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5464B -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5464B
TWI805464B TW111129990A TW111129990A TWI805464B TW I805464 B TWI805464 B TW I805464B TW 111129990 A TW111129990 A TW 111129990A TW 111129990 A TW111129990 A TW 111129990A TW I805464 B TWI805464 B TW I8054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ner angle
backlight module
angl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43109A (zh
Inventor
陳蔚軒
賴俊豪
蔡文豪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4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31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2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prismatic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面光源、一光柵膜片,及一控光膜片。該光柵膜片具有複數阻擋部,及複數位於相鄰阻擋部之間的透光部。該控光膜片具有一第一參考面及複數設置於該第一參考面的第一稜鏡結構。所述阻擋部、所述透光部及所述第一稜鏡結構是同向延伸。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具有一第一光學面及一第二光學面,該第一、二光學面分別與該第一參考面形成第一、二內夾角,該第一內夾角為銳角且小於該第二內夾角。藉此可將光線往一側偏折並抑制另一側之出光率。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包含該背光模組之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學元件,特別是指一種可以偏折光场分布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對車用顯示裝置來說,例如中控台(Center Informative Display, CID),其視野角需求在水平方向需要極為寬廣,以讓左右兩側的乘客皆能看到螢幕的顯示內容。
然而,應用於中控台(Center Informative Display, CID)的背光模組,卻難以應用在正駕駛座前方的顯示器(Driver Information Display, DID)或是副駕駛座前方的顯示器(Co-Driver Display, CDD),原因即在於車用顯示裝置的大角度光線可能會經由車窗反射而影響駕駛,因此現有的背光模組架構無法符合車用顯示裝置的特殊視野角需求。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光場分佈可以偏向一側的背光模組。
該背光模組包含一面光源、一設置於該面光源之一出光側的光柵膜片,及一控光膜片。定義該光柵膜片具有一第一方向,及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該光柵膜片具有複數沿該第一方向間隔設置的阻擋部,及複數位於相鄰阻擋部之間的透光部,其中,所述阻擋部及所述透光部是沿該第二方向延伸。該控光膜片具有一第一參考面,及複數沿該第一方向設置於該第一參考面的第一稜鏡結構,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是沿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具有一第一光學面及一第二光學面,該第一光學面與該第一參考面具有一第一內夾角,該第二光學面與該第一參考面具有一第二內夾角,該第一內夾角為銳角,且該第一內夾角是小於該第二內夾角。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背光模組還包含一設置於該面光源與該光柵膜片之間的稜鏡片,該稜鏡片具有複數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條狀微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背光模組還包含一設置於該面光源與該光柵膜片之間的稜鏡片,該稜鏡片具有複數沿該第二方向延伸的條狀微結構。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控光膜片的該第一內夾角小於45度,該第二內夾角為直角。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控光膜片的該第一參考面是背向該光柵膜片。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控光膜片還具有一相對於該第一參考面的第二參考面,及複數沿該第一方向設置於該第二參考面的第二稜鏡結構,每一所述第二稜鏡結構是沿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每一所述第二稜鏡結構具有一第三光學面及一第四光學面,該第三光學面與該第二參考面具有一第三內夾角,該第四光學面與該第二參考面具有一第四內夾角,該第三內夾角為銳角,且該第三內夾角是小於該第四內夾角。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所述第一稜鏡結構的第一內夾角與所述第二稜鏡結構的第三內夾角是朝向該控光膜片的同一側,該第一內夾角與該第三內夾角皆小於45度,該第二內夾角與該第四內夾角皆大於45度。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第一內夾角大於該第三內夾角。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第四內夾角大於該第二內夾角,且該第四內夾角為直角。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控光膜片的該第一參考面是背向該光柵膜片,該第二參考面是朝向該光柵膜片。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面光源包括一導光板,及一燈條,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及一連接該入光側的出光側,該燈條設置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側,該出光側則面向該光柵膜片。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燈條具有一電路板及複數個發光件,該電路板是沿該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發光件則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面光源包括一平行於該光柵膜片的電路板,及複數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件。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面光源還包括一擴散板,該擴散板具有一底面與相對於該底面的一頂面,該底面是面向該電路板,該頂面是面向該光柵膜片。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如前述的背光模組,及一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透過該光柵膜片之所述阻擋部、所述透光部與該控光膜片之所述第一稜鏡結構為同向延伸,再配合該第一內夾角的角度設計,而由於該控光膜片的第一棱鏡結構為角度不對稱的微結構,所以光線通過該控光膜片時,會被其角度不對稱的微結構,可以將光線往一側偏折,並抑制另一側之出光率。如此一來,可應用在正駕駛座前方的顯示器(Driver Information Display, DID)或是副駕駛座前方的顯示器(Co-Driver Display, CDD)時,其光場分佈可以偏向一側而不容易被左/右側窗的玻璃反射所影響。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在進行詳細說明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作表示。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場分佈圖,是以由背光模組的正向方向(垂直於發光平面)觀察發光面的360度方向的輝度高低而來,因此,光場分佈圖為圓形,圓形周緣刻度為角度。至於內部的各個同心圓標示的刻度則代表觀察方向與背光模組的正向方向之間的傾斜角度。
參閱圖1及圖2,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面光源2、一稜鏡片3、一光柵膜片4,及一控光膜片5。於該控光膜片5的出光方向設置一顯示面板(圖未示),即為一顯示裝置。
定義該光柵膜片4具有一第一方向X,及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方向Y是垂直於該第一方向X,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該光柵膜片4具有複數沿該第一方向X間隔設置的阻擋部41,及複數位於相鄰阻擋部41之間的透光部42,其中,所述阻擋部41及所述透光部42是沿該第二方向Y延伸。
參閱圖2及圖3,該控光膜片5具有一背向該光柵膜片4的第一參考面51,及複數沿該第一方向X設置於該第一參考面51的第一稜鏡結構52。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是沿該第二方向Y延伸,也就是說,該光柵膜片4之所述阻擋部41及所述透光部42,與該控光膜片5之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是平行設置。每一該第一稜鏡結構52具有一第一光學面521及一第二光學面522,該第一光學面521、該第二光學面522以及該第一參考面51共同形成一個三角形,使每一該第一稜鏡結構52具有三角形的斷面。如圖3所示,該第一光學面521與該第一參考面51具有一第一內夾角θ1,該第二光學面522與該第一參考面51具有一第二內夾角θ2,該第一內夾角θ1為銳角,且該第一內夾角θ1是小於該第二內夾角θ2。在本發明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內夾角θ1為20°,該第二內夾角θ2為80°,使得每一該第一稜鏡結構52為該第一內夾角θ1與該第二內夾角θ2兩者角度不對稱的三角形的斷面。
本實施例所揭露的背光模組,首先利用該光柵膜片4來將該面光源2的光場分佈,改變為單一方向,再利用與該光柵膜片4的阻擋部41相同延伸方向的該控光膜片5的第一稜鏡結構52,來將單一方向的光場分佈進行調整,而由於該控光膜片5的第一稜鏡結構52是該第一內夾角θ1小於該第二內夾角θ2的角度不對稱的微結構,所以光線通過該控光膜片5時,會被其角度不對稱的微結構、將光線有效地偏向導引到特定的側向出光,同時有效壓抑另外一側的出光效率。如此一來,可應用在正駕駛座前方的顯示器(Driver Information Display, DID)或是副駕駛座前方的顯示器(Co-Driver Display, CDD)時,其光場分佈可以偏向一側而不容易被左/右側窗的玻璃反射所影響。
如圖4所示,為未使用本發明之控光膜片5的光場分佈圖,可以看到其深色範圍位於正中心,沒有產生任何偏光作用。另外,如圖5所示,即使有使用本發明之控光膜片5,但該控光膜片5之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的延伸方向與該光柵膜片4之所述阻擋部41及所述透光部42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仍然無法產生偏光效果,且會在兩側產生大量雜訊。因此,如圖1所示,本發明必須同時使用該控光膜片5與該光柵膜片4,且該控光膜片5之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的延伸方向與該光柵膜片4之所述阻擋部41及所述透光部42的延伸方向必須互相平行,才能如圖6所示,其深色範圍偏離正中心,產生所需的偏光效果。
另外要說明的是,該稜鏡片3介於該面光源2與該光柵膜片4之間,以輔助收斂該面光源2的光場分佈,使得光線可以更為集中進入該稜鏡片3上方的該光柵膜片4,避免光線能量減損。此外,該稜鏡片3具有複數條狀微結構31,所述條狀微結構31可以是如圖1所示,沿該第一方向X延伸,其光場分佈是如圖6所示,可以產生良好的偏光效果。所述條狀微結構31也可以是如圖7所示,沿該第二方向Y延伸,其光場分佈是如圖8所示,同樣可以產生良好的偏光效果。比較圖6及圖8可以看出,該稜鏡片3的所述條狀微結構31的延伸方向不會影響偏光效果。
參閱圖9,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處在於:該控光膜片5的該第一內夾角小於45度,該第二內夾角為直角。於圖9中,該第一內夾角θ1為10°,該第二內夾角θ2為90°,使得每一該第一稜鏡結構52為直角三角形的斷面。但是該第二內夾角θ2也可以採用銳角,以改善直角設計時的膜片模具不易脫膜的問題。由圖10的光場分佈圖看出同樣可以產生偏光效果,且相較於圖6,左側的淺色條紋區域明顯變少,代表可以有效減少能量散失,產生更佳的出光偏移效果。
參閱圖1及圖2,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面光源2為側入式,並包括一導光板21、一擴散膜22,及一燈條23。該導光板21具有一入光側211及一連接該入光側211的出光側212,該擴散膜22設置於該導光板21之該出光側212,該燈條23設置於該導光板21之該入光側211,該出光側212則面向該光柵膜片4。該燈條23具有一電路板231(圖2未繪出)及複數個發光件232,該電路板231是沿該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發光件232則沿著該第一方向X排列。因此,所述電路板231、所述發光件232的排列方向是與該光柵膜片4之所述阻擋部41、該控光膜片5的該第一稜鏡結構52的方向不同,本實施例是垂直。如此一來,光線可以有效地偏向導引到特定的側向出光,同時有效壓抑另外一側的出光效率,而如果是所述電路板231、所述發光件232的排列方向是與該光柵膜片4之所述阻擋部41、該控光膜片5的該第一稜鏡結構52的方向相同時,反而另外一側的出光現象仍會出現,無法壓抑下來。
再者,於實際實施時,也可以是如圖11所示,該面光源2為直下式,並包括一平行於該光柵膜片4的電路板231、複數設置於該電路板231上的發光件232,及一擴散板24。該擴散板24具有一底面241與相對於該底面241的一頂面242,該底面241是面向該電路板231,該頂面242是面向該光柵膜片4。於本發明中,該面光源2為側入式或直下式皆能適用。
參閱圖12,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包含一面光源2、一稜鏡片3、一光柵膜片4,及一控光膜片5。與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不同處在於:該控光膜片5更進一步具有朝向該光柵膜片4且沿該第一方向X設置的第二稜鏡結構54。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及每一所述第二稜鏡結構54皆是沿該第二方向Y延伸。
參閱圖13,更詳細地說,該控光膜片5更進一步具有一相對於該第一參考面51且朝向該光柵膜片4的第二參考面53,所述第二稜鏡結構54是沿該第一方向X設置於該第二參考面53。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具有一第一光學面521及一第二光學面522,該第一光學面521與該第一參考面51具有一第一內夾角θ1,該第二光學面522與該第一參考面51具有一第二內夾角θ2,該第一內夾角θ1為銳角,且該第一內夾角θ1是小於該第二內夾角θ2。每一所述第二稜鏡結構54具有一第三光學面541及一第四光學面542,該第三光學面541與該第二參考面53具有一第三內夾角θ3,該第四光學面542與該第二參考面53具有一第四內夾角θ4,該第三內夾角θ3為銳角,且該第三內夾角θ3是小於該第四內夾角θ4。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的第一內夾角θ1與所述第二稜鏡結構54的第三內夾角θ3是朝向該控光膜片5的同一側。該第一內夾角θ1與該第三內夾角θ3皆小於45度,該第二內夾角θ2與該第四內夾角θ4皆大於45度,該第一內夾角θ1大於該第三內夾角θ3,該第四內夾角θ4大於該第二內夾角θ2,且該第四內夾角θ4為直角。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內夾角θ1為20°,該第二內夾角θ2為80°,該第三內夾角θ3為10°,該第四內夾角θ4為90°。由圖14的光場分佈圖可以看出同樣可以產生偏光效果,且相較於圖6,其深色範圍更加地偏離正中心,產生更大幅度的出光偏移效果。簡言之,為了再進行光場偏折效果的細部調整,本實施例藉由該控光膜片5在該第二參考面53上的所述第二稜鏡結構54的設計,可以將只有單面的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所產生的光場偏折效果,再予以角度微調的改變,以滿足不同的使用情況或客戶要求。除此之外,所述第一稜鏡結構52與所述第二稜鏡結構54為凸出結構,但是實際實施時也可以採用凹入結構,其光場偏折效果基本上仍然相同或近似,所以不應以本實施例的說明為限。
參閱圖15的曲線圖,是將各個光場分佈數值進行量化。其中,圓點線條代表只使用該光柵膜片4之對照組,虛線代表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一長一短的點鏈線代表該第二較佳實施例,實線代表該第三較佳實施例。由圖15可以看出,相較於對照組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在-30°至-15°的視角處能夠最有效的壓抑出光量,並且將出光量偏移至15°至30°的視角處,而能有效壓抑單一側光出光率,並產生偏光效果。要特別說明的是,該控光膜片5之各個內夾角的角度皆能進行調整,以因應不同應用環境調整光偏向範圍,獲得最佳的偏光效果。
透過上述設計,本發明背光模組應用於車載設備時,可以如圖16(a)所示,讓位於正駕駛座側的車載儀表板91的影像可以投射到正駕駛座與副駕駛座的位置,但不會被正駕駛座側的窗戶反射,或是如圖16(b)所示,讓位於副駕駛座側的顯示幕92的影像可以投射到正駕駛座與副駕駛座的位置,但不會被副駕駛座側的窗戶反射,減少因為影像反射所產生的干擾。
綜上所述,本發明背光模組,透過該光柵膜片與該控光膜片互相搭配,且該光柵膜片之所述阻擋部、所述透光部與該控光膜片之所述第一稜鏡結構為同向延伸,再配合各個內夾角的角度設計,可以將光線往一側偏折,並抑制另一側之出光率,而能應用於需要異向性光場之使用環境。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面光源 21:導光板 211:入光側 212:出光側 22:擴散膜 23:燈條 231:電路板 232:發光件 24:擴散板 241:底面 242:頂面 3:稜鏡片 31:條狀微結構 4:光柵膜片 41:阻擋部 42:透光部 5:控光膜片 51:第一參考面 52:第一稜鏡結構 521:第一光學面 522:第二光學面 53:第二參考面 54:第二稜鏡結構 541:第三光學面 542:第四光學面 91:車載儀表板 92:顯示幕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θ1:第一內夾角 θ2:第二內夾角 θ3:第三內夾角 θ4:第四內夾角
圖1是一立體分解圖,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其中,一光源為側入式光源; 圖2是一側視圖,由另一角度說明圖1; 圖3是一局部放大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一控光膜片的結構; 圖4是一光場分佈圖,說明未使用本發明之該控光膜片的光場分佈; 圖5是一光場分佈圖,說明該控光膜片的微結構與一光柵膜片的微結構為互相垂直時的光場分佈; 圖6是一光場分佈圖,說明該控光膜片的微結構與該光柵膜片的微結構為互相平行時,且一稜鏡片上的微結構與該控光膜片的微結構互相垂直的光場分佈; 圖7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控光膜片的微結構、該光柵膜片的微結構,及該稜鏡片上的微結構為互相平行; 圖8是一光場分佈圖,說明由圖7之結構所形成的光場分佈; 圖9是一局部放大圖,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控光膜片的局部結構; 圖10是一光場分佈圖,說明由圖9之結構所形成的光場分佈; 圖11是一立體分解圖,為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種形態,其中,該光源為直下式光源; 圖12是一立體分解圖,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三較佳實施例; 圖13是一局部放大圖,為本發明背光模組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該控光膜片的局部結構; 圖14是一光場分佈圖,說明由圖13之結構所形成的光場分佈; 圖15是一曲線圖,是將各個實施例的光場分佈數值進行量化;及 圖16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背光模組應用於車載設備的光線偏折範圍示意。
2:面光源
21:導光板
211:入光側
212:出光側
22:擴散膜
23:燈條
231:電路板
232:發光件
3:稜鏡片
31:條狀微結構
4:光柵膜片
41:阻擋部
42:透光部
5:控光膜片
52:第一稜鏡結構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面光源;一光柵膜片,設置於該面光源之一出光側,定義該光柵膜片具有一第一方向,及一不平行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該光柵膜片具有複數沿該第一方向間隔設置的阻擋部,及複數位於相鄰阻擋部之間的透光部,其中,所述阻擋部及所述透光部是沿該第二方向延伸;及一控光膜片,具有一第一參考面,及複數沿該第一方向設置於該第一參考面的第一稜鏡結構,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是沿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稜鏡結構具有一第一光學面及一第二光學面,該第一光學面與該第一參考面具有一第一內夾角,該第二光學面與該第一參考面具有一第二內夾角,該第一內夾角為銳角,且該第一內夾角是小於該第二內夾角,其中,該控光膜片的該第一參考面是背向該光柵膜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還包含一設置於該面光源與該光柵膜片之間的稜鏡片,該稜鏡片具有複數沿該第一方向延伸的條狀微結構。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還包含一設置於該面光源與該光柵膜片之間的稜鏡片,該稜鏡片具有複數沿該第二方向延伸的條狀微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控光膜片的該第一內夾角小於45度,該第二內夾角為直角。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控光膜片還具有一相對於該第一參考面的第二參考面,及複數沿該第一方向設置於該第二參考面的第二稜鏡結構,每一所述第二稜鏡結構是沿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每一所述第二稜鏡結構具有一第三光學面及一第四光學面,該第三光學面與該第二參考面具有一第三內夾角,該第四光學面與該第二參考面具有一第四內夾角,該第三內夾角為銳角,且該第三內夾角是小於該第四內夾角。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所述第一稜鏡結構的第一內夾角與所述第二稜鏡結構的第三內夾角是朝向該控光膜片的同一側,該第一內夾角與該第三內夾角皆小於45度,該第二內夾角與該第四內夾角皆大於45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一內夾角大於該第三內夾角。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第四內夾角大於該第二內夾角,且該第四內夾角為直角。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控光膜片的該第二參考面是朝向該光柵膜片。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面光源包括一導光板,及一燈條,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側及一連接該入光 側的出光側,該燈條設置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側,該出光側則面向該光柵膜片。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燈條具有一電路板及複數個發光件,該電路板是沿該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發光件則沿著該第一方向排列。
  12.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面光源包括一平行於該光柵膜片的電路板,及複數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發光件。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中,該面光源還包括一擴散板,該擴散板具有一底面與相對於該底面的一頂面,該底面是面向該電路板,該頂面是面向該光柵膜片。
  14.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及一設置於該背光模組上的顯示面板。
TW111129990A 2022-04-28 2022-08-10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I805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0207 2022-04-28
CN202210460207.1 2022-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5464B true TWI805464B (zh) 2023-06-11
TW202343109A TW202343109A (zh) 2023-11-01

Family

ID=8780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9990A TWI805464B (zh) 2022-04-28 2022-08-10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TW112115531A TWI848673B (zh) 2022-04-28 2023-04-26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5531A TWI848673B (zh) 2022-04-28 2023-04-26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40841A (zh)
TW (2) TWI805464B (zh)
WO (2) WO2023206858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474A (en) * 2007-06-22 2009-03-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backlight output characteristics
TW202131073A (zh) * 2020-02-05 2021-08-16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器之視角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6787A (en) * 1998-03-17 2000-12-26 Motorola, Inc. Optic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prismatic film for enhanced viewing
JP2001195913A (ja) * 2000-01-07 2001-07-19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
KR20060066092A (ko) * 2003-08-15 2006-06-15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011009B2 (ja) * 2007-07-06 2012-08-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879942A (zh) * 2012-06-26 2013-01-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组合成的显示系统
TWI481932B (zh) * 2012-06-26 2015-04-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組合成之顯示系統
TW201407199A (zh) * 2012-08-15 2014-02-16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光線偏轉光學膜
CN111474624A (zh) * 2020-05-27 2020-07-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lcd显示模组
CN111580308A (zh) * 2020-07-03 2020-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666752A (zh) * 2020-12-28 2021-04-16 深圳创维汽车智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组件、液晶显示器及汽车
CN217386004U (zh) * 2022-03-08 2022-09-06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灯具
CN218064734U (zh) * 2022-04-28 2022-12-16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474A (en) * 2007-06-22 2009-03-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backlight output characteristics
TW202131073A (zh) * 2020-02-05 2021-08-16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器之視角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3109A (zh) 2023-11-01
WO2023206858A1 (zh) 2023-11-02
TW202343110A (zh) 2023-11-01
TWI848673B (zh) 2024-07-11
CN117940841A (zh) 2024-04-26
WO2023208035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63181B2 (en) Backlight device for dual-view display
WO2010010749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164861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80120634A1 (en) Display device
JP6397789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0730926B (zh) 光学结构体及显示装置
JP7172840B2 (ja) 虚像表示装置
US20140009960A1 (en) Backlight device
JP2018205414A (ja) 光学構造体、表示装置
TWI420052B (zh)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US11442313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phase difference layer disposed adjacent to a second phase difference layer in a same layer on a main surface of a liquid crystal element
JP2019032404A (ja) 空中映像表示装置
US20190094448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TWI805464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18064734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953712B2 (en) Display device
TWI725727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器之視角調整方法
US20200278488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00765B2 (en) Display system
US10551550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05289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5692290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46225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8273009U (zh) 背光模块
WO2023168582A1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显示器及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