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10175B - 脉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脉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10175B
CN114010175B CN202111354204.1A CN202111354204A CN114010175B CN 114010175 B CN114010175 B CN 114010175B CN 202111354204 A CN202111354204 A CN 202111354204A CN 114010175 B CN114010175 B CN 1140101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sensor
sensing
taking devi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42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10175A (zh
Inventor
张倚涵
黄仲钦
江旻谦
林柏宏
谢昊伦
徐文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0101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01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101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101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Manipulation Of Pul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脉诊装置。脉诊装置包括形成为弧状的承托部及脉搏感测器。承托部具有感测端、尾端及弧曲部。尾端与感测端相对并与感测端共同夹成进入口,弧曲部位于感测端与尾端之间,并围成内部空间。其中内部空间通过进入口与脉诊装置外部连通。脉搏感测器设置于感测端,并具有至少一可伸缩垫及设置于可伸缩垫朝向内部空间中感测端的一相对侧的至少一可挠性感测器。

Description

脉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诊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伸缩垫的脉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脉诊仪为在桌上放置使用的相对大型的仪器,然而,放在桌上的大型脉诊仪当切换左右手检测脉诊时,使用者必须换自己的位置或脉诊仪的放置方向,此种设计对使用者而言不方便,因此使用者需要通过小型化及轻量化而能随时随地使用的脉诊装置。
目前虽已有部分业者开发到可携带的脉诊装置,然而信号的精确度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诊装置,具有较好的脉搏信号的精准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诊装置,可视需求达成小型化的设计。
本发明提供一种脉诊装置,包括形成为弧状的承托部及脉搏感测器。承托部具有感测端、尾端及弧曲部。尾端与感测端相对并与感测端共同夹成进入口,弧曲部位于感测端与尾端之间,并围成内部空间。其中内部空间通过进入口与脉诊装置外部连通。脉搏感测器设置于感测端,并具有至少一可伸缩垫及设置于可伸缩垫朝向内部空间中感测端的一相对侧的至少一可挠性感测器。
通过上述的构成,不但能够视设计需求达成脉诊装置的小型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脉搏检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所示本发明脉诊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所示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脉搏感测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C为所示将图1A所示的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中的承托部摊平放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D为所示图1C所示的承托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1E为所示用于左手时的虚拟环、使用者的桡侧腕屈肌腱及桡动脉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1F为所示用于右手时的虚拟环、使用者的桡侧腕屈肌腱及桡动脉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2A为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将脉搏感测器嵌入于定位框的示意图。
图2B至2D为所示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中的脉搏感测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E为所示图2B至图2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寻脉钮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承托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所示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承托部的分解图。
图3C为所示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嵌入脉搏感测器的示意图。
图4A为所示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中的承托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所示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的承托部的分解图。
图4C为所示本发明角度定位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D为所示本发明角度定位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分解图。
图4E为所示本发明角度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5A为所示本发明脉诊装置的再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固定带的第一型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C为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固定带的第二型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D为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固定带的第三型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E为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固定带的第四型态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 脉诊装置
10 承托部
10A 感测端
10B 尾端
10C 弧曲部
11 进入口
12 内部空间
13 定位框
13A 容置区域
13B 第二磁体
14 内圈层
15 中间层
15A 第一层
15B 第二层
16 外圈层
16A 外侧面
16B 滑轨
17 反折支点
20 脉搏感测器
20A 寸脉感测部
20B 关脉感测部
20C 尺脉感测部
21 连接基座
21A 本体
21B 承载板
21C 第一磁体
22 可伸缩垫
22A 第一可伸缩垫
22B 第二可伸缩垫
22C 第三可伸缩垫
23 可挠性感测器
30 寻脉钮
31 压力感测器
32 上盖部
33 嵌入部
40 控制模块
41 电源
42 电路板
43 泵浦
50 角度定位装置
51 连接部
51A 滑动部
51B 凹槽
52 本体
52A 斜面
52B 底面
52C 侧面
52D 凸出部
60 固定带
61 第一部分
61A 孔
61B 磁条
62 第二部分
62A 卡住
62B 磁铁
L1 长度
L2 长度
LO 长度
LI 长度
LM1 长度
LM2 长度
FCR 桡侧腕屈肌腱
RA 桡动脉
R 虚拟环
P 虚拟平面
θ1 角度
θ2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应当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中间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连接”可以指物理及/或电性连接。再者,“电性连接”或“耦合”可为二元件间存在其它元件。
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脱离本文的教导。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内容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包括“至少一个”。“或”表示“及/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还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及/或“包括”指定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的存在及/或部件,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此外,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顶部”的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相对术语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侧的元件将被定向在其他元件的“上”侧。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决于附图的特定取向。类似地,如果一个附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向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考虑到所讨论的测量和与测量相关的误差的特定数量(即,测量系统的限制)。例如,“约”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或±30%、±20%、±10%、±5%内。再者,本文使用的“约”、“近似”或“实质上”可依光学性质、蚀刻性质或其它性质,来选择较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或标准偏差,而可不用一个标准偏差适用全部性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本文参考作为理想化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截面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因此,可以预期到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及/或公差的结果的图示的形状变化。因此,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如本文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示出或描述为平坦的区域通常可以具有粗糙及/或非线性特征。此外,所示的锐角可以是圆的。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是旨在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并且不是旨在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请参阅图1A,图1A所示为本发明脉诊装置1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A所示,脉诊装置1包括承托部10及脉搏感测器20,承托部10形成为弧状并具有感测端10A、尾端10B及弧曲部10C。尾端10B与感测端10A相对并与感测端10A共同夹成进入口11;弧曲部10C位于感测端10A与尾端10B之间,并形成具有缺口的环状而围成内部空间12。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弧曲部10C及进入口11位于内部空间12的相对侧,且内部空间12通过进入口11与脉诊装置1的外部连通。
如图1A所示,在此实施例中脉搏感测器20为设置于感测端10A。接着,针对脉搏感测器20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B,图1B所示为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脉搏感测器2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B所示,脉搏感测器20具有连接基座21、至少一可伸缩垫22及至少一可挠性感测器23。可伸缩垫22为由连接基座21承载;可挠性感测器23设置于可伸缩垫22朝向内部空间12的一侧,例如相对于连接基座21的相反侧。可伸缩垫22及可挠性感测器23的数量例如,对应于寸脉、关脉及尺脉可分别设置三个,但可伸缩垫22及可挠性感测器23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伸缩垫22可为气垫,而可挠性感测器23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质的感测器,但不以此为限制。
请继续参阅图1B,进一步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基座21可包含本体21A与承载板21B。本体21A与承托部10(感测端10A)贴合或卡合,而承载板21B位于本体21A与承托部10相对的一侧并供承载可伸缩垫2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亦可不包含承载板21B并由本体21A直接承载可伸缩垫22,或省略连接基座21直接将可伸缩垫22以与可挠性感测器23相对的一侧贴合于承托部10(感测端10A)等。
在本实施例中,脉诊装置1可进一步包括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例如可设置于承托部10,例如设置为弧曲部10C的任一部分,并配置以与脉搏感测器20电性连接,因此能够向脉搏感测器20供应电源以驱动脉搏感测器2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采用远端操作(例如,利用蓝芽与手机或电脑应用程序连接等)的方式控制脉搏感测器20。
接着,请参阅图1C,图1C所示为将图1A所示的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中的承托部10摊平放置的俯视示意图。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将脉搏感测器20贴合于承托部10朝向内部空间12的一侧;然而在此变化实施例中,感测端10A具有定位框13以围成容置区域13A,使得脉搏感测器20至少一部分容纳于容置区域13A。在此情况下,脉搏感测器20较佳采用图1B所示包括连接基座21的实施例,并且连接基座21至少部分能够嵌设于容置区域13A之内。例如,连接基座21的本体21A具有与容置区域13A相同或相近的尺寸及形状,因此两者可相互卡合,而承载板21B的尺寸则可小于本体21A的尺寸。通过定位框13及连接基座21的搭配,可以将脉搏感测器20设置于感测端10A,并定位于容置区域13A内。
接下来,通过多次的测试后发现定位框13与承托部10之间具有如下的关系时,因可兼顾稳定性及脉诊的压力,因此脉搏信号的稳定性较佳。具体而言,承托部10具有自感测端10A端缘延伸至尾端10B端缘的长边(以F表示其长度),定位框13具有与感测端端缘(也就是说,感测端10A朝向进入口11的一侧)同方向延伸的第一边(以A表示其长度)及与长边(F)同方向延伸的第二边(以B表示其长度)。其中,第一边的长度A、第二边的长度B、第二边与长边间最小距离C、第一边与感测端端缘间最小距离D、感测端端缘的长度E、长边的长度F较佳为符合如下(1)及(2)中至少一个关系,更佳为(1)及(2)的两者的关系,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依使用者的实际的脉搏的位置及手腕尺寸等条件适当地调整。
(1)1.5<A/B<3、2.5<B/D<4以及7<A/C<13。
(2)3<F/B<8以及1<E/A<2。
接着,请参阅图1D,图1D所示为当将图1C所示的尺寸绕曲形成承托部10时(接近实际上使用时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D所示,承托部10内部空间12的剖面周缘为虚拟环R的一部分。虚拟环R例如可为椭圆形的形状,并且依不同测试者使用时,可以外部绑带或其他机制调整其尺寸。依四个测试者使用脉诊装置1时所产生的虚拟环R的长轴a、短轴b及周长c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的关系。
[表1]
由于上述的结果,虚拟环R的长轴a、短轴b及周长c之间可具有如下关系:
1.15<a/b<1.90以及1.50<c/b<2.00。
在此实施例中,对应手腕剖面的虚拟环R为椭圆形,但虚拟环R的形状不以椭圆形为限。当虚拟环R非为椭圆形时,亦将绕曲的弧曲部10C的最大曲率半径的两倍及最小曲率半径的两倍分别为长轴a及短轴b。
请参阅图1E及图1F,图1E所示为当脉诊装置1用于左手时的虚拟环R而图1F所示为当脉诊装置1用于右手时的虚拟环R、使用者的桡侧腕屈肌腱FCR及桡动脉RA的相对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在实际的应用上,当测量左手的脉搏时,定位框13的第一边中朝向感测端端缘(或进入口11)的一侧较佳为对应左手的桡侧腕屈肌腱FCR设置,以使左手的桡动脉RA(也就是说,欲量侧脉搏的位置)对应于容置区域13A的大约中间。当测量右手的脉搏时,定位框13的第一边中与感测端端缘相对的一侧较佳为对应右手的桡侧腕屈肌腱FCR设置,以使右手的桡动脉RA(也就是说,欲量侧脉搏的位置)对应于容置区域13A的大约中间。其中,承托部10的长边(自感测端10A的端缘延伸至尾端10B的端缘的一侧)较佳为对应第一条腕横纹(也就是说,位于手腕与手掌连接处的横纹)设置。通过此设置方式,使同一个脉搏感测器20可对应到左手及右手的桡动脉RA的位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例如,当不设置定位框13的情况下,亦可将连接基座21(本体21A)或可伸缩垫22的其中一侧对应左手或右手的桡侧腕屈肌腱FCR设置,使得可挠性感测器23对应到桡动脉RA。
接着请参阅图2A,图2A所示为在一实施例中将脉搏感测器20嵌入于定位框13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感测端10A具有定位框13时,脉搏感测器20可以通过连接基座21粘着于感测端10A上;相对而言,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基座2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磁体21C,定位框13与第一磁体21C相对的一侧具有可分离地与第一磁体21C连接的第二磁体13B。在此一实施例中,较佳为连接基座21的相对两侧都设置第一磁体21C(也就是说,具有一对第一磁体21C),而一对第二磁体13B设置于定位框13横切感测端10A的端缘的相对两侧。但不以此为限制,亦可连接基座21及定位框13的对应的一侧上设置单一的第一磁体21C及单一的第二磁体13B。当利用第一磁体21C及第二磁体13B将连接基座21嵌入于定位框13时,相较于粘着或其他的设置方式方便替换脉搏感测器2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脉搏感测器20包含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且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依顺序沿横切感测端10A的端缘排列。
进一步而言,在此实施例中,可伸缩垫22包含分别对应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的第一可伸缩垫22A、第二可伸缩垫22B及第三可伸缩垫22C,也就是说,第一可伸缩垫22A、第二可伸缩垫22B及第三可伸缩垫22C沿横切感测端10A的端缘排列。由于多数人桡动脉的深度为依寸脉、关脉及尺脉的顺序变深,如图2A所示,第一可伸缩垫22A朝向内部空间12(请参阅图1A所示)的高度小于第二可伸缩垫22B朝向内部空间12的高度,并且第二可伸缩垫22B朝向内部空间12的高度及第三可伸缩垫22C朝向内部空间12的高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由于有部分的人以不同趋势变化寸脉、关脉及尺脉间的桡动脉的深度,因此第一可伸缩垫22A、第二可伸缩垫22B及第三可伸缩垫22C朝向内部空间12的高度亦可都相同或依个别的使用者的状况调整第一可伸缩垫22A、第二可伸缩垫22B及第三可伸缩垫22C朝向内部空间12的高度。
通过上述的方式设置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可以同时量侧寸脉、关脉及尺脉的不同脉搏。再加上,利用磁体将连接基座21嵌入于定位框13,不但方便替换整个脉搏感测器20,而且当定位框13的尺寸略大于连接基座21的尺寸时,还能够增加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的位置微调自由度。
接着请参阅图2B至图2D,图2B至2D所示为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中的脉搏感测器20的立体示意图。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与图2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脉诊装置1进一步包括位于连接基座21上与可伸缩垫22的相对侧的寻脉钮30。如图2B至图2D所示,寻脉钮30与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中的任一个相对应地设置。由于以多数人来说,关脉的深度大于寸脉且小于尺脉的深度,因此如图2B所示寻脉钮30较佳为与关脉感测部20B相对应的设置(例如,设置于第二可伸缩垫22B上方)。然而,当使用者的手腕肌肉或脂肪较为厚时,如图2C所示,寻脉钮30较佳为与尺脉感测部20C相对应的设置(例如,设置于第三可伸缩垫22C上方),并且当使用者的手腕骨头较明显(例如,使用者为过瘦者)时,如图2D所示,寻脉钮30较佳为与寸脉感测部20A相对应的设置(例如,设置于第一可伸缩垫22A上方)。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脉搏感测器20可为图2B至2D所示的任一型态,当使用第一磁体21C及第二磁体13B固定脉搏感测器20时,依使用者的手腕部的状况,可以通过替换脉搏感测器20(例如,可以将原来嵌入于定位框13的图2B所示的型态的脉搏感测器20替换为图2C或图2D所示的型态的脉搏感测器20),使寻脉钮30对应到寸脉、关脉及尺脉中任一个,因此只要替换换脉搏感测器20,可以适用于不同身材者。
接下来,针对寻脉钮30的实施例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E,图2E所示为在图2B至图2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寻脉钮3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E所示,寻脉钮30可包括压力感测器31、上盖部32及嵌入部33。上盖部32包覆压力感测器31,并至少一部分突出于连接基座21上。嵌入部33位于压力感测器31下方并至少一部分嵌入于连接基座21中。当使用者手腕伸入以与可挠性感测器23接触,且以一外力(例如固定绑带)按压寻脉钮30上方时,压力感测器31可测量施压于寻脉钮30的压力值。由于压力感测器31感测的压力值与可挠性感测器23与手腕间接触紧密度相关,因此可以压力感测器31感测的压力值判断是否装置设置妥当。当压力感测器31感测到的压力值为预定范围内时,例如,设置于承托部10上的控制模块40(请参照图1A)对可伸缩垫22(第一可伸缩垫22A、第二可伸缩垫22B及第三可伸缩垫22C)进行充气并开始测量使用者的寸脉、关脉及尺脉(也就是说,进行寻脉)。在本实施例中,压力值的预定范围例如可为50至600克之间,但本发明的预定范围不以此为限制。
接下来针对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承托部10进行说明,图3A所示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承托部1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承托部10包括内圈层14、中间层15及外圈层16,其中内圈层14至少一部分围绕内部空间12,中间层15至少一部分围绕内圈层14且外圈层16至少一部分围绕中间层15。换言之,承托部10可采用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结构。其中,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较佳为硬材层,并且中间层15较佳为软材层,也就是说,中间层15的材质硬度分别小于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的材质硬度。通过设置相较于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具软性的中间层15,可增加内圈层14与外圈层16间的走线自由度。
请进一步参阅图3B,图3B所示为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承托部10在未绕曲成型前的分解图。如图3B所示,与脉搏感测器20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40可设置在中间层15上。具体而言,中间层15包含第一层15A及第二层15B,而控制模块40较佳为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层15A上,而第二层15B至少部分与第一层15A相叠合并至少部分覆盖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可包括电源41、电路板42及泵浦43等,以驱动脉搏感测器20,但本发明的控制模块40不以此为限制。通过在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之间设置双层(第一层15A及第二层15B)结构的中间层15,可以使控制模块40稳定地设置于内圈层14与外圈层16间。同时,通过在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间设置中间层15,能够缓冲外力对控制模块40的物理性冲击,并且还可以增加承托部10内部的走线的自由度。在不同实施例中,中间层15亦可为单层结构;或如前面的实施例,承托部10整体可为单层结构,而将控制模块40嵌入于承托部10内部或设置在承托部10上面等。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均设置有定位框13。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的自感测端10A至尾端10B间的长度LO及LI大于中间层15(第一层15A及第二层15B)沿着同一方向的长度LM1及LM2,以免中间层15与设置于感测端10A的脉搏感测器20相互干涉。其中,第一层15A的尺寸较佳为与第二层15B相同(也就是说,长度LM1与长度LM2相同),但不以此为限制,第二层15B只要覆盖到设置于第一层15A上的控制模块40即可。再者,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较佳为相同尺寸(也就是说,长度LO与长度LI为相同)并且以定位框13对齐地设置,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当内圈层14及外圈层16都不包括定位框13或具有不同尺寸时,可依照感测端10A的端缘的位置对齐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脉搏感测器20包括连接基座21、至少一可伸缩垫22及至少一可挠性感测器23(例如,可为图2A至图2D中所示的任一型态)。连接基座2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磁体21C,内圈层14的定位框13与第一磁体21C相对的一侧具有可分离地与第一磁体21C连接的第二磁体13B。在此一实施例中,较佳为连接基座21的相对两侧都设置第一磁体21C(也就是说,具有一对第一磁体21C),而一对第二磁体13B设置于内圈层14的定位框13横切感测端10A的端缘的相对两侧,但比照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第一磁体21A及第二磁体13B的数量不以此为限制,只要第一磁体21A及第二磁体13B在连接基座21及内圈层14的定位框13周围的任一侧或多侧彼此耦接即可,由此不但方便替换脉搏感测器20而且当脉搏感测器20包括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时能够增加微调寸脉感测部20A、关脉感测部20B及尺脉感测部20C的位置的自由度,但不以此为限制,比照上述的实施例,亦可将连接基座21直接粘着于内圈层14的定位框13并使连接基座21与可伸缩垫22相对侧突出于外圈层16的定位框13。
请参阅图4A,图4A所示为在图3A所示的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中的承托部10的立体示意图。本变化实施例与图3A至图3C所示的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脉诊装置1进一步包括角度定位装置50。角度定位装置50设置于承托部10相反于内部空间12的外侧面16A上;在本实施例中,外侧面16A为外圈层16相反于中间层15的一侧。角度定位装置50可相对于外侧面16A朝向或远离感测端10A移动,以调整虚拟环R(也就是说,手腕所在的剖面)的倾斜。
请继续参阅图4B,图4B所示为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的承托部10的分解图。本实施例与图3A至3C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滑轨16B设置在外圈层16上。接下来,针对角度定位装置5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4C及图4D,图4C及图4D分别所示为本发明角度定位装置50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剖面分解图。如图4C所示,角度定位装置50包括连接部51及本体52。具体而言,连接部51具有滑动部51A及凹槽51B,而本体52,例如,可为三角锥的形状并具有斜面52A、底面52B及侧面52C。斜面52A上具有凸出部52D。在此实施例中,滑动部51A可为弧状并在滑轨16B上可滑动地设置。但本发明滑动部51A的形状不以此为限制。滑动部51A只要可移动地与滑轨16B嵌合,其形状并无任何限制。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1通过卡合凹槽51B及凸出部52D与本体52连接,但本发明连接部51及本体5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以此为限制,亦可采用一体成形的连接部51及本体52或亦可通过其他形状的结构使连接部51及本体52彼此卡合。本发明角度定位装置50的设计不以此为限制。
接着,请参阅图4E,图4E所示为角度定位装置50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斜面52A及底面52B所夹成的角度θ1较佳为30度至60度的范围内,更好为45度,并且以使斜面52A与虚拟环R的长轴a平行的方式设置,由此底面52B所在的虚拟平面P(例如放置的桌面)与长轴a的延伸方向所夹成的角度θ2(也就是说,当测量脉搏时的手腕的倾斜角度)为与角度θ1相同的大小。通过多次的测试后发现,当角度θ2为45度时,能够提供良好的脉搏信号。但本发明角度定位装置50的设计及使用方法不以此为限制,亦可利用其他方式控制测量脉搏时的手腕倾斜角度。
图5A所示为本发明脉诊装置1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5A所示,脉诊装置1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承托部10上的反折支点17及固定带60。固定带60具有位于反折支点17两侧的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第一部分61的一端连接于尾端10B,另一端与反折支点17重叠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反折支点17及进入口11位于脉搏感测器20的相反侧,因此第一部分61至少一部分自尾端10B延伸至感测端10A并至少一部分与进入口11及脉搏感测器20所在的位置重叠。通过使第一部分61与脉搏感测器20重叠地设置,当拉动第二部分62而第一部分61束紧时,能够向脉搏感测器20提供足够的下压力以使脉搏感测器20服贴于使用者的皮肤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带60的宽度W2除以承托部10的宽度W1的数值较佳为大于等于0.3且小于等于1.0,亦即固定带60的宽度W2较佳为不大于承托部10的宽度W1。本实施例以单层结构的承托部10为例,然而亦可比照图4A至图4E所示的实施例,采用多层结构的承托部10。以多层结构的承托部10而言,反折支点17可设置在外圈层16之上,且以外圈层16的宽度作为承托部10的宽度W1进行计算固定带60的宽度W2除以承托部10的宽度W1的数值。
接着,针对固定带60的平面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5B至图5E所示为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固定带60的第一型态至第四型态的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当测量脉搏信号时,第二部分62至少一部分叠合在第一部分61上并与第一部分61卡合或贴合。其中,第二部分62与第一部分61,如图5B至图5D所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卡合或贴合。图中以虚线所示反折支点17所在位置。
举例而言,如图5B所示,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的一面可为魔鬼毡,而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在同一面上任一位置能贴合,因此当使用第一型态的固定带60时,相对调整贴合位置的机能性较佳。在第二型态的固定带60,如图5C所示,第二部分62具有卡柱62A,并且第一部分61具有共线上的多个孔61A,因此卡柱62A可以卡合到任一个孔61A,在本型态时,依性别或年龄等条件选择使卡柱62A卡合到任一个孔61A。在第三型态中,如图5D所示,第二部分62与反折支点17相对的一端可设置磁铁62B,而第一部分61的一面为由金属材料所组成,因此可以使第二部分62的一端贴合到第一部分61的任一部分,第三型态的构成不但方便调整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的贴合位置,还可以即时分离(松开)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在第四型态中,如图5E所示,第二部分62与反折支点17相对的一端一样可设置磁铁62B,并在第一部分61上以共线设置复数条磁条61B,由此不但能即时分离(松开)第一部分61及第二部分62,还可以依性别年龄等条件选择使磁铁62B对应到任一条磁条61B。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5B至图5E所示的任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6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L2除以第一部分6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L1的数值较佳为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2.5。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脉诊装置,包括:
一承托部,形成为弧状且该承托部具有:
一感测端;
一尾端,与该感测端相对并与该感测端共同夹成一进入口;以及
一弧曲部,位于该感测端与该尾端之间,并围成一内部空间,其中该内部空间通过该进入口与外部连通,
一脉搏感测器,设置于该感测端,其中该脉搏感测器具有:
至少一可伸缩垫;以及
至少一可挠性感测器,设置于该可伸缩垫朝向该内部空间的一侧;
一角度定位装置,设置于该承托部相反于该内部空间的一外侧面上,并可相对于该外侧面朝向或远离该感测端移动,所述角度定位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斜面、底面以及侧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底面所夹成的角度为30度至60度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设置于该承托部,其中该控制模块与该脉搏感测器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感测端具有一定位框,并且该脉搏感测器至少部分容纳于该定位框围成的一容置区域内;该脉搏感测器包括一连接基座,供承载该可伸缩垫;其中,该连接基座至少部分嵌设于该容置区域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诊装置,该连接基座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一第一磁体,该定位框与该第一磁体相对的一侧具有可分离地与一对该第一磁体连接的一第二磁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诊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寻脉钮,其中该寻脉钮位于该连接基座上与该可伸缩垫的相对侧,
该脉搏感测器包含依横切于该进入口的一进入方向排列的一寸脉感测部、一关脉感测部及一尺脉感测部,
并且,该寻脉钮与该寸脉感测部、该关脉感测部及该尺脉感测部中的一个相对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寻脉钮包含一压力感测器,当该压力感测器感测到的压力值在于一预定范围内时,使该寸脉感测部、该关脉感测部及该尺脉感测部分别测量使用者的寸脉、关脉及尺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脉搏感测器包含一寸脉感测部、一关脉感测部及一尺脉感测部,该寸脉感测部、该关脉感测部及该尺脉感测部依横切于该进入口的一进入方向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至少一可伸缩垫包括分别对应该寸脉感测部、该关脉感测部及该尺脉感测部的一第一可伸缩垫、一第二可伸缩垫及一第三可伸缩垫,该第一可伸缩垫朝向该内部空间的高度小于该第二可伸缩垫朝向该内部空间的高度,并且该第二可伸缩垫朝向该内部空间的高度小于该第三可伸缩垫朝向该内部空间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承托部包括:
一内圈层,至少部分围绕该内部空间;
一中间层,至少部分围绕该内圈层;以及
一外圈层,至少部分围绕该中间层;
其中,该中间层的材质硬度分别小于该内圈层及该外圈层的材质硬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脉诊装置,进一步包含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设置于该中间层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中间层包含:
一第一层,该控制模块至少部分设置于该第一层上;以及
一第二层,至少部分与该第一层相叠合并至少部分覆盖该控制模块。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承托部具有自该感测端延伸至该尾端的一长边,该定位框具有分别与该感测端端缘及该长边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第一边的长度A、该第二边的长度B、该第二边与该长边间最小距离C、该第一边与该感测端端缘间最小距离D:
1.5<A/B<3、2.5<B/D<4以及7<A/C<13。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承托部具有自该感测端延伸至该尾端的一长边,该定位框具有分别与该感测端端缘及该长边同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该第一边的长度A、该第二边的长度B、该感测端端缘的长度E、该长边的长度F符合如下关系:
3<F/B<8以及1<E/A<2。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内部空间的剖面周缘为一虚拟环的一部分,
并且该虚拟环的长轴a、短轴b及周长c之间符合如下关系:
1.15<a/b<1.90、1.50<c/b<2.00。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内部空间的剖面周缘为一虚拟环的一部分,
并且,该角度定位装置所在的一虚拟平面与该虚拟环的长轴方向所夹成的角度为45度。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外侧面上形成有一滑轨,该角度定位装置包括:
一连接部,可移动地与该滑轨嵌合;以及
一本体,与该连接部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诊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反折支点,设置于该承托部上,其中,该反折支点及该进入口位于该脉搏感测器的相对侧;以及
一固定带,具有位于该反折支点两侧的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的一端连接该尾端,另一端与该反折支点重叠地设置,该第一部分至少一部分自该尾端至该感测端并至少一部分与该进入口及该脉搏感测器所在的位置重叠,
并且,该第二部分至少一部分在该第一部分上与该第一部分卡合或贴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的长度除以该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的数值为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2.5。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脉诊装置,其中该第一部分的宽度除以该承托部的宽度的数值大于等于0.3且小于等于1.0。
CN202111354204.1A 2021-05-25 2021-11-12 脉诊装置 Active CN1140101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8919A TWI776523B (zh) 2021-05-25 2021-05-25 脈診裝置
TW110118919 2021-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0175A CN114010175A (zh) 2022-02-08
CN114010175B true CN114010175B (zh) 2023-09-08

Family

ID=8006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4204.1A Active CN114010175B (zh) 2021-05-25 2021-11-12 脉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10175B (zh)
TW (1) TWI77652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3275A1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CN110269593A (zh) * 2018-11-08 2019-09-24 胡兆奇 通过测量脉搏来评估健康状况的系统以及评估健康状况的方法
CN111511275A (zh) * 2017-12-28 2020-08-07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测量装置
CN112006656A (zh) * 2020-08-05 2020-12-01 段晓东 一种脉诊仪工作端、诊脉装置和诊脉方法
CN112105292A (zh) * 2018-05-24 2020-12-18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测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5993B2 (ja) * 2013-12-25 2016-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機器
JP2017051276A (ja) * 2015-09-07 2017-03-16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脈波検出装置
JP6662182B2 (ja) * 2016-04-27 2020-03-11 オムロンヘルスケア株式会社 脈波検出装置及び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TWM582374U (zh) * 2018-10-12 2019-08-21 鋐雩科技有限公司 Vibration sensing device, portable continuous blood pressure measuring device and portable heart Lung efficiency monitor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23275A1 (ja) * 2016-12-28 2018-07-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血圧計および血圧測定方法並びに機器
CN111511275A (zh) * 2017-12-28 2020-08-07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测量装置
CN112105292A (zh) * 2018-05-24 2020-12-18 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 血压测定装置
CN110269593A (zh) * 2018-11-08 2019-09-24 胡兆奇 通过测量脉搏来评估健康状况的系统以及评估健康状况的方法
CN112006656A (zh) * 2020-08-05 2020-12-01 段晓东 一种脉诊仪工作端、诊脉装置和诊脉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10175A (zh) 2022-02-08
TWI776523B (zh) 2022-09-01
TW202245682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85951A1 (en) Collapsible stand docking accessory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20240143031A1 (en) Docking connector platform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EP3277161B1 (en) Sizable wrist-worn pressure sensing device
CN110383021B (zh) 使用电阻式力传感器阵列的血压测量系统
EP3148406B1 (en) Optical pulse-rate sensor pillow assembly
US20160282907A1 (en) Docking Connector Platform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11573351B2 (en) Optical sensor having a magnetic optical barrier
US20150342480A1 (en) Optical pulse-rate sensing
US20060058687A1 (en) Sphygmomanometer
US2022007156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10175B (zh) 脉诊装置
JP2008194186A (ja) 指輪型装置
US11963747B2 (e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US2023040441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71711A (zh) 穿戴式生理信号侦测装置
JP2021101905A (ja) 電子機器
WO2024053170A1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JP2021159150A (ja) 補助部材及び検出装置
US20220338749A1 (en) Pulse Diagnosis Device
CN211355413U (zh) 一种导热性好的高精度体温测试装置
WO2024018667A1 (ja)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US12007727B2 (en) Watch band with fit detection
CN218105881U (zh)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JP2024019893A (ja) 血圧測定装置
CN115808865A (zh) 具有贴合性检测的表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