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0856B - 螺旋壓縮機 - Google Patents

螺旋壓縮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0856B
TWI790856B TW110146595A TW110146595A TWI790856B TW I790856 B TWI790856 B TW I790856B TW 110146595 A TW110146595 A TW 110146595A TW 110146595 A TW110146595 A TW 110146595A TW I790856 B TWI790856 B TW I7908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groove
mentioned
discharge
groo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5560A (zh
Inventor
千葉紘太郎
高野正彦
頼金茂幸
森田謙次
梶江雄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5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5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08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085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18/1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18/1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helical teeth, e.g. chevron-shaped, scre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082Details specially related to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pumps
    • F04C18/084Toothed whe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2/1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2/16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helical teeth, e.g. chevron-shaped, scre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07Injection of a fluid in the working chamber for sealing,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20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7/00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7/005Axial sealings for working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螺旋壓縮機之殼體具有與公轉子及母轉子之噴出側端面對向之噴出側內壁面。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具有:遮蔽區域,其將作為空隙之軸向連通路之軌跡之至少一部分遮蔽,該軸向連通路乃根據由公轉子及母轉子之旋轉引起之嚙合之變化而於噴出側端面上週期性出現,且夾在公轉子及母轉子之後進面彼此之間。於殼體之遮蔽區域內,設置有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構成之槽群。複數個槽並置於公轉子及母轉子之至少一者之轉子之周向上,且以其等之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配置。複數個槽構成為,其自一轉子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乃相對於一轉子之徑向朝與一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

Description

螺旋壓縮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螺旋壓縮機,更詳細而言,係關於一種自壓縮機外部對作動室供給液體之螺旋壓縮機。
作為使螺旋壓縮機之性能降低之主要原因之代表性者,有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所謂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係指經壓縮之氣體自進行壓縮而壓力上升之高壓之空間,向壓縮開始前或未進行壓縮之相對低壓之空間逆流之現象。由於該內部洩漏會導致需要能量而壓縮之氣體返回至低壓狀態,故造成能量損失。
作為抑制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之機構之一例,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油冷式螺旋壓縮機中,於一對螺旋轉子之轉子軸間之轉子室之噴出側端壁,設置以轉子軸間方向為長度方向之複數個曲折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6-226160號公報
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係將形成於螺旋轉子之噴出側端面與轉子室之噴出側端壁間之間隙(以下,有時稱為噴出側端面空隙)中,位於最高壓之噴出行程之壓縮作用空間、及與該高壓之壓縮作用空間相鄰之壓力最低之壓縮作用空間之間之部分密封者。但,除噴出側端面空隙之上述部分外,亦存在複數個成為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之路徑之內部空隙。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中,未就抑制經由噴出側端面空隙之上述部分以外之內部空隙的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進行考慮,而關於減少內部洩漏有改良之餘地。
作為內部空隙之一例,有稱為軸向連通路之空隙。軸向連通路為根據由公母兩轉子之旋轉引起之嚙合之變化而於噴出側端面週期性出現之空隙,且為夾於兩轉子之後進面彼此並僅於軸向開口之新月形狀之開口部。由於經由軸向連通路,相對低壓之空間即吸入行程之作動室與成為相對高壓之空間之噴出流路(噴出空間)連通,故該軸向連通路成為壓縮氣體逆流之主要原因。經由軸向連通路之內部洩漏之路徑係由於即便於存在於噴出側端面之複數個內部洩漏之路徑之中,洩漏源之高壓空間與洩漏目的地之低壓空間之壓力差亦尤其大,故其洩漏量存在變多之傾向。經由軸向連通路之內部洩漏無論是不對作動室內供給液體而驅動之無供液式之螺旋壓縮機,還是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對作動室內供給油等液體之供液式之螺旋 壓縮機,皆為共通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經由軸向連通路之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之螺旋壓縮機。
本案包含有複數個解決上述問題之機構,舉其一例,其特徵在於具備:公轉子,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1噴出側端面;母轉子,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2噴出側端面;及殼體,其具有將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以嚙合之狀態可旋轉地收納之收納室;且上述殼體具有與上述公轉子之上述第1噴出側端面及上述母轉子之上述第2噴出側端面對向之噴出側內壁面;上述殼體之上述噴出側內壁面具有:遮蔽區域,其將作為空隙之軸向連通路之軌跡之至少一部分遮蔽,該軸向連通路乃根據由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之旋轉引起之嚙合之變化,而於上述第1噴出側端面及上述第2噴出側端面上週期性出現,且夾在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之後進面彼此之間;於上述殼體之上述遮蔽區域內,設置有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構成之槽群,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並置於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之至少一者之轉子之周向上,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以其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配置;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構成為,其各自之自上述一轉子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乃相對於上述一轉子之徑向朝與上述一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
根據本發明之一例,設置於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之複數個槽內之液體藉由剪切力而於長邊方向流動後被阻擋,藉此壓力上升,故可於噴出側端面空隙中之軸向連通路之附近形成高壓之液體膜。因此,可減少經由軸向連通路之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
上述以外之問題、構成及效果,將藉由以下之實施形態之說明而明確。
1,1A,1B,1C:螺旋壓縮機
2,2C:公轉子
3,3B:母轉子
4,4A,4B:殼體
6,7,8:軸承
9:軸封構件
21:轉子齒部
21a:公齒
21b:吸入側端面
21c:噴出側端面(第1噴出側端面)
21d:前進面
21e:後進面
22,23:軸部
31:轉子齒部
31a:母齒
31c:噴出側端面(第2噴出側端面)
31d:前進面
31e:後進面
33:軸部
41:主殼體
42:噴出側殼體
43:吸入側蓋
45:收納室
46:公側內周面
47:母側內周面
48:吸入側內壁面
49:噴出側內壁面
49a:遮蔽區域
51:吸入流路
52:噴出流路
52a:噴出埠
53:供油路
60,60A,60B,60C,60D:槽
61:端部
62:端部
64:槽本體部
65:附加槽部
67:第1槽部
68:第2槽部
69:連接部
70,70C,70D,70E,70F,70G,70H,70J:槽
71:端部
72:端部
74,74G:槽本體部
75:附加槽部
77:第1槽部
78:第2槽部
79:連接部
90:馬達
100:外部供給系統
101:油水分離裝置
102:油冷卻器
103:瀘油器
104:管路
a1,a2,b:距離
A1:中心軸線(第1中心軸線)
A2:中心軸線(第2中心軸線)
C,Cd:作動室
Cf:離心力
Cf1:第1分力
Cf2:第2分力
D1:公轉子之外徑線
D2:母轉子之節圓
G1:噴出側端面空隙
G2:軸向連通路
L1,L2,L3,L4,L5:符號
P0:交點
P1:第1接觸點
P2:第2接觸點
P3:第3接觸點
R1:徑向
R2:徑向
Sf:剪切力
Sf1:第1分力
Sf2:第2分力
W:油膜
θcf:角度
θcm:角度
θrf:角度
θrm:角度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縱剖視圖、及顯示對該螺旋壓縮機供油之外部路徑之系統圖。
圖2係自圖1所示之II-II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
圖3係將圖2之符號L1所示之部分放大者,且係說明軸向連通路之圖。
圖4係自圖1所示之IV-IV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4之符號L2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
圖6係自圖5所示之VI-VI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剖視圖。
圖7係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
圖8係自與圖4相同之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 壓縮機之剖視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8之符號L3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
圖10係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
圖11係自與圖2相同之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11之符號L4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
圖13係自圖12所示之XIII-XIII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剖視圖。
圖14係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
圖15係自與圖2相同之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15之符號L5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
圖17係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
圖18A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1例之圖。
圖18B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2例之圖。
圖18C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3例之圖。
圖19A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1例之圖。
圖19B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2例之圖。
圖19C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3例之圖。
圖19D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4例之圖。
圖19E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5例之圖。
圖19F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6例之圖。
以下,使用圖式對本發明之螺旋壓縮機之實施形態進行例示說明。本實施形態為將本發明應用於壓縮空氣之供油式之螺旋壓縮機之例。
[第1實施形態]
使用圖1及圖2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基本構成。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縱剖視圖、及顯示對該螺旋壓縮機供油之外部路徑之系統圖。圖2係自圖1所示之II-II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 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圖1中,左側為螺旋壓縮機之軸向吸入側,右側為軸向噴出側。圖2中,粗線之箭頭表示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兩點鏈線表示投影至公母兩轉子之噴出側端面側之殼體之噴出埠。另,圖2省略殼體之外周面側。
於圖1中,供油式螺旋壓縮機1(以下,稱為螺旋壓縮機)中,自外部對壓縮機內部供給油(液體)。因此,於螺旋壓縮機1連接有供給油之外部供油系統100。外部供油系統100例如由油水分離裝置101、油冷卻器102、瀘油器103等機器及連接其等之管路104構成。
於圖1及圖2中,螺旋壓縮機1具備互相嚙合並旋轉之公轉子2(公型之螺旋轉子)及母轉子3(母型之螺旋轉子)、及將公母兩轉子2、3以嚙合之狀態可旋轉地收納於內部之殼體4。公轉子2及母轉子3以互相之中心軸線A1、A2成為平行之方式配置。公轉子2其軸向(圖1中左右方向)兩側分別藉由吸入側軸承6與噴出側軸承7、8旋轉自如地被支持,且連接於作為旋轉驅動源之馬達90。母轉子3其軸向兩側分別藉由吸入側軸承與噴出側軸承(皆未圖示)旋轉自如地被支持。
公轉子2由具有複數個(圖2中為4個)扭曲之公齒(波瓣)21a之轉子齒部21、與分別設置於轉子齒部21之軸向之兩側端部之吸入側(圖1中為左側)之軸部22及噴出側(圖1中為右側)之軸部23構成。轉子齒部21於軸向一端(圖1中為左端)及另一端(圖1中為右端),分別具有吸入側端面21b及噴出側端面21c。吸入側之軸部22朝殼體4之外側延伸,例如,為與馬達90之 軸部一體之構成。於吸入側之軸部22中較噴出側軸承6更前端側,安裝有油封或機械密封件等軸封構件9。
母轉子3由具有複數個(圖2中為6個)扭曲之母齒(波瓣)31a之轉子齒部31、與分別設置於轉子齒部31之軸向(圖2之紙面正交方向)之兩側端部之吸入側之軸部(未圖示)及噴出側之軸部33構成。轉子齒部31於軸向一端及另一端分別具有吸入側端面(未圖示)及噴出側端面31c。
殼體4具備主殼體41、及安裝於主殼體41之軸向噴出側(圖1中為右側)之噴出側殼體42。
於殼體4之內部形成有將公轉子2之轉子齒部21及母轉子3之轉子齒部31以互相嚙合之狀態收納之收納室(孔)45。收納室45藉由將形成於主殼體41之一部分重複之2個圓筒狀空間之一側(圖1中為右側)之開口以噴出側殼體42閉塞而形成。形成收納室45之壁面藉由以下而構成:覆蓋公轉子2之轉子齒部21之徑向外側之大致圓筒狀之公側內周面46、覆蓋母轉子3之轉子齒部31之徑向外側之大致圓筒狀之母側內周面47、與公母兩轉子2、3之轉子齒部21、31之吸入側端面21b對向之吸入側內壁面48、及與公母兩轉子2、3之轉子齒部21、31之噴出側端面21c、31c對向之噴出側內壁面49。對於殼體4之公側內周面46及母側內周面47,分別保持數十~數百μm之空隙配置有公母兩轉子2、3之轉子齒部21、31。又,對於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公母兩轉子2、3之噴出側端面21c、31c以數十~數百μm之間隙(以下,稱為噴出側端面空隙G1)對向。藉由公母兩轉子2、3之轉子齒 部21、31、與包圍其等之殼體4之收納室45之內壁面(公側內周面46、母側內周面47、吸入側內壁面48、噴出側內壁面49),形成壓力不同之複數個作動室C。
於主殼體41之馬達90側之端部,如圖1所示,配設有公轉子2及母轉子3側之吸入側軸承6,且以覆蓋吸入側軸承6之方式安裝有吸入側蓋43。於噴出側殼體42,配設有公轉子2及母轉子3側之噴出側軸承7、8。
於殼體4設置有用以將空氣吸入於作動室C(收納室45)之吸入流路51。又,於殼體4設置有用以自作動室C向外部噴出壓縮空氣之噴出流路52。噴出流路52為使收納室45(作動室C)與殼體4之外部連通者,連接於外部供油系統100。噴出流路52具有形成於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噴出埠52a(圖2中,兩點鏈線之部分)。又,於殼體4設置有用以將來自外部供油系統100之油供給至作動室C(收納室45)之供油路53。供油路53例如於收納室45中作動室C成為壓縮行程之區域開口。
於具備上述構成之螺旋壓縮機1中,藉由圖1所示之馬達90驅動公轉子2,旋轉驅動圖2所示之母轉子3。藉此,作動室C隨著公母兩轉子2、3之旋轉,於軸向移動。此時,作動室C藉由使其容積增加,而自外部經由圖1所示之吸入流路51吸入空氣,藉由使其容積縮小,而將空氣壓縮至特定壓力。當該作動室C與噴出埠52a連通時,作動室C內之壓縮空氣經由噴出埠52a通過噴出流路52,向外部供油系統100之油水分離裝置101噴出。
由於螺旋壓縮機1中,對作動室C供給油,故於噴出之壓縮空氣中混入有油。包含於該壓縮空氣中之油由油水分離裝置101分離。將以油水分離裝置101去除了油之壓縮空氣根據需要向外部機器供給。
另一方面,以油水分離裝置101自壓縮空氣分離之油於藉由外部供油系統100之油冷卻器102冷卻之後,經由螺旋壓縮機1之供油路53注入至作動室C。向螺旋壓縮機1之油供給可不使用泵等動力源,而將流入於油水分離裝置101內之壓縮空氣之壓力作為驅動源來進行。
接著,使用圖2及圖3對作為螺旋壓縮機之內部空隙之一之軸向連通路進行說明。圖3係將圖2之符號L1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且係說明軸向連通路之圖。圖3中,粗箭頭表示公母兩轉子之旋轉方向,兩點鏈線表示投影於公母兩轉子之噴出側端面側之噴出埠。
於本說明中,如圖3所示,以公轉子2之齒尖為邊界,將旋轉方向側之齒面定義為公轉子2之前進面21d,將與旋轉方向為相反側之齒面定義為公轉子2之後進面21e。又,以母轉子3之齒底為邊界,將旋轉方向側之齒面定義為母轉子3之前進面31d,將與旋轉方向為相反側之齒面定義為母轉子3之後進面31e。
圖2及圖3係顯示公母兩轉子2、3之某旋轉角度下之嚙合狀態者。公轉子2與母轉子3理論上有如下之嚙合狀態,如圖3所示,於噴出側端面21c、31c,其等於公轉子2之後進面21e與母轉子3之後進面31e接觸之第1 接觸點P1、較第1接觸點P1更靠公轉子2之後進面21e之齒尖側之部分與更靠母轉子3之後進面31e之齒底側之部分接觸之第2接觸點P2、公轉子2之前進面21d與母轉子3之前進面31d接觸之第3接觸點P3之總計3處接觸。
其中,由第1接觸點P1、第2接觸點P2、公母兩轉子2、3之齒形輪廓包圍之區域係稱為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空隙。軸向連通路G2係夾於公母兩轉子2、3之後進面21e、31e彼此,且於噴出側端面21c、31c中僅於軸向開口之新月形狀之開口部。軸向連通路G2根據由公母兩轉子2、3之旋轉引起之嚙合之變化,而於噴出側端面21c、31c週期性出現。
具體而言,軸向連通路G2於公轉子2之外徑線D1(圖3中為虛線)與母轉子3之節圓D2(圖3中為虛線)之交點中之噴出埠52a側之交點P0之附近產生,一面隨著公母兩轉子2、3之旋轉使開口面積(大小)擴大,一面朝向公母兩轉子2、3之中心軸線A1、A2間側(圖2中為上側)移動,最終藉由將於3處接觸之嚙合狀態消除而消失。第1接觸點P1之存在範圍為母轉子3之節圓D2之內側,第2接觸點P2之存在範圍為公轉子2之外徑線D1之內側。
所謂母轉子3之節圓D2係其中心與母轉子3之中心軸線A2相同,且其直徑dpf藉由以下式(1)算出者。
Figure 110146595-A0305-02-0013-1
此處,a、Zm、Zf分別為公轉子2之中心軸線A1與母轉子3之中心軸線A2之間之距離、公轉子2之齒數、母轉子3之齒數。
軸向連通路G2與作為相對低壓空間之吸入行程之作動室C相連,另一方面,如圖2及圖3所示,位於與連通於作為相對高壓空間之噴出流路52(參考圖1)及噴出埠52a之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接近之位置。因此,軸向連通路G2成為壓縮空氣自噴出流路52或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向吸入行程之作動室C逆流之主要原因。
因此,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具有為了抑制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壓縮空氣之內部洩漏,而將軸向連通路G2之軌跡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大部分遮蔽之後述之遮蔽區域49a(參考後述之圖4)。但,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或噴出流路52內之壓縮空氣之一部分通過公母兩轉子2、3之噴出側端面21c、31c與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之間之噴出側端面空隙G1(參考圖1),到達軸向連通路G2,並朝低壓空間逆流。這成為使壓縮機之壓縮性能與節能性能降低之主要原因之一。
於供油式之螺旋壓縮機之情形時,期待藉由供給至作動室C內之油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之一部分形成油膜,而減少經由噴出側端面空隙G1之壓縮空氣之內部洩漏之效果。但,關於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洩漏,由於洩漏源之高壓空間(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或噴出流路52)與洩漏目的地之低壓空間(吸入行程之作動室C)之壓力差與其他內部洩漏之情形相比較 大,故有難以保持形成於軸向連通路G2附近之噴出側端面空隙G1之油膜,且利用油膜之內部洩漏之減少效果較小之傾向。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特徵為具備用以將形成於軸向連通路G2附近之噴出側端面空隙G1之油膜高壓化之槽構造。藉由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形成高壓之油膜,相對於洩漏源與洩漏目的地之空間之壓力差較大之內部洩漏亦可保持油膜。
接著,使用圖4~圖6對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槽構造之細節進行說明。圖4係自圖1所示之IV-IV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4之符號L2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圖6係自圖5所示之VI-VI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剖視圖。圖4及圖5中,兩點鏈線顯示將某旋轉角度時(形成軸向連通路時)之公母兩轉子之噴出側端面相對於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於軸向投影而得之形狀,且粗箭頭顯示兩轉子之旋轉方向。另,圖4省略殼體之外周面側。
於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如圖4所示,形成有噴出流路52(參考圖1)之入口即噴出埠52a。噴出埠52a為了減少經由上述軸向連通路G2之壓縮空氣之內部洩漏,例如,以與將軸向連通路G2之軌跡相對於噴出側內壁面49於轉子軸向投影而得之區域大致不重疊之方式形成。
換言之,噴出側內壁面49具有用以抑制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洩漏之遮蔽區域49a。遮蔽區域49a為將軸向連通路G2之軌跡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大部分遮蔽者,且設定為與將該軌跡相對於噴出側內壁面49於轉子軸向投影而得之區域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大部分重疊。作為具體之一例,遮蔽區域49a係將公轉子2之外徑線D1與母轉子3之節圓D2之兩者所包圍之區域相對於噴出側內壁面49於轉子軸向投影而得之部分中,較公母兩轉子2、3之中心軸線A1、A2間更靠近噴出埠52a側之區域。遮蔽區域49a其外緣構成噴出埠52a之輪廓之一部分,例如,成為如朝向噴出埠52a之中央部突出之舌片狀之突起部般之形狀。藉由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軸向連通路G2與噴出埠52a之直接之連通區域(對向區域)盡可能變小。
於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如圖4及圖5所示,形成有由可流入供給至作動室C內之油(液體)之一部分之複數個槽60構成之槽群。複數個槽60例如沿遮蔽區域49a中之母轉子3之節圓D2側(公轉子2側)之輪廓線並置。即,複數個槽60相對於母轉子3之中心軸線A2於周向並置。各槽60作為具有長邊方向之細長狀之條槽而形成,複數個槽60配置成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
各槽60如圖5所示,長邊方向之一側端部61位於較另一側端部62更靠近母轉子3之外周側,例如,自另一側端部62朝向一側端部61直線狀延伸。槽60構成為相對於母轉子3之徑向R2,自另一側端部62朝向一側端部61(自母轉子3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於與母轉子3之旋轉方向相 同之方向僅傾斜角度θcf。槽60限制於較母轉子3之節圓D2更靠內側之位置,且,未到達遮蔽區域49a之輪廓線(噴出埠52a之開口緣)之位置。
槽60如圖6所示,具有大致恆定之深度。槽60之細節稍後敘述,但為旨在作為動壓槽之一種者。作為動壓槽之槽60之深度與對流入於其內部之油發揮作用之後述剪切力之大小相應,有適當之值。例如,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為數十~200μm左右之情形時,槽60之較佳之深度為1μm~1mm之範圍。另,槽60之一側端部61(外周側端部)中之端面與底部大致直角狀相連。但,由加工性之觀點等而言,可將槽60之一側端部61中之端面與底部經由傾斜面或彎曲面而相連。
接著,使用圖6及圖7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作用及效果。圖7係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圖6顯示母轉子處於與殼體之遮蔽區域對向之狀態之情況。圖6中,粗箭頭顯示油之流動。圖7中,兩點鏈線為使公母兩轉子之噴出側端面之形狀相對於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於轉子軸向投影者。
於本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1中,對於流入於圖6及圖7所示之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中形成之各槽60內之油,如圖7所示,剪切力Sf藉由旋轉之母轉子3之噴出側端面31c,作用於母轉子3之旋轉方向之切線方向(與母轉子3之徑向R2正交之方向)且與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該剪切力Sf可分解為與槽60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分力即第1分力Sf1、及槽60之長邊方向之分力即第2分力Sf2。
於本實施形態中,各槽60以相對於母轉子3之徑向R2,以另一側端部62為基點於與母轉子3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之方式延伸。藉此,第2分力Sf2成為朝向槽60之長邊方向上之母轉子3之外周側之力。因此,各槽60內之油藉由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而沿槽60之長邊方向朝母轉子3之外周側流動。流動於槽60內之油如圖6及圖7所示,由槽60之長邊方向上之母轉子3之外周側之端部即一側端部61阻擋,藉此轉換運動能量(動壓)且靜壓上升,最終,於一側端部61之區域中,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母轉子3側)。藉此,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之油之壓力於槽60之一側端部61之附近相對變高。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所示,以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並置有複數個槽60。因此,經升壓之油自複數個槽60各者之一側端部61(母轉子外周側之端部)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因自複數個一側端部61分別流出之高壓之油相連,而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促進沿複數個槽60之一側端部61形成高壓油膜W。另,槽60之一側端部61越是位於母轉子3之外周側,藉由母轉子3之旋轉而作用之剪切力越大,則相應地,由油膜W之升壓引起之內部洩漏之抑制效果越大。
如此,不僅藉由槽60內之油將噴出側端面空隙G1密封,亦於殼體4之遮蔽區域49a中之公轉子2側(節圓D2側)之輪廓附近,藉由自槽60流出之油形成較周圍更高壓之油膜W。該高壓油膜W於軸向連通路G2經由噴出側端面空隙G1與遮蔽區域49a重疊之狀態下,可抑制噴出流路52(參考 圖1)或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高壓空間)內之壓縮空氣自遮蔽區域49a之公轉子2側之緣部經由軸向連通路G2洩漏至吸入行程之作動室(低壓空間)。藉由以上,可提高螺旋壓縮機1之壓縮性能與節能性能。
本實施形態之槽構造(複數個槽60)係由一側端部61阻擋藉由剪切力Sf而流動之油,藉此將動壓轉換為靜壓而形成高壓油膜W者,可謂動壓槽之一種。根據作用於油之力之剪切力Sf之大小或噴出側端面空隙G1之大小,將各槽60之深度設定為可將油膜W之壓力最大化之適當之值(例如,1μm~1mm之範圍),藉此可進而抑制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洩漏。
於本實施形態中,形成為各槽60配置於母轉子3之節圓D2之內側,且不與噴出埠52a連通。藉此,防止複數個槽60同時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及軸向連通路G2連通成為內部洩漏之路徑。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靜止體之一部分即殼體4設置有複數個槽60。因此,由於複數個槽60不與螺旋轉子一起移動,而位於相對於殼體4之噴出埠52a及軸向連通路G2之軌跡固定之位置,故可期待對於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洩漏具穩定之抑制效果。
[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
接著,使用圖8~圖10,對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進行例示說明。圖8係自與圖4相同之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 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8之符號L3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圖10係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於圖8中,省略殼體之外周面側。另,於圖8~圖10中,由於與圖1~圖7所示之符號相同之符號者即為同樣之部分,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圖8及圖9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1A為與第1實施形態大致同樣之構成,但形成於殼體4A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複數個槽60A之配置位置及形狀不同。
具體而言,於殼體4A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形成有由複數個槽60A構成之槽群。複數個槽60A沿遮蔽區域49a中之公轉子2之外徑線D1側(母轉子3側)之輪廓線並置。即,複數個槽60A相對於公轉子2之中心軸線A1於周向並置。各槽60A作為具有長邊方向之細長狀之條槽而形成,複數個槽60A配置成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
各槽60A如圖9所示,長邊方向之一側端部61位於較另一側端部62更靠近公轉子2之外周側,例如,自另一側端部62朝向一側端部61直線狀形成。槽60A構成為相對於公轉子2之徑向R1,自另一側端部62朝向一側端部61(自公轉子2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於與公轉子2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僅傾斜角度θcm。槽60A限制於較公轉子2之外徑線D1更內側之位置,且,未到達遮蔽區域49a之輪廓線(噴出埠52a之開口緣)之位置。
於本變化例中,流入於圖8所示之殼體4A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中形成之各槽60A之油藉由旋轉之公轉子2之噴出側端面21c拖曳。藉此,對於各槽60A內之油,如圖10所示,剪切力Sf作用於公轉子2之旋轉方向之切線方向(公轉子2之徑向R1之正交方向)且與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作用於槽60A內之油之剪切力Sf可分解為與槽60A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分力即第1分力Sf1、及槽60A之長邊方向之分力即第2分力Sf2。
於本變化例中,如圖9所示,各槽60A以相對於公轉子2之徑向R1,以另一側端部62為基點於與公轉子2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之方式延伸。藉此,如圖10所示,第2分力Sf2成為朝向槽60A之長邊方向上之公轉子2之外周側之力。因此,各槽60A內之油藉由第2分力Sf2,而沿槽60A之長邊方向朝向公轉子2之外周側流動。流動於槽60A內之油由槽60A之長邊方向上之公轉子2之外周側之端部即一側端部61阻擋,藉此轉換運動能量(動壓)且靜壓上升,最終,於一側端部61之區域中,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公轉子2側)。藉此,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之油之壓力於槽60A之一側端部61之附近變得最高。
於本變化例中,如圖9所示,以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並置有複數個槽60A。藉此,如圖10所示,升壓之油自各槽60A之各者之一側端部61(公轉子外周側之端部)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藉由自複數個一側端部61流出之高壓之油相連,而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促進沿複數個槽60A之一側端部61之高壓油膜W之形成。另,由於槽60A之一側 端部61越是位於公轉子2之外周側,藉由公轉子2之旋轉而作用之剪切力Sf越大,故相應地,由油膜W之升壓引起之內部洩漏之抑制效果越大。
如此,不僅藉由槽60A內之油密封噴出側端面空隙G1,亦於殼體4A之遮蔽區域49a中之公轉子3側(外徑線D1側)之輪廓附近,藉由自槽60A流出之油,形成較周圍更高壓之油膜W。該高壓油膜W可於軸向連通路G2經由噴出側端面空隙G1與遮蔽區域49a重疊之狀態下,抑制噴出流路52(參考圖1)或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高壓空間)內之壓縮空氣自遮蔽區域49a之母轉子3側之緣部經由軸向連通路G2洩漏至吸入行程之作動室(低壓空間)。藉由以上,可提高螺旋壓縮機1A之壓縮性能與節能性能。
於本變化例中,形成為各槽60A配置於公轉子2之外徑線D1之內側,且不與噴出埠52a連通。藉此,防止複數個槽60A同時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及軸向連通路G2連通而成為內部洩漏之通路。
若總結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則如下。第1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1、1A具備:公轉子2,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1噴出側端面21c;母轉子3,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2噴出側端面31c;及殼體4,其具有將公轉子2及母轉子3以嚙合之狀態可旋轉地收納之收納室45。殼體4具有與公轉子2之第1噴出側端面21c及母轉子3之第2噴出側端面31c對向之噴出側內壁面49,且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具有:遮蔽區域49a,其將作為空隙之軸向連通路G2之軌跡之至少一部分遮蔽,且該軸向連通路係根據由公轉子2及母轉子3之旋轉引起之嚙合之變化,而於第1噴出側端面21c 及第2噴出側端面31c中週期性出現,並由公轉子2及母轉子3之後進面彼此夾持。於殼體4之遮蔽區域49a內,設置有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60、60A構成之槽群。槽群之複數個槽60、60A配置成於公轉子2及母轉子3之至少一者之轉子之周向上並置,且槽群之複數個槽60、60A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槽群之複數個槽60、60A各自構成為自一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相對於一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徑向,於與一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
根據該構成,設置於殼體4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複數個槽60、60A內之油(液體)藉由剪切力而於長邊方向流動後被阻擋,藉此靜壓上升,故可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之軸向連通路G2之附近形成高壓之油膜W(液體膜)。因此,可減少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
[第2實施形態]
接著,使用圖11~圖13對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構成及構造進行例示說明。圖11係自與圖2相同之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11之符號L4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圖13係自圖12所示之XIII-XIII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剖視圖。圖11及圖12中,兩點鏈線顯示將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之噴出埠之輪廓形狀於公母兩轉子之噴出側端面投影而得之形狀,粗箭頭顯示兩轉子之旋轉方向。於圖11中,省略殼體之外周面側。 另,於圖11~圖13中,由於與圖1~圖10所示之符號相同之符號者為同樣之部分,故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圖11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1B與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在於,將用以形成高壓油膜W之槽構造形成於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31c,而非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即,於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未圖示),未形成如第1實施形態般之槽構造。
具體而言,於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31c中之各母齒31a之齒尖側之區域,如圖11及圖12所示,形成有由複數個槽70構成之槽群。複數個槽70於齒尖之厚度方向並置。即,複數個槽70相對於母轉子3B之中心軸線A2於周向並置。各槽70作為具有長邊方向之細長狀之條槽而形成,複數個槽70配置成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
各槽70如圖12所示,長邊方向之一側端部71位於較另一側端部72更靠近母轉子3B之外周側,例如,自另一側端部72(內周側端部)朝向一側端部(外周側端部)71直線狀形成。槽70構成為相對於母轉子3B之徑向R2,自另一側端部72(內周側端部)朝向一側端部(外周側端部)71之長邊方向於與母轉子3B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僅傾斜角度θrf。槽70限制於較母轉子3B之節圓D2更靠內側之位置,且,未到達母轉子3B之母齒31a之輪廓線之位置。
槽70於將公轉子2之中心軸線A1至公轉子2之外徑線D1之距離設為 a1,將母轉子3B之中心軸線A2至母轉子3B之節圓D2之距離設為a2,將公轉子2之中心軸線A1與母轉子3B之中心軸線A2間之距離設為b時,配置於自母轉子3B之節圓D2朝向母轉子3B之中心軸線A2(a1+a2-b)之距離為止之範圍內。
槽70如圖13所示,具有大致恆定之深度。槽70之細節稍後敘述,但為旨在作為動壓槽之一種者。作為動壓槽之槽70之深度與對流入於其內部之油發揮作用之剪切力或後述之離心力之大小相應,有適當之值。例如,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為數十~200μm左右之情形時,槽70之較佳之深度為1μm~1mm之範圍。
接著,使用圖13及圖14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母轉子之槽構造之作用及效果。圖14係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圖13中,粗箭頭顯示油之流動。圖14中,兩點鏈線顯示使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之噴出埠之輪廓形狀投影於公母兩轉子之噴出側端面者。
於本實施形態之螺旋壓縮機1B中,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情形不同,對流入於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31c中形成之各槽70內之油主要作用2種力。第1種力如圖14所示,為藉由槽70內之油與母轉子3B一起旋轉而產生之離心力Cf。離心力Cf作用於與母轉子3B之旋轉方向正交之徑向R2且外周側之方向。第2種力為藉由各槽70內之油與母轉子3B一起旋轉且由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參考圖13)拖曳而產生之剪切力Sf。剪切力Sf 作用於母轉子3B之旋轉方向之切線方向(母轉子3B之徑向R2之正交方向)且與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
作用於槽70內之油之離心力Cf可分解為與槽70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成分即第1分力Cf1、及槽70之長邊方向之成分即第2分力Cf2。同樣,作用於槽70內之油之剪切力Sf可分解為與槽70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成分即第1分力Sf1、及槽70之長邊方向之成分即第2分力Sf2。
於本實施形態中,各槽70以相對於母轉子3B之徑向R2,以另一側端部72為基點於與母轉子3B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之方式延伸。藉此,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成為朝向槽70之長邊方向上之母轉子3B之外周側之力。因此,各槽70內之油藉由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而沿槽70之長邊方向朝母轉子3B之外周側流動。流動於槽70內之油如圖13及圖14所示,由槽70之長邊方向上之母轉子3B之外周側之端部即一側端部71阻擋,藉此轉換運動能量(動壓)且靜壓上升,最終,於一側端部71之區域中,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側)。藉此,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之油之壓力於槽70之一側端部71之附近變得最高。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4所示,以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並置有複數個槽70。因此,升壓之油自複數個槽70之各者之一側端部71(母轉子外周側之端部)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藉由自複數個一側端部71分別流出之高壓之油相連,而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促進 沿複數個槽70之一側端部71之高壓油膜W之形成。另,由於槽70之一側端部71越是位於母轉子3B之外周側,藉由母轉子3B之旋轉而作用之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越大,故相應地,由油膜W之升壓引起之內部洩漏之抑制效果越大。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自母轉子3B之節圓D2朝向母轉子3B之中心軸線A2(a1+a2-b)之距離為止之範圍內,配置有複數個槽70。因此,槽70之一側端部71可於母轉子3B之某旋轉位置,存在於噴出行程之作動室與軸向連通路G2之間之位置。
因此,不僅藉由母轉子3B之槽70內之油密封噴出側端面空隙G1,亦藉由自母轉子3B之槽70流出之油,形成較周圍更高壓之油膜W。該高壓油膜W可於軸向連通路G2經由噴出側端面空隙G1與遮蔽區域49a重疊之狀態下,抑制噴出流路52(參考圖1)或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高壓空間)內之壓縮空氣自母轉子3B之齒尖側經由軸向連通路G2洩漏至吸入行程之作動室(低壓空間)。藉由以上,可提高螺旋壓縮機1B之壓縮性能與節能性能。
如此,形成於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31c之複數個槽70係由一側端部71阻擋藉由剪切力Sf及離心力Cf而流動之油,藉此將動壓轉換為靜壓而形成高壓油膜W者,可稱為動壓槽之一種。根據作用於油之力之剪切力Sf及離心力Cf之大小或噴出側端面空隙G1之大小,將各槽70之深度設定為可將油膜W之壓力最大化之適當之值(例如,1μm~1mm),藉此可進而抑制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洩漏。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槽70配置於母轉子3B之節圓D2之內側,且配置成不到達母轉子3B之輪廓線。藉此,防止複數個槽70同時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及軸向連通路G2連通而成為內部洩漏之路徑。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可對藉由鑄造等而成形之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31c,藉由切削加工等機械加工設置槽70,故壓縮機之製造步驟中之加工較容易。
[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
接著,使用圖15~圖17對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進行例示說明。圖15係自與圖2相同之箭視觀察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之剖視圖。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者,且係將圖15之符號L5所示之部分放大之圖。圖17係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作用之圖。圖15及圖16中,兩點鏈線顯示將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之噴出埠之輪廓形狀於公母兩轉子之噴出側端面投影而得之形狀,粗箭頭顯示兩轉子之旋轉方向。於圖15中,省略殼體之外周面側。另,於圖15~圖17中,由於與圖1~圖14所示之符號相同之符號者為同樣之部分,故省略其詳細之說明。
圖15及圖1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1C與第2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在於,將用以形成高壓油膜W之槽構造設置於公轉子2C之 噴出側端面21c,而非母轉子3之噴出側端面31c。
具體而言,於公轉子2C之噴出側端面21c中之各公齒21a之齒尖側之區域,形成有由複數個槽70C構成之槽群。複數個槽70C於公齒21a之厚度方向並置。即,複數個槽70C相對於公轉子2C之中心軸線A1於周向並置。各槽70作為具有長邊方向之細長狀之條槽而形成,複數個槽70C配置成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
各槽70C如圖16所示,長邊方向之一側端部71位於較另一側端部72更靠近公轉子2C之外周側,例如,自另一側端部72(內周側端部)朝向一側端部(外周側端部)71直線狀形成。槽70C構成為相對於公轉子2C之徑向R1,自另一側端部72(內周側端部)朝向一側端部(外周側端部)71之長邊方向於與公轉子2C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僅傾斜角度θrm。槽70C限制於較公轉子2C之外徑線D1更靠內側之位置,且,未到達公轉子2C之公齒21a之輪廓線之位置。
槽70C與第2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於將公轉子2C之中心軸線A1至公轉子2C之外徑線D1之距離設為a1,將母轉子3之中心軸線A2至母轉子3之節圓D2之距離設為a2,將公轉子2C之中心軸線A1與母轉子3之中心軸線A2間之距離設為b時(參考圖12),配置於自公轉子2C之外徑線D1朝向公轉子2C之中心軸線A1(a1+a2-b)之距離為止之範圍內。藉此,複數個槽70C之一側端部71可於公轉子2C之某旋轉位置,存在於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與軸向連通路G2之間之位置。
於本變化例中,亦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對流入於公轉子2C之噴出側端面21c中形成之各槽70C之油作用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2種力。離心力Cf如圖17所示,作用於與公轉子2C之旋轉方向正交之徑向R1且外周側之方向。剪切力Sf作用於公轉子2C之旋轉方向之切線方向(公轉子2C之徑向R1之正交方向)且與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作用於槽70C內之油之離心力Cf可分解為與槽70C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成分即第1分力Cf1、及槽70C之長邊方向之成分即第2分力Cf2。同樣,作用於槽70C內之油之剪切力Sf可分解為與槽70C之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成分即第1分力Sf1、及槽70C之長邊方向之成分即第2分力Sf2。
於本變化例中,如圖16所示,各槽70C以相對於公轉子2C之徑向R1,以另一側端部72為基點於與公轉子2C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之方式延伸。藉此,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如圖17所示,成為朝向槽70C之長邊方向上之公轉子2C之外周側之力。因此,各槽70C內之油藉由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而沿槽70C之長邊方向朝公轉子2C之外周側流動。流動於槽70C內之油由槽70C之長邊方向上之公轉子2C之外周側之端部即一側端部71阻擋,藉此轉換運動能量(動壓)且靜壓上升,最終,於一側端部71之區域中,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側)。藉此,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之油之壓力於槽70C之一側端部71之附近變得最高。
於本變化例中,如圖16所示,以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 式並置有複數個槽70C。因此,升壓之油自複數個槽70C之各者之一側端部71(公轉子外周側之端部)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藉由自複數個一側端部71分別流出之高壓之油相連,而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促進沿複數個槽70C之一側端部71之高壓油膜W之形成。如此,複數個槽70C係由一側端部71阻擋藉由剪切力Sf及離心力Cf而流動之油,藉此將動壓轉換為靜壓而形成高壓油膜W者,可稱為動壓槽之一種。另,由於槽70C之一側端部71越是位於公轉子2C之外周側,藉由公轉子2C之旋轉而作用之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越大,故相應地,由油膜W之升壓引起之內部洩漏之抑制效果越大。
如此,不僅藉由公轉子2C之槽70C內之油密封噴出側端面空隙G1,亦藉由自公轉子2C之槽70C流出之油,形成較周圍更高壓之油膜W。該高壓油膜W可於軸向連通路G2經由噴出側端面空隙G1與遮蔽區域49a重疊之狀態下,抑制噴出流路52(參考圖1)或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高壓空間)內之壓縮空氣自遮蔽區域49a之母轉子3側之緣部經由軸向連通路G2洩漏至吸入行程之作動室(低壓空間)。藉由以上,可提高螺旋壓縮機1C之壓縮性能與節能性能。
又,於本變化例中,槽70C配置於公轉子2C之外徑線D1之內側,且配置成不到達公轉子2C之齒形之輪廓線。藉此,防止槽70C同時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及軸向連通路G2連通而成為內部洩漏之通路。
於本變化例中,由於可對藉由鑄造等而成形之公轉子2C之噴出側端 面21c,藉由切削加工等機械加工設置複數個槽70C,故壓縮機之製造步驟中之加工較容易。
若總結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則如下。第2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1B、1C具備:公轉子2、2C,其等於軸向一側具有第1噴出側端面21c,且可繞第1中心軸線A1旋轉;母轉子3、3B,其等於軸向一側具有第2噴出側端面31c,且可繞第2中心軸線A2旋轉;及殼體4B,其具有將公轉子2、2C及母轉子3、3B以嚙合之狀態可旋轉地收納之收納室45。於公轉子2C及母轉子3B之至少一者之轉子之噴出側端面21c、31c,設置有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70、70C構成之槽群。槽群之複數個槽70、70C配置成於一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周向上並置,且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
根據該構成,設置於一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21c、31c之複數個槽70、70C內之油(液體)藉由離心力或剪切力而於長邊方向流動後被阻擋,從而壓力上升,故可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之軸向連通路G2之附近形成高壓之油膜W(液體膜)。因此,可減少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壓縮氣體之內部洩漏。
[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構造之變化]
接著,使用圖18A~圖18C對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變化進行例示說明。圖18A、圖18B、圖18C係分別顯示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殼體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1 例、第2例、第3例之圖。圖18A~圖18C中,上方向為成為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或母轉子)之徑向外側(外周側),左方向為成為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
形成於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1、1A中之殼體4、4A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槽構造(槽群)除上述之複數個槽60、60A外,還可採用多種變化。本槽構造(槽群)原理上只要為藉由伴隨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旋轉之剪切力之作用而使槽內之油流動,且於該槽之任一位置被阻擋之構造即可。即,本槽構造(槽群)只要為作為動壓槽發揮功能者即可。
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1例如圖18A所示,各槽60B係組合了具有形成為直線狀之長邊方向之槽本體部64、及連接於槽本體部64且與槽本體部64為不同形狀之附加槽部65者。槽本體部64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60、60A同樣地,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徑向,長邊方向以槽60B之另一側端部62為基點朝與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藉此,對於槽本體部64內之油,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60、60A之情形同樣地,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沿槽本體部64之長邊方向朝槽本體部64之外周側作用。附加槽部65例如為連接於槽本體部64之外周側之端部,且傾斜角較槽本體部64大之短條狀之槽部。附加槽部65可選擇促進油膜W之形成或壓力上升、油向槽60B流入等之形狀及位置。
因此,於變化之第1例中之複數個槽60B中,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 例同樣地,槽60B內之油藉由剪切力Sf朝槽60B之外周側端部即附加槽部65流動,且於附加槽部65被阻擋,從而靜壓上升。最終,經升壓之油自複數個槽60B之外周側端部(附加槽部65)分別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螺旋轉子側)而相連,藉此,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沿複數個槽60B之附加槽部65形成高壓油膜W。
圖18B所示之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2例中,各槽60C為彎曲而非直線狀。槽60C之彎曲形狀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徑向,各地點之切線於與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藉此,對於槽60C內之油,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60、60A之情形同樣地,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對槽60C之外周側作用。
因此,於變化之第2例中之複數個槽60C中,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同樣,槽60C內之油藉由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朝槽60C之一側端部(外周側端部)61流動,且於該端部61被阻擋,藉此靜壓上升。經升壓之油最終自複數個槽60C之一側端部61分別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螺旋轉子側)並相連,藉此,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沿複數個槽60C之一側端部61形成高壓油膜W。
圖18C所示之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3例中,各槽60D形成為V字狀,且複數個槽60D於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周向上人字狀並置。各槽60D形成為V字形狀於與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打開。
即,槽60D由V字之一側之第1槽部67、與位於較第1槽部67更靠近對象之螺旋轉子之徑向外側之V字之另一側之第2槽部68構成。第1槽部67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之徑向,於與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另一方面,第2槽部68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之徑向,於與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又,各槽60D構成為第1槽部67與第2槽部68之連接部69(V字狀之角部)於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某旋轉位置,位於軸向連通路G2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之間。
對於第1槽部67內之油,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60、60A之情形同樣,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朝第1槽部67之外周側作用。另一方面,對於第2槽部68內之油,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60、60A之情形不同,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朝第2槽部68之內周側作用。
因此,於變化之第3例中之複數個槽60D中,第1槽部67內之油藉由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朝第1槽部67與第2槽部68之連接部69(V字狀之槽60D之角部)流動,且第2槽部68內之油藉由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朝該連接部69流動。因此,藉由流動於第1槽部67內之油與流動於第2槽部68內之油合流並互相阻擋,而轉換動壓且靜壓上升。經升壓之油最終自複數個槽60D之連接部69(V字狀之槽60D之角部)分別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螺旋轉子側)並相連,藉此,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沿複數個槽60D之連接部69(角部)形成高壓油膜W。
如此,於殼體之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1例~第3例中,複數個槽60B、60C、60D內之油藉由伴隨螺旋轉子之旋轉之剪切力Sf之作用而流動後被阻擋,藉此於升壓之後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因此,與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構造同樣,可於軸向連通路G2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高壓空間)之間形成高壓油膜W,且可抑制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洩漏。
另,變化之第3例之螺旋壓縮機之特徵在於:槽群之複數個槽60D形成為V字狀且於一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周向上人字狀並置,且槽群之複數個槽60D構成為V字形狀於與一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打開。
[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構造之變化]
接著,使用圖19A~圖19F對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槽群)之變化進行例示說明。圖19A、圖19B、圖19C、圖19D、圖19E、圖19F係分別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中之螺旋轉子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1例、第2例、第3例、第4例、第5例、第6例之圖。圖19A~圖19F中,上方向為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或母轉子)之徑向外側(外周側),左方向為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
形成於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螺旋壓縮機1B、1C中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21c、31c之槽構造(槽群)除上述槽 70、70C外,還可採用多種變化。本槽構造(槽群)原理上只要為藉由伴隨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旋轉之離心力或剪切力之至少一者之作用而槽內之油流動,且於該槽之任一位置被阻擋之構造即可。即,本槽構造(槽群)只要為作為動壓槽發揮功能者即可。
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1例如圖19A所示,各槽70D彎曲而非直線狀。槽70D之彎曲形狀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徑向,各地點之切線於與該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藉此,對於槽70D內之油,與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70、70C之情形同樣,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朝槽70D之外周側作用。
因此,於變化之第1例中之複數個槽70D中,與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同樣,槽70D內之油藉由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朝槽70D之一側端部(外周側端部)71流動,且於該端部71被阻擋,藉此靜壓上升。經升壓之油最終自複數個槽70D之一側端部71分別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側)並相連,藉此,沿複數個槽70D之一側端部71形成高壓油膜W。
圖19B所示之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2例中,各槽70E構成為長邊方向沿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徑向直線狀延伸。藉此,作用於槽70E內之油之離心力Cf僅為槽70E之長邊方向之成分。另一方面,作用於槽70E內之油之剪切力Sf之槽70E之長邊方向之成分為0,且僅 為與長邊方向正交之方向之成分。
因此,於變化之第2例中之複數個槽70E中,槽70E內之油藉由離心力Cf朝槽70E之一側端部(外周側端部)71流動,且於該端部71被阻擋,藉此靜壓上升。經升壓之油最終自複數個槽70E之一側端部71分別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側)並相連,藉此,沿複數個槽70E之一側端部71形成高壓油膜W。
圖19C所示之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3例中,各槽70F為將具有直線狀形成之長邊方向之槽本體部74、及連接於槽本體部74且與槽本體部74不同形狀之附加槽部75組合者。槽本體部74與變化之第2例之槽70E同樣,構成為長邊方向沿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徑向直線狀延伸。藉此,對於槽本體部74內之油,與變化之第2例之槽70E之情形同樣,離心力Cf朝槽本體部74之外周側作用。附加槽部75例如為連接於槽本體部74之外周側端部之短條狀之槽部。附加槽部75可選擇促進油膜W之形成或壓力上升、向槽70F之油之流入等之形狀及位置。
因此,於變化之第3例中之複數個槽70F中,與變化之第2例同樣,槽本體部74內之油藉由離心力Cf朝槽70F之外周側端部即附加槽部75流動,且於附加槽部75被阻擋,藉此靜壓上升。經升壓之油最終自複數個槽70F之外周側端部(附加槽部75)分別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側)並相連,藉此,沿複數個槽70F之附加槽部75形成高壓油膜W。
圖19D所示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4例為與變化之第3例大致同樣之構成,但槽本體部74G之長邊方向之朝向不同。具體而言,槽本體部74G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徑向,以槽本體部74G之另一側端部(內周側端部)72為基點,於與該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藉此,對於槽本體部74G內之油,與變化之第3例之槽本體部74不同,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朝槽本體部74G之外周側作用。附加槽部75與變化之第3例之情形同樣。
因此,於變化之第4例中之複數個槽70G中,槽本體部74G內之油藉由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朝槽70G之外周側端部即附加槽部75流動,且於附加槽部75被阻擋,藉此靜壓上升。經升壓之油最終沿複數個槽70G之附加槽部75,形成高壓油膜W。
圖19E所示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5例中,各槽70H形成為V字狀,且複數個槽70H於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周向上人字狀並置。各槽70H形成為V字形狀於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打開。
即,槽70H由V字之一側之第1槽部77、與位於較第1槽部77更靠近對象之螺旋轉子之徑向外側之V字之另一側之第2槽部78構成。第1槽部77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之徑向,於與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另一方面,第2槽部78構成為相對於對象之螺旋轉子之徑向,於與 螺旋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又,各槽70H構成為第1槽部77與第2槽部78之連接部79(V字狀之角部)於對象之螺旋轉子之某旋轉位置,位於軸向連通路G2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之間。
對於第1槽部77內之油,與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70、70C之情形同樣,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第2分力Cf2、Sf2朝第1槽部77之外周側作用。又,對於第2槽部78內之油,與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70、70C之情形不同,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朝第2槽部78之內周側作用,另一方面,離心力Cf之第2分力Cf2朝第2槽部78之外周側作用。因此,70H之第2槽部78以剪切力Sf之第2分力Sf2較離心力Cf之第2分力Cf2大之方式,設定與第2槽部78之螺旋轉子之徑向相對之傾斜角。
因此,於變化之第5例中之複數個槽70H中,第1槽部77內之油藉由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朝第1槽部77與第2槽部78之連接部79(V字狀之槽70H之角部)流動,且第2槽部78內之油藉由剪切力Sf朝該連接部79流動。因此,藉由流動於第1槽部77內之油與流動於第2槽部78內之油互相阻擋,而靜壓上升。經升壓之油最終沿複數個槽70H之連接部79(角部),形成高壓油膜W。
如此,於螺旋轉子之槽構造(槽群)之變化之第1例~第5例中,複數個槽70D、70E、70F、70G、70H內之油藉由伴隨螺旋轉子之旋轉之離心力Cf及剪切力Sf之至少一者之作用而流動後被阻擋,藉此於升壓之後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因此,與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槽構造同樣,可 於軸向連通路G2與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高壓空間)之間形成高壓油膜W,且可抑制經由軸向連通路G2之內部洩漏。
另,變化之第5例之螺旋壓縮機之特徵在於:槽群之複數個槽70H形成為V字狀且於一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周向上人字狀並置,且槽群之複數個槽70H構成為V字形狀於相對於一轉子(公轉子2或母轉子3)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打開。
又,圖19F所示之槽構造之變化之第6例構成為各槽70J之深度並非恆定,而會因對象之螺旋轉子(公轉子2C或母轉子3B)之徑向發生變化。具體而言,槽70J形成為其深度自長邊方向之另一側端部72朝一側端部71(自對象之螺旋轉子之內周側朝外周側)逐漸變淺。即,槽70J之容積自另一側端部72朝一側端部71逐漸變小。因此,槽70J內之另一側端部72側之油之容積(質量)較一側端部71側之油之容積(質量)大。因此,作用於槽70J內之另一側端部72側之油之離心力,其質量較大,相應地,較作用於一側端部71側之油之離心力大。因此,由槽70J內之一側端部71阻擋之油變得容易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殼體4B之噴出側內壁面49側)。
[其他實施形態]
另,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已列舉將空氣壓縮之螺旋壓縮機1、1A、1B、1C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對將氨氣或CO2之冷卻劑等各種氣體壓縮之螺旋壓縮機應用本發明。又,雖已列舉供油式之螺旋壓縮機1、1A、1B、1C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對供給油以外之液體之螺旋壓縮機應 用本發明。基於密封性能或液體膜形成之容易度等觀點較佳為油,但可由對形成液體膜具有充分之特性之各種液體,例如水代替。
又,對於不對作動室內部供給油等液體之無供液式之螺旋壓縮機亦同樣,可應用各實施形態之槽構造。於無供液式之情形時,於轉子之噴出側端面或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之槽內無油,代替此而存在壓縮空氣。
作為一例使用圖6、圖7進行說明。若將油置換成空氣,則對於存在於槽60內之空氣,剪切力Sf藉由與具有相對速度且對向之母轉子3之噴出側端面31c之摩擦而發揮作用。槽60內之空氣藉由剪切力Sf與槽60之壁面之反作用力受力,沿槽60之長邊方向朝母轉子3之外周側流動。於槽60之一側端部61被阻擋,結果流出至噴出側端面空隙G1。因此,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於槽60之一側端部61之附近,產生空氣之壓力與周圍相比相對較高之區域W。
經由端面空隙之空氣之內部洩漏量之特性在於,上游側之高壓之作動室與下游側之端面空隙之間之壓力差越大,其越增加。於如上所述般設置有槽60之情形時,由於噴出側端面空隙G1中槽60之一側端部61附近之壓力上升,故噴出行程之作動室Cd與噴出側端面空隙G1之間之壓力差與無槽60之情形相比減少。因此,可藉由設置槽60,抑制空氣之內部洩漏。
又,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包含各種變化例。上述 之實施形態係為易於理解地說明本發明而詳細說明者,並非限定於一定具備說明之所有構成者。即,可將某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一部分置換為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又,亦可於某實施形態之構成上添加其他實施形態之構成。又,對各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一部分,亦可進行其他構成之追加、刪除、置換。
例如,可將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與其變化例之構成組合。即,設置於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之槽群(槽構造)具有:第1槽群(第1實施形態之槽構造),其藉由於公轉子2之周向上並置之複數個槽60構成;及第2槽群(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槽構造),其藉由於母轉子3之周向上並置之複數個槽60A構成。藉由以互不干涉之方式配置第1槽群與第2槽群之複數個槽60、60A彼此,可獲得第1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兩者之效果。
又,可對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組合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構成。即,除由設置於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之複數個槽60構成之第1槽群(第1實施形態之槽構造)外,還可於公轉子2C之噴出側端面21c設置由複數個槽70C構成之第3槽群(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槽構造)。藉由以互不干涉之方式配置第1槽群與第3槽群之槽60、70C彼此,可獲得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兩者之效果。
又,可對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構成組合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即,除由設置於殼體之噴出側內壁面49之遮蔽區域49a之複數個槽60A構 成之第2槽群(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槽構造)外,還可於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31c設置由複數個槽70構成之第4槽群(第2實施形態之槽構造)。藉由以互不干涉之方式配置第2槽群與第4槽群之槽60A、70彼此,可獲得第1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及第2實施形態之兩者之效果。
又,可組合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與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構成。即,設置於螺旋轉子之噴出側端面之槽群(槽構造)具有由設置於公轉子2C之噴出側端面21c之複數個槽70C構成之第3槽群(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槽構造)、與由設置於母轉子3B之噴出側端面21c之複數個槽70構成之第4槽群(第2實施形態之槽構造)。藉由以互不干涉之方式配置第3槽群與第4槽群之複數個槽70、70C彼此,可獲得第2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之兩者之效果。
又,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作為設置有槽之殼體或母公轉子之加工法,例如,可使用成形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法。但,亦可藉由三維造型機,製造設置槽之殼體或轉子或其兩者。利用於三維造型機之資料藉由如下方法產生:將由CAD(Computer Aided Design:電腦輔助設計)或CG(Digital Composite:數位合成)軟體或3D(3 Dimension:3維)掃描產生之3D資料,藉由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電腦輔助製造)加工成NC(Numerical Control:數值控制)資料。藉由將該資料以任意之方法輸入至3維造型機而進行造型。另,亦可藉由CAD/CAM軟體,自3D資料直接產生NC資料。
4:殼體
42:噴出側殼體
49:噴出側內壁面
49a:遮蔽區域
52a:噴出埠
60:槽
61:端部
62:端部
A2:中心軸線(第2中心軸線)
D1:公轉子之外徑線
D2:母轉子之節圓
R2:徑向
θcf:角度

Claims (14)

  1. 一種螺旋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具備:公轉子,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1噴出側端面;母轉子,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2噴出側端面;及殼體,其具有將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以嚙合之狀態可旋轉地收納之收納室;且上述殼體具有與上述公轉子之上述第1噴出側端面及上述母轉子之上述第2噴出側端面對向之噴出側內壁面;上述殼體之上述噴出側內壁面具有:遮蔽區域,其將作為空隙之軸向連通路之軌跡之至少一部分遮蔽,該軸向連通路乃根據由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之旋轉引起之嚙合狀態之變化,而於上述第1噴出側端面及上述第2噴出側端面上週期性出現,且夾在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之後進面彼此之間;於上述殼體之上述遮蔽區域內,設置有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構成之槽群;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並置於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之至少一者之轉子之周向上;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以其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配置;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構成為,其各自之自上述一轉子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乃相對於上述一轉子之徑向朝與上述一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
  2. 如請求項1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包含:第1槽群,其由並置於上述公轉子之周向上之複數個槽構成;及第2槽群,其由並置於上述母轉子之周向上之複數個槽構成。
  3. 如請求項1之螺旋壓縮機,其中當上述一轉子為上述母轉子時,於上述公轉子之上述第1噴出側端面,設置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構成之第3槽群;上述第3槽群之複數個槽並置於上述公轉子之周向上;上述第3槽群之複數個槽以其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配置。
  4. 如請求項1之螺旋壓縮機,其中當上述一轉子為上述公轉子時,於上述母轉子之上述第2噴出側端面,設置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構成之第4槽群;上述第4槽群之複數個槽並置於上述母轉子之周向上;上述第4槽群之複數個槽以其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配置。
  5. 如請求項1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之各者係至少將具有長邊方向之槽本體部、及連接於上述槽本體部且與上述槽本體部為不同形狀之附加槽部組合者; 上述槽本體部構成為,其自上述一轉子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乃相對於上述一轉子之徑向朝與上述一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同之方向傾斜。
  6. 一種螺旋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具備:公轉子,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1噴出側端面,且可繞第1中心軸線旋轉;母轉子,其於軸向一側具有第2噴出側端面,且可繞第2中心軸線旋轉;及殼體,其具有將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以嚙合之狀態可旋轉地收納之收納室;且於上述公轉子及上述母轉子之至少一者之轉子之噴出側端面,設置有由具有長邊方向之複數個槽構成之槽群;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並置於上述一轉子之周向上;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以其於長邊方向延伸之邊彼此相鄰之方式配置;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之各者係至少將具有長邊方向之槽本體部、及連接於上述槽本體部且與上述槽本體部為不同形狀之附加槽部組合者。
  7. 如請求項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構成為,其各自之自上述一轉子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乃相對於上述一轉子之徑向朝與上述一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
  8. 如請求項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構成為,其各自之長邊方向沿上述一轉子之徑向延伸。
  9. 如請求項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將上述公轉子之上述第1中心軸線至上述公轉子之外徑線之距離設為a1,將上述母轉子之上述第2中心軸線至上述母轉子之節圓之距離設為a2,將上述第1中心軸線與上述第2中心軸線之間之距離設為b時,當上述一轉子為上述母轉子時,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配置於自上述母轉子之上述節圓朝向上述第2中心軸線(a1+a2-b)之距離以內之範圍內;當上述一轉子為上述公轉子時,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配置於自上述公轉子之上述外徑線朝向上述第1中心軸線(a1+a2-b)之距離以內之範圍內。
  10. 如請求項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包含:第3槽群,其由設置於上述公轉子之上述第1噴出側端面之複數個槽構成;及第4槽群,其由設置於上述母轉子之上述第2噴出側端面之複數個槽構成。
  11. 如請求項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 上述槽本體部構成為其長邊方向沿上述一轉子之徑向延伸,或構成為其自上述一轉子之內周側朝向外周側之長邊方向乃相對於上述一轉子之徑向朝與上述一轉子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傾斜。
  12. 如請求項1或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各自彎曲。
  13. 如請求項1或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各者之深度為1μm以上且1mm以下之範圍內。
  14. 如請求項6之螺旋壓縮機,其中上述槽群之複數個槽之各者構成為,其深度自長邊方向之上述一轉子之內周側朝外周側變淺。
TW110146595A 2020-12-18 2021-12-13 螺旋壓縮機 TWI7908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9862A JP7490549B2 (ja) 2020-12-18 2020-12-18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2020-209862 2020-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5560A TW202225560A (zh) 2022-07-01
TWI790856B true TWI790856B (zh) 2023-01-21

Family

ID=82059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595A TWI790856B (zh) 2020-12-18 2021-12-13 螺旋壓縮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2830A1 (zh)
JP (1) JP7490549B2 (zh)
CN (1) CN116583671A (zh)
TW (1) TWI790856B (zh)
WO (1) WO2022130861A1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6487A (ja) * 1983-03-25 1984-10-05 Hitachi Ltd スクリユ−圧縮機のロ−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8811U (zh) * 1973-02-09 1974-10-11
JPS6336083A (ja) * 1986-07-29 1988-02-16 Mayekawa Mfg Co Ltd スクリユ−式圧縮機の吐出ポ−ト部の圧力緩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6487A (ja) * 1983-03-25 1984-10-05 Hitachi Ltd スクリユ−圧縮機のロ−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5560A (zh) 2022-07-01
JP2022096732A (ja) 2022-06-30
US20240052830A1 (en) 2024-02-15
JP7490549B2 (ja) 2024-05-27
WO2022130861A1 (ja) 2022-06-23
CN116583671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169646A (ja) 流体機械
CN111295518A (zh) 液冷式螺杆压缩机
US11009025B2 (en) Oil-cooled screw compressor
JP2008514865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シール
TWI790856B (zh) 螺旋壓縮機
JP2008297944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1279081B (zh) 液冷式螺杆压缩机
WO2023243171A1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114599884B (zh) 供液式螺杆压缩机
JP6044824B2 (ja) 内接歯車ポンプ
JP2000192889A (ja) 内接歯車式ポンプ
JP4702639B2 (ja) 液噴射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EP1236902B1 (en) Vacuum pump with shaft seal
JP2008127990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TW202022233A (zh) 螺旋壓縮機
WO2022085631A1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及びスクリューロータ
EP1970570A2 (en) Internal gear pump
JP7366799B2 (ja) 給液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17632945U (zh) 用于压缩气体的元件和装置
JP7143450B2 (ja) 両回転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S5996496A (ja) ベ−ン圧縮機
JPH0443884A (ja) 液注入式スクリュ流体機械
JP2022122793A (ja) スカベンジポンプ
JP2023070489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2021080843A (ja) ギヤポン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