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113B - 車側面燈 - Google Patents

車側面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113B
TWI823113B TW110124618A TW110124618A TWI823113B TW I823113 B TWI823113 B TW I823113B TW 110124618 A TW110124618 A TW 110124618A TW 110124618 A TW110124618 A TW 110124618A TW I823113 B TWI823113 B TW I82311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tribution control
light distribution
lens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0756A (zh
Inventor
小島周平
野上晃平
神永曜命
齋藤翠
小島泰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0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0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1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7Attachmen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vehicle sides, e.g. clearance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3/195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6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not provided in groups F21S43/235 - F21S43/255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4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reflectors and refr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21V5/045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the lens having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03/00Exterior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F21W2103/15Side marker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課題係提供可削減零件數量,減低成本,不讓難看見的暗部發生,可藉由簡易的構造容易進行集中於必要之方向的效率好之配光控制的車側面燈。 解決手段是一種車側面燈,係設置於車輛側面,於燈體(11)支持光源(20)及將來自該光源(20)之光線進行配光的透鏡(30)所成的車側面燈(10),其中,光源(20)係於1張基板(21)的表面上安裝複數LED(22)所成;透鏡(30)係配置於光源(20)的前方,也可將複數LED(22)任一的光線,除了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之外,對車輛側面的兩側進行配光。

Description

車側面燈
本發明係關於設置於車輛側面,於燈體支持光源及將來自該光源之光線進行配光的透鏡所成的車側面燈。
先前,於火車的側面的門上附近,設置停車時點燈通知門的開閉的車側面燈(例如專利文獻1)。一般來說,車側面燈係從其燈體的兩側,亦即車輛的前後方向,乘車中的車掌及月台的車站人員確認點燈狀況者。因此,車側面燈係基本上,以對燈體的兩側(車輛的前方及後方)的2方向照射光線,又,也對燈本體的前方(車輛的側方)配光之方式構成。
車側面燈的光源係以前使用燈泡,最近使用LED(發光二極體)(例如專利文獻1的說明書第0012段)。將光源交換成LED時,考量直接利用已安裝於車輛的側面之既存的燈泡用的燈體,僅交換燈體內之LED用的基板。在此如專利文獻1的圖3所示,僅單單使用配置於1張基板上的LED的話,有其照射方向因為LED狹小的指向特性,僅集中於前方,在重要的兩側無法獲得所需的光強度的問題。
因此,實施例如準備2張LED的基板,將各基板傾斜配置於兩側的2方向。然而,基板需要2張,也另外需要用以支持各基板的板金,不僅零件數量多,方向不同之對各基板的配線也變得煩雜,有組裝麻煩且成本增多的問題。進而,對於不僅兩側,前方也確保車側面燈的配光來說,也需要將一部分的LED從基板彎曲成直角來朝向前方等的特別的作業,不僅更為麻煩,也有因為視認方向而發生作為暗部難以看見之處的問題。
為了解決此種問題,作為用以簡易進行車側面燈使用LED時之特別的配光控制的手段,考慮使用透鏡的配光控制。例如雖然不是關於車側面燈者,但也公知可讓來自基板上之LED的直線行進方向的光線往橫方向擴散的透鏡(例如專利文獻2)。該透鏡係使從1個LED射入的光線,以不僅與其光軸正交的兩側,也朝向大略水平的全圓周方向之方式擴散至橫方向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23203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6139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將前述的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透鏡,利用於車側面燈的配光控制時,作為車側面燈也大多包含對不需要之方向的配光控制者,有照射效率不佳的問題。尤其,以對於光源的兩側為主的配光控制,係實際上難以實現。
本發明係注目於如上所述之先前技術具有的問題點所發明者,目的為提供可削減零件數量,減低成本,不讓難看見的暗部發生,可藉由簡易的構造容易進行集中於必要之方向的效率好之配光控制的車側面燈。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的一樣態是 一種車側面燈,係設置於車輛側面,於燈體支持光源及將來自該光源之光線進行配光的透鏡所成的車側面燈,其特徵為: 前述光源,係於1張基板的表面上安裝複數發光元件所成; 前述透鏡,係配置於前述光源的前方,也可將前述複數發光元件任一的光線,除了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之外,對車輛側面的兩側進行配光。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車側面燈,可削減零件數量,減低成本,不讓難看見的暗部發生,可藉由簡易的構造容易進行集中於必要之方向的效率好之配光控制。
以下,依據圖式來說明代表本發明的各實施形態。 各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100係設置於車輛側面的燈光。再者,車側面燈10、100的種類並未特別限定,但是,以下針對適用於例如於鐵路車輛的側壁面(車輛側面)的門上,自動開閉門時門並未關閉之狀態下點燈為紅色之關門車側面燈的範例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車側面燈10的概要> 如圖1所示,車側面燈10係具有固定於車輛側面的燈體11、收納於該燈體11內的光源20、對來自該光源20的光線進行配光的透鏡30、及預先安裝光源20及透鏡30,並支持於燈體11內的支持構件40。於燈體11設置有包圍透鏡30的外透鏡50。燈體11及外透鏡50係呈車側面燈10整體的外廓者,如圖3所示,固定鐵路車輛的側壁面A。對於該被固定之狀態的燈體11,光源20及透鏡30係可針對各支持構件40進行交換。
<關於燈體11> 如圖1~圖9所示,燈體11係整體為圓筒狀,於前端開口14的周圍設置凸緣15,例如從鋁合金等的金屬藉由壓鑄等一體形成。燈體11的周壁12係具備相互對向於與燈體11的中心軸正交之直徑方向的部位大幅缺口的開口部13。燈體11的前端開口14係直接開口成圓形,於前端開口14的外周側,前述凸緣15以往外側以所定寬度延伸出去之方式設置。
如圖3所示,於燈體11的前端開口14的內側,設置有卡合圓形燈罩形之外透鏡50的周端緣的段部16。又,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係直接與兩側的開口部13相接而大幅開口,但是,於後端開口17的內側,設置有比殘留於兩側的開口部13之間的周壁12的後端緣更突出於內側且相互對向的一對安裝片18。
各安裝片18係用以固定支持構件40的部位。後端開口17的開口面積係變窄各安裝片18突出於內側的份量。因此,相當於燈體11內側的剖面積之大小的構件係無法從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沿著中心軸插入至內部。再者,關於覆蓋燈體11的前端開口14的外透鏡50,於後敘述。
<關於光源20> 如圖1所示,光源20係於1張基板21的表面上安裝複數發光元件所成。在此,發光元件係例如LED22合適。如圖22所示,LED22係具體來說例如表面安裝型的LED晶片,該構造係為一般性,所以省略詳細的說明,但為以與晶片表面正交的光軸為中心,以所定角度的放射範圍(光柱特性)射出光線者。
各LED22係安裝成各別的光軸分別平行並排於與基板21正交的同方向之狀態。LED22的發光色係可適當選擇的設計事項,但在本實施形態中,遵照關於關門車側面燈的規格,採用紅色光。再者,LED22並不限於表面表面安裝型的LED晶片,作為將晶片埋入砲彈型的模具的LED燈管亦可。
如圖1、圖10所示,基板21係例如幾乎一致於燈體11的前端開口14的內側,形成為不干擾燈體11的內周壁程度之直徑的圓板狀。基板21係以在燈體11內被限定的空間確保最大限度的發光面積之方式設計。於基板21的表面上設置配線電路,於配線電路上安裝複數LED22。
本實施形態之LED22係在基板21的表面上靠中央的部位,如圖22所示,於兩側方向並排4列,並且如圖23所示,於各列等間隔地配置各6個,總計24個LED22以並排成矩陣狀之方式安裝。以重疊於如此配置的LED22的前方之方式,配置後述的透鏡30。又,於基板21的表面上,作為關聯零件也配設電阻及電容器等。再者,基板21的形狀並不是限於圓形者,為可適當訂定的設計事項。
<關於支持構件40> 如圖1所示,支持構件40係預先安裝光源20及後述的透鏡30,並支持於燈體11內者。支持構件40係整體為剛好收斂於燈體11內的形狀,例如藉由鋁合金等的板金一體形成。詳細說明的話,支持構件40係由固定於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之內側的各安裝片18的固定面部41、安裝光源20的基板21的安裝面部42、以相互平行的狀態連接固定面部41與安裝面部42的腳部43所成。
固定面部41與安裝面部42係隔著腳部43,相互平行地對向。亦即,支持構件40係整體側視中形成為略ㄈ字形。在此,腳部43係形成為延伸成比固定面部41與安裝面部42任一的最大寬度還細之寬度的長方形。支持構件40係藉由從具有優良熱傳導性的金屬形成,成為兼用於散熱片的構件。此種支持構件40係如圖17所示,彎曲裁斷成所定形狀之1張板金40A而形成。
如圖10至圖16所示,安裝面部42係面接觸光源20之基板21的背面而安裝的部位,形成為基板21的幾乎整個區域重疊的大略八角形。於安裝面部42,除了固定基板21及透鏡30的螺孔之外,設置有將基板21上的LED22及連接於關聯零件的電源線及接地線往下方插通的插通孔44 (參照圖3)。
固定面部41係以覆蓋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之狀態固定的部位,形成為覆蓋後端開口17的幾乎整個區域的大略長方形。於固定面部41,除了固定於後端開口17之內側的各安裝片18的螺孔之外,設置有安裝光源20的關聯零件即端子台23的安裝孔45。利用將固定面部41固定於各安裝片18,支持構件40係光源20的中心軸即基板21的中心軸在與燈體11的中心軸重疊之狀態下被支持於燈體11內。
如圖1所示,支持構件40係構成為於燈體11內從與其中心軸交叉的方向也可一併插入光源20及後述的透鏡30。在此,支持構件40的安裝面部42係配合以在燈體11內被限定的空間確保最大限度的發光面積之基板21的大小。因此,支持構件40係從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中會被安裝片18干擾,無法從沿著燈體11的中心軸的方向插入。
但是,於燈體11之周壁12的兩側有較大的開口部13,故以可從通過該開口部13的方向,亦即與燈體11的中心軸交叉的方向,將支持構件40插入至燈體11內之方式設定。在此,支持構件40的腳部43係形成為寬度細,不會干擾開口部13。又,支持構件40的安裝面部42及光源20的基板21的寬度也設定為收斂於開口部13的尺寸。再者,支持構件40的固定面部41係對於各安裝片18從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的外側螺止,故不是收斂於燈體11內的部位。
<關於透鏡30> 如圖1所示,透鏡30係配置於前述光源20的前方,也可將複數LED22任一的光線,除了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之外,對車輛側面的兩側進行配光的光學零件。光源20的基板21係對於燈體11,在與車輛側面平行之狀態下被支持構件40支持。透鏡30係在基板21的表面上,安裝成兩端朝向車輛側面的兩側之狀態。
又,透鏡30係在靠前方覆蓋光源20的複數LED22之狀態下安裝於基板21的表面上。在此,透鏡30係以不僅LED22,配設於基板21的表面上的電阻及電容器等的其他電子零件也從前方覆蓋全部之方式設計為佳。再者,於透鏡30的兩側端,於基板21上設置用以利用螺絲等固定的安裝部36。安裝部36並不是特別進行配光控制者。
於圖18~圖23中,首先界定透鏡30之正交座標系的3軸方向。X軸係揭示與LED22的列並排的方向(列方向)一致,且與正交於LED22的光軸的方向一致之透鏡30(及基板21)的兩側方向。Y軸係與X軸正交的方向,揭示與LED22於各列各並排6個的方向(行方向)一致之透鏡30 (及基板21)的上下方向。Z軸係與X軸及Y軸正交的方向,揭示與平行於LED22的光軸一致之透鏡30(及基板21)的前後方向。再者,於圖18~圖23中,省略透鏡30的安裝部36。
如圖18所示,透鏡30係整體上俯視中上下方向長的縱長矩形,涵蓋其上下方向的全長,除了後述的追加配光控制部35,形成為相同的橫剖面形狀(參照圖22)。透鏡30係例如由丙烯酸及聚碳酸酯等的透明材質以成形模具一體成形,或從透明材質的塊體切削形成亦可。此種透鏡30係具體來說例如利用本申請人已提案之日本特願2019-120777號及日本特願2019-120778號所記載的發明等即可。
<<配光控制部31>> 透鏡30係將來自基板21上之各LED22的光線,以LED22的列單位進行配光控制。亦即,透鏡30係具備對應LED22的各列(4列)而相接於兩側方向,以各列單位訂定來自複數(6個)LED22之光線的進路的複數(4個)配光控制部31A、31B、31C、31D。再者,總稱配光控制部31A、31B、31C、31D時,單記載為配光控制部31。
各配光控制部31係隔著透鏡30的兩側方向的中心線L(參照圖22),左右對稱地各設置相同數量。在本實施形態中,隔著透鏡30的中心線L,於左右兩側各2個總計4個配光控制部31在相互鄰接的狀態下相接成一體。各配光控制部31係對應在前述基板21上於兩側方向並排成4列之LED22的各列者。再者,各配光控制部31係分別作為透鏡30之一部分的區域,橫向並排一體成形,但是,作為另外設置者組合成一體亦可。
<<配光控制部31所致之配光>> 各配光控制部31中並排於左側之2個配光控制部31A、31B,係以將從對應各個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LED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以各列單位與LED22的光軸交叉的兩側方向中一方向(圖22中紙面左方向)之方式形成。在此,「與光軸交叉的兩側方向中一方向」並不限於與光軸正交的方向,只要是在與光軸交叉的角度接近直角的範圍中延伸於光軸的兩側之方向中一方向即可。
另一方面,各配光控制部31中並排於右側之2個配光控制部31C、31D,係以將從對應各個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LED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以各列單位與LED22的光軸交叉的兩側方向中與前述一方向反向的另一方向(圖22中紙面右方向)之方式形成。在此,「與前述一方向反向的另一方向」並不一定限於延伸於前述一方向之直線上的反向的方向,作為以延伸於一方向的直線,與以前述中心線L為軸,線對稱地延伸的方向亦可。
各配光控制部31中,左端的配光控制部31A與右端的配光控制部31D成為左右對稱,形成相互反向的相同形狀。同樣地,左側的配光控制部31B與右側的配光控制部31C成為左右對稱,形成相互反向的相同形狀。再者,關於各配光控制部31,從各上端面涵蓋到下端面的上下方向中,成為幾乎相同縱剖面形狀(參照圖23)。
各配光控制部31並不一定需要左右對稱地各設置相同數量。亦即,於透鏡30的兩側方向中,只要可隔著作為一端側與另一端側的邊境的中間線(並不一定限於位於兩端的中央的中心線),分別將光線的照射方向分派至與LED22的光軸交叉的兩側方向中一方向與其反向的另一方向的話,也可在隔著中間線的左右讓配光控制部31的形狀及數量不同。
假設將透鏡30以其兩側方向的中心線L(參照圖22)作為邊境而分成兩側時,單側一半之各配光控制部31係以從兩側方向的中央側朝向外側(一端側或另一端側)的順序,將從對應各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LED22射入的光線導引至光軸方向的光路依次變短。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透鏡30的單側一半之配光控制部31的數量僅有2個,但是,並排3個以上構成亦可。
將各配光控制部31的光路的長度改稱為高度的話,例如右側一半的2個配光控制部31C、31D係以使從分別對應之列的LED22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外側(另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31之高度的位置(前後位置)射出至與LED22的光軸交叉之兩側方向中相同方向(前述另一方向)之方式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各配光控制部31C、31D係分別從頂端側將光線射出至相同方向(前述另一方向)的部位(後述的射出部34)階梯狀地依次變低。
關於透鏡30的左側一半之各配光控制部31A、31B也左右對稱地相同,2個配光控制部31A、31B係以使從分別對應之列的LED22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外側(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31之高度位置(前後位置)射出至與LED22的光軸交叉之兩側方向中相同方向(前述一方向)之方式構成。再者,之後將預先作為不同個體分開成形透鏡30的左右兩側者彼此組合成一體亦可。
<<配光控制部31的詳細構造>> 如圖22所示,各配光控制部31係分別於大小及方向有相異,但是,基本構造共通。亦即,各配光控制部31係具備射入部32、反射部33、射出部34。射入部32係以各列單位對向配置於LED22,以來自LED22的光軸為中心的光線射入的部位。反射部33係在對向於射入部32的前方的位置,將從射入部32到達之光線的前進方向全部反射,轉換成一方向或另一方向的部位。射出部34係在對向於反射部33的側方的位置,將從反射部33全部反射之光線射出至外部的部位。
射入部32係透鏡30的後面側,於射入部32,對應以各列單位各並排複數個於基板21上的LED22(參照圖22)之矩形的區段設置成方格狀。於各方格,以LED22的光軸為中心的圓弧形,形成往外側膨脹之剖面形狀的射入面。射入部32的各區段係設計成容易對從LED22射入的光線以不會成為與光軸平行的程度進行聚光的自由曲面。
如圖18及圖22所示,反射部33係於透鏡30的前面側中,在對向於射入部32的前方的位置,具有與LED22的光軸傾斜交叉之剖面形狀的全射入面。全射入面係設計成使從射入部32到達的光線全部反射,以LED22的各列單位將光路往與光軸交叉的兩側方向中一方(或另一方向)轉換的臨界角。在此,全射入面係設計成一邊將到達之光線的光路全部反射至前述的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一邊也讓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反射角度具有所定擴散的自由曲面為佳。
射出部34係具有在對向於反射部33的側方的位置,以與全射入面的頂端為邊界傾斜至反方向之剖面形狀的射出面。射出面係設計成將從反射部33全部反射之光線,幾乎以原來的角度射出至外部亦可,進而讓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反射角度具有所定擴散的自由曲面亦可。尤其,射出面之光線的折射率係例如考慮與來自射出部34的射出光通過後述的外透鏡50時之折射的相對關係適當訂定為佳。關於前述反射部33也相同。
各配光控制部31之間係成為被反射部33的傾斜的外表面(全射入面的外側)與比射出部34的射出面更下垂的外表面之大略V字形剖面的凹溝。該各配光控制部31之間的凹溝係成為可將來自LED22之以光軸為中心的光線直接朝向外部射出的區域。亦即,以藉由各配光控制部31之間的區域,對LED22的光軸方向即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進行配光控制之方式設定。
<<追加配光控制部35>> 又,如圖18所示,於透鏡30之各配光控制部31的上下端,設置追加配光控制部35。追加配光控制部35係於與各配光控制部31的兩側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的上下端,分別使重疊於上下端附近之來自LED22的光線,朝向至少比上端更上方及至少比下端更下方折射者。
上下的追加配光控制部35係只要是於各位置即比上端更靠上方或比下端更靠下方,具有可折射從上下端的LED22射入之光線的自由曲面者即可,其具體形狀係可適當訂定的設計事項。例如圖18所示的各追加配光控制部35係為針對分別對應之各配光控制部31區分的形狀,但是,作為涵蓋兩側方向的全寬一律相同的剖面形狀亦可。
<關於外透鏡50> 如圖1所示,外透鏡50係包圍燈體11的前端開口14,覆蓋其內側的透鏡30及光源20者。外透鏡50係例如藉由玻璃及合成樹脂等的透明材質,一體成形為圓形燈罩形。如圖3所示,外透鏡50的內周側係形成作為因應需要而折射從透鏡30射出之光線的透鏡面亦可。例如從外透鏡50的外表面係以藉由透鏡30將往前述之所定方向配光控制的光線擴散成幾乎均勻的強度分布之方式設計為佳。
如圖3所示,於以外透鏡50的頂端為中心的外周端緣,設置往外側擴大所定寬度的凸緣51。外透鏡50係凸緣51卡合於燈體11的前端開口14之內側的段部16,彈性材質之環狀的墊片52從其上覆蓋轉緊,在押頂車輛的側壁面A(的安裝孔的周圍)之狀態下固定於燈體11。
燈體11係以位於其周壁12之一對開口部13朝向上下方向之狀態配置。又,外透鏡50係其內周側為對應透鏡30的配光控制的透鏡面時,以透鏡面朝向所定方向之狀態配置。在此,燈體11與外透鏡50係在固定於側壁面A之狀態下,可將安裝光源20及透鏡30的支持構件40,從開口部13由與中心軸交叉的方向插入至燈體11內。
<關於車側面燈10的作用> 接著,針對第1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的作用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車側面燈10係於燈體11內支持預先安裝光源20及透鏡30的支持構件40所成。在此,光源20係於1張基板21的表面上安裝複數LED22所成。於光源20,藉由代替先前的燈泡,使用LED22,壽命變長,交換等的費工作業變少,消費電力也可抑制到更便宜。
又,光源20並不是如先前的車側面燈以2張LED基板,而是以1張基板21所構成。在此,安裝於基板21的表面上的LED22係只要全部並排配置於光軸與基板21正交的相同方向即可,也不需要僅一部分的LED22彎曲配線來使照射方向不同的麻煩作業。藉此,車側面燈10的零件數量被削減,不僅對1張基板21的配線,各個LED22的安裝作業也變得更簡單,可容易組裝,可減低車側面燈10的成本。
於光源20中,來自安裝於1張基板21之各個LED22的光線係分別藉由配置於光源20的前方的透鏡30,除了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之外,也可對車輛側面的兩側配光。藉此,即使於車側面燈10所要求之任一視認方向中,也不會發生照射量不充分且難看見的暗部,可藉由簡易的構造容易進行集中於必要之方向的效率好之配光控制。再者,關於透鏡30所致之配光控制,於後詳細敘述。
如圖3所示,燈體11係在其前端開口14被外透鏡30覆蓋之狀態下,固定於車輛的側壁面A(的安裝孔的周圍)。在此,燈體11係以位於其周壁12之一對開口部13朝向上下方向之狀態配置。又,外透鏡50係以其內周側的透鏡面配合後述之透鏡30的方向朝向所定方向之狀態配置。
如此,即使在燈體11固定於車輛的側壁面A之狀態下,也可從燈體11的開口部13,將預先安裝光源20及透鏡30的支持構件40,從與燈體11的中心軸交叉的方向插入至燈體11內。此時,支持構件40係以其腳部43成為大略水平的上面的方向配置於燈體11內,安裝面部42上的基板21係成為與車輛的側壁面A大略平行。藉由相關配置,安裝面部42上的光源20及透鏡30的方向係與各別本來的兩側方向及上下方向一致。
在先前的車側面燈中,一般來說是從燈體的後端開口沿著中心軸,將2張LED基板插入至燈體內。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中,光源20的基板21固定成與支持構件40的中心軸正交之狀態,基板21係以在燈體11內被限定的空間確保最大限度的發光面積之方式設計。然而,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係開口面積變窄其兩側的各安裝片18突出於內側的份量。在此,假設使安裝片18比燈體11的外周更往外側突出的話,燈體11本身的大小會變成更笨重。
所以,對於將安裝光源20及透鏡30的支持構件40插入至燈體11內來說,不是從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插入,而是利用燈體11的開口部13插入。如此,即使於燈體11的底面側沒有可從沿著中心軸的方向插入支持構件40等的空間,也可從與其中心軸交叉的方向將支持構件40與光源20與透鏡30一併插入至燈體11內。因此,可容易將支持構件40等組裝於燈體11內。
尤其,支持構件40係整體側視中形成為略ㄈ字形,如圖1所示,穿過燈體11的開口部13的腳部43為細寬度。因此,支持構件40可容易從開口部13進入燈體11內。在此,比腳部43的寬度大徑的安裝面部42及光源20的基板21係如上所述,為可通過開口部13之最大限度的尺寸。又,支持構件40的固定面部41係不進入燈體11內,從燈體11的後端開口17的外側螺止於各安裝片18。
本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係除了重新安裝於新車之狀況之外,在既存車輛之LED22的交換時,已固定於側壁面A的燈體11係直接留下利用,裝卸支持構件40大多僅重新交換光源20。此種車側面燈10也可直接利用與先前的車側面燈中光源使用燈泡的類型相同的燈體。
又,支持構件40係如圖17所示,僅彎曲裁斷成所定形狀之1張板金40A,即可簡單地形成。如此,支持構件40係藉由金屬一體地形成,可兼用於散熱片。因此,可有效率地進行因為發光加熱的LED22與基板21的放熱,可抑制LED22與基板21的溫度上升。尤其,基板21係其背面直接面接觸安裝面部42,故可從基板21對安裝面部42有效率地傳達熱。從基板21傳達至安裝面部42的熱也透過腳部43及固定面部41傳達至燈體11。
然而,在先前的車側面燈中,將傾斜支持2張LED基板的板金,從燈體的後端開口的間隙插入至燈體內安裝,但是,此種安裝時,LED會露出於基板上,故有LED撞擊到燈體內壁及其他構件,方向彎曲而損傷之虞。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中,透鏡30在靠前方覆蓋光源20的各LED22之狀態下安裝於基板21上。所以,透鏡30發揮保護各LED22的作用,將支持構件40插入至燈體11內時,可防止LED22的方向彎曲或損傷,確保施工時的安全。
<<透鏡30所致之兩側的配光>> 接著,針對透鏡30所致之配光進行說明。 如圖22所示,在透鏡30中,以其兩側方向的中心線L為邊境,左側的配光控制部31A、31B與右側的配光控制部31C、31D分別左右對稱地並排。在此,各配光控制部31係分別對應在基板21上於兩側方向並排成4列之LED22的各列。然後,藉由各配光控制部31,針對LED22的各列訂定光線的光路。
各配光控制部31中左側的配光控制部31A、31B,係以將從對應該等之列的6個LED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與LED22的光軸交叉的兩側方向中一方向(圖22中紙面左方向)。又,右側的配光控制部31C、31D,係以將從對應該等之列的6個LED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與LED22的光軸交叉的兩側方向中與前述一方向反向的另一方向(圖22中紙面右方向)。
如圖22中的光線所示,從並排於基板21上的LED22射出至前方(Z軸方向)的光線,係藉由各配光控制部31,朝向與LED22的光軸交叉的兩側被分配。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也使從透鏡30對兩側的照射光,隔著兩側方向的中心線L作為左右對稱,分別朝向與LED22的光軸大略正交的方向(X軸方向)。
藉由此種透鏡30所致之車輛側面的兩側的配光,在通常的LED22中,對於與光軸大略正交之光強度低的兩側,也可進行如光強度的尖峰到來的照射。又,光線不會擴散至光軸周圍的全圓周方向,也可省去照射往不需要之方向的多餘配光,也可讓光線高光強度收斂於兩側。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各配光控制部31隔著兩側方向的中心線L,左右對稱地各設置相同數量,故可對兩側分配均等之強度分布的光線。
<<透鏡30所致之單側的配光>>
又,如圖22所示,在透鏡30中,於以其兩側方向的中 心線L作為邊境的左右兩側中,各別的各配光控制部31以從中央側朝向外側(一端側或另一端側)的順序,將從對應各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LED22射入的光線導引至光軸方向的光路依次變短。在此,將各配光控制部31之最大光路的長度改稱為高度的話,例如在右側一半中,中央側的配光控制部31C較高,外側的配光控制部31D較低。
如此,可藉由依次降低各配光控制部31的高度,將從分別對應之列的LED22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外側(一端側或另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31之高度位置射出至與LED22的光軸交叉之相同方向。藉此,即使各配光控制部31並排於兩側方向,分別位於光照射側之其他配光控制部31也不會妨礙光線的射出,可將對應LED22的各列的光線,有效率地往相同方向射出。
尤其,在本實施形態中,各配光控制部31C、31D係分別從頂端側將光線射出至相同方向(前述另一方向)的部位(射出部34)階梯狀地依次變低。藉此,對應各配光控制部31C、31D,可從階梯性不同的位置對於相同方向分配均等之強度分布的光線。各配光控制部31C、31D階梯狀並排的橫寬(相當於階梯的踏面)係配合LED22的各列的間隔,幾乎為等間隔,但是,LED22的各列間的間隔不同的話,不一定等間隔亦可。再者,關於透鏡30的左側一半的各配光控制部31A、31B也相同,省略重複的說明。
<<透鏡30所致之配光的詳細內容>> 於圖22中,於光源20的基板21上,從4列各並排6個的LED22照射的光線,係從分別對向的透鏡30之配光控制部31的射入部32射入至內部。從射入部32射入的光線係以LED22的光軸為中心往前方行進。藉由此種射入部32,不遺漏地接收來自各個LED22的光線,使其在聚光於適度的照射角度之狀態下有效率地前往位於LED22的光軸之前方的反射部33。
接下來,從射入部32往前方行進於配光控制部31的內部的光線到達反射部33時,光線的行進路線係藉由全反射面的全部反射,轉換成前述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依據此種反射部33的全部反射,即使像與LED22的光軸大略正交的方向,也可有效率地進行配光控制,可使光線容易往所希望的方向行進。
在此,「大略正交」在嚴格的意義上並不是代表直角地交叉,只要可視認激出直角地交叉的程度即可。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2所示,藉由反射部33全部反射之一方向或另一方向,係一邊往比與LED22的光軸正交的方向更稍微靠前方(圖22中為紙面上方)傾斜,一邊往前後方向稍微擴散,又,雖省略圖示,但也讓與光軸正交的上下方向稍微擴散為佳。
藉由反射部33全部反射之光線到達射出部34的話,以幾乎原來的角度,或往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稍微擴散之方式折射,射出至外部。再者,也可藉由使從射出部34射出的光線,進而通過外透鏡50,進一步擴大照射角範圍,提升光線的擴散效果,發光成所希望的顏色。
依據以上的射入部32、反射部33及射出部34所致之一連串的光線的折射或反射,可有效率地實現透鏡30之兩側的配光控制。一般來說,光線的反射率係比起鏡面,全部反射比較高。因此,利用透鏡30的全部反射,可有效率地進行配光控制,可使光線容易往所希望的方向行進,光線的取出效率也提升。
<<透鏡30所致之前方的配光>> 於圖22中,各配光控制部31之間係成為被反射部33的傾斜的外表面(全射入面的外側)與比射出部34的射出面更下垂的外表面之大略V字形剖面的凹溝,但是,在相關部位中並不特別進行配光控制,以來自LED22的光軸為中心的光線直接朝向前方自由射出。
因此,於LED22的光軸所朝向之透鏡30的前方中,光度比較低,但可照射可充分視認的光線。所以,也可確保例如車側面燈10所要求之往燈體11的前方(正面側),亦即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的配光。再者,也可藉由在反射部33未全部反射而洩漏的光線,及從射出部34洩漏的光線,彌補至前方的照射光。
<<追加配光控制部35之配光>> 又,如圖23所示,藉由相接於配光控制部31的上端的追加配光控制部35,重疊於上端附近之來自LED22的光線以局部往上方擴散之方式折射。同樣地,藉由位於配光控制部31的下端的追加配光控制部35,重疊於下端附近之來自LED22的光線也以局部往上方擴散之方式折射。
藉此,可擴大透鏡30所致之上下方向(Y方向)的照射範圍。所以,透鏡30的照射時,從前方觀察的發光面積看起來不會小,整體看起來發光也包含上下方向,故可提升顯眼度。又,也可藉由追加配光控制部35,從以4列單位各並排6個的LED22中上下端者充分擷取光線來活用。
[第2實施形態] 圖24~圖39係揭示第2實施形態。 本第2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0係基本上與第1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相同的構造,固定於車輛側面的燈體110、收納於該燈體110內的光源200、對來自該光源200的光線進行配光的透鏡30、及預先安裝光源200及透鏡30,並支持於燈體11內的支持構件40的具體構造分別與第1實施形態稍微不同。再者,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同種的部位,附加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關於燈體110> 如圖24~圖31所示,燈體110係整體為直方體狀,於前面壁111,設置有嵌入外透鏡500的開口部112。燈體110的後面係直接開口。於燈體110的兩側面壁113、113,分別設置固定於車輛的側壁面A的安裝支架114。又,如圖30、圖31所示,於燈體110的上面壁115與下面壁116,分別設置有放熱用的多數小孔117。
<關於光源200> 如圖32所示,光源200係於1張基板210的表面上安裝複數LED22(參照圖22)所成。在此,基板210係不同於前述第1實施形態的基板21,形成為基板21之大約2倍的大小的橢圓狀。基板210的表面係分成上下,雖省略圖示,但於上側與下側,分別LED22於兩側方向並排4列,並且於各列等間隔地配置各6個。亦即,於基板210的表面的上側與下側,分別24個LED22以並排成矩陣狀之方式安裝。
<關於透鏡30> 如圖32所示,透鏡30係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但是,在本第2實施形態中,配合光源200之基板210的大小,於基板210的上側與下側,各配置1個透鏡30,具備總計2個透鏡30。上下的透鏡30係分別在基板210的表面上,在靠前方覆蓋對應之各LED22及其他電子零件之狀態下安裝於基板210上。
<關於支持構件400> 如圖32~圖38所示,支持構件400係預先安裝光源200及2個透鏡30,並支持於燈體110內者。支持構件400係整體為剛好收斂於燈體110內的形狀,例如藉由鋁合金等的板金一體形成。此種支持構件400係如圖39所示,彎曲裁斷成所定形狀之1張板金400A而形成。
詳細說明的話,支持構件400係藉由彎曲加工1張板金400A,如圖32所示,由從燈體110的後面開口之兩側延伸出之安裝支架114的後端片所固定之一對固定面部410、安裝光源200的基板210的安裝面部420、以相互平行的狀態連接各固定面部410與安裝面部420的一對腳部430所成。
<關於車側面燈100的作用> 接著,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0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組裝本第2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0時,支持構件400係在於其安裝面部420預先安裝光源200的基板210及2個透鏡30之狀態下,從燈體110的後面開口插入至燈體110內。然後,將支持構件400的一對固定面部410固定於燈體110之兩側的安裝支架114的後端片。藉此,支持構件400係光源200的中心軸即基板210的中心軸在與燈體110的中心軸重疊之狀態下被支持於燈體110內。
依據此種車側面燈100,將2個透鏡30並排於上下,藉由具備對應個別的LED22,可在較大之外透鏡500的發光面積進行前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30所致之配光,讓車側面燈100所致之顯示更進一步容易看見地點燈。再者,在第1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中,也可直接利用與先前的車側面燈中光源使用燈泡的類型相同的燈體,但是,在第2實施形態的車側面燈100中,準備新的燈體110。
[透鏡30的變形例1] 圖40係揭示透鏡30的變形例1。 本變形例1的透鏡30A係基板上與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30相同的構造,但是,於各配光控制部31的上下端未設置追加配光控制部35之處不同。亦即,本變形例1的透鏡30A係整體上俯視中上下方向長的縱長矩形,涵蓋其上下方向的全長,形成為相同的橫剖面形狀(參照圖22)。
藉此,雖然無法進行前述的追加配光控制部35所致之配光,但可簡易化透鏡30A的形狀。又,有無安裝部36是可適當選擇的設計事項。再者,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30同種的部位,附加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透鏡30的變形例2] 圖41係揭示透鏡30的變形例2。 本變形例2的透鏡30B也基板上與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30相同的構造,但是,涵蓋各配光控制部31的上下端之頂端側的形狀等不同。再者,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的透鏡30同種的部位,附加相同符號而省略重複的說明。
如圖41所示,在透鏡30B中,在各配光控制部31中與LED22對向之側相反側,延伸於與兩側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頂端側並不是沿著與基板21平行的一直線上的形狀,而是設置成使來自LED22的光線也朝向上下方向折射的形狀。相關形狀係考慮例如彎曲成圓弧狀的形狀、中央最高而朝向上下端依次變低的接替狀的形狀等,但是,在本變形例2中,各配光控制部31的頂端側為每隔所定間隔而不同的形狀。
亦即,在各配光控制部31中兩側方向的靠中心線的配光控制部31B、31C中,延伸於上下方向的頂端側係在相當於LED22的各列之中央側的4區段的部分中往前方突出,在相當於其兩端的上下端的區段的部分中變低。又,在各配光控制部31中成為兩側方向的兩端的配光控制部31A、31D中,延伸於上下方向的頂端側係在相當於LED22的各列之中央側的2區段的部分中往前方突出,在相當於其兩端的上下端的區段的部分中變低。
依據此種透鏡30B,從各配光控制部31照射至兩側方向中一方向(另一方向)的光線,係以藉由頂端側的形狀也往上下方向擴散之方式反射。藉此,於各配光控制部31,可擴大透鏡30B所致之上下方向的照射範圍。尤其,依據透鏡30B的配光控制部31,除了LED22的各列單位之兩側的配光控制、單側的配光控制之外,即使LED22的各行單位也可進行個別之細微的配光控制。
[本發明的構造與作用效果] 以上,已針對本發明的各種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前述之各種實施形態者。針對從前述之各種實施形態導出的本發明,以下進行說明。
[1]首先,本發明是一種車側面燈,係設置於車輛側面,於燈體11、110支持光源20、200及將來自該光源20、200之光線進行配光的透鏡30、30A、30B所成的車側面燈10、100中,其特徵為: 前述光源20、200係於1張基板21、210的表面上安裝複數發光元件22所成; 前述透鏡30、30A、30B係配置於前述光源20、200的前方,也可將前述複數發光元件22任一的光線,除了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之外,對車輛側面的兩側進行配光。
如此,光源20、200並不是如先前的車側面燈以2張LED基板,而是以1張基板21、210所構成。所以,車側面燈10、100的零件數量被削減,對1張基板21、210的配線及組裝也變得更容易,可減低成本。
然後,來自安裝於1張基板21、210之各個發光元件22的光線係分別藉由配置於光源20、200的前方的透鏡30、30A、30B,除了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之外,也可對車輛側面的兩側配光。藉此,即使於車側面燈10、100所要求之任一視認方向中,也不會發生照射量不充分且難看見的暗部,可藉由簡易的構造容易進行集中於必要之方向的效率好之配光控制。
一般來說,車站人員及車掌藉由從車輛的前方或後方視認來確認車側面燈的點燈。在此,車側面燈之兩側方向的光強度弱的話,難以與車輛側面之其他光線的反射等區別,難以正確地判斷車側面燈的點燈。相對於此,依據本車側面燈10、100,可容易且正確地判斷點燈。
[2]又,本發明的特徵係具有預先安裝前述光源20及前述透鏡30、30A、30B,並支持於前述燈體11內的支持構件40; 前述支持構件40係在前述光源20的中心軸與前述燈體11的中心軸重疊之狀態下被支持於前述燈體11內,且前述光源20及前述透鏡30、30A、30B也可從與其中心軸交叉的方向一併插入至前述燈體11內。
藉此,即使於燈體11的底面側沒有可從沿著中心軸的方向插入支持構件40等的開口,也可從與其中心軸交叉的方向將支持構件40與光源20與透鏡30、30A、30B一併插入至燈體11內。所以,可容易將支持構件40等組裝於燈體11內。只要於燈體11的側方(周壁),有可將支持構件40等放入燈體11內的開口及間隙等的空間即可。
[3]又,在本發明中,特徵為:前述支持構件40、400係具備藉由金屬一體地形成,面接觸前述光源20、200的基板21、210之背面而安裝的安裝面部42、420。
如此,利用藉由金屬一體形成支持構件40、400,可有效率地進行光源20、200的放熱,可抑制光源20、200的溫度上升。尤其,基板21、210係其背面直接面接觸安裝面部42、420,可從基板21、210對安裝面部42、420有效率地傳達熱。
[4]又,在本發明中,特徵為:前述支持構件40、400係彎曲裁斷成所定形狀之1張板金40A、400A而形成。 藉此,可極為簡易地構成支持構件40、400。
[5]又,在本發明中,特徵為:前述透鏡30、30A、30B係在靠前方覆蓋前述光源20、200的複數發光元件22之狀態下安裝於基板21、210上。
藉此,透鏡30、30A、30B發揮保護各發光元件22的作用,將支持構件40插入至燈體11、110內時,可防止發光元件22的方向彎曲或損傷,確保施工時的安全。再者,透鏡30、30A、30B係以不僅發光元件22,配設於基板21、210的表面上的電阻及電容器等的其他電子零件也從前方覆蓋全部之方式設計為佳。
[6]又,在本發明中,特徵為:前述光源20、200係於前述基板21、210的表面上將前述複數發光元件22,於兩側方向並排複數列,各發光元件22的光軸分別平行並排於與前述基板21、210正交的同方向之狀態安裝而成; 前述透鏡30、30A、30B係具備對應前述複數發光元件22的各列而相接於兩側方向,以前述各列單位訂定來自發光元件22之光線的光路的複數配光控制部31;各配光控制部31係隔著前述透鏡30、30A、30B的兩側方向的中心線,左右對稱地各設置相同數量; 前述各配光控制部31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31係將從對應該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車輛側面的兩側中一方向; 前述各配光控制部31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另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31係將從對應該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車輛側面的兩側中另一方向。
藉此,透鏡30、30A、30B的各配光控制部31中靠左右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31係將從對應該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車輛側面的兩側中一方向。又,左右另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31係將從對應該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車輛側面的兩側中另一方向。
所以,在通常的發光元件22中,對於與光軸大略正交之光強度低的兩側,也可進行如光強度的尖峰到來的照射。又,光線不會擴散至光軸周圍的全圓周方向,也可省去照射往不需要之方向的多餘配光,也可讓光線高光強度收斂於兩側方向中一方向及另一方向。
[7]又,在本發明中,特徵為:前述各配光控制部31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31係以從接近前述中心線的中心側朝向一端側的順序,將從對應各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導引至光軸方向的光路依次變短;各配光控制部31係將從分別對應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31的高度位置射出至前述一方向; 前述各配光控制部31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另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31係也以從接近前述中心線的中心側朝向另一端側的順序,將從對應各配光控制部31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導引至光軸方向的光路依次變短;各配光控制部31係將從分別對應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另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31的高度位置射出至前述另一方向。
藉此,透鏡30、30A、30B的各配光控制部31可將從分別對應之列的發光元件22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一端側或另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31之位置射出至與該發光元件22的光軸交叉之相同方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
所以,即使各配光控制部31並排於兩側方向,分別鄰接於一端側或另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31也不會妨礙光線的射出,可將對應發光元件22的各列的光線,有效率地往相同方向(一方向或另一方向)射出。因此,即使在通常的發光元件22中,對於與光軸大略正交之光強度低的兩側,也可進行如光強度的尖峰到來的照射。又,光線不會擴散至光軸周圍的全圓周方向,也可讓光線高光強度收斂於相同方向。
以上,已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是,具體構造並不限定於如前述之實施形態,即使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中之變更或追加,也包含於本發明。例如,在前述實施形態中,作為車側面燈以關門車側面燈為例進行說明,但是,車側面燈的種類並不限於關門車側面燈,也可廣泛適用於其他種類的車側面燈。
又,構成光源20、200的發光元件並不限定於LED,作為其他半導體發光元件具備LD(半導體雷射)等的構造亦可。又,LED22係在基板21、210上並排成矩陣狀,但是,對各LED22之配線電路的連接係以即使在任一發生斷線等的故障之狀況中,也不會失去車側面燈10之左右兩側的點燈狀態的均衡之方式設定為佳。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的車側面燈並不限於鐵路車輛的關門車側面燈,也可廣泛適用於各種種類的車側面燈。
10,100:車側面燈
11,110:燈體
12:周壁
13:開口部
14:前端開口
15:凸緣
16:段部
17:後端開口
18:安裝片
20,200:光源
21,210:基板
22:LED
23:端子台
30,30A,30B:透鏡
31:配光控制部
31A,31B,31C,31D:配光控制部
32:射入部
33:反射部
34:射出部
35:追加配光控制部
36:安裝部
40,400:支持構件
40A,400A:板金
41,410:固定面部
42,420:安裝面部
43,430:腳部
45:安裝孔
50:外透鏡
51:凸緣
52:墊片
111:前面壁
112:開口部
113:側面壁
114:安裝支架
115:上面壁
116:下面壁
117:小孔
500:外透鏡
A:側壁面
[圖1]揭示將安裝構件插入至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燈體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揭示讓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朝上的立體圖。 [圖3]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縱剖面圖。 [圖4]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前視圖。 [圖5]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後視圖。 [圖6]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右側視圖。 [圖7]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左側視圖。 [圖8]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俯視圖。 [圖9]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仰視圖。 [圖10]揭示讓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朝上的立體圖。 [圖11]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12]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後視圖。 [圖13]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右側視圖。 [圖14]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左側視圖。 [圖15]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16]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仰視圖。 [圖17]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的展開圖。 [圖18]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透鏡的立體圖。 [圖19]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透鏡的前視圖。 [圖20]圖19的XX-XX線剖面圖。 [圖21]圖19的XXI-XXI線剖面圖。 [圖22]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透鏡之配光的說明圖。 [圖23]揭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透鏡之追加配光控制部的配光的說明圖。 [圖24]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透鏡的立體圖。 [圖25]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縱剖面圖。 [圖26]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前視圖。 [圖27]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後視圖。 [圖28]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右側視圖。 [圖29]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左側視圖。 [圖30]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俯視圖。 [圖31]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仰視圖。 [圖32]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33]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前視圖。 [圖34]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後視圖。 [圖35]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右側視圖。 [圖36]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左側視圖。 [圖37]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38]揭示將光源與透鏡安裝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之狀態的仰視圖。 [圖39]揭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之車側面燈的安裝構件的展開圖。 [圖40]揭示變形例1之透鏡的立體圖。 [圖41]揭示變形例2之透鏡的立體圖。
10:車側面燈
11:燈體
12:周壁
13:開口部
14:前端開口
15:凸緣
17:後端開口
18:安裝片
20:光源
21:基板
23:端子台
30:透鏡
36:安裝部
40:支持構件
41:固定面部
42:安裝面部
43:腳部
50:外透鏡

Claims (6)

  1. 一種車側面燈,係設置於車輛側面,於燈體支持光源及將來自該光源之光線進行配光的透鏡所成的車側面燈,其特徵為:前述光源,係於1張基板的表面上安裝複數發光元件所成;前述透鏡,係配置於前述光源的前方,也可將前述複數發光元件任一的光線,除了與車輛側面正交的前方之外,對車輛側面的兩側進行配光;前述光源,係於前述基板的表面上將前述複數發光元件,於兩側方向並排複數列,各發光元件的光軸分別平行並排於與前述基板正交的同方向之狀態安裝而成;前述透鏡,係具備對應前述複數發光元件的各列而相接於兩側方向,以前述各列單位訂定來自發光元件之光線的光路的複數配光控制部;各配光控制部,係隔著前述透鏡的兩側方向的中心線,左右對稱地各設置相同數量;前述各配光控制部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係將從對應該配光控制部之列的發光元件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車輛側面的兩側中一方向;前述各配光控制部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另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係將從對應該配光控制部之列的發光元件射入的光線,射出至車輛側面的兩側中另一方向;於前述透鏡之前述各配光控制部的上下端,設置分別使重疊於上下端附近之來自前述發光元件的光線,朝向至 少比上端更上方及至少比下端更下方折射的追加配光控制部。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車側面燈,其中,具有預先安裝前述光源及前述透鏡,並支持於前述燈體內的支持構件;前述支持構件,係在前述光源的中心軸與前述燈體的中心軸重疊之狀態下被支持於前述燈體內,且前述光源及前述透鏡也可從與其中心軸交叉的方向一併插入至前述燈體內。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車側面燈,其中,前述支持構件,係具備藉由金屬一體地形成,面接觸前述光源的基板之背面而安裝的安裝面部。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車側面燈,其中,前述支持構件,係彎曲裁斷成所定形狀之1張板金而形成。
  5.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之車側面燈,其中,前述透鏡,係在靠前方覆蓋前述光源的複數發光元件之狀態下安裝於基板上。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車側面燈,其中,前述各配光控制部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係以從接近前述中心線的中心側朝向一端側的順序,將從對應各配光控制部之列的發光元件射入的光線導 引至光軸方向的光路依次變短;各配光控制部,係將從分別對應之列的發光元件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的高度位置射出至前述一方向;前述各配光控制部中靠前述中心線左右另一方側的配光控制部,係也以從接近前述中心線的中心側朝向另一端側的順序,將從對應各配光控制部之列的發光元件射入的光線導引至光軸方向的光路依次變短;各配光控制部,係將從分別對應之列的發光元件射入的光線,從不干擾鄰接於另一端側的配光控制部的高度位置射出至前述另一方向。
TW110124618A 2020-08-31 2021-07-05 車側面燈 TWI8231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46165A JP2022041123A (ja) 2020-08-31 2020-08-31 車側灯
JP2020-146165 2020-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0756A TW202210756A (zh) 2022-03-16
TWI823113B true TWI823113B (zh) 2023-11-21

Family

ID=80353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618A TWI823113B (zh) 2020-08-31 2021-07-05 車側面燈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1618A1 (zh)
JP (1) JP2022041123A (zh)
CN (1) CN116057315A (zh)
TW (1) TWI823113B (zh)
WO (1) WO202204454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12330A (ja) * 2005-06-28 2007-01-18 Fuji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灯
CN102019876A (zh) * 2005-10-06 2011-04-2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驱动装置和促动器
JP2016162705A (ja) * 2015-03-05 2016-09-05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TW201741591A (zh) * 2016-05-19 2017-12-01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配光透鏡
JP2018032469A (ja) * 2016-08-22 2018-03-01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2019003770A (ja) * 2017-06-13 2019-01-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4293B2 (en) * 2010-12-06 2016-11-15 Cree, Inc. Troffer-style optical assembly
JP5538307B2 (ja) * 2011-06-21 2014-07-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灯体及び車両用灯体ユニット
KR102000535B1 (ko) * 2012-03-19 2019-07-16 이치코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용 전조등
JP6164464B2 (ja) * 2013-04-25 2017-07-1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DE102016101321A1 (de) * 2015-02-12 2016-08-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euchteinrichtung, Leuchtsystem und Bewegungsobjekt
CN116677952A (zh) * 2018-12-25 2023-09-01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学单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12330A (ja) * 2005-06-28 2007-01-18 Fuji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灯
CN102019876A (zh) * 2005-10-06 2011-04-2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驱动装置和促动器
JP2016162705A (ja) * 2015-03-05 2016-09-05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TW201741591A (zh) * 2016-05-19 2017-12-01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配光透鏡
JP2018032469A (ja) * 2016-08-22 2018-03-01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2019003770A (ja) * 2017-06-13 2019-01-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1618A1 (en) 2024-01-11
JP2022041123A (ja) 2022-03-11
CN116057315A (zh) 2023-05-02
WO2022044549A1 (ja) 2022-03-03
TW202210756A (zh) 2022-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8987B2 (en) Double-row matrix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auxiliary illumination method thereof
JP5863226B2 (ja) 自動車のリヤコンビネーションランプ用の後方取付け型発光ダイオードモジュール
TWI422055B (zh) Led前燈系統
JP6070083B2 (ja)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US10976021B2 (en) Light projecting device having high ligh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JP6814578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WO2019177050A1 (ja) 車両用前照灯
KR101197716B1 (ko) 도로조명용 가로등 유닛
US6659629B2 (en) Running board lighting device
JP7459104B2 (ja) 航空機用灯具
TWI823113B (zh) 車側面燈
JP6150106B2 (ja) 車両用灯具
JP6186714B2 (ja) 照明器具
CN112393198B (zh) 微型化光线投射装置
US101846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tending light
JP7218038B2 (ja) 車両用灯具
JP7280125B2 (ja) 光学レンズ
JP7280126B2 (ja) 光学レンズ
JP7099195B2 (ja) 車両用灯具
KR20150012496A (ko) 차량용 램프
JP7435326B2 (ja) 照明器具
JP7151284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7162647A (ja)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道路照明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