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1625B - 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1625B
TWI781625B TW110117802A TW110117802A TWI781625B TW I781625 B TWI781625 B TW I781625B TW 110117802 A TW110117802 A TW 110117802A TW 110117802 A TW110117802 A TW 110117802A TW I781625 B TWI781625 B TW I7816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ing agent
exhaust gas
supply unit
heat exchange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7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4029A (zh
Inventor
趙漢才
李承宰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Emko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Emko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Emko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4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4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1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162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B01D47/063Spray cleaning with two or more jets impinging against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0Controlling by gas-analysis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54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56Nitrogen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9Injecting react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86Catalytic processes
    • B01D53/8621Removing nitrogen compounds
    • B01D53/8625Nitrogen oxides
    • B01D53/8628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cataly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1/00Reactants
    • B01D2251/20Reductants
    • B01D2251/206Ammonium compounds
    • B01D2251/2062Ammon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01D2257/402Dinitrogen ox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1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nitrous oxide (N2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此裝置包含:噴射噴嘴、還原劑供應單元及控制器。還原劑供應單元包含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及混合器。混合器的第一末端連接至噴射噴嘴,且混合器設置在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與噴射噴嘴之間以及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與噴射噴嘴之間。熱交換單元包含第一熱交換模組及第二熱交換模組,且脫硝觸媒設置於第一熱交換模組與第二熱交換模組之間。控制器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使得當存在於燃氣輪機與熱交換單元之間的含NOx廢氣的溫度在300至500℃的範圍內時,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

Description

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氣處理裝置。具體來說,本發明涉及一種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
電力通常在大型發電設施中進行發電。在發電方面,主要使用分別利用燃料、核能及下落流體的作用力作為必要能源的火力發電、核能發電及水力發電。另一方面,有少數的發電方式使用太陽能、潮汐能及風能。
其中,火力發電是應用最廣泛的發電方式。這種方式透過燃燒燃料以驅動渦輪機。火力發電需要持續地消耗燃料。具體來說,在燃氣渦輪機燃燒燃料的同時將產生大量的廢氣。由於廢氣中含有燃料在燃燒或高溫熱反應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污染物,因此廢氣在排放至空氣中之前需要經過特殊的淨化過程。
因此,各種類型的廢氣淨化裝置被用於火力發電廠。韓國專利第10-1563079號揭露了一種廢氣淨化裝置。然而,現有的廢氣淨化裝置存在著不能充分淨化發電廠的廢氣的問題。尤其是在複合循環發電廠中,由於渦輪機的運行狀態會發生波動,因此廢氣的流量、速度及溫度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特別 是,在發電廠的初始啟動階段產生的廢氣必須經過處理,因為此廢氣含有高濃度的二氧化氮(NO2),其為氮氧化物(NOx)中的一種。然而,對於這種廢氣缺少令人滿意的處理技術。
(專利文獻1) 韓國專利第10-1563079號(2015年10月30日),說明書。
本發明係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做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廢氣處理裝置,其特別能夠有效地處理在複合循環發電廠的燃氣輪機的初始啟動階段的含有高濃度二氧化氮的廢氣。
本揭露的目的不限於上述目的,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透過以下說明可以清楚地理解上述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一種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包含:在燃氣輪機與熱交換單元之間的導管中具有末梢端的噴射噴嘴;配置為供應還原劑至噴射噴嘴的還原劑供應單元;以及配置為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的控制器。還原劑供應單元包含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以及用以混合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的混合器。混合器具有連接至噴射噴嘴且設置於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與噴射噴嘴之間以及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與噴射噴嘴之間的第一末端。熱交換單元包含第一熱交換模組及第二熱交換模組,且脫硝觸媒設置於第一熱交換模組與第二熱交換模組之間。控制器控制還原劑供應單 元,使得當存在於燃氣輪機與熱交換單元之間的含NOx廢氣的溫度在300至500℃的範圍內時,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
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及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可以透過連接管以連接,並且回流防止單元可以安裝於連接管中。
連接管可以包含支管,並且支管可以連接至混合器的第二末端。
回流防止單元可以包含第一回流防止單元及第二回流防止單元。第一回流防止單元可以設置在支管與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之間,且第二回流防止單元可以設置在支管與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之間。
控制器可以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使得當存在於燃氣輪機與熱交換單元之間的含NOx廢氣中含有濃度為30至100ppm的氮氧化物(NOx)時,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
烴基還原劑可以用於將含NOx廢氣中所含的氮氧化物(NOx)中的二氧化氮(NO2)還原為一氧化氮(NO)。
控制器可以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使得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至噴射噴嘴的烴基還原劑的最大數量為含NOx廢氣中所含的二氧化氮(NO2)的0.5當量。
含NOx廢氣的NO2/NO比可以大於1。
控制器可以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使得含NOx廢氣的NO2/NO比變為2.33或更小。
此裝置可以進一步包含測量單元,其配置為測量選自含NOx廢氣之溫度、含NOx廢氣的至少一種組分之濃度以及燃氣輪機之輸出功率中的至少一個參數。含NOx廢氣的組分包含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或兩者。
控制器可以根據測量單元所測得的二氧化氮(NO2)之濃度以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適應性地供應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
當從燃氣輪機排出的含NOx廢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為5至25ppm時,或當燃氣輪機之輸出功率達到燃氣輪機的滿載容量的40%至100%時,控制器可以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停止供應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
噴射噴嘴可以噴射還原劑,使得還原劑從導管的內壁朝向導管的中心部分行進。
此裝置可以進一步包含用以引導燃氣輪機與噴射噴嘴之間的廢氣朝向導管的內壁移動的擴散模組,其中確定了最小噴射位置,其位於還原劑從噴射噴嘴噴出後至少可以行進的最小距離處。擴散模組可以包含廢氣所流經的外圓筒及設置在外圓筒的中心以離心方向引導廢氣的輪轂。最小噴射位置的距離係對應於從輪轂的縱向方向沿著輪轂的外周表面的末端延伸出的一假想線起算,而與假想線垂直而延伸至導管的內壁的垂直線「a」的長度的一半。
脫硝觸媒可以容置於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中,各脫硝觸媒外殼的第一側可以設置有環,在其第一端具有環固定部的鋼索穿過各個脫硝觸媒外殼的環以連接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各脫硝觸媒外殼的第二側可以設置有輪,鋼索的第二端可以連接至鋼索拖拉器,並且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可以在設置於第一熱交換模組與第二熱交換模組之間的一對導軌之間移動。
脫硝觸媒可以設置在含NOx廢氣達到200℃至500℃的溫度範圍的區域中。
熱交換單元可以進一步包含入口側熱交換模組,第一熱交換模組可以設置在第二熱交換模組的前端,且入口側熱交換模組可以設置在第一熱交換模組的後端。
脫硝觸媒可以為添加了氧化觸媒功能的雙功能觸媒。
雙功能觸媒可以構成為使得單個載體支援用於脫硝功能的觸媒組分及用於氧化功能的觸媒組分。
附加脫硝觸媒可以設置在脫硝觸媒的後端。
第一熱交換模組可以設置在第二熱交換模組的前端,並且附加脫硝觸媒可以設置在第二熱交換模組的後端。
附加脫硝觸媒可以設置在含NOx廢氣達到200℃至400℃的溫度範圍的區域中。
氧化觸媒可以設置在附加脫硝觸媒的後端。
熱交換單元可以進一步包含出口側熱交換模組。出口側熱交換模組可以設置在第二熱交換模組的後端。第一熱交換模組可以設置在第二熱交換模組的前端。附加脫硝觸媒可以設置在出口側熱交換模組的前端。氧化觸媒可以設置在出口側熱交換模組的後端。
根據本發明的裝置可以有效率的處理複合循環發電廠的廢氣。此裝置甚至對複合循環電廠的初始啟動階段所產生的廢氣也展現出高效率的淨化效果。
1:燃氣輪機
2:擴散模組單元
3:導管
3a:第一導管單元
3b:第二導管單元
4:導管延伸管
6:煙囪
7:脫硝觸媒
7-1:附加脫硝觸媒
8:熱交換單元
81,83,85,87,89:熱交換模組
9:氧化觸媒
10,10-1:廢氣處理裝置
11:噴射噴嘴
11m:最小噴射位置
12:末梢端
21:外圓筒部分
22:輪轂
23:支撐構件
31:阻尼連接器
40:測量單元
50:還原劑供應單元
51: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
51a,53a:幫浦
52:第一回流防止單元
53: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
54:第二回流防止單元
55:混合器
57:連接管
58:還原劑供應管
59:支管
60:控制器
71:載體
73:觸媒外殼
111:主體
112:連接法蘭
113:墊片
114:配備法蘭之貫穿管
310,330:壁
320:門
325:開/關單元
340:通孔
551:混合器外殼
553:擋板
555:入口
557:出口
700:脫硝觸媒外殼
710,750:格柵
701:螺絲
703:螺帽
730:外殼體
740a,740b:導軌
760:鋼索拖拉器
770:鋼索
775:環固定部
780:輪
790:環
L:假想線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控制器的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混合器的示意圖;第4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導管沿A-A’線截取的剖面圖,其中導管設置有噴射噴嘴;第5圖為導管裝設有第4圖的噴射噴嘴的狀態的放大圖;第6圖為第4圖的噴射噴嘴從導管移除的狀態的放大圖;第7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圖;第8圖為適用於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脫硝觸媒的狀態的示意圖;第9圖為適用於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脫硝觸媒外殼的透視圖;第10圖為第9圖的脫硝觸媒外殼的底側透視圖;第11圖為使用第9圖的脫硝觸媒外殼的狀態的示意圖;以及第12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修改的示意圖。
本發明的優點及特徵及其實現方式將參照以下詳細說明的實施例以及所附圖式而變成更加清楚。然而,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實現並且不應被解釋為限定於在此所闡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發明更為徹底及完整,並將本發明的概念充分傳達給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因此,本發明將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貫穿本文的說明及附圖,相同的元件符號表示相同的元件。
在本說明書中,「前(front)」以及「後(rear)」為相對確定的術語。舉例來說,相對於廢氣流動的方向,廢氣入口側稱作「前側(front side)」,且廢氣出口側稱作「後側(rear side)」。
在下文中,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在下文中,簡稱為「廢氣處理裝置(exhaust gas treating apparatus)」)將參照第1圖至第11圖詳細說明。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控制器的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混合器的示意圖;第4圖為安裝於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導管上的噴射噴嘴沿A-A’線截取的剖面圖;第5圖為導管裝設有第4圖的噴射噴嘴的狀態的放大圖;第6圖為第4圖的噴射噴嘴從導管移除的狀態的放大圖;第7圖為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圖;第8圖為適用於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脫硝觸媒的狀態的示意圖;第9圖為能夠容置適用於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脫硝觸媒的脫硝觸媒外殼的透視圖;第10圖為第9圖的脫硝觸媒外殼的底側透視圖;以及,第11圖為使用第9圖的脫硝觸媒外殼的狀態的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廢氣處理裝置10包含噴射噴嘴11、還原劑供應單元50及控制器60(參照第1圖及第2圖)。在廢氣處理裝置10中,兩種不同的還原劑在特定區域及特定溫度下與含氮氧化物(NOx)的廢氣充分接觸,使得還原劑與氮氧化物相互反應,然後在脫硝觸媒7存在下發生脫硝反應。因此,即使是含有高濃度二氧化氮(NO2)的廢氣也能夠得到有效地處理。
將噴射噴嘴11安裝為使其末梢端定位在設置於複合循環發電廠的燃氣輪機1與熱交換單元8之間的導管3內。還原劑供應單元50供應還原劑置噴射噴嘴11,並且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的運作。
由於噴射噴嘴11的末梢端定位在燃氣輪機1與熱交換單元8之間的導管3內,可以將還原劑選擇性地噴射至燃氣輪機1與熱交換單元8之間的特定區域。在此情況下,作為還原劑供應單元50供應至噴射噴嘴11的還原劑,其可以使用兩種不同類型的還原劑(例如,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的混合物。
為此,還原劑供應單元50係由用於供應烴基還原劑的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用於供應氨基還原劑的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以及用於混合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的混合器55所組成。還原劑供應單元50供應烴基還原劑與氨基還原劑的混合物至噴射噴嘴11。混合器55的一末端連接至噴射噴嘴11,且其設置於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與噴射噴嘴11之間以及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與噴射噴嘴11之間。藉由此配置,烴基還原劑及胺基還原劑可以在充分混合的狀態下選擇性地噴射至燃氣輪機與熱交換單元之間的特定區域。廢氣在燃氣輪機與熱交換單元之間的特定區域中與兩種不同類型的還原劑充分接觸,然後在不同於前述特定區域的另一個區域中與脫硝觸媒接觸。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對廢氣進行脫硝反應。
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的運作。特別的是,當存在於燃氣輪機1與熱交換單元8之間的含NOx廢氣的溫度在300℃至500℃的範圍內時,較佳為高於300℃且等於或低於500℃,更佳為在320℃至480℃的範圍內,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供應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11。藉由此配置,可以將彼此不相同的兩種類型的還原劑選擇性地噴射至與脫硝觸媒區域 分開的特定區域,並且選擇性地噴射至具有特定溫度範圍的廢氣中。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對廢氣進行脫硝反應。
如後述的實驗結果所證實的,當廢氣具有特定的溫度範圍時,二氧化氮(NO2)將被還原劑還原為一氧化氮(NO)。也就是說,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可以進行有效的脫硝反應。在特定的溫度範圍內,似乎發生了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SNCR)反應,其中二氧化氮(NO2)主要透過烴基還原劑而非透過觸媒以還原為一氧化氮(NO)。也就是說,上述廢氣的溫度範圍為較佳的,因為在此溫度範圍內可以有效地將二氧化氮還原為一氧化氮。在低於特定溫度範圍下,存在著難以將二氧化氮還原為一氧化氮的問題。此外,在高於上述特定溫度範圍的溫度範圍內,存在著一氧化氮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的風險。
由於特別是含NOx廢氣中所含的二氧化氮主要透過烴基還原劑以還原為一氧化氮,因此減少了含NOx廢氣中二氧化氮的含量。此外,由於氨基還原劑與烴基還原劑一起使用,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執行脫硝觸媒的脫硝反應。根據推測,更有效的脫硝反應歸因於以下事實:透過參與催化反應以還原氮氧化物的氨基還原劑在與脫硝觸媒接觸之前已經與氮氧化物(廢氣中的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被有利地調節以用於催化反應)充分接觸。此效果透過以下說明的測試實例得到證實。
特別的是,即使是在火力發電廠的燃氣輪機的啟動階段所產生的且由於其高濃度的二氧化氮而難以處理的初始廢氣,也可以透過上述配置以進行有效地處理。在燃氣輪機中,透過燃燒燃料所產生的燃燒氣體帶動渦輪機旋轉,然後燃燒氣體從燃氣輪機的後端作為廢氣排出。燃氣輪機為一種利用高溫 高壓的燃燒氣體驅動渦輪的旋轉式熱機(rotary heat engine),燃氣輪機主要由壓氣機(compressor)區段、燃燒室(combustor)區段及渦輪機(turbine)區段組成。由於在燃氣輪機的初始啟動階段期間所產生的廢氣具有高濃度的二氧化氮,因此難以對廢氣進行適當的處理。然而,透過本揭露所提供的配置,其可以有效地處理此廢氣。也就是說,即使含NOx廢氣具有很高的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NO2/NO比),由於二氧化氮主要透過還原劑以還原為一氧化氮,因此廢氣在廢氣的NO2/NO比降低的狀態下與脫硝觸媒接觸。因此,可以有效地透過催化反應進行廢氣的脫硝反應。下文中說明的反應示出了這種機制。如化學式1A所示,二氧化氮透過諸如乙醇的烴基還原劑以還原為一氧化氮,並且一氧化氮與脫硝觸媒接觸可以發生化學式1B中的正向反應。
C2H5OH+NO2+4O2→NO+2CO2+3H2O+1.5O2 (化學式1A)。
2NH3+NO2+NO→2N2+3H2O (化學式1B)。
考量後述的化學式及實驗結果,使用烴基還原劑將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還原為一氧化氮。較佳地,還原劑中所含的烴基還原劑的最大數量為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的0.5當量。更佳地,還原劑中所含的烴基還原劑的最大數量為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的0.3至0.5當量。舉例來說,當相當於含NOx廢氣中0.5當量的二氧化氮的烴基還原劑與二氧化氮反應時,廢氣中所含的40%至50%的二氧化氮被還原為一氧化氮。因此,所產生的一氧化氮與剩餘的二氧化氮的比例為1當量:1當量。因此,所產生的一氧化氮及剩餘的二氧化氮幾乎透過化學式1B以完全地還原為氮分子。另一方面,當含NOx廢氣中存在有除了透過還原二氧化氮以產生的一氧化氮之外的一定數量的一氧化氮時,即使所使用的烴基還原劑的數量小於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的0.5當量,一氧化氮總量與 二氧化氮量之比仍為1:1。因此,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使得還原劑供應單元50供應至噴射噴嘴11的烴基還原劑的最大數量不大於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NO2)的0.5當量,且較佳為0.3至0.5當量。這種控制能夠在不使用過量的烴基還原劑的情況下有效地去除廢氣中的氮氧化物。也就是說,可以根據廢氣中的二氧化氮的含量以適應性地控制供應至噴射噴嘴11的烴基還原劑的數量進而對廢氣進行處理。為此,可以使用感測器以測量廢氣中所含二氧化氮的濃度,並根據感測器的測量值以調節供應至噴射噴嘴11的烴基還原劑的數量。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器60根據含NOx廢氣中所含的二氧化氮濃度適應性地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以供應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11,此二氧化氮濃度是在脫硝觸媒7前測得的,且特別是在燃氣輪機1與熱交換單元8之間的導管3中的位置。為此,廢氣處理裝置10可以包含測量單元40(參照圖2)以測量二氧化氮的濃度。
根據燃燒條件,如果廢氣中所包含的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的比例提高,則與脫硝觸媒接觸的二氧化氮可以透過由化學式2A及化學式2B所表示的緩慢催化反應還原為氮。
2NO2+4NH3+O2→3N2+6H2O (化學式2A)。
6NO2+8NH3→7N2+12H2O (化學式2B)。
然而,根據本發明,雖然廢氣中所含的二氧化氮與其他氮氧化物的比例相對較高,但是在廢氣與脫硝觸媒接觸前使用烴基還原劑降低了廢氣中二氧化氮的含量且增加了一氧化氮的含量。因此,主要發生由化學式1B所表示的反應,而非由化學式2A及化學式2B所表示的反應。因此,發生了較快的脫硝反應。此外,根據本發明,脫硝反應可以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進行。也就是說, 即使脫硝觸媒與廢氣在200℃至500℃的溫度範圍內彼此接觸,也會發生催化脫硝反應。根據本發明,從下述實驗結果證實了在如此寬的反應溫度範圍內可以有效地對廢氣進行脫硝反應。也就是說,根據本發明,有效的脫硝反應發生在如此寬的反應溫度範圍內。當廢氣的溫度高於或低於上述特定的溫度範圍時,存在著透過脫硝觸媒引起的選擇性催化還原不充分的擔憂。
根據本發明,脫硝觸媒能夠在相對較寬的溫度範圍內使用。相應地,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只要脫硝觸媒位於一個熱交換模組與另一個熱交換模組之間,就可以將脫硝觸媒設置在溫度相對較高的區域。舉例來說,當有兩個熱交換模組,其中一個熱交換模組位於另一個熱交換模組之前,並且在兩個熱交換模組之間設置有脫硝觸媒時,在燃氣輪機的負載為80%或更高的條件下,存在於兩個熱交換模組之間的區域中的廢氣維持在450±60℃的溫度範圍內。例如,負載可以為80%至100%。
在常規的選擇性催化還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術中,當脫硝觸媒位在相對高溫的熱交換模組的後端,脫硝反應主要是根據由化學式2A及2B表示的緩慢反應發生。因此,在相對低溫的熱交換模組的後端安裝脫硝觸媒是很常見的。在相對低溫的熱交換模組的後端區域,在燃氣輪機的負載為80%或更高的條件下廢氣的溫度範圍可以為350±60℃。例如,負載範圍可以為80%至100%。
然而,根據本發明,即使在相對高溫的熱交換模組的後端,脫硝反應也可以主要透過由化學式1B表示的快速反應進行。因此,無需增加觸媒的用量即可獲得所需的脫硝性能。由於觸媒的量沒有增加,因此可以避免由於觸媒量的增加而導致的壓力損失的增加。經證實本發明相較於傳統技術的優點在 於相較於傳統技術可以更自由地選擇脫硝觸媒的安裝位置。舉例來說,當達到適合選擇性催化還原的溫度需要較長時間時(例如,冷機啟動時),可以將脫硝觸媒安裝在相較於傳統技術中確定的常見位置其溫度上升較快的位置。也就是說,脫硝觸媒的設置位置較佳為靠近燃氣輪機。因此,本發明能夠更有效的對燃氣輪機的廢氣進行脫硝反應。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以有效地處理已知在廢氣溫度較低的環境(例如,諸如燃氣輪機之啟動期的低負載運行)中無法處理的具有高二氧化氮含量的廢氣。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為了更有效的處理氮氧化物,待處理的廢氣較佳為含有高含量的二氧化氮。例如,待處理的廢氣較佳為在燃氣輪機1的啟動運行開始時(例如,直到燃氣輪機1的負載達到其最大負載的40%至80%)所產生的含NOx廢氣。含NOx廢氣中的氮氧化物(NOx)的濃度為30ppm至100ppm,且在廢氣中的所有氮氧化物中二氧化氮佔40%至90%(體積)。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例如,莫耳比)可以超過1,較佳地可以超過1且不超過100,或者更佳地超過1且不超過9,並且最佳地,其範圍為2.4至9。在這樣的比率下,廢氣中的二氧化氮似乎可以更容易地轉化為一氧化氮。也就是說,可以更有效地進行脫硝反應。考量到這一點,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在氮氧化物濃度範圍為30ppm至100ppm及/或二氧化氮佔廢氣中氮氧化物總量的40%至90%(體積)的條件下,在燃氣輪機1的早期啟動階段(例如,直到燃氣輪機1的負載達到其最大負載的40%至80%)供應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11。此外,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在二氧化氮與一氧化氮的莫 耳比大於1,並且較佳為大於1且不大於100,更佳為大於1且不大於9,且最佳為在2.4至9的範圍的條件下,供應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11。
此外,當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被烴基還原劑還原時,二氧化氮與一氧化氮的莫耳比小於2.49。較佳地,莫耳比為2.33或更小。更佳地,莫耳比範圍為0.43至2.33。最佳地,莫耳比範圍為0.67至1.5。這是因為,如同透過測試實例所證實的,在這樣的比率下相對容易發生脫硝反應。這被認為是由於在這樣的比率下,根據化學式1B及/或化學式1C的反應更容易發生。此外,根據化學式1C所表示的反應,即使未經過化學式1B所表示的反應而殘留的一氧化氮也可以容易地還原為氮分子。相應地,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供應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11,使得廢氣中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例如莫耳比)小於2.49。較佳地,此比率為2.33或更小(例如,0至2.33)。更佳地,此比率的範圍為0.43至2.33。最佳地,此比率的範圍為0.67至1.5。
4NO+4NH3+O2→4N2+6H2O (化學式1C)。
當含NOx廢氣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減少時,二氧化氮的量也相應地減少。當氮氧化物的含量足夠低時,可以僅使用氨基還原劑以去除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在此情況下,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停止供應烴基還原劑。
舉例來說,當含NOx廢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為5ppm至25ppm時,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停止供應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11。廢氣中的二氧化氮的濃度範圍表示燃氣輪機1穩定運行的狀態。在燃氣輪機1的這種穩定運行過程中,由於廢氣中的二氧化氮的含量不是很高,所以僅透過由化學式1C表示的脫硝反應就可以充分處理氮氧化物。因此,也可以根據燃氣輪機1的運行狀態而停止供應烴基還原劑。例如,較佳為當燃氣輪機1的負載為最大負載的40% 以上(即,40%~100%)時,更佳為當負載為80%以上(即,80%~100%)時,停止烴基還原劑的供應。這是因為在燃氣輪機1的這個負載範圍內,預期在廢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較低(例如,5ppm至25ppm)。當燃氣輪機1的負載達到其全負載的40%至100%時,且更具體地達到80%至100%時,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停止供應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11。
在下文中,將更詳細地說明控制器60、還原劑供應單元50及噴射噴嘴11中的每一個。
參照第2圖,控制器60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使得烴基還原、氨基還原劑或兩者供應至噴射噴嘴11。控制器60透過包含能夠處理資料的中央處理單元(CPU),例如微處理器,的控制裝置以實現。控制裝置不限於特定形式,只要能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即可。控制裝置可以為根據習知技術製造的任意可用裝置。控制裝置可以包含輸入/輸出單元(未示出)以向諸如感測器的測量單元及/或諸如幫浦、閥及其相似物的操作單元傳送訊號或從其接收訊號。控制裝置可以進一步包含資料儲存單元(未示出),其能夠儲存在控制過程中產生的資料或其他輸入資料。
參照第1圖,還原劑供應單元50包含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及混合器55,混合器55用以混合分別由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及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所供應的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混合器55的末端連接至噴射噴嘴11且設置於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與噴射噴嘴11之間以及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與噴射噴嘴11之間。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及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可以具有能夠在預定時間內儲存還原劑的桶型(tank-type)結構,或者能夠實時供應還原劑的管型(pipe-type)結構。混合器55不限定於特定結構,只 要能將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彼此混合即可。例如,參照第3圖,混合器55可以配置有設置在還原劑的流動路徑上的擋板553。擋板553阻擋還原劑的移動並產生擾流(turbulence)以混合還原劑。在此情況下,混合器55包含混合器外殼551、安裝在混合器外殼551中的擋板553、設置在混合器外殼551一側的入口555及設置在相對側的出口557。入口555連接至支管(branch pipe)59且出口557連接至還原劑供應管58,以使還原劑可以容易地供應。此外,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及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透過連接管57彼此連接,且連接管57上裝設有回流防止單元(第一回流防止單元52及第二回流防止單元54)。連接管57包含支管59,支管59連接至混合器55的第二端。回流防止單元包含第一回流防止單元52及第二回流防止單元54。第一回流防止單元52設置在支管59與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之間,並且第二回流防止單元54設置在支管59與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之間。第一回流防止單元52及第二回流防止單元54中的每一個可以透過止回閥及其相似物來實現。藉由此結構,不同的還原劑僅在混合器55中選擇性地混合且供應至噴射噴嘴11,並且其可以避免影響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1及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53中的每一個。此外,還原劑供應單元50包含幫浦51a、53a及截止閥(未示出)。具體地,控制器60透過控制各幫浦51a、53a及截止閥的運作以控制各還原劑的供應。
控制器60接收測量單元40所測量的資料,並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基於所接收的資料更有效地處理廢氣。測量單元40包含感測器及其相似物以測量選自含NOx廢氣之溫度、含NOx廢氣的至少一種組分之濃度以及燃氣輪機之輸出功率中的至少一個參數。在此情況下,廢氣包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或兩者作為待測量其濃度的一種或多種組分。相應地,由於控制器60在上述特定條 件下,例如廢氣溫度、氮氧化物濃度、燃氣輪機的輸出等,有效地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50,因此可以有效地處理含NOx廢氣。
參照第1圖及第4圖至第7圖,噴射噴嘴11可以透過其末梢端選擇性地噴射還原劑至燃氣輪機1與熱交換單元8之間的導管3。
噴射噴嘴11不特別限定於特定結構。然而,較佳為如第4圖所示,噴射噴嘴11安裝為沿厚度方向延伸且穿過導管3的管壁,並且定向為使得從噴射噴嘴11噴射的還原劑從導管3的內壁側朝向導管3的中心行進。藉由此結構,可以容易地供應還原劑至導管3內的特定位置,而不需要借助會阻礙廢氣在導管3中流動的結構。用於向噴射噴嘴11供應還原劑的還原劑供應管58連接至噴射噴嘴11的近端,其設置在導管3的外側。
裝設有噴射噴嘴11的導管3透過設置在擴散模組單元2與熱交換單元8之間的管道來實現。與熱交換單元8相鄰的導管延伸管4也是導管3的一部分。導管3進一步包含阻尼連接器31以減緩震動。噴射噴嘴11可以安裝在阻尼連接器31的後端部分。具體地,導管3由第一導管單元3a、第二導管單元3b以及第一導管單元3a與第二導管單元3b之間的阻尼連接器31所組成。阻尼連接器31吸收震動使得震動不會傳遞至後側(參照第1圖)。由於噴射噴嘴11位於阻尼連接器31的後端,因此噴射噴嘴11可以容易地將還原劑噴灑至廢氣中,且同時最小化燃氣輪機1的機械震動的影響。噴射噴嘴11的安裝位置不限定於此。也就是說,如果有需要,噴射噴嘴11可以安裝在導管3的任意位置(包含導管延伸管4)。也就是說,噴射噴嘴11可以安裝在阻尼連接器31的前端或後端。雖然上述實施例揭露了噴射噴嘴11設置於阻尼連接器31的後端的結構,但是噴射噴嘴11的安裝位置不限定於此。阻尼連接器31可以透過任意類型的減震器來實現。例如,阻尼 連接器31透過能夠吸收震動的波紋管(corrugated pipe)(例如,伸縮軟管(bellows))來實現。
噴射噴嘴11可以方便地安裝為第5圖或第6圖中所示的結構。噴射噴嘴11安裝為在厚度方向上穿過導管3的管壁。也就是說,噴射噴嘴11從導管3的外部延伸至內部。具體地,配備法蘭之貫穿管114延伸穿過導管3的管壁,並且噴嘴1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至配備法蘭之貫穿管114。在此情況下,噴射噴嘴11的至少一部分與配備法蘭之貫穿管114的法蘭緊密接觸。例如,連接法蘭112形成在噴射噴嘴11的主體111的外表面上。安裝且固定噴射噴嘴11,使得噴射噴嘴11的連接法蘭112與配備法蘭之貫穿管114的法蘭(參照第6圖中的彎曲部分)接觸。除了連接法蘭112與配備法蘭之貫穿管114的法蘭彼此直接接觸的結構,可以插入墊片113至法蘭之間以提供更可靠的密封及減震性能。藉由此結構,如第5圖所示,可以透過將噴射噴嘴11插入至配備法蘭之貫穿管114中以方便地安裝及固定噴射噴嘴11。此外,如第6圖所示,透過將噴射噴嘴11從配備法蘭之貫穿管114中取出,可以容易且方便地將噴射噴嘴11從導管3中移除。當固定噴射噴嘴11時,可以使用諸如螺絲或螺母的耦接元件(未示出)。或者,可以透過形成諸如突起及凹槽的結構以增加固定性。藉由此結構,噴射噴嘴11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裝至導管3中。
此外,擴散模組單元2設置在噴射噴嘴11與燃氣輪機1之間,以引導廢氣流向導管3的管壁。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確定了最小噴射位置11m。最小噴射位置11m表示從噴射噴嘴11噴射的還原劑能夠行進的最小距離所對應的位置。
擴散模組單元2設置在燃氣輪機1與導管3之間,並且其由廢氣流經的外圓筒部分21及設置在外圓筒部分21的中心以離心方式引導廢氣流動的輪轂(hub)22所組成(參照第1圖及第4圖)。輪轂22透過支撐構件23固定至外圓筒部分21的內表面。最小噴射位置11m的距離係對應於從輪轂22的縱向方向沿著輪轂22的外周表面的末端延伸出的假想線「L」起算,而與假想線「L」垂直延伸至導管3的內壁的垂直線「a」的一半長度(參照第7圖)。還原劑至少行進至最小噴射位置11m。因此,可以有效地從廢氣中去除氮氧化物。未到達最小噴射位置11m的還原劑則難以與廢氣充分接觸。沒有與廢氣充分接觸的還原劑在不參與反應的情況下被排放,反而成為污染物。
參照第1圖,脫硝觸媒7設置在熱交換單元8所包含的一個熱交換模組83與另一個熱交換模組85之間。由於脫硝觸媒7位於此位置,由脫硝觸媒7引起的催化反應可以在與第一區域分隔開的第二區域中進行,第一區域為兩種還原劑之混合物注入廢氣的區域。也就是說,由於廢氣透過熱交換模組83、85調節過溫度才與脫硝觸媒7接觸,因此其在觸媒保護方面為較佳的。然而,由於在熱交換模組83、85之間的狹窄空間內難以安裝脫硝觸媒7,因此將脫硝觸媒7裝入脫硝觸媒外殼700中以方便脫硝觸媒7的安裝。處於第8圖所示狀態的脫硝觸媒7可以裝入第9圖所示的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700中。第8圖示出脫硝觸媒7承載於載體71上且載體71容置於兩端開放的觸媒外殼73內的狀態。裝有脫硝觸媒7的脫硝觸媒外殼700即使在狹窄的空間內也能夠方便地安裝。各脫硝觸媒外殼700設置有一個或複數個觸媒外殼73,在各觸媒外殼73中容置有載體71。脫硝觸媒外殼700的相對兩側未密封,並設置有防止觸媒外殼73脫離脫硝觸媒外殼700的格柵710及750。格柵710透過諸如螺絲701及螺帽703的連接元件附接至外殼體 730以及從外殼體730拆離。由於外殼體730的側面設置有格柵710,所以觸媒外殼73可以容易地插入至脫硝觸媒外殼700中以及從脫硝觸媒外殼700移除。此外,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700設置在一對導軌740a及740b之間以便於移動。此對導軌740a及740b安裝在熱交換模組83及85之間。藉由此結構,可以在熱交換模組83、85之間穩定地移動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700。如第10圖至第11圖所示,各脫硝觸媒外殼700的第一側設置有環790,並且在其第一端具有環固定部775的鋼索770穿過環790,使得脫硝觸媒外殼700彼此連接。此外,脫硝觸媒外殼700的第二側設有輪780,且鋼索770的第二端與鋼索拖拉器760連接。藉由此結構,即使在脫硝觸媒7分佈在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700中的狀態下,也可以容易地在熱交換模組83及85之間移動脫硝觸媒7。也就是說,鋼索770的第一端設置有環固定部775,鋼索770的第二端連接至鋼索拖拉器760,並且透過鋼索770連接的脫硝觸媒外殼700設置在鋼索770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因此,當拉動鋼索770的第二端時,形成在鋼索770第一端的環固定部775推擠壓合環790,使得設置有壓合環790的脫硝觸媒外殼700也被推動,並且相鄰的脫硝觸媒外殼700也被推動,藉此脫硝觸媒外殼700可朝向鋼索770被拉動的方向移動。結果是,透過鋼索770連接的脫硝觸媒外殼700皆沿同一方向移動。更具體地,如第11圖所示,熱交換單元8的第一壁310設置有門320,相對於第一壁310的第二壁330設置有通孔340。移動鋼索770的第二端穿過通孔340,然後連接至安裝在熱交換單元8外部的鋼索拖拉器760,並且沿箭頭所指示的方向操作鋼索拖拉器760(參照第11圖)。因此,脫硝觸媒外殼700在導軌740a及740b之間移動。藉由此配置,即使在諸如熱交換模組83、85之間的空間的狹窄空間內也能夠安裝脫硝觸媒7。
環790的形狀不特別限於所繪示的形狀,只要環790的形狀可以允許鋼索770從中穿過即可。例如,環790可以具有甜甜圈形或圓柱形。此外,環固定部775的形狀不限定於所繪示的形狀,只要鋼索770的第一端可以固定至環790即可。鋼索770的端部固定在支撐件上或形成為用作支撐件。支撐件可以為鋼索夾(wire rope clip)、鋼索夾(rope clamp)(例如,鋼索末端止動夾環(wire rope end stop clamp ring))或其相似物。較佳地,環固定部775可以透過諸如螺紋連接的任意連接方法與鋼索770分離。為了開啟及關閉門320,在門320的一側形成諸如鉸鏈的開/關單元325。鋼索拖拉器760是一種用於拖拉鋼索770的裝置。例如,其為裝設有馬達的鋼索絞盤。
熱交換單元8可以為餘熱回收鍋爐的一部分。除了第一熱交換模組83及第二熱交換模組85之外,熱交換單元8可以進一步包含入口側熱交換模組81、出口側熱交換模組87及煙囪側(stack-side)熱交換模組89。煙囪側熱交換模組89為鄰近煙囪6的熱交換模組。雖然未繪示出,但是各熱交換模組81、83、85、87及89的上下端彼此連接,並且用於儲存及循環高壓蒸氣或熱回收流體的儲槽安裝在熱交換模組81、83、85、87及89的連接部分。熱交換模組81、83、85、87及89安裝為使得流體從第一階段的熱交換模組81依序地循環至最後階段的熱交換模組89。熱交換模組81、83、85、87及89可以產生高壓蒸氣。各別的熱交換模組81、83、85、87及89的溫度從第一階段的熱交換模組81朝向最後階段的熱交換模組89依序降低。
觸媒可以額外地安裝於熱交換模組之間的空間中。將參考第12圖以更詳細地說明此實施例。第12圖為說明第1圖的廢氣處理裝置的修改的示意圖。
參照第12圖,一種廢氣處理設備10-1,其為對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廢氣處理設備的修改,係包含位於脫硝觸媒7後端的附加脫硝觸媒7-1及位於附加脫硝觸媒7-1後端的氧化觸媒9。
除了添加了附加脫硝觸媒7-1及氧化觸媒9之外,第12圖所示的廢氣處理裝置10-1與第1圖所示的廢氣處理裝置10相同。因此,為了避免重複,將省略對第1圖所示的廢氣處理裝置10的示例部分的說明,且將集中於第12圖所示的廢氣處理裝置10-1的附加部分以進行說明。附加脫硝觸媒7-1設置於第二熱交換模組85與出口側熱交換模組87之間,使得廢氣與附加脫硝觸媒接觸以在廢氣溫度處於200°至400°範圍內的狀態下進行催化脫硝。之後,廢氣與安裝在出口側熱交換模組87與煙囪熱交換模組89之間的氧化觸媒9接觸,從而透過氧化反應去除廢氣中的一氧化碳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氧化觸媒9能夠處理可透過氧化法或分解法處理的物質,其中此物質包含諸如醛類的烴類、諸如一氧化碳的不完全燃燒產物及作為剩餘還原劑的氨。透過這樣的氧化觸媒9,也可以去除廢氣中可能包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未反應的還原劑及其相似物。這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可以是包含在含NOx廢氣中的物質,也可以是衍生自還原劑的物質。相應地,藉由上述裝置的結構,可以進一步去除包含在含NOx廢氣中或衍生自還原劑的一氧化碳、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也就是說,可以更有效且適當地處理廢氣。
適用於本發明的脫硝觸媒或附加脫硝觸媒沒有特別的限制。任意可以透過選擇性催化還原(SCR)將氮氧化物還原為氮的物質皆可以用作還原劑。例如,還原劑可以為氨-SCR反應觸媒(ammonia-SCR reaction catalyst)(例如,諸如釩的金屬氧化物觸媒),並且其可以透過諸如離子交換法或乾式浸漬法的習 知方法製造或可商購獲得。此外,脫硝觸媒或附加脫硝觸媒可以為添加有氧化觸媒功能的雙功能觸媒。在此情況下,添加了氧化觸媒功能的雙功能觸媒表示可以作為氧化觸媒也可以作為脫硝觸媒的觸媒。雙功能觸媒的形式及類型沒有特別限制。例如,雙功能觸媒構成為使得用於脫硝功能的觸媒組分及用於氧化功能的觸媒組分承載於單個載體上。較佳地,用於脫硝功能的觸媒組分可以位在用於氧化功能的觸媒組分之前。在此情況下,用於脫硝功能的觸媒組分可以為能夠促進還原反應的氧化釩,且用於氧化功能的觸媒組分可以為貴金屬。在此情況下,貴金屬可以為鉑、鈀、銀或其相似物。從下文中的測試實例可以看出,透過這種雙功能觸媒可以抑制總烴(total hydrocarbon,THC)的產生及氨洩漏,並且在壓降方面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廢氣。
較佳地,適用於本發明實施例的烴基還原劑係選自分子中含有至少一個羥基(OH)的烴類及諸如醣類的糖中的至少一種。更佳地,烴基還原劑係選自乙醇、乙二醇、甘油、糖及果糖中的一種或多種。
較佳地,適用於本發明實施例的氨基還原劑係選自氨、尿素及其前驅物中的至少一種。
此外,可以應用於本發明實施例的氧化觸媒不特別限定於特定材料,只要其可以使用氧化方法或分解反應去除物質即可。例如,其可以為鉑、鈀及/或銀。氧化觸媒為可以透過已知方法製備或可商購獲得的物質。
在下文中,本發明的效果將參照測試實例(test examples)以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測試實例1,確認脫硝效果之試驗
製備偽廢氣(pseudo exhaust gas),其中O2佔15%、所含的一氧化氮(NO)的濃度為20ppm、所含的二氧化氮(NO2)的濃度為80ppm,且平衡氣體為N2。配置觸媒試驗裝置,所製備的偽廢氣透過質量流量控制器(Mass Flow Controller,MFC)供應以通過觸媒試驗裝置。在此試驗中,使用含有濃度為1%的NO及NO2的混合氣體(平衡氣體N2)以產生偽廢氣。SCR觸媒(購自IB材料有限公司(IB Materials Co.,Ltd.))安裝在觸媒測試裝置中,且安裝有電加熱器及冷卻器以控制反應溫度。SCR觸媒的空間速度為23,000±3,000hr-1。使用混合器使得氨及乙二醇與偽廢氣混合並且所得混合物通過觸媒測試裝置。混合器中安裝有電加熱器及冷卻器,使得還原劑及偽廢氣在400±4℃下彼此接觸。在混合器前將NH3與NOx的莫耳比調整為1.26後將氨噴射至混合器中。在此情況下,使用了1%氨氣(ammonia gas)(平衡氣體N2)作為氨(ammonia),並且透過質量流量控制器調節氨氣的噴射流量率。此外,乙二醇的噴射量透過計量泵調節。當噴射乙二醇時,調整乙二醇與NO2的噴射莫耳比並且在不同溫度下測定脫硝率。SCR觸媒的反應溫度在175℃至550℃的範圍內變化,並且在此範圍內的各個溫度區間檢查脫硝效果。此時,考量到當還原劑與廢氣在300℃至500℃彼此接觸時所能達到的反應溫度範圍,選擇了500℃或以下的反應溫度範圍。為了確認這種效果,透過將觸媒試驗裝置的溫度升高至超過500℃的溫度的550℃以進行試驗。並且,計算各條件下的脫硝率,其結果如表1所示。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27-1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28-2
如表1中所示,當廢氣中的NO2濃度約為80ppm(NO2/NOx=0.8),且僅使用氨作為還原劑時(即,當乙二醇噴射量為0時),在350℃或更高的溫度下的脫硝率為70%或更高。然而,當還原劑中包含乙二醇時,即使反應溫度為300℃或更低,也觀察到70%或更高的脫硝率,並且脫硝率隨著乙二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當乙二醇/NO2的比率為0.3或更高時,即使當反應溫度為200℃時,也觀察到70%或更高的脫硝率。然而,當反應溫度低於200℃或反應溫度高於500℃時,即使增加乙二醇含量,脫硝率也無法達到70%。由此可知,具有高含量的二氧化氮的廢氣在200℃至500℃的反應溫度範圍內能夠容易且適當地進行處理。從這些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當根據本發明處理廢氣時,可以在較寬的反應溫度範圍內透過催化反應容易地處理含有高濃度二氧化氮的廢氣。
測試實例2,確認廢氣溫度對於所供應的還原劑的脫硝效果之試驗
在下文中,根據測試實例1的結果,將說明供應有兩種不同還原劑的廢氣溫度如何影響脫硝反應。當催化反應的溫度固定在300℃並且供應有還原劑的廢氣溫度變化時,觀察到脫硝率的變化。300℃的固定催化反應溫度是透過在測試實例1的結果中從脫硝率可以達到90%或以上的反應溫度中選擇較低的溫度以確定的。具體地,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係配置為使得對廢氣的還原劑供應在第一腔室內進行,並且催化反應在在第二腔室內進行。SCR觸媒(購自IB材料有限公司(IB Materials Co.,Ltd.))安裝在第二腔室中。電加熱器分別安裝在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前,並且氣冷冷卻器安裝在第二腔室前以控制反應溫度。偽廢氣(O2 15%、NO 14ppm、NO2 60ppm)噴射至第一腔室中,溫度升至表2所示的廢氣溫度,然後噴射乙二醇(乙二醇/NO2的莫耳比為0.4)及氨(NH3/NOx的莫耳比為1.27)以與偽廢氣混合,並且所得混合物在第一腔室中滯留足夠的滯留時間(例如,0.8秒)。接下來,測量從二氧化氮至一氧化氮的轉化程度並且計算轉化率。試驗2的結果總結在表2中。使用電加熱器及氣冷冷卻器將從第一腔室排出的廢氣於第二腔室中調節至300℃的反應溫度,從而進行催化脫硝反應。在此試驗中,SCR觸媒的空間速度為45000hr-1。計算透過催化反應的脫硝率。試驗結果總結在表2中。為了觀察當廢氣溫度與催化反應溫度不同時,由二氧化氮轉化的一氧化氮是否可以維持(maintained)在催化反應溫度下,而在第二腔室前測量NO2對NOx的比率。在第一腔室中測量的NO2對NOx的比率與在第二腔室前測量的NO2對NOx的比率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表示即使在催化反應溫度下,在表2所示的廢氣溫度下的NO2的轉化率也維持不變。
此外,表2示出廢氣中的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廢氣中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是透過將轉化後廢氣中殘留的NO2濃度除以轉化後廢氣中存在的NO濃度(即,轉化前的NO濃度加上透過轉化過程中新產生的NO濃度)來計算的。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0-3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1-4
從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當在300℃至500℃的溫度範圍內,且較佳為在320℃至480℃的溫度範圍內,供應還原劑至廢氣時,二氧化氮非常有效地轉化為一氧化氮。在此情況下,發現廢氣中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較佳為小於2.49。這些結果表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較佳地,控制器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還原劑(即,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使得含NOx廢氣中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小於2.49。
測試實例3,廢氣中的NO2/NO比對脫硝反應的影響
在下文中,參照測試實例2的結果,以更詳細地說明廢氣中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變化對脫硝率的影響。
催化反應溫度與測試實例2同樣地固定在300℃,但本試驗為在改變廢氣中的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的同時進行的。在本試驗中,SCR觸媒的空間速度與測試實例2不同。這是為了觀察根據隨著廢氣中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的變化而變化的脫硝效果。為製備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經調整的偽廢氣,使用氮氣作為平衡氣體,且將氧氣(O2)濃度調整為15%,並且NO及NO2的濃度調整為如表3所示的值。SCR觸媒(購自IB材料有限公司(IB Materials Co.,Ltd.))安裝在觸媒測試裝置中,並安裝有電加熱器及冷卻器以控制反應溫度。SCR觸媒的空間速度為30,000±2,000hr-1。混合器用於使氨與偽廢氣混合並且所得混合物通過觸媒測試裝置。混合器裝設有電加熱器及冷卻器以調節混合溫度。在混合器前將NH3對NOx的莫耳比調整為1.2後將氨噴射至混合器中。在此情況下,使用了1%氨氣(ammonia gas)(平衡氣體N2)作為氨(ammonia),並且透過質量流量 控制器調節氨氣的噴射流量率。並且,計算各條件下的脫硝率,其結果如表3所示。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2-5
如表3所示,當廢氣中的NO2/NO比為2.33或更小時,脫硝反應得到有效的執行。當廢氣中的NO2/NO比為0.43至2.33時,脫硝反應得到更有效的執行。當廢氣中的NO2/NO比為0.67至1.5時,脫硝反應得到最有效的執行。
從這些結果得出以下結論,所接觸的廢氣中的NO2/NO比,其較佳為2.33或更小,且更佳為0.43至2.33,並且最佳為0.67至1.5。因此,還原劑(例如,烴基還原劑)用以維持這樣的NO2/NO比。
這些結果示出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較佳地,控制器需要控制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還原劑(烴基還原劑)至噴射噴嘴,使得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對一氧化氮的比率變為2.33或更小,且較佳為0.43至2.33,且更佳為0.67至1.5。
測試實例4,確認脫硝效果及氧化效果之試驗
在測試實例1中使用的脫硝觸媒中加入氧化觸媒,並進行試驗以確認對偽廢氣(O2 15%、NO 20ppm、NO2 80ppm、丙烷(C3H8)15ppm(平衡氣體N2))的脫硝及氧化效果。丙烷為添加用以客觀地確定THC去除效果的成分。丙烷氣(1%丙烷、平衡氣體N2)與MFC一起供應,以使得濃度得到調節。當將氧化觸媒加入至脫硝觸媒中時,氧化觸媒及脫硝觸媒分別承載於不同的載體上或承載在同一載體上。在氧化觸媒及脫硝觸媒承載在各別的載體上的情況下,額外購買鉑基氧化觸媒(由IB材料有限公司(IB Materials Co.,Ltd.)製造)並添加至測試實例1中所使用的SCR觸媒中。鉑基氧化觸媒的空間速度為60,000hr-1。為了使用承載於同一載體上的氧化觸媒及脫硝觸媒,使用去離子水稀釋硝酸鉑,然後使用稀釋溶液塗佈於測試實例1中所使用的SCR觸媒約40%的面積,使得鉑(Pt)的含量相對於觸媒的總重量為0.05wt%。然後,在120℃下乾燥4小時並且在500℃下煅燒(calcinated)5小時以製備雙功能觸媒。
本試驗中使用的觸媒試驗裝置及混合器與測試實例1中的相同。當廢氣與還原劑接觸時廢氣的溫度為400℃。改變試驗條件使得乙二醇存在或不存在並且氧化觸媒的類型改變。催化反應溫度如下表所示。在此試驗中,氨以對應於NH3/NOx比=1.2的數量進行供應,並且乙二醇以對應於乙二醇/NO2莫耳比=0.4的數量進行供應。作為測試結果,獲得了各條件下的脫硝率、總烴(total hydrocarbon,THC)去除率、氨洩漏濃度及壓降變化。試驗結果總結在表4至表7中。表4示出僅使用氨作為還原劑的情況下以及僅使用SCR觸媒作為觸媒的情況下的試驗結果,並且表5及表6示出使用氨及乙二醇作為還原劑的情況下以及同時使用氧化觸媒及脫硝觸媒作為還原劑的情況下的試驗結果。表5示出使用承載在各別載體上的氧化觸媒及脫硝觸媒的情況下的試驗結果,表6示出使用雙功能 觸媒的情況下的試驗結果。表7示出在380℃的反應溫度下各種情況下壓降變化的測試結果。在表7中,ND表示「未檢出(not detected)」。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4-6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4-7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5-8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5-9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6-10
Figure 110117802-A0305-02-0036-11
由表4至表7的試驗結果可以得知,當烴基還原劑及氨基還原劑一起使用時,可以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有效地進行脫硝反應。此外,可以看出當氧化觸媒及脫硝觸媒一起使用時,可以有效地抑制THC的產生及氨洩露。進一步地,可以看出當氧化觸媒及脫硝觸媒以雙功能觸媒的形式使用時,廢氣處理在壓降方面更為有效。
從試驗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根據本發明,即使是具有高含量的二氧化氮的廢氣(例如,複合循環發電廠在啟動時所產生的廢氣)也可以被有效且妥善地處理。
雖然已經參照附圖及測試實例說明了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但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是,在不脫離例示性實施例的技術精神或本質特徵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透過其他不同形式進行實施。
1:燃氣輪機
2:擴散模組
3:導管
3a:第一導管單元
3b:第二導管單元
4:導管延伸管
6:煙囪
7:脫硝觸媒
8:熱交換單元
81,83,85,87,89:熱交換模組
10:廢氣處理裝置
11:噴射噴嘴
21:外圓筒部分
22:輪轂
31:阻尼連接器
50:還原劑供應單元
51: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
51a,53a:幫浦
52:第一回流防止單元
53: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
54:第二回流防止單元
55:混合器
57:連接管
58:還原劑供應管
59:支管

Claims (17)

  1. 一種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包含:一噴射噴嘴,係在一燃氣輪機與一熱交換單元之間的一導管中具有一末梢端;一還原劑供應單元,係配置為供應一還原劑至該噴射噴嘴;以及一控制器,係配置為控制該還原劑供應單元,其中該還原劑供應單元包含一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一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及一混合器,該混合器用以混合該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所供應的一烴基還原劑及該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所供應的一氨基還原劑,該混合器具有一第一末端,其連接至該噴射噴嘴且設置於該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與該噴射噴嘴之間以及該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與該噴射噴嘴之間,該熱交換單元包含一第一熱交換模組及一第二熱交換模組,且一脫硝觸媒設置於該第一熱交換模組與該第二熱交換模組之間,並且該控制器控制該還原劑供應單元,使得當存在於該燃氣輪機與該熱交換單元之間的一含NOx廢氣的溫度在300℃至500℃的範圍內時,該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該烴基還原劑及該氨基還原劑至該噴射噴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及該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透過一連接管以連接,並且一回流防止單元安裝於該連接管中。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裝置,其中該連接管包含一支管,並且該支管連 接至該混合器的一第二末端。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回流防止單元包含一第一回流防止單元及一第二回流防止單元,該第一回流防止單元設置在該支管與該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之間,且該第二回流防止單元設置在該支管與該氨基還原劑供應單元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控制器控制該還原劑供應單元,使得當存在於該燃氣輪機與該熱交換單元之間的該含NOx廢氣中含有濃度為30至100ppm的氮氧化物時,該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該烴基還原劑及該氨基還原劑至該噴射噴嘴。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控制器控制該還原劑供應單元,使得該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至該噴射噴嘴的該烴基還原劑的最大數量為該含NOx廢氣中的二氧化氮(NO2)的0.5當量。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控制器控制該還原劑供應單元供應該烴基還原劑至該噴射噴嘴,使得該含NOx廢氣的NO2/NO比變為2.33或更小。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測量單元,係配置為測量選自該含NOx廢氣之溫度、該含NOx廢氣的至少一種組分之濃度以及該燃氣輪機之輸出功率中的至少一個參數,其中該含NOx廢氣的組分包含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或兩者。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裝置,其中該控制器根據該測量單元所測得的二氧化氮(NO2)之濃度以控制該還原劑供應單元適應性地供應該烴基還原劑至該噴射噴嘴。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當從該燃氣輪機排出的該含NOx廢氣中的氮氧化物濃度為5至25ppm時,或當該燃氣輪機之輸出功 率達到該燃氣輪機的滿載容量的40%至100%時,該控制器控制該烴基還原劑供應單元停止供應該烴基還原劑至該噴射噴嘴。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噴射噴嘴噴射該還原劑,使得該還原劑從該導管的內壁朝向該導管的中心部分行進。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擴散模組,用以引導該燃氣輪機與該噴射噴嘴之間的廢氣朝向該導管的內壁移動,其中確定了一最小噴射位置,其位於該還原劑從該噴射噴嘴噴出後至少能夠行進的最小距離處,該擴散模組包含廢氣所流經的一外圓筒及設置在該外圓筒的中心部分以離心地引導廢氣的一輪轂,並且該最小噴射位置的距離係對應於從該輪轂的縱向方向沿著該輪轂的外周表面的末端延伸出的一假想線起算,而與該假想線垂直而延伸至該導管的內壁的一垂直線的長度的一半。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脫硝觸媒容置於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中,各該脫硝觸媒外殼的第一側設置有一環,在其第一端具有一環固定部的一鋼索穿過各個該脫硝觸媒外殼的該環以連接該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各該脫硝觸媒外殼的第二側設置有一輪,該鋼索的第二端連接至一鋼索拖拉器,並且該複數個脫硝觸媒外殼在設置於該第一熱交換模組與該第二熱交換模組之間的一對導軌之間移動。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該脫硝觸媒為雙功能觸媒,其添加了氧化觸媒功能。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置,其中在該脫硝觸媒的後端設置有一附加脫硝觸媒。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裝置,其中一氧化觸媒設置在該附加脫硝觸媒的後端。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置,其中該熱交換單元進一步包含一出口側熱交換模組,該出口側熱交換模組設置在該第二熱交換模組的後端,該第一熱交換模組設置在該第二熱交換模組的前端,該附加脫硝觸媒設置在該出口側熱交換模組的前端,並且該氧化觸媒設置在該出口側熱交換模組的後端。
TW110117802A 2020-06-09 2021-05-17 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 TWI781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69863A KR102159083B1 (ko) 2020-06-09 2020-06-09 복합화력발전소 배가스 처리장치
KR10-2020-0069863 2020-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4029A TW202204029A (zh) 2022-02-01
TWI781625B true TWI781625B (zh) 2022-10-21

Family

ID=72708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7802A TWI781625B (zh) 2020-06-09 2021-05-17 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59083B1 (zh)
TW (1) TWI781625B (zh)
WO (1) WO20212516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9083B1 (ko) * 2020-06-09 2020-09-23 주식회사 이엠코 복합화력발전소 배가스 처리장치
CN113842740A (zh) * 2021-11-08 2021-12-28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烧结机脱硝烟气加热系统
TWI796206B (zh) * 2022-04-18 2023-03-11 凱德利斯特國際有限公司 智慧型多功能環保裝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5944B1 (en) * 2000-03-27 2002-11-05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Vanadia catalyst impregnated on titania-pillared clay for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oxide
CN100464122C (zh) * 2007-02-28 2009-02-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降低煤粉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及其使用的煤粉锅炉
JP2009090239A (ja) * 2007-10-10 2009-04-30 Hitachi Ltd NOx還元触媒、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触媒の使用方法
CN102168852A (zh) * 2010-12-23 2011-08-31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垃圾焚烧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85664A (zh) * 2015-12-07 2016-04-13 山西大学 一种复合脱硝的方法及装置
CN206391846U (zh) * 2017-01-09 2017-08-11 山东晴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高效氨基还原剂的脱硝系统协同scr联合脱硝系统
KR101807996B1 (ko) * 2017-07-17 2017-12-12 블루버드환경 주식회사 황연 및 질소산화물 저감을 위하여 이종 환원제를 사용하는 복합 탈질설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97961B1 (ko) * 2003-04-24 2006-07-06 한국남부발전 주식회사 고정원에서 발생되는 이산화질소 가시매연 저감방법
KR101277518B1 (ko) * 2013-04-09 2013-06-21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황연 및 질소산화물을 저감하기 위한 선택적 촉매환원/선택적 무촉매환원 복합 탈질설비
KR101563079B1 (ko) 2014-02-04 2015-10-30 한국남부발전 주식회사 화력발전소 배연 탈황설비
KR102079768B1 (ko) * 2018-05-08 2020-02-20 에스케이가스 주식회사 올레핀 제조 공정 중에 발생하는 배가스 내 이산화질소를 저감하는 방법
KR102070771B1 (ko) * 2018-10-10 2020-01-29 한국서부발전 주식회사 화력발전소의 배가스 처리장치
KR102159083B1 (ko) * 2020-06-09 2020-09-23 주식회사 이엠코 복합화력발전소 배가스 처리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5944B1 (en) * 2000-03-27 2002-11-05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Vanadia catalyst impregnated on titania-pillared clay for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oxide
CN100464122C (zh) * 2007-02-28 2009-02-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降低煤粉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及其使用的煤粉锅炉
JP2009090239A (ja) * 2007-10-10 2009-04-30 Hitachi Ltd NOx還元触媒、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触媒の使用方法
CN102168852A (zh) * 2010-12-23 2011-08-31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垃圾焚烧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85664A (zh) * 2015-12-07 2016-04-13 山西大学 一种复合脱硝的方法及装置
CN206391846U (zh) * 2017-01-09 2017-08-11 山东晴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高效氨基还原剂的脱硝系统协同scr联合脱硝系统
KR101807996B1 (ko) * 2017-07-17 2017-12-12 블루버드환경 주식회사 황연 및 질소산화물 저감을 위하여 이종 환원제를 사용하는 복합 탈질설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1630A1 (ko) 2021-12-16
TW202204029A (zh) 2022-02-01
KR102159083B1 (ko) 202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1625B (zh) 複合循環發電廠之廢氣處理裝置
JP7417013B2 (ja) 火力発電所の排ガス処理方法
US8596049B2 (en) Exhaust system having an aftertreatment module
US5988115A (en) SCR reactant injection grid
US4353207A (e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NOx and for providing better plant efficiency in simple cycle combustion turbine plants
WO2010067805A1 (ja) 排ガス浄化装置
CN112007507B (zh) 火力发电厂的废气处理装置
KR101910874B1 (ko) 화력발전소의 질소산화물처리장치
EP22237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on of co/voc oxidation catalyst to reduce no2 formation for gas turbine
IL197162A (en)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urea in a sidestream of combustion flue gas using a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CA2726113A1 (en) Integrated exhaust gas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10031869A (ja) 選択触媒還元によるNOx制御のためのガスタービン燃焼排気ガス噴霧冷却
US20150336051A1 (en) Exhaust-gas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nitrogen oxides from an exhaust gas of a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KR100597961B1 (ko) 고정원에서 발생되는 이산화질소 가시매연 저감방법
US20130047583A1 (en) Aftertreatment system
JP2021058881A (ja) 発電装置用の排気システム
JP2004239109A (ja) エンジンの排ガス浄化装置
JP2013017934A (ja) 脱硝装置及び脱硝方法
KR102474846B1 (ko) Sncr 기반 선박용 플라즈마 질소산화물 저감 장치
JPH1114034A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KR102122253B1 (ko) 배기가스 처리장치
CN207237675U (zh) 用于电厂烟气脱硝的尿素溶液气化装置
KR20210120195A (ko) 오존산화방식의 질소산화물(NOx) 제거공법에 효율적인 개량된 덕트구조
JPH0120984Y2 (zh)
JP2587469B2 (ja) 石炭ガス化燃料の低NOx化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