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3812B - 水流偵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水流偵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3812B
TWI813812B TW108141931A TW108141931A TWI813812B TW I813812 B TWI813812 B TW I813812B TW 108141931 A TW108141931 A TW 108141931A TW 108141931 A TW108141931 A TW 108141931A TW I813812 B TWI813812 B TW I8138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rod
cover
water flow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1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0204A (zh
Inventor
金幸宏
千葉晶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千住撒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千住撒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千住撒水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0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812B/zh

Links

Landscapes

  • Indication Of Th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Status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流偵測裝置。 水流偵測裝置V1,具備:中空狀之本體1,其連接於滅火設備配管;閥7,其於本體1之內部採用擺動止回閥構造;桿11,其一端11A與閥7卡合,另一端11B向本體1之外部突出,且藉由閥7之開閉動作而位移;開口1a,其可供閥7自本體1出入;蓋1b,其於與該開口1a之邊緣對應之位置具有以均等角度間隔配置於一個圓周上之複數個螺栓孔;及開關17,其設置於蓋1b,藉由桿11之另一端11B之位移而輸出訊號,且將閥7與桿11之卡合部配置於自通過蓋1b與開口1a之中心之直線L偏離之位置。

Description

水流偵測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設置於滅火設備配管之水流偵測裝置。
灑水設備或泡沫滅火設備等滅火設備自水源起於連接於灑水頭(或泡沫頭)之配管上設置有水流偵測裝置。水流偵測裝置採用止回閥構造,僅容許水源向灑水頭之單一方向之通水。
作為習知之水流偵測裝置,例如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者。該水流偵測裝置如圖9所示,將閥體51之開放動作轉換為桿52與搖桿53之位移,而使開關54成為作動狀態。桿52於中間由軸支承,其一端側與設置於閥體51之邊緣之突出部51a卡合,錘W作用於桿52之另一端側。藉由錘W對閥體51朝向開閥方向施加荷重,藉由該荷重,桿52於開閥時追隨閥體51之動作而位移。於專利文獻1之水流偵測裝置中,將上文所述之桿52或搖桿53、開關54等設置於堵塞本體51之開口之蓋55上而構成。
於上述水流偵測裝置中,進行如下復原作業:打開蓋55進行保養作業後,關閉蓋55,使桿52之前端與閥體51之突出部51a卡合而恢復為初始位置。此時,如上文所述,作用於桿52之錘W使得桿52之一端側位於較初始位置更上方之位置,於此狀態下,桿52之一端側與閥體51之突出部51a產生干擾。因此,操作設置於閥體51之下方之重設部56而於使閥體51稍許開放之狀態下關閉蓋55,其後使重設部56恢復原位後,閥體51被設於關停位置,成為突出部51與桿52之一 端側卡合之初始位置之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17777號公報
於上述水流偵測裝置中,由於將重設部設置於一次側室,故而難以將本體小型化。又,重設部之操作手柄位於蓋之下方,存在關閉蓋後忘記重設部之解除操作之可能性。因此,於復原作業中在作業結束後必須充分地注意、確認閥體與桿是否正確地卡合。
又,近年來由於勞動者不足,建設現場亦正推進作業之效率化,水流偵測裝置等之閥裝置雖然為尺寸相對較小者,但重量亦有數十kg左右,為了提高作業效率,業界對輕量化之期望正在增加。
因此,本發明鑒於上述問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本體之小型化、於保養等後在將蓋安裝於本體時可將桿確實地設於初始位置之水流偵測裝置。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之水流偵測裝置。
水流偵測裝置,具備:中空狀之本體,其連接於滅火設備配管;閥,其於本體之內部採用擺動止回閥構造;桿,其一端與上述閥卡合,另一端向上述本體之外部突出,且藉由上述閥之開閉動作而位移;開口,其可供上述閥自上述本體出入;蓋,其於與上述開口之邊緣對應之位置具有於一個圓周上以均等角度間隔配置之複數個螺栓孔,且堵塞上述開口;及開關,其設置於蓋,藉由桿之另一端側 之位移而輸出訊號,且將上述閥與上述桿之卡合部配置於自通過上述蓋與上述開口之中心之直線偏離之位置而構成。
於本申請案中,藉由將閥與上述桿之卡合部配置於自通過上述蓋與上述開口之中心之直線偏離之位置,而可將對應於開口之蓋之朝向限定為一個方向。具體而言,由於在將蓋安裝於錯誤之位置之情形時,桿之一端與閥產生干擾,故而於蓋與開口之間產生間隙,因此無法藉由蓋堵塞開口。並且,若於桿之一端設置與閥卡合之凸緣部,則藉由凸緣部增加桿之一端側之面積。因此,於將蓋安裝於錯誤之位置時,閥與桿容易產生干擾。
閥朝向開口側設置有突出部,若使該突出部與桿之一端卡合而構成,則可將桿之一端與閥之卡合部之面積設置為較大。又,突出部於自開口取出閥時可用作把持部。
桿之一端由另外設置之推壓構件推向開閥方向,與突出部之下表面卡合。若打開閥,則桿之一端亦因推壓構件之作用而追隨開閥方向進行轉動動作。桿之轉動範圍受到限制,若閥開放既定程度以上,則成為突出部與桿之一端分開而桿被卡留於既定之位置之狀態。於開放之閥恢復為關停狀態時,桿之一端再度被突出部卡止而恢復至原來之初始位置。
又,本發明之水流偵測裝置於桿之另一端側之附近具有可將桿保持於初始位置/解除該保持之鎖定裝置。若使用鎖定裝置,則可阻止推壓構件引起之桿之位移,而將桿保持於初始位置,於進行蓋之安裝作業時可使桿之一端確實地卡合於突出部。藉此,於蓋之安裝作業時,無需以手指等將桿保持於初始位置。
鎖定裝置之手柄成為於保持桿之狀態下自蓋之邊緣伸出之狀態,而可容易地判斷鎖定裝置之保持/保持解除狀態。進而,藉由將鎖定裝置設置於蓋,與上文所說明之現有技術之水流偵測裝置相比,可縮小本體之高度尺寸。
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本體之小型化、於保養等後在將蓋安裝於本體時可將桿確實地設於初始位置之水流偵測裝置。進而,可容易地判斷鎖定裝置之保持/保持解除狀態,而可於保養作業等中確實地進行復原作業。
1:本體
1a:開口
1b:蓋
1d:收容部
1e:背面
1f:突起
2:殼體
2a:基部
2b:蓋
2c:固定螺絲
3:排水閥
4:分隔壁
5:連通孔
6:閥座
7:閥體(閥)
7a:裙部
8:軸承
9:閥桿
10:突出部
11:桿
11A、11B:端
12、13:彈簧座
14:盤簧(推壓構件)
15:作動片
17:限制開關
18:延遲機構
19:軸
20:手柄(鎖定裝置)
21:長孔
22:卡合部
22A:錐形部
22B:前端
22C:邊
23:操作部
28A、28B:擋塊
28C:引導部
51:閥體
51a:突出部
52:桿
53:搖桿
54:開關
55:蓋
56:重設部
W:錘
L:直線
I:一次側室
II:二次側室
V1:水流偵測裝置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水流偵測裝置之前視圖。
圖2係圖1之A-A剖面圖。
圖3係圖2之B-B剖面圖。
圖4係閥體之立體圖。
圖5係圖2所示之殼體部分之放大剖面圖。
圖6係圖2之C-C剖面圖(解除鎖定時)。
圖7係圖2之C-C剖面圖(鎖定時)。
圖8(a)係去除蓋後之水流偵測裝置之前視圖,(b)係蓋之安裝位置錯誤之情形時去除蓋後之水流偵測裝置之前視圖。
圖9(a)、(b)係使設置於開口附近之母螺絲之位置錯開之變形例,(c)係有別於設置於開口附近之母螺絲另外設置母螺絲之變形例。
圖10係習知之水流偵測裝置之剖面圖,(a)係表示閥體與桿、搖桿等之位置關係之說明圖。(b)係重設部之說明圖。
以下,參照圖1至圖8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水流偵測裝置V1係由本體1、殼體2、排水閥3所構成。
本體1為中空形狀,內部由分隔壁4分為一次側室I與二次側室II。於分隔壁4穿設有連通孔5,於該連通孔5之二次側室II側設置有環狀之閥座6。
於閥座6上載有閥體7,於閥體7之周緣之一部分形成圓筒狀之軸承8,2根閥桿9貫穿本體1之側面並插通於軸承8之孔中。閥桿9以短於軸承8之方式構成,即使於本體1之周圍幾乎無作業空間之狀態下亦可容易地拆裝。又,插通於軸承8之孔中之閥桿9之前端部係端部較細之錐形,即使軸承8之孔處於無法目視到之位置亦可容易地插通。
閥體7係採用以閥桿9為軸而向二次側室II方向自由轉動之構成,若閥體7轉動,則閥體7離開閥座6,一次側室I之流體可通過環狀之閥座6內而通過二次側室II。閥體7具有於關閥狀態時配置於閥座6之內部之裙部7a。裙部7a於關閥狀態時,自閥體7之閥座載置面向一次側室I延伸,於閥體7自關閥狀態進行開放動作時,由裙部7a縮小流過閥座6內之水之通過面積,從而放大閥體7之轉動角度。
於閥體7設置有自邊緣突出而形成之突出部10。如圖1所示,於本體1之正面設置有以虛線圖示之開口1a,具有堵塞開口1a之蓋1b。閥體7之突出部10係配置於開口1a附近之正面側,軸承8係配置於背面側。由此將突出部10設置於最遠離軸承8之位置。突出部10之寬度與軸承8之寬度大致相同。又,閥體7如圖4所示,形成有上部彎曲為凸形狀之凸部7b,藉此可確保閥體7之重量,並且於自圓形之開口1a取出閥體7時可避免開口1a與閥體7之干擾。
如圖4所示,閥體7於軸承8與突出部10之間成為圓盤部7c,於圓盤部7c之下方設置有裙部7a,於上方設置有凸部7b。開口1a與軸承8、突出部10係配置於與平行於本體之中心線(圖1中之A-A線)之虛擬平面(例如,蓋1b之平面)交叉之直線上。藉由設為此種構成,可將開口1a之寬度抑制為圓盤部7c可通過之最小尺寸。
如上所述,於閥體7設置有裙部7a及凸部7b、突出部10。藉由此等構成,可確保閥體7之重量而獲得穩定之止水性。若進行具體說明,則藉由自連接於二次側室II之配管之接縫的微小之洩漏,二次側室II減壓而未圖示之輔助泵短時間啟動後,閥體7打開而將水送向二次側室II。若二次側室II之壓力恢復為既定以上,則輔助泵停止,閥體7恢復為關停狀態。此時,裙部7a及凸部7b、突出部10作為錘而發揮功能,閥體7快速恢復為關停狀態而獲得止水性。藉由此等構成,本體1之內部空間中之閥體7所占之體積變大,成為將本體1小型輕量化時之課題,但藉由將閥體7之軸承8與突出部10、開口1a之配置以上述方式構成,可實現本體1之小型輕量化。
於突出部10之閥座6側之面接觸有貫穿蓋1b而設置之桿11之端11A。桿11於中間由軸支承,桿11於圖中為可上下轉動之構成。
桿11之與和閥體7接觸之端11A為相反側之端11B自蓋1b向外部突出,由殼體2覆蓋。如圖5所示,於端11B設置有向圖中上側突出設置之彈簧座12,於彈簧座12之同軸上設有設置於殼體2之基部2a之另一彈簧座13。於兩彈簧座12、13之間設有盤簧14作為回彈體(推壓構件)。
藉由盤簧14,桿11之端11B平常被推向圖中下方。藉由桿11之中間之軸19,端11B之相反側之端11A被推向圖中上方即閥體7打開之方向,但盤簧14作用之力係不打開閥體7之程度之較弱之力。若突出部10離開桿11之端11A,則盤簧14之作用使得桿11進行轉動動作而移動至偏離關閥時之初始位置之位置。
於桿11之端11B可轉動地設置有與作動片15接觸之接觸子16。於接觸子16之一端載置彈簧座12,藉由盤簧14之作用,平常接觸子16與桿11處於同一直線上。接觸子16之另一端係處於其前端之彎曲部16a卡止作動片15,作動片15係與限制開關17相隔配置。
圖中於作動片15之上方設置有延遲機構18。延遲機構18具有延遲作動片15之動作之作用,利用使用了空氣阻尼器或油阻尼器之構造者。延遲機構18防止於上文所說明之輔助泵啟動時自限制開關17輸出訊號。省略延遲機構18之詳細之說明。
殼體2係由基部2a、蓋2b構成,上述所說明之彈簧座12、13、盤簧14、作動片15、接觸子16、限制開關17、延遲機構18係被收容於設置於蓋1b上之殼體2之內部。
基部2a為板狀,具有供桿11插通之孔。於基部2a之與蓋1b相對向之面設置有桿11之轉動軸19,於其相反面設置手柄20作為可阻止桿11之動作之鎖定裝置(參照圖6)。手柄20係細長之板狀,於中間部分具有長孔21。手柄20之一端側成為與桿11之卡合部22,形成有朝向前端側端部變細之錐形部22A。前端22B係形成為略圓之曲線狀。另一端側成為供作業者以手握住移動手柄20之操作部23。
如圖6所示,手柄20平常將操作部23收於基部2a內(解除鎖定狀態)。若將手柄20沿圖中順時針轉動而壓入桿11之方向,則可阻止桿11之動作,操作部23成為自基部2a伸出之狀態(鎖定狀態)。由此,作業者可藉由操作部23與基部2a之位置關係而容易地判斷成為無法自限制開關17輸出訊號之狀態。
又,即使作業者於鎖定狀態下欲將蓋2b安裝於基部2a,亦因為操作部23自基部2a伸出之狀態而無法將蓋2b安裝於基部2a。因此,即使為對作業不熟悉者亦可因無法將蓋2b安裝於基部2a而感覺到異常,從而向其他熟練作業者報告而加以應對,由此解除鎖定狀態。
於基部2a上形成有擋塊28A、28B作為引導使手柄20轉動時之動作之突起。若使手柄20進行順時針轉動以自解除鎖定狀態成為鎖定狀態,則手柄20與擋塊28A接觸而成為自原來之位置旋轉大致90°之狀態。擋塊28A具有用以避 免使手柄20轉動該角度以上之擋塊之作用,而對手柄20可轉動之角度範圍進行限制(參照圖7)。
如圖7中虛線所示,若使手柄20沿長孔21滑動移動,則卡合部22之錐形部22A沿桿11之周面移動。此時,即使桿11向下側略有傾斜而為桿11接觸於錐形部22A之狀態,亦不會被卡住,而可順利地滑動移動手柄20。並且,手柄20之前端22B一邊接觸於擋塊28B之邊緣之一部分略圓地形成之引導部28C一邊滑動移動。
藉由手柄20之滑動移動,卡合部22之前端22B被導引至擋塊28B上,與錐形部22A相反側之邊22C與擋塊28B卡合。同時擋塊28A亦成為與手柄20之一邊接觸之狀態,以於擋塊28A、28B與手柄20之間幾乎無間隙之狀態被保持。藉此,可保持利用手柄20阻止桿11之動作之鎖定狀態。
於此狀態下,於自基部2a伸出之手柄20之方向上設置有排水閥3。藉此,於將蓋1b自拆卸之狀態安裝於開口1a時,藉由使手柄20之朝向與設置有排水閥之方向一致,而可正確地將蓋1b安裝於開口1a。
蓋2b係覆蓋設置於基部2a之限制開關17或延遲機構18、未圖示之端子台而保護其等免受污物或水滴污染者。若取下此蓋2b,則由L字形之基部2a支承之殼體2之內部構造大幅露出,因此收容於殼體2中之限制開關17或端子台等之接線作業或點檢作業之作業性良好。
排水閥3係於點檢或保養時將本體1內之流體向外部排出之閥,設置於本體1之任一側面。排水閥3之內部為角閥構造,排出口於圖1中為向下地設置。
於本體1之二次側室II設置有收容開放時之閥體7之圓筒形狀之收容部1d,於收容部1d之下方設置軸承8。收容部1d為筒狀,向本體1之背面側延伸,其一部分延伸至本體1之二次側室II之凸緣F2之內周部。收容部1d之內徑大 於閥體7之圓盤部7c之外徑,具有沿閥體7之凸部7b之形狀的曲面形狀之背面1e。於圖2中二點鏈線所示之閥體7之開放狀態下,於背面1e之大致中央設置有於閥體7開放時抵接之突起1f。
於閥體7設置有裙部7a及突出部10,於閥體7之全開時裙部7a及突出部10會妨礙流動,但藉由設置收容部1d而增大全開時之閥體7之轉動量,從而可減小大量之水自本體1之一次側室I流向二次側室II時之壓力損失。又,藉由設置收容部1d,可減小分隔壁4至二次側室II之凸緣F2之尺寸,抑制本體1之高度尺寸,從而將本體1小型化。
於圖2中,通過開口1a與蓋1b之中心之直線L係配置於圖中較桿11更上方之位置。圖8係去除蓋1b後之狀態之水流偵測裝置V1之前視圖,以虛線表示之圓表示設置於桿11之端11A之凸緣部11F。
圖8(a)表示將蓋1b安裝於相對於開口1a正確之位置之情形時的桿11之凸緣部11F與突出部10之卡合狀態。於圖8(a)中,直線L係以點L圖示,凸緣部11F與突出部10之下表面卡合。又,點L係配置於較突出部10之下表面更下方之位置。
與此相對,圖8(b)表示蓋1b之安裝位置錯誤之情形時之凸緣部11F之位置。於圖8(b)中,凸緣部11F之位置相對於圖8(a)之凸緣部11F之位置而配置於以點L為中心轉動之位置,於此狀態下,凸緣部11F與突出部10之開口1a側之面發生干擾,因此成為無法將蓋1b安裝於開口1a之狀態。
繼而,針對上述水流偵測裝置V1於火災時之動作進行說明。
水流偵測裝置V1中一次側室I與未圖示之水源或泵連接,於二次側室II連接有未圖示之灑水頭。滅火設備配管內處於充水之狀態,水流偵測裝置之本體1之內部亦於一次側室I及二次側室II處於充水狀態。平時水流偵測裝置V1之閥體7為載置於閥座6之關閥狀態,一次側室I與二次側室II之水之壓力大致相 等。
若發生火災,設置於二次側室II側之配管之灑水頭作動,則二次側室II側之配管內之水自灑水頭放出,因此逐漸減壓。若關停閥體7之二次側室II之水之壓力減小而變得低於一次側室I之壓力,則藉由二次側室II與一次側室I之壓力差推起閥體7,使閥桿9繞支點轉動。自灑水頭放出之水之量係使水流偵測裝置V1之閥體7轉動少許之程度之較少之水量,但由於藉由裙部7a縮小閥座6之內部之通水面積,故而閥體7之轉動量被放大。
藉由閥體7離開閥座6而開放,一次側室I之水被送向二次側室II側。同時藉由閥體7之轉動,與突出部10卡合之桿11藉由設置於端11B之盤簧14而以軸19為支點轉動。藉此,端11A向開閥方向移動,端11B向限制開關17之方向移動。
由端11B卡止之作動片15藉由端11B之移動而解除卡止,藉由延遲裝置18內未圖示之推壓構件之作用而向限制開關17移動。此時,作動片15因延遲裝置18而動作變得緩慢,於解除端11B之卡止後數秒~十幾秒後使限制開關17作動。
藉由限制開關17之作動向未圖示之接收盤輸出警報,向建築物內通知火災之發生而提醒避難引導。然後泵啟動,開始自水源向作動之灑水頭送水。藉由泵之啟動而開始送水後,閥體7成為全開狀態而被收容至收容部1d中。自灑水頭持續噴灑水從而消滅火災。
繼而,對上述水流偵測裝置V1中之蓋1b之安裝及拆卸方法進行說明。
水流偵測裝置V1係設置於滅火設備配管上,平常處於內部充水之狀態。於進行水流偵測裝置V1之內部之清掃或保養時,打開排水閥3將配管內之水排出後取下蓋1b。
此時,於取下蓋1b前之階段將殼體2之蓋2b拆卸,將手柄20向排水閥3之方向轉動。藉由手柄20之轉動,桿11之動作被阻止,以接觸子16與作動片15卡合之初始狀態被保持。
取下蓋1b後,繼而將閥體7自開口1a取出。於此操作之前將2根閥桿9自本體1之側面拆卸並將閥桿9自軸承8抽出。然後自開口1a取出閥體7。此時,先使閥體7向上方移動,將裙部7a自閥座6抽出,自開口1a取出閥體7。此時,若以手指夾住配置於開口1a之附近之突出部10而移動閥體7,則容易進行作業。
於將閥體7自本體拆卸之狀態下進行本體1之內部之清掃、或閥體7之零件之更換作業等。作業結束後按照與上述拆卸順序相反之順序將閥體7設置於本體1內。將閥桿9設置於閥體7之軸承8後,將蓋1b安裝於開口1a。
於蓋1b設置有與閥體7之突出部10卡合之桿11,若未將桿11之端11A正確地設於原來之位置,則水流偵測裝置V1無法獲得原本之功能。然而,蓋1b於外緣部設置有4處螺栓孔,該螺栓孔係以均等角度配置於一個圓周上,因此不論設置於蓋1b之殼體2之朝向如何,均可安裝於本體1。
因此,若使手柄20之方向與排水閥3之設置方向一致而將蓋1b安裝於開口1a,則可將桿11之端11A正確地設於突出部10。進而,由於藉由手柄20將桿11保持於閥體7關停之初始狀態之位置,故而可將端11A與突出部10容易地卡合。
蓋1b之安裝結束後,使手柄20以收於基部2a之內部之方式轉動而恢復為原來之狀態。藉此,桿11恢復為解除鎖定狀態。進而將蓋2b安裝於基部2a而結束全部作業。
如上述所說明般,於設置於蓋1b之殼體2具有手柄20作為可確認與本體1之安裝位置之識別部。作為上述識別部之變形例,亦可對蓋1b之表面施加顯示與本體1之對準位置之識別顯示而構成。例如,於蓋1b中亦可於設置有排 水閥3之方向上附有利用文字或表面之凹凸之識別顯示。又,可相應地於蓋1b周邊之本體1側亦設置同樣之識別顯示。
或者亦可以與設置於蓋1b之表面之殼體之連接部位於本體1之一次側(底面側)之方式進行設置,或者能以將殼體2之基部2a與蓋2b固定之固定螺絲2c位於本體1之一次側之方式進行設置。
作為上述以外之變形例,將第1實施形態之蓋之螺栓孔之變形例示於圖9。圖9(a)~(c)示出設置於開口1a之邊緣之複數個母螺絲孔m。再者,於蓋1b設置有與該母螺絲孔m對應之螺栓孔。母螺絲孔m於圓C1上以均等角度間隔配置有複數個。
圖9(a)將1個母螺絲孔m1之中心配置於偏離圓C1之位置。於未圖示之蓋1b上亦於與母螺絲孔m1對應之位置穿設有螺栓孔,蓋1b以僅於相對於開口1a,母螺絲孔m、m1與蓋1b之螺栓孔全部對應時可安裝蓋1b之方式構成。作為可獲得同樣之效果之構成,圖9(b)係將配置於圖中上方之2個母螺絲孔m2以與二點鏈線所表示之母螺絲孔m之均等角度間隔不同之間隔配置。
又,圖9(c)係有別於母螺絲孔m另外設置母螺絲孔m3。藉此成為作業者容易根據開口1a側之母螺絲孔m、m3及與其對應之蓋1b之螺栓孔之位置而直覺地理解蓋1b之安裝位置之構成。
1:本體
1a:開口
1b:蓋
1d:收容部
1e:背面
1f:突起
2:殼體
2a:基部
2b:蓋
2c:固定螺絲
4:分隔壁
5:連通孔
6:閥座
7:閥體(閥)
7a:裙部
8:軸承
9:閥桿
10:突出部
11:桿
11A、11B:端
L:直線
I:一次側室
II:二次側室
V1:水流偵測裝置

Claims (10)

  1. 一種水流偵測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中空狀之本體,其連接於滅火設備配管; 閥,其於本體之內部採用擺動止回閥構造; 桿,其一端與上述閥卡合,另一端向上述本體之外部突出,且藉由上述閥之開閉動作而位移; 開口,其可供上述閥自上述本體出入; 蓋,其於與上述開口之邊緣對應之位置具有於一個圓周上以均等角度間隔配置之複數個螺栓孔,且堵塞上述開口;及 開關,其設置於上述蓋,藉由上述桿之另一端側之位移而輸出訊號; 將上述閥與上述桿之卡合部配置於自通過上述蓋與上述開口之中心之直線偏離之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於上述桿之一端設置有與上述閥卡合之凸緣部。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於上述閥朝向上述開口側設置有突出部,該突出部與上述桿之一端卡合。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上述桿之一端與上述突出部之下表面卡合,將上述閥推向開閥方向。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於上述複數個螺栓孔中,將至少1個螺栓孔之中心配置於偏離上述圓周之位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於上述複數個螺栓孔中,將至少1個螺栓孔以不同於上述均等角度間隔之間隔配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於上述複數個螺栓孔中,有別於其等螺栓孔於上述蓋另外配置至少1個螺栓孔。
  8. 如請求項5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於上述開口之邊緣,於與上述螺栓孔對應之位置設置有母螺絲。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於上述桿之另一端側之附近具有可將上述桿保持於初始位置/解除該保持之鎖定裝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水流偵測裝置,其中, 上述開關及上述鎖定裝置係由具備設置於上述蓋之基部及安裝於該基部之蓋之殼體所覆蓋,設置成在由上述鎖定裝置保持上述桿之狀態下無法將上述蓋安裝於上述基部。
TW108141931A 2018-12-28 2019-11-19 水流偵測裝置 TWI8138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6358A JP7135249B2 (ja) 2018-12-28 2018-12-28 流水検知装置
JPJP2018-246358 2018-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204A TW202100204A (zh) 2021-01-01
TWI813812B true TWI813812B (zh) 2023-09-01

Family

ID=7145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1931A TWI813812B (zh) 2018-12-28 2019-11-19 水流偵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35249B2 (zh)
TW (1) TWI8138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137A (zh) * 2007-10-30 2010-09-22 千住灭火器株式会社 流水检测装置
TW201039883A (en) * 2009-05-15 2010-11-16 Senju Sprinkler Co Lt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water flow
WO2010146679A1 (ja) * 2009-06-17 2010-12-2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流水検知装置
TWM431714U (en) * 2009-05-15 2012-06-21 Senju Sprinkler Co Lt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water flow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06468A (en) 1947-05-13 1950-05-02 Automatic Sprinkler Corp Automatic sprinkler valve
KR101611223B1 (ko) 2008-04-23 2016-04-11 센주스푸린쿠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수감지장치
JP5437837B2 (ja) 2010-01-26 2014-03-12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流水検知装置
JP2012217777A (ja) 2011-04-14 2012-11-12 Senju Sprinkler Kk 流水検知装置
JP6924988B2 (ja) 2017-05-10 2021-08-25 ヤマトプロテック株式会社 流水検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2137A (zh) * 2007-10-30 2010-09-22 千住灭火器株式会社 流水检测装置
TW201039883A (en) * 2009-05-15 2010-11-16 Senju Sprinkler Co Lt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water flow
TWM431714U (en) * 2009-05-15 2012-06-21 Senju Sprinkler Co Ltd Device for detection of water flow
WO2010146679A1 (ja) * 2009-06-17 2010-12-23 千住スプリンクラー株式会社 流水検知装置
US9079053B2 (en) * 2009-06-17 2015-07-14 Senju Sprinkler Co., Ltd. Water flow det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3661A (ja) 2020-07-09
JP7135249B2 (ja) 2022-09-13
TW202100204A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8970A1 (en) Water passage switching device and hand shower head comprising the water passage switching device
WO2009147860A1 (ja) 流水検知装置
US20100319939A1 (en) Actuate device for fire extinguisher
TWI675979B (zh) 具鎖定機構的閥與集成閥
TWI813812B (zh) 水流偵測裝置
TWI813811B (zh) 水流偵測裝置
JP5437837B2 (ja) 流水検知装置
TWI426196B (zh) Water flow detection device
JP2009136432A (ja) 流水検知装置
JP6212324B2 (ja) ガス栓
TW202034988A (zh) 水流偵測裝置之蓋安裝方法及水流偵測裝置
KR200472437Y1 (ko) 알람밸브
KR101592157B1 (ko) 알람밸브
JP2020124352A (ja) 流水検知装置
JP2007109647A (ja) 消火システム用フロースイッチ
KR20110075750A (ko) 알람밸브
JPH11304018A (ja) 消防ポンプ用放水弁
JP2004116653A (ja) ガスコンセント
JP6924987B2 (ja) 流水検知装置
KR200385976Y1 (ko) 유수감지장치
JP6144800B2 (ja) 流水検知装置
JP2005133924A (ja) 水栓装置
JP5479135B2 (ja) 流水検知装置
JP5695232B2 (ja) 流水検知装置
JP5934402B2 (ja) 流水検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