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1962B - 鏡頭裝置 - Google Patents

鏡頭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1962B
TWI791962B TW109108591A TW109108591A TWI791962B TW I791962 B TWI791962 B TW I791962B TW 109108591 A TW109108591 A TW 109108591A TW 109108591 A TW109108591 A TW 109108591A TW I791962 B TWI791962 B TW I7919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iameter portion
small
diameter
lens barr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8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0200A (zh
Inventor
林國泉
王伯仁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20572015.3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09746239U/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21069810.7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0427911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0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0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1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196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鏡頭裝置,包括一鏡筒以及一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包括一透鏡小徑部以及一透鏡大徑部,其中,該透鏡小徑部靠近一物側,該透鏡大徑部靠近一像側,連接於該透鏡小徑部,而該第一透鏡固定於該鏡筒的一物側端。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光軸,且沿著該光軸的截面大致上為凸字形。

Description

鏡頭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學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鏡頭裝置。
目前手機、平板電腦等許多電子設備都配備有前置鏡頭。請參閱第1~2圖,其描述現有技術中的鏡頭100的結構。如第1~2圖所示,該鏡頭100包括鏡筒101、以及設置在鏡筒101內的多個透鏡,最靠近物側的透鏡為第一透鏡102。第一透鏡102整體被包容在鏡筒101內部,其光學有效徑的最高點低於鏡筒101朝向物側的端面。這種鏡頭中,第一透鏡102佔用鏡筒101內的空間較多,視角受到限制,且鏡筒101將第一透鏡102整體包容在其中,導致鏡頭的厚度較厚。
此外,這種鏡頭裝置100在點膠時,需要在鏡筒101內部進行點膠操作並進行固化,給組裝操作帶來了不便。第一透鏡102的透鏡大徑部與鏡筒101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較小,不容易把握點膠量,當點膠量不夠時,容易導致兩者之間的連接不夠穩固。當點膠量過多時,又會溢出並對鏡筒101的內周面造成污染。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鏡頭裝置,可進一步減小厚度,具有較廣的視角和良好的光學性能,同時組裝更加便利。
本發明的其中一實施例之鏡頭裝置,包括一鏡筒以及一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包括一透鏡小徑部以及一透鏡大徑部,其中,該透鏡小 徑部靠近一物側,該透鏡大徑部靠近一像側,連接於該透鏡小徑部,而該第一透鏡固定於該鏡筒的一物側端。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光軸,且沿著該光軸的截面大致上為凸字形。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鏡筒包括一蓋子,該蓋子包括一環形端部,而該環形端部連接於該透鏡小徑部。該鏡筒設置有一第一透鏡容納孔,該透鏡大徑部的一外周的一部分與該第一透鏡容納孔配合接觸。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透鏡大徑部的該外周包括一非圓邊部以及一圓邊部,該非圓邊部與該圓邊部相互連結。該透鏡大徑部的該外周的該非圓邊部與該第一透鏡容納孔之間形成一容納腔。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環形端部的一像側端與該透鏡小徑部的一物側端之間形成一環形間隙。在該非圓邊部形成平面,該平面是與沿該光軸方向形成的平面呈現平行。該環形端部在該第一透鏡的一物側端形成一光圈結構。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透鏡小徑部的該物側端形成一點膠槽。在該非圓邊部形成平面,該平面是與沿該光軸方向形成的平面呈現平行。該環形端部在該第一透鏡的一物側端形成一光圈結構。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蓋子更包括一筒狀主體,該筒狀主體連接於該環形端部,並套設在該透鏡小徑部。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透鏡小徑部包括一像側部分以及一物側部分,該像側部分的外徑大於該物側部分的外徑,該像側部分和該物側部分之間形成一階梯面,且該筒狀主體套設在該物側部分外。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鏡筒包括一蓋子、一鏡筒大徑部以及一鏡筒小徑部,該蓋子連接於該鏡筒小徑部,該鏡筒小徑部靠近該物側,該鏡筒大徑部靠近該像側,並連接於該鏡筒小徑部,該鏡筒小徑部與該鏡筒 大徑部之間形成一臺階面,該蓋子位於該鏡頭裝置的一物側端。該透鏡大徑部固定於該鏡筒大徑部內,而該透鏡小徑部自該透鏡大徑部沿著該光軸朝向該物側延伸進入該鏡筒小徑部內,並平齊或者略低於該蓋子的一物側表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蓋子上設有一開口,該開口為圓形、非圓形、與光軸對稱的多邊形、樽形、橡木桶形、多邊形、或者同時包含有直線及弧線之形狀,該透鏡小徑部朝向該物側表面的形狀為相對應該開口的形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開口的直徑略小於或等於該透鏡小徑部朝向該物側表面的外徑,在該第一透鏡的一物側端形成一光圈結構。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鏡筒朝向該物側的一端部上設置有一第一透鏡固定孔,該透鏡大徑部貼置於該端部的一內表面,而該透鏡小徑部自該透鏡大徑部沿著該光軸朝向該物側凸伸出該第一透鏡固定孔。該鏡筒的該端部由金屬製成,而該鏡筒的其他部分則由塑膠製成。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的一第一周緣表面上設置有一個或複數個槽,該槽以該光軸為中心呈對稱設置的環狀。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槽沿著該光軸的截面包括靠近該物側的一第一條邊以及靠近該像側的第二條邊,該第一條邊與該第二條邊的其中之一與該光軸夾一銳角,而該第一條邊與該第二條邊的其中之另一與光軸夾一銳角或垂直。
20、30、40、50、60、70、80、90、100、200:鏡頭裝置
21、31、101、201:鏡筒
201b:第一透鏡容納孔
201c:段差面
201d:膠合劑容納腔
102、202、L1:第一透鏡
202a、L12:透鏡大徑部
202a-1:非圓邊部
202a-2:圓邊部
202b、L11:透鏡小徑部
202b-1:像側部分
202b-2:物側部分
202b-3:階梯面
203:膠合劑
204:蓋子
204a:筒狀主體
204b:環形端部
205、208:環形點膠間隙
207:點膠槽
209:第二透鏡
209a:有效徑部
209b:非有效徑部
211、311:鏡室
211a:鏡筒大徑部
211b:鏡筒小徑部
211c:臺階面
212:蓋子
212a:開口
311a:第一透鏡固定孔
311c:端部
L111:第一物側表面
L112:第一周緣表面
L112a:槽
L112a-1:第一條邊
L112a-2:第二條邊
L113:第一連接表面
L121:第二物側表面
L122:第二周緣表面
L123:第二像側表面
L124:第二連接表面
OA:光軸
第1圖是現有技術中一種鏡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2圖是第1圖中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3A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3B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3C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俯視圖。
第3D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第4A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4B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4C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俯視圖。
第4D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第5A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5B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5C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蓋子的結構示意圖。
第5D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第一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第5E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第一透鏡與蓋子的截面圖。
第6A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6B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6C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蓋子的結構示意圖。
第6D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第一透鏡的結構示意圖。
第6E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第一透鏡與蓋子的截面圖。
第7A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7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7C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第一透鏡的示意圖。
第8A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8B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9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透鏡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1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12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透鏡的又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第13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14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15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透鏡的又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第16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第17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的鏡頭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請參閱第3A~3D圖,其描述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鏡頭裝置200的結構。在第一實施例中,鏡頭裝置200包括鏡筒201、以及固定在鏡筒201上的第一透鏡202,其中第一透鏡202具有光軸,且第一透鏡202是最靠近物側的透鏡。鏡頭裝置200具有靠近物側的小徑端以及靠近像側的大徑端。
鏡筒201呈筒狀,其內部可以根據所容納透鏡的外徑而設置有臺階。在鏡筒201的物側端設置有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
在鏡筒201內還設置有第二透鏡209,第二透鏡209包括有效徑部209a、及圍繞有效徑部209a的非有效徑部209b,有效徑部209a的直徑小於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的直徑,非有效徑部209b的直徑大於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的直徑,從而在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與非有效徑部209b之間形成段 差面201c。
第一透鏡202沿著其光軸方向的截面為凸字形,包括固定在鏡筒201上且靠近像側的透鏡大徑部202a、以及與透鏡大徑部202a連接且靠近物側的透鏡小徑部202b。透鏡大徑部202a固定在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內。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的一部分與鏡筒201的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配合接觸,外周的另一部分與鏡筒201的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之間形成膠合劑容納腔201d。需要說明的是,該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大徑部202a仍覆蓋第二透鏡209的有效徑部209a,這樣可以避免膠合劑對第二透鏡209的有效徑部209a造成污染。
該透鏡大徑部202a可以由與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配合的形狀被與光軸平行的平面切割而形成,也就是,例如在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為圓形的情況下,第一透鏡202在加工前,其透鏡大徑部202a的形狀與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相配合,也是圓形,通過沿著與光軸平行的平面來切割透鏡大徑部202a,使得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形成平面,其平面是與沿光軸方向形成的平面呈現平行,進而在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與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內表面之間形成多個膠合劑容納腔201d。具體而言,由光軸方向正視第一透鏡202時,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外周部形狀可保持為圓形,而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大徑部202a外周部形狀呈現由具有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及兩條圓弧形曲線所構成,即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被與光軸平行的平面切割,而由光軸方向正視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形狀至少包括一直線,該直線與光軸方向相互垂直,換言之,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形狀由非圓邊部202a-1及圓邊部202a-2所構成,圓邊部202a-2為完整圓形的一部分,所述的非圓邊部202a-1及圓邊部202a-2以光軸為中心連結並形成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在本實施例中,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為非圓邊部202a-1, 而兩條圓弧形曲線為圓邊部202a-2,在非圓邊部202a-1形成平面,其平面是與沿光軸方向形成的平面呈現平行。如此一來,在此結構與設計下,使得組裝過程以及點膠操作都能更加方便,同時亦可針對點膠量進行良好的控制。
雖然圖示和描述如此,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該透鏡大徑部202a也可以由與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配合的形狀被與光軸不平行的平面切割而形成,或者由與第一透鏡容納孔201b配合的形狀被與光軸平行或不平行的曲面切割而形成。即,透鏡大徑部202a的外周可以形成平面或曲面,且該平面或曲面可以與光軸平行或不平行。
在膠合劑容納腔201d內,填充有膠合劑203,該膠合劑203將第一透鏡202固定在鏡筒201內。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呈柱狀,其外徑從像側至物側是保持不變的。該鏡筒201還包括蓋子204,蓋子204包括筒狀主體204a、以及連接在筒狀主體204的物側端的環形端部204b。筒狀主體204a套設在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外並形成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即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與蓋子204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且筒狀主體204a的像側端可通過膠合劑固定在透鏡大徑部202a上。該環形端部204的物側端的開口直徑小於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的外徑,從而在第一透鏡202的物側端形成光圈結構。鏡筒201形成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大徑部202a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
需要說明的是,蓋子204的環形端部204b的內周面可以平行於光軸,也可以朝向物側端漸縮,例如形成圓臺形。
在組裝時,從物側端將第一透鏡202組入鏡筒201,之後在第一透鏡202和鏡筒201之間的膠合劑容納腔201d內點膠並固化,從而將第一 透鏡202固定在鏡筒201內。由於可以從鏡筒201外部直接進行點膠操作,因此組裝和點膠都非常便利,且可以對點膠量進行良好的控制。
請參閱第4A~4D圖,其描述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鏡頭裝置200的結構。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以及蓋子204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包括外徑較大的像側部分202b-1、以及外徑較小的物側部分202b-2,在像側部分202b-1和物側部分202b-2之間形成階梯面202b-3。蓋子204沿著光軸方向的長度與第一實施例相較縮減。蓋子204仍包括筒狀主體204a、以及連接在筒狀主體204的物側端的環形端部204b。筒狀主體204a套設在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的物側部分202b-2外並形成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即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與蓋子204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且筒狀主體204a的像側端可接觸像側部分202b-1和物側部分202b-2之間的階梯面202b-3,並通過膠合劑固定在階梯面202b-3上。該環形端部204b的內徑小於第一透鏡202的物側部分202b-2的外徑,從而在第一透鏡202的物側端形成光圈結構。鏡筒201形成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大徑部202a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
請參閱第5A~5E圖,其描述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鏡頭裝置200的結構。在該第三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蓋子204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呈柱狀,其外徑從像側至物側是不變的。蓋子204僅包括環形端部204b。環形端部204b的像側端通過膠合劑固定在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的物側端並形 成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即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與蓋子204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由於第一透鏡202朝向物側凸出,為了更好地進行固定,環形端部204b的像側端並不直接與透鏡小徑部202b的物側端接觸,在兩者之間形成環形點膠間隙205。在環形點膠間隙205內填充有膠合劑,該膠合劑將蓋子204固定在第一透鏡202上。鏡筒201形成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大徑部202a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
該環形端部204的物側端的開口直徑小於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的外徑,從而在第一透鏡202的物側端形成光圈結構。蓋子204的環形端部204b的內周面可以平行於光軸,也可以朝向物側端漸縮,例如形成圓臺形。
組裝時,將第一透鏡202固定後,用夾具使第一透鏡202與蓋子204保持在適當的位置,之後在兩者之間點膠並固化,使兩者固定在一起。
請參閱第6A~6E圖,其描述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鏡頭裝置200的結構。在該第四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以及蓋子204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在該實施例中,在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外周面的物側端,形成點膠槽207。
蓋子204僅包括環形端部204b。環形端部204b的像側端通過膠合劑固定在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的物側端並形成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即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與蓋子204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小徑端。環形端部204b的像側端並不直接與透鏡小徑部202b的物側端接觸,兩者之間的光軸方向的間隙、以及點膠槽207在兩者之間共同形成截面為倒L形的環形點膠間隙208。在環形點膠間隙208內填充有膠合劑,該膠合 劑將蓋子204固定在第一透鏡202上。鏡筒201形成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大徑部202a位於鏡頭裝置200的大徑端。
該環形端部204的物側端的開口直徑小於第一透鏡202的透鏡小徑部202b的外徑,從而在第一透鏡202的物側端形成光圈結構。蓋子204的環形端部204b的內周面可以平行於光軸,也可以朝向物側端漸縮,例如形成圓臺形。
組裝時,將第一透鏡202固定後,用夾具使第一透鏡202與蓋子204保持在適當的位置,之後在兩者之間點膠並固化,使兩者固定在一起。
在本發明的鏡頭裝置200中,組裝時,從物側端將第一透鏡202組入鏡筒201,之後在第一透鏡202和鏡筒201之間的膠合劑容納腔201d內點膠並固化,從而將第一透鏡202固定在鏡筒201內。本發明的鏡頭裝置可進一步減小厚度,同時具有較廣的視角和良好的光學性能,由於可以從鏡筒201外部直接進行點膠操作,因此組裝和點膠都非常便利,且可以對點膠量進行良好的控制。
請參閱第7A~7C圖,其描述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鏡頭裝置20的結構。在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中,鏡頭裝置20包括鏡筒21、以及從物側到像側沿著光軸OA依序固定在鏡筒21內的多個透鏡。第一透鏡L1是最靠近物側的透鏡。鏡頭裝置20具有靠近物側的小徑端以及靠近像側的大徑端。
其中鏡筒21包括鏡室211、以及連接在鏡筒21的物側端的環形蓋子212,蓋子212上設有開口212a。鏡筒21可以與蓋子212一體成型。開口212a可以是例如圓形、非圓形、與光軸對稱的多邊形、樽形、橡木桶形、多邊形、或者同時包含有直線及弧線等任意形狀,第一透鏡L1的第一物側表面L111外周部形狀為相對應開口212a的形狀。
該鏡筒21可以呈圓筒狀,也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多邊形、非 圓形、與光軸對稱的多邊形、樽形、橡木桶形,或者同時包含有直線及弧線的形狀,包括靠近像側的鏡筒大徑部211a、以及靠近物側的鏡筒小徑部211b,兩者相互連接,且在兩者之間形成臺階面211c。
第一透鏡L1設置在鏡室211內且靠近鏡筒21的物側端,並通過緊配、卡合、嵌合、過盈配合或者膠合劑等方式固定在鏡筒21內。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沿著光軸的截面為凸字型,包括靠近物側的小直徑的透鏡小徑部L11和靠近像側的大直徑的透鏡大徑部L12。
第一透鏡L1包括光學有效直徑部分、以及用於承靠固定的周緣部分。光學有效直徑部分的一部分位於小直徑的透鏡小徑部L11,另一部分位於大直徑的透鏡大徑部L12。周緣部分位於大直徑的透鏡大徑部L12,且固定在鏡筒21的鏡筒大徑部211a內。第一透鏡L1的透鏡小徑部L11位於鏡筒21的鏡筒小徑部211b並形成鏡頭裝置20的小徑端,即第一透鏡L1的透鏡小徑部L11與蓋子212位於鏡頭裝置20的小徑端,第一透鏡L1的透鏡大徑部L12位於鏡筒21的鏡筒大徑部211a,鏡筒21的鏡筒大徑部211a形成鏡頭裝置2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L1的透鏡大徑部L12位於鏡頭裝置2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L1的透鏡小徑部L11位於臺階面211c的物側。
透鏡小徑部L11的表面從物側到像側包括:朝向物側凸出的第一物側表面L111、第一周緣表面L112、以及第一連接表面L113,其中第一物側表面L111全部包括在光學有效直徑部分內,意即,第一物側表面L111全部是用於成像的表面。這意味著第一物側表面L111不包括任何不參與成像的部分,例如與第一周緣表面L112之間的連接倒角表面等。該第一物側表面L111可以是例如非球面表面。第一周緣表面L112可以與光軸OA平行,或者第一周緣表面L112可以與光軸OA不平行。
透鏡大徑部L12的表面包括:與光軸垂直的第二物側表面 L121、第二周緣表面L122、以及第二像側表面L123。其中第二周緣表面L122與第二像側表面L123之間可設有外凸的弧形第二連接表面L124。容易理解,第二像側表面L123的一部分用於成像。
第一連接表面L113連接在第一周緣表面L112與第二物側表面L121之間,可以是內凹的弧形表面。由以上描述可知,第一周緣表面L112可以與第二物側表面L121垂直。
第一透鏡L1的透鏡大徑部L12固定在鏡筒21的鏡筒大徑部211a內,第一物側表面L111沿著光軸OA向外朝物側凸出,與蓋子212的物側表面平齊或者略低於蓋子212的物側表面。蓋子212上開口212a的直徑略小於或等於第一透鏡L1的第一物側表面L111的外徑。這種結構在第一透鏡L1的物側面前方形成了光圈結構。
請參閱第8A~8B圖,其描述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鏡頭裝置30的結構。在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中,鏡頭裝置30包括鏡筒31、以及從物側到像側沿著光軸OA依序固定在鏡筒31內的多個透鏡。第一透鏡L1是最靠近物側的透鏡。鏡頭裝置30具有靠近物側的小徑端以及靠近像側的大徑端。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的結構與第五實施例相同,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鏡筒31的結構。
其中鏡筒31包括鏡室311,鏡筒31呈筒狀,在鏡筒31朝向物側的端部311c上,設置有第一透鏡固定孔311a。該鏡筒31可以呈圓筒狀,也可以為其他形狀例如多邊形、非圓形、與光軸對稱的多邊形、樽形、橡木桶形,或者同時包含有直線及弧線的形狀。第一透鏡L1固定在鏡室311內且凸伸出第一透鏡固定孔311a並形成鏡頭裝置30的小徑端,即第一透鏡L1的透鏡小徑部L11位於鏡頭裝置30的小徑端,其第一物側表面L111凸出於鏡筒31的物側端部311c,其第二物側表面L121可以貼置於鏡筒31的物側端部的 內表面。第一透鏡L1的透鏡大徑部L12位於鏡筒31的鏡室311,鏡筒31的鏡室311形成鏡頭裝置3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L1的透鏡大徑部L12位於鏡頭裝置30的大徑端,第一透鏡L1的透鏡小徑部L11位於臺階面211c的物側。該第一透鏡固定孔311a可以呈圓形,也可以為其他任意形狀例如非圓形、與光軸對稱的多邊形、樽形、橡木桶形、多邊形或者同時包含有直線及弧線的任意形狀,而第一透鏡L1的第一物側表面L111外周部形狀為相對應第一透鏡固定孔311a的形狀。
在該實施例中,鏡筒31由例如塑膠一體成型。在可選的實施例中,鏡筒31朝向物側的端部311c由金屬製成,而鏡筒311的其他部分由塑膠製成。鏡筒31朝向物側的端部311c可通過射出成型等方式與鏡筒311的其他部分連接在一起。由於金屬相比塑膠而言,可以以較薄的厚度達成較高的強度,從而有效減小鏡筒31的端部311c厚度,同時提升鏡筒31的端部311c強度,以及有利於端部311c較薄的鏡筒31的成型。鏡筒31朝向物側的端部311c的厚度可薄至0.1mm,而塑膠很難成型為這樣的厚度,且即使達成如此厚度但會導致強度不足。
第9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透鏡L1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相比第五實施例,第一透鏡L1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在第一透鏡L1的第一周緣表面L112上,設置有槽L112a。槽L112a以第一透鏡L1的光軸OA為中心,呈對稱設置的環狀,且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呈不對稱的形狀。槽L112a的作用是消光、從而減輕成像過程中出現的鬼影。在第9圖所示的實施例中,槽L112a整體形成於第一透鏡L1的光學有效直徑部分的範圍內。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一透鏡L1的第一周緣表面L112可以與光軸OA不平行,而是呈現從像側到物側漸縮的錐形。此時槽L112a的一部分形成於第一透鏡L1的光學有效直徑部分的範圍 內,一部分形成於第一透鏡L1的光學有效直徑部分的範圍外。
槽L112a沿著光軸的截面包括兩條邊:靠近物側的第一條邊L112a-1、以及靠近像側的第二條邊L112a-2。在第9圖的實施方式中,靠近物側的第一條邊L112a-1朝向物側延伸且與光軸OA夾一銳角。靠近像側的第二條邊L112a-2與光軸OA垂直。值得注意的是,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實施例都可設置有如第9圖所示的槽L112a。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鏡頭裝置40的局部剖視圖。該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7A~7C圖所描述的第五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L1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其結構與第9圖所描述的結構相同。
第1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鏡頭裝置50的局部剖視圖。該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8A~8B圖所描述的第六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L1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其結構與第9圖所描述的結構相同。
第12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透鏡L1的又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第一透鏡L1的這種實施方式與第9圖所描述的結構類似,其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在此僅描述不同之處。請參閱第12圖,在該實施例方式中,槽L112a沿著光軸的截面包括兩條邊:靠近物側的第一條邊L112a-1、以及靠近像側的第二條邊L112a-2。在第12圖的實施方式中,靠近物側的第一條邊L112a-1朝向物側延伸且與光軸OA夾一銳角,靠近像側的第二條邊L112a-2朝向像側延伸且與光軸OA夾一銳角。相比於第9圖的實施例,可以獲得更好的消光、減輕鬼影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實施例都可設置有如第12圖所示的槽L112a。
第13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鏡頭裝置60的局部剖 視圖。該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7A~7C圖所描述的第五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L1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其結構與第12圖所描述的結構相同。
第14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的鏡頭裝置70的局部剖視圖。該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8A~8B圖所描述的第六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L1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其結構與第12圖所描述的結構相同。
第15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透鏡L1的又一種實施方式的示意圖。第一透鏡L1的這種實施方式與第9圖所描述的結構類似,其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在此僅描述不同之處。請參閱第15圖,在該實施例方式中,槽L112a沿著光軸的截面包括兩條邊:靠近物側的第一條邊L112a-1、以及靠近像側的第二條邊L112a-2。在第15圖的實施方式中,靠近物側的第一條邊L112a-1與光軸OA垂直,靠近像側的第二條邊L112a-2朝向像側延伸且與光軸OA夾一銳角。值得注意的是,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實施例都可設置有如第15圖所示的槽L112a。
第16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實施例的鏡頭裝置80的局部剖視圖。該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7A~7C圖所描述的第五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L1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其結構與第15圖所描述的結構相同。
第17圖是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的鏡頭裝置90的局部剖視圖。該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相同的部分不再贅述。與第8A~8B圖所描述的第六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一透鏡L1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其結構與第15圖所描述的結構相同。
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實施例,其中鏡頭裝置都可更包括一反射 元件(未繪示),舉例而言,反射元件可以是稜鏡、反射鏡、分光鏡或其他任何適於改變光傳遞路徑的元件。反射元件用以將被攝物端的光改變路徑,並可設置於鏡頭裝置的物側、鏡筒內複數透鏡之間、或鏡筒與感測元件之間,感測元件為一種影像感測元件,例如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TPor Sensor;CMOS Sensor),本發明鏡頭裝置可搭載於電子設備、取像設備、可攜式智慧型裝置、手機、平板、汽車...等,且反射元件的數量不以此為限,亦可以是複數個,例如第一反射元件設置在鏡頭裝置的物側,第二反射元件設置在鏡筒內複數透鏡之間。本發明鏡頭裝置經由配合反射元件並設置於前述的任一位置,可使得搭載有鏡頭裝置的設備達到縮減尺寸、體積、薄型化,有利增加鏡頭裝置光學系統的後焦距,並且兼具良好的成像品質。
與現有技術中的鏡頭裝置相比,本發明的鏡頭裝置可進一步減小厚度,同時具有較廣的視角和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能夠起到消光作用從而減輕成像過程中出現的鬼影,同時組裝更加便利。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但這些改進或變換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200:鏡頭裝置
201:鏡筒
201b:第一透鏡容納孔
201d:膠合劑容納腔
202:第一透鏡
202a:透鏡大徑部
202a-1:非圓邊部
202a-2:圓邊部
202b:透鏡小徑部
203:膠合劑
204:蓋子
204a:筒狀主體
204b:環形端部

Claims (13)

  1. 一種鏡頭裝置,包括:一鏡筒;以及一第一透鏡,包括一透鏡小徑部以及一透鏡大徑部,其中,該透鏡小徑部靠近一物側,該透鏡大徑部靠近一像側,連接於該透鏡小徑部,而該第一透鏡固定於該鏡筒的一物側端;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光軸,且沿著該光軸的截面大致上為凸字形;其中,該鏡筒朝向該物側的一端部由金屬製成,而該鏡筒的其他部分則由塑膠製成;其中,該第一透鏡的一第一周緣表面上設置有一個或複數個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鏡筒包括一蓋子,該蓋子包括一環形端部,而該環形端部連接於該透鏡小徑部;其中,該鏡筒設置有一第一透鏡容納孔,該透鏡大徑部的一外周的一部分與該第一透鏡容納孔配合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透鏡大徑部的該外周包括一非圓邊部以及一圓邊部,該非圓邊部與該圓邊部相互連結;該透鏡大徑部的該外周的該非圓邊部與該第一透鏡容納孔之間形成一容納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環形端部的一像側端與該透鏡小徑部的一物側端之間形成一環形間隙;在該非圓邊部形成平面,該平面是與沿該光輔方向形成的平面呈現平行;該環形端部在該第一透鏡的一物側端形成一光圈結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透鏡小徑部的該物側端 形成一點膠槽;在該非圓邊部形成平面,該平面是與沿該光軸方向形成的平面呈現平行;該環形端部在該第一透鏡的一物側端形成一光圈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蓋子更包括一筒狀主體,該筒狀主體連接於該環形端部,並套設在該透鏡小徑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透鏡小徑部包括一像側部分以及一物側部分,該像側部分的外徑大於該物側部分的外徑,該像側部分和該物側部分之間形成一階梯面,且該筒狀主體套設在該物側部分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鏡筒包括一蓋子、一鏡筒大徑部以及一鏡筒小徑部,該蓋子連接於該鏡筒小徑部,該鏡筒小徑部靠近該物側,該鏡筒大徑部靠近該像側,並連接於該鏡筒小徑部,該鏡筒小徑部與該鏡筒大徑部之間形成一臺階面,該蓋子位於該鏡頭裝置的一物側端;其中,該透鏡大徑部固定於該鏡筒大徑部內,而該透鏡小徑部自該透鏡大徑部沿著該光軸朝向該物側延伸進入該鏡筒小徑部內,並平齊或者略低於該蓋子的一物側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蓋子上設有一開口,該開口為圓形、非圓形、與光軸對稱的多邊形、樽形、橡木桶形、多邊形、或者同時包含有直線及弧線之形狀,該透鏡小徑部朝向該物側表面的形狀為相對應該開口的形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開口的直徑略小於或等於該透鏡小徑部朝向該物側表面的外徑,在該第一透鏡的一物側端形成 一光圈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鏡筒朝向該物側的該端部上設置有一第一透鏡固定孔,該透鏡大徑部貼置於該端部的一內表面,而該透鏡小徑部自該透鏡大徑部沿著該光軸朝向該物側凸伸出該第一透鏡固定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槽以該光軸為中心呈對稱設置的環狀。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鏡頭裝置,其中該槽沿著該光軸的截面包括靠近該物側的一第一條邊以及靠近該像側的第二條邊,該第一條邊與該第二條邊的其中之一與該光軸夾一銳角,而該第一條邊與該第二條邊的其中之另一與光軸夾一銳角或垂直。
TW109108591A 2019-04-24 2020-03-16 鏡頭裝置 TWI791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2015.3 2019-04-24
CN201920572015.3U CN209746239U (zh) 2019-04-24 2019-04-24 镜头装置
CN201921069810.7U CN210427911U (zh) 2019-07-09 2019-07-09 镜头装置
CN201921069810.7 2019-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0200A TW202040200A (zh) 2020-11-01
TWI791962B true TWI791962B (zh) 2023-02-11

Family

ID=72916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8591A TWI791962B (zh) 2019-04-24 2020-03-16 鏡頭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28893B2 (zh)
TW (1) TWI7919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5928B (zh) * 2020-11-13 2021-04-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CN112965250B (zh) * 2021-03-09 2024-03-08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眼镜组装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720A (zh) * 2005-10-21 2007-04-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20170082821A1 (en) * 2014-07-15 2017-03-23 Olympus Corporation Lens-fixing device, method of adjusting lens-fixing device, and lens-fixing method
CN108363159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08399783U (zh) * 2018-07-20 2019-01-18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1351A (en) * 1995-06-02 1998-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unting structure of objective lens for optical pick-up used for optical disk device
JP3954332B2 (ja) * 2000-07-17 2007-08-08 株式会社東芝 光学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040179277A1 (en) * 2001-12-14 2004-09-16 Stallard Charles R Precisely aligned lens structure and a method for its fabrication
US20050104995A1 (en) * 2003-11-18 2005-05-19 Spryshak Joseph J. O-ring camera lens attachment for high precision axial alignment, adjustable focal length, and permanent position
US7535662B2 (en) * 2006-12-14 2009-05-19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Auto-focusing camera
US8542451B2 (en) * 2009-03-25 2013-09-24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camera and lens assembly
JP2011044600A (ja) * 2009-08-21 2011-03-03 Sony Corp 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307128B2 (en) * 2012-06-26 2016-04-05 Alex Ning Lens mount
WO2016117222A1 (ja) * 2015-01-19 2016-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583611B2 (ja) * 2015-04-27 2019-10-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の組立て方法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立て方法
JP6730510B2 (ja) * 2016-07-29 2020-07-29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US10264219B2 (en) * 2016-10-03 2019-04-16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le camera with compliant coaxial connector
US10270950B2 (en) * 2016-12-21 2019-04-23 Robert Bosch Gmbh IR blocking lens holder
WO2018137706A1 (zh) * 2017-01-26 2018-08-0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US10534154B2 (en) * 2017-06-16 2020-01-14 Apple Inc. Interlock arrangement for attaching a lens barrel to a lens carrier
JP7111318B2 (ja) * 2017-09-12 2022-08-02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端末
US11220224B2 (en) * 2018-06-13 2022-01-11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camera assembly with enhanced lens-imager joint
CN113490882A (zh) * 2018-11-15 2021-10-08 御眼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凸缘焦距分布的系统和方法
US11240411B2 (en) * 2019-06-26 2022-02-01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camera with controlled camera focus
US11579400B2 (en) * 2019-10-08 2023-02-14 Magna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camera with adhesive disposed between non-axially opposed surfaces of the lens barrel and PCB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2720A (zh) * 2005-10-21 2007-04-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镜头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US20170082821A1 (en) * 2014-07-15 2017-03-23 Olympus Corporation Lens-fixing device, method of adjusting lens-fixing device, and lens-fixing method
CN108363159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一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08399783U (zh) * 2018-07-20 2019-01-18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0200A (zh) 2020-11-01
US20200341229A1 (en) 2020-10-29
US11428893B2 (en)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1253B (zh) 雙射射出成形光學元件
TWI591376B (zh)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791962B (zh) 鏡頭裝置
TWI269060B (en) Image-capturing lens, image-capturing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unit
US8467138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using the same
US9250364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12649938B (zh)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I494635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201305648A (zh) 鏡頭模組
US20110116178A1 (en) Lens module
US11054607B2 (en) Light-cancelling ring for retaining camera lens and lens module using same
KR20140081362A (ko) 렌즈 모듈
JP2010169792A (ja) 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ユニット
US20110134548A1 (en) Camera module with anti-astigmatic protrusions on lens
WO2019233478A1 (zh) 潜望式镜头和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632729A (zh) 镜筒
TWI732541B (zh) 成像透鏡組與成像鏡頭模組
CN210427911U (zh) 镜头装置
US20200310071A1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Optical Imaging System
TWI447460B (zh) 鏡筒及鏡頭模組
TWI571666B (zh) 鏡筒及鏡頭模組
JPH08327914A (ja) 双眼鏡
TWI740308B (zh) 光學鏡頭、應用該光學鏡頭的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8246259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anti-astigmatic lens
TWI395987B (zh) 鏡頭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