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5881U -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5881U
CN218105881U CN202221578997.5U CN202221578997U CN218105881U CN 218105881 U CN218105881 U CN 218105881U CN 202221578997 U CN202221578997 U CN 202221578997U CN 218105881 U CN218105881 U CN 218105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ole
cavity
assembly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789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石旺
朱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789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5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5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5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该充放气组合系统用于安装在血压手表上,所述充放气组合系统包括:气囊组件,用于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气囊组件与血压手表的表带可拆卸机械连接;微型气泵,安装在气囊组件且与气囊组件连通,微型气泵用于向气囊组件充气或将气囊组件中气体泄出;气压传感器组件,安装在气囊组件且与气囊组件连通,用于检测气囊组件的气压变化;第一电连接件,安装在气囊组件,微型气泵、气压传感器组件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还与表带可拆卸电连接。该充放气组合系统可便捷地实现与血压手表的表带之间的拆装,能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血压手表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背景技术
血压是反映人体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压检测对于预防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能够较准确检测血压的设备是采用示波法技术原理进行血压检测的血压计等设备,此类设备将袖带佩戴到手臂的指定位置后,通过检测袖带中充放气的过程中动脉血管内血压的波动变化推算出血压值。
虽然市面上也推出具有血压检测功能的血压手表,但是对于采用示波法技术原理的血压检测设备来说,其用于进行充气和放气功能的相关结构为固定式设计,即固定在血压检测设备的主体上,这使得用户无法根据需求灵活选择血压检测设备的佩戴方式,进而降低用户佩戴体验。
不仅如此,目前这些采用示波法技术原理的血压检测设备中,用于进行充气和放气功能的相关结构普遍需要占用较大空间体积,影响佩戴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血压监测设备难以满足用户灵活的使用需求、影响佩戴体验等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放气组合系统,用于安装在血压手表上,所述充放气组合系统包括:
气囊组件,用于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所述气囊组件与所述血压手表的表带可拆卸地机械连接;
微型气泵,安装在所述气囊组件且与所述气囊组件相连通,所述微型气泵用于向所述气囊组件充气或者将所述气囊组件中的气体泄出;
气压传感器组件,安装在所述气囊组件且与所述气囊组件相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气囊组件内的气压变化;
第一电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气囊组件,所述微型气泵、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还与所述表带可拆卸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腔体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气囊腔体上的具有容置槽的壳体,所述气囊腔体位于朝向所述用户的手腕的一侧,所述壳体位于背离所述用户的手腕的一侧,所述微型气泵和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置槽的不同位置处;
所述壳体在不同位置分别设有卡扣部和安装孔,所述卡扣部用于与所述表带可拆卸地卡扣连接,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气囊腔体之间通过热压成型为一体结构或者通过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腔体包括第一子气囊腔体和第二子气囊腔体,所述第一子气囊腔体与所述第二子气囊腔体之间通过一连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两侧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固定在所述气囊腔体背离所述用户的手腕的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
气泵连接孔,所述气泵连接孔位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气囊腔体之间,所述微型气泵在所述容置槽中的位置与所述气泵连接孔相对应,所述气泵连接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囊腔体、所述微型气泵相连通;
气压检测孔,位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气囊腔体之间,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在所述容置槽中的位置与所述气压检测孔相对应,所述气压检测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囊腔体、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朝所述气囊腔体的方向凹陷的气泵密封槽,所述气泵密封槽位于所述气泵连接孔的外周,所述气泵密封槽中填充有密封胶以使微型气泵与壳体固定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气泵包括:
气盖,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且朝向所述气泵连接孔设置,所述气盖在不同位置分别设有通气孔和泄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泵连接孔相连通,所述泄气孔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泄气孔用于使所述气囊腔体中的气体经过所述气泵连接孔、所述通气孔后排出至大气中;
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安装在所述气盖上,所述泵体组件设有吸气孔、第一金属电极件和第二金属电极件,其中,所述吸气孔与大气连通,所述吸气孔还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吸气孔用于从大气中吸入气体,并使所述气体依次从所述通气孔、所述气泵连接孔进入所述气囊腔体,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件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包括:
固定板,
气压检测腔,所述气压检测腔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气压检测腔与所述气压检测孔相连通,所述气压检测腔用于通过所述气压检测孔检测所述气囊腔体内的气压变化;
信号接口,所述信号接口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信号接口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信号接口用于进行气压检测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压强平衡孔,所述压强平衡孔将所述气压检测腔与大气相连通;和/或,
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气压检测腔的外周,且所述气压检测腔与所述气压检测孔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过盈配合连接。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血压手表,所述血压手表包括:
手表主体;
表带,所述表带连接在所述手表主体上,且所述表带与所述手表主体电连接;
如第一个方面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所述充放气组合系统中的所述气囊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表带上,所述充放气组合系统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表带之间可拆卸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气囊腔体;
所述表带包括:
装配室,所述装配室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手表主体,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装配室中;
带体,所述带体的一端与所述装配室相连接、所述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手表主体相连接,所述气囊腔体与所述带体的位置相对设置且气囊腔体位于朝向手表主体的一侧;
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位于所述装配室中,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可拆卸地电连接;
柔性导线,所述柔性导线包覆在所述带体中,所述柔性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柔性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手表主体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室设有卡槽,所述壳体上设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可拆卸地卡合在所述卡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室朝向大气一侧设置的底盖上设有第一避位孔,所述微型气泵包括气盖以及安装在所述气盖上的泵体组件,所述气盖上设有与所述气囊腔体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泵体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还与所述第一避位孔相连通,所述吸气孔用于使大气通过所述第一避位孔、所述吸气孔、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气囊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室朝向大气一侧设置的底盖上设有第二避位孔,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气压检测腔,所述气压检测腔用于连通所述气囊腔体并检测所述气囊腔体内的气压变化,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压强平衡孔,所述压强平衡孔与所述第二避位孔相连通,所述压强平衡孔用于连通所述气压检测腔与大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在实现准确检测血压功能的基础上,不仅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而且能够方便地实现与血压手表的表带之间的拆装,可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血压手表的使用需求,具有更加灵活、佩戴体验更佳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血压手表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的剖视图(省去气囊腔体和支撑片);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中气囊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中微型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中微型气泵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中气压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充放气组合系统中气压传感器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血压手表中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手表主体;2、表带;21、装配室;211、卡槽;212、第一避位孔;213、第二避位孔;22、带体;23、第二电连接件;24、柔性导线;3、充放气组合系统;31、气囊组件;311、气囊腔体;3111、第一子气囊腔体;3112、第二子气囊腔体;312、壳体;3121、容置槽;3122、卡扣部;3123、安装孔;3124、气泵连接孔;3125、气压检测孔;3126、气泵密封槽;313、支撑片;32、微型气泵;321、气盖;3211、通气孔;3212、泄气孔;322、泵体组件;3221、吸气孔;3222、第一金属电极件;3223、第二金属电极件;33、气压传感器组件;331、固定板;332、气压检测腔;333、信号接口;334、压强平衡孔;335、密封圈;34、第一电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常见的血压检测技术中,采用示波法原理是准确度较高的检测技术,故目前医疗机构或家庭使用的血压仪主要采用示波法原理进行血压测量。虽然上述血压仪的测量准确性很高,但通常体积较大且不便携带,因此血压手表一类的产品应运而生,用户可以通过佩戴具有血压测量功能的智能手表来方便血压测量。然而,对于采用示波法原理的血压手表来说,其需要通过对气囊设置充气和放气功能,以在此过程中检测血压变化进而计算血压值,故采用该技术的血压手表通常具有以下劣势:
一是用于实现充气和放气功能的结构模块通常为固定式设计,不支持更换,灵活性偏低。也就是说,由于具有充放气功能的结构模块是固定设置在血压手表的表体上的,故无法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灵活地选择充放气结构的设置。换言之,由于血压手表上的充放气结构模块为固定设置,故用户无论是否需要测量血压,都需要佩戴充放气结构模块,导致血压手表的佩戴灵活性和佩戴体验较差。
二是相关技术中的充放气结构模块需要设置较大体积的气泵来实现充放气,一方面较大的体积导致整个血压手表的体积偏大、质量偏重,进一步降低佩戴体验;另一方面传统的气泵还具有噪音大、功耗大、控制精度相对较低等问题,也会影响用户对于血压手表的佩戴体验。
基于上述分析,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血压测量设备、尤其是血压手表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血压手表以及安装在该血压手表上的充放气组合系统,通过将该充放气组合系统设置为可相对于血压手表的表带可拆卸的设计,来克服相关技术中血压手表难以满足用户灵活的佩戴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参见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血压手表的结构分解图,具体是对充放气组合系统进行分解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血压手表,该血压手表包括:手表主体1、表带2以及充放气组合系统3。其中,表带2连接在手表主体1上且表带2与手表主体1之间电连接,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表带2之间可拆卸地机械连接且可拆卸地电连接。这样,由于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表带2可拆卸地机械连接且可拆卸地电连接,故充放气组合系统3可以方便地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而从表带2上进行拆装,同时由于表带2分别与充放气组合系统3、手表主体1电连接,故可通过表带2实现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手表主体1之间的电连接,以通过手表主体1控制充放气组合系统3实现血压检测功能。
结合图2至图9所示,对充放气组合系统3进行解释说明。其中,图2是充放气组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是充放气组合系统的正视图;图3是充放气组合系统的剖视图,其示出了充放气组合系统中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关系;图4是充放气组合系统的剖视图(省去气囊腔体和支撑片);图5是充放气组合系统中气囊组件的剖视图;图6和图7是不同视角下微型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是不同视角下气压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充放气组合系统的气囊腔体具有一定形变能力,其佩戴在用户的手腕时呈弧形,其在未佩戴状态下呈如图2所示的平整状态。
该充放气组合系统3包括气囊组件31、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和第一电连接件34。其中,气囊组件31用于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且气囊组件31与表带2可拆卸地机械连接,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和第一电连接件34分别安装在气囊组件31上,微型气泵32与气囊组件31相连通,以用于向气囊组件31充气或者将气囊组件31中的气体泄出,气压传感器也与气囊组件31相连通,以用于检测气囊组件31内的气压变化,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件34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34还与血压手表的表带2可拆卸地电连接。
上述结构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在实现准确检测血压功能的基础上,不仅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而且能够方便地实现与血压手表的表带2之间的拆装,可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血压手表的使用需求,具有更加灵活、佩戴体验更佳等优点。该充放气组合系统3将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及第一电连接件34均安装在气囊组件31上,充分利用气囊组件31的空间,结构集成度更高,由此组成一个结构上更为紧凑化、小型化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重要的是,由于气囊组件31与表带2之间的可拆卸机械连接以及第一电连接件34与表带2之间的可拆卸电连接,从而使气囊组件31以及安装在气囊组件31上的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和第一电连接件34这一整体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能够相对于表带2可以方便地进行拆装,进而方便用户根据使用需求灵活地选择是否需要将充放气组合系统3安装到表带2上。
利用安装有上述充放气组合系统3的血压手表进行血压测量时,将充放气组合系统3的气囊组件31安装在表带2上,由于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和第一电连接件34均安装在气囊组件31上,故整个充放气组合系统3均安装在表带2上;同时,将充放气组合系统3的第一电连接件34与表带2之间进行电连接,从而通过表带2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件34的电连接、与手表主体1的电连接,实现第一电连接件34与手表主体1的电连接。这样,当需要进行血压测量时,用户就可以通过手表主体1来控制充放气组合系统3进行气囊组件31的充放气以及检测气囊组件31中压力变化情况,由此实现血压测量。具体是,由于微型气泵32与第一电连接件34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34又通过表带2与手表主体1电连接,故可以通过手表主体1控制微型气泵32对与其相连通的气囊组件31进行充气,进而使与气囊组件31相连通的气压传感器组件33能够实时检测气囊组件31中的气压变化。由于气压传感器组件33也与第一电连接件34电连接,第一电连接件34又通过表带2与手表主体1电连接,故气压传感器组件33能够将所检测到的气压变化信号向手表主体1进行传输,实现用户血压的准确测量。而当不需要使用血压测量功能时,用户则可以选择将本申请实施例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从表带2上方便地拆下,此时由于不需要佩戴带有气囊组件31等结构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故用户佩戴血压手表的舒适感明显提升。
由此可见,上述功能使用户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血压手表时,可以灵活根据需求选择性佩戴充放气组合系统3。当需要进行血压测量时,只需要将本申请实施例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装配到表带2上,即可通过手表主体1控制充放气组合系统3进行准确的血压测量。当不需要进行血压测量时,只需要将本申请实施例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从表带2上拆下,即可减轻血压手表的重量、增大血压手表的佩戴空间,使用户可将血压手表当做常规的智能手表进行佩戴,以提高用户的佩戴体验。这种充放气组合系统3可以快速方便从表带2上拆卸的功能,对于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经常使用电脑办公、手腕经常接触工作台面的工作人员,或者不需要频繁监控血压指标、每天只需要定时监控两至三次血压指标的人员来说,更加能够满足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佩戴需求,大幅提高佩戴使用示波法原理的血压手表的舒适性。
下面结合图2至图5所示对气囊组件31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中,气囊组件31包括气囊腔体311以及固定连接在气囊腔体311上的具有容置槽3121的壳体312,气囊腔体311位于朝向用户的手腕的一侧,壳体312位于背离用户的手腕的一侧,微型气泵32和气压传感器组件33分别安装在容置槽3121的不同位置处。其中,壳体312在不同位置分别设有卡扣部3122和安装孔3123,卡扣部3122用于与表带2可拆卸地卡扣连接,安装孔3123与容置槽3121相连通,第一电连接件34安装在安装孔3123中。
上述结构设置中,气囊组件31将气囊腔体311设置在朝向用户手腕的一侧,使充放气组合系统3安装到表带2上时,气囊腔体311可以直接与用户手腕接触,更好地对用户进行血压测量。壳体312固定连接在气囊腔体311上,但设置在背离用户手腕的一侧,可通过壳体312的容置槽3121和安装孔3123来实现对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和第一电连接件34的集成设置,并利用壳体312上设置的卡扣部3122实现与表带2的可拆卸卡扣连接,利用安装在壳体312的安装孔3123中的第一电连接件34实现与表带2的可拆卸电连接,从而使充放气组合系统3成为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独立性均较高的组合结构,既能够保证其充放气功能和气压检测及信息传输功能的正常实现,又能够保证与表带2之间便捷的拆装配合,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血压手表的佩戴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在壳体312上设置卡扣部3122来实现与表带2之间的可拆卸机械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壳体312与表带2之间的可拆卸机械连接。例如,可以在壳体312上设置卡槽211、在表带2上设置卡扣部3122,通过卡扣部3122与卡槽211之间的配合实现可拆卸机械连接;又如,可以分别在壳体312和表带2上设置磁吸件,通过磁吸件的磁吸连接实现壳体312与表带2的可拆卸结构连接;再如,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壳体312与表带2之间的可拆卸结构连接,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组件31的壳体312与气囊腔体311之间可以通过热压成型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也可以通过粘接使二者固定连接,这样既能保证气囊腔体311整体可用于接触用户的手腕,又能确保气囊腔体311与壳体312之间的结构连接稳定可靠。
其中,气囊腔体311包括第一子气囊腔体3111和第二子气囊腔体3112,且第一子气囊腔体3111与第二子气囊腔体3112之间通过连通孔连通。通过设置两个相互连通的子气囊腔体311,可以在微型气泵32向气囊腔体311输送气体时,使气囊腔体311具有更敏感的气压浮动变化,利于提高对用户的血压检测精确性。可以理解的是,气囊腔体311也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子气囊腔体311,例如一个、三个或更多子气囊腔体311,在此不做限制。
此外,气囊组件31还包括位于壳体312两侧的支撑片313,支撑片313固定在气囊腔体311背离用户的手腕的一面。具体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将支撑片313贴在气囊腔体311背离用户手腕的表面上,从而利用支撑片313对处于充气状态的气囊腔体311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囊组件31的壳体312还包括位于容置槽3121与气囊腔体311之间的气泵连接孔3124和气压检测孔3125。微型气泵32安装在容置槽3121中,气泵连接孔3124的两端分别与气囊腔体311、微型气泵32相连通,以通过气泵连接孔3124的设置实现微型气泵32与气囊腔体311的相互连通,从而通过微型气泵32对气囊腔体311进行充气或泄气。气压传感器组件33安装在容置槽3121中,气压检测孔3125的两端分别与气囊腔体311、气压传感器组件33相连通,以通过气压检测孔3125的设置实现气压传感器组件33与气囊腔体311的相互连通,从而通过气压传感器组件33对气囊腔体311中的气压变动进行有效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在壳体312上分别开设气泵连接孔3124和气压检测孔3125来分别实现气囊腔体311与微型气泵32、气压传感器组件33的连通,也可以直接设置使气囊腔体311与微型气泵32相连通、气囊腔体311与气压传感器组件33相连通,例如可以在气囊腔体311上设置第一通孔,使安装在容置槽3121中的微型气泵32直接通过第一通孔与气囊腔体311相连通。类似地,还可以在气囊腔体311上设置第二通孔,使安装在容置槽3121中的气压传感器组件33直接通过第二通孔与气囊腔体311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壳体312还包括从容置槽3121的槽底朝气囊腔体311的方向凹陷的气泵密封槽3126,气泵密封槽3126位于气泵连接孔3124的外周,气泵密封槽3126中填充有密封胶以使微型气泵32与壳体312固定粘接。通过在气泵连接孔3124的外周设置气泵密封槽3126,并在气泵密封槽3126中填充密封胶,能够将微型气泵32牢固固定在壳体312中的同时,提高微型气泵32与气泵连接孔3124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利于提高微型气泵32与气囊腔体311之间的气密性。
下面结合图6和图7所示对微型气泵32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中,微型气泵32是一种体积小巧且能够与气囊组件31的气囊腔体311之间进行气体输送的装置,比起传统气泵具有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少等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微型气泵32包括气盖321以及安装在气盖321上的泵体组件322。其中,气盖321位于容置腔中且朝向气泵连接孔3124设置,气盖321在不同位置分别设有通气孔3211和泄气孔3212,通气孔3211与气泵连接孔3124相连通,泄气孔3212与通气孔3211相连通,泄气孔3212用于使气囊腔体311中的气体经过气泵连接孔3124、通气孔3211后排出至大气中。泵体组件322也位于容置腔中且远离气泵连接孔3124设置,泵体组件322的不同位置分别设有吸气孔3221、第一金属电极件3222和第二金属电极件3223,其中,吸气孔3221与大气连通,吸气孔3221还与通气孔3211相连通,吸气孔3221用于从大气中吸入气体,使气体依次从通气孔3211、气泵连接孔3124进入气囊腔体311,第一金属电极件3222和第二金属电极件3223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件34电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充气和放气的一体化,无须像相关技术中那样设置额外的放气阀进行放气,进一步简化充放气组合系统3的结构、降低成本。
具体地,由于泵体组件322的第一金属电极件3222和第二金属电极件3223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件34电连接,例如可通过柔性导线来实现与第一电连接件34的电连接,故可实现手表主体1与泵体组件322的电连接,也即实现手表主体1对于泵体组件322的工作控制。又由于微型气泵32的气盖321朝向气泵连接孔3124设置,通气孔3211也对应朝向气泵连接孔3124,以使通气孔3211与气泵连接孔3124相连通;同时,泵体组件322设有朝向大气的方向设置的吸气孔3221,以使吸气孔3221与大气相连通,且该吸气孔3221还与通气孔3211相连通。这样,当启动血压测量功能时,泵体组件322的吸气孔3221从大气中进行吸气,再依次通过通气孔3211、气泵连接孔3124将气体输送至气囊腔体311,由此实现对气囊腔体311的充气。由于气盖321的盖体侧面还设有与通气孔3211相连通的泄气孔3212,故当停止血压测量时,气囊腔体311内的气体可以依次经过气泵连接孔3124、通气孔3211、泄气孔3212进行泄气处理,使气体从气囊腔体311顺利排出。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微型气泵32既能实现充气功能、也能实现泄气功能,无需额外设置放气阀等结构,结构更加优化合理。
下面结合图8和图9所示对气压传感器组件33进行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充放气组合系统3中,气压传感器组件33包括固定板331以及分别设置在固定板331不同位置处的气压检测腔332、信号接口333。其中,气压检测腔332与气压检测孔3125相连通,气压检测腔332用于通过气压检测孔3125检测气囊腔体311内的气压变化。信号接口333与第一电连接件34电连接,信号接口333用于进行气压检测信号的传输。这样,当启动血压测量功能时,微型气泵32向气囊腔体311输送气体,使气囊腔体311的气压发生变化,气压检测腔332则通过气压检测孔3125与气囊腔体311相连通,从而可以检测气囊腔体311中的气压变化。又由于信号接口333与第一电连接件34电连接,即信号接口333可通过第一电连接件34实现与表带2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与手表主体1的电连接,从而可以将气压检测腔332中检测到的气压变化信号传输至手表主体1中的控制器进行处理,实现血压测量功能。
进一步地,气压传感器组件33还包括设于固定板331上的压强平衡孔334,压强平衡孔334将气压检测腔332与大气相连通,实现气压检测的压强平衡,以提高气压检测的精度。
另外,气压传感器组件33还包括密封圈335,密封圈335设在气压检测腔332的外周,且气压检测腔332与气压检测孔3125之间通过密封圈335过盈配合连接。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气压检测腔332与气压检测孔3125之间的密封效果,使气压传感器组件33能够更准确地检测气压波动,提高气压检测精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34是具有良好导电能力的部件,用于实现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表带2之间的可拆卸电连接,进而通过表带2与手表主体1之间的电连接实现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手表主体1之间的电连接,达到通过手表主体1控制充放气组合系统3的充放气和气压检测信号传输等目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件34可以是pin针、金属导电片或导电排插等电性连接部件,表带2中则对应设有弹性连接触点,以实现与第一电连接件34的可拆卸电连接。
下面结合图10对表带2进行解释说明,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血压手表的表带的结构示意图,为清楚示出表带的带体中所包覆的柔性导线,图10省去了部分带体以示出其中所包覆的柔性导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血压手表的表带2包括装配室21、带体22、第二电连接件23和柔性导线24。
其中,装配室21的开口方向朝向手表主体1,壳体312可拆卸地安装在装配室21中,带体22的一端与装配室21相连接、带体22的另一端与手表主体1相连接,气囊腔体311与带体22的位置相对设置且气囊腔体311位于朝向手表主体1的一侧(即气囊腔体311位于带体22的内侧)。由此,通过壳体312可拆卸地安装在装配室21,而微型气泵32和气压传感器组件33均安装在壳体312中,故可实现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表带2的可拆卸机械连接,且气囊腔体311位于带体22的内侧,方便用户佩戴后直接接触进行血压测量。
另外,第二电连接件23也位于装配室21中,第二电连接件23与第一电连接件34可拆卸地电连接。该第二电连接件23为弹性电连接件,例如第二电连接件23为弹性连接触点,由此使第一电连接件34与第二电连接件23之间可以便捷地进行可拆卸电连接。而柔性导线24包覆在带体22中,柔性导线24的一端与第二电连接件23电连接、柔性导线24的另一端与手表主体1电连接,这样即可实现第一电连接件34与手表主体1的电连接,即实现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手表主体1之间的电连接。
参阅回图1和图10所示,壳体312在表带2上的可拆卸机械连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壳体312的外表面设有卡扣部3122,装配室21的侧壁上对应设有卡槽211,通过卡扣部3122与卡槽211的卡扣配合连接,来实现壳体312与表带2的可拆卸连接。由于微型气泵32和压力传感器组件、第一电连接件34均安装在壳体312中,故能够实现充放气组合系统3与表带2的可拆卸连接。
除了上述结构,参阅图10所示,装配室21朝向大气的底盖上设有第一避位孔212,该第一避位孔212与微型气泵32中泵体组件322上的吸气孔3221相连通,使外界环境的大气在微型气泵32的作用下能够依次通过第一避位孔212、吸气孔3221、通气孔3211、气泵连接孔3124进入到气囊腔体311中,对气囊腔体311进行充气。
另外,装配室21朝向大气方向设置的底盖上还设有第二避位孔213,该第二避位孔213与气压传感器组件33上的压强平衡孔334相连通,使压强平衡孔334可通过第二避位孔213与大气相连通,进而起到平衡气压传感器组件33中气压检测腔332与大气之间的压强的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表主体1是带通话功能的智能手表的表体,在手表主体1的内部可设有控制主板和电池等结构,在手表主体1的外表面可设有与主板和电池电连接的显示屏。通过包覆在表带2中的柔性导线24以及与该柔性导线24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连接件23,能够实现手表主体1的控制主板等结构与充放气组合系统3的微型气泵32和气压传感器组件33等结构之间的电连接,进而通过手表主体1的控制主板等结构来控制充放气组合系统3的充放气功能、血压检测功能等等。
此外,该手表主体1还可以设有摄像头模组、蓝牙模组、各类传感器、WIFI芯片、识别模组等与主板电连接的部件。其中,传感器包括距离传感器、重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识别模组包括指纹识别模组、面部识别模组等。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手表主体1除了具有血压检测功能,还具有通话、收发信息、定位、拍照、录像、音乐播放、跑步记录、心率监控等多功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充放气组合系统,用于安装在血压手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组合系统包括:
气囊组件,用于佩戴在用户的手腕上,所述气囊组件与所述血压手表的表带可拆卸地机械连接;
微型气泵,安装在所述气囊组件且与所述气囊组件相连通,所述微型气泵用于向所述气囊组件充气或者将所述气囊组件中的气体泄出;
气压传感器组件,安装在所述气囊组件且与所述气囊组件相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用于检测所述气囊组件内的气压变化;
第一电连接件,安装在所述气囊组件,所述微型气泵、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还与所述表带可拆卸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腔体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气囊腔体上的具有容置槽的壳体,所述气囊腔体位于朝向所述用户的手腕的一侧,所述壳体位于背离所述用户的手腕的一侧,所述微型气泵和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容置槽的不同位置处;
所述壳体在不同位置分别设有卡扣部和安装孔,所述卡扣部用于与所述表带可拆卸地卡扣连接,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气囊腔体之间通过热压成型为一体结构或者通过粘接固定;和/或,
所述气囊腔体包括第一子气囊腔体和第二子气囊腔体,所述第一子气囊腔体与所述第二子气囊腔体之间通过一连通孔连通;和/或,
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两侧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固定在所述气囊腔体背离所述用户的手腕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气泵连接孔,所述气泵连接孔位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气囊腔体之间,所述微型气泵在所述容置槽中的位置与所述气泵连接孔相对应,所述气泵连接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囊腔体、所述微型气泵相连通;
气压检测孔,位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气囊腔体之间,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在所述容置槽中的位置与所述气压检测孔相对应,所述气压检测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囊腔体、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朝所述气囊腔体的方向凹陷的气泵密封槽,所述气泵密封槽位于所述气泵连接孔的外周,所述气泵密封槽中填充有密封胶以使微型气泵与壳体固定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气泵包括:
气盖,位于所述容置腔中且朝向所述气泵连接孔设置,所述气盖在不同位置分别设有通气孔和泄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气泵连接孔相连通,所述泄气孔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泄气孔用于使所述气囊腔体中的气体经过所述气泵连接孔、所述通气孔后排出至大气中;
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安装在所述气盖上,所述泵体组件设有吸气孔、第一金属电极件和第二金属电极件,其中,所述吸气孔与大气连通,所述吸气孔还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所述吸气孔用于从大气中吸入气体,并使所述气体依次从所述通气孔、所述气泵连接孔进入所述气囊腔体,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件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包括:
固定板,
气压检测腔,所述气压检测腔位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气压检测腔与所述气压检测孔相连通,所述气压检测腔用于通过所述气压检测孔检测所述气囊腔体内的气压变化;
信号接口,所述信号接口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且所述信号接口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信号接口用于进行气压检测信号的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压强平衡孔,所述压强平衡孔将所述气压检测腔与大气相连通;和/或,
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所述气压检测腔的外周,且所述气压检测腔与所述气压检测孔之间通过所述密封圈过盈配合连接。
9.一种血压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压手表包括:
手表主体;
表带,所述表带连接在所述手表主体上,且所述表带与所述手表主体电连接;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充放气组合系统,所述充放气组合系统中的所述气囊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表带上,所述充放气组合系统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表带之间可拆卸地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压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气囊腔体;
所述表带包括:
装配室,所述装配室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手表主体,所述壳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装配室中;
带体,所述带体的一端与所述装配室相连接、所述带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手表主体相连接,所述气囊腔体与所述带体的位置相对设置且气囊腔体位于朝向手表主体的一侧;
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位于所述装配室中,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可拆卸地电连接;
柔性导线,所述柔性导线包覆在所述带体中,所述柔性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柔性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手表主体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压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室设有卡槽,所述壳体上设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可拆卸地卡合在所述卡槽中;和/或,
所述装配室朝向大气一侧设置的底盖上设有第一避位孔,所述微型气泵包括气盖以及安装在所述气盖上的泵体组件,所述气盖上设有与所述气囊腔体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泵体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的吸气孔,所述吸气孔还与所述第一避位孔相连通,所述吸气孔用于使大气通过所述第一避位孔、所述吸气孔、所述通气孔进入所述气囊腔体;和/或,
所述装配室朝向大气一侧设置的底盖上设有第二避位孔,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气压检测腔,所述气压检测腔用于连通所述气囊腔体并检测所述气囊腔体内的气压变化,所述气压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压强平衡孔,所述压强平衡孔与所述第二避位孔相连通,所述压强平衡孔用于连通所述气压检测腔与大气。
CN202221578997.5U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Active CN218105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8997.5U CN218105881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8997.5U CN218105881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5881U true CN218105881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5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78997.5U Active CN218105881U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5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6016B (zh) 智能手表及其表带装置
WO2021147664A1 (zh) 可穿戴设备
CN111973174B (zh) 一种心电图检测装置
WO2018133315A1 (zh) 一种智能血压腕表
CN218105881U (zh) 一种血压手表及其充放气组合系统
CN210721045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10871561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血压计
CN211355438U (zh) 心电心率检测手环
US7699787B2 (en) Modula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213488771U (zh) 智能穿戴体温检测手环
CN216394044U (zh) 一种带气泵,传感器,复合布充气气囊的充气式血压手表
CN218943328U (zh) 一种血压手表
CN215839023U (zh) 一种解决进气与防水问题的血压手表
CN219397242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2994915U (zh) 存储型智能穿戴手环
CN219374641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5839031U (zh) 一种手表式电子血压计
CN217771649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16317580U (zh) 腕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5839030U (zh) 一种手表式血压计
CN219629601U (zh) 一种桌面交互式多功能健康检测仪和健康检测系统
CN212994916U (zh) 智能穿戴gps定位手环
CN220085254U (zh) 智能手表
CN211155760U (zh) 一种带有存放机构的电子血压计
CN215778024U (zh) 健康测量仪及其主体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