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5328B - 積體電路裝置 - Google Patents

積體電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5328B
TWI835328B TW111137833A TW111137833A TWI835328B TW I835328 B TWI835328 B TW I835328B TW 111137833 A TW111137833 A TW 111137833A TW 111137833 A TW111137833 A TW 111137833A TW I835328 B TWI835328 B TW I8353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insulating support
dielectric film
support pattern
interfac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7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9397A (zh
Inventor
全寅鐸
林漢鎭
丁炯碩
崔在亨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1326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49469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9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9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328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積體電路裝置包括:下部電極,設置於基板上;絕緣支撐圖案,對下部電極進行支撐;介電膜,環繞下部電極及絕緣支撐圖案;高介電常數介面層,佈置於下部電極與介電膜之間以及絕緣支撐圖案與介電膜之間,其中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絕緣支撐圖案且包括氧化鋯層;以及上部電極,與下部電極相鄰地設置,其中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及介電膜設置於上部電極與下部電極之間。

Description

積體電路裝置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是基於在2021年10月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1-0132680號且主張優先於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揭露內容全文併入本案供參考。
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積體電路裝置,且更具體而言是有關於一種包括電容器的積體電路裝置。
近來,使用者電子裝置已變得普遍存在。半導體裝置用於對數位資訊進行處理的若干使用者電子裝置中。舉例而言,行動電話、手錶、個人電腦及類似裝置全部利用半導體裝置。舉例而言,半導體裝置用於實施顯示器、處理器、記憶體等。
隨著該些電子裝置不斷發展,半導體裝置已迅速按比例縮小,且因此裝置內的圖案已變得更小。例如更精細節距的配線、更薄的絕緣層及連接層等圖案全部是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而開發。然而,圖案及連接的大小減小亦可能會導致不期望的電性特性,例如電荷損失以及相鄰的組件中電荷及資料的改變。因此,需要開發使得精細大小的電容器能夠具有減小的洩漏電流且維持所期望的電性特性的結構。
本發明概念提供一種積體電路裝置,所述積體電路裝置具有如下的結構:所述結構使得電容器能夠藉由防止作為儲存節點的下部電極之間的橋接而具有減小的洩漏電流且能夠維持所期望的電性特性。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一個態樣的一種積體電路裝置包括:下部電極,設置於基板上;絕緣支撐圖案,對所述下部電極進行支撐;介電膜,環繞所述下部電極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佈置於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以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且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且包括氧化鋯層;以及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相鄰地設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及所述介電膜設置於所述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之間。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另一態樣的一種積體電路裝置包括:基板,包括主動區;導電區,設置於所述主動區上;電容器,設置於所述導電區上;以及絕緣支撐圖案,對所述電容器的一部分進行支撐,其中所述電容器包括:下部電極,包括與所述絕緣支撐圖案接觸的一部分;介電膜,至少局部地環繞所述下部電極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高介電常數介面層,佈置於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以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且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且包括氧化鋯層;以及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相鄰地設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及所述介電膜設置於所述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之間。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另一態樣的一種積體電路裝置包括:基板,包括主動區;多個導電區,設置於所述主動區上;絕緣圖案,設置於所述多個導電區上且在與所述基板的底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絕緣圖案包括與所述多個導電區垂直地交疊的多個開口;多個下部電極,經由所述多個開口穿透所述絕緣圖案且連接至所述多個導電區,其中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包含第一金屬;絕緣支撐圖案,在垂直方向上與所述絕緣圖案分開設置以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的一部分接觸以對所述多個下部電極進行支撐;介電膜,覆蓋所述多個下部電極、所述絕緣圖案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高介電常數介面層,佈置於所述多個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以及所述絕緣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且包括氧化鋯層;以及上部電極,與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相鄰地設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及所述介電膜設置於所述上部電極與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之間,且其中所述上部電極包含第二金屬。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闡述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在說明書通篇中,相同的組件由相同的參考編號表示且在某種程度上省略任何說明,應理解,在說明書通篇中可找到對相似組件的說明。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實施例的積體電路裝置的記憶體胞元陣列區域中的一些組件的示意性平面佈局。
參照圖1,積體電路裝置100可包括多個主動區AC,所述多個主動區AC在水平平面上相對於第一水平方向(例如,X方向)及第二水平方向(例如,Y方向)在傾斜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與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在水平平面上彼此垂直。多條字元線WL可在第一水平方向(例如,X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穿過所述多個主動區AC。多條位元線BL可佈置於所述多條字元線WL之上且在第二水平方向(例如,Y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所述多條位元線BL中的每一者可經由直接接觸件DC連接至主動區AC。
在所述多條位元線BL之中的兩條相鄰的位元線BL之間可形成有多個隱埋接觸件BC。在所述多個隱埋接觸件BC上可分別形成有多個導電搭接墊LP。所述多個導電搭接墊LP中的每一者可至少局部地與隱埋接觸件BC交疊。在所述多個導電搭接墊LP上可分別形成有多個下部電極LE。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可彼此間隔開。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可經由所述多個隱埋接觸件BC及所述多個導電搭接墊LP分別連接至所述多個主動區AC。
圖2A是示出圖1中所示的積體電路裝置100的一些組件的平面圖。圖2B是示出沿著圖2A所示線X1-X1'截取的積體電路裝置100的一些組件的示意性剖視圖。圖3是圖2B中的區EX1A的放大剖視圖。圖4是圖2B中的區EX1B的放大剖視圖。
參照圖2A、圖2B、圖3及圖4,積體電路裝置100可包括基板110及設置於基板110上的下部結構120,基板110包括所述多個主動區AC。多個導電區124可分別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經由下部結構120連接至所述多個主動區AC。
基板110可包含元素半導體(例如Si或Ge)或化合物半導體(例如SiC、GaAs、InAs或InP)。基板110可包括半導體基板以及包括形成於半導體基板上的至少一個絕緣膜及/或至少一個導電區的結構。導電區可包括例如經雜質摻雜的阱或經雜質摻雜的結構。在基板110中可形成有對所述多個主動區AC進行界定的裝置隔離膜112。裝置隔離膜112可包括氧化物膜、氮化物膜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部結構120可包括絕緣膜,所述絕緣膜包括氧化矽膜、氮化矽膜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部結構120可包括各種導電區(例如配線層、接觸插塞、電晶體及類似導電區)以及使導電區彼此絕緣的絕緣膜。所述多個導電區124可各自包含複晶矽、金屬、導電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或其組合。下部結構120可包括參照圖1闡述的所述多條位元線BL。所述多個導電區124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參照圖1闡述的隱埋接觸件BC及導電搭接墊LP。
在下部結構120及所述多個導電區124上可佈置有具有多個開口126H的絕緣圖案126P。所述多個開口126H可分別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與所述多個導電區124交疊。絕緣圖案126P可包括氮化矽(SiN)膜、碳氮化矽(SiCN)膜、氮化矽硼(SiBN)膜或其組合。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SiN」、「SiCN」及「SiBN」中的每一者是指由所述用語中的每一者中所包括的元素構成的材料,且並不是表示化學計量關係的化學式。
在所述多個導電區124上可分別佈置有多個電容器CP1。所述多個電容器CP1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下部電極LE、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及介電膜160以及覆蓋介電膜160的上部電極UE,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與介電膜160二者以所陳述次序依序堆疊於下部電極LE上。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可面對上部電極UE,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與上部電極UE之間具有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及介電膜160。舉例而言,可存在兩個下部電極LE與設置於所述兩個下部電極LE之間的上部電極UE相鄰。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可指介電常數大於介電膜160的介電常數的層。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介電常數可大於介電膜160的介電常數。
絕緣圖案126P可與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的下部端部相鄰地佈置。舉例而言,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的下部端部可為下部電極LE的靠近下部結構120的端部。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可具有自導電區124的頂表面穿過絕緣圖案126P的開口126H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與基板110正交的方向上縱向延伸的柱形狀。儘管圖2B示出其中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具有柱形狀的實例,然而本發明概念並不僅限於此。舉例而言,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呈杯形狀或底部封閉的圓柱形形狀的橫截面結構。
積體電路裝置100可包括對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進行支撐的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
圖2A示出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的平面結構。如圖2A及圖2B中所示,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可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與絕緣圖案126P間隔開的同時在與基板110平行的方向上延伸且可至少局部地環繞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的上部端部。在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可形成有多個孔洞144H,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穿過所述多個孔洞144H設置。形成於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所述多個孔洞144H中的每一者的內側壁可接觸下部電極LE的外側壁。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的頂表面可與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頂表面共面。
如圖2B中所示,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可佈置於基板110與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之間且可水平地延伸且與基板110平行地延伸並且可接觸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側壁。在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中可形成有多個孔洞142H,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穿過所述多個孔洞142H設置。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可在垂直方向(Z方向)上縱向延伸穿過形成於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所述多個孔洞144H及形成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中的所述多個孔洞142H。
如圖2A中所示,在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可形成有多個上部孔洞UH。圖2A示出如下的配置:在所述配置中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中的每一者的平面形狀近似為菱形形狀,其中四個相鄰的下部電極LE對應於所述形狀的頂點。然而,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中的每一者的平面形狀並不僅限於圖2A所示實例,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對其進行各種改變及潤飾。在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中可形成有多個下部孔洞LH(參見圖9E),所述多個下部孔洞LH各自具有與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中的每一者的平面形狀對應的平面形狀。
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每一者可包括氮化矽(SiN)膜、碳氮化矽(SiCN)膜、氮化矽硼(SiBN)膜或其組合。在實例性實施例中,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與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可包含彼此相同的材料。在其他實例性實施例中,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與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可包含彼此不同的材料。在一個實例中,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每一者可包含SiCN。在另一實例中,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可包含SiCN且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可包含SiBN。然而,本發明概念並不僅限於作為實例的上述材料。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介電膜160及上部電極UE可依序堆疊於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上。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介電膜160及上部電極UE可以上述次序依序堆疊,如圖2B中所示。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佈置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與介電膜160之間以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與介電膜160之間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佈置於下部電極LE與介電膜160之間的第二介面部分150B、以及佈置於絕緣圖案126P與介電膜160之間的第三介面部分150C。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可接觸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介電膜160中的每一者。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第二介面部分150B可接觸下部電極LE及介電膜160。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第三介面部分150C可接觸絕緣圖案126P及介電膜160。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第二介面部分150B及第三介面部分150C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多個介面叢集,所述多個介面叢集具有彼此間隔開的多個島形狀。
圖5A是示出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平面形狀的平面圖。圖5A示出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一些區的平面圖,所述一些區包括覆蓋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區。
如圖5A中所示,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可具有呈多個島形狀的平面結構。與圖5A中所示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相似,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第二介面部分150B及第三介面部分150C亦可各自具有呈多個島形狀的平面結構。
圖5B是圖5A中的區EXP中所包括的一些區域的放大局部剖面透視圖。
如圖5B中所示,可藉由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程形成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藉由CVD製程形成的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可包括多個絕緣晶粒144G。藉由CVD製程形成的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相較於藉由原子層沈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製程形成的膜可具有相對不太緻密的結構。
覆蓋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可包括至少局部地覆蓋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頂表面的一部分以及經由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絕緣晶粒144G中的每一者之間的晶粒邊界而滲透至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一部分。因此,如圖3中所示,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覆蓋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一部分可自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與介電膜160之間的介面朝向介電膜160突出,且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覆蓋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另一部分可自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與介電膜160之間的介面突出至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儘管圖3示出其中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突出至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所述一部分具有平整底表面的實例性情形,然而此僅是為了便於例示,且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橫截面形狀並不僅限於圖3中所示的實例。
舉例而言,如圖5B中所示,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突出至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所述一部分可具有不規則形狀及不規則大小,且因此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面對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表面的粗糙度可大於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面對介電膜160的表面的粗糙度。舉例而言,相較於面對介電膜160的側,在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面對上部絕緣支撐圖案的側上可存在更大的高度變化及突出變化。
可藉由CVD製程獲得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與參照圖5B進行的關於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說明相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多個絕緣晶粒。因此,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至少局部地覆蓋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及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至少局部地覆蓋絕緣圖案126P的第三介面部分150C可各自具有與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至少局部地覆蓋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形狀相同或相似的形狀,如參照圖5A及圖5B所闡述。
可藉由ALD製程形成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因此,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可相較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具有更緻密的結構,且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面對介電膜160的表面的粗糙度可小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的面對介電膜160的相應表面的粗糙度。因此,覆蓋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的表面的第二介面部分150B可不包括突出至下部電極LE中的部分。
如上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至少局部地覆蓋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形狀及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至少局部地覆蓋絕緣圖案126P的第三介面部分150C的形狀可與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至少局部地覆蓋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第二介面部分150B的形狀不同,且第一介面部分150A及第三介面部分150C中的每一者的厚度可與第二介面部分150B的厚度不同。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具有介於約0奈米與約2奈米之間的厚度。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具有介於約0奈米與約1奈米之間的厚度。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介面部分150A及第三介面部分150C中的每一者的厚度可大於第二介面部分150B的厚度。舉例而言,如圖3及圖4中所示,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厚度TH1A可大於第二介面部分150B的厚度TH1B。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厚度TH1A及第二介面部分150B的厚度TH1B可小於介電膜160的厚度THD。
如圖2B中所示,介電膜160可經由構成第一介面部分150A的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接觸、可經由構成第二介面部分150B的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下部電極LE接觸、且可經由構成第三介面部分150C的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絕緣圖案126P接觸。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不設置於下部電極LE與絕緣圖案126P之間、下部電極LE與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之間以及下部電極LE與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之間。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含具有約5電子伏特或大於5電子伏特的相對寬的能帶間隙能量的材料。在實例性實施例中,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氧化鋯層。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包含ZrO 2的一部分。
在一些實例性實施例中,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氧化鋯層,所述氧化鋯層包含至少一種摻雜劑元素。所述至少一種摻雜劑元素可包括與鋯(Zr)不同的金屬元素。所述至少一種摻雜劑元素可包括典型的金屬、過渡金屬或後過渡金屬。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氧化鋯層,所述氧化鋯層包含選自鋁(Al)、鈮(Nb)、鉬(Mo)、釕(Ru)、銦(In)、錫(Sn)、銻(Sb)、鈧(Sc)、鈦(Ti)、釩(V)、錳(Mn)、鐵(Fe)、鈷(Co)、鎳(Ni)、砷(As)、鉭(Ta)、鎢(W)、銥(Ir)、釔(Y)及鉍(Bi)之中的至少一種摻雜劑元素。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經Ti摻雜的氧化鋯層、經Nb摻雜的氧化鋯層、經Ti及Nb摻雜的氧化鋯層或其組合。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化學計量金屬氧化物層或非化學計量金屬氧化物層。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ZrO 2層、氧原子含量比例低於ZrO 2層的缺氧氧化鋯層、或者氧原子含量比例大於ZrO 2層的富氧氧化鋯層。ZrO 2層、缺氧氧化鋯層及富氧氧化鋯層中的每一者可更包含包括與鋯(Zr)不同的金屬元素的至少一種摻雜劑元素,或者可不包含上述摻雜劑元素。
介電膜160可包括高介電常數膜。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高介電常數膜」是指介電常數高於氧化矽膜的介電膜。在實例性實施例中,介電膜160可包含金屬氧化物,所述金屬氧化物包括選自鉿(Hf)、鋯(Zr)、鋁(Al)、鈮(Nb)、鈰(Ce)、鑭(La)、鉭(Ta)及鈦(Ti)之中的至少一種金屬。在實例性實施例中,介電膜160可具有包括一種類型的高介電常數膜的單層式結構。在一些實例性實施例中,介電膜160可具有包括多種類型的高介電常數膜的多層式結構。高介電常數膜可包含但不限於HfO 2、ZrO 2、Al 2O 3、La 2O 3、Ta 2O 3、Nb 2O 5、CeO 2、TiO 2、GeO 2或其組合。在實例性實施例中,介電膜160的厚度THD(參見圖3及圖4)可為但不限於約2奈米至約8奈米。
下部電極LE可包含第一金屬。上部電極UE可包含第二金屬。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二金屬可與第一金屬相同。在其他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二金屬可與第一金屬不同。
下部電極LE及上部電極UE可各自包括金屬膜、導電金屬氧化物膜、導電金屬氮化物膜、導電金屬氮氧化物膜或其組合。在實例性實施例中,下部電極LE及上部電極UE可各自包含Nb、Nb氧化物、Nb氮化物、Nb氮氧化物、Ti、Ti氧化物、Ti氮化物、Ti氮氧化物、Co、Co氧化物、Co氮化物、Co氮氧化物、Sn、Sn氧化物、Sn氮化物、Sn氮氧化物或其組合。舉例而言,下部電極LE及上部電極UE可各自包含NbN、TiN、CoN、SnO 2或其組合。在其他實例性實施例中,下部電極LE及上部電極UE可各自包含TaN、TiAlN、TaAlN、V、VN、Mo、MoN、W、WN、Ru、RuO 2、SrRuO 3、Ir、IrO 2、Pt、PtO、SRO(SrRuO 3)、BSRO((Ba,Sr)RuO 3)、CRO(CaRuO 3)、LSCO((La,Sr)CoO 3)或其組合。然而,下部電極LE及上部電極UE中的每一者的材料並不僅限於上述實例。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下部電極LE可包含第一金屬元素,介電膜160可包含與第一金屬元素不同的第二金屬元素,且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含摻雜劑元素,所述摻雜劑元素包括與第一金屬元素及/或第二金屬元素相同的金屬元素。在一個實例中,下部電極LE可包含Ti、Ti氧化物、Ti氮化物、Ti氮氧化物或其組合,且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經Ti摻雜的氧化鋯層或經Ti及Nb摻雜的氧化鋯層。在另一實例中,下部電極LE可包含Nb、Nb氧化物、Nb氮化物、Nb氮氧化物或其組合,且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經Nb摻雜的氧化鋯層或經Ti及Nb摻雜的氧化鋯層。
在一些實例性實施例中,下部電極LE可包含第一金屬元素,介電膜160可包含與第一金屬元素不同的第二金屬元素,且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含至少一種摻雜劑元素,所述至少一種摻雜劑元素包括與第一金屬元素及第二金屬元素不同的金屬元素。在一個實例中,下部電極LE可包含Co、Co氧化物、Co氮化物、Co氮氧化物、Sn、Sn氧化物、Sn氮化物、Sn氮氧化物或其組合,且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括經Ti摻雜的氧化鋯層或經Ti及Nb摻雜的氧化鋯層。
在其他實例性實施例中,積體電路裝置100可更包括佈置於介電膜160與上部電極UE之間的上部導電介面層。上部導電介面層可包括但不限於TiO 2層。
圖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實施例的積體電路裝置200的主要組件的剖視圖。圖6示意性地示出與沿著圖2A所示線X1-X1'截取的橫截面對應的一些組件。圖7是圖6中的區EX2A的放大剖視圖。圖8是圖6中的區EX2B的放大剖視圖。在圖6至圖8中,與圖1至圖4中的參考編號相同的參考編號表示相同的構件,且此處為簡潔起見可不再對其予以贅述。
參照圖6至圖8,積體電路裝置200可具有與參照圖1至圖5B闡述的積體電路裝置10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然而,積體電路裝置200可包括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而非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舉例而言,可在不具有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不規則部分的情況下實施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可具有與參照圖2B、圖3、圖4、圖5A及圖5B闡述的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實質上相同的配置。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可包括佈置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與介電膜160之間且佈置於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與介電膜160之間的第一介面部分250A、佈置於下部電極LE與介電膜160之間的第二介面部分250B以及佈置於絕緣圖案126P與介電膜160之間的第三介面部分250C。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可共形地覆蓋(例如,至少局部地覆蓋)下部電極LE、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的表面。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可接觸下部電極LE、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一介面部分250A可接觸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介電膜160中的每一者。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二介面部分250B可接觸下部電極LE及介電膜160中的每一者。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三介面部分250C可接觸絕緣圖案126P及介電膜160中的每一者。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一介面部分250A可在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與介電膜160之間以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與介電膜160之間延伸(例如,連續地延伸),使得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不接觸介電膜160。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二介面部分250B可在下部電極LE與介電膜160之間延伸(例如,連續地延伸),使得下部電極LE與介電膜160彼此不接觸。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三介面部分250C可在絕緣圖案126P與介電膜160之間延伸(例如,連續地延伸),使得絕緣圖案126P與介電膜160彼此不接觸。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一介面部分250A、第二介面部分250B及第三介面部分250C可成一體地連接至彼此。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可具有介於約0奈米與約2奈米之間的厚度。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可具有介於約0奈米與約1奈米之間的厚度。在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中,第一介面部分250A及第三介面部分250C中的每一者的厚度可與第二介面部分250B的厚度不同。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介面部分250A的厚度可等於或相似於第三介面部分250C的厚度。在實例性實施例中,如圖7及圖8中所示,第一介面部分250A的厚度TH2A可大於第二介面部分250B的厚度TH2B。第一介面部分250A的厚度TH2A及第二介面部分250B的厚度TH2B可小於介電膜160的厚度THE。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構成材料(例如,主要材料)與參照圖2B、圖3、圖4、圖5A及圖5B針對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構成材料所闡述者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裝置200可更包括設置於介電膜160與上部電極UE之間的上部導電介面層。上部導電介面層可包括但不限於TiO 2層。
在根據本揭露的積體電路裝置(例如參照圖1至圖8闡述的積體電路裝置100及200)中,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佈置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絕緣圖案126P及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與覆蓋該些組件的介電膜160之間。因此,可防止在下部電極LE的與介電膜160相鄰的部分中產生不期望的耗盡層。另外,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及250可各自包括具有相對高的能帶間隙能量值的氧化鋯層,且氧化鋯層可接觸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進而抑制經由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的至少局部地覆蓋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或絕緣圖案126P的一部分而出現的洩漏電流。因此可抑制電容器CP1及CP2中的每一者中洩漏電流的產生,且可增大電容器CP1及CP2中的每一者的電容(Cmin)的最小值及其總電容,進而提高積體電路裝置100及200中的每一者的可靠性。
圖9A至圖9I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實施例的製造積體電路裝置的方法的序列製程的剖視圖。在圖9A至圖9I中,與圖1至圖4中的參考編號相同的參考編號表示相同的構件,且此處為簡潔起見可不再對其予以贅述。
參照圖9A,可在基板110上形成下部結構120及經由下部結構120連接至主動區AC的導電區124,其中主動區AC由裝置隔離膜112進行界定。接下來,可形成覆蓋下部結構120及導電區124的絕緣膜126。
絕緣膜126可在後續製程中用作蝕刻停止層。絕緣膜126可包含相對於下部結構120具有蝕刻選擇性的絕緣材料。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絕緣膜126可包括氮化矽(SiN)膜、碳氮化矽(SiCN)膜、氮化矽硼(SiBN)膜或其組合。
參照圖9B,可在絕緣膜126上形成模製結構MST。
模製結構MST可包括多個模製膜及多個支撐膜。舉例而言,模製結構MST可包括依序堆疊於(例如,以所陳述次序堆疊於)絕緣膜126上的第一模製膜132、下部絕緣支撐膜142、第二模製膜134及上部絕緣支撐膜144。第一模製膜132及第二模製膜134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在包括氟化銨(NH 4F)、氫氟酸(hydrofluoric acid,HF)及水的蝕刻劑中具有相對高的蝕刻速率的材料,且因此可藉由使用蝕刻劑的剝離製程來移除。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模製膜132及第二模製膜134可各自包括氧化物膜、氮化物膜或其組合。
舉例而言,第一模製膜132可包括硼磷矽酸鹽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 glass,BPSG)膜。BPSG膜可包括第一部分及/或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中硼(B)摻雜劑的濃度可在BPSG膜的厚度方向上發生變化,在所述第二部分中磷(P)摻雜劑的濃度可在BPSG膜的厚度方向上發生變化。第二模製膜134可包括多層絕緣膜及/或氮化矽膜,在所述多層絕緣膜中相對薄的氧化矽膜與相對薄的氮化矽膜一個接一個地交替堆疊多次。然而,第一模製膜132及第二模製膜134中的每一者的構成材料並不僅限於上述實例,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對其進行各種潤飾及改變。另外,模製結構MST中的堆疊次序並不僅限於圖9B中所示的實例,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對其進行各種潤飾及改變。
下部絕緣支撐膜142及上部絕緣支撐膜144可各自包括氮化矽(SiN)膜、碳氮化矽(SiCN)膜、氮化矽硼(SiBN)膜或其組合。在實例性實施例中,下部絕緣支撐膜142與上部絕緣支撐膜144可包含彼此相同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部絕緣支撐膜142與上部絕緣支撐膜144可包含彼此不同的材料。在一個實例中,下部絕緣支撐膜142及上部絕緣支撐膜144可各自包括碳氮化矽膜。在另一實例中,下部絕緣支撐膜142可包括碳氮化矽膜,且上部絕緣支撐膜144可包括含硼氮化矽膜。然而,下部絕緣支撐膜142及上部絕緣支撐膜144中的每一者的構成材料並不僅限於上述實例,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對其進行各種潤飾及改變。
參照圖9C,在圖9B所示所得產品中,可在模製結構MST上形成罩幕圖案MP,隨後使用罩幕圖案MP作為蝕刻罩幕且使用絕緣膜126作為蝕刻停止層來對模製結構MST進行非等向性蝕刻,進而形成對多個孔洞BH進行界定的模製結構圖案MSP。
模製結構圖案MSP可包括第一模製圖案132P、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第二模製圖案134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罩幕圖案MP可包括氮化物膜、氧化物膜、複晶矽膜、光阻膜或其組合。
形成所述多個孔洞BH的製程可更包括對藉由對圖9B中所示的模製結構MST進行非等向性蝕刻而獲得的所得產品進行濕式處置。在對模製結構MST進行非等向性蝕刻及對其所得產品進行濕式處置的製程期間,亦可對絕緣膜126進行局部蝕刻,進而獲得具有暴露出所述多個導電區124的所述多個開口126H的絕緣圖案126P。在對藉由對模製結構MST進行非等向性蝕刻獲得的所得產品進行濕式處置的實例性製程中,可使用包括經稀釋過氧化硫酸(diluted sulfuric acid peroxide,DSP)溶液的蝕刻劑,但本發明概念並不僅限於此。
在模製結構圖案MSP中,可在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中形成作為所述多個孔洞BH的一些部分的所述多個孔洞142H,且可在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形成作為所述多個孔洞BH的一些部分的所述多個孔洞144H。
參照圖9D,可自圖9C所示所得產品移除罩幕圖案MP,且可形成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以分別對所述多個孔洞BH進行填充。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為了形成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可在圖9C所示所得產品中形成導電層,以覆蓋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頂表面且對所述多個孔洞BH進行填充。為了形成導電層,可使用ALD製程。接下來,可使用回蝕製程或化學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製程來局部地移除導電層,進而暴露出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頂表面。
藉由ALD製程形成的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暴露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可小於藉由CVD製程形成的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的相應暴露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參照圖9E,可藉由自圖9D所示所得產品局部地移除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來形成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然後,可經由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以濕式方式移除第二模製圖案134P。接下來,可藉由局部地移除被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暴露出的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來形成所述多個下部孔洞LH。然後,可藉由經由所述多個下部孔洞LH以濕式方式移除第一模製圖案132P來暴露出絕緣圖案126P的頂表面。在移除第一模製圖案132P及第二模製圖案134P之後,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側壁可被暴露出。
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及所述多個下部孔洞LH中的每一者的平面形狀可根據實施例而發生變化。舉例而言,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中的每一者的平面形狀可與圖2A中所示的實例相同,但本發明概念並不僅限於此。舉例而言,所述多個上部孔洞UH中的每一者的平面形狀可為多邊形形狀、彎曲形狀、不規則形狀或類似形狀。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為了以濕式方式移除第二模製圖案134P及第一模製圖案132P,可使用包括氟化銨(NH 4F)、氫氟酸(HF)及水的蝕刻劑,但本發明概念並不僅限於此。
參照圖9F,可形成第一介面層150P1以覆蓋圖9E所示所得產品的暴露表面。
第一介面層150P1可包含具有約5電子伏特或大於5電子伏特的相對寬的能帶間隙能量的材料。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介面層150P1可包括氧化鋯層。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可包含ZrO 2
第一介面層150P1可共形地覆蓋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的相應表面。第一介面層150P1可接觸下部電極LE、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
藉由CVD製程形成的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的暴露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可大於藉由ALD製程形成的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暴露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此外,藉由CVD製程形成的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的密度可低於藉由ALD製程形成的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密度。因此,第一介面層150P1的形成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的暴露表面上的部分可包括經由具有相對不太緻密的結構的絕緣晶粒的晶粒邊界、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之間的空間而滲透至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部分。因此,第一介面層150P1的形成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上的部分的厚度可大於第一介面層150P1的形成於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上的部分的厚度。
為了形成第一介面層150P1,可使用ALD製程。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用於形成第一介面層150P1的ALD製程包括可重複進行多次的ALD循環。ALD循環包括:將Zr前驅物供應至基板110上的製程,所述Zr前驅物包括包含鋯(Zr)的中心原子及結合至所述中心原子的至少一個配位子(ligand);藉由將吹掃氣體供應至基板110上來移除基板110上不必要的副產物及保留於基板110上的Zr前驅物的物理吸附層的製程;將氧化氣體供應至基板110上的製程;以及藉由將吹掃氣體供應至基板110上來移除基板110上不必要的副產物以及氧化氣體的殘餘物的製程。
Zr前驅物中所包含的配位子可包括但不限於C5至C12環戊二烯基、C1至C10飽和烴基或不飽和烴基、C1至C10有機胺基、C5至C20 β-二酮基、C5至C20 β-酮亞胺基、C5至C20 β-二亞胺基或鹵族元素。舉例而言,Zr前驅物可包括但不限於四(乙基甲基氨基)鋯(tetrakis(ethylmethylamino)zirconium,TEMAZ)、三(二甲氨基)環戊二烯基鋯、(C 5H 5)Zr[N(CH 3) 2] 3、Zr(i-OPr) 4、Zr(TMHD)(i-OPr) 3、Zr(TMHD) 2(i-OPr) 2、Zr(TMHD) 4、Zr(DMAE) 4、Zr(METHD) 4或其衍生物。(此處,i-OPr =異丙醇;TMHD = 2、2、6、6-四甲基-3、5-庚二酸酯;DMAE =二甲氨基乙醇;且METHD =甲氧基乙氧基四甲基庚二酸酯)。
例如Ar、He或Ne、N 2氣體或類似氣體等惰性氣體可用作吹掃氣體。氧化氣體可選自O 2、O 3、H 2O、NO 2、NO、N 2O(一氧化二氮)、CO、CO 2、H 2O 2、HCOOH、CH 3COOH、(CH 3CO) 2O、乙醇、過氧化物、氧化硫、電漿O 2、遠程電漿O 2、電漿N 2O、電漿H 2O及/或其組合。
當執行用於形成第一介面層150P1的ALD製程時,製程溫度可維持處於約100℃至約600℃,且製程壓力可維持處於約10帕至大氣壓力。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為了形成第一介面層150P1,可將一種Zr前驅物或至少兩種Zr前驅物的組合供應至基板11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形成第一介面層150P1,可將包含除Zr之外的金屬元素的前驅物(例如Ti前驅物)與Zr前驅物一起供應至基板110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獲得其中第一介面層150P1的形成於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上的部分的厚度大於第一介面層150P1的分別形成於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上的部分的厚度的結構,可使用區域選擇性沈積(area selective deposition,ASD)製程。ASD製程可為其中在如下的製程條件下執行ALD製程的製程:在所述製程條件中,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及絕緣圖案126P中的每一者的暴露表面上的沈積速率高於圖9E所示所得產品的暴露表面之中的所述多個下部電極LE的暴露表面上的沈積速率。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一介面層150P1可具有但不限於介於約0奈米與約2奈米之間的厚度(例如,介於約0奈米與約1奈米之間的厚度)。
參照圖9G,在圖9F所示所得產品中,可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以覆蓋第一介面層150P1的暴露表面。在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同時,圖9F所示第一介面層150P1可改變成經摻雜介面層150P。
第二介面層150P2可包括包含至少一種金屬元素的金屬氧化物膜。所述至少一種金屬元素可為與Zr不同的金屬元素。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第二介面層150P2可包括單個TiO 2層、單個Nb 2O 5層或包括其組合的多層。
為了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可使用ALD製程。當執行用於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ALD製程時,製程溫度可維持處於約100℃至約600℃,且製程壓力可維持處於約10帕至大氣壓力。
當第二介面層150P2包括TiO 2層時,可執行使用Ti前驅物的ALD製程來形成TiO 2層。Ti前驅物可包括但不限於四氯化鈦(TiCl 4)、四氟化鈦(TiF 4)、四(異丙醇)鈦(titanium tetrakis(isopropoxide))、環戊二烯基鈦、雙(異丙醇)雙(2、2、6、6-四甲基-3、5-庚二酸)鈦、四二甲基氨基鈦、四(二乙基氨基)鈦、三甲氧基(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鈦或其衍生物。
當第二介面層150P2包括Nb 2O 5層時,可執行使用Nb前驅物的ALD製程來形成Nb 2O 5層。Nb前驅物可包括但不限於五氯化鈮(NbCl 5)、五氟化鈮(NbF 5)、五二甲基氨基鈮(pentakisdimethylaminoniobium,PDMAN)(Nb(N(CH 3) 2) 5))、五二乙基氨基鈮(pentakisdiethylaminoniobium,PDEAN)、五(甲基乙基氨基)鈮(pentakis(methylethylamido)niobium,PMEAN)、叔丁基亞氨基三(二甲基氨基)鈮(tert-butyliminotris(dimethylamino)niobium,TBTDMN)、叔丁基亞氨基三(二乙基氨基)鈮(tert-butyliminotris(diethylamino)niobium,TBTDEN)、叔丁基亞氨基三(甲基乙基氨基)鈮(tert-butyliminotris(methylethylamino)niobium,TBTMEN)、乙基亞氨基-三(二甲基氨基)鈮、乙基亞氨基-三(二乙基氨基)鈮、乙基亞氨基-三(乙基甲基氨基)鈮、叔戊基亞氨基-三(二甲基氨基)鈮(tert-amylimido-tris(dimethylamido)niobium,NBIMANB)、叔戊基亞氨基-三(二乙基氨基)鈮(tert-amylimido-tris(diethylamido)niobium,NBIEANB)、叔戊基亞氨基-三(乙基甲基氨基)鈮(tert-amylimido-tris(ethylmethylamido)niobium,NBIEMANB)或其衍生物。
在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同時,構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金屬元素可擴散至第一介面層150P1中,或者構成第一介面層150P1的Zr可與構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金屬元素相互混合。因此,在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同時,圖9F中所示的第一介面層150P1可改變成經摻雜介面層150P。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經摻雜介面層150P可包括但不限於經Ti摻雜的氧化鋯層、經Nb摻雜的氧化鋯層、經Ti及Nb摻雜的氧化鋯層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圖9G所示製程中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之後,圖9F所示第一介面層150P1可保留作為包括未經摻雜的氧化鋯層的第一介面層150P1,而非改變成經摻雜介面層150P。
參照圖9H,可自圖9G所示所得產品移除第二介面層150P2,且可移除經摻雜介面層150P的一部分,進而形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包括經摻雜介面層150P的剩餘部分。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移除第二介面層150P2的製程及移除經摻雜介面層150P的所述一部分的製程可藉由使用氫氟酸(HF)溶液的濕式製程來執行。在此種情形中,隨著經摻雜介面層150P的厚度的減小,可獲得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包括如圖9H中所示的具有彼此分開的多個島形狀的多個介面叢集,所述經摻雜介面層150P保留於在移除經摻雜介面層150P的所述一部分之後獲得的所得產品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省略參照圖9G闡述的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製程。在此種情形中,在參照圖9H闡述的製程中,在不需要執行移除第二介面層150P2的製程的情況下,可藉由執行移除在圖9F所示製程中形成的第一介面層150P1的一部分的製程來形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
參照圖9I,可在其中形成有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的圖9H所示所得產品上形成介電膜160。
為了形成介電膜160,可使用ALD製程。介電膜160可包含但不限於HfO 2、ZrO 2、Al 2O 3、La 2O 3、Ta 2O 3、Nb 2O 5、CeO 2、TiO 2、GeO 2或其組合。
接下來,在圖9I所示所得產品中,可形成上部電極UE以覆蓋介電膜160,進而製造包括圖2B中所示的電容器CP1的積體電路裝置100。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為了形成上部電極UE,可使用CVD、金屬有機CVD(metal organic CVD,MOCVD)、物理氣相沈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或ALD製程。
圖1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其他實施例的製造積體電路裝置的方法的剖視圖。在圖10中,與圖1至圖9I中的參考編號相同的參考編號表示相同的構件,且此處為簡潔起見而不再對其予以贅述。
參照圖10,可執行參照圖9A至圖9G闡述的方法,直至形成至少局部地覆蓋第一介面層150P1的暴露表面的第二介面層150P2的製程。在形成第二介面層150P2的同時,在圖9F所示製程中形成的第一介面層150P1可改變成經摻雜介面層150P。
接下來,可藉由與參照圖9H闡述的方法相似的方法自圖9G所示所得產品移除第二介面層150P2,進而形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包括經摻雜介面層150P的至少一部分。
為了形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可如參照圖9H中所闡述般移除第二介面層150P2,以暴露出經摻雜介面層150P。然後,可幾乎不移除經摻雜介面層150P,或者可僅將經摻雜介面層150P移除相對小的厚度。因此,剩餘的經摻雜介面層150P可構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一介面部分250A可在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中的每一者的表面上連續地延伸。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二介面部分250B可不間斷地在下部電極LE的表面上連續地延伸。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三介面部分250C可不間斷地在絕緣圖案126P的表面上連續地延伸。高介電常數介面層250的第一介面部分250A、第二介面部分250B及第三介面部分250C可成一體地連接至彼此。
接下來,可藉由參照圖9I闡述的方法形成介電膜160,且可形成上部電極UE以覆蓋介電膜160,進而製造包括圖6中所示的電容器CP2的積體電路裝置200。
為了在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絕緣圖案126P及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與覆蓋該些組件的介電膜160之間形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根據參照圖9A至圖9I及圖10闡述的製造積體電路裝置100及200的方法來形成包括氧化鋯層的第一介面層150P1,所述氧化鋯層接觸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絕緣圖案126P及下部電極LE中的每一者的暴露表面。接下來,可如參照圖9G所述般形成覆蓋第一介面層150P1的暴露表面的第二介面層150P2,且可自第一介面層150P1形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或者自根據第一介面層150P1獲得的經摻雜介面層150P形成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第一介面層150P1可包括具有相對高的能帶間隙能量的氧化鋯層。
因此,可抑制經由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的覆蓋下部絕緣支撐圖案142P及/或上部絕緣支撐圖案144P的一部分的洩漏電流的產生。舉例而言,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可自第一介面層150P1獲得,如以上參照圖9A至圖9I及圖10的製程中所述。另外,高介電常數介面層150或250可佈置於下部電極LE與介電膜160之間,進而防止在下部電極LE的與介電膜160相鄰的部分中產生不期望的耗盡層。因此,可抑制電容器CP1或CP2中洩漏電流的產生,可增大電容器CP1或CP2的電容(Cmin)的最小值及其總電容,且可提高積體電路裝置100或200的大規模生產率及可靠性。
儘管已參照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具體示出並闡述了本發明概念,然而應理解,可在不背離以下申請專利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對其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
100、200:積體電路裝置 110:基板 112:裝置隔離膜 120:下部結構 124:導電區 126:絕緣膜 126H:開口 126P:絕緣圖案 132:第一模製膜 132P:第一模製圖案 134:第二模製膜 134P:第二模製圖案 142:下部絕緣支撐膜 142H、144H、BH:孔洞 142P:下部絕緣支撐圖案 144:上部絕緣支撐膜 144G:絕緣晶粒 144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 150、250:高介電常數介面層 150A、250A:第一介面部分 150B、250B:第二介面部分 150C、250C:第三介面部分 150P:經摻雜介面層 150P1:第一介面層 150P2:第二介面層 160:介電膜 AC:主動區 BC:隱埋接觸件 BL:位元線 CP1、CP2:電容器 DC:直接接觸件 EX1A、EX1B、EX2A、EX2B、EXP:區 LE:下部電極 LH:下部孔洞 LP:導電搭接墊 MP:罩幕圖案 MSP:模製結構圖案 MST:模製結構 TH1A、TH1B、TH2A、TH2B、THD、THE:厚度 UE:上部電極 UH:上部孔洞 WL:字元線 X、Y、Z:方向 X1-X1':線
藉由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將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在附圖中: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實施例的積體電路裝置的記憶體胞元陣列區域中的一些組件的示意性平面佈局。 圖2A是示出圖1中所示的積體電路裝置的一些組件的平面圖。 圖2B是示意性地示出沿著圖2A所示線X1-X1'截取的一些組件的剖視圖。 圖3是圖2B中的區EX1A的放大剖視圖。 圖4是圖2B中的區EX1B的放大剖視圖。 圖5A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實施例的積體電路裝置中所包括的高介電常數介面層的平面形狀的平面圖。 圖5B是圖5A中的區EXP的一部分的放大局部剖面透視圖。 圖6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實施例的積體電路裝置的主要組件的剖視圖。 圖7是圖6中的區EX2A的放大剖視圖。 圖8是圖6中的區EX2B的放大剖視圖。 圖9A至圖9I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實施例的製造積體電路裝置的方法的序列製程的剖視圖。 圖10是示出根據本發明概念其他實施例的製造積體電路裝置的方法的剖視圖。
100:積體電路裝置
110:基板
112:裝置隔離膜
120:下部結構
124:導電區
126H:開口
126P:絕緣圖案
142H、144H:孔洞
142P:下部絕緣支撐圖案
144P:上部絕緣支撐圖案
150:高介電常數介面層
150A:第一介面部分
150B:第二介面部分
150C:第三介面部分
160:介電膜
AC:主動區
CP1:電容器
EX1A、EX1B:區
LE:下部電極
UE:上部電極
X、Y、Z:方向
X1-X1':線

Claims (10)

  1. 一種積體電路裝置,包括: 下部電極,設置於基板上; 絕緣支撐圖案,對所述下部電極進行支撐; 介電膜,環繞所述下部電極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佈置於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以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且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且包括氧化鋯層;以及 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相鄰地設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及所述介電膜設置於所述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裝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所述下部電極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二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裝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包括設置於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的第一介面部分且更包括設置於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的第二介面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介面部分及所述第二介面部分中的每一者包括多個介面叢集,所述多個介面叢集具有彼此間隔開的多個島形狀,且 其中所述介電膜經由所述第一介面部分的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所述絕緣支撐圖案接觸且進一步經由所述第二介面部分的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所述下部電極接觸。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裝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包括設置於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的第一介面部分以及設置於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的第二介面部分,且 其中所述第一介面部分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二介面部分的厚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積體電路裝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更包含摻雜劑元素,其中所述摻雜劑元素是鋁(Al)、鈮(Nb)、鉬(Mo)、釕(Ru)、銦(In)、錫(Sn)、銻(Sb)、鈧(Sc)、鈦(Ti)、釩(V)、錳(Mn)、鐵(Fe)、鈷(Co)、鎳(Ni)、砷(As)、鉭(Ta)、鎢(W)、銥(Ir)、釔(Y)或鉍(Bi)中的一者。
  6. 一種積體電路裝置,包括: 基板,包括主動區; 導電區,設置於所述主動區上; 電容器,設置於所述導電區上;以及 絕緣支撐圖案,對所述電容器的一部分進行支撐, 其中所述電容器包括: 下部電極,包括與所述絕緣支撐圖案接觸的一部分; 介電膜,至少局部地環繞所述下部電極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佈置於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以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且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且包括氧化鋯層;以及 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相鄰地設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及所述介電膜設置於所述上部電極與所述下部電極之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積體電路裝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包括第一介面部分及第二介面部分,其中所述第一介面部分佈置於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且接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且其中所述第二介面部分佈置於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且接觸所述下部電極, 其中所述第一介面部分及所述第二介面部分中的每一者包括多個介面叢集,所述多個介面叢集具有彼此分開的多個島形狀,且 其中所述介電膜經由所述第一介面部分的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所述絕緣支撐圖案接觸且進一步經由所述第二介面部分的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所述下部電極接觸。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積體電路裝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包括: 第一介面部分,在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連續地延伸,使得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彼此不接觸;以及 第二介面部分,在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連續地延伸,使得所述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彼此不接觸,且 其中所述第一介面部分的厚度大於所述第二介面部分的厚度。
  9. 一種積體電路裝置,包括: 基板,包括主動區; 多個導電區,設置於所述主動區上; 絕緣圖案,設置於所述多個導電區上且在與所述基板的底表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絕緣圖案包括與所述多個導電區垂直地交疊的多個開口; 多個下部電極,經由所述多個開口穿透所述絕緣圖案且分別連接至所述多個導電區,其中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包含第一金屬; 絕緣支撐圖案,在垂直方向上與所述絕緣圖案分開設置且在所述水平方向上延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的一部分接觸以對所述多個下部電極進行支撐; 介電膜,環繞所述多個下部電極、所述絕緣圖案及所述絕緣支撐圖案; 高介電常數介面層,佈置於所述多個下部電極與所述介電膜之間、所述絕緣支撐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以及所述絕緣圖案與所述介電膜之間,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接觸所述絕緣支撐圖案且包括氧化鋯層;以及 上部電極,與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相鄰地設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及所述介電膜設置於所述上部電極與所述多個下部電極中的每一者之間,且其中所述上部電極包含第二金屬。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積體電路裝置,其中所述高介電常數介面層包括多個介面叢集,所述多個介面叢集具有彼此間隔開的多個島形狀,且 其中所述介電膜經由所述多個介面叢集中的每一者之間的空間而與所述絕緣支撐圖案、所述多個下部電極及所述絕緣圖案接觸。
TW111137833A 2021-10-06 2022-10-05 積體電路裝置 TWI835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32680A KR20230049469A (ko) 2021-10-06 2021-10-06 집적회로 소자
KR10-2021-0132680 2021-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9397A TW202329397A (zh) 2023-07-16
TWI835328B true TWI835328B (zh) 2024-03-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28010A1 (en) 2019-07-26 2021-0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oxide film including two non-oxygen elem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of forming dielectric film,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28010A1 (en) 2019-07-26 2021-01-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orming oxide film including two non-oxygen element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of forming dielectric film,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791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81094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11002800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031460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12019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ing a support pattern on a lower electrode structure
US1139839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835328B (zh) 積體電路裝置
US20230105195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2024000825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7354088B2 (ja) 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38014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20416010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424316B2 (en) Capaci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2343722A (zh) 積體電路裝置
TW202337040A (zh) 半導體裝置
TW202407806A (zh) 半導體元件
CN117998841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