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385B - 投影鏡頭及投影光機 - Google Patents

投影鏡頭及投影光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385B
TWI838385B TW108123040A TW108123040A TWI838385B TW I838385 B TWI838385 B TW I838385B TW 108123040 A TW108123040 A TW 108123040A TW 108123040 A TW108123040 A TW 108123040A TW I838385 B TWI838385 B TW I8383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rojection
light
refractive power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3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2929A (zh
Inventor
林祐震
伍俊東
Original Assignee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3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8385B/zh
Priority to CN201910736249.1A priority patent/CN112180539A/zh
Priority to US16/918,265 priority patent/US1189917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102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2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385B/zh

Links

Abstract

一種投影鏡頭,包括自放大側到縮小側方向依序排列的具正屈光度的 第一透鏡、具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和具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鏡,且第二透鏡包含一繞射面(DOE)。投影鏡頭還滿足下列條件: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目小於6,且第一、第二和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Description

投影鏡頭及投影光機
本發明關於一種具繞射元件的投影鏡頭。
目前的液晶投影機因空間以及成本限制,且人們對於薄型化及光學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滿足這樣需求的投影鏡頭,大致上需要具低成本、大光圈、廣視角和輕量化等特點。因此,目前亟需一種能兼顧輕量化及少片數,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投影鏡頭設計。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實施例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鏡頭,包括自放大側到縮小側方向依序排列的具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具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和具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鏡,且第二透鏡包含繞射面(DOE)。投影鏡頭還滿足下列條件: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目小於6,且第一、第二和第三透鏡的材質為塑膠。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投影光機,包括光源、光閥、投影鏡頭。光閥位於光源的光路下游,投影鏡頭包括沿一方向依序排列第一、第二和第三透鏡,其中第二透鏡的材料為塑膠,且第二透鏡包含繞射面 (DOE)。投影鏡頭還滿足下列條件: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目小於6,且投影鏡頭位於光閥的光路下游。
藉由本發明實施例的設計,可提供一種能兼顧輕量化及少片數,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設計。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3:投影裝置
10、40:光源
10a:白光發光二極體
101:發光二極體晶片
102:螢光層
12:光均勻元件
12、42:積分柱
14:半穿透半反射鏡
16:偏光板
18、48:液晶面板
19:繞射光學元件結構
22:轉向鏡
24:投影透鏡
34:菲涅耳透鏡
42a:入光面
42b:出光面
42c:剖面
AS:弧形反射面
I、I1、I2:光線
IB:藍光
IM:影像光
IW:白光
PS:平面反射面
P、Q:交點
S:弧線
100a、100b、100c:光學鏡頭
102:光軸
ST:光圈
L1-L3:非球面透鏡
L4:菲涅耳透鏡
S1-S10:表面
IS:放大側
OS:縮小側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光學鏡頭置放於投影裝置的概要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光學鏡頭置放於投影裝置的光均勻元件的概要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光學鏡頭置放於投影裝置的光均勻元件的另一概要示意圖。
圖4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a的示意圖,圖5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b的示意圖。
圖6至圖8為圖5的光學鏡頭100b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其中圖6為離焦調製轉換對比轉移率圖(Through Focus MTF),圖7由左至右依序為場曲及光學畸變曲線圖,圖8為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
圖9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c的示意圖。
圖10至圖12為圖9的光學鏡頭100c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其中圖10為離焦調製轉換對比轉移率圖(Through Focus MTF),圖11由左至右依序為場曲及光學畸變曲線圖,圖12為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
圖1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繞射面(二元光學元件)的深度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多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另外,下列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用語「第一」、「第二」是為了辨識相同或相似的元件而使用,且方向用語例如「前」、「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並非用以限定所述元件。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投影鏡頭置放於投影裝置的概要示意圖。於投影裝置1中,光源10發出光線I,且沿光線I的行進路徑可依序包括光均勻元件12、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偏光板16、液晶面板(光閥)18、轉向鏡22(folding mirror)及投影透鏡24。光源10與光均勻元件12可為彼此相隔一距離的兩分離元件,且光均勻元件12例如可為積分柱、蠅眼透鏡陣列、擴散片等等而不限定。光源10可為傳統熱電光源、螢光燈、發光二極體、雷射發光二極體發光元件或其他可提供照明光的裝置或元件。再者,可設置另一菲涅耳透鏡34於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與液晶面板18之間的光路。
於本實施例中,光源10可為一經封裝且具有一發光二極體晶片101及一螢光層102的白光發光二極體模組10a,螢光層102位於發光二極體晶片101的光路下游,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位於螢光層102的光路下游。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可部分反射並部分穿透特定波段範圍內的光線,例如可反射部分藍光且讓部分藍光穿透,且液晶面板18位於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的穿透光路下游。如圖1所示,當白光發光二極體模組10a發出的白光IW經光均勻元件12勻光並入射至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時,白光IW中的部分藍光IB可被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反射回螢光層102上,因此可再度激發螢光層102中的螢光材料,進而增加白光發光二極體模組10的亮度。亮度增強的白光IW可繼續通過偏光板16及液晶面板18轉換為影像光IM,影像光IM再經由轉向 鏡22偏折後進入投影透鏡24。再者,菲涅耳透鏡34可分別用以聚焦並準直光線I及影像光IM,於另一實施例中,亦可使用其他具有聚光及準直光線效果的光學元件取代菲涅耳透鏡34而不限定。
於本實施例中,半穿透半反射元件14可為一半穿透半反射鏡(see through mirror),且亦可為僅反射部分藍光的一藍光分光鏡。藉由部分透射且部分反射可激發螢光材料的波段範圍內的光線,被反射回光源的光線可再次激發光源的螢光材料,獲得提高光源亮度的效果。再者,藉由調整半穿透半反射元件的透光比例可獲得調整色溫的效果,進而提高投影畫面的顏色均勻度。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投影鏡頭置放於投影裝置的光均勻元件的概要示意圖。投影裝置3的光均勻元件係為一積分柱42,且積分柱42具有弧形反射表面。如圖2所示,積分柱42與光源40為相隔一距離的兩分離元件且位於光源40的光路下游,且一液晶面板48位於積分柱42的光路下游。積分柱42兩端為一入光面42a及一出光面42b,積分柱42的一剖面42c與入光面42a的邊緣的交點為第一交點P,同一剖面42c與出光面42b的邊緣的交點為第二交點Q,且第一交點P沿積分柱42的反射表面到第二交點Q的至少部分軌跡為一弧線S。請參考圖3,圖3繪示出積分柱42的弧形反射面AS對比積分柱12a的平面反射面PS,舉例而言,當光線I被弧形反射面AS反射會形成光線I1並朝液晶面板48方向行進,且若光線I被平面反射面PS反射會形成光線I2並朝液晶面板48方向行進,比較光線I1和光線I2的行進方向可知,弧形反射面AS可提供將入射光往相對遠離液晶面板18中心的方向偏折的效果,因此可避免畫面中心區域過亮而角落亮度較暗的問題,提高畫面亮度均勻性。
圖4為顯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a的示意圖。光學鏡頭100a設置於放大側IS(圖4的左側;例如為像側)與縮小側OS(圖4的右側;例 如為物側)之間。如圖4所示,光學鏡頭100a包含自放大側到縮小側依序排列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L1、光圈ST、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L2、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鏡L3和具有屈光度的菲涅耳透鏡L4。再者,縮小側可設置液晶面板(光閥)18。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及第三透鏡L3均為塑膠射出非球面透鏡,第一透鏡L1及第三透鏡L3的材質為PMMA塑膠,第二透鏡L2的材質為EP5000塑膠。在一實施例中,非球面透鏡也可以使用玻璃模造的方式製成,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球面透鏡是指透鏡前面和後面的表面都分別是球形表面的一部份,而球形表面的曲率是固定的。非球面透鏡則是指透鏡前後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的曲率半徑會隨著中心軸而變化,可以用來修正像差。光學鏡頭100a的透鏡設計參數、外形及非球面係數分別如表一及表二所示,於本發明如下的各個設計實例中,非球面多項式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07-2
上述的公式(1)中,Z為光軸方向之偏移量(sag),c是密切球面(osculating sphere)的半徑之倒數,也就是接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二次曲面係數(conic),r是非球面高度,即為從透鏡中心往透鏡邊緣的高度。表二的A-G分別代表非球面多項式的4階項、6階項、8階項、10階項、12階項、14階項、16階項係數值。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07-16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08-17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0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02的距離,S9間距為菲涅耳透鏡S9表面到光閥表面S10在光軸102的距離。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08-18
圖5為顯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b的示意圖。光學鏡頭100b設置於放大側IS(圖5的左側;例如為像側)與縮小側OS(圖5的右側;例如為物側)之間。如圖5所示,光學鏡頭100b包含自放大側到縮小側依序排列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L1、光圈ST、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L2、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鏡L3和具有屈光度的菲涅耳透鏡L4。再者,縮小側可設置液晶面板(光閥)18。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及第三透鏡L3均為塑膠射出非球面透鏡,第一透鏡L1及第三透鏡L3的材質為PMMA塑膠,第二透鏡L2的材質為E48R塑膠。在一實施例中,非球面透鏡也可以使用玻璃模造的方式製成,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
於本發明如下的各個設計實例中,繞射面多項式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Φ(r)=(2π/λ0C n r 2n (2)上述的公式(2)中,(r)為繞射元件(diffractice optical element)的相位函數(phase),r是與光學鏡頭光軸的徑向距離(radial distance),是參考波長(reference wavelength),也就是說繞射面(diffractice optical surface)為透鏡表面加上相位函數(phase)。
光學鏡頭100b的透鏡設計參數、外形、非球面係數及繞射面分別如表三、表四、及表五所示,其中表四的A-G分別代表非球面多項式(如公式1所示)的4階項、6階項、8階項、10階項、12階項、14階項、16階項係數值。表五的C1-C2分別代表繞射面多項式(如公式2所示)的2階項、4階項係數值。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09-19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0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02的距離,S9間距為菲涅耳透鏡S9表面到光閥表面S10在光軸102的距離。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09-20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10-21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10-22
圖6-8分別為圖5的光學鏡頭100b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其中圖6為離焦調製轉換對比轉移率圖(Through Focus MTF),圖7由左至右依序為場曲及光學畸變曲線圖,圖8為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圖6-8模擬數據圖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b確實能夠具備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的特性。
圖9為顯示依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c的示意圖。光學鏡頭100c設置於放大側IS(圖9的左側;例如為像側)與縮小側OS(圖9的右側;例如為物側)之間。如圖9所示,光學鏡頭100c包含自放大側到縮小側依序排列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鏡L1、光圈ST、具有負屈光度的第二透鏡L2、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三透鏡L3和具有屈光度的菲涅耳透鏡L4。再者,縮小側可設置液晶面板(光閥)18。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及第三透鏡L3均為塑膠射出非球面透鏡,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及第三透鏡L3的材質均為PMMA塑膠。在一實施例中,非球面透鏡也可以使用玻璃模造的方式製成,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
光學鏡頭100c的透鏡設計參數、外形、非球面係數及繞射面分別如表六、表七、及表八所示,其中表七的A-G分別代表非球面多項式(如公式1所示)的4階項、6階項、8階項、10階項、12階項、14階項、16階項係數值。表八的C1-C2分別代表繞射面多項式(如公式2所示)的2階項、4階項係數值。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11-23
S1的間距為表面S1到S2在光軸102的距離,S2的間距為表面S2到S3在光軸102的距離,S9間距為菲涅耳透鏡S9表面到光閥表面S10在光軸102的距離。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11-24
<表八>
Figure 108123040-A0305-02-0012-25
圖10-12分別為圖9的光學鏡頭100c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其中圖10為離焦調製轉換對比轉移率圖(Through Focus MTF),圖11由左至右依序為場曲及光學畸變曲線圖,圖12為橫向色差(Lateral Color)圖。圖10-12模擬數據圖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c確實能夠具備良好的光學成像品質的特性。
實施例之光學鏡頭100b與100c分別包含具一繞射面的一片非球面透鏡以修正像差及色差。圖1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繞射面(二元光學元件)19深度示意圖,繞射面深度d是指在繞射面頂點連線上任取一點C到繞射面底部連線的最短距離(相對應點D)。當繞射面深度d介於0.29um~2.5um,可以獲得較佳繞射效率,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制。另一實施例之繞射面深度d可介於0.5um~2.0um之間,而又一實施例之繞射面深度d可介於0.8um~1.8um之間。另外,本發明實施例的設計,也可以包含自放大側到縮小側依序排列具有正屈光度的透鏡、具有負屈光度的透鏡、具有負屈光度的透鏡、具有正屈光度的透鏡和具有屈光度的菲涅耳透鏡。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鏡頭的光圈到繞射面為固定距離。
藉由本發明實施例的設計,可提供一種能兼顧輕量化及少片數,且能提供較低的製造成本及較佳的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設計。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 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0a:光學鏡頭
102:光軸
ST:光圈
18:光閥
L1-L3:非球面透鏡
L4:菲涅耳透鏡
S1-S10:表面
IS:放大側
OS:縮小側

Claims (10)

  1. 一種投影鏡頭,包括:自一放大側到一縮小側方向依序排列的具正屈光度的一第一透鏡、具負屈光度的一第二透鏡和具正屈光度的一第三透鏡,且該第二透鏡包含一繞射面(DOE),其中,該投影鏡頭滿足下列條件: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目小於6,且該第一、第二和第三透鏡均為塑膠非球面透鏡。
  2. 一種投影光機,包含:一光源;一光閥,位於該光源的光路下游;以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投影鏡頭,該投影鏡頭位於該光閥的光路下游。
  3. 一種投影光機,包含:一光源;一光閥,位於該光源的光路下游;以及一投影鏡頭,包括沿一方向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和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及該第三透鏡的材料為塑膠,且該第二透鏡包含一繞射面(DOE),其中,該投影鏡頭滿足下列條件:具屈光度的透鏡數目小於6,且該投影鏡頭位於該光閥的光路下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影光機,其中該投影鏡頭的第一透鏡及第三透鏡的材質為PMMA塑膠,第二透鏡的材質為EP5000塑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影光機,其中該投影鏡頭的第一透鏡及第三透鏡的材質為PMMA塑膠,第二透鏡的材質為E48R塑膠。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影光機,其中該投影鏡頭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的材質均為PMMA塑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影光機,其中該投影鏡頭在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之間還包含具負屈光度的一透鏡。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影光機,其中該繞射面的深度介於0.29um~2.5um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影光機,其中該光圈到該繞射面為固定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投影光機,其中該投影鏡頭還包含具屈光度的一菲涅耳透鏡。
TW108123040A 2019-07-01 2019-07-01 投影鏡頭及投影光機 TWI838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3040A TWI838385B (zh) 2019-07-01 投影鏡頭及投影光機
CN201910736249.1A CN112180539A (zh) 2019-07-01 2019-08-09 光学镜头及投影光机
US16/918,265 US11899170B2 (en) 2019-07-01 2020-07-01 Optical lens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3040A TWI838385B (zh) 2019-07-01 投影鏡頭及投影光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2929A TW202102929A (zh) 2021-01-16
TWI838385B true TWI838385B (zh) 2024-04-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4333B2 (en) 2008-09-03 2012-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4333B2 (en) 2008-09-03 2012-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9429B (zh) 投影光学系统及图像显示装置
US10761415B2 (en)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apparatus
JP7234498B2 (ja) 投射光学系ユニット及び投射光学装置
TWI671559B (zh) 顯示器
TWI651564B (zh) 定焦鏡頭
JP2020020858A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18180238A (ja) 投射光学系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TW202132854A (zh) 光學鏡頭
TW201928435A (zh) 光學鏡頭
TWI732503B (zh) 光學鏡頭及頭戴式顯示裝置
JP4419244B2 (ja) 斜め投影光学系
TW202117391A (zh) 光學鏡頭及頭戴式顯示裝置
TWI838385B (zh) 投影鏡頭及投影光機
TW202102929A (zh) 光學鏡頭
TWI829434B (zh) 光學鏡頭模組、光機模組以及頭戴式顯示裝置
TWI798802B (zh)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TWI809587B (zh) 投影鏡頭
TWI803955B (zh) 投影鏡頭及投影裝置
TWI731332B (zh) 投影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40168297A1 (en) Optical lens module, optical engine module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TWI819774B (zh) 車用投影鏡頭
US20240152039A1 (en) Projection system
TWI810955B (zh) 光學鏡頭以及顯示裝置
WO2023221239A1 (zh) 光学模组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RU2315344C1 (ru) Проекционная оп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