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8603B -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8603B
TWI778603B TW110115671A TW110115671A TWI778603B TW I778603 B TWI778603 B TW I778603B TW 110115671 A TW110115671 A TW 110115671A TW 110115671 A TW110115671 A TW 110115671A TW I778603 B TWI778603 B TW I7786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layer
conductive lines
conductiv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9036A (zh
Inventor
蕭錦濤
呂俊緯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186,25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437998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60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2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 H03K19/173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using elementary logic circuits as components
    • H03K19/177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using elementary logic circuits as components arranged in matrix form
    • H03K19/17736Structural details of routing resources
    • H03K19/1774Structural details of routing resources for global signals, e.g. clock, re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10Distribution of clock signals, e.g. sk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2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 H03K19/173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using elementary logic circuits as components
    • H03K19/177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using specified components using elementary logic circuits as components arranged in matrix form
    • H03K19/1778Structural details for adapting physical parameters
    • H03K19/17784Structural details for adapting physical parameters for supply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Bipolar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揭露一種積體電路,包括第一鎖存電路、第二鎖存電路及時脈電路。第一鎖存電路將多個資料信號經由多根第一導電線傳輸至第二鎖存電路,第一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正面上。時脈電路將第一時脈信號及第二時脈信號經由多根第二導電線傳輸至第一鎖存電路及第二鎖存電路,第二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與正面相反的背面上。一種積體電路的製造方法亦在此揭露。

Description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本案是關於一種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特別是關於具有用以傳輸時脈訊號之背面導線的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半導體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產業已經歷快速增長。IC材料及設計中的技術進步已產生幾代IC。
根據本案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積體電路,包含第一鎖存電路、第二鎖存電路及時脈電路。第一鎖存電路將多個資料信號經由多根第一導電線傳輸至第二鎖存電路,第一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正面上。時脈電路將第一時脈信號及第二時脈信號經由多根第二導電線傳輸至第一鎖存電路及第二鎖存電路,第二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與正面相反的背面上。
本案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積體電路,包含正反器電路。正反器電路包括具有第一單元高度的第一單元及具有 第二單元高度的第二單元。正反器電路包括第一單元中的第一電晶體及第二單元中的第二電晶體。第一電晶體包括第一閘極及第一主動區域。第一閘極自安置於積體電路的正面上的第一導電線接收第一信號。第一主動區域根據第一信號將第一時脈信號傳輸至第二導電線,第二導電線在積體電路的與正面相反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正反器電路進一步包括第三導電線,安置於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下方的第二層中且耦接至第二導電線。第二電晶體包括第二閘極及第二主動區域。第二閘極經由第四導電線接收第一時脈信號,第四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且耦接至第三導電線。第二主動區域根據第一時脈信號將第二時脈信號傳輸至第五導電線,第五導電線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其中第二時脈信號係藉由反相第一時脈信號產生的。
本案的一實施例揭露一種積體電路的製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在積體電路的正面上形成作為掃描正反器電路操作的作用裝置;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根第一導電線以將第一時脈信號及第二時脈信號傳輸至作用裝置;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形成多根第二導電線以將第一供電電壓及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作用裝置,其中第一導電線介於第二導電線之間;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二層中形成在不同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根第三導電線以在第一導電線之間傳輸第一時脈信號及第二時脈信號,其中第一層 安置於第二層與積體電路的正面之間;以及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二層中形成平行於第三導電線延伸的多根第四導電線以將第一供電電壓及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第二導電線,其中第三導電線介於第四導電線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線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分。
10,40,50:積體電路
110-180:主動區
131,132,141,142:鰭片形結構
110a-110c,120a-120e,130a-130d,140a,140b:主動區域
200:掃描正反器電路
210:掃描多工器
211:掃描多工器輸入電路
212:掃描啟用反相器
220:正反器電路
221:鎖存電路
222:鎖存電路
223:資料輸出電路
224:時脈電路
224a,224b:時脈反相器
301-328:閘極
401-413:導電段
501-517:導電線
601-603:導電跡線
701-710,707’,708’,708”,709’,801-809:背面導電線
901-905,1001-1007:背面導電跡線
1100:方法
1110-1150:操作
1200:EDA系統
1202:(硬體)處理器
1204:(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1206:電腦程式碼(指令)
1208:匯流排
1210:I/O介面
1212:網路介面
1214:網路
1216:製造工具
1220:IC佈局圖
1222:設計規範
1300:IC製造系統
1320:設計機構
1322:IC設計佈局圖
1330:遮罩機構
1332:資料準備
1344:遮罩製造
1345:遮罩(標線)
1350:IC製造商/加工廠(「fab」)
1352:晶圓製造
1353:(半導體)晶圓
1360:IC裝置
CELL1-CELL2:單元
FFCELL1-FFCELL2:正反器單元
N1-N20:N型電晶體
P1-P20:P型電晶體
ROW1-ROW4:單元列
VB1-VB21,VC,VD1-VD11,VF1-VF8,VF,VG1-VG14,VM1-VM8,VT:通孔
VDD,VSS:供電電壓
H1,H2:單元高度
AA’,BB’,CC’,DD’:橫截面線
SE:掃描啟用信號
SEB:掃描啟用禁止信號
SI:掃描資料輸入
D:正常資料輸入
SD:所選資料
CP:時脈信號
clkb,clk:時脈信號
mq_x:信號
qf:信號
Q:資料輸出信號
當結合隨附圖式閱讀時,根據以下詳細描述最好地理解本案的態樣。應注意,根據業內的標準做法,並未按比例繪製各種特徵。事實上,為了論述的清楚起見,任意地擴大或縮小各種特的尺寸。
第1A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部分的俯視圖。
第1B圖係例示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沿著第1A圖中橫截面線的一些單元列的結構的橫截面視圖。
第2A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示意圖。
第2B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第2A圖的掃描正反器電路的詳細電路。
第3A圖至第3B圖例示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第2B圖中的掃描正反器電路的正面的部分的平面圖式佈局圖。
第3C圖例示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第2B圖中的掃描正反器電路的背面的部分的佈局圖及橫截面視圖。
第4圖係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部分的平面圖式佈 局圖。
第5圖例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部分的佈局圖及橫截面視圖。
第6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的流程圖。
第7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用於設計積體電路佈局設計的系統的方塊圖。
第8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製造系統及與其相關聯的積體電路製造流程的方塊圖。
以下揭露內容提供用於實現所提供標的物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實例。下文描述組件及配置的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案的一實施例。當然,此等僅為實例,且不意欲具有限制性。例如,以下描述中在第二特徵之上或第二特徵上形成第一特徵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形成為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且亦可包括其中額外特徵可形成於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以使得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可能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案的一實施例可在各種實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字母。此重複係為了簡單及清楚的目的且本身並不表示所論述的各種實施例及/或組態之間的關係。
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通常具有其在此項技術中以及在使用每個術語的具體上下文中的普通含義。實例 (包括本文中所論述的任何術語的實例)在本說明書中的使用僅為說明性的,且決不限制本案的一實施例或任何舉例說明的術語的範疇及含義。同樣地,本案的一實施例不限於本說明書中給出的各種實施例。
此外,為便於描述,本文可使用諸如「下方」、「之下」、「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空間相對術語來描述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些)元件或特徵的關係,如圖中所例示。除圖中所描繪的定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還意欲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可以其他方式來定向設備(旋轉90度或以其他定向),並且同樣地可相應地解釋本文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如本文所用,術語「及/或」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中之一或多者的任何及所有組合。
現在參考第1A圖。第1A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10的部分的俯視圖。如第1A圖中說明性地展示,積體電路10包括若干單元列ROW1-ROW4。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單元,例如,第3A圖至第3C圖及第4圖至第5圖中所例示的單元係由配置成此等單元列ROW1-ROW4的積體電路來實現。第1A圖中的積體電路10中的單元列ROW1-ROW4的數目係為了說明性目的給出。單元列ROW1-ROW4的各種數目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涵蓋範疇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10中的單元列的數目大於4。
為了說明,單元列ROW1-ROW4沿著x方向延 伸且彼此平行。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列ROW1-ROW4沿著大體上垂直於x方向的y方向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就其列高度而言,列ROW1-ROW4當中存在兩組單元列。如第1A圖中說明性地展示,單元列ROW1及ROW3中的每一者組態成具有列高度H1,且單元列ROW2及ROW4中的每一者組態成具有短於列高度H1的另一列高度H2。具有列高度H1的單元列ROW1及ROW3被視為單元列ROW1-ROW4的第一組「A」,且單元列ROW2及ROW4被視為單元列ROW1-ROW4的第二組「B」。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1A圖中所描繪,單元列的第一組A及單元列的第二組B係交錯的。
為了說明,第一組「A」中具有列高度H1的單元列ROW1包括兩個主動區110-120,且第二組「B」中具有列高度H2的單元列ROW2包括兩個主動區130-140。類似地,單元列ROW3包括兩個主動區150-160,且單元列ROW4包括兩個主動區170-180。為了說明,主動區110-180沿著x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上彼此分離。主動區110-180的組態將在以下段落中利用第1B圖進行論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120及140具有P型傳導性,而主動區110及130具有N型傳導性。主動區150及180的組態類似於主動區110及140,且主動區160及170的組態類似於主動區120及130。或者說,單元 列ROW1-ROW4沿著y方向以週期性序列交錯。主動區110-180的組態係為了說明性目的給出。主動區110-180的各種實現方式包括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涵蓋範疇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110、140、150及180為N型,且主動區120、130、160及170為P型。
第1A圖的積體電路10的組態係為了說明性目的給出。積體電路10的各種實現方式包括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涵蓋範疇內。例如,在以下段落中所論述的一些實施例中,單元列係以不同於單元列ROW1-ROW4的序列(諸如以ROW1、ROW2、ROW4及ROW3的序列)來配置。或者說,具有相同高度的單元列配置成彼此鄰接。
現在參考第1B圖。第1B圖係例示根一些實施例的沿著第1A圖中橫截面線AA’的單元列ROW3-ROW4的結構的橫截面視圖。參考第1A圖的實施例,為便於理解,用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第1B圖中相似的元件。
如第1B圖中說明性地展示,第二組「A」中具有列高度H1的單元列ROW1包括基板Sub上的兩個主動區110-120。單元列ROW1的主動區110包括第一個鰭片形結構,且單元列ROW1的主動區120包括第二個鰭片形結構。或者說,主動區110-120中的每一者包括一個鰭片形結構。
如第1B圖中說明性地展示,第一組「B」中具有列高度H1的單元列ROW2包括基板Sub上的兩個主動 區130-140。單元列ROW2的主動區130包括兩個鰭片形結構131及132,且單元列ROW2的主動區140包括另外兩個鰭片形結構141及142。或者說,主動區130-140中的每一者包括兩個鰭片形結構,諸如131及132或141及142。
在一些實施例中,鰭片形結構131及132為n型鰭片形結構,且鰭片形結構141及142為p型鰭片形結構。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鰭片形結構131及132為p型鰭片形結構,且鰭片形結構141及142為n型鰭片形結構。
可藉由任何適合的方法對上文所提及的鰭片進行圖案化。例如,可使用一或多種微影製程(包括雙圖案化或多圖案化製程)對鰭片進行圖案化。通常,雙圖案化或多圖案化製程組合微影製程與自對準製程,從而允許創建的圖案具有例如小於否則使用單一、直接微影製程可獲得的間距的間距。例如,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基板之上形成犧牲層且使用微影製程對其進行圖案化。使用自對準製程在經圖案化的犧牲層旁邊形成間隔物。隨後移除犧牲層,且剩餘的間隔物隨後可用於對鰭片進行圖案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種主動區可包括一或多個三維場效電晶體(例如,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全環繞閘極(gate-all-around,GAA)電晶體)的一或多個鰭片形結構,或者一或多個平面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的氧化物定義(oxide-definition,OD)區。主動區可充當相應電晶體的源極特徵或汲極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列ROW2的主動區130包括兩個鰭片形結構131及132,其共同作為主動區來形成積體電路組件(諸如電晶體),使得安置於主動區130上的積體電路組件的主動區的等效寬度將寬於安置於主動區110上的另一積體電路組件的主動區,主動區110包括第一個鰭片形結構。或者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安置於單元列ROW2上的積體電路組件比安置於單元列ROW1上的積體電路組件具有更好的效能,例如,更快的計算速度。
現在參考第2A圖。第2A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積體電路的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包括形成於第1A圖的積體電路10中的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為了說明,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包括掃描多工器210及正反器電路220。在一些實施例中,掃描多工器210包括掃描多工器輸入電路211及掃描啟用反相器212。正反器電路220包括鎖存電路221、鎖存電路222、資料輸出電路223及時脈電路224,時脈電路224包括時脈反相器224a及224b。
在一些實施例中,掃描多工器輸入電路211接收掃描資料輸入SI(即,諸如在內建自我測試(Built-In-Self-Test,BIST)掃描或邊界測試掃描中 使用的測試向量信號)、正常資料輸入D(即,實際應用資料而非測試資料)、掃描啟用信號SE及自掃描啟用反相器212傳輸的掃描啟用禁止信號SEB。在操作中,掃描啟用信號SE管控是選擇掃描資料輸入SI還是正常資料輸入D。例如,若掃描啟用信號SE被啟用(例如,設定成邏輯「1」),則掃描多工器210輸出掃描資料輸入SI作為所選資料SD。另一方面,若掃描啟用信號SE被停用(例如,設定成邏輯「0」),則掃描多工器210輸出正常資料輸入D作為所選資料SD。
在一些實施例中,鎖存電路221及鎖存電路222經交叉耦接來以相互加強的方式儲存資料狀態,且各自接收時脈信號clkb及clk。在各種實施例中,在鎖存電路221與鎖存電路222之間傳輸信號mq_x。資料輸出電路223具有耦接至鎖存電路222的輸出的輸入,以接收信號qf且輸出資料輸出信號Q。時脈信號clkb及clk係基於時脈信號CP且由時脈電路224提供。時脈反相器224a反相時脈信號CP且輸出時脈信號clkb,且時脈反相器224b反相時脈信號clkb且輸出時脈信號clk。因此,時脈信號clkb及clk係異相的。
在操作中,正反器電路220接收所選資料SD且產生輸出資料信號Q。輸出資料信號Q係基於儲存於正反器電路220中的目前狀態、所選資料SD及時脈信號CP。輸出資料信號Q以取決於所選資料SD及時脈信號CP的方式在「1」狀態與「0」狀態之間「正反相換」。在一些 實施例中,正反器電路220繼續輸出其當前儲存的狀態作為輸出資料信號Q,直至時脈信號CP展現出上升及/或下降邊緣為止(無論所選資料SD中是否有變化)。當時脈信號CP展現出上升及/或下降邊緣時,正反器電路220才「儲存」所選資料SD的目前狀態且遞送此狀態作為輸出資料信號Q。
現在參考第2B圖。第2B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第2A圖的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詳細電路。如第2B圖所示,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包括P型電晶體P1-P5、P7-P13、P15-P18、P20及N型電晶體N1-N5、N7-N13、N15-N18、N20。具體地,電晶體P1-P4、P11、N1-N4及N11可操作地耦接以形成掃描多工器210,而電晶體P11-N11用以形成掃描啟用反相器212。鎖存電路221包括電晶體P7、N7,其建立耦接至掃描多工器210的反相器,且進一步包括電晶體P8-P9、N8-N9,其建立基於時脈信號clk及clkb選擇性地啟用的另一反相器。電晶體P10、N10的反相器及P18、N18的傳輸閘極將鎖存電路104耦接至鎖存電路222。電晶體P10、P16-P18、N10及N16-N18可操作地耦接以形成鎖存電路222,而電晶體P10、N10的反相器及電晶體P18、N18的傳輸閘極將鎖存電路221耦接至鎖存電路222。電晶體P16-P17及N16-N17建立基於時脈信號clk及clkb選擇性地啟用的反相器。資料輸出電路223包括電晶體P15及N15的反相器以及電晶體P12-P13及 N12-N13的另一反相器。因此,資料輸出信號Q關於原始資料輸入D及SI具有相同的極性(即,未反相)。電晶體N5、P5構成時脈反相器224a而電晶體構成N20、P20時脈反相器224b。
第2A圖至第2B圖的組態係為了說明性目的給出。各種實現方式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涵蓋範疇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重新繪製第2B圖中描繪的功能塊。作為實例,電晶體P7及N7包括在掃描多工器210中,電晶體P10、P18及N10、N18包括在鎖存電路222中,且電晶體P15及N15包括在鎖存電路222中。
第3A圖至第3C圖描繪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部分的若干佈局視圖以例示其組態。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第3A圖至第3B圖例示第2B圖中的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的部分的平面圖式佈局圖,且第3C圖例示第2B圖中的掃描正反器電路的背面的部分的佈局圖及橫截面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10中的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包括在其正面上的作用半導體裝置(即,具有帶有主動區域的汲極/源極結構實現方式、閘極結構、主動區域上的裝置上金屬(metal-on-device,MD)、正面金屬佈線等)及在其背面上的一些金屬佈線。在一些實施例中,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上的作用半導體裝置在正面製程中形成於基板(未圖示)上。在正面製程完成之後,翻轉倒置積體電路,使得基板的背面表面面向上。進一步對基板進行薄化及移除。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化學機械 平坦化(CMP)製程、研磨製程等完成薄化。因此,執行背面製程以在積體電路100的背面上形成結構。稍後將論述製造製程的細節。
現在參考第3A圖。為了說明,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組態成形成於正反器單元FFCELL1中且包括單元列ROW1中的單元CELL2中的主動區110-120、單元列ROW2中的單元CELL1中的主動區130-140及展示為「多晶」的閘極,閘極通常由經摻雜的多晶矽或金屬製成、在主動區110-140中的至少一者之上延伸且覆蓋其通道區。為了說明,閘極在y方向上延伸而主動區110-140在x方向上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由多個切割層形成,切割層分離連續的閘極,如第3A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3A圖中展示對應於第2B圖中的電晶體的電晶體P1-P5、P7-P13、P15-P18、P20、N1-N5、N7-N13、N15-N18及N20,記號在閘極上。具體地,電晶體P1-P5、P7-P10及N1-N5、N7-N10中的每一者包括形成於主動區130或140中的第一數量的鰭片結構,例如,兩個鰭片結構,而電晶體P11-P13、P15-P20及N11-N13、N15-N20中的每一者包括形成於主動區120或110中的第二數量的鰭片結構,例如,一個鰭片結構。
現在參考第3B圖,其更詳細地描繪第3A圖的佈局。如第3B圖所示,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包括閘極301-328、導電段(或氧化物定義區域上的金屬(「M0OD」 或「MD」))401-411、導電線(或金屬一層(M1))501-517、導電跡線(或金屬二層(M2))601-603,以及通孔VD1-VD11、VG1-VG14及VM1-VM8。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110-140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上安置於第一層中,而閘極301-328及導電段401-411與主動區110-140中的至少一者交叉。導電線501-517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上安置於第二層上,在正z方向上在第一層上方,其中z方向垂直於x方向及y方向兩者且在包含x軸及y軸的平面上方。通孔VD1-VD11及VG1-VG14安置於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導電跡線601-603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上安置於第三層上,在正z方向上在第二層上方。通孔VM1-VM8安置於第二層與第三層之間。
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中的組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第3B圖中的單元CELL1中所示,閘極302-303對應於電晶體P1及N1的閘極。閘極304作為電晶體P2及N2的閘極被共用。閘極305-306對應於電晶體P3及N3的閘極。導電段401對應於電晶體P2-P3的汲極。導電段402對應於電晶體N2-N3的汲極。閘極307-308分別作為電晶體P4、N4及電晶體P5、N5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05對應於電晶體P5及N5的汲極。閘極310對應於電晶體P7的閘極,且閘極311作為電晶體N7及P17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03對應於電晶體P7的源極且導電段411對應於電晶體N7的源 極。閘極312對應於電晶體P8的閘極,且閘極313作為電晶體N8及P18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04對應於電晶體P7及N7的汲極以及電晶體P8及N8的源極。閘極314作為電晶體P9及N9的閘極被共用。閘極315作為電晶體P10及N10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05對應於電晶體P10及N10的汲極。
此外,在單元CELL2中,閘極318作為電晶體P11及N11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06對應於電晶體P11及N11的汲極。閘極319作為電晶體P12及N12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07對應於電晶體P12、P13及N12、N13的汲極。閘極322作為電晶體P15及N15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08對應於電晶體P15及N15的汲極。閘極323作為電晶體P16及N16的閘極被共用。閘極324對應於電晶體N17的閘極,且閘極325對應於電晶體N18的閘極。閘極327作為電晶體P20及N20的閘極被共用。導電段413對應於電晶體P20及N20的汲極。閘極301、309、316-317、321、326及328被稱為假性閘極,其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假性」閘極被稱為未經電連接作為金氧半(MOS)裝置的閘極,其中術語「假性」對應於在電路中沒有實際功能。
為了說明,閘極301-328及導電段401-409在y方向上延伸且在x方向上彼此分離。導電線501在x方向上延伸且在x或/及y方向上彼此分離。導電跡線601-603在y方向上延伸且在x方向上彼此分離。
現在共同參考第2B圖及第3B圖。導電跡線601將掃描啟用信號SE經由耦接在導電跡線601與導電線501之間的通孔VM1及耦接在導電線501與閘極302之間的通孔VG1傳輸至閘極302,亦經由耦接在導電跡線601與導電線507之間的通孔VM2及耦接在導電線507與閘極306之間的通孔VG5傳輸至閘極306,且經由耦接在導電跡線601與導電線514之間的通孔VM3及耦接在導電線514與閘極318之間的通孔VG10傳輸至閘極318。
將掃描啟用禁止信號SEB經由耦接在導電段406與導電線512之間的通孔VD7及耦接在導電線512與導電跡線602之間的通孔VM6自導電段406輸出至導電跡線602。進一步將掃描啟用禁止信號SEB經由耦接在導電跡線602與導電線509之間的通孔VM5及耦接在導電線509與閘極303之間的通孔VG2傳輸至閘極303,且亦經由耦接在導電跡線602與導電線503之間的通孔VM4及耦接在導電線503與閘極305之間的通孔VG4傳輸至閘極305。
導電線504將資料信號D經由耦接在導電線504與閘極304之間的通孔VG3傳輸至閘極304。導電線505將時脈信號CP經由耦接在導電線505與閘極308之間的通孔VG7傳輸至閘極308。
導電線508將掃描資料輸入SI經由耦接在導電線508與閘極307之間的通孔VG6傳輸至閘極307。
導電段401經由耦接在導電線502與導電段401之間的通孔VD1及耦接在導電線502與導電段403之間的通孔VD3耦接至導電段403。因此,電晶體P2-P3的汲極耦接至電晶體P7的源極。
導電段402經由耦接在導電線510與導電段402之間的通孔VD2及耦接在導電線510與導電段411之間的通孔VD4耦接至導電段411。因此,電晶體N2-N3的汲極耦接至電晶體N7的源極。
導電段404經由通孔VD5耦接至導電線506且進一步耦接至閘極315。因此,電晶體P7及N7的汲極耦接至電晶體P10及N10的閘極。導電段405經由通孔VD6耦接至導電線513,且進一步經由通孔VG8耦接至閘極314。因此,電晶體P10及N10的汲極耦接至電晶體P9及N9的閘極。導電線513經由通孔VM7耦接至導電跡線603,且通孔VM8將導電跡線603耦接至導電線516。導電線516經由通孔VD11耦接至導電段410。因此,電晶體P10及N10的汲極同樣耦接至電晶體P18及N18的源極/汲極。
導電段409經由通孔VD10耦接至導電線515,且導電線515經由通孔VG13耦接至閘極322。因此,電晶體P18及N18的汲極/源極耦接至電晶體P15及N15的閘極。導電段408經由通孔VD9耦接至導電線513。導電線513分別經由通孔VG11-VG12及VG14耦接至閘極319-320及323。因此,電晶體P15及N15 的汲極耦接至電晶體P12-P13、P16、N12-N13及N16的閘極。
對應於電晶體P12-P13及N12-N13的汲極的導電段407經由通孔VD8耦接至導電線517。在一些實施例中,將輸出信號Q經由耦接至導電段407的佈線自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傳輸出去。
利用第2A圖至第3B圖的組態,掃描多工器210、鎖存電路221、鎖存電路222及資料輸出電路223用以經由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上的佈線(例如,導電段401-411、導電線501-517及導電跡線601-603)傳輸資料信號,諸如掃描啟用信號SE、掃描啟用禁止信號SEB、信號mq_x、mq、qf及qf_x等。
現在參考第3C圖。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背面中的組態的一些實施例中,時脈電路224用以將時脈信號clk及clkb經由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背面上的佈線傳輸至鎖存電路221及鎖存電路222。為了更好地理解第3C圖,給出沿著線B-B’及線C-C’取得的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部分的橫截面視圖。
為了說明,掃描正反器電路200進一步包括背面導電線(即,背面金屬一層「M-1」)701-710、背面導電線(即,背面金屬二層「M-2」)801-805及通孔VB1-VB21、VF1-VF8。在一些實施例中,背面導電線701-710安置於在包括作用裝置的第一層下方的第四層中。背面導電線801-805安置於在第四層下方的第五層 中。或者說,第四層比第五層更靠近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且第四層介於第一層與第五層之間。通孔VB1-VB21安置於第一層與第四層之間。通孔VF1-VF8安置於第四層與第五層之間。
現在參考第2B圖、第3A圖及第3C圖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傳輸時脈信號clkb及clk,在第3C圖呈現在第2B圖及第3A圖作為「單元間背面佈線」圈起來的組件的詳細佈局圖。例如,如上文所提及,將時脈信號CP傳輸至電晶體P5及N5的閘極308。回應於時脈信號CP,在電晶體N5及P5的汲極處輸出時脈信號clkb。如第3C圖所示,主動區域130b(包括在主動區130中,對應於電晶體N5的汲極)經由通孔VB1耦接至背面導電線701。背面導電線701進一步經由通孔VB2耦接至閘極311(對應於電晶體N7的閘極)。此外,通孔VF1將背面導電線701耦接至背面導電線801。背面導電線801分別經由通孔VF2-VF3耦接至背面導電線702及703。通孔VB3將背面導電線702耦接至閘極312(對應於電晶體P8的閘極)。通孔VB4將背面導電線703耦接至閘極325(對應於電晶體P18的閘極)。通孔VB5進一步將背面導電線703耦接至閘極327(對應於電晶體P20及N20的閘極)。因此,將電晶體N5及P5所產生的時脈信號clkb傳輸至電晶體N7、P8、P18、P20及N20的閘極。
類似地,在傳輸時脈信號clk的實施例中,如第 3C圖所示,主動區域120b(包括在主動區120中,對應於電晶體P20及N20的汲極)經由通孔VB6耦接至背面導電線705。背面導電線705進一步經由通孔VB7耦接至閘極313(對應於電晶體N8及P18的閘極)。此外,通孔VF4將背面導電線705耦接至背面導電線802。背面導電線802分別經由通孔VF5-VF6耦接至背面導電線710及704。通孔VB5將背面導電線710耦接至閘極324(對應於電晶體P17的閘極)。通孔VB9將背面導電線704耦接至閘極310(對應於電晶體P7的閘極)。因此,將電晶體N20及P20所產生的時脈信號clk傳輸至電晶體P7、N8、P17及N18的閘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掃描正反器電路200亦自背面佈線接收供電電壓。為了說明,背面導電線803及805用以為掃描正反器電路200輸入供電電壓VSS(即,通常被稱為接地電壓),且背面導電線804用以輸入大於供電電壓VSS的供電電壓VDD。此外,通孔VF7耦接在背面導電線803與背面導電線707之間以將供電電壓VSS傳輸至背面導電線707。通孔VF8耦接在背面導電線804與背面導電線706之間以將供電電壓VDD傳輸至背面導電線707。
如前文所述,參考第2B圖及第3C圖兩者,主動區域140a(對應於電晶體P1的源極)經由耦接在主動區域140a與背面導電線706之間的通孔VB10接收供電電壓VDD。主動區域130a(對應於電晶體N1的源極) 經由耦接在主動區域130a與背面導電線707之間的通孔VB11接收供電電壓VSS。主動區域140b(對應於電晶體P4-P5的源極)經由耦接在主動區域140b與背面導電線706之間的通孔VB12接收供電電壓VDD。主動區域130b(對應於電晶體N4-N5的源極)經由耦接在主動區域130b與背面導電線707之間的通孔VB13接收供電電壓VSS。類似地,主動區域120a-120c(分別對應於電晶體N11-N13及N15-N16的源極)經由通孔VB14、VB16及VB18接收供電電壓VSS,其中通孔VB14、VB16及VB18分別將背面導電線707耦接至主動區域120a-120c。
在一些實施例中,正反器單元FFCELL1與其他鄰接的正反器單元共用背面導電線701-710中的一些(未圖示,將在以下段落中論述)。背面導電線708提供自其他正反器單元接收的供電電壓VDD,且因此,主動區域110a-110c(分別對應於電晶體P11-P13及P15-P16的源極)經由通孔VB15、VB17及VB19接收供電電壓VDD,其中通孔VB15、VB17及VB19分別將背面導電線708耦接至主動區域110a-110c。類似地,背面導電線709提供自其他正反器單元接收的供電電壓VSS,且因此,主動區域130d及120e(分別對應於電晶體N10及N20的源極)經由通孔VB20及VB21接收供電電壓VSS,其中通孔VB20及VB21分別將背面導電線709耦接至主動區域130d及120e。
基於以上描述,用以傳輸供電電壓VDD及VSS的背面導電線(諸如背面導電線706-709及803-805)被稱為電力軌條。在一些實施例中,用以傳輸時脈信號clk及clkb的背面導電線在佈局視圖中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背面上的同一層中由電力軌條圍繞或安置於電力軌條旁邊。例如,如第3C圖所示,背面導電線701-709中的至少一者(諸如背面導電線706-709)包括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y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分。或者說,背面導電線706-709中的至少一者係L形。背面導電線801-805在y方向上延伸。因此,背面導電線706圍繞背面導電線702及704。背面導電線701及705介於背面導電線707及709之間。此外,背面導電線801-802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背面上的第五層中介於導電線804-805之間。
在一些方法中,經由積體電路的正面上的金屬佈線傳輸時脈信號,而其他資料信號在鄰近的導電線中通過。在此類配置中,由於沒有屏蔽,時脈信號容易受到彼等資料信號干擾。在本案的實施例中,藉由配置用以在背面上傳輸時脈信號且介於背面上的電力軌條之間的導電線,電力軌條充當屏蔽以增強背面導電線在傳輸時脈信號時的雜訊抗擾性。
第3A圖至第3C圖的組態係為了說明性目的給出。各種實現方式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涵蓋範疇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進一步存在耦接在背面導電線706與主動 區域(對應於電晶體P10的源極)之間以將供電電壓VDD傳輸至電晶體P10的通孔。在各種實施例中,參考背面導電線708來組態的導電線的一部分與背面導電線805重疊,且通孔將導電線的該部分耦接至主動區域(對應於電晶體P20的源極)以將供電電壓VDD傳輸至電晶體P20。
現在參考第4圖。第4圖係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積體電路40的部分的平面圖式佈局圖。參考第1圖至第3C圖的實施例,為便於理解,用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第4圖中相似的元件。本文中為簡潔起見省略在以上段落中已經詳細論述的類似元件的具體操作。
如第4圖所示,積體電路40包括具有相同組態的多個正反器單元FFCELL1-FFCELL2。正反器單元FFCELL2在y方向上鄰接正反器單元FFCELL1。正反器單元FFCELL1-FFCELL2配置成具有混合單元高度的單元列,單元列具有類似於第1A圖中的積體電路10的組態。因此,此處省略重複的描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正反器單元FFCELL1-FFCELL2沿著積體電路40中的其他單元來配置且共用背面導電線706-709、707’、708’、708”及709’。為了說明,背面導電線706-709、707’、708’、708”及709’在x方向上延伸且穿過配置成單元列的單元。另外,背面導電線706、708、708’及708”經由對應於背面導電線804、807及808的通孔接收供電電 壓VDD。背面導電線707、707’、709及709’經由對應於背面導電線803、806及809的通孔接收供電電壓VSS。或者說,正反器單元FFCELL1-FFCELL2亦共用背面導電線803-805,因為背面導電線803-805在y方向上延伸且穿過正反器單元FFCELL1-FFCELL2。
第4圖的組態係為了說明性目的給出。各種實現方式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涵蓋範疇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將背面導電線709及709’耦接至背面導電線805的通孔。
現在參考第5圖。第5圖例示根據各種實施例的積體電路50的部分的佈局圖及橫截面視圖。參考第1圖至第4圖的實施例,為便於理解,用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第5圖中相似的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50係參考例如第4圖中的積體電路40來組態。為簡潔起見,圖中未展示正反器單元。為了更好地理解第5圖,給出沿著線D-D’及線E-E’取得的積體電路50的部分的橫截面視圖。
與第4圖相比較,積體電路50進一步包括背面導電跡線(即,背面金屬三層「M-3」)901-905、背面導電跡線(即,背面金屬四層「M-4」)1001-1007以及通孔VC及VT。在一些實施例中,背面導電跡線901-905安置於在積體電路50的背面上的第五層下方的第六層中。背面導電跡線1001-1007安置於在積體電路50的背面上的第六層下方的第七層中。通孔VC安置於積體電路50 的背面上的第五層與第六層之間。通孔VT安置於積體電路50的背面上的第六層與第七層之間。
為了說明,背面導電跡線901-905沿著x方向延伸且在y方向上彼此分離。背面導電跡線1001-1007在y方向上延伸且在x方向上彼此分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背面導電跡線1001-1007用以將供電電壓VDD及VSS經由背面導電跡線803-809及背面導電跡線901-905傳輸至背面導電線706-709、707’、708’、708”及709’。例如,背面導電跡線1002將供電電壓VDD經由通孔VT提供至背面導電跡線902。背面導電跡線902經由通孔VC耦接至背面導電線807。背面導電線807進一步經由通孔VF耦接至706。因此,將供電電壓VDD自背面導電跡線1002傳輸至背面導電線706且進一步傳輸至作用裝置。
採取另一實例,沿著線E-E’,背面導電跡線1003經由通孔VT耦接至背面導電跡線901,且背面導電跡線901經由通孔VC耦接至背面導電線803。此外,參考第3C圖及第5圖兩者,背面導電線803經由通孔VF7耦接至背面導電線707。背面導電線707經由通孔VB11耦接至正反器單元FFCELL1。因此,將供電電壓VSS自背面導電跡線1003傳輸至正反器單元FFCELL1。背面導電跡線901-905及背面導電跡線1001-1007的組態類似於背面導電跡線902及背面導電跡線1003的組態。因此,此處省略重複的描述。
在一些方法中,雖然藉由積體電路的正面上的金屬佈線與多個正反器單元共用時脈信號,但是其導致電路設計具有很大的複雜性及面積懲罰。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因為經由背面上的金屬線傳輸電源電壓及時脈信號,所以提供改良的靈活性及佈線利用,且因此最佳化電路設計且削減製造成本。
第5圖的組態係為了說明性目的給出。各種實現方式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涵蓋範疇內。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通孔VC及VT的數目大於第5圖中所示的數目。
第6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1100的流程圖,積體電路包括積體電路10、40或50。應理解,在第6圖所示的製程之前、期間及之後,可提供額外的操作,且針對方法的額外實施例,可替換或消除下文描述的操作中的一些。操作/製程的次序可互換。貫穿各種視圖及說明性實施例,相似的參考數字用於表示相似的元件。方法1100包括操作1110-1150,下文參考第3B圖至第3C圖的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對其進行描述。
在操作1110中,在積體電路10的正面上形成作為掃描正反器電路200操作的作用裝置,如第3B圖所示。作用裝置包括作用組件,諸如電晶體P1-P5、P7-P13、P15-P18、P20、N1-N5、N7-N13、N15-N18及N20。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作用裝置之後,翻轉倒置積體電路以進行背面製程。
在操作1120中,形成背面導電線(包括例如背面導電線701-705及710),使其在積體電路10的背面上的第四層(即,如上文所提及,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正面上的第一層下方的層)中在x方向上延伸,以將時脈信號clk及clkb傳輸至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如第3C圖所示。
在操作1130中,在積體電路10的背面上的第四層中形成其他背面導電線(包括例如背面導電線706-709)以將供電電壓VSS及VDD傳輸至掃描正反器電路200。如第3C圖所示,例如,背面導電線701及705介於背面導電線707及709之間。背面導電線702及704由背面導電線706圍繞。
在一些實施例中,背面導電線706-709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在x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y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分,例如,背面導電線707具有L形。
在操作1140中,形成背面導電線(包括例如背面導電線801-802),使其在積體電路10的背面上的第五層(即,如上文所提及,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背面上的第四層下方的層)中在y方向上延伸,如第3C圖所示。第四層介於背面上的第五層與積體電路10的正面之間。背面導電線801-802用以在背面導電線701-705與710之間傳輸時脈信號clk及clkb。
在操作1150中,在積體電路10的背面上的第五層中形成平行於背面導電線801-802延伸的背面導電線 803-805以將供電電壓VSS及VDD傳輸至背面導電線706-709,如第3C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背面導電線801-802介於背面導電線804及805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第5圖所示,方法1100進一步包括形成在第六層(即,如上文所提及,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背面上的第五層下方的層)中在x方向上延伸的背面導電跡線901-905及在第七層(即,如上文所提及,在掃描正反器電路200的背面上的第六層下方的層)中在y方向上延伸的背面導電跡線1001-1007。例如,背面導電跡線901-905及背面導電跡線1001-1007用以將供電電壓VSS及BDD傳輸至背面導電線803-804。
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10的背面上的第六層及第七層中不存在用以傳輸時脈信號clk及clkb的導電線,如第5圖中的橫截面視圖中所示。
現在參考第7圖。第7圖係根據本案的一些實施例的用於設計積體電路佈局設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系統1200的方塊圖。EDA系統1200用以實現在第6圖中揭露且結合第1A圖至第5圖進一步闡釋的方法1100的一或多個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EDA系統1200包括APR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EDA系統1200係包括硬體處理器1202及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的通用計 算裝置。儲存媒體1204編碼有(即,儲存)電腦程式碼(指令)1206(即,可執行指令集)以及其他。硬體處理器1202執行指令1206(至少部分地)表示實現例如方法1100的一部分或全部的EDA工具。
處理器1202經由匯流排1208電耦接至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處理器1202亦藉由匯流排1208電耦接至I/O介面1210及製造工具1216。網路介面1212亦經由匯流排1208電耦接至處理器1202。網路介面1212連接至網路1214,因此處理器1202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能夠經由網路1214連接至外部元件。處理器1202用以執行編碼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中的電腦程式碼1206,以便致使EDA系統1200可用於執行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處理器1202係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多處理器、分散式處理系統、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及/或適合的處理單元。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係電子、磁性、光學、電磁、紅外及/或半導體系統(或者設備或裝置)。例如,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包括半導體或固態記憶體、磁帶、可移式電腦磁片、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硬磁碟及/或光碟。在使用光碟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中,電腦可讀儲存媒體1204 包括唯讀光碟(compact disk-read only memory,CD-ROM)、讀/寫光碟(compact disk-read/write,CD-R/W)及/或數位視訊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1204儲存電腦程式碼1206,電腦程式碼1206用以致使EDA系統1200(其中此種執行(至少部分地)表示EDA工具)可用於執行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1204亦儲存有助於執行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資訊。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儲存媒體1204儲存標準單元的IC佈局圖1220,標準單元包括如本文中所揭露的此類標準單元,例如,對應於上文參考第1A圖至第5圖所論述的積體電路10、40及50的單元。
EDA系統1200包括I/O介面1210。I/O介面1210耦接至外部電路。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I/O介面1210包括鍵盤、小鍵盤、滑鼠、軌跡球、觸控板、觸控螢幕及/或遊標方向鍵,以用於將資訊及命令傳達至處理器1202。
EDA系統1200亦包括耦接至處理器1202的網路介面1212。網路介面1212允許EDA系統1200與網路1214通信,一或多個其他電腦系統連接至網路1214。網路介面1212包括諸如BLUETOOTH、WIFI、WIMAX、GPRS或WCDMA的無線網路介面;或諸如ETHERNET、USB或IEEE-1264的有線網路介面。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1200中實現。
EDA系統1200亦包括耦接至處理器1202的製造工具1216。製造工具1216用以根據由處理器1202處理過的設計檔案來製造積體電路,例如,上文參考第1A圖至第5圖所論述的積體電路10、40及50。
EDA系統1200用以經由I/O介面1210接收資訊。經由I/O介面1210接收的資訊包括以下各項中的一或多者:指令、資料、設計規則、標準單元庫及/或用於處理器1202進行的處理的其他參數。將資訊經由匯流排1208傳遞至處理器1202。EDA系統1200用以經由I/O介面1210接收與UI相關的資訊。資訊作為設計規範1222儲存於電腦可讀媒體1204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係實現為供處理器執行的獨立的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係實現為作為額外軟體應用程式的一部分的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係實現為軟體應用程式的外掛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製程及/或方法中的至少一者係實現為作為EDA工具的一部分的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製程及/或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係實現為EDA系統1200所使用的軟體應用程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標準單元的佈局圖係使用適合的佈局產生工具產生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係實現為儲存於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錄媒體中的程式的功能。非暫時性電腦可讀記錄媒體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外部/可移式及/或內部/內建儲存器或記憶體單元,例如以下各項中的一或多者:光碟,諸如DVD;磁碟,諸如硬碟;半導體記憶體,諸如ROM、RAM、記憶卡,等等。
第8圖係根據一些實施例的IC製造系統1300及與其相關聯的IC製造流程的方塊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於佈局圖,使用IC製造系統1300製造以下各項中的至少一者:(A)一或多個半導體遮罩,或(B)半導體積體電路的一層中的至少一個組件。
在第8圖中,IC製造系統1300包括在與製造IC裝置1360相關的設計、開發及製造週期及/或服務中彼此互動的實體,諸如設計機構1320、遮罩機構1330及IC製造商/加工廠(「fab」)1350。IC製造系統1300中的實體藉由通信網路連接起來。在一些實施例中,通信網路係單個網路。在一些實施例中,通信網路係多種不同的網路,諸如內部網路及網際網路。通信網路包括有線及/或無線通信通道。每一實體與其他實體中的一或多者互動,且向其他實體中的一或多者提供服務且/或自其他實體中的一或多者接收服務。在一些實施例中,設計機構1320、遮罩機構1330及IC fab 1350中的兩者或兩者以上由單個實體擁有。在一些實施例中,設計機構1320、遮罩機構1330及IC fab 1350中的兩者或兩者以上共存於 共同的設施中且使用共同的資源。
設計機構(或設計團隊)1320產生IC設計佈局圖1322。IC設計佈局圖1322包括各種幾何圖案,例如,在第1A圖及第3A圖至第5圖中描繪的IC佈局設計,其經設計用於IC裝置1360,例如,上文參考第1A圖及第3A圖至第5圖所論述的積體電路10、40及50。幾何圖案對應於構成要製造的IC裝置1360的各種組件的金屬、氧化物或半導體層的圖案。各種層組合起來形成各種IC特徵。例如,IC設計佈局圖1322的一部分包括要形成於半導體基板(諸如矽晶圓)及安置於半導體基板上的各種材料層中的各種IC特徵,諸如主動區、閘電極、源極及汲極、層間互連的導電段或通孔。設計機構1320實現適當的設計程序以形成IC設計佈局圖1322。設計程序包括邏輯設計、實體設計或位置及路線中的一或多者。IC設計佈局圖1322呈現在具有幾何圖案的資訊的一或多個資料檔案中。例如,IC設計佈局圖1322可用GDSII檔案格式或DFII檔案格式來表達。
遮罩機構1330包括資料準備1332及遮罩製造1344。遮罩機構1330使用IC設計佈局圖1322來製造一或多個遮罩1345,一或多個遮罩1345將被用於根據IC設計佈局圖1322來製造IC裝置1360的各種層。遮罩機構1330執行遮罩資料準備1332,其中IC設計佈局圖1322被轉譯成代表性資料檔案(representative data file,「RDF」)。遮罩資料準備1332向遮罩製造 1344提供RDF。遮罩製造1344包括遮罩寫入器。遮罩寫入器將RDF轉換成基板上的影像,諸如遮罩(標線)1345或半導體晶圓1353。IC設計佈局圖1322由遮罩資料準備1332進行操縱以符合遮罩寫入器的特定特性及/或IC fab 1350的要求。在第8圖中,資料準備1332及遮罩製造1344被例示為分開的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332及遮罩製造1344可被共同稱為遮罩資料準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332包括光學鄰近修正(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OPC),OPC使用微影增強技術來補償影像誤差,諸如可由於繞射、干擾、其他製程效應等產生的影像誤差。OPC調整IC設計佈局圖1322。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332包括另外的解析度增強技術(resolution enhancement techniques,RET),諸如偏軸照明、次級解析輔助特徵、相移遮罩、其他適合的技術等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亦使用逆向微影技術(inverse lithography technology,ILT),ILT將OPC視為逆向成像問題。
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332包括遮罩規則核對器(mask rule checker,MRC),MRC利用一組遮罩創建規則來核對已經歷OPC中的製程的IC設計佈局圖1322,遮罩創建規則含有某些幾何及/或連接性限制以確保足夠的邊限、以考量半導體製造製程的可變性等。在一些實施例中,MRC修改IC設計佈局圖1322以補償遮罩 製造1344期間的限制,其可能撤銷由OPC執行的修改的部分以便滿足遮罩創建規則。
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332包括微影製程核對(lithography process checking,LPC),LPC模擬將由IC fab 1350實現以製造IC裝置1360的加工。LPC基於IC設計佈局圖1322模擬此加工以創建模擬的所製造裝置,諸如IC裝置1360。LPC模擬中的加工參數可包括與IC製造週期的各種製程相關聯的參數、與用於製造IC的工具相關聯的參數及/或製造製程的其他態樣。LPC考慮到各種因素,諸如空中影像對比度、焦點深度(depth of focus,「DOF」)、遮罩誤差增強因素(mask error enhancement factor,「MEEF」)、其他適合的因素等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在LPC已創建模擬的所製造裝置之後,若模擬的裝置的形狀不夠滿足設計規則,則將重複OPC及/或MRC以進一步改善IC設計佈局圖1322。
應理解,為了清楚的目的,已簡化以上對資料準備1332的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準備1332包括額外特徵,諸如邏輯運算(logic operation,LOP),以根據製造規則來修改IC設計佈局圖1322。另外,在資料準備1332期間應用於IC設計佈局圖1322的製程可按多種不同的次序執行。
在資料準備1332之後且在遮罩製造1344期間,基於經修改的IC設計佈局圖1322製造遮罩1345或一 組遮罩1345。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製造1344包括基於IC設計佈局圖1322執行一或多次微影曝光。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電子束(electron-beam,e-beam)或多個e-beam的機制來基於經修改的IC設計佈局圖1322在遮罩(光罩或標線)1345上形成圖案。可以各種技術形成遮罩1345。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二元技術形成遮罩1345。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圖案包括不透明區及透明區。諸如紫外線(ultraviolet,UV)束的輻射束用於對已塗佈在晶圓上的影像敏感材料層(例如光阻)進行曝光,被不透明區阻擋且透射穿過透明區。在一個實例中,遮罩1345的二元遮罩版本包括透明基板(例如熔融石英)及塗佈在二元遮罩的不透明區中的不透明材料(例如鉻)。在另一實例中,使用相移技術形成遮罩1345。在遮罩1345的相移遮罩(phase shift mask,PSM)版本中,形成於相移遮罩上的圖案中的各種特徵組態成具有適當的相位差以增強解析度及成像品質。在各種實例中,相移遮罩可為衰減的PSM或交替的PSM。由遮罩製造1344產生的遮罩用於多種製程中。例如,此種(此類)遮罩用於離子植入製程中以在半導體晶圓1353中形成各種摻雜區,用於蝕刻製程中以在半導體晶圓1353中形成各種蝕刻區,及/或用於其它適合的製程中。
IC fab 1350包括晶圓製造1352。IC fab 1350係IC製造企業,其包括用於製造多種不同的IC產品的一或多個製造設施。在一些實施例中,IC fab 1350係半 導體代工廠。例如,可存在用於複數個IC產品的前段製造(前段製程(front-end-of-line,FEOL)製造)的製造設施,而第二製造設施可提供用於對IC產品進行互連及包裝的後段製造(後段製程(back-end-of-line,BEOL)製造),且第三製造設施可為代工廠企業提供其他服務。
IC fab 1350使用由遮罩機構1330製造的遮罩1345以製造IC裝置1360。因此,IC fab 1350至少間接地使用IC設計佈局圖1322來製造IC裝置1360。在一些實施例中,IC fab 1350使用遮罩1345製造半導體晶圓1353以形成IC裝置1360。在一些實施例中,IC製造包括至少間接地基於IC設計佈局圖1322執行一或多次微影曝光。半導體晶圓1353包括上面上形成有材料層的矽基板或其他適當的基板。半導體晶圓1353進一步包括(在後續製造步驟中形成的)各種摻雜區、介電特徵、多層次互連件等中的一或多者。
如上文所描述,本案的一實施例中的積體電路包括用於傳輸時脈信號及供電電壓信號的背面導電線。利用本案的一實施例的組態,在積體電路的正面上傳輸的資料信號所引發的雜訊干擾被消除,而用於時脈信號的導電線並不鄰近於資料信號,且用於供電電壓信號的導電線屏蔽用於時脈信號的導電線免受干擾。因此,提供積體電路的增強的雜訊抗擾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揭露一種積體電路,其包括第一 鎖存電路、第二鎖存電路及時脈電路。第一鎖存電路將多個資料信號經由多根第一導電線傳輸至第二鎖存電路,該些第一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正面上。時脈電路將第一時脈信號及第二時脈信號經由多根第二導電線傳輸至第一鎖存電路及第二鎖存電路,該些第二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與正面相反的背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時脈電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用以產生第一時脈信號。第一反相器中的每一電晶體包括第一數量的鰭片結構。時脈電路亦包括第二反相器,用以產生第二時脈信號。第二反相器中的每一電晶體包括第二數量的鰭片結構。第一數量及第二數量彼此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線包括:第一組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以及第二組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二層中。第一層比第二層更靠近積體電路的正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第一通孔,耦接在第一組導電線中的至少一者與第二組導電線中的至少一者之間;以及至少一個第二通孔,耦接在第一組導電線中的該至少一者與包括在第一鎖存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閘極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多根電力軌條,安置於第一層中。第一組導電線介於電力軌條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多根第一電力軌條。第一電力軌條及第二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第一電力軌條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不同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分。第一 電力軌條中的該至少一者在佈局視圖中圍繞第二導電線中的至少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多根第二電力軌條,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分離;以及多個通孔,耦接在第一電力軌條與第二電力軌條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多根電力軌條,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電力軌條中的至少一者係L形。電力軌條用以將第一供電電壓及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第一鎖存電路及第二鎖存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多根第一電力軌條至多根第四電力軌條,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至第四層中。第一層係第一至第四層中最靠近積體電路的正面的一者,且第四層係第一至第四層中最遠離積體電路的正面的一者。第一電力軌條至第四電力軌條用以將至少一個供電電壓傳輸至第一鎖存電路、第二鎖存電路及時脈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線包括:第一組導電線,安置於第一層中且在佈局視圖中介於第一電力軌條之間;以及第二組導電線,安置於第二層中且在佈局視圖中介於第二電力軌條之間。
亦揭露一種積體電路,其包括正反器電路,正反器電路包括具有第一單元高度的第一單元及具有第二單元高度的第二單元。正反器電路包括第一單元中的第一電晶體及第二單元中的第二電晶體。第一電晶體包括第一閘極及第一主動區域。第一閘極自安置於積體電路的正面上的第一導電線接收第一信號。第一主動區域根據第一信號將 第一時脈信號傳輸至第二導電線,第二導電線在積體電路的與正面相反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正反器電路進一步包括第三導電線,安置於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下方的第二層中且耦接至第二導電線。第二電晶體包括第二閘極及第二主動區域。第二閘極經由第四導電線接收第一時脈信號,第四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且耦接至第三導電線。第二主動區域根據第一時脈信號將第二時脈信號傳輸至第五導電線,第五導電線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其中第二時脈信號係藉由反相第一時脈信號產生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單元高度及第二單元高度彼此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第一電力軌條及第二電力軌條,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第一電力軌條將包括在第一電晶體中的第三主動區域耦接至第一供電電壓。第二電力軌條將包括在第二電晶體中的第四主動區域耦接至第一供電電壓。第二導電線介於第一電力軌條與第二電力軌條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多個正反器單元中的多個正反器電路。正反器單元沿著一方向彼此鄰接。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第三電力軌條及第四電力軌條,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二層中且在該方向上穿過正反器單元。第三電力軌條及第四電力軌條用以分別將第一電力軌條及第二電力軌條耦接至第一供電電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導電線跨第一單元延伸至第二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電路進一步包括第一單元中的第三電晶體。第三電晶體 包括第三閘極,用以經由第六導電線接收第一時脈信號,第六導電線安置於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且耦接至第三導電線。
亦揭露一種方法,其包括以下操作:在積體電路的正面上形成作為掃描正反器電路操作的作用裝置;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根第一導電線以將第一時脈信號及第二時脈信號傳輸至作用裝置;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一層中形成多根第二導電線以將第一供電電壓及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作用裝置,其中第一導電線介於第二導電線之間;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二層中形成在不同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根第三導電線以在第一導電線之間傳輸第一時脈信號及第二時脈信號,其中第一層安置於第二層與積體電路的正面之間;以及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二層中形成平行於第三導電線延伸的多根第四導電線以將第一供電電壓及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第二導電線,其中第三導電線介於第四導電線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線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括:分別在積體電路的背面上的第三層及第四層中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多根第五導電線及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多根第六導電線以將第一供電電壓及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第四導電線。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層夾在第二層與第四層之間。
前述內容概述概述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以便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更好地理解本案的一實施例的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他們可容易使用本案的一實施例作為基礎來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以便實現本文所介紹的實施例的相同目的及/或達成此等實施例的相同優點。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意識到,此類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案的一實施例的精神及範疇,且他們可在不脫離本案的一實施例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在本文中進行各種改變、替代及變更。
110a-110c,120a-120e,130a-130d,140a,140b:主動區域
310-313,324,325,327:閘極
701-709:背面導電線
801-805:背面導電線
CELL1,CELL2:單元
N1-N5,N7-N13,N15-N18,N20:N型電晶體
P1-P5,P7-P13,P15-P18,P20:P型電晶體
VB1-VB21,VF1-VF8:通孔
VDD,VSS:供電電壓

Claims (10)

  1. 一種積體電路,包含:一第一鎖存電路及一第二鎖存電路,其中該第一鎖存電路用以將複數個資料信號經由複數個第一導電線傳輸至該第二鎖存電路,該些第一導電線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一正面上;以及一時脈電路,用以將一第一時脈信號及一第二時脈信號經由複數個第二導電線傳輸至該第一鎖存電路及該第二鎖存電路,該些第二導電線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與該正面相反的一背面上,其中該時脈電路包含:一第一反相器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晶體,該些第一電晶體中的每一者包括一第一數量的鰭片結構;以及一第二反相器包括複數個第二電晶體,該些第二電晶體中的每一者包括不同於該第一數量的一第二數量的鰭片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反相器用以產生該第一時脈信號,以及該第二反相器用以產生該第二時脈信號,其中該第一數量小於該第二數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些第二導電線包含: 一第一組導電線,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一第一層中;以及一第二組導電線,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一第二層中,其中該第一層比該第二層更靠近該積體電路的該正面;其中該積體電路更包含:複數個電力軌條,安置於該第一層中,其中該第一組導電線介於該些電力軌條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含:複數個電力軌條,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一第一層中,其中該些電力軌條中的至少一者係L形,其中該些電力軌條用以將一第一供電電壓及一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該第一鎖存電路及該第二鎖存電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含:複數個第一電力軌條至複數個第四電力軌條,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一第一至一第四層中,其中該些第一電力軌條至該些第四電力軌條用以將至少一個供電電壓傳輸至該第一鎖存電路、該第二鎖存電路及該時脈電路;其中該些第二導電線包含:一第一組導電線,安置於該第一層中且在一佈局視圖中介於該些第一電力軌條之間;以及 一第二組導電線,安置於該第二層中且在該佈局視圖中介於該些第二電力軌條之間。
  6. 一種積體電路,包含:一正反器電路,包括具有一第一單元高度的一第一單元及具有一第二單元高度的一第二單元,且包含:該第一單元中的一第一電晶體,包含:一第一閘極,用以自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一正面上的一第一導電線接收一第一信號;以及一第一主動區域,用以根據該第一信號將一第一時脈信號傳輸至一第二導電線,該第二導電線在該積體電路的與該正面相反的一背面上的一第一層中;一第三導電線,安置於在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該第一層下方的一第二層中且耦接至該第二導電線;以及該第二單元中的一第二電晶體,其包含:一第二閘極,用以經由一第四導電線接收該第一時脈信號,該第四導電線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該第一層中且耦接至該第三導電線;以及一第二主動區域,用以根據該第一時脈信號將一第二時脈信號傳輸至一第五導電線,該第五導電線在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該第一層中,其中該第二時脈信號係藉由反相該第一時脈信號產生的。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第一單 元高度及該第二單元高度彼此不同。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含:該第一單元中的一第三電晶體,包含:一第三閘極,用以經由一第六導電線接收該第一時脈信號,該第六導電線安置於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該第一層中且耦接至該第三導電線。
  9. 一種積體電路的製造方法,包含:在一積體電路的一正面上形成作為一掃描正反器電路操作的一作用裝置;在該積體電路的一背面上的一第一層中形成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複數個第一導電線以將一第一時脈信號及一第二時脈信號傳輸至該作用裝置;在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第一層中形成複數個第二導電線以將一第一供電電壓及一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該作用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導電線介於該些第二導電線之間;在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一第二層中形成在不同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複數個第三導電線以在該些第一導電線之間傳輸該第一時脈信號及該第二時脈信號,其中該第一層安置於該第二層與該積體電路的該正面之間;以及在該積體電路的該背面上的該第二層中形成平行於該些第三導電線延伸的複數個第四導電線以將該第一供電電壓 及該第二供電電壓傳輸至該些第二導電線,其中該些第三導電線介於該些第四導電線之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積體電路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第二導電線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一部分及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二部分。
TW110115671A 2020-04-30 2021-04-29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TWI778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17905P 2020-04-30 2020-04-30
US63/017,905 2020-04-30
US17/186,256 2021-02-26
US17/186,256 US11437998B2 (en) 2020-04-30 2021-02-26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back side conductive lines for clock signa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036A TW202209036A (zh) 2022-03-01
TWI778603B true TWI778603B (zh) 2022-09-21

Family

ID=76980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5671A TWI778603B (zh) 2020-04-30 2021-04-29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9396B2 (zh)
CN (1) CN113192950A (zh)
TW (1) TWI77860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7822A (en) * 1997-09-30 2000-03-1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a clock on the silicon backside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80218235A1 (en) * 2007-03-07 2008-09-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flip-flop circuits mounted thereon
CN105210047A (zh) * 2013-03-15 2015-12-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数据码元转变的时钟的多导线单端推送-拉取链路
TW201816943A (zh) * 2016-10-17 2018-05-01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標準單元
CN108141346A (zh) * 2015-10-05 2018-06-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多通道n阶乘编码和其他多导线通信系统
TW201939893A (zh) * 2018-01-03 2019-10-01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58580B2 (en) 2019-10-18 2021-10-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backsid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frontside through silicon vi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7822A (en) * 1997-09-30 2000-03-1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a clock on the silicon backside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080218235A1 (en) * 2007-03-07 2008-09-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flip-flop circuits mounted thereon
CN105210047A (zh) * 2013-03-15 2015-12-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基于数据码元转变的时钟的多导线单端推送-拉取链路
CN108141346A (zh) * 2015-10-05 2018-06-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经多通道n阶乘编码和其他多导线通信系统
TW201816943A (zh) * 2016-10-17 2018-05-01 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標準單元
TW201939893A (zh) * 2018-01-03 2019-10-01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036A (zh) 2022-03-01
US20220360263A1 (en) 2022-11-10
CN113192950A (zh) 2021-07-30
US11909396B2 (en)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3307A (zh) 包含电源结构的集成电路
US20220345116A1 (en) Footprint for multi-bit flip flop
KR102616549B1 (ko) 집적 회로
US11437998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including back side conductive lines for clock signals
US20240153942A1 (en) Multi-bit structure
TWI778603B (zh)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US20220360253A1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timing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flip-flops
KR20230021057A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들을 위한 게이트 구조물
TW202230625A (zh) 積體電路裝置
KR102469130B1 (ko) 집적 회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86256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conductive line arrangement for circuit structures, and method
TWI838677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1538507B1 (en) Header circuit placement in memory device
TWI793472B (zh)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063479A1 (en) Cell regions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KR20230017112A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240062122A (ko) 상이한 게이트 폭의 트랜지스터를 사용한 래치를 갖는 집적 회로
TW202343569A (zh)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