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265B -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3265B
TWI773265B TW110114434A TW110114434A TWI773265B TW I773265 B TWI773265 B TW I773265B TW 110114434 A TW110114434 A TW 110114434A TW 110114434 A TW110114434 A TW 110114434A TW I773265 B TWI773265 B TW I7732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aft
image
light
light incident
vi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4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1028A (zh
Inventor
李定承
顏士傑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廣州立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4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32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1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1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26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包含:提供一複合稜鏡模組;設置一遠景稿,與複合稜鏡模組的入光平面間隔一遠景距離;設置一近景稿,平行於遠景稿設置,且與入光平面間隔一近景距離;其中,遠景距離大於近景距離;朝向入光平面投射一校正光束;其中校正光束的一投射路徑垂直於遠景稿以及近景稿;依據校正光束被入光平面反射後,落於遠景稿或近景稿的一反射光點,調整入光平面相對於遠景稿以及近景稿的角度,使校正光束被反射後的一反射路徑重合於投射路徑;設置二影像感應單元於複合稜鏡模組,以分別朝向複合稜鏡模組的第一出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擷取影像;沿不同軸向旋轉二影像感應單元,以執行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的校正,並拼接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並於拼接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之後,固定二影像感應單元。

Description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本發明有關於具有雙稜鏡架構影像擷取組件,特別是關於一種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在需要廣角攝影取像的場合,為了避免單一大視野的取像會造成影像扭曲,會採用雙稜鏡架構進行取像,以二個稜鏡分別取得小視野影像後,經由後端處理拼接為大視野影像。
雙稜鏡的入光面必須為共平面,以使二稜鏡具有相同的取像條件,而令取像得到的二個小視野影像可以被拼接為大視野影像。因此,雙稜鏡的組裝過程有高精度的要求,以確保雙稜鏡的入光面為共平面,並且確保兩個稜鏡之間的間隔距離正確。
此外,在影像感應單元固定於雙稜鏡之前,影像感應單元必須分別取得影像進行拼接校正,於校正完成後才對影像感應單元實施點膠等永久性固定。拼接校正過程中為了避免由近、遠景稿的取像發生影像拼接處角度不同產生視差,致使拼接校正錯誤,雙稜鏡的入光面必須確實地平行於近、遠景稿。因此,校正之前必須妥善放置並固定雙稜鏡,一旦雙稜鏡沒有正確地放置、固定,拼接校正結果就會失真。
鑑於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可以提昇影像拼接校正的正確性,並且提昇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精確度。
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包含:提供一複合稜鏡模組;其中,複合稜鏡模組具有一入光平面、一第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出光面;設置一遠景稿,與入光平面間隔一遠景距離;其中,遠景稿具有遠景參考圖像;設置一近景稿,平行於遠景稿設置,且與入光平面間隔一近景距離;其中,近景稿具有近景參考圖像,且遠景距離大於近景距離;朝向入光平面投射一校正光束;其中校正光束的一投射路徑垂直於遠景稿以及近景稿;依據校正光束被入光平面反射後,落於遠景稿或近景稿的一反射光點,調整入光平面相對於遠景稿以及近景稿的角度,使校正光束被反射後的一反射路徑重合於投射路徑;設置二影像感應單元於複合稜鏡模組,分別朝向第一出光面以及第二出光面擷取影像,以分別取得包含遠景參考圖像以及近景參考圖像的一第一影像以及一第二影像;沿不同軸向旋轉二影像感應單元,以執行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的校正,並拼接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並於拼接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之後,固定二影像感應單元。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朝向入光平面投射校正光束的步驟包含提供一遮光元件,遮光元件具有一通孔,且使校正光束的投射路徑通過通孔。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遮光元件設置於近景稿或為近景稿的一部分,且通孔貫通近景稿。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近景稿為一反射稿,且遠景稿為一反射稿或一穿透稿。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遮光元件設置於遠景稿或為遠景稿的一部分,且通孔貫通遠景稿。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遠景稿為一反射稿,且近景稿為一反射稿或一穿透稿。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近景稿位於遮光元件與入光平面之間,且近景稿不遮擋於投射路徑。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近景稿為一反射稿,且遠景稿為一反射稿或一穿透稿。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提供複合稜鏡模組的步驟包含:提供一治具,具有一治具平面;放置一第一稜鏡於治具平面;其中,第一稜鏡具有互相連接的一第一入光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一出光面,第一入光面及第一出光面互相連接於一第一側邊;放置一第二稜鏡於治具平面;其中,第二稜鏡具有互相連接的一第二入光面、一第二反射面以及第二出光面,第二入光面及第二出光面互相連接於一第二側邊;使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二入光面於治具平面共平面配置以組成入光平面;且使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互相平行且互相遠離;以及提供一稜鏡架,結合於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稜鏡架具有一第一斜側面以及一第二斜側面,第一反射面結合於第一斜側面,且第二反射面結合於第二斜側面。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提供稜鏡架並結合於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的步驟包含:於第一反射面以及第二反射面塗佈膠體;以及放置稜鏡架,使第一斜側面以及第二斜側面結合於膠體。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膠體為光固化膠。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稜鏡架更具有二支架,二影像感應單元分別固定於各支架。
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治具更具有二真空吸引孔,位於治具平面,分別用以吸引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二入光面。
本發明於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中,是於影像拼接校正之前,先進行複合稜鏡模組的入光平面指向校正,使得朝向近景稿以及遠景稿的入光平面可以確實地平行於近景稿以及遠景稿,並免稜鏡的取像結果發生視差。影像拼接校正於完成入光平面指向校正之後進行,可以確保影像拼接校正的正確性。此外,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二稜鏡是放置在治具平面進行組裝,而可利用治具平面迫使二入光面共平面,並且有效利用治具控制二稜鏡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提昇組裝精確性。
請參閱圖1、圖2、圖3以及圖4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揭露的一種影像擷取組件1的組裝方法。所述影像擷取組件1用於大視角取像,取得二個可拼接之影像,據以組成大視角影像。
如圖1所示,影像擷取組件1包含一複合稜鏡模組100以及二影像感應單元150。複合稜鏡模組100包含一第一稜鏡110、一第二稜鏡120以及一稜鏡架130。第一稜鏡110具有互相連接的一第一入光面111、一第一反射面112以及一第一出光面113,第一入光面111及第一出光面113互相連接於一第一側邊114。第二稜鏡120具有互相連接的一第二入光面121、一第二反射面122以及一第二出光面123,第二入光面121及第二出光面123互相連接於一第二側邊124。
如圖1所示,稜鏡架130具有一第一斜側面131以及一第二斜側面132。第一斜側面131以及第二斜側面132互相連接,並且第一斜側面131以及第二斜側面132之間具有一夾角。第一反射面112結合於第一斜側面131,且第二反射面122結合於第二斜側面132,使得稜鏡架130結合於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22。透過稜鏡架130結合,第一入光面111以及第二入光面121是共平面配置並且相鄰,以組成一入光平面101,並且第一側邊114與第二側邊124互相平行且互相遠離。第一入光面111以及第二入光面121是共平面配置並且互相連接,也可以是第一入光面111以及第二入光面121是共平面配置且保持一間隔距離。在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22上具有反射鍍層,以加強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22的反射效果,避免光線穿透。在不同實施例中,反射鍍層設置在第一斜側面131以及第二斜側面132。
如圖1所示,影像感應單元150可以是獨立的小型影像攝影機,或是不包含外殼以及其他元件的影像攝影模組。影像感應單元150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並且分別朝向第一出光面113以及第二出光面123擷取影像。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稜鏡架130更具有一底板134以及二支架135。第一斜側面131以及第二斜側面132垂直於底板134,形成第一斜側面131以及第二斜側面132的三角形截面柱狀結構,可以是一體成形於底板134,也可以是獨立元件。第一稜鏡110與第二稜鏡120設置於底板134,使第一入光面111以及第二入光面121垂直於底板134,並且以第一反射面112與第二反射面122結合於第一斜側面131以及第二斜側面132。二支架135延伸於底板134,且分別對應第一出光面113以及第二出光面123。
如圖1所示,二影像感應單元150分別固定於各支架135, 藉以間接地透過稜鏡架130固定於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在不同實施例中,各影像感應單元150具有延伸結構,用於連接底板134,使得二影像感應單元150間接地透過稜鏡架130固定於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或是,各影像感應單元150的延伸結構連接於第一稜鏡110或第二稜鏡120,使得二影像感應單元150直接地固定於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影像擷取組件1的組裝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首先,提供複合稜鏡模組100,並且設置一遠景稿210(far chart)。遠景稿210可先配置為大致平行於入光平面101,並且遠景稿210與入光平面101間隔一遠景距離FL。遠景稿210具有遠景參考圖像。
接著,設置一近景稿220 (near chart)。近景稿220平行於遠景稿210設置,並且大致平行於入光平面101。近景稿220與入光平面101間隔一近景距離NL。近景稿220具有近景參考圖像,且遠景距離FL大於近景距離NL。以複合稜鏡模組100為基準,由遠至近的配置依序為遠景稿210、近景稿220以及複合稜鏡模組100。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接著以一校正光源230朝向入光平面101投射一校正光束B,校正光束B的一投射路徑L垂直於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校正光束B可為準直雷射光束,並且選定的校正光束B波長是配合入光平面101的表面特性,使得校正光束B可以被入光平面101反射。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組裝方法還包含提供一遮光元件240,遮光元件240具有一通孔241,且校正光束B的投射路徑L被安排為通過通孔241,以確認校正光源230是否安裝正確。遮光元件240的表面特性較佳為深色、不反光且不透光。通孔241用於輔助複合稜鏡模組100的配置,只要入光平面101的位置匹配通孔241,通過通孔241的校正光束B就可以落在入光平面101。
如圖2所示,遮光元件240設置於近景稿220或是為近景稿220的一部分,且通孔241貫通近景稿220。因此,近景稿220的位置是落在入光平面101與校正光源230之間。此時,近景稿220較佳為反射稿,避免校正光束B的投射路徑L未通過通孔241而使校正光束B直接穿透近景稿220,造成放置複合稜鏡模組100時的誤判。遠景稿210與投射路徑L較無關連,因此可為反射稿或穿透稿。
如圖5所示,遮光元件240也可以是獨立元件,並且近景稿220配置為位於遮光元件240與入光平面101之間,且近景稿220或遠景稿210都配置為不遮擋於投射路徑L。
如圖6所示,遮光元件240可以是設置於遠景稿210或是為遠景稿210的一部分,並且通孔241貫通遠景稿210。遠景稿210的位置是落在入光平面101與校正光源230之間。此時,遠景稿210較佳為反射稿,避免校正光束B的投射路徑L未通過通孔241而使校正光束B直接穿透遠景稿210,造成放置複合稜鏡模組100時的誤判。近景稿220與投射路徑L較無關連,因此可為反射稿或穿透稿。此外,遠景稿210與近景稿220之間的相對位置不限於遠景稿210在上而近景稿220在下,也可以配置為遠景稿210在下而近景稿220在上,或是其他的相對位置關係。
如圖3以及圖6所示,在垂直投射路徑L的一投影平面上,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可以是配置為在投影平面的投影有側邊緣互相重合,或是更進一步互相重疊,但不排除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的投影邊緣之間保留間隙;例如圖6中,遠景稿210投影的頂側邊緣重疊於近景稿220投影的底側邊緣,因此在複合稜鏡模組100取像時可以避免取得遠景稿210與近景稿220之間的間隙部分。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若入光平面101是平行於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入光平面101也會垂直於校正光束B的投射路徑L。此時,校正光束B被入光平面101反射後,反射路徑R將重合於投射路徑L而回歸校正光源230,此時遠景稿210或近景稿220不會出現反射光點S。若入光平面101不平行於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校正光束B被入光平面101反射後,反射路徑R將指向遠景稿210或近景稿220而形成一反射光點S。此時,依據校正光束B被入光平面101反射後,落於遠景稿210或近景稿220的反射光點S,於不同軸向轉動複合稜鏡模組100,以調整入光平面101相對於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的角度。持續調整入光平面101使校正光束B被反射後的反射路徑R重合於投射路徑L,以使得入光平面101平行於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入光平面101平行於遠景稿210以及近景稿220使得入光平面101可以正確取像,而不會出現取像時因為影像拼接處角度不同產生視差。
參閱圖7以及圖8所示,接著關閉校正光源230,並以夾具(圖中未繪示)夾取二影像感應單元150,以暫性地設置二影像感應單元150於複合稜鏡模組100。啟動二影像感應單元150分別朝向第一出光面113以及第二出光面123擷取影像,以分別取得包含遠景參考圖像以及近景參考圖像的一第一影像310以及一第二影像320。第一稜鏡110與一影像感應單元150形成一潛望鏡組。第一稜鏡110與影像感應單元150的結合,使得第一稜鏡110於第一入光面111的前方具有一第一視野FOV1 (Field-Of-View)。第二稜鏡120與另一影像感應單元150形成另一潛望鏡組。第二稜鏡120與影像感應單元150的結合,使得第二稜鏡120於第二入光面121的前方具有一第二視野FOV2。二潛望鏡組的匹配,可以使得複合稜鏡模組100得到相對廣角的等效視野。前述等效視野可以是等於FOV1 + FOV2,或是略小於FOV1 + FOV2。於等效視野等於FOV1 + FOV2的場合,二影像感應單元150分別取得一半的目標影像(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可經由後端資料處理電路拼接形成具有完整目標影像。於等效視野小於FOV1 + FOV2的場合,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略大於一半的目標影像330,亦即二影像感應單元150分別取得的影像有局部重疊;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可經由後端資料處理電路拼接,並裁切局部重疊後,形成具有完整目標影像330。
如圖9所示,接著依據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沿不同軸向旋轉二影像感應單元150,以執行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的校正,並拼接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分別包含近景稿220的近景參考圖像以及遠景稿210的遠景參考圖像。於實施近景對焦以及拼接校正時,係以近景參考圖像作為參考,於實施遠景對焦以及拼接校正時,係以遠景參考圖像作為參考。以下近景參考圖像作為例示,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的網格線表示近景參考圖像,圖式中並忽略遠景參考圖像的部份。
如圖10至圖13所示,假設二影像感應單元150之一取得的第一影像310正確,或是已經依據第一影像310完成調整,此時,調整另一影像感應單元150的動作大致如下。
如圖10所示,於Z軸轉動影像感應單元150,以轉動第二影像320,以對正第二影像320的長邊以及寬邊。
如圖11以及圖12所示,於X軸以及Y軸轉動影像感應單元150,以平移並縮放第二影像320,以使第二影像320的縮放比例匹配第一影像310。如圖12所示,最後於X軸以及Y軸平移第二影像320,完成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的拼接,完成如圖7的目標影像330。之後,再實施遠景對焦以及拼接校正,以遠景參考圖像作為參考,再微調二影像感應單元150。最後,拼接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完成拼接校正之後,以點膠等固定手段,固定二影像感應單元150,使得二影像感應單元150直接地或間接地固定於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例如,以點膠等固定手段分別固定二影像感應單元150於各支架135,以間接地透固稜鏡架130固定於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
如圖8所示,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的配置,可以是分別包含目標影像330的一半,而使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的邊緣重合完成目標影像330的拼接。
如圖14所示,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的配置,也可以是分別略大於目標影像330的一半,而使第一影像310以及第二影像320的邊緣部分局部重疊後,於影像訊號處理去除重疊部分,以完成目標影像330的拼接。
如圖15、圖16、圖17以及圖18所示,在本發明的影像擷取組件1的組裝方法中,提供複合稜鏡模組100的步驟包含下列步驟。
如圖15所示,提供一治具400,治具400具有一治具平面410。如圖15以及圖16所示,接著,放置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於治具平面410,使第一入光面111以及第二入光面121於治具平面410共平面配置並且相鄰以組成入光平面101,並且使第一側邊114與第二側邊124互相平行且互相遠離。前述放置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的次序不限於圖15以及圖16所示,可為任意放置次序或同時放置。治具400更具有二真空吸引孔420。二真空吸引孔420位於治具平面410,分別用以吸引第一入光面111以及第二入光面121,以固定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確保第一稜鏡110以及第二稜鏡120在組裝過程中維持固定的相對位置關係。
如圖17所示,於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22塗佈膠體170,膠體170可為但不限於具有光固化特性的光學膠。
如圖18所示,放置稜鏡架130,使第一斜側面131以及第二斜側面132結合於膠體170,藉以第一反射面112結合於第一斜側面131,且第二反射面122結合於第二斜側面132,而結合稜鏡架130於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22。最後,如圖19所示,以紫外線照射複合稜鏡模組100,使得膠體170固化,完成稜鏡架130的固定。
本發明於影像擷取組件1的組裝方法中,是於影像拼接校正之前,先進行複合稜鏡模組100的入光平面101指向校正,使得朝向近景稿220以及遠景稿210的入光平面101可以確實地平行於近景稿220以及遠景稿210,並免稜鏡110、120的取像結果發生視差。影像拼接校正於完成入光平面101指向校正之後進行,可以確保影像拼接校正的正確性。此外,在本發明至少一實施例中,稜鏡110、120是放置在治具平面410進行組裝,而可利用治具平面410迫使入光面111、121共平面,並且有效利用治具400控制稜鏡110、120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提昇組裝精確性。
1:影像擷取組件 100:複合稜鏡模組 101:入光平面 110:第一稜鏡 111:第一入光面 112:第一反射面 113:第一出光面 114:第一側邊 120:第二稜鏡 121:第二入光面 122:第二反射面 123:第二出光面 124:第二側邊 130:稜鏡架 131:第一斜側面 132:第二斜側面 134:底板 135:支架 150:影像感應單元 170:膠體 210:遠景稿 220:近景稿 230:校正光源 240:遮光元件 241:通孔 310:第一影像 320:第二影像 330:目標影像 400:治具 410:治具平面 420:真空吸引孔 FL:遠景距離 NL:近景距離 B:校正光束 L:投射路徑 R:反射路徑 S:反射光點 FOV1:第一視野 FOV2:第二視野 X:X軸 Y:Y軸 Z:Z軸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近景稿、遠景稿以及校正光源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近景稿、遠景稿以及校正光源的前視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近景稿、遠景稿以及校正光源的立體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近景稿、遠景稿以及校正光源的另一側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近景稿、遠景稿以及校正光源的又一側視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的俯視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拼接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的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影像擷取組件的另一俯視圖。 圖10至圖1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對第一影像以及第二影像實施拼接校正的示意圖。 圖15至圖19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稜鏡、第二稜鏡以及稜鏡架的側視圖,示意組裝流程。
1:影像擷取組件
100:複合稜鏡模組
101:入光平面
150:影像感應單元
210:遠景稿
220:近景稿
230:校正光源
240:遮光元件
241:通孔
FL:遠景距離
NL:近景距離
B:校正光束
L:投射路徑
R:反射路徑
S:反射光點

Claims (12)

  1. 一種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包含:提供一複合稜鏡模組;其中,該複合稜鏡模組具有一入光平面、一第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出光面;設置一遠景稿,與該入光平面間隔一遠景距離;其中,該遠景稿具有遠景參考圖像;設置一近景稿,平行於該遠景稿設置,且與該入光平面間隔一近景距離;其中,該近景稿具有近景參考圖像,且該遠景距離大於該近景距離;朝向該入光平面投射一校正光束;其中該校正光束的一投射路徑垂直於該遠景稿以及該近景稿;依據該校正光束被該入光平面反射後,落於該遠景稿或該近景稿的一反射光點,調整該入光平面相對於該遠景稿以及該近景稿的角度,使該校正光束被反射後的一反射路徑重合於該投射路徑;設置二影像感應單元於該複合稜鏡模組,分別朝向該第一出光面以及該第二出光面擷取影像,以分別取得包含該遠景參考圖像以及該近景參考圖像的一第一影像以及一第二影像;以及依據該第一影像以及該第二影像,沿不同軸向旋轉該二影像感應單元,以執行該第一影像以及該第二影像的校正,並拼接該第一影像以及該第二影像;並於拼接該第一影像以及該第二影像之後,固定該二影像感應單元;其中,朝向該入光平面投射該校正光束的步驟包含提供一遮光元件,該遮光元件具有一通孔,且使該校正光束的投射路徑通過該通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遮光元件設置於該近景稿或為該近景稿的一部分,且該通孔貫通該近景稿。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近景稿為一反射稿,且該遠景稿為一反射稿或一穿透稿。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遮光元件設置於該遠景稿或為該遠景稿的一部分,且該通孔貫通該遠景稿。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遠景稿為一反射稿,且該近景稿為一反射稿或一穿透稿。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近景稿位於該遮光元件與該入光平面之間,且該近景稿不遮擋於該投射路徑。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提供該複合稜鏡模組的步驟包含:提供一治具,具有一治具平面;放置一第一稜鏡於該治具平面;其中,該第一稜鏡具有互相連接的一第一入光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一出光面,該第一入光面及該第一出光面互相連接於一第一側邊;放置一第二稜鏡於該治具平面;其中,該第二稜鏡具有互相連接的一第二入光面、一第二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出光面,該第二入光面及該第二出光面互相連接於一第二側邊;使該第一入光面以及第二入光面於該治具平面共平面配置以組成該入光平面;且使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互相平行且互相遠離;以及 提供一稜鏡架,結合於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稜鏡架具有一第一斜側面以及一第二斜側面,該第一反射面結合於該第一斜側面,且該第二反射面結合於該第二斜側面。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提供該稜鏡架並結合於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的步驟包含:於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塗佈膠體;以及放置該稜鏡架,使該第一斜側面以及該第二斜側面結合於該膠體。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膠體為光固化膠。
  11. 如請求項7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稜鏡架更具有二支架,該二影像感應單元分別固定於各該支架。
  12. 如請求項7所述的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其中,該治具更具有二真空吸引孔,位於該治具平面,分別用以吸引該第一入光面以及該第二入光面。
TW110114434A 2021-04-21 2021-04-21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TWI773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4434A TWI773265B (zh) 2021-04-21 2021-04-21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4434A TWI773265B (zh) 2021-04-21 2021-04-21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028A TW202131028A (zh) 2021-08-16
TWI773265B true TWI773265B (zh) 2022-08-01

Family

ID=7828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4434A TWI773265B (zh) 2021-04-21 2021-04-21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326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3090A (zh) * 2012-01-20 2013-01-30 李文松 全景立体图像合成方法、装置、系统和浏览装置
TW201350912A (zh) * 2012-03-29 2013-12-16 Sony Corp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TW201447381A (zh) * 2013-03-25 2014-12-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具有複合稜鏡之雙側薄膜
TWM533229U (en) * 2016-08-26 2016-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ath folding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198027A1 (en) * 2018-04-12 2019-10-17 Alcon Inc. Full depth of focus intraocular le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3090A (zh) * 2012-01-20 2013-01-30 李文松 全景立体图像合成方法、装置、系统和浏览装置
TW201350912A (zh) * 2012-03-29 2013-12-16 Sony Corp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系統及資訊處理方法
TW201447381A (zh) * 2013-03-25 2014-12-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具有複合稜鏡之雙側薄膜
TWM533229U (en) * 2016-08-26 2016-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ath folding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198027A1 (en) * 2018-04-12 2019-10-17 Alcon Inc. Full depth of focus intraocular l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028A (zh) 202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24591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ptical apparatus
WO2022022240A1 (zh) 投影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投影模组的近眼显示设备
JP4147841B2 (ja) 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この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学装置、およびこの光学装置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
CN111007693B (zh) 广角摄像装置
TW518449B (en)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and position adjusting system of color combining optical system,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and position adjusting system of optical modulator, color combining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TWI773265B (zh) 影像擷取組件的組裝方法
CN107589552A (zh) 光学模组组装设备
US9875419B2 (en) Recognition device and alignment system
CN114114683B (zh) 增强现实设备装配方法和增强现实设备
JP2003121781A (ja) 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準位置出し原器、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13141455B (zh) 图像获取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0736424B (zh) 结构光投射模组组测设备的标定方法及投射模组组测方法
JP4311377B2 (ja) 光学装置、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3050292A (zh) 用于光轴校准的光学系统和光轴校准方法
CN208872245U (zh) 成像光斑检测装置
JP2003131098A (ja) 色合成光学系の製造方法、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色合成光学系、およびこの色合成光学系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US6603606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osition-control of light modulation device
CN211180429U (zh) 用于光轴校准的光学系统
US7222432B2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reticle module
CN206411319U (zh) 一种全景鱼眼镜头的主筒、全景鱼眼镜头
JP2002031787A (ja) 光変調装置の位置調整装置および調整方法
KR102173947B1 (ko) 레이져 가공 동축 비젼시스템
TWI786606B (zh) 複合稜鏡模組以及影像擷取模組
JP4271103B2 (ja) 大型望遠鏡用イメージロテータ装置の光学系駆体の組み立て調整方法および大型望遠鏡用イメージロテータ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831031B (zh) 投影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