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4305B - 內視鏡 - Google Patents

內視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4305B
TWI814305B TW111111440A TW111111440A TWI814305B TW I814305 B TWI814305 B TW I814305B TW 111111440 A TW111111440 A TW 111111440A TW 111111440 A TW111111440 A TW 111111440A TW I814305 B TWI814305 B TW I8143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endoscope
reusable
coupled
dispos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1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1339A (zh
Inventor
飯嶋一雄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內視鏡檢發展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內視鏡檢發展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內視鏡檢發展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3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designed for single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modula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4Electrical cabl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4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electrical, e.g. electrical plug-and-socket conn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8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mechanical, e.g. for tubes or pi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force transmission elements, e.g. control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7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ght-conductive means, e.g. optical fib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內視鏡包括一控制本體、一插入管、一彎曲部分及一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該控制本體包括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該第一本體包括具有一第一上表面、一第二上表面及一第一中間表面之一第一階狀界面。該第二本體耦合至該第一本體且包括具有一第一下表面、一第二下表面及一第二中間表面之一第二階狀界面。該彎曲部分安固至該插入管。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且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當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彼此連接時,該第一下表面緊靠該第一上表面,該第二下表面緊靠該第二上表面及該第一中間表面緊靠該第二中間表面。

Description

內視鏡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請求於2021年3月25日提申之美國臨時申請案號63/166,021,標題為“ENDOSCOPE”的權益。以上申請案之揭示內容通過引用併入本案。
領域
本揭示有關一種內視鏡。
背景
本章節中的陳述僅提供與本揭示相關的背景信息,可能不構成先前技術。
內視鏡使用於各種醫療程序,用以在診斷或治療程序期間可視化例如人體的內腔。一些內視鏡包括重複使用式本體及可拆卸地連接至重複使用式本體之拋棄式本體。軟性插入管耦合至拋棄式本體的一端及插入人體的內腔。此種內視鏡係設計成在使用後丟棄拋棄式本體及插入管,從而降低傳染病傳播的風險。此外,在這樣的內視鏡中,包括導線的角度形成總成配置成可鉸接耦合至插入管的遠端之彎曲部分。導線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鬆動,因此需要定期維護。
習知的內視鏡之彎曲部分可包括一系列堆疊的連桿,這些連桿可 移動地彼此耦合。當導線鉸接彎曲部分時,連桿可能以扭轉運動的方式移動,這對彎曲部分的鉸接產生不利影響。
本揭示解決了與內視鏡相關的這些及其他問題。
發明概要
此章節提供本揭示之一般摘要,並不是對其全部範圍或所有特徵的全面公開。
在一種形式中,本揭示提供一種內視鏡,其包括一控制本體、一插入管、一彎曲部分及一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該控制本體包括一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一拋棄式第二本體。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包括一第一階狀界面。該第一階狀界面具有一第一上表面、一第二上表面及位於該第一上表面與該第二上表面之間的一第一橫向表面。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可拆卸地耦合至該第一本體且包括一第二階狀界面。該第二階狀界面具有一第一下表面、一第二下表面及位於該第一下表面與該第二下表面之間之一第二橫向表面。該插入管耦合至該控制本體。該彎曲部分安固至該插入管之一遠端。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且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當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彼此連接時,該第一下表面緊靠該第一上表面,該第二下表面緊靠該第二上表面及該第一橫向表面緊靠該第二橫向表面。
在以上段落之內視鏡的變化中,其可單獨或任意組合實施:該第一橫向表面及該第二橫向表面在該內視鏡之縱向上延伸;該第一及第二橫向表面是平坦的;該第一及第二上表面呈半圓形,該第一及第二下表面呈半圓形;該第一及第二上表面延伸正交於該第一橫向表面,該第一及第二下表面延伸正交於該第二橫向表面;一彈簧加載連接件從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之該第一上表面延伸出,該彈簧加載連接件配置成可收在形成於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之該第 一下表面中的一凹穴中,以防止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在橫向上彼此分離;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包括一第一滑輪及一第二滑輪,該第一滑輪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相關聯並界定一第一旋轉軸,該第二滑輪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相關聯並界定一第二旋轉軸,該第二滑輪耦合至該第一滑輪,使得該第一滑輪的旋轉被傳動至該第二滑輪,該第一滑輪與第二滑輪在該第一橫向表面緊靠該第二橫向表面的位置處彼此耦合;一第一電耦合器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相關聯及一第二電耦合器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相關聯,該第一與第二電耦合器在該第一橫向表面緊靠該第二橫向表面的位置處彼此電耦合;一第一電耦合器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相關聯及一第二電耦合器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相關聯,該第一與第二電耦合器在該彈簧加載連接件與該第一及第二滑輪之間的位置處彼此電耦合,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包括界定該第一上表面之一第一端壁,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包括界定該第一下表面之一第二端壁,至少一個窗口形成在該第一端壁或該第二端壁中的一個中,一第一光纖束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內且具有電氣連接至一照明源之一第一端及毗鄰該至少一個窗口之一第二端,一第二光纖束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內且與該第一光纖束間隔開,該第二光纖束具有毗鄰該至少一個窗口之一第三端及與該插入管相關聯之一第四端,該第二光纖束之該第三端與該第一光纖束之該第二端同軸,使得來自該照明源的光從該第一光纖束傳輸至該第二光纖束,該至少一個窗口形成在該第一端壁中;該內視鏡包含形成於該第一端壁中之一第一窗口及形成於該第二端壁中之一第二窗口;該第一光纖束包括一第一直徑及該第二光纖束包括一第二直徑,該第一直徑大於該第二直徑;該至少一個窗口由透明材料製成;一母頭電連接器形成於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之該第一橫向表面中;一公頭電連接器從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之該第二橫向表面延伸出;該公頭電連接器配置成可收在該母頭電連接器中以使該母頭電連接器與該 公頭電連接器彼此電耦合;該手柄總成包括一連接件及一旋鈕,該連接件旋轉地固定至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之一滑輪,該旋鈕可拆卸地耦合至該連接件。當該旋鈕耦合至該連接件時,該旋鈕的旋轉引起該連接件及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之該滑輪的相應旋轉;該旋鈕包括從其延伸出來之一凸座,且該連接件包括形成在其中之多個孔,該凸座配置成可收在該多個孔中之一個孔中以相對於該連接件定位該旋鈕;該旋鈕在該控制本體外部的位置處與該連接件耦合;一密封件設置在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內並收在該連接件之一環形凹槽中;一附接機構包括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之一個相關聯之一第一附接件,及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的另一個相關聯之一第二附接件,該第一附接件卡扣接合該第二附接件;該第一附接件是安固至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之一個之一軟性凸片,及該第二附接件是形成於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之另一個中之一凹部;及該附接機構將該第一重複使用式本體與該第二拋棄式本體在與該彈簧加載連接件徑向相對的位置處彼此安固。
在另一種形式中,本揭示揭示一種內視鏡,其包括一控制本體、一插入管、一彎曲部分及一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該控制本體包括一第一本體及可拆卸地耦合該第一本體之一第二本體。該插入管耦合至該控制本體。該彎曲部分安固至該插入管之一遠端。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且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包括一第一滑輪裝置及一第二滑輪裝置。該第一滑輪裝置與第一本體相關聯且包括一第一滑輪及一第一傳動元件。該第一滑輪界定一第一旋轉軸。該第二滑輪裝置與該第二本體相關聯且包括一第二滑輪及可操作地耦合該彎曲部分之一第二傳動元件。該第二滑輪耦合至該第一滑輪,使得該第一滑輪的旋轉引起該第二滑輪的旋轉。該第二滑輪還界定一第二旋轉軸。該第一滑輪之該第一旋轉軸與該第二滑輪之該第二旋轉軸 彼此對齊。
在以上段落之內視鏡的變化中,其可單獨或以任意組合實施:該第一本體是重複使用式的,及該第二本體是拋棄式的;該第一傳動元件是一皮帶,及該第二傳動元件是一或多條導線;該第一傳動元件由一第一材料製成,及該第二傳動元件由一第二材料製成,該第一材料具有大於該第二材料之強度;該第一滑輪包括一第一齒,該第一滑輪裝置進一步包括一旋鈕滑輪,其包括一第二齒,該第一傳動元件將該旋鈕滑輪的旋轉運動傳動給該第一滑輪,該第二齒的數量至少是該第一齒的兩倍;該手柄總成包括一連接件及一旋鈕,該連接件旋轉地固定至該旋鈕滑輪,該旋鈕在該控制本體外部的位置處可拆卸地耦合至該連接件,當該旋鈕耦合至該連接件時,該旋鈕的旋轉引起該連接件及該旋鈕滑輪的相應旋轉;該第一滑輪包括形成於其中之一中心凹部,該第二滑輪包括一中心栓,其對應於並設置在該中心凹部內,使得該第一滑輪與該第二滑輪彼此旋轉地固定;該第二滑輪裝置相對於該第一本體位於外部;該第一滑輪包括一第一磁體及該第二滑輪包括一第二磁體,且其中該第一磁體與該第二磁體相互吸引,使得當該第一與第二本體彼此耦合時,該第二滑輪與該第一滑輪彼此旋轉地安固;及當第一與第二本體彼此耦合時,該第一及第二本體界定一隔室,該第二磁體設置在該隔室內。
在又一種形式中,本揭示揭示一種內視鏡,其包括一控制本體、一插入管、一彎曲部分、一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及一手柄總成。該插入管耦合至該控制本體。該彎曲部分安固至該插入管之一遠端。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且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該手柄總成包括一連接件及一旋鈕。該連接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控制本體內且旋轉地固定至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之一滑輪。該連接件包括形成於一第一連接表面中之多個孔。該旋鈕可拆卸地耦合至該連接件且包括從一第二連接表面延伸出之一凸座。該凸座配置成 可收在該多個孔中之一個孔中以相對於該連接件定位該旋鈕。當該旋鈕耦合至該連接件時,該旋鈕之旋轉引起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之該滑輪的相應旋轉。
在以上段落之內視鏡的變化中,其可單獨或以任意組合實施:該旋鈕在該控制本體之外部的位置處耦合至該連接件;一密封件設置於該控制本體內並收在該連接件之一環形凹槽內,該密封件與該控制本體密封接合,以防止流體及碎屑進入該控制本體;該第一連接表面及該第二連接表面是平坦的;該多個孔圍繞該第一連接表面之圓周間隔開。
在又一個形式中,本揭示揭示一種內視鏡,其包括一控制本體、一插入管、一彎曲部分及一角度形成驅動總成。該插入管耦合至該控制本體。該彎曲部分安固至該插入管之一遠端。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包括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之一傳動元件。該傳動元件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該彎曲部分包括一系列可移動地彼此耦合的堆疊連桿。每個連桿包括一本體、一對加強壁及一對突出部。該本體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該本體還界定形成於該本體之一第一端附近之一對凹部。該對加強壁在該對凹部附近耦合至該本體。該對突出部從該本體之一第二端延伸出。每個突出部配置成可收在該對凹部中之各別的凹部中,使得該突出部緊靠各別的加強壁。
在以上段落之內視鏡之變化中,其可單獨或以任意組合實施:該對突出部彼此徑向相對及該對凹部彼此徑向相對,每個加強壁界定一接合表面,且其中該接合表面背對該本體之該內表面;該對凹部中之每個凹部進一步包括一弧形表面。每個突出部包括對應於該弧形表面之一外端面;該對凹部中之每個凹部進一步包括一弧形表面;每個連桿之本體包括延伸穿過其中之一通道。該傳動元件延伸穿過該通道。
在又一種形式中,本揭示揭示一種用於醫療裝置中之鉸接式機構。該鉸接式機構包括一系列堆疊的連桿及至少一個傳動元件。該堆疊的連桿 可移動地彼此耦合且包括一本體、一對加強壁及一對突出部。該本體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內表面。該本體還界定形成於該本體之一第一端附近之一對凹部。該對加強壁在該對凹部附近耦合至該本體。該對突出部從該本體之一第二端延伸出。每個突出部配置成可收在該對凹部之各別的凹部中,使得該突出部緊靠各別的加強壁。至少一個傳動元件延伸穿過該系列堆疊的連桿且配置成可鉸接該系列堆疊的連桿。該至少一個傳動元件還將該系列堆疊的連桿保持在一起。
從本文提供的描述中,進一步適用的領域將變得顯而易見。應當理解,該描述及具體範例僅旨在說明之目的,而不在限制本揭示之範疇。
10、210、310、410、410a:內視鏡
12、212、312、412:控制本體
14、414:角度形成驅動總成
16、216、316、416:手柄總成
18、218、318、418:軟性插入管
20:彎曲部分、鉸接式機構
22、222、322、422: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
24、224、324、424:拋棄式第二本體
25、225、325、425:殼體
26、426:第一上壁
26a:上表面
28、428:第二上壁
28a:上表面
30:橫向壁、中間壁
30a:橫向表面
32:凸座
34、234、334:殼體
36、436:第一下壁
36a:下表面
38、438:第二下壁
38a:下表面
40:橫向壁、中間壁
40a:橫向表面
42:開口
44:接口
46、346、446:耦合總成
48:附接件
50:偏置件
52:鎖定件
52a:鎖定端
52b:凸輪端
54:凹穴
55:矩形凹部
56:表面
58:突出部
60:開口
62:開口
64:凹部
66:第一滑輪裝置
68:第二滑輪裝置
70:空腔
72:旋鈕滑輪
72a:手柄部
72b:傳動元件部
74、474:驅動滑輪
74a:密封部
74b:傳動元件部
74c:凸緣部
76、476:傳動元件
78:板
80:齒
89:鎖定凹槽
90、150、423:密封件
98:空腔
100:從動滑輪
100a:第一栓釘
100b:第二栓釘
100c:傳動元件部
101a:旋轉軸
101b:旋轉軸
102:傳動元件
102a、102b:導線
106:端部
108:圓周表面
110:凹槽
114:表面
115:緊固件
117:隔板
118:隔件
122:公頭電耦合器
120:母頭電耦合器
125:開口
126:第一光纖束
128a:第二端
130:窗口
132、140:套圈
134:第二光纖束
136a:第一端
137:開口
138:遠端
142:連接件
144:旋鈕
146:本體
148:凸緣
154:外圓柱表面
155:外圓周表面
158:第一孔
160:第二孔
162:本體
164:握持部分
166:中心孔
168:緊固件
170:凸座
172:平坦表面
174:近端
178:連桿
180:本體
181:加強壁
182:突出部
182a:外圓柱表面
182b:內圓柱表面
183:通道
184:凹部
185:端部
186:軸向端
188:接合表面
190:弧形表面
192a:內表面
192b:外表面
192c:弧形端表面
196:第二軸向端
240:凹部
241:凹部
242:附接機構
242a:第一附接件
242b:第二附接件
341:壁
342:附接機構
342a:第一附接件、特徵件
342b:第二附接件、特徵件
348:倒鉤尖端
422a:第一本體
424a:第二本體
430、440:中間壁
430a:中間壁
433:凹槽
434:殼體
437:突出部
439:凹部
441:外壁
443:隔室
466a:滑輪裝置
466b:滑輪裝置
468:第二滑輪裝置
470:空腔
472:旋鈕滑輪
472a:手柄部
472b:傳動元件部
472c:端部
472d:凸緣部
473、489、506、548:永磁體
474a:傳動元件部
474b:板部
474c:連接部
474d:凸緣部
475a:內部
475b:外部
477:引導件
478a:板
478b:板
483:從動滑輪
483a:附接部
483b:傳動元件部
483c:凸緣部
483d:端部
484a:內部
484b:外部
485:耦合器滑輪
485a:耦合器部
485b:傳動元件部
485c:凸緣部
485d:端部
486:連接桿
487:傳動元件
492:引導件
496a:內部
496b:外部
498:連接桿
499:耦合機構
500:連接滑輪
502:耦合器殼體
502a:耦合部
502b:殼體部
504:磁體殼體
507:鎖定凹槽
508:部
520:母頭電耦合器
522:公頭電耦合器
526:第一光纖束
534:第二光纖束
542:連接件
544:旋鈕
560:部
570:連接件
572:軟性凸片
576:倒鉤尖端
578:釋放件
為了可充分理解本揭示,現在將參考附圖舉例說明其各種形式,其中:圖1是根據本揭示之教示建造的內視鏡之透視圖;圖2是圖1之內視鏡之控制本體的透視圖;圖3A是圖2之控制本體之一部分的分解側視圖;圖3B是圖2的控制本體的側視圖及一部分的詳細視圖;圖3C是圖3B之控制本體的放大圖,示出根據本揭示之教示之光纖束;圖4是圖2之控制本體之一部分的分解透視圖;圖5是圖2之控制本體之一部分的另一個分解透視圖;圖6是圖2之控制本體之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之透視圖,示出圖1之內視鏡的角度形成驅動總成之第一滑輪裝置,其設置在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內,為了清楚起見移除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之橫向壁;圖7是圖2之控制本體之拋棄式第二本體的透視圖,示出圖1之內視鏡之角度形成驅動總成的第二滑輪裝置,其設置在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內,為 了清楚起見移除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之橫向壁;圖8是圖2之控制本體的分解透視圖,其中圖6之第一滑輪裝置的驅動滑輪連接至圖7之第二滑輪裝置的從動滑輪;圖9是圖1之內視鏡的手柄總成之分解透視圖;圖10是手柄總成之另一個分解透視圖;圖11是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之透視圖,示出設置在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內之第一光纖束,為了清楚起見移除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之橫向壁;圖12是拋棄式第二本體之透視圖,示出設置在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內之第二光纖束,為了清楚起見移除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之橫向壁;圖13是拋棄式第二本體之透視圖,示出設置在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內之第二光纖束;圖14是圖1之內視鏡之彎曲部分的透視圖;圖15是圖14之彎曲部分之一部分的透視圖;圖16是圖14之彎曲部分之一個連桿的透視圖;圖17是圖14之彎曲部分之一個連桿的另一個透視圖;圖18是圖14之彎曲部分之一部分的橫截面視圖;圖19是根據本揭示之教示建造的替代內視鏡之透視圖;圖20是圖19之內視鏡的局部透視圖,其中附接特徵件處於釋放位置;圖21是圖19之內視鏡的局部透視圖,其中附接特徵件處於安固位置;圖22是根據本揭示之教示建造的替代內視鏡之透視圖;圖23是圖22之內視鏡的局部透視圖,具有安固至該內視鏡之重複 使用式本體上之附接件;圖24是圖22之內視鏡之拋棄式本體的局部透視圖,其包含附接件;圖25是根據本揭示之教示建造的另一個替代內視鏡之透視圖;圖26是圖25之內視鏡的側視圖;圖27是圖25之內視鏡之重複使用式本體的側視圖;圖28是圖25之內視鏡之重複使用式本體以虛線顯示的透視圖;圖29是圖25之內視鏡之重複使用式本體的透視圖;圖30是圖25之內視鏡之拋棄式本體的透視圖;圖31是配置成可設置在圖25之內視鏡之重複使用式本體內之角度形成驅動總成的透視圖;圖32是圖31之角度形成驅動總成的側視圖;圖33是根據本揭示之教示建造的替代內視鏡的透視圖;圖34是圖33之內視鏡之重複使用式本體的透視圖;及圖35是圖33之內視鏡之拋棄式本體的透視圖。
本文所描述的圖式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揭示之範疇。
詳細說明
以下描述本質上僅是示例性的,並不旨在限制本揭示、應用或用途。應當理解,在所有圖示中,對應的符號表示相同或對應的部件及特徵件。
如圖1所示,提供一個內視鏡10。內視鏡10包括控制本體12、角度形成驅動總成14、手柄總成16、軟性插入管18及彎曲部分或鉸接式機構20。控制本體12配置成可由使用者抓握或握持,且可為如所示的大致圓柱形。
參考圖2-13,控制本體12包括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圖1-6及8-11)及拋棄式第二本體24(圖1-5、7、8、12及13)。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包括殼體25、第一上壁26、第二上壁28及橫向或中間壁30。第一上壁26固定至殼體25且呈半圓形。第一上壁26在內視鏡10的橫向上延伸且包括平坦的上表面26a。相似地,第二上壁28固定至殼體25且呈半圓形。第二上壁28也在內視鏡10的橫向上延伸且包括平坦的上表面28a。橫向壁30透過例如緊固件可拆卸地耦合至殼體25並在內視鏡10的縱向上延伸。橫向壁30延伸正交於第一及第二上壁26、28且包括平坦的橫向或中間表面30a。在一些配置中,橫向壁30可相對於第一及第二上壁26、28以鈍角延伸。如圖3-5所示,多個圓形凸座32從橫向表面30a延伸出來。凸座32彼此間隔開。在一些配置中,凸座32可為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或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壁26、28、30的表面26a、28a、30a分別彼此配合而形成一階狀界面。
拋棄式第二本體24可拆卸地耦合至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且包括殼體34、第一下壁36、第二下壁38及橫向或中間壁40。第一下壁36固定至殼體34且呈半圓形。第一下壁36在內視鏡10的橫向上延伸且包括平坦的下表面36a。相似地,第二下壁38固定至殼體34且呈半圓形。第二下壁38也在內視鏡10的橫向上延伸且包括平坦的下表面38a。橫向壁40透過例如緊固件可拆卸地耦合至殼體34並在內視鏡10的縱向上延伸。橫向壁40延伸正交於第一及第二下壁36、38且包括平坦的橫向或中間表面40a。在一些配置中,橫向壁40可相對於第一及第二下壁36、38以鈍角延伸。如圖5及13所示,多個開口42可形成在橫向表面40a中。開口42對應於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的凸座32,並配置成可接收各別的凸座32。如此,當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彼此連接時,可防止拋棄式第二本體24與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在縱向上脫離。壁36、38、40的表面36a、38a、40a分別地彼此配合而形成一階狀界面。
當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彼此連接時,下表面36a緊靠上表面26a,下表面38a緊靠上表面28a及橫向表面40a緊靠橫向表面30a。一個或多個接口44可耦合至拋棄式第二本體24且可與延伸穿過插入管18及彎曲部分20的一個或多個管腔(未示出)連通,以便允許工具及/或流體穿過接口44並進入管腔。附加地或替代地,一個或多個接口(未示出)可耦合至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且與延伸穿過插入管18及彎曲部分20的一個或多個管腔連通。
雖然本揭示描述第一本體22為重複使用式的,而第二本體24為拋棄式的,但是在一些配置中,第一本體22及第二本體24兩者都可以是重複使用式的,或者第一本體22及第二本體24兩者都可以是拋棄式的。
參考圖2、3、4及10,耦合總成46與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相關聯且包括附接件48、偏置件50(圖2及3)及鎖定件52。附接件48呈鉤形且設置在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的上壁26中所形成的凹穴54內。附接件48可在解鎖位置與鎖定位置之間移動,處於解鎖位置時,附接件48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脫離(附接件48完全收在凹穴54中),而處於鎖定位置時,附接件48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接合(附接件48從凹穴54延伸出並進入形成於拋棄式第二本體24的下表面36a中之矩形凹部55中)。當附接件48處於解鎖位置時,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可在橫向上(在與內視鏡10之縱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分離。當附接件48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接合時,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耦合在一起,從而防止在橫向上彼此分離。
偏置件50如彈簧設置在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中的凹穴54內。如圖3所示,偏置件50之第一端接合凹穴54的表面56,第二端安固至附接件48之突出部58上。如此,偏置件50會將附接件48朝向鎖定位置偏置。鎖定件52延伸穿過殼體25中之開口60且配置成可在鎖定狀態與解鎖狀態之間旋轉。當鎖定件52處於鎖定狀態時,附接件48處於鎖定位置。當鎖定件52處於解鎖狀態時,附 接件48處於解鎖位置。鎖定件52包括鎖定端52a及凸輪端52b(圖3)。鎖定端52a是圓形的且相對於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位於外部。鎖定端52a包括開口62,其配置成可接收諸如內六角扳手的工具(未示出)。圖中所示的開口62是六邊形的,然而,在一些配置中,開口62的形狀可為五邊形、正方形、八邊形或允許使用工具操作的任何其他合適的形狀。凸輪端52b從鎖定端52a延伸出並收在形成於附接件48中之凹部64(圖3)中。如此,例如當該工具將鎖定件52從解鎖狀態朝向鎖定狀態旋轉時,凸輪端52b會在凹部64中旋轉,從而使附接件48沿縱向從解鎖位置朝向鎖定位置移動。
角度形成驅動總成14耦合至彎曲部分20且可操作的鉸接彎曲部分20。角度形成驅動總成14包括第一滑輪裝置66(最佳如圖6、8、9及11中所示)及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滑輪裝置66之第二滑輪裝置68(最佳如圖7、8及12中所示)。第一滑輪裝置66與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相關聯。例如,第一滑輪裝置66至少部分地設置在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空腔70內(空腔70由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殼體25形成)。第一滑輪裝置66包括旋鈕滑輪72、驅動滑輪74及傳動元件76。旋鈕滑輪72可旋轉地接合至殼體25且可旋轉地固定至手柄總成16。在一些配置中,如圖所示,旋鈕滑輪72可旋轉地接合至板78,板78設置在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的殼體25內並安固於上。在一個範例中,板78可通過諸如螺釘、螺栓及鉚釘等的緊固件安固至殼體25。在另一個範例中,板78可安固至形成於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殼體25中之鎖定特徵件(如,凹槽)。板78包括位於其第一端的第一突出部(未示出),該第一突出部收在旋鈕滑輪72中的中心開口(未示出)中。
如圖6、8、9及11所示,旋鈕滑輪72通常為圓柱形且包括手柄部72a及傳動元件部72b。手柄部72a可旋轉地固定至手柄總成16,使得手柄總成16的旋轉引起旋鈕滑輪72的相應旋轉。傳動元件部72b從手柄部72a延伸出且包括 形成在其外圓周表面周圍之多個齒80。手柄部72a的外圓周表面的直徑大於傳動元件部72b的外圓周表面的直徑。
驅動滑輪74可操作地連接至旋鈕滑輪72且可旋轉地固定至第二滑輪裝置68,從而驅動滑輪74的旋轉可操作第二滑輪裝置68。驅動滑輪74也可旋轉地接合至板78。參考圖3、4、6、8、9及11,驅動滑輪74包括圓柱形密封部74a、圓柱形傳動元件部74b及位於密封部74a與傳動元件部74b之間的凸緣部74c。密封部74a從凸緣部74c的第一側延伸出並收在形成於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橫向壁30中的圓形開口中,如此橫向壁30可旋轉地支撐驅動滑輪74。密封部74a延伸穿過橫向壁30遠離空腔70且包括一環形凹槽及鎖定凹槽89。密封件90(如,O形環)收在該環形凹槽中並與橫向壁30之內圓周表面密封接合。如此,可防止流體及碎屑進入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空腔70內。鎖定凹槽89大致呈方形且形成於密封部74a的中央部分中。
傳動元件部74b從凸緣部74c的第二側延伸出且包括圍繞其外圓周表面形成的多個齒。旋鈕滑輪72上的齒80是驅動滑輪74之傳動元件部74b上的齒的至少兩倍。如此,使用者可以對手柄總成16施加較小的力來操作角度形成驅動總成14。板78包括位於其第二端的第二突出部(未示出),該第二突出部收在傳動元件部74b的中心開口(未示出)中。凸緣部74c緊靠橫向壁30之與橫向壁30的橫向表面30a相對之一平坦的橫向表面(未示出)。
傳動元件76可為例如正時皮帶,且在其內表面上可包括齒(未示出)。傳動元件76的齒與旋鈕滑輪72的齒80及驅動滑輪74的齒嚙合。如此,通過手柄總成16之旋鈕滑輪72的旋轉,通過傳動元件76而傳動至驅動滑輪74,從而引起驅動滑輪74的相應旋轉。
第二滑輪裝置68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相關聯。例如,第二滑輪裝置68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殼體34之空腔98內且包括從動滑輪100及傳動元件102。 從動滑輪100包括與驅動滑輪74之旋轉軸101b同軸的旋轉軸101a(圖3),此使得傳動元件76被左右對稱地張緊。從動滑輪100還可旋轉地接合至殼體34且可旋轉地固定至驅動滑輪74。如此,驅動滑輪74的旋轉引起從動滑輪100的旋轉。
參考圖3-5、7、8、12及13,從動滑輪100包括第一栓釘100a、第二栓釘100b及位於第一栓釘100a與第二栓釘100b之間的傳動元件部100c。第一栓釘100a從傳動元件部100c的第一側延伸出。第一栓釘100a呈圓柱形且設置在形成於殼體34中之對應開口中。如此,殼體34可旋轉地支撐從動滑輪100。
第二栓釘100b從傳動元件部100c的第二側延伸出。第二栓釘100b具有端部106,其大致呈正方形且設置在形成於驅動滑輪74中之鎖定凹槽89中,從而使驅動滑輪74與從動滑輪100彼此旋轉地固定。應當理解,第二栓釘100b的正方形僅僅是示例性的,也可以採用其他形狀,例如矩形或任何其他多邊形。相應地,鎖定凹槽89將界定與第二栓釘100b的任何此種替代形狀相匹配的幾何形狀。傳動元件部100c包括圓周表面108,該圓周表面108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弧形凹槽110(圖7、8及12)。
傳動元件102可為一對導線102a、102b,其等部分地收在形成於傳動元件部100c中的凹槽110中並延伸穿過插入管18及彎曲部分20。每一導線102a、102b的第一端112a通過緊固件115安固至傳動元件部100c的表面114,及每一導線102a、102b的第二端(未示出)安固至彎曲部分20。如此,當從動滑輪100旋轉時,如上所述,導線102a、102b操作以鉸接彎曲部分20。隔板117(最佳如圖7及12中所示)設置在殼體34之空腔98內並固定至殼體34之內表面。一對隔件118安固至隔板117且彼此間隔開。每一導線102a、102b延伸穿過各別的隔件118,如此導線102a、102b彼此保持一定距離。雖然在圖中傳動元件102顯示為具有二條導線,但傳動元件102可具有一條導線或多於二條導線。傳動元件76的材料可比傳動元件102的材料強。
參考圖3-6及13,母頭電耦合器120與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相關聯(圖4及6),公頭電耦合器1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相關聯(圖3-5及13)。電耦合器120、122在壁40之橫向表面40a緊靠壁30之橫向表面30a的位置處彼此電耦合。電耦合器120、122也在附接件48與驅動滑輪74之間的位置處彼此電耦合。電耦合器120可部分地設置在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殼體25的空腔70內。電耦合器122可部分地設置在拋棄式第二本體24之殼體34的空腔98內且可包括一或多個彈簧銷連接器,該彈簧銷連接器延伸穿過拋棄式第二本體24的壁40。該彈簧銷連接器延伸穿過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壁30中的開口125以電氣連接至電耦合器120。如此,例如照相機之電氣裝置可電耦合至內視鏡10。
最佳如圖3A及3B及11所示,第一光纖束126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殼體25之空腔70內。第一光纖束126具有電氣連接至一照明源(未示出)的第一端及毗鄰形成於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之壁28中的透明窗口130之第二端128a(圖3A、3B、4、6、8及11)。套圈132固定至窗口130並圍繞第一光纖束126的第二端128a。在一些配置中,套圈132或任何其他合適的保護性覆蓋物可圍繞整個第一光纖束126。第一光纖束126可安固至板78及/或殼體25上。在其他配置中,可在殼體25的空腔70中設置發光二極體(LED)代替第一光纖束126。在此配置中,可將LED定位在窗口130附近。
最佳如圖12及13所示,第二光纖束134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殼體34的空腔98內且具有直徑小於第一光纖束126的直徑。第二光纖束134也具有第一端136a及第二端(未示出)。第一端136a與形成在拋棄式第二本體24之壁38中的開口137(圖5)相鄰。即,第一端136a沒有接觸第一光纖束126。當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24彼此耦合時,第一端136a亦與第一光纖束126的第二端128a同軸。第二端(未示出)固定至插入管18的遠端138。從照明源發射的光從第一光纖束126傳輸至第二光纖束134,在此其從插入管18的遠端138照射 出來。如此,當遠端138放入例如人體的體腔內時,可照亮體腔。套圈140靠近開口137設置且圍繞第二光纖束134的第一端136a。在一些配置中,套圈140或任何其他合適的保護性覆蓋物可以圍繞整個第二光纖束134。第二光纖束134可安固至拋棄式第二本體24的殼體34上。
參考圖6及圖8-11,手柄總成16包括連接件142及旋鈕144。連接件142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殼體25的空腔70內且包括圓柱形本體146及凸緣148。本體146延伸穿過殼體25中的開口且可旋轉地固定至旋鈕滑輪72,使得連接件142的旋轉引起旋鈕滑輪72的相應旋轉。密封件150(如,O-環)收在形成於本體146的外圓柱表面154中的環形凹槽中。密封件150與殼體25中開口的內圓柱表面密封接合,如此防止例如流體及碎屑進入空腔70。
凸緣148從本體146的一端延伸出並包括外圓周表面155,其直徑大於本體146的外圓柱表面154的直徑。凸緣148還相對於殼體25位於外部且包括具有多個第一孔158及中心第二孔160的平坦表面156。第一孔158圍繞第二孔160周向間隔開。
旋鈕144可拆卸地耦合至凸緣148且包括本體162及多個握持部分164。本體162包括延伸穿過其中的中心孔166。緊固件168如螺釘或螺栓可延伸穿過孔160、166,使旋鈕144與連接件142彼此耦合(圖10)。本體162還包括從其平坦表面172延伸出的凸座170。凸座170配置成可被收在凸緣148的第一孔158之一個中。如此,可根據使用者的偏好將旋鈕144定位在多個位置。每一個握持部分164固定於本體162的邊緣,供使用者握持。即,當旋鈕144如上所述安固至連接件142時,使用者可握住該對握持部分164並旋轉旋鈕144。旋鈕144的旋轉會旋轉連接件142及旋鈕滑輪72,其繼而通過傳動元件76旋轉驅動滑輪74。此引起從動滑輪100旋轉,其促使導線102a、102b鉸接彎曲部分20。
本揭示的手柄總成16提供允許旋鈕144與耦合至重複使用式第一 本體22之連接件142分開消毒的好處。手柄總成的旋鈕144亦可由慣用左手及慣用右手的使用者使用。
插入管18配置成可容納在例如人體的體腔內且包括近端174及遠端138。近端174耦合至拋棄式第二本體24,遠端138耦合至彎曲部分20。
參考圖14-18,彎曲部分20包括一系列可移動地彼此耦合的堆疊連桿178。每個連桿178為大致圓柱形且包括本體180、一對加強壁181及一對突出部182(最外面的連桿178不包括該對突出部)。本體180包括外圓柱表面182a及內圓柱表面182b。本體180還界定一對通道183及一對凹部184。該對通道183彼此徑向相對且延伸穿過本體180。傳動元件102之每一導線102a、102b延伸穿過本體180之各別的通道183,從而提供張力及將連桿178保持在一起。導線102a、102b還配置成可鉸接一系列堆疊的連桿178。圓柱形端部185安固至每一導線102a、102b的第二端。端部185的直徑大於通道183的直徑,以防止導線102a、102b從連桿178脫離以及連桿178彼此脫離。
如圖16及17所示,該對凹部184彼此徑向相對。每個凹部184形成在本體180中之第一軸向端186處且包括弧形表面190。該對加強壁181固定至本體180之該對凹部184附近。每個加強壁181包括背對內圓柱表面182b且與外圓柱表面182a在相同的方向上之接合表面188。
該對突出部182從本體180之第二軸向端196沿軸向方向延伸出。該對突出部182亦彼此徑向相對且包括內表面192a、外表面192b及弧形端表面192c。內表面192a背對外表面192b。每個突出部182配置成可容納在各別的凹部184中,使得每個突出部182的內表面192a緊靠各別的加強壁181之接合表面188,及每個突出部182的弧形端表面192c緊靠各別的凹部184之弧形表面190。當傳動元件102鉸接彎曲部分20時,本揭示之彎曲部分20提供防止扭轉運動的益處。本揭示的彎曲部分20還提供例如在無需使用如鉚釘等緊固件之情況下, 將連桿178彼此耦合在一起的益處。
參考圖19-21,其示出另一個內視鏡210。內視鏡210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內視鏡10的相似或相同,除了下面提到的任一個例外。
內視鏡210包括控制本體212、角度形成驅動總成(未示出)、手柄總成216、軟性插入管218及彎曲部分或鉸接式機構(未示出)。控制本體212配置成可由使用者抓握或握持且可為如所示的大致圓柱形。控制本體212與上述控制本體12相似,除了以下指出的任一個例外。控制本體212包括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2及拋棄式第二本體224。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2包括殼體225及多個壁(未示出)。殼體225包括形成於第一本體222的多個壁中之一橫向延伸壁(未示出)附近的凹部240。拋棄式第二本體224可拆卸地耦合至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2且包括殼體234及多個壁(未示出)。殼體234包括形成於第二本體224的多個壁中之一橫向延伸壁(未示出)附近的凹部241。殼體234的凹部241與殼體225的凹部240對齊。
附接機構242與控制本體212相關聯且配置成可進一步將第一本體222與第二本體224彼此安固,從而防止例如第一本體222及第二本體224彼此相對的滑動及扭轉運動。附接機構242與控制本體212的表面相關聯,其與控制本體212上包括耦合總成(即,將第一與第二本體222、224彼此耦合的總成)之表面徑向相對。附接機構242包括第一附接件或特徵件242a及第二附接件或特徵件242b。在所述的範例中,第一附接件242a在安固位置(圖21)與釋放位置(圖20)之間可旋轉地耦合至殼體225,在該安固位置,第一附接件242a被收在凹部240、241中,而在該釋放位置,第一附接件242a從凹部241移開且至少部分地從凹部240移開。當處於該安固位置時,第一附接件242a與第二附接件242b形成卡扣配合。在所述的範例中,第二附接件242b是固定於第二本體224之殼體234之凹部241中的突出部。在所述的範例中,該突出部呈球形,然而,應當理解,該 突出部可包括其他合適的形狀,如圓柱形。在一些形式中,第一附接件242a可旋轉地耦合至第二本體224的殼體234,且第二附接件242b可以固定於第一本體222之殼體225的凹部240中。
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手柄總成216、軟性插入管218及該彎曲部分分別與上述的角度形成驅動總成14、手柄總成16、軟性插入管18及彎曲部分20相似或相同,因此不再詳細描述。
參考圖22-24,其示出另一個內視鏡310。內視鏡310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內視鏡10的結構及功能相似或相同,除了下面提到的任一個例外。
內視鏡310包括控制本體312、角度形成驅動總成(未示出)、手柄總成316、軟性插入管318及彎曲部分或鉸接式機構(未示出)。控制本體312配置成可由使用者抓握或握持,且可為如所示的大致圓柱形。控制本體312與上述的控制本體12相似,除了以下指出的任一個例外。控制本體312包括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322及拋棄式第二本體324。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322包括殼體325及多個壁(未示出)。拋棄式第二本體324可拆卸地耦合至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322且包括殼體334及至少一個橫向延伸壁341(圖24)。
附接機構342與控制本體312相關聯且配置成可進一步將第一本體322及第二本體324彼此固定,從而防止例如第一本體322及第二本體324彼此相對的滑動及扭轉運動。附接機構342包括第一附接件或特徵件342a及第二附接件或特徵件342b(圖23)。在所述的範例中,第一附接件342a是具有倒鉤尖端348的軟性凸片,而第二附接件342b是一凹部。第一附接件342a形成於第二本體324的壁341中,且在當第一本體322與第二本體324彼此安固時,與第一本體322的殼體325卡扣接合。換句話說,軟性凸片的倒鉤尖端348與凹部卡扣接合,該凹部形成於殼體325中,鄰接第一本體322之多個壁中的橫向延伸壁(未示出)。附接機構342在與包括耦合總成346(圖22;將第一及第二本體322、324彼 此耦合之總成)之控制本體312的表面徑向相對的位置處,將第一及第二本體322、324安固。在一些形式中,第一附接件342a(即,軟性凸片)可安固至第一本體222及第二附接件342b(即,凹部)可形成於第二本體224中。
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手柄總成316、軟性插入管318及該彎曲部分分別與上述的角度形成驅動總成14、手柄總成16、軟性插入管18及彎曲部分20相似或相同,因此將不再詳細描述。
參考圖25-32,其示出另一個內視鏡410。內視鏡410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內視鏡10的結構及功能相似或相同,除了下面提到的任一個例外。
內視鏡410包括控制本體412(圖25及26)、角度形成驅動總成414(圖28、31及32)、手柄總成416(圖25-27、29及32)、軟性插入管418(圖25、26及30)及彎曲部分或鉸接式機構(未示出)。控制本體412配置成可由使用者抓握或握持。控制本體412包括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及拋棄式第二本體424。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包括殼體425、第一上壁426、第二上壁428及中間壁430。在所述的範例中,殼體425包括彼此機械緊固的上殼及下殼。在一些形式中,與機械地彼此緊固的兩個殼體不同,殼體425係由單個整體結構製成。密封件423(圖28)設置在殼體425的內部凹槽內並圍繞內周邊延伸以防止碎屑及流體進入殼體425的空腔470(圖28)。第一上壁426固定在殼體425上,且呈大致半圓形。第一上壁426在內視鏡410的橫向上延伸且包括一平坦的上表面。類似地,第二上壁428固定至殼體425且在內視鏡410的橫向上延伸。第二上壁428還從離中間壁430最遠的第一端,朝向毗鄰或鄰近中間壁430之相對的第二端傾斜。中間壁430通過例如緊固件可拆卸地耦合至殼體425,並在內視鏡410的縱向上延伸。壁426、428、430彼此配合形成一階狀界面。
參考圖30,拋棄式第二本體424可拆卸地耦合至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且包括殼體434、第一下壁436、第二下壁438、中間壁440及外壁441。 第一下壁436固定至殼體434且呈半圓形。第一下壁436在內視鏡410的橫向上延伸且包括一平坦的下表面。第一下壁436還包括配置成可接收耦合總成446的一部分之凹槽433。第二下壁438固定至殼體434且呈大致矩形。第二下壁438也在內視鏡410的橫向上延伸且包括一平坦的下表面。中間壁440通過例如緊固件可拆卸地耦合至殼體434,並在內視鏡410的縱向上延伸。外壁441平行於中間壁440延伸且垂直偏離中間壁440。外壁441還垂直於第一及第二下壁436、438延伸且包括從其延伸出來的突出部437。壁436、438、440、441彼此配合形成一階狀界面。
當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424彼此連接時,第二本體424的第一下壁436緊靠第一本體422的第一上壁426的一部分,及外壁441的突出部437收在中間壁430的凹部439中,使得第二本體424的外壁441緊靠第一本體422的中間壁430的一部分。如此,第一本體422的中間壁430與第二本體422的中間壁440間隔開並相對,及第一本體422的上壁426與第二本體424的第二下壁438間隔開並相對,從而在第一與第二本體422、424之間形成隔間443。被收在中間壁430的凹部439中的外壁441之突出部437亦防止第一與第二本體422、424相對於彼此縱向及橫向移動。
耦合總成446與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相關聯且配置成可將第一與第二本體422、424彼此安固。耦合總成446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耦合總成46相似或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參考圖28、31及32,角度形成驅動總成414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且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角度形成驅動總成414包括第一滑輪裝置466a、466b及可操作地連接至滑輪裝置466b的第二滑輪裝置468。第一滑輪裝置466a、466b與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相關聯。例如,第一滑輪裝置466a、466b完全設置在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的空腔470內。第一滑輪裝置466a包括旋鈕 滑輪472、驅動滑輪474及傳動元件476。旋鈕滑輪472可旋轉地固定至手柄總成416上。在一些配置中,如圖所示,旋鈕滑輪472可旋轉地接合至板478a,板478a設置在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的殼體425內並安固於其上。在一個範例中,板478a可以通過諸如螺釘、螺栓及鉚釘等緊固件安固至殼體425。在另一個範例中,板478a可以安固至形成於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的殼體425中之鎖定特徵件(如,凹槽)。
旋鈕滑輪472大致上呈圓柱形且包括手柄部472a、傳動元件部472b及端部472c。手柄部472a可旋轉地固定至手柄總成416,使得手柄總成416的旋轉引起旋鈕滑輪472的相應旋轉。手柄部472a包括諸如稀土磁體的永磁體473。傳動元件部472b從手柄部472a延伸出並包括圍繞其外圓周表面形成的多個齒。傳動元件部472b位於手柄部472a與端部472c之間。端部472c包括內部475a及外部475b。內部475a至少部分地延伸穿過板478a,使得板478a可旋轉地支撐內部475a。端部472c的外部475b及位於內部475a與傳動元件部472b之間的凸緣部472d之直徑,大於內部475a的直徑。如此,旋鈕滑輪472之旋轉軸係固定旋轉的(即,旋鈕滑輪472被禁止橫向、垂直或縱向移動)。
驅動滑輪474可操作地連接至旋鈕滑輪472且可旋轉地固定至滑輪裝置466b,使得驅動滑輪474的旋轉操作滑輪裝置466b。驅動滑輪474大致上呈圓柱形且包括傳動元件部474a、板部474b、連接部474c及凸緣部474d。傳動元件部474a包括圍繞其外圓周表面形成的多個齒。板部474b至少部分地延伸穿過板478a,使得板478a可旋轉地支撐板部474b。板部474b位於傳動元件部474a與凸緣部474d之間。傳動元件部474a及凸緣部474d的直徑大於板部474b的直徑。如此,驅動滑輪474的旋轉軸係固定旋轉的(即,驅動滑輪474被禁止橫向、垂直或縱向移動)。
傳動元件476可為例如正時皮帶,且在其內表面上可包括齒(未示 出)。傳動元件476的齒與旋鈕滑輪472的齒及驅動滑輪474的齒嚙合。如此,通過手柄總成416之旋鈕滑輪472的旋轉,通過傳動元件476傳動至驅動滑輪474,從而引起驅動滑輪474的相應旋轉。一個或多個引導件477被安固至毗鄰傳動元件476的板478a上,且配置成可在傳動元件476將旋鈕滑輪472的旋轉運動傳動至驅動滑輪474時,引導傳動元件476。
滑輪裝置466b可操作地連接至滑輪裝置466a及第二滑輪裝置468,使得滑輪裝置466a產生的旋轉力通過滑輪裝置466b傳動至第二滑輪裝置468。滑輪裝置466b包含從動滑輪483、耦合器滑輪485及傳動元件487。從動滑輪483為大致圓柱形且包括附接部483a、傳動元件部483b、凸緣部483c及端部483d。附接部483a可旋轉地固定至驅動滑輪474的連接部474c,使得驅動滑輪474的旋轉引起從動滑輪483的相應旋轉。例如,附接部483a包括鎖定凹槽(未示出),該鎖定凹槽包含與連接部474c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連接部474c延伸至附接部483a的鎖定凹槽中,從而將驅動滑輪474與從動滑輪483彼此旋轉地固定。
傳動元件部483b從附接部483a延伸出且包括圍繞其外圓周表面形成的多個齒。傳動元件部483b位於附接部483a與凸緣部483c之間。端部483d包括內部484a及外部484b。內部484a至少部分地延伸穿過板478b,使得板478b可旋轉地支撐內部484a。端部483d的外部484b位於板478b上與凸緣部483c相反的那一側,且端部483d的外部484b及凸緣部483c的直徑大於內部484a的直徑。如此,從動滑輪483的旋轉軸係固定旋轉的(即,從動滑輪483被禁止橫向、垂直或縱向移動)。一個或多個連接桿486在第一本體422之空腔470內將板478a、478b彼此連接。
耦合器滑輪485可操作地連接至從動滑輪483且可旋轉地固定至第二滑輪裝置468,使得從動滑輪483的旋轉操作第二滑輪裝置468。耦合器滑輪485為大致圓柱形且包括耦合器部485a、傳動元件部485b、凸緣部485c及端部 485d。例如,耦合器部485a包括諸如稀土磁體的永磁體489。傳動元件部485b包括圍繞其外圓周表面形成的多個齒。凸緣部485c位於傳動元件部485b與端部485d之間。端部485d包括內部496a及外部496b。內部496a至少部分地延伸穿過板478b,使得板478b可旋轉地支撐內部496a。端部485d的外部496b定位在板478b上與凸緣部分485c相對的那一側,且外部496b及凸緣部分485c的直徑大於內部496a的直徑。如此,耦合器滑輪485的旋轉軸係固定旋轉的(即,耦合器滑輪485被禁止橫向、垂直或縱向移動)。
傳動元件487可為例如正時皮帶,且在其內表面上可包括齒(未示出)。傳動元件487的齒與從動滑輪483的齒及耦合器滑輪485的齒嚙合。如此,從動滑輪483的旋轉通過傳動元件487傳動至耦合器滑輪485,從而引起耦合器滑輪485的相應旋轉。一個或多個引導件492被安固在毗鄰傳動元件487的板478b上,且配置成可在傳動元件487將從動滑輪483的旋轉運動傳動至耦合器滑輪485時引導傳動元件487。一個或多個連接桿498將板478b連接至第一本體422上。
第二滑輪裝置468與拋棄式第二本體424相關聯。例如,第二滑輪裝置468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殼體434的空腔內且包括耦合機構499、連接滑輪500及傳動元件(未示出)。耦合機構499設置在由第一及第二本體422、424形成的隔室443內,且可旋轉地固定至連接滑輪500及耦合器滑輪485。耦合機構499相對於第一本體422的空腔470位於外部且包括耦合器殼體502、磁體殼體504及永磁體506。耦合器殼體502為大致圓柱形且包括耦合部502a及殼體部502b。耦合部502a從殼體部502b沿軸向延伸至第二本體424的中間壁440中的開口中。耦合部502a包括配置成可接收連接滑輪500之部508(圖30)的鎖定凹槽507(圖29)。鎖定凹槽507包含與連接滑輪500之部508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使得當部508插入鎖定凹槽507中時,耦合機構499旋轉地固定在連接滑輪500上。
磁體殼體504至少部分地容納在耦合器殼體502的耦合部502a中且緊靠第一本體422的中間壁430。永磁體506至少部分地容納在磁體殼體504中且被吸引至耦合器滑輪485的永磁體489。即,永磁體506產生磁力及永磁體489產生磁力,二個相互吸引。如此,耦合器滑輪485可旋轉地固定至連接滑輪500,且第一與第二本體422、424彼此磁耦合。在所示的範例中,緊固件延伸穿過耦合器殼體502、磁體殼體504及永磁體506,從而將耦合器殼體502、磁體殼體504及永磁體506彼此安固。在一些形式中,耦合器殼體502被強制裝配至磁體殼體504上及磁體殼體504被強制裝配至永磁體506上。連接滑輪500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從動滑輪100相似或相同,故不再詳述。
參考圖29及30,母頭電耦合器520與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422相關聯(圖29;如,設置在中間壁430的凹部439內),公頭電耦合器522與拋棄式第二本體424相關聯(圖30;如,從外壁441的突出部437延伸出)。電耦合器520、522在第二本體424的外壁441緊靠第一本體422的中間壁430的位置處彼此電耦合。母頭電耦合器520及公頭電耦合器的結構及功能分別與上述母頭電耦合器120及公頭電耦合器122相似或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將不再詳細描述。
第一光纖束526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殼體425的空腔470內。第一光纖束526具有電氣連接至照明源(未示出)的第一端及毗鄰形成於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22的中間壁430中的透明窗之第二端。第二光纖束534至少部分地設置在第二本體424的殼體434內。第二光纖束534具有毗鄰形成於拋棄式第二本體424之突出部437中的開口之第一端及固定至插入管418之遠端的第二端。照明源發出的光從第一光纖束526傳輸至第二光纖束534,然後從插入管418之遠端照射。如此,當該遠端被收在例如人體的體腔中時可照亮體腔。
參考圖32,手柄總成416包括連接件542及旋鈕544。連接件542相對於第一本體422的空腔470位於外部且旋轉地固定至旋鈕滑輪472,使得旋鈕 544的旋轉引起旋鈕滑輪472的相應旋轉。連接件542呈大致圓柱形且包括永磁體548。在所示的範例中,連接件542部分地設置在形成於第一本體422的殼體425中的圓形凹槽內,以防止連接件542在橫向及縱向上移動。永磁體548受至旋鈕滑輪472的永磁體473的吸引。即,永磁體548產生磁力及永磁體473產生磁力,其等相互吸引。如此,旋鈕滑輪472可旋轉地固定至手柄總成416。
旋鈕544可旋轉地固定至連接件542及永磁體548。在所述的範例中,一個或多個緊固件延伸穿過旋鈕544、連接件542及永磁體548,從而使旋鈕544、連接件542及永磁體548彼此旋轉地固定。在一些形式中,旋鈕544被強制裝配至連接件542上及連接件542被強制裝配至永磁體548上。
旋鈕544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旋鈕144相似或相同,因此不再詳細說明。旋鈕544的旋轉使連接件542及旋鈕滑輪472旋轉,進而通過傳動元件476旋轉驅動滑輪474。這引起從動滑輪483、耦合器滑輪485及連接滑輪500旋轉,這會導致例如導線鉸接該彎曲部分。殼體425在手柄總成416與耦合總成446之間的部560具有凹面形狀(包括向內彎曲的表面),以方便使用者抓握控制本體412。為了使第一與第二本體422、424彼此分離,使用者首先將耦合總成446移動至解鎖位置。然後,使用者將第一及第二本體422、424拉開彼此,以致使用者的拉力大於磁體489、506相互吸引以及磁體473、548相互吸引的磁力。
軟性插入管418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軟性插入管18相似或相同,因此不再詳細描述。該彎曲部分的結構及功能與上述彎曲部分20相似或相同,因此不再詳細描述。
本揭示的內視鏡410使用磁力將手柄總成416及第二滑輪裝置468旋轉地固定至第一本體422的第一滑輪裝置466a、466b。如此,通過減少形成於第一本體422中的開口或孔的數量來實現第一本體422的空腔470之密封性的改進。
在某些形式中,如圖33-35所示,內視鏡410a包括第一本體422a及第二本體424a,第一本體422a包括一對連接件570,第二本體424a包括一對軟性凸片572。連接件570安固在第一本體422a的中間壁430a周邊或附近的相對側。該對軟性凸片572中的每個軟性凸片572懸臂至第二本體424a的相對側且包括倒鉤尖端576及釋放件578。軟性凸片572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在該第一位置,倒鉤尖端576與形成於連接件570中的開口卡扣接合,從而進一步將第一與第二本體422a、424a彼此安固,在該第二位置,軟性凸片572被從開口移開以允許第一與第二本體422a、424a彼此分離。為了將軟性凸片572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使用者可按壓釋放件578,使得軟性凸片572向內偏轉,從而使倒鉤尖端576從連接件570的開口中移開。
除非本文另有明確說明,否則所有表示機械/熱性能、組成百分比、尺寸及/或公差或其他特性的數值,均應理解為在描述本發明的範圍時經詞語“約”或“大約”修飾的。此修改係出於各種原因的需求,包括工業實踐、材料、製造及總成公差以及測試能力。
本文所使用的術語A、B及C中的至少一個,應被解釋為表示邏輯(A或B或C),使用非排他的邏輯“或”,而不應被解釋為表示“至少一個A、至少一個B及至少一個C”。
在本申請案中,術語“控制器”及/或“模組”可意指、屬於或包括:特殊應用集成電路(ASIC);數位、類比或混合類比/數位分立電路;數位、類比或混合類比/數位積體電路;組合邏輯電路;場式可編程閘陣列(FPGA);執行代碼的處理器電路(共享、專用或組);存儲由處理器電路執行的代碼的記憶體電路(共享、專用或組);可提供所述功能之其他合適的硬體組件(如,作為熱通量數據模組一部分的運算放大器電路積分器);或上述部分或全部的組合,如系統整合晶片。
術語記憶體是術語電腦可讀取媒體的子集。本文所使用的術語電腦可讀取媒體不包括通過媒體(如,在載波上)傳播的瞬態電或電磁信號;因此,術語電腦可讀取媒體可被視為有形的及非暫時的。非暫時性有形電腦可讀取媒體的非限制性例子為非揮發性記憶體電路(如,快閃記憶體電路、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電路或遮罩唯讀電路)、揮發性記憶體電路(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電路或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電路)、磁性存儲媒體(如,類比或數位磁帶或硬碟機)及光存儲媒體(如,CD、DVD或藍光光碟)。
此申請案中描述的裝置及方法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由通過配置通用型電腦來執行包含在電腦程式中的一個或多個特定功能而創建的專用電腦來實現。上述功能塊、流程圖組成及其他元件用作軟體規範,可以通過熟練的技術人員或程式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將其翻譯成電腦程式。
本揭示的描述本質上僅僅是示例性的,因此,不脫離本揭示的實質的變化旨在落入本揭示的範圍內。此等變化不應被視為背離本揭示的精神及範圍。
10:內視鏡
12:控制本體
14:角度形成驅動總成
16:手柄總成
18:軟性插入管
20:彎曲部分、鉸接式機構
22: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
24:拋棄式第二本體
138:遠端
162:本體
164:握持部分
166:中心孔
174:近端

Claims (30)

  1. 一種內視鏡,其包含:一控制本體,其包括:一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其包括一第一階狀界面,該第一階狀界面具有一第一上表面、一第二上表面及位於該第一上表面與該第二上表面之間的一第一中間表面;一拋棄式第二本體,其可拆卸地耦合至該第一本體且包括一第二階狀界面,該第二階狀界面具有一第一下表面、一第二下表面及位於該第一下表面與該第二下表面之間之一第二中間表面;一插入管,其耦合至該控制本體;一彎曲部分,其安固至該插入管之一遠端;及一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其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且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其中當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彼此連接時,該第一下表面緊靠該第一上表面,該第二下表面緊靠該第二上表面,及該第一中間表面緊靠該第二中間表面。
  2.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中間表面及該第二中間表面在該內視鏡之縱向上延伸。
  3.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及第二中間表面是平坦的。
  4.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及第二上表面呈半圓形,及其中該第一及第二下表面呈半圓形。
  5.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及第二上表面延伸正交於該第一中間表面,及其中該第一及第二下表面延伸正交於該第二中間表面。
  6.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從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 體之該第一上表面延伸出之一彈簧加載連接件,該彈簧加載連接件配置成可收在形成於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之該第一下表面中之一凹穴中,以防止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在橫向上彼此分離。
  7. 如請求項6之內視鏡,其中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包括:一第一滑輪,其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相關聯且界定一第一旋轉軸;及一第二滑輪,其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相關聯且界定一第二旋轉軸,該第二滑輪耦合至該第一滑輪,使得該第一滑輪的旋轉被傳動至該第二滑輪,其中該第一滑輪與該第二滑輪在該第一中間表面緊靠該第二中間表面的位置處彼此耦合。
  8. 如請求項7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相關聯之一第一電耦合器,及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相關聯之一第二電耦合器,及其中該第一與第二電耦合器在該第一中間表面緊靠該第二中間表面的位置處彼此電耦合。
  9. 如請求項7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相關聯之一第一電耦合器,及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相關聯之一第二電耦合器,及其中該第一與第二電耦合器在該彈簧加載連接件與該第一及第二滑輪之間的位置處彼此電耦合。
  10.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中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包括:一第一滑輪,其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相關聯且界定一第一旋轉軸;及一第二滑輪,其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相關聯且界定一第二旋轉軸,該第二滑輪耦合至該第一滑輪,使得該第一滑輪的旋轉被傳動至該第二滑輪,其中該第一滑輪與該第二滑輪在該第一中間表面緊靠該第二中間表面的位置處彼此耦合。
  11.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中: 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包括一第一端壁,其界定該第一上表面;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包括一第二端壁,其界定該第一下表面;至少一個窗口,其形成於該第一端壁或該第二端壁中的一個中;一第一光纖束,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內且具有電氣連接至一照明源之一第一端及毗鄰該至少一個窗口之一第二端;及一第二光纖束,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內且與該第一光纖束間隔開,該第二光纖束具有毗鄰該至少一個窗口之一第三端及與該插入管相關聯之一第四端,該第二光纖束之該第三端與該第一光纖束之該第二端同軸,使得來自該照明源的光從該第一光纖束傳輸至該第二光纖束。
  12. 如請求項1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光纖束包括一第一直徑及該第二光纖束包括一第二直徑,及其中該第一直徑大於該第二直徑。
  13. 如請求項11之內視鏡,其中該至少一個窗口由透明材料製成。
  14. 如請求項11之內視鏡,其中該至少一個窗口形成於該第一端壁中。
  15. 如請求項11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形成於該第一端壁中之一第一窗口及形成於該第二端壁中之一第二窗口。
  16.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一母頭電連接器,其形成於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之該第一中間表面中;及一公頭電連接器,其從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之該第二中間表面延伸出,該公頭電連接器配置成可收在該母頭電連接器中,以使該母頭電連接器與該公頭電連接器彼此電耦合。
  17. 如請求項1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一手柄總成,其包括: 一連接件,其旋轉地固定至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之一滑輪;及一旋鈕,其可拆卸地耦合至該連接件,當該旋鈕耦合至該連接件時,該旋鈕的旋轉引起該連接件及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之該滑輪的相應旋轉。
  18. 如請求項6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一附接機構,該附接機構包括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之一個相關聯之一第一附接件,及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的另一個相關聯之一第二附接件,及其中該第一附接件卡扣接合該第二附接件。
  19. 如請求項18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附接件是安固至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之一個之一軟性凸片,及該第二附接件是形成於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及該拋棄式第二本體中之另一個中之一凹部。
  20. 如請求項18之內視鏡,其中該附接機構將該重複使用式第一本體與該拋棄式第二本體在與該彈簧加載連接件徑向相對的位置處彼此安固。
  21. 一種內視鏡,其包含:一控制本體,其包括一第一本體及可拆卸地耦合至該第一本體之一第二本體;一插入管,其耦合至該控制本體;一彎曲部分,其安固至該插入管之一遠端;及一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其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且可操作的鉸接該彎曲部分,該角度形成驅動總成包括:一第一滑輪裝置,其與第一本體相關聯且包括一第一滑輪及一第一傳動元件,該第一滑輪界定一第一旋轉軸;及一第二滑輪裝置,其與該第二本體相關聯且包括一第二滑輪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彎曲部分之一第二傳動元件,該第二滑輪耦合至該第一滑輪,使得該第一滑輪的旋轉引起該第二滑輪的旋轉,該第二滑輪還界定一第二旋轉軸, 其中該第一滑輪之該第一旋轉軸與該第二滑輪之該第二旋轉軸彼此對齊。
  22. 如請求項2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本體是重複使用式的及該第二本體是拋棄式的。
  23. 如請求項2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傳動元件是一皮帶,及該第二傳動元件是一或多條導線。
  24. 如請求項2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傳動元件由一第一材料製成,及該第二傳動元件由一第二材料製成,該第一材料具有大於該第二材料的強度。
  25. 如請求項2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滑輪包括一第一齒;該第一滑輪裝置進一步包括一旋鈕滑輪,其包括一第二齒;及該第一傳動元件將該旋鈕滑輪的旋轉運動傳動給該第一滑輪,其中該第二齒的數量至少是該第一齒的兩倍。
  26. 如請求項25之內視鏡,其進一步包含一手柄總成,其包括:一連接件,其旋轉地固定至該旋鈕滑輪;及一旋鈕,其在該控制本體外部的位置處可拆卸地耦合至該連接件,當該旋鈕耦合至該連接件時,該旋鈕的旋轉引起該連接件及該旋鈕滑輪的相應旋轉。
  27. 如請求項2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滑輪包括形成於其中之一中心凹部;及該第二滑輪包括一中心栓,其對應於並設置在該中心凹部內,使得該第一滑輪與該第二滑輪彼此旋轉地固定。
  28. 如請求項2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二滑輪裝置相對於該第一本體位於外部。
  29. 如請求項21之內視鏡,其中該第一滑輪包含一第一磁體及該 第二滑輪包含一第二磁體,且其中該第一磁體與該第二磁體相互吸引,使得當該第一與第二本體彼此耦合時,該第二滑輪與該第一滑輪彼此旋轉地安固。
  30. 如請求項29之內視鏡,其中當該第一與第二本體彼此耦合時,該第一及第二本體界定一隔室,該第二磁體設置在該隔室內。
TW111111440A 2021-03-25 2022-03-25 內視鏡 TWI814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66021P 2021-03-25 2021-03-25
US63/166,021 2021-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339A TW202241339A (zh) 2022-11-01
TWI814305B true TWI814305B (zh) 2023-09-01

Family

ID=83362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1440A TWI814305B (zh) 2021-03-25 2022-03-25 內視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04549A1 (zh)
EP (1) EP4312708A1 (zh)
JP (1) JP2024515024A (zh)
CA (1) CA3213332A1 (zh)
TW (1) TWI814305B (zh)
WO (1) WO20222044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7802A (zh) * 2021-02-17 2023-10-03 奥瑞斯健康公司 器械滚动控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0823B2 (en) * 2002-09-27 2012-01-24 Surgitech, Llc Surgical file system with a visualization instrument
US20120310045A1 (en) * 2011-06-06 2012-12-06 Fujikura Ltd. Electronic endoscope
US10456012B2 (en) * 2014-09-29 2019-10-29 Tao Dong Disposable endoscope and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5684A (en) * 1991-10-25 1993-10-26 Interspec, Inc. Ultrasonic probe assembly
US7371210B2 (en) * 1998-02-24 2008-05-13 Hansen Medical, Inc. Flexible instrument
US6840938B1 (en) * 2000-12-29 2005-01-11 Intuitive Surgical, Inc. Bipolar cauterizing instrument
JP2010515547A (ja) * 2007-01-10 2010-05-13 オプティ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分離可能な延長部分を有する内視鏡
JP5047689B2 (ja) * 2007-05-17 2012-10-10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湾曲内視鏡
JP2009160243A (ja) * 2008-01-08 2009-07-23 Fujifilm Corp 内視鏡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
US9204923B2 (en) * 2008-07-16 2015-12-08 Intuitive Surgical Operations, Inc. Medical instrument electronically energized using drive cables
US8702594B2 (en) * 2010-10-21 2014-04-22 Avram Allan Edidin Imaging system having a quick connect coupling interface
JP6315879B2 (ja) * 2012-05-31 2018-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分離型医療器具、その医療器具の被操作部、およびその医療器具の操作部
US10182818B2 (en) * 2015-06-18 2019-01-22 Ethicon Llc Surgical end effectors with positive jaw opening arrangements
US11330973B2 (en) * 2017-09-25 2022-05-17 Micronvision Corp Portable and ergonomic endoscope with disposable cannula
US11109746B2 (en) * 2018-10-10 2021-09-07 Titan Medical Inc. Instrument insert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procedures
EP4157059A1 (en) * 2020-05-29 2023-04-05 Noah Medica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osable endoscope
US20220007918A1 (en) * 2020-06-30 2022-01-13 Pristine Surgical Llc Endoscope with Bendable Camera Shaf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0823B2 (en) * 2002-09-27 2012-01-24 Surgitech, Llc Surgical file system with a visualization instrument
US20120310045A1 (en) * 2011-06-06 2012-12-06 Fujikura Ltd. Electronic endoscope
US10456012B2 (en) * 2014-09-29 2019-10-29 Tao Dong Disposable endoscope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4498A1 (en) 2022-09-29
US20220304549A1 (en) 2022-09-29
EP4312708A1 (en) 2024-02-07
CA3213332A1 (en) 2022-09-29
TW202241339A (zh) 2022-11-01
JP2024515024A (ja)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4305B (zh) 內視鏡
KR102576296B1 (ko) 교환 가능한 작업 채널
US11998171B2 (en) Probe device detachably coupled to endoscope
US5879289A (en) Hand-held portable endoscopic camera
TW504595B (en) Fiber optic illuminator adaptor assembly for multiple light guide connectors
KR102465136B1 (ko) 다수의 수술 도구 밀봉
AU2020250242B2 (en) Wireless medical imaging system comprising a head unit and a light cable that comprises an integrated light source
JP4143646B2 (ja) ロック部材を有するモジュラプラグ
JP2012525219A (ja) 内視鏡用アダプタ
JP5192929B2 (ja) 内視鏡
JPS6159726B2 (zh)
JP6587760B2 (ja) コネクタを遠隔で係合および係脱させ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0225090A (ja) 腹腔鏡装置
US20230108741A1 (en) Insertion device and operation portion unit
KR100551678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브러시 조립체
CN115363648A (zh) 一种柔性手术器械、柔性器械及其器械输送单元
US20240081625A1 (en) Chambered handle for a medical device
TW202231251A (zh) 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與其所用之配件、真空吸頭、及真空吸管
JP2014188345A (ja) クリッ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ップ装置
JP2016168220A (ja) 内視鏡のアングル操作装置
JP5183238B2 (ja) ルアーロック型流体コネクタ、内視鏡、及び雌型流体コネクタ
CN111345770A (zh) 用于内窥镜的铰接式尖端部分
JP3665538B2 (ja) 内視鏡操作装置
US20230148840A1 (en) Endoscope
JP2000333899A (ja) 内視鏡の湾曲部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