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8143B -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8143B
TWI798143B TW111129057A TW111129057A TWI798143B TW I798143 B TWI798143 B TW I798143B TW 111129057 A TW111129057 A TW 111129057A TW 111129057 A TW111129057 A TW 111129057A TW I798143 B TWI798143 B TW I7981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se
image stabilization
fixed base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9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05540A (zh
Inventor
曾德生
蘇恆毅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8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81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5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554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a prism with variable angle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包含透鏡載體、光線轉折元件、可動載體、固定基座、轉動元件及驅動機構。透鏡載體承載光學透鏡。光線轉折元件位於光軸上以轉折光軸。可動載體承載光線轉折元件。固定基座藉由彈性元件連接可動載體。轉動元件位於可動載體與固定基座之間。轉動元件包含本體、位於載體對應面的載體支撐結構和基座輔助結構及位於基座對應面的基座支撐結構和載體輔助結構。載體支撐結構實體接觸並支撐可動載體。基座支撐結構實體接觸固定基座。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轉動。載體輔助結構、基座輔助結構和本體一體成型。

Description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電子裝置的影像穩定鏡頭模組與相機模組。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更加精進,使得電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畫素可達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備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配備光學鏡頭的手機裝置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對於光學鏡頭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樣化。
近年來,電子產品朝向輕薄化發展,然傳統的光學鏡頭已難以同時滿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質的需求,特別是長焦的望遠鏡頭。已知的望遠鏡頭具有總長太長、成像品質不足或體積過大的缺點,故無法滿足目前的市場需求。因此,可透過使光學鏡頭具有光軸轉折的配置,以減少單一方向的尺寸,從而減少整體體積。並且,可透過使光學鏡頭具備有防震功能,以確保拍攝影像時的良好成像品質。然而,為了滿足上述需求,需要在光軸轉折元件上配置複雜的驅動單元,其會導致光學鏡頭整體結構變得複雜並導致重量增加。
因此,如何改良光學鏡頭以簡化其結構、減少體積並且能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以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高規格的需求,已成為目前相關領域的重要議題。
鑒於以上提到的問題,本發明揭露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有助於簡化光學鏡頭的結構、減少體積且同時能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包含一光學透鏡組、一透鏡載體、一光線轉折元件、一可動載體、一固定基座、一塑膠轉動元件以及一驅動機構。光學透鏡組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一光軸通過光學透鏡。透鏡載體承載光學透鏡組的光學透鏡。光線轉折元件位於光軸上以將光軸轉折。可動載體承載光線轉折元件。固定基座藉由一彈性元件與可動載體連接。塑膠轉動元件設置於可動載體與固定基座之間。塑膠轉動元件包含一本體、一載體支撐結構、一基座支撐結構、一載體輔助結構以及一基座輔助結構。本體具有面向可動載體的一載體對應面以及面向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對應面。載體支撐結構設置於載體對應面,且載體支撐結構連接並支撐可動載體。基座支撐結構設置於基座對應面,且基座支撐結構連接固定基座,以使固定基座支撐塑膠轉動元件。載體輔助結構設置於基座對應面,且載體輔助結構與載體支撐結構相對設置。基座輔助結構設置於載體對應面,且基座輔助結構與基座支撐結構相對設置。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轉動。其中,光線轉折元件位於透鏡載體的物側。載體支撐結構與可動載體實體接觸,且基座支撐結構與固定基座實體接觸。塑膠轉動元件的載體輔助結構、基座輔助結構與本體一體成型。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包含一光學透鏡組、一透鏡載體、一光線轉折元件、一可動載體、一固定基座、一轉動元件以及一驅動機構。光學透鏡組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一光軸通過光學透鏡。透鏡載體承載光學透鏡組的光學透鏡。光線轉折元件位於光軸上以將光軸轉折。可動載體承載光線轉折元件。固定基座藉由一彈性元件與可動載體連接。轉動元件設置於可動載體與固定基座之間。轉動元件包含一本體、一載體支撐結構、一基座支撐結構、一載體輔助結構以及一基座輔助結構。本體具有面向可動載體的一載體對應面以及面向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對應面。載體支撐結構設置於載體對應面,且載體支撐結構連接並支撐可動載體。基座支撐結構設置於基座對應面,且基座支撐結構連接固定基座,以使固定基座支撐轉動元件。載體輔助結構設置於基座對應面,且載體輔助結構與載體支撐結構相對設置。基座輔助結構設置於載體對應面,且基座輔助結構與基座支撐結構相對設置。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轉動。其中,光線轉折元件位於透鏡載體的像側。載體支撐結構與可動載體實體接觸,且基座支撐結構與固定基座實體接觸。轉動元件的載體輔助結構、基座輔助結構與本體一體成型。
本發明再提供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包含一光學透鏡組、一透鏡載體、一光線轉折元件、一可動載體、一固定基座、一轉動元件、一第一驅動機構、一第二驅動機構以及一彈性印刷電路板。光學透鏡組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一光軸通過光學透鏡。透鏡載體承載光學透鏡組的光學透鏡。光線轉折元件位於光軸上以將光軸轉折。可動載體承載光線轉折元件。固定基座藉由一彈性元件與可動載體連接。轉動元件設置於可動載體與固定基座之間。第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或沿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且第一驅動機構包含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一磁石,其中第一磁石與第一線圈相對設置。第二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沿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或沿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且第二驅動機構包含一第二線圈以及一第二磁石,其中第二磁石與第二線圈相對設置。彈性印刷電路板附接於固定基座。其中,光線轉折元件位於透鏡載體的像側。轉動元件與可動載體實體接觸,且轉動元件與固定基座實體接觸。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皆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上,且第一磁石與第二磁石皆設置於可動載體。
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包含前述的影像穩定鏡頭模組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透鏡組的成像面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藉由驅動機構驅動裝載光線轉折元件的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轉動,進而改變光軸方向,達成影像穩定的功能。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包含一光學透鏡組、一透鏡載體、至少一光線轉折元件、一可動載體、一固定基座、一轉動元件以及至少一驅動機構。
光學透鏡組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光軸通過這些光學透鏡。並且,透鏡載體承載光學透鏡組的光學透鏡。
光線轉折元件可位於透鏡載體的物側或像側,且光線轉折元件用以將光軸轉折。舉例來說,在光線轉折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的物側的實施態樣中,光線轉折元件用以將沿光軸入射的光線轉折進入透鏡載體以通過光學透鏡組的光學透鏡。在光線轉折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的像側的實施態樣中,光線轉折元件用以將來自光學透鏡組的光線轉折使光線轉向。另外,在光線轉折元件為多個的實施態樣中,可有其中一個光線轉折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的物側,且有其中另一個光線轉折元件設置於透鏡載體的像側,從而光線在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內的轉向次數可為多次,藉以可配合不同光學系統的需求。其中,光線轉折元件可例如為具有反射面的反射鏡(Mirror)或者為具有反射面的稜鏡(Prism),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在部分實施態樣中,光線轉折元件可具有多個反射面,使光線在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內的轉向次數可為多次。在部分實施態樣中,光線轉折元件可例如由多個稜鏡彼此黏合或組裝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可動載體承載光線轉折元件,且可動載體用以帶動光線轉折元件一起轉動。
固定基座藉由一彈性元件與可動載體連接。其中,彈性元件提供一預載力使可動載體更加穩固於固定基座上。舉例來說,彈性元件對可動載體施加朝向固定基座的一預載力,藉以使可動載體在沒有受到驅動的情況依然維持穩定。
轉動元件設置於可動載體與固定基座之間,轉動元件與可動載體實體接觸,且轉動元件與固定基座實體接觸。藉此,轉動元件可提供可動載體具有相對於固定基座的一旋轉自由度。其中,旋轉自由度可以是俯仰(Pitch)或偏擺(Yaw)等旋轉方向,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轉動元件可為由塑膠材料製成的塑膠轉動元件,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沿至少一方向轉動,從而使裝設於可動載體的光線轉折元件可一併相對於固定基座轉動。
本發明所揭露的影像穩定鏡頭模組,藉由驅動機構驅動裝載光線轉折元件的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轉動,進而改變光軸方向,達成影像穩定的功能。
轉動元件可包含一本體、一載體支撐結構、一基座支撐結構、一載體輔助結構以及一基座輔助結構。本體具有面向可動載體的一載體對應面以及面向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對應面。載體支撐結構設置於載體對應面,且載體支撐結構連接並支撐可動載體,其中載體支撐結構與可動載體實體接觸。基座支撐結構設置於基座對應面,且基座支撐結構連接固定基座,以使固定基座支撐轉動元件,其中基座支撐結構與固定基座實體接觸。載體輔助結構設置於基座對應面,且載體輔助結構與載體支撐結構相對設置。基座輔助結構設置於載體對應面,且基座輔助結構與基座支撐結構相對設置。其中,轉動元件的載體輔助結構、基座輔助結構與本體一體成型。進一步地,轉動元件的載體輔助結構、基座輔助結構與本體可例如由塑膠射出一體成型、金屬沖壓加工或板金凸折製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可進一步包含一彈性印刷電路板,且彈性印刷電路板附接於固定基座。藉此,彈性印刷電路板可彎折的特性,有助於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的體積小型化。
驅動機構可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至少一線圈以及至少一磁石,其中線圈和磁石其中一者設置於可動載體,且線圈和磁石其中另一者直接地或間接地設置於固定基座;藉此,適當的線圈與磁石數量配置,可讓驅動機構的驅動效率最佳化。在一種實施態樣中,磁石可設置於可動載體,且線圈可設置在附接於固定基座的彈性印刷電路板上以間接地設置於固定基座。藉此,可具有較佳空間利用率的電路設計方式。
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可相對於固定基座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可相對於固定基座沿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並驅動可動載體可相對於固定基座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且可相對於固定基座沿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在一種實施態樣中,驅動機構可包含一第一驅動機構以及一第二驅動機構,其中第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或沿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第二驅動機構用以驅動可動載體相對於固定基座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或沿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且第一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與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相異。第一驅動機構包含相對設置的一第一線圈以及一第一磁石,且第二驅動機構包含相對設置的一第二線圈以及一第二磁石。其中,第一線圈與第二線圈可皆設置在附接於固定基座的彈性印刷電路板上,且第一磁石與第二磁石可皆設置於可動載體。
載體輔助結構與固定基座之間可形成一第一止動機制。舉例來說,在轉動元件受力(例如受到可動載體的帶動)而沿第二旋轉方向或其反向旋轉一特定角度後,位於轉動元件的本體的基座對應面上的載體輔助結構會抵頂到固定基座,從而固定基座可止擋載體輔助結構,以使轉動元件停止轉動。藉此,可減少轉動元件與固定基座之間的撞擊能量,以提升模組運行品質。其中,第一止動機制可提供撞擊能量緩衝、減少撞擊噪音及/或限制轉動元件的擺動範圍等功能,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載體輔助結構與載體支撐結構在平行於通過光學透鏡中心的光軸的方向上可有重疊。藉此,提升第一止動機制的止動效果。
基座輔助結構與可動載體之間可形成一第二止動機制。舉例來說,在可動載體受力而沿第一旋轉方向或其反向旋轉一特定角度後,可動載體會抵頂到位於轉動元件的本體的載體對應面上的基座輔助結構,從而基座輔助結構可止擋可動載體,以使可動載體停止轉動。藉此,可減少轉動元件與可動載體之間的撞擊能量,提升模組運行品質。其中,第二止動機制可提供撞擊能量緩衝、減少撞擊噪音及/或限制可動載體的擺動範圍等功能,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基座輔助結構與基座支撐結構在平行於通過光學透鏡中心的光軸的方向上可有重疊。藉此,可提升第二止動機制的止動效果。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載體支撐結構可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其中錐狀凹槽形成於載體對應面,且球體分別實體接觸錐狀凹槽。其中,錐狀凹槽可以由與球體相切的多個平面組成,進而形成錐狀外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藉此,透過錐狀凹槽的多個平面與球體之間的點接觸,可提升載體支撐結構的結構穩定性。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載體支撐結構可由至少一圓柱凸出或至少一圓柱凹槽組成。藉此,透過將圓柱凸出或圓柱凹槽一體成型於轉動元件的本體,可降低生產成本。其中,圓柱凸出或圓柱凹槽的橫截面可呈現圓弧狀且具有一特定半徑值,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載體支撐結構可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且可動載體可相對於固定基座繞第一旋轉軸沿第一旋轉方向及其反向旋轉。藉此,可提供沿第一旋轉方向及其反向調整光軸方向的可行性,使成像畫面影像清晰。其中,第一旋轉方向及其反向可以是俯仰或偏擺等旋轉方向,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載體支撐結構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的實施態樣中,第一旋轉軸可位於可動載體與載體支撐結構的兩個球體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一旋轉軸可例如位於載體支撐結構的兩個球體各自的球心的連線上。在載體支撐結構由至少一圓柱凹槽組成的實施態樣中,第一旋轉軸可位於可動載體與載體支撐結構的圓柱凹槽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一旋轉軸可例如位於載體支撐結構的圓柱凹槽的軸心上。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基座支撐結構可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其中錐狀凹槽形成於基座對應面,且球體分別實體接觸錐狀凹槽。其中,錐狀凹槽可以由與球體相切的多個平面組成,進而形成錐狀外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藉此,球體與錐狀凹槽之間為點接觸的形式,可減少球體滾動時的阻力。
在部分實施態樣中,基座支撐結構可由至少一圓柱凸出或至少一圓柱凹槽組成。藉此,透過將圓柱凸出或圓柱凹槽一體成型於轉動元件的本體,可提升產品設計裕度。
基座支撐結構可具有一第二旋轉軸,且可動載體可相對於固定基座繞第二旋轉軸沿第二旋轉方向及其反向旋轉。藉此,可提供沿第二旋轉方向及其反向調整光軸方向的可行性,使成像畫面影像清晰。其中,第二旋轉方向及其反向可以是俯仰或偏擺等旋轉方向,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基座支撐結構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的實施態樣中,第二旋轉軸可位於固定基座與基座支撐結構的兩個球體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二旋轉軸可例如位於基座支撐結構的兩個球體各自的球心的連線上。在基座支撐結構由至少一圓柱凸出組成的實施態樣中,第二旋轉軸可位於固定基座與基座支撐結構的圓柱凸出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態樣中,第二旋轉軸可例如位於基座支撐結構的圓柱凸出的軸心上。
第一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與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彼此相異且可為正交,或者可說第一旋轉軸與第二旋轉軸彼此相異且可為正交。藉此,透過適當的旋轉軸(或旋轉方向)配置方式,可讓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的影像穩定功能最佳化。
光學透鏡組的最大視角(Field of view)為FOV,其可滿足下列條件:1度 < FOV < 50度。藉此,可定義視角狹窄的遠攝鏡頭模組。其中,亦可滿足下列條件:1度 < FOV ≤ 35度。
塑膠轉動元件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藉此,可提供高成型精度的轉動元件。此外,注料痕可依成型需求設置在轉動元件適合的位置上,以提供較佳的成型效率。
光線於光線轉折元件內部可有全反射現象(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藉此,利用單一光線轉折元件的內部全反射現象,可等效於多個光線轉折元件轉折光軸的光學特性,以降低生產成本。其中,選用適當折射率的光線轉折元件,配合設有多個反射面,可使成像光線於光線轉折元件內部進行全反射。其中,當光線從高折射率介質進入低折射率介質並且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時,光線會發生全反射。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可進一步包含一牽引磁軛以及一牽引磁石,其中牽引磁軛設置於可動載體,牽引磁石設置於固定基座,且牽引磁軛與牽引磁石相對設置並共同產生一預載力,使可動載體更加穩固於固定基座上。舉例來說,牽引磁軛和牽引磁石的交互作用對可動載體施加朝向固定基座的一預載力。藉此,可提升可動載體與固定基座之間的組裝穩定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包含一電子感光元件以及前述的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透鏡組的成像面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
上述本發明影像穩定鏡頭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至圖18,其中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2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圖3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圖4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圖5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側視示意圖,圖6繪示圖2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圖7繪示圖3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圖8繪示圖7中區域EL1的放大示意圖,圖9繪示圖5之相機模組沿9-9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圖10繪示圖9中區域EL2的放大示意圖,圖11繪示圖10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12繪示圖10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13繪示圖11中區域EL3的放大示意圖,圖14繪示圖4之相機模組沿14-14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圖15繪示圖14中區域EL4的放大示意圖,圖16繪示圖15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17繪示圖15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且圖18繪示圖16中區域EL5的放大示意圖。
相機模組1包含一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包含一光學透鏡組21、一透鏡載體22、一外殼20、一固定基座23、一光線轉折元件24、一可動載體25、一塑膠轉動元件26、一彈性印刷電路板27以及一驅動機構28。電子感光元件ISU設置於光學透鏡組21的成像面上。
光學透鏡組21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光軸通過這些光學透鏡。並且,透鏡載體22承載光學透鏡組21的光學透鏡。
光線轉折元件24位於透鏡載體22的物側,且光線轉折元件24用以將光軸轉折。進一步來說,光線轉折元件24用以將沿光軸入射的光線轉折進入透鏡載體22以通過光學透鏡組21的光學透鏡。在本實施例中,光線轉折元件24為稜鏡。
外殼20裝設於固定基座23並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S。可動載體25可轉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S中並承載光線轉折元件24,且可動載體25可帶動光線轉折元件24一起轉動。
固定基座23藉由一彈性元件EC與可動載體25連接,且彈性元件EC提供可動載體25朝向固定基座23的一預載力。
塑膠轉動元件26設置於可動載體25與固定基座23之間,且塑膠轉動元件26與可動載體25實體接觸並與固定基座23實體接觸。具體來說,如圖2、圖3、圖6和圖7所示,塑膠轉動元件26包含一本體260、一載體支撐結構261、一基座支撐結構262、一載體輔助結構263以及一基座輔助結構264。其中,本體260具有面向可動載體25的一載體對應面CS以及面向固定基座23的一基座對應面BS。
載體支撐結構261設置於載體對應面CS,且載體支撐結構261連接並支撐可動載體25,其中載體支撐結構261與可動載體25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7和圖10所示,載體支撐結構261由一圓柱凹槽組成,且圓柱凹槽的橫截面呈現圓弧狀且具有一特定半徑值。此外,如圖2和圖10所示,可動載體25具有對應於載體支撐結構261的一圓柱凸出251,且圓柱凸出251可轉動地設置於載體支撐結構261的圓柱凹槽,其中載體支撐結構261的圓柱凹槽實體接觸並支撐圓柱凸出251。進一步地,如圖7、圖11和圖12所示,載體支撐結構261具有一第一旋轉軸RA1,且可動載體25可相對於固定基座23繞第一旋轉軸RA1沿一第一旋轉方向DR1或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為可動載體25的偏擺方向)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旋轉軸RA1位於可動載體25的圓柱凸出251與載體支撐結構261的圓柱凹槽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
基座支撐結構262設置於基座對應面BS,且基座支撐結構262連接固定基座23,以使固定基座23支撐塑膠轉動元件26,其中基座支撐結構262與固定基座23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2和圖6所示,基座支撐結構262由兩個圓柱凸出組成。此外,如圖3所示,固定基座23具有對應於基座支撐結構262的兩個圓柱凹槽231,且基座支撐結構262的圓柱凸出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的圓柱凹槽231,其中固定基座23的圓柱凹槽231實體接觸並支撐基座支撐結構262的圓柱凸出。進一步地,如圖6、圖16和圖17所示,基座支撐結構262具有一第二旋轉軸RA2,且可動載體25透過塑膠轉動元件26可相對於固定基座23繞第二旋轉軸RA2沿一第二旋轉方向DR2或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為可動載體25的俯仰方向)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旋轉軸RA2位於固定基座23的圓柱凹槽231與基座支撐結構262的圓柱凸出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此外,如圖6和圖7所示,第一旋轉軸RA1與第二旋轉軸RA2正交。
載體輔助結構263設置於基座對應面BS,且載體輔助結構263與載體支撐結構261相對設置。並且,如圖3和圖7所示,載體輔助結構263與載體支撐結構261在平行於透過光線轉折元件24轉折後的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在本實施例中,載體輔助結構263與固定基座23之間形成一第一止動機制。詳細來說,如圖16至圖18所示,在塑膠轉動元件26受力(例如受到可動載體25的帶動)而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旋轉一特定角度θ2後,位於基座對應面BS上的載體輔助結構263會抵頂到固定基座23,從而固定基座23可止擋載體輔助結構263,以使塑膠轉動元件26停止轉動。
基座輔助結構264設置於載體對應面CS,且基座輔助結構264與基座支撐結構262相對設置。並且,如圖3和圖7所示,基座輔助結構264與基座支撐結構262在平行於透過光線轉折元件24轉折後的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在本實施例中,基座輔助結構264與可動載體25之間形成一第二止動機制。詳細來說,如圖11至圖13所示,在可動載體25受力而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旋轉一特定角度θ1後,可動載體25會抵頂到位於載體對應面CS上的基座輔助結構264,從而基座輔助結構264可止擋可動載體25,以使可動載體25停止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塑膠轉動元件26由塑膠射出一體成型,其中塑膠轉動元件26的載體輔助結構263、基座輔助結構264與本體260一體成型。如圖7和圖8所示,塑膠轉動元件26的本體260具有兩個注料痕GT。
彈性印刷電路板27附接於固定基座23。
驅動機構28用以驅動可動載體25相對於固定基座23沿第一旋轉方向DR1(及其反向DP1)及/或第二旋轉方向DR2(及其反向DP2)轉動,從而使裝設於可動載體25的光線轉折元件24可一併相對於固定基座23轉動。具體來說,如圖2和圖3所示,驅動機構28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三個線圈281以及三個磁石282,其中磁石282設置於可動載體25,且線圈281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27上以間接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彈性印刷電路板27可提供驅動電流給線圈281,從而線圈281與磁石282的交互作用可驅動可動載體25以第一旋轉軸RA1為軸心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轉動(如圖7、圖11及圖12所示),且亦可驅動可動載體25以第二旋轉軸RA2為軸心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轉動(如圖6、圖16及圖17所示)。
光學透鏡組21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度 < FOV < 50度。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19至圖35,其中圖1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20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圖21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圖22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圖23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側視示意圖,圖24繪示圖20之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圖25繪示圖21之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圖26繪示圖22之相機模組沿26-26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圖27繪示圖26中區域EL6的放大示意圖,圖28繪示圖27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29繪示圖27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30繪示圖28中區域EL7的放大示意圖,圖31繪示圖23之相機模組沿31-31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圖32繪示圖31中區域EL8的放大示意圖,圖33繪示圖32中可動載體和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34繪示圖32中可動載體和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且圖35繪示圖33中區域EL9的放大示意圖。
相機模組1b包含一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b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b包含一外殼20b、一固定基座23b、一光學透鏡組21b、一透鏡載體22b、一光線轉折元件24b、一可動載體25b、一轉動元件26b、一彈性印刷電路板27b以及一驅動機構28b。電子感光元件ISU設置於光學透鏡組21b的成像面上。
外殼20b裝設於固定基座23b並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S,且容置空間S容置光學透鏡組21b、透鏡載體22b、光線轉折元件24b、可動載體25b、轉動元件26b和驅動機構28b。
光學透鏡組21b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光軸通過這些光學透鏡。並且,透鏡載體22b承載光學透鏡組21b的光學透鏡。
光線轉折元件24b位於透鏡載體22b的像側,且光線轉折元件24b用以將光軸轉折。進一步來說,光線轉折元件24b用以將來自光學透鏡組21b的光線轉折使光線轉向。如圖26所示,光線轉折元件24b包含一入射面240b、四個反射面241b、242b、243b、244b以及一出射面245b。來自光學透鏡組21b的光線自入射面240b進入光線轉折元件24b,反射面241b、242b、243b、244b用以反射來自入射面240b的光線以使光線轉向,且光線轉向後自出射面245b離開光線轉折元件24b。光線轉折元件24b透過多個反射面241b、242b、243b、244b對光線多次反射而多次摺疊光軸。其中,光線於光線轉折元件24b的其中兩個反射面242b、243b分別進行一次全反射。在本實施例中,光線轉折元件24b可為一體成形的一個稜鏡,或者可由多個稜鏡彼此黏合或組裝形成,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可動載體25b承載光線轉折元件24b,且可動載體25b可帶動光線轉折元件24b一起轉動。
固定基座23b藉由一彈性元件EC與可動載體25b連接,且彈性元件EC提供可動載體25b朝向固定基座23b的一預載力。
轉動元件26b設置於可動載體25b與固定基座23b之間,且轉動元件26b與可動載體25b實體接觸並與固定基座23b實體接觸。具體來說,如圖20、圖21、圖24和圖25所示,轉動元件26b包含一本體260b、一載體支撐結構261b、一基座支撐結構262b、一載體輔助結構263b以及一基座輔助結構264b。其中,本體260b具有面向可動載體25b的一載體對應面CS以及面向固定基座23b的一基座對應面BS。
載體支撐結構261b設置於載體對應面CS,且載體支撐結構261b連接並支撐可動載體25b,其中載體支撐結構261b與可動載體25b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20和圖24所示,載體支撐結構261b由兩個球體2611b以及兩個錐狀凹槽2612b組成,其中錐狀凹槽2612b形成於載體對應面CS,且球體2611b分別實體接觸錐狀凹槽2612b。並且,錐狀凹槽2612b由與球體2611b相切的多個平面組成,進而形成錐狀外觀。此外,如圖21和圖32所示,可動載體25b具有對應於載體支撐結構261b的兩個錐狀凹槽252b,且載體支撐結構261b的球體2611b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可動載體25b的錐狀凹槽252b,其中載體支撐結構261b的球體2611b實體接觸並支撐可動載體25b的錐狀凹槽252b。進一步地,如圖24、圖28和圖29所示,載體支撐結構261b具有一第一旋轉軸RA1,且可動載體25b可相對於固定基座23b繞第一旋轉軸RA1沿一第一旋轉方向DR1或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為可動載體25b的俯仰方向)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旋轉軸RA1位於載體支撐結構261b的兩個球體2611b各自的球心的連線上。
基座支撐結構262b設置於基座對應面BS,且基座支撐結構262b連接固定基座23b,以使固定基座23b支撐轉動元件26b,其中基座支撐結構262b與固定基座23b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21和圖25所示,基座支撐結構262b由兩個球體2621b以及兩個錐狀凹槽2622b組成,其中錐狀凹槽2622b形成於基座對應面BS,且球體2621b分別實體接觸錐狀凹槽2622b。其中,錐狀凹槽2622b可以由與球體2621b相切的多個平面組成,進而形成錐狀外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如圖20和圖27所示,固定基座23b具有對應於基座支撐結構262b的兩個錐狀凹槽232b,且基座支撐結構262b的球體2621b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b的錐狀凹槽232b,其中固定基座23b的錐狀凹槽232b實體接觸並支撐基座支撐結構262b的球體2621b。進一步地,如圖25、圖33和圖34所示,基座支撐結構262b具有一第二旋轉軸RA2,且可動載體25b透過轉動元件26b可相對於固定基座23b繞第二旋轉軸RA2沿一第二旋轉方向DR2或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為可動載體25b的偏擺方向)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旋轉軸RA2位於基座支撐結構262b的兩個球體2621b各自的球心的連線上。此外,第一旋轉軸RA1與第二旋轉軸RA2正交。
載體輔助結構263b設置於基座對應面BS,且載體輔助結構263b與載體支撐結構261b相對設置。並且,如圖21和圖25所示,載體輔助結構263b與載體支撐結構261b在平行於透過光線轉折元件24b轉折前的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在本實施例中,載體輔助結構263b與固定基座23b之間形成一第一止動機制。詳細來說,如圖33至圖35所示,在轉動元件26b受力(例如受到可動載體25b的帶動)而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旋轉一特定角度θ2後,位於基座對應面BS上的載體輔助結構263b會抵頂到固定基座23b,從而固定基座23b可止擋載體輔助結構263b,以使轉動元件26b停止轉動。
基座輔助結構264b設置於載體對應面CS,且基座輔助結構264b與基座支撐結構262b相對設置。並且,如圖20和圖24所示,基座輔助結構264b與基座支撐結構262b在平行於透過光線轉折元件24b轉折前的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在本實施例中,基座輔助結構264b與可動載體25b之間形成一第二止動機制。詳細來說,如圖28至圖30所示,在可動載體25b受力而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旋轉一特定角度θ1後,可動載體25b會抵頂到位於載體對應面CS上的基座輔助結構264b,從而基座輔助結構264b可止擋可動載體25b,以使可動載體25b停止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轉動元件26b的載體輔助結構263b、基座輔助結構264b與本體260b一體成型。
彈性印刷電路板27b附接於固定基座23b。在本實施例中,電子感光元件ISU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27b。
驅動機構28b用以驅動可動載體25b相對於固定基座23b沿第一旋轉方向DR1(及其反向DP1)及/或第二旋轉方向DR2(及其反向DP2)轉動,從而使裝設於可動載體25b的光線轉折元件24b可一併相對於固定基座23b轉動。具體來說,如圖20和圖21所示,驅動機構28b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三個線圈281b以及三個磁石282b,其中磁石282b設置於可動載體25b,且線圈281b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27b上以間接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b。彈性印刷電路板27b可提供驅動電流給線圈281b,從而線圈281b與磁石282b的交互作用可驅動可動載體25b以第一旋轉軸RA1為軸心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轉動(如圖24、圖28及圖29所示),且亦可驅動可動載體25b以第二旋轉軸RA2為軸心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轉動(如圖25、圖33及圖34所示)。
光學透鏡組21b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度 < FOV < 50度。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36至圖53,其中圖36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37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圖38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圖39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圖40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側視示意圖,圖41繪示圖37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圖42繪示圖38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圖43繪示圖42中區域EL10的放大示意圖,圖44繪示圖40之相機模組沿44-44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圖45繪示圖44中區域EL11的放大示意圖,圖46繪示圖45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47繪示圖45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48繪示圖46中區域EL12的放大示意圖,圖49繪示圖39之相機模組沿49-49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圖50繪示圖49中區域EL13的放大示意圖,圖51繪示圖50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圖52繪示圖50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且圖53繪示圖51中區域EL14的放大示意圖。
相機模組1c包含一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c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c包含一光學透鏡組21c、一透鏡載體22c、一外殼20c、一固定基座23c、一光線轉折元件24c、一可動載體25c、一塑膠轉動元件26c、一彈性印刷電路板27c以及一驅動機構28c。電子感光元件ISU設置於光學透鏡組21c的成像面上。
光學透鏡組21c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光軸通過這些光學透鏡。並且,透鏡載體22c承載光學透鏡組21c的光學透鏡。
光線轉折元件24c位於透鏡載體22c的物側,且光線轉折元件24c用以將光軸轉折。進一步來說,光線轉折元件24c用以將沿光軸入射的光線轉折進入透鏡載體22c以通過光學透鏡組21c的光學透鏡。在本實施例中,光線轉折元件24c為稜鏡。
外殼20c裝設於固定基座23c並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S。可動載體25c可轉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S中並承載光線轉折元件24c,且可動載體25c可帶動光線轉折元件24c一起轉動。
固定基座23c藉由一彈性元件EC與可動載體25c連接,且彈性元件EC提供可動載體25c朝向固定基座23c的一預載力。
塑膠轉動元件26c設置於可動載體25c與固定基座23c之間,且塑膠轉動元件26c與可動載體25c實體接觸並與固定基座23c實體接觸。具體來說,如圖37、圖38、圖41和圖42所示,塑膠轉動元件26c包含一本體260c、一載體支撐結構261c、一基座支撐結構262c、一載體輔助結構263c以及一基座輔助結構264c。其中,本體260c具有面向可動載體25c的一載體對應面CS以及面向固定基座23c的一基座對應面BS。
載體支撐結構261c設置於載體對應面CS,且載體支撐結構261c連接並支撐可動載體25c,其中載體支撐結構261c與可動載體25c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38和圖42所示,載體支撐結構261c由兩個球體2611c以及兩個錐狀凹槽2612c組成,其中錐狀凹槽2612c形成於載體對應面CS,且球體2611c分別實體接觸錐狀凹槽2612c。並且,錐狀凹槽2612c由與球體2611c相切的多個平面組成,進而形成錐狀外觀。此外,如圖37和圖45所示,可動載體25c具有對應於載體支撐結構261c的兩個錐狀凹槽252c,且載體支撐結構261c的球體2611c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可動載體25c的錐狀凹槽252c,其中載體支撐結構261c的球體2611c實體接觸並支撐可動載體25c的錐狀凹槽252c。進一步地,如圖42、圖51和圖52所示,載體支撐結構261c具有一第一旋轉軸RA1,且可動載體25c可相對於固定基座23c繞第一旋轉軸RA1沿一第一旋轉方向DR1或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為可動載體25c的偏擺方向)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旋轉軸RA1位於可動載體25c的錐狀凹槽252c與載體支撐結構261c的球體2611c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
基座支撐結構262c設置於基座對應面BS,且基座支撐結構262c連接固定基座23c,以使固定基座23c支撐塑膠轉動元件26c,其中基座支撐結構262c與固定基座23c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37和圖41所示,基座支撐結構262c由兩個球體2621c以及兩個錐狀凹槽2622c組成,其中錐狀凹槽2622c形成於基座對應面BS,且球體2621c分別實體接觸錐狀凹槽2622c。其中,錐狀凹槽2622c可以由與球體2621c相切的多個平面組成,進而形成錐狀外觀,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如圖38和圖50所示,固定基座23c具有對應於基座支撐結構262c的兩個錐狀凹槽232c,且基座支撐結構262c的球體2621c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c的錐狀凹槽232c,其中固定基座23c的錐狀凹槽232c實體接觸並支撐基座支撐結構262c的球體2621c。進一步地,如圖41、圖46和圖47所示,基座支撐結構262c具有一第二旋轉軸RA2,且可動載體25c透過塑膠轉動元件26c可相對於固定基座23c繞第二旋轉軸RA2沿一第二旋轉方向DR2或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為可動載體25c的俯仰方向)旋轉。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旋轉軸RA2位於固定基座23c的錐狀凹槽232c與基座支撐結構262c的球體2621c之間的接觸點的連線上。此外,第一旋轉軸RA1與第二旋轉軸RA2正交。
載體輔助結構263c設置於基座對應面BS,且載體輔助結構263c與載體支撐結構261c相對設置。並且,如圖44和圖45所示,載體輔助結構263c與載體支撐結構261c在平行於透過光線轉折元件24c轉折後的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在本實施例中,載體輔助結構263c與固定基座23c之間形成一第一止動機制。詳細來說,如圖46至圖48所示,在塑膠轉動元件26c受力(例如受到可動載體25c的帶動)而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旋轉一特定角度θ2後,位於基座對應面BS上的載體輔助結構263c會抵頂到固定基座23c,從而固定基座23c可止擋載體輔助結構263c,以使塑膠轉動元件26c停止轉動。
基座輔助結構264c設置於載體對應面CS,且基座輔助結構264c與基座支撐結構262c相對設置。並且,如圖49和圖50所示,基座輔助結構264c與基座支撐結構262c在平行於透過光線轉折元件24c轉折後的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在本實施例中,基座輔助結構264c與可動載體25c之間形成一第二止動機制。詳細來說,如圖51至圖53所示,在可動載體25c受力而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旋轉一特定角度θ1後,可動載體25c會抵頂到位於載體對應面CS上的基座輔助結構264c,從而基座輔助結構264c可止擋可動載體25c,以使可動載體25c停止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塑膠轉動元件26c的載體輔助結構263c、基座輔助結構264c與本體260c一體成型。如圖42和圖43所示,塑膠轉動元件26c的本體260c具有至少一個注料痕GT。
彈性印刷電路板27c附接於固定基座23c。
驅動機構28c用以驅動可動載體25c相對於固定基座23c沿第一旋轉方向DR1(及其反向DP1)及/或第二旋轉方向DR2(及其反向DP2)轉動,從而使裝設於可動載體25c的光線轉折元件24c可一併相對於固定基座23c轉動。具體來說,如圖37和圖38所示,驅動機構28c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三個線圈281c以及三個磁石282c,其中磁石282c設置於可動載體25c,且線圈281c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27c上以間接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c。彈性印刷電路板27c可提供驅動電流給線圈281c,從而線圈281c與磁石282c的交互作用可驅動可動載體25c以第一旋轉軸RA1為軸心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轉動(如圖42、圖51及圖52所示),且亦可驅動可動載體25c以第二旋轉軸RA2為軸心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轉動(如圖41、圖46及圖47所示)。
光學透鏡組21c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度 < FOV < 50度。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圖54至圖62,其中圖54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圖55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圖56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圖57繪示圖56之可動載體和轉動元件的分解示意圖,圖58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圖59繪示圖58之固定基座、彈性印刷電路板、線圈和轉動元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圖,圖60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圖61繪示圖60之相機模組沿61-61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且圖62繪示圖58之固定基座、彈性印刷電路板、驅動機構、轉動元件和可動載體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相機模組1d包含一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d以及一電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d包含一外殼20d、一固定基座23d、一光學透鏡組21d、一透鏡載體22d、兩個光線轉折元件24d、一可動載體25d、一轉動元件26d、一彈性印刷電路板27d、一第一驅動機構28d、一第二驅動機構29d、一第三驅動機構30d、一牽引磁軛31d以及一牽引磁石32d。電子感光元件ISU設置於光學透鏡組21d的成像面上。
外殼20d包含一上蓋201d以及一框體202d,且上蓋201d組裝於框體202d。固定基座23d裝設於外殼20d的框體202d並與外殼20d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間S,且容置空間S容置光學透鏡組21d、透鏡載體22d、光線轉折元件24d、可動載體25d、轉動元件26d、彈性印刷電路板27d、第一驅動機構28d、第二驅動機構29d、第三驅動機構30d和牽引磁軛31d。
光學透鏡組21d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光軸通過這些光學透鏡。並且,透鏡載體22d承載光學透鏡組21d的光學透鏡。
光線轉折元件24d分別位於透鏡載體22d的物側和像側,且光線轉折元件24d用以將光軸轉折,從而光線在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d內的轉向次數可為多次。進一步來說,位於透鏡載體22d物側的光線轉折元件24d用以將沿光軸入射的光線轉折進入透鏡載體22d以通過光學透鏡組21d的光學透鏡,而位於透鏡載體22d像側的光線轉折元件24d用以將來自光學透鏡組21d的光線轉折使光線轉向。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光線轉折元件24d皆為稜鏡,且藉由選用特定材質折射率的稜鏡,光線在光線轉折元件24d中至少一者內部可有全反射現象。
可動載體25d可轉動地設置於容置空間S中並承載位於透鏡載體22d像側的光線轉折元件24d,且可動載體25d可帶動位於透鏡載體22d像側的光線轉折元件24d一起轉動。在本實施例中,位於透鏡載體22d物側的光線轉折元件24d固定設置於外殼20d的框體202d。
固定基座23d藉由一彈性元件EC與可動載體25d連接,且彈性元件EC提供可動載體25d朝向固定基座23d的一預載力。
轉動元件26d設置於可動載體25d與固定基座23d之間,且轉動元件26d與可動載體25d實體接觸並與固定基座23d實體接觸。具體來說,如圖56至圖59所示,轉動元件26d包含一主支撐球體265d以及三個輔助支撐球體266d,且主支撐球體265d分別與各輔助支撐球體266d之間具有一個接觸點。
主支撐球體265d連接並支撐可動載體25d,且主支撐球體265d與可動載體25d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57和圖61所示,可動載體25d具有對應於主支撐球體265d的一錐狀凹槽252d,且主支撐球體265d可轉動地設置於可動載體25d的錐狀凹槽252d,其中主支撐球體265d實體接觸並支撐可動載體25d的錐狀凹槽252d。
輔助支撐球體266d連接固定基座23d,以使固定基座23d支撐轉動元件26d,其中輔助支撐球體266d與固定基座23d實體接觸。詳細來說,如圖58和圖59所示,固定基座23d具有對應於輔助支撐球體266d的三個凹槽233d,且輔助支撐球體266d分別可轉動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d的凹槽233d,其中固定基座23d的凹槽233d實體接觸並支撐輔助支撐球體266d。
彈性印刷電路板27d附接於固定基座23d。
第一驅動機構28d用以驅動可動載體25d相對於固定基座23d沿一第一旋轉方向DR1或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為可動載體25d的偏擺方向)旋轉,從而使裝設於可動載體25d的光線轉折元件24d可一併相對於固定基座23d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轉動。具體來說,如圖62所示,第一驅動機構28d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兩個第一線圈281d以及兩個第一磁石282d,其中第一磁石282d設置於可動載體25d,且第一線圈281d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27d上以間接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d。彈性印刷電路板27d可提供驅動電流給第一線圈281d,從而第一線圈281d與第一磁石282d的交互作用可驅動可動載體25d以主支撐球體265d為旋轉軸沿第一旋轉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轉動。
第二驅動機構29d用以驅動可動載體25d相對於固定基座23d沿一第二旋轉方向DR2或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為可動載體25d的俯仰方向)旋轉,從而使裝設於可動載體25d的光線轉折元件24d可一併相對於固定基座23d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轉動。具體來說,如圖62所示,第二驅動機構29d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兩個第二線圈291d以及兩個第二磁石292d,其中第二磁石292d設置於可動載體25d,且第二線圈291d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27d上以間接地設置於固定基座23d。彈性印刷電路板27d可提供驅動電流給第二線圈291d,從而第二線圈291d與第二磁石292d的交互作用可驅動可動載體25d以主支撐球體265d為旋轉軸沿第二旋轉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轉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旋轉方向DR1的旋轉軸心與第二旋轉方向DR2的旋轉軸心正交。
第三驅動機構30d包含多個滾動元件301d、一第三線圈302d以及一第三磁石303d,滾動元件301d分別可滾動地設置於框體202d的多個導引槽2020d中並夾設於透鏡載體22d和框體202d之間,第三線圈302d設置於彈性印刷電路板27d,且第三磁石303d固定於透鏡載體22d。其中,彈性印刷電路板27d可提供驅動電流給第三線圈302d。第三線圈302d與第三磁石303d互相面對設置,以提供透鏡載體22d移動的作用力,並搭配滾動元件301d可使透鏡載體22d沿光軸移動,從而提供自動對焦的功能。
牽引磁軛31d設置於可動載體25d,且牽引磁石32d設置於固定基座23d。牽引磁軛31d與牽引磁石32d相對設置並共同產生一預載力。在本實施例中,牽引磁軛31d和牽引磁石32d的交互作用對可動載體25d施加朝向固定基座23d的預載力。
光學透鏡組21d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1度 < FOV < 50度。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圖63與圖64,其中圖6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且圖64繪示圖63之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6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6包含多個相機模組、閃光燈模組61、對焦輔助模組62、影像訊號處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63、顯示模組(使用者介面)64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未繪示)。
這些相機模組包含超廣角相機模組60a、高畫素相機模組60b以及攝遠相機模組60c。其中,相機模組60a、60b、60c中至少一個相機模組包含本發明的影像穩定鏡頭模組。
超廣角相機模組60a具有容納多景色的功能。圖65繪示以超廣角相機模組60a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高畫素相機模組60b具有高解析且低變形的功能。高畫素相機模組60b能進一步擷取圖65之影像中的部分區域。圖66繪示以高畫素相機模組60b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攝遠相機模組60c具有高倍數的放大功能。攝遠相機模組60c能進一步擷取圖66之影像中的部分區域。圖67繪示以攝遠相機模組60c擷取影像的示意圖。其中,相機模組的最大視角對應於圖67的視角。
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時,電子裝置6利用超廣角相機模組60a、高畫素相機模組60b或是攝遠相機模組60c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61進行補光,並使用對焦輔助模組62提供的被攝物之物距資訊進行快速對焦,再加上影像訊號處理器63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相機模組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同時提供變焦功能。對焦輔助模組62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顯示模組64可採用觸控螢幕,具備觸控功能,可透過手動的方式調整拍攝視角,因此切換不同的相機模組,並配合影像軟體處理器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或可利用實體拍攝按鈕進行拍攝)。經由影像軟體處理器處理後的影像可顯示於顯示模組64。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圖68,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7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7包含相機模組70、相機模組70a、相機模組70b、相機模組70c、相機模組70d、相機模組70e、相機模組70f、相機模組70g、相機模組70h、閃光燈模組71、影像訊號處理器、顯示裝置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未繪示)。其中,相機模組70包含上述第四實施例的影像穩定鏡頭模組2d。相機模組70、相機模組70a、相機模組70b、相機模組70c、相機模組70d、相機模組70e、相機模組70f、相機模組70g與相機模組70h係皆配置於電子裝置7的同一側,而顯示裝置則配置於電子裝置7的另一側。
相機模組70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70a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70b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70c為一攝遠相機模組,相機模組70d為一廣角相機模組,相機模組70e為一廣角相機模組,相機模組70f為一超廣角相機模組,相機模組70g為一超廣角相機模組,且相機模組70h為一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ToF)相機模組。本實施例之相機模組70、相機模組70a、相機模組70b、相機模組70c、相機模組70d、相機模組70e、相機模組70f與相機模組70g具有相異的視角,使電子裝置7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此外,相機模組70與相機模組70a為具有光線轉折元件配置的攝遠相機模組。另外,相機模組70h係可取得影像的深度資訊。上述電子裝置7以包含多個相機模組70、70a、70b、70c、70d、70e、70f、70g、70h為例,但相機模組的數量與配置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時,電子裝置7利用相機模組70、相機模組70a、相機模組70b、相機模組70c、相機模組70d、相機模組70e、相機模組70f、相機模組70g或相機模組70h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71進行補光,並且以類似於前述實施例的方式進行後續處理,在此不再加以贅述。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圖69至圖71,其中圖6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70繪示圖69之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且圖71繪示圖69之電子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8為一汽車。電子裝置8包含多個車用相機模組80,且這些相機模組80例如分別包含本發明的相機模組,其可例如應用於全景行車輔助系統、行車記錄器和倒車顯影裝置。
如圖69所示,相機模組80可例如設置於車體四周,用於擷取轎車四周影像,有助於辨識車外的路況資訊,藉以可實現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此外,並可透過影像軟體處理器將影像組合成全景畫面,提供駕駛人視線盲區的影像,讓駕駛者可掌控車身四周情況,以利於行車和停車。
如圖70所示,相機模組80可例如分別設置於左、右後照鏡下方,其中相機模組80的視角可為40度至90度,用以擷取左、右兩旁車道範圍內的影像資訊。
如圖71所示,相機模組80亦可例如分別設置於左、右後照鏡下方以及前、後擋風玻璃內側,從而有助於駕駛人藉此獲得駕駛艙以外的外部空間資訊,提供更多視角以減少視線死角,以提升行車安全。
本發明的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和相機模組不以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全景行車輔助系統、行車記錄器和倒車顯影裝置為限。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和相機模組更可視需求應用於多種移動對焦的系統,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舉例來說,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和相機模組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多鏡頭裝置、辨識系統、體感遊戲機與穿戴式裝置等電子裝置中。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和相機模組的運用範圍。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這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1b,1c,1d,60a,60b,60c,70,70a,70b,70c,70d,70e,70f,70g,70h,80:相機模組 2,2b,2c,2d:影像穩定鏡頭模組 20,20b,20c,20d:外殼 201d:上蓋 202d:框體 2020d:導引槽 21,21b,21c,21d:光學透鏡組 22,22b,22c,22d:透鏡載體 23,23b,23c,23d:固定基座 231:圓柱凹槽 232b,232c:錐狀凹槽 233d:凹槽 24,24b,24c,24d:光線轉折元件 240b:入射面 241b,242b,243b,244b:反射面 245b:出射面 25,25b,25c,25d:可動載體 251:圓柱凸出 252b,252c,252d:錐狀凹槽 26,26c:塑膠轉動元件 26b,26d:轉動元件 260,260b,260c:本體 CS:載體對應面 BS:基座對應面 261,261b,261c:載體支撐結構 2611b,2611c:球體 2612b,2612c:錐狀凹槽 262,262b,262c:基座支撐結構 2621b,2621c:球體 2622b,2622c:錐狀凹槽 263,263b,263c:載體輔助結構 264,264b,264c:基座輔助結構 265d:主支撐球體 266d:輔助支撐球體 27,27b,27c,27d:彈性印刷電路板 28,28b,28c:驅動機構 28d:第一驅動機構 281,281b,281c:線圈 281d:第一線圈 282,282b,282c:磁石 282d:第一磁石 29d:第二驅動機構 291d:第二線圈 292d:第二磁石 30d:第三驅動機構 301d:滾動元件 302d:第三線圈 303d:第三磁石 31d:牽引磁軛 32d:牽引磁石 ISU:電子感光元件 S:容置空間 EC:彈性元件 RA1:第一旋轉軸 RA2:第二旋轉軸 DR1:第一旋轉方向 DR2:第二旋轉方向 DP1:相反於第一旋轉方向的方向 DP2:相反於第二旋轉方向的方向 θ1,θ2:角度 GT:注料痕 FOV:光學透鏡組的最大視角 6,7,8:電子裝置 61,71:閃光燈模組 62:對焦輔助模組 63:影像訊號處理器 64:顯示模組
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3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 圖4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圖5繪示圖1之相機模組的側視示意圖。 圖6繪示圖2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7繪示圖3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8繪示圖7中區域EL1的放大示意圖。 圖9繪示圖5之相機模組沿9-9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 圖10繪示圖9中區域EL2的放大示意圖。 圖11繪示圖10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12繪示圖10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13繪示圖11中區域EL3的放大示意圖。 圖14繪示圖4之相機模組沿14-14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 圖15繪示圖14中區域EL4的放大示意圖。 圖16繪示圖15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17繪示圖15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18繪示圖16中區域EL5的放大示意圖。 圖1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0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21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 圖22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圖23繪示圖19之相機模組的側視示意圖。 圖24繪示圖20之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25繪示圖21之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26繪示圖22之相機模組沿26-26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 圖27繪示圖26中區域EL6的放大示意圖。 圖28繪示圖27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29繪示圖27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30繪示圖28中區域EL7的放大示意圖。 圖31繪示圖23之相機模組沿31-31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 圖32繪示圖31中區域EL8的放大示意圖。 圖33繪示圖32中可動載體和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34繪示圖32中可動載體和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35繪示圖33中區域EL9的放大示意圖。 圖36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37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38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 圖39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圖40繪示圖36之相機模組的側視示意圖。 圖41繪示圖37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42繪示圖38之塑膠轉動元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43繪示圖42中區域EL10的放大示意圖。 圖44繪示圖40之相機模組沿44-44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 圖45繪示圖44中區域EL11的放大示意圖。 圖46繪示圖45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47繪示圖45中可動載體沿第一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48繪示圖46中區域EL12的放大示意圖。 圖49繪示圖39之相機模組沿49-49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 圖50繪示圖49中區域EL13的放大示意圖。 圖51繪示圖50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52繪示圖50中可動載體和塑膠轉動元件沿第二旋轉方向的反向旋轉後的示意圖。 圖53繪示圖51中區域EL14的放大示意圖。 圖54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55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56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分解示意圖。 圖57繪示圖56之可動載體和轉動元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58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另一側分解示意圖。 圖59繪示圖58之固定基座、彈性印刷電路板、線圈和轉動元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60繪示圖54之相機模組的俯視示意圖。 圖61繪示圖60之相機模組沿61-61剖切線的剖切示意圖。 圖62繪示圖58之固定基座、彈性印刷電路板、驅動機構、轉動元件和可動載體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63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64繪示圖63之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65繪示以超廣角相機模組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圖66繪示以高畫素相機模組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圖67繪示以攝遠相機模組擷取影像的示意圖。 圖68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之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6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70繪示圖69之電子裝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71繪示圖69之電子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1:相機模組
2:影像穩定鏡頭模組
20:外殼
21:光學透鏡組
22:透鏡載體
23:固定基座
24:光線轉折元件
25:可動載體
251:圓柱凸出
26:塑膠轉動元件
BS:基座對應面
27:彈性印刷電路板
28:驅動機構
281:線圈
282:磁石
ISU:電子感光元件
S:容置空間
EC:彈性元件

Claims (46)

  1. 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包含: 一光學透鏡組,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一光軸通過該些光學透鏡; 一透鏡載體,承載該光學透鏡組的該些光學透鏡; 一光線轉折元件,位於該光軸上以將該光軸轉折; 一可動載體,承載該光線轉折元件; 一固定基座,藉由一彈性元件與該可動載體連接; 一塑膠轉動元件,設置於該可動載體與該固定基座之間,且該塑膠轉動元件包含: 一本體,具有面向該可動載體的一載體對應面以及面向該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對應面; 一載體支撐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對應面,且該載體支撐結構連接並支撐該可動載體; 一基座支撐結構,設置於該基座對應面,且該基座支撐結構連接該固定基座,以使該固定基座支撐該塑膠轉動元件; 一載體輔助結構,設置於該基座對應面,且該載體輔助結構與該載體支撐結構相對設置;以及 一基座輔助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對應面,且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基座支撐結構相對設置;以及 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可動載體相對於該固定基座轉動; 其中,該光線轉折元件位於該透鏡載體的物側; 其中,該載體支撐結構與該可動載體實體接觸,且該基座支撐結構與該固定基座實體接觸; 其中,該塑膠轉動元件的該載體輔助結構、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本體一體成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輔助結構與該載體支撐結構在平行於透過該光線轉折元件轉折後的該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輔助結構與該固定基座之間形成一第一止動機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基座支撐結構在平行於透過該光線轉折元件轉折後的該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可動載體之間形成一第二止動機制。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支撐結構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該至少兩個錐狀凹槽形成於該載體對應面,且該至少兩個球體分別實體接觸該至少兩個錐狀凹槽。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支撐結構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該至少兩個錐狀凹槽形成於該基座對應面,且該至少兩個球體分別實體接觸該至少兩個錐狀凹槽。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支撐結構由至少一圓柱凸出或至少一圓柱凹槽組成。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支撐結構由至少一圓柱凸出或至少一圓柱凹槽組成。
  10. 如請求項5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旋轉軸。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二旋轉軸。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可動載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一旋轉軸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一旋轉軸沿相反於該第一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可動載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二旋轉軸沿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二旋轉軸沿相反於該第二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旋轉軸與該第二旋轉軸正交。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光學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1度 < FOV < 50度。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光學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1度 < FOV ≤ 35度。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塑膠轉動元件的該本體具有至少一注料痕。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驅動機構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至少一線圈以及至少一磁石,該至少一線圈和該至少一磁石其中一者設置於該可動載體,且該至少一線圈和該至少一磁石其中另一者直接地或間接地設置於該固定基座。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更包含一彈性印刷電路板,其中該彈性印刷電路板附接於該固定基座。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磁石設置於該可動載體,且該至少一線圈設置於該彈性印刷電路板上。
  21.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 如請求項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以及 一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光學透鏡組的一成像面上。
  22.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21所述之相機模組。
  23. 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包含: 一光學透鏡組,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一光軸通過該些光學透鏡; 一透鏡載體,承載該光學透鏡組的該些光學透鏡; 一光線轉折元件,位於該光軸上以將該光軸轉折; 一可動載體,承載該光線轉折元件; 一固定基座,藉由一彈性元件與該可動載體連接; 一轉動元件,設置於該可動載體與該固定基座之間,且該轉動元件包含: 一本體,具有面向該可動載體的一載體對應面以及面向該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對應面; 一載體支撐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對應面,且該載體支撐結構連接並支撐該可動載體; 一基座支撐結構,設置於該基座對應面,且該基座支撐結構連接該固定基座,以使該固定基座支撐該轉動元件; 一載體輔助結構,設置於該基座對應面,且該載體輔助結構與該載體支撐結構相對設置;以及 一基座輔助結構,設置於該載體對應面,且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基座支撐結構相對設置;以及 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可動載體相對於該固定基座轉動; 其中,該光線轉折元件位於該透鏡載體的像側; 其中,該載體支撐結構與該可動載體實體接觸,且該基座支撐結構與該固定基座實體接觸; 其中,該轉動元件的該載體輔助結構、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本體一體成型。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輔助結構與該載體支撐結構在平行於透過該光線轉折元件轉折前的該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輔助結構與該固定基座之間形成一第一止動機制。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基座支撐結構在平行於透過該光線轉折元件轉折前的該光軸的方向上有重疊。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輔助結構與該可動載體之間形成一第二止動機制。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支撐結構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支撐結構由至少兩個球體以及至少兩個錐狀凹槽組成。
  30. 如請求項27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載體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一旋轉軸。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基座支撐結構具有一第二旋轉軸。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可動載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一旋轉軸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一旋轉軸沿相反於該第一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可動載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二旋轉軸沿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且可相對於該固定基座繞該第二旋轉軸沿相反於該第二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
  34. 如請求項3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旋轉軸與該第二旋轉軸正交。
  35.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光線於該光線轉折元件內部有全反射現象。
  36.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光學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1度 < FOV < 50度。
  37. 如請求項36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光學透鏡組的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 1度 < FOV ≤ 35度。
  38.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驅動機構包含彼此對應設置的至少一線圈以及至少一磁石,該至少一線圈和該至少一磁石其中一者設置於該可動載體,且該至少一線圈和該至少一磁石其中另一者直接地或間接地設置於該固定基座。
  39. 如請求項38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更包含一彈性印刷電路板,其中該彈性印刷電路板附接於該固定基座。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磁石設置於該可動載體,且該至少一線圈設置於該彈性印刷電路板上。
  41. 一種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包含: 一光學透鏡組,包含多個光學透鏡,且一光軸通過該些光學透鏡; 一透鏡載體,承載該光學透鏡組的該些光學透鏡; 一光線轉折元件,位於該光軸上以將該光軸轉折; 一可動載體,承載該光線轉折元件; 一固定基座,藉由一彈性元件與該可動載體連接; 一轉動元件,設置於該可動載體與該固定基座之間; 一第一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可動載體相對於該固定基座沿一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或沿相反於該第一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且該第一驅動機構包含: 一第一線圈;以及 一第一磁石,與該第一線圈相對設置; 一第二驅動機構,用以驅動該可動載體相對於該固定基座沿一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或沿相反於該第二旋轉方向的方向旋轉,該第一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與該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相異,且該第二驅動機構包含: 一第二線圈;以及 一第二磁石,與該第二線圈相對設置;以及 一彈性印刷電路板,附接於該固定基座; 其中,該光線轉折元件位於該透鏡載體的像側; 其中,該轉動元件與該可動載體實體接觸,且該轉動元件與該固定基座實體接觸; 其中,該第一線圈與該第二線圈皆設置於該彈性印刷電路板上,且該第一磁石與該第二磁石皆設置於該可動載體。
  42. 如請求項4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第一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與該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軸心正交。
  43. 如請求項4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更包含一牽引磁軛,其中該牽引磁軛設置於該可動載體。
  44. 如請求項43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更包含一牽引磁石,其中該牽引磁石設置於該固定基座。
  45. 如請求項44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該牽引磁軛與該牽引磁石相對設置並共同產生一預載力。
  46. 如請求項41所述之影像穩定鏡頭模組,其中光線於該光線轉折元件內部有全反射現象。
TW111129057A 2022-07-15 2022-08-03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98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89760P 2022-07-15 2022-07-15
US63/389,760 2022-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8143B true TWI798143B (zh) 2023-04-01
TW202405540A TW202405540A (zh) 2024-02-01

Family

ID=8350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9057A TWI798143B (zh) 2022-07-15 2022-08-03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9711A1 (zh)
EP (1) EP4307043A1 (zh)
CN (2) CN217879843U (zh)
TW (1) TWI79814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39151A (zh) * 2018-01-25 2019-10-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系統
WO2020243870A1 (zh) * 2019-06-01 2020-12-1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应用于潜望式镜头模组的棱镜装置和潜望式镜头模组
CN114200744A (zh) * 2020-09-16 2022-03-18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14747201A (zh) * 2019-11-29 2022-07-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致动器及包括其的相机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78062B2 (en) * 2017-02-08 2020-06-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Reflecting module f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269146A1 (en) * 2019-07-29 2022-08-25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actuator
TWI743898B (zh) * 2020-07-22 2021-10-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達成影像穩定的反射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39151A (zh) * 2018-01-25 2019-10-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系統
WO2020243870A1 (zh) * 2019-06-01 2020-12-1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应用于潜望式镜头模组的棱镜装置和潜望式镜头模组
CN114747201A (zh) * 2019-11-29 2022-07-1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相机致动器及包括其的相机模组
CN114200744A (zh) * 2020-09-16 2022-03-18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5540A (zh) 2024-02-01
EP4307043A1 (en) 2024-01-17
CN217879843U (zh) 2022-11-22
US20240019711A1 (en) 2024-01-18
CN117434743A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4777U (zh) 可达成影像稳定的反射模组、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CN219370111U (zh)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8359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428429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CN112532816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38514B (zh) 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62355B (zh) 成像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070127139A1 (en) Lens barrel,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TWI798143B (zh) 影像穩定鏡頭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8272884U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31822B (zh)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N210781025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062070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9351824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TWI782787B (zh) 相機模組、電子裝置與車輛工具
BR102023011855A2 (pt) Módulo de lente de estabilização de imagem, módulo de câmera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EP4345520A1 (en) Imaging lens assembly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114616A1 (zh) 音圈马达、光学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2429180A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8466041A (zh) 光学系统
KR2023002460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202246815A (zh) 塑膠光學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8625475A (zh) 驱动机构
JP2005134837A (ja) 撮像装置と、撮像装置を有する撮像用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