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6927B - 光學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鏡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86927B TWI786927B TW110141151A TW110141151A TWI786927B TW I786927 B TWI786927 B TW I786927B TW 110141151 A TW110141151 A TW 110141151A TW 110141151 A TW110141151 A TW 110141151A TW I786927 B TWI786927 B TW I78692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object side
- image side
- optical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 G02B9/1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one + and one - compon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包含有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及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包含有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25≤F/fg2≤0.57,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以使該光學成像鏡頭具有高成像品質與低畸變的優點。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與光學成像系統的應用領域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具有低畸變、良好成像品質的光學成像鏡頭。
近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之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興起,光學系統的需求日漸提高。一般光學系統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光學系統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此外,隨著無人機與無人駕駛自動車的蓬勃發展,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扮演著重要的腳色,藉由各種鏡頭搭配感測器來收集環境資訊,以保障駕駛人行車安全。此外,車用鏡頭隨著外在應用環境溫度變化,鏡頭品質對於溫度的需求也隨之提高,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好的成像鏡頭一般具備低畸變(distortion)、高解析度(resolution)...等優點。且於實際應用面,尚須考慮小尺寸與成本的問題,因此,在種種限制條件下設計出具備良好成像品質的鏡頭,為設計者的一大難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具有良好成像品質與低畸變的優點。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該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
100,200,300:光學成像鏡頭
G1:第一鏡群
G2:第二鏡群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紅外線濾光片
Im:成像面
ST:光圈
Z:光軸
S1,S3,S5,S7,S9,S11:物側面
S2,S4,S6,S8,S10,S12:像側面
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1B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像散曲線圖。
圖1C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畸變曲線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B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像散曲線圖。
圖2C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畸變曲線圖。
圖3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3B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像散曲線圖。
圖3C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的畸變曲線圖。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考圖1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其沿著一光軸Z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G1、一光圈ST以及一第二鏡群G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群G1具有負屈折力,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Z排列之一第一透鏡L1、一第二透鏡L2以及一第三透鏡L3;該第二鏡群G2具有正屈折力,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L4、一第五透鏡L5以及一第六透鏡
L6。該第一鏡群G1與該第二鏡群G2之各透鏡結構具體說明如下:
該第一透鏡L1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一透鏡L1之物側面S1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一透鏡L1之像側面S2則為朝該像側形成弧狀凹入之凹面;在第一實施例中(參圖1A),該第一透鏡L1之物側面S1與像側面S2均為球面,其中該第一透鏡L1朝該物側之一面凸出成該物側面S1,該第一透鏡L1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2,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與該像側面S2。
該第二透鏡L2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二透鏡L2之像側面S4則為朝該像側形成弧形凹入之凹面,且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一實施例中(參圖1A),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二透鏡L2朝該物側之一面凸出成該物側面S3,該第二透鏡L2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4,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3與該像側面S4。
該第三透鏡L3為具有正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三透鏡L3之物側面S5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三透鏡L3之像側面S6則為朝該像側形成略微凹入之凹面,且該第三透鏡L3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一實施例中(參圖1A),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三透鏡L3朝該物側之一面凸出成該物側面S5,該第三透鏡L3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6,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5與該像側面S6。
該第四透鏡L4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四透鏡L4之物側面S7與像側面S8均為凸面;在第一實施例中(參圖1A),該第四透鏡L4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物側面S7,該第四透鏡L4朝該
像側之一面弧形凸出成該像側面S8,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7與該像側面S8。
該第五透鏡L5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即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均為凹面,且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一實施例中(參圖1A),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五透鏡L5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物側面S9,該第五透鏡L5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10,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9與該像側面S10。
該第六透鏡L6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均為凸面,且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一實施例中(參圖1A),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六透鏡L5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物側面S11,而該第六透鏡L6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像側面S12且具有兩個反曲點的凸面,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1與該像側面S12。
另外,該光學成像鏡頭100進一步包括有一紅外線濾光片L7,該紅外線濾光片L7係位於該第六透鏡L6與成像面Im之間,用來濾除通過該光學成像鏡頭100的影像光中多餘的紅外線,以提升成像品質。
為使得本發明之光學成像鏡頭100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較高的成像品質,該光學成像鏡頭100還滿足以下條件:(1)-0.25F/f1-0.09,-0.65F/f2-0.3,0.1F/f30.35;(2)-0.6F/fg1-0.3;(3)0.1fg1/f10.5,0.5fg1/f21.5,-0.7fg1/f3-0.2;(4)0.3F/f40.65,-0.56F/f5-0.25,0.3F/f60.7;
(5)0.25F/fg20.57;(6)0.5fg2/f41.2,-1.4fg2/f5-0.5,0.7fg2/f61.3;(7)0.5|fg2/fg1|2.5;(8)nd41.65,|V4-V5|60,0.9|f1/L4R2|2;(9)-27HFoV/fg1-12,10HFoV/fg217。
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L1的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L2的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L3的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L4的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L5的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L6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G1的組合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G2的組合焦距;nd4為該第四透鏡L4的折射率;V4為該第四透鏡L4的阿貝系數;V5為該第五透鏡L5的阿貝系數;L4R2為該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之曲率半徑。
下表一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的數據,包括有: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焦距F(或稱有效焦距)、光圈值Fno、視場角FOV、各透鏡的曲率半徑R、各表面與下一表面在光軸Z上的距離、各透鏡的折射率nd、各透鏡的焦距;其中,焦距、曲率半徑和距離的單位為mm。
藉由上述表一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100的焦距F=1.72mm,光圈值Fno=2.0;視場角FOV=65度,其中該第一透鏡L1之焦距f1=-12.02mm,該第二透鏡L2之焦距f2=-4.12mm,該第三透鏡L3之焦距f3=8.93mm,該第四透鏡L4之焦距f4=4.41mm,該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S8的曲率半徑L4R2=-3.10mm,該第四透鏡L4的折射率nd4=1.50,該第四透鏡L4的阿貝系數V4=81.55,該第五透鏡L5之焦距f5=-4.93mm,該第五透鏡L5的阿貝系數V5=23.53,該第六透鏡L6之焦距f6=3.94mm,該第一鏡群G1的組合焦距fg1=-3.88mm,該第二鏡群G2的組合焦距fg2=4.40mm。
此外,依據上述之詳細參數,前述之條件式於第一實施例
之詳細數值如下:(1)F/f1=-0.14,F/f2=-0.42,F/f3=0.19;(2)F/fg1=-0.44;(3)fg1/f1=0.32,fg1/f2=0.94,fg1/f3=-0.44;(4)F/f4=0.39,F/f5=-0.35,F/f6=0.44;(5)F/fg2=0.39;(6)fg2/f4=1,fg2/f5=-0.89,fg2/f6=1.12;(7)|fg2/fg1|=1.13;(8)nd4=1.5,|V4-V5|=58.02,|f4/L4R2|=1.42;(9)HFoV/fg1=-16.74,HFoV/fg2=14.78。
由上述表一數據得出,該第一鏡群G1及該第二鏡群G2,滿足前述該光學成像鏡頭100所設定第(1)至(9)點的條件。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當中該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9及像側面S10,以及該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1及像側面S12之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Z由下列公式得到:
其中,Z: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c:曲率半徑之倒數;h:表面之離軸半高;k:圓錐係數;A4、A6、A8、A10、A12、A14及A16:表面之離軸半高h的各階係數。
本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100當中該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9及像側面S10,以及該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1及像側面S12之圓錐係數k及A4、A6、A8、A10、A12、A14及A16各階係數,如下表二及表三所示:
以下以光學模擬數據來驗證該光學成像鏡頭100的成像品質。圖1B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像散曲線,圖1C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的畸變圖,且圖1B及圖1C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100透過上述設計,可有效地提升成像品質以及降低畸變。
請參考圖2A,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其沿著一光軸Z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G1、一光圈ST以及一第二鏡群G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群G1具有負屈折力,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Z排列之一第一透鏡L1、一第二透鏡L2以及一第三透鏡L3;該第二鏡群G2具有正屈折力,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L4、一第五透鏡L5以及一第六透鏡L6。該第一鏡群G1與該第二鏡群G2之各透鏡結構具體說明如下:
該第一透鏡L1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一透鏡L1之物側面S1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一透鏡L1之像側面S2則為朝該像側形成弧狀凹入之凹面;在第二實施例中(參圖2A),該第一透鏡L1之物側面S1與像側面S2均為球面,其中該第一透鏡L1朝該物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物側面S1,該第一透鏡L1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2,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與該像側面S2。
該第二透鏡L2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二透鏡L2之像側面S4則為朝該像側形成弧形凹入之凹面,且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二實施例中(參圖2A),該第二透
鏡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二透鏡L2朝該物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物側面S3,該第二透鏡L2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4,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3與該像側面S4。
該第三透鏡L3為具有正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三透鏡L3之物側面S5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三透鏡L3之像側面S6則為朝該像側形成略微凹入之凹面,且該第三透鏡L3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二實施例中(參圖2A),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三透鏡L3朝該物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物側面S5,該第三透鏡L3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6,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5與該像側面S6。
該第四透鏡L4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四透鏡L4之物側面S7與像側面S8均為凸面;在第二實施例中(參圖2A),該第四透鏡L4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物側面S7,該第四透鏡L4朝該像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像側面S8,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7與該像側面S8。
該第五透鏡L5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即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均為凹面,且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二實施例中(參圖2A),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五透鏡L5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物側面S9,該第五透鏡L5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10,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9與該像側面S10。
該第六透鏡L6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均為凸面,且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二實施例中(參圖2A),該第六
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六透鏡L5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物側面S11,而該第六透鏡L6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像側面S12且具有兩個反曲點的凸面,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1與該像側面S12。
另外,該光學成像鏡頭200進一步包括有一紅外線濾光片L7,該紅外線濾光片L7係位於該第六透鏡L6與成像面Im之間,用來濾除通過該光學成像鏡頭200的影像光中多餘的紅外線,以提升成像品質。
為使得本發明之光學成像鏡頭200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較高的成像品質,該光學成像鏡頭200還滿足以下條件:(1)-0.25F/f1-0.09,-0.65F/f2-0.3,0.1F/f30.35;(2)-0.6F/fg1-0.3;(3)0.1fg1/f10.5,0.5fg1/f21.5,-0.7fg1/f3-0.2;(4)0.3F/f40.65,-0.56F/f5-0.25,0.3F/f60.7;(5)0.25F/fg20.57;(6)0.5fg2/f41.2,-1.4fg2/f5-0.5,0.7fg2/f61.3;(7)0.5|fg2/fg1|2.5;(8)nd41.65,|V4-V5|60,0.9|f4/L4R2|2;(9)-27HFoV/fg1-12,10HFoV/fg217。
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L1的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L2的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L3的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L4的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L5的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L6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G1的組合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G2的組合焦距;nd4為該第四透鏡L4的折射率;V4為該第四透鏡L4的阿貝系數;V5為該第五透鏡L5的阿貝系數;L4R2為該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之曲率半徑。
下表四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的數據,包括有: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焦距F(或稱有效焦距)、光圈值Fno、視場角FOV、各透鏡的曲率半徑R、各表面與下一表面在光軸Z上的距離、各透鏡的折射率nd、各透鏡的焦距;其中,焦距、曲率半徑和距離的單位為mm。
藉由上述表四可知,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200的焦距F=2.1mm,光圈值Fno=2.05;視場角FOV=60度,其中該第一透鏡L1之焦距f1=-12.70mm,該第二透鏡L2之焦距f2=-4.61mm,該第三透鏡L3之焦距f3=9.62mm,該第四透鏡L4之焦距f4=3.88mm,該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S8的曲率半徑L4R2=-3.17mm,該第四透鏡L4的折射率nd4=1.59,該第四透鏡L4的阿貝系數V4=61.85,該第五透鏡L5之焦距f5=-4.73mm,該第五透鏡L5的阿貝系數V5=23.53,該第六透鏡L6之焦距f6=4.33mm,該第一鏡群G1的組合焦距fg1=-3.87mm,該第二鏡群G2的組合焦距fg2=4.51mm。
此外,依據上述之詳細參數,前述之條件式於第二實施例之詳細數值如下:(1)F/f1=-0.17,F/f2=-0.46,F/f3=0.22;(2)F/fg1=-0.54;(3)fg1/f1=0.3,fg1/f2=0.84,fg1/f3=-0.4;(4)F/f4=0.54,F/f5=-0.44,F/f6=0.48;(5)F/fg2=0.47;(6)fg2/f4=1.16,fg2/f5=-0.95,fg2/f6=1.04;(7)|fg2/fg1|=1.17;(8)nd4=1.59,|V4-V5|=38.32,|f4/L4R2|=1.22;(9)HFoV/fg1=-15.51,HFoV/fg2=13.3。
由上述表四數據得出,該第一鏡群G1及該第二鏡群G2,滿足前述該光學成像鏡頭200所設定第(1)至(9)點的條件。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當中該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9及像側面S10,以及該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1及像側面S12之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Z由下列公式得到:
其中,Z: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c:曲率半徑之倒數;h:表面之離軸半高;k:圓錐係數;A4、A6、A8、A10、A12、A14及A16:表面之離軸半高h的各階係數。
本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200當中該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9及像側面S10,以及該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1及像側面S12之圓錐係數k及A4、A6、A8、A10、A12、A14及A16各階係數,如下表五及表六所示:
以下以光學模擬數據來驗證該光學成像鏡頭200的成像品質。圖2B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像散曲線,圖20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的畸變圖,且圖2B及圖2C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200透過上述設計,可有效地提升成像品質以及降低畸變。
請參考圖3A,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300,其沿著一光軸Z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G1、一光圈ST以及一第二鏡群G2。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鏡群G1具有負屈折力,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Z排列之一第一透鏡L1、一第二透鏡L2以
及一第三透鏡L3;該第二鏡群G2具有正屈折力,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L4、一第五透鏡L5以及一第六透鏡L6。該第一鏡群G1與該第二鏡群G2之各透鏡結構具體說明如下:
該第一透鏡L1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一透鏡L1之物側面S1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一透鏡L1之像側面S2則為朝該像側形成弧狀凹入之凹面;在第三實施例中(參圖3A),該第一透鏡L1之物側面S1與像側面S2均為球面,其中該第一透鏡L1朝該物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物側面S1,該第一透鏡L1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2,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與該像側面S2。
該第二透鏡L2為具有負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二透鏡L2之像側面S4則為朝該像側形成弧形凹入之凹面,且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三實施例中(參圖3A),該第二透鏡L2之物側面S3與像側面S4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二透鏡L2朝該物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物側面S3,該第二透鏡L2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4,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3與該像側面S4。
該第三透鏡L3為具有正屈折力之凸凹透鏡,該第三透鏡L3之物側面S5為朝該物側形成弧形凸出的凸面,該第三透鏡L3之像側面S6則為朝該像側形成略微凹入之凹面,且該第三透鏡L3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三實施例中(參圖3A),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S5與像側面S6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三透鏡L3朝該物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物側面S5,該第三透鏡L3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6,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5與該像側面S6。
該第四透鏡L4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四透鏡
L4之物側面S7與像側面S8均為凸面;在第三實施例中(參圖3A),該第四透鏡L4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物側面S7,該第四透鏡L4朝該像側之一面完全凸出成該像側面S8,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7與該像側面S8。
該第五透鏡L5為具有負屈折力之雙凹透鏡,即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均為凹面,且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三實施例中(參圖3A),該第五透鏡L5之物側面S9與像側面S10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五透鏡L5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物側面S9,該第五透鏡L5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凹入成該像側面S10,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9與該像側面S10。
該第六透鏡L6為具有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即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均為凸面,且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在第三實施例中(參圖3A),該第六透鏡L6之物側面S11與像側面S12均為非球面,其中該第六透鏡L5朝該物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物側面S11,而該第六透鏡L6朝該像側之一面部分凸出成該像側面S12且具有兩個反曲點的凸面,且該光軸Z通過該物側面S11與該像側面S12。
另外,該光學成像鏡頭300進一步包括有一紅外線濾光片L7,該紅外線濾光片L7係位於該第六透鏡L6與成像面Im之間,用來濾除通過該光學成像鏡頭300的影像光中多餘的紅外線,以提升成像品質。
為使得本發明之光學成像鏡頭300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以及較高的成像品質,該光學成像鏡頭300還滿足以下條件:(1)-0.25F/f1-0.09,-0.65F/f2-0.3,0.1F/f30.35;(2)-0.6F/fg1-0.3;
(3)0.1fg1/f10.5,0.5fg1/f21.5,-0.7fg1/f3-0.2;(4)0.3F/f40.65,-0.56F/f5-0.25,0.3F/f60.7;(5)0.25F/fg20.57;(6)0.5fg2/f41.2,-1.4fg2/f5-0.5,0.7fg2/f61.3;(7)0.5|fg2/fg1|2.5;(8)nd41.65,|V4-V5|60,0.9|f1/L4R2|2;(9)-27HFoV/fg1-12,10HFoV/fg217。
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300的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L1的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L2的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L3的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L4的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L5的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L6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G1的組合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G2的組合焦距;nd4為該第四透鏡L4的折射率;V4為該第四透鏡L4的阿貝系數;V5為該第五透鏡L5的阿貝系數;L4R2為該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之曲率半徑。
下表七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300的數據,包括有:光學成像鏡頭300的焦距F(或稱有效焦距)、光圈值Fno、視場角FOV、各透鏡的曲率半徑R、各表面與下一表面在光軸Z上的距離、各透鏡的折射率nd、各透鏡的焦距;其中,焦距、曲率半徑和距離的單位為mm。
藉由上述表七可知,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300的焦距F=1.59mm,光圈值Fno=1.9;視場角FOV=65度,其中該第一透鏡L1之焦距f1=-12.27mm,該第二透鏡L2之焦距f2=-4.09mm,該第三透鏡L3之焦距f3=9.95mm,該第四透鏡L4之焦距f4=3.85mm,該第四透鏡L4的像側面S8的曲率半徑L4R2=-3.10mm,該第四透鏡L4的折射率nd4=1.57,該第四透鏡L4的阿貝系數V4=63.04,該第五透鏡L5之焦距f5=-4.21mm,該第五透鏡L5的阿貝系數V5=23.52,該第六透鏡L6之焦距f6=3.76mm,該第一鏡群G1的組合焦距fg1=-3.67mm,該第二鏡群G2的組合焦距fg2=4.23mm。
此外,依據上述之詳細參數,前述之條件式於第三實施例之詳細數值如下:(1)F/f1=-0.13,F/f2=-0.39,F/f3=0.16;(2)F/fg1=-0.43;(3)fg1/f1=0.3,fg1/f2=0.9,fg1/f3=-0.37;(4)F/f4=0.41,F/f5=-0.38,F/f6=0.42;(5)F/fg2=0.38;(6)fg2/f4=1.1,fg2/f5=-1,fg2/f6=1.13;(7)|fg2/fg1|=1.15;(8)nd4=1.57,|V4-V5|=39.52,|14/L4R2|=1.24;(9)HFoV/fg1=-17.72,HFoV/fg2=15.36。
由上述表四數據得出,該第一鏡群G1及該第二鏡群G2,滿足前述該光學成像鏡頭300所設定第(1)至(9)點的條件。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300當中該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9及像側面S10,以及該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1及像側面S12之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Z由下列公式得到:
其中,Z:非球面表面輪廓形狀;c:曲率半徑之倒數;h:表面之離軸半高;k:圓錐係數;A4、A6、A8、A10、A12、A14及A16:表面之離軸半高h的各階
係數。
本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成像鏡頭300當中該第二透鏡L2的物側面S3及像側面S4、該第三透鏡L3的物側面S5及像側面S6、該第五透鏡L5的物側面S9及像側面S10,以及該第六透鏡L6的物側面S11及像側面S12之圓錐係數k及A4、A6、A8、A10、A12、A14及A16各階係數,如下表八及表九所示:
以下以光學模擬數據來驗證該光學成像鏡頭300的成像品質。圖3B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像散曲線,圖3C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的畸變圖,且圖3B及圖3C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驗證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300透過上述設計,可有效地提升成像品質以及降低畸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需注意的是,上述表格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本發明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做適當的更動,惟其乃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100:光學成像鏡頭
G1:第一鏡群
G2:第二鏡群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紅外線濾光片
Im:成像面
ST:光圈
Z:光軸
S1,S3,S5,S7,S9,S11:物側面
S2,S4,S6,S8,S10,S12:像側面
Claims (36)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25F/f1-0.09,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 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1fg1/f10.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65F/f2-0.3,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 距,f2為該第二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5fg1/f21.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 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1F/f30.3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7fg1/f3-0.2,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 鏡群的組合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3F/f40.6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 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56F/f5-0.2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3F/f60.7,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 的組合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0.9|f4/L4R2|2,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L4R2為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之曲率半徑。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 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6F/fg1-0.3,-27HFoV/fg1-12,10HFoV/fg217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HFov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視場角,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
-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25F/f1-0.09,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1為該第一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 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65F/f2-0.3,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 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1F/f30.3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3F/f40.6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 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5fg2/f41.2,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 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56F/f5-0.2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1fg2/f5-0.5,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 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3F/f60.7,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 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7fg2/f61.3,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的焦距。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0.9|f4/L4R2|2,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L4R2為該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之曲率半徑。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沿著一光軸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有:一第一鏡群,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一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 沿該光軸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以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鏡群,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二鏡群包含有由該物側至該像側沿該光軸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以及一第六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該第五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且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該第六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且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之至少一者為非球面;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25F/fg20.57,-27HFoV/fg1-12,10HFoV/fg217,其中,F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HFov為該光學成像鏡頭的視場角,fg1為該第一鏡群的組合焦距,fg2為該第二鏡群的組合焦距。
- 如請求項19~29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 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 如請求項19~29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 如請求項19~29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 如請求項19~29所述之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均為非球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41151A TWI786927B (zh) | 2021-11-04 | 2021-11-04 | 光學成像鏡頭 |
CN202111392437.0A CN116068725A (zh) | 2021-11-04 | 2021-11-23 | 光学成像镜头 |
US17/710,107 US20230134267A1 (en) | 2021-11-04 | 2022-03-31 | Optical imaging len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41151A TWI786927B (zh) | 2021-11-04 | 2021-11-04 | 光學成像鏡頭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86927B true TWI786927B (zh) | 2022-12-11 |
TW202319801A TW202319801A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579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41151A TWI786927B (zh) | 2021-11-04 | 2021-11-04 | 光學成像鏡頭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34267A1 (zh) |
CN (1) | CN116068725A (zh) |
TW (1) | TWI786927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316027A (zh) * | 2011-10-14 | 2013-04-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取像鏡頭 |
TW201435385A (zh) * | 2013-03-08 | 2014-09-16 | Young Optics Inc | 變焦鏡頭 |
US20190086643A1 (en) * | 2013-05-31 | 2019-03-21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64811A (ja) * | 1982-10-05 | 1984-04-12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二成分ズ−ムレンズ系 |
JP3180411B2 (ja) * | 1992-03-06 | 2001-06-2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標準ズームレンズ |
JP2007034103A (ja) * | 2005-07-29 | 2007-02-08 | Eastman Kodak Co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 |
CN102109662A (zh) * | 2009-12-25 | 2011-06-29 |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 取像镜头 |
KR101383900B1 (ko) * | 2011-06-07 | 2014-04-10 |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 줌 렌즈 시스템 |
WO2014175038A1 (ja) * | 2013-04-22 | 2014-10-30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広角対物光学系 |
JP6393872B2 (ja) * | 2014-08-27 | 2018-09-26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582483B (zh) * | 2015-10-12 | 2017-05-11 | 今國光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六片式廣角鏡頭 |
TWI589924B (zh) * | 2016-05-17 | 2017-07-01 | Kinko Optical Co Limited | Wide-angle six-slice lens |
JP6720773B2 (ja) * | 2016-08-24 | 2020-07-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車載カメラ装置およびセンシング装置および車載用センシング装置 |
CN111665614B (zh) * | 2019-03-07 | 2022-06-17 |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装置 |
CN112965211B (zh) * | 2021-03-24 | 2023-12-12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
2021
- 2021-11-04 TW TW110141151A patent/TWI786927B/zh active
- 2021-11-23 CN CN202111392437.0A patent/CN11606872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31 US US17/710,107 patent/US20230134267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316027A (zh) * | 2011-10-14 | 2013-04-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取像鏡頭 |
TW201435385A (zh) * | 2013-03-08 | 2014-09-16 | Young Optics Inc | 變焦鏡頭 |
US20190086643A1 (en) * | 2013-05-31 | 2019-03-21 | Kantatsu Co., Ltd. | Imaging len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68725A (zh) | 2023-05-05 |
TW202319801A (zh) | 2023-05-16 |
US20230134267A1 (en) | 2023-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94149B2 (en)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953657B2 (en)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eight lenses of +−+−−++−, +−++−++−,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460465B (zh) | 光學影像鏡頭系統組 | |
US8730590B1 (en) | Image capturing lens system | |
TWI421561B (zh) | 光學攝影透鏡組 | |
US10007093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467221B (zh) | 拾像光學透鏡組 | |
KR101717208B1 (ko) | 소형 촬영 렌즈계 | |
TWI706182B (zh) |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
TWI524087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201314251A (zh) | 攝像鏡頭 | |
JP6367710B2 (ja) | 撮影レンズ及び光学機器 | |
CN105866923A (zh) | 摄像镜头 | |
TW201643494A (zh) | 光學攝像鏡頭 | |
US11899172B2 (en)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ncluding five lenses +−++−, −++−, −−++−, +−+++, +++−+, +−+−+, +−+−−, or −++−+ of refractive powers,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TWI835054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788956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CN107850756B (zh) | 摄影透镜系统 | |
TWI786927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202334707A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764764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783541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798036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786914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810878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