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5412B - 可拆式觸控板 - Google Patents

可拆式觸控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5412B
TWI775412B TW110115008A TW110115008A TWI775412B TW I775412 B TWI775412 B TW I775412B TW 110115008 A TW110115008 A TW 110115008A TW 110115008 A TW110115008 A TW 110115008A TW I775412 B TWI775412 B TW I7754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nel
detachable
protrusion
touch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5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2599A (zh
Inventor
李柏毅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5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541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4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2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259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Control And Other Processes For Unpacking Of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拆式觸控板,適用於電子裝置。可拆式觸控板包括基板、觸控模組以及至少一卡扣凸柱。基板具有至少一彈性卡扣部。觸控模組配置於基板。彈性卡扣部位於觸控模組之外。基板與觸控模組用以組裝至電子裝置的機體或從機體卸除。卡扣凸柱設置於電子裝置的機體內。可拆式觸控板適於從機體外移入機體內。彈性卡扣部與卡扣凸柱相互扣持,以使該觸控模組通過該基板而組裝至機體。

Description

可拆式觸控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板,且特別是一種可拆式觸控板。
一般來說,觸控式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等)通常設有觸控板以代替滑鼠使用,觸控板上方通常配置一觸碰感應區以偵測對應於滑鼠移動之觸碰事件(例如移動游標),下方則設置左右鍵按壓區以偵測對應於滑鼠上的左鍵及右鍵按鍵功能之按壓事件(例如點選圖標或開啟功能表等)。
在現有的觸控式電子裝置中,呈固定式的觸控板的設置,其位置不見得符合使用者的習慣,或者隨著使用者使用需求的改變,而需有能應對上述改變的觸控板。然而,目前的觸控板顯然無法達到上述需求。此外,上述固定式的觸控板即代表使用者需先將電子裝置的機體拆解後,方能將觸控板從機體卸下或組裝至機體,如此便又增加觸控板拆裝上的複雜程度而不利所需。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拆式觸控板,其能讓使用者於電子裝置的操作狀態下即可進行拆裝觸控板,而毋須拆解電子裝置的機體。
本發明的可拆式觸控板,適用於電子裝置。可拆式觸控板包括基板、觸控模組以及至少一卡扣凸柱。基板具有至少一彈性卡扣部。觸控模組配置於基板。彈性卡扣部位於觸控模組之外。基板與觸控模組用以組裝至電子裝置的機體或從機體卸除。卡扣凸柱設置於電子裝置的機體內。可拆式觸控板適於從機體外移入機體,並藉由推移基板而使彈性卡扣部與卡扣凸柱相互扣持,以使觸控模組通過基板而組裝至機體。基板適於藉由推移而使彈性卡扣部與卡扣凸柱解除扣持,以使可拆式觸控板從機體內移出。
基於上述,可拆式觸控板包括基板、觸控模組以及卡扣凸柱,其中卡扣凸柱設置於電子裝置的機體內,觸控模組配置於基板,而基板具有位於觸控模組之外的彈性卡扣部。據此,拆式觸控板適於從機體外移入機體,並藉由推移而使彈性卡扣部與卡扣凸柱相互扣持,以達到將觸控模組通過基板而組裝至機體的目的。對應地,基板也適於藉由推移而使彈性卡扣部與卡扣凸柱解除扣持,以使可拆式觸控板從機體內移出。換句話說,使用者毋須對電子裝置的機體進行拆解,即可依據使用需求而使可拆式觸控板相對於機體進行拆裝。
100:可拆式觸控板
110:基板
112:支撐背板
112a:止擋凸部
112b:開口
114:延伸架
116:彈性卡扣部
116a、116b:彈性臂
116c:通道
120:觸控模組
121:電連接器
122:觸壓電路結構
130:卡扣凸柱
131:頸縮部
140:觸壓支架
141:觸壓凸部
200:機體
210:開口
D1、D2:方向
ER:入口
G1、G2:間隙
L1:導引斜面
L2:扣持斜面
PT:路徑
S1:外表面
S2:內表面
T1:穿行段
T2:扣持段
T3:緩衝段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圖1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拆式觸控板應用於電子裝置之機體的示意圖。
圖1B以另一視角繪示圖1A的可拆式觸控板與機體。
圖2A繪示圖1A的可拆式觸控板與機體的爆炸圖。
圖2B以另一視角繪示圖2A的機體的局部。
圖3A繪示圖1A的可拆式觸控板與機體的局部剖視圖。
圖3B以俯視視角繪示可拆式觸控板的局部。
圖4A至圖4D繪示可拆式觸控板組裝至機體的流程示意圖。
圖1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拆式觸控板應用於電子裝置之機體的示意圖。圖1B以另一視角繪示圖1A的可拆式觸控板與機體。請同時參考圖1A與圖1B,本實施例的可拆式觸控板100適用於電子裝置。可拆式觸控板100包括基板110、觸控模組120以及卡扣凸柱130。基板110具有彈性卡扣部116。觸控模組120配置於基板110。彈性卡扣部116位於觸控模組120之外。基板110與觸控模組120用以組裝至電子裝置的機體200或從機體200卸除。卡扣凸柱130設置於電子裝置的機體200內。觸控模組120具有位於機體200內的電連接器121,以適於通過纜線(未繪示)而電性連接機體200內的電路板(未繪示)。可拆式觸控板100適於從機體200外移入機體200,並藉由推移基板110而使彈 性卡扣部116與卡扣凸柱130相互扣持,以使觸控模組120通過基板110而組裝至機體200,其中觸控模組120的前緣與機體200之間存在間隙G1。相對地,基板110也適於藉由推移而使彈性卡扣部116與卡扣凸柱130解除扣持,以使可拆式觸控板100從機體200內移出。
圖2A繪示圖1A的可拆式觸控板與機體的爆炸圖。請同時參考圖1A、圖1B與圖2A,機體200具有彼此相對的外表面S1與內表面S2,其中卡扣凸柱130設置於內表面S2,而機體200的開口210連通於所述外表面S1與內表面S2之間。如圖1B與圖2A所示,基板110包括彼此固接在一起的支撐背板112與延伸架114,其中觸控模組120配置於支撐背板112上,延伸架114位於觸控模組120之外且具有前述的彈性卡扣部116。支撐背板112具有突出於觸控模組120外的止擋凸部112a,其中止擋凸部112a與彈性卡扣部116位於觸控模組120的相對兩側。
圖2B以另一視角繪示圖2A的機體的局部。請同時參考圖2A與圖2B,本實施例的可拆式觸控板100還包括觸壓支架140,組裝於機體200的內表面S2(如圖1B所示)且與機體200之間形成間隙G2,其中支撐背板112的止擋凸部112a適於嵌合於間隙G2。進一步地說,圖3A繪示圖1A的可拆式觸控板與機體的局部剖視圖。請同時參考圖2A、圖2B與圖3A,當可拆式觸控板100組裝於機體200時,即如圖3A所示,圖中右側顯示卡扣凸柱130是卡扣於彈性卡扣部116,而圖中左側則顯示止擋凸部112a 嵌合於間隙G2,據以讓可拆式觸控板100固定於機體200的內表面S2。同時,觸壓支架140的觸壓凸部141經由支撐背板112的開口112b而正對於觸控模組120的觸壓電路結構122,使用者適於施力於可拆式觸控板100而使觸壓電路結構122與觸壓凸部141相互抵壓以產生觸壓訊號。在此,觸壓訊號的產生已為現有技術所能得知,故不再予以贅述。
圖3B以俯視視角繪示可拆式觸控板的局部,且特別是延伸架114及彈性卡扣部116的部分。圖4A至圖4D繪示可拆式觸控板組裝至機體的流程示意圖。請先參考圖3A與圖3B,彈性卡扣部116包括一對彈性臂116a、116b以及由該對彈性臂116a、116b所形成的通道116c,卡扣凸柱130行經通道116c而被該對彈性臂116a、116b扣持於通道116c的局部。如圖3A所示,所示為彈性卡扣部116的其中一彈性臂116a,而卡扣凸柱130具有頸縮部131,且頸縮部131可移動地被夾持在該對彈性臂116a、116b之間。
接著,請參考圖4A至圖4D的流程並分別對照圖3B,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通道116c依序具有入口ER、穿行段T1、扣持段T2與緩衝段T3,其中入口ER遠離觸控模組120,緩衝段T3位於通道116c的盡頭且鄰近觸控模組120,也如圖2A所示。卡扣凸柱130適於從入口ER進入通道116c。再者,各彈性臂116a、116b具有朝向入口ER的導引斜面L1與背對入口ER的扣持斜面L2,卡扣凸柱130(的頸縮部131)沿路徑PT在通道116c中移動, 其中導引斜面L1相對於路徑PT存在第一夾角θ1,扣持斜面L2相對於路徑PT存在第二夾角θ2。更重要的是,第一夾角θ1大於第二夾角θ2,因此對卡扣凸柱130(的頸縮部131)提供易入難出的對應效果。
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第一夾角θ1大於或等於150度(較佳者為150度至160度)而第二夾角θ2小於或等於140度(較佳者為130度至140度),也就是讓導引斜面L1使卡扣凸柱130經由入口ER進入通道116c較為容易而有利於通行,反過來說,扣持斜面L2則讓卡扣凸柱130較難通行而不易從通道116c移出以提供所需的扣持效果。
以下細述將可拆式觸控板100組裝至機體200的過程,其中為了利於辨識,將原本暴露出開口210的觸壓支架140予以省略,同時彈性卡扣部116的細部結構也請參考圖3B。首先,如圖4A所示,使用者先將基板110傾斜以使延伸架114經由開口210移入機體200內,並讓位在機體200內的卡扣凸柱130對準彈性卡扣部116,並持續朝方向D1推移,以至圖4B時,卡扣凸柱130進入通道116c且行至扣持段T2。但須注意的是,此時基板110的止擋凸部112a仍在機體200外且尚未進入開口210的範圍(因此基板110與其上的觸控模組120仍呈前述的傾斜狀),故使用者需持續沿方向D1推移基板110,以讓卡扣凸柱130繼續行至緩衝段T3,而如圖4C所示,此時觸控模組120的前緣抵接於機體200的開口210的側壁,並使止擋凸部112a能進入開口210的範圍, 以利使用者將基板110及其上的觸控模組120擺平,且使止擋凸部112a對應至間隙G2。
最後,使用者以方向D2(方向D1與方向D2彼此相反)推移基板110及其上的觸控模組120,而讓止擋凸部112a嵌入間隙G2。此時即讓卡扣凸柱130卡扣於基板110前側的彈性卡扣部116的扣持段T2而位於機體200內,觸控模組120的前緣與機體200形成前述的間隙G1,而基板110後側的止擋凸部112a也嵌入間隙G2且位於機體200內,據以完成可拆式觸控板100從機體200外移入並固定於機體200內的動作。
反過來說,當使用者欲拆除可拆式觸控板100時,即反向操作前述圖4A至圖4D的流程,即先沿方向D1推移基板110與其上的觸控模組120,以消除前述間隙G1並讓止擋凸部112a從開口210露出後,便能抵壓觸控模組120的前緣而使止擋凸部112a移出開口210(基板110與觸控模組120呈傾斜),便能沿方向D2將基板110與觸控模組120經由開口210退出,即能順利地將可拆式觸控板100從機體200內通過開口210而移至機體200外。無論上述從圖4A至圖4D的組裝動作,或從圖4D至圖4A的拆卸動作,使用者皆毋須對機體200進行任何拆解動作。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可拆式觸控板包括基板、觸控模組以及卡扣凸柱,其中卡扣凸柱設置於電子裝置的機體內,觸控模組配置於基板,而基板具有位於觸控模組之外的彈性卡扣部。據此,拆式觸控板適於從機體外移入機體,並藉 由推移而使彈性卡扣部與卡扣凸柱相互扣持,以達到將觸控模組通過基板而組裝至機體的目的。對應地,基板也適於藉由推移而使彈性卡扣部與卡扣凸柱解除扣持,以使可拆式觸控板從機體內移出。換句話說,使用者毋須對電子裝置的機體進行拆解,即可依據使用需求而使可拆式觸控板相對於機體進行拆裝。
100:可拆式觸控板
110:基板
112:支撐背板
114:延伸架
116:彈性卡扣部
120:觸控模組
121:電連接器
130:卡扣凸柱
140:觸壓支架
200:機體
S2:內表面

Claims (8)

  1. 一種可拆式觸控板,適用於一電子裝置,該可拆式觸控板包括:一基板,具有至少一彈性卡扣部;一觸控模組,配置於該基板,該彈性卡扣部位於該觸控模組之外,其中該基板與該觸控模組用以組裝至該電子裝置的一機體或從該機體卸除;以及至少一卡扣凸柱,設置於該電子裝置的該機體內,其中該可拆式觸控板適於從該機體外移入該機體,並藉由推移該基板而使該彈性卡扣部與該卡扣凸柱相互扣持,以使該觸控模組通過該基板而組裝至該機體,其中該基板適於藉由推移而使該彈性卡扣部與該卡扣凸柱解除扣持,以使該可拆式觸控板從該機體內移出,其中該彈性卡扣部包括一對彈性臂與該對彈性臂所形成的一通道,該卡扣凸柱行經該通道而被該對彈性臂扣持於該通道的局部,該通道依序具有一入口、一穿行段、一扣持段與一緩衝段,其中該入口遠離該觸控模組,該緩衝段位於該通道的盡頭且鄰近該觸控模組,該卡扣凸柱適於從該入口進入該通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式觸控板,其中該基板包括彼此固接在一起的一支撐背板與一延伸架,該觸控模組配置於該支撐背板上,該延伸架具有該彈性卡扣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拆式觸控板,其中該支撐背板具有突出於該觸控模組外的至少一止擋凸部,該止擋凸部與該彈性卡扣部位於該觸控模組的相對兩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拆式觸控板,還包括一觸壓支架,組裝於該機體而形成一間隙,該止擋凸部嵌合於該間隙。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式觸控板,其中各該彈性臂具有朝向該入口的一導引斜面與背對該入口的一扣持斜面,該卡扣凸柱沿一路徑在該通道中移動,該導引斜面相對於該路徑存在一第一夾角,該扣持斜面相對於該路徑存在一第二夾角,該第一夾角大於該第二夾角。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拆式觸控板,其中該第一夾角大於或等於150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拆式觸控板,其中該第二夾角小於或等於140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拆式觸控板,其中該卡扣凸柱具有一頸縮部,可移動地被夾持在該對彈性臂之間。
TW110115008A 2021-04-26 2021-04-26 可拆式觸控板 TWI775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008A TWI775412B (zh) 2021-04-26 2021-04-26 可拆式觸控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5008A TWI775412B (zh) 2021-04-26 2021-04-26 可拆式觸控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5412B true TWI775412B (zh) 2022-08-21
TW202242599A TW202242599A (zh) 2022-11-01

Family

ID=8380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5008A TWI775412B (zh) 2021-04-26 2021-04-26 可拆式觸控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54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02895U (zh) * 2015-01-20 2015-06-11 Acer Inc 觸控板組件與電子裝置
TWI590116B (zh) * 2015-10-05 2017-07-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與電子裝置
TWM574373U (zh) * 2018-07-25 2019-0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模組及其卡合結構
US10379634B2 (en) * 2015-08-19 2019-08-13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base memb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02895U (zh) * 2015-01-20 2015-06-11 Acer Inc 觸控板組件與電子裝置
US10379634B2 (en) * 2015-08-19 2019-08-13 Fujitsu Client Computing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base member
TWI590116B (zh) * 2015-10-05 2017-07-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板模組與電子裝置
TWM574373U (zh) * 2018-07-25 2019-02-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模組及其卡合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2599A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2045B2 (en) Coupling structure for input devices
US20160147328A1 (en) Input devic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EP3128393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265713B1 (ko) 전자시스템에터치패드를설치하기위한장치
TWI590116B (zh) 觸控板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486818B (zh) 輸入裝置及電子設備
US81748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14356B (zh) 觸控板裝置
US9563237B2 (en) Input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touch pad
US20110079450A1 (en) Small Device
US20200089337A1 (en) Input detecting device
US9025322B2 (en) Key control device for click pad
KR20150110692A (ko) 전기 컨택 및 커넥터
TWI775412B (zh) 可拆式觸控板
JP6732671B2 (ja) パネル装置およびパネル装置の組立方法
US7402765B2 (en) Flat key and the frame supporting thereof
TWM613569U (zh) 觸控板機構
TW201247077A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4896561U (zh) 接近度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KR20180028380A (ko) 지문센서 모듈, 이를 제조하는 지문센서 모듈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TWI596637B (zh) 組裝鍵盤之方法
US11036316B2 (en) Touch module
JPH05250069A (ja) トラックボール付入力装置
TW202248815A (zh) 主動式觸控筆的按鍵結構
TWM529879U (zh) 複合式輸入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