊將吸收體朝厚度方向壓縮,能以一個製程容易形成吸收性物品中之具備前述特定的構造之凹部。 藉此,本態樣的製造方法,能夠容易且有效率地獲得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的吸收區域,可發揮優良的吸收效率之吸收性物品。
在本發明的其他態樣(態樣13),如前述態樣12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複數個銷各自的前述前端部之直徑是較前述非前端部的直徑小。
本態樣的製造方法,由於在凹部形成製程所形成的複數個銷,各自的前端部之直徑是形成較非前端部的直徑小,故,可精度更佳地形成吸收性物品中之具備前述特定的凹部。 因此,本態樣的製造方法,能夠更容易且精度更佳地獲得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的吸收區域,可發揮優良的吸收效率之吸收性物品。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能夠提供可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的吸收區域,吸收效率優良之吸收性物品。
以下,一邊參照圖面,一邊詳細地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之理想實施形態。再者,在本說明書中,未特別說明的情況下,[將已經展開的狀態下放置於水平面上的對象物(例如,生理用衛生棉等)從垂直方向的上方側朝對象物的厚度方向觀看)]一事,僅稱為[俯視視角]。
(各種定義)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係如圖1及圖2所示,具有互相正交的長度方向L、寬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且具備:通過寬度方向W的中心且朝長度方向L延伸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 (假想線);和通過長度方向L的中心且朝寬度方向W延伸的寬度方向中心線CW (假想線)。
在本說明書中,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L上,將對寬度方向中心線CW 相對近端側稱為長度方向L的內側,將對寬度方向中心線CW 相對遠端側稱為長度方向L的外側。同樣地,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上,將對長度方向中心線CL 相對近端側稱為寬度方向W的內側,將對長度方向中心線CL 相對遠端側稱為寬度方向W的外側。 又,在本說明書中,將生理用衛生棉1或者其構成構件(例如表面薄片、擴散薄片等)之與厚度方向T正交的平面內的任意的方向稱為面方向,該平面包含長度方向L及寬度方向W。 且,在本說明書中,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厚度方向T,將當穿用生理用衛生棉1時,對穿用者的肌膚面相對近端側稱為肌膚對向面側S1,又,將當穿用生理用衛生棉1時,對穿用者的肌膚面相對遠端側稱為非肌膚對向面側S2。 再者,該等用語的定義,係可同樣地用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構成構件、生理用衛生棉1以外的吸收性物品及其構成構件等。
[生理用衛生棉]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係如圖1所示,在俯視時,具有對長度方向L長、對寬度方向W短的縱長形狀,且長度方向L的兩端緣朝長度方向L的外側以描繪圓弧的方式突出之預定的縱長形狀。 且,生理用衛生棉1係在長度方向L的中央部分,具有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朝寬度方向W的外側以形成略梯形的方式突出之一對襟翼部FL、FL。
再者,生理用衛生棉1的形狀不限於這樣態樣之形狀,若長度方向L的長度尺寸較寬度方向W的長度尺寸長之縱長形狀的話,則因應使用態樣等,採用任意形狀(例如,長方形、橢圓形、沙漏時鐘狀等)。又,襟翼部FL的形狀也不限於前述略梯形,例如可為半圓形狀、半橢圓形狀等的形狀。再者,生理用衛生棉1,亦可不具有這樣的襟翼部FL。
又,生理用衛生棉1係如圖2所示,在厚度方向T,作為基本結構具有:形成生理用衛生棉1的肌膚對向面側S1之表面且由不織布構成之表面薄片2;形成生理用衛生棉1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表面的背面薄片3;及位於該等薄片之間的吸收體4。 且,在此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1及圖2所示,還具備:在厚度方向T上配置於表面薄片2與吸收體4之間的擴散薄片5;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之一對側薄片9、9;及配置於背面薄片3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表面且用來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於穿用者的衣物(例如貼身衣物等)之複數個黏著部AD。
再者,該等擴散薄片、一對側薄片、黏著部等之構成要件的存在與否,是依據吸收性物品的種類、用途等,因此,具備該等構成構件一事,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並非必要的構成要件。
又,在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2所示,具有表面薄片2的寬度方向W之兩端部分別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翻折成環狀之一對環形部,前述一對側薄片9、9各自的寬度方向W的內側之端部是接合於此環形部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表面。
又,生理用衛生棉1係如圖1至圖3所示,具有使表面薄片2、擴散薄片5及吸收體4皆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凹陷之複數個凹部6。 且,複數個凹部6分別係如圖3所示,藉由以表面薄片2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開口部61、位於該開口部61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且以擴散薄片5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及位於該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且具有周壁部63及底部64之吸收體側凹部62所構成,且,底部64係具有朝生理用衛生棉1的肌膚對向面側S1突出之凸部65。
如此,生理用衛生棉1係複數個凹部6分別至少藉由以表面薄片2的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開口部61、和位於該開口部61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具有周壁部63及底部64的吸收體側凹部62所構成,在各凹部6,表面薄片2完全地開口,吸收體4露出於周壁部63全體,故,自穿用者所排出的經血等的排泄物可經由周壁部63而容易均等地朝凹部6的周邊部移行。 因此,生理用衛生棉1,能夠藉由形成於底部64的凸部65使流入到凹部6內的經血等的排泄物朝周圍方向擴散,且可使該擴散的排泄物經由前述周壁部63朝凹部6的周邊部均等地移行,其結果,能夠使吸收體4的更廣泛的範圍均等地吸收排泄物。 因此,生理用衛生棉1,能夠最大限度活用吸收體4的吸收區域,可發揮優良的吸收效率。
再者,如上述般,由於擴散薄片5為非必要的構成要件,故,在生理用衛生棉1不具備擴散薄片5的情況,前述凹部6係藉由表面薄片2的開口部61、位於該開口部61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吸收體側凹部62形成。
又,在圖3中雖未圖示,在各凹部6,表面薄片2及擴散薄片5分別係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稍許凹陷且連續地被切斷,藉由該連續的切斷面,分別形成前述開口部61及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
以下,關於構成生理用衛生棉1之各種構件,更詳細地說明。
[表面薄片]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表面薄片2係如圖1所示,在俯視時,從生理用衛生棉1的前方側之長度方向端部遍及後方側的長度方向端部,朝長度方向L延伸並具有縱長形狀。又,表面薄片2係如圖2所示,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厚度方向T上配置於肌膚對向面側S1之位置,且形成有可與穿用者的肌膚抵接的接觸面(亦即,生理用衛生棉1的肌膚對向面側S1之表面)並且藉由透液性不織布所構成。
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L,當穿用生理用衛生棉1時,將對穿用者的腹部成為相對近端側之一方側稱為前方側,將對穿用者的腹部成為相對遠端側之另一方側稱為後方側。與此相關連,生理用衛生棉1係如圖1所示,在長度方向L上,具有前方側區域AF 、中央區域AC 及後方側區域AB
又,表面薄片2係如圖2所示,具有比起位於該表面薄片2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擴散薄片5及吸收體4對寬度方向W稍大的形狀,且在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具有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翻折之一對環形部。且,被翻折的表面薄片2的兩端部係介於擴散薄片5與一對側薄片9、9之間,經由沿著長度方向L間歇或連續地延伸的一對接著部(未圖示)與一對側薄片9、9之相面對的一對內側端部互相接合。 再者,配置於表面薄片2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擴散薄片5係如圖2所示,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分別位於表面薄片2的環形部之內側。
作為表面薄片使用之不織布,可採用能夠使用作為生理用衛生棉的表面薄片之各種特性(例如,透液性、肌膚觸感、柔軟性、強度等),則未特別限定,可使用例如水針不織布、熱風不織布、紡黏不織布、點式黏合不織布等之任意的不織布。
又,使用不織布之纖維的種類也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纖維素系纖維;實施有親水化處理的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等的熱可塑性樹脂纖維等之親水性纖維,該等的纖維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的纖維。
又,作為可用於不織布的構成纖維之纖維素系纖維,例如可舉出天然纖維素纖維(棉等的植物纖維等)、再生纖維素纖維、精製纖維素纖維、半合成纖維素纖維等。
另外,作為可使用於不織布的構成纖維之熱可塑性樹脂纖維,可舉出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的烯烴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的聚酯系樹脂、6-耐綸等的聚醯胺系樹脂等的習知的熱可塑性樹脂所構成之纖維,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並用兩種以上的樹脂。若不織布含有這樣的熱可塑性樹脂纖維的話,則表面薄片的強度會變高,因此,即使在穿用者的體壓等施加於表面薄片這種的情況,前述開口部亦不容易被壓饋,能夠更確實地發揮藉由前述凹部之作用效果。 且,熱可塑性樹脂纖維所構成的型態也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PET(芯部)/PE(鞘部)、PP(芯部)/PE(鞘部)等的芯鞘型複合纖維、並列型複合纖維、海島型複合纖維等的複合纖維;扁平型、Y字型、C字型等的異形剖面型纖維;潛在捲縮或顯在捲縮的立體捲縮纖維;藉由水流、熱、壓花加工等的物理性負荷加以分割之分割纖維等,具有該等構造之纖維可單獨使用,亦可並用兩種以上的樹脂。
在前述各種纖維中,作為表面薄片使用之不織布的構成纖維,理想為天然纖維素纖維等的保水性纖維,棉為更佳。棉等的保水性纖維,不僅可容易將水等的液體吸收並保持,且纖維長度也較長,故,使用這樣的纖維作為不織布的構成纖維的話,則保水性纖維配置成跨越相鄰的凹部間,使凹部間的液體的移行性提升,或使表面薄片的面方向之液體擴散性提升,其結果,可使吸收體的更廣泛的範圍均等地吸收排泄物。 再者,保水性纖維之具體的平均纖維長度,未特別限定,但例如為5mm~80mm的範圍內,理想為10mm~60mm的範圍內。
又,若不織布的構成纖維為柔軟性、觸感等優良之有機棉的話,則具有以下的優點,亦即,表面薄片容易確保良好的柔軟性、觸感等,能達到更佳的肌膚觸感,且對穿用者,可賦予藉由在表面薄片採用天然材料之安心感。 再者,有機棉係指受到GOTS(Global Organic Textile Standard)之認證的棉。
再者,可使用作為不織布的構成纖維之前述各種纖維,可單獨使用,亦可並用兩種以上的纖維。
又,作為表面薄片使用之不織布的構造,在具有前述凹部的開口部之情況,則未特別限定,前述凹部的開口部以外,可具有平坦的薄片狀構造,亦可具有可產生液體擴散性的預定的凹凸構造(例如斷面形狀成為波浪形的凹凸構造、背脊溝構造等)。且,在不織布具有這樣的凹凸構造之情況,該凹凸構造之複數個凸部,分別可具有實心的內部構造,亦可具有中空的內部構造。
再者,表面薄片的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若可作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薄片使用的話,則未特別限定,可採用因應成為期望的透液性、肌膚觸感、柔軟性、強度等之任意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例如,表面薄片的厚度,為0.001mm~5.0mm的範圍內,理想為0.01mm ~3.0mm的範圍內之厚度,又,表面薄片的基重為5g/m2 ~ 100g/m2 的範圍內,理想為6g/m2 ~50g/m2 的範圍內之基重。
再者,表面薄片係可藉由單層構造的不織布構成,亦可藉由2層以上的多層構造的不織布構成。
再者,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表面薄片2係藉由熱熔膠型接著劑等的接著劑與擴散薄片5接合,擴散薄片5及一對側薄片9、9各自之與吸收體4相對向的部分係藉由接著劑接合於吸收體4。且,一對側薄片9、9及吸收體4各自之與背面薄片3相對向的部分是藉由接著劑接合於背面薄片3。
再者,表面薄片亦可不具有前述一對環形部,但若表面薄片具有這樣的一對環形部的話,則具有以下優點,亦即,可藉由一對環形部的緩衝作用,輕柔地承受吸收性物品自穿用者的大腿部接收的力量,因此,可使賦予穿用者的觸感變得更佳。
[背面薄片]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背面薄片3係在俯視時,從生理用衛生棉1的前方側之長度方向端部遍及後方側的長度方向端部,朝長度方向L延伸,且從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之一方側的寬度方向端部遍及另一方側的寬度方向端部,朝寬度方向W延伸,並且具有縱長形狀。又,背面薄片3係如圖2所示,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厚度方向T上配置於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位置,藉由防止當透過吸收體4之經血等的排泄物漏出至生理用衛生棉1的外部之不透液性薄片狀構件構成。
作為背面薄片使用之不透液性薄片狀構件,若為可防止從穿用者排出的經血等的排泄物透過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下述的習知的不透液性薄片狀構件,亦即,藉由疏水性的熱可塑性樹脂纖維(例如聚烯烴系樹脂纖維、聚酯系樹脂纖維、芯鞘型複合纖維等的各種複合纖維等)所形成的疏水性不織布;藉由PE、PP等的疏水性熱可塑性樹脂所形成的有孔或者無孔之樹脂薄膜;將不織布黏貼於該樹脂薄膜之層積體;及SMS不織布等的層積不織布等。
再者,背面薄片的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若可作為吸收性物品的背面薄片使用的話,則未特別限定,可採用因應成為期望的防漏性能、通氣性、強度等之任意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
[吸收體]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吸收體4係如圖1所示,在俯視時,以分別跨越生理用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中心線CL 及寬度方向中心線CW 的方式分別延伸遍及於長度方向L及寬度方向W的寬廣範圍,並且具有以前方側及後方側雙方的長度方向端部分別朝長度方向L的外側描繪圓弧的方式突出之縱長形狀。又,吸收體4係如圖2所示,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厚度方向T上配置於表面薄片2與背面薄片3之間(更具體而言,為擴散薄片5與背面薄片3之間),能夠將透過表面薄片2等之排泄物吸收並予以保持且藉由預定的吸水性構件形成。
再者,生理用衛生棉1係如圖1所示,在俯視時,於長度方向L的中央部之稍微靠近前方的位置且寬度方向W的中央部的位置,設定有供穿用者的排泄口對向或抵接之排泄口對應區域XA,吸收體4係至少配置於覆蓋此排泄口對應區域XA之寬廣範圍的區域。
在此,排泄口對應區域係指當穿用吸收性物品時,供穿用者的排泄口對向或抵接之區域,通常因應吸收性物品的種類、用途等進行設定。排泄口對應區域係例如在長度方向上,於吸收體的中央部之稍微靠近前方的位置,以吸收體的長度方向的全長約1/4~1/2的長度進行設定,並在寬度方向上,於吸收體的略中央部的位置,以吸收體的寬度方向的全長約1/2~1/3的寬度進行設定。再者,在如生理用衛生棉般具備襟翼部的情況,排泄口對應區域,通常是設定成與襟翼部在寬度方向上重複,例如,排泄口對應區域係設定成該排泄口對應區域之長度方向的中心位置與襟翼部之長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在寬度方向上略重複。
可作為吸收體使用之吸水性構件,若為至少可吸收並保持經血等的排泄物的話,則未特別限定,能夠採用在此技術領域中習知的任意的吸水性構件。作為這樣的吸水性構件之例子,可舉出以具有親水性的薄紙等的芯材繞包薄片覆蓋藉由預定的吸水性材料所構成之至少一個的吸收芯材者等。在此,作為構成吸收芯材之吸水性材料,例如可舉出親水性纖維、高吸收性聚合物等,更具體而言,可舉出粉碎紙漿、棉、嫘縈、乙酸酯等的纖維素系纖維;由丙烯酸鈉共聚合體等的高吸收性聚合物之所構成的粒狀物;及將該等材料任意地組合之混合物等。 再者,在前述的生理用衛生棉1,吸收體4係以由吸水性材料形成的吸收性芯材(未圖示)、和將其被覆的芯材繞包薄片(未圖示)所構成。
又,在形成表面薄片的不織布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理想為棉)的情況,吸收體也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理想為棉)為佳。且在該情況,含於表面薄片的纖維素系纖維之一部分係與含於吸收體的纖維素系纖維直接或間接地連通為佳。若吸收性物品具備這樣的結構的話,液體擴散性高的纖維素系纖維可經由表面薄片容易連通(依據情況,進一步經由擴散薄片)到吸收體,因此,利用藉由纖維素系纖維之排泄物的液體擴散,可使排泄物容易從表面薄片移行至吸收體,其結果,可進一步提高吸收性能。
又,吸收體只要不會阻礙吸收性能的情況,亦可含有熱可塑性樹脂纖維等的合成纖維。若吸收體含有這樣的合成纖維的話,則藉由該合成纖維之纖維網絡構造的構築,可使吸收體的強度變高,因此,即使在穿用者的體壓等施加於吸收體這種的情況,前述吸收體側凹部亦不容易被壓潰,能夠更確實地發揮藉由前述凹部之作用效果。
再者,吸收體的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若可作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體使用的話,則未特別限定,可採用因應成為期望的吸收性能、柔軟性、強度等之任意形狀(例如長方形、橢圓形、沙漏時鐘狀等)、各種尺寸、基重等。
[擴散薄片]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擴散薄片5係在俯視時,從生理用衛生棉1的前方側之長度方向端部遍及後方側的長度方向端部,朝長度方向L延伸並具有縱長形狀。又,擴散薄片5係如圖2所示,藉由具有預定的液體擴散性及透液性之薄片狀構件構成,其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厚度方向T上配置於表面薄片2與吸收體4之間,可使透過表面薄片2之排泄物一邊朝面方向擴散,一邊向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吸收體4移行。
作為擴散薄片使用之薄片狀構件,若為具有預定的液體擴散性及透液性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具有液體擴散性及透液性之習知的不織布、織布、及將該等層積之複合薄片等。
再者,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擴散薄片5係如圖2所示,具有比起表面薄片2,對寬度方向W稍微較小的形狀,且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分別在表面薄片2的環形部內,藉由被翻折之表面薄片2的兩端部夾持於厚度方向T上。
又,在表面薄片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理想為棉纖維)的情況,擴散薄片也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理想為棉纖維)為佳。且在該情況,含於表面薄片的纖維素系纖維之一部分係與含於擴散薄片的纖維素系纖維直接或間接地連通為佳,且,含於擴散薄片的纖維素系纖維之一部分係與含於吸收體的纖維素系纖維直接或間接地連通為佳。若吸收性物品具備這樣的結構的話,液體擴散性高的纖維素系纖維可從表面薄片連通而經由擴散薄片容易連通到吸收體,因此,利用藉由纖維素系纖維之排泄物的液體擴散,可使排泄物容易從表面薄片經由擴散薄片而移行至吸收體,其結果,可進一步提高吸收性能。
再者,擴散薄片亦可不含有纖維素系纖維,在該情況,擴散薄片係例如使用以熱可塑性樹脂纖維構成的不織布等。
又,擴散薄片係具有較表面薄片的纖維密度高之纖維密度。若擴散薄片與表面薄片的纖維密度具有這樣的關係的話,則透過表面薄片之排泄物可藉由毛細管現象變得容易移行至擴散薄片,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吸收性能。
再者,擴散薄片5的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若為具有預定的液體擴散性及透液性者的話,則未特別限定,可採用因應成為期望的吸收性能、柔軟性等之任意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
[側薄片]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一對側薄片9、9係如圖1所示,在俯視時,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的兩端部,分別朝長度方向L延伸並具有一對帶狀形狀。又,一對側薄片9、9係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之兩端部,位於表面薄片2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可發揮將已被供給表面薄片2的肌膚對向面側S1之表面的經血等的排泄物遮斷成不會朝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之外側漏出,並且可朝長度方向L擴散的功能,且藉由親水性或者撥水性的薄片狀構件構成。
再者,一對側薄片9、9的配置形態未特別限定,亦可例如一對側薄片9、9,在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之兩端部,位於表面薄片2的肌膚對向面側S1。
作為側薄片使用之親水性或者撥水性的薄片狀構件,若可作為吸收性物品的側薄片發揮功能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藉由具有親水性或撥水性之纖維所構成的不織布、實施有親水化處理或撥水處理之不織布、具有通氣性之合成樹脂薄膜等。
再者,一對側薄片各自的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若可作為吸收性物品的側薄片使用的話,則未特別限定,可採用因應成為期望的防漏性能、吸收性能等之任意形狀、各種尺寸、基重等。
[凹部]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複數個凹部6係如圖1所示,在俯視時,配置於生理用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L之中央部的稍微靠近前方的位置,且為寬度方向W的中央部的位置。將形成有此複數個凹部6的區域稱為凹部形成區域XB。 再者,如圖1所示,凹部形成區域XB係指藉由通過在長度方向L上分別位於最前方側及後方側之凹部的長度方向外側端緣且朝寬度方向W延伸的2條假想線、和在寬度方向W上分別位於最靠近一方側端部側及另一方側端部側之凹部的寬度方向外側端緣且朝長度方向L延伸的2條假想線所包圍之矩形的區域。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1所示,排泄口對應區域XA係在俯視時,與凹部形成區域XB重疊。如此,若排泄口對應區域XA與凹部形成區域XB重疊的話,則可使自穿用者排出的排泄物更有效率地流入至前述複數個凹部6。
再者,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複數個凹部6係在凹部形成區域XB,為了使凹部6在長度方向L及寬度方向W上不相鄰而配置成鋸齒狀(鋸齒配置),但,在本發明,複數個凹部的配置型態未特別限定,例如複數個凹部亦可藉由在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上分別均等地排列的格子狀之配置型態、全體形成預定的圖形等(例如圓形、心形等)之配置型態、隨機(不規則)的配置形態等之任意的型態進行配置。
且,複數個凹部的配置間隔也未特別限定,例如作為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各自的配置間隔,可採用1mm~30mm範圍內的配置間隔。該配置間隔,在長度方向與寬度方向上可相同,亦可不同。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如前述般,複數個凹部6分別是以表面薄片2、擴散薄片5及吸收體4均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凹陷的方式形成,藉由以表面薄片2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開口部61、位於該開口部61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且以擴散薄片5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及位於該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且具有周壁部63及底部64之吸收體側凹部62所構成。 且,在底部64,形成有朝生理用衛生棉1的肌膚對向面側S1突出之凸部65。
(開口部)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凹部6的開口部61係藉由表面薄片2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稍微凹陷且被連續地切斷的該切斷面所形成。 再者,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也係藉由擴散薄片5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稍微凹陷且被連續地切斷的該切斷面所形成。 如此,若表面薄片2、擴散薄片5等完全地開口,使吸收體4露出於周壁部63全體的話,則自穿用者排出的經血等的排泄物變得容易經由周壁部63而朝凹部6的周邊部均等地移行。
特別是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由於在表面薄片2與吸收體4之間具有擴散薄片5,且複數個凹部6分別在藉由表面薄片2形成的開口部61與吸收體側凹部62之間,具有以擴散薄片5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之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故,可使被供給至前述複數個凹部6之間而透過表面薄片2的排泄物以擴散薄片5朝面方向擴散,或者將流入到凹部6內的排泄物以擴散薄片5從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朝面方向擴散。藉此,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可使吸收體4的更廣泛的區域均等地吸收排泄物。
再者,在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由於擴散薄片為非必要的構成要件,故,在吸收性物品不具備擴散薄片的情況,前述複數個凹部則不具有擴散薄片側開口部。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複數個凹部6各自的開口部61在俯視時,具有圓形的形狀,但,在本發明,凹部的開口部的形狀未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圓形、橢圓形、三角形以上的多角形、星形、心形等的任意的平面形狀等。再者,若凹部的開口部的形狀為星形、心形等具有設計性的形狀的話,則,能夠不易產生因在吸收性物品形成複數個凹部所引起之不安感等,且,可作出藉由後述的壓花加工等形成的壓榨部之形狀並具有一體感的設計。
(吸收體側凹部) 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凹部6的吸收體側凹部62係如圖3所示,在表面薄片2之開口部61與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之非肌膚對向面側S2,吸收體4的肌膚對向面側S1之表面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凹陷所形成的有底凹部,具有連接於前述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之周壁部63、和連接於該周壁部63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底部64。 且,在吸收體側凹部62的底部64,形成有朝生理用衛生棉1的肌膚對向面側S1突出之凸部65,藉由該凸部65,可使已經流入到凹部6內的經血等的排泄物朝周圍方向擴散。如此所擴散的排泄物可經由周壁部63均等地移行至凹部6的周邊部,其結果,被吸收體4的更廣泛的範圍均等地吸收。
再者,吸收體側凹部62的周壁部63、底部64及凸部65,皆為藉由吸收體4形成,故,分別具有預定的吸收性能。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複數個凹部6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6係具有空隙部7,其在周壁部63之接近底部64側的端部,延伸遍及於該周壁部63的全周範圍且作為纖維密度相對較小的低纖維密度部。由於這樣的低纖維密度部,係具有相對較小(亦即,較周壁部63的其他部分小)的纖維密度,變得相對容易吸收排泄物,故,可經由周壁部63的低纖維密度部,使朝底部64流動的排泄物或藉由前述凸部65擴散的排泄物迅速且均等地移行至吸收體4內。
且,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具有以下優點,亦即,由於低纖維密度部係如圖3所示,藉由朝遠離凹部6的方向延伸之空隙部7形成,故,可經由周壁部63的空隙部7,使朝底部64流動的排泄物或藉由前述凸部65擴散的排泄物更迅速且均等地移行至吸收體4內。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凹部6的底部64係如圖3所示,具有在俯視時,位於中央的底部中央部64C、和相鄰於該底部中央部64C的周圍之底部周邊部64S,前述凸部65係在底部中央部64C具有頂部65T。如此,若凸部65的頂部65T位於底部中央部64C的話,則可使流入到凹部6內的排泄物在凸部65更均等地朝周圍方向擴散,因此,可使該排泄物更均等地移行至凹部6的周邊部。
再者,凸部65的頂部65T的位置不限於前述底部中央部64C,例如在排泄物的擴散方向產生偏移等的情況,凸部65的頂部65T可位於底部周邊部64S。 又,凸部65的形狀也未特別限定,凸部65例如可採用略圓錐狀、略半球狀、略角錐狀、略截頭錐體狀等的任意形狀。
且,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3所示,底部周邊部64S的纖維密度係變得較底部中央部64C的纖維密度大。如此,若底部周邊部64S的纖維密度較底部中央部64C的纖維密度大的話,可利用毛細管現象,容易使已經流入到凹部6內的排泄物朝底部周邊部64S吸入,因此,能夠使到達了凸部65的排泄物更確實地朝周圍方向擴散。
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纖維密度(例如周壁部之低纖維密度部的纖維密度、底部的各部分之纖維密度等)係可依據以下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 (1)以液態氮使吸收體等的試料完全地凍結,以含有纖維密度的測定對象部分的方式朝厚度方向切斷試料。 (2)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股)公司製:JCM-5100),將試料之與厚度方向平行的切斷面放大觀察。再者,觀察倍率為能在一畫面內測量30~60條的纖維之切斷面的倍率(例如:50倍~500倍)。 (3)測定觀察區域之纖維的切斷面的數量。亦即,計算被切斷的纖維的切斷面對試料的預定面積的切斷面之數量。 (4)將獲得的纖維的切斷面之數量換算成1mm2 左右的纖維的切斷面之數量,將此作為纖維密度(條/mm2 )。再者,測定是在任意的3個部位進行,將測定值之平均值作為該試料的纖維密度。亦即,使用纖維條數的密度作為纖維密度。換言之,使用與厚度方向平行的切斷面之每單位面積的纖維的條數作為纖維密度。
再者,作為纖維密度,亦可使用每單位體積之纖維的條數。每單位體積之纖維的條數係例如可藉由X射線CT之解析來求取。在每單位面積的纖維密度、和每單位體積的纖維密度,纖維密度的數值雖不同,但,在各種部分間之纖維密度的相對的比較(例如,大小的比較),則成為相同的結果。
再者,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凹部6的底部64之肌膚對向面側S1的表面,係如圖3所示,藉由當形成凹部6時從表面薄片2切離且朝厚度方向T被壓縮之表面薄片2的壓縮物67所形成,且,在該表面薄片2的壓縮物67之非肌膚對向面側S2,具有當形成凹部6時從擴散薄片5切離且朝厚度方向T被壓縮之擴散薄片5的壓縮物68、和圍繞吸收體4的吸收芯材之芯材繞包薄片的壓縮物(未圖示)、以及吸收芯材的壓縮物(未圖示)。
且,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擴散薄片5及芯材繞包薄片分別可進行著色,又,亦可僅底部64的周緣部、開口部61、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等進行著色,或者,該等部分較其他部分相對較濃地進行著色。如此,若凹部6之構成構件、各種部分等進行著色的話,則具有以下的優點,亦即,穿用者容易識別到凹部6的存在,因此,當穿用者穿用生理用衛生棉1時,可容易將形成有複數個凹部6的凹部形成區域XB放在適當位置而進行穿用。
又,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亦可在凹部6的內表面(例如開口部61、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周壁部63、底部64的各表面),含有血液低黏度化劑、親水性油劑等之任意的功能劑。
特別是在本發明,在凹部的內表面,附著有與使用於形成表面薄片的不織布(例如紡黏不織布、熱風不織布等)的親水性油劑不同之親水性油劑。亦即,凹部的內表面的親水性係比起凹部的周邊部分,相對較高為佳。 藉由使凹部的周邊部分的親水性相對變得較低,可使該周邊部分的排泄物變得容易流入到凹部內(亦即,排泄物朝凹部之滑落性變高),且藉由使凹部的內表面的親水性相對地變高,使得流入到凹部內的排泄物變得容易移行至吸收體(亦即,朝吸收體之吸入性變高)。 再者,這樣的效果,即使在凹部的內表面,與使用於形成表面薄片的不織布之親水性油劑相同的親水性油劑以較表面薄片高的濃度附著之情況,也同樣能獲得。 又,即使在形成表面薄片的不織布未使用親水性油劑的情況,亦可在凹部的內表面附著親水性油劑,能夠獲得與前述相同的效果。
使親水性油劑附著於凹部的內表面之手段,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在形成凹部後,對凹部的內表面塗佈親水性油劑,亦可在形成凹部時,採用至少在前端部附著有親水性油劑之凹部形成用銷。 再者,當使親水性油劑附著於凹部的內表面時,比起凹部的底部中央部,附著於底部周邊部為佳。藉由使親水性油劑如此進行附著,可變得更容易獲得底部周邊部之藉由前述毛細管現象的效果。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3所示,於厚度方向T上與複數個凹部6個別對應的位置,具有從吸收體4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表面朝肌膚對向面側S1凹陷之複數個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8。藉由具有這樣的複數個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8,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係以介於凹部6與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8間的底部64為基點容易彎折,當穿用時,形成有複數個凹部6之凹部形成區域XB變得容易配合穿用者的胯下部的身體形狀而進行變形。藉此,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係當穿用時,容易使凹部形成區域XB密接於穿用者的肌膚,更能夠發揮更優良的吸收效率。
再者,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8係如圖3所示,具有略平坦的構造,但,在本發明,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的構造不限於這樣的形態,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亦可例如圖4所示的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8’,具有底部中央部64C的非肌膚對向面側S2之表面朝非肌膚對向面側S2突出之凸狀構造。若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8’具有這樣的凸狀構造,則具有以下的優點,亦即,由於變得容易以底部64的底部周邊部64S為基點進行折彎,故,當穿用時,形成有複數個凹部6之凹部形成區域XB變得容易配合穿用者的胯下部的身體形狀而變形,並且,變得容易維持前述底部64之凸部65的構造(亦即,能夠更確實地發揮藉由凸部65之作用效果)。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複數個凹部6分別具有從開口部61到底部64為止的開口面積成為略一定的構造,但,在本發明,凹部的構造不限於這樣的形態,凹部係亦可例如、如圖5所示的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凹部6’,形成為表面薄片2之開口部61’的開口面積較吸收體側凹部62’的周壁部63’之接近底部64’側之端部63T’的開口面積小。 再者,在此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5所示,表面薄片2之開口部61’的開口面積形成為較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的開口面積小,且擴散薄片側開口部66’的開口面積形成為較周壁部63’之接近底部64’側的端部63T’的開口面積小。 如此,生理用衛生棉1’,係凹部6’的開口部61’之開口面積形成為較周壁部63’之接近底部64’之側的端部63T’之開口面積小,故,不僅可使吸收體4的更廣泛的區域均等地吸收排泄物,並且不易產生被吸收體4所吸收的排泄物通過凹部6’而朝生理用衛生棉1’的肌膚對向面側S1的表面回流。
又,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6所示,吸收體4’係在厚度方向T上與凹部形成區域XB重疊之部分,具有厚度相對較大的中高部4H’。如此,若在吸收體4’中之與凹部形成區域XB重疊的部分形成中高部4H’的話,則當穿用時,與中高部4H’重疊之凹部形成區域XB容易密接於穿用者的胯下部,可使自穿用者排出的排泄物更確實地流入到前述複數個凹部6。
(壓榨部) 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係在使被供給到表面薄片上的排泄物朝預定的方向(例如長度方向)擴散,或容易將吸收性物品折彎成預定形狀的目的上,具有從表面薄片的肌膚對向面側的表面朝厚度方向凹陷之一個或複數個壓榨部。 例如,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1所示,具有在俯視時,對排泄口對應區域XA(亦即,對凹部形成區域XB)位於寬度方向W的兩外側且朝長度方向L連續或間歇地延伸的一對壓榨部12、12;位於該一對壓榨部12、12各自的長度方向L的後方側且朝長度方向L延伸的一對壓榨部13、13;及對排泄口對應區域XA,分別位於長度方向L的前方側及後方側,並具有心形的環狀形狀之壓榨部11、14。
該等壓榨部11~14係藉由壓花等的加工手段,將表面薄片2、擴散薄片5及吸收體4均朝厚度方向T壓榨所形成。因此,壓榨部11~14的各底部,係將表面薄片2、擴散薄片5及吸收體4朝厚度方向T壓榨而形成。 再者,該等壓榨部11~14係如圖2所示,具有:藉由較弱壓榨,使自表面薄片2的肌膚對向面側S1的表面起之深度淺、且纖維密度相對低的低密度部;和藉由較強力壓榨,使自表面薄片2的肌膚對向面側S1的表面起之深度深、且纖維密度相對高的高密度部。該等低密度部及高密度部,係如圖2所示,分別形成各壓榨部11~14之深度較淺的位置之底部、及深度較深的位置之底部。
再者,在本發明,壓榨部的俯視視角之形狀,未特別限定,可採用因應期望的液體擴散性、變形引導性、強度等之任意形狀(例如曲線狀、直線狀、預定的設計狀等)。
又,在本發明,吸收性物品具有這樣的壓榨部,雖為非必要的構成要件,但,吸收性物品係至少具有在凹部形成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外側朝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對壓榨部為佳。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在凹部形成區域XB的寬度方向W的外側,具有朝長度方向L延伸的一對壓榨部12、12,故,該等一對壓榨部12、12各自成為折彎的基點,變得容易變形為沿著生理用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W之斷面形狀成為略W字形。藉此,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係當穿用時,位於前述一對壓榨部12、12之間的凹部形成區域XB容易密接於穿用者的胯下部,可使自穿用者排出的排泄物更確實地流入到前述複數個凹部6。
[製造方法] 其次,使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的製造方法為例,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除了形成複數個凹部6之製程(凹部形成製程)以外,其餘與以往的生理用衛生棉相同的製造方法能夠獲得。 亦即,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係可藉由至少包含以下的各製程的製造方法所獲得: (1)藉由熱熔膠型接著劑,將表面薄片用不織布與擴散薄片用薄片狀構件進行接合之第1層積製程; (2)使用預定的折疊冶具(例如封口機(sealer)等),在第1層積製程所獲得的層積薄片的寬度方向(CD方向)之兩端部,形成一對環形部之環形部形成製程; (3)藉由熱熔膠型接著劑,將形成有前述一對環形部之層積薄片、和側薄片用的一對連續薄片、及吸收體4進行接合之第2層積製程; (4)將在第2層積製程所獲得的層積物供給至具有預定的凸部之壓花滾子與支承滾子被面對配置的壓榨裝置,再從表面薄片用不織布側壓榨,在前述層積物上形成預定的壓榨部11~14之壓榨部形成製程; (5)將前述層積物供給至具有複數個銷的加工用滾子和支承滾子被面對配置之凹部形成用加工裝置,將前述複數個銷從表面薄片側(亦即,表面薄片用不織布側)按壓,將表面薄片用不織布及擴散薄片用薄片狀構件一邊切斷一邊將吸收體4朝厚度方向壓縮,藉此在前述層積物上形成複數個凹部6之凹部形成製程; (6)藉由熱熔膠型接著劑,將凹部形成製程後的層積物與背面薄片用薄片狀構件進行接合之第3層積製程;以及 (7)在第3層積製程所獲得的層積物之背面薄片用薄片狀構件側的表面,配置複數個黏著部AD之黏著部形成製程。
再者,在前述製造方法,凹部形成製程以外的製程,是可因應吸收性物品的種類、構造等進行取捨選擇者,各製程的順序可替換。 且,使用於前述製造方法之材料(例如表面薄片用不織布、擴散薄片用薄片狀構件、吸收體、背面薄片用薄片狀構件等)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將各種材料在追加的其他製程製造,或採用市面上販賣的材料。例如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的製造方法,前述吸收體4係使用經過粉碎紙漿製程所製造者。
又,在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的製造方法,作為在凹部形成製程所使用的加工用滾子之複數個銷,可使用如圖7(a)所示的特定的構造之銷100。此銷100係如圖7(a)所示,具備特定的構造,其具有:在前端面具備用來形成前述凹部6的底部64的凸部65之凹部105的前端部110;及成為該前端部110相反側的端部之非前端部120。在凹部形成製程,若使用這樣的特定的構造之複數個銷100的話,則,能夠在一個製程容易形成生理用衛生棉1之前述複數個凹部6(更具體而言,在底部64形成有凸部65之複數個凹部6),因此,有效率地且容易地獲得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
又,前述複數個銷100各自係如圖7(a)所示,前端部110的直徑P1形成較非前端部120的直徑P2小。若在凹部形成製程所使用的複數個銷100各自如此形成的話,則能夠精度更佳地形成生理用衛生棉1的前述複數個凹部6,故,其結果,能夠精度更佳且容易獲得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
再者,在本發明,在前述凹部形成製程所使用的複數個銷之構造,若可形成吸收性物品之前述複數個凹部的話,則未特別限定,例如亦可使用如圖7(b)所示的構造之銷150。在此銷150,亦同樣地具備特定的構造,其具有在前端面具備用來形成前述凹部6的底部64的凸部65之凹部155的前端部160;和成為與該前端部160相反側的端部之非前端部170,且在此銷150,雖具有前端部160的直徑P1朝非前端部170側成為一定之部分,但前端部160的直徑P1形成為較非前端部170的直徑P2小,因此,能夠獲得與前述圖7(a)所示的銷100相同的效果。
又,在本發明,在凹部形成製程所使用的複數個銷的前端部,亦可附著有親水性油劑。藉由使用這樣的銷,在形成凹部的同時,能夠使親水性油劑附著於凹部的內表面,因此,能夠更有效率地製造前述排泄物朝凹部內的滑落性及朝吸收體之吸入性優良的吸收性物品。
且,在本發明,在凹部形成製程所使用的支承滾子的滾子周面之構造,只要能夠形成前述凹部,則未特別限定,滾子周面,例如可為具有無凹凸的平滑構造,亦可具有與加工用滾子的複數個銷對應之複數個凹陷部。再者,若支承滾子的滾子周面為具有後者這種構造的話,則具有以下的優點,亦即,加工用滾子的複數個銷不易磨損,能夠精度更佳地製造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
本發明係除了可適用於前述實施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外,亦能適用於例如衛生護墊、(輕微)失禁用墊 片、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等的各種吸收性物品。又,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等,在不超出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可適宜組合、替代、變更等。再者,在本說明書中,[第1]、[第2]等的序號是用來區別賦予該等序號之事項,並非用來意指各事項的順序、優先度、重要度等。
1:生理用衛生棉
2:表面薄片
3:背面薄片
4:吸收體
5:擴散薄片
6,105,155:凹部
61:開口部
62:吸收體側凹部
63:周壁部
64:底部
64C:底部中央部
64S:底部周邊部
65:凸部
65T:頂部
66:擴散薄片側開口部
67:表面薄片的壓縮物 68:擴散薄片的壓縮物 7:空隙部 8: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 9:側薄片 11~14:壓榨部
[圖1]係將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在已經展開的狀態下從表面薄片2側朝厚度方向T觀看的平面圖。 [圖2]係沿著圖1所示的II-II線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端面圖。 [圖3]係放大顯示生理用衛生棉1的凹部6的主要部分之示意圖。 [圖4]係放大顯示生理用衛生棉1的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的形態不同的主要部分之示意圖。 [圖5]係放大顯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凹部6’的主要部分之示意圖。 [圖6]係放大顯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的與圖2對應之端面圖。 [圖7]係顯示用於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之銷的斷面形狀的示意圖。
1:生理用衛生棉
2:表面薄片
3:背面薄片
4:吸收體
5:擴散薄片
6:凹部
7:空隙部
8: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
61:開口部
62:吸收體側凹部
63:周壁部
64:底部
64C:底部中央部
64S:底部周邊部
65:凸部
65T:頂部
66:擴散薄片側開口部
67:表面薄片的壓縮物
68:擴散薄片的壓縮物

Claims (13)

  1. 一種吸收性物品,係具備由不織布構成的表面薄片、背面薄片、及位於該等薄片之間的吸收體,其特徵為: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具有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吸收體均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陷之複數個凹部,前述複數個凹部分別藉由以前述表面薄片之連續的切斷面形成的開口部、和位於前述開口部的前述非肌膚對向面側之具有周壁部及底部之吸收體側凹部所形成,前述底部係具有朝前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膚對向面側突出之凸部。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複數個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係在前述周壁部的接近前述底部之側的端部,具有延伸遍及於前述周壁部的全周且纖維密度相對小的低纖維密度部。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低纖維密度部係為朝遠離前述凹部的方向延伸之空隙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凹部係前述開口部的開口面積較前述周壁部之接近前述底部之側的端部的開口面積小。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底部係在俯視時,具有位於中央的底部中央部、及相鄰於前述底部中央部的周圍之底部周邊部, 前述凸部係在前述底部中央部具有頂部。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底部周邊部的纖維密度係較前述底部中央部的纖維密度更大。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吸收體之間具有擴散薄片,前述複數個凹部,分別在前述開口部與前述吸收體側凹部之間,具有擴散薄片側開口部,其是藉由前述擴散薄片的連續的切斷面所形成。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俯視時,具有當穿用時與穿用者的排泄口對應的排泄口對應區域,前述排泄口對應區域係與形成有前述複數個凹部的凹部形成區域重疊。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在厚度方向上,於與前述複數個凹部各自相對應的位置,具有自前述吸收體的非肌膚對向面側之表面凹陷的複數個非肌膚對向面側凹部。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體中在厚度方向上與前述凹部形成區域重疊的部分為厚度相對較大的中高部。
  11.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吸收性物品係在俯視時,具有長度方向及寬度方 向,並且在前述凹部形成區域的前述寬度方向之外側,具有沿著前述長度方向延伸的一對壓榨部。
  12. 一種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係用來製造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特徵為:該製造方法係具有凹部形成製程,該凹部形成製程是對包含前述表面薄片及前述吸收體之層積物,使複數個銷從表面薄片側按壓,一邊將前述表面薄片切斷,一邊將前述吸收體朝厚度方向壓縮,藉此形成前述複數個凹部,前述複數個銷分別係具有:前端部,其在前端面具備用來形成前述凸部的凹部;及成為前述前端部相反側的端部之非前端部。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複數個銷各自的前述前端部之直徑是較前述非前端部的直徑小。
TW109114488A 2019-05-10 2020-04-30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TWI839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0071 2019-05-10
JP2019090071A JP6827493B2 (ja) 2019-05-10 2019-05-10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266A TW202106266A (zh) 2021-02-16
TWI839512B true TWI839512B (zh) 2024-04-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9284A (ja) 2011-03-02 2012-09-20 Uni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79284A (ja) 2011-03-02 2012-09-20 Unicharm Corp 吸収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74345B2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6169338B2 (ja) 吸収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US20110106036A1 (en) Absorbent product
JP4540629B2 (ja) 吸収性物品
US20080300564A1 (en) Absorbent Product
JP2009519099A (ja) 吸収性用品
JP7157560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8079307A (ja) 吸収性物品
JP6538527B2 (ja) 吸収性物品
EP3437600B1 (en) Absorbent article
JP2018015078A (ja) 吸収性物品
CN108348376B (zh) 吸收性物品
TWI839512B (zh)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KR102593672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6754860B2 (ja) 吸収性物品
KR102631170B1 (ko) 흡수성 물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109942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091101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62000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23623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23490B2 (ja) 吸収性物品
TWM583285U (zh) 吸收性物品
CN111374833A (zh)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