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8715B - 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及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及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8715B
TWI798715B TW110120894A TW110120894A TWI798715B TW I798715 B TWI798715 B TW I798715B TW 110120894 A TW110120894 A TW 110120894A TW 110120894 A TW110120894 A TW 110120894A TW I798715 B TWI798715 B TW I7987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harged particle
electro
support
clau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0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8986A (zh
Inventor
克里斯蒂安 歐騰
彼得 保羅 克蘭斯
馬克 史密斯
廷 蘿拉 德爾
克里斯丹 泰尼森
黃仰山
史丁 威稜 賀曼 卡勒 史丁柏齡克
胡學讓
席慶坡
羅希楠
學東 劉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2019751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3971938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8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8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7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23Means for mechanically adjusting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01J37/15External mechanical adjustment of electron or ion optic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01J37/14Lenses magne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01J37/1472Deflecting along given lines
    • H01J37/1474Scanning means
    • H01J37/1477Scanning means electrosta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18Vacuum locks ; Means for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ressure within the ve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0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the objects or the material; Means for adjusting diaphragms or lenses associated with th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244Detectors; Associated components or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18Vacuum control means
    • H01J2237/184Vacuum 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0Positioning, supporting, modifying or maintaining the physical state of objects being observed or treated
    • H01J2237/2005Seal mechanisms
    • H01J2237/2006Vacuum se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0Positioning, supporting, modifying or maintaining the physical state of objects being observed or treated
    • H01J2237/202Movement
    • H01J2237/20214Ro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13Scanning micr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 H01J2237/2817Pattern insp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0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 H01J37/317Electron-beam or ion-beam tubes for localised treatment of objects for changing properties of the objects or for applying thin layers thereon, e.g. for ion implantation
    • H01J37/3174Particle-beam lithography, e.g.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 H01J37/3177Multi-beam, e.g. fly's eye, comb prob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一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一裝置的模組,該模組包含:一支撐件配置,其經組態以支撐該裝置,其中該裝置經組態以操縱該帶電粒子設備內之一帶電粒子路徑;及一支撐件定位系統,其經組態以在該模組內移動該支撐件配置;其中該模組經配置以可在該帶電粒子設備中現場替換。

Description

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及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
本文中所提供之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帶電粒子設備中之電光總成之設置。電光總成經組態以操縱一或多個帶電粒子束,諸如藉由使帶電粒子束偏轉及/或聚焦。實施例在可在帶電粒子設備中替換之模組上設置電光裝置。實施例亦提供用於將電光總成與入射源光束適當地對準之技術。
在製造半導體積體電路(IC)晶片時,由於例如光學效應及附帶粒子所導致的不當圖案缺陷在製造程序期間不可避免地出現在基板(亦即,晶圓)或遮罩上,從而降低良率。因此,監測不當圖案缺陷之範圍為IC晶片之製造中之重要程序。更一般而言,基板或其他物件/材料之表面之檢測及/或量測為在其製造期間及/或之後的匯入程序。
運用帶電粒子束之圖案檢測工具已用於檢測物件,例如偵測圖案缺陷。此等工具通常使用電子顯微技術,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在SEM中,運用最終減速步驟定向處於相對較高能量下之電子的初級電子束以便以相對較低的著陸能量著陸於樣本上。電子束經聚焦作為樣本上之探測光點。探測光點處之材料結構與來自電子束之著陸電子之間 的相互作用使得自表面發射電子,諸如次級電子、反向散射電子或俄歇(Auger)電子。可自樣本之材料結構發射所產生之次級電子。藉由在樣本表面之上掃描呈探測光點形式之初級電子束,可跨樣本之表面發射次級電子。藉由自樣本表面收集此等發射之次級電子,圖案檢測工具可獲得表示樣本之表面之材料結構的特性之影像。
帶電粒子束之另一應用為微影。帶電粒子束與基板之表面上之抗蝕劑層反應。可藉由控制帶電粒子束經引導朝向的抗蝕劑層上之位置而產生抗蝕劑中之所要圖案。帶電粒子設備可為用於產生、照明、投影及/或偵測一或多個帶電粒子束的設備。在帶電粒子設備內,設置一或多個電光裝置以用於操縱一或多個帶電粒子束。存在對於改良用於在帶電粒子設備中設置電光裝置之已知技術的普遍需要。
本文中所提供之實施例揭示一種包含電光裝置之模組。該模組可在現場中之帶電粒子設備內替換。因此,可易於藉由自帶電粒子設備移除模組及用附接之不同電光裝置再安設該模組來替換電光裝置。替代地,可安設包含不同電光裝置之不同模組。
實施例亦提供用於將電光裝置與其他組件與帶電粒子設備對準之技術。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一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一裝置的模組,該模組包含:一支撐件配置,其經組態以支撐該裝置,其中該裝置經組態以操縱該帶電粒子設備內之一帶電粒子路徑;及一支撐件定位系統,其經組態以在該模組內移動該支撐件配置;其中該模組經配置以可在該帶電粒子設備中現場替換。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一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之路徑之一裝置的模組,該模組包含:一模組凸緣,其經組態以附接至該帶電粒子設備之一外殼之一外殼凸緣且自該外殼凸緣拆離,使得該模組可在該帶電粒子設備中現場替換。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提供一種包含如第一或第二態樣中任一者之現場可替換模組的帶電粒子設備。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提供一種在一帶電粒子設備內安設一電光裝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將一電光裝置附接至一模組;將一粗略調整應用於該電光裝置相對於該模組之一主體之Rx狀態、Ry狀態及/或z位置;及將該模組固定至該帶電粒子設備。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提供一種將一電光裝置與一帶電粒子設備內之一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包含一電光裝置之一模組固定至一帶電粒子設備以藉此在該帶電粒子設備中安設該電光裝置;將精細調整應用於該電光裝置相對於該模組之一主體之x位置、y位置及/或Rz狀態;及將一調整應用於該帶電粒子設備內之一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路徑。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提供一種電光柱,其經組態以將一電子束投影至一樣本,該柱包含:一框架,其經組態以定義該柱之一參考框;一腔室,其用於收納包含一電光裝置之一現場可替換模組;一接合配置,其經組態以與該現場可替換模組接合以將該現場可替換模組與該框架對準;及一主動定位系統,其經組態以使該光束及該裝置相對於彼此定位以用於精細對準。
根據本發明之第七態樣,提供一種現場可替換模組,其經 配置以可移除地插入至一電光柱中,該現場可替換模組包含:一電光元件,其經組態以操縱該電光柱中之一電子束之一路徑;一支撐件,其經組態以支撐該電光元件;及一接合配置,其經組態以在所有自由度中將該支撐件與該電光柱之一框架對準。
有利地,根據實施例之模組允許易於替換電光裝置而無需帶電粒子設備之實質性拆卸。
本發明之其他優點將自與隨附圖式結合獲取之以下描述變得顯而易見,在該等隨附圖式中藉助於說明及實例闡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
10:主腔室
20:裝載鎖定腔室
30:裝備前端模組
30a:第一裝載埠
30b:第二裝載埠
40:電子束工具
50:控制器
100: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
201:電子源
202:初級電子束
203:初級光束交越
204:初級電光軸
207:樣本固持器
208:樣本
209:機動載物台
210:聚光透鏡
211:初級子光束
212:初級子光束
213:初級子光束
220:源轉換單元
221:探測光點
222:探測光點
223:探測光點
230:初級投影設備
231:物鏡
232:偏轉掃描單元
233:光束分離器/韋恩濾光器
240:電子偵測裝置
241:偵測元件/偵測區
242:偵測元件/偵測區
243:偵測元件/偵測區
250:次級投影設備/次級投影光學器件
251:次級電光軸
261:次級電子束
262:次級電子束
263:次級電子束
271:槍孔徑板
300:設備/多光束檢測工具
301:選擇源
301S:源交越
302:初級電子束
304:初級電光軸
308:樣本
310:聚光透鏡
311:子光束
312:子光束
313:子光束
320:源轉換單元
321:細光束限制孔徑陣列
322:影像形成元件陣列
322_1:影像形成微偏轉器
322_2:影像形成微偏轉器
322_3:影像形成微偏轉器
323: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
323_1:預彎曲微偏轉器
323_2:預彎曲微偏轉器
323_3:預彎曲微偏轉器
324:像差補償器陣列
331:物鏡
372:預子光束形成孔徑陣列/庫侖孔徑陣列
391:探測光點
392:探測光點
393:探測光點
401:帶電粒子設備
402:源
403:帶電粒子束路徑/帶電粒子路徑/帶電粒子光軸
404:電光裝置
405:替換模組
406:逆流方向真空鎖定/逆流方向閥
407:順流方向真空鎖定/順流方向閥
408:樣本/基板
409:位置
412:位置
410:預校準技術
411:連接
501:組件
502:組件
504:組件
601:組件
602:組件
701:模組凸緣
702:主體
801:支撐件定位系統
802:彈簧/模組板
803:滾珠軸承
804:滾珠軸承
805:基底
806:開口
807:支撐件配置
808:板
901:第一致動器
902:第二致動器
903:第三致動器
904:旋轉平面彈簧
905:x-y平面彈簧
906:第一接收部件
907:接收部件/第三接收表面
908:第二接收部件
909:突出部
1001:第一部分
1002:第二部分
1003:第二部分
1004:第一部分
1005:實質上圓形結構
1006:彈簧
1007:第一線性致動器
1008:第二線性致動器
1009:第三線性致動器
1010:可移動主體/可移動部分
1011:撓曲件基底
1012:中心結構
1013:中間結構
1014:外結構
1015:第一接收部件
1016:第二接收部件
1017:開口/實質上圓形結構
1018:接收部件
1019:彈簧
1020:彈簧
1021:板片彈簧
1022:板片彈簧
1023:板片彈簧
1024:板片彈簧
1101:壓電致動器配置/壓電配置/壓電致動器
1102:壓電致動器配置/壓電配置/壓電致動器
1103:壓電致動器配置/壓電配置/壓電致動器
1104:彈簧
1105:彈簧
1106:壓電致動器配置
1106a:第一壓電致動器
1106b:第二壓電致動器
1106c:第三壓電致動器
1107:壓電致動器配置
1107a:第一壓電致動器
1107b:第二壓電致動器
1107c:第三壓電致動器
1108:壓電致動器配置
1108a:第一壓電致動器
1108b:第二壓電致動器
1108c:間隔物
1109:載物台
1201:壓電致動器配置/壓電配置
1202:壓電致動器配置/壓電配置
1203:彈簧
1204:彈簧
1205:壓電致動器配置/壓電配置
1206:壓電致動器配置/壓電配置
1301:彈簧
1302:壓電致動器配置
1401:外殼凸緣
1402:對準銷
1403:對準銷
1501:可調整支撐件
1502:可調整支撐件
1503:部件
1504:部件
1505:底板
1506:螺紋螺栓
1507:按壓件
1601:通氣/抽吸閥
1602:逆流方向真空鎖定/逆流方向閥
1603:順流方向真空鎖定/順流方向閥
1604:通氣/抽吸閥
1605:次級柱
1606:源區
1607:模組區
1608:偵測器區
1609:探測區
1701:步驟
1703:步驟
1705:步驟
1707:步驟
1709:步驟
1801:步驟
1803:步驟
1805:步驟
1807:步驟
1809:步驟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態樣自與隨附圖式結合獲取之例示性實施例之描述將變得更顯而易見。
圖1為說明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之示意圖。
圖2為說明作為圖1之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之部分的例示性多光束設備之示意圖。
圖3為說明圖1之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之源轉換單元的例示性組態之例示性多光束設備之示意圖。
圖4A為根據實施例之帶電粒子設備之部分的示意圖。
圖4B為根據實施例之帶電粒子設備之部分的示意圖。
圖5為穿過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中之根據實施例的模組之截面的示意圖。
圖6為穿過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中之根據實施例的電光裝置之截面的示意圖。
圖7為在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中之程序中穿過根據實施例的模組之截面的示意圖。
圖8為穿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9為穿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10A為穿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10B為穿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11A為穿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實施的模組之截面的示意圖。
圖11B為穿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實施的模組之部分之截面的示意圖。
圖11C圖11D圖11E為展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實施的壓電致動器之操作狀態之載物台的示意性平面視圖。
圖11F為穿過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實施的模組之截面的示意圖。
圖11G圖11H圖11I為展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實施的壓電致動器之操作狀態之載物台的示意性平面視圖。
圖12A為穿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實施的模組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12B為穿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實施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 之示意圖。
圖12C為穿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實施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12D為穿過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實施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13為穿過根據第五實施例的模組之部分的截面之示意圖。
圖14A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之模組的示意圖。
圖14B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帶電粒子設備上之凸緣之示意圖。
圖15A為帶電粒子設備中之根據第七實施例的模組之部分的示意圖。
圖15B為根據第七實施例的鎖定螺栓配置之示意圖。
圖16為根據實施例的帶電粒子設備之示意圖。
圖17為根據實施例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18為根據實施例的方法之流程圖。
現將詳細參考例示性實施例,其實例說明於隨附圖式中。以下描述參考隨附圖式,其中除非另外表示,否則不同圖式中之相同編號表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在以下例示性實施例之描述中闡述的實施並不表示符合本發明之所有實施。實情為,其僅為符合與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敍述之本發明相關之態樣的設備及方法之實例。
裝置之實體大小的減小及電子裝置之計算能力的增強可藉由顯著地增大IC晶片上諸如電晶體、電容器、二極體等之電路組件之封裝密度來實現。此已藉由提高之解析度來實現,從而使得能夠製作更小的結構。舉例而言,智慧型電話之IC晶片(其為拇指甲大小且在2019年或比2019年稍早可得到)可包括超過20億個電晶體,每一電晶體之大小小於人類毛髮之1/1000。因此,半導體IC製造係具有數百個個別步驟之複雜且耗時程序並不出人意料。甚至一個步驟中之誤差亦有可能顯著影響最終產品之功能。僅一個「致命缺陷」亦可導致裝置故障。製造程序之目標為改良程序之總良率。舉例而言,為獲得50步驟程序(其中步驟可指示形成於晶圓上之層的數目)之75%良率,每一個別步驟必須具有大於99.4%之良率。若個別步驟具有95%之良率,則總程序良率將低至7%至8%。
儘管高程序良率在IC晶片製造設施中係合乎需要的,但維持高基板(亦即,晶圓)產出量(定義為每小時處理之基板的數目)亦為必不可少的。高程序良率及高基板產出量可受到缺陷之存在影響。若需要操作員干預來檢閱缺陷,則尤其如此。因此,藉由檢測工具(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之微米及奈米級缺陷之高產出量偵測及識別對於維持高良率及低成本係至關重要的。
SEM包含掃描裝置及偵測器設備。掃描裝置包含:照明設備,其包含用於產生初級電子之電子源;及投影設備,其用於運用初級電子的一或多個聚焦光束來掃描樣本,諸如基板。初級電子與樣本相互作用,且產生相互作用產物,諸如次級電子及/或反向散射電子。偵測設備在掃描樣本時捕捉來自樣本之次級電子及/或反向散射電子,使得SEM可產生樣本之經掃描區域的影像。對於高產出量檢測,檢測設備中之一些使 用初級電子之多個聚焦光束,亦即,多光束。多光束之組成光束可稱為子光束或細光束。多光束可同時掃描樣本之不同部分。多光束檢測設備因此可以比單光束檢測設備高得多的速度檢測樣本。
在多光束檢測設備中,初級電子束中之一些的路徑遠離掃描裝置之中心軸(亦即初級電光軸(在本文中亦稱為帶電粒子軸)的中點)位移。為確保所有電子束以實質上相同之入射角到達樣本表面,需要操縱具有距中心軸更大徑向距離之子光束路徑移動穿過比具有更接近中心軸之路徑之子光束路徑更大的角度。此更強操縱可引起像差,該等像差使得所得影像為模糊且離焦的。實例為將每一子光束路徑之焦點引入至不同焦平面中的球面像差。特定而言,對於並非在中心軸上的子光束路徑,子波束中焦平面的改變隨著自中心軸的徑向位移更大。此類像差及散焦效應可在其偵測到時保持與來自目標之次級電子相關聯,例如,由子光束形成於目標上之光點之形狀及大小將受影響。因此,此類像差降低在檢測期間產生的所得影像之品質。
下文描述已知多光束檢測設備之實施。
圖係示意性的。因此出於清楚起見,誇示圖式中之組件的相對尺寸。在以下圖式描述內,相同或類似附圖標號係指相同或類似組件或實體,且僅描述相對於個別實施例之差異。儘管描述及圖式係針對電光設備,但應瞭解,實施例不用於將本發明限制為特定帶電粒子。因此,更一般而言,貫穿本發明文獻對電子之參考可認為係對帶電粒子之參考,其中帶電粒子未必為電子。
現參考圖1,其為說明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之示意圖。圖1之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包括主腔室10、裝載鎖定腔室20、 電子束工具40、裝備前端模組(EFEM)30及控制器50。
EFEM 30包括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EFEM 30可包括額外裝載埠。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可例如接收含有待檢測之基板(例如,半導體基板或由其他材料製成之基板)或樣本的基板前開式單元匣(FOUP)(基板、晶圓及樣本在下文統稱為「樣本」)。EFEM 30中之一或多個機器人臂(未展示)將樣本傳遞至裝載鎖定腔室20。
裝載鎖定腔室20用於移除樣本周圍之氣體。此產生真空,亦即局部氣體壓力低於周圍環境中之壓力。裝載鎖定腔室20可連接至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未展示),該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移除裝載鎖定腔室20中之氣體粒子。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之操作使得裝載鎖定腔室能夠達到低於大氣壓力之第一壓力。在達到第一壓力之後,一或多個機器人臂(未展示)可將樣本自裝載鎖定腔室20傳遞至主腔室10。主腔室10連接至主腔室真空泵系統(未展示)。主腔室真空泵系統移除主腔室10中之氣體分子,使得樣本周圍之壓力達到低於第一壓力之第二壓力。在達到第二壓力之後,將樣本傳遞至可檢測該樣本之電子束工具。電子束工具40可包含單光束或多光束電光設備。
控制器50以電子方式連接至電子束工具40。控制器50可為經組態以控制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之處理器(諸如電腦)。控制器50亦可包括經組態以執行各種信號及影像處理功能之處理電路系統。儘管控制器50在圖1中展示為在包括主腔室10、裝載鎖定腔室20及EFEM 30之結構之外部,但應瞭解,控制器50可為該結構之部分。控制器50可位於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之組成元件中之一者中或其可分佈於組成元件中之至少兩者之上。儘管本發明提供收容電子束檢測工具之主腔室10的實例,但應注 意,本發明之態樣在其最廣泛意義上而言不限於收容電子束檢測工具之腔室。實情為,應瞭解,亦可將前述原理應用於在第二壓力下操作之設備的其他工具及其他配置。
現參考圖2,其為說明例示性電子束工具40之示意圖,該例示性電子束工具40包括作為圖1之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的部分之多光束檢測工具。多光束電子束工具40(在本文中亦稱為設備40)包含電子源201、槍孔徑板271、聚光透鏡210、源轉換單元220、初級投影設備230、機動載物台209及樣本固持器207。電子源201、槍孔徑板271、聚光透鏡210、源轉換單元220為由多光束電子束工具40包含的照明設備之組件。樣本固持器207由機動載物台209支撐,以便固持用於檢測之樣本208(例如,基板或遮罩)。多光束電子束工具40可進一步包含次級投影設備250及相關聯電子偵測裝置240。初級投影設備230可包含物鏡231。電子偵測裝置240可包含複數個偵測元件241、242及243。光束分離器233及偏轉掃描單元232可定位於初級投影設備230內部。
可將用於產生初級光束之組件與設備40之初級電光軸對準。此等組件可包括:電子源201、槍孔徑板271、聚光透鏡210、源轉換單元220、光束分離器233、偏轉掃描單元232及初級投影設備230。可將次級投影設備250及其相關聯電子偵測裝置240與設備40之次級電光軸251對準。
初級電光軸204由電子束工具40之作為照明設備之部分的電光軸包含。次級電光軸251為電子束工具40之作為偵測設備之部分的電光軸。初級電光軸204在本文中亦可稱為初級光軸(為有助於方便參考)或帶電粒子光軸。次級電光軸251在本文中亦可稱為次級光軸或次級帶電粒 子光軸。
電子源201可包含陰極(未展示)及提取器或陽極(未展示)。在操作期間,電子源201經組態以自陰極發射電子作為初級電子。藉由提取器及/或陽極提取或加速初級電子以形成初級電子束202,該初級電子束202形成初級光束交越(虛擬或真實)203。初級電子束202可視覺化為自初級光束交越203發射。
形成之初級電子束202可為單光束,且多光束可自單光束產生。在沿著光束路徑之不同位置處,初級電子束202因此可為單光束或多光束。截至初級電子束202到達樣本之時,且較佳地在其到達投影設備之前,其為多光束。此多光束可以數種不同方式自初級電子束產生。舉例而言,多光束可由位於交越203之前的多光束陣列、位於源轉換單元220中之多光束陣列或位於此等位置之間的任何點處之多光束陣列產生。多光束陣列可包含跨光束路徑以陣列配置之複數個電子束操縱元件。每一操縱元件可影響初級電子束之至少部分以產生子光束。因此,多光束陣列與入射初級光束路徑相互作用以在多光束陣列之順流方向(down-beam)產生多光束路徑。多光束陣列與初級光束的相互作用可包括一或多個孔徑陣列、例如每子光束的個別偏轉器、透鏡、像差補償器及同樣例如每子光束的(像差)校正器。
槍孔徑板271在操作中經組態以阻擋初級電子束202之周邊電子以減小庫侖(Coulomb)效應。庫侖效應可放大初級子光束211、212、213之探測光點221、222及223中之每一者的大小,且因此使檢測解析度劣化。槍孔徑板271亦可包括用於即使在源轉換單元220之前亦產生初級子光束(未展示)之多個開口,且可稱為庫侖孔徑陣列。
聚光透鏡210經組態以聚焦(或準直)初級電子束202。在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210可經設計以聚焦(或準直)初級電子束202以變成實質上平行之光束,且實質上正入射至源轉換單元220上。聚光透鏡210可為可經組態以使得其主面之位置可移動的可移動聚光透鏡。在一實施例中,可移動聚光透鏡可經組態以例如沿著光軸204實體地移動。替代地,可移動聚光透鏡可由兩個或更多個電光元件(透鏡)構成,其中聚光透鏡之主面隨著個別電光元件之強度的變化而移動。(可移動)聚光透鏡可經組態為磁性、靜電的,或為磁性及靜電透鏡的組合。在另一實施例中,聚光透鏡210可為反旋轉聚光透鏡。反旋轉聚光透鏡可經組態以在聚光透鏡210之聚焦功率(準直功率)改變及/或當聚光透鏡之主面移動時保持旋轉角不改變。
在源轉換單元220之實施例中,源轉換單元220可包含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像差補償器陣列、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及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可例如為可選的,且可存在於聚光透鏡並不確保源自庫侖孔徑陣列之子光束至例如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及/或像差補償器陣列上的實質上正入射之實施例中。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可經組態以在多光束路徑中產生複數個子光束,亦即初級子光束211、212、213。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可例如包含複數個電子束操縱器,諸如微偏轉器微透鏡(或兩者之組合),以影響初級電子束202之複數個初級子光束211、212、213且形成初級光束交越203之複數個平行影像(虛擬或真實),一個影像針對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中之每一者。像差補償器陣列可例如包含場彎曲補償器陣列(未展示)及像散補償器陣列(未展示)。場彎曲補償器陣列可例如包含複數個微透鏡以補償初級子光束211、212 及213之場彎曲像差。像散補償器陣列可包含複數個微像差補償器以補償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之像散像差。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經組態以界定個別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之直徑。圖2展示三個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作為實例,且應理解,源轉換單元220可經組態以形成任何數目個初級子光束。控制器50可連接至圖1之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100的各種部分,諸如源轉換單元220、電子偵測裝置240、初級投影設備230或機動載物台209。如下文更詳細地解釋,控制器50可進行各種影像及信號處理功能。控制器50亦可產生各種控制信號以管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包括帶電粒子多光束設備)之操作。
聚光透鏡210可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使聚光透鏡210之聚焦功率(準直功率)發生變化來調整源轉換單元220之順流方向的初級子光束211、212、213之電流。替代地或另外,可藉由更改光束限制孔徑陣列內之對應於個別初級子光束之光束限制孔徑的徑向大小來改變初級子光束211、212、213之電流。
物鏡231可經組態以將子光束211、212及213聚焦至樣本208上以供檢測,且在當前實施例中,可在樣本208之表面上形成三個探測光點221、222及223。
光束分離器233可為例如韋恩濾光器,其包含靜電偶極子場及磁偶極子場(圖2中未展示)。在操作中,光束分離器233可經組態以藉由靜電偶極子場對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之個別電子施加靜電力。在一實施例中,靜電力在量值上與藉由光束分離器233之磁偶極子場對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之個別初級電子施加的磁力相等但在方向上與該磁力相反。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可因此以至少實質上零偏轉角至少實 質上筆直地穿過光束分離器233。磁力之方向取決於電子之運動方向,而靜電力的方向並不取決於電子的運動方向。因此,由於相較於初級電子,次級電子及反向散射電子通常在相反方向上移動,故施加於次級電子及反向散射電子上之磁力將不再抵消靜電力,且因此,移動穿過光束分離器233之次級電子及反向散射電子將遠離光軸204偏轉。
偏轉掃描單元232在操作中經組態以使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偏轉以跨樣本208之表面之區段中的個別掃描區域來掃描探測光點221、222及223。回應於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或探測光點221、222及223入射於樣本208上,由樣本208產生電子,該等電子包括次級電子及反向散射電子。在當前實施例中,次級電子在三個次級電子束261、262及263中傳播。次級電子束261、262及263通常具有次級電子(具有
Figure 110120894-A0305-02-0016-1
50eV之電子能)且亦可具有反向散射電子(具有在50eV與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之著陸能量之間的電子能)中之至少一些。光束分離器233經配置以使次級電子束261、262及263之路徑朝向次級投影設備250偏轉。次級投影設備250隨後將次級電子束261、262及263之路徑聚焦至電子偵測裝置240之複數個偵測區241、242及243上。偵測區可例如為經配置以偵測對應次級電子束261、262及263的個別偵測元件241、242及243。偵測區可產生對應信號,該等信號例如發送至控制器50或信號處理系統(未展示),例如以建構樣本208之對應經掃描區域之影像。
偵測元件241、242及243可偵測對應次級電子束261、262及263。在用偵測元件241、242及243入射次級電子束時,該等元件可產生對應強度信號輸出(未展示)。輸出可經引導至影像處理系統(例如,控制器50)。每一偵測元件241、242及243可包含一或多個像素。偵測元件 之強度信號輸出可為由偵測元件內之所有像素產生的信號之總和。
控制器50可包含影像處理系統,該影像處理系統包括影像獲取器(未展示)及儲存裝置(未展示)。舉例而言,控制器可包含處理器、電腦、伺服器、大型電腦主機、終端機、個人電腦、任何種類之行動計算裝置及其類似者,或其組合。影像獲取器可包含控制器之處理功能的至少部分。因此,影像獲取器可包含至少一或多個處理器。影像獲取器可以通信方式耦接至准許信號通信之設備40的電子偵測裝置240,該設備40諸如電導體、光纖纜線、攜帶型儲存媒體、IR、藍牙(Bluetooth)、網際網路、無線網路、無線電以及其他,或其組合。影像獲取器可自電子偵測裝置240接收信號,可處理信號中所包含之資料且可根據該資料建構影像。影像獲取器可因此獲取樣本208之影像。影像獲取器亦可進行各種後處理功能,諸如產生輪廓、在所獲取影像上疊加指示符,及其類似者。影像獲取器可經組態以進行對所獲取影像之亮度及對比度等的調整。儲存器可為諸如硬碟、快閃驅動器、雲端儲存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其他類型之電腦可讀記憶體及其類似者之儲存媒體。儲存器可耦接至影像獲取器且可用於保存經掃描原始影像資料作為初始影像,及後處理影像。
影像獲取器可基於自電子偵測裝置240接收到之成像信號獲取樣本之一或多個影像。成像信號可對應於用於進行帶電粒子成像之掃描操作。所獲取影像可為包含複數個成像區域之單一影像。可將單一影像儲存於儲存器中。單一影像可為可劃分成複數個區之初始影像。區中之每一者可包含含有樣本208之特徵之一個成像區域。所獲取影像可包含在時間週期內經取樣多次的樣本208之單一成像區域的多個影像。多個影像可儲存於儲存器中。控制器50可經組態以用樣本208之相同位置之多個影像 進行影像處理步驟。
控制器50可包括量測電路系統(例如,類比至數位轉換器)以獲得偵測到之次級電子的分佈。在偵測時間窗期間收集之電子分佈資料可與入射於樣本表面上之初級子光束211、212及213中之每一者之對應掃描路徑資料組合使用,以重建構受檢測樣本結構的影像。經重建構影像可用於顯露樣本208之內部或外部結構的各種特徵。經重建構影像可藉此用於顯露可能存在於樣本中之任何缺陷。
控制器50可例如在檢測樣本208期間、之前或之後進一步控制機動載物台209以移動樣本208。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50可使得機動載物台209能夠至少在樣本檢測期間例如以恆定速度例如連續地在一方向上移動樣本208。控制器50可控制機動載物台209之移動,使得樣本208移動之速度例如取決於各種參數而改變。舉例而言,控制器可取決於掃描程序之檢測步驟之特性來控制載物台速度(包括其方向)。
儘管圖2展示設備40使用三個初級電子子光束,但應瞭解,設備40可使用兩個或更多數目個初級電子子光束。本發明並不限制用於設備40中之初級電子束之數目。
現參考圖3,其為說明圖1之例示性帶電粒子束檢測設備之源轉換單元的例示性組態之例示性多光束設備之示意圖。設備300可包含選擇源301、預子光束形成孔徑陣列372(另外亦稱為庫侖孔徑陣列372)、聚光透鏡310(類似於圖2之聚光透鏡210)、源轉換單元320、物鏡331(類似於圖2之物鏡231)及樣本308(類似於圖2之樣本208)。選擇源301、庫侖孔徑陣列372、聚光透鏡310可為由設備300包含之照明設備之組件。源轉換單元320及物鏡331可為由設備300包含之投影設備之組件。源轉換單元 320可類似於圖2之源轉換單元220,其中圖2之影像形成元件陣列為影像形成元件陣列322,圖2之像差補償器陣列為像差補償器陣列324,圖2之光束限制孔徑陣列為光束限制孔徑陣列321,且圖2之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為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323。選擇源301、庫侖孔徑陣列372、聚光透鏡310、源轉換單元320及物鏡331與設備之初級電光軸304對準。電子源301產生大體上沿著初級電光軸304且具有源交越(虛擬或真實)301S之初級電子束302。庫侖孔徑陣列372切割初級電子束302之周邊電子以減少隨之發生的庫侖效應。初級電子束302可藉由預子光束形成機構的庫侖孔徑陣列372修整成指定數目個子光束,諸如三個子光束311、312及313。儘管先前及以下描述中提及三個子光束及其路徑,但應理解,描述意欲應用具有任何數目個子光束之設備、工具或系統。
源轉換單元320可包括具有光束限制孔徑之細光束限制孔徑陣列321,該細光束限制孔徑陣列321經組態以界定初級電子束302之子光束311、312及313的外尺寸。源轉換單元320亦可包括具有影像形成微偏轉器322_1、322_2及322_3之影像形成元件陣列322。存在與每一子光束之路徑相關聯的各別微偏轉器。微偏轉器322_1、322_2及322_3經組態以使子光束311、312及313之路徑朝向電光軸304偏轉。經偏轉子光束311、312及313形成源交越301S之虛擬影像(未展示)。在當前實施例中,此等虛擬影像藉由物鏡331投影至樣本308上且在該樣本上形成探測光點,該等探測光點為三個探測光點391、392及393。每一探測光點對應於子光束路徑在樣本表面上之入射位置。源轉換單元320可進一步包含像差補償器陣列324,該像差補償器陣列324經組態以補償可能存在於子光束中之每一者中的像差。像差補償器陣列324可例如包括具有微透鏡之場彎 曲補償器陣列(未展示)。場彎曲補償器及微透鏡可例如經組態以補償個別子光束之在探測光點391、392及393中明顯的場彎曲像差。像差補償器陣列324可包括具有微像差補償器之像散補償器陣列(未展示)。微像差補償器可例如經控制以在子光束上操作來補償另外存在於探測光點391、392及393中之像散像差。
源轉換單元320可進一步包含具有預彎曲微偏轉器323_1、323_2及323_3之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323來分別使子光束311、312及313彎曲。預彎曲微偏轉器323_1、323_2及323_3可使子光束之路徑彎曲至細光束限制孔徑陣列321中。在一實施例中,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323可經組態以使子光束之子光束路徑朝向細光束限制孔徑陣列321之平面的正交彎曲。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聚光透鏡310可調整子光束之路徑方向至細光束限制孔徑陣列321上。聚光透鏡310可例如聚焦(準直)三個子光束311、312及313以變成沿著初級電光軸304的實質上平行光束,使得三個子光束311、312及313實質上垂直地入射至源轉換單元320上,該源轉換單元320可對應於細光束限制孔徑陣列321。在此類替代性實施例中,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323可能並非必要的。
影像形成元件陣列322、像差補償器陣列324及預彎曲微偏轉器陣列323可包含多個層之子光束操縱裝置,該等子光束操縱裝置中之一些可呈陣列形式,例如:微偏轉器、微透鏡或微像差補償器。
在源轉換單元320之當前實例中,初級電子束302之子光束311、312及313分別藉由影像形成元件陣列322之微偏轉器322_1、322_2及322_3朝向初級電光軸304偏轉。應理解,子光束311路徑在到達微偏轉器322_1之前可能已對應於電光軸304,因此子光束311路徑可不藉由微偏 轉器322_1偏轉。
物鏡331將子光束聚焦至樣本308之表面上,亦即,其將三個虛擬影像投影至樣本表面上。由樣本表面上之三個子光束311至313形成之三個影像在該樣本表面上形成三個探測光點391、392及393。在一實施例中,子光束311至313之偏轉角經調整以穿過或逼近物鏡331之前焦點,以減小或限制三個探測光點391至393的離軸像差。
在如圖3中所展示之多光束檢測工具300的實施例中,次級電子、光束分離器(類似於韋恩濾光器233)、次級投影光學器件(類似於圖2之次級投影光學器件250)及電子偵測裝置(類似於電子偵測裝置240)的光束路徑已為了清楚原因予以省略。然而,應清楚的是,類似的光束分離器、次級投影光學器件及電子偵測裝置可存在於圖3的當前實施例中以使用次級電子或反向散射電子登記及產生樣本表面的影像。
圖2圖3中之上文所描述之組件中之至少一些可個別地或彼此結合地稱為操縱器陣列,或操縱器,此係由於其操縱帶電粒子之一或多個光束,或子光束。
多光束檢測工具之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包含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其可稱為多光束帶電粒子光學設備,具有單一帶電粒子源。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包含照明設備及投影設備。照明設備可自來自源的電子束產生帶電粒子之多光束。投影設備朝向樣本投影帶電粒子之多光束。可用帶電粒子之多光束掃描樣本之表面之至少部分。
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包含一或多個電光裝置以用於操縱帶電粒子之多光束之子光束。所應用操縱可例如為子光束之路徑的偏轉及/或應用於子光束的聚焦操作。一或多個電光裝置可包含MEMS。
帶電粒子設備可包含位於電光裝置之逆流方向(up-beam)且視情況位於該電光裝置中之光束路徑操縱器。光束路徑可藉由例如跨整個光束操作的兩個靜電偏轉器集合在正交於帶電粒子軸(亦即光軸)的方向上線性地操縱。兩個靜電偏轉器集合可經組態以使光束路徑在正交方向上偏轉。每一靜電偏轉器集合可包含沿著光束路徑依序定位的兩個靜電偏轉器。每一集合之第一靜電偏轉器施加校正偏轉,且第二靜電偏轉器使光束恢復至電光裝置上的正確入射角。藉由第一靜電偏轉器施加之校正偏轉可為過校正,使得第二靜電偏轉器可施加偏轉以用於確保至MEMS的所要入射角。靜電偏轉器集合之位置可在電光裝置之逆流方向的數個位置處。光束路徑可以旋轉方式操縱。旋轉校正可藉由磁透鏡施加。旋轉校正可另外或替代地藉由諸如聚光透鏡配置的現有磁透鏡達成。
可能有必要替換諸如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之帶電粒子設備中之電光裝置。舉例而言,特定應用可需要不同電光裝置,諸如需要帶電粒子設備之不同光束規格。另一實例為帶電粒子設備內之電光裝置出現故障且需要替換之情況。
用於替換帶電粒子設備中之電光裝置的已知技術包含至少部分地拆卸帶電粒子設備,使得可安設替換電光裝置。至少部分拆卸之結果為帶電粒子設備內之真空條件丟失。在已安設替換電光裝置之後,接著有必要再組裝帶電粒子設備。接著需要恢復帶電粒子設備內之真空條件且僅此程序可能花費數小時。用於替換帶電粒子設備中之電光裝置的已知技術因此為複雜且耗時的。
替換電光裝置亦必需適當地定位於帶電粒子設備內,使得其與帶電粒子路徑之光束或多光束適當地對準。
實施例改良用於替換帶電粒子設備中之電光裝置之已知技術。實施例亦提供用於在高達六個自由度中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路徑之光束或多光束適當地對準之粗略及/或精細定位技術。
根據實施例,電光裝置在諸如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之帶電粒子設備內由模組支撐。該模組可易於自帶電粒子設備移除且再插入至該帶電粒子設備中。因此,模組為帶電粒子設備之現場可替換組件。現場可替換旨在意謂組件可在操作帶電粒子設備之工廠中替換而不必拆卸帶電粒子設備。可易於移除及高效地替換組件,使得工具幾乎不存在停工時間且機械程序儘可能簡單。有利地,此嘗試最大化操作時間以及減少替換組件所需之檢修時間及資源。因此替換帶電粒子設備中之電光裝置之程序包含移除模組、替換由模組支撐之電光裝置,及接著將模組再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中。替代地,可將包含不同電光裝置之不同模組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中。有利地,不需要帶電粒子設備之至少部分的實質性拆卸及再組裝。若例如歸因於帶電粒子設備之使用之改變或電光裝置出現之故障而需要替換電光裝置,則可實質上減少帶電粒子設備之停機時間。
如由根據實施例之模組支撐的電光裝置可包含MEMS裝置及PCB。PCB可為MEMS裝置提供載物台。電光裝置之MEMS裝置可用於操縱帶電粒子之光束或多光束。電光裝置可固定至模組中之載物台。
實施例包括在帶電粒子設備中設置真空鎖定,使得容納可替換模組之帶電粒子設備之部分可與帶電粒子設備之剩餘部分中的真空條件隔離。有利地,在已插入模組之後,建立真空條件所需之時間實質上小於在整個帶電粒子設備中建立真空條件所需之時間。
根據實施例之模組可經組態使得可相對於模組之主體移動 電光裝置。此移動允許在已安設模組之後再定位電光裝置,使得電光裝置404可與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適當地對準。
下文更詳細地描述實施例。
圖4A為根據實施例之帶電粒子設備401之部分的示意圖。圖4B為展示於圖4A中之帶電粒子設備401之部分的示意圖。
帶電粒子設備401包含源402。源402發射帶電粒子束,該帶電粒子束在本文中稱為源光束。類似於較早描述之光軸204及304,在帶電粒子設備401內,存在帶電粒子軸。可為多光束路徑之在本文中稱為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帶電粒子束路徑403可實質上沿著帶電粒子軸。
電光裝置404設置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中。電光裝置404可藉由模組405支撐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中。在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壁中存在開口以使得模組405(及藉此由模組405支撐之電光裝置404)為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可替換組件。帶電粒子設備401包含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比模組405更接近源402。帶電粒子設備401亦包含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比模組405更遠離源402。在操作中,樣本/基板408由自帶電粒子設備401發射之帶電粒子之光束或多光束輻照。
實施例包括用於確保電光裝置404與帶電粒子路徑403適當地對準之數種技術。適當對準可需要在數個自由度中對電光裝置404及/或帶電粒子路徑403進行位置調整。特定而言,帶電粒子路徑403可定義z方向。在正交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可定義正交之x方向及y方向。至多六個自由度可定義為在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上之線性位置調整,以及繞x軸(亦即Rx)、y軸(亦即Ry)及z軸(亦即Rz)之旋轉位置調整。值得注 意的是,可安裝至現場可替換模組之裝置中之一些可為平面的或具有平面結構。在操作中,結構可與正交於光束路徑之平面對準;因此,平面結構可在x軸及y軸上且可繞Rz旋轉。
實施例包括用於應用位置調整之粗略對準技術及精細對準技術。粗略對準技術可包括預校準技術。
粗略對準技術可將電光裝置404相對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實體結構定位於已知區中。舉例而言,粗略對準技術可將電光裝置404相對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外殼及/或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真空腔室定位於已知區中以用於接收模組405。粗略對準技術係藉由模組405之凸緣701與帶電粒子設備401之間的連接提供,如由圖4B中之411指示。亦即,粗略對準技術准許模組405諸如藉由框架(未展示)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以將模組固定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參考框中。對準銷用於凸緣701與帶電粒子設備401之間的連接中。對準銷可允許模組405相對於帶電粒子設備401在高達六個自由度中之位置為已知的。模組405之位置根據粗略對準程序之公差係已知的。稍後在第六實施例中更詳細地描述粗略定位技術。
可在將模組405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前應用根據實施例的預校準技術。預校準技術由圖4B中之410指示。預校準技術調整已固定至模組405之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且特定而言相對於模組405之凸緣701的位置。預校準技術可在高達六個自由度中調整電光裝置404相對於凸緣701之位置。稍後在第七實施例中更詳細地描述預校準技術。
精細對準技術用於將電光裝置404對準至帶電粒子路徑403。
精細對準技術可包括在模組405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時機械地調整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的位置,如由圖4B中之409所指示。機械精細對準技術可在高達六個自由度中調整電光裝置404之位置。在一較佳實施中,機械精細對準技術可在三個自由度(即x、y及Rz)中調整電光裝置404之位置。在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中更詳細地描述機械精細對準技術。
另外或替代地,精細對準技術可包括在電光裝置404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時以電子方式調整帶電粒子路徑403相對於電光裝置404之位置,如由圖4B中之412指示。電子精細對準技術可使用例如靜電及磁性操縱器及透鏡在高達六個自由度中調整帶電粒子路徑403之位置。在一較佳實施中,電子精細對準技術可在四個自由度(即x、y、z及Rz)中調整電光裝置404之位置。可藉由改變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焦點來進行在z方向上對帶電粒子403之調整。在第八實施例中更詳細地描述電子精細對準技術。
粗略對準及預校準技術為被動技術,此係由於其在將電光裝置404固定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程序之前及期間應用。精細對準技術為主動技術,此係由於其在電光裝置404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後以機械方式或以電子方式應用。
儘管圖4A及4B中未展示,但帶電粒子設備401可包含帶電粒子路徑403上之替代性及/或額外組件,諸如如早先參考圖13所描述之透鏡及其他組件。特定而言,實施例亦包括將來自源之帶電粒子束劃分成複數個子光束之帶電粒子投影設備。複數個各別物鏡可將子光束投影至樣本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聚光透鏡自物鏡逆流方向設置。聚光透鏡 使子光束中之每一者聚焦至物鏡逆流方向的中間焦點。在一些實施例中,準直儀自物鏡逆流方向設置。校正器可經設置以減小聚焦誤差及/或像差。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類校正器整合至物鏡中或直接鄰近於物鏡定位。當設置聚光透鏡時,此類校正器可另外或替代地整合至聚光透鏡中或直接鄰近於聚光透鏡定位,及/或定位於中間焦點中或直接鄰近於中間焦點定位。偵測器經設置以偵測藉由樣本發射之帶電粒子。偵測器可整合至物鏡中。偵測器可在物鏡之底部表面上,以便在使用時面向樣本。聚光透鏡、物鏡及/或偵測器可經形成為MEMS或CMOS裝置。
圖4A中所展示,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允許使帶電粒子設備中之真空腔室與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其餘部分中之真空條件隔離。
替換模組405之程序可包含以下步驟。可切斷對源的電力供應,使得不發射帶電粒子。可關閉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使得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包含模組405之區可與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其餘部分中之真空條件隔離。可接著使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包含模組405之區通氣且自帶電粒子設備401移除模組405。接著可使用根據實施例之粗略定位技術將預校準新模組插入及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可進行抽吸程序以使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包含模組405之區回復至真空條件,且亦可進行烘烤程序。接著可打開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兩者。可接通對源的電力供應,使得發射帶電粒子。當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打開時,其並不對帶電粒子路徑403造成阻礙。因此,帶電粒子束路徑403可在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兩者均打開時穿過此兩者。可進行根據實施例之機械精 細對準程序。可進行高壓試驗。可進行根據實施例的電氣精細對準程序。當判定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路徑403適當地對準時,帶電粒子設備401準備好使用。
圖56為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模組405的示意圖。
圖5展示穿過模組405及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包含模組405之部分的示意性截面視圖。截面係在可正交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
為了使模組405為可替換的,較佳的是其有可能在無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實質性組件之實質性移動的情況下移除模組405及將模組405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在圖5中,組件501、502及504為帶電粒子設備401之組件之表示。組件504可為界定模組需要裝配之體積的結構。舉例而言,組件504可為真空腔室壁。組件501及502可為帶電粒子設備之限制組件504之最大大小的實質性組件,諸如泛流柱或其他實質性組件。
跨組件504之最近間隔可例如在80mm至120mm範圍內。模組405之最大寬度應小於或等於跨組件504之最近間隔。
模組405包含電光裝置404。模組可包含凸緣701。在凸緣內可為支撐電路系統及用於電光裝置404之連接。
圖6展示穿過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包含模組405之部分的另一示意性截面視圖。截面係在可包含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展示由模組支撐之電光裝置,但未展示模組之主體。
圖6中,組件601及602為帶電粒子設備401之模組405需要裝配於之間的組件。組件601可為例如照明設備之組件,諸如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或其他組件。組件602可為例如順流方向真空鎖定407或其他 組件。在沿著帶電粒子路徑403之方向上,帶電粒子設備401之模組405需要裝配於之間的部分之間的最近間隔可在40mm至70mm範圍內。模組405之最大高度應小於或等於沿著帶電粒子路徑403之此最近間隔。
圖7展示穿過模組405及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包含模組405之部分的另外示意性截面視圖。截面係在與圖6中所展示之平面相同的平面中。如由箭頭所指示,圖7展示在模組405處於安設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程序時的該模組405。
模組405包含支撐電光裝置404之主體702。主體702為模組405的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一部分。模組405之主體702可插入至真空腔室中以用於接收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模組405。模組405亦包含凸緣701,其在本文中稱為模組凸緣701。模組凸緣701可為模組405之可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且可自帶電粒子設備401拆離的部分。模組凸緣701保持在帶電粒子設備401外部且並未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數個電連接器可設置於電光裝置404與凸緣701中之支撐電路系統之間。
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其他組件之位置界定帶電粒子路徑403。模組405可將電光裝置404定位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使得電光裝置404可處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中。在模組405已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後,可進行對電光裝置404之位置及/或帶電粒子路徑的精細調整,使得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路徑403適當地對準。
實施例包括用於在將模組405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時應用電光裝置404相對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位置之精細調整的數種不同技術。
模組405可包含經配置以支撐模組405中之電光裝置404的 支撐件配置。電光裝置404藉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使得其固定至支撐件配置。電光裝置404可包含固定至支撐件配置之PCB/載物台。另外或替代地,支撐件配置可包含電光裝置404所固定至之載物台。
模組405可進一步包含經配置以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移動支撐件配置的支撐件定位系統。電光裝置404固定至支撐件配置且藉此在支撐件定位系統移動支撐件配置時移動。
電光裝置404可為實質上正交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實質上平面結構。電光裝置404之平面可稱為x-y平面。帶電粒子軸可稱為z軸。模組亦可視為實質上在x-y平面中之實質上平面結構。
支撐件配置及支撐件定位系統亦可為在x-y平面中之實質上平面結構。
支撐件定位系統可包含用於判定支撐件配置之移動及/或位置的位置偵測系統。位置偵測系統可用於改良支撐件配置之移動及定位的準確度。位置偵測系統可使用柵格標記(諸如編碼器)來判定支撐件配置之位置。位置偵測系統可使用支撐件配置及/或電光裝置404之特徵來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電光裝置404之移動及/或位置。舉例而言,支撐件配置及/或電光裝置404可包含諸如標記物(例如,基準物)、對準開口(例如,用於電光裝置404之製造中)及功能特徵(例如,穿過光束操縱器之開口)之特徵。此等特徵中之任一者可用於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電光裝置404之移動及/或位置且藉此判定所應用移動之準確度。
圖8展示穿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模組405之截面視圖之示意圖。截面係在包含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且展示第一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801之一些細節。
圖9展示穿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模組405之截面視圖之示意圖。截面係在正交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且展示第一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801之一些另外細節。
支撐件配置807經配置以固持電光裝置404。支撐件配置807固定至支撐件定位系統801。在本實施例中,支撐件配置807可為與支撐件定位系統801分離且固定至支撐件定位系統801之組件。舉例而言,支撐件配置可包含撓曲件配置,使得其可處置電光裝置之熱膨脹。替代地,支撐件配置807可與支撐件定位系統801成一體,使得支撐件配置807與支撐件定位系統801為同一結構之部分。
支撐件定位系統801包含實質性圓盤。圓盤具有逆流方向表面及順流方向表面。逆流方向及順流方向表面為圓盤之相對主表面。在當前實施例中,圓盤之逆流方向表面為圓盤的最接近電光裝置404之主表面。圓盤之順流方向表面為圓盤之最遠離電光裝置404且面向模組405之基底805之部分的主表面。但應清楚的是,此僅為當前設計中之設計選擇,且電光裝置404可更接近圓盤之順流方向表面定位。
圓盤可為實質上環形的且包含用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較佳中心開口806。支撐件配置807亦可為實質上環形的且包含用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中心開口。在平面視圖中,圓盤之外周邊可為實質上圓形的。然而,實施例亦包括在平面視圖中並非實質上圓形的圓盤之外部周邊。舉例而言,圓盤之外部周邊可為實質上六邊形的,或具有不規則形狀。
當前實施例中之圓盤由複數個滾珠軸承803、804或其他類型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支撐於模組405中。可存在與圓盤之逆流方向表 面接觸之一或多個滾珠軸承804。舉例而言,可存在與圓盤之逆流方向表面接觸之三個滾珠軸承804。可存在與圓盤之順流方向表面接觸之至少三個滾珠軸承803。替代地,彈簧(而非任何滾珠軸承)可設置為與圓盤之逆流方向表面接觸。彈簧可經配置以對引導朝向模組405之基底805的逆流方向表面施加力。
與順流方向表面接觸之滾珠軸承803可各自與模組405之基底805接觸。與圓盤之逆流方向表面接觸之滾珠軸承804可各自與板808接觸,所述板808與諸如板片彈簧、壓縮彈簧或其他類型之彈性部件的彈簧802接觸。每一彈簧802可為軸向彈簧。每一彈簧802可固定至模組405之包含模組405之基底805的外殼。彈簧802施加使所有滾珠軸承803、804抵靠圓盤按壓之力。與順流方向表面接觸之滾珠軸承803亦按壓至模組405之基底中。所有滾珠軸承803、804由此藉由彈簧802固持在壓縮下。
儘管針對針對每一板808可存在對應彈簧,但實施例亦包括存在作用於所有板之單一環形軸向彈簧。替代地,可使用多於一個彈簧,其中所使用之彈簧之數目不受限於板808之數目。
在一替代性實施中,在圖8中展示板808之處設置軸向彈簧,且在展示彈簧802之處設置剛性板。軸向彈簧(其可為壓縮彈簧或其他類型之彈性部件)類似地施加使所有滾珠軸承803、804抵靠圓盤按壓之力。
設置複數個致動器901、902、903以用於在模組405之平面中移動圓盤。每一致動器901、902、903可包含致動器臂。每一致動器臂可為致動器901、902、903之部分。替代地,每一致動器臂可為與每一致動器901、902、903分離之組件,其中每一致動器臂連接至致動器901、 902、903。可存在每一動作臂之末端處之滾柱軸承或某一其它構件以允許致動器沿著圓盤801移動,同時引起相對較低摩擦。每一致動器901、902、903可例如為具有縱軸之線性致動器,使得致動器臂經組態以沿著其縱軸移動。致動器901、902、903中之一些或全部可例如手動地及/或自動地操作。替代地,致動器901、902、903中之一些或全部可為電動的、氣動地受控或以其他方式可移動,使得致動器臂可自動地移動。當前實施例中之圓盤包含在圓盤之側壁中的複數個接收部件906、907、908。每一接收部件906、907、908可經配置以接收致動器臂中之一者的末端,使得致動器臂可能夠將力施加至圓盤。接收部件906及908中之每一者可為圓盤之圓柱形側壁的實質上光滑表面。每一致動器臂之末端上的滾柱軸承允許沿著側壁移動。接收部件907可例如構成圓盤之側壁中的凹痕、凹槽或其他結構元件。替代地,每一接收部件906、907、908可例如構成圓盤之側壁中之凹痕、凹槽或其他結構元件。
第一致動器901可經配置以在第一線性方向上移動圓盤,該第一線性方向可在x-y平面中。第二致動器902可經配置以在正交於第一方向且亦可在x-y平面中之第二方向上移動圓盤。第三致動器903可例如經配置以將旋轉施加至x-y平面內之圓盤,該旋轉可為Rz旋轉(亦即,圓盤繞z軸之移動)。
在當前實施例中,第一致動器901可經定向以使得第一致動器901之縱軸與第一方向以及圓盤之Rz旋轉中心對準。因此,第一致動器901之臂沿著其縱軸之移動使圓盤僅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且並不使圓盤實質上旋轉。藉由臂在第一方向上之移動引起接收部件908、907及906與其各別滾柱之間的相對運動,使得滾柱可在接收部件908、907及906的表面 之上滾動。
在當前實施例中,第二致動器902可經定向以使得第二致動器902之縱軸與第二方向以及圓盤之Rz旋轉中心對準。因此,第二致動器902之臂沿著其縱軸之移動使圓盤僅在第二方向上移動且並不使圓盤實質上旋轉。藉由臂在第二方向上之移動引起接收部件908、907及906與其各別滾柱之間的相對運動,使得滾柱可在接收部件908、907及906的表面之上滾動。
當前實施例另外展示第三致動器903,其可經定向以使得第三致動器903之縱軸不與圓盤之Rz旋轉中心對準。第三致動器之臂之縱軸的接收部件907可為自圓盤之側壁的突出部。因此,第三致動器903之臂沿著其縱軸之移動使圓盤旋轉。圓盤之旋轉移動引起接收部件908、907及906與其各別滾柱之間的相對旋轉運動,使得滾柱可在接收部件908、907及906的表面之上滾動。
支撐件定位系統801亦可包含複數個平面彈簧904、905或其他力施加裝置或彈性部件,以用於使圓盤之位置抵靠模組405之x-y平面中之致動器而偏置。
每一平面彈簧904、905可例如為經配置以在其縱軸方向上施加力的線性彈簧。每一平面彈簧904、905之末端可固定至模組405之基底805,且每一彈簧904、905之相對末端固定至圓盤之側壁或抵靠圓盤之側壁按壓。
x-y平面彈簧905之縱軸可與圓盤之Rz旋轉中心對準,如圖9中所展示,該縱軸將在開口806之中心處。x-y平面彈簧905可例如經描述以配置於圓盤之與第一致動器901之致動器臂之接收部件908及第二致 動器902之致動器臂之接收部件906相對的側上。亦即,x-y平面彈簧905之連接可配置於圓盤上,使得x-y平面彈簧可與藉由致動器901、902在第一接收部件906及第二接收部件908處施加至圓盤801之力相對。x-y平面彈簧可例如經組態以有助於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在壓縮下固持圓盤。
在當前實施例中,旋轉平面彈簧904之縱軸不與圓盤之Rz旋轉中心對準。旋轉平面彈簧904可例如固定至圓盤之側面中之突出部909。旋轉平面彈簧可經配置以使得旋轉平面彈簧在第三致動器903之致動器臂延伸以旋轉圓盤時延伸。在一實施例中,第三致動器臂在圓盤之側面上的第三接收表面907上操作。如圖9中所展示,致動器臂延伸以使得圓盤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旋轉平面彈簧904連接至圓盤,因此其在圓盤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延伸且在圓盤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壓縮。由此,旋轉平面彈簧904在第三致動器903之致動器臂延伸時抵靠所施加旋轉而偏置。
在本實施例之一替代性實施中,單一平面彈簧用於在第一及第二方向上在壓縮下固持圓盤,且亦在第三致動器903之致動器臂延伸時抵靠所施加旋轉而偏置。平面彈簧之末端可固定至模組405之基底805,且彈簧之相對末端可靠近圓盤中之中心開口的邊緣固定。彈簧可經配置以使得其並不與圓盤之Rz旋轉中心對準。
致動器901、902、903可為帶電粒子設備401之部分,且此類致動器並非模組405之部分。致動器臂可延伸穿過模組405中之開口以接觸接收部件906、907、908。替代地,致動器901、902、903可完全含於模組405內且可為模組405之整體部分。
位置偵測系統可經組態及配置以判定致動器臂中之每一者的移動及/或位置。替代地或另外,位置偵測系統可經組態及配置以判定 滾柱軸承中之每一者在致動器臂之末端處的移動及/或位置。位置及/或移動變化可由編碼器判定。該等編碼器可在每一致動器臂中及/或在每一滾柱軸承中在致動器與滾柱軸承之相對末端處位於每一致動器之主體中。此等位置及/或移動判定可用於推斷支撐件配置807之移動及/或位置,且經由該移動及/或位置推斷電光裝置404之移動及/或位置。替代地,位置偵測系統可經組態及配置以判定包括支撐件配置807之旋轉圓盤之移動及/或位置,以判定電光裝置404之移動及/或位置。
第一、第二及第三致動器901、902、903之操作因此可在x-y平面中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且特定而言,模組405之凸緣701)移動支撐件配置,以及將Rz旋轉施加於支撐件配置。
根據第二實施例,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件配置。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件配置可以堆疊配置。每一撓曲件配置可為配置於x-y平面中之實質上平面結構。可使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來代替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之支撐件定位系統。除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元件以外,實施例亦包括正使用的根據第二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之元件。
圖10A展示穿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Rz撓曲件配置之截面視圖之示意圖。截面係在正交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
圖10B展示穿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x-y撓曲件之截面視圖之示意圖。截面係在正交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且與圖10A中所展示之截面處於沿著帶電粒子路徑之不同位置。
圖10A中所展示,Rz撓曲件配置較佳地在其中心處包含界定Rz撓曲件配置中之開口1017的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開口1017允許 帶電粒子路徑403穿過Rz撓曲件配置。在使用時,Rz撓曲件配置可經定位以使得開口1017之中心較佳地與帶電粒子路徑403之中心實質上對準。實質上圓形結構在平面視圖中可為圓形且沿著光束路徑為實質上圓柱形。
在當前實施例中,Rz撓曲件配置亦包含經配置以形成交叉形狀之橫桿。該交叉由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形成。第一及第二橫桿在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處彼此相交。
第一及第二橫桿較佳地均在x-y平面中。第一橫桿可在第一方向上對準。第二橫桿可在第二方向上對準。第一及第二方向可彼此正交。
第一橫桿可包含第一部分1001及第二部分1003。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可在第一橫桿之第一部分1001與第二部分1003之間且由第一橫桿之第一部分1001及第二部分1003支撐。第二橫桿可包含第一部分1004及第二部分1002。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可在第二橫桿之第一部分1004與第二部分1002之間且由第二橫桿之第一部分1004及第二部分1002支撐。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可為在平面視圖中為圓形的圓柱形結構。
撓曲件包含撓曲件基底1011及可移動主體1010。撓曲件基底1011固定至模組405之主體702且無法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實質上移動。
可移動主體1010可為實質上C形或新月形。
第一橫桿之第一部分1001的末端可固定至撓曲件基底1011,其中第一部分1001之另一末端固定至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第一橫桿之第二部分1003的末端可固定至可移動主體1010,其中第二部分1003之另一末端固定至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
第二橫桿之第一部分1004的末端可固定至撓曲件基底1011,其中第一部分1004之另一末端固定至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第二橫桿之第二部分1002的末端可固定至可移動主體1010,其中第二部分1002之另一末端固定至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因此,可移動主體1010藉由第一橫桿、第二橫桿及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附接至撓曲件基底1011。
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可彎曲以使得可移動主體1010可在Rz中旋轉。可移動主體1010之Rz旋轉中心可接近或處於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之中心點。
支撐件定位系統可包含彈簧1006,或其他力施加裝置或彈性部件。彈簧1006之末端可固定至撓曲件基底1011,且另一末端固定至可移動部分1010之末端。彈簧1006之固定至撓曲件基底1011的末端可固定在與第二橫桿之第一部分1004的固定至撓曲件基底1011之末端實質上相同的位置處。當彈簧壓縮時,由彈簧1006施加之偏置力可在正交於撓曲件基底之側壁且並不與實質上圓形結構1005在一直線上的方向上。因此,由彈簧1006施加之力並不引導朝向可移動主體1010之旋轉中心。彈簧1006之效應因此為施加使可移動主體1010繞z軸旋轉之偏置力。
如針對第一實施例所描述,可設置第三線性致動器1009以用於旋轉Rz撓曲件配置。可手動地或自動地操作第三線性致動器1009。Rz撓曲件配置包含接收部件1018。接收部件1018經配置以接收第三致動器1009之致動器臂之末端,以使得致動器臂可施加力以用於旋轉Rz撓曲件配置。
可移動主體1010可固定(諸如栓固)至x-y撓曲件配置。
圖10B中所展示,x-y撓曲件配置包含可固定至Rz撓曲件 配置之外結構1014。外結構1014可為實質上L形。外結構1014可為剛性主體。
x-y撓曲件配置包含中心結構1012,該中心結構1012包含界定x-y撓曲件配置中之開口的實質上圓形結構1017。中心結構1012可為剛性主體。開口允許帶電粒子路徑403穿過x-y撓曲件配置。在使用時,x-y撓曲件配置可經定位以使得開口之中心與帶電粒子路徑403實質上對準。
如針對第一實施例所描述,設置第一線性致動器1007及第二線性致動器1008以用於在x-y平面中在正交方向上移動x-y撓曲件配置。可手動地或自動地操作第一線性致動器1007及第二線性致動器1008。x-y撓曲件配置包含第一接收部件1015及第二接收部件1016。每一接收部件1015、1016經配置以接收致動器臂中之一者之末端,以使得致動器臂可將力施加至x-y撓曲件配置。
x-y撓曲件配置包含中間結構1013。中間結構1013可具有圍繞實質上正方形開口的實質上正方形外周邊。中間結構1013可為剛性主體。中心結構1012可設置於中間結構1013之開口中,使得中心結構1012在x-y平面中由中間結構1013包圍。中間結構1013可至少部分地由外結構1014、接收部件1015及接收部件1016包圍。
接收部件1015可藉由諸如棒或桿之第一連接器直接連接至中心結構1012。與第二線性致動器1008之縱軸實質上在一直線上,且在中心結構與第一連接器之連接點的相對側上,彈簧1019或其他類型之偏置裝置可設置於中間結構1013與外結構1014之間。
接收部件1016可藉由諸如棒或桿之第二連接器直接連接至 中心結構1012。與第一線性致動器1007之縱軸實質上在一直線上,且在中心結構與第二連接器之連接點的相對側上,彈簧1020或其他類型之偏置裝置可設置於中心結構1012與外結構1014之間。
x-y撓曲件配置包含板片彈簧1021、1022、1023及1024。板片彈簧1021、1022、1023及1024可替代地為其他類型之彈性部件。
中間結構1013可藉由板片彈簧1021及1024連接至外結構1014。板片彈簧1021及1024可配置於中間結構1013之相對側上。板片彈簧1021及1024可均經配置以使得其與第二線性致動器1008之縱軸實質上正交地對準。
中間結構1013可藉由板片彈簧1022及1023連接至中心結構1012。板片彈簧1022及1023可配置於中間結構1013之相對側上。板片彈簧1022及1023可均經配置以使得其與第一線性致動器1007之縱軸實質上正交地對準。
板片彈簧1022及1023允許中心結構1012相對於中間結構1013之移動。藉此,中心結構1012相對於外結構1014移動。因此,第一致動器1007之臂的線性延伸部可在第二方向上抵抗彈簧1020之偏置而移動中心結構1012。類似地,若第一致動器1007之臂回縮,則彈簧1020之偏置可在相反方向上移動中心結構1012。
板片彈簧1021及1024允許中間結構1013且藉此允許中心結構1012相對於外結構1014之移動。因此,第二致動器1008之臂的線性延伸部可在第二方向上抵抗彈簧1019之偏置而移動中心結構1012。類似地,若第二致動器1008之臂回縮,則彈簧1019之偏置可在相反方向上移動中心結構1012。
第一致動器1007及第二致動器1008因此可經配置以在x-y平面中在正交方向上移動中心結構1012。
如上文所描述,本實施例之撓曲件配置可為Rz撓曲件配置與x-y撓曲件配置之堆疊。Rz撓曲件配置可固定至模組之基底,且x-y撓曲件配置可固定於例如Rz撓曲件配置之逆流方向上。Rz撓曲件配置之圓形結構1005可與x-y撓曲件配置之圓形結構1017實質上對準。
第一致動器1007之臂的縱軸可與Rz撓曲件配置之第一橫桿的縱軸以及可移動主體1010之Rz旋轉中心實質上對準。因此,臂沿著其縱軸之移動僅在第一方向上移動可移動主體1010且並不實質上旋轉可移動主體1010。
第二致動器1008之臂的縱軸可與Rz撓曲件配置之第二橫桿的縱軸以及可移動主體1010之Rz旋轉中心實質上對準。因此,臂沿著其縱軸之移動僅在第二方向上移動可移動主體1010且並不實質上旋轉可移動主體1010。
第三致動器1009之臂的縱軸並不與可移動主體1010之Rz旋轉中心對準。第三致動器1009之臂的縱軸之接收部件可為可移動主體1010之側面中的凹部或凹口。因此,臂沿著其縱軸之移動使撓曲件配置在Rz中旋轉。藉由第三致動器1009之臂的延伸部施加之Rz旋轉可壓縮彈簧1006,使得可移動主體1010在旋轉壓縮下固持。
x-y撓曲件配置固定至Rz撓曲件配置之可移動主體1010,且因此在可移動主體1010旋轉時,整個x-y撓曲件配置旋轉。
x-y撓曲件配置之中心結構1012可為支撐件配置且包含用於固持電光裝置404之特徵。
替代地,支撐件配置可為與展示於圖10B中之結構分離的結構且固定至中心結構1012。支撐件配置可固定至中心結構1012,使得在支撐件配置與中心結構1012之間實質上不存在相對移動。
撓曲件配置因此包含能夠在x-y平面中且在Rz中藉由致動器1007、1008、1009移動之可移動主體1010。如針對第一實施例所描述,位置偵測系統可判定致動器臂中之每一者或可移動主體之移動及/或位置。此等判定可用於推斷支撐件配置之移動及/或位置,且最終判定電光裝置404之移動及/或位置(未展示)。
x-y撓曲件配置可為單一結構。替代地,x-y撓曲件配置可包含複數個堆疊撓曲件。舉例而言,其可包含用於由第一致動器1007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的第一撓曲件及用於由第二致動器1007在第二方向上移動的第二線性撓曲件。
在x-y撓曲件配置之一替代性實施中,接收部件1015可藉由第一連接器直接連接至中間結構1013,而非第一連接器連接至中心結構1012。有利地,藉由第一致動器1007在第一方向上之移動對板片彈簧1022施加較小力。彈簧1020亦可配置於中心結構1012與中間結構1013之間,而非中心結構1012與外結構1014之間。有利地,藉由第二致動器1008在第二方向上之移動對板片彈簧1021施加較小力。
在第二實施例之一較佳實施中,Rz撓曲件配置直接固定至模組之主體,且x-y撓曲件配置設置於Rz撓曲件配置上且僅固定至Rz撓曲件配置。在此實施中,由第一線性致動器1007及第二線性致動器1008施加之力實質上沿著Rz撓曲件配置之橫桿之縱軸。然而,實施例亦包括x-y撓曲件配置直接固定至模組的主體且Rz撓曲件配置設置於Rz撓曲件配置 上且僅固定至Rz撓曲件配置。
根據第三實施例,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經組態以移動載物台之複數個壓電致動器配置。可使用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來代替第一及/或第二實施例中所描述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不同於第一及第二實施例,致動器可包含於模組中。除第一及/或第二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元件以外,實施例亦包括正使用的根據第三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之元件。在此類配置中,致動器可位於模組中及模組外部兩者。
第三實施例展示於圖11A11I中。圖11A展示在正交於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的穿過模組405之截面之示意性平面視圖。圖11B展示在包含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的穿過模組405之截面之示意性視圖。圖11C11E展示展示第三實施例之第一實施中之壓電致動器配置之操作狀態的載物台1109之示意性平面視圖。
圖11C11E中所展示,可存在例如圍繞載物台1109之周邊等距地間隔開的三個壓電致動器配置1101、1102、1103。所有壓電致動器配置1101、1102、1103可與載物台1109之同一主表面(例如,載物台1109之面向模組405之主表面)接觸,如圖11B中所展示。在平面視圖中,所有壓電致動器配置1101、1102、1103與載物台1109重疊。對於壓電致動器配置1101、1102、1103中之每一者,可在壓電致動器與載物台1109之間設置接觸襯墊。接觸襯墊可與絕緣層一起為陶瓷或不同材料。
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1101、1102、1103可例如為2軸剪切模態壓電致動器。如圖11B中所展示,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1101、1102、1103可包含兩個壓電致動器之堆疊。每一堆疊中之每一壓電致動器可經配置以在兩個相反方向移動載物台。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1101、1102、1103 可包含壓電致動器,該等壓電致動器經配置以使得載物台藉由壓電致動器中之一者之移動與載物台藉由壓電致動器中之其他者之移動正交。
壓電配置1101、1102、1103中之每一者可受到彈性部件(例如,彈簧1104、1105或其他力施加裝置)的作用。儘管圖11B中未展示,但每一彈簧可為螺旋彈簧。每一彈簧1104、1105經配置以接觸載物台1109之與對應壓電致動器1101、1102、1103相對之主表面,該對應壓電致動器1101、1102、1103受到彈簧1104、1105作用。載物台1109藉此藉由彈簧1104、1105按壓至壓電致動器1101、1102、1103中。如圖11A11B中所展示,壓電配置1101受到彈簧1104作用,且壓電配置1102受到彈簧1105作用。
壓電配置1101、1102、1103可經控制以在第一方向(其可為x方向)上線性地移動載物台、在第二方向(其可正交於第一方向,亦即為y方向)上線性地移動載物台,且在載物台1109之平面中旋轉載物台1109(其可為Rz中之移動)。
圖11C中所展示,所有壓電配置1101、1102、1103可經操作以產生以不同方式引導之線性力,該等線性力的淨效應為使載物台旋轉的力。旋轉方向可藉由改變壓電配置1101、1102、1103之所有線性移動之方向而改變。
圖11D中所展示,所有壓電配置1101、1102、1103可經操作以產生以不同方式引導之線性力,該等線性力的淨效應為在x方向上線性地移動載物台之力。移動方向可藉由改變壓電配置1101、1102、1103之所有線性移動之方向而改變。
圖11E中所展示,所有壓電配置1101及1102可經操作以 產生以不同方式引導之線性力,該等線性力的淨效應為在y方向上線性地移動載物台之力。移動方向可藉由改變壓電配置1101及1102之線性移動的方向而改變。
第三實施例之第二實施展示於圖11F至11I中。第二實施可不同於第一實施,不同之處在於壓電致動器配置1106、1107、1108中之至少兩者為3軸剪切模態壓電致動器。三個壓電致動器之堆疊配置可提供另一移動程度,且藉此改良藉由壓電致動器配置1106、1107、1108在x方向及y方向上施加的移動以及繞Rz之旋轉移動之準確度。
第二實施亦可不同於第一實施,不同之處在於壓電致動器配置1106、1107、1108經定向。在第二實施中,壓電配置1101、1102、1103中之每一者可由彈簧1104、1105或其他力施加裝置預負載,如針對第一實施所描述。
圖11F展示展示第二實施中之壓電致動器配置1106、1107、1108之定向的載物台1109之示意性平面視圖。
圖11G展示壓電致動器配置1106中之第一壓電致動器1106a、第二壓電致動器1106b及第三壓電致動器1106c之可能操作狀態。每一壓電致動器經配置以使載物台1109在兩個相反方向上線性地移動。藉由第一壓電致動器1106a施加之移動可在y方向上。藉由第二壓電致動器1106b施加之移動可在x方向上。第三壓電致動器1106c可施加線性移動,該線性移動相對於藉由第一及第二壓電致動器施加之移動的方向成角度,亦即不平行或正交。藉由第三壓電致動器1106c施加之移動方向可在實質上相切於載物台1109之周邊之最近部分的方向上,且藉此經配置以將旋轉施加至載物台1109。
圖11H展示壓電致動器配置1107中之第一壓電致動器1107a、第二壓電致動器1107b及第三壓電致動器1107c之可能操作狀態。每一壓電致動器經配置以使載物台在兩個相反方向上線性地移動。藉由第一壓電致動器1107a施加之移動可在y方向上。藉由第二壓電致動器1107b施加之移動可在x方向上。第三壓電致動器1107c可施加線性移動,該線性移動相對於藉由第一及第二壓電致動器施加之移動的方向成角度,亦即不平行或正交。藉由第三壓電致動器1107c施加之移動方向可在實質上相切於載物台1109之周邊之最近部分的方向上,且藉此經配置以將旋轉施加至載物台1109。
壓電致動器配置1108可僅包含兩個壓電致動器之堆疊。圖11I展示壓電致動器配置1108中之第一壓電致動器1108a及第二壓電致動器1108b之可能操作狀態。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經配置以使載物台在兩個相反方向上線性地移動。藉由第一壓電致動器1108a施加之移動可在y方向上。藉由第二壓電致動器1108b施加之移動可在x方向上。
堆疊可包含間隔物1108c,亦即空白,使得該堆疊為與其他堆疊相同的高度。
圖11F至11I中所展示的實施例允許藉由僅激活每一堆疊中之經配置以在x方向及y方向上施加移動之壓電致動器而使載物台在此等方向上移動。可藉由施加藉由第三壓電致動器1106c及1107c之移動以及藉由第二壓電致動器1108b之移動使載物台旋轉。
在本實施例之上文所描述之第一及第二實施中,預負載彈簧之末端可在載物台移動時在載物台1009之表面之上移動。為了避免此情形,本實施例之上文所描述之第一及第二實施可替代地具有對應壓電致 動器配置,該等壓電致動器配置兩者經配置以作用於載物台之逆流方向及順流方向主表面。亦即,預負載彈簧或其他力施加裝置可與第一壓電致動器配置接觸,該第一壓電致動器配置與逆流方向主表面載物台1009接觸。對應於第一壓電致動器配置且在z方向上與第一壓電致動器配置配置在一直線上的第二壓電致動器配置可與順流方向主表面載物台1009及模組之基底接觸。接觸襯墊可設置於每一組件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件配置可為載物台1109之經組態以固持電光裝置404之一部分。替代地,支撐件配置可為固定至載物台1109之個別組件。
根據第四實施例,展示於圖12A12D中,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經組態以移動載物台之複數個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1202、1205、1206。可使用根據第四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來代替第一、第二及/或第三實施例中所描述之支撐件定位系統。除第一、第二及/或第三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元件以外,實施例亦包括正使用的根據第四實施例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之元件。
圖12A展示模組405之示意性平面視圖。模組包含壓電配置1205及壓電配置1206。壓電配置1205可經配置以使得其可在x方向上雙向移動壓電配置1206。壓電配置1206可經配置以使得其可在y方向上雙向移動模組405之包含載物台之部分。實施例亦包括替代地在y方向上施加移動之壓電配置1205及替代地在x方向上施加移動之壓電配置1206。模組405亦包含用於圍繞Rz將雙向旋轉施加於載物台的一或多個壓電配置。
圖12B為模組405之包含載物台及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1202之部分的示意性平面視圖。
圖12B中所展示,支撐件定位系統可包含兩個壓電配置1201、1202。在當前實施例中,壓電配置1201、1202可在載物台之相對側上。亦即,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可在第一位置處接觸載物台之側壁,且壓電致動器配置1202可在第二位置處接觸載物台之側壁,該第二位置例如與第一位置對徑上相對。
在第四實施例中,每一壓電配置1201、1202可包含經配置以沿著可為x軸之第一軸在任一線性方向上移動的壓電致動器。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1202亦可包含藉由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1202移動之塊,且該塊為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1202之壓靠載物台之側壁的部分。如先前針對第三實施例所描述,接觸襯墊可設置於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與載物台之間。
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1202中之每一者可藉由彈簧1203、1204或其他力施加裝置預負載。彈簧1203配置於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之與載物台相對的側上且經配置以將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按壓至載物台中。類似地,彈簧1204配置於壓電致動器佈置1202之與載物台相對的側上且經配置以將壓電致動器配置1202按壓至載物台中。載物台從而藉由壓電致動器佈置1201、1202在壓縮下固持。如圖12B中所展示,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由彈簧1203預負載且壓電配置1202由彈簧1204預負載。
在第四實施例中,載物台可藉由壓電致動器配置1205在x方向上移動。載物台可藉由壓電致動器配置1206在y方向上移動。
當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及壓電致動器配置1202經配置以移動相同量但在彼此相反之方向上移動時,載物台將繞Rz旋轉。
圖12C中所展示,可在與載物台相同之平面中設置壓電 致動器配置1201及1202。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及1202經配置為支撐載物台且可將旋轉施加至載物台之軸承。
圖12D展示圖12C中所展示之配置的替代性配置。載物台設置於機械軸承上以用於支撐載物台。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及1202可將旋轉施加至載物台而不為載物台之主要支撐件。
實施例亦包括載物台的用以使用機械軸承之替代性支撐件配置。載物台可包含位於固定支撐件上之圓形凹槽。可設置一或多個偏置部件(諸如板片彈簧)以用於將載物台按壓至支撐件中。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件配置可為載物台之經組態以固持電光裝置404之一部分。替代地,支撐件配置可為固定至載物台之個別組件。
展示於圖13中之第五實施例不同於第四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經組態以旋轉載物台之單一壓電致動器配置1302。
圖13展示包含載物台及用於使載物台旋轉之壓電致動器配置1302的模組405之部分的示意性平面視圖。
壓電致動器配置1302可與如已在第五實施例中所描述之壓電致動器配置1201、1202中之一者相同。壓電致動器配置因此能夠線性地移動。
壓電致動器配置在平面視圖中鄰近於載物台且與載物台接觸。壓電致動器配置1302可藉由彈簧1301或其他力施加裝置預負載。彈簧1301配置於壓電致動器配置1302之與載物台相對的側上且經配置以將壓電致動器配置1302按壓至載物台中。
壓電致動器配置1302在相切於載物台之一方向上之線性移動使載物台旋轉。
載物台之線性移動可藉由如已針對第四實施例所描述之壓電致動器配置1205、1206施加。
載物台可設置於用於支撐載物台的機械軸承上,如圖12D中所展示。替代地,載物台可包含圓形凹槽,如已針對第四實施例所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件配置可為載物台之經組態以固持電光裝置404之一部分。替代地,支撐件配置可為固定至載物台之個別組件。
在上文所描述之所有第三至第五實施例中,可設置位置偵測系統。位置偵測系統可包含用於判定每一壓電配置之移動及/或位置且藉此判定載物台之移動及/或位置的編碼器。
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允許模組405內之支撐件配置的再定位。固定至支撐件配置之電光裝置404可藉此對其位置進行精細調整,如將電光裝置404與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其他組件適當地對準可能所需。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可能夠在數個自由度中移動電光裝置404。特定而言,上文所描述之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可能夠在x-y平面中將精細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404且使該電光裝置404繞z軸旋轉。實施例亦包括所描述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亦經調適使得其僅在一或兩個自由度中應用精細對準。舉例而言,實施例包括僅能夠進行以下操作之配置:沿著x-y平面中之單一軸雙向地應用精細位置調整、在x-y平面中之正交方向上應用精細位置調整但不應用Rz移動,或僅應用Rz移動。
實施例亦包括下文所描述之用於將電光裝置404定位於模組405中的技術。
根據第六實施例,提供用於將模組405接合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外殼的技術。第六實施例之技術可與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中之技術中之任一者一起應用。
圖14A展示根據第六實施例之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的模組405之示意圖。
如先前參考圖7所描述,模組405包含模組凸緣701及主體702。如圖14A14B中所展示,帶電粒子設備401亦包含在本文中稱為外殼凸緣1401之凸緣1401。將模組405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之程序包含將模組405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及使模組凸緣701與外殼凸緣1401接合。在模組凸緣701與外殼凸緣1401接合之後,可藉由任何已知技術將模組凸緣701固定至外殼凸緣1401。舉例而言,模組凸緣701可栓固至外殼凸緣1401上。
模組凸緣701及外殼凸緣1401包含彼此接合的對應接合表面。如圖14B中所展示,在外殼凸緣1401之接合表面的平面中,接合表面之形狀可為包圍矩形開口之矩形接合表面的形狀。模組凸緣701之接合表面可具有對應形狀。模組凸緣701及外殼凸緣1401之對向表面可對應於彼此以在固定至彼此時提供密封件。對向表面可為共面且平坦的。可提供真空密封件,所述真空密封件在關閉時確保模組凸緣701與外殼凸緣1401之間的連接為氣密的,以使得可在帶電粒子設備401的包含模組405之部分中產生真空。真空密封件可在自帶電粒子設備401移除模組時打開。
亦如圖14B中所展示,外殼凸緣1401可包含自其表面突出 之兩個或更多個對準銷1402、1403。較佳地,存在兩個對準銷且對準銷經設置於外殼凸緣1401中之開口的相對側上。模組凸緣701可包含用於接收對準銷的對應凹部。當模組405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時,對準銷可插入於對應凹部中。對準銷插入至各別凹部中有利地允許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模組405之粗略定位。特定而言,歸因於模組凸緣701與外殼凸緣1401之直接接合,模組405沿著可為z方向之帶電粒子路徑403定位。在當前實施例中,模組405亦可在對準銷之間的可為y方向之方向上粗略定位。模組405亦可相對於將模組405插入至可為x方向之帶電粒子路徑403中的方向粗略定位。模組405亦可相對於繞x方向之旋轉(亦即,Rx)、繞y方向之旋轉(亦即,Ry)及繞z方向之旋轉(亦即,Rz)粗略定位。因此,可在正交於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的平面中在六個自由度中粗略地定位模組405。
實施例亦包括模組凸緣701包含對準銷且外殼凸緣1401包含對應凹部的替代性實施。替代地,模組凸緣701及外殼凸緣1401兩者可包含對準銷及對應凹部。
對準銷及對應凹部可均具有圓形截面。然而,實施例亦包括具有橢圓形截面之對準銷。替代地或另外,凹部可為槽形的而非圓形。非圓形對準銷及/或凹部之使用可允許對準公差小於製造公差。
根據第七實施例,模組405經組態以使得可調整支撐件定位系統在模組405內之位置。
圖15A展示在包含帶電粒子路徑403之平面中穿過模組405之主體702之部分的截面。模組405中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係根據如上文參考圖89所描述之模組之第一實施例。
支撐件定位系統由複數個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支撐於模組405之主體702中。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可為例如可調整簧上螺栓(sprung bolt)或可調整緊固件,諸如具有鎖定螺栓之銷。對於與圓盤之逆流方向及/或順流方向表面接觸的滾珠軸承804中之每一者,可存在對應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舉例而言,可存在圍繞支撐件定位系統等距間隔開之三個可調整支撐件。
每一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可包含半球形末端及縱向主體。縱向主體可為無螺紋的銷。每一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之半球形末端可由底板1505中之圓錐形或v形凹部接收。模組405之主體702可包含具有用於接收每一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之縱向主體的通道之部件1503、1504。每一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插入至通道中之範圍可為可調整的。舉例而言,每一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之縱向主體可移動至對應通道中之任何位置且接著固定在適當位置。每一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之縱向主體可藉由鎖定螺栓配置(諸如圖15B中所展示之鎖定螺栓配置)固定在通道中之適當位置。圖15B中所展示之鎖定螺栓配置包含螺紋螺栓1506及按壓件1507。螺紋螺栓1506及按壓件1507經配置於可正交於可調整支撐件1501之縱向主體的通道的通道中。當旋轉螺栓使得螺栓之末端壓靠按壓件1507時,按壓件1507壓靠縱向主體且縱向主體在通道中之位置藉此固定。螺栓1506在相反方向上之旋轉釋放抵靠縱向主體施加之力,且縱向主體藉此沿著通道移動。
因此,在每一部件1503、1504及底板1505之z方向上的分離可藉由調整每一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插入至各別通道中之範圍而調整。
圖15A中所展示,滾珠軸承804可與圓盤之逆流方向表面接觸,且亦可與模組板802接觸。每一模組板802經偏置以將力施加於滾珠軸承804上,使得所有滾珠軸承804、圓盤及滾珠軸承803固持於模組板802與底板1505之間的壓縮下。因此,圓盤之平面(且由此整個支撐件定位系統)可固持成平行於底板1505之上部表面且與其成實質上固定關係。
部件1503、1504可與模組405之凸緣701固定連接,使得其無法相對於凸緣701實質上移動。底板可僅藉由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連接至模組之其餘部分。因此,藉由調整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插入至對應部件1503、1504中的量,可調整底板相對於凸緣701之z位置。藉由將不同調整應用於所有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底板(且由此整個支撐件定位系統)可在Rx及Ry中傾斜,以及在z方向上調整。
因此,在當前實施例中,當模組405在帶電粒子設備401外部時,可手動地及/或自動地操作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中之每一者以調整支撐件定位系統相對於模組405之凸緣701之位置。支撐件定位系統之z位置及傾斜(亦即Rx及Ry狀態)及因此電光裝置404可藉此在模組405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前由可調整支撐件1501、1502設定。因此,當兩個凸緣固定在一起時,電光裝置404及其支撐件配置之位置可相對於模組405之凸緣701在z、Rx及Ry中且相對於外殼凸緣1401加以調整。因此,可在將模組405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前相對於帶電粒子設備(例如,帶電粒子設備之框架(未展示))對電光裝置404位置進行預校準(亦即預調整)。因此,在將模組405安裝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上之後,使支撐件配置及支撐之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框架粗略定位於所要位置中。
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根據第七實施例之模組405之凸緣701 的z位置及/或傾斜(亦即Rx及Ry狀態)之調整可稱為預校準操作。除第六實施例以及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之技術外,可應用第七實施例之技術。
根據第八實施例,應用另外技術以將電光裝置404與源光束對準。在包含電光裝置404之模組405已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後,電光對準技術可用於將源光束與電光裝置404對準。舉例而言,諸如偏轉器及透鏡(未展示)之電氣及磁性帶電粒子操縱器可用於模組405之逆流方向以控制源光束之路徑,使得其與電光裝置404適當地對準。舉例而言:操縱器(諸如例如呈多極形式之偏轉器)可用以在正交於光束路徑之軸上(諸如,在x軸上及/或在y軸上)調整光束路徑。可沿著光束路徑使用兩個偏轉器之集合以在每一軸上調整。每一對中之第一對將校正應用於路徑,且每一集合中之第二者沿著對應於裝置上之所要入射角的路徑再引導光束,該所要入射角可對應於光束路徑至集合中之第一偏轉器的入射角。由於集合中之第二者的再引導,每一集合之第一偏轉器的校正實際上為過校正。舉例而言,若微偏轉器陣列323位於模組之逆流方向上,則其可用於此靜電校正。可控制諸如聚光透鏡210或310之聚光透鏡配置以將Rz中之校正應用於光束之路徑。另外及/或替代地,可在模組405之順流方向使用諸如偏轉器及透鏡(未展示)之電氣及磁性帶電粒子操縱器以控制自模組405輸出之光束或多光束之路徑。
除第一至第七實施例中之一或多者之技術之外或替代第一至第七實施例中之一或多者之技術,可應用第八實施例之電光對準技術。特定而言,具有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電光裝置404的對準程序可包含判定已穿過電光裝置之一或多個光束及/或已由電光裝置反射之一或多個光束的 位置,且接著取決於經判定光束位置而應用精細位置調整。精細位置調整可包括根據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之技術及/或第八實施例之電子/電光對準技術的機械調整。
由第七實施例之預校準技術提供的再定位之範圍取決於模組之設計。在z方向上之調整可係自小於50μm至大於200μm。Rx及Ry中之調整可為小於0.1mrad至大於1mrad。
第六實施例可稱為粗略定位技術。第六實施例可用於將電光裝置404在x、y及z中定位為相對於用於帶電粒子設備中之模組的真空腔室50μm至200μm內。Rx、Ry及Rz中之位置可相對於真空腔室在1mrad至5mrad之間。
第六及第七實施例之技術可將電光裝置相對於真空腔室定位於已知位置範圍內。然而,歸因於帶電粒子束路徑之位置的變化,電光裝置可在x及/或y方向上與帶電粒子束路徑相距1mm,且在Rz中與帶電粒子束路徑相距100mrad。
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以及第八實施例可稱為精細定位技術。其可用於將電光裝置404與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
第一至第五實施例可能夠在x及/或y方向上將電光裝置移動0.5μm至100μm,以及在Rz中施加至多1rad之旋轉。
第八實施例可能夠在x及/或y方向上將帶電粒子束路徑移動至多2mm,以及在Rz中施加至多1rad之旋轉。第八實施例可能夠藉由改變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焦點而使帶電粒子束路徑在z方向上移動。
實施例亦包括將人工及/或自動再定位技術應用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其他組件。舉例而言,可移動源402及/或物鏡。舉例而言, 源光束可首先對準至物鏡,且接著應用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之任一者的技術以將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與電光裝置404對準。
實施例亦包括在帶電粒子設備401中安設電光裝置404之方法。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中之一或多者:將電光裝置404附接至模組405;進行預校準程序以調整電光裝置404及模組405之相對位置;將粗略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的Rx狀態;將粗略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的Ry狀態;將粗略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的z位置;及/或將模組405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模組405可為根據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中之任一者的模組。預校準程序可係根據上文所描述之第七實施例。粗略對準程序可係根據上文所描述之第六實施例。
在包含電光裝置404之模組405已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後,實施例包括在帶電粒子設備401內將電光裝置404與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中之一或多者:將精細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的x位置;將精細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的y位置;將精細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404相對於模組405之主體702的Rz狀態;及/或將調整應用於帶電粒子設備401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路徑。模組405可為根據上文所描述之第一至第五實施例中之任一者的模組405。對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路徑所應用之調整可係根據上文所描述之第八實施例之技術。
上文所描述之在帶電粒子設備401中安設電光裝置404之方法可與上文所描述之將電光裝置404與帶電粒子設備401內之帶電粒子束 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一起應用。
替換帶電粒子設備401中的電光裝置404之方法可包含:斷開對源之電力供應;關閉隔離包含模組405之真空腔室的閥;使真空腔室通氣;使真空腔室之真空密封件解封;自帶電粒子設備401移除模組405;將替換模組405插入至帶電粒子設備401中;將真空腔室之真空密封件密封;抽吸真空腔室以將真空腔室恢復至真空條件且烘烤模組405;打開隔離真空腔室的閥;進行機械精細對準;接通對源之電力供應;進行高壓試驗;及進行電光裝置404及帶電粒子路徑403之電氣精細對準。
圖17展示根據實施例的在帶電粒子設備內安設電光裝置之方法的流程圖。
在步驟1701中,方法開始。
在步驟1703中,將電光裝置附接至模組。
在步驟1705中,將粗略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相對於模組之主體的Rx狀態、Ry狀態及/或z位置。
在步驟1707中,將模組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
在步驟1709中,方法結束。
圖18展示根據實施例的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之流程圖。
在步驟1801中,方法開始。
在步驟1803中,將包含電光裝置之模組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以藉此在帶電粒子設備中安設電光裝置。
在步驟1805中,將精細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相對於模組之主體的x位置、y位置及/或Rz狀態。
在步驟1807中,應用對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路徑的調整。
在步驟1809中,方法結束。
實施例包括對上文所描述之技術的數個修改及變化。
在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中,模組405之主體702永久地固定至模組凸緣701。實施例亦包括與固定於(且視情況永久地位於)帶電粒子設備401中之模組405之主體等效的特徵。與凸緣(未展示)等效之特徵與主體分離且實際上為用於使等效特徵接近主體之可移式蓋板。可藉由移除凸緣以藉此能夠接近與主體等效之特徵上的電光裝置來替換電光裝置。在凸緣與包括支撐件及裝置之模組之其餘部分分離且機械地獨立的此配置中,模組具有與設備內之接合配置相互作用的接合配置(較佳為柱)以將模組(且因此裝置)相對於設備之框架粗略地對準。設備及模組之接合配置可呈能夠在所有自由度中將模組相對於框架對準的抽屜(drawer)之形式,且可包括應用於此配置且自實施例六調適的凸緣及銷特徵。
貫穿實施例,描述用於定位電光裝置之技術。
亦可在帶電粒子設備401及包含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工具的其他位置處提供真空鎖定。舉例而言,如圖16中所展示,在逆流方向真空鎖定406與源402之間可存在源真空鎖定(未展示)。源真空鎖定允許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包含源402之區與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其餘部分隔離且減少替換源402之時間。源402亦可由可替換模組包含以使得源402為可現場替換的。
圖16中所展示,通氣/抽吸閥1601可設置於由逆流方向閥406及順流方向閥407隔離之模組區1607中。通氣/抽吸閥1601可用於在 替換模組405時對模組區1607進行通氣及抽吸兩者。通氣/抽吸閥1601亦可用於在逆流方向閥406打開且順流方向閥407關閉之情況下對源區1606進行通氣及抽吸。在模組區1607通氣之情況下,模組405可解除安裝。
在源區通氣且逆流方向閥關閉之情況下,可自設備解除安裝包含源402及源極區1606之源模組。在另一配置中,源區可具有指定之通氣/抽吸閥。可獨立於模組區1607來操作源區。源模組可為可現場替換的。
圖16中所展示,包含帶電粒子設備401之工具亦可包含次級柱1605,該次級柱1605包含偵測器(未展示)及探針(未展示)。偵測器可經組態以偵測來自樣本之電子,例如次級電子。可在偵測器之逆流方向及順流方向設置逆流方向真空鎖定1602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1603,且在次級柱中設置隔離之偵測器區1608。通氣/抽吸閥1604可設置於由逆流方向閥1602及順流方向閥1603隔離之偵測器區1608中。因此,偵測器亦可為可現場替換的。通氣/抽吸閥1604亦可用於在逆流方向閥1602關閉且順流方向閥1603打開之情況下對探測區1609進行通氣及抽吸。
在一配置中,設備可包含可位於一或多個可隔離及/或可獨立操作之模組區中的多於一個模組405。偵測器柱可具有在一或多個可隔離及/或可獨立操作之模組區中之一或多個模組。每一額外模組可為可現場替換的。
實施例亦包括藉由模組405支撐之裝置,該裝置為與電光裝置404不同類型之裝置。
具體而言,帶電粒子設備401可為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帶電粒子設備可包含上文參考圖1、2及3所描述之設備之組件中之任一 者。
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可為檢測(或計量檢測)工具之組件或電子束微影工具之部分。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可用於通常包括電子顯微法(並非僅SEM及微影)之數個不同應用中。
多光束帶電粒子設備可包含多於一個帶電粒子源。
貫穿實施例,描述帶電粒子軸。此軸描述穿過源201、301且自源201、301輸出之帶電粒子之路徑。輸出多光束之子光束可全部實質上平行於帶電粒子光軸403。帶電粒子光軸204、304可相同於或不同於照明設備之機械軸。
實施例包括以下陳述。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模組包含:支撐件配置,其經組態以支撐裝置,其中裝置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路徑;及支撐件定位系統,其經組態以在模組內移動支撐件配置;其中模組經配置以可在帶電粒子設備中現場替換。
較佳地,當模組用於具有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的帶電粒子設備中時:帶電粒子路徑實質上平行於帶電粒子設備之帶電粒子軸。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在至少三個移動自由度中移動支撐件配置。
較佳地,帶電粒子軸對應於z軸;模組為x-y平面中之實質上平面結構;且至少三個移動度包含在x-y平面中之移動及繞z軸之旋轉(Rz)。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為手動及/或自動定位系統。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將支撐件配置移動至支撐件配置之所要位置之約0.5μm至100μm內;及/或將Rz中之至多1rad旋轉應用於支撐件配置。
較佳地,模組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的位置偵測系統。
較佳地,位置偵測系統包含柵格標記,諸如編碼器,該柵格標記用於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
較佳地,位置偵測系統經組態以取決於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一或多個特徵而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
較佳地,裝置之一或多個特徵包含:開口陣列;及/或一或多個基準物。
較佳地,開口陣列為用於在裝置製造期間對準由裝置包含之基板堆疊中之基板的開口陣列。
較佳地,開口陣列係用於穿過由裝置包含之光束操縱器之帶電粒子路徑。
較佳地,模組進一步包含接收部件,其經組態以接收致動器臂之各別末端。
較佳地,致動器臂由在模組外部之致動器包含;且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由致動器移動。
較佳地:第一接收部件經配置以接收用於在第一方向上移動支撐件定位系統之第一致動器臂之末端;第二接收部件經配置以接收用 於由支撐件定位系統在可正交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動支撐件配置之第二致動器臂之末端;且第三接收部件經配置以接收用於旋轉支撐件配置之第三致動器臂之末端。
較佳地,第一及第二方向係在x-y平面中;且旋轉係繞正交於x-y平面之軸,諸如z軸。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圓盤;及經組態以支撐模組內之圓盤之複數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
較佳地:圓盤具有逆流方向表面及順流方向表面;一或多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一集合經配置以接觸圓盤之逆流方向表面;且複數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二集合經配置以接觸圓盤之順流方向表面。
較佳地,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一集合包含一個、兩個或三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且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二集合包含三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
較佳地,在平面視圖中,圓盤經配置成使得當模組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內時,帶電粒子路徑穿過界定於圓盤中之開口。
較佳地,在平面視圖中,圓盤為實質上環形的。
較佳地,圓盤為實質上平面結構,較佳地在x-y平面中。
較佳地,圓盤包含支撐件配置。
較佳地:模組包含第一力施加裝置,該第一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對圓盤施加一力,其中該力在與圓盤實質上相同之平面中且用於在該平面內移動圓盤;且模組包含第二力施加裝置,該第二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對圓盤施加一力,其中該力在與圓盤實質上相同之平面中且用於使圓 盤旋轉。
較佳地,第一力施加裝置經組態以使得其施加之力實質上在穿過圓盤之旋轉軸的一方向上,使得該力實質上不旋轉圓盤。
較佳地,在使用中,藉由來自第一力施加裝置之力、施加至第一接收部件之力及施加至第二接收部件之力而壓縮圓盤。
較佳地,在使用中,第二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施加將第三接收部件按壓至第三致動器臂之末端中的力。
較佳地,第二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將一力自圓盤之側壁施加至第一突出部;及/或第三接收部件包含自圓盤之側壁之第二突出部。
較佳地:模組包含力施加裝置,該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對圓盤施加一力;所施加之力在與圓盤實質上相同之平面中;所施加之力用於在平面內線性地移動圓盤;且所施加之力用於使圓盤旋轉。
較佳地,模組包含一或多個軸向力施加裝置,該一或多個軸向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使得將圓盤固持於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一集合與第二集合之間的壓縮下。
較佳地:每一軸向力施加裝置包含一板,該板用於接觸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中之一者;及/或軸向力施加裝置中之一或多者為彈性部件,諸如彈簧。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撓曲件配置。
較佳地,撓曲件配置包含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件配置。
較佳地,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件配置均為實質上平面結構,較佳地在x-y平面中。
較佳地,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件配置以堆疊配置;且Rz撓曲件配置較佳地在x-y撓曲件配置之順流方向。
較佳地,在平面視圖中,Rz撓曲件配置包含界定Rz撓曲件配置中之開口的實質上圓形結構。
較佳地,實質上圓形結構之中心與z軸實質上對準。
較佳地,在平面視圖中,Rz撓曲件配置包含交叉;該交叉包含在相交點處之相交的第一及第二橫桿;第一橫桿在Rz撓曲件配置之平面的平面中在第一方向上對準;且第二橫桿在Rz撓曲件配置之平面中在第二方向上對準,其中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
較佳地:圓形結構在第一橫桿與第二橫桿之相交點處;且圓形結構支撐於第一橫桿之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及第二橫桿之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
較佳地:第一橫桿與第一接收部件對準;且第二橫桿與第二接收部件對準。
較佳地,Rz撓曲件配置包含基底及可移動主體。
較佳地,第三接收部件包含在Rz撓曲件配置之側壁中之凹部。
較佳地,Rz撓曲件配置包含經組態以施加力以旋轉可移動主體之旋轉力施加裝置。
較佳地,在使用中,藉由旋轉力施加裝置施加之旋轉力經組態以將第三接收部件按壓至第三致動器臂之末端中。
較佳地,x-y撓曲件配置包含:外結構;中間結構;中心結構;及複數個板片彈簧;其中,在x-y撓曲件配置之平面中,中間結構 由外結構、第一接收部件及第二接收部件實質上包圍;其中,在x-y撓曲件配置之平面中,中心結構由中間結構實質上包圍;外結構藉由至少一個板片彈簧連接至中間結構;且中間結構藉由至少一個板片彈簧連接至中心結構。
較佳地:將中間結構連接至中心結構之至少一個板片彈簧經配置以使得中心結構經配置以回應於施加至第一接收部件之力而相對於外結構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且將外結構連接至中間結構之至少一個板片彈簧經配置以使得中間結構經配置以回應於施加至第二接收部件之力而相對於外結構在第二方向上移動。
較佳地:中間結構藉由配置於中心結構之相對側上之兩個板片彈簧連接至中心結構;且中間結構藉由配置於中間結構之相對側上之兩個板片彈簧連接至外結構。
較佳地,模組進一步包含:第一偏置裝置,其經配置以施加一力使得中間結構及/或中心結構固持於第一方向上之壓縮下;及第二偏置裝置,其經配置以施加一力使得中間結構及/或中心結構固持於第二方向上之壓縮下。
較佳地,x-y撓曲件配置之外結構固定至Rz撓曲件配置之可移動主體。
較佳地,第一及/或第二偏置裝置為彈性部件,諸如彈簧。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一或多個線性致動器。
較佳地,每一致動器為壓電致動器配置。
較佳地,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包含雙軸剪切模態壓電裝置。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複數個致動器。
較佳地,由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之致動器之數目為三。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載物台。
較佳地,在平面視圖中,載物台為實質上環形的。
較佳地,致動器繞載物台之中點在實質上相等之角度位置處間隔開。
較佳地,致動器經對準以使得相鄰致動器之縱軸之間的角度為60度。
較佳地,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致動器可一起操作以使載物台在載物台之平面中旋轉。
較佳地,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致動器可一起操作以在載物台之平面中在第一方向上移動載物台。
較佳地,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致動器可一起操作以在載物台之平面中在第二方向上移動載物台,其中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
較佳地,模組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力施加裝置,其中每一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施加將致動器按壓至載物台中之一力。
較佳地,在平面視圖中,至少一個致動器配置於載物台之側且經組態以使得致動器之線性移動引起載物台旋轉;且其中,對於在載物台之側的每一致動器,存在經組態以施加將致動器按壓至載物台中之力的力施加裝置。
較佳地,存在載物台之側的兩個致動器;且致動器在載物台之相對側上。
較佳地,模組進一步包含第一及第二線性致動器;其中:第一線性致動器經配置以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二線性致動器;且第二線性致動器經配置以在正交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移動配置於載物台之側的至少一個致動器。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之路徑之裝置的模組,模組包含:模組凸緣,其經組態以附接至帶電粒子設備之外殼之外殼凸緣且自外殼凸緣拆離,使得模組可在帶電粒子設備中現場替換。
較佳地,當模組用於具有支撐裝置的模組的帶電粒子設備中時,裝置經組態以操縱實質上沿著帶電粒子設備之帶電粒子軸的帶電粒子路徑。
較佳地,帶電粒子軸對應於z軸;且模組為x-y平面中的實質上平面結構。
較佳地:模組凸緣包含用於接收外殼凸緣之對準銷的一或多個孔;及/或模組凸緣包含用於插入至外殼凸緣之孔中的一或多個對準銷。
較佳地,模組凸緣包含用於插入至外殼凸緣中之一或多個對準銷。
較佳地,模組包含:用於支撐裝置之裝置支撐件配置;及用於在至少一個移動自由度中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位置的機構。
較佳地,裝置支撐系統允許在三個移動自由度中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位置;且三個移動自由度較佳地為裝置支撐件配置之z、Rx及Ry位置。
較佳地,用於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z、Rx及Ry位置的機構包含一或多個可調整支撐件,諸如可調整簧上螺栓、可調整緊固件或可調整銷。
較佳地,可調整支撐件圍繞裝置支撐件配置而配置。
較佳地,可調整支撐件繞裝置支撐件配置之中點在實質上相等之角度位置處間隔開。
較佳地,存在三個可調整支撐件。
較佳地,可調整支撐件為可獨立調整的。
較佳地,用於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z、Rx及Ry位置的機構經組態以在模組在帶電粒子設備外部時操作。
較佳地,模組為如第一及/或第二態樣中任一者之模組。
較佳地,裝置支撐件配置包含根據第一態樣之支撐件定位系統及支撐件配置。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提供一種包含如第一及/或第二態樣中任一者之現場可替換模組的帶電粒子設備。
較佳地,模組包含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的裝置。
較佳地,帶電粒子設備包含用於致動模組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之致動器;且其中致動器為線性致動器。
較佳地,每一致動器包含致動器臂,該致動器臂經組態以與由模組包含之對應接收部件接合。
較佳地,致動器臂之末端包含滾柱軸承。
較佳地,裝置包含經配置以操縱帶電粒子之多光束之子光 束的光束操縱器。
較佳地,帶電粒子設備包含外殼凸緣,該外殼凸緣經組態以可附接至模組之模組凸緣且可自該模組凸緣拆離。
較佳地,外殼凸緣包含一或多個對準銷,以用於插入至模組凸緣中之對應開口中。
較佳地,模組凸緣包含一或多個對準銷,以用於插入至外殼凸緣中之對應開口中。
較佳地,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判定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的位置偵測系統。
較佳地,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帶電粒子源;及經組態以操縱裝置之逆流方向及/或順流方向之帶電粒子路徑的一或多個操縱器配置。
較佳地,一或多個操縱器配置經組態以調整帶電粒子路徑,及/或模組經組態以調整裝置之位置,使得帶電粒子路徑與裝置對準。
較佳地,帶電粒子系統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操縱器配置之控制系統。
較佳地,在模組之逆流方向設置操縱器配置之第一集合;且在模組之順流方向設置操縱器配置之第二集合。
較佳地,操縱器配置中之一或多者包含用於使帶電粒子路徑偏轉之靜電偏轉器。
較佳地,操縱器配置中之一或多者包含用於使帶電粒子路徑偏轉之磁透鏡。
較佳地,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用於調整源之位置的源移動機構。
較佳地,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物鏡;且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用於調整物鏡之位置的透鏡移動機構。
較佳地,操縱器配置中之至少一者經組態為可控制的以便操縱來自待與裝置及物鏡對準的源之帶電粒子路徑。
較佳地,帶電粒子束設備進一步包含:模組之逆流方向側上之逆流方向真空鎖定;及模組之順流方向側上之順流方向真空鎖定。
較佳地,逆流方向真空鎖定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可操作以將帶電粒子設備之包含模組之區與帶電粒子設備之相鄰區中的真空條件隔離。
較佳地,帶電粒子系統進一步包含自源順流方向之源真空鎖定。
較佳地,源真空鎖定可操作以將帶電粒子設備之包含源之區與帶電粒子設備之相鄰區中之真空條件隔離。
較佳地,源由現場可替換模組包含。
較佳地,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次級柱;且該次級柱包含經組態以偵測來自樣本之電子的偵測器。
較佳地,次級柱進一步包含用於將次級柱之包含偵測器之區與次級柱之相鄰區中之真空條件隔離的一或多個真空鎖定。
較佳地,偵測器由現場可替換模組包含。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提供一種在帶電粒子設備內安設電光裝置的方法,方法包含:將電光裝置附接至模組;將粗略調整應用於 電光裝置相對於模組之主體之Rx狀態、Ry狀態及/或z位置;及將模組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
較佳地,模組為根據第一及/或第二態樣之模組;及帶電粒子設備為根據第三態樣之帶電粒子設備。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提供一種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方法包含:將包含電光裝置之模組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以藉此在帶電粒子設備中安設電光裝置;將精細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相對於模組之主體之x位置、y位置及/或Rz狀態;及將調整應用於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路徑。
較佳地,在將電光裝置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前,藉由關閉之內部真空密封件將帶電粒子設備中之用於接收模組之模組接收區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相鄰區中的實質性真空條件隔離,使得可使模組接收區通氣且處於帶電粒子設備外部之環境條件下。
較佳地,方法進一步包含:在模組已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之後關閉模組接收區之外部真空密封件,使得模組接收區與帶電粒子設備外部之環境條件隔離;抽吸模組接收區以使得其處於實質性真空條件;烘烤模組;打開內部真空密封件;激活帶電粒子設備之源以使得在帶電粒子設備內存在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
較佳地,模組為根據第一及/或第二態樣之模組;且帶電粒子設備為根據第三態樣之帶電粒子設備。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提供一種電光柱,其經組態以將電子束投影至樣本,該柱包含:框架,其經組態以界定該柱之參考框;及腔室,其用於收納包含電光裝置之現場可替換模組。電光柱可包含接合配 置,該接合配置經組態以與現場可替換模組接合以將現場可替換模組與框架對準。電光柱可包含主動定位系統,該主動定位系統經組態以使光束及裝置相對於彼此定位以用於精細對準。
較佳地,主動定位系統包含現場可替換模組逆流方向之電光元件,其可控制以操縱電子束之路徑(諸如透鏡)或使電子束路徑偏轉。
較佳地,主動定位系統包含致動器,該致動器經組態以可與現場可替換模組接合且可控制以使裝置在一自由度中相對於電子束之路徑移動,該自由度較佳地為裝置在正交於電子束之路徑的平面中之自由度,較佳地,裝置為在正交於電子束之路徑的平面中之平面結構。
較佳地,電光柱進一步包含用於密封腔室之逆流方向的柱的逆流方向閥,及用於密封來自柱之順流方向部件的腔室的順流方向閥,較佳地使得腔室自柱之其餘部分分段。
較佳地,腔室界定柱之側中之開口,其經組態以接收現場可替換模組且經組態以可與現場可替換模組一起密封。
根據本發明之第七態樣,提供一種現場可替換模組,其經配置以可移除地插入至電光柱中,現場可替換模組包含:電光元件,其經組態以操縱電光柱中之電子束之路徑;及支撐件,其經組態以支撐電光元件。現場可替換模組可包含接合配置,該接合配置經組態以在所有自由度中將支撐件與電光柱之框架對準。
較佳地,現場可替換模組進一步包含支撐件定位系統,該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使元件相對於模組之其餘部分位移,以便使得元件能夠相對於穿過柱之電子束的路徑定位。
較佳地,元件為經配置以正交於帶電粒子束之路徑的平面 結構,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使支撐件在平面結構之平面的至少一個自由度中(較佳地在x軸上、在y軸上及/或繞z軸旋轉地)位移。
較佳地,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可與相關聯於電光柱之框架的致動器接合,該致動器與平面結構之平面的自由度相關聯,支撐件可藉由致動器可控制地操作以使得調整支撐件相對於框架之位置。
較佳地,接合配置包含:各自指派至軸向自由度之平面表面及兩個互鎖特徵。
較佳地,接合配置經組態以抵靠柱之側表面密封。
較佳地,現場可替換模組進一步包含預校準系統,該預校準系統經組態以可調整以較佳地在除由支撐件定位系統調整之自由度以外的自由度中及/或較佳地在離開裝置之平面結構之平面的自由度中調整支撐件相對於框架之對準。
儘管已結合各種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自本說明書之考量及本文中揭示之本發明之實踐,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意欲將本說明書及實例視為僅例示性的,其中本發明之真實範疇及精神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指示。
以上描述意欲為說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的係,可在不脫離下文所闡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如所描述一般進行修改。
提供數個條項:
條項1: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模組包含:支撐件配置,其經組態以支撐裝置,其中裝置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路徑;及支撐件定 位系統,其經組態以在模組內移動支撐件配置;其中模組經配置以可在帶電粒子設備中現場替換。
條項2:如條項1之模組,其中,當模組用於具有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的帶電粒子設備中時:帶電粒子路徑實質上平行於帶電粒子設備之帶電粒子軸。
條項3:如條項1或2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在至少三個移動自由度中移動支撐件配置。
條項4:如前述條項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帶電粒子軸對應於z軸;模組為x-y平面中之實質上平面結構;且至少三個移動度包含在x-y平面中之移動及繞z軸之旋轉(Rz)。
條項5:如前述條項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為手動及/或自動定位系統。
條項6:如前述條項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將支撐件配置移動至支撐件配置之所要位置之約0.5μm至100μm內;及/或將Rz中之至多1rad旋轉應用於支撐件配置。
條項7:如前述條項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的位置偵測系統。
條項8:如條項7之模組,其中位置偵測系統包含柵格標記,諸如編碼器,該柵格標記用於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
條項9:如條項7或8之模組,其中位置偵測系統經組態以取決於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一或多個特徵而判定支撐件配置及/或 由支撐件配置固持之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
條項10:如條項9之模組,其中裝置之一或多個特徵包含:開口陣列;及/或一或多個基準物。
條項11:如條項10之模組,其中開口陣列為用於在裝置製造期間對準由裝置包含之基板堆疊中之基板的開口陣列。
條項12:如條項10之模組,其中開口陣列係用於穿過由裝置包含之光束操縱器之帶電粒子路徑。
條項13:如前述條項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進一步包含接收部件,其經組態以接收致動器臂之各別末端。
條項14:如條項13之模組,其中致動器臂由在模組外部之致動器包含;且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由致動器移動。
條項15:如條項14之模組,其中:第一接收部件經配置以接收用於在第一方向上移動支撐件定位系統之第一致動器臂之末端;第二接收部件經配置以接收用於由支撐件定位系統在可正交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動支撐件配置之第二致動器臂之末端;且第三接收部件經配置以接收用於旋轉支撐件配置之第三致動器臂之末端。
條項16:如條項15之模組,其中第一及第二方向係在x-y平面中;且旋轉係繞正交於x-y平面之軸,諸如z軸。
條項17:如前述條項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圓盤;及經組態以支撐模組內之圓盤之複數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
條項18:如條項17之模組,其中:圓盤具有逆流方向表面及順流方向表面;一或多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一集合經配置以接觸 圓盤之逆流方向表面;且複數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二集合經配置以接觸圓盤之順流方向表面。
條項19:如條項17或18之模組,其中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一集合包含一個、兩個或三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且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二集合包含三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
條項20:如條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在平面視圖中,圓盤經配置成使得當模組安設於帶電粒子設備內時,帶電粒子路徑穿過界定於圓盤中之開口。
條項21:如條項17至20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在平面視圖中,圓盤為實質上環形的。
條項22:如條項17至21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圓盤為實質上平面結構,較佳地在x-y平面中。
條項23:如條項17至22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圓盤包含支撐件配置。
條項24:如條項17至23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包含第一力施加裝置,該第一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對圓盤施加一力,其中該力在與圓盤實質上相同之平面中且用於在該平面內移動圓盤;且模組包含第二力施加裝置,該第二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對圓盤施加一力,其中該力在與圓盤實質上相同之平面中且用於使圓盤旋轉。
條項25:如條項24之模組,其中第一力施加裝置經組態以使得其施加之力實質上在穿過圓盤之旋轉軸的一方向上,使得該力實質上不旋轉圓盤。
條項26:如條項24或25之模組,其中在使用中,藉由來自 第一力施加裝置之力、施加至第一接收部件之力及施加至第二接收部件之力而壓縮圓盤。
條項27:如條項24至2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在使用中,第二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施加將第三接收部件按壓至第三致動器臂之末端中的力。
條項28:如條項24至27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第二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將一力自圓盤之側壁施加至第一突出部;及/或第三接收部件包含自圓盤之側壁之第二突出部。
條項29:如條項17至23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包含力施加裝置,該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對圓盤施加一力;所施加之力在與圓盤實質上相同之平面中;所施加之力用於在平面內線性地移動圓盤;且所施加之力用於使圓盤旋轉。
條項30:如條項17至29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包含一或多個軸向力施加裝置,該一或多個軸向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使得將圓盤固持於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之第一集合與第二集合之間的壓縮下。
條項31:如條項30之模組,其中:每一軸向力施加裝置包含一板,該板用於接觸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中之一者;及/或軸向力施加裝置中之一或多者為彈性部件,諸如彈簧。
條項32:如條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撓曲件配置。
條項33:如條項32之模組,其中撓曲件配置包含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件配置。
條項34:如條項33之模組,其中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 件配置均為實質上平面結構,較佳地在x-y平面中。
條項35:如條項33或34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Rz撓曲件配置及x-y撓曲件配置以堆疊配置;且Rz撓曲件配置較佳地在x-y撓曲件配置之順流方向。
條項36:如條項33至35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在平面視圖中,Rz撓曲件配置包含界定Rz撓曲件配置中之開口的實質上圓形結構。
條項37:如條項36之模組,其中實質上圓形結構之中心與z軸實質上對準。
條項38:如條項36或37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在平面視圖中,Rz撓曲件配置包含交叉;該交叉包含在相交點處之相交的第一及第二橫桿;第一橫桿在Rz撓曲件配置之平面的平面中在第一方向上對準;且第二橫桿在Rz撓曲件配置之平面中在第二方向上對準,其中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
條項39:如條項36至38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圓形結構在第一橫桿與第二橫桿之相交點處;且圓形結構支撐於第一橫桿之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及第二橫桿之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
條項40:如條項39之模組,其中:第一橫桿與第一接收部件對準;且第二橫桿與第二接收部件對準。
條項41:如條項33至40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Rz撓曲件配置包含基底及可移動主體。
條項42:如條項41之模組,其中第三接收部件包含在Rz撓曲件配置之側壁中之凹部。
條項43:如條項41或42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Rz撓曲件配 置包含經組態以施加力以旋轉可移動主體之旋轉力施加裝置。
條項44:如條項43之模組,其中在使用中,藉由旋轉力施加裝置施加之旋轉力經組態以將第三接收部件按壓至第三致動器臂之末端中。
條項45:如條項33至44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x-y撓曲件配置包含:外結構;中間結構;中心結構;及複數個板片彈簧;其中,在x-y撓曲件配置之平面中,中間結構由外結構、第一接收部件及第一接收部件實質上包圍;其中,在x-y撓曲件配置之平面中,中心結構由中間結構實質上包圍;外結構藉由至少一個板片彈簧連接至中間結構;且中間結構藉由至少一個板片彈簧連接至中心結構。
條項46:如條項45之模組,其中:將中間結構連接至中心結構之至少一個板片彈簧經配置以使得中心結構經配置以回應於施加至第一接收部件之力而相對於外結構在第一方向上移動;且將外結構連接至中間結構之至少一個板片彈簧經配置以使得中間結構經配置以回應於施加至第二接收部件之力而相對於外結構在第二方向上移動。
條項47:如條項46之模組,其中:中間結構藉由配置於中心結構之相對側上之兩個板片彈簧連接至中心結構;且中間結構藉由配置於中間結構之相對側上之兩個板片彈簧連接至外結構。
條項48:如條項45至47中任一項之模組,其進一步包含:第一偏置裝置,其經配置以施加一力使得中間結構及/或中心結構固持於第一方向上之壓縮下;及第二偏置裝置,其經配置以施加一力使得中間結構及/或中心結構固持於第二方向上之壓縮下。
條項49:當依附於條項41時如條項45至48中任一項之模 組,其中x-y撓曲件配置之外結構固定至Rz撓曲件配置之可移動主體。
條項50:如條項32至49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第一及/或第二偏置裝置為彈性部件,諸如彈簧。
條項51:如條項1至1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一或多個線性致動器或致動器配置。
條項52:如條項51之模組,其中每一致動器為壓電致動器配置。
條項53:如條項52之模組,其中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包含雙軸剪切模態壓電裝置。
條項54:如條項51至53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複數個致動器。
條項55:如條項54之模組,其中由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之致動器之數目為三。
條項56:如條項51至55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載物台。
條項57:如條項56之模組,其中在平面視圖中,載物台為實質上環形的。
條項58:如條項56或57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致動器繞載物台之中點在實質上相等之角度位置處間隔開。
條項59:如條項58之模組,其中致動器經對準以使得相鄰致動器之縱軸之間的角度為60度。
條項60:如條項51至59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致動器或致動器配置可一起操作以使載物台在載物台之平面 中旋轉。
條項61:如條項51至60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致動器可一起操作以在載物台之平面中在第一方向上移動載物台。
條項62:如條項51至61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致動器可一起操作以在載物台之平面中在第二方向上移動載物台,其中第二方向正交於第一方向。
條項63:如條項51至62中任一項之模組,其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力施加裝置,其中每一力施加裝置經配置以施加將致動器按壓至載物台中之一力。
條項64:如條項51至57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在平面視圖中,至少一個致動器配置於載物台之側且經組態以使得致動器之線性移動引起載物台旋轉;且其中,對於在載物台之側的每一致動器,存在經組態以施加將致動器按壓至載物台中之力的力施加裝置。
條項65:如條項64之模組,其中存在載物台之側的兩個致動器;且致動器在載物台之相對側上。
條項66:如條項64或65中任一項之模組,其進一步包含第一及第二線性致動器;其中:第一線性致動器經配置以在第一方向上移動第二線性致動器;且第二線性致動器經配置以在正交於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移動在載物台之側的至少一個致動器。
條項67: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之路徑之裝置的模組,模組包含:模組凸緣,其經組態以附接至帶電粒子設備之外殼之外殼凸緣且自外殼凸緣拆離,使得模組可在帶電粒子 設備中現場替換。
條項68:如條項67之模組,其中當模組用於具有支撐裝置的模組的帶電粒子設備中時,裝置經組態以操縱實質上沿著帶電粒子設備之帶電粒子軸的帶電粒子路徑。
條項69:如條項68之模組,其中帶電粒子軸對應於z軸;且模組為x-y平面中的實質上平面結構。
條項70:如條項67至69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凸緣包含用於接收外殼凸緣之對準銷的一或多個孔;及/或模組凸緣包含用於插入至外殼凸緣之孔中的一或多個對準銷。
條項71:如條項70之模組,其中模組凸緣包含用於插入至外殼凸緣中之一或多個對準銷。
條項72:如條項67至71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包含:用於支撐裝置之裝置支撐件配置;及用於在至少一個移動自由度中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位置的機構。
條項73:如條項72之模組,其中裝置支撐系統允許在三個移動自由度中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位置;且三個移動自由度較佳地為裝置支撐件配置之z、Rx及Ry位置。
條項74:如條項72或73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用於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z、Rx及Ry位置的機構包含一或多個可調整支撐件,諸如可調整簧上螺栓、可調整緊固件或可調整銷。
條項75:如條項74之模組,其中可調整支撐件圍繞裝置支撐件配置而配置。
條項76:如條項74或75之模組,其中可調整支撐件繞裝置 支撐件配置之中點在實質上相等之角度位置處間隔開。
條項77:如條項74至7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存在三個可調整支撐件。
條項78:如條項74至76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可調整支撐件為可獨立調整的。
條項79:如條項72至78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用於調整裝置支撐件配置之z、Rx及Ry位置的機構經組態以在模組在帶電粒子設備外部時操作。
條項80:如條項67至79中任一項之模組,其中模組為如條項1至66中任一項之模組。
條項81:如條項80之模組,其中裝置支撐件配置包含如條項1至67中任一項之支撐件定位系統及支撐件配置。
條項82:一種帶電粒子設備,其包含如條項1至81中任一項之現場可替換模組。
條項83:如條項82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模組包含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的裝置。
條項84:如條項83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設備包含用於致動模組之支撐件定位系統之致動器;且其中致動器為線性致動器。
條項85:如條項84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每一致動器包含致動器臂,該致動器臂經組態以與由模組包含之對應接收部件接合。
條項86:如條項85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致動器臂之末端包含滾柱軸承。
條項87:如條項83至86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裝置包含經配置以操縱帶電粒子之多光束之子光束的光束操縱器。
條項88:如條項82至86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設備包含外殼凸緣,該外殼凸緣經組態以可附接至模組之模組凸緣且可自該模組凸緣拆離。
條項89:如條項88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外殼凸緣包含一或多個對準銷,以用於插入至模組凸緣中之對應開口中。
條項90:如條項88或89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模組凸緣包含一或多個對準銷,以用於插入至外殼凸緣中之對應開口中。
條項91:如條項83至90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判定裝置之移動及/或位置的位置偵測系統。
條項92:如條項83至91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帶電粒子源;及經組態以操縱裝置之逆流方向及/或順流方向之帶電粒子路徑的一或多個操縱器配置。
條項93:如條項92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一或多個操縱器配置經組態以調整帶電粒子路徑,及/或模組經組態以調整裝置之位置,使得帶電粒子路徑與裝置對準。
條項94:如條項92或93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系統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控制一或多個操縱器配置之控制系統。
條項95:如條項92至94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在模組之逆流方向設置操縱器配置之第一集合;且在模組之順流方向設置操縱器配置之第二集合。
條項96:如條項92至95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操縱器配置中之一或多者包含用於使帶電粒子路徑偏轉之靜電偏轉器。
條項97:如條項92至96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操縱器配置中之一或多者包含用於使帶電粒子路徑偏轉之磁透鏡。
條項98:如條項92至97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用於調整源之位置的源移動機構。
條項99:如條項92至98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物鏡;且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用於調整物鏡之位置的透鏡移動機構。
條項100:如條項99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操縱器配置中之至少一者經組態為可控制的以便操縱來自待與裝置及物鏡對準的源之帶電粒子路徑。
條項101:如條項92至100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束設備進一步包含:模組之逆流方向側上之逆流方向真空鎖定;及模組之順流方向側上之順流方向真空鎖定。
條項102:如條項101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逆流方向真空鎖定及順流方向真空鎖定可操作以將帶電粒子設備之包含模組之區與帶電粒子設備之相鄰區中的真空條件隔離。
條項103:如條項92至102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系統進一步包含自源順流方向之源真空鎖定。
條項104:如條項103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源真空鎖定可操作以將帶電粒子設備之包含源之區與帶電粒子設備之相鄰區中之真空條件隔離。
條項105:如條項104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源由現場可替換模組包含。
條項106:如條項92至105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帶電粒子設備進一步包含次級柱;且該次級柱包含經組態以偵測來自樣本之電子的偵測器。
條項107:如條項106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次級柱進一步包含用於將次級柱之包含偵測器之區與次級柱之相鄰區中之真空條件隔離的一或多個真空鎖定。
條項108:如條項107之帶電粒子設備,其中偵測器由現場可替換模組包含。
條項109:一種在帶電粒子設備內安設電光裝置的方法,方法包含:將電光裝置附接至模組;將粗略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相對於模組之主體之Rx狀態、Ry狀態及/或z位置;及將模組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
條項110:如條項109之方法,其中模組為如條項1至81中任一項之模組;且帶電粒子設備為如條項82至108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
條項111:一種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方法包含:將包含電光裝置之模組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以藉此在帶電粒子設備中安設電光裝置;將精細調整應用於電光裝置相對於模組之主體之x位置、y位置及/或Rz狀態;及將調整應用於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路徑。
條項112:如條項111之方法,其中在將電光裝置安設於帶 電粒子設備中之前,藉由關閉之內部真空密封件將帶電粒子設備中之用於接收模組之模組接收區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相鄰區中的實質性真空條件隔離,使得可使模組接收區通氣且處於帶電粒子設備外部之環境條件下。
條項113:如條項112之方法,方法進一步包含:在模組已固定至帶電粒子設備之後關閉模組接收區之外部真空密封件,使得模組接收區與帶電粒子設備外部之環境條件隔離;抽吸模組接收區以使得其處於實質性真空條件;烘烤模組;打開內部真空密封件;激活帶電粒子設備之源以使得在帶電粒子設備內存在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
條項114:如條項111至113之方法,其中模組為如條項1至81中任一項之模組;且帶電粒子設備為如條項82至108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設備。
條項115:一種電光柱,其經組態以將電子束投影至樣本,該柱包含:框架,其經組態以界定該柱之參考框;及腔室,其用於收納包含電光裝置之現場可替換模組;接合配置,其經組態以與現場可替換模組接合以將現場可替換模組與框架對準;及主動定位系統,其經組態以使光束及裝置相對於彼此定位以用於精細對準。
條項116:如條項115之電光柱,其中主動定位系統包含現場可替換模組逆流方向之電光元件,其可控制以操縱電子束之路徑(諸如透鏡)或使電子束路徑偏轉。
條項117:如條項115或116之電光柱,其中主動定位系統包含致動器,該致動器經組態以可與現場可替換模組接合且可控制以使裝置在一自由度中相對於電子束之路徑移動,該自由度較佳地為裝置在正交於電子束之路徑的平面中之自由度,較佳地,裝置為在正交於電子束之路 徑的平面中之平面結構。
條項118:如條項115至117中任一項之電光柱,其進一步包含用於密封腔室之逆流方向的柱的逆流方向閥,及用於密封來自柱之順流方向部件的腔室的順流方向閥,較佳地使得腔室自柱之其餘部分分段。
條項119:如條項115至118中任一項之電光柱,其中腔室界定柱之側中之開口,其經組態以接收現場可替換模組且經組態以可與現場可替換模組一起密封。
條項120:一種現場可替換模組,其經配置以可移除地插入至電光柱中,現場可替換模組包含:a)電光元件,其經組態以操縱電光柱中之電子束之路徑;b)支撐件,其經組態以支撐電光元件;及c)接合配置,其經組態以在所有自由度中將支撐件與電光柱之框架對準。
條項121:如條項120之現場可替換模組,其進一步包含支撐件定位系統,該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使元件相對於模組之其餘部分位移,以便使得元件能夠相對於穿過柱之電子束的路徑定位。
條項122:如條項121之現場可替換模組,其中元件為經配置以正交於帶電粒子束之路徑的平面結構,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使支撐件在平面結構之平面的至少一個自由度中(較佳地在x軸上、在y軸上及/或繞z軸旋轉地)位移。
條項123:如條項121或122之現場可替換模組,其中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可與相關聯於電光柱之框架的致動器接合,該致動器與平面結構之平面的自由度相關聯,支撐件可藉由致動器可控制地操作以使得調整支撐件相對於框架之位置。
條項124:如條項120至123中任一項之現場可替換模組, 其中接合配置包含:各自指派至軸向自由度之平面表面及兩個互鎖特徵。
條項125:如條項120至124中任一項之現場可替換模組,其中接合配置經組態以抵靠柱之側表面密封。
條項126:如條項120至125中任一項之現場可替換模組,其進一步包含預校準系統,該預校準系統經組態以可調整以較佳地在除由支撐件定位系統調整之自由度以外的自由度中及/或較佳地在離開裝置之平面結構之平面的自由度中調整支撐件相對於框架之對準。
403:帶電粒子束路徑/帶電粒子路徑/帶電粒子光軸
404:電光裝置
405:替換模組
601:組件
701:模組凸緣
702:主體
x:方向
z: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一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一裝置的模組,該模組包含:一裝置,其經組態以操縱該帶電粒子設備中之一帶電粒子路徑;一支撐件配置,其經組態以支撐該裝置;一支撐件定位系統,其經組態以在該模組內移動該支撐件配置且經組態以至少圍繞該帶電粒子路徑旋轉該支撐件配置以便將該裝置與該帶電粒子路徑對準;及一模組凸緣(flange),其經組態以附接至該帶電粒子設備之一外殼之一外殼凸緣且自該外殼凸緣拆離(detach),使得該模組經配置以可在該帶電粒子設備中現場替換(field replaceable)。
  2. 如請求項1之模組,其中該支撐件定位系統經組態以在至少三個移動自由度中移動該支撐件配置。
  3.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模組進一步包含一位置偵測系統,該位置偵測系統經組態以判定該支撐件配置及/或由該支撐件配置固持之一裝置之該移動及/或位置。
  4.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模組進一步包含接收部件,該等接收部件經組態以接收一帶電粒子設備之致動器臂之各別末端。
  5.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一圓盤;及複數個負載承載可旋轉物件,其經組態以支撐該模組內之該圓盤。
  6.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一撓曲件配置。
  7. 如請求項6之模組,該撓曲件配置包含用於繞一z軸之旋轉移動的一Rz撓曲件配置及一x-y撓曲件配置,其中該Rz撓曲件配置及該x-y撓曲件配置以一堆疊配置。
  8.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其中,該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一或多個線性致動器。
  9. 如請求項8之模組,其中每一致動器為一壓電致動器配置。
  10. 如請求項9之模組,其中每一壓電致動器配置包含一雙軸剪切模態壓電裝置。
  11. 如請求項8之模組,其中由該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之線性致動器之數目為三。
  12. 如請求項8之模組,該支撐件定位系統包含一載物台,其中該等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該等致動器可一起操作以在該載物台之平面中在一第一方向上移動該載物台。
  13. 如請求項12之模組,其中該等致動器經組態以使得所有該等致動器可一起操作以在該載物台之該平面中在一第二方向上移動該載物台,其中該第二方向正交於該第一方向。
  14. 如請求項1或2之模組,該帶電粒子設備包含一源及一物鏡,其中該帶電粒子設備中之該帶電粒子路徑在該源與該物鏡之間。
  15. 一種將一電光裝置與一帶電粒子設備內之一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將包含一電光裝置之一現場可替換模組固定至一帶電粒子設備以藉此在該帶電粒子設備中安設該電光裝置;將精細調整應用於該電光裝置相對於該模組之一主體之x位置、y位置及/或Rz狀態,其中將精細調整應用於該電光裝置之該Rz狀態包含圍繞該帶電粒子路徑之路徑旋轉該電光裝置;及將一調整應用於該帶電粒子設備內之一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之該路徑。
TW110120894A 2020-06-10 2021-06-09 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及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 TWI798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37481P 2020-06-10 2020-06-10
US63/037,481 2020-06-10
EP20197510.9A EP3971938A1 (en) 2020-09-22 2020-09-22 Replaceable module for a charged particle apparatus
EP20197510.9 2020-09-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8986A TW202208986A (zh) 2022-03-01
TWI798715B true TWI798715B (zh) 2023-04-11

Family

ID=762503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8187A TW202323978A (zh) 2020-06-10 2021-06-09 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及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
TW110120894A TWI798715B (zh) 2020-06-10 2021-06-09 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及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8187A TW202323978A (zh) 2020-06-10 2021-06-09 用於支撐經組態以操縱帶電粒子設備中之帶電粒子路徑之裝置的模組及將電光裝置與帶電粒子設備內之帶電粒子束或多光束對準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961698B2 (zh)
EP (1) EP4165675A1 (zh)
JP (1) JP7431349B2 (zh)
KR (1) KR20230008209A (zh)
CN (1) CN115917698A (zh)
IL (1) IL298348A (zh)
TW (2) TW202323978A (zh)
WO (1) WO20212498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509397A (ja) 2020-01-06 2023-03-08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荷電粒子評価ツール、検査方法
KR20230008209A (ko) 2020-06-10 2023-01-13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하전 입자 장치용 교체 가능 모듈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6742A (ja) * 1987-04-22 1988-11-02 Jeol Ltd 対物レンズ交換機構を備えた電子顕微鏡
US20110174985A1 (en) * 2010-01-21 2011-07-21 Jerry Peijster Lithography system with lens rotation
TW201130009A (en) * 2009-10-09 2011-09-01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Enhanced integrity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CN10368119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Fei公司 用于激光束和带电粒子束的重合对准的方法
CN104272427A (zh) * 2012-03-08 2015-01-07 迈普尔平版印刷Ip有限公司 具有对准传感器和射束测量传感器的带电粒子光刻系统
TW201618149A (zh) * 2014-07-29 2016-05-16 應用材料以色列公司 帶電粒子束樣本檢查系統及用於其中操作之方法
US20180364564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On-axis illumination and alignment for charge control during charged particle beam inspection
US20190103249A1 (en) * 2017-03-04 2019-04-04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Object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icle beam device with an object prepa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particle beam device
US20190228958A1 (en) * 2018-01-25 2019-07-25 Ionpath, Inc. Ion beam focus adjust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1974A (en) 1993-03-18 1995-03-28 Fujitsu Limited Charged particle beam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leaning the same
US6768125B2 (en) * 2002-01-17 2004-07-27 Ims Nanofabrication, Gmbh Maskless particle-beam system for exposing a pattern on a substrate
US8500975B2 (en) 2004-01-07 2013-08-06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uttering onto large flat panels
KR100780759B1 (ko) 2005-01-24 2007-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검사장치
KR20070001746A (ko) * 2005-06-29 2007-01-04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어퍼쳐 교환용 전자빔 노광 장치
GB2438893B (en) 2006-06-09 2010-10-27 Applied Materials Inc Ion beams in an ion implanter
US7763851B2 (en) 2006-12-22 2010-07-27 Ims Nanofabrication Ag Particle-beam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wien-type filter
KR101570974B1 (ko) 2008-02-26 2015-11-23 마퍼 리쏘그라피 아이피 비.브이. 투사 렌즈 배열체
EP2281296A2 (en) 2008-04-15 2011-02-09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Beamlet blanker arrangement
EP2399270B1 (en) 2009-02-22 2013-06-12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Charged particle lithography apparatus
US8362441B2 (en) 2009-10-09 2013-01-29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Enhanced integrity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FR2960699B1 (fr) * 2010-05-27 2013-05-10 Centre Nat Rech Scient Systeme de detection de cathodoluminescence souple et microscope mettant en oeuvre un tel systeme.
NL2007392C2 (en) 2011-09-12 2013-03-13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Assembly for providing an aligned stack of two or more modules and a lithography system or a microscopy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n assembly.
NL2006868C2 (en) 2011-05-30 2012-12-03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Charged particle multi-beamlet apparatus.
DE102014008083B9 (de) 2014-05-30 2018-03-22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Teilchenstrahlsystem
US10410828B2 (en) 2014-12-22 2019-09-10 Carl Zeiss Microscopy, Llc Charged particle beam system and methods
JP6673661B2 (ja) 2015-09-30 2020-03-2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画像取得方法およびイオンビーム装置
JP6589597B2 (ja) 2015-11-25 2019-10-16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アパーチャのアライメント方法及びマルチ荷電粒子ビーム描画装置
KR20190039353A (ko) * 2015-12-03 2019-04-10 마쯔사다 프리지션 인코포레이티드 하전 입자선 장치 및 주사 전자 현미경
JPWO2017213078A1 (ja) 2016-06-08 2019-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クラスターイオンビーム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CN108735563B (zh) 2017-04-25 2020-12-04 北京中科信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离子注入终端装置
JP6931592B2 (ja) * 2017-11-13 2021-09-08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荷電粒子線装置
US10347457B1 (en) * 2017-12-19 2019-07-09 Varian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es, Inc. Dynamic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n ion source
US10658152B1 (en) * 2018-10-04 2020-05-19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particle beam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US10978270B2 (en) 2018-12-19 2021-04-13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interchangeable multi-aperture arrangement for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US10741355B1 (en) * 2019-02-04 2020-08-11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system
KR20230008209A (ko) 2020-06-10 2023-01-13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하전 입자 장치용 교체 가능 모듈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6742A (ja) * 1987-04-22 1988-11-02 Jeol Ltd 対物レンズ交換機構を備えた電子顕微鏡
TW201130009A (en) * 2009-10-09 2011-09-01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Enhanced integrity projection lens assembly
US20110174985A1 (en) * 2010-01-21 2011-07-21 Jerry Peijster Lithography system with lens rotation
CN104272427A (zh) * 2012-03-08 2015-01-07 迈普尔平版印刷Ip有限公司 具有对准传感器和射束测量传感器的带电粒子光刻系统
CN10368119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Fei公司 用于激光束和带电粒子束的重合对准的方法
TW201618149A (zh) * 2014-07-29 2016-05-16 應用材料以色列公司 帶電粒子束樣本檢查系統及用於其中操作之方法
US20190103249A1 (en) * 2017-03-04 2019-04-04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Object pr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icle beam device with an object prepa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particle beam device
US20180364564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On-axis illumination and alignment for charge control during charged particle beam inspection
US20190228958A1 (en) * 2018-01-25 2019-07-25 Ionpath, Inc. Ion beam focus adjust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07989A1 (en) 2023-04-06
KR20230008209A (ko) 2023-01-13
CN115917698A (zh) 2023-04-04
EP4165675A1 (en) 2023-04-19
JP7431349B2 (ja) 2024-02-14
TW202208986A (zh) 2022-03-01
JP2023528742A (ja) 2023-07-06
US20210391139A1 (en) 2021-12-16
IL298348A (en) 2023-01-01
TW202323978A (zh) 2023-06-16
WO2021249872A1 (en) 2021-12-16
US11961698B2 (en)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07989A1 (en) Replaceable module for a charged particle apparatus
JP7427794B2 (ja) 荷電粒子操作デバイス
EP3971938A1 (en) Replaceable module for a charged particle apparatus
US20220415611A1 (en) Multi-source charged particl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TWI812993B (zh) 致動器配置、其製造方法、真空腔室及電子光學柱
TWI839634B (zh) 多射束帶電粒子柱及向目標投射帶電粒子之多射束的方法
US20230020745A1 (en) Stack alignment techniques
EP3982392A1 (en)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column
EP4354483A1 (en) Alignment of electron-optical elements
US20230207255A1 (en) Multi-beam charged particle column
TW202414486A (zh) 光電裝置
TW202303658A (zh) 補償電極變形之影響的方法、評估系統
TW202410101A (zh) 用於電子光學組件之隔離間隔物
WO2022078802A1 (en) Aperture patterns for defining multi-beams
WO2023274652A1 (en) Charged particle assessm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aligning a sample in a charged particle assessmen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