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7859B -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7859B
TWI777859B TW110143365A TW110143365A TWI777859B TW I777859 B TWI777859 B TW I777859B TW 110143365 A TW110143365 A TW 110143365A TW 110143365 A TW110143365 A TW 110143365A TW I777859 B TWI777859 B TW I7778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mulsification
homogeneous
cavity
pi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20907A (zh
Inventor
陳黃傳
陳冠昕
陳冠宇
陳冠達
Original Assignee
陳冠昕
陳冠宇
陳冠達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冠昕, 陳冠宇, 陳冠達 filed Critical 陳冠昕
Priority to TW110143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785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8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0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90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包含一預拌管以及一連接於該預拌管的均質乳化管,其中,該預拌管可供制訂壓力推動的液體原料和添加物輸入,並藉由其螺旋通道預拌混合形成混合液體;該均質乳化管係於一外筒內設置複數上、下層疊並分別設有複數細密排列之均質通孔的乳化內筒,藉此讓混合液體均質乳化後輸出。本發明可應用在燃油類、化工類、液態食品工業等各類需要均質乳化的液體,特別是使用在乳化重油、船舶燃料油、柴油、槽底油、貯油槽燃料油優化…時,可減少燃燒不完全的狀況,降低空氣汙染,從而換算為可計量之碳減排額度(或稱碳信用carbon credit),有助於碳減排計畫。

Description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本發明為一種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可將燃油類、化工類、液態食品等需要均質乳化的液體,利用制訂壓力推送至一預拌管以及一均質乳化管後攪拌均質乳化。例如:應用在船舶燃料油、乳化重油、柴油、槽底油、貯油槽燃料油優化…,經均質乳化後能夠因應現在COP26 協議 ,節能減碳及碳中和。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自通過後,針對包括二氧化碳在內之氟氯碳化物等六種溫室氣體,定出具體減量目標,並從早年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一直到近年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聯合國都持續對氣候狀況進行討論應變,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
隨着國際社會逐漸對碳排放的重視,各國政府陸續採取各種減少碳排放的措施,例如規劃碳交易市場、發展不排放汙染物的潔淨能源/綠色能源、採用船舶燃料稅、歐洲碳邊境稅等,民間也積極推動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以及讓產品的碳足跡減為零達到碳中和等等,相關的核證碳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也應運而生,管理企業的碳排放以及制定碳減排規章,達到減少温室氣體排放、控制經營環保風險以及增強企業競爭力之目標。
上述各種措施中,其中碳交易市場的應用方式,是為各市場主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設置額度上限,再以市場交易機制分配排放量額度。碳信用額(carbon credit)即是指排放1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的權利的任何可交易額度或許可證。二氧化碳當量(CO2e,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則是測量碳足跡的標準單位,藉此把不同的溫室氣體對於暖化的影響程度用同一種單位來表示,以方便計量。臺灣預計在2023 年制訂碳稅及交易平臺。
在各種會產生溫室氣體的活動項目中,大型鍋爐或大型船舶以燃燒燃料油維持運作,是常見的汙染源。燃料油的分子量大、黏度高、雜質多,儲放久後,其中水分、雜質會相對分離沉降而形成油水分離的狀態,使燃料油內的成分不均勻而無法完全燃燒,甚至可能造成鍋爐損壞,故成分不均勻的燃料油會影響燃燒效率,進而產生過量的溫室氣體,造成空氣汙染和油耗提升等問題,影響且提升了溫室效應。
因此,燃料油在使用前完成均質乳化作用,已經過科學證實有助於完全燃燒,例如在UNFCCC方法學編號AM0054(中國自願減排方法學編CM-078-V01)中,說明藉由以乳化油技術能夠改善鍋爐能源效率,達成碳減排的功效,減緩地球溫室效應。
本發明人之一曾經發明公告號TW039506、US4560284、US4352572等自動油水混和裝置,並實際成品製造實施後,證實重油攪拌後均勻乳化,可將雜質一併均勻燃燒,具有降低燃燒污染排放、節約燃料油、延長爐膛壽命等優點,亦可免除另外添加乳化劑的需求,避免乳化劑可能導致之輸油系統、噴嘴、電磁關等橡膠類零件及爐體浸蝕的損壞。
有鑑於溫室效應對於環境的衝擊,本發明人特創作一種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該裝置不只適用於燃油,也適合使用在化工類環氧樹脂等塑料液體,或者是液態食品工業,讓液體能均勻攪拌、均質乳化,減少另外會造成環境汙染或對人體有害的添加物的劑量,例如食品類乳化劑、界面活性劑,化工類溴化物、硫化物、耐高溫、耐酸鹼添加物等,降低環境危害。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可應用在各類需要均質乳化的液體,例如:燃油、化工類塑料液體,或者是液態食品工業,讓液體原料與添加劑混合時能減少添加物的劑量。特別是應用在船舶燃料油、乳化重油、柴油、槽底油、貯油槽燃料油優化…等,使該等均質乳化液體作為燃料油時,能夠有效因應船舶操作安全、乳化燃油品質、油槽保養,並能夠減少燃燒不完全的狀況,降低空氣汙染,不但能因應COP26 協議,還能進一步換算為可計量之碳減排額度,幫助於碳減排計畫的施行。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為一種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包含一預拌管以及一均質乳化管,該預拌管上游端設有一液體入料口及一添加物入料口,另一端為出料口;該均質乳化管具有一入口端連接於該預拌管的出料口,另一端為下游出口端,使得制訂壓力推動的液體原料和添加物能夠分別進入預拌管中攪拌均勻後,再進入該均質乳化管中均質乳化後從下游出口端輸出,其特徵在於: 該預拌管包含一設有該液體入料口與該出料口的外管件、以及一隔離設置在該外管件內部且頂端具有該添加物入料口的內管件; 該外管件內周緣與該內管件外周緣之間具有固定間距並設有一迴繞的螺旋狀葉片而形成一螺旋狀擾流通道; 該內管件呈空心管狀,其周圍設有複數個由內向外連通於該螺旋狀擾流通道的添加物通孔,使液體原料通過該螺旋狀擾流通道時,添加物能夠經由該複數個添加物通孔進入液體原料中被均勻攪拌形成混合液體後由該出料口輸出; 該均質乳化管包含一設置有前述入口端及下游出口端的外筒、以及複數上、下層疊在該外筒內緣的乳化內筒; 每一乳化內筒分別具有一底板、以及一間隔排列在該底板上方的上層板,使該乳化內筒的內部被分隔成一上層腔體以及一下層腔體,且該底板和上層板分別設有複數細密排列的均質通孔,使混合液體依序進入該上層腔體、下層腔體,並透過該上層板及底板的複數均質通孔輸出至層疊在下方的另一乳化內筒後,能夠被複數個層疊的乳化內筒進一步解析為更細小的微粒而形成均質乳化液體,最後由設置在該外筒的下游出口端輸出。
藉由上述構造,本發明讓液體原料和添加物在預拌管中經過螺旋通道攪拌而形成混合液體,再由均質乳化管的複數層乳化內筒均質乳化混合液體後輸出。當本發明使用在燃油乳化時,可減少燃油燃燒不完全的狀況,降低汙染並提高火焰溫度,從而換算為可計量之碳減排額度,有助於碳減排計畫。
以下進一步說明各元件之實施方式:
實施時,該乳化內筒的底板與上層板之間設有一縱向內環,使該下層腔體被該內環區隔成一下層外腔及一下層內腔,且該內環上設有複數細密排列的乳化通孔而讓下層外腔與下層內腔連通。
實施時,該上層板的複數均質通孔設置在相對於該內環外圍的下層外腔位置,使進入該上層腔體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相對應的均質通孔由上而下進入該下層外腔; 該內環的複數乳化通孔均勻布置在其周圍,使進入該下層外腔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複數乳化通孔由外而內進入該下層內腔; 該底板的複數均質通孔設置在相對於內環內圍,使進入該下層內腔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相對應的均質通孔進入層疊在下方的另一乳化內筒之上層腔體。
實施時,該預拌管的擾流通道末端與該出料口之間設有至少一層擾流盤,該擾流盤具有複數供混合液體通過的擾流通孔。
實施時,該預拌管之內管件的複數添加物通孔,分別設置在該內管件的管壁頂部、底部及中間段位置。
實施時,該預拌管的液體入料口連接於一儲存有液體原料的液體原料儲存槽或一儲存有均質乳化液體的乳化液體儲存槽,並且由一控制閥控制切換該液體原料儲存槽與該液體入料口連通,或者是控制切換由該乳化液體儲存槽與該液體入料口連通。
實施時,該均質乳化管的下游出口端連通於該乳化液體儲存槽,且該乳化液體儲存槽與該預拌管的液體入料口連通,進而形成一可以持續對均質乳化液體攪拌及乳化,從而避免均質乳化液體靜置而導致油泥沉積或油水分離的循環系統。
實施時,該預拌管的液體入料口連通於一泵浦而以制訂壓力泵送液體原料或均質乳化液體。
實施時,該液體原料或均質乳化液體由一加熱器加熱後泵送至液體入料口。
實施時,該添加物為水、水蒸氣或溴化物。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讓液體原料和添加物在預拌管中經過螺旋通道攪拌而形成混合液體,再由均質乳化管的複數層乳化內筒均質乳化混合液體,且該乳化內筒的數量、均質通孔和乳化通孔的孔徑大小和分布,可讓使用者配合液體成分狀態進行調整,讓燃油、化工類塑料液體,或者是液態食品工業能夠均質乳化,或者是減少添加物的劑量。例如:應用在在船舶燃料油、乳化重油、柴油、槽底油、貯油槽燃料油優化…等,使該等均質乳化液體作為鍋爐燃料油時,能夠有效因應船舶操作安全、乳化燃油品質、油槽保養,並能夠減少燃燒不完全的狀況,降低空氣汙染,不但能因應COP26 協議,還能進一步換算為可計量之碳減排額度,幫助碳減排計畫的施行。
茲整理本發明所能增進之功效如下: 1. 本發明使用在燃油均質乳化時,可取代已知技術僅利用桶槽內的螺旋葉片旋轉攪拌。此旋轉攪拌方式有死角、耗電,以及生產線無法自動化控制之缺失,更重要是其產物品質不穩定。 2. 經本發明均質乳化之油品品質可以替代已知技術添加乳化劑或界面活性劑,避免酸性油品乳化劑影響品質並腐蝕管路系統及爐具。 3. 本發明系統架構可配合不同產品程式化設計,以確保操作安全、確保品質的一貫性,使用在燃料儲油時,讓儲油不分層不分離。 4. 本發明應用範圍廣泛,可應用在各類需要均質乳化的液體,例如:燃料油、化工類塑料液體,或者是液態食品工業,只需調整溫度、壓力,或孔徑大小/數量,即可配合不同產品需求,完成各種液體的均質乳化。 5. 經實驗本發明產出的均質乳化燃油具備強大的節能減碳效果,不但有助於環保,還能夠申請聯合國IPCC方法學的CDM 助碳中和。
以下依據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列舉出適於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並配合圖式說明如後:
如第一圖所示,本發明為一種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用以應用在各類需要均質乳化的液體上。該裝置包含一可供制訂壓力推動的液體原料和添加物經過攪拌而形成混合液體的預拌管1,以及一連接於該預拌管1的均質乳化管2,藉此使混合液體得以均質乳化後輸出。
如第二、三圖所示,該預拌管1包含一外管件10、以及一隔離設置在該外管件10內部的內管件20;該外管件10相對於該預拌管1上游端設有一液體入料口11,另一端為出料口12。
該內管件20呈空心管狀,其頂端相對於該預拌管1上游端設有一添加物入料口21,且該內管件20外周緣與該外管件10內周緣之間具有固定間距並設有一迴繞的螺旋狀葉片而形成一螺旋狀擾流通道13,該擾流通道13末端與該外管件10的出料口12之間設有至少一層擾流盤14,該擾流盤14具有複數擾流通孔15,圖示中,該複數擾流通孔15呈傾斜狀。
該內管件20的周圍設有複數個添加物通孔22,該添加物通孔22由內向外連通於該螺旋狀擾流通道13,使液體原料通過該螺旋狀擾流通道13時,添加物能夠經由該複數個添加物通孔22進入液體原料中被均勻攪拌,並通過該複數層擾流盤14的擾流通孔15後,形成混合液體後由該出料口12輸出。
實施時,該添加物為水、水蒸氣或溴化物,但也不排除添加乳化劑,其添加劑量則可藉由電磁閥、流量傳感器等自動控制。此外,該複數個添加物通孔22能夠佈滿在該內管件20的管壁,或者是如圖示中,分別設置在該內管件20的管壁頂部、底部及中間段位置。
如第四至六圖所示,該均質乳化管2包含一外筒30、以及複數上、下層疊在該外筒30內緣的乳化內筒40,該外筒30具有一連接於該預拌管1之出料口12的入口端31,另一端為下游出口端32。
每一乳化內筒40分別具有一底板41、以及一間隔排列在該底板41上方的上層板42,使該乳化內筒40的內部被分隔成一上層腔體43以及一下層腔體44,該底板41與上層板42之間設有一縱向內環45,使該下層腔體44被該內環45區隔成一下層外腔441及一下層內腔442。
該底板41和上層板42分別設有複數細密排列的均質通孔46,該上層板42的複數均質通孔46設置在相對於該內環45外圍的下層外腔441位置,使進入該上層腔體43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相對應的均質通孔46由上而下進入該下層外腔441。
該內環45周圍設有複數均勻細密排列的乳化通孔47,讓下層外腔441與下層內腔442內外連通,使進入該下層外腔441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複數乳化通孔47由外而內進入該下層內腔442。
該底板41的複數均質通孔46設置在相對於內環45內圍,使進入該下層內腔442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相對應的均質通孔46進入層疊在下方的另一乳化內筒40之上層腔體43。實施時,二相鄰乳化內筒40之間設有防水墊圈以避免液體滲漏。
藉由層疊的乳化內筒40結構,讓混合液體從外筒30的入口端31進入乳化內筒40後,依序由上而下、由內而外進入該上層腔體43、下層外腔441與下層內腔442,並分別透過該上層板42及底板41的複數均質通孔46和內環45的複數乳化通孔47,輸出至層疊在下方的另一乳化內筒40,逐步解析為更細小的微粒而形成均質乳化液體,最後由設置在該外筒30的下游出口端32輸出,達成均質乳化之目的。
特別是該乳化內筒40的層疊數量、複數均質通孔46、乳化通孔47的孔徑大小和分布數量,可配合不同液體成分的比重、黏度及產品需求進行調整,即可單以溫度、壓力、孔徑大小/數量來達品質均一的產品,令液體加入添加劑或多種液體時能均勻混合、均質乳化。例如:假設以366mm²為基礎面積A,當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乳化燃料油、重油、柴油等液體時,其乳化內筒的層疊數量、孔徑大小和分布數量分別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 乳化燃料油
通孔孔徑(mm) 通孔覆蓋於基礎面積A的比例 通孔數量 乳化內筒層疊數量
1.5Ø 60% 125個 5層
1.2Ø 50% 160個 3層
1.0Ø 45% 210個 4層
[表二]乳化重油
通孔孔徑(mm) 通孔覆蓋基礎面積A的比例 通孔數量 乳化內筒層疊數量
1.5Ø 60% 125個 4層
1.2Ø 50% 160個 3層
1.0Ø 45% 210個 2層
[表三]乳化柴油
通孔孔徑(mm) 通孔覆蓋基礎面積A的比例 通孔數量 乳化內筒層疊數量
1.0Ø 40% 186個 6層
0.5Ø 35% 652個 6層
上述結構中,乳化內筒40的均質通孔46、乳化通孔47的孔徑是由上而下逐漸縮小,讓混合液體逐步解析為更細小的微粒,例如重油均質乳化後的微粒粒徑為2~8µm,柴油均質乳化後的微粒粒徑為0.2-0.9µm,使各液體中的微粒與空氣的接觸面擴大,能夠在短時間內趨近完全燃燒的狀態,達到最佳的燃燒效果而減少油耗、積碳和油泥沉積的狀況,降低汙染排放,例如減少1噸重油的油耗,則相對減少3.1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從而換算成可計量的碳減排額度,幫助於碳減排計畫的施行。
本發明能夠將多種液體原料均勻混和,或將添加物和液體原料均勻混和,並在混和後保持均質乳化的狀態,例如PCB的環氧樹脂需添加做為阻燃劑的溴化物,或者是塑膠液體原料需添加耐酸礆、耐高溫添加物時,經由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達到均質乳化,避免成分不均勻而增加原料耗損,也能讓添加物以最少的劑量達到原有的功效,減少添加物的使用。
另外,如第一圖所示,該預拌管1的液體入料口11連接於一儲存有液體原料的液體原料儲存槽100或一儲存有均質乳化液體的乳化液體儲存槽200,並且由一控制閥300控制切換該液體原料儲存槽100與該液體入料口11連通,或者是控制切換由該乳化液體儲存槽200與該液體入料口11連通。
當該均質乳化管2的下游出口端32連通於該乳化液體儲存槽200時,該乳化液體儲存槽200與該液體入料口11連通而形成一循環系統,進而持續對均質乳化液體攪拌及乳化,從而避免均質乳化液體靜置久後而導致油泥沉積或油水分離,特別適合使用在遠洋船舶的燃料油。
例如,當本發明設置在船舶內時,該乳化液體儲存槽200可以為鍋爐的副油槽,讓均質乳化液體能夠輸送至鍋爐中燃燒,或者是輸送至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中再次攪拌乳化,避免均質乳化液體儲放久後,造成油泥沉積或油水分離而讓液體成分不均的問題,使存放的燃油不分層不分離,改善船舶燃料油桶槽攪拌品質不均勻、死角、費電、不適自動化的問題。
再者,船舶儲存油槽的底油、燃料油之油槽的底油、廢機油等等,其成分包含水、無法燃燒的油泥、或含有飽合水的油,該等底油可加入適當比例的燃油而被均質乳化而能完全燃燒,成為另一種潔淨能源,也可以獲得可計量的碳減排額度。
再者,該預拌管1的液體入料口11連通於一泵浦400以及一加熱器500,使液體原料或均質乳化液體能被加熱器500加熱,通常加熱至70度C以上,再由泵浦400泵送至液體入料口11。
圖示中,添加物入料口21連通於一泵浦400B以及一加熱器500B,使添加物能被加熱器500B加熱後,由泵浦400B泵送至添加物入料口21。實施時, 當添加物為水或溴化物,通常是加熱至50度C以上;而當添加物為水蒸氣時,則無需加熱,且泵送至均質乳化管2的壓力可降低、該均質乳化管的複數乳化內筒40的數量也可以相對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可應用在各類需要均質乳化的液體,例如:燃油、化工類塑料液體,或者是液態食品工業,讓液體原料與添加劑混合時能降低添加物的劑量。特別是應用在船舶燃料油、乳化重油、柴油、槽底油、貯油槽燃料油優化…等,使該等均質乳化液體作為燃料油時,能夠有效因應船舶操作安全、乳化燃油品質、油槽保養,並能夠減少燃燒不完全的狀況,降低空氣汙染,不但能因應COP26 協議,還能進一步換算為可計量之碳減排額度,幫助於碳減排計畫的施行。
以上實施例說明及圖式,僅舉例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侷限本發明之範圍;舉凡與本發明之目的、構造、裝置、特徵等近似或相雷同者,均應屬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100:液體原料儲存槽 200:乳化液體儲存槽 300:控制閥 400:泵浦 400B:泵浦 500:加熱器 500B:加熱器 1:預拌管 2:均質乳化管 10:外管件 11:液體入料口 12:出料口 13:擾流通道 14:擾流盤 15:擾流通孔 20:內管件 21:添加物入料口 22:添加物通孔 30:外筒 31:入口端 32:下游出口端 40:乳化內筒 41:底板 42:上層板 43:上層腔體 44:下層腔體 441:下層外腔 442:下層內腔 45:縱向內環 46:均質通孔 47:乳化通孔
第一圖:本發明的設置位置示意圖。 第二圖:本發明之預拌管的結構圖。 第三圖:本發明之預拌管的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本發明之均質乳化管的結構圖。 第五圖:本發明之均質乳化管的乳化內筒的立體結構圖。 第六圖:第四圖的局部放大圖。
100:液體原料儲存槽
200:乳化液體儲存槽
300:控制閥
400:泵浦
400B:泵浦
500:加熱器
500B:加熱器
1:預拌管
2:均質乳化管
11:液體入料口
12:出料口
21:添加物入料口
31:入口端
32:下游出口端

Claims (10)

  1. 一種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包含一預拌管以及一均質乳化管,該預拌管上游端設有一液體入料口及一添加物入料口,另一端為出料口;該均質乳化管具有一入口端連接於該預拌管的出料口,另一端為下游出口端,使得制訂壓力推動的液體原料和添加物能夠分別進入預拌管中攪拌均勻後,再進入該均質乳化管中均質乳化後從下游出口端輸出,其特徵在於: 該預拌管包含一設有該液體入料口與該出料口的外管件、以及一隔離設置在該外管件內部且頂端具有該添加物入料口的內管件; 該外管件內周緣與該內管件外周緣之間具有固定間距並設有一迴繞的螺旋狀葉片而形成一螺旋狀擾流通道; 該內管件呈空心管狀,其周圍設有複數個由內向外連通於該螺旋狀擾流通道的添加物通孔,使液體原料通過該螺旋狀擾流通道時,添加物能夠經由該複數個添加物通孔進入液體原料中被均勻攪拌形成混合液體後由該出料口輸出; 該均質乳化管包含一設置有前述入口端及下游出口端的外筒、以及複數上、下層疊在該外筒內緣的乳化內筒; 每一乳化內筒分別具有一底板、以及一間隔排列在該底板上方的上層板,使該乳化內筒的內部被分隔成一上層腔體以及一下層腔體,且該底板和上層板分別設有複數細密排列的均質通孔,使混合液體依序進入該上層腔體、下層腔體,並透過該上層板及底板的複數均質通孔輸出至層疊在下方的另一乳化內筒後,能夠被複數個層疊的乳化內筒進一步解析為更細小的微粒而形成均質乳化液體,最後由設置在該外筒的下游出口端輸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乳化內筒的底板與上層板之間設有一縱向內環,使該下層腔體被該內環區隔成一下層外腔及一下層內腔,且該內環上設有複數細密排列的乳化通孔而讓下層外腔與下層內腔連通。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上層板的複數均質通孔設置在相對於該內環外圍的下層外腔位置,使進入該上層腔體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相對應的均質通孔由上而下進入該下層外腔; 該內環的複數乳化通孔均勻布置在其周圍,使進入該下層外腔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複數乳化通孔由外而內進入該下層內腔; 該底板的複數均質通孔設置在相對於內環內圍,使進入該下層內腔的混合液體能夠通過相對應的均質通孔進入層疊在下方的另一乳化內筒之上層腔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預拌管的擾流通道末端與該出料口之間設有至少一層擾流盤,該擾流盤具有複數供混合液體通過的擾流通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預拌管之內管件的複數添加物通孔,分別設置在該內管件的管壁頂部、底部及中間段位置。
  6. 如請求項1至5任一項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預拌管的液體入料口連接於一儲存有液體原料的液體原料儲存槽或一儲存有均質乳化液體的乳化液體儲存槽,並且由一控制閥控制切換該液體原料儲存槽與該液體入料口連通,或者是控制切換由該乳化液體儲存槽與該液體入料口連通。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均質乳化管的下游出口端連通於該乳化液體儲存槽,且該乳化液體儲存槽與該液體入料口連通,進而形成一可以持續對均質乳化液體攪拌及乳化的循環系統。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預拌管的液體入料口連通於一泵浦而以制訂壓力泵送液體原料或均質乳化液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液體原料或均質乳化液體由一加熱器加熱後泵送至液體入料口。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其中,該添加物為水、水蒸氣或溴化物。
TW110143365A 2021-11-22 2021-11-22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TWI777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365A TWI777859B (zh) 2021-11-22 2021-11-22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3365A TWI777859B (zh) 2021-11-22 2021-11-22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7859B true TWI777859B (zh) 2022-09-11
TW202320907A TW202320907A (zh) 2023-06-01

Family

ID=84958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365A TWI777859B (zh) 2021-11-22 2021-11-22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785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2572A (en) * 1980-01-09 1982-10-05 Hwang-Chuan Chen Continuous and automatic oil-water mixing method and its installation
JPS63107736A (ja) * 1986-04-17 1988-05-12 Joji Hirose 混合装置
CN105026024A (zh) * 2013-02-25 2015-11-04 旭有机材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混合器以及使用了流体混合器的装置
CN112717740A (zh) * 2020-12-22 2021-04-30 胡宪昌 一种高效气水溶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2572A (en) * 1980-01-09 1982-10-05 Hwang-Chuan Chen Continuous and automatic oil-water mixing method and its installation
JPS63107736A (ja) * 1986-04-17 1988-05-12 Joji Hirose 混合装置
CN105026024A (zh) * 2013-02-25 2015-11-04 旭有机材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混合器以及使用了流体混合器的装置
CN112717740A (zh) * 2020-12-22 2021-04-30 胡宪昌 一种高效气水溶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907A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84356B2 (ja) 油中水滴型エマルジョン燃料の製造及び供給装置
TWI777859B (zh) 液體靜態乳化攪拌裝置
CN108585329A (zh) 一种uv/o3/h2o2高级氧化反应器及工艺
JP5368063B2 (ja) 油性物質燃焼装置及び油性物質の燃焼方法
CN117680012A (zh) 液体静态乳化搅拌装置
JP2001139964A (ja) 各種燃料油に水分添加し超音波にて乳化燃料油の作製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KR100443429B1 (ko) 중유믹싱 및 공급장치
CN210145353U (zh) 高倍泡沫发生器
KR100581665B1 (ko) 유중 수적형 에멀션 연료의 제조 및 공급장치
JP2018128218A (ja) エマルジョン燃料の製造装置、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供給方法
CN106110924A (zh) 高粘性聚合物在线稀释装置
CN209501510U (zh) 一种抗溶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生产装置
RU129925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топливных смесей
KR20100078820A (ko) 부분유화 시스템을 구비한 유중 수적형 에멀션 연료의 제조및 공급 장치
CN201002007Y (zh) 超声波震荡恒温全自动柴油乳化机
CN220788483U (zh) 醇基燃料生产装置
WO2023060983A1 (zh) 粘油水制备装置和方法、以及柴油乳化燃料制备系统和方法
JP2008309455A (ja) エマルション燃焼装置
TW202012039A (zh) 攪拌器與攪拌裝置
CN203598708U (zh) 乳化重油系统装置
KR100618166B1 (ko) 유화제 비혼합형 에멀션 장치
KR101094756B1 (ko) 에멀젼 연료 제조 장치
CN109876727B (zh) 高配比混料装置与使用其的制剂生产系统
KR200375326Y1 (ko) 유화제 비혼합형 에멀션 장치
CN207405003U (zh) 一种移动式高级氧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