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704B - 磁性旋鈕裝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旋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704B
TWI784704B TW110133476A TW110133476A TWI784704B TW I784704 B TWI784704 B TW I784704B TW 110133476 A TW110133476 A TW 110133476A TW 110133476 A TW110133476 A TW 110133476A TW I784704 B TWI784704 B TW I7847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group
knob device
magnetic sensors
senso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2203A (zh
Inventor
林家宇
陳志強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3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470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7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2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20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旋鈕裝置,其具有經特殊設計的中框架、搖桿及下框架結構,因此可讓使用者對磁性旋鈕裝置進行傾斜、旋轉及/或按壓等操作。並且,由於設置於下框架的多個磁力感測器可因應於設置於轉盤上的磁性元件的移動而偵測到不同的感應訊號強度,因此本發明還可基於各磁力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感應訊號強度而估計磁性旋鈕裝置所經歷的各式操作。

Description

磁性旋鈕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旋鈕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磁性旋鈕裝置。
在現有技術中,一般使用者多半是透過滑鼠及鍵盤來操作電腦裝置。然而,在某些較為專業的工作站中,為讓使用者(例如創作者)能夠更靈活地控制電腦裝置,目前已有廠商提供專屬的控制旋鈕,而市場上也已存在設置有專用旋鈕的高階鍵盤。
然而,現有的旋鈕裝置多半僅能讓使用者進行旋轉,但並無法讓使用者對旋鈕進行傾斜的操作。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旋鈕裝置,其可用於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旋鈕裝置,包括中框架、搖桿、下框架及處理器。中框架包括一貫穿孔及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中框架的第一表面設置有多個承載件,中框架的第 二表面設置有一咬合部。搖捍包括承載部、轉盤及連接桿。承載部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其中承載部的下表面由中框架的所述多個承載件所承載。轉盤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一外環面,其中轉盤的外環面設置有多個復位件,轉盤的下表面設置有一磁性元件。連接桿連接於承載部的下表面及轉盤的上表面之間,並貫穿中框架的貫穿孔,其中連接桿的桿身設置有一咬合件,且咬合件咬合於中框架的咬合部。下框架具有容置轉盤的一容置空間並設置有多個磁力感測器,其中各磁力感測器因應於磁性元件而產生一感應訊號。處理器耦接於所述多個磁力感測器,並因應於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而判定磁性旋鈕裝置的一操作情形。
100:磁性旋鈕裝置
110:外框架
130:中框架
130a:第一表面
130b:第二表面
130c:貫穿孔
130d:咬合部
131:承載件
131a:滾珠
131b:彈簧
150:搖桿
151:承載部
151a:上表面
151b:下表面
155:轉盤
155a:上表面
155b:下表面
155c:外環面
156:復位件
157:磁性元件
153:連接桿
154:咬合件
156:復位件
170:下框架
171:容置空間
170a:內表面
170b:外表面
199:處理器
A11~A13,A21~A23,A31~A33,A41~A43:感應訊號強度
F:外力
L1:第一位置
L2:第二位置
L3:第三位置
G1~G4:群組
P1~P5:狀態
S11~S13,S21~S23,S31~S33,S41~S43:磁力感測器
T1~T4:時間點
圖1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磁性旋鈕裝置的側剖面圖。
圖1B是依據圖1A繪示的轉盤上視圖。
圖2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下框架及磁力感測器的示意圖。
圖3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當磁性旋鈕裝置被旋轉時的示意圖。
圖4是依據圖3繪示的判定磁性旋鈕裝置的旋轉方向的示意 圖。
圖5是依據圖3繪示的當磁性旋鈕裝置被按壓時的示意圖。
圖6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當磁性旋鈕裝置被傾斜時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1A及圖1B,其中圖1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磁性旋鈕裝置的側剖面圖,圖1B是依據圖1A繪示的轉盤上視圖。
在圖1A及圖1B中,本發明的磁性旋鈕裝置100包括外框架110、中框架130、搖桿150、下框架170及處理器199。中框架130包括貫穿孔130c及相對的第一表面130a及第二表面130b,其中中框架130的第一表面130a設置有多個承載件131,而中框架130的第二表面130b可設置有咬合部130d。在一實施例中,承載件131例如可實現為包括滾珠131a及彈簧131b的滾珠彈簧,但可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搖捍150可包括承載部151、轉盤155及連接桿153。承載部151具有上表面151a及下表面151b。在一實施例中,中框架130、轉盤155、連接桿153及下框架170可設置於外框架110內,而承載部151(的一部分)可設置於外框架110外。在圖1A情境中,承載部151的上表面151a可外露於外框架110,並可用於接收外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外力例如可來自於磁性旋鈕裝置100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例如可透過按壓、傾斜及/或旋轉等方式來操作磁性旋鈕裝置100,但可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承載部151的下表面151b可由中框架130的承載件131所承載。在一實施例中,當承載件131經實現為滾珠彈簧時,承載部151的下表面151b可抵靠於各承載件131的滾珠131a。並且,當承載部151的上表面151a承受外力時,各承載件131的彈簧131b可相應地被壓縮,從而讓搖桿150能夠因應於外力而向下移動,但可不限於此。
在圖1A及圖1B中,轉盤155具有上表面155a、下表面155b及外環面155c,其中轉盤155的外環面155c可設置有多個復位件156,且轉盤155的下表面155b可設置有磁性元件157。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復位件156亦可實現為滾珠彈簧,而磁性元件157例如是磁鐵,但可不限於此。
在圖1A中,連接桿153連接於承載部151的下表面151b及轉盤155的上表面155a之間,並貫穿中框架130的貫穿孔130c,其中連接桿153的桿身設置有咬合件154,且咬合件154咬合於中框架130的咬合部130d。
在一實施例中,咬合件154例如可實現為一傘齒輪,而咬合部130d可設置有對應於此傘齒輪的咬合面。在此情況下,當承載部151未承受外力時,各承載件131的彈簧可將承載件131向上頂起,進而讓咬合件154咬合於咬合部130d的咬合面。此外, 當承載部151因承受足夠的外力而使得連接桿153向下移動時,咬合件154可相應地脫離咬合部130d的咬合面,藉以讓連接桿153可因應於使用者的操作而出現傾斜的移動,但可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下框架170可具有容置轉盤155的容置空間171並設置有多個磁力感測器,其中各磁力感測器可因應於磁性元件157而產生感應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磁力感測器可實現為霍爾感測器(Hall sensor),但可不限於此。
在圖1A中,處理器199可耦接於所述多個磁力感測器,並可為一般用途處理器、特殊用途處理器、傳統的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多個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一個或多個結合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的微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程式閘陣列電路(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任何其他種類的積體電路、狀態機、基於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 RISC Machine,ARM)的處理器以及類似品。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處理器199可因應於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而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的操作情形,而相關細節將在之後詳述。
在圖1A中,下框架170可具有碗狀結構並具有外表面170b及內表面170a。在一實施例中,下框架170的內表面170a可抵靠於轉盤155的復位件156。在一實施例中,當搖桿150因承載部151承受外力而向下移動及/或傾斜時,上述復位件156中的一或多個的彈簧可相應地被壓縮。之後,當上述外力消失時,各 復位件156中被壓縮的彈簧可相應地提供一復位力,藉以讓轉盤155可回到原本的位置,但可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多個磁力感測器可設置於下框架170的外表面170b,且上述磁力感測器的高度可低於轉盤155的復位件156,但可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多個磁力感測器可經區分為N個群組,其中各群組可包括上述磁力感測器的其中M個,且各群組的磁力感測器可自上述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其中M、N為正整數。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設計者可依需求而選擇所需的M、N的數值。
請參照圖2,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下框架及磁力感測器的示意圖。在圖2中,所示的情境可理解為當N為4且M為3時的態樣。在本實施例中,下框架170的外表面170b可設置有磁力感測器S11~S13、S21~S23、S31~S33、S41~S43,其中磁力感測器S11~S13可屬於群組G1,磁力感測器S21~S23可屬於群組G2,磁力感測器S31~S33可屬於群組G3,磁力感測器S41~S43可屬於群組G4。
在圖2中,群組G1的磁力感測器S11~S13(其可稱為群組G1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可自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群組G2的磁力感測器S21~S23(其可稱為群組G2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可自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31~S33(其可稱為群組G3 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可自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群組G4的磁力感測器S41~S43(其可稱為群組G4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可自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
在一實施例中,群組G1~G4可分別設置於下框架170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三側及第四側,其中第一側可相對於第四側,而第二側可相對於第三側。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側、第二側、第三側及第四側例如可分別對應於下框架170的四方。為便於理解,第一側、第二側、第三側及第四側可分別理解為下框架170的前側、左側、右側、後側,但可不限於此。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處理器199可因應於各磁力感測器S11~S13、S21~S23、S31~S33、S41~S43的感應訊號而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的操作情形,以下將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圖3,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當磁性旋鈕裝置被旋轉時的示意圖。在圖3中,當承載部151未承受任何外力時,磁性元件157與磁力感測器S11~S13的相對位置可如圖3右上方所例示,而當下的磁力感測器S11~S13個別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可如圖3右下方的虛線處所例示。在此情況下,當承載部151受外力而右轉時,將相應地帶動轉盤155旋轉,從而使得於磁性元件157從第一位置L1往第二位置L2移動。
在磁性元件157移動的過程中,由於磁性元件157逐漸遠離磁力感測器S11~S13,因此,由圖3右下方的感應訊號強度 變化可看出,磁力感測器S11~S13的感應訊號將同步地下降。另外,在磁性元件157位於第一位置L1的情況下,當承載部151受外力而左轉時亦會出現類似的情形(即,磁力感測器S11~S13的感應訊號將同步地下降)。
相反地,在磁性元件157位於第二位置L2的情況下,當承載部151受外力而左轉時,將使得磁性元件157受帶動而朝第一位置L1移動。在磁性元件157移動的過程中,由於磁性元件157逐漸靠近磁力感測器S11~S13,因此磁力感測器S11~S13的感應訊號將同步地上升。
因此,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1~G4之一的磁力感測器個別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上升或同時下降時,處理器199即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歷旋轉操作。例如,在圖3中,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1的磁力感測器S11~S13個別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上升或同時下降時,處理器199即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歷旋轉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99還可進一步判定上述旋轉操作的旋轉方向。請參照圖4,其是依據圖3繪示的判定磁性旋鈕裝置的旋轉方向的示意圖。在圖4中,感應訊號強度A11~A13、A21~A23、A31~A33、A41~A43例如分別對應於磁力感測器S11~S13、S21~S23、S31~S33、S41~S4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但可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假設在時間點T1時,磁性旋鈕裝置100 的磁性元件157處於圖3的第一位置L1。之後,磁性元件157可因應於使用者的旋轉操作而由第一側(例如,前側)向第二側(例如,右側)順時針旋轉。在此情況下,由於磁性元件157逐漸遠離磁力感測器S11~S13並逐漸靠近磁力感測器S21~S23,因此感應訊號強度A11~A13將同時下降,且感應訊號強度A21~A23將同時上升,如時間點T2的感應訊號強度分布圖所示。
因此,當處理器199偵測到上述感應訊號強度的變化態樣時,處理器199可相應地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自第一側朝第二側旋轉。亦即,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1的磁力感測器S11~S1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且群組G2的磁力感測器S21~S2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上升時,處理器199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自第一側朝第二側旋轉,但可不限於此。
之後,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被持續地旋轉,使得磁性元件157逐漸遠離磁力感測器S21~S23並逐漸靠近磁力感測器S31~S33時,感應訊號強度A21~A23將同時下降,且感應訊號強度A31~A33將同時上升,如時間點T3的感應訊號強度分布圖所示。因此,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2的磁力感測器S21~S2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且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31~S3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上升時,處理器199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自第二側朝第三側旋轉,但可不限於此。
相似地,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被持續地旋轉,使得磁性元件157逐漸遠離磁力感測器S31~S33並逐漸靠近磁力感測器 S41~S43時,感應訊號強度A31~A33將同時下降,且感應訊號強度A41~A43將同時上升,如時間點T4的感應訊號強度分布圖所示。因此,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31~S3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且群組G4的磁力感測器S41~S4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上升時,處理器199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自第三側朝第四側旋轉,但可不限於此。
在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99還可依據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變化來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是否被按壓。
請參照圖5,其是依據圖3繪示的當磁性旋鈕裝置被按壓時的示意圖。在圖5中,當磁性旋鈕裝置100受外力F按壓,使得磁性元件157從第一位置L1下移至第三位置L3時,由於磁性元件157變得較遠離磁力感測器S11但較接近於磁力感測器S12、S13,因此可看出磁力感測器S11的感應訊號強度下降,但磁力感測器S12、S13的感應訊號強度皆上升。
由此可知,當某群組的第一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下降,但此群組的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上升時,處理器199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歷按壓操作。
在圖5中,由於處理器199偵測到磁力感測器S11的感應訊號強度下降,但磁力感測器S12、S13的感應訊號強度皆上升,因此處理器199可相應地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正經歷按壓操作,但可不限於此。
在其他實施例中,處理器199還可依據各磁力感測器的 感應訊號的強度變化來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的傾斜情形。
請參照圖6,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傾斜磁性旋鈕裝置的示意圖。在圖6中,假設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處於狀態P1(即,未受外力的情況)時,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如下表一所例示。
Figure 110133476-A0305-02-0014-1
在表一情境中,由於群組G1的磁力感測器S11~S13的感應訊號強度較高,群組G2的磁力感測器S21~S23的感應訊號強度分別接近於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31~S33的感應訊號強度,且群組G4的磁力感測器S41~S43的感應訊號強度較高,因此當下的磁性元件157可理解為大致位於圖3右上角的第一位置L1(即最接近群組G1、最遠離群組G4且位於群組G2及G3中間的位置),但可不限於此。
在一實施例中,假設使用者以外力F對承載部151的中間進行微幅按壓,則磁性旋鈕裝置100可從狀態P1變為狀態P2。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處於狀態P2時,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可如下表二所例示。
Figure 110133476-A0305-02-0015-2
由表二可看出,當磁性旋鈕裝置100從狀態P1變為狀態P2時,由於磁性元件157的位置變得稍接近於群組G1~G4,因此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強度皆略為上升。
在一實施例中,假設使用者以外力F對承載部151的前側進行微幅按壓,使得轉盤155向下框架170的前側傾斜,則磁性旋鈕裝置100可從狀態P2變為狀態P3。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處於狀態P3時,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可如下表三所例示。
Figure 110133476-A0305-02-0015-7
由表三可看出,當磁性旋鈕裝置100從狀態P2變為狀態P3時,由於磁性元件157的位置變得稍遠離磁力感測器S11(即, 群組G1的第一磁力感測器)但稍近於磁力感測器S12、S13(即,群組G1的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因此磁力感測器S11的感應訊號強度下降,但磁力感測器S12、S13的感應訊號強度上升。
另外,由於磁性元件157與群組G2、G3的相對位置可能無實質改變,因此群組G2、G3的感應訊號強度可無改變。另外,由於磁性元件157變得遠離群組G4,因此群組G4的感應訊號強度可同時下降。
因此,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1的磁力感測器S11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下降、群組G1的磁力感測器S12、S1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上升、群組G2及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21~S3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不變、群組G4的磁力感測器S41~S4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時,處理器199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朝向對應於群組G1的一側(即,前側)傾斜。
在其他實施例中,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被朝向其他方向傾斜時,處理器199亦可基於各群組的感應訊號強度的變化而相應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的傾斜方向。
例如,當使用者以外力F對承載部151的後側進行微幅按壓,使得轉盤155向下框架170的後側傾斜,則磁性旋鈕裝置100可從狀態P2變為狀態P4。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處於狀態P4時,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可如下表四所例示。
Figure 110133476-A0305-02-0016-4
Figure 110133476-A0305-02-0017-5
由表四可看出,當磁性旋鈕裝置100從狀態P2變為狀態P4時,由於磁性元件157的位置變得稍遠離磁力感測器S41(即,群組G4的第一磁力感測器)但稍近於磁力感測器S42、S43(即,群組G4的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因此磁力感測器S41的感應訊號強度下降,但磁力感測器S42、S43的感應訊號強度上升。
另外,由於磁性元件157與群組G2、G3的相對位置可能無實質改變,因此群組G2、G3的感應訊號強度可無改變。另外,由於磁性元件157變得遠離群組G1,因此群組G1的感應訊號強度可同時下降。
因此,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4的磁力感測器S41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下降、群組G4的磁力感測器S42、S4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上升、群組G2及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21~S3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不變、群組G1的磁力感測器S11~S1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時,處理器199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朝向對應於群組G4的一側(即,後側)傾斜。
舉另一例而言,當使用者以外力F對承載部151的左側進行微幅按壓,使得轉盤155向下框架170的左側傾斜,則磁性旋鈕裝置100可從狀態P2變為狀態P5。當磁性旋鈕裝置100處 於狀態P5時,各磁力感測器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可如下表五所例示。
Figure 110133476-A0305-02-0018-6
由表五可看出,當磁性旋鈕裝置100從狀態P2變為狀態P5時,由於磁性元件157的位置變得稍遠離磁力感測器S31(即,群組G3的第一磁力感測器)但稍近於磁力感測器S32、S33(即,群組G3的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因此磁力感測器S31的感應訊號強度下降,但磁力感測器S32、S33的感應訊號強度上升。
另外,由於磁性元件157與群組G1、G4的相對位置可能無實質改變,因此群組G1、G4的感應訊號強度可無改變。另外,由於磁性元件157變得遠離群組G2,因此群組G2的感應訊號強度可同時下降。
因此,當處理器199判定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31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下降、群組G3的磁力感測器S32、S3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上升、群組G1及群組G4的磁力感測器S11~S13、S41~S4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不變、群組G2的磁力感測器S21~S23的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時,處理器199可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經朝 向對應於群組G3的一側(即,左側)傾斜。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磁性旋鈕裝置100可實現為獨立的輸入裝置,其可在連接於相應的電子裝置之後,讓使用者透過操作磁性旋鈕裝置100來操作此電子裝置。在此情況下,磁性旋鈕裝置100可另包括所需的通訊電路(例如藍牙模組),以讓處理器199在判定磁性旋鈕裝置100所經歷的操作之後,可相應地通知上述電子裝置。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磁性旋鈕裝置100亦可整合在其他的輸入裝置(例如鍵盤裝置),以供使用者透過操作磁性旋鈕裝置100來操作配對於此輸入裝置的各式電子裝置,但可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由於本發明的磁性旋鈕裝置具有經特殊設計的中框架、搖桿及下框架結構,因此可讓使用者對磁性旋鈕裝置進行傾斜、旋轉及/或按壓等操作。並且,由於設置於下框架的多個磁力感測器可因應於設置於轉盤上的磁性元件的移動而偵測到不同的感應訊號強度,因此本發明還可基於各磁力感測器所偵測到的感應訊號強度而估計磁性旋鈕裝置所經歷的各式操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磁性旋鈕裝置
110:外框架
130:中框架
130a:第一表面
130b:第二表面
130c:貫穿孔
130d:咬合部
131:承載件
131a:滾珠
131b:彈簧
150:搖桿
151:承載部
151a:上表面
151b:下表面
155:轉盤
155a:上表面
155b:下表面
155c:外環面
156:復位件
157:磁性元件
153:連接桿
154:咬合件
170:下框架
171:容置空間
170a:內表面
170b:外表面
199:處理器
S11~S13,S41~S43:磁力感測器

Claims (13)

  1. 一種磁性旋鈕裝置,包括: 一中框架,包括一貫穿孔及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該中框架的該第一表面設置有多個承載件,該中框架的該第二表面設置有一咬合部; 一搖捍,其包括: 一承載部,其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其中該承載部的該下表面由該中框架的該些承載件所承載; 一轉盤,其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一外環面,其中該轉盤的該外環面設置有多個復位件,該轉盤的該下表面設置有一磁性元件; 一連接桿,其連接於該承載部的該下表面及該轉盤的該上表面之間,並貫穿該中框架的該貫穿孔,其中該連接桿的桿身設置有一咬合件,且該咬合件咬合於該中框架的該咬合部; 一下框架,其具有容置該轉盤的一容置空間並設置有多個磁力感測器,其中各該磁力感測器因應於該磁性元件而產生一感應訊號;以及 一處理器,其耦接於該些磁力感測器,並因應於各該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而判定該磁性旋鈕裝置的一操作情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更包括一外框架,其中該中框架、該轉盤、該連接桿及該下框架皆設置於該外框架內。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該承載部的該上表面用以承載一外力,且該咬合件因應於該外力而脫離該咬合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該咬合件包括一傘齒輪,具該咬合部設置有對應於該傘齒輪的一咬合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各該承載件為一滾珠彈簧,且各該承載件的滾珠用以承載該承載部的該下表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各該復位件為一滾珠彈簧。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該下框架具有一碗狀結構並具有外表面及內表面,該下框架的該內表面抵靠於該轉盤的該些復位件,該些磁力感測器設置於該下框架的該外表面,且該些磁力感測器的高度低於該轉盤的該些復位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該些磁力感測器經區分為N個群組,其中各該群組包括該些磁力感測器的其中M個,且各該群組的該些磁力感測器自該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M、N為正整數。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以: 反應於判定該些群組之一的該些磁力感測器個別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上升或同時下降,判定該磁性旋鈕裝置經歷一旋轉操作。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各該群組包括一第一磁力感測器、一第二磁力感測器及一第三磁力感測器,且各該群組的該第一磁力感測器、該第二磁力感測器及該第三磁力感測器自該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且該處理器經配置以: 反應於判定該些群組的一第一群組的該第一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下降,但該第一群組的該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上升,判定該磁性旋鈕裝置經歷一按壓操作。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各該群組包括一第一磁力感測器、一第二磁力感測器及一第三磁力感測器,各該群組的該第一磁力感測器、該第二磁力感測器及該第三磁力感測器自該碗狀結構的碗緣至碗底依序排列,該些群組包括一第一群組、一第二群組、一第三群組及一第四群組,其分別設置於該下框架的第一側、第二側、第三側及第四側,且該處理器更經配置以: 反應於判定該第一群組的該第一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下降、該第一群組的該第二、第三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上升、該第二群組及該第三群組的該些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不變、該第四群組的該些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判定該磁性旋鈕裝置經朝向該第一側傾斜。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該第一側、該第二側、該第三側及該第四側分別對應於該下框架的四方,且該第一側相對於該第四側,該第二側相對於該第三側。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磁性旋鈕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經配置以: 反應於判定該第一群組的該些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下降,且該第二群組的該些磁力感測器的該感應訊號的強度同時上升,判定該磁性旋鈕裝置經自該第一側朝該第二側旋轉。
TW110133476A 2021-09-08 2021-09-08 磁性旋鈕裝置 TWI784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3476A TWI784704B (zh) 2021-09-08 2021-09-08 磁性旋鈕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3476A TWI784704B (zh) 2021-09-08 2021-09-08 磁性旋鈕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4704B true TWI784704B (zh) 2022-11-21
TW202312203A TW202312203A (zh) 2023-03-16

Family

ID=85794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476A TWI784704B (zh) 2021-09-08 2021-09-08 磁性旋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470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31609A (en) * 2010-03-10 2011-09-16 Ching-Tang Chang Magnetic trigger mechanis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W201229830A (en) * 2010-11-09 2012-07-16 Innochips Technology Co Ltd Multi-direction input device
CN202423092U (zh) * 2011-11-29 2012-09-05 郭士秋 一种非接触式游戏机磁电摇杆
US9898033B1 (en) * 2016-12-08 2018-02-20 Kitty Hawk Corporation Magnetic spring inceptor
US20180166235A1 (en) * 2016-12-12 2018-06-14 Logitech Europe S.A. Input device including a ratchet system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TWI669740B (zh) * 2018-06-08 2019-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旋鈕裝置
US20200052697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Mechanical switches for tft display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31609A (en) * 2010-03-10 2011-09-16 Ching-Tang Chang Magnetic trigger mechanis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TW201229830A (en) * 2010-11-09 2012-07-16 Innochips Technology Co Ltd Multi-direction input device
CN202423092U (zh) * 2011-11-29 2012-09-05 郭士秋 一种非接触式游戏机磁电摇杆
US9898033B1 (en) * 2016-12-08 2018-02-20 Kitty Hawk Corporation Magnetic spring inceptor
US20180166235A1 (en) * 2016-12-12 2018-06-14 Logitech Europe S.A. Input device including a ratchet system with a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TWI669740B (zh) * 2018-06-08 2019-08-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旋鈕裝置
US20200052697A1 (en) * 2018-08-07 2020-02-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Mechanical switches for tft displ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203A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72695B2 (en) Mouse adjusting device
US6353430B2 (en) Gimbal mounted joy stick with z-axis switch
TWI511566B (zh) 顯示裝置用支架
US7532200B2 (en) Apparatus for setting multi-stage displacement resolution of a mouse
US20090284496A1 (en) Capacitive motion detection device and input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90205878A1 (en) Touchpad for providing touch stick functionality in a game controller for providing relative and absolute position input
JP2009054129A (ja) 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
CN104360713A (zh) 一种便携设备
US20170003789A1 (en) Movement capability for buttonless touchpads and forcepads
TWI784704B (zh) 磁性旋鈕裝置
KR20120065253A (ko) 회전 조작부재에의 다른 종류의 조작을 검출하는 전자기기
US7057601B2 (en) Thin pointing apparatus
CN204155186U (zh) 一种便携设备
JP2003297172A (ja) 電子機器
JPH08272538A (ja) 座標位置入力装置
JP4510786B2 (ja) オンオフ状態センサ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慣性カーソル制御装置
TWI539263B (zh) 電子裝置
JP584102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JP2006172469A (ja) 測定された差の非線形性について補正された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上のスライディング構造の位置決定方法
TWI6505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控制方法
TWI616781B (zh) 具有可調整感測器模組之滑鼠裝置
CN101377722B (zh) 具动作互动的空间指向装置
KR101632841B1 (ko) 마우스
JP2004029025A (ja) 輝度に依存しない光学位置センサ
KR102507621B1 (ko) 터치 패널에 적용가능한 노브 디바이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