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261B - 吹風機及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 - Google Patents

吹風機及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261B
TWI776261B TW109137300A TW109137300A TWI776261B TW I776261 B TWI776261 B TW I776261B TW 109137300 A TW109137300 A TW 109137300A TW 109137300 A TW109137300 A TW 109137300A TW I776261 B TWI776261 B TW I7762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er
wireless power
main body
coupling
magnetic fo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7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7909A (zh
Inventor
金庚兌
金炫澈
具倫希
朴羅營
金東元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7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7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26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45D20/122Diffusers, e.g. for variable air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16Skin treatment other than tanning
    • A61N5/0617Hai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D
    • A45D2200/20Additional enhancing means
    • A45D2200/205Radiation, e.g. UV, infra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26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5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body area to be irradiated
    • A61N2005/0643Applicators, probes irradiating specific body areas in close proximity
    • A61N2005/0644Handheld applic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種吹風機包括一主體、一把手、以及一擴散器。該擴散器包含一擴散殼體。該主體被設置使得外壁的前端圍繞出氣口,與該擴散器耦合的一第一耦合部設置在該前端,而該擴散殼體包含一第二耦合部,耦合至該第一耦合部,同時圍繞界定在後側的一進氣孔。該第一耦合部包含一無線電力傳輸器,以無線供電給該擴散器,而該第二耦合部包含一無線電力接收器,以從該無線電力傳輸器無線接收電力。

Description

吹風機及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
本發明關於一種包含擴散器的吹風機。
當將濕頭髮弄乾或者做頭髮造型時,可以使用由出氣口排氣的吹風機。在一示例中,吹風機可以提供具備使用者所需特定特性的空氣或氣體,諸如透過擴散器提供所需氣體溫度、所需氣體速度和所需氣流形狀或面積。擴散器可以耦合至吹風機的主體,以變更氣體特性。而且,擴散器可以包含護理裝置,如按摩顆粒或硬毛,以管理頭皮健康等。
韓國新型申請公開第20-2011-0002484揭露了一種耦合至吹風機的主體以排出氣體的擴散器。在擴散器耦合至主體的構造中,可以降低擴散器與主體之間無故或意外分離的可能性。擴散器和主體可以傳輸和接收電力和訊號,同時藉由確保耦合狀態下穩定的固定力,來提供使用便利性和穩定性。
上面的參考文獻在適當的地方透過引用併入本發明中,以適當地教導其他或替代的細節、特徵及/或技術背景。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包括:一主體,包含一前端;一出氣口,設置在該前端,且流體通過該出氣口排出;一第一耦合部,設置在該前端;一無線電力傳輸器,設置在該第一耦合部上,並配置以無線傳輸電力;一把手,從該主體延伸;以及一擴散器,包含:一殼體,具有一後端,配置以可拆卸地耦合至該主體;一進氣口,設置在該殼體的該後端,並配置以當後側耦合至該主體時,接收從該出氣口排出的流體;一第二耦合部,設置在該後端並配置以與該第一耦合部耦合;以及一無線電力接收器,設置在該第二耦合部上,並配置以當該第一耦合部與該第二耦合部耦合時,從該無線電力傳輸器無線接收電力。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進一步提供一種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後端;一進氣口,設置在該後端並配置以接收流體;一耦合套筒,設置在該後端並圍繞該進氣口,該耦合套筒配置成可插入地與該吹風機耦合,並從該吹風機卸下,使得該進氣口接收從該吹風機排出的流體;一無線電力裝置,包含多個磁力感應線圈並設置在該耦合套筒上,該無線電力裝置是配置以無線接收電力的一無線電力接收器或一無線收發器的其中之一;以及一磁力產生器,配置以產生磁力,以磁力地吸引住該吹風機,其中,該無線電力裝置配置以對以下其中之一供電:一燈,設置在該殼體內部,並配置以遠離該進氣口發光;一近接感測器,配置以感測至該殼體前方的一目標的距離;或一濕度感測器,設置在該殼體的一前側,以測量該殼體前方的濕度。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還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包括上述的擴散器。
100:吹風機
110:主體
111:氣流路徑
112:前端
115:控制器
117:溫度調整器
119:風扇
120:第一耦合部(第一耦合構件)
122:無線電力傳輸器(收發器)
127:第一磁性固定部
131:第一磁力產生器
150:出氣口
152:排氣基座(盤)
154:中心開口(中心部分)
155:引導圓錐
156:側開口(側部分)
180:把手
200:擴散器
210:擴散殼體
211:前側(前緣)
212:後側(後端)
215:進氣口
217:後圓周部分
220:第二耦合部(第二耦合構件)
222:無線電力接收器(收發器)
224:耦合套筒(凸緣)
227:第二磁性固定部
229:第二磁力產生器
236:前圓周部分(邊緣)
237:第一部分
238:第二部分
240:引導框架
241:擴散部(基座)
242:擴散突起
246:第一導件(環)
251:第二導件(環)
253:引導連接器(突耳)
258:第一流動路徑(開口)
259:第二流動路徑(開口)
260:光照射器(燈)
262:發光器
265:電路板
266:中央板(基座)
267:第一板(環)
268:第二板(環)
269:近接感測器
271:光阻擋部(遮罩)
280:光擴散框架
282:中央光擴散部(擴散器)
284:第一光擴散部(擴散器)
286:第二光擴散部(擴散器)
288:光擴散連接器
300:排氣蓋(擴散器蓋)
302:邊緣
303:開口區域(孔)
305:排氣孔
310:按摩突起(硬毛)
312:溼度測量突起(感測器)
315:第一濕度測量突起
316:第二濕度測量突起
下文將參照下列附圖,詳細描述實施例,其中相同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圖1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吹風機的視圖;
圖2是顯示擴散器與從圖1中所示之吹風機分離的狀態的視圖;
圖3是顯示圖2中所示之吹風機的內部剖面的視圖;
圖4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吹風機的出氣口的視圖;
圖5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擴散器的視圖;
圖6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擴散器的分解圖;
圖7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擴散器的內部剖面的視圖;
圖8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擴散器的第二耦合部的視圖;
圖9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設置在吹風機的主體上的第一耦合部的視圖;
圖10是顯示根據一實施例在吹風機中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彼此耦合的狀態的視圖;以及
圖11是顯示在一實施例中包含第一磁力產生器的第二耦合部耦合至包含第二磁力產生器的第一耦合部的視圖。
參照圖1至圖3,吹風機100可以包括主體110、把手180、以及擴散器200,如圖1所示。另外,如圖2所示,主體110可以包含出氣口150,從外部引入的氣體或空氣從出氣口150排出。
如圖3所示,主體110可以包含氣流路徑111,引入的空氣通過氣流路徑111流動。氣流路徑111內部的氣體可以通過出氣口150排出至外部。主體110可以具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形狀,而且當從前方檢視時,並可以具有各種剖面的形狀,如圓形、橢圓形、圓角矩形或多邊形。
在本發明中,可以以主體110為中心界定前、後、左、右、上、下等方向。參照圖2,出氣口150可以設置在主體110的前側,而把手180可以具有從主體110向下大幅延伸的形狀。
在主體110內部流動的氣體可以通過進氣口引入,該進氣口可以設置在把手180上(如圖3所示),或設置在主體110上(例如主體110的後方)。如圖1至圖3所示,當進氣口設置在把手180上時,氣流路徑111可以從形成在把手180中的進氣口朝主體110的出氣口150延伸,或是向上和向前延伸。氣體可以通過進氣口從外部引入或吸入,而且所吸入的氣體可以沿氣流路徑111流動,並通過出氣口150排出至外部。
把手180可以是由使用者的手抓住的吹風機100的一部分,且其形狀可以改善抓握的方便性。如圖1至圖3所示,把手180可以從主體110向下延伸,但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不受朝下的把手180所限制。把手180可以與主體110一體成型,或與主體110分別製造接著再耦合至主體110。
當把手180與主體110分別製造後接著耦合至主體110時,可以設置把手180使得其縱向方向相對於主體110是固定的或可變的。舉例來說,把手180可以具有鉸鍊耦合部或鉸鍊構造,並可以耦合至主體110,使得把手180的縱向方向相對於主體110是可改變的(例如可以折疊的),俾使使用者抓握及/或做造型時更方便。
把手180的延伸方向可以有所不同。然而,為了清楚地描述下文,把手180從主體110延伸的方向將稱為下方。
參照圖3,根據一實施例的吹風機100可以包括風扇119,該風扇119能夠移動(例如吸入及/或排出)氣體或空氣,並調整氣體或空氣通過出氣口 150排出的速度。風扇119可以設置在氣流路徑111中以排氣。風扇119可以設置在把手180的內部(如圖所示)或設置在主體110的內部(例如主體110的後方)。
風扇119可以設置在進氣口旁或附近。舉例來說,當進氣口設置在把手180中時,氣流路徑111可以從把手180的進氣口延伸至出氣口150,而風扇119可以設置在位於把手180的氣流路徑111的一部分中。
溫度調整器117(例如加熱器或冷卻器)可以設置在主體110(或者把手180)內部,以調整排出氣體的溫度。溫度調整器117可以用各種形式設置,或可以設置在各種位置。在圖2中,溫度調整器117設置在主體110內部。
另外,溫度調整器117可以用各種形式設置。溫度調整器117可以使用藉由提供電流給線圈形狀的電阻器的加熱方式來產生熱。然而,溫度調整器117的電阻器可以不必然是線圈的形狀,且可以用各種形式設置,例如能加熱氣體或調整氣體溫度的電熱元件。舉另一示例,溫度調整器117可以包含熱電冷卻器(TEC)或珀爾帖(Peltier)熱電裝置以提供冷卻氣體。
下文將針對氣流,示意性地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操作吹風機100的方法。
首先,使用者可以操控或啟動設置在主體110或把手180上的電源按鈕。當電源按鈕時,可以運行風扇119,且氣體可以引入或吸入吹風機100中。
通過進氣口引入的氣體經由風扇119沿氣流路徑111朝出氣口150流動,且氣體通過出氣口150排出至使用者。在此過程中,沿氣流路徑111的氣流速度可以由風扇119調整,且沿氣流路徑111流動的氣體的溫度可以由溫度調整器117調整。
在一示例中,根據一實施例的吹風機100可以包括控制器115。控制器115可以連接至風扇119、溫度控制器117、電源按鈕、以及操控器或使用者介面,以選擇想要的溫度或氣流速度,並也連接至可以設置在擴散器200上的光照射器260(見圖6)、近接感測器269(見圖6)、濕度測量突起或感測器312(見圖6)等,將在下文加以描述。控制器115可以控制上述組件。
控制器115可以設置在擴散器200、主體110或把手180的其中一之上。或者,複數個控制器115可以分別佈置在所有的擴散器200、主體110或把手180上。如圖3所示,控制器115可以設置在主體110上以訊號連接至擴散器 200,或者如圖1的虛線所示,複數個控制器115分別佈置在擴散器200和主體110上。
調整風扇119和溫度調整器117的運行狀態可以透過使用者操控操控器或使用者介面來進行,或可以基於預設或預定在控制器115中的運行模式來自動進行。另外,當透過擴散器200的近接感測器269辨識位於擴散器200前方的目標的距離為小於等於參考距離或預定距離時,控制器115可以控制擴散器200的光照射器260照射光(見圖6)。
控制器115可以透過擴散器200的濕度測量突起312,辨識位於擴散器200前方的目標的阻抗,並透過該阻抗判定目標的濕度。由於濕度增加,所以控制器115可以控制風扇119,使得通過出氣口150排出的氣體的速度增加、控制溫度調整器117,使得氣體溫度增加、或者控制光照射器260,使得光照射器260的光量增加。
如圖1或圖3所示,設有出氣口150的主體110可以具有近似圓形的剖面,且其前後長度可以大於左右寬度或剖面直徑。然而,主體110的剖面形狀可以根據需求來改變。
下文將參照圖3,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100的出氣口150。氣流路徑1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界定在主體110內部,且主體110的至少一側可以開口或者具有一開口。舉例來說,主體110可以朝前後方向延伸,且其前表面可以於前端112開口(見圖4)。前端112可以是界定前開口的壁或前邊緣。主體110的前開口可以與氣流路徑111連通。出氣口150可以由前端112的內邊緣或表面界定。主體110的前開口可以對應於氣流路徑111的一端,而氣流路徑111的該端可以對應於出氣口150。
參照圖4,在一示例中,出氣口150可以包含排氣基座或盤152,其可以設置在主體110的前開口處。排氣基座152可以與前端112同心,或是設置在其內部。排氣基座152的外邊緣可以與前端112間隔開,以界定兩者之間的側部分或側開口156。排氣基座可以具有中心部分或中心開口154。氣體可以透過側開口156或中心開口154排出,該些開口可以稱為外開口和內開口。沿氣流路徑111流動的氣體可以同時傳遞至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以排出至外部。
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可以對應於排氣孔,氣體從出氣口150通過該排氣孔排出。中心開口154可以界定在出氣口150的剖面上的中心側,而 其剖面形狀可以是圓形。然而,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不限於圓形剖面,且中心開口154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形成為多邊形,如正方形,而其直徑長度、寬度或剖面面積亦可以根據需要來調整。
側開口156可以圍繞中心開口154。舉例來說,如圖4所示,中心開口154可以以大致圓形界定在排氣基座152及/或整個出氣口150的中心,而且側開口156可以是圍繞排氣基座152的環形開口。該環狀可以具有延伸形狀及/或封閉的曲狀。舉例來說,圖4揭露了具有圓環形狀的側開口156。然而,側開口156的環狀可以不必然是圓形,或者舉例來說,可以是多邊環狀,例如三角形或正方形。
可選的引導圓錐155可以設置在中心開口154內部,使得空氣能通過環形開口流動,該環形開口界定在一方面定義中心開口154的排氣基座152的內側面與另一方面是引導圓錐155的外表面之間。下文將描述排氣基座152和引導圓錐155的詳細資訊。類似於側開口156的形狀,引導圓錐155外部的中心開口154部分的形狀不受限於圓環形狀,例如可以是多邊環狀,如三角形或正方形。
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可以與氣流路徑111的相同部分連通。中心開口154可以與側開口156同心。
排出氣體的整體剖面體積可以對應於由前端112形成的整體剖面的尺寸。然而,排氣基座152可以阻擋流經出氣口150的一部分氣體。排出氣體可以擴散,同時通過側開口156流動,且一部份氣流可以朝無氣體排出的剖面中心分散(即朝排氣基座152),從而減少排出氣體的剖面面積。
中心開口154可以界定在側開口156的中心,且朝排氣基座152的中心分散的側開口156的空氣可以由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空氣抑制。流經中心開口154的空氣可以抑制流經側開口156的空氣,並防止流經側開口156的空氣朝出氣口150的中心分散。
流經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的空氣可以具有大剖面面積,以促進吹頭髮的過程。舉例來說,通過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排出的氣體的總體積可以足以讓使用者吹乾較大面積的頭髮。
由於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可以與氣流路徑111的相同剖面面積連通,因此不見得要為了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分隔氣流路徑111。因此,對使用者提供三維氣體排出可以是有效的。
中心開口154可以界定在排氣基座152的中心,而側開口156可以界定在排氣基座152的外圓周表面與主體110的前端112之間,該前端112可以是界定前開口的壁或邊緣。
排氣基座152可以耦合至主體110的前端112,並可以具有與前開口相同的剖面形狀,但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不受此限,並可以用各種形狀或材料形成。舉例來說,排氣基座152可以設置為與主體110的前開口的形狀有部分不同,以判定側開口156的形狀,並可以用與主體110的前端112或外壁的材料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成型。
排氣基座152可以構成主體110的一個表面(即前表面)的整體或一部分,因此中心開口154可以界定在排氣基座152的中心,而側開口156可以界定在排氣基座152的外圓周表面與主體110的前端112之間。
排氣基座152可以用各種方式耦合至主體110的開口,如使用各種耦合肋的方式,及/或可以與主體110一體成型。
在一示例中,如圖4所示,排氣基座152可以從前端112朝主體110的內部凹入或凹陷,使得前端112的前邊緣比排氣基座152的前表面更向前突出。
而且,排氣基座152前表面的中心可以朝主體110的內部凹入或凹陷,使得排氣基座152的前表面可以形成曲面或彎曲面。因此,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可以在通過側開口156排出之前排出。
當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在通過側開口156排出之前開始擴散時,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的剖面面積可以透過擴散來增加,並可以抑制通過側開口156朝中心排出的氣流。而且必要時,可以用各種方式設定排氣基座152前表面的曲面的曲率,以防止或減少亂流。
引導圓錐155可以設置在中心開口154的中心,以引導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流。氣體可以在中心開口154的內表面與引導圓錐155之間排出。
圖4顯示設置在中心開口154的中心的引導圓錐155。由於設置有引導圓錐155,所以流經中心開口154的氣體會排出至中心開口154的內表面與引導圓錐155的外表面之間的空間中。
當引導圓錐155設置在中心開口154的中心時,氣體可以通過中心開口154的外部流動,該外部可以是環狀的排氣孔。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可以具有環狀剖面。
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可以藉由阻擋在流動過程中通過側開口156朝中心內部流動的部分氣體,有助於抑制通過側開口156排出的氣體的剖面面積縮小。另外,引導圓錐155可以增加通過中心開口154向外擴散的氣體的量或速度。
當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的剖面面積因引導圓錐155而增加時,可以提高抑制通過側開口156排出的氣體向內流入。
在一示例的引導圓錐中155中,朝氣流路徑111突出的後端和朝中心開口154的氣體排出方向突出的前端可以分別為圓錐形。該圓錐形可以表示剖面面積為圓形或橢圓形,且圓形的直徑或寬度會隨著長度增加而逐漸減少。
然而,在圓錐形中,剖面面積的圓形不僅限於完整的圓形,舉例來說,亦可以是橢圓形或圓角矩形。而且,直徑減少不一定會保持恆定;舉例來說,縮徑率可以是逐漸增加或逐漸減少。
由於引導圓錐155的前端以圓錐形突出,所以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可以越來越朝中心開口154的邊緣集中。因此,可以進一步抑制通過側開口156排出並朝中心開口154流動的氣流。
引導圓錐155的外圓周表面可以具有對應於中心開口154的內圓周表面的形狀或尺寸,且引導圓錐155的外圓周表面與中心開口154的內圓周表面之間的分隔距離可以根據需求來改變。而且,引導圓錐155可以由與排氣基座152的材質相同或不同的材質製成,且必要時,其外表面的曲率可以用種方式設計。
在一示例中,出氣口150可以進一步包含排氣引導環。該排氣引導環可以設置在中心開口154的內表面上,並在通過中心開口154排出氣體的排出方向上突出,以與引導圓錐155一起引導氣流。圖4顯示引導圓錐155和排氣引導環可以佈置在中心開口154中。
排氣引導環可以具有沿中心開口154的邊緣延伸的環狀,並可以與排氣基座152一體成型,或與排氣基座152分別成型,以便之後耦合至中心開口154的內圓周表面。
排氣引導環可以從中心開口154或排氣基座152向外或向前後突出,及/或基於排氣方向突出。通過中心開口154的氣流可以透過從中心開口154 突出的引導圓錐155和排氣引導環,集中在引導圓錐155與排氣引導環之間。排氣引導環的突出端可以具有彎曲的形狀,以利氣體流動。排氣引導環的每一部分的直徑可以是不同的,而且排氣引導環的形狀根據需要也可以有所不同。主體110的前端112可以包含下文將描述的第一耦合構件120。
參照圖5和圖6,擴散器200可以拆卸地耦合至主體110,因此從出氣口150排出的氣體可以引入擴散器200中,並排出至吹風機100的外部。擴散器200亦可以稱為頭部或噴嘴頭。
擴散器200可以耦合至主體110,使得其後側覆蓋出氣口150,而從出氣口150排出的氣體可以通過界定在擴散器200的進氣孔215流至擴散器200。
使用者可以選擇性地使用擴散器200用於頭皮或頭髮保養。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使用包含下文將描述的按摩突起或硬毛310和光照射器或燈260的擴散器200用於頭皮護理。使用者亦可以使用相同的擴散器200吹乾頭髮,並可以配置擴散器200的形狀,使得根據需要,在吹頭髮步驟中增加氣流剖面面積。
擴散器200的後側可以耦合至主體110的前端112。第一耦合部或構件120(見圖4)可以設置在主體110的前端112,而配置成耦合至第一耦合部120的第二耦合部或構件220可以設置在擴散器200的後側。
擴散器200與主體110之間的耦合方式可以有所不同。擴散器200可以用諸如螺栓耦合、裝配耦合、磁耦合或滑動耦合等方式耦合至主體110,以從主體110接收氣體。
由於擴散器200設置以可從主體110拆卸,所以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改善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想使用從主體110的出氣口150直接排出之更集中的氣體時,使用者可以拆卸擴散器200。而且,當使用者想要更擴散或更分散的氣流時,使用者可以將擴散器200裝到主體110。
擴散器200可以包含擴散殼體210和排氣蓋或擴散器蓋300。擴散殼體210和排氣蓋300可以形成擴散器200的外部。
擴散器可以具有彎曲的鐘形或帽形。擴散器200的內徑可以朝前方增加。擴散殼體210和排氣蓋300的內部剖面面積可以從後側或後端212朝前側或前緣211增加。
因此,由於氣體速度朝擴散器200的前方降低,所以從出氣口150傳遞的氣體可以在其剖面面積增加的情況下提供給使用者。使用者可以為了對頭髮等進行吹乾、做造型等目的而使用擴散器200。
擴散殼體210的前側211可以開口以界定一開口前表面。擴散殼體210的前表面的整體或一部分可以界定該開口前表面。擴散器200內部的氣體可以透過擴散殼體210的開口前表面排出至外部並提供給使用者,同時透過前側211朝前方排出。
界定在擴散殼體210的前側211的開口前表面可以曝露至外部,或者排氣蓋300可以設置以耦合至該開口前表面。
圖5顯示排氣蓋300耦合至開口前表面的狀態。排氣蓋300可以包含至少一個界定在其中的排氣孔305,氣體可以通過排氣孔350排出。排氣蓋300可以具有對應於擴散殼體210的開口前表面的形狀,並可以耦合至擴散殼體210以位於開口前表面處或開口前表面上。
複數個排氣孔305可以界定在排氣蓋300的前表面上,並彼此間隔開。圖5顯示複數個排氣孔305,該些排氣孔305平均地分散和佈置在排氣蓋300的前表面上。在這樣的佈置下,氣體可以透過排氣蓋300的整個前表面排出,而使用者可以接收到透過排氣蓋300向前排出且平均地分散的氣體。
排氣蓋300可以被設置,使得位於最外側且相對於擴散器200的徑向方向的邊緣302與擴散殼體210緊密接觸。擴散殼體210可以具有圍繞前側211之開口前表面的前圓周部分或邊緣236,而邊緣302具有對應於前圓周部分236形狀的形狀,並可以與前圓周部分236接觸。
前圓周部分236可以具有第一部分237和第二部分238。第一部分237和第二部分238可以佈置成與擴散殼體210的進氣孔215及/或後側212相隔不同的距離。第一部分237和第二部分238可以代表由擴散殼體210的外邊緣界定的各種曲線或波浪。第一部分237可以隆起或山部,而第二部分238可是以凹部,使得前圓周部分236在第一部分237處比在第二部分238處更靠前方。排氣蓋300的邊緣302可以成型以對應於第一部分237和第二部分238的形狀,從而與擴散殼體210的前圓周部分236緊密接觸。
擴散殼體210的前圓周部分236和排氣蓋300的邊緣302可以設計成用任意曲面安置在使用者的頭上或上方,同時沿擴散器200的外圓周方向分別具有曲度和向前突出的不同長度。因此,可以有效地改善與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的接近度和造型,以最小化使用者的頭部與擴散器200之間的空間,從而提升加熱、吹乾和護理效果。可以有效地增加透過排氣蓋300向前排出的氣體量及/或由光照射器260提供的光密度。
人體工學設計係透過擴散殼體210的前圓周部分236和排氣蓋300的邊緣302來形成,根據上文所述和附圖所示,當從側面檢視時,前圓周部分236和邊緣302可以佈置以形成曲線。在這種情況下,前圓周部分236和邊緣302的曲度等可以基於統計上所判定的標準頭型來設計。
舉例來說,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可以根據標準頭型界定R127曲度設計,並設計前圓周部分236和邊緣302的形狀、以及與其對應的擴散殼體210和排氣蓋300的形狀。
在一示例中,近接感測器269可以設置在擴散殼體210內部,以改善擴散器200的使用便利性和效率。開口區域或孔303可以界定在排氣蓋300中,使得可以改善近接感測器269對擴散器200前方的目標(如使用者的頭髮或頭皮)的距離測量準確性。近接感測器269可以用各種方式實施,如壓力、超音波、紅外線、雷射、光等,以測量至近接感測器269前方的目標的距離,而在近接感測器269前方的排氣蓋300的區域可以開口以界定開口區域303。
在一示例中,圖5顯示具有複數個按摩突起或硬毛310的排氣蓋300。按摩突起310可以具有從擴散器200向前突出的柱狀,並可以按壓使用者的頭皮以提供按摩效果。設計方面,可以用各種方式決定按摩突起310的剖面形狀、突出長度、佈置形式等。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透過按摩突起310為使用者提供頭皮按摩,同時透過排氣蓋300的前表面提供擴散的氣體給使用者,從而提供使用便利性並促進頭皮和頭髮的護理。
參照圖6和圖7,擴散器200可以包括擴散殼體210、引導框架240、光照射器260、光擴散框架280、以及排氣蓋300。
擴散殼體210的後側212可以與主體110耦合,而開口前表面可以界定在前側211上。擴散殼體210的內徑可以從後側212增加至前側211,使離開主體110的氣體可以擴散並排出至外部。通過主體110的出氣口150排出的氣體可以在因氣體在擴散殼體210中流動使其氣流剖面面積增加的情況下,提供給使用者。
圖6和圖7顯示擴散殼體210,其內徑從後側212朝前側211增加,且因此其外徑亦以相同的方式增加。進氣孔215可以界定在擴散殼體210的後側212上。當擴散殼體210耦合至主體110時,進氣孔215可以設置以面對、圍繞或連通出氣口150。而且,從出氣口150排出的氣體可以通過進氣孔215引入擴散殼體210中。
當從後方檢視時,進氣孔215可以位於擴散殼體210的後側212的中心,而進氣口215的剖面形狀可以對應於出氣口150的剖面形狀。舉例來說,可以界定進氣孔215的內徑大於出氣口150的側開口156的內徑,因此從出氣口150排出的氣體可以透過進氣孔215完全引入擴散殼體210中。
耦合至主體110的第二耦合部220可以設置在擴散殼體210的後側212上。擴散殼體210可以包含後圓周部分217,其圍繞後側212中的進氣孔215,而第二耦合部220可以設置在圍繞進氣口215的後圓周部分217的後側或後端。
第二耦合部220可以進一步包含耦合套筒或凸緣224。耦合套筒224可以從後圓周部分217的後方向後延伸。當擴散器200耦合至主體110時,耦合套筒224可以設置以向外圍繞主體110的前端112。
第一耦合部120可以設置在主體110的前端112,並可以具有嵌入前端112的外壁內部或位於外壁內部的第一磁性固定部127(如第一極磁鐵或金屬磁鐵)。第一耦合部120可以進一步包含無線電力傳輸器或收發器122(如透過電磁感應運作的無線電力收發器),設置在前端112的外壁的外表面或前表面上。
第二耦合部220可以具有嵌入後圓周部分217中或位於後圓周部分217內部的第二磁性固定部227(如第二極磁鐵或金屬磁鐵)。第二耦合部220可以進一步包含無線電力接收器或收發器222(如透過電磁感應運作的無線電力收發器),設置在耦合套筒224的內表面或後表面上或設置在耦合套筒224的內表面或後表面處。下文將參照圖8至圖11詳細描述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
第一耦合部120可以耦合至第二耦合部220。第一磁性固定部127和第二磁性固定部227的至少其中之一可以包含磁力產生器(如鐵磁材質或電流),因此第一磁性固定部127和第二磁性固定部227彼此磁耦合。該磁耦合是表示透過從磁力產生器產生的磁力來彼此耦合的方法,該磁力產生器可以作為磁鐵及/或電磁鐵來使用。
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供電給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當擴散器200耦合至主體110時,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對齊、接觸或連接。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連接至擴散器200的組件或裝置(如下文將描述的光照射器260、近接感測器269和溼度測量突起312),以向該些組件或裝置供電。
被前圓周部分236圍繞的開口前表面可以界定在擴散殼體210的前側211,且擴散殼體210內部的氣體可以通過前側211的開口前表面,透過擴散器200向前排出。
引導框架240可以設置在擴散殼體210內部。引導框架240可以引導通過進氣孔215引入的氣流。
引導框架240可以面對擴散殼體210的進氣孔215。引導框架240可以在其中心設有擴散部或基座241;設置在擴散部241徑向外部的第一導件或環246;以及設置在第一導件246徑向外部的第二導件或環251。引導框架240可以包含引導連接器或突耳253,沿擴散器200的徑向方向延伸,以與擴散部241、第一導件246和第二導件251彼此連接。
引導框架240的擴散部241可以面對進氣孔215,以擴散通過進氣孔215朝徑向方向向外引入的氣體。通過進氣孔215引入的氣流的剖面面積可以由擴散部241增加。
從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的流動方向可以由擴散部241改變。擴散部241可以具有大於中心開口154的直徑,並擴散從中心開口154朝徑向方向向外提供的氣體。
第一導件246可以是環狀,而擴散部241可以位於第一導件246的中心。擴散部241可以具有圓形的剖面,並可以與擴散部241向外間隔開,同時與第一導件246的擴散部241同心。
第一流動路徑或開口258可以設置在第一導件246與擴散部241之間。第一導件246可以與擴散部241間隔開,以界定第一導件246與擴散部241之間的第一流動路徑258。透過擴散部241擴散的氣體可以通過第一流動路徑258流動。
第二導件251的環狀可以對應於第一導件246的環狀,而擴散部241和第一導件246可以位於第二導件251的中心。第二導件251可以與擴散部241和第一導件246同心,並可以與第一導件246間隔開。
第一導件246的內徑可以大於擴散部241的直徑,而第二導件251的內徑可以大於第一導件246的外徑。因此,第一流動路徑258可以界定在擴散部241與第一導件246之間,而第二流動路徑259或開口可以界定在第一導件246與第二導件251之間。
被擴散部241擴散的氣體可以流經第一流動路徑258和第二流動路徑259。第二流動路徑259的外徑可以大於進氣孔215的直徑,因此通過進氣孔215引入的氣體可以被擴散部241擴散,並以較大氣流剖面流動。
光照射器260可以位於引導框架240前方,並安裝在引導框架240的前表面上。光照射器260可以具有複數個發光器262(如發光二極體或LED),佈置在電路板265上。電路板265可以包含複數個彼此隔開的電路板,而電路板265的複數個板的尺寸、形狀和佈置均對應於引導框架240的擴散部241、第一導件246和第二導件251的尺寸、形狀和佈置。電路板265可以不干擾流經第一流動路徑258和第二流動路徑259的氣體或空氣。
複數個電路板265可以分別包含中央板或基座266、第一板或環267、以及第二板或環268。中央板266可以具有對應於擴散部241的剖面形狀。舉例來說,擴散部241可以具有圓形的剖面,而中央板266可以具有與擴散部241相同的圓形剖面。中央板266可以設置在擴散部241的前表面上或前表面處,並可以包含複數個發光器262。
第一板267可以具有對應於第一導件246的形狀。舉例來說,第一導件246可以具有環狀,而第一板267可以具有與第一導件246相同的環狀。第一板267設置在第一導件246的前表面上或前表面處,並可以包含複數個發光器262。
第二板268可以具有對應於第二導件251的形狀。舉例來說,第二導件251可以具有環狀,而第二板268可以具有與第二導件251相同的環狀。第二板268可以設置在第二導件251的前表面上或前表面處,並可以包含複數個發光器262。
中央板266、第一板267和第二板268可以佈置為同心,如同引導框架240的擴散部241、第一導件246和第二導件251。第一板267可以向外或徑向地與中央板266間隔開,而第二板268可以向外或徑向地與第一板267間隔開。第一板267的內徑可以大於中央板266的直徑,而第二板268的內徑可以大於第一板267的外徑。如同引導框架240,第一流動路徑258可以位於中央板266與第一板267之間,而第二流動路徑259可以位於第一板267與第二板268之間。
光照射器260的位置可以由光擴散框架280與引導框架240之間的耦合固定,詳情將於下文中描述。或者,中央板266、第一板267和第二板268可以可選地分別耦合(如附著、焊接或按壓裝配)至擴散部241、第一導件246和第二導件251的前表面。電路板265可以包含對應於引導連接器253之選用的突耳或連接器,以與中央板266、第一板267和第二板268彼此連接。當包含該些選用的連接器時,選用的連接器可以耦合(如附著、焊接或按壓裝配)至下文將描述的引導框架240的引導連接器253及/或光擴散框架280的光擴散連接器288。作為另一替代方案,當包含該些選用的連接器時,電路板265可以僅耦合至擴散部241、第一導件246和第二導件251中的一個或兩個前表面。舉例來說,中央板266可以固定至擴散部241,同時第一板267和第二板268分別僅接觸第一導件246和第二導件251,及/或僅位於與第一導件246和第二導件251對齊的位置。
光照射器260可以透過複數個發光器262朝擴散殼體210的前側211照射光。從光照射器260照射的光可以透過擴散殼體210的前側211朝擴散器200前方或向前的位置發射。
舉例來說,從光照射器260照射的光可以穿過擴散殼體210的開口前表面、穿過排氣蓋300的排氣孔305、穿過排氣蓋300的按摩突起310;或者若排氣蓋300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質製成,穿過排氣蓋300的一部分或主體。
由於光從擴散器200向前照射,所以擴散器200可以進行使用者的頭髮或頭皮護理。從光照射器260照射的光可以有助於在吹乾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時,或是提供熱給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時,改善頭皮和頭髮護理。從發光器262發射的光的波長可以由使用者預定或選擇。舉例來說,紅光(620-660奈米)可以用於防止掉髮或增加血液流動至頭皮,或是UV光(100-400奈米)可以用於消毒頭皮或護理皮膚狀況,如頭皮的牛皮癬。
近接感測器269可以設置在光照射器260的電路板265上。圖6顯示近接感測器269設置在光照射器260的中央板266上的狀態。
近接感測器269可以設置在中央板266的中心。近接感測器269可以設置以測量距位於近接感測器269前方的目標的分隔距離。控制器115可以基於近接感測器269與由近接感測器269測量的目標之間的分隔距離設置,以控制光照射器260。
舉例來說,當距由近接感測器269測量的目標的分隔距離等於小於參考距離或預定距離時,控制器115可以控制光照射器260,使得光照射器260可以經由發光器262向前發射光。該參考距離可以根據設計或控制來預定。光照射器260亦可以透過實體開關來操作,即使當由近接感測器269測量的目標的分隔距離等於小於參考距離時,可以操作光照射器260。由於使用了近接感測器269,可以在距擴散器200前方的目標(如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的分隔距離等於小於參考距離時操作光照射器260,從而改善使用便利性和操作效率。
近接感測器269可以用各種形式設置。舉例來說,近接感測器269可以是:壓力感測器,其檢測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是否施加按壓力;或光敏感測器,其測量所感測的光量隨著距頭皮或頭髮的分隔距離減少而減少的程度。
另外,近接感測器269可以是紅外線(IR)感測器,其測量從目標傳輸的紅外線,以測量距頭皮或頭髮的分隔距離。在這種情況下,近接感測器269可以設置以向前照射紅外線。
光擴散框架280可以位於光照射器260的前方。光擴散框架280可以安裝在光照射器260的前表面上,以向前覆蓋光照射器260的發光器262。
光擴散框架280可以包含中央光擴散部或擴散器282、第一光擴散部或擴散器284、以及第二光擴散部或擴散器286。光擴散框架280可以進一步包含光擴散連接器288,以將中央光擴散部282、第一光擴散部284和第二光擴散部286彼此連接。
中央光擴散部282的剖面形狀可以對應於中央板266的剖面形狀。舉例來說,中央板266可以具有圓形剖面,而中央光擴散部282可以具有與中央板266相同的圓形剖面,並可以覆蓋擴散部241的前表面。
第一光擴散部284可以具有對應於第一板267的形狀。舉例來說,第一板267可以具有前文所述的環狀,而第一光擴散部284可以具有與第一板267相同的環狀,並可以覆蓋第一板267的前表面。
第二光擴散部286可以具有對應於第二板268的形狀。舉例來 說,第二板268可以具有前文所述的環狀,而第二光擴散部286可以具有與第二板268相同的環狀,並可以覆蓋第二板268的前表面。
中央光擴散部282、第一光擴散部284和第二光擴散部286可以佈置為同心,如同引導框架240和光照射器260的佈置。第一光擴散部284可以向外與中央光擴散部282間隔開,而第二光擴散部286可以向外與第一光擴散部284間隔開,以便不阻擋排出的氣流。
第一光擴散部284的內徑可以大於中央光擴散部282的直徑,而第二光擴散部286的內徑可以大於第一光擴散部284的外徑。如同引導框架240,第一流動路徑258可以位於中央板282與第一光擴散部284之間,而第二流動路徑259可以位於第一光擴散部284與第二光擴散部286之間。
擴散器200可以設置為第一流動路徑258和第二流動路徑259透過引導框架240、光照射器260和光擴散框架280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形狀。光擴散連接器288可以設置為對應於引導連接器253的形狀。舉例來說,引導連接器253和光擴散連接器288可以具有沿擴散器200的徑向方向延伸的形狀。
光擴散連接器288可以位於引導連接器253的前方並與其對齊,以便不阻擋排出的氣流。當光擴散框架280固定至引導連接器253時,光擴散框架280可以固定於擴散殼體210的內部。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就設計和結構穩定性而言是有下列優勢的:在其中引導框架240由複數個組件構成的情況下,該複數個組件能夠透過引導連接器253操控為單一組件。另外,本發明的一實施例就設計和結構穩定性而言是有下列優勢的:在其中光擴散框架280由複數個組件構成的情況下,該複數個組件能夠透過光擴散連接器288操控為單一組件。
而且,光擴散框架280的光擴散連接器288可以耦合至引導框架240的引導連接器253,因此可以穩定地固定及牢固所有的中央光擴散部282、第一光擴散部284和第二光擴散部286,這對耦合而言是有利的。
光擴散框架280可以由光可穿過的材質(如塑膠或玻璃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製成。從光照射器260發射的光可以在穿過光擴散框架280時散射和擴散。光擴散框架280可以設置在光照射器260前方,因此從光照射器260發射的光可以散射和擴散並在均勻地分散到更大面積中的同時,提供給使用者。
用於光的散射和擴散的處理可以在光擴散框架280的前表面或後表面上進行。舉例來說,可以在光擴散框架280的表面上進行蝕刻,或可以在光擴散框架280的表面上形成透過雷射處理的圖案等。
在一示例中,中央光擴散部282可以遮蔽中央板266的前表面,而近接感測器269前方的中央光擴散部282的一部分可以開口或形成一個孔,使得經由近接感測器269測量距擴散器200前方的目標的分隔距離可以便利或不受干擾。當近接感測器269設置在中央板266的中心時,中央光擴散部282可以具有界定於其中心的孔(如圖所示),以將近接感測器269向外曝露,並允許與近接感測器269之間的訊號傳輸。
排氣蓋300可以遮蔽界定在擴散殼體210的前側211中的開口前表面,其中可以嵌入引導框架240、光照射器260和光擴散框架280。複數個排氣孔305可以界定在排氣蓋300中,因此氣體可以排出,而光可以向前照射。
排氣蓋300的邊緣302可以具有曲度,當從側面檢視時,該曲度配置以對應於擴散殼體210的前圓周部分236。排氣蓋300的前表面可以形成在中心向後凹入或凹陷的曲面,因此排氣蓋300的形狀可以對應於使用者的頭部,故可以透過按摩突起310促進按摩效果,同時向使用者提供氣體或空氣和光。
複數個按摩突起310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具有設置在其前表面或前端的接觸部分。可以配置複數個按摩突起310的接觸部分,使得可以改善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的觸感,並最小化對頭皮或頭髮的傷害。舉例來說,該接觸部分可以由彈性或軟質材料製成,如矽、橡膠或塑膠。
排氣蓋300亦可以包含至少一個濕度測量突起或感測器312,其亦可以用作按摩突起310。濕度測量突起312可以設置以測量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的濕度。一對濕度測量突起312可以佈置以測量阻抗,例如透過其間形成的電場的生物電阻抗。
濕度測量突起312可以連接至控制器115。控制器115可以使用透過濕度測量突起312辨識的電壓、電流、電阻等來判定阻抗,並基於所判定的阻抗判定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的濕度。控制器115可以基於判定的溼度,進一步控制風扇119、溫度調整器117或光照射器260的操作。
舉例來說,隨著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的判定濕度增加,控制器115可以控制風扇119增加旋轉速度(使得排出氣體的速度也增加)。可選地或另外的,控制器115可以控制溫度調整器117,使得排出氣體的溫度增加及/或控 制光照射器260,如此一來,光量或光密度會隨著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的判定濕度增加而增加。藉由增加發光的發光器262的數量及/或增加每個發光器262發射的光的密度,可以增加光量或光密度。
一對濕度測量突起312可以包含:第一濕度測量突起315,具有第一電極;以及第二濕度測量突起316,具有與第一電極相反的第二電極。控制器115可以透過第一濕度測量突起315與第二濕度測量突起316之間形成的電場來判定阻抗和濕度。
可以佈置複數對濕度測量突起312,每一對都包含第一濕度測量突起315和第二濕度測量突起316。一對濕度測量突起312可以設置以與另一對濕度測量突起312間隔開,且不同的按摩突起310可以位於兩者之間。
在一示例中,開口區域303可以界定在排氣蓋300的中心。近接感測器269可以透過界定在光擴散框架280和排氣蓋300的開口區域303向前曝露,並可以測量距擴散器200前方的目標的分隔距離。保護近接感測器269並讓紅外線等直線穿過的保護構件(如透明的薄膜或層)可以設置在近接感測器269的前方(如光擴散框架280的中心孔中或開口區域303中)。
參照圖7,主體110的第一耦合部120可以包含第一磁性固定部127,而擴散器200的第二耦合部220可以包含第二磁性固部227。擴散器200可以透過第一磁性固定部127與第二磁性固定部227之間的磁耦合或互動,耦合至主體110的前端112。第一耦合部120可以進一步包含鉤扣件或環狀物,而第二耦合部220可以進一步包含配置以固定至鉤扣件的鉤子,因此可以增強擴散器200與主體110之間的耦合穩定性。
下文將參照圖7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從出氣口150排出的氣流。在出氣口150中,空氣從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排出。擴散殼體210的進氣孔215的直徑可以等於或大於側開口156的直徑,並面對出氣口150,因此從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排出的空氣可以引入進氣口215中。
引導框架240可以設置在擴散殼體210內部,以面對出氣口150。引導框架240的擴散部241可以位於面對出氣口150的中心開口154的位置。
從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可以朝擴散部241流動。由於擴散部241的直徑大於中心開口154的直徑,所以從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可以沿擴散器200的徑向方向向外擴散。
擴散部241在其後表面上具有擴散突起242,面對中心開口154。擴散突起242可以具有曲度,使得其直徑在向後方向上減少,以朝出氣口160突出或尖起。擴散突起242的直徑可以朝面對出氣口150的中心減少。從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的擴散作用可以由擴散突起242改善。
從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透過擴散部241和擴散突起242,沿界定在引導框架240中的擴散部241與第一導件246之間的第一流動路徑258流動。在一示例中,從側開口156排出的氣體可以向外流動,以圍繞從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而從側開口156排出的氣體亦可以在中心開口154的氣體被擴散部241擴散時,沿擴散器200的徑向方向向外擴散。從側開口156排出的氣體的至少一部分和從中心開口154排出的氣體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沿界定在引導框架240的第一導件246與第二導件251之間的第二流動路徑259流動。
儘管為擴散器200的內徑可以朝向前方向增加的設計特徵,但透過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朝向前方向排出同時被維持在特定形式中的氣體可以透過引導框架240有效地抑制。擴散器200可以允許從中心開口154和側開口156排出的氣體有效地以較大的流動剖面面積分散和擴散,同時防止氣流維持在特定形式中。
在一示例中,光照射器260和光擴散框架280可以佈置在擴散殼體210內部的引導框架240前方。光照射器260和光擴散框架280可以與引導框架240耦合,並可以操控為單一組件,從而改善空間使用性、方便性、安全性和設計。
光照射器260和光擴散框架280可以與引導框架240一起界定第一流動路徑258和第二流動路徑259。由引導框架240形成的氣流可以有效地維持,而氣體可以透過光照射器260和光擴散框架280,從擴散器200向前排出。
在光照射器260中,第一板267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中央板266的前方,而第二板268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第一板267的前方。佈置在光照射器260中的複數個發光器262可以佈置以形成向後凹入或凹陷的球面或曲面。複數個發光器262可以佈置為距光照射器260中心的距離沿徑向方向向前增加的形式。這類發光器262的佈置可以對應於排氣蓋300的前表面向後凹入的形狀。佈置在光照射器260上的複數個發光器262可以佈置以形成曲面,以對應於使用者具曲度的頭部,從而向使用者的頭皮和頭髮提供均勻量的光。
如同光照射器260,可以設置引導框架240,使得第一導件246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擴散部241的前方,而第二導件251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第一導件246的前方。設置在第一導件246的前表面上的第一板247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設置在擴散部241的前表面的中央板266的前方,而設置在第二導件251的前表面處的第二板268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第一板267的前方。
如同光照射器260,在光擴散框架280中,第一光擴散部284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中央光擴散部282的前方,而第二光擴散部286可以向前安置或位於第一光擴散部284的前方。在光擴散框架280與光照射器260之間的距離可以保持恆定,並可以導致光的均勻分散和散射。在引導框架240中,由於第二導件251可以位於第一導件246前方,且第一導件246可以位於擴散部241前方,因此可以確保從進氣孔215引入的氣體朝徑向方向擴散的空間,且氣體可以順暢地引入第一流動路徑258和第二流動路徑259中。
圖7顯示朝遠離其中心的方向向前突出的引導框架240、光照射器260和光擴散框架280。
圖7亦顯示圍繞近接感測器269的光阻擋部或遮罩271。光阻擋部271可以是中空圓柱形,但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不受此限。光阻擋部271可以設置以沿擴散器200的圓周方向圍繞近接感測器269,防止近接感測器269周圍的發光器262影響近接感測器269的測量的情況。近接感測器269可以位於光阻擋部271內部。光阻擋部271可以具有從中央板266延伸至排氣蓋300的形狀。
光阻擋部271可以朝向前方向開口,以防止構造干擾發生在透過近接感測器269測量擴散器200與前方目標之間的分隔距離中。舉例來說,當近接感測器269測量從目標傳輸的紅外線時,光阻擋部271可以具有前開口,以允許從目標傳輸的紅外線完全提供至近接感測器269。
光阻擋部271可以設置以從排氣蓋300向後延伸,或可以與排氣蓋300或中央板266一體成形。光阻擋部271可以與排氣蓋300和中央板266分別製造,且之後可以與排氣蓋300及/或中央板266耦合或組合。
參照圖8和圖9,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吹風機100中,可以設置主體110,使得外壁的前端112圍繞出氣口150。耦合至擴散器200的第一耦合部120可以設置在前端112。擴散殼體210可以具有耦合至第一耦合部120的第二耦合部220,同時圍繞後側212上的進氣孔215。
第一耦合部120可以包含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設置以無線供電給擴散器200。第二耦合部220可以包含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其從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無線接收電力。
設置在主體110前端112的第一耦合部120可以耦合至設置在擴散殼體210的後側212上的第二耦合部220。第一耦合部120和第二耦合部220耦合方式可以多變。圖8顯示根據一實施例第二磁性固定部227(圖7)可以設置在耦合套筒224的內表面上的狀態。
舉例來說,第一耦合部120和第二耦合部220可以用各種方式彼此耦合,例如使用磁力產生器的磁耦合、鉤子耦合、滑動耦合、螺栓耦合等。
由於第一耦合部120可以設置在主體110的前端112,而第二耦合部220可以設置在擴散殼體210的後側212上,所以擴散器200的後側可以耦合至主體110的前端112,因此氣體可以從出氣口150排至進氣孔215。
因為第一耦合部120可以設置以圍繞出氣口150,而第二耦合部220可以設置以圍繞進氣孔215,因此當第一耦合部120和第二耦合部220可以彼此耦合時,從出氣口150排出的氣體可以通過進氣孔215引入擴散器200中,同時可以最小化洩漏或逸出至外部的氣體。
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分別包含磁力感應線圈,並可以用雙向磁力感應方式傳輸和接收電力。因此,在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之間的連接中,不必然需要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之間的實體接觸。作為可選實施例,在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包含端子及或電極,使得需要接觸以確保電性連接。
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設置在各種位置,例如主體110的前端112的內表面或外表面上的位置、前端112的外壁內部的位置等。圖9顯示根據一實施例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嵌入主體110外壁的前端112內部的狀態。
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形成為各種形狀。圖9示意性地顯示根據一實施例具有圍繞出氣口150的環狀的無線電力傳輸器122。
無線電力傳輸器222可以設置在各種位置,例如在擴散殼體210中的後圓周部分217的內部、外部或前方、在耦合套筒224的內表面或外表面上的位置,以及在後圓周部分217或耦合套筒224的內部位置等。
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形成為各種形狀,並可以形成為對應於 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形狀。舉例來說,當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形成如圖9所示之環狀時,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亦可以形成為環狀,以與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彼此傳輸電力。
由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設置在主體110的第一耦合部120,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設置在擴散器200的第二耦合部220,所以可以在擴散器200和主體110的耦合中,省略用於電力傳輸的分離耦合構造或耦合過程,從而改善使用便利性和構造優勢。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透過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無線供電,因此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之間不需要實體接觸,這點很有利,因為能讓設計更為自由。對使用者來說,可以改善電力傳輸和電力接收的連接穩定性,並提升耦合擴散器200和主體110的方便性。
在一示例中,圖10顯示擴散器200和主體110彼此耦合的狀態,因此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彼此電性連接。參照圖10,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嵌入主體110的外壁中,因此在第一耦合部120與第二耦合部220耦合的情況下,電力可以傳輸至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如上所述,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不需要實體接觸。
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嵌入位於主體110的前端112的外壁中。當第一耦合部120設置在主體110的前端112時,可以減少由無線電力傳輸器122佔據的空間,或是將該空間隱藏起來,這可以有助於設計。
如有需要,可以設置無線電力傳輸器122,使得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前表面、外表面、內表面及/或後表面的其中之一可以從主體110的外壁曝露在外部。圖10顯示根據一實施例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前表面可以設置以從主體110的前端112向前曝露的狀態。
擴散殼體210可以包含後圓周部分217,圍繞位於後側212的進氣孔215。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嵌入後圓周部分217中,以從無線電力傳輸器122接收電力。圖10顯示根據一實施例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嵌入圍繞進氣孔215的後圓周部分217中。因此,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不佔據擴散器200的第二耦合部220中的單獨空間,這有助於設計。
由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嵌入圍繞出氣口150的主體110外壁的前端112中,所以嵌入後圓周部分217中的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具有對應 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形狀,並可以在擴散器200與主體110耦合時,位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旁。這類設計可以提供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例接收器222之間的有利連接。
如有需要,可以設置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使得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的後表面、內表面或外表面的其中之一可以從後圓周部分217曝露於外部。由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的一部分可以曝露於外部,所以可以將主體110的前端112和後圓周部分217的最小設計體積變小,其中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和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分別嵌入後圓周部分217中。
圖10顯示根據一實施例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的後表面可以從後圓周部分217向後曝露的狀態。在一示例中,耦合套筒224可以從後圓周部分217向後延伸,因此耦合套筒224的內表面圍繞主體110的前端112的外表面。主體110的前端112可以具有第一磁性固定部127(見圖7),其可以具有第一磁力產生器131。耦合套筒224可以具有第二磁性固定部227(見圖7),其可以具有第二磁力產生器229,第二磁力產生器229配置以耦合至第一磁力產生器131。
參照圖8至圖11,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產生磁力,並可以是磁鐵、電磁鐵等。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耦合至主體110的前端112。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在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產生吸引力,或可以在包含磁性物質的主體110的前端112產生吸引力。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包含磁性物質或磁化物質,例如金屬,其為在磁場中可以磁化的物質。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採用無線電力傳輸和接收方式,因此可以消除在擴散器200的圓周方向上用於擴散器200的耦合的特定方向性。為了移除這種方向性,由於擴散器200和主體110可以透過經由第一磁力產生器131的磁耦合來彼此耦合,所以本發明一實施例可以允許上述的特定方向性也在結構耦合中消除。
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形成為環狀,以設置在前端112的內表面上。當擴散器200與主體110彼此耦合時,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被耦合套筒224圍繞,該耦合套筒224可以具有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參照圖11,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位於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的至少一部分後方,並可以位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徑向外部。
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朝前後方向嵌入面對主體110的前端 112的後圓周部分217內部,而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可以嵌入主體110的前端112中,因此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彼此連接。
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位於耦合套筒224的內表面上,以圍繞主體110的前端112的外表面,而不是面對主體110的前端112。因此,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與主體110的前端112磁耦合,同時不干擾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之間的無線連接。不只是可以確保第二磁力產生器229與主體110之間的磁耦合,為了提升安全性,還可以進行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圍繞主體110的前端112的結構耦合。
主體110的前端112包含磁性物質,並可以透過磁性物質磁耦合至第二磁力產生器229。該磁性物質可以是第一磁力產生器131的一部分,或是配置以吸引住第二磁力產生器229的金屬。另一替代方案是,前端112的整體可以由磁性物質製成。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產生吸引含在第一耦合部120中的磁性物質的吸引力,因此可以達成擴散器200與主體110之間的耦合。
在一示例中,圖11顯示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設置在主體110上,而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設置在耦合套筒224上。
參照圖11,主體110的前端112可以包含第一磁力產生器131。第二耦合部220可以透過第一磁力產生器131與第二磁力產生器229之間的吸引力,磁耦合至第一耦合部120。
本發明一實施例可以藉由設置在擴散器200的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和藉由設置主體110中的第一磁力產生器131,來有效地改善主體110的前部120與擴散器200的第二耦合部220之間的耦合力。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和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佈置以產生相互的吸引力。
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在主體110的前端112包含彼此間隔開的複數個第二磁力產生器,或可以具有環狀,並可以設置在主體110的內表面、外表面或前表面上。在一示例中,參照圖11,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嵌入主體110的前端112中。
被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單獨佔據的空間可以消失或是看不到,這有助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等部件的設計。可以進行第二磁力產生器229的強力或穩固的固定,同時可以忽略單獨的固定結構或耦合結構。
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位於前端112內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 徑向外部。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設置在耦合套筒224內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前方(較靠近擴散殼體210),並位於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的徑向外部。
嵌入主體110的前端112中的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可以位於一起嵌入主體110的前端112中的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徑向外部(或者前方或後方)。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位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之間,因此可以不干擾無線電力傳輸和無線電力接收。
第一耦合部120可以包含第一磁性固定部127,而第一磁性固定部127可以包含第一磁力產生器131。第二耦合部220可以包含第二磁性固定部227,而第二磁性固定部227可以包含第二磁力產生器229。
可以設置第二磁力產生器229,使得第二磁力產生器229的至少一部分沿出氣口150的徑向方向與第一磁力產生器131重疊。由於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被設置以沿出氣口150的徑向方向與第一磁力產生器131重疊,該第二磁力產生器229可以位於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後方,所以可以確保第一磁力產生器131與第二磁力產生器229之間的磁耦合力。
針對上述的重疊構造,可以調整第一磁性固定部在前後方向上的長度或位置,並可以類似地調整第二磁性固定部的位置和長度。
透過上述構造,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可以建立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與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之間的穩固連接,並同時可以有效地建立第一磁力產生器131與第二磁力產生器229之間的磁耦合,從而可以實施擴散器200與主體110之間的有效耦合。
可以省略第一磁力產生器131和第二磁力產生器229的至少其中之一,並以金屬或其他材料替換。舉例來說,圖10放大省略第一磁力產生器131的狀態,而第二磁力產生器229產生配置以吸引住主體110的前端112的磁力。主體110的前端112可以由鐵類金屬(例如鐵合金)製成。或者另外,無線電力傳輸器122中的線圈可以產生電磁力或磁場,配置以吸引住第二磁力產生器131。
參照圖6和圖8至圖11,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擴散器200可以包括光照射器260。光照射器260可以電性連接至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以從無線電力接收器222接收電力。
在光照射器260中,複數個發光器262發光並同時耗電。由這類發光器262消耗的電力可以由無線電力接收器222供應。主體110可以連接至外部 電源以接收電力,擴散器200可以用無線電力傳輸方式和無線電力接收方式從主體110接收電力,且光照射器260可以從無線電力接收器222接收電力,因此發光器262可以發光。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有效地利用耗電裝置,如光照射器260等,因為電力可以穩定地供應至擴散器200,同時可以省略用於電力連接的耦合結構或耦合過程。在一示例中,當由設置在光照射器260上的近接感測器269測量之距目標的分隔距離可以等於小於參考距離時,控制器115可以控制光照射器260照射光。因此,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即使當沒有使用者的單獨操控時,亦可以有效地辨識需要朝使用者照射光的情況並操作光照射器260,從而提供使用便利性,可以有效提升用電效率,並可以提升光照射器260的耐用性。
另外,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可以電性連接至近接感測器269,以將近接感測器269的測量值傳輸至無線電力傳輸器122。而且,控制器115可以設置在主體110上,並可以透過無線電力傳輸器122接收近接感測器269的測量值。
近接感測器269可以根據距前方目標(如使用者的頭皮或頭髮)之所測量的分隔距離,產生電訊號。舉例來說,透過近接感測器269的電壓值或電流值可以基於由近接感測器269測量的值的變更來更改,以產生電訊號。
這類近接感測器269可以連接至無線電力接收器222,而近接感測器269的電訊號可以傳輸至無線電力接收器222。傳輸至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的電訊號亦可以傳輸至無線連接至無線電力接收器222的無線電力傳輸器122。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115可以設置在主體110上,且控制器115可以電性連接至無線電力傳輸器122。傳輸至無線電力傳輸器122的近接感測器269的電訊號可以傳輸至控制器115,且控制器115可以基於電訊號控制光照射器260。
因此,即使當可以省略擴散器200與主體110之間的有線連接時,不僅可以傳輸和接收電力,也可以傳輸和接收電訊號。因此,控制器115可以基於近接感測器269的測量值,有效地操作光照射器260,從而改善使用便利性和效率。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能夠透過擴散器與主體之間的耦合有效地供電給擴散器。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具有耦合結構,其中擴散器可以穩定地耦合至主體,並有效地與主體 分離。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其中擴散器能夠進行頭皮護理,並可以可拆卸地設置。擴散器可以包含用於頭皮護理的按摩突起和LED模組。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其中可以實現從吹風機的主體將電力無線傳輸至擴散器,以用於對使用者照射光的LED模組。LED模組可以設置以對使用者照射光,以進行頭皮和頭髮護理,而可能需要有電源以操作LED模組。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用於將電力傳輸至擴散器的電力傳輸/接收結構,使得可以不需要以特定方向或角度將擴散器耦合至本體,並可以改善使用者的便利性。擴散器可以包含能夠無線地接收電力的無線線圈,而主體可以包含能夠供電至擴散器的無線線圈。無線線圈單元可以無視方向,用無線方式供電,從而改善擴散器的耦合和分離的使用便利性。
在一示例中,擴散器可以包括能夠測量距使用者距離的近接感測器,且近接感測器的測量值可以使用無線訊號傳輸方式,透過無線線圈單元傳輸至設置在主體上的控制器。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實現為一種包含主體、把手和擴散器的吹風機。主體可以包含出氣口,以將流體(如空氣和氣體)通過該出氣口排出。把手可以從主體延伸。擴散器可以拆卸地耦合至主體,以將從其出氣口排出的氣體引入,並將引入其中的氣體排出至外部。
擴散器可以包括擴散殼體。擴散殼體的後側可以可拆卸地耦合至主體。從出氣口排出的氣體可以通過界定在後側的進氣孔引入擴散殼體中。引入擴散殼體中的氣體可以從擴散殼體的前側排出。
外壁的前端可以圍繞出氣口。與擴散器耦合的第一耦合部可以設置在前端。擴散殼體可以包含第二耦合部,耦合至第一耦合部,同時圍繞界定在後側的進氣孔。
第一耦合部分可以包含無線電力傳輸器,以無線供電給擴散器。第二耦合部可以包含無線電力接收器,以從無線電力傳輸器無線接收電力。
如上所述,無線電力傳輸器和無線電力接收器可以分別佈置在第一耦合部和第二耦合部中,因此可以不需要分別固定電力連接,而且可以降低擴散器對特定姿勢或特定位置的要求,從而改善用於擴散器的耦合和分離的 使用便利性。無線電力傳輸器可以嵌入主體的外壁中,以供電給無線電力接收器,同時可以將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彼此耦合。
擴散殼體可以包含在後側圍繞進氣孔的後圓周部分,而無線電力接收器可以嵌入後圓周部分中,以從無線電力傳輸器接收電力。
第二耦合部可以進一步包含從後圓周部分向後延伸的耦合套筒,因此耦合套筒的內圓周圍繞主體的前端的外圓周,而且耦合套筒在其內表面上具有第一磁力產生器,以磁耦合至主體的前端。
第一磁力產生器和第二磁力產生器可以在主體或出氣口的徑向方向上位於無線電力接收器的後方和無線電力傳輸器的外部。主體的前端包含磁性物質,並可以透過磁性物質來磁耦合至第一磁力產生器。
主體的前端可以包含第二磁力產生器或第一磁力產生器,而第二耦合部可以透過第一磁力產生器與第二磁力產生器之間的吸引力,磁耦合至第一耦合部。第二磁力產生器可以嵌入主體的前端中。第二磁力產生器或第一磁力產生器可以位於主體的前端中的無線電力傳輸器的後方。第二磁力產生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設置以沿出氣口的徑向方向與第一磁力產生器重疊。
擴散器可以進一步包括設置在擴散殼體內部的光照射器,以朝擴散殼體的前側照射光。光照射器可以電性連接至無線電力接收器,以從無線電力接收器接收電力。
擴散器還可以包括:設置在光照射器中的近接感測器,以測量距位於擴散殼體前方的目標的分隔距離;以及控制光照射器的控制器,以在距透過近接感測器所測量的目標的分隔距離可以等於小於參考距離時照射光。無線接收器電性可以連接至近接感測器,以將近接感測器的測量值傳輸至無線電力傳輸器,而控制器可以設置在主體上,並透過無線電力傳輸器接收近接感測器的測量值。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其能夠透過擴散器與主體之間的耦合有效地供電給擴散器。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吹風機,具有耦合結構,其中擴散器可以穩定地耦合至主體,並有效地與主體分離。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實施為一種吹風機,包括:主體,包含前端;出氣口,設置在前端,而流體可以通過該出氣口排出;第一耦合部, 設置在前端;無線電力傳輸器,設置在第一耦合部上並配置以無線傳輸電力;把手,從主體延伸;以及擴散器。擴散器可以包括:殼體,具有後端,並配置以可拆卸地耦合至主體;進氣口,設置在殼體的後端,並配置以在後側耦合至主體時,接收從出氣口排出的流體;第二耦合部,設置在後端並配置以與第一耦合部耦合;以及無線電力接收器,設置在第二耦合部上,並配置以在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耦合時,從無線電力傳輸器無線接收電力。
無線電力傳輸器可以嵌入主體的前端的外壁中。無線電力接收器可以嵌入殼體的後端的內壁中,該內壁界定進氣口的內表面。
耦合套筒的內表面可以配置以在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可以耦合時,圍繞主體的前端的外壁的外表面。
第二耦合器可以包含:耦合套筒,從後端向後延伸;以及磁力產生器,設置在耦合套筒的內表面上,並配置以磁力吸引住主體的前端。在主體的徑向方向上,磁力產生器可以比無線電力傳輸器更靠前,並位於無線電力接收器的徑向外部。
主體的前端可以包含磁性物質,配置以磁力吸引住磁力產生器。主體的前端可以包含次磁力產生器,配置以磁力吸引住耦合套筒的磁力產生器。
次磁力產生器可以嵌入主體的前端中。次磁力產生器可以位於主體的前端中無線電力傳輸器的徑向外部。第一耦合部與第二耦合部可以耦合,使得次磁力產生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設置以沿出氣口的徑向方向與耦合套筒的磁力產生器對齊。
擴散器可以包括燈,設置在殼體內部,以遠離進氣口照射光。燈可以電性連接至無線電力接收器,以從無線電力接收器接收電力。
擴散器可以包括:近接感測器,以測量距位於殼體前方的目標的距離;以及控制器,配置以控制燈,以在距由近接感測器測量的目標的分隔距離等於小於預定距離時照射光。
無線電力接收器可以電性連接至近接感測器,以將代表近接感測器的測量結果的訊號傳輸至無線電力傳輸器。控制器可以設置在主體上,並可以透過無線電力傳輸器接收近接感測器的訊號。
本發明所揭露的實施例可以實施為吹風機的擴散器,包括:殼 體,具有後端;進氣口,設置在後端並配置以接收流體;耦合套筒,設置在後端並圍繞進氣口,該耦合套筒配置以與吹風機可插入地耦合,或從吹風機卸下,使得進氣口接收從吹風機排出的流體;無線電力裝置,包含多個磁力感應線圈,並設置在耦合套筒上,該無線電力裝置是可以配置以無線接收電力的無線電力接收器或無線電力收發器的其中之一;以及磁力產生器,配置以產生磁力,以磁力吸引住吹風機。無線電力裝置可以配置以對以下至少其中之一供電:燈,設置在殼體的內部並配置以遠離進氣口發光;近接感測器,配置以感測至殼體前方的目標的距離;或濕度感測器,設置在殼體的前側,以測量殼體前方的濕度。
磁力產生器可以嵌入耦合套筒中。無線電力裝置可以嵌入耦合套筒中。無線電力裝置可以配置以傳輸近接感測器的訊號或濕度感測器的訊號。無線電力裝置的至少一部分和磁力產生器沿耦合套筒的徑向方向對齊。
儘管上文已顯示和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能理解,在不違背所附下方申請權利範圍所提供的本發明技術精神的情況下,保留限制範圍內各種修改的可以能性。
本說明書將省略相同組件的重複敘述。而且,應該理解的是當稱組件「連接」另一組件時,表示該組件可以直接與另一組件連接,或者可以能存在中間組件。相較之下,應該理解的是當稱組件「直接連接」本說明書中的另一組件時,表示中間沒有組件存在。本發明所用術語僅旨在描述具體實施例,且目的不在於限制本發明。單數形式「一」亦旨在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示。
而且,可以進一步理解術語「包括」和「包含」代表特定特徵、數量、步驟、操作、組件及其部分或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個以上其他特徵、數量、步驟、操作、組件及其部分或組合。術語「及/或」包含一個或複數個所列項目的組合。在本說明書中,「A或B」可以包含「A」、「B」或「A和B兩者」。
應該理解的是當稱元件或層在另一元件或另一層「上」,則表示該元件或該層可以直接位於另一元件、另一層、中間元件或中間層上。相較之下,應該理解的是當稱元件在另一元件或層的「直接上方」,則表示沒有中間元件或中間層存在。如本發明的用法,術語「及/或」包含一個以上相關所列 項目的任一或所有組合。
應該理解的是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用於本發明以描述各種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這些元件、組件、區域、層及/或區段均不應受這些術語所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與另一個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第一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可以稱為第二元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且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
為方便敘述,本發明可以使用表示空間相對的術語,例如「下方」、「上方」等,以描述附圖所示的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均能理解,除了附圖中表示的方向,表示空間相對的術語旨在包含裝置在使用或操作時的不同方向。舉例來說,若附圖中的裝置轉向,則稱位於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的元件或特徵將會位於其他元件或特徵的「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裝置可以轉向其他角度(旋轉90度或其他方向),而本發明所用的空間相對敘詞會據以解釋。
本發明所用術語僅旨在描述特定實施例,且目的不在於限制本發明。如本發明的使用方式,單數形式「一」和「該」亦旨在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示。將能進一步理解術語「包含」用於本說明書中時,代表所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個以上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組合。
本發明所述的實施例搭配參考剖面圖加以描述,該剖面圖為本發明的理想化實施例(和中間構造)的示意圖。因此,舉例來說,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公差的緣故,圖示形狀可以能發生變化。因此,不應將本發明的實施例解釋為受限於本發明所示區域的特定形狀,而是包含因製造等因素而導致的形狀偏差。
除非另有定義,本發明中所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均與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一般理解的意義相同。應進一步理解,應將術語,例如常用字典中所定義的術語解釋為,具有與其所屬技術領域中的含意一致的意義,而且除非另有明確定義,否則不會用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意義來解釋。
本說明書中對「一實施例」、「示例實施例」等的任何引用表 示,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包含與該實施例有關的特定特徵、構造或特性。在本說明書中不同地方出現的這類片語不盡然全表示相同實施例。而且,本發明描述與任一實施例相關的具體特徵、構造或特性時,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知識範圍內提出,以結合其他實施例來讓所述特徵、構造或特性發揮作用。
儘管已參照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來描述實施例,應理解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在本發明原理的精神和範疇中,針對多種其他修改和實施例進行構思。更具體而言,在本發明、附圖和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中,可以針對主要組合佈置的組件部分及/或佈置進行各種變化和修改。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除了針對主要組合佈置的組件部分及/或佈置進行各種變化和修改以外,其他替代方案的使用亦是顯而易見的。
本申請主張於2020年4月10日提出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20-0044038號的優先權,其內容引用作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100:吹風機
110:主體
115:控制器
180:把手
200:擴散器

Claims (19)

  1. 一種吹風機,包括:一主體,包含一前端;一出氣口,設置在該前端,且流體通過該出氣口排出;一第一耦合部,設置在該前端;一無線電力傳輸器,設置在該第一耦合部上,並配置以無線傳輸電力;一把手,從該主體延伸;以及一擴散器,包含:一殼體,具有一後端,配置以可拆卸地耦合至該主體;一進氣口,設置在該殼體的該後端,並配置以當後側耦合至該主體時,接收從該出氣口排出的流體;一第二耦合部,設置在該後端並配置以與該第一耦合部耦合;一無線電力接收器,設置在該第二耦合部上,並配置以當該第一耦合部與該第二耦合部耦合時,從該無線電力傳輸器無線接收電力;以及一磁力產生器,配置以產生磁力,以磁力地吸引住該主體,其中,該無線電力接收器配置以對以下其中之一供電:一燈,設置在該殼體內部,並配置以遠離該進氣口發光;一近接感測器,配置以感測至該殼體前方的一目標的距離;或一濕度感測器,設置在該殼體的一前側,以測量該殼體前方的濕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吹風機,其中,該無線電力傳輸器嵌入該主體的該前端的一外壁中。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吹風機,其中,該無線電力接收器嵌入該殼體的該後端的一內壁中,該內壁具有界定該進氣口的一內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吹風機,其中,一耦合套筒的一內表面配置以當該第一耦合部與該第二耦合部耦合時,圍繞該主體的該前端的該外壁的一外表面。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吹風機,其中,該第二耦合部進一步包含:一耦合套筒,從該後端向後延伸;以及 該磁力產生器,設置在該耦合套筒的一內表面上,並配置以磁力地吸引住該主體的該前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吹風機,其中在該主體的一徑向方向上,該磁力產生器比該無線電力傳輸器更靠前,且位於該無線電力接收器的徑向外部。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吹風機,其中,該主體的該前端包含一磁性物質,配置成磁力地吸引住該磁力產生器。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吹風機,其中,該主體的該前端包含一次磁力產生器,配置成磁力地吸引住該耦合套筒的該磁力產生器。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吹風機,其中,該次磁力產生器嵌入該主體的該前端中。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吹風機,其中,該次磁力產生器位於該主體的該前端中該無線電力傳輸器的徑向外部。
  11. 如請求項8所述的吹風機,其中,當該第一耦合部與該第二耦合部耦合時,該次磁力產生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以沿該出氣口的一徑向方向與該耦合套筒的該磁力產生器對齊。
  12. 如請求項1的吹風機,其中,該擴散器還包含:一控制器,配置以控制該燈,以當距被該近接感測器測量的目標的距離等於或小於一預定距離時照射光。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吹風機,其中,該無線接收器電性連接至該近接感測器,以將代表該近接感測器的測量結果的訊號傳輸至該無線電力傳輸器,而該控制器設置在該主體上,並透過該無線電力傳輸器接收該近接感測器的該訊號。
  14. 一種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包括:一殼體,具有一後端;一進氣口,設置在該後端並配置以接收流體; 一耦合套筒,設置在該後端並圍繞該進氣口,該耦合套筒配置成可插入地與該吹風機耦合,並從該吹風機卸下,使得該進氣口接收從該吹風機排出的流體;一無線電力裝置,包含多個磁力感應線圈並設置在該耦合套筒上,該無線電力裝置是配置以無線接收電力的一無線電力接收器或一無線收發器的其中之一;以及一磁力產生器,配置以產生磁力,以磁力地吸引住該吹風機,其中,該無線電力裝置配置以對以下其中之一供電:一燈,設置在該殼體內部,並配置以遠離該進氣口發光;一近接感測器,配置以感測至該殼體前方的一目標的距離;或一濕度感測器,設置在該殼體的一前側,以測量該殼體前方的濕度。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擴散器,其中,該磁力產生器嵌入該耦合套筒中。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擴散器,其中,該無線電力裝置嵌入該耦合套筒中。
  17.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擴散器,其中,該無線電力裝置配置以傳輸該近接感測器的訊號或該濕度感測器的訊號。
  18.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擴散器,其中,該無線電力裝置的至少一部分和該磁力產生器沿該耦合套筒的一徑向方向對齊。
  19. 一種吹風機,包括請求項14所述的擴散器。
TW109137300A 2020-04-10 2020-10-27 吹風機及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 TWI7762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44038 2020-04-10
KR1020200044038A KR102364690B1 (ko) 2020-04-10 2020-04-10 헤어드라이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7909A TW202137909A (zh) 2021-10-16
TWI776261B true TWI776261B (zh) 2022-09-01

Family

ID=7800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7300A TWI776261B (zh) 2020-04-10 2020-10-27 吹風機及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364690B1 (zh)
TW (1) TWI776261B (zh)
WO (1) WO2021206234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84936U (zh) * 2014-05-04 2014-10-22 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的扩散器
CN104273918A (zh) * 2013-07-05 2015-01-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手持式器具
CN107529865A (zh) * 2015-04-27 2018-01-02 麦特拉斯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JP2018015539A (ja) * 2016-07-13 2018-02-01 株式会社大木工藝 炭素成形体、ドライヤおよびノズル
CN109247685A (zh) * 2017-07-14 2019-01-22 品谱公司 包括附件的空气移动装置
TW201914475A (zh) * 2017-10-06 2019-04-16 佩琪A 威廉斯 具有穩固附件之多元文化專業吹風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55135B1 (ko) * 2008-12-09 2012-06-11 (주)비앤피테크 엘이디 탈부착형 헤어드라이기
WO2011100711A2 (en) * 2010-02-12 2011-08-18 Farouk Systems, Inc. Hair dryer
JP2012239535A (ja) 2011-05-17 2012-12-10 Sharp Corp ヘアドライヤ
RU2694334C1 (ru) * 2012-07-04 2019-07-11 Дайсон Текнолоджи Лимитед Фен и насадка для ручного прибора
KR20160002206U (ko) * 2014-12-17 2016-06-28 김휘욱 저열 안전 드라이어
KR20160095646A (ko) * 2015-02-03 2016-08-11 주식회사 퓨처플레이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방법
GB2539437B (en) * 2015-06-16 2018-07-04 Dyson Technology Ltd Diffuser
KR101829984B1 (ko) * 2016-06-08 2018-02-19 한국광기술원 패치형 피부 치료장치
KR102532472B1 (ko) * 2018-09-19 2023-05-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드라이어
KR101988303B1 (ko) * 2018-12-28 2019-06-12 (주)셀리턴 헤어 관리 장치
TWM578109U (zh) * 2019-01-25 2019-05-21 李大成 Fanless wireless hair drye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3918A (zh) * 2013-07-05 2015-01-14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手持式器具
CN203884936U (zh) * 2014-05-04 2014-10-22 上海奔腾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的扩散器
CN107529865A (zh) * 2015-04-27 2018-01-02 麦特拉斯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JP2018015539A (ja) * 2016-07-13 2018-02-01 株式会社大木工藝 炭素成形体、ドライヤおよびノズル
CN109247685A (zh) * 2017-07-14 2019-01-22 品谱公司 包括附件的空气移动装置
TW201914475A (zh) * 2017-10-06 2019-04-16 佩琪A 威廉斯 具有穩固附件之多元文化專業吹風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64690B1 (ko) 2022-02-18
KR20210126345A (ko) 2021-10-20
WO2021206234A1 (ko) 2021-10-14
TW202137909A (zh) 2021-10-16
US20210315350A1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7375B (zh) 吹風機
TWI787663B (zh) 擴散器及具有擴散器的吹風機
TWI796608B (zh) 擴散器及具有該擴散器的吹風機
TWI764337B (zh) 擴散器及具有擴散器的吹風機
TWI786452B (zh) 擴散器及具有該擴散器的吹風機
TWI755905B (zh) 擴散器及具有擴散器的吹風機
TWI793465B (zh) 擴散器及具有擴散器的吹風機
TWI776261B (zh) 吹風機及用於吹風機的擴散器
US12004624B2 (en) Hair dr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