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0950B -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0950B
TWI780950B TW110138212A TW110138212A TWI780950B TW I780950 B TWI780950 B TW I780950B TW 110138212 A TW110138212 A TW 110138212A TW 110138212 A TW110138212 A TW 110138212A TW I780950 B TWI780950 B TW I7809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ysilicon layer
oxide layer
type doped
ox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6640A (zh
Inventor
翁茂元
廖廷豐
劉光文
Original Assignee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8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095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9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6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664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capsulation Of And Coatings For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周邊區塊、基材、以及陣列區塊。周邊區塊包含互補式金氧半導體元件。基材設置在周邊區塊上,基材包含設置在周邊區塊上的N型摻雜多晶矽層、設置在N型摻雜多晶矽層上的氧化物層,以及設置在氧化物層上的P型摻雜多晶矽層。陣列區塊設置在基材上,陣列區塊包含設置在P型摻雜多晶矽層上並交替堆疊的閘極結構與絕緣層,其中閘極結構中的最底層的一個與P型摻雜多晶矽層一起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接地選擇線。陣列區塊更包含垂直通道結構,穿過閘極結構與絕緣層,且延伸進入N型摻雜多晶矽層。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本揭露是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近年來,半導體裝置的結構不斷改變,且半導體裝置的儲存容量不斷增加。記憶體裝置被應用於許多產品(例如數位相機、手機及電腦等)的儲存元件中。隨著這些應用的增加,記憶體裝置的需求集中在小尺寸與大儲存容量上。為了滿足此條件,需要具有高元件密度與小尺寸的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因此,期望開發出具有更多數量之多個堆疊平面的三維(three-dimensional,3D)記憶體裝置,以達到更大的儲存容量、改善品質並同時保持記憶體裝置的小尺寸。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態樣,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周邊區塊、基材、以及陣列區塊。周邊區塊包含互補式金氧半導體元件。基材設置在周邊區塊上,基材包含設置在周邊區塊上的N型摻雜多晶矽層、設置在N型摻雜多晶矽層上的氧化物層,以及設置在氧化物層上的P型摻雜多晶矽層。陣列區塊設置在基材上,陣列區塊包含設置在P型摻雜多晶矽層上並交替堆疊的閘極結構與絕緣層,其中閘極結構中的最底層的一個與P型摻雜多晶矽層一起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接地選擇線。陣列區塊更包含垂直通道結構,穿過閘極結構與絕緣層,且延伸進入N型摻雜多晶矽層。
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態樣,一種製作半導體裝置的方法,包含提供一結構,結構包含周邊區塊、基材,與陣列區塊。周邊區塊包含互補式金氧半導體元件。基材設置在周邊區塊上,基材包含設置在周邊區塊上的第一多晶矽層、設置在第一多晶矽層上的第一氧化物層、設置在第一氧化物層上的第二多晶矽層、設置在第二多晶矽層上的第二氧化物層、設置在第二氧化物層上的第三多晶矽層、設置在第三多晶矽層上的第三氧化物層,以及設置在第三氧化物層上的第四多晶矽層,其中第四多晶矽層摻雜有P型摻雜劑。陣列區塊設置在基材上,陣列區塊包含設置在第四多晶矽層上且交替堆疊的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以及穿過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且延伸進入第一多晶矽層的垂直通道結構。方法更包含移除第二多晶矽層以及移除第一氧化物層和第二氧化物層,以在第一多晶矽層和第三多晶矽層之間形成空腔,接著以N型摻雜多晶矽材料填充空腔,以得到位於第三氧化物層和周邊區塊之間的N型摻雜多晶矽層。
以下將以圖式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揭露之精神,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揭露之較佳實施例後,當可由本揭露所教示之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與範圍。
參照第1圖至第13圖,其分別為根據本揭露的製作半導體裝置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於不同製作階段的剖面圖。參照第1圖,一種半導體結構10被提供。半導體結構10包含有基材100、設置在基材100下方的周邊區塊200,以及設置在基材100上方的陣列區塊300。亦即,周邊區塊200與陣列區塊300分別配置在基材100的相對兩側面上。於一些實施例中,基材100為形成在周邊區塊200的上表面上,而後,陣列區塊300再形成在基材100的上表面上。於其他的一些實施例中,陣列區塊300先形成在基材100的上表面上,而後,基材100與其上的陣列區塊300再一起與周邊區塊200結合。
周邊區塊200包含有多個半導體元件,例如多個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元件210與其他的適合的電路。
基材100可以為,舉例而言,矽基材。基材100包含有在周邊區塊200上的第一多晶矽層101、在第一多晶矽層101上的第一氧化物層111、在第一氧化物層111上的第二多晶矽層102、在第二多晶矽層102上的第二氧化物層112、在第二氧化物層112上的第三多晶矽層103、在第三多晶矽層103上的第三氧化物層113,以及在第三氧化物層113上的第四多晶矽層104。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多晶矽層101為基材100的第一多晶矽層101到第四多晶矽層104中厚度最厚的一個,而第三多晶矽層103則是基材100的第一多晶矽層101到第四多晶矽層104中厚度最薄的一個。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多晶矽層101的厚度約為1500Å,第二多晶矽層102的厚度約為400Å,第三多晶矽層103的厚度約為100Å,第四多晶矽層104的厚度約為1000Å。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氧化物層111的厚度約為80Å,第二氧化物層112的厚度約為120Å,第三氧化物層113的厚度約為450Å。
第一多晶矽層101可以摻雜有N型摻雜物,如磷或砷。第四多晶矽層104可以摻雜有P型摻雜物,如硼或鍺。於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多晶矽層104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接地選擇線(ground select line,GSL)。
陣列區塊300包含有多個第一絕緣層310及多個第二絕緣層320交替地堆疊在基材100上,其中最上層的層與最下層的層皆為第一絕緣層310,且第一絕緣層310的材料不同於第二絕緣層320的材料。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310可以為氧化物層,如氧化矽層,而第二絕緣層320可以為氮化物層,如氮化矽層。
陣列區塊300更包含有多個垂直通道結構330,垂直通道結構330平行於基材100的法線方向配置。垂直通道結構330被形成為穿過第一絕緣層310和第二絕緣層320的堆疊並延伸進入基材100。於一些實施例中,垂直通道結構330止於第一多晶矽層101。
於一些實施例中,每個垂直通道結構330包含儲存層332、通道層334以及隔離柱336。通道層334被夾在儲存層332以及隔離柱336之間。儲存層332與通道層334具有U形的剖面形狀。於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層332為多層結構,例如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xide-nitride-oxide,ONO)層,用以捕捉電子。通道層334的材料可以為多晶矽,而隔離柱336的材料為絕緣材料。每個垂直通道結構330更包含有導電栓塞338設置在隔離柱336上並與通道層334接觸。於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栓塞338、儲存層332、通道層334跟最上層的第一絕緣層310的上表面大致上是齊平的。隔離柱336的上表面低於通道層334的上表面,且導電栓塞338的側壁與通道層334接觸。
參照第2圖,執行一或多個蝕刻製程,以在陣列區塊300中形成溝槽340。舉例而言,執行第一道蝕刻製程可以移除部分的第一絕緣層310、第二絕緣層320與第四多晶矽層104。亦即,在執行完第一道蝕刻製程之後,溝槽340止於第四多晶矽層104。接著,執行第二道蝕刻製程以加深溝槽340,使得溝槽340止於第三氧化物層113。亦即,第三氧化物層113作為在第二道蝕刻製程的蝕刻終止層。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道蝕刻製程不同於第二道蝕刻製程。
參照第3圖,執行第三道蝕刻製程,以進一步加深溝槽340。第三道蝕刻製程移除部分的第三氧化物層113與第三多晶矽層103並止於第二氧化物層112。亦即,第二氧化物層112作為在第三道蝕刻製程的蝕刻終止層。
參照第4圖,間隔件350形成在溝槽340的側壁上。於一些實施例中,先將間隔材料形成在如第3圖所示的半導體結構10的上表面與側表面上。而後再進行蝕刻製程以移除在半導體結構10的上表面上的間隔材料。在半導體結構10的側表面上的間隔材料被保留下來,進而形成在溝槽340的側壁上的間隔件350。
於一些實施例中,間隔件350為多層結構且包含有第一氮化物層352、氧化物層354,以及第二氮化物層356,其中氧化物層354被夾設在第一氮化物層352和第二氮化物層356之間。第一絕緣層310與第二絕緣層320的上表面在間隔件350形成之後可進一步被遮罩所保護。
參照第5圖,執行蝕刻製程,以移除部分的第二氧化物層112與第二多晶矽層102。蝕刻製程止於第二多晶矽層102,使得第二多晶矽層102的側壁暴露於溝槽340。
參照第6圖,第二多晶矽層102(見第5圖)透過濕式蝕刻被移除。第二多晶矽層102亦可被視為犧牲層。在第二多晶矽層102被移除之後,空腔342會形成在第一氧化物層111與第二氧化物層112之間。而位於第一氧化物層111以及第二氧化物層112之間的該部分的垂直通道結構330則會暴露於空腔342。
參照第7圖,執行一連串的蝕刻製程,以移除暴露的該部分的垂直通道結構330的該部分的儲存層332。舉例而言,第一蝕刻劑,其對氧化物的蝕刻速率大於氮化物的蝕刻速率,以及第二蝕刻劑,其對氮化物的蝕刻速率大於氧化物的蝕刻速率,可使用來移除暴露的該部分的儲存層332,其中儲存層332為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層。而在移除暴露的該部分的儲存層332(即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層)的同時,間隔件350的氧化物層354以及第二氮化物層356(見第6圖)以及第一氧化物層111和第二氧化物層112(見第6圖)也會在過程中一併被移除。因此,空腔342在經過上述移除步驟之後會被擴大。間隔件350的第一氮化物層352則是仍然保留在溝槽340的側壁上。
於一些實施例中,不僅僅是暴露的該部分的儲存層332被移除,儲存層332被第一多晶矽層101與第三多晶矽層103所覆蓋的該部分的端點也會對應地在將暴露的該部分的儲存層332移除之後被凹陷。於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層332包含有上部區段332U以及下部區段332L,其中上部區段332U和下部區段332L被空腔342所分隔開來。
於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層332的下部區段332L的上表面比第一多晶矽層101的最頂表面低。於一些實施例中,儲存層332的上部區段332U的下表面比第三多晶矽層103的最底表面高且高於第三氧化物層113的底表面。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三氧化物層113鄰接於儲存層332的一部分亦在移除暴露的該部分的儲存層332被一併移除。
參照第8圖,額外的多晶矽材料105在空腔342(見第7圖)中磊晶成長並回填空腔342。多晶矽材料105可以為摻雜有N型摻雜物,如磷或砷。殘留的第三多晶矽層103、多晶矽材料105以及第一多晶矽層101的組合被合稱為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的厚度約為2200Å。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以及第四多晶矽層104之間被第三氧化物層113所隔開。換言之,第三氧化物層113作為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與第四多晶矽層104之間的隔離層。
在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形成之後,執行蝕刻製程以移除部分的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進而加深溝槽340。於一些實施例中,溝槽340的底部位於儲存層332的上部區段332U和下部區段332L之間。介於儲存層332的上部區段332U和下部區段332L之間的該部分通道層334接觸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
參照第9圖,間隔件350的第一氮化物層352(見第8圖)被移除,使得堆疊的第一絕緣層310、第二絕緣層320、第四多晶矽層104、第三氧化物層113,以及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的側壁暴露。
參照第10圖,執行氧化製程,如熱氧化製程,以在第四多晶矽層104和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的側壁上形成第四氧化物層114。在經過氧化製程之後,第四多晶矽層104和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的表面被轉換成氧化物層。堆疊的第一絕緣層310(除了最底層的)與第二絕緣層320則是免於被第四氧化物層114所覆蓋。於一些實施例中,第四氧化物層114連接最底層的第一絕緣層310與第三氧化物層113。
參照第11圖,執行蝕刻製程以移除第二絕緣層320(見第10圖)。更具體地說,第二絕緣層320為氮化矽層,蝕刻製程是選用氮化物蝕刻速率大於氧化物蝕刻速率的蝕刻劑進行蝕刻,讓氧化矽層的第一絕緣層310在第二絕緣層320被移除之後保留下來。部分的垂直通道結構330會暴露在第一絕緣層310之間。第四氧化物層114則是保護第四多晶矽層104以及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免於遭受此蝕刻製程的傷害。
參照第12圖,多個閘極結構360形成在第一絕緣層310之間並鄰接垂直通道結構330。每個閘極結構360包含有一或多個閘極介電層、一或多個功函數層,以及如鎢的填充金屬。於一些實施例中,在半導體結構10的頂部的一或多個閘極結構360作為半導體結構10的串列選擇線(string select line,SSL),在半導體結構10的底部的一或多個閘極結構360以及第四多晶矽層104共同作為半導體結構10的接地選擇線(ground select line,GSL),而其餘的閘極結構360則是作為半導體結構10的字元線(word line,WL)。閘極結構360分別圍繞垂直通道結構330設置。因此,陣列區塊300中的單元可以被稱作閘極環繞(gate-all-around,GAA)記憶體單元。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多晶矽層104的厚度T1大於每個閘極結構360的厚度T2。於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多晶矽層104的厚度T1約為1000Å,每個閘極結構360的厚度T2約為300Å。於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多晶矽層104的厚度T1與每個閘極結構360的厚度T2之間的比值約為3到4。於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多晶矽層104的厚度T1小於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的厚度T3。
在閘極結構360形成之後,執行回蝕刻製程以凹陷閘極結構360,使得閘極結構360的側壁從第一絕緣層310的側壁凹入。
參照第13圖,額外的氧化物材料沉積在閘極結構360、第一絕緣層310以及第四氧化物層114(見第11圖)的側壁上。接著,進行一蝕刻製程以移除部分的氧化物材料與第四氧化物層114的底部部分,以打開第四氧化物層114。如此一來,便可形成圍繞溝槽340(見第10圖)的絕緣間隔件370,並且使得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從打開的第四氧化物層114顯露出來。執行磊晶成長以在溝槽340中,從顯露的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起,形成填充溝槽340且被絕緣間隔件370所圍繞的共用選擇線(common select line,CSL)372。絕緣間隔件370的底表面低於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的上表面。共用選擇線372可以為多晶矽並摻雜有N型摻雜物,如磷或砷。共用選擇線372從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向上成長,其中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作為半導體結構10的共用源極面(common source plane)。接著,形成金屬栓塞374連接共用選擇線372。
參照第14圖,其為第13圖的半導體結構10中的區域A的放大圖。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三氧化物層113具有圍繞儲存層332之上部區段332U的第一部分113a以及連接第一部分113a的第二部分113b。第一部分113a的厚度T4小於第二部分113b的厚度T5。第三氧化物層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底表面實質上齊平於儲存層332之上部區段332U的底表面。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三氧化物層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底表面以及儲存層332之上部區段332U的底表面可以為平面、凹面、或是凸面。
請回到第13圖,製作完成的半導體結構10可作為具有多個記憶體單元的半導體裝置。至少一個位在半導體結構10底部的閘極結構360以及第四多晶矽層104共同作為半導體結構10的接地選擇線(ground select line,GSL)。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作為半導體結構10的共用源極面(common source plane)。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和接地選擇線GSL(即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和第四多晶矽層104)之間的距離極短。於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多晶矽層104和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之間的距離為第三氧化物層113的第一部分113a的厚度T4,其約只有300Å。因此,擴散N型摻雜多晶矽層106中的N型摻雜物所需要的熱預算(thermal budget)也相應地減少。除此之外,使用第四多晶矽層104作為接地選擇線GSL的最底層導電層,相較於不具有最底層導電層的情況,使用第四多晶矽層104作為接地選擇線GSL的最底層導電層可以提升記憶體單元的抹除速度以及減少漏電流。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半導體結構 100:基材 101:第一多晶矽層 102:第二多晶矽層 103:第三多晶矽層 104:第四多晶矽層 105:多晶矽材料 106:N型摻雜多晶矽層 111:第一氧化物層 112:第二氧化物層 113:第三氧化物層 113a:第一部分 113b:第二部分 114:第四氧化物層 200:周邊區塊 210:互補式金氧半導體元件 300:陣列區塊 310:第一絕緣層 320:第二絕緣層 330:垂直通道結構 332:儲存層 332U:上部區段 332L:下部區段 334:通道層 336:隔離柱 338:導電栓塞 340:溝槽 350:間隔件 352:第一氮化物層 354:氧化物層 356:第二氮化物層 360:閘極結構 370:絕緣間隔件 372:共用選擇線 374:金屬栓塞 T1, T2, T3, T4, T5:厚度 A:區域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至第13圖分別為根據本揭露的製作半導體裝置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於不同製作階段的剖面圖。 第14圖為第13圖中之半導體結構的區域A的放大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半導體結構
100:基材
104:第四多晶矽層
106:N型摻雜多晶矽層
200:周邊區塊
300:陣列區塊
360:閘極結構
370:絕緣間隔件
372:共用選擇線
374:金屬栓塞
A:區域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一周邊區塊,包含複數個互補式金氧半導體元件; 一基材,設置在該周邊區塊上,該基材包含: 一N型摻雜多晶矽層,設置在該周邊區塊上; 一氧化物層,設置在該N型摻雜多晶矽層上;以及 一P型摻雜多晶矽層,設置在該氧化物層上;以及 一陣列區塊,設置在該基材上,該陣列區塊包含: 交替堆疊的複數個閘極結構與複數個絕緣層,設置在該P型摻雜多晶矽層上,其中該些閘極結構中的最底層的一個與該P型摻雜多晶矽層一起作為該半導體裝置的接地選擇線;以及 一垂直通道結構,穿過該些閘極結構與該些絕緣層,且延伸進入該N型摻雜多晶矽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P型摻雜多晶矽層的厚度與各該閘極結構的厚度的比值約為3到4。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垂直通道結構的一通道層的一部分接觸該N型摻雜多晶矽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垂直通道結構的一儲存層包含圍繞該通道層的頂端的一上部區段與圍繞該通道層的底端的一下部區段,且該垂直通道結構的該通道層的該部分介於該上部區段與該下部區段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氧化物層包含鄰接該儲存層的該上部區段的一第一部分以及連接該第一部分的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的厚度小於該第二部分的厚度。
  6. 一種製作半導體裝置的方法,包含: 提供一結構,該結構包含: 一周邊區塊,包含複數個互補式金氧半導體元件; 一基材,設置在該周邊區塊上,該基材包含: 一第一多晶矽層,設置在該周邊區塊上; 一第一氧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一多晶矽層上; 一第二多晶矽層,設置在該第一氧化物層上; 一第二氧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二多晶矽層上; 一第三多晶矽層,設置在該第二氧化物層上; 一第三氧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三多晶矽層上;以及 一第四多晶矽層,設置在該第三氧化物層上,其中該第四多晶矽層摻雜有P型摻雜劑;以及 一陣列區塊,設置在該基材上,該陣列區塊包含: 交替堆疊的複數個第一絕緣層與複數個第二絕緣層,設置在該第四多晶矽層上;以及 一垂直通道結構,穿過該些第一絕緣層與該些第二絕緣層,且延伸進入該第一多晶矽層; 移除該第二多晶矽層以及移除該第一氧化物層和該第二氧化物層,以在該第一多晶矽層和該第三多晶矽層之間形成一空腔;以及 以一N型摻雜多晶矽材料填充該空腔,以得到位於該第三氧化物層和該周邊區塊之間的一N型摻雜多晶矽層。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其中移除該第二多晶矽層包含: 在該結構中形成一溝槽以暴露該第二氧化物層; 在該溝槽的一側壁上形成一間隔件; 加深該溝槽,以暴露該第二多晶矽層;以及 蝕刻該第二多晶矽層。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方法,其中移除該第一氧化物層和該第二氧化物層更包含: 移除該垂直通道結構的一儲存層的一部分以及該間隔件的一部分,使得該空腔形成在該第一多晶矽層和該第三多晶矽層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間隔件包含在該溝槽的該側壁上的一第一氮化物層、在該第一氮化物層上的一氧化物層,以及在該氧化物層上的一第二氮化物層,而移除該間隔件的該部分包含移除該間隔件的該第二氮化物層與該氧化物層。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移除該垂直通道結構的該儲存層的該部分之後,該垂直通道結構的該儲存層自該第三氧化物層凹陷。
TW110138212A 2021-10-14 2021-10-14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TWI780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8212A TWI780950B (zh) 2021-10-14 2021-10-14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8212A TWI780950B (zh) 2021-10-14 2021-10-14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0950B true TWI780950B (zh) 2022-10-11
TW202316640A TW202316640A (zh) 2023-04-16

Family

ID=85462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212A TWI780950B (zh) 2021-10-14 2021-10-14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095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3636A1 (en) * 2006-06-12 2008-04-24 Vora Madhukar B Scalable Process And Structure For JFET For Small And Decreasing Line Widths
US20200251494A1 (en) * 2016-07-11 2020-08-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US20210287943A1 (en) * 2020-03-10 2021-09-16 Micron Technology, Inc. Integrated Circuitry, Memory Arrays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Integrated Circuitry, And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A Memory Array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93636A1 (en) * 2006-06-12 2008-04-24 Vora Madhukar B Scalable Process And Structure For JFET For Small And Decreasing Line Widths
US20200251494A1 (en) * 2016-07-11 2020-08-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US20210287943A1 (en) * 2020-03-10 2021-09-16 Micron Technology, Inc. Integrated Circuitry, Memory Arrays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Integrated Circuitry, And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A Memory Array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6640A (zh) 202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4794B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117923B2 (en)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523139B1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KR100855990B1 (ko)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613967B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34241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277403B (zh) 制造三维半导体存储器件的方法
KR20090125893A (ko) 고집적 수직형 플래시 메모리 셀 스트링, 셀 소자, 및 그제조 방법
US11552099B2 (en) Vertical-type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an extension area contact structure
US11348941B2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417675B2 (en)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CN113394197A (zh) 半导体器件
CN115223988A (zh) 集成电路器件
CN114551453A (zh) 半导体装置
KR100807221B1 (ko)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23015701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183511B2 (en)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I780950B (zh)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TWI796001B (zh)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TW202017113A (zh) 立體記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I844824B (zh) 半導體結構與其製作方法
US2023011897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2228249A (zh) 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851225B (zh)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作方法
US7880230B2 (en) Zero capacitor RAM with reliable drain voltage applica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