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9272B -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 Google Patents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9272B
TWI789272B TW111109767A TW111109767A TWI789272B TW I789272 B TWI789272 B TW I789272B TW 111109767 A TW111109767 A TW 111109767A TW 111109767 A TW111109767 A TW 111109767A TW I789272 B TWI789272 B TW I7892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housing
rotating
mouse
mov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8573A (zh
Inventor
盧賀隆
蔡英信
Original Assignee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寶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9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9272B/zh
Priority to DE102022111034.6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111034B3/de
Priority to US17/826,147 priority patent/US11762484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9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927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8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857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3Mice or pu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3
    • G06F2203/0332Ergonomic shaped mouse adjustable to suit one of both hands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滑鼠包含:按鍵模組、電路底座及殼體模組。按鍵模組包含至少一按鍵單元。電路底座包含底殼及控制模組,控制模組電性連接左鍵單元及右鍵單元。殼體模組固定於電路底座,殼體模組包含:活動殼體及固定組件。活動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向左或向右移動,並於左側位置及右側位置之間轉換。固定組件能被操作以使位於左側位置或右側位置的活動殼體與電路底座相互固定。活動殼體位於左側位置時,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活動殼體位於右側位置時,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

Description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本發明涉及一種滑鼠及背蓋,特別是一種能依據使用者的慣用手改變外型的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現有常見的符合人體工學的滑鼠,僅能符合慣用手為左手的使用者,或者,慣用手為右手的使用者,而不同慣用手的使用者必需購買相對應的滑鼠,否則將難以使用。
另外,現有市面上還存在有能夠符合不同慣用手的使用者的滑鼠,此種滑鼠的外型是大致左右對稱,雖然不同慣用手的使用者都可以使用,但此種滑鼠的握感明顯比上述符合人體工學的滑鼠差。
本發明公開一種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主要用以改善現有的符合人體工學的滑鼠,無法同時適合不同慣用手的使用者的問題。
本發明的其中一實施例公開一種滑鼠,其包含:一按鍵模組、一電路底座及一殼體模組。按鍵模組包含至少一按鍵單元。電路底座包含一底殼及一控制模組,控制模組電性連接左鍵單元及右鍵單元。殼體模組固定於電路底座,殼體模組包含:至少一活動殼體及一固定組件。活動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向左或向右移動,並於一左側位置及一右側位置之間轉換。固定組件能被操作以使位於左側位置或右側位置的活動殼體與電路底 座相互固定。其中,活動殼體位於左側位置時,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活動殼體位於右側位置時,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其中,殼體模組還包含至少兩個旋轉殼體,活動殼體位於兩個旋轉殼體之間,且活動殼體及兩個旋轉殼體彼此間隔地設置;各個旋轉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且各個旋轉殼體能被固定於一逆轉位置或一順轉位置;當兩個旋轉殼體分別位於逆轉位置及順轉位置,且活動殼體位於左側位置時,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當兩個旋轉殼體分別位於順轉位置及逆轉位置,且活動殼體位於右側位置時,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
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公開一種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用以固定於一滑鼠的一電路底座的一底殼,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包含:至少一活動殼體及一固定組件。活動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向左或向右移動,並於一左側位置及一右側位置之間轉換;固定組件能被操作以使位於左側位置或右側位置的活動殼體與電路底座相互固定;其中,活動殼體位於左側位置時,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活動殼體位於右側位置時,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其中,殼體模組還包含至少兩個旋轉殼體,活動殼體位於兩個旋轉殼體之間,且活動殼體及兩個旋轉殼體彼此間隔地設置;各個旋轉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且各個旋轉殼體能被固定於一逆轉位置或一順轉位置;當兩個旋轉殼體分別位於逆轉位置及順轉位置,且活動殼體位於左側位置時,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當兩個旋轉殼體分別位於順轉位置及逆轉位置,且活動殼體位於右側位置時,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通過殼體模組等設計,讓使用者可以依據其本身的慣用手,操作 活動殼體及固定組件,而使滑鼠的外型變化為相對應的外型,而使用者即可得到比較符合人體工學的滑鼠。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滑鼠
A:按鍵模組
A1:左鍵單元
A2:右鍵單元
A3:滾輪單元
B:電路底座
B1:底殼
B11:穿孔
B2:控制模組
B21:電路板
B22:微處理器
C:殼體模組
1:活動殼體
11:第二外觀件
12:第二連動件
121:第二本體
122:第二固定結構
123:限位結構
1231:螺孔
124:第二連動樞接結構
125:第二連動樞接結構
2:固定組件
3:第一旋轉殼體
31:第一外觀件
32:第一連動件
321:第一本體
322:第一固定結構
323:輔助限位結構
324:第一底座樞接結構
325:第一連動樞接結構
4:第二旋轉殼體
41:第三外觀件
42:第三連動件
421:第三本體
422:第三固定結構
423:第三底座樞接結構
424:第三連動樞接結構
5:底板
51:第一樞接結構
52:輔助限位槽
53:限位槽
54:第二樞接結構
55:鎖固結構
S:螺絲
D1:距離
D2:距離
圖1至圖3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
圖4及圖5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的不同視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活動殼體及旋轉殼體未被操作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殼體模組被操作而適用於右手使用者的俯視圖。
圖8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殼體模組被操作而適用於左手使用者的俯視圖。
圖9及圖10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殼體模組的不同視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11及圖12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殼體模組的局部構件的不同視角的分解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殼體模組剖面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的滑鼠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於以下說明中,如有指出請參閱特定圖式或是如特定圖式所示,其僅是用以強調於後續說明中,所述及的相關內容大部份出現於該特定圖式中,但不限制該後續說明中僅可參考所述特定圖式。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5,圖1至圖3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100的不同視角的示意圖,圖4及圖5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100的不同視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圖。本發明的滑鼠100,其包含:一按鍵模組A、一電路底座B及一殼體模組C。按鍵模組A包含兩個按鍵單元及一滾輪單元A3,兩個按鍵單元分別為一左鍵單元A1及一右鍵單元A2。關於按鍵模組A所包含的按鍵單元的數量不以兩個為限,在實際應用中,按鍵單元的數量可以依據需求變化。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按鍵模組A也可以是不包含有滾輪單元A3。
電路底座B包含一底殼B1及一控制模組B2,控制模組B2固定於底殼B1。控制模組B2電性連接左鍵單元A1、右鍵單元A2及滾輪單元A3。控制模組B2例如是包含電路板B21、微處理器B22、電源供應單元等,而左鍵單元A1、右鍵單元A2或滾輪單元A3被操作時,控制模組B2將會產生相對應的訊號,並將其傳遞至相關電子裝置(例如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在實際應用中,電路底座B還可以是包含有充電電池,而控制模組B2則可以是具有相對應的充電埠,或者,電路底座B可以是包含有能容置乾電池的空間,於此不加以限制。
殼體模組C可拆卸地與電路底座B的底殼B1相互固定。舉例來說,殼體模組C可以是通過多個螺絲S,而與底殼B1相互固定。殼體模組C包含:一活動殼體1、一固定組件2及兩個旋轉殼體。活動殼體1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B向左或向右移動,並於一中間位置(如圖6所示)、一左側位置(如圖7所示)及一右側位置(如圖8所示)之間轉換。固定組件2用以使位於中間位置、左側位置或右側位置的活動殼體1,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
兩個旋轉殼體分別定義為一第一旋轉殼體3及一第二旋轉殼體4。活動殼體1位於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之間,且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彼此間隔地設置,第一旋轉殼體3是鄰近於按鍵模組A設置。
第一旋轉殼體3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B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據以於一中間位置(如圖6所示)及、一逆轉位置(如圖7所示)及一順轉位置(如圖8所示)之間轉換。第二旋轉殼體4能被操作,以相對於電路底座B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據以於一中間位置(如圖6所示)、一順轉位置(如圖7所示)及一逆轉位置(如圖8所示)之間轉換。
如圖4及圖5所示,固定組件2用以使位於左側位置、中間位置或右側位置的活動殼體1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固定組件2也可以是使位於逆轉位置或順轉位置的第一旋轉殼體3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固定組件2也可以是使位於逆轉位置或順轉位置的第二旋轉殼體4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
如圖6所示,若是使用者使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都分別位於中間位置時,滑鼠100將可以適合左手使用者或右手使用者。如圖7所示,若使用者活動殼體1位於右側位置,且第一旋轉殼體3位於逆轉位置,並使第二旋轉殼體4位於順轉位置,則滑鼠100將可以適合右手使用者。如圖8所示,若使用者活動殼體1位於左側位置,且第一旋轉殼體3位於順轉位置,並使第二旋轉殼體4位於逆轉位置,則滑鼠100將可以適合左手使用者。
在實際應用中,固定組件2例如可以是包含一螺絲,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可以是相互連動,而固定組件2例如可以是僅通過使活動殼體1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據以同時使第一旋轉殼體3與 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亦同時使第二旋轉殼體4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於後詳述),但不以此為限。
在不同的實施例中,固定組件2也可以是包含三個螺絲,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彼此間可以是不相互連動,而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是分別通過一個螺絲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6所示,在較佳的實施例中,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都位於中間位置時,活動殼體1的一側邊與相鄰的第一旋轉殼體3的一側邊彼此間的距離D1,是由活動殼體1的中央向外逐漸增加,第二旋轉殼體4的一側邊與活動殼體1的另一側邊彼此間的距離D2,是由第二旋轉殼體4的中央向外逐漸增加。如此設計,在活動殼體1位於右側位置,且第一旋轉殼體3位於逆轉位置,而第二旋轉殼體4位於順轉位置時,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彼此間的距離將可以盡可能地縮小,從而使滑鼠100外型,更符合右手使用者;相同地,在活動殼體1位於左側位置,且第一旋轉殼體3位於順轉位置,而第二旋轉殼體4位於逆轉位置時,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彼此間的距離將可以盡可能地縮小,從而使滑鼠100外型,更符合左手使用者。
請一併參閱圖4、圖5、圖9及圖10,圖9及圖10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殼體模組的不同視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圖。殼體模組C還包含一底板5。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是分別可活動地與底板5相連接。底板5例如是通過多個螺絲S,可拆卸地與電路底座B的底殼B1相互固定。
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則是分別可活動地與底板5相連接,而活動殼體1被操作時,活動殼體1是相對於底板5移動, 第一旋轉殼體3被操作時,第一旋轉殼體3是相對於底板5旋轉,第二旋轉殼體4被操作時,第二旋轉殼體4是相對於底板5旋轉。
請一併參閱圖9至圖12,圖11及圖12分別為本發明的滑鼠的殼體模組的局部構件的不同視角的分解示意圖。更進一步來說,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分別包含一外觀件及一連動件。為利說明,第一旋轉殼體3、活動殼體1及第二旋轉殼體4所包含的外觀件,分別定義為第一外觀件31、第二外觀件11及第三外觀件41;第一旋轉殼體3、活動殼體1及第二旋轉殼體4所包含的連動件,分別定義為第一連動件32、第二連動件12及第三連動件42。
第一連動件32包含一第一本體321、一第一固定結構322、一輔助限位結構323、一第一底座樞接結構324及一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第一本體321的一側與第一固定結構322相連接。第一固定結構322用以通過多個鎖固件(例如螺絲),以與第一外觀件31可拆卸地相互固定。第一本體321的另一側具有輔助限位結構323,第一本體321的兩端分別具有第一底座樞接結構324及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輔助限位結構323位於第一底座樞接結構324及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之間。
第一底座樞接結構324及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例如可以是呈現為類似圓柱狀的結構,第一底座樞接結構324穿設於底板5的一第一樞接結構51(例如是穿孔)中,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設置於底板5的一輔助限位槽52(例如是貫穿底板5設置)中。輔助限位槽52例如可以是弧狀槽。當第一外觀件31被操作時,第一連動件32將通過第一底座樞接結構324,相對於底板5旋轉,且輔助限位結構323將對應於輔助限位槽52中移動,而輔助限位結構323及輔助限位槽52將共同限制第一旋轉殼體3向左或向右的旋轉幅度。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輔助限位槽52是弧狀槽,因此,第一旋轉殼體3被操作,而相對於電路底座B(如圖1所示)旋轉時,第一旋轉殼體3不但是相對於電路底座B向左或向右移動,且同時相對於電路底座B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通過此設計,將可以使第一旋轉殼體3移動至逆轉位置或順轉位置時,第一旋轉殼體3與電路底座B共同形成的外型更符合人體工學。
第二連動件12包含一第二本體121、一第二固定結構122、一限位結構123及兩個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4、125。第二本體121的一側與第二固定結構122相互固定。第二固定結構122用以通過多個鎖固件(例如螺絲),以與第二外觀件11可拆卸地相互固定。第二本體121的另一側具有限位結構123,第二本體121的兩端具有兩個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4、125,限位結構123位於兩個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4、125之間。
限位結構123例如可以是呈現為類似圓柱狀的結構,限位結構123用以穿設於底板5的一限位槽53(例如是貫穿底板5設置)中,限位槽53是直線槽。當第二外觀件11被操作時,限位結構123將於限位槽53中向左或向右線性地移動,而活動殼體1將據以相對於底板5向左或向右線性地移動。
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4與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相互樞接,而第二連動件12相對於底板5移動時,第二連動件12將通過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4及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帶動第一連動件32作動,而使第一連動件32相對於底板5活動。在實際應用中,兩個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4、125可以是呈現為類似圓柱狀的結構,而第一連動樞接結構325例如可以是貫穿第一連動件32的穿孔。
第三連動件42包含一第三本體421、一第三固定結構422、一第三底座樞接結構423及一第三連動樞接結構424。第三本體421的一側與第三固定結構422相連接。第三固定結構422用以通過多個鎖固件(例如螺絲), 以與第三外觀件41可拆卸地相互固定。第三本體421的兩端分別具有第三底座樞接結構423及第三連動樞接結構424。第三底座樞接結構423與底板5的一第二樞接結構54相互樞接,第三連動樞接結構424與第二連動件12的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5相互樞接。第三底座樞接結構423例如可以是呈現為類似圓柱狀結構,底板5的第二樞接結構54例如可以是貫穿底板5的穿孔,第三連動樞接結構424例如可以是貫穿第三本體421的穿孔,而與第三連動樞接結構424相互樞接的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5則可以是貫穿第二連動件12的穿孔,但不以此為限。
當第二外觀件11被操作,而活動殼體1相對於底板5向左或向右線性移動時,第二連動件12將通過第二連動樞接結構125及第三連動樞接結構424,以帶動第三連動件42相對於底板5旋轉。
如圖5、圖10、圖13及圖14所示,在實際應用中,殼體模組C的底板5可以是包含多個鎖固結構55,電路底座B的底殼B1可以是對應具有多個穿孔B11,而底板5及底殼B1可以是通過多個螺絲S相互鎖固。活動殼體1的限位結構123可以是包含有一螺孔1231,而固定組件2所包含的螺絲,可以是穿過底殼B1的限位槽53,而與限位結構123的螺孔1231相互鎖固,並據以使第一連動件32與底殼B1相互固定。
依上所述,通過第一連動件32、第二連動件12及第三連動件42所分別包含的該些結構等設計,在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都位於中間位置,且固定組件2未使活動殼體1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的情況下,慣用手為右手的使用者,僅需要簡單地使活動殼體1向右移動,活動殼體1的第二連動件12將會直接連動第一連動件32及第三連動件42,以使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分別自動地逆時針及順時針旋轉,而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則會自動地轉換至逆轉位置及順轉位置。也就是 說,慣用手為右手的使用者,僅需將圖6所示的活動殼體1向右移動,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即會被第二連動件12連動,而自動地轉換為圖7所示的狀態,而後,使用者僅需要通過操作固定組件2,以使第二連動件12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即可。
相對地,慣用手為左手的使用者,僅需將圖6所示的活動殼體1向左移動,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即會被第二連動件12連動,而自動地轉換為圖8所示的狀態,而後,使用者僅需要通過操作固定組件2,以使第二連動件12與電路底座B相互固定即可。
需特別說明的是,於上述實施例中,是以殼體模組C包含三個可以相對於電路底座B活動的殼體(即活動殼體1、第一旋轉殼體3及第二旋轉殼體4),但殼體模組C所包含的可活動地的殼體的數量不以此為限。在其中一個變化實施例中,殼體模組C所包含的殼體中,也可以是僅有活動殼體1能相對於電路底座B活動,而殼體模組C所包含的其餘殼體都無法相對於電路底座B活動。又或者,在另一變化實施例中,殼體模組C也可以是包含2個以上的活動殼體1、2個以上的第一旋轉殼體3及2個以上的第二旋轉殼體4。
本發明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即為前述的殼體模組C,關於殼體模組C的詳細說明於此不再贅述。換句話說,前述的殼體模組C可以是被單獨地實施、販售、製造,而殼體模組C不侷限於必需與前述的滑鼠100一同販售、製造。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滑鼠通過殼體模組所包含的活動殼體、第一旋轉殼體及第二旋轉殼體等設計,讓具有不同慣用手的使用者,可以依據需求,調整活動殼體、第一旋轉殼體及第二旋轉殼體,據以改變滑鼠的外型,而使滑鼠能夠適用於使用者的慣用手。另外,對於滑鼠生產廠商而言, 生產廠商無須針對不同慣用手的使用者分別推出不同的產品,如此,將可大幅降低生產管理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100:滑鼠
A:按鍵模組
A1:左鍵單元
A2:右鍵單元
A3:滾輪單元
B:電路底座
B1:底殼
1:活動殼體
11:第二外觀件
3:第一旋轉殼體
31:第一外觀件
4:第二旋轉殼體
41:第三外觀件

Claims (18)

  1. 一種滑鼠,其包含:一按鍵模組,其包含至少一按鍵單元;一電路底座,其包含一底殼及一控制模組,所述控制模組電性連接所述按鍵單元;一殼體模組,其固定於所述電路底座,所述殼體模組包含:至少一活動殼體,其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向左或向右移動,並於一左側位置及一右側位置之間轉換;一固定組件,其能被操作以使位於所述左側位置或所述右側位置的所述活動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其中,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左側位置時,所述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右側位置時,所述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其中,所述殼體模組還包含至少兩個旋轉殼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兩個所述旋轉殼體之間,且所述活動殼體及兩個所述旋轉殼體彼此間隔地設置;各個所述旋轉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且各個所述旋轉殼體能被固定於一逆轉位置或一順轉位置;當兩個所述旋轉殼體分別位於所述逆轉位置及所述順轉位置,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左側位置時,所述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當兩個所述旋轉殼體分別位於所述順轉位置及所述逆轉位置,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右側位置時,所述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滑鼠,其中,所述活動殼體能被操作,以於所述左側位置、所述右側位置及一中間位置之間轉換;所述固定組件能被操作以使位於所述中間位置的所述活動 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其中,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中間位置時,所述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及左手使用者。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滑鼠,其中,各個所述旋轉殼體能被操作而位於一中間位置;兩個所述旋轉殼體都位於所述中間位置,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中間位置時,所述活動殼體的一側邊與相鄰的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的一側邊彼此間的距離,是由所述活動殼體的中央向外逐漸增加,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的一側邊與所述活動殼體的另一側邊彼此間的距離,是由所述旋轉殼體的中央向外逐漸增加。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滑鼠,其中,所述活動殼體包含一外觀件及一連動件,所述外觀件的一側與所述連動件相連接,所述外觀件的另一側用以提供使用者的掌心抵靠,所述連動件與至少一個所述旋轉殼體相連接,所述外觀件被操作而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向右或向左移動時,所述連動件將帶動其所連接的所述旋轉殼體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固定組件用以固定所述連動件,以使所述連動件無法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滑鼠,其中,所述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連動件相連接。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滑鼠,其中,所述連動件與兩個所述旋轉殼體相連接,所述外觀件被操作而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向右或向左移動時,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被所述連動件連動而順時針旋轉,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則被所述連動件連動而逆時針旋轉;所述固定組件使位於所述左側位置的所述活動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時,其中一個所述 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順轉位置,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逆轉位置;所述固定組件使位於所述右側位置的所述活動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時,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逆轉位置,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順轉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滑鼠,其中,所述殼體模組包含一底板,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包含一第一外觀件及一第一連動件,所述活動殼體的所述外觀件及所述連動件分別定義為一第二外觀件及一第二連動件,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包含一第三外觀件及一第三連動件;所述第一連動件的一端與所述底板相互樞接,所述第一連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動件相互樞接,所述第二連動件的一限位結構穿設於所述底板的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二連動件與所述第三連動件的一端相互樞接,所述第三連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底板相互樞接;所述第二外觀件被操作而向左或向右移動時,所述限位結構是沿著所述限位槽移動,且所述第二連動件將帶動所述第一連動件相對於所述底板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第二連動件還將帶動所述第三連動件相對於所述底板逆時針或順時針旋轉。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滑鼠,其中,所述底板還包含一輔助限位槽,所述輔助限位槽為弧狀,所述第一連動件的一輔助限位結構穿設於所述輔助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連動件被所述第二連動件連動時,所述輔助限位結構是沿著所述輔助限位槽移動,而所述第一連動件將相對於所述底板旋轉且移動。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滑鼠,其中,所述第一連動件包含一第 一本體及一第一固定結構,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一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相互固定;所述第二連動件包含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固定結構,所述第二本體與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二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互固定;所述第三連動件包含一第三本體及一第三固定結構,所述第三本體與所述第三固定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三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固定結構相互固定。
  10. 一種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用以固定於一滑鼠的一電路底座,所述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包含:至少一活動殼體,其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向左或向右移動,並於一左側位置及一右側位置之間轉換;一固定組件,其能被操作以使位於所述左側位置或所述右側位置的所述活動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其中,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左側位置時,所述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右側位置時,所述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其中,所述殼體模組還包含至少兩個旋轉殼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兩個所述旋轉殼體之間,且所述活動殼體及兩個所述旋轉殼體彼此間隔地設置;各個所述旋轉殼體能被操作以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且各個所述旋轉殼體能被固定於一逆轉位置或一順轉位置;當兩個所述旋轉殼體分別位於所述逆轉位置及所述順轉位置,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左側位置時,所述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當兩個所述旋轉殼體分別位於所述順轉位置及所述逆轉位置,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 右側位置時,所述滑鼠適用於左手使用者。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中,所述活動殼體能被操作,以於所述左側位置、所述右側位置及一中間位置之間轉換;所述固定組件能被操作以使位於所述中間位置的所述活動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其中,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中間位置時,所述滑鼠能適用於右手使用者及左手使用者。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中,各個所述旋轉殼體能被操作而位於一中間位置;兩個所述旋轉殼體都位於所述中間位置,且所述活動殼體位於所述中間位置時,所述活動殼體的一側邊與相鄰的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的一側邊彼此間的距離,是由所述活動殼體的中央向外逐漸增加,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的一側邊與所述活動殼體的另一側邊彼此間的距離,是由所述旋轉殼體的中央向外逐漸增加。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中,所述活動殼體包含一外觀件及一連動件,所述外觀件的一側與所述連動件相連接,所述外觀件的另一側用以提供使用者的掌心抵靠,所述連動件與至少一個所述旋轉殼體相連接,所述外觀件被操作而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向右或向左移動時,所述連動件將帶動其所連接的所述旋轉殼體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固定組件用以固定所述連動件,以使所述連動件無法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移動。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中,所述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連動件相連接。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中,所述連動件與兩個所述旋轉殼體相連接,所述外觀件被操作而相對於所述電路底座向右或向左移動時,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被所述連動件連動而順時針旋轉,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則被所述連動件連動而逆時針旋轉;所述固定組件使位於所述左側位置的所述活動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時,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順轉位置,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逆轉位置;所述固定組件使位於所述右側位置的所述活動殼體與所述電路底座相互固定時,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逆轉位置,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位於所述順轉位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中,所述殼體模組包含一底板,其中一個所述旋轉殼體包含一第一外觀件及一第一連動件,所述活動殼體的所述外觀件及所述連動件分別定義為一第二外觀件及一第二連動件,另一個所述旋轉殼體包含一第三外觀件及一第三連動件;所述第一連動件的一端與所述底板相互樞接,所述第一連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動件相互樞接,所述第二連動件的一限位結構穿設於所述底板的一限位槽中,所述第二連動件與所述第三連動件的一端相互樞接,所述第三連動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底板相互樞接;所述第二外觀件被操作而向左或向右移動時,所述限位結構是沿著所述限位槽移動,且所述第二連動件將帶動所述第一連動件相對於所述底板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所述第二連動件還將帶動所述第三連動件相對於所述底板逆時針或順時針旋轉。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 蓋,其中,所述底板還包含一輔助限位槽,所述輔助限位槽為弧狀,所述第一連動件的一輔助限位結構穿設於所述輔助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連動件被所述第二連動件連動時,所述輔助限位結構是沿著所述輔助限位槽移動,而所述第一連動件將相對於所述底板旋轉且移動。
  18. 如請求項16所述的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其中,所述第一連動件包含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一固定結構,所述第一本體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一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相互固定;所述第二連動件包含一第二本體及一第二固定結構,所述第二本體與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二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互固定;所述第三連動件包含一第三本體及一第三固定結構,所述第三本體與所述第三固定結構相連接,所述第三外觀件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固定結構相互固定。
TW111109767A 2022-03-17 2022-03-17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TWI7892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9767A TWI789272B (zh) 2022-03-17 2022-03-17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DE102022111034.6A DE102022111034B3 (de) 2022-03-17 2022-05-04 Maus und an die linke oder rechte Handform anpassbare Rückenabdeckung einer Griffvorrichtung
US17/826,147 US11762484B1 (en) 2022-03-17 2022-05-26 Mouse and back cover of a holding device adjustable for left and right hand shap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9767A TWI789272B (zh) 2022-03-17 2022-03-17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9272B true TWI789272B (zh) 2023-01-01
TW202338573A TW202338573A (zh) 2023-10-01

Family

ID=86670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9767A TWI789272B (zh) 2022-03-17 2022-03-17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2484B1 (zh)
DE (1) DE102022111034B3 (zh)
TW (1) TWI78927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66070U (zh) * 2014-07-10 2014-11-26 哈尔滨师范大学 可双手使用的计算机鼠标
TW201520830A (zh) * 2013-11-19 2015-06-01 Evga Corp 可調整握持之滑鼠
TW201933056A (zh) * 2018-01-18 2019-08-16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滑鼠
US20190332194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ous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10389832A1 (en) * 2019-01-04 2021-12-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use switchable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31066C1 (de) 1995-08-23 1996-10-24 Siemens Nixdorf Inf Syst Computer-Maus
US6157370A (en) * 1996-01-03 2000-12-05 Softview Computer Products Corp. Ergonomic mouse extension
US5870081A (en) 1996-10-03 1999-02-09 Primax Electronics Ltd. Mouse housing structure
US6154196A (en) 1998-06-08 2000-11-28 Wacom Co., Ltd.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convertible between right-handed and left-handed modes
JP2003228459A (ja) * 2001-11-30 2003-08-15 Fujitsu Component Ltd 入力装置
TW200825857A (en) 2006-12-04 2008-06-16 Kye Systems Corp Computer input device allowing outline adjustment
US20160334865A1 (en) * 2015-05-15 2016-11-17 Logitech Europe S.A. Applications of shape memory polymers on an input device
US9904376B2 (en) * 2016-07-09 2018-02-27 Dexin Electronic Ltd. Computer mouse with an adjustable palm rest
US9927890B1 (en) * 2016-11-10 2018-03-27 Perry Perlman Computer mouse assembly having an integrated, telescoping, adjustable gel pad wrist suppor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20830A (zh) * 2013-11-19 2015-06-01 Evga Corp 可調整握持之滑鼠
CN203966070U (zh) * 2014-07-10 2014-11-26 哈尔滨师范大学 可双手使用的计算机鼠标
TW201933056A (zh) * 2018-01-18 2019-08-16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腦滑鼠
US20190332194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ous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10389832A1 (en) * 2019-01-04 2021-12-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ouse switchable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97175A1 (en) 2023-09-21
DE102022111034B3 (de) 2023-07-20
TW202338573A (zh) 2023-10-01
US11762484B1 (en) 202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0157B2 (en) Wearable computing, input, and display device
US7109972B2 (en) Adjustable pointing and control device with automatic handedness switch
US5657051A (en) Multidimensional mouse for use with computers
US7916462B2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a rotary positioning structure
US9268371B2 (en)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5986156B2 (ja) ヒンジ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US20160107082A1 (en) Game controller device
US7393151B1 (en) Portable computer keyboard
JP2009222077A (ja) 超広角二回転軸構造
US2005012267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hinge
US8693177B2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rgonomic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US7808482B2 (en) Slim mouse
TWI789272B (zh) 滑鼠及可配合左右手形進行調整的握持裝置背蓋
US87213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599136B2 (en) Combination mouse and touch input device
CN116795219A (zh) 鼠标及可配合左右手形进行调整的握持装置背盖
US20210142967A1 (en) Input device
US111378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72224B (zh) 雙軸連桿、雙軸式樞接組件及電子裝置
TWI804027B (zh) 遊戲控制器
TWI777814B (zh) 鍵盤模組
CN211906220U (zh) 一种折叠键盘
TWI765695B (zh) 鍵盤裝置
US10236143B1 (en) Operation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H01209620A (ja) 切換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