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2120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22120B TWI822120B TW111122485A TW111122485A TWI822120B TW I822120 B TWI822120 B TW I822120B TW 111122485 A TW111122485 A TW 111122485A TW 111122485 A TW111122485 A TW 111122485A TW I822120 B TWI822120 B TW I82212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cam
- electronic device
- rod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abstract 4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Nood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至少一鉸鏈、一第一蓋板、一第二蓋板以及至少兩連動組件。至少一鉸鏈樞接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第一蓋板可活動地配置於第一機體。第二蓋板可活動地配置於第二機體。至少兩連動組件分別配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且連接至少一鉸鏈,至少兩連動組件分別連接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當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一第一角度時,至少一鉸鏈同時驅動至少兩連動組件,以帶動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分別突出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提升散熱效率的電子裝置。
現有的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以及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已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上述電子產品在運作過程中通常會產生熱量,容易造成電子產品的內部溫度過高,此將影響電子產品的運算效能。因此,現有的解決方案是在電子產品內部安裝風扇、導熱管及散熱鰭片等散熱結構,用以將電子產品產生的熱量逸散至環境中,達成散熱的目的。
然而,現今的處理器及顯示晶片在運算效能方面已大幅提升,處理器及顯示晶片所產生的熱量也隨之上升,加上電子產品的薄型化趨勢,使得電子產品內部無法安裝散熱效能足夠的散熱結構,且供熱空氣流通的空間狹小,造成熱量容易堆積在電子產品內部,而影響電子產品的使用體驗。
據此,如何提升電子產品的散熱效率,讓電子產品在運作過程中同時具備穩定的運算效能且能避免過熱,已成為重要的
發展目標。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在展開狀態下,兩外蓋分別突伸在兩機體外,用以抬升電子裝置並在兩機體上形成散熱孔。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至少一鉸鏈、一第一蓋板、一第二蓋板以及至少兩連動組件。至少一鉸鏈樞接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第一蓋板可活動地配置於第一機體。第二蓋板可活動地配置於第二機體。至少兩連動組件分別配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且連接至少一鉸鏈,至少兩連動組件分別連接第一蓋板及第二蓋板。當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一第一角度時,至少一鉸鏈同時驅動至少兩連動組件,以帶動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分別突出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當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大於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時,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分別收合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鉸鏈透過多個連動組件帶動第一蓋板及第二蓋板,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第一角度時,切換為筆電模式,兩連動組件分別帶動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突出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使得第一機體可相對平面抬升以形成散熱空間,同時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分別形成散熱孔,提升電子裝置的散熱效率。
進一步而言,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第二角
度時,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分別收合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以切換為平板模式,進而提升電子裝置的使用體驗。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100A:電子裝置
110、110a:第一機體
120、120a:第二機體
130:鉸鏈
131:機殼
132:轉軸
133:齒輪組
1331:基座
1332:主動齒輪
1333:從動齒輪
134:固定板
135:帶動件
136:凸輪組
1361:第一凸輪
1362:第二凸輪
1363:第三凸輪
137:定位架
138:扭力件
140、140a:第一蓋板
150、150a:第二蓋板
160、160a:連動組件
161:連動桿
162:伸縮結構
1621:驅動桿
1622、1622a:抬升桿組
163:轉接平台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B1:第一限位座
B2:第二限位座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HS:散熱空間
H1:第一間距
H2:第二間距
L1:第一抬升桿
L2:第二抬升桿
OP:散熱孔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PL:平面
X1:第一軸向
X2:第二軸向
T1:第一旋轉方向
T2:第二旋轉方向
TX:旋轉軸心
圖1A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展開狀態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電子裝置另一方向的立體透視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閉合於第二機體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圖2B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第一角度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圖2C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展開第二角度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圖3A是圖1B的電子裝置的鉸鏈的立體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鉸鏈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4A是圖1B的電子裝置的連動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B是圖4A的連動組件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5A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5B是圖2B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5C是圖2C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圖6A是圖5A的鉸鏈於閉合狀態的動作示意圖。
圖6B是圖5A的鉸鏈展開第一角度的動作示意圖。
圖6C是圖6A的鉸鏈展開第二角度的動作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展開第一角度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圖1A是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展開狀態立體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電子裝置另一方向的立體透視示意圖。圖2A是圖1A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閉合於第二機體的局部側視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第一角度的局部側視示意圖。圖2C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第一機體相對於第二機體展開第二角度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參考圖1A及圖1B,本發明的電子裝置100例如是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電子裝置100可切換為折疊狀態或展開狀態,在折疊狀態下,用以縮小電子裝置100體積尺寸而利於攜帶及收納。在展開狀態下,電子裝置100可依據使用需求而調整展開角度,以轉變為筆電模式或平板模式。
參考圖1A及圖1B,本發明的電子裝置100,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至少一鉸鏈130、一第一蓋板140、一第二蓋板150以及至少兩連動組件160。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用以安裝中央處理器、顯示卡、硬碟、記憶體、電池以、主機板以及鍵盤等元件,第二機體120安裝顯示面板,並輸出影像訊息。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均採用觸控顯示面板,透過觸控功能取代鍵盤輸入功能。
詳細而言,參考圖1A及圖1B,至少一鉸鏈13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其中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分別以一第一軸向X1及一第二軸向X2為中心相對至少一鉸鏈130樞轉,達成相對展開或相對折疊的目的,此外至少一鉸鏈130的數量例如是兩個,兩鉸鏈130對稱設置在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之間,以提供穩固的支撐外力。
第一蓋板140可活動地配置於第一機體110。第二蓋板150可活動地配置於第二機體120。至少兩連動組件160分別配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且連接至少一鉸鏈130,至少兩連動組件160分別連接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
參考圖2A,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互折疊時,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互平行,且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分別收合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易言之,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的外表面較佳與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的外表面相互齊平,使整體呈現平整的外觀。在此折疊狀態下,電子裝置100的體積為最小而利於攜帶及收納。
參考圖1B及圖2B,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從
折疊狀態相對展開至一第一角度A1(例如是90度)時,各鉸鏈130同時驅動兩連動組件160,以分別帶動第一蓋板140與第二蓋板150突出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且兩蓋板130、140相對於兩機體110、120的間距為逐漸增加。在圖2B所示的展開狀態下,第一蓋板14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的一第一間距H1等於第二蓋板150相對於第二機體120的一第二間距H2,第一蓋板140適於將第一機體110自平面PL抬升以形成散熱空間HS,同時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的背面分別形成散熱孔OP。
簡言之,透過第一蓋板140與第二蓋板150的移動,使得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能依據不同的展開角度而相對平面PL抬升第一間距H1,進而提升電子裝置100的散熱效率。
參考圖2B至圖2C,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至大於第一角度A1的一第二角度A2(例如是180度)時,第一蓋板140與第二蓋板150分別收合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詳細而言,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從第一角度A1展開至第二角度A2的過程中,兩蓋板130、140相對於兩機體110、120的間距H1、H2為逐漸縮小直到歸零。
簡言之,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至第二角度A2時,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的外表面為相互齊平而轉變為平板模式,此利於將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平放於平面PL上而進行平面觀看、觸控輸入指令以及手繪文字圖
形等功能,藉此提升電子裝置100的使用體驗。
圖3A是圖1B的電子裝置的鉸鏈的立體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鉸鏈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參考圖1A、圖3A及圖3B,各鉸鏈130包括一機殼131、兩轉軸132、一齒輪組133、兩固定板134、兩帶動件135以及兩凸輪組136。
機殼131具有一內部空間。兩轉軸132可轉動地穿設於機殼131,各轉軸132的一第一端E1位於內部空間中,各轉軸132的一第二端E2突伸在機殼131外。齒輪組133套設於兩轉軸132,適於同步帶動兩轉軸132,即外力帶動其中一轉軸132沿第一軸向X1樞轉時,將透過齒輪組133同步帶動另一轉軸132沿第二軸向X2朝相反方向樞轉。兩固定板134分別固設於兩轉軸132的第二端E2且用於分別連接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兩帶動件135分別可滑動地套設於兩轉軸132,且各帶動件135可移動地配置在相應的第一限位座B1(見圖1B),以限制各帶動件135沿平行於轉軸132的方向直線移動。兩凸輪組136分別套設於兩轉軸132且各凸輪組136鄰接於相應的帶動件135。
參考圖3A及圖3B,各鉸鏈130還具有一定位架137以及兩扭力件138。定位架137套設於兩轉軸132的第一端E1以將兩轉軸132連結為一體,使得兩轉軸132為相互平行。兩扭力件138分別套設於兩轉軸132的第一端E1且接觸定位架137,
以提供兩轉軸132在樞轉時的扭力,藉此固定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之間的展開角度。兩凸輪組136與齒輪組133位在兩固定板134與定位架137之間。
配合參考圖2B、圖3A及圖3B。齒輪組133具有一基座1331、兩主動齒輪1332及兩從動齒輪1333。兩轉軸132可轉動地穿設於基座1331,兩主動齒輪1332分別套固於兩轉軸132,兩從動齒輪1333樞接於基座1331以分別嚙合兩主動齒輪1332且兩從動齒輪1333相互嚙合。簡言之,透過兩主動齒輪1332與兩從動齒輪1333的嚙合關係,達成兩轉軸132同步反向樞轉的功效。
參考圖3A及圖3B,各凸輪組136具有一第一凸輪1361、一第二凸輪1362及一第三凸輪1363。各第一凸輪1361及各第二凸輪1362套設於相應的轉軸132且相互間隔,各第三凸輪1363可移動地套設於相應的轉軸132且固接於相應的帶動件135,各第三凸輪1363位在相應的第一凸輪1361及第二凸輪1362之間。詳細而言,各轉軸132適於帶動相應第三凸輪1363及帶動件135同步樞轉,使得第三凸輪1363在第一凸輪1361及第二凸輪1362之相對各轉軸132移動,進一步而言,各轉軸132卡接於相應的第一凸輪1361及第二凸輪1362,且兩轉軸132上的兩第一凸輪1361透過一螺栓而相互固接,兩第二凸輪1362透過一螺栓而相互固接。
圖4A是圖1B的電子裝置的連動組件的立體示意圖。圖
4B是圖4A的連動組件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5A是圖2A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5B是圖2B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圖5C是圖2C的電子裝置的局部俯視示意圖。
參考圖4A及圖4B,各連動組件160具有一連動桿161、一伸縮結構162以及一轉接平台163。各連動桿161的一端樞接於相應的帶動件135,各連動桿161的另一端連接於伸縮結構162,轉接平台163配置於伸縮結構162且遠離連動桿161,各轉接平台163固接相應的第一蓋板140或第二蓋板150。詳細而言,參考圖2A至圖2C,至少兩轉接平台163分別固接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
配合參考圖4A與圖5A,各伸縮結構162具有一驅動桿1621以及一抬升桿組1622。驅動桿1621可移動地配置在第一機體110或第二機體120,且各驅動桿1621配置在相應的第二限位座B2中,以限制各驅動桿1621沿垂直於轉軸132的方向直線移動。各連動桿161可轉動且可滑動地連接各驅動桿1621。抬升桿組1622的一側樞接於驅動桿1621,轉接平台163連接於抬升桿組1622相對於驅動桿1621的另一側,亦即抬升桿組1622的另一側連接轉接平台163,使抬升桿組1622位於轉接平台163與驅動桿1621之間。
參考圖1B及圖5A至圖5C,分別示出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從相互折疊依序展開至第一角度A1(90度)及第二
角度A2(180度)的過程,其中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透過兩固定板134帶動兩轉軸132沿著第一軸向X1及第二軸向X2朝相反方向樞轉,同時,兩凸輪組136適於推動兩帶動件135沿著兩轉軸132直線移動。
參考圖2B及圖5B,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互展開第一角度A1時,各連動桿161帶動各驅動桿1621直線移動至一第二位置P2,且各驅動桿1621帶動各抬升桿組1622相互展開,使得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分別突伸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參考圖2C及圖5C,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互展開第二角度A2時,連動桿161帶動驅動桿1621直線移動至一第一位置P1,且各驅動桿1621帶動各抬升桿組1622相互折疊,使得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分別收合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
圖6A是圖5A的鉸鏈於閉合狀態的動作示意圖。圖6B是圖5A的鉸鏈展開第一角度的動作示意圖。圖6C是圖6A的鉸鏈展開第二角度的動作示意圖。
參考圖2A、圖5A及圖6A,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相互折疊時,第一蓋板140與相應的轉接平台163及伸縮結構162收合於第一機體110內,第二蓋板150與相應的轉接平台163及伸縮結構162收合於第二機體120內。其中,各帶動件135處於第一位置P1,各驅動桿1621處於第一位置P1。
參考圖2B、圖5B及圖6B,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
體120從相互折疊到展開至第一角度A1的過程中,各轉軸132帶動相應的帶動件135與第三凸輪1363同步樞轉,同時各第一凸輪1361及各第二凸輪1362推動相應的第三凸輪1363沿著相應的轉軸132朝一第二方向D2位移,使得各帶動件135亦朝向第二方向D2位移至第二位置P2。因各帶動件135推動相應的連動桿161相對旋轉軸心TX朝第二旋轉方向T2旋轉(另一連動桿161相對旋轉軸心TX朝第一旋轉方向T1旋轉,未完整顯示於圖5B),促使連動桿161接著帶動各伸縮結構162切換為支撐狀態(各連動桿161帶動各伸縮結構162的各驅動桿1621直線移動至第二位置P2),使各轉接平台163推動相應的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突伸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其中各轉接平台163與各伸縮結構162的局部突伸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
特別說明,透過調整連動桿161的槓桿比例或調整各抬升桿組1622的連桿長度,可增加或減少兩蓋板140、150突伸於兩機體110、120外的間距H1、H2。關於槓桿比例的調整,參圖1B與圖5B,各連動桿161的旋轉軸心TX固定至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並以旋轉軸心TX為界區分成兩區段;若這兩區段的槓桿比例約為1:2,則能將各帶動件135的移動距離放大約為兩倍,使得各連動桿161能透過調整其槓桿比例而增加或減少兩蓋板140、150突伸於兩機體110、120外的間距H1、H2,其中連動桿161的槓桿比例的範圍較佳介於0.5倍~4倍之間。關
於連桿長度的調整,參圖2B與4A,各抬升桿組1622為一種四連桿結構,其中透過改變第一抬升桿L1與第二抬升稈L2的長度來增加或減少兩蓋板140、150突伸於兩機體110、120外的間距H1、H2。
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展開至第一角度A1(90度)時,各帶動件135及各驅動桿1621處於第一位置P1,而具有最大的第一間距H1及第二間距H2,此時電子裝置100的散熱效率為最佳。
參考圖2C、圖5C及圖6C,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從第一角度A1展開至第二角度A2的過程中,各轉軸132帶動相應的帶動件135與第三凸輪1363同步樞轉,同時各第一凸輪1361及各第二凸輪1362推動相應的第三凸輪1363沿著相應的轉軸132朝相反於第二方向D2的一第一方向D1位移,使得各帶動件135亦朝向第一方向D1位移至第一位置P1。因各帶動件135推動相應的連動桿161相對旋轉軸心TX朝第一旋轉方向T1旋轉,且另一連動桿161相對旋轉軸心TX朝第二旋轉方向T2旋轉,促使各連動桿161接著帶動各伸縮結構162切換為收摺狀態(各連動桿161帶動各伸縮結構162的各驅動桿1621直線移動至第一位置P1),使各轉接平台163與相應的伸縮結構162帶動相應的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收合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
當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展開至第二角度A2(180
度)時,各帶動件135及各驅動桿1621回到第一位置P1,第一蓋板140及第二蓋板150收合於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使第一間距H1及第二間距H2歸零,則第一機體110及第二機體120為相互齊平並貼附在平面PL上。
圖7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展開第一角度的局部側視示意圖。
參考圖7,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A不同圖1A的電子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當第一機體110a及第二機體120a相對展開時,第一蓋板140a相對於第一機體110a的第一間距H1不同於第二蓋板150a相對於第二機體120a的第二間距H2。圖7所示為第一間距H1小於第二間距H2,在第一機體110a及第二機體120a相對展開第一角度A1後,由於兩連動組件160a的突伸長度不同,藉此調整第一間距H1與第二間距H2的比值。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間距H1亦可大於第二間距H2,本發明並未加以限制。
此外,第一間距H1與第二間距H2的不同比值的調整方式,一種為透過調整兩連動組件160a的槓桿比例為不同,舉例而言,兩連動組件160a分別採用為0.5倍(第一間距H1)及2.5倍(第一間距H1),則第一間距H1與第二間距H2的比值為1/5,藉以達成第一蓋板140a相對於第一機體110a的第一間距H1不同於第二蓋板150a相對於第二機體120a的第二間距H2的功效。另一種方式為,分別調整兩連動組件160a各自的抬升桿組
1622a的各自第一抬升桿L1與第二抬升桿L2的長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鉸鏈透過多個連動組件帶動第一蓋板及第二蓋板,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第一角度時,切換為筆電模式,兩連動組件分別帶動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突出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使得第一機體可相對平面抬升以形成散熱空間,同時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分別形成散熱孔,提升電子裝置的散熱效率。
進一步而言,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第二角度時,第一蓋板與第二蓋板分別收合於第一機體及第二機體,以切換為平板模式,進而提升電子裝置的使用體驗。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30:鉸鏈
140:第一蓋板
150:第二蓋板
160:連動組件
OP:散熱孔
Claims (12)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至少一鉸鏈,樞接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一第一蓋板,可活動地配置於該第一機體的一外表面;一第二蓋板,可活動地配置於該第二機體的一外表面;以及至少兩連動組件,分別配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且連接該至少一鉸鏈,該至少兩連動組件分別連接該第一蓋板與該第二蓋板;其中,當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一第一角度時,該至少一鉸鏈同時驅動該至少兩連動組件,以帶動該第一蓋板與該第二蓋板分別突出於該第一機體的該外表面及該第二機體的該外表面,當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相對展開至大於該第一角度的一第二角度時,該第一蓋板與該第二蓋板分別收合於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鉸鏈包括:兩轉軸;一齒輪組,套設於該兩轉軸,適於同步帶動該兩轉軸;兩固定板,分別固設於該兩轉軸的一第二端且分別連接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 兩帶動件,分別可滑動地套設於該兩轉軸;以及兩凸輪組,分別套設於該兩轉軸且各該凸輪組鄰接於相應的該帶動件,其中,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透過該兩固定板帶動該兩轉軸朝相反方向樞轉,同時,該兩凸輪組推動該兩帶動件沿著該兩轉軸移動。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凸輪組具有一第一凸輪、一第二凸輪及一第三凸輪,各該第一凸輪及各該第二凸輪套設於相應的該轉軸且相互間隔,各該第三凸輪可移動地套設於相應的該轉軸且固接於相應的該帶動件,各該第三凸輪位在相應的該第一凸輪及該第二凸輪之間。
-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各該連動組件具有一連動桿、一伸縮結構以及一轉接平台,各該連動桿的一端樞接於相應的該帶動件,該連動桿的另一端連接於該伸縮結構,該轉接平台配置於該伸縮結構且遠離該連動桿,各該轉接平台固接相應的該第一蓋板或該第二蓋板。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當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相互折疊時,各該轉接平台及各該伸縮結構與相應的該第一蓋板及該第二蓋板分別收合於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
-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子裝置,當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從相互折疊到展開至該第一角度的過程中,各該第一凸輪及各該第二凸輪推動相應的該第三凸輪沿著相應的該轉軸朝一第 二方向位移,各該帶動件透過相應的該連動桿帶動各該伸縮結構切換為支撐狀態,使各該轉接平台推動相應該第一蓋板及該第二蓋板突伸於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其中各該轉接平台與各該伸縮結構的局部突伸於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
-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當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從該第一角度展開至該第二角度的過程中,各該第一凸輪及各該第二凸輪推動相應的該第三凸輪沿著相應的該轉軸朝相反於該第二方向的一第一方向位移,各該帶動件透過相應的該連動桿帶動各該伸縮結構切換為收摺狀態,各該轉接平台與相應該伸縮結構帶動相應的該第一蓋板及該第二蓋板收合於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
-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伸縮結構具有一驅動桿以及一抬升桿組,該驅動桿可移動地配置在該第一機體或該第二機體,該連動桿可轉動且可滑動地連接該驅動桿,該抬升桿組的一側樞接於驅動桿,該轉接平台連接該抬升桿組相對於驅動桿的另一側。
-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角度下,該連動桿帶動該驅動桿直線移動至一第二位置,該驅動桿帶動抬升桿組相互展開,在該第二角度下,該連動桿帶動驅動桿直線移動至一第一位置,該驅動桿帶動抬升桿組相互折疊。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鉸鏈還具有一定位架以及兩扭力件,該定位架套設於該兩轉軸的一第 一端,該兩扭力件套設於該兩轉軸的該第一端且接觸該定位架,且該兩凸輪組與該齒輪組位在該兩固定板與該定位架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相對展開時,該第一蓋板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一第一間距等於該第二蓋板相對於該第二機體的一第二間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機體及該第二機體相對展開時,該第一蓋板相對於該第一機體的一第一間距不同於該第二蓋板相對於該第二機體的一第二間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254545P | 2021-10-12 | 2021-10-12 | |
US63/254,545 | 2021-10-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6232A TW202316232A (zh) | 2023-04-16 |
TWI822120B true TWI822120B (zh) | 2023-11-11 |
Family
ID=8694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22485A TWI822120B (zh) | 2021-10-12 | 2022-06-16 | 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2212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500438U (zh) * | 2014-12-16 | 2015-05-01 | Jarllytec Co Ltd |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 |
TWI739568B (zh) * | 2019-11-25 | 2021-09-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
2022
- 2022-06-16 TW TW111122485A patent/TWI82212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500438U (zh) * | 2014-12-16 | 2015-05-01 | Jarllytec Co Ltd |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 |
TWI739568B (zh) * | 2019-11-25 | 2021-09-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6232A (zh) | 2023-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07750A1 (zh)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TWI709025B (zh) | 電子裝置 | |
US10656685B2 (en) |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TWI438806B (zh) | 用來升降鍵盤的鍵盤升降機構以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 |
TWM577954U (zh) | 一種屏體支撐裝置以及可折疊式柔性顯示裝置 | |
TWI742811B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
WO2023273574A1 (zh)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 |
TW202028918A (zh) | 升降樞軸模組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 |
TW201927114A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
WO2024041097A1 (zh) |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2243053A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移动终端 | |
TWI822120B (zh) | 電子裝置 | |
EP4047449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
TWM602221U (zh) |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 |
TWI715324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US11847000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I767838B (zh) | 筆記型電腦 | |
TWI804317B (zh) | 電子裝置 | |
TWI828526B (zh) | 電子裝置 | |
TW202044976A (zh) | 電子裝置 | |
TWI826095B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
TWI851331B (zh) | 電子裝置及轉軸模組 | |
TWI785800B (zh) | 筆記型電腦 | |
TWI846311B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
TWI815386B (zh) | 電子裝置及樞軸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