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6191B - 鍵盤裝置 - Google Patents

鍵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6191B
TWI826191B TW111148599A TW111148599A TWI826191B TW I826191 B TWI826191 B TW I826191B TW 111148599 A TW111148599 A TW 111148599A TW 111148599 A TW111148599 A TW 111148599A TW I826191 B TWI826191 B TW I8261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sliding frame
stroke
base
outer sl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8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道貫
翁慧珍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48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619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6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619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鍵盤裝置包括底座、連動組件、鍵帽及彈性體。底座包括按鍵導槽。連動組件包括外滑動框與內滑動件,外滑動框可滑移地組接於按鍵導槽中,外滑動框具有環周壁,環周壁圍繞形成滑槽,內滑動件可滑移地組接於滑槽中。鍵帽連接於內滑動件上。彈性體設置於按鍵導槽內並彈性頂抵於內滑動件,使鍵帽位於未受壓位置。其中鍵帽能由未受壓位置朝底座依序移動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於鍵帽移動第一行程的過程中,鍵帽帶動內滑動件沿著外滑動框之滑槽滑移,於鍵帽移動第二行程的過程中,鍵帽帶動外滑動框沿著底座之按鍵導槽滑移。

Description

鍵盤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輸入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鍵盤裝置。
鍵盤為目前電子裝置十分常見的輸入裝置之一,舉凡日常生活中常接觸之電腦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或平板電腦)或者工業上的大型控制設備或加工設備,多會使用鍵盤進行操作或文字輸入。
為了使鍵盤的按鍵具有良好的操作手感,按鍵在設計上需要有一定的按壓行程(例如1.5mm、2mm、2.5mm或3mm)。因此,按鍵的高度位置即會受限於上述按壓行程,從而難以再進一步降低,不利於目前鍵盤薄型化的發展趨勢。
鑒於上述,於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鍵盤裝置包括底座、連動組件、鍵帽及彈性體。底座包括按鍵導槽。連動組件包括外滑動框與內滑動件,外滑動框可滑移地組接於按鍵導槽中,外滑動框具有環周壁,環周壁圍繞形成滑槽,內滑動件可滑移地組接於滑槽中。鍵帽連接於內滑動件上。彈性體設置於按鍵導槽內並彈性頂抵於內滑動件,使鍵帽位於未受壓位置。其中鍵帽能由未受壓位置朝底座依序移動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於鍵帽移動第一行程的過程中,鍵帽帶動內滑動件沿著外滑動框之滑槽滑移,於鍵帽移動第二行程的過程中,鍵帽帶動外滑動框沿著底座之按鍵導槽滑移。
綜上,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鍵盤裝置,透過連動組件為包括外滑動框與內滑動件之二件式滑動結構,使鍵帽受壓朝底座移動時可產生多段行程(即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在第一行程中,由鍵帽帶動內滑動件沿著滑槽滑移,在第二行程中,由鍵帽帶動外滑動框沿著按鍵導槽滑移,可達到有效減少鍵盤裝置整體的厚度並且使鍵帽在受壓移動的過程中不易晃動而更加穩定。
以下提出各種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實施例僅用以作為範例說明,並不會限縮本發明欲保護之範圍。此外,實施例中的圖式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顯示本發明的技術特點。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如圖1至圖3所示,鍵盤裝置1可包括至少一個按鍵結構2(在此為多個按鍵結構2),每個按鍵結構2包括底座15、連動組件20、鍵帽30及彈性體40。其中鍵盤裝置1可應用於各式電子產品(例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電子裝置的輸入裝置),以供使用者按壓操作而輸入相應之訊號。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按鍵結構2的底座15可安裝於一底板60上,每個底座15具有一按鍵導槽16,按鍵導槽16用以供連動組件20、鍵帽30以及彈性體40對應組裝。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按鍵結構2的底座15亦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從而不需要另外設置底板60供底座15組裝。舉例來說,多個底座15可透過射出成型(Injection moulding)或者鑄造成型(Casting)等方式一體製成。此外,各按鍵結構2之底座15的按鍵導槽16可為凹槽並形成於底座15的頂部(如圖3所示),或者,按鍵導槽16亦可為貫穿槽並貫穿底座15的頂、底部,此並不侷限。
如圖2至圖4所示,各按鍵結構2之連動組件20為二件式滑動結構而包括有外滑動框21與內滑動件25,外滑動框21可滑移地組接於底座15的按鍵導槽16中,使外滑動框21能夠相對於底座15進行垂直升降滑移。在本實施例中,外滑動框21為中空框架而具有一環周壁211,環周壁211圍繞形成滑槽212,內滑動件25可滑移地組接於外滑動框21的滑槽212中,使內滑動件25能夠相對於外滑動框21進行垂直滑移。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為方形槽,外滑動框21為方形框架,內滑動件25則為方形塊體。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舉例,按鍵導槽16、外滑動框21及內滑動件25亦可為其他形狀(例如長方形、圓形或橢圓形等)。
如圖4與圖5所示,鍵帽30連接於內滑動件25上方,使鍵帽30受到使用者按壓時,鍵帽30能夠帶動內滑動件25一起移動。舉例來說,鍵帽30可透過黏著、卡扣或鎖固等方式組接固定於內滑動件25上。例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鍵帽30設有多個扣件32,內滑動件25的頂部則形成有多個扣孔257,鍵帽30以多個扣件32分別對應扣合於內滑動件25之多個扣孔257內,使鍵帽30與內滑動件25彼此組裝固定。
如圖2至圖5所示,彈性體40設置於底座15的按鍵導槽16內,連動組件20之內滑動件25位於彈性體40的上方,彈性體40彈性頂抵於內滑動件25的底部,使內滑動件25的局部區域(如上半部區域)凸出外滑動框21的頂部,使內滑動件25與底座15的底部保持距離並且使連接於內滑動件25的鍵帽30能夠保持在一高度而位於一未受壓位置(如圖5所示之位置),所述未受壓位置為鍵帽30尚未受到使用者按壓之位置。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內滑動件25的底部更設有一凹槽258,部分之彈性體40(在此為彈性體40的上半部區域)可容設於凹槽258中,以達到降低鍵盤裝置1整體的厚度。
如圖3與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彈性體40為一橡膠圓頂(rubber dome),當彈性體40受壓時可彈性壓縮而蓄積彈力。在一些實施例中,彈性體40亦可為金屬圓頂(metal dome)、金屬彈片、彈簧或機械開關等。例如圖14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彈性體40’為一彈簧並彈性頂抵於內滑動件25底部,而同樣可使鍵帽30保持在一高度而位於上述未受壓位置,且彈性體40’受壓時可壓縮而蓄積彈力。
如圖3與圖5所示,內滑動件25具有至少一個第一止擋部,在本實施例中,內滑動件25具有二個第一止擋部256A,256B,其中二個第一止擋部256A,256B可為凸設於內滑動件25周圍之凸塊,且第一止擋部256A與第一止擋部256B分別位於內滑動件25的相對二側。外滑動框21具有至少一個第二止擋部,在本實施例中,外滑動框21具有二個第二止擋部216A,216B,其中二個第二止擋部216A,216B可為形成於外滑動框21周圍之孔洞或插槽,二個第二止擋部216A,216B分別位於外滑動框21的相對二側且分別對應於內滑動件25之二個第一止擋部256A,256B。此外,如圖5所示,當彈性體40彈性頂抵於內滑動件25以使鍵帽30位於未受壓位置時,內滑動件25之二個第一止擋部256A,256B可分別頂抵於外滑動框21之二個第二止擋部216A,216B,以使外滑動框21受到限位且避免內滑動件25脫離外滑動框21。
承上,當使用者欲操作鍵盤裝置1時,可按壓鍵帽30由未受壓位置朝底座15垂直下降移動,此外,在鍵帽30下降移動的過程中,鍵帽30可依序移動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以抵壓彈性體40觸發一電路板(圖面省略繪示)。上述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可分別為鍵帽30下降移動的距離,其中第一行程可等於第二行程,舉例來說,假設鍵帽30觸發電路板所需要的總移動行程為2mm,則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可皆為1mm。或者,第一行程亦可不等於第二行程,舉例來說,假設鍵帽30觸發電路板所需的總移動行程為2.5mm,則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可分別為1.5mm與1mm。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舉例,上述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可視實際使用需求而進行調整。
首先,請對照圖5與圖6所示,為鍵帽30由未受壓位置(如圖5所示)朝底座15垂直下降移動第一行程(如圖6所示)之作動流程,於鍵帽30向下移動第一行程(如前述1mm或1.5mm)的過程中,鍵帽30可帶動內滑動件25同步沿著外滑動框21之滑槽212下降滑移第一行程(如前述1mm或1.5mm),並使彈性體40受到內滑動件25壓縮而蓄積彈力(如圖6所示)。詳言之,在鍵帽30移動第一行程的過程中,僅有內滑動件25隨著鍵帽30一起移動而朝底座15接近,使內滑動件25與底座15底部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連動組件20的外滑動框21則尚未作動。藉此,透過內滑動件25的局部區域(如下半部區域)容納於外滑動框21的滑槽212內部,且內滑動件25移動第一行程的過程也是在滑槽212內進行,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少鍵盤裝置1整體的厚度,使鍵盤裝置1能夠更加薄型化。
請對照圖6與圖7所示,當鍵帽30下降移動第一行程後(如圖6所示),若鍵帽30持續受壓,即可繼續朝底座15垂直下降移動第二行程(如圖7所示),在鍵帽30下降移動第二行程(如前述1mm或1.5mm)的過程中,鍵帽30可帶動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同步沿著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下降滑移第二行程,使內滑動件25及外滑動框21分別與底座15底部之間的距離逐漸縮短,且彈性體40繼續受到內滑動件25壓縮而蓄積彈力並觸發對應的電路板。因此,當使用者釋放鍵帽30時,彈性體40蓄積的彈力即可帶動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上升移動,使鍵帽30回復至未受壓位置(如圖5所示之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鍵帽30下降移動第二行程後,內滑動件25可與底座15的底部接觸(如圖7所示)或者內滑動件25亦可與底座15的底部具有間隙,此並不侷限。
藉此,本發明實施例透過連動組件20為包括外滑動框21與內滑動件25之二件式滑動結構,使鍵帽30受壓朝底座15移動時可產生多段行程(即上述第一行程與第二行程),其中第一行程的移動由內滑動件25負責,如前述鍵帽30帶動內滑動件25沿著外滑動框21之滑槽212移動第一行程。第二行程的移動則由外滑動框21負責,如前述鍵帽30帶動外滑動框21沿著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移動第二行程。因此,由於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分擔鍵帽30的總移動行程,使得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各自的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鍵帽30在受壓移動的過程中不易晃動而更加穩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鍵帽30移動第二行程的過程中,鍵帽30可直接帶動外滑動框21移動。如圖5至圖7所示,鍵帽30設有至少一個抵壓件31用以帶動外滑動框21移動,其中抵壓件31與鍵帽30可為一體成型或組裝式結構,且抵壓件31可為板件、塊體或肋條等結構。
承上,如圖5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鍵帽30底部具有一延伸板33,在鍵帽30於未受壓位置時(如圖5所示),延伸板33接觸內滑動件25。抵壓件31為板件且數量為二個,二個抵壓件31由延伸板33的相對二側一體延伸而出,且二個抵壓件31凸出內滑動件25的周圍,使各抵壓件31與外滑動框21保持距離。此外,在鍵帽30由未受壓位置朝底座15移動第一行程的過程中,延伸板33可抵壓內滑動件25以帶動內滑動件25同步朝底座15方向移動,而各抵壓件31會朝外滑動框21接近但仍與外滑動框21保持距離而互不接觸,因此,外滑動框21不會隨著鍵帽30的移動而作動。
再請對照圖6與圖7所示,當鍵帽30移動第一行程後(如圖6所示),二個抵壓件31可與外滑動框21彼此接觸,若鍵帽30持續受壓而繼續朝底座15移動第二行程時,鍵帽30之各抵壓件31即可抵壓外滑動框21以帶動外滑動框21同步朝底座15方向移動。藉此,在鍵帽30移動第二行程的過程中,鍵帽30即可透過抵壓件31直接帶動外滑動框21沿著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滑移。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鍵帽30移動第二行程的過程中,鍵帽30亦可間接透過內滑動件25帶動外滑動框21移動。如圖8至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內滑動件25設有多個第一扣合件251(在此為四個第一扣合件251,但第一扣合件251的數量並不限制),且四個第一扣合件251分別位於內滑動件25的四個角落處(如圖3與圖4所示)。外滑動框21設有多個第二扣合件213以對應於多個第一扣合件251,內滑動件25之多個第一扣合件251可分別組接於外滑動框21之多個第二扣合件213。藉此,透過上述第一扣合件251與第二扣合件213的設置,在鍵盤裝置1的組裝過程中,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可預先組裝限位以形成連動組件20,接著,連動組件20再組裝於鍵帽30與底座15,以避免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在組裝過程中彼此分離,而提高組裝的效率與便利性。
再如圖8至圖10所示,內滑動件25之各第一扣合件251為板件並具有第一勾部252,外滑動框21之各第二扣合件213為溝槽並具有第二勾部214。當鍵帽30位於未受壓位置時(如圖8所示),內滑動件25之第一勾部252與外滑動框21之第二勾部214彼此保持距離而互不接觸。在鍵帽30由未受壓位置朝底座15移動第一行程的過程中,內滑動件25之第一勾部252會朝第二勾部214接近但仍與第二勾部214保持距離而互不接觸。因此,外滑動框21不會隨著鍵帽30的移動而作動。
承上,再請對照圖9與圖10所示,當鍵帽30移動第一行程後(如圖9所示),內滑動件25之第一勾部252可與外滑動框21之第二勾部214彼此接觸,若鍵帽30持續受壓而繼續朝底座15移動第二行程時,鍵帽30即可經由內滑動件25之第一勾部252抵壓外滑動框21之第二勾部214,以帶動外滑動框21同步朝底座15方向移動。藉此,在鍵帽30移動第二行程的過程中,鍵帽30即可透過內滑動件25間接帶動外滑動框21沿著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滑移。
再如圖8至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內滑動件25之第一扣合件251具有彈性臂253,第一勾部252位於彈性臂253的末端。藉此,在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的組裝過程中,內滑動件25可藉由第一扣合件251的彈性而順利插入並扣合於外滑動框21的滑槽212內,使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可預先彼此組裝限位,避免在作動或組裝過程中相互脫離。
如圖8至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扣合件251的彈性臂253更具有一導引斜面254,其中導引斜面254之表面可為平面或曲面,且在內滑動件25相對於外滑動框21移動的過程中,各第二扣合件213之第二勾部214可持續接觸於導引斜面254,使彈性臂253之導引斜面254與外滑動框21之間產生些微摩擦力,以加強內滑動件25升降作動時的穩定性,同時也能避免內滑動件25快速撞擊其他構件而進一步降低噪音。
再請對照圖3至圖5及圖1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內滑動件25具有四個第一止擋部256A,256B,256C,256D,且四個第一止擋部256A,256B,256C,256D分別設置於內滑動件25的不同側。外滑動框21同樣具有四個第二止擋部216A,216B,216C,216D,且四個第二止擋部216A,216B,216C,216D分別設置於外滑動框21的不同側。當彈性體40彈性頂抵於內滑動件25以使鍵帽30位於未受壓位置時,內滑動件25之四第一止擋部256A,256B,256C,256D可分別頂抵於外滑動框21之四第二止擋部216A,216B,216C,216D,以加強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的限位效果。
如圖3至圖4及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外滑動框21設有多個彈性倒勾件22(在此為二個彈性倒勾件22,但彈性倒勾件22的數量並不侷限),二個彈性倒勾件22分別位於外滑動框21的相對二側,且二個彈性倒勾件22位於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內部並勾合於底座15的底部,以避免連動組件20脫離底座15。
再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外滑動框21之各彈性倒勾件22更具有傾斜面221,其中傾斜面221的表面可為平面或曲面,且在外滑動框21相對於底座15移動的過程中,各彈性倒勾件22之傾斜面221可持續接觸於底座15,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各彈性倒勾件22之傾斜面221接觸於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的內表面,使傾斜面221與底座15的內表面之間產生些微摩擦力,以加強外滑動框21升降作動時的穩定性,同時也能避免外滑動框21快速撞擊其他構件而進一步降低噪音。
請對照圖3與圖1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內滑動件25的周圍可設有多個第一導引凸部255,例如內滑動件25每個側面可皆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導引凸部255,其中各第一導引凸部255可為凸點或條狀凸肋,且多個第一導引凸部255接觸於外滑動框21之滑槽212的槽壁,構成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之間呈點接觸或線接觸,可達到大幅減少內滑動件25與外滑動框21之間的摩擦接觸面積,從而有效減少內滑動件25升降作動時的阻力。
再對照圖3與圖1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外滑動框21之環周壁211也設有多個第二導引凸部215,例如外滑動框21每個側面可皆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導引凸部215,其中各第二導引凸部215可為凸點或條狀凸肋,且多個第二導引凸部215接觸於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的槽壁,構成外滑動框21與底座15之間呈點接觸或線接觸,可達到大幅減少外滑動框21與底座15之間的摩擦接觸面積,從而有效減少外滑動框21升降作動時的阻力。
如圖3所示,按鍵結構2的底座15更設有至少一限位槽17,例如在本實施例中,底座15設有四個限位槽17,四個限位槽17分別位於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底部的四個角落處。外滑動框21之環周壁211的底部設有四個導引柱217,多個導引柱217分別可滑移地插入多個限位槽17內,以提高外滑動框21相對於底座15升降作動時的穩定性。
如圖3、圖5至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鍵盤裝置1更包括一平衡桿50,平衡桿50包括軸桿51與二個側桿52,二個側桿52分別連接於軸桿51的二端,軸桿51樞設於內滑動件25頂部的軸槽259內,使軸桿51能相對於內滑動件25旋轉,平衡桿50之二個側桿52分別可擺動地連接於底座15的相對二側,使二個側桿52能相對於底座15旋擺。藉此,當使用者操作鍵帽30升降時,鍵帽30可透過平衡桿50的設置而避免搖晃,有效提高鍵帽30作動時的穩定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動組件20之內滑動件25可為透明件或半透明件。藉此,當底座15之按鍵導槽16內設有發光件70時(如圖14所示),例如發光件70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白織燈或鹵素燈,發光件70發光的光線可穿透內滑動件25而照射至鍵帽30,以因應光照不足的使用環境。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鍵盤裝置 2:按鍵結構 15:底座 16:按鍵導槽 17:限位槽 20:連動組件 21:外滑動框 211:環周壁 212:滑槽 213:第二扣合件 214:第二勾部 215:第二導引凸部 216A~216D:第二止擋部 217:導引柱 22:彈性倒勾件 221:傾斜面 25:內滑動件 251:第一扣合件 252:第一勾部 253:彈性臂 254:導引斜面 255:第一導引凸部 256A~256D:第一止擋部 257:扣孔 258:凹槽 259:軸槽 30:鍵帽 31:抵壓件 32:扣件 33:延伸板 40,40’:彈性體 50:平衡桿 51:軸桿 52:側桿 60:底板 70:發光件
圖1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立體圖。 圖2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局部立體圖。 圖3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5係圖4沿5-5線段之剖視圖。 圖6係圖4之鍵帽朝底座移動第一行程之作動圖。 圖7係圖4之鍵帽朝底座移動第二行程之作動圖。 圖8係圖4沿8-8線段之剖視圖。 圖9係圖8之鍵帽朝底座移動第一行程之作動圖。 圖10係圖8之鍵帽朝底座移動第二行程之作動圖。 圖11係圖4沿11-11線段之剖視圖。 圖12係圖4沿12-12線段之剖視圖。 圖13係本發明鍵盤裝置一實施例之局部剖視圖。 圖14係本發明鍵盤裝置另一實施例之剖視圖。
2:按鍵結構
15:底座
20:連動組件
30:鍵帽
50:平衡桿
52:側桿

Claims (14)

  1. 一種鍵盤裝置,包括: 一底座,包括一按鍵導槽; 一連動組件,包括一外滑動框與一內滑動件,該外滑動框可滑移地組接於該按鍵導槽中,該外滑動框具有一環周壁,該環周壁圍繞形成一滑槽,該內滑動件可滑移地組接於該滑槽中; 一鍵帽,連接於該內滑動件上;以及 一彈性體,設置於該按鍵導槽內並彈性頂抵於該內滑動件,使該鍵帽位於一未受壓位置; 其中,該鍵帽能由該未受壓位置朝該底座依序移動一第一行程與一第二行程,於該鍵帽移動該第一行程的過程中,該鍵帽帶動該內滑動件沿著該外滑動框之該滑槽滑移,於該鍵帽移動該第二行程的過程中,該鍵帽帶動該外滑動框沿著該底座之該按鍵導槽滑移。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內滑動件設有複數個第一扣合件,該外滑動框設有複數個第二扣合件,該些第一扣合件分別組接於該些第二扣合件,各該第一扣合件具有一第一勾部,各該第二扣合件具有一第二勾部,該鍵帽位於該未受壓位置時,該第一勾部與該第二勾部彼此保持距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各該第一扣合件具有一彈性臂,該第一勾部位於該彈性臂的末端。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彈性臂具有一導引斜面,各該第二扣合件之該第二勾部接觸於該導引斜面。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於該鍵帽移動該第二行程的過程中,該鍵帽帶動各該第一扣合件之該第一勾部抵壓各該第二扣合件之該第二勾部,以帶動該外滑動框沿著該底座之該按鍵導槽滑移。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鍵帽設有一抵壓件,於該鍵帽移動該第一行程的過程中,該抵壓件與該外滑動框保持距離,於該鍵帽移動該第二行程的過程中,該抵壓件抵壓該外滑動框沿著該底座之該按鍵導槽滑移。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外滑動框設有複數彈性倒勾件,該些彈性倒勾件勾合於該底座的底部。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各該彈性倒勾件具有一傾斜面,該傾斜面接觸於該底座。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內滑動件的周圍設有複數個第一導引凸部,該些第一導引凸部接觸於該滑槽之槽壁。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外滑動框之該環周壁設有複數個第二導引凸部,該些第二導引凸部接觸於該按鍵導槽之槽壁。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內滑動件具有一第一止擋部,該外滑動框具有一第二止擋部,該鍵帽位於該未受壓位置時,該第一止擋部抵靠於該第二止擋部。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底座設有一限位槽,該外滑動框之該環周壁的底部設有一導引柱,該導引柱可滑移地插入該限位槽內。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平衡桿,該平衡桿包括一軸桿與二側桿,該二側桿分別連接於該軸桿的二端,該軸桿樞設於該內滑動件,該二側桿分別可擺動地連接於該底座。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內滑動件為一透明件或一半透明件。
TW111148599A 2022-12-16 2022-12-16 鍵盤裝置 TWI826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8599A TWI826191B (zh) 2022-12-16 2022-12-16 鍵盤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8599A TWI826191B (zh) 2022-12-16 2022-12-16 鍵盤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6191B true TWI826191B (zh) 2023-12-11

Family

ID=9005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8599A TWI826191B (zh) 2022-12-16 2022-12-16 鍵盤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619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3417U (en) * 2008-11-07 2009-03-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CN204144118U (zh) * 2014-09-18 2015-02-04 张文嵛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107464711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机械式键盘
US9941067B2 (en) * 2013-09-12 2018-04-10 Gmk Electronic Design Gmbh Key module and slip-on element for a key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3417U (en) * 2008-11-07 2009-03-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US9941067B2 (en) * 2013-09-12 2018-04-10 Gmk Electronic Design Gmbh Key module and slip-on element for a key module
CN204144118U (zh) * 2014-09-18 2015-02-04 张文嵛 按键开关、按键单元及电脑键盘
CN107464711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机械式键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402736A1 (en) Key structure
TWI607474B (zh) 按鍵
US8212167B2 (en) Depressible key structure
JP2005302018A (ja) 上昇キー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
TW201608586A (zh) 按鍵結構
TW201316368A (zh) 發光鍵盤
TW202008411A (zh) 按鍵
TW202105425A (zh) 按鈕開關
TWI699802B (zh) 按鍵結構
TWI826191B (zh) 鍵盤裝置
US11830683B2 (en) Key structure
US9627158B2 (en) Keyboard key using an asymmetric scissor-type connecting element
US6713699B2 (en) Key switch stabilizer mechanism
TW202040321A (zh) 沉入式鍵盤裝置
TWI699806B (zh) 按鍵結構
CN110828218B (zh) 键盘装置
TWI746281B (zh) 鍵盤
TWI634578B (zh) 鍵盤機構及其裝配方法
US20230129207A1 (en) Key structure
TWI578355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756077B (zh) 鍵盤
CN114582655B (zh) 键盘及挠性电路板
TWI806570B (zh) 鍵盤裝置
TWI796185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TWI751031B (zh) 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