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823B -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 Google Patents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823B
TWI811823B TW110139910A TW110139910A TWI811823B TW I811823 B TWI811823 B TW I811823B TW 110139910 A TW110139910 A TW 110139910A TW 110139910 A TW110139910 A TW 110139910A TW I811823 B TWI811823 B TW I8118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film
light
film
wavelength
polyes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9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7675A (zh
Inventor
金建旭
朴珍奭
崔相珉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愛思開邁克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愛思開邁克沃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愛思開邁克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9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18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7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823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在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中,對於特定波長之透射率及當暴露於紫外光時針對拉伸負載之應變在某些範圍內,由此可同時增強紫外線之耐久性及可撓性。因此,該聚酯薄膜及包含其之層合片可被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特定言之可摺疊顯示裝置之外蓋,以防止在長期使用中重複摺疊及暴露於紫外光期間出現不良或變形之外觀或發生裝置缺陷。

Description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發明領域
實施例係關於一種具有增強之UV耐久性及可撓性的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裝置。
發明背景
隨著IT裝置之發展,顯示器技術在需求驅動下不斷地發展。關於曲面顯示器(curved display)及彎曲顯示器(bent display)之技術已經商業化。近年來,在同時需要較大螢幕及可攜性的行動裝置領域中,能回應於外力而可撓性地彎曲或摺疊的可撓性顯示裝置係較佳的。具體言之,可摺疊顯示裝置的一大優點在於,在不使用時,它被摺疊成較小的大小以增強其可攜性,而在使用時,它被展開以形成較大螢幕。
此等可撓性顯示裝置主要使用透明的聚醯亞胺薄膜或超薄玻璃(UTG)作為外蓋視窗(cover window)。透明的聚醯亞胺薄膜易於自外部劃傷,而超薄玻璃具有防散射特徵不良的問題;因此,將保護薄膜施加至其表面上。在施加至可摺疊顯示裝置之薄膜中,拉伸負載會持續施加至處於摺疊狀態之薄膜。若該薄膜在此狀態下變形,則各層可彼此分層。
為了防止以上問題,可使用由軟材料,例如即使當施加某一負載較長時段時亦不易變形的彈性體製造的聚合物薄膜作為保護薄膜。然而,由此產生的問題在於,以彈性體為主之聚合物具有黏性特徵,使得製程控制變得困難;因存在凝膠而難以製備出無瑕疵之透明薄膜,產生與外蓋視窗之不均一感;難以製備出薄膜;以及其因外部衝擊諸如按壓而易於發生變形。
另外,由於行動裝置,諸如行動電話中使用的顯示裝置可能會暴露於紫外光,故保護薄膜需要有能夠防止內部組件變形的功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韓國特許公開專利公開案第2017-0109746號
發明概要 技術難題
近年來,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薄膜已經被視為保護薄膜而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之外蓋。然而,其具有彈性恢復能力較弱,亦即,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所需之可撓性較弱的問題。此外,由於一般的聚酯薄膜不具有UV耐久性,故當將其用作顯示裝置之保護薄膜時,UV光可導致變黃或削弱顯示面板之效能。
同時,若添加大量UV阻擋劑,或若對薄膜進行改良以簡單地增加其可撓性,來解決此問題,則該聚酯薄膜之機械特性及外觀特徵或可加工性可能受到損害。
根據本發明者所進行之研究,在暴露於UV光時,藉由將對於特定波長之透射率及針對拉伸負載之應變調整至某些範圍內,可提供同時具有增強之UV耐久性及可撓性的聚酯薄膜。
此外,根據本發明者所進行之研究,藉由在透明基板之二側上層壓二個聚酯薄膜並在置放於顯示器外側上之薄膜中添加一定量之UV阻擋劑,且必要時,在另一薄膜中添加UV阻擋劑,由此調整各別薄膜之特徵以及針對一定波長之透射率,亦可提供同時具有增強之UV耐久性及可撓性的層合片。
因此,實施例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即使在暴露於UV光及重複摺疊之後仍具有受抑制之變形的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裝置。 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聚酯薄膜,其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具有5%或更低之總透射率且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其具有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2%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2%之負載,該UV-B光具有在310 nm至315 nm內之峰值波長、在310 nm之波長下0.66 W/m 2之照射度及在250 nm至400 nm之波長帶中31.62 W/m 2之總照射度。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層合片,其包含透明基板;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一側上的第一聚酯薄膜;及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另一側上的第二聚酯薄膜,其中該第一聚酯薄膜包含(i)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UV阻擋劑,其係相對於該第一聚酯薄膜中所包含的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且該第一聚酯薄膜具有(ii)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的2%至5.5%之總透射率、(iii)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的9.5%至22%之總透射率、(iv)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的65%至85%之總透射率及(v)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的85%至95%之總透射率。
根據又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其包含可撓性顯示面板;及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之聚酯薄膜。
根據又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其包含可撓性顯示面板;及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之層合片,其中該層合片包含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之透明基板;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上之第一聚酯薄膜;及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下的第二聚酯薄膜,其中該第一聚酯薄膜包含(i)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UV阻擋劑,其係相對於該第一聚酯薄膜中所包含的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且該第一聚酯薄膜具有(ii)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的2%至5.5%之總透射率、(iii)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的9.5%至22%之總透射率、(iv)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的65%至85%之總透射率及(v)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的85%至95%之總透射率。 本發明之有利效果
根據實施例,當暴露於UV光時,藉由將對於特定波長之透射率及針對拉伸負載之應變調整至某些範圍內,可提供同時具有增強之UV耐久性及可撓性的聚酯薄膜。
此外,根據該實施例,藉由在層壓於透明基板二側上的二個聚酯薄膜中,在置放於顯示器外側上之薄膜中添加一定量之UV阻擋劑,且必要時,在另一薄膜中添加UV阻擋劑,由此調整各別薄膜之特徵以及針對一定波長之透射率,亦可提供同時具有增強之UV耐久性及可撓性的層合片。
因此,該聚酯薄膜及層合片可被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特定言之可摺疊顯示裝置之外蓋,以防止在長期使用中重複摺疊及暴露於UV光期間出現不良或變形之外觀或發生裝置缺陷。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在以下關於實施例之描述中,在提及一個元件形成於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的情況下,其不僅意謂一個元件係直接形成於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且亦意謂一個元件係間接地形成於另一元件之上或之下,且其間插入其他元件。
為描述起見,附圖中個別元件之大小可誇張地描繪,且其可不同於實際大小。
在本說明書通篇,除非另外具體陳述,否則當一個部件被稱為「包含」一個元件時,應理解可包含其他元件,而非排除其他元件。
另外,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本文所使用的表示元件之物理特性、尺寸及其類似情形之所有數字應理解為由術語「約」修飾。
在本說明書中,除非另外說明,否則單數形式的表述應理解為涵蓋在上下文中解釋的單數或複數形式的表述。
近年來,已開發出如圖1a及圖1b中所示的內折式(1a)、外折式(1b)及其類似類型之可摺疊顯示裝置。施加至此等顯示裝置之外蓋(10)的聚酯薄膜在室溫下具有高模量,由此使得在接近重複摺疊點(p1, p2)處可能發生變形。此外,由於一般的聚酯薄膜不具有UV耐久性,如圖2a中所示,當將其施加至顯示裝置之外蓋(10)時,UV光在長期使用期間被顯示面板(20)內部吸收,由此可能在操作時引起問題。
以下描述之實施例提供當暴露於UV光時,藉由將對於特定波長之透射率及拉伸負載之應變調整至某些範圍內而同時具有增強之UV耐久性及可撓性的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裝置。 聚酯薄膜之特徵
當將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施加至顯示裝置之外蓋時,其藉由保護其內部組件免受UV光影響而有利地防止變形。
圖3顯示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透射率相對於光波長的譜圖。如圖3中所示,實例及比較實例在UV波長帶中一般皆顯示出低透射率,但實例及比較實例之曲線在特定波長下之透射率存在不同。
具體言之,實例之曲線維持極低透射率,直至UV區結束(例如370 nm)。接著,透射率自邊界(例如380 nm)迅速地增加,由此在可見光區開始(例如390 nm)處顯示出相當高位準之透射率。另一方面,比較實例之曲線顯示,在UV區結束(例如370 nm)之前,透射率逐漸增加,在邊界(例如380 nm)處達到某一位準,且其輕緩地增加,直至可見光區開始(例如390 nm)。
因此,聚酯薄膜可在370 nm及380 nm波長下顯示特定值或更低之透射率,且可在可見光波長,諸如390 nm下顯示特定值或更高之透射率。
舉例而言,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可具有10%或更低、7%或更低、5.5%或更低、5%或更低、4.5%或更低、或4%或更低之總透射率。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具有5%或更低之總透射率。
此外,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可具有30%或更低、25%或更低、22%或更低、20%或更低、15%或更低、或10%或更低之總透射率。具體言之,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可具有20%或更低之總透射率。
此外,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可具有45%或更高、50%或更高、55%或更高、60%或更高、或6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舉例而言,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可具有50%至90%、55%至85%或60%至80%之總透射率。此外,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可具有75%或更高、80%或更高、85%或更高、90%或更高、或9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作為一個具體實例,聚酯薄膜可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具有5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且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具有8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
作為一個具體實例,聚酯薄膜可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具有2%至5.5%之總透射率,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具有9.5%至22%之總透射率,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具有65%至85%之總透射率且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具有85%至95%之總透射率。
聚酯薄膜可在370 nm至375 nm之波長下具有0.1%/nm至1%/nm之總透射率(%)平均變化率且在385 nm至390 nm之波長下具有3%/nm至10%/nm之總透射率(%)平均變化率。
此外,在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中,甚至在暴露於UV光後,針對拉伸負載之應變亦被調整至特定範圍內。因此,聚酯薄膜可在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之外蓋且在暴露於UV光後經歷多次重複摺疊時維持其原始特徵。UV光可為例如UV-B光。UV-B光之具體波長範圍可為約280 nm至315 nm。具體言之,UV-B光具有在310 nm至315 nm內之峰值波長、在310 nm之波長下約0.66 W/m 2(例如0.6至0.7 W/m 2)之照射度及在250 nm至400 nm之波長帶中約31.62 W/m 2(例如31.6至31.7 W/m 2)之總照射度。
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具有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2%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2%之負載。具體言之,拉伸率可在室溫下,利用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的50 mm之初始尺寸(在施加拉伸負載之各點之間的初始距離)及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15 mm之尺寸量測。
更具體言之,(1)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具有50 mm之初始尺寸且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具有15 mm之尺寸的聚酯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時,先量測使該尺寸相對於初始尺寸增加2%時的負載(N2%),且(2)當在該第一方向上對該薄膜連續地施加1小時之負載(N2%)時,該尺寸相對於初始尺寸增加之比率,亦即最終拉伸率係3%或更低。
作為一個實例,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具有3%或更低、2.7%或更低、2.5%或更低、或2.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舉例而言,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1.5%至3%、2%至3%、2.3%至3%、2%至2.7%或2%至2.5%之最終拉伸率。具體言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2%至3%之最終拉伸率。
作為另一個實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具有2%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1%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1%之負載。舉例而言,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具有1.7%或更低、1.5%或更低、或1.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具體言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1.1%至2%、1.3%至2%、1.5%至2%、1.1%至1.7%或1.1%至1.5%之最終拉伸率。拉伸率可在室溫下,利用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的50 mm之初始尺寸及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15 mm之尺寸量測。
作為又另一個實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具有7%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3%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3%之負載。舉例而言,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具有6.7%或更低、6.5%或更低、6.3%或更低、6%或更低、或5.7%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具體言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3%至7%、5%至7%、5%至6%、5.5%至6.5%或6%至7%之最終拉伸率。拉伸率可在室溫下,利用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的50 mm之初始尺寸及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15 mm之尺寸量測。
作為一個具體實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具有2%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且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具有7%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1%或N3%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1%或3%之負載。
第一方向可為聚酯薄膜平面中之任何方向,且第二方向可以平面中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確定。舉例而言,第一方向可為該薄膜之縱向方向(MD)或橫向方向(TD),且第二方向可為與其垂直之橫向方向(TD)或縱向方向(MD)。具體言之,第一方向可為該薄膜之縱向方向(MD),且第二方向可為該薄膜之橫向方向(TD)。
圖6顯示拉伸率(%)相對於施加至聚酯薄膜之負載(N)的曲線。N1%、N2%及N3%之負載可分別由拉伸率相對於負載之曲線確定。具體言之,就聚酯薄膜而言,N1%之負載可為28 N至32 N,N2%之負載可為50 N至55 N,且N3%之負載可為64 N至68 N。
圖7及圖8分別顯示在用UV光照射後,在施加至實例與比較實例之聚酯薄膜之某一負載(N)下拉伸率(%)相對於時間(秒)之曲線。如上文所描述,實例之聚酯薄膜在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具有2%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在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具有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且在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具有7%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而比較實例之聚酯薄膜不滿足此等拉伸特徵。
N2%之負載與N1%之負載的比率可為1.6:1至2.1:1。具體言之,N2%之負載與N1%之負載的比率可為1.75:1至1.95:1。此外,N3%之負載與N2%之負載的比率可為1.2:1至1.5:1。具體言之,N3%之負載與N2%之負載的比率可為1.20:1至1.35:1。
此外,由於聚酯薄膜具有極佳的UV阻擋能力,故當將二片聚酯薄膜重疊且將UV-B光照射於一個薄膜之表面上,保持24小時的時候,安置於該薄膜之下的另一薄膜的物理特性不會劣化。
作為一個實例,當將二片聚酯薄膜重疊並將UV-B光照射於一個薄膜上,保持24小時的時候,另一個薄膜可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具有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
作為另一個實例,當將二片聚酯薄膜重疊並將UV-B光照射於一個薄膜上,保持24小時的時候,另一薄膜可具有80%或更高,例如85%或更高、100%或更高、120%或更高、125%或更高、或135%或更高,具體言之,80%至200%、100%至180%或135%至160%之斷裂伸長率。更具體言之,當將二片聚酯薄膜重疊並將UV-B光照射於一個薄膜上,保持24小時的時候,另一薄膜可在縱向方向(MD)上具有12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且在橫向方向(TD)上具有8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此處,斷裂伸長率係指在室溫下薄膜之斷裂拉伸率。拉伸率可在室溫下,利用該薄膜在拉伸方向上的50 mm之初始尺寸及在與該拉伸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15 mm之尺寸量測。
此外,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聚酯薄膜可經受住以1.5 mm之曲率半徑進行之100次或更多次、1,000次或更多次、10,000次或更多次、50,000次或更多次、100,000次或更多次、150,000次或更多次、或200,000次或更多次的重複摺疊,直至出現變白或裂紋。具體言之,聚酯薄膜可經受住200,000次或更多次的重複摺疊,直至出現變白或裂紋。在以上範圍內,其可有利地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因為其即使在暴露於UV光時重複摺疊亦不會變形。保護薄膜可因此等特徵而被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特定言之可摺疊顯示裝置之外蓋。
自可撓性及彈性恢復之觀點看,聚酯薄膜較佳地為雙軸延伸薄膜。在此類情況下,二個方向上之各別延伸比之間的比率可為1:0.5至1:1.5、1:0.7至1:1.3或1:0.8至1:1.2。具體言之,聚酯薄膜可為雙軸延伸的,且二個方向上之各別延伸比之間的比率可為1:0.8至1:1.2。若延伸比之比率在以上範圍內,則可對具有可撓性比較有利,在此情況下,即使長時段維持某一負載,亦不會發生變形。
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上雙軸延伸。在此情況下,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延伸比可為2.0至5.0,具體言之為2.8至3.5或3.3至3.5。此外,在第二方向上的延伸比可為2.0至5.0,具體言之為2.9至3.7或3.5至3.8。具體言之,聚酯薄膜可在縱向方向上以3.3至3.5之延伸比且在橫向方向上以3.5至3.8之延伸比雙軸延伸。此外,在第二方向上之延伸比(d2)與在第一方向上之延伸比(d1)的比率(d2/d1)可為1.2或更低。舉例而言,其可為1.0至1.2、1.0至1.1、1.0至1.15或1.05至1.1。
聚酯薄膜之厚度可為10 µm至500 µm、10 µm至300 µm、10 µm至100 µm、10 µm至80 µm、20 µm至80 µm、30 µm至80 µm、40 µm至60 µm或10 µm至30 µm。舉例而言,當將聚酯薄膜施加至顯示裝置之外蓋上作為保護薄膜時,其可具有10 μm至80 μm之厚度。作為一個實例,當將聚酯薄膜施用作為外蓋之正面保護薄膜時,其可具有20 μm至80 μm之厚度。作為另一個實例,當將聚酯薄膜施用作為透明基板之背面保護薄膜時,其可具有30 μm或更低,具體言之10 μm至30 μm之厚度。 聚酯薄膜之組成
聚酯薄膜包含聚酯樹脂。
聚酯樹脂可為二羧酸與二醇縮聚得到的均聚物樹脂或共聚物樹脂。此外,聚酯樹脂可為混合均聚物樹脂或共聚物樹脂之摻混樹脂。
二羧酸之實例包括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2,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二苯基甲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甲酸、二苯基磺酸、蒽二甲酸、1,3-環戊烷二甲酸、1,3-環己烷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酸、六氫對苯二甲酸、六氫間苯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琥珀酸、3,3-二乙基琥珀酸、戊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辛二酸、十二碳二甲酸及其類似物。
此外,二醇之實例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新戊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癸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2,2-雙(4-羥苯基)丙烷、雙(4-羥苯基)碸及其類似物。
較佳地,聚酯樹脂可為具有極佳結晶性之芳族聚酯樹脂。舉例而言,其可具有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樹脂作為主要組分。
作為一個實例,聚酯薄膜可包含至少約85重量%,更具體言之,至少90重量%、至少95重量%或至少99重量%之量的聚酯樹脂,具體言之PET樹脂。作為另一個實例,聚酯薄膜可進一步包含除PET樹脂外的聚酯樹脂。具體言之,聚酯薄膜可進一步包含至多約15重量%之聚萘二甲酸伸乙酯(PEN)樹脂。更具體言之,聚酯薄膜可進一步包含約0.1重量%至10重量%或約0.1重量%至5重量%之量的PEN樹脂。
具有以上組成之聚酯薄膜在經由加熱、延伸及其類似方式製備其之方法中可具有增加之結晶性以及增強之機械特性,如拉伸強度及其類似特性。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包含UV阻擋劑。
聚酯薄膜中UV阻擋劑之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可為0.5重量份或更高、0.7重量份或更高、0.9重量份或更高、1.1重量份或更高、或1.3重量份或更高。此外,聚酯薄膜中UV阻擋劑之含量相對於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可為2.4重量份或更低、2.2重量份或更低、2.0重量份或更低、1.8重量份或更低、或1.6重量份或更低。
作為一個實例,聚酯薄膜包含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及0.7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UV阻擋劑。在以上範圍內,有利地防止在製備具有UV區阻擋能力之薄膜期間或之後由於UV添加劑遷移至表面而引起的不良外觀之問題。
同時,若UV阻擋劑不具有足夠耐熱性,則其在與聚酯樹脂混合並在高溫下擠出時會大量分解,由此可不利地影響薄膜之UV阻擋能力。因此,較佳地,UV阻擋劑在聚酯樹脂之熔融溫度下具有處於某一位準或更低之重量減輕率。舉例而言,當在熱重量分析儀(TGA)之等溫條件下,在280℃下於空氣氛圍中維持1小時的時候,UV阻擋劑可具有20%或更低、15%或更低、或10%或更低之重量減輕率。具體言之,當在熱重量分析儀(TGA)之等溫條件下,在280℃下於空氣氛圍中維持1小時的時候,UV阻擋劑可具有15%或更低之重量減輕率。更具體言之,重量減輕率可為1%至15%、5%至15%或10%至15%。
UV阻擋劑之具體種類不受特別限制。舉例而言,其可為至少一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UV阻擋劑:二苯甲酮、苯并三唑、三𠯤、丙二酸酯、苯甲酸酯及苯并㗁𠯤酮。
作為一個實例,UV阻擋劑可為以苯并㗁𠯤酮為主之UV阻擋劑。具體言之,其可具有一個、二個或更多個苯并㗁𠯤酮基團。更具體言之,其可具有在不飽和烴鏈或芳族環周圍連接之二個苯并㗁𠯤酮基團。
作為一個實例,UV阻擋劑可為至少一種具有下式1之結構的化合物: [式1]
在上式中,R 1及R 2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或烯基,且L為單鍵或具有一或多個不飽和鍵之烴鏈、烴環或雜環。
烷基可為具有1至6個碳原子之烷基,且烯基可為具有2至6個碳原子之烯基。烴鏈可具有2至10個碳原子,烴環可具有6至20個碳原子,且雜環可為含有一或多個選自N、S及O之雜原子的5至20員環。此外,烴環或雜環亦可為芳族環。舉例而言,烴環可為苯環,且雜環可為吡啶環。
L可為與其所連接之二個苯并㗁𠯤酮基團形成共軛結構的基團。 用於製備聚酯薄膜之方法
此類聚酯薄膜可使用混合有UV阻擋劑之樹脂組合物,藉由包含在特定溫度下以經調整之延伸比雙軸延伸及熱處理之方法製備。特定言之,該用於製備聚酯薄膜之方法包含由樹脂組合物形成薄膜,並對其進行雙軸延伸及熱處理以獲得當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最終拉伸率為3%或更低之薄膜。此處,對組成及方法條件進行調整以使得藉由以上方法最終製造的聚酯薄膜滿足以上描述之拉伸特徵。具體言之,為了使最終聚酯薄膜滿足以上特徵,對聚酯樹脂之擠出及澆注溫度進行調整,對在延伸時的預加熱溫度、在每個方向上之延伸比、延伸溫度、傳送速度及其類似條件進行調整,或在延伸之後進行熱處理及鬆弛,同時對熱處理溫度及鬆弛率進行調整。
下文中將更詳細地描述每個步驟。
首先,將UV阻擋劑添加至聚酯樹脂以製備樹脂組合物。在此情況下,聚酯樹脂之組成以及UV阻擋劑之類型及含量如以上所例示。之後,將樹脂組合物熔融並擠出以澆注成薄膜。擠出可在230℃至300℃或250℃至280℃之溫度下進行。
該薄膜在延伸前,可在某一溫度下預加熱。基於聚酯樹脂之玻璃轉化溫度(Tg),預加熱溫度滿足Tg+5℃至Tg+50℃之範圍,且同時確定其滿足70℃至90℃之範圍。在以上範圍內,該薄膜可足夠柔軟以便容易地延伸,且亦可有效地防止在其延伸期間發生斷裂現象。
該延伸係藉由雙軸延伸進行。舉例而言,其可經由同時雙軸延伸法或依序雙軸延伸法在縱向方向(或加工方向;MD)上及在橫向方向(或拉幅方向;TD)上進行雙軸延伸。較佳地,其可藉由依序雙軸延伸法進行,其中延伸先在一個方向上執行,且接著延伸在與該方向垂直之方向上執行。延伸速度可為6.5 m/min至8.5 m/min,但其不受此特定限制。
在縱向方向上之延伸比可為2.0至5.0,具體言之為2.8至3.5或3.3至3.5。此外,在橫向方向上的延伸比可為2.0至5.0,具體言之為2.9至3.7或3.5至3.8。在以上較佳範圍內,可更有利地獲得均一厚度。另外,為了平衡縱向方向(MD)與橫向方向(TD),較佳調整延伸期間在每個方向上施加之負載,同時量測折射率,由此最大限度地減小每個方向上折射率之差異。此外,在橫向方向上之延伸比(d2)與在縱向方向上之延伸比(d1)的比率(d2/d1)可為1.2或更低。舉例而言,其可為1.0至1.2、1.0至1.1、1.0至1.15或1.05至1.1。延伸比(d1, d2)係指表示延伸之後的長度與延伸之前的長度的比率,該延伸之前的長度係1.0。
之後,對延伸之薄膜進行熱處理。熱處理可在180℃或更高,具體言之在195℃或更高,更具體言之在195℃至230℃之溫度下進行。熱處理可進行0.2分鐘至1分鐘,更具體言之,進行0.4分鐘至0.7分鐘。
此外,在起始熱處理之後,薄膜可在縱向方向上及/或在橫向方向上鬆弛,且鬆弛之溫度範圍可為150℃至250℃。鬆弛可以1%至10%、2%至7%或3%至5%之鬆弛率進行。此外,鬆弛可進行1秒至1分鐘、2秒至30秒或3秒至10秒。
此外,該薄膜可在熱處理之後冷卻。冷卻可在比熱處理溫度低50℃至150℃之溫度條件下進行。 層合片
如圖2a及圖2b中所示,顯示裝置(1)之外蓋(10)被安置於顯示面板(20)上。在顯示裝置之外蓋(10)中,保護薄膜(100a, 100b)各自經由黏著劑層(300)層壓於透明基板(200)之二側上。作為顯示裝置之外蓋(10),可使用將聚酯薄膜層壓於透明基板之二側上的薄片。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層合片包含透明基板;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一側上的第一聚酯薄膜;及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另一側上的第二聚酯薄膜。在層合片中,第一聚酯薄膜包含UV阻擋劑,且第二聚酯薄膜可包含或可不包含UV阻擋劑。
此外,層合片可在透明基板與第一聚酯薄膜之間及透明基板與第二聚酯薄膜之間進一步包含黏著劑層。
由於層合片包含以上描述之UV阻擋性聚酯薄膜,故其可具有相同或類似的UV阻擋能力。亦即,層合片可在370 nm及380 nm之波長下顯示出特定值或更低之透射率且可在諸如390 nm之類可見光波長下顯示出特定值或更高之透射率。
因此,以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層合片作為顯示裝置之外蓋將藉由防止其內部組件免受UV光影響來有利於防止變形。
舉例而言,層合片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可具有10%或更低、7%或更低、5%或更低、4.5%或更低、或4%或更低之總透射率。此外,層合片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可具有30%或更低、25%或更低、20%或更低、15%或更低、或10%或更低之總透射率。作為一個具體實例,層合片可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具有5%或更低之總透射率且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具有20%或更低之總透射率。
此外,層合片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可具有45%或更高、50%或更高、55%或更高、60%或更高、或6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舉例而言,層合片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可具有50%至90%、55%至85%或60%至80%之總透射率。此外,層合片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可具有75%或更高、80%或更高、85%或更高、90%或更高、或9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作為一個具體實例,層合片可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具有5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且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具有85%或更高之總透射率。
層合片可在370 nm至375 nm之波長下具有0.1%/nm至1%/nm之總透射率(%)平均變化率且在385 nm至390 nm之波長下具有3%/nm至10%/nm之總透射率(%)平均變化率。
另外,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層合片可經受住以1.5 mm之曲率半徑進行之100次或更多次、1,000次或更多次、10,000次或更多次、50,000次或更多次、100,000次或更多次、150,000次或更多次、或200,000次或更多次重複摺疊,直至分層發生。具體言之,層合片可經受住200,000次或更多次重複摺疊,直至分層發生。在以上範圍內,其可有利地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因為其即使在暴露於UV光時重複摺疊後亦不會變形。
此外,層合片中UV阻擋劑之總含量相對於層合片中所採用之100重量份聚酯樹脂可為0.5重量份或更高、0.7重量份或更高、0.9重量份或更高、1.1重量份或更高、或1.3重量份或更高。另外,層合片中UV阻擋劑之總含量相對於層合片中所採用之100重量份聚酯樹脂可為2.4重量份或更低、2.2重量份或更低、2.0重量份或更低、1.8重量份或更低、或1.6重量份或更低。具體言之,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中所包含之UV阻擋劑之總含量相對於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中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可為0.7重量份至2.0重量份。
當將層合片施加至顯示裝置時,第一聚酯薄膜可定位於前側(外側)上且第二聚酯薄膜可定位於背側(內側)上。亦即,如圖2a及圖2b中所示,當將層合片(10)施加至顯示裝置(1)時,第二聚酯薄膜(100b)可被施用以面向顯示面板(20)。如上文所描述,第一聚酯薄膜可以用作正面保護薄膜,且第二聚酯薄膜可以用作背面保護薄膜。
由於正面保護薄膜必須保護顯示裝置免受外部刺激影響,故厚度越大,越有利。然而,由於可撓性顯示裝置中之正面保護薄膜係施加拉伸力或壓縮力最多的部分,故具有低可撓性模量係有利的。同時,由於背面保護薄膜未受到外部的直接刺激,故其可較薄。即使可撓性之模量超過某一位準,其亦不會因厚度較薄而明顯減弱。
因此,層合片可滿足以下關係(1)及(2): 1.5 ≤ T1/T2 ... (1)      0.8 ≤ M2/M1 ≤ 1.2 ... (2)
在以上關係中,T1係該第一聚酯薄膜之厚度,T2係該第二聚酯薄膜之厚度,M1係在橫向方向(TD)上該第一聚酯薄膜之模量(GPa),且M2係在橫向方向(TD)上該第二聚酯薄膜之模量(GPa)。
T1/T2可為1.5或更大、2.0或更大、2.5或更大、或3.0或更大,例如為1.5至5.0或2.0至4.0。作為一個實例,T1可為45 μm至80 μm,且T2可為10 μm至30 μm。M2/M1可為0.8或更大、1.0或更大、超過1.0、1.05或更大、或1.1或更大,且其可為1.2或更低、或1.15或更低,例如為1.05至1.2。 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
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包含聚酯樹脂。聚酯樹脂之具體類型及單體(二羧酸及二醇)之實例與上文關於聚酯薄膜所描述的相同。
第一聚酯薄膜包含UV阻擋劑,且第二聚酯薄膜可包含或可不包含UV阻擋劑。UV阻擋劑之具體類型、化學結構及諸如耐熱性之類特性與上文關於聚酯薄膜所描述的相同。
作為一個實例,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均可包含UV阻擋劑。在此情況下,第一聚酯薄膜或第二聚酯薄膜中UV阻擋劑之含量相對於各別聚酯薄膜中所採用之100重量份聚酯樹脂可為0.5重量份或更高、0.7重量份或更高、0.9重量份或更高、1.1重量份或更高、或1.3重量份或更高。此外,第一聚酯薄膜或第二聚酯薄膜中UV阻擋劑之含量相對於各別聚酯薄膜中所採用之100重量份聚酯樹脂可為2.4重量份或更低、2.2重量份或更低、2.0重量份或更低、1.8重量份或更低、或1.6重量份或更低。
作為另一個實例,第二聚酯薄膜可不包含或可包含痕量之UV阻擋劑。在此情況下,第二聚酯薄膜中所包含之UV阻擋劑之含量相對於第二聚酯薄膜中所採用之100重量份聚酯樹脂可小於0.5重量份或小於0.1重量份。
根據一個實施例,第一聚酯薄膜中UV阻擋劑之含量相對於第一聚酯薄膜中所採用之100重量份聚酯樹脂可為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第二聚酯薄膜中所包含之UV阻擋劑之含量相對於第二聚酯薄膜中所採用之100重量份聚酯樹脂可小於0.1重量份。
當將包含UV阻擋劑之聚酯薄膜施加至顯示裝置之外蓋時,其藉由保護其內部組件免受UV光影響來有利地防止變形。
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對UV光之透射率可與以上例示的聚酯薄膜對UV光之透射率相同。
根據一個實施例,第一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具有2%至5.5%之總透射率,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具有9.5%至22%之總透射率,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具有65%至85%之總透射率且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具有85%至95%之總透射率。在以上範圍內,當將包含第一聚酯薄膜之層合片施加至顯示裝置之外蓋時,其藉由保護其內部組件免受UV光影響來有利地防止變形。
此外,第一聚酯薄膜可在370 nm至375 nm之波長下具有0.1%/nm至1%/nm之總透射率(%)平均變化率且在385 nm至390 nm之波長下具有3%/nm至10%/nm之總透射率(%)平均變化率。
此外,在第一聚酯薄膜中,針對拉伸負載之應變即使在暴露於UV光後亦被調整至特定範圍內。因此,包含第一聚酯薄膜之層合片當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之外蓋且在暴露於來自外部之UV光後經歷多次重複摺疊時可維持其原始特徵。UV光可為例如UV-B光。UV-B光之具體波長範圍可為280 nm至315 nm。具體言之,UV-B光具有在310 nm至315 nm內之峰值波長、在310 nm之波長下約0.66 W/m 2(例如0.6至0.7 W/m 2)之照射度及在250 nm至400 nm之波長帶中約31.62 W/m 2(例如31.6至31.7 W/m 2)之總照射度。
根據一個實施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第一聚酯薄膜可具有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2%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2%之負載。具體言之,拉伸率可在室溫下,利用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的50 mm之初始尺寸(在施加拉伸負載之各點之間的初始距離)及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15 mm之尺寸量測。
更具體言之,(1)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具有50 mm之初始尺寸且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具有15 mm之尺寸的第一聚酯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時,先量測使該尺寸相對於初始尺寸增加2%時的負載(N2%),且(2)當在該第一方向上對該薄膜連續地施加1小時之負載(N2%)時,該尺寸相對於初始尺寸增加之比率,亦即最終拉伸率係3%或更低。
作為一個實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第一聚酯薄膜可具有3%或更低、2.7%或更低、2.5%或更低、或2.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舉例而言,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1.5%至3%、2%至3%、2.3%至3%、2%至2.7%或2%至2.5%之最終拉伸率。具體言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2%至3%之最終拉伸率。
作為另一個實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第一聚酯薄膜可具有2%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1%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1%之負載。舉例而言,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薄膜可具有1.7%或更低、1.5%或更低、或1.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具體言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1.1%至2%、1.3%至2%、1.5%至2%、1.1%至1.7%或1.1%至1.5%之最終拉伸率。拉伸率可在室溫下,利用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的50 mm之初始尺寸及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15 mm之尺寸量測。
作為又另一個實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第一聚酯薄膜可具有7%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3%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3%之負載。舉例而言,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薄膜可具有6.7%或更低、6.5%或更低、6.3%或更低、6%或更低、或5.7%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具體言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薄膜可在平面中彼此垂直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分別具有3%至7%、5%至7%、5%至6%、5.5%至6.5%或6%至7%之最終拉伸率。拉伸率可在室溫下,利用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的50 mm之初始尺寸及在與該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15 mm之尺寸量測。
作為一個具體實例,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第一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1%之負載時具有2%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且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3%之負載時具有7%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1%或N3%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1%或3%之負載。
此外,第二聚酯薄膜可具有與第一聚酯薄膜相同之拉伸特徵。
第一方向可為薄膜平面中之任何方向,且第二方向可以平面中與第一方向垂直之方向確定。舉例而言,第一方向可為該薄膜之縱向方向(MD)或橫向方向(TD),且第二方向可為與其垂直之橫向方向(TD)或縱向方向(MD)。具體言之,第一方向可為該薄膜之縱向方向(MD),且第二方向可為該薄膜之橫向方向(TD)。
自可撓性及彈性恢復之觀點看,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各自較佳地為雙軸延伸之薄膜。在此類情況下,二個方向上之各別延伸比之間的比率可為1:0.5至1:1.5、1:0.7至1:1.3或1:0.8至1:1.2。具體言之,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可為雙軸延伸的,且二個方向上之各別延伸比之間的比率可為1:0.8至1:1.2。若延伸比之比率在以上範圍內,則可對具有可撓性比較有利,在此情況下,即使長時段維持某一負載,亦不會發生變形。
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可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及與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上雙軸延伸。在此情況下,在該第一方向上之延伸比可為2.0至5.0,具體言之為2.8至3.5或3.3至3.5。此外,在第二方向上之延伸比可為2.0至5.0,具體言之為2.9至3.7或3.5至3.8。具體言之,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可在縱向方向上以3.3至3.5之延伸比且在橫向方向上以3.5至3.8之延伸比雙軸延伸。此外,在第二方向上之延伸比(d2)與在第一方向上之延伸比(d1)的比率(d2/d1)可為1.2或更低。舉例而言,其可為1.0至1.2、1.0至1.1、1.0至1.15或1.05至1.1。
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可各自具有10 µm至500 µm、10 µm至300 µm、10 µm至100 µm、10 µm至80 µm、20 µm至80 µm、30 µm至80 µm、40 µm至60 µm或10 µm至30 µm之厚度。作為一個實例,當將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分別施加至外蓋之正面保護薄膜及背面保護薄膜時,第一聚酯薄膜之厚度可為20 μm至80 μm,特定言之為60 μm至80 μm,且第二聚酯薄膜之厚度可為30 μm或更低,特定言之為10 μm至30 μm。 透明基板
透明基板可為顯示裝置之外蓋視窗。
透明基板可為聚合物薄膜或玻璃基板。具體言之,透明基板可為聚醯亞胺薄膜或超薄玻璃(UTG)。
作為一個實例,透明基板可包含聚醯亞胺樹脂。具體言之,透明外蓋可為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薄膜。
該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薄膜包含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聚合物,該聚合物係藉由使二胺化合物、二酐化合物及任擇地二羰基化合物聚合來製備。
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聚合物係含有醯亞胺重複單元之聚合物。此外,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聚合物可任擇地包含醯胺重複單元。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聚合物可藉由使包含二胺化合物及二酐化合物之反應物同時或依序反應來製備。具體言之,以聚醯胺為主之聚合物係藉由使二胺化合物與二酐化合物聚合來製備。或者,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聚合物係藉由使二胺化合物、二酐化合物及二羰基化合物聚合來製備。此處,以聚醯亞胺為主之聚合物包含由二胺化合物與二酐化合物聚合得到的醯亞胺重複單元及由二胺化合物與二羰基化合物聚合得到的醯胺重複單元。
二胺化合物可為例如含有芳族結構之芳族二胺化合物。具體言之,二胺化合物可包含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DB),但其不限於此。
二酐化合物可為例如含有芳族結構之芳族二酐化合物或含有脂環族結構之脂環族二酐化合物。具體言之,二酐化合物可包含2,2'-雙(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6-FDA),但其不限於此。
二羰基化合物可為含有芳族結構之芳族二羰基化合物。二羰基化合物可包含對苯二甲醯氯(TPC)、1,1'-聯苯-4,4'-二羰基二氯(BPDC)、間苯二甲醯氯(IPC)或其組合。但其不限於此。
二胺化合物與二酐化合物可聚合形成聚醯胺酸。隨後,聚醯胺酸可經由脫水反應而轉化為聚醯亞胺,且聚醯亞胺包含醯亞胺重複單元。
舉例而言,聚醯亞胺可包含由下式A-1表示的重複單元,但其不限於此。 [式A-1]
在式A-1中,n係例如1至400之整數。
此外,二胺化合物與二羰基化合物可聚合形成由下式B-1至B-3表示之醯胺重複單元。 [式B-1]
在式B-1中,x係例如1至400之整數。 [式B-2]
在式B-2中,y係例如1至400之整數。 [式B-3]
在式B-3中,y係例如1至400之整數。
透明基板之厚度可為20 µm至500 µm、30 µm至300 µm或40 µm至100 µm。
透明基板可具有HB或更高之表面硬度及在550 nm之波長下80%或更大之光透射率。此外,透明基板基於50 μm之厚度可具有5或更低之黃色指數及2%或更低之濁度。
透明基板可具有10%或更高、12%或更高、15%或更高、或20%或更高之應變,直至出現變白。在以上範圍內,其可有利地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因為儘管在頻繁摺疊後發生變形,但無變白出現。應變係指薄膜變化之尺寸與初始尺寸的比率。此處,變化之尺寸可為增加之尺寸或減小之尺寸。特定言之,保護薄膜及透明基板可各自具有10%或更高之應變,直至出現變白。 黏著劑層及 塗層
層合片可在透明基板與第一聚酯薄膜之間及透明基板與第二聚酯薄膜之間進一步包含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可具有1 μm至50 μm、3 μm至30 μm、5 μm至20 μm、5 μm至15 μm、7 μm至12 μm或8 μm至12 μm之厚度。具體言之,黏著劑層可具有5 µm至15 µm之厚度。在以上較佳之厚度範圍內,其可更有利地抑制捲曲且具有極佳的界面黏著。
黏著劑層包含黏著性樹脂且可進一步包含固化劑及/或光引發劑。黏著性樹脂不受特別限制。舉例而言,其可為能藉由UV光照射固化之樹脂,因此黏著劑層可經由UV固化製備。此外,黏著性樹脂可為在UV光下不會變黃且具有良好UV吸收劑分散性之樹脂。舉例而言,黏著性樹脂可為聚酯樹脂、丙烯酸系樹脂、醇酸樹脂、胺基樹脂或其類似物。黏著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以其二種或多於二種類別之共聚物或混合物形式使用。其中,丙烯酸系樹脂因具有極佳的光學特性、耐候性、與基板之黏著性及其類似特性而較佳。此外,黏著性樹脂可為光學透明黏著劑(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
固化劑不受特別限制,只要其係能夠使黏著性樹脂固化之物質即可。具體言之,其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至少一種:異氰酸酯固化劑、環氧固化劑及氮丙啶固化劑,該等固化劑在UV光下不會變黃。此外,固化劑之用量基於各黏著劑層之重量計可為0.2至0.5重量%、0.3至0.5重量%、0.3至0.45重量%或0.35至0.45重量%。
光引發劑係UV固化所需的。舉例而言,其可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之至少一種:以二苯甲酮為主之化合物、以9-氧硫為主之化合物、以α-羥基酮為主之化合物、以酮為主之化合物、以乙醛酸苯酯為主之化合物及以丙烯醯基氧化膦為主之化合物。該光引發劑之用量基於各別黏著劑層之重量計可為0.1至5.0重量%。
此外,層合片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安置於第一聚酯薄膜或第二聚酯薄膜上的塗層。該塗層可安置於聚酯薄膜與透明基板之間或安置於保護薄膜之外側上。塗層可為用於增強硬度、抗靜電、防止散射、調整折射率、表面保護或其類似用途之功能性塗層。 用於製備層合片之方法
層合片可藉由以下方法製備:製備聚酯薄膜且接著,使用黏著劑將其層壓於透明基板之二側上。
根據一個實施例的用於製備層合片之方法包含製備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分別在該第一聚酯薄膜及該第二聚酯薄膜之一側上形成黏著劑層;並將上面形成黏著劑層之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分別層壓於透明基板之一側及另一側上。
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可使用樹脂組合物,藉由包含在特定溫度下以經調整之延伸比進行雙軸延伸及熱處理的方法製備。此處,UV阻擋劑可添加至樹脂組合物中。其量可如以上所例示進行調整。具體言之,用於製備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之方法包含由樹脂組合物形成薄膜,並對其進行雙軸延伸及熱處理,以獲得當施加1小時之N2%之負載時具有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的薄膜。此處,對組成及方法條件進行調整以使藉由以上方法最終製造的薄膜滿足以上描述之拉伸特徵。具體言之,為了使最終薄膜滿足上述特徵,對聚酯樹脂之擠出及澆注溫度進行調整,對延伸時的預加熱溫度、在每個方向上之延伸比、延伸溫度、傳送速度及其類似條件進行調整,或在延伸之後進行熱處理及鬆弛,同時調整熱處理溫度及鬆弛率。
用於製備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之每個步驟中的具體方法及條件可分別與如上文所描述的用於製備聚酯薄膜之方法的每個步驟中之具體方法及條件相同。
將黏著劑分別施加至以此方式製備之第一聚酯薄膜及第二聚酯薄膜之一側上,接著可將其層壓於透明基板之二側上。 可撓性顯示 裝置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在外蓋中包含以上所描述之聚酯薄膜或層合片。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包含可撓性顯示面板;及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之聚酯薄膜。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可撓性顯示裝置包含可撓性顯示面板;及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之層合片。
可撓性顯示裝置中採用的聚酯薄膜或層合片具有與如上文所描述之聚酯薄膜或層合片實質上相同的組態及特徵。
具體言之,聚酯薄膜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具有5%或更低之總透射率且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在平面中之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N2%之負載時具有3%或更低之最終拉伸率。此處,該N2%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2%之負載,該UV-B光具有在310 nm至315 nm內之峰值波長、在310 nm之波長下0.66 W/m 2之照射度及在250 nm至400 nm之波長帶中31.62 W/m 2之總照射度。
此外,層合片包含安置於顯示面板上之透明基板;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上的第一聚酯薄膜;及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下的第二聚酯薄膜,其中該第一聚酯薄膜包含(i)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UV阻擋劑,其係相對於該第一聚酯薄膜中所包含之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且該第一聚酯薄膜具有(ii)對於波長為370 nm之光的2%至5.5%之總透射率、(iii)對於波長為380 nm之光的9.5%至22%之總透射率、(iv)對於波長為390 nm之光的65%至85%之總透射率及(v)對於波長為550 nm之光的85%至95%之總透射率。
根據以上實施例,將UV阻擋劑添加至層合片中所提供之二個聚酯薄膜中之至少一個中,藉此可防止在長期使用時暴露於UV光期間出現不良或變形外觀或發生裝置缺陷。
可撓性顯示裝置可為可摺疊顯示裝置。具體言之,可摺疊顯示裝置可取決於摺疊方向而呈內折式或外折式。參看圖1a及圖1b,此類可摺疊顯示裝置係呈現為內折式(1a),其中螢幕係位於摺疊方向內部;及外折式(1b),其中螢幕係位於摺疊方向外部。
在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之材料中,與可撓性同樣重要的是,原始特徵儘管經歷頻繁的彎曲或摺疊,仍不會劣化。當將習知材料完全摺疊且接著展開時,仍留有痕跡,且其幾乎不可能恢復成原始狀態。因此,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之材料的開發應當伴隨解決此侷限之特徵。
具體言之,歸因於由施加至如圖1a中所示之內折式(1a)中向內摺疊之點(p1)的負載所引起的變形且歸因於施加至如圖1b中所示之外折式(1b)中向外摺疊之點(p2)的負載所引起之變形,變白或裂紋可出現在外蓋(10)中,由此使其特徵劣化。當保護薄膜之模量在室溫下較小時,此類變白及裂紋一般可得到解決。一般而言,習知聚酯薄膜或具有該薄膜之外蓋在室溫下具有較大模量,由此使其具有當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時易於產生變白及裂紋的問題。
然而,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可藉由將在UV光照射後針對拉伸負載之應變調整至特定範圍來實現可撓性顯示器之外蓋所需的特徵。因此,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及包含其之層合片當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之外蓋且在暴露於UV光後經歷多次重複摺疊時,可維持其原始特徵。
此外,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層合片可藉由在暴露於UV光後,將聚酯薄膜及其中採用之其他組成層之機械特性調整至特定範圍內來達成可撓性顯示器之外蓋所需的可撓性。因此,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層合片在施加至可撓性顯示裝置之外蓋且經歷多次重複摺疊時可維持其原始特徵。
在可撓性顯示裝置中,可撓性顯示面板可特定地為有機發光顯示(OLED)面板。圖9示意性地示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1')之截面圖的一個實例,該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2)。參看圖9,有機發光顯示器(1')包含前偏光板(20-1)及有機發光顯示面板(20-2)。前偏光板可安置於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前側上。更詳細地說,前偏光板可黏接至有機發光顯示面板顯示圖像之一側。有機發光顯示面板藉由像素單元之自發射來顯示圖像。有機發光顯示面板包含有機發光基板及驅動基板。有機發光基板包含對應於各別像素之多個有機發光單元。有機發光單元各自包含陰極、電子傳輸層、發光層、電洞傳輸層及陽極。驅動基板以可操作方式聯結至有機發光基板。亦即,驅動基板可聯結至有機發光基板以便施加驅動信號,諸如驅動電流。更具體言之,驅動基板可藉由將電流施加至每個有機發光單元來驅動有機發光基板。 本發明之模式
在下文中,更具體的實施例將得以描述,但實施方案之範圍不限於此。 UV 阻擋劑之評估實例
進行熱重量分析儀(TGA)評估以選出甚至在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樹脂之加工溫度下亦具有極佳加工效率之UV阻擋劑。若使用來自TA Instruments之Q500設備,在280℃之等溫條件下於空氣氛圍中維持1小時之後,重量減輕不超過15%,則將UV阻擋劑之適用性確定為合格,否則確定為不合格。 [表1]
名稱 TGA評估結果
UV阻擋劑1 二苯甲酮-3 不合格
UV阻擋劑2 2-(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苯酚 不合格
UV阻擋劑3 2,2'-(1,4-伸苯基)雙(4H-3,1-苯并㗁𠯤 -4-酮) 合格
聚酯薄膜之製備實例
在280℃下,將組合物擠出且接著經由T型模具澆注成薄膜形狀,在該組合物中,將如下表中所示之UV阻擋劑添加至如表2中所示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樹脂中。將澆注之薄膜在100℃下預加熱並在縱向方向(MD)上延伸3.0倍且在橫向方向(TD)上延伸3.3倍。此處,延伸溫度係130℃。之後,將延伸之薄膜在200℃下熱定形,鬆弛3%,並冷卻,製備出具有60 µm厚度之聚酯薄膜。此外,作為比較實例,聚酯薄膜係以與上述相同之方式且在無UV阻擋劑下製備。 [表2]
  PET樹脂組合物
UV阻擋劑類型 UV阻擋劑之含量(重量份)*
薄膜A1 比較實例1 - -
薄膜A2 比較實例2 UV阻擋劑1 1.3
薄膜B1 實例1 UV阻擋劑3 1.1
薄膜B2 實例2 UV阻擋劑3 1.6
薄膜B3 實例3 UV阻擋劑3 0.9
薄膜B4 實例4 UV阻擋劑3 0.8
薄膜B5 實例5 UV阻擋劑3 0.8
*UV阻擋劑之含量:每100重量份PET樹脂所添加的UV阻擋劑之固體含量的重量份
總透射率之測試實例
聚酯薄膜樣品之總透射率係如下量測。 - 量測設備:Hunterlab之Ultrascan pro色度計 - 量測程序:ASTM D1003 - 光源:D65/10 - 擴散角度:8°
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表3]
  總透射率(%)
370 nm 380 nm 390 nm 550 nm
薄膜A1 比較實例1 75 81 87.8 93.2
薄膜A2 比較實例2 5.8 18.5 72.1 92.9
薄膜B1 實例1 3.81 11.5 70.7 93.2
薄膜B2 實例2 3.5 9.7 71.3 92.9
薄膜B3 實例3 3.9 16.5 68.7 92.9
薄膜B4 實例4 3.98 19.1 70.9 93.1
薄膜B5 實例5 3.97 19.6 71.1 93.2
拉伸率之 測試實例
聚酯薄膜拉伸率係如下量測。參看圖5,自聚酯薄膜(100)切下4塊寬度(w)為15 mm的彼此相鄰之矩形試樣(101)。將試樣(101)的二端固定至測試設備(2)之夾具(21)上。之後,依據以下條件及程序量測拉伸率。 - 在拉伸方向上之初始尺寸:50 mm - 在與拉伸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尺寸:15 mm - 測試溫度:室溫(25℃) - 測試設備:Instron之UTM 5566A - 拉伸速度:50 mm/min - 拉伸方向:聚酯薄膜之縱向方向(MD)或橫向方向(TD) (1)按初始拉伸率量測負載
首先,量測使試樣相對於初始尺寸延伸1%、2%及3%之各別負載。 (2)量測在持續負載下之最終拉伸率
之後,將以上量測之負載施加至試樣,保持1小時,並量測相對於該試樣之初始尺寸的最終拉伸率(%)。
(3) 對4個試樣進行以上(1)及(2)之程序,並獲取平均值。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在用UV 照射後之拉伸率的測試實例
在以下條件下量測在用UV光照射後的拉伸率。 (a) UV照射 - UV設備:Q-lab之QUV測試儀 - UV燈:UVB-313 - UV劑量:在310 nm下0.66 W/m 2- UV總劑量:在250至400 nm下31.62 W/m 2- UV照射時間:24小時
(b) 經UV照射之試樣的拉伸率係以與以上相同之方式量測。
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具有二個層之層合片在UV 照射後之斷裂伸長率的測試實例
將二片相同的聚酯薄膜層壓在一起。其一側用UV光照射,並量測定位於相對側上之薄膜的斷裂伸長率。此處,UV照射係以與以上相同之方式進行,且斷裂伸長率係藉由量測試樣在與以上關於量測拉伸率所描述相同之設備及條件下伸長時的斷裂拉伸率量測。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表4]
  初始拉伸率(%) 1小時後的拉伸率(%) 具有二個層之層合片在UV照射後之斷裂伸長率
UV照射之前 UV照射之後
MD TD MD TD MD TD
薄膜A1 比較實例1 1 1.2 1.21 1.67 2.11 7 8
2 2.4 2.38 3.1 3.57
3 5.80 5.91 7.13 7.9
薄膜A2 比較實例2 1 1.33 1.41 1.71 1.99 132 83
2 2.15 2.67 2.81 3.21
3 4.97 5.93 6.37 7.13
薄膜B1 實例1 1 1.11 1.15 1.17 1.21 141 97
2 2.37 2.69 2.38 2.66
3 5.11 6.7 5.36 6.91
薄膜B2 實例2 1 1.31 1.32 1.31 1.35 138 101
2 2.48 2.91 2.49 2.91
3 5.31 6.72 5.33 6.71
薄膜B3 實例3 1 1.16 1.17 1.23 1.25 140 96
2 2.31 2.67 2.47 2.82
3 4.09 5.11 4.66 5.93
薄膜B4 實例4 1 1.16 1.23 1.19 1.24 129 89
2 2.3 2.35 2.53 2.78
3 4.6 5.7 5.21 6.37
薄膜B5 實例5 1 1.11 1.18 1.21 1.67 139 93
2 2.2 2.45 2.57 2.91
3 5.31 6.21 6.27 6.91
層合片 之製備實例
分別以與以上聚酯薄膜A1至B5相同之方式製備出具有60 µm厚度之薄膜。其各自作為第一聚酯薄膜使用。此外,以與薄膜A1中相同之方式且不添加UV阻擋劑,製備出具有15至20 μm厚度之薄膜。其係作為第二聚酯薄膜使用。將光學透明黏著劑(OCA)分別塗覆於第一聚酯薄膜之一側及第二聚酯薄膜之一側上達到10 μm厚度。將其層壓於外蓋視窗之二側上。具有50 μm厚度之透明聚醯亞胺薄膜(參見以下製備實例)係作為外蓋視窗使用。由此獲得具有第一聚酯薄膜/OCA層/外蓋視窗/OCA層/第二聚酯薄膜之結構的層合片。 [表5]
  第一聚酯薄膜 第二聚酯薄膜
製備方法 UV阻擋劑含量* 厚度(µm) UV阻擋劑含量* 厚度(µm)
層合片A1 比較實例1 薄膜A1 0 60 0 20
層合片A2 比較實例2 薄膜A2 1.3 60 0 20
層合片B1 實例1 薄膜B1 1.1 60 0 20
層合片B2 實例2 薄膜B2 1.6 60 0 15
層合片B3 實例3 薄膜B3 0.9 60 0 15
層合片B4 實例4 薄膜B4 0.8 60 0 17
層合片B5 實例5 薄膜B5 0.8 60 0 17
* UV阻擋劑之含量:每100重量份PET樹脂所添加的UV阻擋劑之固體含量的重量份
聚醯亞胺 薄膜之製備實例
在20℃及氮氣氛圍下,向配備有溫度可控雙層夾套之1公升玻璃反應器中裝入563.3 g作為有機溶劑之二甲基乙醯胺(DMAc)。接著,向其中緩慢添加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TFMB)及4,4'-氧基二苯胺(ODA)以將其溶解。隨後,向其中緩慢添加2,2'-雙(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6FDA),並將混合物攪拌2小時。接著,添加間苯二甲醯氯(IPC),隨後攪拌2小時。並添加對苯二甲醯氯(TPC),隨後攪拌3小時,由此製備出聚合物溶液。
將由此獲得的聚合物溶液塗覆至玻璃板上,且接著在80℃下用熱空氣乾燥30分鐘。之後,將乾凝膠片固定至栓框上,同時使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1.01倍且在與第一方向垂直之第二方向上延伸1.03倍。之後,將乾凝膠片固定至栓框上,同時使其在80℃至300℃範圍內之溫度下以2℃/min之速率加熱之氛圍中固化。之後,將其冷卻以獲得具有50 μm厚度之聚醯亞胺薄膜。 層合片模量 之測試實例
藉由切割構成上文所製備之層合片的第一聚酯薄膜、外蓋視窗及第二聚酯薄膜中之每一種來製備試樣。量測模量,亦即楊氏模量(Young’s modulus)。 - 在拉伸方向上之初始尺寸:50 mm - 在與拉伸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的尺寸:15 mm - 測試溫度:室溫(25℃) - 測試設備:Instron之UTM 5566A - 拉伸速度:50 mm/min - 拉伸方向:縱向方向(MD)或橫向方向(TD) [表6]
  模量(GPa) (25℃)
第一聚酯薄膜 外蓋視窗 第二聚酯薄膜
MD TD MD TD MD TD
層合片A1 比較實例1 4.1 4.6 5.6 5.8 3.9 5.1
層合片A2 比較實例2 3.9 4.5 5.8 5.7 4.1 4.6
層合片B1 實例1 4.3 4.7 6.3 6.6 3.9 5.2
層合片B2 實例2 4.1 4.6 5.9 6.1 4.0 5.1
層合片B3 實例3 4.2 4.7 5.7 6.3 4.1 5.2
層合片B4 實例4 4.3 4.8 6.9 6.7 3.9 5.2
層合片B5 實例5 4.2 4.7 6.7 6.6 4.1 5.3
在UV 照射後的摺疊特徵
將上文所製備之層合片附接至顯示面板之一側,製備出顯示模組,接著使其經歷UV照射及摺疊耐久性測試,如圖4中所示。 (1) UV照射 - UV設備:Q-lab之QUV測試儀 - UV燈:UVB-313 - UV劑量:在310 nm下0.66 W/m 2- UV總劑量:在250至400 nm下31.62 W/m 2- UV照射時間:24小時 (2) 摺疊測試 - 測試設備:Toyoseiki之MIT-D0A - 曲率半徑(R):1.5 mm - 摺疊測試程序:根據ASTM D 2176及TAPPI T 511之MIT摺疊測試
- 標準:若在重複摺疊200,000次之後觀察到分層、驅動誤差、變白或其他缺陷,則將其評為×。否則,將其評為○。
結果顯示於下表中。 [表7]
  摺疊耐久性
層合片A1 比較實例1 ×
層合片A2 比較實例2 ×
層合片B1 實例1
層合片B2 實例2
層合片B3 實例3
層合片B4 實例4
層合片B5 實例5
自上表可以看出,包含層合片A1或A2之顯示模組在UV照射後在200,000次或更多次之重複摺疊期間具有缺陷。相比之下,在包含層合片B1至B5中任一個之顯示模組中,在UV照射後,在200,000次或更多次之重複摺疊期間未觀察到諸如分層、驅動誤差及變白之類缺陷;因此,UV耐久性及可撓性極佳。
1:可撓性顯示裝置 1':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1a及1b:內折式及外折式可撓性顯示裝置 2:測試設備 10:外蓋/層合片 11,101:試樣 20:顯示面板 20-1:前偏光板 20-2:有機發光顯示面板 21:夾具 22:測力計 30:框架 100:聚酯薄膜 100a:正面保護薄膜 100b:背面保護薄膜/第二聚酯薄膜 200:外蓋視窗/透明基板 300:黏著劑層 A, A':切割線 p1, p2:摺疊點 R:曲率 w:距離
圖1a顯示內折式(in-folding type)顯示裝置的一個實例。 圖1b顯示外折式(out-folding type)顯示裝置的一個實例。 圖2a係拆卸下外蓋的顯示裝置之立體圖。 圖2b顯示出顯示裝置之外蓋之截面圖的一個實例。 圖3顯示實例及比較實例之透射率相對於光波長的譜圖。 圖4顯示關於重複摺疊之耐久性測試的方法。 圖5顯示關於聚酯薄膜之拉伸測試的方法。 圖6顯示拉伸率相對於施加至聚酯薄膜之負載的曲線。 圖7顯示在UV光照射後,在施加至實例之聚酯薄膜之某一負載下,拉伸率(%)相對於時間(秒)之曲線。 圖8顯示在UV光照射後,在施加至比較實例之聚酯薄膜之某一負載下,拉伸率(%)相對於時間(秒)之曲線。 圖9顯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截面圖的一個實例。

Claims (10)

  1. 一種聚酯薄膜,其對於一波長為370nm之光具有5%或更低之一總透射率,且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當將N2%之一負載在平面中之一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的時候,具有3%或更低之一最終拉伸率,其中該N2%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2%之一負載,該UV-B光具有在310nm至315nm內之一峰值波長、在310nm之一波長下0.66W/m2之一照射度及在250nm至400nm之波長帶中31.62W/m2之一總照射度,其中當將二片該聚酯薄膜重疊並將UV-B光照射於一個薄膜上,保持24小時的時候,另一薄膜在縱向方向(MD)上具有12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且在橫向方向(TD)上具有8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且其中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該聚酯薄膜經受住以1.5mm之曲率半徑進行之200,000次或更多次的重複摺疊,直至出現變白或裂紋。
  2. 如請求項1之聚酯薄膜,其包含100重量份之一聚酯樹脂;及0.7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一UV阻擋劑。
  3. 如請求項2之聚酯薄膜,其中當在一熱重量分析儀(TGA)之等溫條件下,在280℃下於一空氣氛圍中維持1小時的時候,該UV阻擋劑具有15%或更低之一重量減輕率。
  4. 如請求項1之聚酯薄膜,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其在將N1%之一負載在平面中之一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的時候具有2%或更低之一最終拉伸率且在將N3%之一負載在平面中之一第一方向上施加1小時的時候具有7%或更低之一最終拉伸率,其中該N1%或N3%之負載係使該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於初始狀態延伸1%或3%之一負載。
  5. 一種層合片,其包含一透明基板;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一側上的一第一聚酯薄膜;及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另一側上的一第二聚酯薄膜,其中該第一聚酯薄膜包含(i)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一UV阻擋劑,其係相對於該第一聚酯薄膜中運用的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且該第一聚酯薄膜具有(ii)對於一波長為370nm之光的2%至5.5%之一總透射率、(iii)對於一波長為380nm之光的9.5%至22%之一總透射率、(iv)對於一波長為390nm之光的65%至85%之一總透射率及(v)對於一波長為550nm之光的85%至95%之一總透射率,其中當將二片該第一聚酯薄膜重疊並將UV-B光照射於一個薄膜上,保持24小時的時候,另一薄膜在縱向方向(MD)上具有12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且在橫向方向(TD)上具有8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且其中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該第一聚酯薄膜經受住以1.5mm之曲率半徑進行之200,000次或更多次的重複摺疊,直至出現變白或裂紋。
  6. 如請求項5之層合片,其中相對於該第二聚酯薄膜中運用的100重量份之該聚酯樹脂,該第二聚酯薄膜中所包含的該UV阻擋劑之含量小於0.1重量份。
  7. 如請求項5之層合片,其滿足以下關係(1)及(2):1.5
    Figure 110139910-A0305-02-0042-1
    T1/T2...(1) 0.8
    Figure 110139910-A0305-02-0042-2
    M2/M1
    Figure 110139910-A0305-02-0042-3
    1.2...(2)在以上關係中,T1係該第一聚酯薄膜之厚度,T2係該第二聚酯薄膜之厚度,M1係在橫向方向(TD)上該第一聚酯薄膜之模量(GPa),且M2係在橫向方向(TD)上該第二聚酯薄膜之模量(GPa)。
  8. 如請求項5之層合片,其中該第一聚酯薄膜具有20μm至80μm之一厚度,且該第二聚酯薄膜具有30μm或更低之一厚度。
  9. 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其包含一可撓性顯示面板;及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的如請求項1之聚酯薄膜。
  10. 一種可撓性顯示裝置,其包含一可撓性顯示面板;及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之一層合片,其中該層合片包含安置於該可撓性顯示面板上之一透明基板;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上之一第一聚酯薄膜;及安置於該透明基板之下的一第二聚酯薄膜,其中該第一聚酯薄膜包含(i)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一UV阻擋劑,其係相對於該第一聚酯薄膜中所包含的100重量份之聚酯樹脂,且該第一聚酯薄膜具有(ii)對於一波長為370nm之光的2%至5.5%之一總透射率、(iii)對於一波長為380nm之光的9.5%至22%之一總透射率、(iv)對於一波長為390nm之光的65%至85%之一總透射率及(v)對於一波長為550nm之光的85%至95%之一總透射率,其中當將二片該第一聚酯薄膜重疊並將UV-B光照射於一個薄膜上,保持24小時的時候,另一薄膜在縱向方向(MD)上具有12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且在橫向方向(TD)上具有85%或更高之斷裂伸長率,且其中在用UV-B光照射24小時後,該第一聚酯薄膜經受住以1.5mm之曲率半徑進行之200,000次或更多次的重複摺疊,直至出現變白或裂紋。
TW110139910A 2021-10-27 2021-10-27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TWI8118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9910A TWI811823B (zh) 2021-10-27 2021-10-27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9910A TWI811823B (zh) 2021-10-27 2021-10-27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675A TW202317675A (zh) 2023-05-01
TWI811823B true TWI811823B (zh) 2023-08-11

Family

ID=87378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9910A TWI811823B (zh) 2021-10-27 2021-10-27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182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2528A (ja) * 2002-05-23 2004-02-12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2528A (ja) * 2002-05-23 2004-02-12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675A (zh)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0742B (zh) 聚酯膜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裝置
JP6940004B2 (ja) 折りたたみ型ディスプレイ
KR20180090982A (ko) 적층 필름
TWI726704B (zh) 聚酯膜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裝置
KR2021005878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위한 폴리에스테르 보호 필름
TWI814068B (zh) 披覆構件、披覆構件用之基材薄膜,及具備該等之顯示裝置
TWI811823B (zh) 聚酯薄膜、層合片及包含其之可撓性顯示設備
JP2018063432A (ja)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2540897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39936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30137902A1 (en) Polyester film, laminate sheet an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same
KR102413633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81947B1 (ko) 적층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6030710A (zh) 聚酯膜、层压板及包括其的柔性显示装置
JP2014224852A (ja)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1922850A (zh) 聚醯亞胺膜、聚醯亞胺膜之製造方法、積層體、顯示器用表面材料、觸摸面板構件、液晶顯示裝置、及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US20230407022A1 (en) Polyester film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230272175A1 (en) Composite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TWI842754B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及使用其之影像顯示裝置
JP2022090636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162732A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237383A (zh) 光學薄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