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041B - 開關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開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3041B
TWI773041B TW109145396A TW109145396A TWI773041B TW I773041 B TWI773041 B TW I773041B TW 109145396 A TW109145396 A TW 109145396A TW 109145396 A TW109145396 A TW 109145396A TW I773041 B TWI773041 B TW I7730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member
movable contact
return spring
operat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3206A (zh
Inventor
土岐侑丞
境井貴行
石見崇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Ide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Ide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Ide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3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04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開關裝置,具備:裝置盒、第1固定接點及第1可動接點、操作件、以及回復彈簧。此處,第1固定接點及第1可動接點,係設於裝置盒内,且可彼此接觸之接點。操作件,係用以使第1可動接點移動者。回復彈簧,係設於裝置盒内,作用於操作件而使該操作件回復到原位置之彈簧。而且,於操作件,設置從該操作件之側面突出之凸緣部,於裝置盒之内面,設置保持凸緣部之保持部。

Description

開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操作件藉由回復彈簧的作用而回復到原位置之開關裝置。
在操作件藉由回復彈簧的作用而回復到原位置之開關裝置中,操作件與回復彈簧串聯配置,藉此,大多為以下的情況,即,在從操作件之移動方向觀察時,回復彈簧被設置成為與抵抗該回復彈簧之作用力而操作操作件時的通常的操作位置相同之位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這是由於,藉由將操作件與回復彈簧串聯配置,可使開關裝置在厚度方向上小型化。又,由於只要在開關裝置之操作時通常的操作位置被按壓,則相對操作件之回復彈簧之作用點與操作位置彼此一致,因此,難以在操作件發生傾斜。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27308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即便是上述開關裝置,亦在從通常的操作位置偏移之位置(例如,操作件之邊緣等)被按壓之情形,在相對操作件之回復彈簧之作用點與操作位置之間產生偏移,以此為原因,有在操作件發生傾斜之虞。
又,在將操作件與回復彈簧配置為串聯之情形,開關裝置之裝置盒之高度尺寸,根據配置回復彈簧之空間而必然變大。因此,在操作件與回復彈簧串聯配置之構成中,開關裝置之高度方向上的小型化存在限度。
因此,為了能使開關裝置在高度方向上進一步小型化,考慮將操作件與回復彈簧配置為並聯之情況。然而,由於若將操作件與回復彈簧配置為並聯,則成為在從通常的操作位置偏移之位置設置回復彈簧,因此,在開關裝置之操作時,在此時的操作位置與相對操作件之回復彈簧的作用點之間產生偏移,以此為原因,容易在操作件發生傾斜。
如此,在上述任意一個開關裝置中,都有在操作件發生傾斜之虞。若在操作件發生傾斜,則操作件之一部分容易碰觸裝置盒之内壁。因此,若在此狀態下使操作件上下動,則操作件摩擦裝置盒之内面,以此為原因,有操作件或裝置盒磨損之虞。又,若因操作件或裝置盒磨損而產生磨耗粉(樹脂屑等),則有該磨耗粉附著在開關裝置之接點而發生接點的導通不良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能抑制操作件之傾斜之開關裝置。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開關裝置,具備:裝置盒、第1固定接點及第1可動接點、操作件、以及回復彈簧。此處,第1固定接點及第1可動接點,係設於裝置盒内,且可彼此接觸之接點。操作件,係用以使第1可動接點移動者。回復彈簧,係設於裝置盒内,作用於操作件而使該操作件回復到原位置之彈簧。而且,於操作件,設置從該操作件之側面突出之凸緣部,於裝置盒之内面,設置保持凸緣部之保持部。
根據上述開關裝置,由於凸緣部總是由保持部保持,因此,即便在對操作件作用欲使其傾斜之力的情形,亦可藉由保持部對凸緣部之保持,來抑制操作件傾斜而從裝置盒之内面分離之情況。
在上述開關裝置中,在從前述操作件之移動方向觀察時,回復彈簧,亦可設於從抵抗該回復彈簧之作用力而操作前述操作件時的操作位置偏移之位置。在這樣的位置關係的情形,容易對操作件作用欲使該操作件往沿著通過回復彈簧之位置與操作位置的直線的方向傾斜之力。因此,在那樣的構成中,亦可於裝置盒之内面中之、和通過回復彈簧之位置與操作位置的直線交叉之位置,設置保持部。藉此,容易抑制操作件傾斜而從裝置盒之内面分離之情況。
在上述開關裝置中,凸緣部,亦可係從操作件之側面突出之左右一對的凸緣部;保持部,亦可係從兩側保持左右一對的凸緣部。
在上述開關裝置中,凸緣部,亦可係設於和操作件之側面中之至少第1可動接點對向之位置。藉由該構成,可根據凸緣部從操作件之側面突出的量,使回復彈簧與第1可動接點之間的絕緣距離變大。
上述開關裝置,亦可進而具備設於裝置盒内之第2固定接點及第2可動接點。此處,第2固定接點及第2可動接點,係可彼此接觸之接點,設於在操作件之移動方向上從第1固定接點及第1可動接點偏移之位置。而且,在這樣的構成中,操作件,亦可係用以使第1可動接點及第2可動接點之雙方移動者。又,凸緣部,亦可係設於操作件之側面中之、至少與第1可動接點對向之位置及與第2可動接點對向之位置。藉由該構成,可根據凸緣部從操作件之側面突出的量,使回復彈簧與第1可動接點之間的絕緣距離變大,而且,可使回復彈簧與第2可動接點之間的絕緣距離變大。據此,容易抑制第1可動接點與第2可動接點經由回復彈簧而電性短路之情況。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在開關裝置中抑制操作件之傾斜。
[1]實施形態 圖1(A)及圖1(B)係分別概念性地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之前視圖及俯視圖。圖2(A)係由圖1(B)之IIA-IIA線所得之剖視圖,圖2(B)係由圖1(B)之IIB-IIB線所得之剖視圖。圖3(A)係由圖2(A)之III-III線所得之剖視圖,圖3(B)係關於圖3(A)之IIIB區域之放大圖。如這些圖所示,開關裝置具備裝置盒1、端子單元2A及2B、以及開關機構4。
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係連接在2根電線W1及W2之間(參照圖2(A)),用以選擇性地切換它們之間的電性短路及斷開之裝置。而且,在裝置盒1之底面1a,在左右設置供電線W1及W2分別插入之電線插入孔11a及11b。
端子單元2A及2B,係分別形成被插入於電線插入孔11a及11b之電線W1及W2的牢固的連接狀態之單元,一般而言,被稱為推入式(push-in)機構。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端子單元2A及2B,係在裝置盒1内,分別設置在形成於電線插入孔11a及11b之最内側的設置空間10a及10b(參照圖2(A))。
開關機構4,係用以選擇性地切換端子單元2A及2B之間的電性短路及斷開之機構。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裝置盒1内的中央部分,形成從設置空間10a及10b分隔之其他空間10c,在該空間10c内構築開關機構4(參照圖2(A)及圖2(B))。具體而言,開關機構4,係由操作件40、固定接點41A及41B、可動接點42A及42B、以及回復彈簧44所構成。
操作件40,係用以使可動接點42A及42B在上下方向移動之操作件,配置成一部分從裝置盒1之頂面1b往上方突出(參照圖2(A)及圖2(B))。而且,在與操作件40之正面40a對向之裝置盒1之内面101a,形成在操作件40之移動方向上延伸之導引槽102(參照圖2(B))。又,在操作件40之正面40a,形成可滑動地嵌於導引槽102之爪部400。而且,藉由爪部400卡合於導引槽102,操作件40之上下方向之可動範圍由導引槽102規定。
固定接點41A及41B,係固定於裝置盒1内之接點(參照圖2(A))。在本實施形態中,端子單元2A具備與被插入於電線插入孔11a之電線W1連接之端子21A,該端子21A從設置空間10a延伸,往空間10c内突出。而且,在端子21A中之往空間10c内突出之部分,固定有固定接點41A。又,端子單元2B具備與被插入於電線插入孔11b之電線W2連接之端子21B,該端子21B從設置空間10b延伸,往空間10c内突出。而且,在端子21B中之往空間10c内突出之部分,固定有固定接點41B。
可動接點42A及42B,係分別在使它們彼此導通之導電構件401上,固定在與固定接點41A及41B對向之位置(在圖2(A)中,為上方位置)。而且,可動接點42A及42B,係在由導電構件401保持彼此的位置關係之狀態下,在從固定接點41A及41B往上方分離之開放位置(參照圖2(A))、與固定接點41A及41B接觸之封閉位置(未圖示)之間,根據操作件40之上下動而移動。
更具體而言,在操作件40形成導引開口部402(參照圖2(A)~圖3(A))。此處,導引開口部402,係在導電構件401在橫方向上貫通導引開口部402之狀態下,使導電構件401之相對於操作件40之相對上下動成為可能,並且導引該上下動者。而且,在導引開口部402内,在該導引開口部402之頂面與導電構件401之間配置壓縮彈簧403,藉此,導電構件401總是朝向固定接點41A及41B(在圖式中為下方)被按壓。此外,亦可代替壓縮彈簧403,將拉伸彈簧配置於導引開口部402之底面與導電構件401之間,藉此,導電構件401總是朝向固定接點41A及41B(在圖式中為下方)被拉伸。如此,在操作件40,設置使導電構件401之相對上下動成為可能之栓(plunger)機構。
而且,根據上述栓機構,可進行接下來的動作。亦即,推入操作件40使其往下方移動,藉此,可動接點42A及42B亦根據該操作件40之動作而往下方移動,其後,在可動接點42A及42B分別與固定接點41A及41B接觸之情形,即便操作件40被進一步推入,可動接點42A及42B之往下方的移動亦可藉由固定接點41A及41B來抑制。另一方面,在可動接點42A及42B與固定接點41A及41B接觸之後,操作件40被進一步推入之情形,在導引開口部402内導電構件401相對地往上方移動。藉此,根據該導電構件401之移動量壓縮壓縮彈簧403,此時的壓縮彈簧403的彈性力,作為將可動接點42A及42B朝向固定接點41A及41B按壓之力,通過導電構件401被施加在可動接點42A及42B。據此,在固定接點41A及41B與可動接點42A及42B之間,容易在它們封閉時形成良好的連接狀態。
根據這樣的開關機構4之構成,根據操作件40之上下動選擇性地切換端子單元2A及2B之間的電性短路及斷開。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開關機構4進而構成為可動接點42A及42B成為常開接點。
具體而言,在裝置盒1内設置回復彈簧44,該回復彈簧44作用於操作件40(參照圖2(B)~圖3(B))。此處,回復彈簧44,係藉由作用於操作件40,來使該操作件40回復到從頂面1b往上方突出之原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為爪部400到達導引槽102之上端的位置)之壓縮彈簧。
更具體而言,在操作件40之背面40b,形成上下延伸之槽部404,在該槽部404内配置回復彈簧44,藉此,回復彈簧44與操作件40並聯配置(參照圖2(B)~圖3(B))。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操作件40之背面40b中之、在操作件40位於上述原位置的情形中較裝置盒1之頂面1b下側之區域,形成槽部404。而且,為了使回復彈簧44作用於操作件40之、被插入於回復彈簧44之上端部的突起部405形成在槽部404之上端面。又,為了在操作件40往下方移動時,在與突起部405之間使回復彈簧44壓縮之、承受該回復彈簧44之下端部的承受部103,在往槽部404内突出之狀態下,形成在與操作件40之背面40b對向之裝置盒1之内面101b。
根據這樣的構成,可動接點42A及42B,係成為透過操作件40總是朝向開放位置作用之狀態。又,由於操作件40與回復彈簧44並聯配置,因此,可使開關裝置在高度方向上小型化。另一方面,在從操作件40之移動方向觀察開關裝置時(參照圖3(A)),回復彈簧44,設於從抵抗該回復彈簧44之作用力而操作操作件40時的通常的操作位置Pc(在使操作件40往下方移動時,從外部對該操作件40施加力之通常的位置。亦參照圖2(B))偏移之位置。因此,在開關裝置之操作時,在此時的操作位置與相對操作件40之回復彈簧44的作用點之間產生偏移,以此為原因,容易在操作件40發生傾斜。
在本實施形態中,回復彈簧44係壓縮彈簧,由於該回復彈簧44配置在操作件40之背面40b側,因此,容易在操作件40發生其上部欲從裝置盒1之内面101b分離之傾斜(往前方的傾斜)。換言之,在從操作件40之移動方向觀察時,容易在操作件40作用欲往沿著通過回復彈簧44之位置與通常的操作位置Pc的直線的方向(在本實施形態中,為從回復彈簧44之位置朝向通常的操作位置Pc之方向)傾斜該操作件40之力。而且,若在操作件40發生傾斜,則操作件40之一部分容易碰觸裝置盒1之内面101b。因此,若在此狀態下使操作件40上下動,則操作件40摩擦裝置盒1之内面101b,以此為原因,有操作件40或裝置盒1磨損之虞。又,若因操作件40或裝置盒1磨損而產生磨耗粉(樹脂屑等),則有該磨耗粉附著在開關裝置之接點(固定接點或可動接點)而發生接點的導通不良之虞。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以抑制操作件40之傾斜之傾斜抑制構造,在開關裝置構築如下的構造(參照圖3(B))。亦即,在相對於操作件40而與回復彈簧44之位置為相同之側(亦即,操作件40之背面40b側),在操作件40設置從該操作件40之左側面40c及右側面40d突出之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在裝置盒1之内面101b設置將該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從兩側保持之保持部104。換言之,在裝置盒1之内面101b中之、與在從操作件40之移動方向觀察時通過回復彈簧44之位置與通常的操作位置Pc的直線交叉之位置,設置保持部104。
具體而言,凸緣部45A及45B,係以將它們的背面與操作件40之背面40b對齊為相同平面之方式而形成。而且,保持部104係構成為,在保持凸緣部45A及45B時,不妨礙上下方向上的凸緣部45A及45B的滑動,而且,能使操作件40之背面40b接觸或靠近裝置盒1之内面101b,並且維持該狀態。在本實施形態中,保持部104具有左右一對的導引槽104A及104B,在該導引槽104A及104B分別嵌入凸緣部45A及45B,藉此,凸緣部45A及45B藉由保持部104而被保持為滑動自如。
根據這樣的傾斜抑制構造,在從通常的操作位置Pc偏移之位置設置回復彈簧44,藉此,即便在欲使操作件40傾斜之力作用於操作件40之情形,由於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總是由保持部104保持,因此,藉由該保持,來抑制操作件40傾斜而從裝置盒1之内面101b分離之情況。藉此,難以發生操作件40或裝置盒1等的磨損,因此,磨耗粉之產生被抑制從而難以發生接點的導通不良。
又,在這樣的構成中,為了有效率地抑制操作件40之傾斜,亦可在操作件40傾斜時,將從裝置盒1之内面101b分離之距離成為最大之上部,藉由保持部104來保持。例如,保持部104係設於裝置盒1之内面101b中的至少上部的位置。此外,圖2(A)中,示出在裝置盒1之内面101b中的比較上部的位置設置保持部104之情形。
如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可抑制操作件40之傾斜。
進而,較佳為在具備上述傾斜抑制構造之開關裝置中,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設於操作件40之左側面40c及右側面40d中之至少與可動接點42A及42B對向之位置。更佳為,在操作件40和可動接點42A及42B,不論位於它們的可動範圍内中的哪個位置之情形,凸緣部45A及45B,以凸緣部45A及45B必定與可動接點42A及42B對向之方式,考量它們的位置或長度等而設於左側面40c及右側面40d(參照圖2(A))。
根據這樣的構成,可根據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從左側面40c及右側面40d突出的量,使回復彈簧44與導電構件401(可動接點42A及42B)之間的絕緣距離變大(參照圖3(B))。此處,絕緣距離,係繞過絕緣構件亦即操作件40而從導電構件401到回復彈簧44為止的最短路徑Ri的長度,在本實施形態中,該最短路徑Ri,係經由操作件40之背面40b、左側面40c或右側面40d而從回復彈簧44到導電構件401的路徑。
[2]變形例 [2-1]第1變形例 圖4係關於第1變形例之開關裝置,由與圖1(B)之IIB-IIB線相同之線所得之剖視圖。在圖4之開關裝置中,將操作件40與回復彈簧44串聯配置,藉此,回復彈簧44被設為成為與通常的操作位置Pc相同之位置。根據這樣的構成,由於只要在開關裝置之操作時通常的操作位置Pc被按壓,則相對操作件40之回復彈簧44之作用點與操作位置彼此一致,因此,難以在操作件40發生傾斜。另一方面,即便是這樣的開關裝置,亦在如圖4所示,從通常的操作位置Pc偏移之位置(操作位置Pd。例如,操作件40之邊緣等)被按壓之情形,在相對操作件40之回復彈簧44之作用點與操作位置之間產生偏移,以此為原因,有在操作件40發生傾斜之虞。
因此,即便在圖4之開關裝置中,亦較佳為設置在上述實施形態說明之傾斜抑制構造,由此,可抑制操作件40之傾斜。
[2-2]第2變形例 上述開關裝置,亦可變形為將相同構成者在上下2段重疊而構成之開關裝置。圖5係將那樣的開關裝置之一例作為第2變形例而示出者,由與圖1(B)之IIA-IIA線相同之線所得之剖視圖。又,圖6係關於第2變形例之開關裝置,由與圖1(B)之IIB-IIB線相同之線所得之剖視圖。在圖5及圖6中,示出將圖2(A)及圖2(B)所示之開關裝置作為第1段,在其之下構成第2段的開關裝置者。
具體而言,將圖2(A)及圖2(B)所示之裝置盒1作為第1段的部分131,從其底面131a(相當於圖2(A)所示之裝置盒1之底面1a)中之左右的電線插入孔11a及11b之間的區域向下方擴張第2段的部分132。而且,在該第2段的部分132之底面132a,在左右設置供與插入於電線插入孔11a及11b之電線W1及W2有別的其他電線W3及W4插入之電線插入孔14a及14b(參照圖5)。
而且,即便在第2段的部分132,亦與第1段的部分131相同,與左右的電線插入孔14a及14b分別對應地,設置推入式機構亦即端子單元2A及2B(參照圖5)。
又,開關機構4係構成為,第2段的部分132中之端子單元2A及2B之間的電性短路及斷開(亦即,第2段的部分132中之固定接點41A及41B與可動接點42A及42B之接觸及分離)、與第1段的部分131中之端子單元2A及2B之間的電性短路及斷開,根據1個操作件40之上下動而連動地切換(參照圖5)。
具體而言,在裝置盒1内,空間10c從第1段的部分131起往下方擴張到第2段的部分132為止(參照圖5及圖6)。又,操作件40及回復彈簧44,亦在空間10c内往下方延伸到第2段的部分132為止。而且,在操作件40,在第1段的部分131及第2段的部分132之各個,設置可動接點42A及42B,並且設置使支承它們的導電構件401之相對上下動成為可能之栓機構。
在這樣的2段構造的開關裝置中,在裝置盒1之空間10c内,第1段的部分131的固定接點41A及41B和可動接點42A及42B、與第2段的部分132的固定接點41A及41B和可動接點42A及42B,設於在操作件40之移動方向上彼此偏移之位置。又,操作件40,成為用以使第1段的部分131的可動接點42A及42B與第2段的部分132的可動接點42A及42B之雙方移動者。
而且在這樣的構成中,較佳為,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係設於操作件40之左側面40c及右側面40d中之、至少與第1段的部分131的可動接點42A及42B對向之位置、和與第2段的部分132的可動接點42A及42B對向之位置。更佳為,在操作件40、第1段的部分131的可動接點42A及42B、和第2段的部分132的可動接點42A及42B,不論位於它們的可動範圍内的哪個位置之情形,凸緣部45A及45B,以凸緣部45A及45B必定與第1段的部分131的可動接點42A及42B、和第2段的部分132的可動接點42A及42B中的任一方對向之方式,考量它們的位置或長度等而設於左側面40c及右側面40d(參照圖2(A))。
作為一例在圖5的開關裝置中,凸緣部45A及45B,從與第1段的部分131的可動接點42A及42B對向之位置起,往下方連續地延伸到與第2段的部分132的可動接點42A及42B對向之位置為止。
根據這樣的構成,可根據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從左側面40c及右側面40d突出的量,使回復彈簧44與第1段的部分131的導電構件401(可動接點42A及42B)之間的絕緣距離變大,而且,可使回復彈簧44與第2段的部分132的導電構件401(可動接點42A及42B)之間的絕緣距離變大。據此,容易防止第1段的部分131的導電構件401與第2段的部分132的導電構件401,經由回復彈簧44而電性短路之情況。
[2-3]其他變形例 於端子單元2A,若為可形成電線W1與端子21A之牢固的連接狀態者,則不限於推入式機構,亦可使用利用螺絲來形成電線W1與端子21A之牢固的連接狀態之螺絲機構等。關於端子單元2B亦相同。
在上述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圖2(A))中,可動接點42A及42B不限於通常的常開接點,亦可構成為提早接通之常開接點(較通常的常開接點提早關閉之接點),亦可構成為常閉接點。又,在上述第1變形例之開關裝置(圖5)中,第1段的部分131及第2段的部分132中之至少一者,不限於通常的常開接點,亦可構成為提早接通之常開接點,亦可構成為常閉接點。
在上述開關裝置中,回復彈簧44亦可為拉伸彈簧或板彈簧等。在使用拉伸彈簧作為回復彈簧44之情形時,操作件40之傾斜方向,與使用壓縮彈簧之情形成為相反。在該情形,由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與保持部104所構成之傾斜抑制構造,亦可設於相對操作件40而與回復彈簧44之位置為相反之側(亦即,操作件40之正面40a側)。又,傾斜抑制構造,亦可設於相對操作件40而與回復彈簧44之位置為相同之側及相反之側的雙方。
在上述開關裝置中,傾斜抑制構造,不限於利用保持部104來保持左右一對的凸緣部45A及45B者,亦可適當變更為在操作件40設置1個凸緣部,利用保持部來保持該1個凸緣部者。又,構成傾斜抑制構造之凸緣部及保持部,只要是可抑制操作件40之傾斜者,則亦可適當變更為上述構成(形狀等)以外者。
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之說明,係在所有的方面上均為例示,應當被認為係非用來限定者。本發明之範圍,並不是由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所示,而是由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示。進而,於本發明之範圍,意圖包含與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為均等之意思及均等之範圍内的所有變更。
1:裝置盒 1a:底面 1b:頂面 2A、2B:端子單元 4:開關機構 10a、10b:設置空間 10c:空間 11a、11b:電線插入孔 14a、14b:電線插入孔 21A、21B:端子 40:操作件 40a:正面 40b:背面 40c:左側面 40d:右側面 41A、41B:固定接點 42A、42B:可動接點 44:回復彈簧 45A、45B:凸緣部 Pc、Pd:操作位置 Ri:最短路徑 W1、W2、W3、W4:電線 101a、101b:内面 102:導引槽 103:承受部 104:保持部 104A、104B:導引槽 131:第1段的部分 132:第2段的部分 131a、132a:底面 400:爪部 401:導電構件 402:導引開口部 403:壓縮彈簧 404:槽部 405:突起部
[圖1]係概念性地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開關裝置之(A)前視圖及(B)俯視圖。 [圖2]圖2(A)係由圖1(B)之IIA-IIA線所得之剖視圖,圖2(B)係由圖1(B)之IIB-IIB線所得之剖視圖。 [圖3]圖3(A)係由圖2(A)之III-III線所得之剖視圖,圖3(B)係關於圖3(A)之IIIB區域之放大圖。 [圖4]係關於第1變形例之開關裝置,由與圖1(B)之IIB-IIB線相同之線所得之剖視圖。 [圖5]係關於第2變形例之開關裝置,由與圖1(B)之IIA-IIA線相同之線所得之剖視圖。 [圖6]係關於第2變形例之開關裝置,由與圖1(B)之IIB-IIB線相同之線所得之剖視圖。
1:裝置盒
10c:空間
40:操作件
40b:背面
40c:左側面
40d:右側面
42A、42B:可動接點
44:回復彈簧
45A、45B:凸緣部
Pc:操作位置
Ri:最短路徑
101b:內面
103:承受部
104:保持部
401:導電構件
402:導引開口部
403:壓縮彈簧
404:槽部
405:突起部

Claims (6)

  1. 一種開關裝置,具備:裝置盒;第1固定接點及第1可動接點,設於前述裝置盒內,且可彼此接觸;操作件,用以使前述第1可動接點移動;以及回復彈簧,設於前述裝置盒內,作用於前述操作件而使該操作件回復到原位置;於前述操作件,設置從該操作件之側面突出之凸緣部,於前述裝置盒之內面,設置保持前述凸緣部之保持部;在從前述操作件之移動方向觀察時,前述回復彈簧,係設於從抵抗該回復彈簧之作用力而操作前述操作件時的操作位置偏移之位置,於前述裝置盒之內面中之、和通過前述回復彈簧之位置與前述操作位置的直線交叉之位置,設置前述保持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前述凸緣部,係從前述操作件之側面突出之左右一對的凸緣部;前述保持部,係從兩側保持前述左右一對的凸緣部。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前述凸緣部,係設於和前述操作件之側面中之至少前述第1可動接點對向之位置。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開關裝置,其進而具備:第2固定接點及第2可動接點,在前述裝置盒內,設於在前述操作件之移動方向上從前述第1固定接點及前述第1可動接點偏移之位置,且可彼此接觸;前述操作件,係用以使前述第1可動接點及前述第2可動接點之雙方移動者;前述凸緣部,係設於前述操作件之側面中之、至少與前述第1可動接點對向 之位置及與前述第2可動接點對向之位置。
  5. 一種開關裝置,具備:裝置盒;第1固定接點及第1可動接點,設於前述裝置盒內,且可彼此接觸;操作件,用以使前述第1可動接點移動;以及回復彈簧,設於前述裝置盒內,作用於前述操作件而使該操作件回復到原位置;前述開關裝置進而具備:第2固定接點及第2可動接點,在前述裝置盒內,設於在前述操作件之移動方向上從前述第1固定接點及前述第1可動接點偏移之位置,且可彼此接觸;前述操作件,係用以使前述第1可動接點及前述第2可動接點之雙方移動者;於前述操作件,設置從該操作件之側面突出之凸緣部,於前述裝置盒之內面,設置保持前述凸緣部之保持部;前述凸緣部,係設於前述操作件之側面中之、至少與前述第1可動接點對向之位置及與前述第2可動接點對向之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開關裝置,其中,前述凸緣部,係從前述操作件之側面突出之左右一對的凸緣部;前述保持部,係從兩側保持前述左右一對的凸緣部。
TW109145396A 2020-02-06 2020-12-22 開關裝置 TWI773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20-018598 2020-02-06
JP2020018598A JP7388940B2 (ja) 2020-02-06 2020-02-06 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206A TW202133206A (zh) 2021-09-01
TWI773041B true TWI773041B (zh) 2022-08-01

Family

ID=7719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396A TWI773041B (zh) 2020-02-06 2020-12-22 開關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88940B2 (zh)
TW (1) TWI773041B (zh)
WO (1) WO2021157190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41765A1 (en) * 2002-01-30 2003-07-31 Defond Manufacturing Limited Electrical switch assembly
JP2008130411A (ja) * 2006-11-22 2008-06-05 Omron Corp スイッチ
TW200842920A (en) * 2007-01-23 2008-11-01 Alps Electric Co Ltd Switch device
US20140216910A1 (en) * 2011-08-10 2014-08-07 Valeo Japan Co., Ltd. Push switch
CN109328391A (zh) * 2017-05-30 2019-02-12 株式会社Tant 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22912U (zh) * 1978-08-01 1980-02-14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41765A1 (en) * 2002-01-30 2003-07-31 Defond Manufacturing Limited Electrical switch assembly
JP2008130411A (ja) * 2006-11-22 2008-06-05 Omron Corp スイッチ
TW200842920A (en) * 2007-01-23 2008-11-01 Alps Electric Co Ltd Switch device
US20140216910A1 (en) * 2011-08-10 2014-08-07 Valeo Japan Co., Ltd. Push switch
CN109328391A (zh) * 2017-05-30 2019-02-12 株式会社Tant 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25388A (ja) 2021-08-30
TW202133206A (zh) 2021-09-01
JP7388940B2 (ja) 2023-11-29
WO2021157190A1 (ja) 2021-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2111B1 (en) Switch
JP2005142107A (ja)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TWI773041B (zh) 開關裝置
US6005201A (en) Switch
JP4395023B2 (ja) 回路遮断器
US10418204B2 (en) Switch device
CN109935487B (zh) 一种按动开关
WO2018123224A1 (ja) スイッチ
JP7385501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180174772A1 (en) Switch
US7208689B2 (en) Switch
US3828151A (en) Snap switch actuator
US9818558B2 (en) Snap action switch
JP7271287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KR101704989B1 (ko) 회로차단기의 가동접촉자
JP2000058155A (ja) 端子台
CN111211004B (zh) 压动式开关结构
JP6787711B2 (ja) 端子台
CN211265311U (zh) 用于开关装置的辅助机构
JP6727083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2002050439A (ja) スイッチ機能付きコネクタ
JP2020181715A (ja) 接続機器
CN117833179A (zh) 一种接触式双脱扣型瞬态电压抑制器
CN116959924A (zh) 接触器辅助触头及接触器
CN111370242A (zh) 一种双电源开关触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