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329B - 改良式懸架 - Google Patents

改良式懸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329B
TWI838329B TW106108525A TW106108525A TWI838329B TW I838329 B TWI838329 B TW I838329B TW 106108525 A TW106108525 A TW 106108525A TW 106108525 A TW106108525 A TW 106108525A TW I838329 B TWI838329 B TW I8383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cumulator
suspension
patent application
lower chamber
variable volu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8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8137A (zh
Inventor
馬可 莫羅尼
里卡爾多 馬拉貝塞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夸德洛汽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ITUA2016A0016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ITUA20161684A1/it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夸德洛汽車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夸德洛汽車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8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8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32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改良式懸架,該懸架特定而言用於傳統的兩輪機車及/或用於具有至少兩個傾斜車輪之三個或大於三個車輪的機車或車輛。
根據本發明之改良式懸架能夠提供充分漸進效能同時沒有過度逐漸嚙合之問題,該等問題會影響包含氣體減震器之當前已知懸架。
此結果可藉由使用具有一可變容積之一蓄積器實現,該蓄積器以操作方式連接至第一蓄積器,該第一蓄積器為傳統懸架之一部分。

Description

改良式懸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改良式懸架。
特定而言,根據本發明之懸架設想用於傳統的兩輪機車及/或用於具有至少兩個傾斜車輪之三個或大於三個車輪的機車或車輛,然而其中該懸架在其他車輛的其他用途同樣是可能的。
具有傾斜車輪之車輛為機動車、機車、小輪機車或類似者,該等車輛一般具備一對傾斜前輪及一後輪;具有兩個後輪之車輛也在考慮範圍內。一般而言,例如具有傾斜車輪之車輛這樣的表述必須被理解為具有至少三個車輪且由於具有耦接於同一軸線上之車輪(一般為前輪)的所謂傾斜系統而能夠側向傾斜的車輛。
根據已知背景技術,車輛懸架包含至少一個減震器。具有兩個或大於兩個車輪之車輛中,懸架系統將車輪連接至框架。該懸架包含彈性減震器,其執行抑制應力自道路傳輸至框架的功能。
圖1中提供此類懸架及傾斜系統之一實施例,其中根據同一申請人的先前專利PCT/EP2006/064794,系統1包含彼此流體連接之一對減震器10a。
各類彈性減震器可包括彈簧系統,根據已知先前技術,該等 彈簧系統又包含一般由金屬材料製成之螺旋及片彈簧、橡膠彈簧及類似者。
或者,彈性減震器可包含氣體彈簧。
與氣體彈簧相對比,常用於傳統減震器中之金屬彈簧(例如螺旋彈簧)具有一般可由K指示之特定彈性常數。
由於該常數,藉由彈簧對置之彈性力與變形呈線性關係:舉例而言,在彈性常數K等於10時,每軸向施加10kg力至螺旋彈簧,其長度就變化1mm。若施加另一10kg軸向力至預先已負載有10kg力之彈簧,則彈簧再次變形1mm,直至彈簧兩端達到其最大變形為止。
氣體彈簧改為漸進的。舉例而言,若施加100kg軸向力至氣體彈簧,則壓縮加壓氣體之活塞或薄膜移動定額X。
藉由施加另一100kg力,活塞或薄膜移動定額Y,Y小於X,因為氣體壓縮性之容積模數並非恆定的而是取決於密度。氣體密度愈大,再減少該容積所需的壓力變量愈大。
氣體彈簧之過度逐漸嚙合導致懸架(一般自中間衝程向前)硬度過高的問題,由此影響駕駛舒適度。
本發明之主要任務為提供改良式懸架,該懸架可解決已知類型方案無法克服之缺點。
在這一任務中,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能夠提供充分漸進效能同時沒有過度逐漸嚙合之問題的懸架,該等問題會影響包含氣體減震器之當前已知懸架。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為在單獨駕駛以及帶乘客駕駛以及帶乘 客及行李駕駛時皆能改良由氣體懸架提供之舒適度。
實際上,改良式彈簧系統使得懸架在其整個作用中更加有效,且根據用途,充分調整蓄積器之不同腔室的壓力。
藉此,有可能根據用途(體育運動,旅行等)及其上的負載(單獨駕駛,帶乘客駕駛等)定製懸架之效能。藉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改良式懸架完成此任務及此等及其他目標。
附屬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到進一步特徵。
1:懸架及傾斜系統
10:改良式氣體懸架
10':改良式氣體懸架
10":改良式氣體懸架
10a:減震器
20:改良式氣體懸架
20a:減震器
30:改良式氣體懸架
30a:減震器
40:改良式氣體懸架
40a:減震器
50:改良式氣體懸架/連接管道
50a:減震器
51:儲油腔室
60:第一蓄積器
60':密閉圓柱
60":隔離壁
61:上部腔室
62:下部腔室
63:封閉栓塞
63a:移除閥門
63b:接頭
64:旋擰可撓性套管
64a:帶螺紋連接器64a
70:第二蓄積器
71:密閉元件
72:膨脹腔室
72':第一部分
72":第二部分
73:分離部件
73a:球囊
73b:填充閥門
75:封閉栓塞
76:第三蓄積器
80:第一蓄積器
80':密閉圓柱
80":第一隔離壁
80a:第二蓄積器
81:上部腔室
82:下部腔室
82':第一部分
82":第二部分
83:分離部件
83':第二隔離壁
84:填充閥門
85:填充閥門
86:螺旋彈簧
90:第一蓄積器
90':密閉圓柱
90":第一隔離壁
91:上部腔室
92:下部腔室
100:連接管道
200:第一填充閥門
200':第二填充閥門
300:第二填充閥門
a:曲線
b:曲線
c:曲線
d:曲線
e:曲線
本發明之進一步特徵及優點將在優選具體實例的詳細描述中更加顯而易見,該詳細描述藉由附圖中之非限制性實施例描繪,其中:- 圖1描繪用於具有傾斜車輪之車輛的被稱作液壓傾斜系統(Hydraulic Tilting System;HTS)之懸架及傾斜系統1,該懸架及傾斜系統1在先前技術中已知且屬於授予同一申請人之國際專利申請案PCT/EP2006/064794之標的物;- 圖2a描繪圖1之懸架及傾斜系統,該懸架及傾斜系統包含根據第一具體實例及第一連接模式與HTS懸架相關聯的具有可變容積的添加蓄積器;- 圖2b描繪圖1之懸架及傾斜系統,該懸架及傾斜系統包含根據第一具體實例及第二連接模式與HTS懸架相關聯的具有可變容積的添加蓄積器;- 圖2c描繪圖1之懸架及傾斜系統,該懸架及傾斜系統包含根據第一具體實例及第三連接模式與HTS懸架相關聯的具有可變容積的第一添加蓄 積器;- 圖2d描繪圖1之懸架及傾斜系統,該懸架及傾斜系統包含根據第一具體實例及第四連接模式與HTS懸架相關聯的具有可變容積的第二蓄積器;- 圖3描繪圖2d中在懸架系統之第一衝程步驟中之懸架及傾斜系統;- 圖4描繪圖2d中在懸架系統之第二衝程步驟中之懸架及傾斜系統,在該步驟中,系統中之氣壓值使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的容積變化;- 圖5詳細描繪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例之具有可變容積的蓄積器;- 圖6描繪圖1之懸架及傾斜系統,該懸架及傾斜系統與根據第二具體實例之具有可變容積之蓄積器相關聯;- 圖6a描繪圖6中在懸架系統之第一衝程步驟中之懸架及傾斜系統;- 圖6b描繪圖6中在懸架系統之第二衝程步驟中之懸架及傾斜系統,在該步驟中,系統中之氣壓值使得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之容積變化;- 圖7描繪圖1之懸架及傾斜系統,該懸架及傾斜系統與根據第三具體實例之具有可變容積之蓄積器相關聯;- 圖7a描繪圖7中在懸架系統之第一衝程步驟中之懸架及傾斜系統;- 圖7b描繪圖7中在懸架系統之第二衝程步驟中之懸架及傾斜系統,在該步驟中,系統中之氣壓值使得具有可變容積之蓄積器的容積變化;- 圖8描繪適合形成機車的後懸架之類型的單減震器,該單減震器與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具體實例之具有可變容積的蓄積器相關聯;- 圖8a描繪圖8中之具有蓄積器之單減震器的剖視圖; - 圖9描繪其上安裝圖8中之具有蓄積器的單減震器的機車;- 圖10描繪曲線圖,其示出根據各種組態之隨負載而變的懸架壓縮。
根據本發明之改良式氣體懸架10、10'、10"、20、30、40、50包含與至少一個第一蓄積器60、80、90流體連接之至少一個減震器10a、20a、30a、40a、50a,該第一蓄積器以操作方式連接至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80a,經調適以形成用於該第一蓄積器60、80、90之具有可變容積的膨脹腔室。
在圖2a至圖7b之具體實例中,特別示出用於至少兩個車輪為傾斜車輪之三輪或四輪車輛的懸架及傾斜系統,且此系統包含一對減震器,且該等減震器中之每一者包含至少一個圓柱及至少一個活塞,該活塞在圓柱內部為可移動的且將圓柱的內部容積分成上部腔室及下部腔室的兩個腔室。該上部腔室含有呈液態之工作流體(一般為油),且下部腔室還可含有根據上文所提到的PCT/EP2006/064794之教示的加壓氣體。
圖1描繪PCT/EP2006/064794中已知之懸架及傾斜系統。
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應用於根據申請案PCT/EP2006/064794之教示的此類車輪懸架及傾斜系統,且因此同樣可提供包含彼此以流體連接的方式連接之一對減震器的任何懸架及傾斜系統。
返回參看附圖2a至附圖5中描繪之實施例,該減震器10a,20a中之第一者的至少一個腔室藉助連接管道100與該等減震器10a,20a中之第二者的對應腔室有利地流體連接,且有利地是,該連接管道100與起到阻尼器功能之第一蓄積器60流體連接。
該第一蓄積器60又較佳包含密閉圓柱60',該圓柱內部設置在該密閉圓柱60'內以滑動方式相關聯之一第一隔離壁60",使得在系統操作期間自第一減震器穿過該管道50流至第二減震器且自第二減震器流至第一減震器的工作流體(如前述較佳為油)還可在密閉圓柱60'內部,尤其在藉由圓柱60'內部之該隔離壁60"界定之上部腔室61中擴展,由此克服因該圓柱60'之下部腔室62中存在加壓氣體而產生的滑動該隔離壁60"時的阻力。
根據本發明之懸架進一步包含與該第一蓄積器流體連接之第二蓄積器70。
該第二蓄積器70的特徵在於具有可變容積。
根據本發明之懸架的第一具體實例及具體參考圖5中之細節,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包含較佳地實質上為圓柱形的密閉元件71,該元件71界定其內具有可變容積之膨脹腔室72。
分離部件宜設置在該密閉元件71內部,以便改變膨脹腔室72之容積,該分離部件73經調適以將該膨脹腔室72分成兩部分;與該第一蓄積器60流體連接之第一部分72'及含有對比部件之第二部分72",該對比部件適合於抵消該分離部件73之移位,由此抵消該膨脹腔室72之該第一部分72'的容積增大。
根據在圖2a至圖4中示出的本發明之第一具體實例,該分離部件73較佳地由球囊73a構成。
該膨脹腔室72之該第二部分72"因而完全包含於該球囊73a中且該對比部件由在壓力B下加壓之氣體構成,該氣體穿過適合之填充閥門73b填充球囊73a。
有利的是,該密閉元件71宜具備封閉栓塞75,在該栓塞上設置該填充閥門73b以允許藉由氣體填充該球囊73a。
參考圖2a,根據本發明之懸架10的第一具體實例提供用於將具有可變容積之蓄積器70添加至已知類型之懸架及傾斜系統而不用具體修改系統本身。更確切而言,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藉由簡單地替換該第一蓄積器60之下部封閉栓塞63直接連接至第一蓄積器60。此處,藉助之前該第二蓄積器70連接之第一填充閥門200進行第一蓄積器60中之氣體增壓,同時藉助配置於該第二蓄積器70上之第二填充閥門300進行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中之氣體增壓。
參考圖2b,根據本發明之懸架10'之第二具體實例與示出於圖2a中之具體實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具有可變容積之該第二蓄積器70藉助代替示出於圖1中之閥門63a容納於製備座椅中之接頭63b直接連接至封閉栓塞63。根據此組態,調整該蓄積器之下部腔室62的壓力可能只在第二蓄積器70已連接且藉助該第一填充閥門200的情況下發生。
可藉助由數字300指示之專用填充閥門增壓該第二蓄積器70,該專用填充閥門與示出於圖5中設置於該第二蓄積器70之栓塞75上的閥門73b完全類似。
在示出於圖2b中之組態的優點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可在不修改懸架系統,且特定而言不修改第一蓄積器60的情況下連接。實際上,藉由移除閥門63a且藉由接頭63b替換該閥門,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可直接連接至封閉栓塞63。
藉由此組態,以及圖2a中之組態,在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 蓄積器70連接後即刻增壓第一蓄積器中的壓力。
參考圖2c,根據本發明之懸架10"之第三具體實例與示出於圖2a中之具體實例的不同之處在於: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三蓄積器76連接至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可藉由此類型組態進一步改良懸架之逐漸嚙合,且相應地改良駕駛舒適度,如下做更好解釋。
此外在此狀況下,在第二蓄積器70已連接的情況下,可藉助第一填充閥門200增壓第一蓄積器60。類似地,可藉助該第三蓄積器76與該第二蓄積器70之連接延伸上配置的第二填充閥門200'增壓第二蓄積器70。最後,藉助類似於參考圖2a及圖2b中之具體實例所描述的專用增壓器300增壓該第三蓄積器76。
參考圖2d,在此具體實例中,較佳地藉助可撓性套管64將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連接至第一蓄積器60,該可撓性套管經調適以將配置於該栓塞63上之閥門63a直接連接至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
若根據不做任何修改之本發明修改現存車輛之懸架及傾斜系統,則此具體實例尤佳。
實際上,藉由將可撓性套管64之帶螺紋連接器64a旋擰至閥門63a實現在現存HTS系統或已在市場上使用之HTS系統上整合添加蓄積器。因此,該方案可由現存懸架系統採用。
根據本發明(舉例而言)示出在圖6、圖6a及圖6b中之懸架30的替代具體實例中,示出整合於第一蓄積器80中之具有可變容積之該第二蓄積器。
更確切而言,該第一蓄積器80包含底部藉由底壁封閉之密閉圓柱80',該圓柱80'內部具備在該密閉圓柱80'內以滑動方式相關聯之第一隔離壁80",由此將該密閉圓柱80'分成上部腔室81及下部腔室82。
有利的是,該第一蓄積器80之該下部腔室82又包含經調適以將該第一蓄積器80之該下部腔室82分成兩部分之分離部件83。該等分離部件83此處較佳包含經調適以將該下部腔室82分成如下兩部分之第二隔離壁83':在該第一隔離壁80"與該第二隔離壁83'之間的第一部分82'、在該第二隔離壁83'與該密閉圓柱80'之底壁之間的第二部分82"。
在該第一隔離壁80"與該第二隔離壁83'之間的該下部腔室82的第一部分82'中,氣體處於一般藉由A指示的第一壓力值。
因此,在此描述之組態中,在該第一蓄積器80內部得到具有可變容積之該蓄積器80a。
可操作地,該第一蓄積器80之該上部腔室81與使減震器10a彼此連接之液壓電路流體連接,且因此該上部腔室經組態以接收封閉於該減震器10a之上部腔室中的工作流體(通常為油)。
因此,工作流體能夠在該第一蓄積器80之上部腔室81內部流動且反作用於該第一隔離壁80"。
在該第二隔離壁83'與該密閉圓柱80'之底壁之間的該下部腔室82的第二部分82"中,氣體處於一般藉由B指示的第二壓力值。
當藉由包含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一部分82'中之氣壓A施加於該第二隔離壁83'上之推力超出藉由包含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二部分82"中的氣壓B施加的反作用力,下部腔室82"之容積將減小,且第一蓄 積器80將表現如具有可變容積之蓄積器;反之亦然,只要藉由包含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一部分82'中之氣壓A施加於該第二隔離壁83'上的推力低於藉由包含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二部分82"中之氣壓B施加的反作用力,第一蓄積器80將表現如傳統之蓄積器。
由於蓄積器80內部容積可能增大,具有可變容積之蓄積器也會增大,且根據本發明之懸架系統因而避免氣體懸架典型之缺點,尤其藉由避免自行程之第二部分直至衝程末端之懸架的過高硬度。
有利的是,該第一蓄積器80將具備用於填充包含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一部分82'中之氣體的第一氣體填充閥門84,及用於填充包含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二部分82"中之氣體的第二氣體填充閥門85。
在示出於圖7及圖7a中的本發明之替代具體實例中,類似於以上所示,懸架及傾斜系統40包含第一蓄積器80,該第一蓄積器80又包含第一隔離壁80"及第二隔離壁83',而配置於該第二隔離壁83'下方之該下部腔室82的該第二部分82"有利地包含彈性部件,例如插入於該密閉圓柱80'之底壁與該第二隔離壁83'之間的螺旋彈簧86。
根據(舉例而言)圖8及圖8a中示出之另一具體實例,根據本發明之改良式懸架50包含減震器50a,該減震器50a包含與第一蓄積器90流體連接之至少一個儲油腔室51,該第一蓄積器90包含內部容納第一隔離壁90"之密閉圓柱90',該第一隔離壁90"在該密閉圓柱90'內以滑動方式相關聯,由此將該密閉圓柱90'分成上部腔室91及下部腔室92。
有利的是,加壓氣體宜包含於該下部腔室92中。
懸架50進一步包含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70,該第二 蓄積器70具有上述參考示出於圖5中之具體實例的相同特徵。
該第二蓄積器70與該第一蓄積器90流體連接。
根據此具體實例之懸架還可用於具備如圖9中描繪之後單減震器的機車。
由此示出根據本發明之改良式懸架如何實現預定任務及目標。
值得注意以下方面,具體參考圖10中的曲線圖,所述曲線圖示出隨著施加之負載(以kg表示)變化的懸架壓縮趨勢(以mm表示)。
該曲線圖中藉由字母a指示之線描繪在標準組態中(亦即,根據圖1之已知組態)HTS懸架的狀態。
如曲線圖中之趨勢所示,該懸架具有過度漸進反應,亦即在壓縮之第二部分中,負載增加過度,該反應與具有恆定彈性常數K之彈簧懸架中之負載增加極不同,其狀態藉由曲線圖中之藉由字母e指示的線描繪。
藉由字母b指示之線描繪根據本發明之(根據例如示出於圖2a、圖2b、圖2d、圖3、圖6、圖7及圖8中之具體實例)懸架狀態,其中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二蓄積器與第一蓄積器相關聯。
值得注意第二蓄積器如何藉由達到氣體懸架之典型漸進狀態促進修改懸架的動態,且因此使懸架的反應更線性。
曲線圖中藉由字母c指示之線描繪蓄積器中相同組態不同壓力下的反應。
線d描繪根據本發明之(根據例如示出於圖2c中之具體實 例)懸架的狀態,其中具有可變容積之第三蓄積器與前兩個蓄積器相關聯。
值得注意懸架之漸進狀態如何進一步減輕。
自曲線圖顯而易見,相對於描繪具備單蓄積器之懸架的曲線a,及相對於描繪具有彈性常數K之螺旋彈簧懸架的狀態的曲線e,曲線b、c及d定位在中間位置,因而不像具備單獨一個蓄積器之系統那樣過度漸進,且不像具有常數K之彈簧的情況下所發生的那樣過度屈變。
此結果也存在於不同駕駛條件(例如兩個人,駕駛員及乘客),其中懸架狀態並不是如在駕駛期間當遭遇地面斷開時單蓄積器懸架會出現的過高硬度:考慮到懸架之第一部分壓縮起因於添加乘客的重量至駕駛員的重量,保證駕駛舒適度之剩餘的第二部分壓縮硬度較低,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如具有常數k之彈簧那樣過度柔軟,該第二部分壓縮通常預設具有快速行至衝程末端的特性。
根據本發明定位懸架曲線之中間位置對應於使用車輛時感知的最舒適程度。
此外,除以上改良舒適度之外,當根據本發明之改良式懸架與具有傾斜車輪之車輛的車輪傾斜系統相關聯時,正如當將本發明應用於示出於圖1中之HTS懸架及傾斜系統或類似系統時,本發明允許在制動期間實現不同負載轉移,其利於車輛進入拐彎狀態。
藉此,實驗上檢測到在制動期間藉由改變負載轉移值,尤其藉由在初始負載步驟期間由於懸架硬度較小反應,負載轉移增大,腔室內部的油的壓力相應地顯著變化(特定而言增大),且相應地藉由密封元件上之密封墊施加的摩擦力會影響HTS部分的滑動。因此,穩定性提高的感覺 係在準備拐彎步驟中獲得:藉由油之本身壓力供能液壓密封墊,該等液壓密封墊於HTS圓柱活塞運動上日益產生摩擦,且因此車輛傾斜運動情況下使駕駛感受在拐彎之第一步係舒適的。
在考慮示出較佳具體實例之描述及附圖之後,若干改變、修改、變化及本發明的其他用途及應用將對熟習此項技術者變得顯而易見。不脫離藉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之本發明的範疇,形成本文整體之一部分的所有此類改變、修改、變化及其他用途及應用被視為涵蓋於本發明。
10:改良式氣體懸架
10a:減震器
60:第一蓄積器
60':密閉圓柱
60":隔離壁
61:上部腔室
62:下部腔室
70:第二蓄積器
100:連接管道
200:第一填充閥門
300:第二填充閥門

Claims (16)

  1. 一種包含至少一減震器(10a、20a、30a、40a)及至少一第一氣體蓄積器(60、80、90)之改良式懸架(10、20、30、40),其特徵在於該改良式懸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具有一可變容積之第二添加蓄積器(70、80a),該第二添加蓄積器以操作方式連接至該第一蓄積器(60、80、9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1之懸架(10、20、30),其中該懸架包含藉助一連接管道(50)流體連接之一對減震器(10a),該連接管道(50)又與該第一蓄積器(60)流體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2之懸架(10),其中該第一蓄積器(60)又包含底部藉由一底壁封閉之一密閉圓柱(60'),該密閉圓柱(60')內部具備在該密閉圓柱(60')內以滑動方式相關聯之一第一隔離壁(60"),且該第一隔離壁(60")將該密閉圓柱(60')分成接收來自該連接管道(50)之工作流體之一上部腔室(61)及含有氣體之一下部腔室(6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3之懸架(10),其中具有一可變容積之該第二蓄積器(70)又包含與該第一蓄積器(60)之該密閉圓柱(60')分離之一密閉元件(71),且在該密閉元件(71)內部界定具有一可變容積之一膨脹腔室(7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4之懸架(10),其中該密閉元件(71)內部又包含分離部件(73),該分離部件(73)將具有一可變容積之該膨脹腔室(72)分成與該第一蓄積器(60)之該下部腔室(62)流體連通的一第一部分(72')及一第二部分(72"),該第二部分(72")又包含適合於抵消該分離部件(73)之移位的對比部件,由此抵消具有一可變容積之該膨脹腔室(72)之該第一部分(72')的容積增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5之懸架(10),其中該分離部件(73) 包含一球囊(73a)且該對比部件係由填充該球囊(73a)之氣體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懸架(20、30),其中具有一可變容積之該第二蓄積器(80a)形成於該第一蓄積器(80)內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7之懸架(20、30),其中該第一蓄積器(80)包含底部藉由一底壁封閉之一圓柱形密閉圓柱(80'),該圓柱形密閉圓柱(80')內部具備在該密閉圓柱(80')內以滑動方式相關聯之一第一隔離壁(80"),將該密閉圓柱(80')分成一上部腔室(81)及一下部腔室(8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8之懸架(20、30),其中該第一蓄積器(80)之該下部腔室(82)又包含將該第一蓄積器(80)之該下部腔室(82)分成兩部分之分離部件(83)。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9之懸架(20、30),其中該分離部件(83)包含一第二隔離壁(83'),使得該第一蓄積器(80)之該下部腔室(82)又被分成包含在該第一隔離壁(80")與該第二隔離壁(83')之間的一第一部分(82')及包含在該第二隔離壁(83')與該密閉圓柱(80')之該底壁之間的一第二部分(82")。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10之懸架(20),其中處於一第一壓力值(A)之氣體存在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一部分(82')中,且處於一第二壓力值(B)之氣體存在於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二部分(82")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懸架(30),其中該第一蓄積器(80)之該下部腔室(82)之該第二部分(82")包含插入於該密閉圓柱(80')之該底壁與該第二隔離壁(83')之間的彈性部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12之懸架(30),其中該彈性部件包含一螺旋彈簧(86)。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中任一項之懸架(40),其中該 減震器(40a)包含至少一與包含一密閉圓柱(90')之一第一蓄積器(90)流體連接之儲油腔室(51),該密閉圓柱(90')內部容納在該密閉圓柱(90')內以滑動方式相關聯之一第一隔離壁(90"),由此將該密閉圓柱(90')分成一上部腔室(91)及一下部腔室(92),加壓氣體存在於該下部腔室中。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14之懸架(40),其中具有一可變容積之該第二蓄積器(70)與該第一蓄積器(90)之該下部腔室(92)流體連接。
  16. 一種具有兩個或多於兩個車輪之車輛,該車輛包含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5項中一或多項之改良式懸架。
TW106108525A 2016-03-15 2017-03-15 改良式懸架 TWI8383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UA2016A001684A ITUA20161684A1 (it) 2016-03-15 2016-03-15 Sospensione migliorata
IT102016000027055 2016-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8137A TW201738137A (zh) 2017-11-01
TWI838329B true TWI838329B (zh) 2024-04-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78626A1 (en) 2004-02-13 2005-08-18 Progressive Suspension, Inc. Pressure regulating damper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78626A1 (en) 2004-02-13 2005-08-18 Progressive Suspension, Inc. Pressure regulating damper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6200B (zh) 改进的悬架
US6135434A (en) Shock absorber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gas spring chambers
CA2657851C (en) System to control the trim of motorcycles with three or four wheels
AU2005221449C1 (en) Vehicular suspension system
US9765842B2 (en) Suspension device
US6311961B1 (en) Hydro-pneumatic suspension unit for land-vehicles
JPH11315876A (ja) ダンパ
JPS5981290A (ja) 自動二輪車の制動時姿勢制御装置
US8814178B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
JP2001074082A (ja) 懸架減衰装置
KR20100040882A (ko) 세미 제 3 튜브 디자인
WO2011104911A1 (ja) 油圧緩衝器
WO2017018130A1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アキュムレータ
EP1602511A1 (en) Command system for hydropneumatic vehicle suspension
JP6654920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US20030094341A1 (en) Shock absorber with a gas chamber on the rebound side of a piston
EP3227171A1 (en) Spring unit
TWI838329B (zh) 改良式懸架
JP6630201B2 (ja) 緩衝器
JP5395746B2 (ja) 流体圧緩衝器
JP6916757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EP1153228B1 (en) Spring and damper unit
JP2017223282A (ja) 小型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JPH07174179A (ja) 二輪車用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02174287A (ja) 油圧緩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