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34743A -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34743A
CN117434743A CN202211005311.8A CN202211005311A CN117434743A CN 117434743 A CN117434743 A CN 117434743A CN 202211005311 A CN202211005311 A CN 202211005311A CN 117434743 A CN117434743 A CN 1174347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base
image stabilization
fixed base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53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德生
苏恒毅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434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347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a prism with variable angle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包含透镜载体、光线转折元件、可动载体、固定基座、转动元件及驱动机构。透镜载体承载光学透镜。光线转折元件位于光轴上以转折光轴。可动载体承载光线转折元件。固定基座通过弹性元件连接可动载体。转动元件位于可动载体与固定基座之间。转动元件包含本体、位于载体对应面的载体支撑结构和基座辅助结构及位于基座对应面的基座支撑结构和载体辅助结构。载体支撑结构实体接触并支撑可动载体。基座支撑结构实体接触固定基座。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载体辅助结构、基座辅助结构和本体一体成型。本发明还公开具有上述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的相机模块及具有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与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电子产品朝向轻薄化发展,然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特别是长焦的望远镜头。已知的望远镜头具有总长太长、成像品质不足或体积过大的缺点,故无法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因此,可通过使光学镜头具有光轴转折的配置,以减少单一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少整体体积。并且,可通过使光学镜头具备有防震功能,以确保拍摄影像时的良好成像品质。然而,为了满足上述需求,需要在光轴转折元件上配置复杂的驱动单元,其会导致光学镜头整体结构变得复杂并导致重量增加。
因此,如何改良光学镜头以简化其结构、减少体积并且能维持良好的成像品质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有助于简化光学镜头的结构、减少体积且同时能维持良好的成像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包含一光学透镜组、一透镜载体、一光线转折元件、一可动载体、一固定基座、一塑胶转动元件以及一驱动机构。光学透镜组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一光轴通过光学透镜。透镜载体承载光学透镜组的光学透镜。光线转折元件位于光轴上以将光轴转折。可动载体承载光线转折元件。固定基座通过一弹性元件与可动载体连接。塑胶转动元件设置于可动载体与固定基座之间。塑胶转动元件包含一本体、一载体支撑结构、一基座支撑结构、一载体辅助结构以及一基座辅助结构。本体具有面向可动载体的一载体对应面以及面向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对应面。载体支撑结构设置于载体对应面,且载体支撑结构连接并支撑可动载体。基座支撑结构设置于基座对应面,且基座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基座,以使固定基座支撑塑胶转动元件。载体辅助结构设置于基座对应面,且载体辅助结构与载体支撑结构相对设置。基座辅助结构设置于载体对应面,且基座辅助结构与基座支撑结构相对设置。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其中,光线转折元件位于透镜载体的物侧。载体支撑结构与可动载体实体接触,且基座支撑结构与固定基座实体接触。塑胶转动元件的载体辅助结构、基座辅助结构与本体一体成型。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包含一光学透镜组、一透镜载体、一光线转折元件、一可动载体、一固定基座、一转动元件以及一驱动机构。光学透镜组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一光轴通过光学透镜。透镜载体承载光学透镜组的光学透镜。光线转折元件位于光轴上以将光轴转折。可动载体承载光线转折元件。固定基座通过一弹性元件与可动载体连接。转动元件设置于可动载体与固定基座之间。转动元件包含一本体、一载体支撑结构、一基座支撑结构、一载体辅助结构以及一基座辅助结构。本体具有面向可动载体的一载体对应面以及面向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对应面。载体支撑结构设置于载体对应面,且载体支撑结构连接并支撑可动载体。基座支撑结构设置于基座对应面,且基座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基座,以使固定基座支撑转动元件。载体辅助结构设置于基座对应面,且载体辅助结构与载体支撑结构相对设置。基座辅助结构设置于载体对应面,且基座辅助结构与基座支撑结构相对设置。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其中,光线转折元件位于透镜载体的像侧。载体支撑结构与可动载体实体接触,且基座支撑结构与固定基座实体接触。转动元件的载体辅助结构、基座辅助结构与本体一体成型。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包含一光学透镜组、一透镜载体、一光线转折元件、一可动载体、一固定基座、一转动元件、一第一驱动机构、一第二驱动机构以及一弹性印刷电路板。光学透镜组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一光轴通过光学透镜。透镜载体承载光学透镜组的光学透镜。光线转折元件位于光轴上以将光轴转折。可动载体承载光线转折元件。固定基座通过一弹性元件与可动载体连接。转动元件设置于可动载体与固定基座之间。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或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且第一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一磁石,其中第一磁石与第一线圈相对设置。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沿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或沿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且第二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二线圈以及一第二磁石,其中第二磁石与第二线圈相对设置。弹性印刷电路板附接于固定基座。其中,光线转折元件位于透镜载体的像侧。转动元件与可动载体实体接触,且转动元件与固定基座实体接触。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皆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上,且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皆设置于可动载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其包含前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
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装载光线转折元件的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进而改变光轴方向,达成影像稳定的功能。
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图4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5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6绘示图2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7绘示图3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8绘示图7中区域EL1的放大示意图。
图9绘示图5的相机模块沿9-9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10绘示图9中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
图11绘示图10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12绘示图10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13绘示图11中区域EL3的放大示意图。
图14绘示图4的相机模块沿14-14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15绘示图14中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
图16绘示图15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17绘示图15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18绘示图16中区域EL5的放大示意图。
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0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1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图22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23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24绘示图20的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25绘示图21的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26绘示图22的相机模块沿26-26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27绘示图26中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
图28绘示图27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29绘示图27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30绘示图28中区域EL7的放大示意图。
图31绘示图23的相机模块沿31-31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32绘示图31中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
图33绘示图32中可动载体和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34绘示图32中可动载体和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35绘示图33中区域EL9的放大示意图。
图3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7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8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图39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40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41绘示图37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2绘示图38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3绘示图42中区域EL10的放大示意图。
图44绘示图40的相机模块沿44-44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45绘示图44中区域EL11的放大示意图。
图46绘示图45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47绘示图45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48绘示图46中区域EL12的放大示意图。
图49绘示图39的相机模块沿49-49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50绘示图49中区域EL13的放大示意图。
图51绘示图50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52绘示图50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
图53绘示图51中区域EL14的放大示意图。
图5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55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56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57绘示图56的可动载体和转动元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8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图59绘示图58的固定基座、弹性印刷电路板、线圈和转动元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0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61绘示图60的相机模块沿61-61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62绘示图58的固定基座、弹性印刷电路板、驱动机构、转动元件和可动载体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6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64绘示图63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65绘示以超广角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图66绘示以高像素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图67绘示以摄远相机模块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图6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6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0绘示图69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71绘示图69的电子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b,1c,1d,60a,60b,60c,70,70a,70b,70c,70d,70e,70f,70g,70h,80:相机模块
2,2b,2c,2d:影像稳定镜头模块
20,20b,20c,20d:外壳
201d:上盖
202d:框体
2020d:导引槽
21,21b,21c,21d:光学透镜组
22,22b,22c,22d:透镜载体
23,23b,23c,23d:固定基座
231:圆柱凹槽
232b,232c:锥状凹槽
233d:凹槽
24,24b,24c,24d:光线转折元件
240b:入射面
241b,242b,243b,244b:反射面
245b:出射面
25,25b,25c,25d:可动载体
251:圆柱凸出
252b,252c,252d:锥状凹槽
26,26c:塑胶转动元件
26b,26d:转动元件
260,260b,260c:本体
CS:载体对应面
BS:基座对应面
261,261b,261c:载体支撑结构
2611b,2611c:球体
2612b,2612c:锥状凹槽
262,262b,262c:基座支撑结构
2621b,2621c:球体
2622b,2622c:锥状凹槽
263,263b,263c:载体辅助结构
264,264b,264c:基座辅助结构
265d:主支撑球体
266d:辅助支撑球体
27,27b,27c,27d:弹性印刷电路板
28,28b,28c:驱动机构
28d:第一驱动机构
281,281b,281c:线圈
281d:第一线圈
282,282b,282c:磁石
282d:第一磁石
29d:第二驱动机构
291d:第二线圈
292d:第二磁石
30d:第三驱动机构
301d:滚动元件
302d:第三线圈
303d:第三磁石
31d:牵引磁轭
32d:牵引磁石
ISU:电子感光元件
S:容置空间
EC:弹性元件
RA1:第一旋转轴
RA2:第二旋转轴
DR1:第一旋转方向
DR2:第二旋转方向
DP1: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
DP2: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的方向
θ1,θ2:角度
GT:注料痕
6,7,8:电子装置
61,71:闪光灯模块
62:对焦辅助模块
63:影像信号处理器
64: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包含一光学透镜组、一透镜载体、至少一光线转折元件、一可动载体、一固定基座、一转动元件以及至少一驱动机构。
光学透镜组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光轴通过这些光学透镜。并且,透镜载体承载光学透镜组的光学透镜。
光线转折元件可位于透镜载体的物侧或像侧,且光线转折元件用以将光轴转折。举例来说,在光线转折元件设置于透镜载体的物侧的实施态样中,光线转折元件用以将沿光轴入射的光线转折进入透镜载体以通过光学透镜组的光学透镜。在光线转折元件设置于透镜载体的像侧的实施态样中,光线转折元件用以将来自光学透镜组的光线转折使光线转向。另外,在光线转折元件为多个的实施态样中,可有其中一个光线转折元件设置于透镜载体的物侧,且有其中另一个光线转折元件设置于透镜载体的像侧,从而光线在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内的转向次数可为多次,借以可配合不同光学系统的需求。其中,光线转折元件可例如为具有反射面的反射镜(Mirror)或者为具有反射面的棱镜(Prism),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在部分实施态样中,光线转折元件可具有多个反射面,使光线在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内的转向次数可为多次。在部分实施态样中,光线转折元件可例如由多个棱镜彼此粘合或组装形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可动载体承载光线转折元件,且可动载体用以带动光线转折元件一起转动。
固定基座通过一弹性元件与可动载体连接。其中,弹性元件提供一预载力使可动载体更加稳固于固定基座上。举例来说,弹性元件对可动载体施加朝向固定基座的一预载力,借以使可动载体在没有受到驱动的情况依然维持稳定。
转动元件设置于可动载体与固定基座之间,转动元件与可动载体实体接触,且转动元件与固定基座实体接触。借此,转动元件可提供可动载体具有相对于固定基座的一旋转自由度。其中,旋转自由度可以是俯仰(Pitch)或偏摆(Yaw)等旋转方向,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实施态样中,转动元件可为由塑胶材料制成的塑胶转动元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沿至少一方向转动,从而使装设于可动载体的光线转折元件可一并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
本发明所揭露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装载光线转折元件的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进而改变光轴方向,达成影像稳定的功能。
转动元件可包含一本体、一载体支撑结构、一基座支撑结构、一载体辅助结构以及一基座辅助结构。本体具有面向可动载体的一载体对应面以及面向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对应面。载体支撑结构设置于载体对应面,且载体支撑结构连接并支撑可动载体,其中载体支撑结构与可动载体实体接触。基座支撑结构设置于基座对应面,且基座支撑结构连接固定基座,以使固定基座支撑转动元件,其中基座支撑结构与固定基座实体接触。载体辅助结构设置于基座对应面,且载体辅助结构与载体支撑结构相对设置。基座辅助结构设置于载体对应面,且基座辅助结构与基座支撑结构相对设置。其中,转动元件的载体辅助结构、基座辅助结构与本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转动元件的载体辅助结构、基座辅助结构与本体可例如由塑胶射出一体成型、金属冲压加工或板金凸折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弹性印刷电路板,且弹性印刷电路板附接于固定基座。借此,弹性印刷电路板可弯折的特性,有助于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的体积小型化。
驱动机构可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磁石,其中线圈和磁石其中一者设置于可动载体,且线圈和磁石其中另一者直接地或间接地设置于固定基座;借此,适当的线圈与磁石数量配置,可让驱动机构的驱动效率最佳化。在一种实施态样中,磁石可设置于可动载体,且线圈可设置在附接于固定基座的弹性印刷电路板上以间接地设置于固定基座。借此,可具有较佳空间利用率的电路设计方式。
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可相对于固定基座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可相对于固定基座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并驱动可动载体可相对于固定基座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且可相对于固定基座沿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在一种实施态样中,驱动机构可包含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一第二驱动机构,其中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或沿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可动载体相对于固定基座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或沿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且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相异。第一驱动机构包含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一磁石,且第二驱动机构包含相对设置的一第二线圈以及一第二磁石。其中,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可皆设置在附接于固定基座的弹性印刷电路板上,且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可皆设置于可动载体。
载体辅助结构与固定基座之间可形成一第一止动机制。举例来说,在转动元件受力(例如受到可动载体的带动)而沿第二旋转方向或其反向旋转一特定角度后,位于转动元件的本体的基座对应面上的载体辅助结构会抵顶到固定基座,从而固定基座可止挡载体辅助结构,以使转动元件停止转动。借此,可减少转动元件与固定基座之间的撞击能量,以提升模块运行品质。其中,第一止动机制可提供撞击能量缓冲、减少撞击噪音及/或限制转动元件的摆动范围等功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载体辅助结构与载体支撑结构在平行于通过光学透镜中心的光轴的方向上可有重叠。借此,提升第一止动机制的止动效果。
基座辅助结构与可动载体之间可形成一第二止动机制。举例来说,在可动载体受力而沿第一旋转方向或其反向旋转一特定角度后,可动载体会抵顶到位于转动元件的本体的载体对应面上的基座辅助结构,从而基座辅助结构可止挡可动载体,以使可动载体停止转动。借此,可减少转动元件与可动载体之间的撞击能量,提升模块运行品质。其中,第二止动机制可提供撞击能量缓冲、减少撞击噪音及/或限制可动载体的摆动范围等功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基座辅助结构与基座支撑结构在平行于通过光学透镜中心的光轴的方向上可有重叠。借此,可提升第二止动机制的止动效果。
在部分实施态样中,载体支撑结构可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其中锥状凹槽形成于载体对应面,且球体分别实体接触锥状凹槽。其中,锥状凹槽可以由与球体相切的多个平面组成,进而形成锥状外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借此,通过锥状凹槽的多个平面与球体之间的点接触,可提升载体支撑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在部分实施态样中,载体支撑结构可由至少一圆柱凸出或至少一圆柱凹槽组成。借此,通过将圆柱凸出或圆柱凹槽一体成型于转动元件的本体,可降低生产成本。其中,圆柱凸出或圆柱凹槽的横截面可呈现圆弧状且具有一特定半径值,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载体支撑结构可具有一第一旋转轴,且可动载体可相对于固定基座绕第一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及其反向旋转。借此,可提供沿第一旋转方向及其反向调整光轴方向的可行性,使成像画面影像清晰。其中,第一旋转方向及其反向可以是俯仰或偏摆等旋转方向,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载体支撑结构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的实施态样中,第一旋转轴可位于可动载体与载体支撑结构的两个球体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第一旋转轴可例如位于载体支撑结构的两个球体各自的球心的连线上。在载体支撑结构由至少一圆柱凹槽组成的实施态样中,第一旋转轴可位于可动载体与载体支撑结构的圆柱凹槽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第一旋转轴可例如位于载体支撑结构的圆柱凹槽的轴心上。
在部分实施态样中,基座支撑结构可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其中锥状凹槽形成于基座对应面,且球体分别实体接触锥状凹槽。其中,锥状凹槽可以由与球体相切的多个平面组成,进而形成锥状外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借此,球体与锥状凹槽之间为点接触的形式,可减少球体滚动时的阻力。
在部分实施态样中,基座支撑结构可由至少一圆柱凸出或至少一圆柱凹槽组成。借此,通过将圆柱凸出或圆柱凹槽一体成型于转动元件的本体,可提升产品设计裕度。
基座支撑结构可具有一第二旋转轴,且可动载体可相对于固定基座绕第二旋转轴沿第二旋转方向及其反向旋转。借此,可提供沿第二旋转方向及其反向调整光轴方向的可行性,使成像画面影像清晰。其中,第二旋转方向及其反向可以是俯仰或偏摆等旋转方向,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基座支撑结构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的实施态样中,第二旋转轴可位于固定基座与基座支撑结构的两个球体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第二旋转轴可例如位于基座支撑结构的两个球体各自的球心的连线上。在基座支撑结构由至少一圆柱凸出组成的实施态样中,第二旋转轴可位于固定基座与基座支撑结构的圆柱凸出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第二旋转轴可例如位于基座支撑结构的圆柱凸出的轴心上。
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彼此相异且可为正交,或者可说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彼此相异且可为正交。借此,通过适当的旋转轴(或旋转方向)配置方式,可让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的影像稳定功能最佳化。
光学透镜组的最大视角(Field of view)为FOV,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度<FOV<50度。借此,可定义视角狭窄的远摄镜头模块。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度<FOV≤35度。
塑胶转动元件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借此,可提供高成型精度的转动元件。此外,注料痕可依成型需求设置在转动元件适合的位置上,以提供较佳的成型效率。
光线于光线转折元件内部可有全反射现象(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借此,利用单一光线转折元件的内部全反射现象,可等效于多个光线转折元件转折光轴的光学特性,以降低生产成本。其中,选用适当折射率的光线转折元件,配合设有多个反射面,可使成像光线于光线转折元件内部进行全反射。其中,当光线从高折射率介质进入低折射率介质并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发生全反射。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牵引磁轭以及一牵引磁石,其中牵引磁轭设置于可动载体,牵引磁石设置于固定基座,且牵引磁轭与牵引磁石相对设置并共同产生一预载力,使可动载体更加稳固于固定基座上。举例来说,牵引磁轭和牵引磁石的交互作用对可动载体施加朝向固定基座的一预载力。借此,可提升可动载体与固定基座之间的组装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其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以及前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透镜组的成像面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相机模块。
上述本发明影像稳定镜头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18,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5绘示图1的相机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6绘示图2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图7绘示图3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图8绘示图7中区域EL1的放大示意图,图9绘示图5的相机模块沿9-9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图10绘示图9中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图11绘示图10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12绘示图10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13绘示图11中区域EL3的放大示意图,图14绘示图4的相机模块沿14-14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图15绘示图14中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图16绘示图15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17绘示图15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且图18绘示图16中区域EL5的放大示意图。
相机模块1包含一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包含一光学透镜组21、一透镜载体22、一外壳20、一固定基座23、一光线转折元件24、一可动载体25、一塑胶转动元件26、一弹性印刷电路板27以及一驱动机构28。电子感光元件ISU设置于光学透镜组21的成像面上。
光学透镜组21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光轴通过这些光学透镜。并且,透镜载体22承载光学透镜组21的光学透镜。
光线转折元件24位于透镜载体22的物侧,且光线转折元件24用以将光轴转折。进一步来说,光线转折元件24用以将沿光轴入射的光线转折进入透镜载体22以通过光学透镜组21的光学透镜。在本实施例中,光线转折元件24为棱镜。
外壳20装设于固定基座23并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可动载体25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并承载光线转折元件24,且可动载体25可带动光线转折元件24一起转动。
固定基座23通过一弹性元件EC与可动载体25连接,且弹性元件EC提供可动载体25朝向固定基座23的一预载力。
塑胶转动元件26设置于可动载体25与固定基座23之间,且塑胶转动元件26与可动载体25实体接触并与固定基座23实体接触。具体来说,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塑胶转动元件26包含一本体260、一载体支撑结构261、一基座支撑结构262、一载体辅助结构263以及一基座辅助结构264。其中,本体260具有面向可动载体25的一载体对应面CS以及面向固定基座23的一基座对应面BS。
载体支撑结构261设置于载体对应面CS,且载体支撑结构261连接并支撑可动载体25,其中载体支撑结构261与可动载体25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7和图10所示,载体支撑结构261由一圆柱凹槽组成,且圆柱凹槽的横截面呈现圆弧状且具有一特定半径值。此外,如图2和图10所示,可动载体25具有对应于载体支撑结构261的一圆柱凸出251,且圆柱凸出251可转动地设置于载体支撑结构261的圆柱凹槽,其中载体支撑结构261的圆柱凹槽实体接触并支撑圆柱凸出251。进一步地,如图7、图11和图12所示,载体支撑结构261具有一第一旋转轴RA1,且可动载体25可相对于固定基座23绕第一旋转轴RA1沿一第一旋转方向DR1或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为可动载体25的偏摆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RA1位于可动载体25的圆柱凸出251与载体支撑结构261的圆柱凹槽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
基座支撑结构262设置于基座对应面BS,且基座支撑结构262连接固定基座23,以使固定基座23支撑塑胶转动元件26,其中基座支撑结构262与固定基座23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2和图6所示,基座支撑结构262由两个圆柱凸出组成。此外,如图3所示,固定基座23具有对应于基座支撑结构262的两个圆柱凹槽231,且基座支撑结构262的圆柱凸出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的圆柱凹槽231,其中固定基座23的圆柱凹槽231实体接触并支撑基座支撑结构262的圆柱凸出。进一步地,如图6、图16和图17所示,基座支撑结构262具有一第二旋转轴RA2,且可动载体25通过塑胶转动元件26可相对于固定基座23绕第二旋转轴RA2沿一第二旋转方向DR2或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为可动载体25的俯仰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轴RA2位于固定基座23的圆柱凹槽231与基座支撑结构262的圆柱凸出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旋转轴RA1与第二旋转轴RA2正交。
载体辅助结构263设置于基座对应面BS,且载体辅助结构263与载体支撑结构261相对设置。并且,如图3和图7所示,载体辅助结构263与载体支撑结构261在平行于通过光线转折元件24转折后的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在本实施例中,载体辅助结构263与固定基座23之间形成一第一止动机制。详细来说,如图16至图18所示,在塑胶转动元件26受力(例如受到可动载体25的带动)而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旋转一特定角度θ2后,位于基座对应面BS上的载体辅助结构263会抵顶到固定基座23,从而固定基座23可止挡载体辅助结构263,以使塑胶转动元件26停止转动。
基座辅助结构264设置于载体对应面CS,且基座辅助结构264与基座支撑结构262相对设置。并且,如图3和图7所示,基座辅助结构264与基座支撑结构262在平行于通过光线转折元件24转折后的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基座辅助结构264与可动载体25之间形成一第二止动机制。详细来说,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可动载体25受力而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旋转一特定角度θ1后,可动载体25会抵顶到位于载体对应面CS上的基座辅助结构264,从而基座辅助结构264可止挡可动载体25,以使可动载体25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塑胶转动元件26由塑胶射出一体成型,其中塑胶转动元件26的载体辅助结构263、基座辅助结构264与本体260一体成型。如图7和图8所示,塑胶转动元件26的本体260具有两个注料痕GT。
弹性印刷电路板27附接于固定基座23。
驱动机构28用以驱动可动载体25相对于固定基座23沿第一旋转方向DR1(及其反向DP1)及/或第二旋转方向DR2(及其反向DP2)转动,从而使装设于可动载体25的光线转折元件24可一并相对于固定基座23转动。具体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28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三个线圈281以及三个磁石282,其中磁石282设置于可动载体25,且线圈281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27上以间接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弹性印刷电路板27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线圈281,从而线圈281与磁石282的交互作用可驱动可动载体25以第一旋转轴RA1为轴心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转动(如图7、图11及图12所示),且也可驱动可动载体25以第二旋转轴RA2为轴心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转动(如图6、图16及图17所示)。
光学透镜组21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1度<FOV<50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19至图35,其中图1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0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21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22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3绘示图19的相机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24绘示图20的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图25绘示图21的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图26绘示图22的相机模块沿26-26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图27绘示图26中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图28绘示图27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29绘示图27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30绘示图28中区域EL7的放大示意图,图31绘示图23的相机模块沿31-31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图32绘示图31中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图33绘示图32中可动载体和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34绘示图32中可动载体和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且图35绘示图33中区域EL9的放大示意图。
相机模块1b包含一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b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b包含一外壳20b、一固定基座23b、一光学透镜组21b、一透镜载体22b、一光线转折元件24b、一可动载体25b、一转动元件26b、一弹性印刷电路板27b以及一驱动机构28b。电子感光元件ISU设置于光学透镜组21b的成像面上。
外壳20b装设于固定基座23b并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且容置空间S容置光学透镜组21b、透镜载体22b、光线转折元件24b、可动载体25b、转动元件26b和驱动机构28b。
光学透镜组21b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光轴通过这些光学透镜。并且,透镜载体22b承载光学透镜组21b的光学透镜。
光线转折元件24b位于透镜载体22b的像侧,且光线转折元件24b用以将光轴转折。进一步来说,光线转折元件24b用以将来自光学透镜组21b的光线转折使光线转向。如图26所示,光线转折元件24b包含一入射面240b、四个反射面241b、242b、243b、244b以及一出射面245b。来自光学透镜组21b的光线自入射面240b进入光线转折元件24b,反射面241b、242b、243b、244b用以反射来自入射面240b的光线以使光线转向,且光线转向后自出射面245b离开光线转折元件24b。光线转折元件24b通过多个反射面241b、242b、243b、244b对光线多次反射而多次折迭光轴。其中,光线于光线转折元件24b的其中两个反射面242b、243b分别进行一次全反射。在本实施例中,光线转折元件24b可为一体成形的一个棱镜,或者可由多个棱镜彼此粘合或组装形成,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可动载体25b承载光线转折元件24b,且可动载体25b可带动光线转折元件24b一起转动。
固定基座23b通过一弹性元件EC与可动载体25b连接,且弹性元件EC提供可动载体25b朝向固定基座23b的一预载力。
转动元件26b设置于可动载体25b与固定基座23b之间,且转动元件26b与可动载体25b实体接触并与固定基座23b实体接触。具体来说,如图20、图21、图24和图25所示,转动元件26b包含一本体260b、一载体支撑结构261b、一基座支撑结构262b、一载体辅助结构263b以及一基座辅助结构264b。其中,本体260b具有面向可动载体25b的一载体对应面CS以及面向固定基座23b的一基座对应面BS。
载体支撑结构261b设置于载体对应面CS,且载体支撑结构261b连接并支撑可动载体25b,其中载体支撑结构261b与可动载体25b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20和图24所示,载体支撑结构261b由两个球体2611b以及两个锥状凹槽2612b组成,其中锥状凹槽2612b形成于载体对应面CS,且球体2611b分别实体接触锥状凹槽2612b。并且,锥状凹槽2612b由与球体2611b相切的多个平面组成,进而形成锥状外观。此外,如图21和图32所示,可动载体25b具有对应于载体支撑结构261b的两个锥状凹槽252b,且载体支撑结构261b的球体2611b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可动载体25b的锥状凹槽252b,其中载体支撑结构261b的球体2611b实体接触并支撑可动载体25b的锥状凹槽252b。进一步地,如图24、图28和图29所示,载体支撑结构261b具有一第一旋转轴RA1,且可动载体25b可相对于固定基座23b绕第一旋转轴RA1沿一第一旋转方向DR1或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为可动载体25b的俯仰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RA1位于载体支撑结构261b的两个球体2611b各自的球心的连线上。
基座支撑结构262b设置于基座对应面BS,且基座支撑结构262b连接固定基座23b,以使固定基座23b支撑转动元件26b,其中基座支撑结构262b与固定基座23b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21和图25所示,基座支撑结构262b由两个球体2621b以及两个锥状凹槽2622b组成,其中锥状凹槽2622b形成于基座对应面BS,且球体2621b分别实体接触锥状凹槽2622b。其中,锥状凹槽2622b可以由与球体2621b相切的多个平面组成,进而形成锥状外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如图20和图27所示,固定基座23b具有对应于基座支撑结构262b的两个锥状凹槽232b,且基座支撑结构262b的球体2621b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b的锥状凹槽232b,其中固定基座23b的锥状凹槽232b实体接触并支撑基座支撑结构262b的球体2621b。进一步地,如图25、图33和图34所示,基座支撑结构262b具有一第二旋转轴RA2,且可动载体25b通过转动元件26b可相对于固定基座23b绕第二旋转轴RA2沿一第二旋转方向DR2或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为可动载体25b的偏摆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轴RA2位于基座支撑结构262b的两个球体2621b各自的球心的连线上。此外,第一旋转轴RA1与第二旋转轴RA2正交。
载体辅助结构263b设置于基座对应面BS,且载体辅助结构263b与载体支撑结构261b相对设置。并且,如图21和图25所示,载体辅助结构263b与载体支撑结构261b在平行于通过光线转折元件24b转折前的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在本实施例中,载体辅助结构263b与固定基座23b之间形成一第一止动机制。详细来说,如图33至图35所示,在转动元件26b受力(例如受到可动载体25b的带动)而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旋转一特定角度θ2后,位于基座对应面BS上的载体辅助结构263b会抵顶到固定基座23b,从而固定基座23b可止挡载体辅助结构263b,以使转动元件26b停止转动。
基座辅助结构264b设置于载体对应面CS,且基座辅助结构264b与基座支撑结构262b相对设置。并且,如图20和图24所示,基座辅助结构264b与基座支撑结构262b在平行于通过光线转折元件24b转折前的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基座辅助结构264b与可动载体25b之间形成一第二止动机制。详细来说,如图28至图30所示,在可动载体25b受力而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旋转一特定角度θ1后,可动载体25b会抵顶到位于载体对应面CS上的基座辅助结构264b,从而基座辅助结构264b可止挡可动载体25b,以使可动载体25b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元件26b的载体辅助结构263b、基座辅助结构264b与本体260b一体成型。
弹性印刷电路板27b附接于固定基座23b。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感光元件ISU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27b。
驱动机构28b用以驱动可动载体25b相对于固定基座23b沿第一旋转方向DR1(及其反向DP1)及/或第二旋转方向DR2(及其反向DP2)转动,从而使装设于可动载体25b的光线转折元件24b可一并相对于固定基座23b转动。具体来说,如图20和图21所示,驱动机构28b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三个线圈281b以及三个磁石282b,其中磁石282b设置于可动载体25b,且线圈281b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27b上以间接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b。弹性印刷电路板27b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线圈281b,从而线圈281b与磁石282b的交互作用可驱动可动载体25b以第一旋转轴RA1为轴心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转动(如图24、图28及图29所示),且也可驱动可动载体25b以第二旋转轴RA2为轴心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转动(如图25、图33及图34所示)。
光学透镜组21b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1度<FOV<50度。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6至图53,其中图36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7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8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39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40绘示图36的相机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41绘示图37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图42绘示图38的塑胶转动元件的放大示意图,图43绘示图42中区域EL10的放大示意图,图44绘示图40的相机模块沿44-44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图45绘示图44中区域EL11的放大示意图,图46绘示图45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47绘示图45中可动载体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48绘示图46中区域EL12的放大示意图,图49绘示图39的相机模块沿49-49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图50绘示图49中区域EL13的放大示意图,图51绘示图50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后的示意图,图52绘示图50中可动载体和塑胶转动元件沿第二旋转方向的反向旋转后的示意图,且图53绘示图51中区域EL14的放大示意图。
相机模块1c包含一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c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c包含一光学透镜组21c、一透镜载体22c、一外壳20c、一固定基座23c、一光线转折元件24c、一可动载体25c、一塑胶转动元件26c、一弹性印刷电路板27c以及一驱动机构28c。电子感光元件ISU设置于光学透镜组21c的成像面上。
光学透镜组21c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光轴通过这些光学透镜。并且,透镜载体22c承载光学透镜组21c的光学透镜。
光线转折元件24c位于透镜载体22c的物侧,且光线转折元件24c用以将光轴转折。进一步来说,光线转折元件24c用以将沿光轴入射的光线转折进入透镜载体22c以通过光学透镜组21c的光学透镜。在本实施例中,光线转折元件24c为棱镜。
外壳20c装设于固定基座23c并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可动载体25c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并承载光线转折元件24c,且可动载体25c可带动光线转折元件24c一起转动。
固定基座23c通过一弹性元件EC与可动载体25c连接,且弹性元件EC提供可动载体25c朝向固定基座23c的一预载力。
塑胶转动元件26c设置于可动载体25c与固定基座23c之间,且塑胶转动元件26c与可动载体25c实体接触并与固定基座23c实体接触。具体来说,如图37、图38、图41和图42所示,塑胶转动元件26c包含一本体260c、一载体支撑结构261c、一基座支撑结构262c、一载体辅助结构263c以及一基座辅助结构264c。其中,本体260c具有面向可动载体25c的一载体对应面CS以及面向固定基座23c的一基座对应面BS。
载体支撑结构261c设置于载体对应面CS,且载体支撑结构261c连接并支撑可动载体25c,其中载体支撑结构261c与可动载体25c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38和图42所示,载体支撑结构261c由两个球体2611c以及两个锥状凹槽2612c组成,其中锥状凹槽2612c形成于载体对应面CS,且球体2611c分别实体接触锥状凹槽2612c。并且,锥状凹槽2612c由与球体2611c相切的多个平面组成,进而形成锥状外观。此外,如图37和图45所示,可动载体25c具有对应于载体支撑结构261c的两个锥状凹槽252c,且载体支撑结构261c的球体2611c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可动载体25c的锥状凹槽252c,其中载体支撑结构261c的球体2611c实体接触并支撑可动载体25c的锥状凹槽252c。进一步地,如图42、图51和图52所示,载体支撑结构261c具有一第一旋转轴RA1,且可动载体25c可相对于固定基座23c绕第一旋转轴RA1沿一第一旋转方向DR1或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为可动载体25c的偏摆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轴RA1位于可动载体25c的锥状凹槽252c与载体支撑结构261c的球体2611c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
基座支撑结构262c设置于基座对应面BS,且基座支撑结构262c连接固定基座23c,以使固定基座23c支撑塑胶转动元件26c,其中基座支撑结构262c与固定基座23c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37和图41所示,基座支撑结构262c由两个球体2621c以及两个锥状凹槽2622c组成,其中锥状凹槽2622c形成于基座对应面BS,且球体2621c分别实体接触锥状凹槽2622c。其中,锥状凹槽2622c可以由与球体2621c相切的多个平面组成,进而形成锥状外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如图38和图50所示,固定基座23c具有对应于基座支撑结构262c的两个锥状凹槽232c,且基座支撑结构262c的球体2621c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c的锥状凹槽232c,其中固定基座23c的锥状凹槽232c实体接触并支撑基座支撑结构262c的球体2621c。进一步地,如图41、图46和图47所示,基座支撑结构262c具有一第二旋转轴RA2,且可动载体25c通过塑胶转动元件26c可相对于固定基座23c绕第二旋转轴RA2沿一第二旋转方向DR2或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为可动载体25c的俯仰方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旋转轴RA2位于固定基座23c的锥状凹槽232c与基座支撑结构262c的球体2621c之间的接触点的连线上。此外,第一旋转轴RA1与第二旋转轴RA2正交。
载体辅助结构263c设置于基座对应面BS,且载体辅助结构263c与载体支撑结构261c相对设置。并且,如图44和图45所示,载体辅助结构263c与载体支撑结构261c在平行于通过光线转折元件24c转折后的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在本实施例中,载体辅助结构263c与固定基座23c之间形成一第一止动机制。详细来说,如图46至图48所示,在塑胶转动元件26c受力(例如受到可动载体25c的带动)而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旋转一特定角度θ2后,位于基座对应面BS上的载体辅助结构263c会抵顶到固定基座23c,从而固定基座23c可止挡载体辅助结构263c,以使塑胶转动元件26c停止转动。
基座辅助结构264c设置于载体对应面CS,且基座辅助结构264c与基座支撑结构262c相对设置。并且,如图49和图50所示,基座辅助结构264c与基座支撑结构262c在平行于通过光线转折元件24c转折后的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基座辅助结构264c与可动载体25c之间形成一第二止动机制。详细来说,如图51至图53所示,在可动载体25c受力而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旋转一特定角度θ1后,可动载体25c会抵顶到位于载体对应面CS上的基座辅助结构264c,从而基座辅助结构264c可止挡可动载体25c,以使可动载体25c停止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塑胶转动元件26c的载体辅助结构263c、基座辅助结构264c与本体260c一体成型。如图42和图43所示,塑胶转动元件26c的本体260c具有至少一个注料痕GT。
弹性印刷电路板27c附接于固定基座23c。
驱动机构28c用以驱动可动载体25c相对于固定基座23c沿第一旋转方向DR1(及其反向DP1)及/或第二旋转方向DR2(及其反向DP2)转动,从而使装设于可动载体25c的光线转折元件24c可一并相对于固定基座23c转动。具体来说,如图37和图38所示,驱动机构28c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三个线圈281c以及三个磁石282c,其中磁石282c设置于可动载体25c,且线圈281c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27c上以间接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c。弹性印刷电路板27c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线圈281c,从而线圈281c与磁石282c的交互作用可驱动可动载体25c以第一旋转轴RA1为轴心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转动(如图42、图51及图52所示),且也可驱动可动载体25c以第二旋转轴RA2为轴心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转动(如图41、图46及图47所示)。
光学透镜组21c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1度<FOV<50度。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54至图62,其中图5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55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56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57绘示图56的可动载体和转动元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8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59绘示图58的固定基座、弹性印刷电路板、线圈和转动元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60绘示图54的相机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61绘示图60的相机模块沿61-61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且图62绘示图58的固定基座、弹性印刷电路板、驱动机构、转动元件和可动载体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相机模块1d包含一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d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ISU。其中,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d包含一外壳20d、一固定基座23d、一光学透镜组21d、一透镜载体22d、两个光线转折元件24d、一可动载体25d、一转动元件26d、一弹性印刷电路板27d、一第一驱动机构28d、一第二驱动机构29d、一第三驱动机构30d、一牵引磁轭31d以及一牵引磁石32d。电子感光元件ISU设置于光学透镜组21d的成像面上。
外壳20d包含一上盖201d以及一框体202d,且上盖201d组装于框体202d。固定基座23d装设于外壳20d的框体202d并与外壳20d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S,且容置空间S容置光学透镜组21d、透镜载体22d、光线转折元件24d、可动载体25d、转动元件26d、弹性印刷电路板27d、第一驱动机构28d、第二驱动机构29d、第三驱动机构30d和牵引磁轭31d。
光学透镜组21d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光轴通过这些光学透镜。并且,透镜载体22d承载光学透镜组21d的光学透镜。
光线转折元件24d分别位于透镜载体22d的物侧和像侧,且光线转折元件24d用以将光轴转折,从而光线在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d内的转向次数可为多次。进一步来说,位于透镜载体22d物侧的光线转折元件24d用以将沿光轴入射的光线转折进入透镜载体22d以通过光学透镜组21d的光学透镜,而位于透镜载体22d像侧的光线转折元件24d用以将来自光学透镜组21d的光线转折使光线转向。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光线转折元件24d皆为棱镜,且通过选用特定材质折射率的棱镜,光线在光线转折元件24d中至少一者内部可有全反射现象。
可动载体25d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S中并承载位于透镜载体22d像侧的光线转折元件24d,且可动载体25d可带动位于透镜载体22d像侧的光线转折元件24d一起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透镜载体22d物侧的光线转折元件24d固定设置于外壳20d的框体202d。
固定基座23d通过一弹性元件EC与可动载体25d连接,且弹性元件EC提供可动载体25d朝向固定基座23d的一预载力。
转动元件26d设置于可动载体25d与固定基座23d之间,且转动元件26d与可动载体25d实体接触并与固定基座23d实体接触。具体来说,如图56至图59所示,转动元件26d包含一主支撑球体265d以及三个辅助支撑球体266d,且主支撑球体265d分别与各辅助支撑球体266d之间具有一个接触点。
主支撑球体265d连接并支撑可动载体25d,且主支撑球体265d与可动载体25d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57和图61所示,可动载体25d具有对应于主支撑球体265d的一锥状凹槽252d,且主支撑球体265d可转动地设置于可动载体25d的锥状凹槽252d,其中主支撑球体265d实体接触并支撑可动载体25d的锥状凹槽252d。
辅助支撑球体266d连接固定基座23d,以使固定基座23d支撑转动元件26d,其中辅助支撑球体266d与固定基座23d实体接触。详细来说,如图58和图59所示,固定基座23d具有对应于辅助支撑球体266d的三个凹槽233d,且辅助支撑球体266d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d的凹槽233d,其中固定基座23d的凹槽233d实体接触并支撑辅助支撑球体266d。
弹性印刷电路板27d附接于固定基座23d。
第一驱动机构28d用以驱动可动载体25d相对于固定基座23d沿一第一旋转方向DR1或相反于第一旋转方向DR1的方向DP1(例如为可动载体25d的偏摆方向)旋转,从而使装设于可动载体25d的光线转折元件24d可一并相对于固定基座23d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转动。具体来说,如图6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28d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线圈281d以及两个第一磁石282d,其中第一磁石282d设置于可动载体25d,且第一线圈281d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27d上以间接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d。弹性印刷电路板27d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第一线圈281d,从而第一线圈281d与第一磁石282d的交互作用可驱动可动载体25d以主支撑球体265d为旋转轴沿第一旋转方向DR1或其反向DP1转动。
第二驱动机构29d用以驱动可动载体25d相对于固定基座23d沿一第二旋转方向DR2或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DR2的方向DP2(例如为可动载体25d的俯仰方向)旋转,从而使装设于可动载体25d的光线转折元件24d可一并相对于固定基座23d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转动。具体来说,如图6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29d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线圈291d以及两个第二磁石292d,其中第二磁石292d设置于可动载体25d,且第二线圈291d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27d上以间接地设置于固定基座23d。弹性印刷电路板27d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第二线圈291d,从而第二线圈291d与第二磁石292d的交互作用可驱动可动载体25d以主支撑球体265d为旋转轴沿第二旋转方向DR2或其反向DP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方向DR1的旋转轴心与第二旋转方向DR2的旋转轴心正交。
第三驱动机构30d包含多个滚动元件301d、一第三线圈302d以及一第三磁石303d,滚动元件301d分别可滚动地设置于框体202d的多个导引槽2020d中并夹设于透镜载体22d和框体202d之间,第三线圈302d设置于弹性印刷电路板27d,且第三磁石303d固定于透镜载体22d。其中,弹性印刷电路板27d可提供驱动电流给第三线圈302d。第三线圈302d与第三磁石303d互相面对设置,以提供透镜载体22d移动的作用力,并搭配滚动元件301d可使透镜载体22d沿光轴移动,从而提供自动对焦的功能。
牵引磁轭31d设置于可动载体25d,且牵引磁石32d设置于固定基座23d。牵引磁轭31d与牵引磁石32d相对设置并共同产生一预载力。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磁轭31d和牵引磁石32d的交互作用对可动载体25d施加朝向固定基座23d的预载力。
光学透镜组21d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1度<FOV<50度。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63与图64,其中图6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64绘示图63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6包含多个相机模块、闪光灯模块61、对焦辅助模块62、影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63、显示模块(使用者界面)64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未绘示)。
这些相机模块包含超广角相机模块60a、高像素相机模块60b以及摄远相机模块60c。其中,相机模块60a、60b、60c中至少一个相机模块包含本发明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
超广角相机模块60a具有容纳多景色的功能。图65绘示以超广角相机模块60a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高像素相机模块60b具有高解析且低变形的功能。高像素相机模块60b能进一步撷取图65的影像中的部分区域。图66绘示以高像素相机模块60b撷取影像的示意图。
摄远相机模块60c具有高倍数的放大功能。摄远相机模块60c能进一步撷取图66的影像中的部分区域。图67绘示以摄远相机模块60c撷取影像的示意图。其中,相机模块的最大视角对应于图67的视角。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6利用超广角相机模块60a、高像素相机模块60b或是摄远相机模块60c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61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62提供的被摄物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63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相机模块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同时提供变焦功能。对焦辅助模块62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显示模块64可采用触控屏幕,具备触控功能,可通过手动的方式调整拍摄视角,因此切换不同的相机模块,并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或可利用实体拍摄按钮进行拍摄)。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模块64。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6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7包含相机模块70、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相机模块70g、相机模块70h、闪光灯模块71、影像信号处理器、显示装置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未绘示)。其中,相机模块70包含上述第四实施例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2d。相机模块70、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相机模块70g与相机模块70h皆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同一侧,而显示装置则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另一侧。
相机模块70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a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b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c为一摄远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d为一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e为一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f为一超广角相机模块,相机模块70g为一超广角相机模块,且相机模块70h为一飞时测距(Time of Flight,ToF)相机模块。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70、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与相机模块70g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7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此外,相机模块70与相机模块70a为具有光线转折元件配置的摄远相机模块。另外,相机模块70h可取得影像的深度信息。上述电子装置7以包含多个相机模块70、70a、70b、70c、70d、70e、70f、70g、70h为例,但相机模块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时,电子装置7利用相机模块70、相机模块70a、相机模块70b、相机模块70c、相机模块70d、相机模块70e、相机模块70f、相机模块70g或相机模块70h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71进行补光,并且以类似于前述实施例的方式进行后续处理,在此不再加以赘述。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69至图71,其中图6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70绘示图69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且图71绘示图69的电子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8为一汽车。电子装置8包含多个车用相机模块80,且这些相机模块80例如分别包含本发明的相机模块,其可例如应用于全景行车辅助系统、行车记录仪和倒车显影装置。
如图69所示,相机模块80可例如设置于车体四周,用于撷取轿车四周影像,有助于辨识车外的路况信息,借以可实现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此外,并可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将影像组合成全景画面,提供驾驶人视线盲区的影像,让驾驶者可掌控车身四周情况,以利于行车和停车。
如图70所示,相机模块80可例如分别设置于左、右后照镜下方,其中相机模块80的视角可为40度至90度,用以撷取左、右两旁车道范围内的影像信息。
如图71所示,相机模块80也可例如分别设置于左、右后照镜下方以及前、后挡风玻璃内侧,从而有助于驾驶人借此获得驾驶舱以外的外部空间信息,提供更多视角以减少视线死角,以提升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和相机模块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全景行车辅助系统、行车记录仪和倒车显影装置为限。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和相机模块更可视需求应用于多种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和相机模块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位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述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和相机模块的运用范围。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46)

1.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透镜组,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一光轴通过所述光学透镜;
一透镜载体,承载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所述光学透镜;
一光线转折元件,位于所述光轴上以将所述光轴转折;
一可动载体,承载所述光线转折元件;
一固定基座,通过一弹性元件与所述可动载体连接;
一塑胶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且所述塑胶转动元件包含:
一本体,具有面向所述可动载体的一载体对应面以及面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对应面;
一载体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载体对应面,且所述载体支撑结构连接并支撑所述可动载体;
一基座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对应面,且所述基座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固定基座,以使所述固定基座支撑所述塑胶转动元件;
一载体辅助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对应面,且所述载体辅助结构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相对设置;以及
一基座辅助结构,设置于所述载体对应面,且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相对设置;以及
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可动载体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转动;
其中,所述光线转折元件位于所述透镜载体的物侧;
其中,所述载体支撑结构与所述可动载体实体接触,且所述基座支撑结构与所述固定基座实体接触;
其中,所述塑胶转动元件的所述载体辅助结构、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辅助结构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在平行于通过所述光线转折元件转折后的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辅助结构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形成一第一止动机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在平行于通过所述光线转折元件转折后的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可动载体之间形成一第二止动机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所述至少两个锥状凹槽形成于所述载体对应面,且所述至少两个球体分别实体接触所述至少两个锥状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所述至少两个锥状凹槽形成于所述基座对应面,且所述至少两个球体分别实体接触所述至少两个锥状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由至少一圆柱凸出或至少一圆柱凹槽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由至少一圆柱凸出或至少一圆柱凹槽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二旋转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载体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载体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沿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相反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正交。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1度<FOV<50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1度<FOV≤35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转动元件的所述本体具有至少一注料痕。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磁石,所述至少一线圈和所述至少一磁石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且所述至少一线圈和所述至少一磁石其中另一者直接地或间接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弹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弹性印刷电路板附接于所述固定基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磁石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且所述至少一线圈设置于所述弹性印刷电路板上。
21.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的一成像面上。
2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相机模块。
23.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透镜组,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一光轴通过所述光学透镜;
一透镜载体,承载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所述光学透镜;
一光线转折元件,位于所述光轴上以将所述光轴转折;
一可动载体,承载所述光线转折元件;
一固定基座,通过一弹性元件与所述可动载体连接;
一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且所述转动元件包含:
一本体,具有面向所述可动载体的一载体对应面以及面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一基座对应面;
一载体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载体对应面,且所述载体支撑结构连接并支撑所述可动载体;
一基座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对应面,且所述基座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固定基座,以使所述固定基座支撑所述转动元件;
一载体辅助结构,设置于所述基座对应面,且所述载体辅助结构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相对设置;以及
一基座辅助结构,设置于所述载体对应面,且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相对设置;以及
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可动载体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转动;
其中,所述光线转折元件位于所述透镜载体的像侧;
其中,所述载体支撑结构与所述可动载体实体接触,且所述基座支撑结构与所述固定基座实体接触;
其中,所述转动元件的所述载体辅助结构、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辅助结构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在平行于通过所述光线转折元件转折前的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辅助结构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形成一第一止动机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在平行于通过所述光线转折元件转折前的所述光轴的方向上有重叠。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辅助结构与所述可动载体之间形成一第二止动机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由至少两个球体以及至少两个锥状凹槽组成。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一旋转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二旋转轴。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载体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载体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沿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且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沿相反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正交。
3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光线于所述光线转折元件内部有全反射现象。
3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1度<FOV<50度。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1度<FOV≤35度。
3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含彼此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磁石,所述至少一线圈和所述至少一磁石其中一者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且所述至少一线圈和所述至少一磁石其中另一者直接地或间接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弹性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弹性印刷电路板附接于所述固定基座。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磁石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且所述至少一线圈设置于所述弹性印刷电路板上。
41.一种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光学透镜组,包含多个光学透镜,且一光轴通过所述光学透镜;
一透镜载体,承载所述光学透镜组的所述光学透镜;
一光线转折元件,位于所述光轴上以将所述光轴转折;
一可动载体,承载所述光线转折元件;
一固定基座,通过一弹性元件与所述可动载体连接;
一转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与所述固定基座之间;
一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可动载体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沿一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或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含:
一第一线圈;以及
一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设置;
一第二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可动载体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沿一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或沿相反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相异,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含:
一第二线圈;以及
一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设置;以及
一弹性印刷电路板,附接于所述固定基座;
其中,所述光线转折元件位于所述透镜载体的像侧;
其中,所述转动元件与所述可动载体实体接触,且所述转动元件与所述固定基座实体接触;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皆设置于所述弹性印刷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二磁石皆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的旋转轴心正交。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牵引磁轭,其中所述牵引磁轭设置于所述可动载体。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牵引磁石,其中所述牵引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磁轭与所述牵引磁石相对设置并共同产生一预载力。
46.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影像稳定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光线于所述光线转折元件内部有全反射现象。
CN202211005311.8A 2022-07-15 2022-08-22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74347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89760P 2022-07-15 2022-07-15
US63/389,760 2022-07-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34743A true CN117434743A (zh) 2024-01-23

Family

ID=835065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5311.8A Pending CN117434743A (zh) 2022-07-15 2022-08-22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02222210998.0U Active CN217879843U (zh) 2022-07-15 2022-08-22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0998.0U Active CN217879843U (zh) 2022-07-15 2022-08-22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9711A1 (zh)
EP (1) EP4307043A1 (zh)
CN (2) CN117434743A (zh)
TW (1) TWI79814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78062B2 (en) * 2017-02-08 2020-06-0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Reflecting module for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029453B2 (en) * 2018-01-25 2021-06-08 Tdk Taiwan Corp. Optical system
JP7015932B2 (ja) * 2019-06-01 2022-02-03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ペリスコープ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に適用されるプリズム装置及びペリスコープ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EP4007264A4 (en) * 2019-07-29 2023-08-23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ACTUATOR
KR102560396B1 (ko) * 2019-11-29 2023-07-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I743898B (zh) * 2020-07-22 2021-10-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達成影像穩定的反射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38514B (zh) * 2020-09-16 2021-09-0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反射元件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07043A1 (en) 2024-01-17
US20240019711A1 (en) 2024-01-18
TW202405540A (zh) 2024-02-01
CN217879843U (zh) 2022-11-22
TWI798143B (zh) 2023-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70868B (zh) 可达成影像稳定的反射模组、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CN109639997B (zh)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装置及介质
US7697217B2 (en) Lens barrel,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lens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CN1118359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703658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reflective el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370111U (zh)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30418147A1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20240103345A1 (en) Image capturing unit,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101100A (zh)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7879843U (zh) 影像稳定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0062070B (zh) 成像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5437098A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9351824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1885292A (zh) 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7484583U (zh) 摄影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18068633A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BR102023011855A2 (pt) Módulo de lente de estabilização de imagem, módulo de câmera e dispositivo eletrônico
KR20230024606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5877634A (zh) 相机模块、电子装置与车辆工具
TW201007244A (en) Zoom lens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