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8526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8526B
TWI828526B TW112102511A TW112102511A TWI828526B TW I828526 B TWI828526 B TW I828526B TW 112102511 A TW112102511 A TW 112102511A TW 112102511 A TW112102511 A TW 112102511A TW I828526 B TWI828526 B TW I82852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gear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keyboard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2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京達
方信傑
朱書賢
羅吉漢
葉王鴻
詹建峰
鄒明政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102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852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52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散熱模組、一鍵盤模組及一連動機構。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一機體。散熱模組設置於第一機體內。鍵盤模組設置於第一機體上。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鍵盤模組錯位於散熱模組。連動機構包括一齒輪、一第一齒條及一第二齒條。齒輪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內。第一齒條及第二齒條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內且嚙合齒輪。第一齒條連接第二機體,且第二齒條連接鍵盤模組。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第二機體藉由第一齒條、齒輪及第二齒條帶動鍵盤模組移動而重疊於散熱模組。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含可相對開合之機體的電子裝置。
隨著筆記型電腦的普及與進步,消費者對其尺寸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一般筆記型電腦的構件配置為鍵盤設置於機體內的散熱元件(例如熱管與風扇)之上方,但如此一來會使筆記型電腦具有一定厚度,不利於產品薄型化。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有助於減少機體的厚度。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散熱模組、一鍵盤模組及一連動機構。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一機體。散熱模組設置於第一機體內。鍵盤模組設置於第一機體上。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鍵盤模組錯位於散熱模組。連動機構包括一齒輪、一第一齒條及一第二齒條。齒輪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內。第一齒條及第二齒條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內且嚙合齒輪。第一齒條連接第二機體,且第二齒條連接鍵盤模組。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第二機體藉由第一齒條、齒輪及第二齒條帶動鍵盤模組移動而重疊於散熱模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一頂面。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鍵盤模組在垂直於頂面的方向上錯位於散熱模組。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鍵盤模組在垂直於頂面的方向上重疊於散熱模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一頂面及鄰接頂面的一凹部。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鍵盤模組位於凹部。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鍵盤模組抬升至凹部外且至少部分地位於頂面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上述的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鍵盤模組的一上表面與頂面齊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齒條具有一有齒區段及一無齒區段。當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展開角度小於一第一角度時,無齒區段對應於齒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展開角度大於第一角度時,有齒區段對應於齒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齒條具有一有齒區段及一無齒區段。當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展開角度小於一第二角度時,有齒區段對應於齒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當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的展開角度大於第二角度時,無齒區段對應於齒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齒輪包括同軸設置的一第一齒輪部與一第二齒輪部。第一齒條嚙合於第一齒輪部,且第二齒條嚙合於第二齒輪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齒輪部與第二齒輪部的齒數比大於1。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模組。觸控模組設置於第一機體。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觸控模組被鍵盤模組覆蓋。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觸控模組被鍵盤模組暴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更包括一板體。板體固定於第一機體內,齒輪樞設於板體,且第一齒條及第二齒條滑置於板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更包括設置於板體的一樞軸。第一機體藉由樞軸而樞接於第二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的一後端樞接於第二機體。散熱模組位於後端與鍵盤模組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更包括一抬升件。抬升件的一端可移動地連接第二齒條,且抬升件的另一端連接鍵盤模組。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連動機構藉由抬升件抬升鍵盤模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抬升件的滑動方向平行於齒輪的軸心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動機構更包括一連接件。連接件連接於第一齒條與第二機體之間。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第二機體藉由連接件而帶動第一齒條移動。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設置於第一機體上的鍵盤模組錯位於設置於第一機體內的散熱模組,可減少第一機體的厚度。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第二機體藉由第一齒條、齒輪及第二齒條帶動鍵盤模組移動而重疊於散熱模組,方便使用者後續的輸入操作。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為了清楚呈現電子裝置內部的構件配置,圖1中的板體被隱藏。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一散熱模組130、一鍵盤模組140及一連動機構150。第一機體11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的螢幕主體。第二機體12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的主機。第二機體12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以使第二機體120可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或閉合。散熱模組130例如為熱管和風扇,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以對第一機體110進行散熱,但散熱模組130的類型不以此為限制。鍵盤模組14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當第二機體120閉合於第一機體110時,鍵盤模組140錯位於散熱模組130。
圖2A是圖1的連動機構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構件分解圖。請參考圖1至圖2B,連動機構150包括一齒輪151、一第一齒條152、一第二齒條153及一樞軸155。本實施例的連動機構150繪示為兩個,分別設置於第一機體110的兩側。齒輪151可轉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第一齒條152及第二齒條153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且嚙合齒輪151。第一齒條152連接第二機體120,且第二齒條153連接鍵盤模組140。
當第二機體12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時,第二機體120藉由第一齒條152、齒輪151及第二齒條153帶動鍵盤模組140移動而重疊散熱模組130。以下對此設計有更詳盡的說明。
圖3A是圖1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側視圖。圖3B是圖3A的第一機體的局部俯視圖。為了清楚呈現電子裝置內部的構件配置,圖3A中的板體被隱藏且散熱模組以虛線繪示。需注意的是,連動機構(除了樞軸與連接件的一部分外)及觸控模組均位於電子裝置內部。請參考圖3A至圖3B,本實施例的連動機構150更包括一樞軸155。第一機體110可藉由樞軸155樞接於第二機體120。第一機體110具有一頂面1101、一凹部1102(圖3C)及一後端1103。頂面1101鄰接樞軸155,位於散熱模組130(圖1)的上方。凹部1102鄰接頂面1101而可容置鍵盤模組140。後端1103樞接於第二機體120,而散熱模組130位於後端1103與鍵盤模組140之間。
當第二機體120閉合於第一機體110時,鍵盤模組140位於凹部1102且在垂直於頂面1101的一方向D1上錯位於散熱模組130。亦即,當第二機體120閉合於第一機體110時,鍵盤模組140並未配置於散熱模組130的上方,而是在平行於頂面1101的一方向D2上對位於散熱模組130。這樣的設計能有效降低第一機體110在方向D1上的高度,進而減少電子裝置100的整體厚度,達到產品薄型化的效果。
另外,當第二機體120閉合於第一機體110時,鍵盤模組140的一上表面1401與頂面1101齊平,因此第二機體120不會被鍵盤模組140撞擊而受損。
圖3C是圖1的電子裝置展開的側視圖。圖3D是圖3C的電子裝置進一步展開的側視圖。圖3E是圖3D的第一機體的局部俯視圖。為了清楚呈現電子裝置內部的構件配置,圖3C與圖3D中的板體被隱藏且散熱模組以虛線繪示。請參考圖2B、圖3C至3E,當第二機體12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時,鍵盤模組140抬升至凹部1102外且至少部分地位於頂面1101上,即鍵盤模組140在方向D1上重疊於散熱模組130(圖1)。
具體而言,連動機構150更包括至少一固定件156、一連接件157、一抬升件158及多個固定銷159a、159b、159c。第二機體120具有樞接於第一機體110的一底端1201,而固定件156設置於底端1201且樞接於連接件157。連接件157例如是L型形狀,其一端藉由固定銷159a樞接於固定件156,而其另一端藉由固定銷159b樞接於第一齒條152,以使連接件157連接於第一齒條152與第二機體120之間。
第一齒條152及第二齒條153位於第一機體110內,嚙合齒輪151且平行於方向D2。抬升件158至少部分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抬升件158的一端可移動地連接第二齒條153,而抬升件158的另一端則連接於鍵盤模組140。詳細而言,第二齒條153具有一滑槽1531,且滑槽1531平行於方向D1。固定銷159c連接抬升件158而可滑設於滑槽1531,以使抬升件158沿方向D1可移動地連接於第二齒條153。
如圖3C所示,當第二機體12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時,第二機體120藉由連接件157而帶動第一齒條152往後端1103移動。此時,第一齒條152帶動齒輪151轉動,而齒輪151進一步帶動第二齒條153往後端1103移動。亦即,第一齒條152及第二齒條153皆沿方向D2往後端1103移動。接下來,第二齒條153帶動抬升件158,以使連接於抬升件158的鍵盤模組140沿凹部1102的一斜面1102a往後端1103移動。同時,由於抬升件158可藉由固定銷159c滑設於滑槽1531而沿方向D1移動,鍵盤模組140得以被抬升而遠離凹部1102。此外,抬升件158的滑動方向平行於齒輪151的軸心方向。
如圖3D與3E所示,當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進一步展開時,鍵盤模組140位於頂面1101上而在方向D1上重疊於散熱模組130(圖1),使用者便可使用鍵盤模組140進行輸入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更包括一觸控模組160,且觸控模組16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的凹部1102上。當第二機體120閉合於第一機體110時,觸控模組160被鍵盤模組140覆蓋。當第二機體12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時,觸控模組160可被鍵盤模組140暴露。也就是說,當鍵盤模組140藉由連動機構150而抬升至凹部1102外後,觸控模組160得以露出,以供使用者進行觸控操作。如此一來,鍵盤模組140便能在第二機體120閉合於第一機體110時疊置於觸控模組160,充分運用空間以減少電子裝置100的整體厚度。
此外,連動機構150更包括一板體154。板體154固定於第一機體110內。齒輪151樞設於板體154,第一齒條152及第二齒條153滑設於板體154,且樞軸155設置於板體154。透過將齒輪151、第一齒條152、第二齒條153及樞軸155整合於板體154,有利於連動機構150的模組化,不僅使其易於組裝,節省組裝時間,更可提升組裝良率。
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連動機構的局部俯視圖。圖4中另以粗體箭頭示意性地繪示第一齒條在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的移動方向。請參考圖3D、圖3E及圖4,齒輪151包括同軸設置的一第一齒輪部1511與一第二齒輪部1512。第一齒條152嚙合於第一齒輪部1511,而第二齒條153(圖3D)嚙合於第二齒輪部1512。
進一步而言,第二齒輪部1512與第一齒輪部1511的齒數比大於1。亦即,第二齒輪部1512的齒數大於第一齒輪部1511的齒數,而能放大第二齒條153的行程。也就是說,第一齒條152僅需移動少許即能使第二齒條153產生較多的位移,無需將第二機體120(圖3D)展開至過大角度θ,即可使鍵盤模組140(圖3D)重疊於散熱模組130(圖1),有助於使用者在空間上的運用。
另外,本實施例的第一齒條152具有一有齒區段1521。在第二機體120展開於第一機體110(圖3D)的過程中,有齒區段1521對應於第一齒輪部1511,可帶動齒輪151轉動,進而帶動鍵盤模組14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移動。
圖5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5B是圖5A的第一機體的局部俯視圖。為了清楚呈現電子裝置內部的構件配置,圖5A中的板體被隱藏且散熱模組以虛線繪示。圖5A及圖5B所示實施例與圖3A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在圖5A中電子裝置100A的齒輪151A不具有第一齒輪部1511及第二齒輪部1512。亦即,齒輪151只有一種齒數,而第一齒條152及第二齒條153嚙合於齒輪151A且對應於相同的齒位。電子裝置100A的其餘構件配置與作動方式相同或相似於前述電子裝置100,於此不再贅述。
圖6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側視圖。圖6B是圖6A的電子裝置展開的側視圖。圖7是6A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連動機構的局部俯視圖。為了清楚呈現電子裝置內部的構件配置,圖6A與圖6B中的板體被隱藏且散熱模組以虛線繪示。圖7中另以粗體箭頭示意性地繪示第一齒條在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的移動方向。圖6A及圖6B所示實施例與圖3A至圖3E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當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展開角度θ小於一第一角度時,圖6A中電子裝置100B的鍵盤模組140保持靜止,而圖3C中的鍵盤模組140已被抬升。
請參考圖7,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齒條152A更具有一無齒區段1522。當第二機體120(圖6B)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圖6B)的展開角度θ小於第一角度(圖6B)時,無齒區段1522對應於齒輪151的第一齒輪部1511,其中第一角度的範圍介於5度與10度之間。因此,齒輪151不受第一齒條152帶動,第二齒條153也不會移動。換句話說,無齒區段1522為第一齒條152的空行程。這麼一來,鍵盤模組140(圖6B)在第二機體120剛展開時可維持不動,以避免第二機體120的中間部位受到升起的鍵盤模組140撞擊而損壞。
當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展開角度θ大於第一角度時,有齒區段1521對應於齒輪151的第一齒輪部1511,第一齒條152便可帶動齒輪151轉動,進而抬升鍵盤模組140。電子裝置100B的其餘構件配置與作動方式相同或相似於前述電子裝置100,於此不再贅述。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連動機構的局部俯視圖。圖8所示實施例與圖7所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在圖8中第一齒條152B具有兩無齒區段1522A、1522B。有齒區段1521與無齒區段1522A之作用相同或相似於圖7所示實施例的有齒區段1521與無齒區段1522,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8,當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展開角度θ大於一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於第一角度,例如大於圖6B的展開角度θ,且第二角度的範圍介於60度與80度之間)時,無齒區段1522B對應於齒輪151。此時,齒輪151不受第一齒條152帶動,第二齒條153也不移動,因而鍵盤模組140維持不動。換而言之,當第二機體120進一步展開於第一機體110時,無齒區段1522B可防止鍵盤模組140過度靠近第二機體120,撞擊第二機體120的底端1201而造成其損壞。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當第二機體閉合於第一機體時,設置於第一機體上的鍵盤模組錯位於設置於第一機體內的散熱模組,且鍵盤模組重疊於觸控模組,有利於降低第一機體的厚度。當第二機體展開於第一機體時,第二機體藉由連動裝置的第一齒條、齒輪及第二齒條帶動鍵盤模組移動而重疊於散熱模組,且觸控模組得以露出,方便使用者後續的輸入或觸控操作。
100、100A、100B: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01:頂面 1102:凹部 1102a:斜面 1103:後端 120:第二機體 1201:底端 130:散熱模組 140:鍵盤模組 1401:上表面 150:連動機構 151、151A:齒輪 1511:第一齒輪部 1512:第二齒輪部 152、152A、152B:第一齒條 1521:有齒區段 1522、1522A、1522B:無齒區段 153:第二齒條 1531:滑槽 154:板體 155:樞軸 156:固定件 157:連接件 158:抬升件 159a、159b、159c:固定銷 160:觸控模組 D1、D2:方向 θ:角度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A是圖1的連動機構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構件分解圖。 圖3A是圖1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側視圖。 圖3B是圖3A的第一機體的局部俯視圖。 圖3C是圖1的電子裝置展開的側視圖。 圖3D是圖3C的電子裝置進一步展開的側視圖。 圖3E是圖3D的第一機體的局部俯視圖。 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連動機構的局部俯視圖。 圖5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側視圖。 圖5B是圖5A的第一機體的局部俯視圖。 圖6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側視圖。 圖6B是圖6A的電子裝置展開的側視圖。 圖7是6A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連動機構的局部俯視圖。 圖8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閉合時的連動機構的局部俯視圖。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01:頂面
1102:凹部
1103:後端
120:第二機體
140:鍵盤模組
151:齒輪
152:第一齒條
153:第二齒條
160:觸控模組
D1、D2:方向
θ:角度

Claims (17)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樞接於該第一機體;一散熱模組,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內;一鍵盤模組,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上,其中當該第二機體閉合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鍵盤模組錯位於該散熱模組;以及一連動機構,包括一齒輪、一第一齒條及一第二齒條,其中該齒輪可轉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內,該第一齒條及該第二齒條可移動地設置於該第一機體內且嚙合該齒輪,該第一齒條連接該第二機體,該第二齒條連接該鍵盤模組,當該第二機體展開於該第一機體時,該第二機體藉由該第一齒條、該齒輪及該第二齒條帶動該鍵盤模組移動而重疊於該散熱模組。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頂面,當該第二機體閉合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鍵盤模組在垂直於該頂面的方向上錯位於該散熱模組,當該第二機體展開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鍵盤模組在垂直於該頂面的方向上重疊於該散熱模組。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頂面及鄰接該頂面的一凹部,當該第二機體閉合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鍵盤模組位於該凹部,當該第二機體展開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鍵盤模組抬升至該凹部外且至少部分地位於該頂面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機體閉合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鍵盤模組的一上表面與該頂面齊平。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齒條具有一有齒區段及一無齒區段,當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展開角度小於一第一角度時,該無齒區段對應於該齒輪。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當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展開角度大於該第一角度時,該有齒區段對應於該齒輪。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齒條具有一有齒區段及一無齒區段,當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展開角度小於一第二角度時,該有齒區段對應於該齒輪。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子裝置,當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展開角度大於該第二角度時,該無齒區段對應於該齒輪。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齒輪包括同軸設置的一第一齒輪部與一第二齒輪部,該第一齒條嚙合於該第一齒輪部,該第二齒條嚙合於該第二齒輪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齒輪部與該第一齒輪部的齒數比大於1。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包括一觸控模組,該觸控模組設置於該第一機體,當該第二機體 閉合於該第一機體時,該觸控模組覆蓋該鍵盤模組,當該第二機體展開於該第一機體時,該觸控模組被該鍵盤模組暴露。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更包括一板體,該板體固定於該第一機體內,該齒輪樞設於該板體,該第一齒條及該第二齒條滑置於該板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更包括設置於該板體的一樞軸,該第一機體藉由該樞軸而樞接於該第二機體。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的一後端樞接於該第二機體,該散熱模組位於該後端與該鍵盤模組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更包括一抬升件,該抬升件的一端可移動地連接該第二齒條,該抬升件的另一端連接該鍵盤模組,當該第二機體展開於該第一機體時,該連動機構藉由該抬升件抬升該鍵盤模組。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抬升件的滑動方向平行於該齒輪的軸心方向。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機構更包括一連接件,該連接件連接於該第一齒條與該第二機體之間,當該第二機體展開於該第一機體時,該第二機體藉由該連接件而帶動該第一齒條移動。
TW112102511A 2023-01-19 2023-01-19 電子裝置 TWI828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2511A TWI828526B (zh) 2023-01-19 2023-01-19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02511A TWI828526B (zh) 2023-01-19 2023-01-19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8526B true TWI828526B (zh) 2024-01-01

Family

ID=9045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2511A TWI828526B (zh) 2023-01-19 2023-01-19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852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37669U (zh) * 2016-10-04 2017-03-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M580202U (zh) * 2019-03-29 2019-07-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09023B (zh) * 2019-09-20 2020-11-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779551B (zh) * 2021-04-08 2022-10-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218273324U (zh) * 2022-09-27 2023-01-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37669U (zh) * 2016-10-04 2017-03-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M580202U (zh) * 2019-03-29 2019-07-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I709023B (zh) * 2019-09-20 2020-11-01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攜帶式電子裝置
TWI779551B (zh) * 2021-04-08 2022-10-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218273324U (zh) * 2022-09-27 2023-01-1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8653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mechanism thereof
US2023013938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915350A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I708029B (zh) 舉升機構及電子裝置殼體
TW201320865A (zh) 電子裝置
TW201511650A (zh) 電子裝置
US112216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48647B (zh) 電子裝置及樞紐結構
TW201311119A (zh) 電子裝置
TWI828526B (zh) 電子裝置
US2024006960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0556258C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TWI739561B (zh) 電子裝置
TWI71532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11403301U (zh) 具有活动门的笔记本电脑
US2022032673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30776B (zh) 電子裝置
TWI822120B (zh) 電子裝置
TW201033489A (en) Hinge structure
JP2021179828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TWI7109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06779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M534956U (zh) 位移行程增大裝置
TWM577639U (zh) 雙按壓式機構及使用此雙按壓式機構的電子裝置
TWI807940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