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3085B -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 Google Patents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3085B
TWI793085B TW106135444A TW106135444A TWI793085B TW I793085 B TWI793085 B TW I793085B TW 106135444 A TW106135444 A TW 106135444A TW 106135444 A TW106135444 A TW 106135444A TW I793085 B TWI793085 B TW I7930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ylus
writing
information
inpu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5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3935A (zh
Inventor
宮澤透雄
藤岡潤吏
賈爾斯 托馬斯 米切爾
康拉德 波爾曼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和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3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30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receiv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ransmitted by the digitiser, e.g. tablet driving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30/00Character recognition; Recognising digital ink; Document-oriented image-based pattern recognition
    • G06V30/10Character recognition
    • G06V30/32Digital ink
    • G06V30/36Match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手寫資訊處理裝置,藉其可執行如直接地處理在紙張或諸如此類上所繪製的設計之修正。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包括觸控筆偵測感測器、連接介面,用以將對應於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輸出至包括用以顯示影像之顯示螢幕的外部裝置、及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用以產生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以基於由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操作輸入來執行給定影像操作處理至該顯示影像。輸入面經組構以使得可將對應於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其上之薄片構件設置於該輸入面上。除了一般觸控筆以外,還可利用可視覺地形成書寫痕跡於薄片構件上之墨水觸控筆。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具有用於一般觸控筆之第一模式及用於將墨水觸控筆之寫入資訊保留至記憶體內之第二模式。

Description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0001] 本發明有關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0002] 已知被稱為例如數位化機或輸入板裝置的一種手寫資訊處理裝置。舉例來說,如專利文件1(日本專利第5137150號)所揭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為包括顯示螢幕、座標輸入裝置之資訊處理裝置,其連接至及連同舉例來說顯示裝置或座標輸入裝置一起使用,其連接至及連同包括顯示裝置之電腦一起使用。   [0003]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連同以筆(後文中稱為觸控筆)的形式之位置指示器一起使用。若藉由觸控筆之指示輸入(寫入操作)被執行於位置偵測面(後文中稱為輸入面)以用於偵測二維位置資訊,則寫入操作透過與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的互動被偵測並且位置座標被提供至資訊處理裝置作為寫入資訊。資訊處理裝置基於藉由指示構件之指示輸入從位置座標(寫入資訊)產生對應於藉由觸控筆的手寫輸入之顯示影像資訊,位置座標從手寫資訊處理裝置被接收,及顯示顯示影像資訊於顯示裝置之螢幕。   [0004] 以上所述類型的一些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包括用於移動、旋轉、放大/縮小或捲動藉由手寫輸入所產生及顯示於顯示裝置之螢幕上的影像或藉由改變所表示影像之顯示色彩而產生的影像之各種處理功能。使用者可用觸控筆來執行寫入操作同時利用以上所述之處理功能以得到良好的繪圖、動畫影像或諸如此類同時確認顯示於顯示螢幕上之顯示影像。
[0005] 附帶地,在使用以上所述類型的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來產生影像之前,使用者通常事先在紙張上繪製設計並及接著基於該設計使用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來執行影像之產生。特別地,當基於在戶外或忙碌中所繪製的草圖來嘗試繪製圖片時,設計的創造被正常地執行。   [0006] 於如上述之此情形中,即使當被繪製於紙張上之設計被掃描器取得以產生電子資料時,該電子資料與藉由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所處理的電子資料不同。因此,直接修改設計的校正或諸如此類無法被執行。因此,使用者必需執行由觸控筆或諸如此類追蹤被繪製於紙張上之所表示影像係的此一工作,並且手寫資訊處理工作需要大量的工時。   [0007]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可解決以上所述之此等問題。   [0008] 為了解決以上所述的主題,在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明中,提供一種用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之手寫資訊處理方法,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包括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經組構以偵測在輸入面上之觸控筆的寫入操作、連接介面,經組構以將對應於藉由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的互動所偵測的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輸出至包括顯示螢幕之外部裝置、操作輸入接收單元,經組構以接收使用者之操作輸入、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經組構以產生顯示影像處理資訊,回應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當該寫入資訊被顯示於該顯示螢幕上時,應用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及記憶體,且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經組構使得可將對應於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其上之薄片構件設置於該輸入面上,其中   可利用第一觸控筆,其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藉由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及第二觸控筆,其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藉由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且與該第一觸控筆不同,其對應於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   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觸控筆辨識電路,用以辨識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是否為該第一觸控筆之寫入操作或者是該第二觸控筆之寫入操作;及   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更包括第一模式,其中,當該觸控筆辨識電路辨識到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時,可將對應於藉由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及由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所產生的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透過該連接介面輸出至該外部裝置;及   第二模式,其中,當該觸控筆辨識電路辨識到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時,將對應於藉由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保留至該記憶體內並且限制將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所產生的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應用至被保留於該記憶體中之寫入資訊。   [0009] 利用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可使用藉由視覺地書寫於薄片構件(例如紙張)上對應於寫入資訊而電性地產生的寫入資訊來執行。再者,由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經組構使得用於執行對於藉由視覺地書寫於薄片構件上的寫入資訊之顯示影像的給定影像操作處理之顯示影像處理資訊沒有被應用至記憶體,基於藉由視覺地書寫於薄片構件(例如紙張)上之寫入資訊的圖式及基於對應於藉由書寫之寫入資訊所產生及保留於記憶體中的電子寫入資訊之另一圖式具有影像類似性,有意的影像操作處理不會進入於其中。因此,藉由第二觸控筆視覺地書寫於薄片構件上的所表示影像及從保留於記憶體中之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具有一對一對應關係,並且使用者可使用被書寫於薄片構件上之所表示影像來執行手寫資訊處理作為設計。
[0036] 後文中,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係參照圖式來說明。   [0037] 第1圖為顯示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的外觀之視圖,且第1A圖為前視圖及第1B圖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左側視圖。如從第1圖可得知,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具有薄板形的輸入板之組態。如第1B圖所圖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經組構使得其包括上側殼11a及下側殼11b,並且上側殼11a係以上側殼11a覆蓋下側殼11b之內部空間的狀態來配適(fitted)下側殼11b。   [0038]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3圖中所圖示,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觸碰偵測感測器13、電路板14及操作按鈕群組15(參照第1圖,其圖示在第3圖中被省略,被容置於下側殼11b之內部空間中。於此範例中,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係由電磁感應型感測器組構。於此範例中,觸碰偵測感測器13係由電容型感測器組構。應注意的是,觸碰偵測感測器13及操作按鈕群組15組構在本實施例中之操作輸入接收單元的範例。   [0039]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3圖中所圖示,觸碰偵測感測器13、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電路板14被以彼此重疊的狀態依序設置於外殼11中,如從上側殼11a側所示。於此情形中,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碰偵測感測器13被以感測器之偵測區域彼此重疊的狀態來容置,如從正交於上側殼11a之表面的方向所示。   [0040] 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可透過上側殼11a來偵測觸控筆,且觸碰偵測感測器13可透過上側殼11a來偵測手指觸碰。上側殼11a之表面作用為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碰偵測感測器13之共同輸入面。於第1A圖中由虛線所圍繞的上側殼11a之表面的區域作用為共同偵測區域DA,其對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碰偵測感測器13共用。   [0041] 在本實施例中,如第1A圖中所圖示,操作按鈕群組15被設於外殼11之左側部分處。於此範例中,操作按鈕群組15係由九個操作按鈕組構,使得操作按鈕之操作部分15A、15B、...、15H及15R被以對外部的暴露關係而設於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碰偵測感測器13之偵測區域DA的上側殼11a之側部分處,使得使用者可對其操作。於本範例中,操作部分15A至15H中之各者具有矩形形狀而操作部分15R具有圓形形狀。於上側殼11a中形成穿孔(未圖示,操作按鈕之操作部分15A、15B、...、15H及15R透過其被暴露。   [0042] 在本實施例中,九個操作按鈕被組構使得若使用者藉由手指觸碰操作部分15A至15H及15R,則觸碰可被電容方法偵測到。再者,操作部分15A至15H及15R中之各者經組構使得若使用者藉由手指推動(push)其操作部分,則藉由以朝外殼11之內部的方向來偏斜的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偏差,被設於外殼11中之推合開關(push switch)可被操作而壓凹(depression)以執行推合開關之切換操作。   [0043] 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按鈕的操作部分15A至15H及15R中之各者的觸碰操作或壓凹操作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中基於在顯示裝置之顯示螢幕上的寫入資訊而被分配至此功能,如設定選單顯示、各種模式之間的變換、返回一次的指令(instruction to return by one)、顯示影像之字符或圖片之放大、縮小、移動、旋轉及捲動等等。使用者可藉由觸控筆而執行輸入操作至偵測區域DA,同時用一隻手操作該操作部分15A至15H及15R。   [0044] 應注意的是,操作部分15R包括兩種類的操作部分,且兩個操作部分中之其中一者為環形輪操作部分15Ra而兩個操作部分中之另一者為設置於輪操作部分15Ra的中心處之壓凹操作部分15Rb。輪操作部分15Ra經組構以允許追蹤操作輸入且例如經組構使得輪操作部分15Ra可被使用以基於寫入資訊來輸入用於顯示影像之旋轉或諸如此類的指令。   [0045] 應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如後文中所述,當其試著藉由墨水觸控筆(藉其,可見的書寫將被執行)執行書寫於紙張17(其藉由扣夾構件16被固定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面上的位置中)上時,藉由觸碰偵測感測器13之手指觸碰偵測被停止並且於用於執行影像操作處理的操作按鈕群組15中之操作按鈕的操作(例如改變寫入資訊之顯示影像)被無效。然而,紙張17的交換(亦即,送紙(page feeding)操作)、及後文中描述的在紙張模式之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是有效的。於此範例中,送紙操作係藉由操作部分15R之壓凹操作部分15Ra來執行。   [0046] 如在後文中描述的第5圖所圖示,用於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用於觸碰偵測感測器13之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及組構用於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輸入接收單元的操作輸入介面(介面在圖式中以I/F表示)33被設置於電路板14上,並且USB介面34及用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及外部裝置之間的連接之無線通訊電路35、記憶體36、用於控制整個裝置之控制電路100被設置於電路板14上。   [0047] 對於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準備包括第一觸控筆及第二觸控筆之兩種類的觸控筆作為其指示位置輸入可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來偵測之觸控筆。於此範例中,第一觸控筆為一般電磁感應類型之觸控筆(後文中參照為一般觸控筆)且第二觸控筆為電磁感應類型之觸控筆(後文中參照為墨水觸控筆),其核心構件具有圓珠筆功能或自動鉛筆之功能且藉其,書寫痕跡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薄片構件(例如紙張)上。   [0048] 因此,於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中,若紙張(其為薄片構件之範例)被設置於輸入面(其為上側殼11a之表面)之偵測區域DA中且對於輸入面之偵測區域DA的寫入操作藉由墨水觸控筆被執行,則書寫痕跡可被視覺地形成於紙張且對應於書寫痕跡之寫入資訊可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被偵測及獲得。   [0049] 於此情形中,若設置於輸入面上之紙張在輸入面上移動,則形成於紙張上之書寫痕跡及對應於書寫痕跡之寫入資訊被移位而喪失一對一對應關係。因此,在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中,扣夾構件16被可移動地附接至外殼11以允許紙張彈性地固定至輸入面。   [0050] 第2圖為圖示扣夾構件16之組態的範例之視圖。尤其,第2A圖為扣夾構件16之前視圖,而第2B圖為扣夾構件16之左側視圖。再者,第2C圖顯示於其中扣夾構件16被附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及彈性地固定紙張17之狀態。   [0051] 如第2A圖中所圖示,本範例之扣夾構件16由具有U形剖面及具有內凹部分161a之附接部分161及附接至附接部分161之用於繞樞軸163樞轉移動的握持部分162來組構。雖然未圖示,線圈彈簧繞樞軸163纏繞使得在附接部分161之內凹部分161a的開口側上的握持部分162之端部162a藉由線圈彈簧被正常地彈性地移置至附接部分161側。   [0052] 扣夾構件16之附接部分161係由具有彈性的材料(例如樹脂)組構,且內凹部分161a依照外殼11之階梯部分的形狀及尺寸而形成。扣夾構件16係附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使得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被容置於附接部分161之內凹部分161a中。扣夾構件16之附接部分161的內凹部分161a之寬度被形成稍微小於外殼11之階梯部分的厚度,且扣夾構件16藉由附接部分161之彈力以扣夾構件16在內凹部分161a中握持外殼11之階梯部分的方式被鎖定(固定)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然而,扣夾構件16可藉由從外殼11之階梯部分移除附接部分161而從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移除。   [0053] 如第2C圖中所示,在扣夾構件16被固定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之狀態中,扣夾構件16之握持部分162的端部162a係處於其彈性地壓著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狀態。若於此狀態中,握持部分162至端部162a之相反側被壓凹,則握持部分162繞樞軸163旋轉以形成在端部162a及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然而,若握持部分162至端部162a之相反側的壓凹被消除,則握持部分162之端部162a返回於其彈性地壓著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狀態。   [0054] 因此,若(在扣夾構件16被附接至外殼11的狀態中,如第2C圖所圖示)握持部分162至端部162a之相反側被壓凹以形成在握持部分162之端部162a與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且紙張17之上端被設置於間隙內且接著握持部分162至端部162a之相反側的壓凹被消除,則紙張17被彈性地夾置於握持部分162之端部162a及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間以固定紙張17在適當位置(抵抗移動)。於此情形中,一張或複數張紙張17可藉由扣夾構件16被固定在適當位置。 此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電子電路之組態的範例   [0055] 第4圖為圖示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的電子電路之組態的範例的方塊圖。於此範例中,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的電子電路包括經組構包括電腦之控制電路100。再者,作為至控制電路100之輸入側上的電路,連接有用於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位置偵測電路(後文中參照為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用於觸碰偵測感測器13之位置偵測電路(後文中參照為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及操作輸入介面33。同時,作為控制電路100之輸出側上的電路,連接有USB介面34、無線通訊電路35及記憶體36。   [0056] 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被連接至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為電磁感應類型之觸控筆偵測感測器。於本範例中,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藉由觸控筆偵測(透過藉由與作為第一觸控筆之一般觸控筆或作為第二觸控筆之墨水觸控筆電磁耦合之互動)指示位置及輸出偵測之結果至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從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輸出來偵測藉由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在偵測區域DA中之指示位置的座標。   [0057] 再者,於本實施例中的一般觸控筆及墨水觸控筆之各者包括用於偵測施加至核心構件之書寫壓力的書寫壓力偵測單元及用於觸控筆之筆識別資訊(後文中參照為觸控筆ID)的儲存單元,並且發送出包括所偵測的書寫壓力資訊及所儲存的筆識別資訊之觸控筆額外資訊至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具有用於從所偵測的觸控筆額外資訊提取書寫壓力資訊或觸控筆ID之功能。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供應所偵測的指示位置之座標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至控制電路100。   [0058] 控制電路100產生將從所接收的指示位置之座標資訊輸出的寫入資訊及產生將從所接收的觸控筆額外資訊輸出的觸控筆額外資訊,如後文中所述。再者,控制電路100決定被包括於所接收的觸控筆額外資訊之觸控筆ID及辨識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偵測的觸控筆是否為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且接著回應辨識之結果而執行模式變換,如後文中所述。 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之電路組態的範例   [0059] 第5圖為圖示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之電路組態的範例連同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之電路組態的範例之視圖。應注意的是,一般觸控筆及墨水觸控筆具有(作為用於透過與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電磁感應耦合的指令之電子電路)實質相同的電路組態。於第5圖中,共同電路組態部分被指示為觸控筆電路200。   [0060] 如第5圖中所圖示,觸控筆電路200經組構使得其透過與環形線圈群組(後文中描述為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電磁感應耦合來執行與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互動,以改變位置偵測訊號及傳送額外的資訊(例如透過書寫壓力偵測單元所偵測的書寫壓力資訊或觸控筆ID)至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   [0061] 如前文所述,在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中,電容器202並聯連接至纏繞於鐵氧體磁心上之線圈201以組構並聯諧振電路203。筆控制電路210控制整個觸控筆電路200,如第5圖中所圖示。於本範例中,筆控制電路210係由IC組構。   [0062] 因此,藉由並聯諧振電路203透過電磁耦合從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接收的AC訊號透過電容器209被供應至筆控制電路210且被供應至及被由用於充電經整流的電壓之二極體205及電容器206組構之整流電路207整流然後充電至電容器208內。接著,在電容器208中所獲得之經整流的輸出電壓被供應為筆控制電路210之電源供應電壓。   [0063] 再者,開關204並聯連接至諧振電路203。開關204經組構以藉由筆控制電路210在導通(on)及關閉(off)之間被控制。當開關204為關閉時,執行透過並聯諧振電路203之來自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訊號的共振動作。然而,當開關204為導通時,並聯連接至線圈201之電容器202被短路以關閉透過並聯諧振電路203之來自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訊號的共振動作。   [0064] 再者,使用於本實施例中之一般觸控筆及墨水觸控筆中之各者包括(雖然未圖示)由壓電元件組構的書寫壓力偵測單元(舉例來說,如可變電容器之電容Cv),其偵測施加至核心構件之書寫壓力。由書寫壓力偵測單元組構的可變電容器CV係連接至筆控制電路210。筆控制電路210測量可變電容器CV之電容、從所測量之電容的變化偵測可變電容器CV之書寫壓力的變化及偵測書寫壓力是否施加至觸控筆之核心構件。再者,當其偵測到書寫壓力被施加時,筆控制電路210從可變電容器CV之電容的值計算書寫壓力值。   [0065]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筆控制電路210將所計算的書寫壓力值轉換成數位訊號之書寫壓力資料且利用書寫壓力資料來控制開關204在導通與關閉之間以傳送作為部分的從幅移鍵控(Amplitude Shift Keying;ASK)訊號或開關鍵控(On Off Keying;OOK)訊號所形成之額外的資訊之複數個位元的書寫壓力值之數位訊號至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   [0066] 再者,於本範例中,ID記憶體211(其儲存觸控筆ID)係連接至筆控制電路210。筆控制電路210回應從ID記憶體211讀取的觸控筆ID來控制開關204在導通與關閉之間以傳送作為部分的從ASK訊號或OOK訊號所形成之額外的資訊之觸控筆ID至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   [0067] 於本範例中,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係從彼此堆疊的X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1及Y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2形成,如第5圖中所圖示。環形線圈群組121及122係分別由舉例來說n及m矩形環形線圈組構。組構環形線圈群組121及122之環形線圈被設置使得其被以等距離及連續地彼此重疊的方式佈置。   [0068] 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包括選擇電路311,其被X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1及Y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2連接。選擇電路311連續地選擇環形線圈群組121及122的環形線圈中之一者。   [0069] 再者,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包括振盪電路312、電流驅動器313、變換連接電路314、接收放大器315、偵測電路316、低通過濾器317、取樣及保持電路318、A/D轉換電路319及處理控制電路310。處理控制電路310係由例如微電腦組構。   [0070] 從振盪電路312輸出的Ac訊號之頻率fo被選擇以等於觸控筆電路200之並聯諧振電路203的共振頻率。來自振盪電路312之AC訊號被供應至電流驅動器313。電流驅動器313將從振盪電路312供應之AC訊號轉換成電流並且將電流發送至變換連接電路314。變換連接電路314在連接目的地(傳送側終端T或接收側終端R)之間變換,在處理控制電路310之控制下藉由選擇電路311所選擇的環形線圈將連接至該目的地。關於連接目的地,電流驅動器313連接至傳送側終端T,而接收放大器315連接至接收側終端R。   [0071] 電流驅動器313係由處理控制電路310所控制。處理控制電路310控制電流驅動器313以控制從振盪電路312至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環形線圈的頻率fo之振盪訊號的供應以控制從環形線圈至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的訊號傳送。   [0072] 藉由選擇電路311所選擇於環形線圈中所產生的感應電壓透過選擇電路311及變換連接電路314被發送至接收放大器315。接收放大器315將感應電壓放大並且將所供應的感應電壓從環形線圈發送至偵測電路316。   [0073] 偵測電路316偵測於環形線圈中所產生的感應電壓(亦即,接收訊號)並且將所偵測的接收訊號發送至低通過濾器317。低通過濾器317具有足夠低於以上所述頻率fo之截切頻率,並且將偵測電路316之輸出訊號轉換成DC訊號及將DC訊號發送至取樣及保持電路318。取樣及保持電路318在低通過濾器317之輸出訊號的預先決定的時序(尤其是在接收期間內之預先決定的時序)保留電壓值並且將電壓值發送至類比至數位(Analog to Digital;A/D)轉換電路319。A/D轉換電路319將取樣及保持電路318之類比輸出轉換成數位訊號並且將數位訊號輸出至處理控制電路310。   [0074] 處理控制電路310藉由選擇電路311來控制環形線圈之選擇、變換連接電路314之變換及取樣及保持電路318之時序。處理控制電路310造成基於來自A/D轉換電路319之輸入訊號從X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1及Y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2以固定的傳送持續時間傳送電磁感應訊號。   [0075] 於X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1及Y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2的環形線圈之各者中,感應電壓係藉由所傳送的電磁感應訊號從觸控筆電路200之並聯諧振電路203產生。 處理控制電路310藉由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基於在各環形線圈中所產生的感應電壓之電壓值來計算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的指示位置之座標值。   [0076] 再者,處理控制電路310供應用於控制傳送訊號在導通與關閉之間的訊號及用於傳送訊號位準控制的訊號至電流驅動器313並且執行額外的資訊(例如來自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之書寫壓力資料或觸控筆)之接收處理。處理控制電路310偵測例如從來自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之ASK訊號所形成的on/off訊號作為複數個位元之數位訊號以偵測額外的資訊(例如書寫壓力資料或觸控筆ID)。接著,處理控制電路310將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的指示位置之資訊及所偵測的額外的資訊(例如書寫壓力資料或觸控筆ID)輸出至控制電路100。   [0077] 再者,如第4圖中所圖示,觸碰偵測感測器13連接至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觸碰偵測感測器13為電容型之觸碰偵測感測器,且於本範例中,透過電容耦合之互動來偵測使用者之手指的指令操作並且將偵測之結果輸出至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根據在偵測區域DA中之手指觸碰的手勢操作從觸碰偵測感測器13之輸出來偵測座標資訊。   [0078] 於觸碰偵測感測器13上之手勢操作為用於基於根據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偵測的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來指示對於顯示影像之預先決定的處理之操作。舉例來說,在輸入面之偵測區域中用手指畫出弧形之手勢被使用作為基於寫入資訊對於顯示影像之旋轉指令操作,並且藉由兩根手指在兩根手指之間增加或減少距離的操作被決定為用於顯示影像之放大或縮小的指令操作。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將藉由觸碰偵測感測器13所偵測的手指觸碰之操作的痕跡之座標資訊供應至控制電路100。控制電路100從手指觸碰之操作的痕跡之所接收的座標資訊來產生顯示影像處理資訊。 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之電路組態的範例   [0079] 觸碰偵測感測器13及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之組態的範例係參照第6圖來說明。於本範例中,觸碰偵測感測器13被組構為交叉點電容型之感測器以偵測多點觸控事件以一次偵測複數根手指頭。   [0080] 觸碰偵測感測器13係由在Y軸方向形成的複數個第一電極13X及在正交Y軸方向之X軸方向形成的複數個第二電極13Y組構。再者,第一電極13X被以在X軸方向中彼此間有預先決定的距離之間隔關係來設置。同時,第二電極13Y被以在Y軸方向中彼此間有預先決定的距離之間隔關係來設置。   [0081] 第一電極13X及第二電極13Y以其彼此隔離的狀態被設置於基板之前面側及後面側。雖然第一電極13X及第二電極13Y可被形成於基板相同的一面側上,於此情形中,在為彼此正交的各第一電極13X與各第二電極13Y之間的相交點之交叉點的區域中,絕緣材料被插入於第一電極13X與第二電極13Y之間以將其彼此電性隔離。   [0082] 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包括傳送訊號產生電路321、傳送電極選擇電路322、接收電極選擇電路323、接收訊號處理電路324、位置資訊輸出電路325及處理控制電路320。   [0083] 於本範例中,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在每個預先決定的時間間隔之後(舉例來說,在每10毫秒之後)在處理控制電路320的控制下以在觸碰偵測感測器13上個別地偵測藉由手指觸碰之複數個位置指示以獲得個別的位置偵測結果而離散地執行位置偵測處理。   [0084] 傳送訊號產生電路321及傳送電極選擇電路322組構傳送訊號供應電路,且接收電極選擇電路323及接收訊號處理電路324組構訊號接收電路。再者,於本範例中,第一電極13X被使用作為接收電極且第二電極13Y被使用作為傳送電極。   [0085] 傳送訊號產生電路321在處理控制電路320之控制下以預先決定的時序供應預先決定的傳送訊號至傳送電極選擇電路322。至於預先決定的傳送訊號,舉例來說,正交展頻碼(spread code)或諸如此類可被使用(舉例來說,參考日本專利公開號2003-22158)。   [0086] 傳送電極選擇電路322在處理控制電路320之選擇控制下選擇預先決定的第二電極13Y。來自傳送訊號產生電路321之傳送訊號被供應至藉由傳送電極選擇電路322所選擇的第二電極13Y。   [0087] 接收電極選擇電路323在處理控制電路320之控制下連續地選擇第一電極13X並且將來自所選擇的第一電極13X之接收訊號供應至接收訊號處理電路324。   [0088] 接收訊號處理電路324藉由第一電極13X偵測由使用者在處理控制電路320之控制下執行位置指令輸入於觸碰偵測感測器13上所造成的接收訊號之訊號變化並且將偵測輸出供應至位置資訊輸出電路325。   [0089] 位置資訊輸出電路325基於處理控制電路320之控制從表示訊號變化之第一電極13X及接著從接收訊號處理電路324之偵測輸出供應傳送訊號至其之第二電極BY產生作為位置偵測結果之座標輸出,該座標輸出為對應於由手指所指示的位置之指示位置偵測訊號,並且將位置偵測結果輸出至處理控制電路320。   [0090] 處理控制電路320從位置資訊輸出電路325接收位置偵測結果之座標輸出並且偵測由手指所表示的位置或移動操作(手勢操作)並且供應偵測結果至控制電路100。   [0091] 接著,如第4圖中所圖示,操作按鈕群組15連接至操作輸入介面33。操作輸入介面33從操作按鈕群組15內偵測由使用者所操作的操作部分並且偵測輸入操作,並且供應偵測輸出資訊至控制電路100。如前文所述,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按鈕為用於基於根據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偵測的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用於顯示影像之預先決定的處理。舉例來說,藉由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按鈕的操作,顯示影像之顏色、觸控筆書寫之厚度、書寫工具類型等等可被設定,並且用於顯示影像的移動、旋轉、放大及縮小之指令操作亦可被執行。控制電路100從自操作輸入介面33所接收的操作輸入之偵測輸出資訊來產生顯示影像處理資訊。   [0092] 現在要說明於控制電路100之輸出側上的電路。USB連接器37連接至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34。舉例來說,若在一末端側處連接至由個人電腦或諸如此類形成的外部裝置之USB線係在其另一端部處連接至USB連接器37,接著控制電路100透過USB介面34來偵測連接。在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透過USB線而連接至外部裝置的狀態中,其可從外部裝置接收電源供應電壓之供應。   [0093] 再者,於本範例中,無線通訊電路35從Bluetooth(註冊商標)標準之短範圍無線通訊電路來組構。因此,不僅個人電腦可被連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作為外部裝置,且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例如智慧型手機也可被連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作為外部裝置,只要個人電腦或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是整合Bluetooth(註冊商標)之短範圍無線通訊電路的電子裝置。   [0094] 控制電路100可執行(關於發送輸出資訊至外部裝置)透過連接至USB連接器37的USB線之發送及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之發送兩者。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電路100偵測到外部裝置係透過USB線來連接至USB連接器37時,控制電路100優先發送透過USB線之輸出資訊。   [0095] 控制電路100亦具有用於將輸出資訊累加至記憶體36內之功能。   [0096] 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具有輸入板模式作為第一模式及紙張模式作為第二模式。   [0097] 輸入板模式為其中基於根據透過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偵測之作為第一觸控筆的一般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之顯示影像係顯示於透過USB線或無線通訊電路35而連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的外部裝置之顯示螢幕上之模式。於輸入板模式中,預先決定的處理(例如移動、旋轉、放大或縮小)可回應由觸碰偵測感測器13所偵測的手指觸碰或透過操作按鈕群組15所執行的操作輸入而被執行用於顯示於外部裝置之顯示螢幕上的顯示影像。   [0098] 於輸入板模式中,如第7A圖中所圖示,從控制電路100發送至外部裝置的資訊之輸出訊號格式係由透過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偵測的寫入資訊、透過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由控制電路100所偵測的觸控筆額外資訊及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來組構。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依據基於由觸碰偵測感測器13所偵測的手指觸碰所偵測的操作資訊或透過操作按鈕群組15所執行的操作輸入之偵測輸出資訊來產生。   [0099] 紙張模式為其中書寫痕跡可被作為第二觸控筆之墨水觸控筆形成於藉由扣夾構件16設置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的輸入面上之紙張17上並且對應於形成於紙張17上的書寫痕跡之寫入資訊係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來偵測且被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或發送至外部裝置之模式。於紙張模式中,對於源自由觸碰偵測感測器13所偵測的手指觸碰之顯示影像之預先決定的處理或透過操作按鈕群組15所執行之操作輸入被無效。因此,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經組構藉由執行此處理使得顯示影像處理資訊沒有被應用至寫入資訊以避免於輸入板模式中之顯示影像處理資訊被包括於被輸出至內裝記憶體36或外部裝置之資訊中。   [0100] 應注意的是,於紙張模式中,並非所有的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按鈕的操作被無效而是對於顯示影像執行預先決定的處理之操作輸入被無效,並且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經組構使得藉由操作按鈕群組15之特定操作被生效(validated)。尤其,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經組構使得,同樣於紙張模式中,從對應於由操作按鈕群組15之預先決定的按鈕操作之操作輸入的資訊,預先決定的操作可將施用至被保留於記憶體36中之寫入資訊,使得特定操作有效,即,用於紙張17之送紙操作或紙張模式之標準紙張模式及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後文中被說明於操作按鈕群組15中。紙張17之送紙操作為當固定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面的紙張17係藉由扣夾構件16來改變時所執行之操作。   [0101] 從控制電路100發送至外部裝置之資訊的輸出訊號格式係由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偵測的寫入資訊及透過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藉由控制電路100所偵測的觸控筆額外資訊來組構,如第7B圖中所圖示。   [0102] 接著,在本實施例中,紙張模式包括其中顯示於第7B圖中之輸出訊號格式的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之標準紙張模式及其中此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並且發送至外部裝置之實況紙張模式。   [0103] 控制電路100具有用於處理從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及操作輸入介面33所接收之訊號的輸入處理功能、用於設定以上所述輸入板模式及紙張模式中之那一個模式將被使用的模式設定功能及用於回應設定模式控制輸入處理及輸出處理的功能。控制電路100亦具有用於決定外部裝置至輸出側的連接情況之功能並且選擇輸出資訊將被發送的路線。   [0104] 雖然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亦可經組構使得操作按鈕群組15的操作按鈕中之一者被使用作為用於模式改變的操作按鈕使得在輸入板模式與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回應操作按鈕之操作被執行,在本實施例中,在輸入板模式與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被自動執行。尤其,在本實施例中,兩種不同類型的一般觸控筆及墨水觸控筆被使用作為觸控筆。於紙張模式中,可視覺書寫於紙張17上之墨水觸控筆被使用。同時,於輸入板模式中,一般觸控筆被使用,因為不需要書寫於紙張17上。再者,在本實施例中,一般觸控筆及墨水觸控筆個別地具有於儲存單元中儲存之獨特的觸控筆ID及經組構使得觸控筆ID被發送作為額外的資訊至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   [0105] 將先前所述納入考慮,在本實施例中,在一般觸控筆被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偵測的狀態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應被控制到輸入板模式,且在墨水觸控筆被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偵測的另一狀態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應被控制到紙張模式。再者,控制電路100具有模式設定功能,用於藉由辨識透過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所接收的觸控筆ID是否是一般觸控筆之觸控筆ID或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來設定模式中之一者。   [0106] 應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經組構使得於紙張模式中在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可在操作按鈕群組15中藉由預先決定的操作按鈕之操作被執行。   [0107] 參照第4圖,用於實現控制電路100之以上所述的功能之電路被圖示為功能方塊之組態。功能方塊可藉由執行軟體程式之組構控制電路100的電腦來實現,且於此,被圖示以供說明。應注意的是,自然地,亦可能從硬體電路來組構功能方塊以組構控制電路100。   [0108] 如第4圖中所圖示,於本範例中,控制電路100包括寫入資訊產生電路101、觸控筆額外資訊產生電路102、觸控筆辨識電路103、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104、操作輸入決定電路105及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作為功能方塊。   [0109] 寫入資訊產生電路101根據由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於輸入面之偵測區域DA中的寫入操作,從來自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之座標資訊產生寫入資訊。於本範例中,在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接觸偵測區域DA之輸入面直到其被從偵測區域DA之輸入面隔開之後,一個筆劃從一連串的寫入操作被組構,於筆劃之單元中的寫入資訊被產生作為例如向量資料格式之資料。於此情形中,時間資訊被加入至筆劃之資料。時間資訊是例如筆劃之開始的時間(一旦接觸輸入面)之時間資訊及結束的時間(觸控筆離開輸入面的時間)之時間資訊。藉由寫入資訊產生電路101所產生的寫入資訊被供應至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   [0110] 觸控筆額外資訊產生電路102接收從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發送的書寫壓力資訊或觸控筆ID並且產生包括其之觸控筆額外資訊。觸控筆額外資訊產生電路102將所產生的觸控筆額外資訊供應至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   [0111] 觸控筆辨識電路103從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所發送的輸出中提取觸控筆ID,並且辨識所提取的觸控筆ID是否是一般觸控筆之觸控筆ID或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從而辨識鄰近設置於輸入面之偵測區域DA的觸控筆位置是否是一般觸控筆或墨水觸控筆。接著,觸控筆辨識電路103供應辨識之結果至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   [0112] 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104基於座標資訊從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來決定在觸碰偵測感測器13的使用者之手指的手勢操作並且從決定之結果來產生對應的顯示影像處理資訊。   [0113] 操作輸入決定電路105從操作輸入介面33接收操作輸入之偵測輸出資訊並且決定哪一個操作按鈕被操作及哪一個輸入操作被執行,然後產生對應的操作決定結果資訊。接著,若操作輸入之偵測輸出資訊是用於顯示影像處理,則操作輸入決定電路105將所產生的操作決定結果資訊供應至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104。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104從所接收的操作決定結果資訊產生對應的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並且將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供應至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   [0114] 再者,若操作輸入決定電路105決定操作輸入之偵測輸出資訊指示送紙操作或在紙張模式之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則操作輸入決定電路105將所產生的操作決定結果資訊供應至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從所接收的操作決定結果資訊來辨識送紙方向或在紙張模式之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   [0115] 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從觸控筆辨識電路103接收辨識結果並且決定輸入板模式是否將被建立或紙張模式是否將被建立。接著,於輸入板模式中,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從來自寫入資訊產生電路101之寫入資訊、來自觸控筆額外資訊產生電路102之觸控筆額外資訊及來自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104之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第7A圖中圖示的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出資訊,但於紙張模式中,產生第7B圖中圖示的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出資訊。   [0116] 再者,於輸入板模式中,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偵測外部裝置是否透過USB線而連接至USB連接器37,並且若連接有外部裝置,則透過USB線將第7A圖中圖示之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出資訊發送至外部裝置。此時,輸出資訊被傳送至外部裝置使得輸入板模式之輸出資訊從輸入板模式之邏輯埠被輸出。   [0117] 接著,於輸入板模式中,若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決定沒有透過USB線連接外部裝置,則其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將第7A圖中圖示之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出資訊傳送至外部裝置。表示輸出資訊是輸入板模式之傳送訊號的識別資訊被加入至此傳送資訊。   [0118] 再者,於紙張模式中,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決定實況紙張模式之變換指令是否被接收,且若決定實況紙張模式之變換指令沒有被接收時,則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建立標準紙張模式並且將第7B圖中圖示之所產生的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出資訊儲存至記憶體36中。   [0119] 再者,於紙張模式中,若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決定實況紙張模式之變換指令被執行,則其建立實況紙張模式並且偵測外部裝置是否透過USB線而連接至USB連接器37。若外部裝置被連接,則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透過USB線將第7B圖中圖示之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出資訊發送至外部裝置。接著,若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決定沒有透過USB線連接外部裝置,則其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將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出資訊第7B圖中圖示之傳送至外部裝置。若輸出資訊將透過USB線被發送至外部裝置,則對於紙張模式,輸出資訊被傳送至輸出裝置使得其從邏輯埠被輸出。另一方面,若其藉由無線傳送來傳送,則表示傳送資訊為紙張模式之傳送訊號之識別資訊被加入至傳送資訊。   [0120]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於紙張模式中,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產生用於停止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之動作的停止控制訊號並且將停止控制訊號發送至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以停止其動作。於此情形中,如上述,供應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及觸碰偵測感測器13的電力被停止以達成電源節省。應注意的是,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可經組構使得於紙張模式中供應至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按鈕的電力被停止、或供應至操作輸入介面33之對應的介面部分之電力被停止或其之操作被停止,使得,即使操作按鈕群組15中用於顯示影像處理的操作按鈕被操作,操作被無效。替代地,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06執行用於避免所產生的操作資訊被不適當地應用至寫入資訊之訊號處理。 控制電路100之處理動作的範例   [0121] 參考第8至12圖之流程圖說明依如上所述方式所組構的控制電路100之處理動作的範例。   [0122] 於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中,處理係從電源供應按鈕15P沒有開啟的狀態之第8圖的開始來開始。於此情形中,雖然未圖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包括從可充電電池形成的電源供應器,並且電源供應電壓被正常地供應至用於監視電源供應按鈕15P之操作或USB線之連接的控制電路100之部分。   [0123] 如第8圖中圖示,控制電路100決定外部裝置是否透過USB線被連接(步驟S101)。若在步驟S101決定外部裝置是透過USB線被連接,則控制電路100決定USB線是否是專用於充電(步驟S102),並且若決定USB線是專用於充電,則控制電路100對可充電電池執行充電處理(步驟S103)並且返回處理至步驟S101。   [0124] 若在步驟S102決定決定USB線不是專用於充電但具有用於資料通訊之功能,則控制電路100控制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至輸入板模式(步驟S105)。此時,電池被使用作為電源供應器同時對電池之充電處理係透過USB線來執行。   [0125] 於步驟S105,所有的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觸碰偵測感測器13及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及於輸入側之操作按鈕群組15及操作輸入介面33被設置於操作狀態中。   [0126] 另一方面,若於步驟S101決定外部裝置不是透過USB線來連接,則控制電路100決定電源供應按鈕15P是否在開啟狀態中操作(步驟S104)。若於步驟S104決定電源供應按鈕15P不是在開啟狀態中操作時,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01。   [0127] 另一方面,若於步驟S104決定電源供應按鈕15P是在開啟狀態中操作時,則控制電路100前進至處理步驟S105,於其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於輸入板模式中。此時,電力從電池接收。   [0128] 接著,控制電路100決定觸控筆ID是否從自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所接收的資訊內偵測(步驟S106)。若於步驟S106決定觸控筆ID被偵測,則控制電路100決定所偵測的觸控筆ID是否是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步驟S107)。   [0129] 若於步驟S106決定觸控筆ID沒有被偵測或若於步驟S107決定所偵測的觸控筆ID不是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而是一般觸控筆之觸控筆ID,則控制電路100決定控制電路100是否透過USB線連接至外部裝置(步驟S108)。   [0130] 若於步驟S108決定控制電路100透過USB線連接至外部裝置,則控制電路100產生於第7A圖中所圖示的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入板模式的輸出資訊並且透過連接至USB連接器37的USB線將所產生的輸出資訊傳送至外部裝置(步驟S109)。   [0131] 接著,控制電路100辨別USB線是否從USB連接器37移除(步驟S110),且若決定USB線被移除,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01。另一方面,若於步驟S110決定USB線沒有被移除,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06。   [0132] 接著,若於步驟S108決定控制電路100沒有透過USB線連接至外部裝置而是藉由無線通訊電路35連接至外部裝置,則控制電路100產生第7A圖中所圖示的輸出訊號格式之輸入板模式的輸出資訊並且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藉由無線傳送將所產生的輸出資訊傳送至外部裝置(步驟S111)。   [0133] 接著,控制電路100決定電源供應按鈕15P是否被操作於關閉狀態(步驟S112),並且若決定電源供應按鈕15P被操作於關閉狀態中時,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01。另一方面,若於步驟S112決定電源供應按鈕15P不是在關閉狀態中操作時,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06。   [0134] 若於步驟S107決定所偵測的觸控筆ID是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則控制電路100控制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至紙張模式(標準紙張模式)(第9圖之步驟S121)。於步驟S121,控制電路100控制於輸入側上之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至操作狀態並且控制觸碰偵測感測器13至非操作狀態;控制操作按鈕群組15及操作輸入介面33使得回應操作按鈕群組15及操作輸入介面33之操作輸入所產生的資訊被選擇地應用以無效化所有操作,除了送紙操作與在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並且決定內裝記憶體36為輸出資訊之傳送目的地。   [0135] 接著,控制電路100決定觸控筆ID是否從自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所接收的資訊中偵測(步驟S122)。若於步驟S122決定觸控筆ID被偵測,則控制電路100決定所偵測的觸控筆ID是否是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步驟S123)。   [0136] 若於步驟S123決定所偵測的觸控筆ID不是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而是一般觸控筆之觸控筆ID,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第8圖之步驟S105並且重複開始於步驟S105之步驟的處理。   [0137] 若於步驟S122決定觸控筆ID沒有被偵測或若於步驟S123決定所偵測的觸控筆ID是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則控制電路100決定是否有變換指令至實況紙張模式(步驟S124)。   [0138] 若於步驟S124決定沒有變換指令至實況紙張模式,則控制電路100執行第7B圖中所圖示之輸出訊號格式的紙張模式(標準紙張模式)之訊號處理並且將輸出資訊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步驟S125)。接著,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22以重複開始於步驟S122之步驟的處理。   [0139] 若於步驟S124決定有變換指令至實況紙張模式,則控制電路100決定其是否透過USB線連接至外部裝置(步驟S126)。   [0140] 若於步驟S126決定控制電路100透過USB線連接至外部裝置,則控制電路100產生第7B圖中所圖示的輸出訊號格式之紙張模式的輸出資訊並且透過連接至USB連接器37的USB線將所產生的輸出資訊傳送至外部裝置並且將所產生的輸出資訊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步驟S127)。   [0141] 接著,控制電路100決定對於實況紙張模式之停止指令是否被接收(步驟S129),及若決定對於實況紙張模式之停止指令沒有被接收,則處理返回至步驟S127。另一方面,若於步驟S129決定對於實況紙張模式之停止指令被接收,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21以重複開始於步驟S121之步驟的處理。   [0142] 另一方面,若於步驟S126決定控制電路100沒有透過USB線連接至外部裝置而是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連接至外部裝置,則控制電路100產生第7B圖中所圖示的輸出訊號格式之紙張模式的輸出資訊並且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藉由無線傳送將所產生的輸出資訊傳送至外部裝置並且將所產生的輸出資訊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步驟S128)。在於步驟S128的處理之後,控制電路100將處理前進至步驟S129。   [0143] 於第8圖之步驟S109及步驟S111中於輸入板模式中之訊號處理現在將參考第10圖之流程圖來說明。   [0144] 控制電路100首先決定於紙張模式中是否存在儲存於記憶體36中的第7B圖之輸出訊號格式的資訊(此資訊於後文中稱為草圖資料)(步驟S131)。若於步驟S131決定存在有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草圖資料,則控制電路100讀取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草圖資料並且透過USB線將草圖資料傳送至外部裝置(於步驟S109),但於步驟S111是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步驟S132)。   [0145] 接著,控制電路100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執行藉由一般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之偵測處理(步驟S133)。若於步驟S131決定不存在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草圖資料,則控制電路100繞過於步驟S132之處理並且執行於步驟S133之處理。   [0146] 步驟S133之後,控制電路100藉由觸碰偵測感測器13及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2執行手指觸碰操作之偵測處理(步驟S134)。接著,控制電路100執行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按鈕的操作輸入之偵測處理(步驟S135)。控制電路100基於在步驟S133、步驟S134及步驟S135之偵測處理的結果而產生第7A圖中所圖示的輸入板模式之輸出訊號,並且透過USB線將輸出訊號傳送至外部裝置(於步驟S109),但於步驟S111是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步驟S136)。   [0147] 接著,控制電路100基於USB線之移除、關閉電源供應按鈕15P之操作或基於觸控筆ID之偵測的結果之模式變換來決定結束事件發生(步驟S137),且若決定沒有結束事件發生,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33以重複開始於步驟S133之步驟的處理。接著,若於步驟S137決定結束事件發生,則控制電路100結束目前處理常式(routine)。   [0148] 應注意的是,於第10圖之處理常式中,於步驟S133、步驟S134及步驟S135之偵測處理的次序不受限於第10圖之範例而是任意的。   [0149] 現在將參考第11圖之流程圖來說明於第9圖之步驟S125的標準紙張模式中之訊號處理。   [0150] 控制電路100首先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執行藉由一般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之偵測處理(步驟S141)。接著,控制電路100執行於操作按鈕群組15中的送紙操作之偵測處理或在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之偵測處理(步驟S142)。   [0151] 接著,控制電路100基於於步驟S141及步驟S142之偵測處理的結果產生第7B圖中圖示的紙張模式之輸出訊號並且將輸出訊號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步驟S143)。紙張模式之輸出訊號以與頁碼相關聯的關係被儲存。   [0152] 接著,控制電路100基於USB線之移除、關閉電源供應按鈕15P之操作或基於觸控筆ID之偵測的結果之模式變換來決定結束事件發生(步驟S144),且若決定沒有結束事件發生,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41以重複開始於步驟S141之步驟的處理。接著,若於步驟S144決定結束事件發生,則控制電路100結束目前處理常式。   [0153] 應注意的是,於以上所述的範例中,當於步驟S141及步驟S142之處理被正常地執行時,其中用於執行對於紙張模式之關係的處理之應用程式被單獨地準備,僅當應用程式可操作時,於步驟S141及步驟S142之處理可被執行。   [0154] 現在將參考第12圖之流程圖來說明於第9圖之步驟S127或步驟S128中於實況紙張模式中之訊號處理。   [0155] 控制電路100藉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首先執行藉由一般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之偵測處理(步驟S151)。接著,控制電路100執行於操作按鈕群組15中的送紙操作之偵測處理或在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步驟S152)。   [0156] 接著,控制電路100基於在步驟S151及步驟S152之偵測處理的結果而產生第7B圖中所顯示的紙張模式之輸出訊號,及將輸出訊號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並且透過USB線將輸出訊號傳送至外部裝置(於步驟S109),但於步驟S111是透過無線通訊電路35(步驟S153)。紙張模式之輸出訊號具有以與其相關聯的關係來儲存的頁碼。   [0157] 接著,控制電路100基於USB線之移除、關閉電源供應按鈕15P之操作或基於觸控筆ID之偵測的結果之模式變換來決定結束事件發生(步驟S154),且若決定沒有結束事件發生,則控制電路100返回處理至步驟S151以重複開始於步驟S151之步驟的處理。接著,若於步驟S154決定結束事件發生,則控制電路100結束目前處理常式。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使用形式的範例   [0158]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的使用形式之數個範例將說明如下。 使用形式之第一範例   [0159] 第13圖圖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使用形式的範例,其中從連接至電腦主機52的顯示裝置51所組構的個人電腦50被使用作為外部裝置。個人電腦50具有預先安裝的應用程式,用於處理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出訊號。於此情形中,個人電腦50及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係透過USB線(具有完整功能)53或藉由無線通訊而彼此連接。   [0160] 於此連接狀態中,若一般觸控筆41被設置鄰近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面的偵測區域DA,則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至輸入板模式內,其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透過USB線53或藉由無線通訊將第7A圖中包括藉由一般觸控筆41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之輸出訊號模式的輸出訊號、觸控筆額外資訊及顯示影像處理資訊傳送至個人電腦50。   [0161] 個人電腦50基於藉由一般觸控筆41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於顯示裝置51之顯示螢幕上顯示顯示影像並且依照應用程式基於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來執行影像操作處理,例如顯示影像之移動、旋轉、放大、縮小等等。   [0162] 若扣夾構件16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上,如於輸入板模式之此狀態中於第13圖之下側所圖示,並且紙張17藉由扣夾構件16被安裝於輸入面之偵測區域DA且然後墨水觸控筆42被移動至偵測區域DA之附近,接著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於標準紙張模式中。接著,若使用者執行從標準紙張模式至實況紙張模式之變換操作,則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於實況紙張模式中。   [0163] 若於此實況紙張模式之狀態中,使用者使用墨水觸控筆42以執行寫入操作於紙張17上,則可被視覺地辨識的書寫痕跡被形成於紙張17上。此時,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中,對應於藉由墨水觸控筆42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係由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及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1偵測。接著,包括所偵測的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的第7B圖之輸出訊號格式的輸出訊號被產生及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並且透過USB線53或藉由無線通訊被傳送至個人電腦50。應注意的是,如第13圖中所圖示,用於保護墨水觸控筆42之核心構件的圓珠筆或自動鉛筆之筆尖的筆蓋42a被附接至墨水觸控筆42。   [0164] 個人電腦50依照應用程式基於對應於藉由墨水觸控筆42形成書寫痕跡於紙張17上之寫入操作之寫入資訊來顯示顯示影像於顯示裝置51之顯示螢幕上。於此情形中,由於於紙張模式中顯示影像處理資訊沒有被發送至個人電腦50,顯示於顯示螢幕上之顯示影像以1:1對應於書寫軌跡於紙張17上。   [0165] 從實況紙張模式之狀態,若扣夾構件16及紙張17被移除及標準紙張模式被恢復且然後一般觸控筆41從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鄰近輸入面之偵測區域DA,接著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於輸入板模式中。因此,由於儲存於實況紙張模式中之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儲存於記憶體36中,所儲存的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首先從記憶體36被讀取接著透過USB線53或藉由無線通訊被傳送至個人電腦50。   [0166] 個人電腦50基於所接收的寫入資訊來產生顯示影像並且將顯示影像顯示於顯示裝置51之顯示螢幕上。此顯示影像與在模式變換之前被顯示於實況紙張模式中者相同。接著,由於對於輸入板模式,在此情形中被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寫入資訊從邏輯埠被傳送,其被個人電腦50之應用程式視為輸入板模式之資訊。   [0167] 因此,若使用者隨後使用一般觸控筆41來執行寫入操作於輸入面之偵測區域DA中,則根據寫入操作之寫入資訊被發送至個人電腦50。個人電腦50將寫入資訊視為跟隨被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寫入資訊的資訊。尤其,當基於被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被圖示作為設計時,修改設計或將寫入資訊加入設計是可能的。   [0168] 應注意的是,在本實施例中,當從實況紙張模式至輸入板模式之變換透過標準紙張模式被執行時,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可經組構使得當一般觸控筆41被設置鄰近輸入面之偵測區域DA時,於實況紙張模式中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變換至輸入板模式。 使用形式之第二範例   [0169] 第14圖圖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第二使用形式的範例,並且此範例是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在沒有連接至外部裝置的情況下被攜帶及被使用於外面,例如戶外(open-air),之形式。   [0170] 於第14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使用於標準紙張模式中。尤其,在目前使用形式中,使用者會將藉由扣夾構件16被固定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的紙張17例如攜帶至戶外並且使用墨水觸控筆42以於戶外進行草圖或諸如此類。因此,對應於被繪製於紙張17上之書寫痕跡的寫入資訊被儲存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內裝記憶體36內。   [0171] 在寫入資訊以第14圖之使用形式被儲存至記憶體36內之後,若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連接至個人電腦50作為如第13圖中所圖示的外部裝置之範例且然後一般觸控筆41被設置鄰近偵測區域DA,接著,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於輸入板模式中。因此,被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寫入資訊被讀取及傳送至個人電腦50,並且以類似第13圖之使用形式的前文說明之方式被設置於其可被使用作為設計之狀態。   [0172] 根據第14圖之使用形式,在戶外使用墨水觸控筆42被書寫於紙張17上之所表示影像可被使用作為其為於輸入板模式中之設計,這是非常方便的。 使用形式之第三範例   [0173] 第15圖圖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第三使用形式的範例,並且進一步使用形式之此範例是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在沒有連接至外部裝置的情況下被攜帶及被使用於外面,(例如戶外(open-air),之形式。   [0174] 於第15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中,雖然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以如於第14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中之類似方式被攜帶及使用於外面,(例如,舉例來說,戶外,但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不單獨使用,沒有被與第14圖之使用形式不同,但稱為智慧型手機之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作為外部裝置之範例)係連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如第15圖所圖示。同樣於此情形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及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可藉由USB線62彼此連接並且亦可藉由無線通訊連接。應注意的是,用於處理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出訊號的應用程式被預先安裝於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中,類似如於個人電腦50中,其為第13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   [0175] 於第15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使用於實況紙張模式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將於紙張模式中的輸出訊號格式之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儲存至內裝記憶體36內並且透過USB線62或藉由無線通訊將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傳送至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於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上,於實況紙張模式中基於寫入資訊之顯示影像被顯示於顯示螢幕上。   [0176] 同樣於第15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中,類似於第13圖之範例,藉由將一般觸控筆移動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偵測區域DA的輸入面之附近,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被設置於輸入板模式中。因此,於紙張模式中被儲存於記憶體36中之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傳送至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於輸入板模式中之寫入處理可藉其而被執行。   [0177] 於此情形中,雖然於輸入板模式中所產生且顯示於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的顯示螢幕之所表示影像之資訊可被保留至內裝於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之記憶體內,同樣的,透過通訊網路63將資訊儲存至預先決定的伺服器裝置64是可能的。簡而言之,將所表示影像儲存至群眾的儲存單元中是可能的。   [0178] 應注意的是,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當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同樣在實況紙張模式中被儲存於內裝記憶體36中時,應用程式可經組構使得於實況紙張模式中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儲存至外部裝置之儲存單元內使得,當進入輸入板模式時,所儲存的資訊被視為於輸入板模式中之寫入資訊。於此情形中,於實況紙張模式中,記憶體36沒有必要預先儲存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   [0179] 舉例來說,於第13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中,於實況紙張模式中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的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預先儲存至個人電腦50之儲存單元內。因此,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可經組構使得,若進入輸入板模式,則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獲得於實況紙張模式中被儲存於個人電腦50之儲存單元中的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並且將所獲得的資訊儲存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內裝記憶體36中且然後將資訊再次傳送至個人電腦50作為於輸入板模式中之資訊。替代地,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可經組構使得,若進入輸入板模式,則於實況紙張模式中被儲存於個人電腦50之儲存單元中的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使用作為用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板模式的資訊使得其被視為於輸入板模式中之設計的資訊。   [0180] 應注意的是,於第15圖之使用形式中,於上述第13圖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中之個人電腦50的內裝記憶體可經組構為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之內裝記憶體或伺服器裝置64之儲存單元使得於實況紙張模式中被儲存於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1之內裝記憶體或預先決定的伺服器裝置64之儲存單元的寫入資訊及觸控筆額外資訊被使用作為用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板模式的資訊並且被視為於輸入板模式中之設計的資訊。 其他實施例或其他修改   [0181] 應注意的是,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觸控筆辨識電路103藉由辨識觸控筆是否是一般觸控筆之觸控筆ID或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來決定哪個觸控筆被使用。然而,由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假設兩個不同觸控筆被使用,觸控筆辨識電路103可經組構使得其具有能夠辨識一般觸控筆之觸控筆ID及墨水觸控筆之觸控筆ID中的僅一者之功能。尤其,舉例來說,若觸控筆辨識電路103具有僅用於辨識一般觸控筆之觸控筆ID的功能,則當此觸控筆ID被辨識時,觸控筆辨識電路103將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變換至輸入板模式,但當觸控筆辨識電路103決定觸控筆ID為一般觸控筆ID以外之任一者時,觸控筆辨識電路103可將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變換至紙張模式。   [0182] 再者,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當扣夾構件16被使用以固定紙張17抵抗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面上的移動 ,用於固定紙張17抵抗於輸入面上的移動之方法不受限於使用扣夾構件16之方法。第16圖圖示於固定紙張17抵抗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面上的移動不同組態範例之範例,且於此範例中,蓋構件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主機部分。   [0183] 雖然當本範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被從其輸入面側觀看時其外觀(如第16A圖中所圖示)類似於第1A圖之外觀,其後側之組態有點不同。尤其,如第16B圖(其為本範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的側視圖)中所圖示,階梯部分11c及11d分別被形成於後側(其為輸入面之相反側)之上端及下端。   [0184] 再者,圖示於第16C及16D圖之蓋構件70被附接至本範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第16C圖為蓋構件70之從前方所觀看的視圖,且第16D圖為沿第16C圖之A-A線的剖面圖。蓋構件70包括覆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之輸入面的整個區域之面71(如第16C圖中所圖示),並且具有形成於階梯部分及其面71之低端部的嚙合部分72及73,以分別嚙合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之階梯部分11c及11d,如第16D圖中所圖示。   [0185] 蓋構件70藉由從水平方向可滑動地移動蓋構件70以嚙合部分72及73分別嚙合階梯部分11c及11d之狀態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之主機。   [0186] 再者,當蓋構件70被安裝時,用於容置紙張17於其中之內凹部分74被形成於在與偵測區域DA重疊之區域中的蓋構件70之面71,以覆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之輸入面。當其被容置於內凹部分74中時,紙張17具有根據內凹部分74之尺寸,其被固定而無法於輸入面上移動。   [0187] 於第16圖之範例中,蓋構件70之面71以覆蓋操作按鈕群組15中之在紙張模式中未被使用的操作按鈕之操作部分的方式被組構。尤其,如第16A圖中所圖示,蓋構件70之面71被組構使得其具有形成於其中的用於暴露操作按鈕15R之壓凹操作部分15Rb的穿孔75,並且覆蓋操作按鈕群組15之操作按鈕的所有操作部分。   [0188] 因此,於本範例中,於紙張模式中,其中蓋構件70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上,操作按鈕群組15中被無效的操作部分被蓋構件70覆蓋以被禁止用於操作。因此,不同於訊號處理之操作無效處理,藉由機械方法對於紙張模式中之操作按鈕群組15的操作無效被實現。   [0189] 應注意的是,雖然用於執行影像操作處理的操作按鈕之操作(例如改變於操作按鈕群組15中的寫入資訊之顯示影像)被無效,除了用於交換紙張17之送紙操作及於紙張模式中在標準紙張模式與實況紙張模式之間的變換操作,藉由操作按鈕之操作的限制包括僅部分的操作被無效之情形及藉由操作按鈕之所有操作被無效之另一情形。替代地,當藉由操作按鈕之所有操作被抑制,僅觸碰偵測感測器13之預先決定的觸碰操作可被生效。   [0190] 再者,紙張模式之設定亦可藉由偵測扣夾構件16是否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A上或蓋構件70是否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上而被執行。   [0191] 再者,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不具有基於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之產生處理功能並且外部裝置經組構使得其執行基於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之產生處理。然而,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可經組構使得其具有基於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之產生處理功能。於此情形中,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B藉由USB線53或藉由無線通訊被連接至顯示裝置51B(如第17圖中所圖示)以將所產生的顯示影像傳送至顯示裝置51B。   [0192] 再者,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可具有(如亦包括顯示螢幕之組態)沒有連接至外部裝置的獨立裝置之組態。於此情形中,如第18圖中所圖示,從例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所組構的顯示裝置18以與偵測區域DA的重疊關係在觸碰偵測感測器13及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2之間被提供。   [0193] 再者,於上述的實施例中,對於顯示影像處理的操作輸入單元之範例,用於偵測手指觸碰操作之觸碰偵測感測器被使用,並且此觸碰偵測感測器被組構為與觸控筆偵測感測器分開之感測器。然而,從電容型之感測器形成觸控筆偵測感測器是可能的,使得電容型之感測器被分時(time-divisionally)使用以執行手指觸碰偵測及觸控筆偵測,從而從單一感測器形成觸碰偵測感測器及觸控筆偵測感測器。   [0194] 第19圖為圖示電容型感測器及用於感測器之位置偵測電路的一般組態之視圖。   [0195] 於本實施例之情形中,其係由位置偵測感測器400及位置偵測電路500組構,如第19圖中所圖示。位置偵測感測器400具有在正交方向彼此交叉的X導體群組401及Y導體群組402之網格組態,類似於觸碰偵測感測器13。Y導體群組402包括於水平方向(X軸方向)延伸並且以預先決定的彼此間隔的關係平行地設置的複數個Y導體402Y1、402Y2、...、402Yn(n為等於或大於1的整數)。再者,X導體群組401包括於縱向方向(Y軸方向)(交叉(於本範例中,正交)於Y導體402Y1、402Y2、...、402Yn)延伸並且以預先決定的彼此間隔的關係平行地設置的複數個X導體402X1、402X2、...、402Xm(m為等於或大於1的整數)。   [0196] 位置偵測感測器400經組構使得從彼此交叉之X導體及Y導體形成的感測器型樣被使用以偵測藉由手指fg或主動電容型觸控筆43所指示之位置。主動電容型觸控筆43包括訊號產生電路43S並且具有用於將訊號從訊號產生電路43S傳送至位置偵測感測器400之組態。應注意的是,同樣於本範例中,關於觸控筆43,類似於以上所述之實施例,一般觸控筆及墨水觸控筆被準備。   [0197] 位置偵測電路500由作為位置偵測感測器400、手指觸碰/筆偵測電路502及控制電路503之輸入/輸出介面的多工器501組構。控制電路503控制整個位置偵測電路500之動作且於本範例中被組構為MPU(微處理器)。於本實施例中之位置偵測電路500被控制使得其分時執行手指觸碰之偵測及藉由觸控筆43的筆觸碰之偵測或諸如此類。尤其,位置偵測電路500分時執行筆偵測期間PP(於其中筆觸碰之偵測被執行)及手指觸碰偵測期間PF(於其中手指觸碰之偵測被執行),如第20圖中所圖示。控制電路503在手指觸碰偵測期間PF內及在筆偵測期間PP內可切換地控制多工器501及手指觸碰/筆偵測電路502。   [0198] 在手指觸碰偵測期間內,由於從彼此交叉之X導體及Y導體所形成的網格組態之位置偵測感測器400的感測器型樣之交叉點中之各者的電容在手指fg觸碰處之位置改變,位置偵測電路500偵測電容之變化以偵測手指觸碰之位置。   [0199] 另一方面,在筆偵測期間PP內,位置偵測感測器400偵測從觸控筆43發送的訊號並且將訊號輸出至位置偵測電路500。位置偵測電路500對於組構X導體群組401及Y導體群組402的導體中之各者測量從觸控筆43發送的訊號之位準以指明X導體及Y導體何者的接收訊號表示高位準從而偵測於位置偵測感測器400之偵測區域DA中的指示位置。再者,位置偵測電路500偵測從觸控筆43發送的書寫壓力資訊或觸控筆ID。   [0200] 根據第19及20圖中所圖示的組態,其具有有利的效果,由於僅一個感測器組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組態被進一步簡化。 扣夾構件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上之詳細組態的範例之說明   [0201] 扣夾構件之更詳細的組態之範例被進一步說明,包括扣夾構件被安裝於其上的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之尺寸或諸如此類的關係。   [0202] 第21圖為圖示扣夾構件被安裝於其上的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的外觀之視圖,且第21A圖為前視圖及第21B圖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左側視圖。與以上所述的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相同之元件被以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被組構使得外殼11具有像薄板的形狀,類似於以上所述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10A及10B。   [0203] 於本範例中,在長側方向(水平方向)中的外殼11之長度L為例如L = 34 cm,且外殼11之短側(深度方向)的長度D為例如D =22 cm。再者,外殼11之厚度d為例如d = 10 mm。   [0204]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C從上側殼11a及下側殼11b組構(如第21B圖中所圖示)並且經組構使得上側殼11a係以上側殼11a覆蓋下側殼11b之內部空間的狀態來配適(fitted)下側殼11b。   [0205] 類似如前所述,本範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的上側殼11a之表面的矩形區域(於第21A圖中虛線所包圍)形成觸控筆偵測感測器及觸碰偵測感測器所共用的偵測區域DA。再者,於本範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中,表示矩形偵測區域DA之四個角落的位置之標誌MKa、MKb、MKc及MKd係例如藉由列印而形成於上側殼11a之表面。   [0206] 應注意的是,表示矩形偵測區域DA之四個角落的位置之標誌MKa、MKb、MKc及MKd可不是藉由列印而形成,而是各由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形成。   [0207] 第22圖為圖示安裝於本範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的扣夾構件130之組態的範例之視圖。尤其,第22A圖為扣夾構件130之前視圖,而第22B圖為扣夾構件130之左側視圖。再者,第22C圖顯示於其中扣夾構件130被附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C以彈性地固定紙張17之狀態。於本範例中,如第22C圖中所圖示,扣夾構件130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C的階梯部分11c。   [0208] 於其縱向方向(和扣夾構件130與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附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之扣夾構件130的長度Cx係小於在水平方向的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長度且大於在水平方向的偵測區域DA之長度,且於本範例中,Cx =23.5 cm。應注意的是,紙張17之尺寸等於或稍微大於偵測區域DA之尺寸。再者,於縱向方向之扣夾構件130的長度Cx大於於水平方向之偵測區域DA的長度且此外大於於水平方向之紙張17的長度。   [0209] 再者,於深度方向(扣夾構件130與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附接方向)之扣夾構件130的長度Cy被設至扣夾構件130能可靠地固定所設置的紙張17以覆蓋偵測區域DA之長度,且於本範例中,Cy = 4 cm。應注意的是,雖然於縱向方向之扣夾構件130的長度Cx被選擇(於第22C圖之範例中)為於縱向方向大於紙張17之長度,其可為於縱向方向小於紙張17之長度。   [0210] 本範例之扣夾構件130係從組構第一構件之範例的附接部分131與組構第二構件之範例的握持部分132組構,如第22B圖中所圖示。   [0211] 附接部分131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面部131b及第二面部131a且各具有彎曲形狀及具有藉由具有於其另一末端側處所形成的開口之連接部分131f藉由第一面部131b及第二面部131a彼此連接於其一末端側所形成的具有通道形狀(U形)剖面之內凹部分131c。如第22B圖中所圖示,雖然於扣夾構件130之深度方向的第二面部131a之長度被設為等於以上所述的長度Cy,於深度方向之第一面部131b的長度被設為小於長度Cy之長度。   [0212] 握持部分132被從具有彎曲形狀(且稍微彎曲)之剖面的板狀構件組構並且被附接至附接部分131之第二面部131a以用於繞著由從於扣夾構件130之縱向方向(正交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附接方向的方向)中設置的兩個條狀構件形成之樞軸133A及133B所提供的樞轉移動之中心樞轉移動。線圈彈簧137A及137B纏繞包圍樞軸133A及133B(作為偏置構件之範例),且於附接部分131之內凹部分131c的開口側上之握持部分132的端部132a經組構使得其藉由線圈彈簧137A及137B被正常地彈性地偏置至附接部分131側。   [0213] 於本範例中,當握持部分132耦接至附接部分131時,於深度方向(扣夾構件130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附接方向)之握持部分132的長度被實質地設為等於長度Cy。在附接部分131的第一面部131b及第二面部131a之間的連接部分131f側上之握持部分132的端部被設置於與連接部分131f之末端面(外面)相同的位置或被設置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內側(關於連接部分131f之末端面(外面))上。   [0214] 再者,由於於附接部分131之第一面部131b的深度方向之長度小於長度Cy,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為延伸較於附接部分131之第一面部131b的開口側上之端部131e更遠的延伸。   [0215] 再者,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係於其相對於附接部分131之第二面部131a的端部131d側之狀態,如第22B圖中所圖示。尤其,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經組構使得其藉由線圈彈簧137A及137B被彈性地偏置於其相對於附接部分131之第二面部131a的端部131d側之狀態。   [0216] 在相對於附接部分131之第二面部131a的端部131d之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的部分,於本範例中,由橡膠構件所形成的止滑構件134(參照第22A及22C圖之虛線),舉例來說,橡膠構件,被提供。   [0217] 第23圖為扣夾構件130從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側的相反側觀看之視圖。於附接部分131至握持部分132之第一面部131b的相對面側上,具有通孔(未圖示)(樞軸133A透過通孔來延伸)之兩個突出部136Aa及136Ab被提供且具有通孔(未圖示)(樞軸133B透過通孔來延伸)之兩個突出部136Ba及136Bb被提供。另一方面,於附接部分131之第一面部131b的握持部分132之相對面側上,具有通孔(未圖示)(樞軸133A透過通孔來延伸)之兩個突出部135Aa及135Ab與具有通孔(未圖示)(樞軸133B透過通孔來延伸)之兩個突出部135Ba及135Bb被提供。   [0218] 從條狀構件形成的樞軸133A被附接以透過四個突出部135Aa及135Ab、136Aa及136Ab來延伸並且從條狀構件形成的樞軸133B透過四個突出部135Ba及135Bb、136Ba及136Bb來延伸以將附接部分131及握持部分132彼此耦接。   [0219] 如第23圖中所圖示,線圈彈簧137A包圍在附接部分131之第二面部131a的兩個突出部136Aa及136Ab之間的樞軸133A來配適且線圈彈簧137B包圍在兩個突出部136Ba及136Bb之間的樞軸133B來適配。藉由線圈彈簧137A及137B,握持部分132之開口側的端部132a側被正常地彈性地移置至附接部分131之第一面部131b側。應注意的是,於扣夾構件130之水平方向的端部側上之樞軸133A的一個末端133Aa經組構使得其具有大於樞軸133A之直徑的碟狀形狀。同樣地,於扣夾構件130之水平方向的端部側上之樞軸133B的另一個末端133Ba經組構使得其具有大於樞軸133B之直徑的碟狀形狀。   [0220] 扣夾構件130之附接部分131係從具有彈性的材料(例如樹脂)組構,且內凹部分131c依照外殼11之階梯部分11c的形狀及尺寸而形成。如第24A圖中所圖示,扣夾構件130以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11c被容置於附接部分131之內凹部分131c中的方式係附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11c。扣夾構件130之附接部分131的內凹部分131c之寬度被形成稍微小於外殼11之階梯部分11c的厚度,且扣夾構件130藉由附接部分131之彈力以外殼11之階梯部分11c被內凹部分131c握持的方式被鎖定(固定)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11c。然而,扣夾構件130可藉由從外殼11之階梯部分移除附接部分131而從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移除。   [0221] 在扣夾構件130被固定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的階梯部分之狀態中(如第22C及24A圖中所圖示),扣夾構件130之握持部分132的端部132a係處於其彈性地壓著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狀態(如第24A圖中所圖示)。若於此狀態中,握持部分132至端部132之相反側被向下推,則握持部分132可繞樞軸133旋轉以在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及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間提供間隙。然而,若握持部分132至端部132a之相反側的向下推被消除,則於其中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彈性地推著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狀態被恢復。   [0222] 因此,若(於於其中扣夾構件130被附接至外殼11之狀態中,如第22C及24A圖中所圖示 )握持部分132至端部132a之相反側被向下推以提供在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及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間的間隙並且紙張17之上端被設置於間隙內,接著握持部分132至端部132a之相反側的向下推被消除,接著紙張17被彈性地夾置於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及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之間,使得紙張17被固定於適當位置(使其不會移動)。   [0223] 因此,若紙張17被安裝於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上並且在深度方向被移動,則紙張17之上端鄰接(及設置於)扣夾構件130之附接部分131的第一面部131b之端部131e的末端面,如第圖24A中所圖示。   [0224] 再者,於本範例中,尤其是藉由於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所提供的止滑構件134,紙張17被更強烈地彈性地擠壓(對著外殼11之上側殼11a的表面側)使得其被固定於適當位置(使其不會移動)。   [0225] 於本範例中,止滑構件134係從橡膠構件形成,且於止滑構件134上,一或複數個凹槽134M被形成在與扣夾構件130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附接方向交叉的方向,如第24B圖及第24C圖中所圖示,其為沿第24B圖之A-A線的剖面圖。對紙張17之止滑效果藉由一或複數個凹槽134M來提昇。   [0226] 應注意的是,藉由扣夾構件130被固定於適當位置的紙張17可為一張或複數張。   [0227] 應注意的是,雖然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之扣夾構件130被安裝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C的階梯部分11c,其可被安裝於外殼11之低端部。於本實施例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的情形中,從偵測區域DA之上端位置至外殼11之上端位置的距離與從偵測區域DA之下端位置至外殼11之下端位置的距離係彼此相等,如第21A及22C圖中所圖示,且在安裝扣夾構件130於外殼11之低端部側方面沒有問題。 扣夾構件之進一步不同組態範例   [0228] 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雖然兩個分開的樞軸被使用,樞軸133A及樞軸133B藉由其彼此連接可被組構為單一樞軸。再者,於單一樞軸被使用的情形中,雖然兩個線圈彈簧可如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被使用,單一線圈彈簧可被使用作為偏置構件。   [0229] 第25圖為圖示單一線圈彈簧被使用作為偏置構件的扣夾構件130A之基本部分的組態之範例的視圖。於扣夾構件130A中,與扣夾構件130的部分相同之部分係以如以上所述的相同元件符號來表示。應注意的是,第25圖為扣夾構件130A從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側的相反側觀看之視圖,類似第23圖。   [0230] 本範例之扣夾構件130A使用從單一條狀構件形成的樞軸133。樞軸133之端部133a及另一端部133b以大於樞軸133之直徑的直徑之碟狀形狀被形成。   [0231] 再者,於扣夾構件130A之範例中,具有通孔(未圖示)(樞軸133透過通孔來延伸)之兩個突出部136a及136b被提供於附接部分131至握持部分132的第一面部131b之相對面側。同時,具有通孔(未圖示)(樞軸133透過通孔來延伸)之兩個突出部135a及135b被提供於附接部分131至握持部分132的第一面部131b之相對面側。   [0232] 從條狀構件形成的樞軸133被附接以透過四個突出部135a及135b、136a及136b延伸以將附接部分131及握持部分132彼此耦接。   [0233] 再者,如第25圖中所圖示,線圈彈簧137被適配且提供於在附接部分131之第二面部131a的兩個突出部136a及136b之樞軸133上。藉由線圈彈簧137,握持部分132之端部132a側被正常地彈性地移置至附接部分131之第一面部131b側。 扣夾構件至外殼之附接的其他範例   [0234] 於以上所述的實施例中,雖然扣夾構件被可移除地附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C的階梯部分或低端部,組構扣夾構件使得其被可移除地附接至外殼11之右側的側部分亦為可能的,如第26圖中所圖示。   [0235] 於此情形之扣夾構件130B中,在與扣夾構件130B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附接方向交叉(於本範例中,正交)的方向中之長度CBy係大於在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偵測區域DA的深度方向中的長度且等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在深度方向中的長度D(參照第21圖)或小於長度D。這是因為,由於被設置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輸入面上之外殼11上的紙張之尺寸為等於或大於偵測區域DA之尺寸,為了確保固定紙張於適當位置,以上所述的尺寸關係為較佳的。然而,若紙張可被固定於適當位置,則扣夾構件130B於縱向方向中之長度CBy可自然地小於偵測區域DA在深度方向中之長度。再者,雖然扣夾構件130B於縱向方向中之長度CBy較佳地小於外殼11於深度方向中之長度,其可為較長的。   [0236] 再者,扣夾構件130B之外殼11於水平方向中的長度CBx可為被設置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之外殼11的輸入面上之紙張的右端部可被固定於適當位置之長度。 不同實施例或修改   [0237] 於以上所述的範例中,扣夾構件130及130B中之各者經組構使得其以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C的階梯部分11c被容置於附接部分131之內凹部分131c中並且藉由握持部分132(第二構件)之端部132a來夾置被設置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上之紙張(薄片構件)17的方式被附接至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之外殼11C的階梯部分11c。然而,扣夾構件130及130B中之各者可經組構使得紙張(紙張部分)17藉由容置於其中紙張17被設置於附接部分131之內凹部分131c內的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連同紙張17被夾置。於此情形中,握持部分(第二構件)不一定要被提供。   [0238] 雖然於以上所述的範例中之片狀構件為紙張,當其核心構件具有筆功能或自動鉛筆功能之墨水觸控筆被使用於在薄片構件上書寫時,若書寫痕跡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薄片構件上,則任何薄片構件可被使用。
[0239]10‧‧‧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A‧‧‧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B‧‧‧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0C‧‧‧手寫資訊處理裝置11‧‧‧外殼11a‧‧‧上側殼11b‧‧‧下側殼11c‧‧‧階梯部份11d‧‧‧階梯部份12‧‧‧觸控筆偵測感測器13‧‧‧觸碰偵測感測器13X‧‧‧第一電極13Y‧‧‧第二電極14‧‧‧電路板15‧‧‧操作按鈕群組15A‧‧‧操作部份15B‧‧‧操作部份15C‧‧‧操作部份15D‧‧‧操作部份15E‧‧‧操作部份15F‧‧‧操作部份15G‧‧‧操作部份15H‧‧‧操作部份15P‧‧‧電源供應按鈕15R‧‧‧操作按鈕15Ra‧‧‧輪操作部份15Rb‧‧‧壓凹操作部份16‧‧‧扣夾構件17‧‧‧紙張18‧‧‧顯示裝置31‧‧‧觸控筆位置偵測電路32‧‧‧觸碰位置偵測電路33‧‧‧操作輸入介面34‧‧‧USB介面35‧‧‧無線通訊電路36‧‧‧記憶體37‧‧‧USB連接器41‧‧‧一般觸控筆42‧‧‧墨水觸控筆42a‧‧‧筆蓋43‧‧‧主動電容型觸控筆43S‧‧‧訊號產生電路50‧‧‧個人電腦51‧‧‧顯示裝置51B‧‧‧顯示裝置52‧‧‧電腦主機53‧‧‧USB線61‧‧‧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62‧‧‧USB線63‧‧‧通訊網路64‧‧‧伺服器裝置70‧‧‧蓋構件71‧‧‧面72‧‧‧嚙合部份73‧‧‧嚙合部份74‧‧‧內凹部份75‧‧‧穿孔100‧‧‧控制電路101‧‧‧寫入資訊產生電路102‧‧‧觸控筆額外資訊產生電路103‧‧‧觸控筆辨識電路104‧‧‧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105‧‧‧操作輸入決定電路106‧‧‧模式變換控制電路121‧‧‧X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22‧‧‧Y軸方向環形線圈群組130‧‧‧扣夾構件130A‧‧‧扣夾構件130B‧‧‧扣夾構件131‧‧‧附接部份131a‧‧‧第二面部131b‧‧‧第一面部131c‧‧‧內凹部份131d‧‧‧端部131e‧‧‧端部131f‧‧‧連接部份132‧‧‧握持部分132a‧‧‧端部133A‧‧‧樞軸133Aa‧‧‧末端133B‧‧‧樞軸133Ba‧‧‧末端134‧‧‧止滑構件134M‧‧‧凹槽135a‧‧‧突出部135Aa‧‧‧突出部135Ab‧‧‧突出部135b‧‧‧突出部135Ba‧‧‧突出部135Bb‧‧‧突出部136a‧‧‧突出部136Aa‧‧‧突出部136Ab‧‧‧突出部136b‧‧‧突出部136Ba‧‧‧突出部136Bb‧‧‧突出部137A‧‧‧線圈彈簧137B‧‧‧線圈彈簧161‧‧‧附接部份161a‧‧‧內凹部份162‧‧‧握持部分162a‧‧‧端部163‧‧‧樞軸200‧‧‧觸控筆電路201‧‧‧線圈202‧‧‧電容器203‧‧‧並聯諧振電路204‧‧‧開關205‧‧‧二極體206‧‧‧電容器207‧‧‧整流電路208‧‧‧電容器209‧‧‧電容器210‧‧‧筆控制電路211‧‧‧ID記憶體310‧‧‧處理控制電路311‧‧‧選擇電路312‧‧‧振盪電路313‧‧‧電流驅動器314‧‧‧變換連接電路315‧‧‧接收放大器316‧‧‧偵測電路317‧‧‧低通過濾器318‧‧‧取樣及保持電路319‧‧‧A/D轉換電路320‧‧‧處理控制電路321‧‧‧傳送訊號產生電路322‧‧‧傳送電極選擇電路323‧‧‧接收電極選擇電路324‧‧‧接收訊號處理電路325‧‧‧位置資訊輸出電路400‧‧‧位置偵測感測器401‧‧‧X導體群組401X1‧‧‧X導體401X2‧‧‧X導體401Xm‧‧‧X導體402‧‧‧Y導體群組402Y1‧‧‧Y導體402Y2‧‧‧Y導體402Yn‧‧‧Y導體500‧‧‧位置偵測電路501‧‧‧多工器502‧‧‧手指觸碰/筆偵測電路503‧‧‧控制電路CBx‧‧‧長度Cby‧‧‧長度Cx‧‧‧長度Cy‧‧‧長度D‧‧‧長度d‧‧‧厚度DA‧‧‧偵測區域fg‧‧‧手指L‧‧‧長度Mka‧‧‧標誌MKb‧‧‧標誌MKc‧‧‧標誌MKd‧‧‧標誌S101‧‧‧步驟S102‧‧‧步驟S103‧‧‧步驟S104‧‧‧步驟S105‧‧‧步驟S106‧‧‧步驟S107‧‧‧步驟S108‧‧‧步驟S109‧‧‧步驟S110‧‧‧步驟S111‧‧‧步驟S112‧‧‧步驟S121‧‧‧步驟S122‧‧‧步驟S123‧‧‧步驟S124‧‧‧步驟S125‧‧‧步驟S126‧‧‧步驟S127‧‧‧步驟S128‧‧‧步驟S129‧‧‧步驟S131‧‧‧步驟S132‧‧‧步驟S133‧‧‧步驟S134‧‧‧步驟S135‧‧‧步驟S136‧‧‧步驟S137‧‧‧步驟S141‧‧‧步驟S142‧‧‧步驟S143‧‧‧步驟S144‧‧‧步驟S151‧‧‧步驟S152‧‧‧步驟S153‧‧‧步驟S154‧‧‧步驟
[0010] 第1A及1B圖各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概要的視圖。   [0011] 第2A-2C圖各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概要的視圖。   [0012] 第3圖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概要的視圖。   [0013] 第4圖為在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範例中之電子電路的組態之範例的方塊圖。   [0014] 第5圖為圖示在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範例中之電子電路的一部分之組態的範例之視圖。   [0015] 第6圖為圖示在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範例中之電子電路的不同部分之組態的範例之視圖。   [0016] 第7A及7B圖各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輸出訊號格式的視圖。   [0017] 第8圖為圖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處理動作的流程之範例的部分之流程圖的視圖。   [0018] 第9圖為圖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處理動作的流程之範例的部分之流程圖的視圖。   [0019] 第10圖為圖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處理動作的流程之範例的流程圖之視圖。   [0020] 第11圖為圖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處理動作的流程之範例的流程圖之視圖。   [0021] 第12圖為圖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處理動作的流程之範例的流程圖之視圖。   [0022] 第13圖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使用形式的範例之視圖。   [0023] 第14圖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使用形式的另一範例之視圖。   [0024] 第15圖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使用形式的又一範例之視圖。   [0025] 第16A-16D圖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實施例之修改。   [0026] 第17圖為圖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不同實施例之系統組態的範例之視圖。   [0027] 第18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不同實施例之內部組態的範例之視圖。   [0028] 第19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不同實施例之組態的範例之視圖。   [0029] 第20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不同實施例之組態的範例之視圖。   [0030] 第21A及21B圖各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另一不同實施例之概要的視圖。   [0031] 第22A-22C圖各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的又一不同實施例之概要的視圖。   [0032] 第23圖為顯示在第22A-22C圖之範例中的扣夾構件之組態的範例之視圖。   [0033] 第24A-24C圖為顯示在第22A-22C圖之範例中的扣夾構件之組態的範例。   [0034] 第25圖為顯示安裝於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上的扣夾構件之不同範例的視圖。   [0035] 第26圖為顯示安裝於根據本發明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上的扣夾構件之不同範例的視圖。

Claims (13)

  1. 一種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經組構以偵測在輸入面上之觸控筆的寫入操作;連接介面,經組構以將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的互動所偵測的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輸出至包括顯示螢幕之外部裝置;操作輸入接收單元,經組構以接收使用者之操作輸入;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經組構以回應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而產生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當該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被顯示於該顯示螢幕上時,應用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以及記憶體,且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經組構使得可於該輸入面上設置薄片構件,對應於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其中可利用第一觸控筆及第二觸控筆,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且與該第一觸控筆不同,其對應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觸控筆辨識電路,用以辨識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是否為該第一觸控筆之寫入操作或者為該第二觸控筆之寫入操作;及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第一模式,其中,當該觸 控筆辨識電路辨識到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時,可將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及對應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而由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所產生的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透過該連接介面輸出至該外部裝置;及第二模式,其中,當該觸控筆辨識電路辨識到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時,將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保留至該記憶體內,同時限制將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應用至被保留於該記憶體內的該寫入資訊,其中,基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之給定處理包括該顯示影像之放大、縮小、旋轉及移動的影像操作處理之其中至少一者。
  2. 一種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經組構以偵測在輸入面上之觸控筆的寫入操作;操作輸入接收單元,經組構以接收使用者之操作輸入;影像處理電路,經組構以執行影像顯示處理以將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顯示於顯示螢幕上,同時將對應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之顯示影像操作應用至該寫入資訊之顯示影像;以及記憶體,且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經組 構使得可於該輸入面上設置薄片構件,對應於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其中可利用第一觸控筆及第二觸控筆,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且與該第一觸控筆不同,其對應於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觸控筆辨識電路,用以辨識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是否為該第一觸控筆之寫入操作或者是該第二觸控筆之寫入操作;及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第一模式,其中,當該觸控筆辨識電路辨識到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時,對應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執行該影像顯示處理以在該顯示螢幕上由該影像處理電路顯示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同時將對應於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之該操作輸入的該顯示影像操作應用至該寫入資訊之該顯示影像;及第二模式,其中,當該觸控筆辨識電路辨識到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時,將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保留至該記憶體內,同時限制將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應用至被保留於 該記憶體內的該寫入資訊,其中,基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之給定處理包括該顯示影像之放大、縮小、旋轉及移動的影像操作處理之其中至少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該第二模式中,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偵測且對應於除了用以執行對於該顯示影像之給定影像操作處理的該操作輸入以外的操作輸入的給定資訊被加入至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且對應於該第二觸控筆於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且所得的寫入資訊被保留至該記憶體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被保留於該記憶體中且對應於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係由筆劃資訊的複數個部分來組構,且該筆劃資訊附加有用於指明寫入順序的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筆與該第二觸控筆之至少其中一者具有用以送出觸控筆識別資訊之功能,且該觸控筆辨識電路經組構以從該等觸控筆之至少其中一者中辨識該觸控筆識別資訊,以辨識該寫入操作是否是該第一觸控筆之寫入操作或者是該第二觸控筆之寫入操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筆與該第二觸控筆各具有用以送出獨特的觸控筆識別資訊之功能,且取決於該觸控筆辨識電路是辨識該第一觸控筆之該觸控筆識別資訊還是該第二觸控筆之該觸控筆識別資訊,該觸控筆辨識電路辨識該寫入操作是該第一觸控筆之寫入操作或是該第二觸控筆之寫入操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二觸控筆包括核心構件,其經組構以送出能由該觸控筆辨識電路所辨識且能對應於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而視覺地形成寫入的觸控筆識別資訊,以及基於該第二觸控筆之該觸控筆識別資訊來設定該第二模式,並且由該第二觸控筆之該核心構件執行在設置於該輸入面上之該薄片構件上的視覺寫入操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包括觸碰偵測感測器,其經組構以偵測該使用者之手指觸碰操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於該第二模式中,禁止(disable)對於該顯示影像之影像操作的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之給定操作輸入的偵測。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連接介面藉由無線連接而耦接至該外部裝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觸控筆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間的互動是電磁感應式或電容式。
  12. 一種用於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之手寫資訊處理方法,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包括: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經組構以偵測在輸入面上之觸控筆的寫入操作;連接介面,經組構以將對應於透過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的互動所偵測的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輸出至包括顯示螢幕之外部裝置;操作輸入接收單元,經組構以接收使用者之操作輸入;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經組構以回應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而產生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當該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被顯示於該顯示螢幕上時,應用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以及記憶體,且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經組構使得可於該輸入面上設置薄片構件,對應於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該方法包含:觸控筆辨識步驟,辨識於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是否藉由第一觸控筆來執行或藉由第二觸控筆來執行,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且與 該第一觸控筆不同,該第二觸控筆對應於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第一處理步驟,經組構以使得當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被該觸控筆辨識步驟所辨識時,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及對應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而由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所產生的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可透過該連接介面而被輸出至該外部裝置;及第二處理步驟,經組構以使得當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被該觸控筆辨識步驟所辨識時,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被保留至該記憶體內,同時限制將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應用至被保留於該記憶體內的該寫入資訊,其中,基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之給定處理包括該顯示影像之放大、縮小、旋轉及移動的影像操作處理之其中至少一者。
  13. 一種手寫資訊處理程式,其造成包括在手寫資訊處理裝置中的電腦執行數個處理,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包括: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經組構以偵測在輸入面上之觸控筆的寫入操作;連接介面,經組構以將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的互動所偵測的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 輸出至包括顯示螢幕之外部裝置;操作輸入接收單元,經組構以接收使用者之操作輸入;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經組構以回應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而產生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當該寫入資訊的顯示影像被顯示於該顯示螢幕上時,應用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以及記憶體,且該手寫資訊處理裝置經組構使得可於該輸入面上設置薄片構件,對應於觸控筆之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該數個處理包括:觸控筆辨識處理,辨識於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是否藉由第一觸控筆來執行或藉由第二觸控筆來執行,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係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之互動而被偵測,且與該第一觸控筆不同,該第二觸控筆對應於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可被視覺地形成於該薄片構件上;第一處理程序,經組構以使得當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被該觸控筆辨識步驟所辨識時,對應於透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一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及對應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而由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產生電路所產生的該顯示影像處理資訊可透過該連接介面而被輸出至該外部裝置;及第二處理程序,經組構以使得當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寫入操作被該觸控筆辨識步驟所辨識時,對應於透 過與該觸控筆偵測感測器互動所偵測的該第二觸控筆在該輸入面上之該寫入操作的寫入資訊被保留至該記憶體內,同時限制將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應用至被保留於該記憶體內的該寫入資訊,其中,基於由該操作輸入接收單元所接收的該操作輸入之給定處理包括該顯示影像之放大、縮小、旋轉及移動的影像操作處理之其中至少一者。
TW106135444A 2016-12-27 2017-10-17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TWI793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391,451 2016-12-27
US15/391,451 US10324544B2 (en) 2016-12-27 2016-12-27 Hand-written information process apparatus, hand-writt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hand-writt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935A TW201823935A (zh) 2018-07-01
TWI793085B true TWI793085B (zh) 2023-02-21

Family

ID=60953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5444A TWI793085B (zh) 2016-12-27 2017-10-17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4544B2 (zh)
EP (1) EP3343342B1 (zh)
JP (1) JP6952559B2 (zh)
KR (1) KR102460220B1 (zh)
CN (1) CN108241444B (zh)
TW (1) TWI7930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4734B (zh) * 2014-01-22 2020-11-20 株式会社和冠 位置指示器、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检测电路以及位置检测方法
JP1531472S (zh) * 2014-12-16 2015-08-17
KR101584045B1 (ko) * 2015-09-02 2016-01-11 주식회사 시큐브 세그먼트 기반 수기서명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JP1576209S (zh) * 2016-12-21 2017-05-15
US10635195B2 (en) * 2017-02-28 2020-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displayed content using stylus rotation
JP1594139S (zh) * 2017-05-15 2018-01-09
USD861686S1 (en) * 2017-11-27 2019-10-01 Hanvon Ugee Technology Co., Ltd. Graphics tablet
USD927483S1 (en) * 2018-07-13 2021-08-10 Shenzhen Ugee Technology Co., Ltd Pen display
CN110890027A (zh) * 2018-08-21 2020-03-17 上海匾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匾联屏及其控制方法
JP7457694B2 (ja) 2019-04-05 2024-03-28 株式会社ワコム 情報処理装置
US11132122B2 (en) * 2019-04-11 2021-09-28 Ricoh Company, Ltd. Handwriting input apparatus, handwriting input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JP7452155B2 (ja) * 2019-04-11 202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手書き入力装置、手書き入力方法、プログラム
JP7014757B2 (ja) * 2019-09-03 2022-02-01 株式会社ワコム ペンの位置を導出し、導出したペンの位置を示すレポートをホストコンピュータに対して送信するデバイスにより実行される方法及び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ラ。
US11381950B2 (en) 2019-12-17 2022-07-05 Google Llc In-vehicle detection of a charge-only connection with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JPWO2021172033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CN117724620A (zh) * 2021-04-22 2024-03-19 广州创知科技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和交互平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022A (zh) * 2010-10-04 2012-05-09 剑扬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系统
US20120299881A1 (en) * 2011-05-27 2012-11-29 I.R.I.S. System for tracking and processing handwritten pen strokes on mobile terminal
TWI509499B (zh) * 2014-05-08 2015-11-21 Pegatron Corp 用於觸控面板上的翻頁方法及具有翻頁功能的顯示裝置
US20160364027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s with a Styl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7150B2 (zh) 1971-12-20 1976-10-14
US5194852A (en) * 1986-12-01 1993-03-16 More Edward S Electro-optic slate for direct entry and display and/or storage of hand-entered textual and graphic information
JPH06119090A (ja) * 1992-10-07 1994-04-28 Hitachi Ltd 省電力制御方式
US5453762A (en) * 1993-01-20 1995-09-26 Hitachi, Lt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identifying individual
JPH08314608A (ja) * 1995-05-15 1996-11-29 Wacom Co Ltd デジタイザ、デジタイザ用の補助装置及びデジタイザシステム
US6396481B1 (en) * 1999-04-19 2002-05-28 Ecri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rtable handwriting capture
US7102628B2 (en) * 2000-10-06 2006-09-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steering flip pen system
US20020163511A1 (en) * 2000-11-29 2002-11-07 Sekendur Oral Faith Optical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n any surface
US6498590B1 (en) 2001-05-24 2002-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ulti-user touch surface
US20040036681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a form used for data input through stylus movement by means of a traced identifier pattern
US6985138B2 (en) * 2003-08-29 2006-01-10 Motorola, Inc. Input writing device
US20080150917A1 (en) * 2006-12-20 2008-06-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scillator circuit for use in an untethered stylus
US20100021022A1 (en) * 2008-02-25 2010-01-28 Arkady Pittel Electronic Handwriting
KR100972335B1 (ko) * 2008-08-25 2010-07-26 (주)디코인 스타일러스 펜을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노트
US8970540B1 (en) * 2010-09-24 2015-03-0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emo pad
JP5137150B1 (ja) 2012-02-23 2013-02-06 株式会社ワコム 手書き情報入力装置及び手書き情報入力装置を備えた携帯電子機器
KR101992192B1 (ko) * 2012-11-02 2019-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20150258841A1 (en) * 2012-12-19 2015-09-17 Robert A. Briganti Writing Implement Holder
KR102179156B1 (ko) * 2013-07-12 2020-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입력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입력 방법
US10088701B2 (en) * 2013-11-01 2018-10-02 Kent Displays Inc. Electronic writing device with dot pattern recogni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6022A (zh) * 2010-10-04 2012-05-09 剑扬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屏幕系统
US20120299881A1 (en) * 2011-05-27 2012-11-29 I.R.I.S. System for tracking and processing handwritten pen strokes on mobile terminal
TWI509499B (zh) * 2014-05-08 2015-11-21 Pegatron Corp 用於觸控面板上的翻頁方法及具有翻頁功能的顯示裝置
US20160364027A1 (en) * 2015-06-10 2016-12-15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s with a Styl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41444A (zh) 2018-07-03
US10324544B2 (en) 2019-06-18
KR102460220B1 (ko) 2022-10-31
EP3343342B1 (en) 2021-06-02
JP2018106683A (ja) 2018-07-05
CN108241444B (zh) 2023-05-02
JP6952559B2 (ja) 2021-10-20
TW201823935A (zh) 2018-07-01
KR20180076343A (ko) 2018-07-05
US20180181212A1 (en) 2018-06-28
EP3343342A1 (en) 2018-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3085B (zh)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US9329703B2 (en) Intelligent stylus
US9329714B2 (en) Input device, input assistance method, and program
EP298820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put interface
US10754453B2 (en) Handwriting input system, board, and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
EP2743819A2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interface using a pen
US20120162061A1 (en) Activation objects for interactive systems
JP2019511072A (ja) スタイラスのソフトタッチ検出
KR101984737B1 (ko) 광 터치 패널과 터치 펜을 포함하는 터치 시스템 및 터치 시스템에서 간섭 광신호 제어 방법
US20160041635A1 (en) Active stylus p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ata input system
KR101512239B1 (ko) 터치 명령 및 특이 터치를 이용한 디바이스 간 컨텐츠 이동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373357A (zh) 在主动笔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执行的通信方法及主动笔
KR20140010593A (ko) 전자펜 장탈착 인식 구조를 이용한 소모전류 감소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293615A1 (en) Hybrid pen device and method
KR102131776B1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730222A (zh) 用于笔形书写、阅读或指点设备的鼠标输入功能
CN115543105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14846650U (zh) 触控笔
KR20190025472A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210117540A (ko) 에어 제스처에 의한 스타일러스 펜과 연관된 기능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그 동작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CN105278766B (zh) 一种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WO20232159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tool identification for an interactive input system
CN115145416A (zh) 智能化切换笔型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76019A (zh) 触控笔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KR20190025471A (ko) 복합 휴먼 인터페이스가 구비된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