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523B - 脈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脈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523B
TWI776523B TW110118919A TW110118919A TWI776523B TW I776523 B TWI776523 B TW I776523B TW 110118919 A TW110118919 A TW 110118919A TW 110118919 A TW110118919 A TW 110118919A TW I776523 B TWI776523 B TW I7765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sensing
diagnosis device
layer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8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5682A (zh
Inventor
張倚涵
黃仲欽
江旻謙
林柏宏
謝昊倫
徐文斌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8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6523B/zh
Priority to CN202111354204.1A priority patent/CN11401017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5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5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568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Abstract

一種脈診裝置,包括形成為弧狀的承托部及脈搏感測器。承托部具有感測端、尾端及弧曲部。尾端與感測端相對並與感測端共同夾成進入口,弧曲部位於感測端與尾端之間,並圍成內部空間。其中內部空間係藉由進入口與脈診裝置外部連通。脈搏感測器係設置於感測端,並具有至少一可伸縮墊及設置於可伸縮墊朝向內部空間中感測端的一相對側的至少一可撓性感測器。

Description

脈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脈診裝置。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可伸縮墊的脈診裝置。
傳統的脈診儀為在桌上放置使用的相對大型之儀器,然而,放在桌上的大型脈診儀當切換左右手檢測脈診時,使用者必須換自己的位置或脈診儀的放置方向,此種設計對使用者而言不方便,因此使用者需要藉由小型化及輕量化而能隨時隨地使用的脈診裝置。
目前雖已有部分業者開發到可攜帶的脈診裝置,然而訊號的精確度方面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脈診裝置,具有較好的脈膊訊號之精準度。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脈診裝置,可視需求達成小型化的設計。
本發明提供一種脈診裝置,包括形成為弧狀的承托部及脈搏感測器。承托部具有感測端、尾端及弧曲部。尾端與感測端相對並與感測端共同夾成進入口,弧曲部位於感測端與尾端之間,並圍成內部空間。其中內部空間係藉由進入口與脈診裝置外部連通。脈搏感測器係設置於感測端,並具有至少一可伸縮墊及設置於可伸縮墊朝向內部空間中感測端的一相對側的至少一可撓性感測器。
藉由上述之構成,不但能夠視設計需求達成脈診裝置的小型化,還可以進一步提升脈搏檢測的精準度。
在圖式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這裡使用的術語僅僅是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內容清楚地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一個」和「該」旨在包括複數形式,包括「至少一個」。「或」表示「及/或」。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還應當理解,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術語「包括」及/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的存在及/或部件,但不排除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徵、區域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本文參考作為理想化實施例的示意圖的截面圖來描述示例性實施例。因此,可以預期到作為例如製造技術及/或公差的結果的圖示的形狀變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實施例不應被解釋為限於如本文所示的區域的特定形狀,而是包括例如由製造導致的形狀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為平坦的區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線性特徵。此外,所示的銳角可以是圓的。因此,圖中所示的區域本質上是示意性的,並且它們的形狀不是旨在示出區域的精確形狀,並且不是旨在限制權利要求的範圍。
請參閱圖1A,圖1A所示為本發明脈診裝置1的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A所示,脈診裝置1包括承托部10及脈搏感測器20,承托部10形成為弧狀並具有感測端10A、尾端10B及弧曲部10C。尾端10B係與感測端10A相對並與感測端10A共同夾成進入口11;弧曲部10C係位於感測端10A與尾端10B之間,並形成具有缺口的環狀而圍成內部空間12。因此,在此實施例中,弧曲部10C及進入口11位於內部空間12之相對側,且內部空間12係藉由進入口11與脈診裝置1之外部連通。
如圖1A所示,在此實施例中脈搏感測器20為設置於感測端10A。接著,針對脈搏感測器20進行說明。請參閱圖1B,圖1B所示為在圖1A所示的實施例中的脈搏感測器20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B所示,脈搏感測器20具有連接基座21、至少一可伸縮墊22及至少一可撓性感測器23。可伸縮墊22為由連接基座21承載;可撓性感測器23係設置於可伸縮墊22朝向內部空間12的一側,例如相對於連接基座21的相反側。可伸縮墊22及可撓性感測器23的數量例如,對應於寸脈、關脈及尺脈可分別設置三個,但可伸縮墊22及可撓性感測器23的數量不以此為限制。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可伸縮墊22可為氣墊,而可撓性感測器23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質之感測器,但不以此為限制。
請繼續參閱圖1B,進一步而言,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基座21可包含本體21A與承載板21B。本體21A與承托部10(感測端10A)貼合或卡合,而承載板21B位於本體21A與承托部10相對之一側並供承載可伸縮墊22。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亦可不包含承載板21B並由本體21A直接承載可伸縮墊22,或省略連接基座21直接將可伸縮墊22以與可撓性感測器23相對之一側貼合於承托部10(感測端10A)等。
在本實施例中,脈診裝置1可進一步包括控制模組40,控制模組40例如可設置於承托部10,例如設置為弧曲部10C之任一部分,並配置以與脈搏感測器20電性連接,因此能夠向脈搏感測器20供應電源以驅動脈搏感測器2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在不同實施例中,亦可採用遠端操作(例如,利用藍芽與手機或電腦應用程式連接等)的方式控制脈搏感測器20。
接著,請參閱圖1C,圖1C所示為將圖1A所示之實施例之一變化實施例中的承托部10攤平放置的上視示意圖。在圖1A所示的實施例中,可以直接將脈搏感測器20貼合於承托部10朝向內部空間12之一側;然而在此變化實施例中,感測端10A具有定位框13以圍成容置區域13A,使得脈搏感測器20至少一部分容納於容置區域13A。在此情況下,脈搏感測器20較佳採用圖1B所示包括連接基座21的實施例,並且連接基座21至少部分能夠嵌設於容置區域13A之內。例如,連接基座21的本體21A具有與容置區域13A相同或相近的尺寸及形狀,因此兩者可相互卡合,而承載板21B之尺寸則可小於本體21A之尺寸。藉由定位框13及連接基座21的搭配,可以將脈搏感測器20設置於感測端10A,並定位於容置區域13A內。
接下來,藉由多次的測試後發現定位框13與承托部10之間具有如下的關係時,因可兼顧穩定性及脈診的壓力,因此脈搏訊號之穩定性較佳。具體而言,承托部10具有自感測端10A端緣延伸至尾端10B端緣之長邊(以F表示其長度),定位框13具有與感測端端緣(亦即,感測端10A朝向進入口11之一側)同方向延伸之第一邊(以A表示其長度)及與長邊(F)同方向延伸之第二邊(以B表示其長度)。其中,第一邊的長度A、第二邊的長度B、第二邊與長邊間最小距離C、第一邊與感測端端緣間最小距離D、感測端端緣的長度E、長邊的長度F較佳為符合如下(1)及(2)中至少一個關係,更佳為(1)及(2)之兩者之關係,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依使用者的實際的脈搏之位置及手腕尺寸等條件適當地調整。 (1) 1.5<A/B<3、2.5<B/D<4以及7<A/C<13。 (2) 3<F/B<8以及1<E/A<2。
接著,請參閱圖1D,圖1D所示為當將圖1C所示的尺寸繞曲形成承托部10時(接近實際上使用時的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如圖1D所示,承托部10內部空間12的剖面周緣為虛擬環R的一部分。虛擬環R例如可為橢圓形的形狀,並且依不同測試者使用時,可以外部綁帶或其他機制調整其尺寸。依四個測試者使用脈診裝置1時所產生的虛擬環R的長軸a、短軸b及周長c之間的關係如表1所示的關係。
[表1]
測試者 長軸a 短軸b 周長c a/b c/b
第一測試者 56.4 38.2 70 1.48 1.9
第二測試者 47.7 34.2 65 1.4 1.9
第三測試者 50 34.3 55 1.5 1.6
第四測試者 49 37.7 70 1.3 1.9
由於上述之結果,虛擬環R的長軸a、短軸b及周長c之間可具有如下關係: 1.15<a/b<1.90以及1.50<c/b<2.00。 在此實施例中,對應手腕剖面的虛擬環R為橢圓形,但虛擬環R的形狀不以橢圓形為限。當虛擬環R非為橢圓形時,亦將繞曲的弧曲部10C的最大曲率半徑之兩倍及最小曲率半徑之兩倍分別為長軸a及短軸b。
請參閱圖1E及圖1F,圖1E所示為當脈診裝置1用於左手時的虛擬環R而圖1F所示為當脈診裝置1用於右手時的虛擬環R、使用者之橈側腕屈肌腱FCR及橈動脈RA之相對位置之立體示意圖。在實際的應用上,當量測左手的脈搏時,定位框13的第一邊中朝向感測端端緣(或進入口11)之一側較佳為對應左手的橈側腕屈肌腱FCR設置,以使左手的橈動脈RA(亦即,欲量側脈搏之位置)對應於容置區域13A的大約中間。當量測右手的脈搏時,定位框13的第一邊中與感測端端緣相對之一側較佳為對應右手的橈側腕屈肌腱FCR設置,以使右手的橈動脈RA(亦即,欲量側脈搏之位置)對應於容置區域13A的大約中間。其中,承托部10的長邊(自感測端10A之端緣延伸至尾端10B之端緣的一側)較佳為對應第一條腕橫紋(亦即,位於手腕與手掌連接處之橫紋)設置。藉由此設置方式,使同一個脈搏感測器20可對應到左手及右手之橈動脈RA之位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例如,當不設置定位框13的情況下,亦可將連接基座21(本體21A)或可伸縮墊22的其中一側對應左手或右手的橈側腕屈肌腱FCR設置,使得可撓性感測器23對應到橈動脈RA。
接著請參閱圖2A,圖2A所示為在一實施例中將脈搏感測器20崁入於定位框13之示意圖。在上述實施例中,當感測端10A具有定位框13時,脈搏感測器20可以透過連接基座21黏著於感測端10A上;相對而言,在圖2A所示的實施例中,連接基座21的至少一側設置有第一磁體21C,定位框13與第一磁體21C相對之一側具有可分離地與第一磁體21C連接的第二磁體13B。在此一實施例中,較佳為連接基座21的相對兩側都設置第一磁體21C(亦即,具有一對第一磁體21C),而一對第二磁體13B設置於定位框13橫切感測端10A的端緣之相對兩側。但不以此為限制,亦可連接基座21及定位框13之對應的一側上設置單一的第一磁體21C及單一的第二磁體13B。當利用第一磁體21C及第二磁體13B將連接基座21嵌入於定位框13時,相較於黏著或其他的設置方式方便替換脈搏感測器20。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A所示,脈搏感測器20包含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且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依順序沿橫切感測端10A之端緣排列。
進一步而言,在此實施例中,可伸縮墊22包含分別對應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的第一可伸縮墊22A、第二可伸縮墊22B及第三可伸縮墊22C,亦即,第一可伸縮墊22A、第二可伸縮墊22B及第三可伸縮墊22C沿橫切感測端10A之端緣排列。由於多數人橈動脈之深度為依寸脈、關脈及尺脈之順序變深,如圖2A所示,第一可伸縮墊22A朝向內部空間12(請參閱圖1A所示)的高度小於第二可伸縮墊22B朝向內部空間12的高度,並且第二可伸縮墊22B朝向內部空間12的高度及第三可伸縮墊22C朝向內部空間12的高度。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由於有部分的人以不同趨勢變化寸脈、關脈及尺脈間之橈動脈的深度,因此第一可伸縮墊22A、第二可伸縮墊22B及第三可伸縮墊22C朝向內部空間12的高度亦可都相同或依個別的使用者之狀況調整第一可伸縮墊22A、第二可伸縮墊22B及第三可伸縮墊22C朝向內部空間12的高度。
藉由上述之方式設置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可以同時量側寸脈、關脈及尺脈之不同脈搏。再加上,利用磁體將連接基座21嵌入於定位框13,不但方便替換整個脈搏感測器20,而且當定位框13的尺寸略大於連接基座21的尺寸時,還能夠增加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之位置微調自由度。
接著請參閱圖2B至2D,圖2B至2D所示為在圖2A所示的實施例的一變化實施例中的脈搏感測器20的立體示意圖。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與圖2A所示的實施例之不同處在於脈診裝置1進一步包括位於連接基座21上與可伸縮墊22之相對側的尋脈鈕30。如圖2B至2D所示,尋脈鈕30與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中的任一個相對應地設置。由於以多數人來說,關脈之深度大於寸脈且小於尺脈之深度,因此如圖2B所示尋脈鈕30較佳為與關脈感測部20B相對應的設置(例如,設置於第二可伸縮墊22B上方 )。然而,當使用者之手腕肌肉或脂肪較為厚時,如圖2C所示,尋脈鈕30較佳為與尺脈感測部20C相對應的設置(例如,設置於第三可伸縮墊22C上方),並且當使用者之手腕骨頭較明顯(例如,使用者為過瘦者)時,如圖2D所示,尋脈鈕30較佳為與寸脈感測部20A相對應的設置(例如,設置於第一可伸縮墊22A上方)。
如上所述,在此實施例中,脈搏感測器20可為圖2B至2D所示的任一型態,當使用第一磁體21C及第二磁體13B固定脈搏感測器20時,依使用者的手腕部之狀況,可以藉由替換脈搏感測器20(例如,可以將原來嵌入於定位框13的圖2B所示的型態之脈搏感測器20替換為圖2C或圖2D所示之型態之脈搏感測器20),使尋脈鈕30對應到寸脈、關脈及尺脈中任一個,因此只要替換換脈搏感測器20,可以適用於不同身材者。
接下來,針對尋脈鈕30的實施例結構進行說明。請參閱圖2E,圖2E所示為在圖2B至2D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尋脈鈕30的剖面示意圖。如圖2E所示,尋脈鈕30可包括壓力感測器31、上蓋部32及嵌入部33。上蓋部32包覆壓力感測器31,並至少一部分突出於連接基座21上。嵌入部33位於壓力感測器31下方並至少一部份嵌入於連接基座21中。當使用者手腕伸入以與可撓性感測器23接觸,且以一外力(例如固定綁帶)按壓尋脈鈕30上方時,壓力感測器31可量測施壓於尋脈鈕30之壓力值。由於壓力感測器31感測之壓力值與可撓性感測器23與手腕間接觸緊密度相關,因此可以壓力感測器31感測之壓力值判斷是否裝置設置妥當。當壓力感測器31感測到的壓力值為預定範圍內時,例如,設置於承托部10上的控制模組40(請參照圖1A)對可伸縮墊22(第一可伸縮墊22A、第二可伸縮墊22B及第三可伸縮墊22C)進行充氣並開始量測使用者之寸脈、關脈及尺脈(亦即,進行尋脈)。在本實施例中,壓力值之預定範圍例如可為50至 600克之間,但本發明之預定範圍不以此為限制。
接下來針對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的承托部10進行說明,圖3A所示為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的承托部10之立體示意圖。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承托部10包括內圈層14、中間層15及外圈層16,其中內圈層14至少一部分圍繞內部空間12,中間層15至少一部分圍繞內圈層14且外圈層16至少一部分圍繞中間層15。換言之,承托部10可採用三層或三層以上之結構。其中,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較佳為硬材層,並且中間層15較佳為軟材層,亦即,中間層15的材質硬度分別小於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的材質硬度。藉由設置相較於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具軟性的中間層15,可增加內圈層14與外圈層16間的走線自由度。
請進一步參閱圖3B,圖3B所示為在圖3A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承托部10在未繞曲成型前之分解圖。如圖3B所示,與脈搏感測器20電性連接的控制模組40可設置在中間層15上。具體而言,中間層15包含第一層15A及第二層15B,而控制模組40較佳為至少部分設置於第一層15A上,而第二層15B至少部分與第一層15A相疊合並至少部分覆蓋控制模組40。控制模組40可包括電源41、電路板42及泵浦43等,以驅動脈搏感測器20,但本發明的控制模組40不以此為限制。藉由在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之間設置雙層(第一層15A及第二層15B)結構的中間層15,可以使控制模組40穩定地設置於內圈層14與外圈層16間。同時,藉由在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間設置中間層15,能夠緩衝外力對控制模組40之物理性衝擊,並且還可以增加承托部10內部的走線的自由度。在不同實施例中,中間層15亦可為單層結構;或如前面之實施例,承托部10整體可為單層結構,而將控制模組40嵌入於承托部10內部或設置在承托部10上面等。
在此實施例中,如圖3B所示,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均設置有定位框13。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之自感測端10A至尾端10B間的長度LO及LI大於中間層15(第一層15A及第二層15B)沿著同一方向之長度LM1及LM2,以免中間層15與設置於感測端10A的脈搏感測器20相互干涉。其中,第一層15A的尺寸較佳為與第二層15B相同(亦即,長度LM1與長度LM2相同),但不以此為限制,第二層15B只要覆蓋到設置於第一層15A上的控制模組40即可。再者,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較佳為相同尺寸(亦即,長度LO與長度LI為相同)並且以定位框13對齊地設置,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在不同實施例中,當內圈層14及外圈層16都不包括定位框13或具有不同尺寸時,可依照感測端10A的端緣的位置對齊設置。
在本實施例中,脈搏感測器20包括連接基座21、至少一可伸縮墊22及至少一可撓性感測器23(例如,可為圖2A至2D中所示的任一型態)。連接基座21的至少一側設置有第一磁體21C,內圈層14的定位框13與第一磁體21C相對之一側具有可分離地與第一磁體21C連接的第二磁體13B。在此一實施例中,較佳為連接基座21的相對兩側都設置第一磁體21C(亦即,具有一對第一磁體21C),而一對第二磁體13B設置於內圈層14的定位框13橫切感測端10A的端緣之相對兩側,但比照上述之實施例,本發明第一磁體21A及第二磁體13B的數量不以此為限制,只要第一磁體21A及第二磁體13B在連接基座21及內圈層14的定位框13周圍的任一側或多側彼此耦接即可,藉此不但方便替換脈搏感測器20而且當脈膊感測器20包括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時能夠增加微調寸脈感測部20A、關脈感測部20B及尺脈感測部20C的位置的自由度,但不以此為限制,比照上述之實施例,亦可將連接基座21直接黏著於內圈層14的定位框13並使連接基座21與可伸縮墊22相對側突出於外圈層16的定位框13。
請參閱圖4A,圖4A所示為在圖3A所示的實施例的一變化實施例中的承托部10的立體示意圖。本變化實施例與圖3A至3C所示之實施例之間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脈診裝置1進一步包括角度定位裝置50。角度定位裝置50設置於承托部10相反於內部空間12之外側面16A上;在本實施例中,外側面16A為外圈層16相反於中間層15之一側。角度定位裝置50可相對於外側面16A朝向或遠離感測端10A移動,以調整虛擬環R(亦即,手腕所在的剖面)之傾斜。
請繼續參閱圖4B,圖4B所示為在圖4A所示的實施例的承托部10之分解圖。本實施例與圖3A至3C所示的實施例的不同處在於滑軌16B設置在外圈層16上。接下來,針對角度定位裝置50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
請參閱圖4C及圖4D,圖4C及圖4D分別所示為本發明角度定位裝置50之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及剖面分解圖。如圖4C所示,角度定位裝置50包括連接部51及本體52。具體而言,連接部51具有滑動部51A及凹槽51B,而本體52,例如,可為三角錐之形狀並具有斜面52A、底面52B及側面52C。斜面52A上具有凸出部52D。在此實施例中,滑動部51A可為弧狀並在滑軌16B上可滑動地設置。但本發明滑動部51A的形狀不以此為限制。滑動部51A只要可移動地與滑軌16B嵌合,其形狀並無任何限制。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51藉由卡合凹槽51B及凸出部52D與本體52連接,但本發明連接部51及本體52之間的連接方式不以此為限制,亦可採用一體成形之連接部51及本體52或亦可透過其他形狀之結構使連接部51及本體52彼此卡合。本發明角度定位裝置50之設計不以此為限制。
接著,請參閱圖4E,圖4E所示為角度定位裝置50的使用方法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斜面52A及底面52B所夾成的角度θ1較佳為30度至60度之範圍內,更好為45度,並且以使斜面52A與虛擬環R的長軸a平行的方式設置,藉此底面52B所在的虛擬平面P(例如放置的桌面)與長軸a之延伸方向所夾成的角度θ2(亦即,當量測脈搏時的手腕之傾斜角度)為與角度θ1相同之大小。透過多次的測試後發現,當角度θ2為45度時,能夠提供良好的脈搏訊號。但本發明角度定位裝置50之設計及使用方法不以此為限制,亦可利用其他方式控制量測脈搏時的手腕傾斜角度。
圖5A所示為本發明脈診裝置1之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如圖5A所示,脈診裝置1進一步包括設置於承托部10上的反折支點17及固定帶60。固定帶60具有位於反折支點17兩側的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第一部分61的一端係連接於尾端10B,另一端係與反折支點17重疊地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反折支點17及進入口11位於脈搏感測器20之相反側,因此第一部分61至少一部分自尾端10B延伸至感測端10A並至少一部分與進入口11及脈搏感測器20所在之位置重疊。藉由使第一部分61與脈搏感測器20重疊地設置,當拉動第二部分62而第一部分61束緊時,能夠向脈搏感測器20提供足夠的下壓力以使脈搏感測器20服貼於使用者之皮膚上。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帶60的寬度W2除以承托部10的寬度W1之數值較佳為大於等於0.3且小於等於1.0,亦即固定帶60的寬度W2較佳為不大於承托部10的寬度W1。本實施例係以單層結構之承托部10為例,然而亦可比照圖4A至圖4E所示之實施例,採用多層結構之承托部10。以多層結構之承托部10而言,反折支點17可設置在外圈層16之上,且以外圈層16的寬度作為承托部10的寬度W1進行計算固定帶60的寬度W2除以承托部10的寬度W1之數值。
接著,針對固定帶60的平面結構進行詳細的說明。請參閱圖5B至圖5E所示為圖5A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固定帶60之第一型態至第四型態之平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當量測脈搏訊號時,第二部分62至少一部分疊合在第一部分61上並與第一部分61卡合或貼合。其中,第二部分62與第一部分61,如圖5B至5D所示,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卡合或貼合。圖中係以虛線所示反折支點17所在位置。
舉例而言,如圖5B所示,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的一面可為魔鬼氈,而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在同一面上任一位置能貼合,因此當使用第一型態之固定帶60時,相對調整貼合位置的機能性較佳。在第二型態之固定帶60,如圖5C所示,第二部分62具有卡柱62A,並且第一部分61具有共線上的複數個孔61A,因此卡柱62A可以卡合到任一個孔61A,在本型態時,依性別或年齡等條件選擇使卡柱62A卡合到任一個孔61A。在第三型態中,如圖5D所示,第二部分62與反折支點17相對之一端可設置磁鐵62B,而第一部分61之一面為由金屬材料所組成,因此可以使第二部分62之一端貼合到第一部分61之任一部分,第三型態之構成不但方便調整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之貼合位置,還可以即時分離(鬆開)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在第四型態中,如圖5E所示,第二部分62與反折支點17相對之一端一樣可設置磁鐵62B,並在第一部分61上以共線設置複數條磁條61B,藉此不但能即時分離(鬆開)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還可以依性別年齡等條件選擇使磁鐵62B對應到任一條磁條61B。
在本實施例中,在圖5B至5E所示的任一實施例中,第二部分62的延伸方向之長度L2除以第一部分61的延伸方向之長度L1的數值較佳為大於等於0.5且小於等於2.5。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例,必須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脈診裝置 10:承托部 10A:感測端 10B:尾端 10C:弧曲部 11:進入口 12:內部空間 13:定位框 13A:容置區域 13B:第二磁體 14:內圈層 15:中間層 15A:第一層 15B:第二層 16:外圈層 16A:外側面 16B:滑軌 17:反折支點 20:脈搏感測器 20A:寸脈感測部 20B:關脈感測部 20C:尺脈感測部 21:連接基座 21A:本體 21B:承載板 21C:第一磁體 22:可伸縮墊 22A:第一可伸縮墊 22B:第二可伸縮墊 22C:第三可伸縮墊 23:可撓性感測器 30:尋脈鈕 31:壓力感測器 32:上蓋部 33:嵌入部 40:控制模組 41:電源 42:電路板 43:泵浦 50:角度定位裝置 51:連接部 51A:滑動部 51B:凹槽 52:本體 52A:斜面 52B:底面 52C:側面 52D:凸出部 60:固定帶 61:第一部分 61A:孔 61B:磁條 62:第二部分 62A:卡住 62B:磁鐵 L1:長度 L2:長度 LO:長度 LI:長度 LM1:長度 LM2:長度 FCR:橈側腕屈肌腱 RA:橈動脈 R:虛擬環 P:虛擬平面 θ1:角度 θ2:角度
圖1A為所示本發明脈診裝置之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1B為所示圖1A所示之實施例中的脈搏感測器之立體示意圖。
圖1C為所示將圖1A所示之實施例之一變化實施例中的承托部攤平放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1D為所示圖1C所示的承托部的立體示意圖。
圖1E為所示用於左手時的虛擬環R、使用者之橈側腕屈肌腱FCR及橈動脈RA之相對位置之示意圖。
圖1F為所示用於右手時的虛擬環R、使用者之橈側腕屈肌腱FCR及橈動脈RA之相對位置之示意圖。
圖2A為所示在一實施例中將脈搏感測器崁入於定位框之示意圖。
圖2B至2D為所示在圖2A所示的實施例的一變化實施例中的脈搏感測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E為所示圖2B至2D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尋脈鈕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為所示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的承托部的立體示意圖。
圖3B為所示在圖3A所示的實施例的承托部之分解圖。
圖3C為所示在圖3B所示的實施例中嵌入脈搏感測器之示意圖。
圖4A為所示在圖3A所示的實施例的一變化實施例中的承托部的立體示意圖。
圖4B為所示在圖4A所示的實施例的承托部之分解圖。
圖4C為所示本發明角度定位裝置之一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圖4D為所示本發明角度定位裝置之一實施例之剖面分解圖。
圖4E為所示本發明角度定位裝置之使用方法的示意圖。
圖5A為所示本發明脈診裝置之再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5B為圖5A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固定帶的第一型態之平面示意圖。
圖5C為圖5A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固定帶的第二型態之平面示意圖。
圖5D為圖5A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固定帶的第三型態之平面示意圖。
圖5E為圖5A所示的實施例中的固定帶的第四型態之平面示意圖。
1:脈診裝置
10:承托部
10A:感測端
10B:尾端
10C:弧曲部
11:進入口
12:內部空間
20:脈搏感測器
40:控制模組

Claims (19)

  1. 一種脈診裝置,包括:一承托部,形成為弧狀且該承托部具有:一感測端;一尾端,與該感測端相對並與該感測端共同夾成一進入口;以及一弧曲部,位於該感測端與該尾端之間,並圍成一內部空間,其中該內部空間係藉由該進入口與外部連通,一脈搏感測器,設置於該感測端,其中該脈搏感測器具有:至少一可伸縮墊;以及至少一可撓性感測器,設置於該可伸縮墊朝向該內部空間的一側,其中,該內部空間之剖面周緣為一虛擬環的一部分,並且,該虛擬環的長軸a、短軸b及周長c之間符合如下關係:1.15<a/b<1.90、1.50<c/b<2.00。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脈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控制模組,設置於該承托部,其中該控制模組與該脈搏感測器電性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感測端具有一定位框,並且該脈搏感測器至少部分容納於該定位框圍成之一容置區域內;該脈搏感測器包括一連接基座,供承載該可伸縮墊;其中,該連接基座至少部分嵌設於該容置區域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脈診裝置,該連接基座的至少一側設置有一第一磁體,該定位框與該第一磁體相對之一側具有可分離地與該一對第一磁體連接的一第二磁體。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脈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尋脈鈕,其中該尋脈鈕位於該連接基座上與該可伸縮墊之相對側,該脈搏感測器包含依橫切於該進入口的一進入方向排列的一寸脈感測部、一關脈感測部及一尺脈感測部,並且,該尋脈鈕與該寸脈感測部、該關脈感測部及該尺脈感測部中的一個相對地設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尋脈鈕包含一壓力感測器,當該壓力感測器感測到的壓力值在於一預定範圍內時,使該寸脈感測部、該關脈感測部及該尺脈感測部分別量測使用者之寸脈、關脈及尺脈。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脈搏感測器包含一寸脈感測部、一關脈感測部及一尺脈感測部,該寸脈感測部、該關脈感測部及該尺脈感測部依橫切於該進入口的一進入方向排列。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可伸縮墊包括分別對應該寸脈感測部、該關脈感測部及該尺脈感測部的一第一可伸縮墊、一第二可伸縮墊及一第三可伸縮墊,該第一可伸縮墊朝向該內部空間之高度小於該第二可伸縮墊朝向該內部空間的高度,並且該第二可伸縮墊朝向該內部空間之高度小於該第三可伸縮墊朝向該內部空間之高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承托部包括:一內圈層,至少部分圍繞該內部空間;一中間層,至少部分圍繞該內圈層;以及一外圈層,至少部分圍繞該中間層;其中,該中間層的材質硬度分別小於該內圈層及該外圈層的材質硬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脈診裝置,進一步包含一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設置於該中間層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中間層包含:一第一層,該控制模組至少部分設置於該第一層上;以及一第二層,至少部分與該第一層相疊合並至少部分覆蓋該控制模組。
  12. 如請求項3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承托部具有自該感測端延伸至該尾端的一長邊,該定位框具有分別與該感測端端緣及該長邊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邊及一第二邊;該第一邊的長度A、該第二邊的長度B、該第二邊與該長邊間最小距離C、該第一邊與該感測端端緣間最小距離D:1.5<A/B<3、2.5<B/D<4以及7<A/C<13。
  13. 如請求項3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承托部具有自該感測端延伸至該尾端的一長邊,該定位框具有分別與該感測端端緣及該長邊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邊及一第二邊;該第一邊的長度A、該第二邊的長度B、該感測端端緣的長度E、該長邊的長度F符合如下關係:3<F/B<8以及1<E/A<2。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脈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角度定位裝置,係設置於該承托部相反於該內部空間之一外側面上,並可相對於該外側面朝向或遠離該感測端移動。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內部空間之剖面周緣為一虛擬環的一部分,並且,該角度定位裝置所在的一虛擬平面與該虛擬環的長軸方向所夾成的角度為45度。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外側面上形成有一滑軌,該角度定位裝置包括:一連接部,係可移動地與該滑軌嵌合;以及一本體,與該連接部連接。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脈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反折支點,設置於該承托部上,其中,該反折支點及該進入口位於該脈搏感測器之相對側;以及一固定帶,具有位於該反折支點兩側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的一端係連接該尾端,另一端係與該反折支點重疊地設置,該第一部分至少一部分自該尾端至該感測端並至少一部分與該進入口及該脈搏感測器所在的位置重疊,並且,該第二部分至少一部分在該第一部分上與該第一部分卡合或貼合。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第二部分之延伸方向之長度除以該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之長度的數值為大於等於0.5且小於等於2.5。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脈診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的寬度除以該承托部的寬度之數值大於等於0.3且小於等於1.0。
TW110118919A 2021-05-25 2021-05-25 脈診裝置 TWI776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8919A TWI776523B (zh) 2021-05-25 2021-05-25 脈診裝置
CN202111354204.1A CN114010175B (zh) 2021-05-25 2021-11-12 脉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8919A TWI776523B (zh) 2021-05-25 2021-05-25 脈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6523B true TWI776523B (zh) 2022-09-01
TW202245682A TW202245682A (zh) 2022-12-01

Family

ID=8006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8919A TWI776523B (zh) 2021-05-25 2021-05-25 脈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0175B (zh)
TW (1) TWI7765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9385A (zh) * 2013-12-25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生物体信息测量设备
CN108024734A (zh) * 2015-09-07 2018-05-1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脉搏波检测装置
CN109069024A (zh) * 2016-04-27 2018-12-2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脉搏波检测装置和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TWM582374U (zh) * 2018-10-12 2019-08-21 鋐雩科技有限公司 Vibration sensing device, portable continuous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and portable heart Lung efficiency monitor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7535B2 (ja) * 2016-12-28 2020-10-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JP7019415B2 (ja) * 2017-12-28 2022-02-15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装置
JP7077776B2 (ja) * 2018-05-24 2022-05-31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血圧測定装置
JP6472153B1 (ja) * 2018-11-08 2019-02-20 兆奇 胡 脈拍測定による健康状態評価システムとその作動方法
CN112006656A (zh) * 2020-08-05 2020-12-01 段晓东 一种脉诊仪工作端、诊脉装置和诊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9385A (zh) * 2013-12-25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生物体信息测量设备
CN108024734A (zh) * 2015-09-07 2018-05-1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脉搏波检测装置
CN109069024A (zh) * 2016-04-27 2018-12-21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脉搏波检测装置和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TWM582374U (zh) * 2018-10-12 2019-08-21 鋐雩科技有限公司 Vibration sensing device, portable continuous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and portable heart Lung efficiency monitor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0175A (zh) 2022-02-08
CN114010175B (zh) 2023-09-08
TW202245682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8830B2 (ja) 圧力センサアレイを用いた血圧信号測定システム
EP3277161B1 (en) Sizable wrist-worn pressure sensing device
KR102604233B1 (ko) 웨어러블 측정 장치
US20080275356A1 (en) Respiratory sensing belt using piezo film
US11647912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US11883139B2 (en) Sensor module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US11653842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US20200323444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TWI776523B (zh) 脈診裝置
GB2526163A (en) A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a wearable device
KR20190070573A (ko) 능동형 피부 접촉 센서
JP7077776B2 (ja) 血圧測定装置
CN113038871A (zh) 电子设备
JP7037539B2 (ja) 電子機器
US11883137B2 (en) Sensor modul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nsor module,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WO2021039318A1 (ja) 電子機器
JP7091832B2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血圧測定装置
US11534073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US20200330035A1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US20210059544A1 (en) Sensor module an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JP2000041960A (ja) 腕携帯機器
JP7476266B2 (ja) フィット性検出を有するウォッチバンド
WO2024053170A1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TW202242903A (zh) 脈診裝置
JP2021159150A (ja) 補助部材及び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