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9661B -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9661B
TWI819661B TW111122287A TW111122287A TWI819661B TW I819661 B TWI819661 B TW I819661B TW 111122287 A TW111122287 A TW 111122287A TW 111122287 A TW111122287 A TW 111122287A TW I819661 B TWI819661 B TW I8196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whitening
whitening composition
group
tooth
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0123A (zh
Inventor
李忠霖
林芷韻
顏瑞鋒
賴建宏
蘇寬德
Original Assignee
拓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拓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拓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22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966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9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966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0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0123A/zh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Dental Prepa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牙齒亮白組成物,其包含聚胺酯及白色食用色素及/或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可選擇的其他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本揭示亦提供一種牙齒亮白套組,及使用該牙齒亮白組成物的牙齒亮白方法。

Description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牙齒亮白組成物及包含該牙齒亮白組成物之套組及其使用該牙齒亮白組成物的方法。
在現代越來越多人注重牙齒的美觀,潔白明亮的牙齒更是所有人所夢寐以求。牙齒美白的種類中可分為化學性美白及物理性美白。
化學性牙齒漂白是去除牙齒上沉積的色素最有效的方法,效果取決於過氧化物的濃度以及與牙齒接觸的時間,其中以使用過氧化物的化學性美白的效果較好,在消費者的使用上最為常見。化學性美白雖然效果佳,但目前已有許多學術期刊的研究結果指出,在牙齒的漂白後會有許多副作用,例如於漂白療程過後容易造成牙齒表面損傷、牙齦腫脹不適、敏感性牙齒、口腔泡疹以及色素更容易沉積於牙齒表面等諸多副作用。
物理性美白主要著重於牙齒表面的色澤與亮度之改變,常見物理性美白的方式為表面補色或是噴砂拋光。補色的主要原理乃是藉由光線的補色,使對比色的色素附著於牙齒上,產生光線的混色,使牙齒產生暫時性美白的效果。而牙齒拋光則是藉由含有大量研磨劑的拋光膏,使用器械在牙面進低速旋轉拋光,這樣可去除牙齒上的劃痕與表面沉積色素,使得牙齒的表面變得非常光滑,附有光澤。物理性美白方式雖然效果溫和且副作用較少,但美白效果有限,相較於化學性美白滿意度並不高。
此外,由於一般民眾生活工作忙碌,至牙醫看診洗牙或進行牙齒美白療程往往耗費時間並帶來不便。因此,就一般消費者而言,對於能使牙齒快速並持續一段時間亮白且使用上方便的牙齒亮白組成物是有所需求的。
聚胺酯類膠體,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包含聚酯型和聚醚型二大類。聚胺酯類化合物常用於彈性體或是成膜劑使用,除對皮膚表面有成膜效果外,於牙齒陶瓷表面的成膜效果也同樣極佳,是一種可改善附著性的原料。
為解決上述物理性美白的問題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使用者可經常使用並減少副作用的前提下,本案發明人以此聚胺酯類膠體做為成膜劑為發想,藉由此增強補色原料於牙齒上的貼附能力,增強物理性的牙齒補色技術,已顯著改善並增進了牙齒的美白效果。
本揭示提供一種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聚胺酯及白色食用色素及/或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可選擇的其他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
本揭示亦提供一種牙齒亮白套組,其包含牙齒亮白組成物及使用該牙齒亮白組成物之說明書。
本揭示亦提供一種牙齒亮白方法,其包含將牙齒亮白組成物施用至牙齒,其中該組成物包含聚胺酯及白色食用色素及/或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可選擇的其他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
需理解的是,本發明不限於本文所列出的特定例示之材料、結構、程序、方法或構造。因此,雖然本文中列舉出一些選項,但與其相似或功效相同者皆可應用於本發明的實施或實施例,而本文僅描述較佳的材料及方法。
亦要瞭解到的是,本案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之目的而並非意欲限制的。
與隨文檢附的圖式有關的下面載明的詳細說明被認為是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的說明而並非意欲表示可實施本發明的唯一例示性實施例。在本案全文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例示性」意指「用作一實例、例子或示例」,且不應必然地解釋為較佳或優於其它例示性實施例。詳細說明包括特定的細節供用於提供全面瞭解本案說明書的示範性實施例之目的。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可顯而易見的是,本案說明書的示範性實施例可不用這些特定的細節而實施。
定義:
如本文所使用,下列各術語具有如本段落所述的含義。
除另有定義外,否則所有本文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通常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的涵義相同。一般而言,本文使用的命名法與動物藥理學、藥學科學、分離科學及有機化學中的實驗室程序是本領域公知且常用的。應理解的是,只要能使本教示保留可操作性,其步驟的順序或執行某些動作的順序即無關緊要。此外,可同時或不同時進行兩個或更多的步驟或動作。
如本文所使用,「一」及「一種」係指一或多於一個(即至少一個)的物體。舉例而言,「一種元件」係指一個元件或多於一個元件。
除非另有指明,否則本文所用的所有百分比為按牙齒亮白組成物的總重量計。除非另有指明,否則本文所用的百分比或比率為對應組分的重量百分比或重量比率。除非另有指明,否則所有測量在25℃下進行。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牙齒」係指天然牙齒或人工齒列。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牙齒表面」係關於天然牙齒的表面或人工齒列的硬表面包括假牙、牙帽、牙冠、牙板、牙橋、牙齒充填物、牙齒植入物及其類似物。在一實施方式中,牙齒表面係指天然的牙齒表面。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組成物」係指可用於本發明的至少一種化合物與口腔可接受的載劑及/或賦形劑的混合物。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口腔可接受的」係指一種不會消除本發明中有用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或性質的物質,例如載劑或賦形劑,且相對無毒,即該物質可投予受試者而不引起非所欲之生物效應或與組成物所含的的任何成分以有害的方式相互作用。
如本文所使用,「有效量」係指在本領域之熟習技術人員的合理判斷內,所提供之化合物或組合物的量足以明顯地誘導積極有益效果,較佳地對口腔健康具有有益效果,但低至足以避免不可接受之副作用,即對風險比提供合理的有益效果。
範圍:貫穿本揭示內容,本發明的各個態樣可以範圍的形式呈現。應理解的是,範圍形式的描述僅是為了方便及簡潔,不應被解釋為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因此,範圍的描述應被視為是具體揭示所有可能的子範圍以及該範圍內的單一數值。例如,從1至6的範圍描述應被認為已特定揭示子範圍,例如從1至3、1至4、1至5、2至4、2至6、3至6等,以及在該範圍內的單一及部分數字,例如1、2、2.7、3、4、5、5.3及6。無論範圍的寬度如何皆適用。
牙齒亮白組成物
本發明所使用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係關於使用於包括口腔護理、口腔衛生或口腔外觀的一種組成物。本發明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包含聚胺酯及白色食用色素及/或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可選擇的其他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上述食用色素在法定濃度範圍內可安全使用,常用於食品加工、及其他衛生和化妝品的應用中。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口腔可接受量的聚胺酯。在一實施方式中,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該組成物總重之約30%至約3%的聚胺酯,較佳為包含約30%至約10%的聚胺酯,更佳為包含約30至約20%的聚胺酯。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聚胺酯之含量可為該組成物總重之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或3%或上述各含量之間的任何含量。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口腔可接受量的白色食用色素,白色食用色素可增加組成物或製劑不透明度。在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該組成物總重之約10%至約0.1%的白色食用色素,較佳為包含約5%至約0.25%的白色食用色素,更佳為包含約4%至約2%的白色食用色素,且最佳約4%的白色食用色素。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白色食用色素之含量可為該組成物總重之10%、9%、8%、7%、6%、5%、4%、3%、2.8%、2.6%、2.4%、2.2%、2.0%、1.8%、1.6%、1.4%、1.2%、1.0%、0.9%、0.8%、0.7%、0.6%、0.5%、0.4%、0.3%、0.2%或0.1%或上述各含量之間的任何含量。
在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所含之食用色素可為標準化的顏料分類體系的國際顏料索引(Colour Index International,CI)中揭示的呈白色食用色素。白色色素可包括CI 75170、CI 77002、CI 77004、CI 77019、CI 77120、CI 77163、CI 77220、CI 77231、CI 77713、CI 77891等或其組合,較佳可為CI 77891、CI 77019、CI 77220、CI77004或其組合,且更佳為CI 77891。
在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所含之藍色食用色素可為標準化的顏料分類體系的國際顏料索引中揭示的呈綠藍色或亮藍色或其他藍色系之食用色素。藍色色素可包括CI 42051、CI 42090、CI 69800、CI 69825、CI 73000、CI 73015、CI 74160、CI 77007、CI 77346、CI 77510、CI 20470、CI 42080、CI 61585、CI 62045、CI 74100、CI 74180等或其組合,較佳為CI 42090、CI73015、CI77007或其組合,更佳為CI 42090。在一實施方式中,藍色食用色素為水溶性透明藍色食用色素。
CI 42090亦稱為FD&C色素藍色1號(FD&C Blue #1)或亮藍FCF (brilliant blue FCF),為一種有機化合物,屬於三芳基甲烷染料,化學名稱為N-乙基-N-[4-[[4-[乙基[(3-磺苯基)甲基]胺基[苯基](2-磺苯基)亞甲基]-2,5-環己二烯-1-亞基]-3-磺基苯甲銨/鋁鹽,化學式如下:
在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該組成物總重之約5%至約0.01%的藍色食用色素,較佳為包含約3%至約0.01%的藍色食用色素,更佳為包含約0.5%至約0.06%的藍色食用色素,且最佳約0.3%的藍色食用色素。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藍色食用色素之含量可為該組成物總重之1.0%、0.9%、0.8%、0.7%、0.6%、0.5%、0.4%、0.3%、0.2%、0.1%、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或上述各含量之間的任何含量。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進一步包含口腔可接受量的其他食用色素作為之補色增強原料,該食用色素之含量可依其各別之口腔可接受量之範圍及使牙齒亮白有效量的範圍內加以變化。其他顏色之食用色素可包括CI 45430等之食用色素。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所含之食用色素亦可為其他類食用色素,例如溴瑞香草藍(Bromothymol blue)等。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亦可包含口腔可接受量的其他著色劑,包括色素、顏料、染料及賦予特定光澤或反射性之試劑。在一實施方式中,著色劑係可附著於牙齒表面以提供白色或淺色塗層及提高亮度。該口腔可接受之其他著色劑可包括FD&C染料及色素、滑石、碳酸鎂、碳酸鈣、矽酸鎂、矽石、氧化鋅、亞鐵氰化鐵銨(ferric ammonium ferrocyanide)、群青、鈦酸雲母、氧氯化鉍,及其之混合物。一種或多種著色劑係任意地以0.001%至20%之總量存在,例如0.01%至10%或0.1%至5%。
添加劑、載劑及賦形劑
本文中「口腔可接受之添加劑」、「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口腔可接受之賦形劑」可互換使用,係指在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有用的任何添加劑、載劑及/或賦形劑。該口腔可接受之添加劑、載劑及/或賦形劑,在本文所揭示之用量下,當保留在口腔內而不吞食,一段如本發明所需時間,其足以與牙齒表面有效接觸,不會對哺乳動物產生傷害。一般而言,該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如不小心吞食,也是無害的。
如本揭示所使用的口腔可接受之添加劑、載劑及/或賦形劑意指可在本揭示之實施方式或實施例的牙齒亮白組成物中使用而不改變上述主要成分之功效或性質的任何安全且有效的材料。可用於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的適當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可包括水、濕潤劑、抗牙齒結石劑、界面活性劑、抗敏劑、pH調整劑、抗菌劑或防腐劑、甜味劑、風味劑組成之群組的一或多種。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濕潤劑,其中該濕潤劑可選自山梨醇、甘油、木糖醇、丙二醇、1,2-己二醇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較佳為甘油及1,2-己二醇。該濕潤劑之含量可為約0.1至約30%,例如可含約0.1至約30%之甘油及/或可含約0.1至約10%之1,2-己二醇。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有效減少與結石形成相關的磷酸鈣礦物沉積的多磷酸鹽材料作為抗牙齒結石劑,例如合成的陰離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酸酯、馬來酸酐及/或甲基乙烯基醚之共聚物及其等之混合物,較佳為丙烯酸酯共聚物。該抗牙齒結石劑之含量可為約0.1至約20%。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界面活性劑,該表面活性劑可以是陰離子的、非離子的、兩性的、兩性離子的、陽離子的或其混合物。該界面活性劑較佳地選自聚山梨醇酯20、聚山梨醇酯40、聚山梨醇酯60、聚山梨醇酯65、聚山梨醇酯80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甜味劑,其中該甜味劑可選自包括異麥芽糖醇、山梨糖醇、麥芽糖、木糖醇、糖精、三氯蔗糖、甜葉菊提取物、阿斯巴甜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較佳為異麥芽糖醇及山梨糖醇。該甜味劑之含量可為約0.1至約20%。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鉀鹽之抗敏劑,其中該鉀鹽選自檸檬酸鉀、硝酸鉀、氯化鉀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抗菌劑或防腐劑,其中該抗菌劑或防腐劑選自苯氧乙醇、苯甲酸、水楊酸、對羥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氯菲那辛(Chlorphenesin)、乙基己基甘油或其等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較佳為苯氧乙醇、氯菲那辛及乙基己基甘油。該抗菌劑或防腐劑之含量可為約0.01至約1%。例如可含約0.1至約1%之苯氧乙醇、可含約0.01至約0.3%之氯菲那辛及/或約0.1至約1%之乙基己基甘油。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風味劑,其中該風味劑包含精油以及各種調味的醛、酯及醇物質,其中該精油的實例包括檸檬、酸橙、葡萄柚、橙、胡椒薄荷、冬青、黃樟、丁香、鼠尾草、留蘭香、馬郁蘭、肉桂之油萃取物。在一實施方式中,該風味劑包含乙醯磺胺酸鉀、乙基薄荷烷甲醯胺、薄荷醇、香芹酮或茴香腦,較佳為乙醯磺胺酸鉀。該風味劑之含量可為約0.1至約5%。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包含至少一種pH調整劑,其中該pH調整劑選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三乙醇胺、硝基三乙醇、檸檬酸、蘋果酸、乳酸、檸檬酸鈉、硼酸、硼砂、磷酸氫鉀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較佳為氫氧化鉀。該pH調整劑之含量可為約0.1至約5%。
對於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知的是,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可具有多重功能。因此,若在本文中指出一化合物具有一種功能,並不意味著排除用於其他功能。例如,一種化合物如薄荷醇可同時作為香味劑及消毒劑;一種化合物如聚山梨醇酯20可同時作為界面活性劑及乳化劑。
劑型
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是在口腔中停留足以實質上接觸牙表面一段時間以達到亮白活性。因此,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呈溶液、漿液、凝膠、糊劑或軟膏或其他任何劑型。在一實施方式中,該牙齒亮白組成物為漱口水劑型。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該牙齒亮白組成物為塗敷凝膠劑型。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該牙齒亮白組成物為噴劑劑型。
用途及方法
在實施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時,使用者僅需要將該牙齒亮白組成物施加至人類的牙齒表面,以便在所需的牙齒區域中獲得所需效果,例如亮白、口氣清新等效果。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安全地施加至牙齒以外的其他口腔表面,諸如口腔黏膜組織或齒齦,而不會導致或引起過敏或不適。
在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為凝膠、糊劑或軟膏劑型時,可藉由牙刷將有效量之牙齒亮白組成物施用於牙齒表面,使牙齒表面與牙齒亮白組成物接觸一段時間後,再經由漱口將牙齒表面沖洗乾淨。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為凝膠、糊劑或軟膏劑型時,亦可將有效量之牙齒亮白組成物裝填至牙套中,再將該牙套套入牙齒,使牙齒表面與牙套中之亮白組成物接觸一段時間後,再經由漱口將牙齒表面沖洗乾淨。在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為漱口水或噴劑劑型,可藉由直接噴灑或以漱口方式施加至牙齒表面一段時間後,再經由漱口將牙齒表面沖洗乾淨。
該牙齒亮白組成物與牙齒表面接觸的時間可依據牙齒亮白組成物中活性成分的濃度而變化,例如可在約3分鐘以內,較佳為約20秒至約2分鐘,更佳為約20秒至約1分鐘,例如約30秒。
對於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的施用時點及次數並無限制,由於本揭示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可方便且快速地使牙齒持續一段時間亮白,因此使用者可依據所需求之牙齒亮白的時間點及持續時間施用。
套組
本揭示提供一種牙齒亮白套組,其包含上述牙齒亮白組成物及使用說明,使用者可參照該使用說明中所述之使用方法及步驟施用該牙齒亮白組成物。
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揭示之較佳實施方案,但應理解本揭示不限於以下所述實施例之內容。 實施例
材料與方法
A.亮白噴劑之製備
將各成分依表1中所述含量秤重備用。首先,將甘油與氯菲那辛加熱溶解至澄清後,添加水。在該混合液中加入丙烯酸酯共聚物及氫氧化鉀並攪拌至澄清透明。在該混合液中添加聚胺酯‐35、乙醯磺胺酸鉀、山梨糖醇及異麥芽糖醇並攪拌混合均勻。將乙基己基甘油、1,2-己二醇、苯氧乙醇及風味劑加入混合液中,攪拌混合均勻。最後,於該混合液中加入食用色素CI 77891、CI 42490 1%及CI 45430 1%,攪拌均勻後即完成。
依上述流程製備含不同濃度之聚胺酯-35、CI 77891及CI 42090 1%之噴劑形式的亮白劑配方A~C。對照組配方為不含聚胺酯、CI 77891及CI 42090 1%,並以相同含量之水替代該三種成分。配方A~C及對照組之詳細成份如表1所示,其中各配方除聚胺酯、CI 77891及CI 42090 1%之含量外,所含其他成份及含量皆相同。 表1 亮白噴劑之成份
成分 占比(%)
對照組 配方A (%) 配方B (%) 配方C (%)
聚胺酯‐35 (Polyurethane‐35) 0 15 24 27
CI 77891 0 2 3.5 4
CI42090 1% 0 0.06 0.2 0.3
其他成分: 水、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醯磺胺酸鉀、山梨糖醇、異麥芽糖醇、氫氧化鉀、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風味劑、CI 45430 1%、甘油、氯菲那辛、1,2-己二醇 加至100% 加至100% 加至100% 加至100%
B. 群眾試驗方法
群眾試驗中,首先針對四種配方進行小群眾(N=16)的測試調查,並針對效果最佳之配方進行3小時的亮白長效性驗證(N=6),於在測試後再選用A與C進行大群眾(N=100-102)的測試調查。
C. 受試者篩選
以下列條件篩選参與群眾試驗的受試者: 1.   20~55歲; 2.   職業: 全職、兼職上班族,學生或家庭主婦; 3.   學歷:高中職以上; 4.   性別:不拘; 5.   曾有使用過牙齒美白產品或做過診所牙齒美白,但排除半年內有採用診所美白/牙貼/牙托組合/凝露/精華液的人; 6.   未來一年有意願購買如牙膏、漱口水、凝膠、噴劑等牙齒美白相關產品。 選擇並登記將滿足上述全部條件1~6之受試者,並納入群眾試驗全體中以進行後續本發明之亮白噴劑效果的主客觀調查。
D. 牙齒比色卡之製備
根據美國牙醫學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ADA)發布之29色美白色階為比色基準,使用美白比色板(VITA Bleachedguide 3D-MASTER)為參考標準,以相機(Canon M6 Mark ii)製作牙齒色階比色卡(如圖1所示),用於比較牙齒色階變化結果。
實施例 1- 小群眾測試調查
1.1 評量使用亮白噴劑前之牙齒色階
每位受試者在測試前需先刷牙,然後於鏡子前方以手持式LED白光燈源照射牙齒表面,並以VITA牙齒比色卡比對,記錄自評色階。隨後拍攝牙齒色階照片,並由受試者與兩位測試者共同評斷牙齒色階。
1.2 亮白噴劑試驗
將上述對照組及配方A~C組的亮白噴劑噴灑於受試者的牙齒表面,於停留1分鐘後漱口沖洗。
1.3 評量使用亮白噴劑後之牙齒色階
每位受試者先於鏡子前方以手持式LED白光燈源照射牙齒表面,並以VITA牙齒比色卡比對,記錄自評色階。隨後拍攝牙齒色階照片,並由該受試者與兩位測試者主客觀共同評斷色階。
1.4 填寫測試後調查問券
受試者根據調查問券上的內容填寫此次牙齒亮白噴劑之測試評價。該封閉式問券內容包含測試者之相關生活習慣調查、使用前牙齒狀況、使用後對於不同配方之亮白有感程度與滿意度調查等項目,其中該滿意度包含美白效果滿意度及整體滿意度(包含美白效果及整體使用感受度),二者皆從1分(不滿意)至10分(滿意)評量。
1.5 數據統計
本試驗之結果相關性已統計學中的t檢定進行分析,以組平均數作為依據計算t檢定,了解關鍵原料對於牙齒亮白是否有顯著差異,以及不同配方對於百人體驗的差別,驗證實驗準確性。
1.6 結果
結果如圖2~5所示。圖2為對照組之小群眾試驗結果,測試人數為16人,牙齒平均降低色階為0.63,眾數為0色階,並無明顯亮白的效果。
圖3為配方A之小群眾試驗結果,測試人數為16人,平均降低牙齒色差為3.56,平均滿意度為7.6/10,調查結果之眾數為3色階(9人)。圖4為配方B之小群眾試驗結果,測試人數為16人,平均降低色差為3.77,平均滿意度為7.6/10,眾數為3色階(6人)。圖5為配方C之小群眾試驗結果,測試人數為16人,平均降低色差為3.88,平均滿意度為8/10,眾數為3色階(5人)。
從上述的成果中得知,配方A、配方B及配方C皆有牙齒亮白的效果,其效果甚至達到了3階以上,且整體的平均滿意度更高達7.5分至8分。詳細比較三種不同配方結果得知,隨著成膜劑與補色原料的添加比例上升,能夠提升牙齒亮白效果,同時也提升了滿意分數。
詳細探討四種不同配方之色階數值的變化,對照組並無任何的效果,而配方A、配方B及配方C以眾數3色階為基準點,在提升了成膜劑與補色成分之濃度後,配方B與配方C相較於配方A之高色階變化人群有顯著提升的現象,再次證明成膜劑與補色原料的濃度提升,有助於在短時間、一次性地產生牙齒亮白的色階變化率上升。以此結果為基礎,選用低濃度比例之配方A與高濃度比例之配方C進行後續大群眾調查探討。
空白組與配方C以t檢定分析關鍵成分對牙齒之亮白關係性,而計算出來的p<0.05,證明兩者配方有顯著差異,更證明了在配方中添加聚胺酯‐35、CI 77891與CI42090 1%有助於牙齒亮白。
實施例 2- 亮白長效性測試
在小群眾試驗中,配方C的亮白效果最佳,於此試驗中將選用配方C進行亮白長效性測試。以實施例1.1~1.3相似步驟,並觀察施用配方C亮白噴劑後連續3小時之牙齒亮白效果變化。
圖6為配方C之長效性測試,測試的人數為6位(N=6),從結果中可以發現,在使用完配方C之後,隨著時間變化,牙齒會緩慢地回復色階,而於3小時(180分鐘)的測試區間內,牙齒的總回色率到達55%,證明了使用亮白噴劑,其對牙齒的亮白效果能持續超過3小時以上。
實施例 3- 大群眾測試調查
依實施例1相似步驟進行大群眾測試調查,參與測試之受試者為102名。
結果如圖7及8所示。圖7為配方A之大群眾測試調查結果,測試人數為102人,平均降低牙齒色差為2.51,平均滿意度為5.9/10,調查結果之眾數為1色階(27人)。圖8為配方C之大群眾測試調查結果,測試人數為100人,平均降低色差為2.59,平均滿意度為7.1/10,眾數為2色階(31人)。
相較於小群眾測試調查結果,大群眾測試調查數據結果雖有所降低,但相較於小群眾測試調查之對照組仍具有顯著差異。因此,在大群眾調查中可再次證明以成膜劑輔以補色原料能夠在短暫的施用時間後有效一次性地產生平均色階變化度於2色階以上的牙齒亮白效果。
在大群眾試驗中,選用降低0-5色階之數據區間,以t檢定分析配方A與配方C對牙齒之亮白關係性,計算出來的p值<0.05,證明配方A與配方C有顯著的差異,證明了關鍵原料的濃度會影響到牙齒的亮白效果,可證實隨著成膜劑與補色原料的添加比例上升,能夠提升牙齒亮白效果、與滿意分數。
比較使用配方A及C之結果,於色階變化數0之人群中,A配方有13人而C配方僅有4人,於變化數1分之人群中,A配方有27人而配方C有19人,對於受試者牙齒亮白效果較差者,配方C能夠有效的提升該受試者的亮白效果,再次對比於統計圖譜更能發現,相比於配方A的色階分布人數,配方C色階分布較為集中,且眾數有上升的趨勢,這結果能說明較高濃度之有效成分的配方C之滿意度分數高於較低濃度之有效成分的配方A,而受試者於配方C之亮白效果有感反饋更是高達89%,此結果證明對於隨著成膜劑與補色原料的添加比例上升,能夠提升牙齒亮白效果,更可用於原本牙齒較難亮白的受試者。
實施例 4- 其他食用色素比較
依上述流程製備含相同濃度之聚胺酯-35、白色食用色素、藍色食用色素及其他成份之噴劑形式的亮白劑配方D,其中選擇白色食用色素為CI 77891 (TiO 2)、CI 77019 (Mica)、CI 77220 (CaCO 3)及CI 77004 (高嶺土),藍色食用色素為CI 42090 (藍色1號)、CI 73015 (藍色2號)及CI 77007進行交叉組合比較。各組別中使用之成分含量相同,如下表2所示。 表2 添加比例
成份INCI 配方D (%)
聚胺酯‐35 15
白色色素 2
藍色色素 0.06
其他成分: 水、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醯磺胺酸鉀、山梨糖醇、異麥芽糖醇、氫氧化鉀、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風味劑、CI 45430 1%、甘油、氯菲那辛、1,2-己二醇 加至100%
結果
4種白色食用色素與3種藍色食用色素相互搭配搭配對於牙齒的降低色階效果如下表3,其中空白組為不含白色食用色素與藍色食用色素。 表3 不同色素搭配對於牙齒的降低色階效果(N=4)
白色食用色素   藍色食用色素 CI 77891 (TiO 2) CI 77019 (Mica) CI 77220 (CaCO 3) CI77004 (高嶺土)
0.63 (空白組) 1.25 1.55 1.25 1
CI 42090 (藍色1號) 1.75 3.56 3.25 2.25 2.625
CI 73015 (藍色2號) 1.25 2.325 2.1 2 1.8
CI 77007 1.775 2 2.575 2 2.2
根據實驗結果顯示,聚胺脂搭配白色食用色素(4種)或藍色食用色素(3種)皆能夠幫助牙齒產生亮白效果。在單一色素的使用上,表現出的降低色階效果有限,最高僅為1.775色階 (CI77007),而使用白色及藍色兩種食用色素共同搭配的配方可增強牙齒亮白效果,最高可降低3.56色階 (CI77891+CI42090組)。
實施例 5- 聚胺脂搭配不同色素之亮白結果
依上述流程製備含相同濃度之聚胺酯-35、白色食用色素或藍色食用色素、及其他成份之噴劑形式的空白組(配方E)及測試組(配方F)亮白劑配方,其中選擇白色食用色素為CI 77891 (TiO 2)、CI 77019 (Mica)、CI 77220 (CaCO 3)及CI 77004 (高嶺土),藍色食用色素為CI 42090 (藍色1號)、CI 73015 (藍色2號)及CI 77007進行比較。每組測試4位受試者。各組別中使用之成分含量相同,如下表4及表5所示。 表4 空白組添加比例:
成份INCI 配方E (%)
聚胺酯-35 15
白色色素 0
藍色色素 0
其他成分: 水、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醯磺胺酸鉀、山梨糖醇、異麥芽糖醇、氫氧化鉀、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風味劑、CI 45430 1%、甘油、氯菲那辛、1,2-己二醇 加至100%
表5 測試組添加比例:
成份INCI 配方F (%)
聚胺酯‐35 15
白色色素 2
藍色色素 0.06
其他成分: 水、丙烯酸酯共聚物、乙醯磺胺酸鉀、山梨糖醇、異麥芽糖醇、氫氧化鉀、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風味劑、CI 45430 1%、甘油、氯菲那辛、1,2-己二醇 加至100%
結果
包含聚胺酯-35及白色食用色素或藍色食用色素之牙齒亮白噴劑對於牙齒的降低色階效果如下表6。 表6 不同色素搭配對於牙齒的降低色階效果(N=4)
藍色色素 CI 42090 CI 73015 CI 77007 空白組
降低色階 1.75 1.25 1.775 0.63
白色色素 CI 77891 CI 77019 CI 77220 CI 77004 空白組
降低色階 1.25 1.55 1.25 1 0.63
根據結果顯示,聚胺脂無搭配任何藍色或白色食用色素時並無明顯的亮白效果,僅能降低0.63色階(空白組),而聚胺脂搭配白色食用色素(4種)或藍色食用色素(3種),皆有能夠幫助牙齒亮白的效果,其中於藍色食用色素之效果最高為1.775色階(CI 77007),而白色食用色素降低最高為1.55色階(Mica(CI 77019))。
牙齒亮白效果
綜合上述實施例結果可知,小群眾試驗中的空白組與配方C在t檢定的計算後有顯著的差異,而配方A與配方C大群眾試驗同樣以t檢定的計算後也出現顯著的差異。以配方C進行長效性試驗,結果證實使用亮白噴劑其亮白效果能持續3小時以上。可證實以聚胺酯為主體輔以白色及/或藍色兩種食用色素之補色增強原料的本發明之牙齒亮白組成物能夠在極為短暫的施用時間,甚至低於一分鐘內,一次性地長時間有效提升牙齒的亮白效果。且依據上述實施例所使用之聚胺酯、白色及/或藍色兩種食用色素之補色增強原料的存在與否及濃度證實,該些成分比例皆有助於牙齒亮白的效果,更有助於原本不易亮白的牙齒達到亮白效果。故可依據施用時間、原本的齒色、欲達到之牙齒亮白效果加以調配至最適或最佳濃度比例。
列舉之實施方式
提供以下例示性實施方式,其編號不應被解釋為指定重要性程度。
實施方式1提供一種牙齒亮白組成物,其包含該牙齒亮白組成物重量之3%至30%之聚胺酯及0.1%至10%之白色食用色素以及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
實施方式2提供一種牙齒亮白組成物,其包含該牙齒亮白組成物重量之3%至30%之聚胺酯及0.01%至5%之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
實施方式3提供一種牙齒亮白組成物,其包含該牙齒亮白組成物重量之3%至30%之聚胺酯、0.1%至10%之白色食用色素及0.01%至5%之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
實施方式4提供如實施方式1或3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白色食用色素選自國際顏料索引(CI) 75170、CI 77002、CI 77004、CI 77019、CI 77120、CI 77163、CI 77220、CI 77231、CI 77713、CI 77891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5提供如實施方式1或3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白色食用色素選自CI 77891、CI 77019、CI 77220、CI77004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6提供如實施方式1或3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白色食用色素為CI 77891。
實施方式7提供如實施方式2或3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藍色食用色素選自CI 42051、CI 42090、CI 69800、CI 69825、CI 73000、CI 73015、CI 74160、CI 77007、CI 77346、CI 77510、CI 20470、CI 42080、CI 61585、CI 62045、CI 74100及CI 74180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8提供如實施方式2或3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藍色食用色素選自CI 42090、CI73015、CI77007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9提供如實施方式2或3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藍色食用色素為N-乙基-N-[4-[[4-[乙基[(3-磺苯基)甲基]胺基[苯基](2-磺苯基)亞甲基]-2,5-環己二烯-1-亞基]-3-磺基苯甲銨/鋁鹽(CI42090)。
實施方式10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CI45430。
實施方式11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水。
實施方式12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濕潤劑。
實施方式13提供如實施方式12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濕潤劑選自山梨醇、甘油、木糖醇、丙二醇、1,2-己二醇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14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抗牙齒結石劑。
實施方式15提供如實施方式14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抗牙齒結石劑選自聚丙烯酸酯、馬來酸酐及/或甲基乙烯基醚之共聚物及其等之混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16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界面活性劑。
實施方式17提供如實施方式16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界面活性劑選自聚山梨醇酯20、聚山梨醇酯40、聚山梨醇酯60、聚山梨醇酯65、聚山梨醇酯80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18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甜味劑。
實施方式19提供如實施方式18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甜味劑選自包括異麥芽糖醇、麥芽糖、木糖醇、糖精、三氯蔗糖、甜葉菊提取物、阿斯巴甜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20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鉀鹽之抗敏劑。
實施方式21提供如實施方式20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鉀鹽選自檸檬酸鉀、硝酸鉀、氯化鉀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22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pH調整劑。
實施方式23提供如實施方式22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pH調整劑選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三乙醇胺、硝基三乙醇、檸檬酸、蘋果酸、乳酸、檸檬酸鈉、硼酸、硼砂、磷酸氫鉀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24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抗菌劑或防腐劑。
實施方式25提供如實施方式24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抗菌劑或防腐劑選自苯氧乙醇、苯甲酸、水楊酸、對羥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氯菲那辛、乙基己基甘油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實施方式26提供如實施方式1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風味劑。
實施方式27提供如實施方式26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風味劑包含精油以及各種調味的醛、酯及醇物質,其中該精油的實例包括檸檬、酸橙、葡萄柚、橙、胡椒薄荷、冬青、黃樟、丁香、鼠尾草、留蘭香、馬郁蘭、肉桂之油萃取物。
實施方式28提供如實施方式26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風味劑包含乙醯磺胺酸鉀、乙基薄荷烷甲醯胺、薄荷醇、香芹酮或茴香腦。
實施方式29提供如實施方式1至28中任一項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為溶液、漿液、凝膠、糊劑或軟膏劑型。
實施方式30提供如實施方式1至28中任一項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為噴劑劑型或漱口水劑型。
實施方式31提供一種牙齒亮白套組,其包含實施方式1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及使用說明。
實施方式32提供一種牙齒亮白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實施方式1至28中任一項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施用至牙齒表面一段時間,然後再以水漱口去除未附著於牙齒表面的該牙齒亮白組成物。
當結合圖式閱讀時,將可更好理解下列本發明說明性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為了說明本發明的目的,在圖式中顯示出某些說明性的實施方式及結果。然而,應該理解,本發明不限於圖式中所示實施方式的精確配置和手段。
圖1為參照美白比色板(VITA Bleachedguide 3D-MASTER)以相機製作的牙齒色階比色卡。
圖2為小群眾試驗之空白組結果。
圖3為配方A之小群眾試驗結果。
圖4為配方B之小群眾試驗結果。
圖5為配方C之小群眾試驗結果。
圖6為配方C之長效性測試結果。
圖7為配方A之大群眾試驗結果。
圖8為配方C之大群眾試驗結果。

Claims (15)

  1. 一種牙齒亮白組成物,其包含該牙齒亮白組成物重量之3%至30%之聚胺酯-35、0.1%至10%之白色食用色素、0.01%至5%之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口腔可接受之載劑及/或賦形劑,其中該白色食用色素選自CI 77891、CI 77019、CI 77220、CI77004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且該藍色食用色素選自CI 42090、CI73015、CI77007及其組合所組成之群組,且其中該牙齒亮白組成物為噴劑劑型或漱口水劑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白色食用色素為CI 77891。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藍色食用色素為CI 42090。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CI 45430。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可進一步包含選自濕潤劑、抗牙齒結石劑、界面活性劑、抗敏劑、pH調整劑、抗菌劑或防腐劑、甜味劑、風味劑所組成及之群組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添加劑。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濕潤劑選自水、山梨醇、甘油、木糖醇、丙二醇、己二醇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抗牙齒結石劑選自聚丙烯酸酯、馬來酸酐及/或甲基乙烯基醚之共聚物及其等之混合物所組成之群組。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界面活性劑選自聚山梨醇酯20、聚山梨醇酯40、聚山梨醇酯60、聚山梨醇酯65、聚山梨醇酯80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甜味劑選自包括異麥芽糖醇、麥芽糖、木糖醇、糖精、三氯蔗糖、甜葉菊提取物、阿斯巴甜所組成之群組。
  10.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抗敏劑選自檸檬酸鉀、硝酸鉀、氯化鉀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11.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pH調整劑選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三乙醇胺、硝基三乙醇、檸檬酸、蘋果酸、乳酸、檸檬酸鈉、硼酸、硼砂、磷酸氫鉀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12.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抗菌劑或防腐劑選自苯氧乙醇、苯甲酸、水楊酸、對羥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氯菲那辛(Chlorphenesin)、乙基己基甘油或其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13. 如請求項5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其中該風味劑選自檸檬油、酸橙油、葡萄柚油、橙油、胡椒薄荷油、冬青油、黃樟油、丁香油、鼠尾草油、留蘭香油、馬郁蘭油、肉桂油、乙醯磺胺酸鉀、乙基薄荷烷甲醯胺、薄荷醇、香芹酮、茴香腦及其等之組合所組成之群組。
  14. 一種牙齒亮白套組,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及使用說明。
  15. 一種牙齒亮白方法,其包含將有效量之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牙齒亮白組成物施用至牙齒表面一段時間,然後再以水漱口去除未附著於該牙齒表面的該牙齒亮白組成物。
TW111122287A 2022-06-15 2022-06-15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TWI819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2287A TWI819661B (zh) 2022-06-15 2022-06-15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2287A TWI819661B (zh) 2022-06-15 2022-06-15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9661B true TWI819661B (zh) 2023-10-21
TW202400123A TW202400123A (zh) 2024-01-01

Family

ID=89857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287A TWI819661B (zh) 2022-06-15 2022-06-15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966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1118A (zh) * 2019-10-30 2020-01-24 广州玮弘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牙贴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1118A (zh) * 2019-10-30 2020-01-24 广州玮弘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美白牙贴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Sedighe Sadat Hashemikamangar Effect of an Optical Whitening Toothpaste on Color Stability of Tooth-Colored Restorative Materials Eur J Dent 14 2020 85–9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0123A (zh) 202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62744A1 (en) Composition for whitening teeth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BRPI0710643A2 (pt) regimes e kits para tratamento bucal
Favaro et al. Effect of mouth rinses on tooth enamel surface
Shanbhag et al. Use of clinical bleaching with 35% hydrogen peroxide in esthetic improvement of fluorotic human incisors in vivo
Abd ElAziz et al. Evaluation of Charcoal and Sea Salt–Lemon-based Whitening Toothpastes on Color Change and Surface Roughness of Stained Teeth
Ayad et al. Comparative efficacy of a specially engineered sonic powered toothbrush with unique sens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to tw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ower toothbrushes on established plaque and gingivitis
BR112012023535B1 (pt) Composição dentifrícia, e, processo para preparar a mesma
RU2457829C2 (ru) Минерально-витами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укрепления эмали зубов,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гигиены полости рта и зубная паста
Kakar et al.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to assess maintenance of gingival health by a novel gel to foam dentifrice containing 0.1% w/wo‐cymen‐5‐ol, 0.6% w/w zinc chloride
TWI819661B (zh)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US20230000738A1 (en) Oral Car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sai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 in-office desensitizing paste containing 8% arginine and calcium carbonate for relief of dentin hypersensitivity prior to dental prophylaxis.
CN110575401A (zh) 一种使牙菌斑显色的牙膏及其制备方法
TW202400124A (zh) 牙齒亮白組成物、套組及其使用方法
TW201540315A (zh) 去除染色用口腔用組成物
JPH01299213A (ja) 歯茎洗浄用組成物
Peter et al. Antiplaque and antigingivitis efficacy of toothpastes containing Triclosan and fluoride
US20210015734A1 (en) Oral Care Products and Methods
TWI820705B (zh) 牙齒抗染組成物及套組
Li et al.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an arginine-calcium carbonate-MFP toothpaste to a calcium carbonate-MFP toothpaste in controlling supragingival calculus formation and gingivitis: A 6-month clinical study
Patra Plaque Disclosing Agent.
BR112021003356A2 (pt) composições e métodos para assistência odontológica
US20180360732A1 (en) Oral Care Products and Methods
Çakmakçioglu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whitening effect of whitening toothpastes: A pilot study
Mangulkar Review on dental care prepa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