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0748B -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0748B
TWI820748B TW111122121A TW111122121A TWI820748B TW I820748 B TWI820748 B TW I820748B TW 111122121 A TW111122121 A TW 111122121A TW 111122121 A TW111122121 A TW 111122121A TW I820748 B TWI820748 B TW I8207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lens
lens
optically effective
image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1073A (zh
Inventor
張臨安
謝謹勵
蔡諄樺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2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0748B/zh
Priority to CN202210824658.9A priority patent/CN117270158A/zh
Priority to CN202221807886.7U priority patent/CN217561816U/zh
Priority to US17/887,328 priority patent/US20230408787A1/en
Priority to EP22191634.9A priority patent/EP4293405A1/en
Priority to DE202023102882.9U priority patent/DE202023102882U1/de
Priority to BR102023010211-5A priority patent/BR102023010211A2/pt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74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1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107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透鏡組,包含第一塑膠透鏡以及第二塑膠透鏡。成像透鏡組的光軸通過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第一光學有效部、第一縮減部以及第一外周部。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粗糙化表面。第一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第二塑膠透鏡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的像側。第二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第二光學有效部、第二縮減部以及第二外周部。第二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粗糙化表面。第二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當滿足特定條件時,成像透鏡組能同時滿足微型化、良好光學效能和高成像品質的需求。

Description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電子裝置的成像透鏡組與相機模組。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更加精進,使得電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畫素可達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備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配備光學鏡頭的手機裝置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對於光學鏡頭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樣化。
近年來,電子產品朝向輕薄化發展,然傳統的光學鏡頭已難以同時滿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質的需求。現今的取像裝置多具有自動對焦、光學防手震及變焦等功能,然為了實現所述各種功能,取像裝置的結構變得相對複雜且其尺寸也隨之增加,從而使得電子裝置的體積增大。一般在光學鏡頭的製程中,透鏡元件容易有製造公差,影響透鏡元件的光學有效部的尺寸精度,從而影響整體光學系統的光學效能,降低了實際成品的光學表現。
鑒於以上提到的問題,本發明揭露一種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有助於提高透鏡光學有效部的尺寸精度,提升整體光學系統的光學效能,使實際成品的光學表現更貼近設計模擬值。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透鏡組,其包含一第一塑膠透鏡以及一第二塑膠透鏡。成像透鏡組的光軸通過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一第一縮減部 以及一第一外周部。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第一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第二塑膠透鏡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的像側,且第二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二光學有效部、一第二縮減部以及一第二外周部。第二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第二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成像透鏡組更包含一玻璃透鏡,且玻璃透鏡與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其中一者對應設置。其中,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1,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2,第一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1m,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1,第二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2m,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2,玻璃透鏡的周緣厚度為PTG,玻璃透鏡的中心厚度為CTG,其滿足下列條件:CT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5-4
0.33公釐;CT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5-5
0.33公釐;ET1m/ET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5-6
1.0;ET2m/ET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5-7
1.0;以及0.1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5-8
PTG/CTG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5-9
1.05。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成像透鏡組,其包含一第一塑膠透鏡以及一第二塑膠透鏡。成像透鏡組的光軸通過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一第一縮減部以及一第一外周部。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第一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第二塑膠透鏡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的像側,且第二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二光學有效部、一第二縮減部以及一第二外周部。第二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第二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其中,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1,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2,第一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1m,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 為ET1,第二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2m,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2,第一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1,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1,第二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2,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2,其滿足下列條件:CT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0
0.33公釐;CT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1
0.33公釐;ET1m/ET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2
1.0;ET2m/ET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3
1.0;1.5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4
Fr1/Fs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5
25;以及1.5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6
Fr2/Fs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6-17
25。
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包含一電子感光元件以及前述的成像透鏡組。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透過配置有至少兩個互相對應且其縮減部具有粗糙化表面的塑膠透鏡,藉以提升整體光學系統的光學效能。此外,透過在縮減部的物側與像側皆設置有粗糙化表面,可提高光學有效部的尺寸精度,使實際成品的光學表現更貼近設計模擬值。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透過配置玻璃透鏡,可使整體成像透鏡組具有更穩定的光學影像品質。
當CT1或CT2滿足上述條件時,可利用於縮減部設置粗糙化表面,提供高精度塑膠透鏡薄型化的可製造性,以達到整體鏡頭模組的微型化。
當ET1m/ET1或ET2m/ET2滿足上述條件時,可提升塑膠透鏡的結構強度。
當PTG/CTG滿足上述條件時,透過配置玻璃透鏡,可使整 體成像透鏡組具有更穩定的光學影像品質。
當Fr1/Fs1或Fr2/Fs2滿足上述條件時,利用粗糙化表面來提升塑膠透鏡的離型力,可提供塑膠透鏡脫離模具時的安定性。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5,6,7:電子裝置
50a,50b,50c,60,60a,60b,60c,60d,60e,60f,60g,60h,70:相機模組
51,61:閃光燈模組
52:對焦輔助模組
53:影像訊號處理器
54:顯示模組
1,1b,1c,1d:成像透鏡組
9,9b,9c,9d:鏡筒
E1,E1b,E1c,E1d:第一塑膠透鏡
E11,E11b,E11c,E11d:第一光學有效部
E1F,E1Fb,E1Fc,E1Fd:第一光學有效部的物側光學有效面
E1R,E1Rb,E1Rc,E1Rd:第一光學有效部的像側光學有效面
E12,E12b,E12c,E12d:第一縮減部
R1F,R1Fb,R1Fc,R1Fd: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
R1R,R1Rb,R1Rc,R1Rd:第一縮減部的像側表面
E13,E13b,E13c,E13d:第一外周部
P1Fb,P1Fc:第一外周部的物側表面
P1R,P1Rb,P1Rc,P1Rd:第一外周部的像側表面
E2,E2b,E2c,E2d:第二塑膠透鏡
E21,E21b,E21c,E21d:第二光學有效部
E2F,E2Fb,E2Fc,E2Fd:第二光學有效部的物側光學有效面
E2R,E2Rb,E2Rc,E2Rd:第二光學有效部的像側光學有效面
E22,E22b,E22c,E22d:第二縮減部
R2F,R2Fb,R2Fc,R2Fd:第二縮減部的物側表面
R2R,R2Rb,R2Rc,R2Rd:第二縮減部的像側表面
E23,E23b,E23c,E23d:第二外周部
P2F,P2Fb,P2Fc,P2Fd:第二外周部的物側表面
P2R:第二外周部的像側表面
E3,E3b,E3c:第三塑膠透鏡
P3F,P3Fb:第三塑膠透鏡周緣處的物側表面
P3Rb,P3Rc:第三塑膠透鏡周緣處的像側表面
E4b:第四塑膠透鏡
P4Rb:第四塑膠透鏡周緣處的像側表面
GL:玻璃透鏡
GLE:玻璃透鏡的光學有效部
GLF:玻璃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的物側光學有效面
GLR:玻璃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的像側光學有效面
GL1d:第一玻璃透鏡
GL2d:第二玻璃透鏡
AS1,AS1b,AS1c,AS1d:第一對心結構
AS2,AS2b,AS2c,AS2d:第二對心結構
AS3,AS3b,AS3c:第三對心結構
AS4b:第四對心結構
RS:粗糙化表面
OA:光軸
CT1: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
CT2: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
ET1: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
ET2: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
ET1m:第一縮減部的最小厚度
ET2m:第二縮減部的最小厚度
Fr1:第一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
Fr1_o: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
Fr1_i:第一縮減部的像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
Fs1: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
Fr2:第二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
Fr2_o:第二縮減部的物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
Fr2_i:第二縮減部的像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
Fs2: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
PTG:玻璃透鏡的周緣厚度
CTG:玻璃透鏡的中心厚度
N:成像透鏡組中的透鏡總數
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繪示圖1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另一側的分解示意圖。
圖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
圖4繪示圖3之玻璃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第二塑膠透鏡和第三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圖5繪示圖3之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圖6繪示圖3中區域EL1的放大示意圖。
圖7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
圖8繪示圖7之第四塑膠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第三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圖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繪示圖9之第三塑膠透鏡、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圖1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
圖12繪示圖11之第一玻璃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第二塑膠透鏡和第二玻璃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圖1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14繪示圖13之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15繪示以超廣角相機模組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圖16繪示以高畫素相機模組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圖17繪示以攝遠相機模組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圖18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1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0繪示圖19之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21繪示圖19之電子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透鏡組,其包含一第一塑膠透鏡以及一第二塑膠透鏡。成像透鏡組的光軸通過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且第二塑膠透鏡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的像側。第一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一第一縮減部以及一第一外周部,其中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roughened surface),且第一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第二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二光學有效部、一第二縮減部以及一第二外周部,其中第二縮減部的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且第二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其中,塑膠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光學有效部可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其中,外周部為塑膠透鏡和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的部分,且縮減部為連接光學有效部與外周部的部分。其中,粗糙化表面於外觀上可為白色霧狀,其與透明的光滑表面於外觀上可明顯分辨。
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CT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9-18
0.33公釐。藉此,利用於縮減部設置粗糙化表面,提供高精度塑膠透鏡薄型化的可製造性,以達到整體鏡頭模組的微型化。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CT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9-21
0.3公釐。所述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即為物側光學有效面至像側光學有效面於光軸上的距離。請參照圖4,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CT1的示意圖,其中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的中心厚度CT1為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的物側光學有效面E1F至像側光學有效面E1R於光軸OA上的距離。
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CT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9-22
0.33公釐。藉此,利用於縮減部設置粗糙化表面,提供高精度塑膠透鏡薄型化的可製造性,以達到整體鏡頭模組的微型化。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CT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9-23
0.3公釐。請參照圖4,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CT2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光學有效部E21的中心厚度CT2為第二光學有效部E21的物側光學有效面E2F至像側光學有效面E2R於光軸OA上的距離。
第一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1m,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1,其滿足下列條件:ET1m/ET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09-24
1.0。藉此,可提升第一塑膠透 鏡的結構強度。所述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即為物側光學有效面的最外周至像側光學有效面的最外周的距離。請參照圖4,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ET1m和ET1的示意圖,其中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的邊緣厚度ET1為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的物側光學有效面E1F的最外周至像側光學有效面E1R的最外周的距離。
第二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2m,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2,其滿足下列條件:ET2m/ET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0-25
1.0。藉此,可提升第二塑膠透鏡的結構強度。請參照圖4,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ET2m和ET2的示意圖,其中第二光學有效部E21的邊緣厚度ET2為第二光學有效部E21的物側光學有效面E2F的最外周至像側光學有效面E2R的最外周的距離。
本發明所揭露的成像透鏡組,透過配置有至少兩個互相對應且其縮減部具有粗糙化表面的塑膠透鏡,藉以提升整體光學系統的光學效能。此外,透過在縮減部的物側與像側皆設置有粗糙化表面,可提高光學有效部的尺寸精度,使實際成品的光學表現更貼近設計模擬值。
成像透鏡組可更包含一玻璃透鏡,且玻璃透鏡與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其中一者對應設置。藉此,透過配置玻璃透鏡,可使整體成像透鏡組具有更穩定的光學影像品質。其中,玻璃透鏡可以是一種模造玻璃透鏡。其中,玻璃透鏡的周緣厚度為PTG,玻璃透鏡的中心厚度為CTG,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0-26
PTG/CTG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0-27
1.05。其中,玻璃透鏡具有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有效部,且光學有效部可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所述玻璃透鏡的中心厚度即為物側光學有效面至像側光學有效面於光軸上的距離。所述玻璃透鏡的周緣厚度即為玻璃透鏡用於承靠的區域在平行於光軸的方向上的厚度。請參照圖4,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參數PTG和CTG的示意圖,其中玻璃透鏡GL的中心厚度CTG為玻璃透鏡GL的物側光學有效面 GLF至像側光學有效面GLR於光軸OA上的距離,且玻璃透鏡GL的周緣厚度PTG為玻璃透鏡GL與第一塑膠透鏡E1承靠的區域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的厚度。
第一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1,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1,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5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28
Fr1/Fs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30
25。藉此,利用粗糙化表面來提升塑膠透鏡的離型力,可提供塑膠透鏡脫離模具時的安定性。此外,可進一步藉由調控粗糙化表面與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來輔助塑膠透鏡成型的安定性,使得整體成像透鏡組的光學影像品質更加穩定。其中,第一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Fr1可指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Fr1_o及/或第一縮減部的像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Fr1_i。其中,第一縮減部的像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1_i,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1,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31
Fr1_i/Fs1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32
25。藉此,縮減部像側的粗糙化表面提供較大的離型力,可降低透鏡於脫模時產生應力累積。
第二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2,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5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33
Fr2/Fs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34
25;藉此,利用粗糙化表面來提升塑膠透鏡的離型力,可提供塑膠透鏡脫離模具時的安定性。此外,可進一步藉由調控粗糙化表面與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來輔助塑膠透鏡成型的安定性,使得整體成像透鏡組的光學影像品質更加穩定。其中,第二縮減部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Fr2可指第二縮減部的物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Fr2_o及/或第二縮減部的像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Fr2_i。其中,第二縮減部的像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2_i,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2,其可滿足下列條件:5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35
Fr2_i/Fs2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1-37
25。藉此,縮減部像側的粗糙化表面提供較大的離型力,可降低透鏡於脫模時產生應力累積。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粗糙化表面上可以額外設置光線吸收層, 也可以額外設置抗反射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外周部可具有一第一對心結構,第二外周部可具有一第二對心結構,且第一對心結構與第二對心結構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中心對正。藉此,可提高整體成像透鏡組的組裝效率,並維持較高的成像品質。
成像透鏡組可更包含一第三塑膠透鏡,其中第三塑膠透鏡具有一第三對心結構,且第三對心結構與第一對心結構和第二對心結構其中一者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第二塑膠透鏡和第三塑膠透鏡皆中心對正。藉此,適用於多透鏡的組裝對正,提供組裝穩定性。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成像透鏡組,玻璃透鏡可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的物側。藉此,可降低成像透鏡組對環境溫度、溼度的差異造成其影像品質的負面影響。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成像透鏡組,玻璃透鏡可設置於第二塑膠透鏡的像側。藉此,可減少整體成像透鏡組的光學像差。
第一縮減部的物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與第一縮減部的像側表面的粗糙化表面在平行於光軸的方向上對應設置。藉此,可減少成像透鏡組各透鏡之間產生非成像光線的機率。
成像透鏡組中的透鏡總數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N
Figure 111122121-A0305-02-0012-39
5。藉此,適用於多透鏡的光學成像系統,可提供具有較高光學解像力的成像透鏡組。
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包含前述的成像透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上。成像面依其對應的電子感光元件之不同,可為一平面或有任一曲率之曲面,特別是指凹面朝往物側方向之曲面。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
上述本發明成像透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 到對應之功效。
本發明所揭露的成像透鏡組中,玻璃透鏡可增加成像透鏡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並降低外在環境溫度變化對成像的影響,且玻璃透鏡可使用研磨或模造等技術製作而成。塑膠透鏡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可於鏡面上設置球面或非球面,其中球面透鏡可減低製造難度,而若於鏡面上設置非球面,則可藉此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縮減透鏡數目,並可有效降低本發明成像透鏡組的總長。進一步地,非球面可以塑膠射出成型或模造玻璃透鏡等方式製作而成。若透鏡表面為非球面,則表示該透鏡表面光學有效區全部或其中一部分為非球面。
本發明所揭露的成像透鏡組中,可選擇性地在任一(以上)透鏡材料中加入添加物,產生光吸收或光干涉效果,以改變透鏡對於特定波段光線的穿透率,進而減少雜散光與色偏。例如:添加物可具備濾除系統中600奈米至800奈米波段光線的功能,以助於減少多餘的紅光或紅外光;或可濾除350奈米至450奈米波段光線,以減少多餘的藍光或紫外光,因此,添加物可避免特定波段光線對成像造成干擾。此外,添加物可均勻混和於塑料中,並以射出成型技術製作成透鏡。此外,添加物亦可配置於透鏡表面上的鍍膜,以提供上述功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至圖6,其中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2繪示圖1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另一側的分解示意圖,圖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圖4繪示圖3之玻璃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第二塑膠透鏡和第三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圖5繪示圖3之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且圖6繪示圖3中區域EL1的放大示意圖。
成像透鏡組1設置於鏡筒9中,且成像透鏡組1包含多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件包含多個透鏡以及其他例如但不限於是光圈、光闌、遮光板、間隔環與固定環(未另標號)等元件。成像透鏡組1的光軸OA通過透鏡,且所述多個透鏡包含沿著光軸OA排列設置的一玻璃透鏡GL、一第一塑膠透鏡E1、一第二塑膠透鏡E2以及一第三塑膠透鏡E3。
第一塑膠透鏡E1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E11、一第一縮減部E12以及一第一外周部E13。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一光學有效部E11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1F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1R。第一縮減部E12連接第一光學有效部E11與第一外周部E13,且第一縮減部E12的物側表面R1F與像側表面R1R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一外周部E13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且第一外周部E13的像側表面P1R具有一第一對心結構AS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周部E13用以與玻璃透鏡GL的周緣、第二塑膠透鏡E2的第二外周部E23和鏡筒9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二塑膠透鏡E2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的像側,且第二塑膠透鏡E2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二光學有效部E21、一第二縮減部E22以及一第二外周部E23。第二光學有效部E21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二光學有效部E21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2F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2R。第二縮減部E22連接第二光學有效部E21與第二外周部E23,且第二縮減部E22的物側表面R2F與像側表面R2R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二外周部E23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且第二外周部E23的物側表面P2F與像側表面P2R皆具有一第二對心結構AS2。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外周部E23用以與第一塑膠透鏡E1的第一外周部E13、第三塑膠透鏡E3的周緣和鏡筒9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三塑膠透鏡E3與第二塑膠透鏡E2對應設置,且第三塑 膠透鏡E3設置於第二塑膠透鏡E2的像側。第三塑膠透鏡E3在其周緣處的物側表面P3F具有一第三對心結構AS3。
玻璃透鏡GL與第一塑膠透鏡E1對應設置,且玻璃透鏡GL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的物側。玻璃透鏡GL具有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有效部GLE,且光學有效部GLE可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GLF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GLR。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周部E13的像側表面P1R的第一對心結構AS1與第二外周部E23的物側表面P2F的第二對心結構AS2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E1和第二塑膠透鏡E2中心對正。此外,第三塑膠透鏡E3上的第三對心結構AS3與第二外周部E23的像側表面P2R的第二對心結構AS2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E1、第二塑膠透鏡E2和第三塑膠透鏡E3皆中心對正。
第一縮減部E12的物側表面R1F的粗糙化表面RS與第一縮減部E12的像側表面R1R的粗糙化表面RS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對應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縮減部E12和第二縮減部E22上的粗糙化表面RS於外觀上可為白色霧狀。此外,粗糙化表面RS上可以額外設置光線吸收層,也可以額外設置抗反射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的中心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CT1=0.25公釐。
第二光學有效部E21的中心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CT2=0.28公釐。
第一縮減部E12的最小厚度為ET1m,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的邊緣厚度為ET1其滿足下列條件:ET1m=0.289公釐;ET1=0.316公釐;以及ET1m/ET1=0.915。
第二縮減部E22的最小厚度為ET2m,第二光學有效部E21 的邊緣厚度為ET2,其滿足下列條件:ET2m=0.411公釐;ET2=0.467公釐;以及ET2m/ET2=0.880。
玻璃透鏡GL的周緣厚度為PTG,玻璃透鏡GL的中心厚度為CTG,其滿足下列條件:PTG=0.4公釐;CTG=1.078公釐;以及PTG/CTG=0.371。
第一縮減部E12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第一縮減部E12的物側表面R1F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o,第一縮減部E12的像側表面R1R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i,第一光學有效部E11的離型力為Fs1,其滿足下列條件:Fr1_o/Fs1=6.5;以及Fr1_i/Fs1=9.3。
第二縮減部E22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第二縮減部E22的物側表面R2F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o,第二縮減部E22的像側表面R2R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i,第二光學有效部E21的離型力為Fs2,其滿足下列條件:Fr2_o/Fs2=6.6;以及Fr2_i/Fs2=16.0。
成像透鏡組1中的透鏡總數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N=7。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7和圖8,其中圖7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且圖8繪示圖7之第四塑膠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第三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成像透鏡組1b設置於鏡筒9b中,且成像透鏡組1b包含多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件包含多個透鏡以及其他例如但不限於是光圈、光闌、遮光板、間隔環與固定環(未另標號)等元件。成像透鏡組1b的光軸OA通過透鏡,且所述多個透鏡包含沿著光軸OA排列設置的一第四塑膠透鏡E4b、一第一塑膠透鏡E1b、一第三塑膠透鏡E3b以及一第二塑膠透鏡E2b。
第一塑膠透鏡E1b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E11b、一第一縮減部E12b以及一第一外周部E13b。第一光學有效部E11b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一光學有效部E11b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1Fb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1Rb。第一縮減部E12b連接第一光學有效部E11b與第一外周部E13b,且第一縮減部E12b的物側表面R1Fb與像側表面R1Rb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一外周部E13b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第一外周部E13b的物側表面P1Fb與像側表面P1Rb皆具有一第一對心結構AS1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周部E13b用以與第四塑膠透鏡E4b的周緣、第三塑膠透鏡E3b的周緣和鏡筒9b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二塑膠透鏡E2b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b的像側,且第二塑膠透鏡E2b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二光學有效部E21b、一第二縮減部E22b以及一第二外周部E23b。第二光學有效部E21b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二光學有效部E21b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2Fb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2Rb。第二縮減部E22b連接第二光學有效部E21b與第二外周部E23b,且第二縮減部E22b的物側表面R2Fb與像側表面R2Rb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二外周部E23b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且第二外周部E23b的物側表面P2Fb具有一第二對心結構AS2b。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外周部E23b用以與第三塑膠透鏡E3b的周緣和鏡筒9b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三塑膠透鏡E3b與第一塑膠透鏡E1b和第二塑膠透鏡E2b兩者對應設置,且第三塑膠透鏡E3b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b和第二塑膠透鏡E2b之間。第三塑膠透鏡E3b在其周緣處的物側表面P3Fb與像側表面P3Rb皆具有一第三對心結構AS3b。
第四塑膠透鏡E4b與第一塑膠透鏡E1b對應設置,且第四塑膠透鏡E4b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b的物側。第四塑膠透鏡F4b在其周 緣處的像側表面P4Rb具有一第四對心結構AS4b。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塑膠透鏡E3b上的第三對心結構AS3b分別與第一外周部E13b的像側表面P1Rb的第一對心結構AS1b及第二外周部E23b的物側表面P2Fb的第二對心結構AS2b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E1b、第二塑膠透鏡E2b和第三塑膠透鏡E3b皆中心對正。此外,第四塑膠透鏡E4b上的第四對心結構AS4b與第一外周部E13b的物側表面P1Fb的第一對心結構AS1b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E1b、第二塑膠透鏡E2b、第三塑膠透鏡E3b和第四塑膠透鏡E4b皆中心對正。
第一縮減部E12b的物側表面R1Fb的粗糙化表面RS與第一縮減部E12b的像側表面R1Rb的粗糙化表面RS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對應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縮減部E12b和第二縮減部E22b上的粗糙化表面RS於外觀上可為白色霧狀。此外,粗糙化表面RS上可以額外設置光線吸收層,也可以額外設置抗反射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光學有效部E11b的中心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CT1=0.285公釐。
第二光學有效部E21b的中心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CT2=0.295公釐。
第一縮減部E12b的最小厚度為ET1m,第一光學有效部E11b的邊緣厚度為ET1其滿足下列條件:ET1m=0.309公釐;ET1=0.448公釐;以及ET1m/ET1=0.690。
第二縮減部E22b的最小厚度為ET2m,第二光學有效部E21b的邊緣厚度為ET2,其滿足下列條件:ET2m=0.321公釐;ET2=0.415公釐;以及ET2m/ET2=0.773。
第一縮減部E12b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第一縮減部E12b的物側表面R1Fb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o,第一 縮減部E12b的像側表面R1Rb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i,第一光學有效部E11b的離型力為Fs1,其滿足下列條件:Fr1_o/Fs1=3.1;以及Fr1_i/Fs1=5.2。
第二縮減部E22b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第二縮減部E22b的物側表面R2Fb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o,第二縮減部E22b的像側表面R2Rb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i,第二光學有效部E21b的離型力為Fs2,其滿足下列條件:Fr2_o/Fs2=6.6;以及Fr2_i/Fs2=7.7。
成像透鏡組1b中的透鏡總數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N=8。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9和圖10,其中圖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且圖10繪示圖9之第三塑膠透鏡、第一塑膠透鏡和第二塑膠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成像透鏡組1c設置於鏡筒9c中,且成像透鏡組1c包含多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件包含多個透鏡以及其他例如但不限於是光圈、光闌、遮光板、間隔環與固定環(未另標號)等元件。成像透鏡組1c的光軸OA通過透鏡,且所述多個透鏡包含沿著光軸OA排列設置的一第三塑膠透鏡E3c、一第一塑膠透鏡E1c以及一第二塑膠透鏡E2c。
第一塑膠透鏡E1c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E11c、一第一縮減部E12c以及一第一外周部E13c。第一光學有效部E11c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一光學有效部E11c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1Fc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1Rc。第一縮減部E12c連接第一光學有效部E11c與第一外周部E13c,且第一縮減部E12c的物側表面R1Fc與像側表面R1Rc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一外周部E13c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第一外周部E13c的物側表面P1Fc與像側表面P1Rc皆具有一第一對心結構AS1c。在本實 施例中,第一外周部E13c用以與第三塑膠透鏡E3c的周緣、第二塑膠透鏡E2c的第二外周部E23c和鏡筒9c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二塑膠透鏡E2c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c的像側,且第二塑膠透鏡E2c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二光學有效部E21c、一第二縮減部E22c以及一第二外周部E23c。第二光學有效部E21c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二光學有效部E21c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2Fc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2Rc。第二縮減部E22c連接第二光學有效部E21c與第二外周部E23c,且第二縮減部E22c的物側表面R2Fc與像側表面R2Rc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二外周部E23c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且第二外周部E23c的物側表面P2Fc具有一第二對心結構AS2c。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外周部E23c用以與第一塑膠透鏡E1c的第一外周部E13c和鏡筒9c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三塑膠透鏡E3c與第一塑膠透鏡E1c對應設置,且第三塑膠透鏡E3c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c的物側。第三塑膠透鏡E3c在其周緣處的像側表面P3Rc具有一第三對心結構AS3c。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周部E13c的像側表面P1Rc的第一對心結構AS1c與第二外周部E23c的物側表面P2Fc的第二對心結構AS2c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E1c和第二塑膠透鏡E2c中心對正。此外,第三塑膠透鏡E3c上的第三對心結構AS3c與第一外周部E13c的物側表面P1Fc的第一對心結構AS1c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E1c、第二塑膠透鏡E2c和第三塑膠透鏡E3c皆中心對正。
第一縮減部E12c的物側表面R1Fc的粗糙化表面RS與第一縮減部E12c的像側表面R1Rc的粗糙化表面RS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對應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縮減部E12c和第二縮減部E22c上的粗糙化表面RS於外觀上可為白色霧狀。此外,粗糙化表面RS上可以額外 設置光線吸收層,也可以額外設置抗反射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光學有效部E11c的中心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CT1=0.278公釐。
第二光學有效部E21c的中心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CT2=0.24公釐。
第一縮減部E12c的最小厚度為ET1m,第一光學有效部E11c的邊緣厚度為ET1其滿足下列條件:ET1m=0.286公釐;ET1=0.39公釐;以及ET1m/ET1=0.733。
第二縮減部E22c的最小厚度為ET2m,第二光學有效部E21c的邊緣厚度為ET2,其滿足下列條件:ET2m=0.243公釐;ET2=0.272公釐;以及ET2m/ET2=0.893。
第一縮減部E12c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第一縮減部E12c的物側表面R1Fc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o,第一縮減部E12c的像側表面R1Rc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i,第一光學有效部E11c的離型力為Fs1,其滿足下列條件:Fr1_o/Fs1=4.7;以及Fr1_i/Fs1=19.4。
第二縮減部E22c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第二縮減部E22c的物側表面R2Fc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o,第二縮減部E22c的像側表面R2Rc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i,第二光學有效部E21c的離型力為Fs2,其滿足下列條件:Fr2_o/Fs2=7.2;以及Fr2_i/Fs2=9.3。
成像透鏡組1c中的透鏡總數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N=7。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圖11和圖12,其中圖1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透鏡組和鏡筒的剖面示意圖,且圖19繪示圖11之第一玻璃透鏡、第一塑膠透鏡、第二塑膠透鏡和第二玻璃透鏡的分解示意圖。
成像透鏡組1d設置於鏡筒9d中,且成像透鏡組1d包含多個光學元件,其中光學元件包含多個透鏡以及其他例如但不限於是光圈、光闌、遮光板、間隔環與固定環(未另標號)等元件。成像透鏡組1d的光軸OA通過透鏡,且所述多個透鏡包含沿著光軸OA排列設置的一第一玻璃透鏡GL1d、一第一塑膠透鏡E1d、一第二塑膠透鏡E2d以及一第二玻璃透鏡GL2d。
第一塑膠透鏡E1d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有效部E11d、一第一縮減部E12d以及一第一外周部E13d。第一光學有效部E11d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一光學有效部E11d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1Fd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1Rd。第一縮減部E12d連接第一光學有效部E11d與第一外周部E13d,且第一縮減部E12d的物側表面R1Fd與像側表面R1Rd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一外周部E13d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第一外周部E13d的像側表面P1Rd具有一第一對心結構AS1d。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周部E13d用以與第二塑膠透鏡E2d的第二外周部E23d和鏡筒9d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二塑膠透鏡E2d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d的像側,且第二塑膠透鏡E2d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一第二光學有效部E21d、一第二縮減部E22d以及一第二外周部E23d。第二光學有效部E21d為供成像光線通過的部分,且第二光學有效部E21d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E2Fd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E2Rd。第二縮減部E22d連接第二光學有效部E21d與第二外周部E23d,且第二縮減部E22d的物側表面R2Fd與像側表面R2Rd皆具有一粗糙化表面RS。第二外周部E23d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且第二外周部E23d的物側表面P2Fd具有一第二對心結構AS2d。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外周部E23d用以與第一塑膠透鏡E1d的第一外周部E13d和鏡筒9d的內表面承靠組裝。
第一玻璃透鏡GL1d與第一塑膠透鏡E1d對應設置,且第一玻璃透鏡GL1d設置於第一塑膠透鏡E1d的物側。第一玻璃透鏡GL1d具有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有效部,且光學有效部可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
第二玻璃透鏡GL2d與第二塑膠透鏡E2d對應設置,且第二玻璃透鏡GL2d設置於第二塑膠透鏡E2d的像側。第二玻璃透鏡GL2d具有成像光線通過的光學有效部,且光學有效部可包含朝向物側方向的一物側光學有效面以及朝向像側方向的一像側光學有效面。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周部E13d的像側表面P1Rd的第一對心結構AS1d與第二外周部E23d的物側表面P2Fd的第二對心結構AS2d對應設置,以使第一塑膠透鏡E1d和第二塑膠透鏡E2d中心對正。
第一縮減部E12d的物側表面R1Fd的粗糙化表面RS與第一縮減部E12d的像側表面R1Rd的粗糙化表面RS在平行於光軸OA的方向上對應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縮減部E12d和第二縮減部E22d上的粗糙化表面RS於外觀上可為白色霧狀。此外,粗糙化表面RS上可以額外設置光線吸收層,也可以額外設置抗反射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第一光學有效部E11d的中心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CT1=0.25公釐。
第二光學有效部E21d的中心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CT2=0.28公釐。
第一縮減部E12d的最小厚度為ET1m,第一光學有效部E11d的邊緣厚度為ET1其滿足下列條件:ET1m=0.289公釐;ET1=0.316公釐;以及ET1m/ET1=0.915。
第二縮減部E22d的最小厚度為ET2m,第二光學有效部E21d的邊緣厚度為ET2,其滿足下列條件:ET2m=0.411公釐;ET2= 0.467公釐;以及ET2m/ET2=0.880。
第一玻璃透鏡GL1d的周緣厚度為PTG,第一玻璃透鏡GL1d的中心厚度為CTG,其滿足下列條件:PTG=0.4公釐;CTG=1.078公釐;以及PTG/CTG=0.371。
第二玻璃透鏡GL2d的周緣厚度為PTG,第二玻璃透鏡GL2d的中心厚度為CTG,其滿足下列條件:PTG=0.45公釐;CTG=0.887公釐;以及PTG/CTG=0.507。
第一縮減部E12d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第一縮減部E12d的物側表面R1Fd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o,第一縮減部E12d的像側表面R1Rd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1_i,第一光學有效部E11d的離型力為Fs1,其滿足下列條件:Fr1_o/Fs1=7.7;以及Fr1_i/Fs1=16.0。
第二縮減部E22d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第二縮減部E22d的物側表面R2Fd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o,第二縮減部E22d的像側表面R2Rd的粗糙化表面RS的離型力為Fr2_i,第二光學有效部E21d的離型力為Fs2,其滿足下列條件:Fr2_o/Fs2=2.8;以及Fr2_i/Fs2=9.3。
成像透鏡組1d中的透鏡總數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N=7。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圖13與圖14,其中圖1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且圖14繪示圖13之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5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5包含多個相機模組、閃光燈模組51、對焦輔助模組52、影像訊號處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53、顯示模組(使用者介面)54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未繪示)。
這些相機模組包含超廣角相機模組50a、高畫素相機模組50b以及攝遠相機模組50c。其中,相機模組50a、50b、50c中至少一個相機模組包含本發明的成像透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且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上。
超廣角相機模組50a具有容納多景色的功能。圖15繪示以超廣角相機模組50a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高畫素相機模組50b具有高解析且低變形的功能。高畫素相機模組50b能進一步擷取圖15之影像中的部分區域。圖16繪示以高畫素相機模組50b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攝遠相機模組50c具有高倍數的放大功能。攝遠相機模組50c能進一步擷取圖16之影像中的部分區域。圖17繪示以攝遠相機模組50c擷取影像的示意圖。其中,相機模組的最大視角(Field of view,FOV)對應於圖17的視角。
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時,電子裝置5利用超廣角相機模組50a、高畫素相機模組50b或是攝遠相機模組50c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51進行補光,並使用對焦輔助模組52提供的被攝物之物距資訊進行快速對焦,再加上影像訊號處理器53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相機模組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同時提供變焦功能。對焦輔助模組52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顯示模組54可採用觸控螢幕,具備觸控功能,可透過手動的方式調整拍攝視角,因此切換不同的相機模組,並配合影像軟體處理器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或可利用實體拍攝按鈕進行拍攝)。經由影像軟體處理器處理後的影像可顯示於顯示模組54。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圖18,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6包含相機模組60、相機模組60a、相機模組60b、相機模組60c、相機模組60d、相機模組60e、相機模組60f、相機模組60g、相機模組60h、閃光燈模組61、影像訊號處理器、顯示裝置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未繪示)。相機模組60、相機模組60a、相機模組60b、相機模組60c、相機模組60d、相機模組60e、相機模組60f、相機模組60g與相機模組60h係皆配置於電子裝置6的同一側,而顯示裝置則配置於電子裝置6的另一側。相機模組60、60a、60b、60c、60d、60e、60f、60g、60h中至少一個相機模組包含本發明的成像透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且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上。
相機模組60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60a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60b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60c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60d為一廣角相機模組,相機模組60e為一廣角相機模組,相機模組60f為一超廣角相機模組,相機模組60g為一超廣角相機模組,且相機模組60h為一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ToF)相機模組。本實施例之相機模組60、相機模組60a、相機模組60b、相機模組60c、相機模組60d、相機模組60e、相機模組60f與相機模組60g具有相異的視角,使電子裝置6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此外,相機模組60與相機模組60a為具有光轉折元件配置的攝遠相機模組。另外,相機模組60h係可取得影像的深度資訊。上述電子裝置6以包含多個相機模組60、60a、60b、60c、60d、60e、60f、60g、60h為例,但相機模組的數量與配置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時,電子裝置6利用相機模組60、相機模組60a、相機模組60b、相機模組60c、相機模組60d、相機模組60e、相機模組60f、相機模組60g或相機模組60h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61進行補光,並且以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方式進行後續處理,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圖19至圖21,其中圖1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0繪示圖19之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且圖21繪示圖19之電子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7為一汽車。電子裝置7包含多個車用相機模組70,且這些相機模組70中至少一個相機模組包含本發明的成像透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且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成像透鏡組的成像面上。相機模組70可例如應用於全景行車輔助系統、行車記錄器和倒車顯影裝置。
如圖19所示,相機模組70可例如設置於車體四周,用於擷取轎車四周影像,有助於辨識車外的路況資訊,藉以可實現自動轉助駕駛功能。此外,並可透過影像軟體處理器將影像組合成全景畫面,提供駕駛人視線盲區的影像,讓駕駛者可掌控車身四周情況,以利於行車和停車。
如圖20所示,相機模組70可例如分別設置於左、右後照鏡下方,其中相機模組70的視角可為40度至90度,用以擷取左、右兩旁車道範圍內的影像資訊。
如圖21所示,相機模組70亦可例如分別設置於左、右後照下方以及前、後擋風玻璃內側,從而有助於駕駛人藉此獲得駕駛艙以外的外部空間資訊,提供更多視角以減少視線死角,以提升行車安全。
本發明的成像透鏡組和相機模組不以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全景行車輔助系統、行車記錄器和倒車顯影裝置為限。成像透鏡組和相機模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多種移動對焦的系統,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舉例來說,成像透鏡組和相機模組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多鏡頭裝置、辨識系統、體感遊戲機與穿戴式裝置等電子裝置中。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成像 透鏡組和相機模組的運用範圍。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這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 申請專利範圍。
E1:第一塑膠透鏡
E11:第一光學有效部
E12:第一縮減部
E13:第一外周部
E2:第二塑膠透鏡
E21:第二光學有效部
E22:第二縮減部
E23:第二外周部
E3:第三塑膠透鏡
P3F:第三塑膠透鏡周緣處的物側表面
GL:玻璃透鏡
GLE:玻璃透鏡的光學有效部
GLF:玻璃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的物側光學有效面
GLR:玻璃透鏡的光學有效部的像側光學有效面
AS1:第一對心結構
AS2:第二對心結構
AS3:第三對心結構
OA:光軸
CT1: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
CT2: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
ET1: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
ET2: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
ET1m:第一縮減部的最小厚度
ET2m:第二縮減部的最小厚度
PTG:玻璃透鏡的周緣厚度
CTG:玻璃透鏡的中心厚度

Claims (20)

  1. 一種成像透鏡組,包含: 一第一塑膠透鏡,該成像透鏡組的一光軸通過該第一塑膠透鏡,且該第一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 一第一光學有效部; 一第一縮減部,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以及 一第一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以及 一第二塑膠透鏡,設置於該第一塑膠透鏡的像側,該光軸通過該第二塑膠透鏡,且該第二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 一第二光學有效部; 一第二縮減部,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以及 一第二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 其中,該成像透鏡組更包含一玻璃透鏡,且該玻璃透鏡與該第一塑膠透鏡和該第二塑膠透鏡其中一者對應設置; 其中,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1,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2,該第一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1m,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1,該第二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2m,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2,該玻璃透鏡的周緣厚度為PTG,該玻璃透鏡的中心厚度為CTG,其滿足下列條件: CT1 ≤ 0.33公釐; CT2 ≤ 0.33公釐; ET1m/ET1 ≤ 1.0; ET2m/ET2 ≤ 1.0;以及 0.12 ≤ PTG/CTG ≤ 1.05。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 CT1 ≤ 0.3公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 CT2 ≤ 0.3公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外周部具有一第一對心結構,該第二外周部具有一第二對心結構,且該第一對心結構與該第二對心結構對應設置,以使該第一塑膠透鏡和該第二塑膠透鏡中心對正。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成像透鏡組,更包含一第三塑膠透鏡,其中該第三塑膠透鏡具有一第三對心結構,且該第三對心結構與該第一對心結構和該第二對心結構其中一者對應設置,以使該第一塑膠透鏡、該第二塑膠透鏡和該第三塑膠透鏡皆中心對正。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玻璃透鏡設置於該第一塑膠透鏡的物側。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玻璃透鏡設置於該第二塑膠透鏡的像側。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縮減部的該物側表面的該至少一粗糙化表面與該第一縮減部的該像側表面的該至少一粗糙化表面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對應設置。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的透鏡總數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 N ≥ 5。
  10. 一種成像透鏡組,包含: 一第一塑膠透鏡,該成像透鏡組的一光軸通過該第一塑膠透鏡,且該第一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 一第一光學有效部; 一第一縮減部,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以及 一第一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以及 一第二塑膠透鏡,設置於該第一塑膠透鏡的像側,該光軸通過該第二塑膠透鏡,且該第二塑膠透鏡由近軸處至周緣處依序包含: 一第二光學有效部; 一第二縮減部,其物側表面與像側表面皆具有至少一粗糙化表面;以及 一第二外周部,用以與相鄰的元件承靠組裝; 其中,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1,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2,該第一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1m,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1,該第二縮減部的最小厚度為ET2m,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邊緣厚度為ET2,該第一縮減部的該些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1,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1,該第二縮減部的該些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2,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2,其滿足下列條件: CT1 ≤ 0.33公釐; CT2 ≤ 0.33公釐; ET1m/ET1 ≤ 1.0; ET2m/ET2 ≤ 1.0; 1.5 ≤ Fr1/Fs1 ≤ 25;以及 1.5 ≤ Fr2/Fs2 ≤ 25。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縮減部的該像側表面的該至少一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1_i,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1,其滿足下列條件: 5 ≤ Fr1_i/Fs1 ≤ 25。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縮減部的該像側表面的該至少一粗糙化表面的離型力為Fr2_i,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離型力為Fs2,其滿足下列條件: 5 ≤ Fr2_i/Fs2 ≤ 25。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1,其滿足下列條件: CT1 ≤ 0.3公釐。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二光學有效部的中心厚度為CT2,其滿足下列條件: CT2 ≤ 0.3公釐。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外周部具有一第一對心結構,該第二外周部具有一第二對心結構,且該第一對心結構與該第二對心結構對應設置,以使該第一塑膠透鏡和該第二塑膠透鏡中心對正。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成像透鏡組,更包含一第三塑膠透鏡,其中該第三塑膠透鏡具有一第三對心結構,且該第三對心結構與該第一對心結構和該第二對心結構其中一者對應設置,以使該第一塑膠透鏡、該第二塑膠透鏡和該第三塑膠透鏡皆中心對正。
  17.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第一縮減部的該物側表面的該至少一粗糙化表面與該第一縮減部的該像側表面的該至少一粗糙化表面在平行於該光軸的方向上對應設置。
  18.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成像透鏡組,其中該成像透鏡組中的透鏡總數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 N ≥ 5。
  19.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成像透鏡組;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成像透鏡組的一成像面上。
  2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19所述的相機模組。
TW111122121A 2022-06-15 2022-06-15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820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2121A TWI820748B (zh) 2022-06-15 2022-06-15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02210824658.9A CN117270158A (zh) 2022-06-15 2022-07-14 成像透镜组、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02221807886.7U CN217561816U (zh) 2022-06-15 2022-07-14 成像透镜组、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US17/887,328 US20230408787A1 (en) 2022-06-15 2022-08-12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2191634.9A EP4293405A1 (en) 2022-06-15 2022-08-23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DE202023102882.9U DE202023102882U1 (de) 2022-06-15 2023-05-24 Bildgebungslinsenanordnung, Kameramodul und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BR102023010211-5A BR102023010211A2 (pt) 2022-06-15 2023-05-25 Montagem de lente de captação de imagens, módulo de câmera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2121A TWI820748B (zh) 2022-06-15 2022-06-15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0748B true TWI820748B (zh) 2023-11-01
TW202401073A TW202401073A (zh) 2024-01-01

Family

ID=83049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121A TWI820748B (zh) 2022-06-15 2022-06-15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8787A1 (zh)
EP (1) EP4293405A1 (zh)
CN (2) CN117270158A (zh)
BR (1) BR102023010211A2 (zh)
DE (1) DE202023102882U1 (zh)
TW (1) TWI8207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18100A (zh) * 2016-11-08 2018-05-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光學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837500A (zh) * 2017-04-10 2018-10-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2965198A (zh) * 2021-03-31 2021-06-1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10255525A1 (en) * 2018-10-25 2021-08-19 Gopro, Inc. Interchangeable Lens Structures
US20210294066A1 (en) * 2018-05-24 2021-09-23 Maxell, Ltd. Lens unit and camera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91085A (ko) * 2015-01-23 201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 굴절 광학계 및 이미지 촬영 장치
TWM520143U (zh) * 2015-12-17 2016-04-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10793B (zh) * 2019-08-23 2020-1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影系統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18100A (zh) * 2016-11-08 2018-05-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光學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201837500A (zh) * 2017-04-10 2018-10-16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塑膠透鏡的成像透鏡組、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20210294066A1 (en) * 2018-05-24 2021-09-23 Maxell, Ltd. Lens unit and camera module
US20210255525A1 (en) * 2018-10-25 2021-08-19 Gopro, Inc. Interchangeable Lens Structures
CN112965198A (zh) * 2021-03-31 2021-06-1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23010211A2 (pt) 2024-02-15
US20230408787A1 (en) 2023-12-21
CN217561816U (zh) 2022-10-11
TW202401073A (zh) 2024-01-01
CN117270158A (zh) 2023-12-22
DE202023102882U1 (de) 2023-06-28
EP4293405A1 (en)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2675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25714B (zh) 攝影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2241059B (zh) 光学成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190317B (zh) 成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719659B (zh) 取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830082A (zh)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3267874A (zh) 取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2241060A (zh) 取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771811B (zh) 電子裝置
TW202142914A (zh)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077037A (zh) 光学影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4839742B (zh) 摄像光学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783891B (zh) 成像光學鏡片系統
CN113703128B (zh) 成像用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822015B (zh)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97960B (zh) 成像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820748B (zh) 成像透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7891052A (zh) 取像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756070B (zh)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68876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002814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815139A (zh) 光学影像撷取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819545B (zh)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97816B (zh) 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408931B1 (ko) 렌즈 광학계 및 촬상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