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947B -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947B
TWI782947B TW107103672A TW107103672A TWI782947B TW I782947 B TWI782947 B TW I782947B TW 107103672 A TW107103672 A TW 107103672A TW 107103672 A TW107103672 A TW 107103672A TW I782947 B TWI782947 B TW I7829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mass
antioxidant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3220A (zh
Inventor
鳥居孝洋
山崎康宣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3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9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5Stabilisers against oxidation, heat, light, 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15Thre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08K5/526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2Polyalkylene ox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即便於超過340℃之高溫之成形機內滯留,黃變亦較少而維持良好之色調,進而,於高溫條件下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即便於受到熱歷程之情形時,經時之色調變化亦較少,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優異,並且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含有分別為特定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特定之聚醚化合物(B)、及特定之抗氧化劑(C)。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芳香族聚碳酸酯係透明性、機械性質、熱性質、電氣性質及耐候性等優異,發揮上述特性而被用於導光板、透鏡、光纖等光學成形品。然而,作為表示其透明性之指標之一的光線透過率低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因此,於由芳香族聚碳酸酯製之導光板與光源構成面光源體之情形時,有亮度較低之問題。因此,關於提高芳香族聚碳酸酯製導光板中之亮度及光線透過率之方法,正在推進開發。 尤其關於導光板,近年來進一步之薄型化進步,有為了提高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進行薄型成形而於超過340℃之高溫條件下進行成形之情形。然而,若將包含芳香族聚碳酸酯之樹脂組合物於高溫條件下滯留、成形,則有容易發生黃變,而且亮度或光線透過率等光學特性容易降低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中,為了提供並無白濁或透過率之降低而透過率及色相良好之導光板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揭示有使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中含有以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作為主體之聚伸烷基二醇或其脂肪酸酯而成之導光板用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然而,專利文獻1之方法中,所使用之聚伸烷基二醇之耐熱性較低,故於在超過340℃之溫度下進行成形之情形或成形週期變長之情形時,有黃變增大,對成形品之亮度及光線透過率等光學性能造成不良影響之虞。進而,有因聚伸烷基二醇之分解氣體而於成形品表面亦產生白痕之虞。因此,專利文獻1之方法中,為了提高流動性而提高溫度之情況實質上受到限制,不適於成形薄型、大面積之導光板。進而,對於導光板等光學成形品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而言,亦需要成形後之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但於此方面而言亦不充分。 為了抑制高溫成形時之熱劣化等,亦已知於光學成形品用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併用聚醚化合物與磷系抗氧化劑。 例如,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具有良好之色相且耐熱變色性亦優異之薄型光學零件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含有分別為特定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5000之碳原子數為3~6之聚伸烷基醚二醇或其酯化合物(B)、磷系穩定劑(C)、及環氧化合物(D),且(C)成分與(D)成分之質量比處於特定之範圍。於專利文獻2之實施例中,使用聚四亞甲基醚二醇作為(B)成分。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如下之薄型光學零件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含有分別為特定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聚三亞甲基二醇(B)、及磷系穩定劑(C),並且為高透過率且具有良好之色相。於專利文獻3之實施例中,使用聚三亞甲基二醇作為(B)成分。 於專利文獻4中揭示有對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調配0.1~5質量份之特定之聚氧四亞甲基聚氧乙二醇(B)而成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且記載有較佳為添加磷系抗氧化劑以防止成形時之熱劣化。 於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如下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光學用成形品,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含有分別為特定量之聚碳酸酯樹脂(A)、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4000之聚氧四亞甲基聚氧丙二醇(B)、及特定之亞磷酸酯系化合物(C),且即便於高溫下進行成形加工之情形時,光線透過率亦優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5170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18070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6-125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1/083635號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第580151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關於磷系抗氧化劑,例如於專利文獻2~5之實施例中,已揭示有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Adekastab PEP-36)、雙(2,4-二戊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Doverphos S-9228PC)、及2,4,8,10-四-第三丁基-6-[3-(3-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苯氧基]二苯并[d,f][1,3,2]二氧雜磷雜環庚烯(Sumilizer GP)等。然而,該等磷系抗氧化劑有容易引起熱分解之問題。 若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磷系抗氧化劑因成形時之熱而分解,則容易發生黃變。此外,該成形後所得之成形品若受到熱歷程則容易發生色調變化,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降低,故而不適於光學成形品。另外,若磷系抗氧化劑分解則成為亞磷酸或磷酸等酸性之具有羥基之化合物,亦有其促進聚碳酸酯樹脂之分解而引起由分子量降低所致的強度降低之虞。 關於專利文獻2~5之實施例中揭示的包含上述磷系抗氧化劑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可知即便併用聚醚化合物,亦若於超過340℃之溫度下滯留、成形而容易發生黃變,進而成形後之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亦較低。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使用其之成形品,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即便於超過340℃之高溫之成形機內滯留,黃變亦少而維持良好之色調,進而,於高溫條件下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即便於受到熱歷程之情形時,經時之色調變化亦較少,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優異。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反覆進行潛心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在聚碳酸酯樹脂中調配分別為特定量之特定之聚醚化合物與特定之抗氧化劑,可解決上述問題。 即,本發明提供以下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包含其之成形品。 <1>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含有: 聚碳酸酯樹脂(A); 下述通式(1): RB3 O-(RB1 O)m (RB2 O)n -RB4 (1) (式中,RB1 及RB2 表示碳數3~6之直鏈伸烷基,RB1 與RB2 可相同亦可不同。m+n為5以上且未達300。於m為2以上之情形時,RB1 可相同亦可不同,於n為2以上之情形時,RB2 可相同亦可不同。RB3 及RB4 表示氫原子、碳數1~30之烴基、碳數1~30之烷醯基、碳數2~30之烯醯基、或縮水甘油基,RB3 與RB4 可相同亦可不同) 所表示之聚醚化合物(B);及 下述通式(2): [化1]
Figure 02_image001
(式(2)中,RC1 ~RC5 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6~14之芳基。其中,不存在RC1 ~RC5 全部成為氫原子之情形) 所表示之抗氧化劑(C);且 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為0.1~2.0質量份,上述抗氧化劑(C)之含量為0.001~0.4質量份。 <2>如上述<1>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抗氧化劑(C)之量,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所得的成形品(I)中之該抗氧化劑(C)之殘存率為60%以上。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抗氧化劑(C)之量,將該樹脂組合物於成形機內於350℃下滯留20分鐘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II)中之該抗氧化劑(C)之殘存率為50%以上。 <4>如上述<2>或<3>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使用分光光度計以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測定的厚度3.2 mm之上述成形品(I)之YI值(YI1 )為1.00以下。 <5>如上述<3>或<4>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將使用分光光度計以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測定的厚度3.2 mm之上述成形品(II)之YI值設為YI2 ,將於85℃下將該成形品(II)加熱200小時後之YI值設為YI3 時,Δ(YI3 -YI2 )為0.10以下。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0,000~15,000。 <7>如上述<6>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0,000~14,200。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1)中,RB1 及RB2 為選自由三亞甲基及四亞甲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1)中,RB1 及RB2 為三亞甲基。 <10>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1)中,RB1 及RB2 為四亞甲基。 <11>如上述<9>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為0.1~1.5質量份。 <12>如上述<10>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為0.1~0.9質量份。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2)中,RC1 及RC3 為第三丁基,RC2 、RC4 及RC5 為氫原子。 <14>一種成形品,其包含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樹脂組合物。 <15>如上述<14>所記載之成形品,其為導光板。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即便於在超過340℃之高溫之成形機內滯留之情形時,亦可抑制YI值之上升。進而,使該樹脂組合物於高溫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即便受到熱歷程,經時之色調變化亦較少,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良好。因此,包含該樹脂組合物之成形品適於光學成形品,特別是移動終端用之薄型導光板、或汽車導航等之汽車用導光板。
以下,對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加以詳細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被視為較佳之規定可任意地採用,且可謂較佳者彼此之組合更佳。又,於本說明書中,「XX~YY」之記載係指「XX以上且YY以下」。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下述通式(1): RB3 O-(RB1 O)m (RB2 O)n -RB4 (1) (式中,RB1 及RB2 表示碳數3~6之直鏈伸烷基,RB1 與RB2 可相同亦可不同。m+n為5以上且未達300。於m為2以上之情形時,RB1 可相同亦可不同,於n為2以上之情形時,RB2 可相同亦可不同。RB3 及RB4 表示氫原子、碳數1~30之烴基、碳數1~30之烷醯基、碳數2~30之烯醯基、或縮水甘油基,RB3 與RB4 可相同亦可不同) 所表示之聚醚化合物(B)、及 下述通式(2): [化2]
Figure 02_image003
(式(2)中,RC1 ~RC5 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6~14之芳基。其中,不存在RC1 ~RC5 全部成為氫原子之情形) 所表示之抗氧化劑(C),且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為0.1~2.0質量份,上述抗氧化劑(C)之含量為0.001~0.4質量份。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藉由在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併用特定之聚醚化合物(B)及特定之抗氧化劑(C),即便於在超過340℃之高溫之成形機內滯留之情形時,抗氧化劑之殘存率亦較高,其結果為,於高溫下之滯留、成形時亦可抑制YI值之上升,且使該樹脂組合物於高溫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即便受到熱歷程,經時之色調變化亦較少,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變良好。即,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B)、(C)成分彼此相互作用,可抑制高溫下之滯留、成形時之熱劣化,即便於超過340℃般之高溫條件下亦可不損及光學特性而成形,並且可獲得能長期維持穩定之光學特性之成形品。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光學特性主要係指色調,色調之評價時通常使用YI值。 <聚碳酸酯樹脂(A)> 作為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所含有之聚碳酸酯樹脂(A),例如可列舉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作為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藉由公知之方法製造者。 例如可使用:將二元酚與碳酸酯前驅物藉由溶液法(界面縮聚法)或熔融法(酯交換法)進行製造所得者,即,於末端封端劑之存在下藉由使二元酚與光氣反應之界面縮聚法進行反應而製造者,或於末端封端劑之存在下使二元酚與碳酸二苯酯等藉由酯交換法等進行反應而製造者。 作為上述二元酚,可列舉各種者,尤其可列舉: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4,4’-二羥基聯苯、雙(4-羥基苯基)環烷烴、雙(4-羥基苯基)氧化物、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及雙(4-羥基苯基)酮等。除此以外,亦可列舉對苯二酚、間苯二酚及鄰苯二酚等。該等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該等之中,較佳為雙(羥基苯基)烷烴系,尤佳為雙酚A。 作為碳酸酯前驅物,可列舉羰基鹵化物、羰基酯及鹵甲酸酯等。具體而言為光氣、二元酚之二鹵甲酸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酯及碳酸二乙酯等。 聚碳酸酯樹脂(A)亦可具有分支結構。作為用於在聚碳酸酯樹脂(A)中導入分支結構之分支劑,可列舉: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α,α’,α’’-三(4-羥基苯基)-1,3,5-三異丙基苯、間苯三酚、偏苯三甲酸及1,3-雙(鄰甲酚)等。 作為上述末端封端劑,可使用一元羧酸及其衍生物、或一元酚。例如可列舉:對第三丁基苯酚、對苯基苯酚、對戊基苯酚、對全氟壬基苯酚、對-(全氟壬基苯基)苯酚、對-(全氟己基苯基)苯酚、對第三全氟丁基苯酚、1-(對羥基苄基)全氟癸烷、對-[2-(1H,1H-全氟三-十二烷氧基)-1,1,1,3,3,3-六氟丙基]苯酚、3,5-雙(全氟己氧基羰基)苯酚、對羥基苯甲酸全氟十二烷基酯、對-(1H,1H-全氟辛氧基)苯酚、2H,2H,9H-全氟壬酸、1,1,1,3,3,3-六氟-2-丙醇等。 聚碳酸酯樹脂(A)較佳為主鏈具有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 [化3]
Figure 02_image005
(式中,RA1 及RA2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6之烷基或烷氧基,RA1 與RA2 可相同亦可不同。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S-、-SO-、-SO2 -、-O-或-CO-,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於a為2以上之情形時,RA1 可相同亦可不同,於b為2以上之情形時,RA2 可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RA1 及RA2 所表示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所謂「各種」,表示包括直鏈狀及所有分支鏈狀者,以下相同)、各種戊基、各種己基。作為RA1 及RA2 所表示之烷氧基,可列舉烷基部位為上述烷基之情形。 作為RA1 及RA2 ,均較佳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1~4之烷氧基。 作為X所表示之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六亞甲基等,較佳為碳數1~5之伸烷基。作為X所表示之亞烷基,可列舉亞乙基、亞異丙基等。作為X所表示之伸環烷基,可列舉環戊二基或環己二基、環辛二基等,較佳為碳數5~10之伸環烷基。作為X所表示之亞環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環己基、3,5,5-三甲基亞環己基、2-亞金剛烷基等,較佳為碳數5~10之亞環烷基,更佳為碳數5~8之亞環烷基。 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較佳為0~2,更佳為0或1。 於本發明中,就所得之成形品之透明性、機械特性、熱特性等觀點而言,聚碳酸酯樹脂(A)較佳為包含具有雙酚A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作為具有雙酚A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具體而言可列舉於上述通式(I)中X為亞異丙基者。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具有雙酚A結構之聚碳酸酯樹脂之含量較佳為50~100質量%,更佳為75~100質量%,進而佳為85~100質量%。 於本發明中,就流動性及所得之成形品之強度之觀點而言,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較佳為9,000~50,000,更佳為10,000~30,000,進而佳為10,000~22,000。尤其於將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用作導光板等薄型光學成形品之情形時,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15,000,更佳為10,000~14,200。若為該範圍,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變良好,且初期YI值較低而色調變良好。 上述黏度平均分子量(Mv)係測定20℃下之二氯甲烷溶液(濃度:g/l)之極限黏度[η],並根據下述Schnell式所算出之值。 [數1]
Figure 02_image007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以聚碳酸酯樹脂(A)作為主成分,其含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95質量%以上。又,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聚碳酸酯樹脂(A)之含量較佳為99.9質量%以下。 <聚醚化合物(B)>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所含有之聚醚化合物(B)係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 RB3 O-(RB1 O)m (RB2 O)n -RB4 (1) 式中,RB1 及RB2 表示碳數3~6之直鏈伸烷基,RB1 與RB2 可相同亦可不同。m、n分別為自然數,m+n為5以上且未達300。於m為2以上之情形時,RB1 可相同亦可不同,於n為2以上之情形時,RB2 可相同亦可不同。RB3 及RB4 表示氫原子、碳數1~30之烴基、碳數1~30之烷醯基、碳數2~30之烯醯基、或縮水甘油基,RB3 與RB4 可相同亦可不同。 m、n分別為自然數,m+n為5以上且未達300,就獲得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及聚碳酸酯樹脂(A)與聚醚化合物(B)之相容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200,更佳為5~150,進而佳為8~100,進而更佳為10~100。 RB1 及RB2 為碳數3~6之直鏈伸烷基。若RB1 及RB2 為該結構,則可獲得即便於高溫下之滯留、成形時亦可抑制YI值之上升,且於超過340℃之溫度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亦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良好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於RB1 及RB2 包含碳數2以下之伸烷基之情形、或RB1 及RB2 包含具有分支結構之伸烷基之情形時,初期之YI值容易變高。又,尤其於超過340℃之高溫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於受到熱歷程之情形時發生色調變化,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降低。 進而,若RB1 及RB2 包含碳數3~6之直鏈伸烷基,則可獲得抗靜電性亦良好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尤其導光板用途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若抗靜電性較低(電位較高),則於成形後灰塵容易附著而可能導致不良,故而較佳為抗靜電性良好。 就上述觀點而言,RB1 及RB2 中之直鏈伸烷基之碳數較佳為3~5,更佳為3或4,進而佳為3。RB1 及RB2 為選自由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五亞甲基及六亞甲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較佳為選自由三亞甲基、四亞甲基及五亞甲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更佳為選自由三亞甲基及四亞甲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就成形品之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及抗靜電性之觀點而言,RB1 及RB2 進而佳為三亞甲基。 (RB1 O)m 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不限定於聚氧三亞甲基或聚氧四亞甲基等具有單一之氧伸烷基單元作為重複單元者,亦可為具有氧三亞甲基單元及氧四亞甲基單元等碳數不同之複數種氧伸烷基單元作為重複單元者。 (RB2 O)n 所表示之聚氧伸烷基不限定於聚氧三亞甲基或聚氧四亞甲基等具有單一之氧伸烷基單元作為重複單元者,亦可為具有氧三亞甲基單元及氧四亞甲基單元等碳數不同之複數種氧伸烷基單元作為重複單元者。 作為RB3 及RB4 所表示之碳數1~30之烴基,可列舉:碳數1~30之烷基、碳數2~30之烯基、碳數6~30之芳基或碳數7~30之芳烷基等。 烷基及烯基可為直鏈狀、分支狀、環狀之任一種,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各種戊基、各種己基、各種辛基、環戊基、環己基、烯丙基、丙烯基、各種丁烯基、各種己烯基、各種辛烯基、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等。作為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作為芳烷基,例如可列舉:苄基、苯乙基、甲基苄基等。 作為RB3 及RB4 所表示之碳數1~30之烷醯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分支鏈狀,例如可列舉:甲醯基、乙醯基、正丙醯基、異丙醯基、正丁醯基、第三丁醯基、正己醯基、正辛醯基、正癸醯基、正十二烷醯基、苯甲醯基等。該等之中,就相容性或熱穩定性及製造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碳數1~20之烷醯基。 作為RB3 及RB4 所表示之碳數2~30之烯醯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分支鏈狀,例如可列舉:乙烯醯基、正丙烯醯基、異丙烯醯基、正丁烯醯基、第三丁烯醯基、正己烯醯基、正辛烯醯基、正癸烯醯基、正十二烯醯基等。該等之中,就設為低分子量之觀點、相容性或溶解性之觀點及製造容易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碳數2~10之烯醯基,更佳為碳數2~6之烯醯基。 上述通式(1)所表示之聚醚化合物(B)較佳為上述通式(1)中之RB1 、RB2 為選自由三亞甲基及四亞甲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且RB3 、RB4 為氫原子所表示之聚伸烷基二醇,更佳為上述通式(1)中之RB1 、RB2 為三亞甲基且RB3 、RB4 為氫原子所表示之聚氧三亞甲基二醇。 作為聚醚化合物(B)之具體例,可列舉:聚氧三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聚氧五亞甲基二醇、聚氧六亞甲基二醇、聚氧三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聚氧三亞甲基單甲醚、聚氧三亞甲基二甲醚、聚氧四亞甲基二甲醚、聚氧三亞甲基-雙酚A醚、聚氧四亞甲基-雙酚A醚、聚氧三亞甲基-聚氧四亞甲基-雙酚A醚、聚氧三亞甲基二醇-烯丙醚、聚氧三亞甲基二醇-二烯丙醚、聚氧四亞甲基二醇-烯丙醚、聚氧四亞甲基二醇-二烯丙醚、聚氧三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烯丙醚、聚氧三亞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氧四亞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氧三亞甲基二醇二硬脂酸酯及聚氧四亞甲基二醇二硬脂酸酯等。 該等之中,較佳為選自由聚氧三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聚氧五亞甲基二醇及聚氧三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就於高溫下之滯留、成形時亦可抑制YI值之上升,且於超過340℃之溫度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兼具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及抗靜電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選自由聚氧三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及聚氧三亞甲基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進而佳為選自由聚氧三亞甲基二醇及聚氧四亞甲基二醇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就兼具成形品之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及抗靜電性之觀點而言,進而更佳為聚氧三亞甲基二醇。 聚醚化合物(B)之分子量以重量平均分子量(Mw)計,較佳為200~10,000,更佳為500~8,000,進而佳為800~5,000,進而更佳為1,000~4,000之範圍。 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就獲得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而為0.1~2.0質量份,較佳為0.2~2.0質量份,更佳為0.5~2.0質量份。若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而未達0.1質量份,則初期YI值及於高溫條件下滯留、成形時之YI值上升。又,若超過2.0質量份,則透過率降低。 就除了本發明之上述效果以外進而獲得良好之抗靜電性之觀點而言,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以少為佳,以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的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計,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2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1.0質量份以下,進而更佳為0.9質量份以下。 就兼具本發明之效果與抗靜電性之觀點而言,於聚醚化合物(B)係上述通式(1)中之RB1 及RB2 為三亞甲基的聚醚化合物之情形時,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其含量較佳為0.1~1.5質量份,更佳為0.1~1.2質量份,進而佳為0.1~1.0質量份,進而更佳為0.1~0.9質量份。若該含量為0.1質量份以上則可獲得良好之色調,若為1.5質量份以下則可獲得良好之抗靜電性。 另一方面,於聚醚化合物(B)係上述通式(1)中之RB1 及RB2 為四亞甲基的聚醚化合物之情形時,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其含量較佳為0.1~0.9質量份,更佳為0.1~0.8質量份,進而佳為0.1~0.5質量份。若該含量為0.1質量份以上則可獲得良好之色調,若為0.9質量份以下則可獲得良好之抗靜電性。 抗靜電性具體而言係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評價。 <抗氧化劑(C)>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所含有之抗氧化劑(C)係由下述通式(2)所表示。 [化4]
Figure 02_image009
式(2)中,RC1 ~RC5 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6~14之芳基。其中,不存在RC1 ~RC5 全部成為氫原子之情形。 上述專利文獻之實施例中記載之Adekastab PEP-36或Doverphos S-9228PC等具有季戊四醇結構之磷系抗氧化劑、及Sumilizer GP等磷系抗氧化劑均不相當於上述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具有P-O-CH2 -所表示之結構。然而,該結構不耐熱,故而即便將該等磷系抗氧化劑與聚醚化合物併用,亦於超過340℃之高溫條件下容易引起熱分解。因此,若使上述專利文獻中揭示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於高溫之成形機內長時間滯留,則抗氧化劑之殘存率降低。其結果為,即便可抑制高溫成形時之YI值之上升,但若製成於高溫條件下成形之成形品後受到熱歷程,則容易發生色調變化,難以長時間穩定地維持光學特性。 本發明者等人發現,藉由使用上述通式(2)所表示之特定之磷系抗氧化劑,進而與上文所述之聚醚化合物(B)併用,可獲得如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該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即便於超過340℃般之高溫條件下亦可不損及光學特性而成形,並且即便於成形後受到熱歷程色調變化亦較少,可製造能長期維持穩定之光學特性之成形品。 上述通式(2)中,RC1 ~RC5 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6~14之芳基。然而,就抗氧化效果之方面而言,不存在RC1 ~RC5 全部成為氫原子之情形。即,RC1 ~RC5 中之至少一個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6~14之芳基。較佳為RC1 ~RC5 中之任意兩個為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6~14之芳基且其餘為氫原子之化合物。 作為碳數1~12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各種戊基、各種己基、各種辛基、各種癸基、各種十二烷基等。其中,就抗氧化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選自由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各種戊基、各種己基及各種辛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更佳為選自由甲基、乙基、異丙基及第三丁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進而佳為第三丁基。 作為碳數6~14之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 其中,就不易引起熱分解且抗氧化效果優異之觀點而言,RC1 ~RC5 更佳為選自氫原子及碳數1~12之烷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進而佳為選自氫原子、甲基、乙基、異丙基及第三丁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進而更佳為選自由氫原子及第三丁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 尤佳之抗氧化劑(C)係上述通式(2)中RC1 及RC3 為第三丁基且RC2 、RC4 及RC5 為氫原子之化合物(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 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C)之含量,就獲得即便於超過340℃般之高溫條件下亦可不損及光學特性而成形,並且可製造能長期維持穩定的光學特性之成形品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觀點而言,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而為0.001~0.4質量份,較佳為0.01~0.4質量份,更佳為0.02~0.4質量份,進而佳為0.05~0.4質量份,進而更佳為0.06~0.3質量份,尤佳為0.1~0.3質量份。若抗氧化劑(C)之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而未達0.001質量份,則有無法獲得本發明之效果之情形。另外,若超過0.4質量份,則透過率降低。 就獲得本發明之效果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A)~(C)成分之合計含量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5質量%以上,進而更佳為95質量%以上。又,上限為100質量%。 <添加劑> 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可除了上述(A)~(C)成分以外適當添加任意之添加劑。作為該添加劑,可列舉環氧化合物、聚有機矽氧烷等。 環氧化合物係用於對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於高溫條件下成形後之成形品提高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環氧化合物只要為於分子內具有至少一個環氧基之化合物即可,例如可列舉:縮水甘油醚化合物、縮水甘油酯化合物、縮水甘油胺化合物、縮水甘油醯亞胺化合物、環狀環氧化合物、及環氧化油等。該等之中,就上述效果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狀環氧化合物,更佳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所謂脂環式環氧化合物,係指具有脂環式環氧基、即於脂肪族環內之乙烯鍵上加成一原子氧而成的環氧基之環狀脂肪族化合物。 作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可列舉:3’,4’-環氧環己基甲基-3,4-環氧環己烷羧酸酯、雙(3,4-環氧環己基甲基)己二酸酯、二環氧化乙烯基環己烯、N-甲基-4,5-環氧環己烷-1,2-二羧酸醯亞胺、N-乙基-4,5-環氧環己烷-1,2-二羧酸醯亞胺、N-苯基-4,5-環氧環己烷-1,2-二羧酸醯亞胺、N-萘基-4,5-環氧環己烷-1,2-二羧酸醯亞胺、N-甲苯基-3-甲基-4,5-環氧環己烷-1,2-二羧酸醯亞胺等。該等之中,較佳為3’,4’-環氧環己基甲基-3,4-環氧環己烷羧酸酯。 環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環氧化合物之含量較佳為0.001~0.5質量份,更佳為0.005~0.2質量份,進而佳為0.01~0.1質量份。若環氧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而為0.001質量份以上,則於超過340℃之溫度下成形所得的成形品亦可長期維持穩定之光學特性。 聚有機矽氧烷係用於使自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成形時所使用的模具之脫模性提高。作為聚有機矽氧烷,較佳為具有一種以上之烷氧基、芳氧基、聚氧伸烷基、羧基、矽烷醇基、胺基、巰基、環氧基及乙烯基等官能基之化合物。 關於聚有機矽氧烷之黏度,就作為脫模性之潤滑性效果之觀點而言,於25℃下較佳為10 mm2 /s以上,就於聚碳酸酯樹脂中之分散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00 mm2 /s以下。就上述觀點而言,聚有機矽氧烷之黏度更佳為20~150 mm2 /s,進而較佳為40~120 mm2 /s之範圍。 關於聚有機矽氧烷之折射率,為了於添加至聚碳酸酯樹脂中時不使透明性降低,較佳為儘可能減小與聚碳酸酯樹脂之折射率差。由於聚碳酸酯樹脂之折射率為1.58,故而聚有機矽氧烷之折射率較佳為1.45以上,更佳為1.50以上,進而較佳為1.52以上。 聚有機矽氧烷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聚有機矽氧烷之調配量較佳為0.01~0.15質量份,更佳為0.02~0.15質量份,進而佳為0.05~0.1質量份。若為上述範圍內,則可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而提高脫模性,進而即便為超過340℃之高溫之成形條件、特別是連續成形條件,亦可大幅度地減少模具附著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藉由將上述成分(A)~(C)及視需要之添加劑混合,並進行熔融混練而製造。熔融混練可藉由通常所用之方法,例如使用帶式摻合機、亨舍爾混合機、班伯里混合機、滾筒摻合機、單軸螺桿擠出機、雙軸螺桿擠出機、捏合機、多軸螺桿擠出機等之方法進行。熔融混練時之加熱溫度通常係於220~300℃程度之範圍內適當選定。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各種特性> 對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而言,較佳為相對於該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C)之量,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所得的成形品(以下亦稱為「成形品(I)」)中之該抗氧化劑(C)之殘存率為60%以上。更佳為62%以上。 成形品(I)較佳為藉由利用下述方法(I)將樹脂組合物成形而製作。 方法(I):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製成顆粒後使其乾燥。繼而,藉由射出成形法以料缸溫度350℃、模具溫度80℃、週期時間50秒而成形縱40 mm×橫80 mm×厚度3.2 mm之成形品。 若抗氧化劑(C)之上述殘存率(以下記作抗氧化劑之殘存率(1))為60%以上,則可將成形品之初期YI值抑制於較低之範圍內,且成形後之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亦變良好。 抗氧化劑之殘存率(1)係根據下述式所算出之值。 殘存率(1)=(b1/a1)×100(%) a1:成形品(I)之成形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質量ppm) b1:成形品(I)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量(質量ppm) 對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而言,較佳為相對於該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C)之量,將該樹脂組合物於成形機內於350℃下滯留20分鐘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以下亦稱為「成形品(II)」)中之該抗氧化劑(C)之殘存率為50%以上。 成形品(II)較佳為藉由利用下述方法(II)將樹脂組合物成形而製作。 方法(II):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製成顆粒後使其乾燥。繼而,藉由射出成形法以料缸溫度350℃、模具溫度80℃、週期時間50秒進行20次注射以上之射出成形而使條件穩定後,將週期時間變更為5分鐘,成形縱40 mm×橫80 mm×厚度3.2 mm之成形品。將第5、6及7次注射之射出成形品作為於成形機內受到20分鐘滯留熱歷程之成形品(II)。 再者,使用藉由方法(II)所成形之成形品(II)的各種測定及評價係取上述第5、6及7次注射之射出成形品之測定值之平均值。 若抗氧化劑(C)之上述殘存率(以下記作抗氧化劑之殘存率(2))為50%以上,則可將於超過340℃之高溫條件下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之YI值抑制於較低之範圍內,且該成形後之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亦變良好。 抗氧化劑之殘存率(2)係根據下述式所算出之值。 殘存率(2)=(b2/a2)×100(%) a2:成形品(II)之成形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質量ppm) b2:成形品(II)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量(質量ppm)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及各成形品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量係藉由高效液相層析儀測定,具體而言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測定。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就作為光學成形品之色調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分光光度計以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測定的厚度3.2 mm之上述成形品(I)之YI值(初期YI值:YI1 )為1.05以下。更佳為YI1 為1.03以下,進而佳為1.00以下,進而更佳為0.98以下,進而更佳為0.95以下。 又,較佳為於將使用分光光度計以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測定的厚度3.2 mm之上述成形品(II)之YI值設為YI2 ,將於85℃下將該成形品(II)加熱200小時後之YI值設為YI3 時,Δ(YI3 -YI2 )為0.10以下。更佳為Δ(YI3 -YI2 )為0.07以下,進而佳為0.06以下。 若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Δ(YI3 -YI2 )為0.10以下,則即便於在高溫條件下滯留、成形後受到熱歷程之情形時色調變化亦較少,長期穩定地維持光學特性,故而適於導光板等光學成形品用途。 各YI值具體而言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之方法測定。 [成形品] 本發明之成形品包含上述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該成形品可將上述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熔融混練物、或經由熔融混練所得之顆粒作為原料,藉由射出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擠出成形法、吹脹成形法、壓製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及發泡成形法等而製造。尤其較佳為使用所得之顆粒藉由射出成形法或射出壓縮成形法而製造成形品。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亦能耐受超過340℃之高溫下之成形,故而適於對成形材料要求較高流動性之射出成形法等成形法。成形溫度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若為薄型導光板,則較佳為於280~360℃之溫度下成形。 本發明之成形品即便於超過340℃之高溫條件下滯留、成形後受到熱歷程,色調變化亦較少,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優異,故而作為光學成形品、特別是導光板而有用。導光板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亦可為厚度為幾毫米(mm)~幾百微米(μm)之平板、或具有透鏡效果之曲面板或稜鏡轉印板。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更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黏度平均分子量(Mv)之測定] 黏度平均分子量(Mv)係使用烏氏黏度計測定20℃下之二氯甲烷溶液(濃度:g/l)之黏度,由此求出極限黏度[η]並利用下式(Schnell式)而算出。 [數2]
Figure 02_image007
各例中使用之各成分如下。 <聚碳酸酯樹脂(A)>  (A1):「Tarflon FN1200」(FORMOSA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RP.製造,雙酚A聚碳酸酯樹脂,黏度平均分子量(Mv)=11,500)  (A2):「Tarflon FN1500」(FORMOSA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RP.製造,雙酚A聚碳酸酯樹脂,黏度平均分子量(Mv)=14,200)  (A3):「Tarflon FN1700」(FORMOSA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RP.製造,雙酚A聚碳酸酯樹脂,黏度平均分子量(Mv)=17,700) <聚醚化合物(B)>  (B1):「ECOPROL」(SK Chemicals公司製造,聚氧三亞甲基二醇(PO3G),Mw=2,000)  (B2):「PTMG1000」(三菱化學(股)製造,聚氧四亞甲基二醇,Mw=1,000)  (B3):「PTMG2000」(三菱化學(股)製造,聚氧四亞甲基二醇,Mw=2,000) <(B)以外之聚醚化合物>  (b1):「PEG#2000」(日油(股)製造,聚氧乙二醇,Mw=2,000)  (b2):「Polycerin DCB-2000」(日油(股)製造,聚氧丙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40:60),Mw=2,000) <抗氧化劑(C)>  (C1):「IRGAFOS168」(BASF公司製造,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 <(C)以外之抗氧化劑>  (c1):「Doverphos S-9228PC」(Dover Chemical公司製造,雙(2,4-二戊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  (c2):「Adekastab PEP-36」(ADEKA(股)製造,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 實施例1~12及比較例1~7 於各例中,按表1所示之質量比調配各成分而製備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利用以下方法進行成形而製作成形品(I)~(III),用於各種評價。 [成形品(I)之製作] 使用螺桿徑37 mm之帶通風孔之雙軸擠出機(東芝機械(股)製造之「TEM-37SS」),於料缸溫度240℃下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熔融混練,藉由股線切割而獲得顆粒。藉由熱風循環式乾燥機將所得之顆粒於120℃下乾燥5~7小時。對經乾燥之顆粒利用東芝機械(股)製造之東芝EC40N電動射出成形機,使用獲取一個縱40 mm×橫80 mm×厚度3.2 mm之製品之模具,以料缸溫度350℃、模具溫度80℃、週期時間50秒進行20次注射以上之射出成形而使條件穩定後,採取5次注射的射出成形品。 (YI1 之測定) 針對所得之5次注射之成形品(I),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高新技術(股)製造之「U-4100」),以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測定YI值,將其平均值作為初期YI值「YI1 」。 按以下基準對作為初期YI值之YI1 進行判定。 A:YI1 為1.00以下 B:YI1 超過1.00且為1.05以下 C:YI1 超過1.05 [成形品(II)之製作] 進行上述成形品(I)之成形後,將週期時間變更為5分鐘並同樣地成形,每隔5分鐘取出成形品。將於成形機內滯留20、25、30分鐘後射出的第5、6、7次注射的成形品作為成形品(II)。 (YI2 之測定) 與上文所述同樣地對上述3次注射的成形品(II)測定YI值,將其平均值作為於350℃下滯留20分鐘後之YI值「YI2 」。 [成形品(III)之製作] 將上述成形品(II)於溫度85℃之烘箱內保存200小時而實施耐久試驗,將試驗結束後之成形品作為成形品(III)。 (YI3 之測定) 與上文所述同樣地對成形品(III)測定YI值,將其平均值作為耐久試驗後之YI值「YI3 」。 (Δ(YI3 -YI2 )之評價) 根據上述測定結果算出Δ(YI3 -YI2 )之值,按以下基準進行判定。值越小,意味著使樹脂組合物於高溫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受到熱歷程之情形時的色調變化越少,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越優異。 A:Δ(YI3 -YI2 )為0.06以下 B:Δ(YI3 -YI2 )超過0.06且為0.10以下 C:Δ(YI3 -YI2 )超過0.10 (抗氧化劑之殘存率之測定及評價) 使用高效液相層析儀對各例中所得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及其成形品(I)及(II)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量進行測定,根據下述式算出抗氧化劑之殘存率(1)及(2)。成形品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量係利用下述方法測定。 將各成形品粉碎並使其溶解於氯仿中後,添加甲醇,將沈澱之樹脂成分去除。藉由高效液相層析儀對去除樹脂成分後的溶液中所含之抗氧化劑進行定量。 殘存率(1)=(b1/a1)×100(%) a1:成形品(I)之成形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質量ppm) b1:成形品(I)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量(質量ppm) 殘存率(2)=(b2/a2)×100(%) a2:成形品(II)之成形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抗氧化劑之含量(質量ppm) b2:成形品(II)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量(質量ppm) 又,按以下基準對抗氧化劑之殘存率(2)進行判定。 A:殘存率為50%以上 B:殘存率為40%以上且未達50% C:殘存率未達40% 又,利用以下方法將各例中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並評價抗靜電性。 (抗靜電性之評價) 使用螺桿徑37 mm之帶通風孔之雙軸擠出機(東芝機械(股)製造之「TEM-37SS」),以料缸溫度240℃將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熔融混練,藉由股線切割而獲得顆粒。藉由熱風循環式乾燥機將所得之顆粒於120℃下乾燥5~7小時。對乾燥後之顆粒使用射出成形機(日精樹脂工業(股)製造之「ES1000」),藉由射出成形法以料缸溫度320℃、模具溫度80℃、週期時間50秒進行成形,製作50 mm×90 mm×厚度5 mm之平板狀試片。 使用手持式場強計(TREK JAP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Model 511-CE)測定平板狀試片之大致中心部分之表面之電位(平板狀試片表面之對角線之中點附近之電位)。此時,手持式場強計係固定於夾具,毎次可測定相同位置。 電位測定係設定為將平板狀試片自模具中取出後於10秒以內進行,進行10次成形及電位測定而算出n=10之平均值。將電位測定之值最高的比較例6設為1.0而將各例之電位測定之值標準化,按以下基準進行判定。值越小,表示抗靜電性越良好。 A:0.1以下 B:超過0.1且為0.6以下 C:超過0.6 [表1]
Figure 107103672-A0304-0001
實施例1~1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可將成形品(I)之YI值(初期YI值:YI1 )、及於成形機內於350℃下滯留20分鐘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II)之YI值(YI2 )均抑制於較低之範圍內。進而可知,對成形品(II)於85℃下進行200小時耐久試驗時的試驗前後之YI值之差Δ(YI3 -YI2 )均成為0.10以下,使樹脂組合物於高溫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於受到熱歷程之情形時,亦穩定地維持光學特性。又,成形品(I)、(II)均係抗氧化劑之殘存率較高。 相對於此可知,不含聚醚化合物(B)之比較例1中YI1 ~YI3 均成為較高之值,於成形過程及成形後之耐久試驗中發生了黃變。雖含有特定之聚醚化合物(B)但抗氧化劑為本發明之範圍外的比較例2~5中,於成形機內於350℃下滯留20分鐘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II)中之抗氧化劑之殘存率較低,耐久試驗前後之色調變化(Δ(YI3 -YI2 ))亦較大。雖含有特定之抗氧化劑(C)但聚醚化合物為本發明之範圍外的比較例6、7之樹脂組合物中,Δ(YI3 -YI2 )超過0.10,耐久試驗前後之成形品之色調變化較大。 又,使用特定量之聚氧三亞甲基二醇作為聚醚化合物(B)的實施例3及9、以及聚醚化合物(B)為聚氧四亞甲基二醇且其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而為0.1~0.9質量份的實施例6及7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係抗靜電性特別良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即便於在超過340℃之高溫之成形機內滯留之情形時亦可抑制YI值之上升。進而,使該樹脂組合物於高溫下長時間滯留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即便於受到熱歷程之情形時,色調變化亦較少,光學特性之長期穩定性良好。因此,包含該樹脂組合物之成形品適於光學成形品,特別是移動終端用之薄型導光板、或汽車導航等之汽車用導光板。

Claims (15)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樹脂(A);下述通式(1):RB3O-(RB1O)m(RB2O)n-RB4 (1)(式中,RB1及RB2表示碳數3~6之直鏈伸烷基,RB1與RB2可相同亦可不同;m+n為5以上且未達300;於m為2以上之情形時,RB1可相同亦可不同,於n為2以上之情形時,RB2可相同亦可不同;RB3及RB4表示氫原子、碳數1~30之烴基、碳數1~30之烷醯基、碳數2~30之烯醯基、或縮水甘油基,RB3與RB4可相同亦可不同)所表示之聚醚化合物(B);及下述通式(2):
    Figure 107103672-A0305-02-0033-1
    (式(2)中,RC1~RC5分別獨立為氫原子、碳數1~12之烷基、或碳數6~14之芳基;但,不存在RC1~RC5全部成為氫原子之情形)所表示之抗氧化劑(C);且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為0.1~2.0質量份,上述抗氧化劑(C)之含量為0.001~0.4質量份。
  2. 如請求項1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抗氧化劑(C)之量,將該樹脂組合物成形所得的成形品(I)中之該抗氧化劑(C)之殘存率為60%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抗氧化劑(C)之量,將該樹脂組合物於成形機內於350℃下滯留20分鐘後成形所得的成形品(II)中之該抗氧化劑(C)之殘存率為50%以上。
  4. 如請求項2之樹脂組合物,其中使用分光光度計以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測定的厚度3.2mm之上述成形品(I)之YI值(YI1)為1.00以下。
  5. 如請求項3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將使用分光光度計以C光源、2度視野之條件測定的厚度3.2mm之上述成形品(II)之YI值設為YI2,將於85℃下將該成形品(II)加熱200小時後之YI值設為YI3時,△(YI3-YI2)為0.10以下。
  6.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0,000~15,000。
  7. 如請求項6之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10,000~14,200。
  8.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1)中,RB1及RB2為選自由三亞甲基及四亞甲基所組成之群中的一種以上。
  9.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1)中,RB1及RB2為三亞甲基。
  10.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1)中,RB1及RB2為四亞甲基。
  11. 如請求項9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為0.1~1.5質量份。
  12. 如請求項10之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聚醚化合物(B)之含量為0.1~0.9質量份。
  13. 如請求項1或2之樹脂組合物,其中於上述通式(2)中,RC1及RC3為第三丁基,RC2、RC4及RC5為氫原子。
  14. 一種成形品,包含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樹脂組合物。
  15. 如請求項14之成形品,其為導光板。
TW107103672A 2017-02-01 2018-02-01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TWI782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6645 2017-02-01
JP2017-016645 2017-0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3220A TW201833220A (zh) 2018-09-16
TWI782947B true TWI782947B (zh) 2022-11-11

Family

ID=63039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672A TWI782947B (zh) 2017-02-01 2018-02-01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32051A1 (zh)
EP (1) EP3578608A4 (zh)
JP (2) JP6441538B1 (zh)
KR (1) KR20190109423A (zh)
CN (1) CN110268017A (zh)
TW (1) TWI782947B (zh)
WO (1) WO20181433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9452B2 (ja) * 2019-05-27 2023-07-1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4471A (en) * 2010-01-07 2011-07-16 Idemitsu Kosan Co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forming article using the same.
TW201641589A (zh) * 2015-03-26 2016-12-01 住化斯泰隆Pc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光學用成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516B2 (ja) 1976-04-10 1983-01-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力ケ−ブル接続部の絶縁処理法
JPS581516A (ja) 1981-06-26 1983-01-06 Sanyo Kokusaku Pulp Co Ltd シリコ−ン成形物の離型方法
JP4069364B2 (ja) 2002-07-17 2008-04-02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導光板用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面光源体
DE102009052363A1 (de) * 2009-11-07 2011-05-12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e mit verbesserter Transmission
KR102121093B1 (ko) * 2013-07-26 2020-06-09 미쓰비시 엔지니어링-플라스틱스 코포레이션 박육 광학 부품용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박육 광학 부품
WO2015011994A1 (ja) * 2013-07-26 2015-01-29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肉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薄肉光学部品
JP5699240B1 (ja) 2014-03-06 2015-04-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肉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薄肉光学部品
JP5699188B2 (ja) * 2013-07-26 2015-04-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肉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薄肉光学部品
WO2015087526A1 (ja) * 2013-12-10 2015-06-18 住化スタイロ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用成形品
JP6401044B2 (ja) * 2014-12-24 2018-10-03 住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車両ランプ用ライトガイド
JP5893774B1 (ja) * 2015-01-07 2016-03-23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薄肉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薄肉光学部品
EP3255105B1 (en) * 2015-02-03 2022-06-01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of same
JP6470108B2 (ja) * 2015-05-21 2019-02-13 住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導光フィルム
US11034834B2 (en) * 2015-05-29 2021-06-15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of same
JP2017002295A (ja) * 2015-06-09 2017-01-05 住化スタイロ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6645886B2 (ja) * 2016-03-24 2020-02-14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24471A (en) * 2010-01-07 2011-07-16 Idemitsu Kosan Co Aromatic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optical forming article using the same.
TW201641589A (zh) * 2015-03-26 2016-12-01 住化斯泰隆Pc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樹脂組成物及光學用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43327A1 (ja) 2018-08-09
CN110268017A (zh) 2019-09-20
JP2019035098A (ja) 2019-03-07
US20200032051A1 (en) 2020-01-30
JPWO2018143327A1 (ja) 2019-02-07
KR20190109423A (ko) 2019-09-25
JP6441538B1 (ja) 2018-12-19
EP3578608A4 (en) 2020-10-14
TW201833220A (zh) 2018-09-16
JP7033051B2 (ja) 2022-03-09
EP3578608A1 (en) 2019-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8760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613178B2 (ja)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成形品
TWI766832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JP7271860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TWI744473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TWI725032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光學成形品
TWI782947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