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4651B -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4651B
TWI794651B TW109133188A TW109133188A TWI794651B TW I794651 B TWI794651 B TW I794651B TW 109133188 A TW109133188 A TW 109133188A TW 109133188 A TW109133188 A TW 109133188A TW I794651 B TWI794651 B TW I7946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amera module
optical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3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4852A (zh
Inventor
許宰赫
金鎭世
趙鏞主
梁召渼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4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4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4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465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having a beam-folding prism or mirr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02B15/17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 成在與第一光軸相交的第二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沿所述第一光軸入射的光;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在分別與所述第一光軸及所述第二光軸相交的第三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在所述第二光軸上入射的光;以及光學成像系統,設置於所述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與所述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之間。

Description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以下說明是有關於一種遠攝成像照相機模組。
照相機模組可安裝於可攜式終端上。在實例中,照相機模組可安裝於無線通訊終端的相應前表面及後表面上。由於可攜式終端的照相機模組可易於使用及攜帶,因此照相機模組不僅可用於對短程的物體進行成像,而且可用於對遠端或遠處的物體進行成像。因此,可攜式終端的照相機模組具有與普通照相機的遠攝能力相當的遠攝能力可為有益的。然而,由於安裝照相機模組的空間可能基於無線終端的尺寸而受到限制,因此可能難以實施或執行遠攝能力。因此,開發一種在不增加無線終端的尺寸的條件下達成遠攝效能的光學成像系統及照相機模組可為有益的。
上述資訊僅被呈現作為背景資訊,以幫助理解本揭露。關於上述中的任何一者是否可適用作為關於本揭露的先前技術,沒有作出確定,並且沒有作出斷言。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 張標的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的範圍。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在與第一光軸相交的第二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沿所述第一光軸入射的光;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在分別與所述第一光軸及所述第二光軸相交的第三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沿所述第二光軸入射的光;以及光學成像系統,設置於所述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與所述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之間。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條件表達式0.5<BFL/f,其中BFL是自所述光學成像系統中最靠近成像平面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refractive power),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且所述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具有折射力的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所述第三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且所述第四透鏡 具有正的折射力。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可等於或大於19毫米。
自所述第一光軸與所述第二光軸的第一交點至所述第二光軸與所述第三光軸的第二交點的距離可大於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及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各自被配置成改變光學路徑;以及光學成像系統,設置於所述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與所述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之間,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一或多個透鏡組,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4.0<BFL/ImgHT,其中BFL是自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且ImgHT是所述成像平面的高度。
所述一或多個透鏡組可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
所述第三透鏡可具有其物側表面為凸的且其像側表面為凹的形狀。
所述一或多個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折射力的第四透鏡。
所述一或多個透鏡組可包括具有折射力的第五透鏡。
所述BFL可等於或大於15毫米。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終端裝置包括: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反射構件及第二反射構件,各自分別被配置成改變光學路徑; 以及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包括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包括負的折射力;以及第三透鏡,包括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等於或大於19毫米。
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後焦距(back focal length,BFL)可等於或大於15毫米。
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可在8.0毫米至25.0毫米範圍內。
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及所述第三透鏡可設置於所述第一反射構件與所述第二反射構件之間。
在一般態樣中,一種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透鏡,包括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包括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包括折射力;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一反射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上,且被配置成改變第一光學路徑;第二反射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上,且被配置成改變第二光學路徑;以及第三反射構件,鄰近所述第二反射構件設置,且被配置成改變第三光學路徑,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自物側朝像側依序設置。
所述第二透鏡可具有在-50.0毫米至-6.0毫米範圍內的焦距。
所述第三透鏡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可等於或大於1.65。
所述第一透鏡可具有凸的物側表面。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 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10、12、20、22、30:照相機模組
100、200、300、400、500:光學成像系統
110:最前面的透鏡/第一透鏡
120、220、320、420、520:第二透鏡
130、230、330、430、530:第三透鏡
140、240、440、540:第四透鏡
150:最後面的透鏡/第五透鏡
210、310、410、510:第一透鏡
250、450:第五透鏡
1000、1002、1004:可攜式終端
C1:第一光軸/光軸方向
C2:第二光軸/光軸方向/第二光軸方向
C3:第三光軸/光軸方向/第三光軸方向
C4:第四光軸/光軸方向
IF:濾波器
ImgHT:成像平面的高度
IP:影像感測器
P1: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
P1P2:距離
P2: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
P3: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第三光學路徑轉換單元
圖1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照相機模組。
圖2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照相機模組。
圖3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
圖4示出圖3中所示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示例性像差曲線。
圖5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
圖6示出圖5中所示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示例性像差曲線。
圖7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
圖8示出圖7中所示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示例性像差曲線。
圖9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
圖10示出圖9中所示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1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
圖12示出圖11中所示示例性光學成像系統的示例性像差曲線。
圖13至圖15示出根據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具有照相機模組的可攜式終端的示例性後視圖。
在所有圖式中且在詳細說明通篇中,除非另以其他方式闡述或提供,否則相同的圖式參考編號將被理解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徵及結構。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進行的操作以外,亦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特徵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理解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是為了使此揭露內容將透徹及完整,並將向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充分傳達本揭露內容的範圍。
注意,在本文中,關於實施例或實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施例或實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實例,而所有實施例及實例並非僅限於此。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 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反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一項或者相關列出項中的任意兩項或更多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在本文中,為易於說明,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的」、「下方」及「下部的」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裝置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 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規定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述實例不限於圖式中所示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變化。
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加以組合。此外,如將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儘管本文中所述實例具有多種配置,然而可能存在其他配置。
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尺寸、比例及繪示。
另外,在本文中的實例中,第一透鏡指示最靠近物體(或對象)的透鏡,且第五透鏡指示最靠近影像平面(或影像感測器)的透鏡。在本文中的實例中,透鏡的曲率半徑、厚度、TTL、ImgHT(成像平面的高度: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1/2)及焦距均以毫 米(mm)為單位。另外,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TTL、BFL、距離等是基於光學成像系統的光軸計算的數值。另外,在對透鏡的形狀的說明中,一個表面具有凸的形狀此一陳述指示所述表面的光軸部分為凸的,且一個表面具有凹的形狀此一陳述指示所述表面的光軸部分為凹的。因此,即使當闡述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凸的時,透鏡的邊緣部分亦可為凹的。相似地,即使當闡述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凹的時,透鏡的邊緣部分亦可為凸的。
根據實例的照相機模組被配置成安裝於薄的可攜式終端或具有微小的形狀因數(form factor)的可攜式裝置上。在實例中,照相機模組的一側的高度可小於可攜式終端的厚度。照相機模組被配置成具有相當大的焦距。舉例而言,自照相機模組的最前面的透鏡至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距離可大於可攜式終端的厚度。
照相機模組被配置成具有經折射的光學路徑。具體而言,照相機模組可被配置成使得形成三個非平行光學路徑。舉例而言,在照相機模組內部可形成有第一光學路徑、第二光學路徑及第三光學路徑。第一光學路徑可指示沿第一光軸入射於照相機模組上的光的路徑。舉例而言,第一光學路徑可為自成像物體反射的光沿其移動至照相機模組的光路徑。第二光學路徑可指示在第二光軸上移動的光的路徑。舉例而言,第二光學路徑可為沿設置於照相機模組內部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光軸移動的光的路徑。第三光學路徑可指示在第三光軸上移動的光的路徑。舉例而言,第三光學 路徑可為自光學成像系統發射的光沿其移動至成像平面的路徑。照相機模組的光學路徑或光軸可被配置成相交。舉例而言,第一光學路徑(第一光軸)可被配置成與第二光學路徑(第二光軸)相交,且第二光學路徑(第二光軸)可被配置成與第三光學路徑(第三光軸)相交。另外,第一光學路徑(第一光軸)可被配置成與第三光學路徑(第三光軸)相交。因此,作為非限制性實例,根據實例的照相機模組可包括彼此不平行的三個光學路徑或光軸。光學路徑或光軸的相交處可與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具有預先確定的關係。舉例而言,自第一光學路徑(第一光軸)與第二光學路徑(第二光軸)相交的第一交點至第二光學路徑(第二光軸)與第三光學路徑(第三光軸)相交的第二交點的距離可大於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照相機模組可包括多個光學路徑轉換單元或反射構件。舉例而言,照相機模組可包括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及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然而,構成照相機模組的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的數目不限於兩個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舉例而言,照相機模組可包括三個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及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分別設置於照相機模組的前部位置及後部位置。舉例而言,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最靠近物側設置,且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設置。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及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改變入射至照相機模組的光的路徑。舉例而言,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在與 第一光軸相交的第二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在第一光軸上或沿第一光軸入射的光,且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在與第一光軸及第二光軸相交的第三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沿第二光軸入射的光。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為反射或折射光學路徑的構件中的一者。舉例而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以稜鏡、反射器或類似物的形式形成。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設置於光學路徑(光軸)的相交處。舉例而言,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與第二光學路徑的相交處,且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可設置於第二光學路徑與第三光學路徑的相交處。
照相機模組包括光學成像系統。光學成像系統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之間。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一或多個透鏡組。透鏡組可包括多個透鏡。作為實例,透鏡組可包括自物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然而,構成透鏡組的透鏡的數目不限於三個。在實例中,透鏡組可包括自物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作為另一實例,透鏡組可包括自物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
照相機模組可包括驅動光學成像系統的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可包括驅動磁體及驅動線圈。驅動磁體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或容納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鏡筒中。驅動線圈可設置於照相機模組的本體中或設置於容納透鏡鏡筒的外殼中。驅動單元可在第二光軸上移動光學成像系統。舉例而言,驅動單元可將光學成像 系統移動至物側或成像平面側,使得可調節照相機模組的焦距。
接下來,將詳細闡述構成照相機模組的光學成像系統。
根據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包含多個透鏡的光學系統。在實例中,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學系統可包括具有折射力的多個透鏡。然而,光學成像系統未必僅包括具有折射力的透鏡。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用於折射入射光的稜鏡及用於調節光量的光闌。另外,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用於阻擋紅外光的紅外截止濾波器。此外,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將藉由光學系統入射的對象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的影像感測器。另外,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調節透鏡與透鏡之間的距離的間隙維持構件。
多個透鏡可由具有與空氣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在實例中,所述多個透鏡可由塑膠或玻璃形成。所述多個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非球面形狀。透鏡的非球面表面由以下方程式1表示。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14-1
在方程式1中,c為透鏡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為圓錐常數,r為非球面表面上任一點至光軸的距離,A至J為非球面常數,且Z(或SAG)為光軸方向上自非球面表面上任一點至非球面表面的頂點的高度。
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三或更多個透鏡。在實例中,光學 成像系統可包括自物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然而,構成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的數目不限於三個透鏡。舉例而言,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四個透鏡或五個透鏡。
第一透鏡至第三透鏡、第一透鏡至第四透鏡以及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可與相鄰透鏡間隔開地佈置。舉例而言,透鏡的像側表面與和所述透鏡鄰近的透鏡的物側之間可形成有預先確定的間隙。
第一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程度的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可具有一個表面為凸的形狀。在實例中,第一透鏡可具有凸的物側表面。第一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可具有小於1.6的折射率。第一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焦距。在實例中,第一透鏡的焦距可被確定為介於8.0毫米至25.0毫米範圍內。
第二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程度的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可具有一個表面為凹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可具有凹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或等於1.6。第二透鏡具有預先確定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焦距可被確定為介於-50.0毫米至-6.0毫米範圍內。
第三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程度的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可具有一個 表面為凸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具有凸的物側表面。第三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折射率可為1.65或大於1.65。另外,第三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構成光學成像系統的其他透鏡的折射率。第三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焦距。在實例中,第三透鏡的焦距可被選擇成小於-100毫米,或者被選擇成16毫米或大於16毫米。
光學成像系統可選擇性地更包括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可選地包括的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可包括以下特徵。
第四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程度的折射力。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第四透鏡可具有一個表面為凸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可具有凸的物側表面或凸的像側表面。第四透鏡具有預先確定的折射率。在實例中,第四透鏡可具有等於或大於1.6的折射率。第四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焦距。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焦距可小於-10毫米,或者可等於或大於40毫米。
第五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程度的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或負的折射力。第五透鏡可具有一個表面為凸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可具有凸的物側表面或凸的像側表面。第五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折射率。在實例中,第五透鏡可具有小於1.6的折射率。第五透鏡可具有預先確定的焦距。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焦距可被選擇成小於-200毫米,或者被選擇成大於或等於30毫米。
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由塑膠材料形成的透鏡。舉例而言,在光學成像系統的實例中,構成透鏡組的五或更多個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由塑膠材料形成。光學成像系統包括非球面透鏡。舉例而言,在光學成像系統中,構成透鏡組的五或更多個透鏡中的至少一者可為非球面透鏡。
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濾波器、光圈(aperture)及影像感測器。濾波器可設置於影像感測器與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透鏡之間。濾波器阻擋來自入射光的一些波長,以提高光學成像系統的解析度。舉例而言,濾波器可阻擋入射光的紅外波長。光學成像系統可具有預先確定的光學特性。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的f數(f number)可等於或大於2.8。作為另一實例,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可等於或大於19毫米。作為另一實例,自光學成像系統的透鏡中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距離BFL可等於或大於15毫米。
光學成像系統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中的一或多者。
0.5<BFL/TTL
3.2<n2+n3
0≦D12/f≦0.07
0.8≦EL1S2/EL1S1≦1.01
0.8≦TTL/f≦1.25
3.5≦TTL/ImgHT
0.2≦R1/f≦0.6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BFL是自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設置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TTL是自最靠近物體設置的透鏡(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n2是第二透鏡的折射率,n3是第三透鏡的折射率,D12是自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至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距離,f是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且EL1S1是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有效半徑,EL1S2是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的有效半徑,ImgHT是成像平面的高度(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的1/2),且R1是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的曲率半徑。
光學成像系統可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中的一或多者。
0.5<BFL/f
4.0<BFL/ImgHT
0.8<P1P2/f<2.0
0.9<P1Le/BFL<2.0
2.1<f/ImgHT
DT13/f<0.27
4.2<BFL/T1
0.2<(PTTL-TTL)/BFL<0.8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P1P2是自第一光軸與第二光軸的相交處(第一交點)至第二光軸與第三光軸的相交處(第二交點)的距離,P1Le是自第一交點至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 設置的透鏡的像側表面的距離,DT13是自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至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的距離,T1是第一透鏡的光軸的中心處的厚度,且PTTL是自第一交點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將參照圖1闡述根據實例的照相機模組。
照相機模組10可包括多個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及P2、光學成像系統100、濾波器IF及影像感測器IP。照相機模組10可更包括驅動單元。在實例中,照相機模組10可更包括在光軸方向上移動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可呈磁體及線圈的形式。然而,驅動單元的配置不限於磁體及線圈。在實例中,在光學成像系統100可移動的範圍內,驅動單元可改變成具有例如但不限於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壓電元件及類似物等其他形式。
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及P2被配置成轉換自對象反射的光的光學路徑。在實例中,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可在與第一光軸C1相交的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轉換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且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可在與第二光軸C2相交的第三光軸C3的方向上轉換在第二光軸C2上入射的光。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被配置成在不同方向上轉換光學路徑。
在實例中,由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轉換的光學路徑(在第二光軸方向C2上)可形成為與由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轉換的光學路徑(在第三光軸方向C3上)相交。另外,由第 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轉換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3上(在第三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可形成為與入射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上的光例如在光軸方向C1上(在第一光軸方向上)的路徑相交。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及P2可分別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前部及後部上。
在實例中,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最前面的透鏡110的前面,且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最後面的透鏡150的後面。
光學成像系統100被配置成在影像感測器IP的成像平面上形成自對象反射的光的影像。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在影像感測器IP上形成藉由具有折射力的透鏡入射於照相機模組10中的光的影像。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三或更多個透鏡。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具有後焦距(BFL)的延長的長度。在實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0的BFL可等於或大於15毫米。
作為實例,在圖1中,BFL是自最後面的透鏡150的像側表面至第二光軸C2和第三光軸C3的相交處的距離與自第二光軸C2和第三光軸C3的相交處至影像感測器IP的成像平面的距離之和。光學成像系統100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後面。然而,光學成像系統100的佈置位置不限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的後部(或像側)。在非限制性實例中,構成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透鏡的一部分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的前面 (或物側上)。
濾波器IF可被配置成阻擋具有抑制照相機模組10的解析度的分量的光。舉例而言,濾波器IF可被配置成阻擋來自入射於影像感測器IP上的光的具有紅外波長的光。濾波器IF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最後面的透鏡150與影像感測器IP之間。在非限制性實例中,濾波器IF可設置於最後面的透鏡150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或者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與影像感測器IP之間。作為另一選擇,濾波器IF可一體地形成於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的入射表面或出射表面上。作為另一實例,濾波器IF可一體地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P的一個表面上。然而,照相機模組10中可能未必包括濾波器IF。舉例而言,依據照相機模組10的類型,可省略濾波器IF。
影像感測器IP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舉例而言,影像感測器IP可具有包括多個光學元件的形式,且可以例如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形式配置。
如上所述配置的照相機模組10可具有延長的焦距。舉例而言,照相機模組10的焦距可等於或大於19毫米。根據實例的照相機模組10可清楚地對位於距照相機模組相對較長距離處的物體進行成像。
將參照圖2闡述根據另一實例的照相機模組。
照相機模組12可包括多個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P2及 P3、光學成像系統100、濾波器IF及影像感測器IP。照相機模組12可更包括驅動單元。在實例中,照相機模組12可更包括在光軸方向上移動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驅動單元。驅動單元可被配置成具有包括磁體及線圈的形式。然而,驅動單元的配置不限於磁體及線圈。舉例而言,在光學成像系統100可移動的範圍內,驅動單元可改變成具有例如但不限於形狀記憶合金、壓電元件及類似物等其他形式。
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P2及P3可被配置成轉換自對象反射的光的光學路徑。在實例中,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可在與第一光軸C1相交的第二光軸C2的方向上轉換在第一光軸C1上入射的光,且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可在與第二光軸C2相交的第三光軸C3的方向上轉換在第二光軸C2上入射的光,且第三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3可在與第三光軸C3相交的第四光軸C4的方向上轉換在第三光軸C3上入射的光。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被配置成在不同方向上轉換光學路徑。
在實例中,由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轉換的光學路徑(第二光軸方向C2)可形成為與由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轉換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3(第三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相交。另外,由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轉換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3(第三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可形成為與入射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上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1(第一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 相交的形式。第三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3可被配置成形成與由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轉換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2(第二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平行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4上(在第四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在實例中,由第三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3轉換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4(第四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可實質上平行於由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轉換的例如在光軸方向C2(第二光軸方向)上的光學路徑。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P2及P3可分別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前面及光學成像系統100的後部。舉例而言,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最前面的透鏡110的前面,且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及第三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3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最後面的透鏡150後面。
光學成像系統100被配置成在影像感測器IP的成像平面上形成自對象反射的光的影像。在實例中,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在影像感測器IP上形成藉由具有折射力的透鏡入射於照相機模組12中的光的影像。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包括三或更多個透鏡。光學成像系統100可具有後焦距(BFL)的延長的長度。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100的BFL可等於或大於15毫米。
舉例而言,在圖1中,BFL是自最後面的透鏡150的像側表面至第二光軸C2和第三光軸C3的相交處的距離與自第二光軸C2和第三光軸C3的相交處至影像感測器IP的成像平面的距離 之和。光學成像系統100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後面。然而,光學成像系統100的佈置位置不限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的後部(像側)。在實例中,構成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透鏡的一部分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的前面,即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的物側。
濾波器IF可被配置成阻擋具有抑制照相機模組12的解析度的分量的光。舉例而言,濾波器IF可被配置成阻擋來自入射於影像感測器IP上的光的具有紅外波長的光。濾波器IF可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100的最後面的透鏡150與影像感測器IP之間。在非限制性實例中,濾波器IF可設置於最後面的透鏡150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或者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與影像感測器IP之間。作為另一選擇,濾波器IF可一體地形成於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的入射表面或出射表面上。
參照圖2,在另一實例中,濾波器IF可設置於第三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3與影像感測器IP之間。作為另一實例,濾波器IF可一體地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P的一個表面上。然而,照相機模組12中可能未必包括濾波器IF。在實例中,依據照相機模組12的類型,可省略濾波器IF。
影像感測器IP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在實例中,影像感測器IP可具有包括多個光學元件的形式,且可以CMOS形式配置。
如上所述配置的照相機模組12可具有長焦距。舉例而 言,照相機模組12的焦距可大於或等於19毫米。根據此實例的照相機模組12可清楚地對位於距照相機模組12相對較長距離處的物體進行成像。
接下來,將闡述構成照相機模組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各種形式。
首先,將參照圖3闡述根據第一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
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及第五透鏡150。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11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12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12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三透鏡13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三透鏡13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四透鏡14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四透鏡14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五透鏡15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15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
光學成像系統100包括濾波器IF及影像感測器IP。濾波器IF設置於影像感測器IP的前面,且阻擋入射光中所包括的紅外線及類似物。影像感測器IP可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如上所述配置的影像感測器IP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影像感測器IP可形成可在其上形成藉由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入射的光的影像的成像平面。
光學成像系統100可設置於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光 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100的一些透鏡(第一透鏡110至第五透鏡150)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
表1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透鏡特性,且表2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100的非球面值。圖4是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100的像差曲線。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26-2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27-3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27-4
將參照圖5闡述根據第二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200。
如圖5中所示,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及第五透鏡250。
第一透鏡21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21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22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220具有物側表面為凹的且像側表面為凹的形狀。第三透鏡23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三透鏡23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四透鏡24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四透鏡24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五透鏡25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25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
光學成像系統200包括濾波器IF及影像感測器IP。濾波器IF設置於影像感測器IP的前面,且阻擋入射光中所包括的紅外線及類似物。影像感測器IP可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如上所述配置的影像感測器IP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影像感測器IP可形成可在其上形成藉由第一透鏡210至第五透鏡250入射的光的影像的成像平面。
光學成像系統200可設置於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200的一些透鏡(第一透鏡210至第五透鏡250)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
表3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200的透鏡特性,且表4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200的非球面值。圖6是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200的像差曲線。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29-5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29-6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0-7
將參照圖7闡述根據第三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300。
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及第三透鏡330。
第一透鏡31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31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32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32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三透鏡33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三透鏡33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
光學成像系統300包括濾波器IF及影像感測器IP。濾波器IF設置於影像感測器IP的前面,且阻擋入射光中所包括的紅外線。影像感測器IP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如上所述配置的影像感測器IP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影像感測器IP可提供可在其上形成藉由第一透鏡310至第三透鏡330入射的光的影像的成像平面。
光學成像系統300可設置於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300的一些透鏡(第一透鏡310至第三透鏡330)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
表5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300的透鏡特性,且表6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300的非球面值。圖8是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300的像差曲線。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1-8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2-9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2-10
將參照圖9闡述根據第四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0。
光學成像系統400包括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及第五透鏡450。
第一透鏡41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410具有凸的 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42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42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三透鏡43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43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四透鏡44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440具有凹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第五透鏡45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五透鏡450具有凹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
光學成像系統400包括濾波器IF及影像感測器IP。濾波器IF設置於影像感測器IP的前面,且阻擋入射光中所包括的紅外線。影像感測器IP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如上所述配置的影像感測器IP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影像感測器IP可形成可在其上形成藉由第一透鏡410至第五透鏡450入射的光的影像的成像平面。
光學成像系統400可設置於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之間。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400的一些透鏡(第一透鏡410至第五透鏡450)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
表7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0的透鏡特性,且表8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400的非球面值。圖10是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400的像差曲線。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3-11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4-13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4-14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5-15
將參照圖11闡述根據第五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500。
光學成像系統500包括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及第四透鏡540。
第一透鏡51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51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第二透鏡52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二透鏡52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三透鏡530具有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53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第四透鏡540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540具有凸的物側表面及凸的像側表面。
光學成像系統500包括濾波器IF及影像感測器IP。濾 波器IF設置於影像感測器IP的前面,且阻擋入射光中所包括的紅外線。影像感測器IP包括多個光學感測器。如上所述配置的影像感測器IP被配置成將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影像感測器IP可形成可在其上形成藉由第一透鏡510至第四透鏡540入射的光的影像的成像平面。
光學成像系統500可設置於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500的一些透鏡(第一透鏡510至第四透鏡540)可設置於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1與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P2之間。
表9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500的透鏡特性,且表10示出根據此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500的非球面值。圖12是如上所述配置的光學成像系統500的像差曲線。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6-16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7-17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7-18
表11示出根據第一實例至第五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光學特性。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8-19
表12示出根據第一實例至第五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的條件表達式的值。如可自表12看出,根據第一實例至第五實例的光學成像系統滿足以上條件表達式中的所有者。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8-20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39-21
將參照圖13至圖15闡述根據實例的具有照相機模組的可攜式終端。
首先,將參照圖13闡述根據實例的可攜式終端。
根據實例的可攜式終端1000可包括上述照相機模組10及12中的一或多者。照相機模組10及12可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100、200、300、400及500中的一者。在實例中,除根據所述實例的照相機模組10及12之外,可攜式終端1000可包括不同類型的照相機模組20。可攜式終端1000可藉由照相機模組10及12對長距離物體進行成像,且藉由照相機模組20對短距離物體進行成像。
將參照圖14闡述根據另一實例的可攜式終端。
根據實例的可攜式終端1002可包括以上所述的照相機模組10及12中的一或多者。照相機模組10及12可包括以上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100、200、300、400及500中的一者。可攜式終端1002可包括呈與根據所述實例的照相機模組10及12相似的 形式的照相機模組30。舉例而言,照相機模組30可包括一或多個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作為另一實例,照相機模組30可被配置成對遠處的對象進行成像。
將參照圖15闡述根據另一實例的可攜式終端。
根據另一實例的可攜式終端1004可包括呈與根據所述實例的照相機模組10及12不同的形式的兩個照相機模組20及22。照相機模組10及12包括以上所述的光學成像系統100、200、300、400及500中的一者,且可對長距離物體進行成像。照相機模組20及22可被配置成表現與根據所述實例的照相機模組10及12的光學特性不同的光學特性。在實例中,照相機模組20可被配置成對短距離對象進行成像,且照相機模組22可被配置成對位於長距離與短距離之間的對象進行成像。照相機模組10、12、20及22可被配置成在可攜式終端1004的縱向方向上並排設置。然而,照相機模組10、12、20及22的佈置形式不限於圖15中所示的形式。舉例而言,照相機模組10、12、20及22可在可攜式終端1004的寬度方向上並排設置。
如上所述,根據實例,可實施可在具有長焦距的同時安裝於小終端上的光學成像系統及照相機模組。
儘管本揭露包括具體實例,然而將在理解本揭露內容之後顯而易見,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對該些實例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 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執行為具有不同的次序,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及其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理解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0:照相機模組
100:光學成像系統
110:最前面的透鏡/第一透鏡
120:第二透鏡
130:第三透鏡
140:第四透鏡
150:最後面的透鏡/第五透鏡
C1:第一光軸
C2:第二光軸
C3:第三光軸
IF:濾波器
IP:影像感測器
P1: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
P1P2:距離
P2: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

Claims (20)

  1. 一種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在與第一光軸相交的第二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沿所述第一光軸入射的光;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被配置成在分別與所述第一光軸及所述第二光軸相交的第三光軸的方向上反射或折射沿所述第二光軸入射的光;以及光學成像系統,設置於所述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與所述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之間,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0.8<P1P2/f<2.0,P1P2是自所述第一光軸與所述第二光軸的第一交點至所述第二光軸與所述第三光軸的第二交點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f)等於或大於19毫米,其中自最靠近成像平面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BFL等於或大於15毫米。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0.5<BFL/f,其中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且所述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具有折射力的第四透鏡及第五透鏡。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及第四透鏡。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所述第三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且所述第四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8. 一種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及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各自被配置成改變光學路徑;以及光學成像系統,設置於所述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與所述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之間,所述光學成像系統包括一或多個透鏡組,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4.0<BFL/ImgHT、19mm
    Figure 109133188-A0305-02-0044-22
    f、15mm<BFL及0.8<P1P2/f<2.0, 其中P1P2是自所述第一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的第一交點至所述第二光學路徑轉換單元的第二交點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BFL是自最靠近成像平面設置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且ImgHT是所述成像平面的高度。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一或多個透鏡組包括自物側至成像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三透鏡具有其物側表面為凸的且其像側表面為凹的形狀。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一或多個透鏡組包括具有折射力的第四透鏡。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一或多個透鏡組包括具有折射力的第五透鏡。
  14. 一種終端裝置,包括: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反射構件及第二反射構件,各自分別被配置成改變光學路徑;以及光學成像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包括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包括負的折射力;以及第三透鏡,包括凸的物側表面及凹的像側表面; 其中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等於或大於19毫米,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後焦距(BFL)等於或大於15毫米,且所述光學成像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0.8<P1P2/f<2.0,P1P2是自所述第一反射構件的第一交點至所述第二反射構件的第二交點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終端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在8.0毫米至25.0毫米範圍內。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終端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及所述第三透鏡設置於所述第一反射構件與所述第二反射構件之間。
  17. 一種照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透鏡,包括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包括負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包括折射力;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一反射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上,且被配置成改變第一光學路徑;第二反射構件,設置於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上,且被配置成改變第二光學路徑,以及第三反射構件,鄰近所述第二反射構件設置,且被配置成改變第三光學路徑,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五透鏡自物側朝像側依序設置,且光學成像系統滿足條件表達式0.8<P1P2/f<2.0,P1P2是自所述第一反射構件的第一交點至所述第二反射構件的第二交點的距離,且f是所述光學成像系統的焦距,其中f等於或大於19毫米,其中自最靠近成像平面的透鏡的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BFL等於或大於15毫米。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二透鏡具有在-50.0毫米至-6.0毫米範圍內的焦距。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等於或大於1.65。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照相機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具有凸的物側表面。
TW109133188A 2020-05-19 2020-09-25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TWI794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59949 2020-05-19
KR1020200059949A KR102437800B1 (ko) 2020-05-19 2020-05-19 카메라 모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4852A TW202144852A (zh) 2021-12-01
TWI794651B true TWI794651B (zh) 2023-03-01

Family

ID=7860884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3188A TWI794651B (zh) 2020-05-19 2020-09-25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TW112103750A TW202323921A (zh) 2020-05-19 2020-09-25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3750A TW202323921A (zh) 2020-05-19 2020-09-25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796764B2 (zh)
KR (2) KR102437800B1 (zh)
CN (3) CN215297803U (zh)
TW (2) TWI794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05897A (zh) * 2020-12-18 2021-03-16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20236521A1 (en) * 2021-01-27 2022-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847212B (zh) * 2022-08-09 2024-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662866B1 (ko) * 2022-11-11 2024-05-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697243B1 (ko) * 2023-11-14 2024-08-23 대한민국(방위사업청장) 모듈형 전자 광학 탑재체가 탑재된 위성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6657A (en) * 2005-11-16 2007-10-01 Sony Corp Imaging apparatus and zoom lens
TW201905531A (zh) * 2017-06-14 2019-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554479A (zh) * 2019-09-17 2019-12-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20200096745A1 (en) * 2018-09-20 2020-03-26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Lens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6641B2 (ja) * 1993-10-19 2002-09-24 株式会社ニコン 赤外線用光学系
JP4943580B2 (ja) 2000-12-25 2012-05-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
JP4097932B2 (ja) 2001-11-16 2008-06-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接眼レンズを備えた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8292813A (ja) * 2007-05-25 2008-12-04 Nidec Copal Corp 色消しレンズ系
KR101349589B1 (ko) 2007-12-13 2014-0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1531168B1 (ko) 2008-12-17 2015-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소형 줌 렌즈
KR101495540B1 (ko) * 2009-03-13 2015-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망원 렌즈계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 장치
US8780453B2 (en) * 2011-03-02 2014-07-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1740815B1 (ko) 2015-10-14 2017-05-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16675B (zh) * 2016-07-14 2018-03-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20180067335A1 (en) 2016-09-07 2018-03-08 Google Inc.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for folded optics camera modules
TWI594037B (zh) * 2016-11-24 2017-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81947B (zh) * 2017-07-19 2022-11-01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JP2019035792A (ja) * 2017-08-10 2019-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KR101956705B1 (ko) * 2017-08-21 2019-03-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2019070707A (ja) * 2017-10-06 2019-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KR102145896B1 (ko) 2017-12-14 2020-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듀얼 프리즘 장치, 이를 구비하는 카메라
WO2019117652A1 (en) 2017-12-14 2019-06-20 Lg Electronics Inc. Prism apparatus, and camera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048984B1 (ko) * 2018-01-19 2019-11-26 오필름코리아(주) 소형 망원 광학계
US11061213B2 (en) 2018-02-07 2021-07-13 Apple Inc. Folded camera
CN110231694A (zh) * 2018-03-05 2019-09-13 株式会社理光 摄像光学系、摄像系统以及摄像装置
US11415776B2 (en) 2018-09-14 2022-08-16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209327664U (zh) 2018-12-26 2019-08-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525527U (zh) 2019-03-20 2019-10-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210093323U (zh) 2019-05-08 2020-02-18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变焦成像装置及深度相机
CN110109236B (zh) * 2019-06-13 2024-04-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CN210323553U (zh) 2019-06-28 2020-04-14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10514766U (zh) 2019-09-27 2020-05-12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764232A (zh) 2019-11-29 2020-0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和电子装置
WO2021184167A1 (zh) * 2020-03-16 2021-09-2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透镜系统、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505799A (zh) * 2020-04-14 2020-08-0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透镜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6657A (en) * 2005-11-16 2007-10-01 Sony Corp Imaging apparatus and zoom lens
TW201905531A (zh) * 2017-06-14 2019-02-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20200096745A1 (en) * 2018-09-20 2020-03-26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Lens Apparatus
CN110554479A (zh) * 2019-09-17 2019-12-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37800B1 (ko) 2022-08-30
CN215297803U (zh) 2021-12-24
TW202323921A (zh) 2023-06-16
CN113703130B (zh) 2023-05-23
US20210364751A1 (en) 2021-11-25
US11796764B2 (en) 2023-10-24
KR20210143039A (ko) 2021-11-26
KR102620511B1 (ko) 2024-01-03
TW202144852A (zh) 2021-12-01
KR20220122587A (ko) 2022-09-02
US20240019665A1 (en) 2024-01-18
CN113703130A (zh) 2021-11-26
CN114624863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4651B (zh) 照相機模組及終端裝置
CN106597652B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I752609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US11914126B2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TWI797763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48620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57869B (zh) 成像透鏡系統
TW202242524A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9070186U (zh) 一种双棱镜潜望式手机镜头
TWI803849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92397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806471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414019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202311802A (zh) 透鏡攝像系統以及照相機模組
TWI797758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49716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42445U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89759B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I775375B (zh) 光學成像系統及攜帶型終端機
TW202419928A (zh) 光學成像系統
TWM651376U (zh) 光學成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