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0636B -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 Google Patents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0636B
TWI770636B TW109135619A TW109135619A TWI770636B TW I770636 B TWI770636 B TW I770636B TW 109135619 A TW109135619 A TW 109135619A TW 109135619 A TW109135619 A TW 109135619A TW I770636 B TWI770636 B TW I7706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direction
box
carrying
along
leng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7774A (zh
Inventor
李全波
林立韋
廖國華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56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0636B/zh
Priority to US17/158,919 priority patent/US11790812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217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63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6Video wall, i.e. stackable semiconductor matrix display modu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41Allowing quick release of th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Combining plural substrates to produce large-area displays, e.g. tiled displ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FSPECIAL FURNITUR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FOR SHOPS, STOREHOUSES, BARS, RESTAURANTS OR THE LIKE; PAYING COUNTERS
    • A47F1/00Racks for dispensing merchandis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merchandi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FSPECIAL FURNITUR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FOR SHOPS, STOREHOUSES, BARS, RESTAURANTS OR THE LIKE; PAYING COUNTERS
    • A47F1/00Racks for dispensing merchandis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merchandise
    • A47F1/04Racks or container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spensing articles, e.g. by means of gravity or springs
    • A47F1/12Racks or container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spensing articles, e.g. by means of gravity or springs dispensing from the side of an approximately horizontal st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種承載裝置,包含一第一承載箱,及一第二承載箱。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第一上接合部。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第二上接合部。第二承載箱能沿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第二下接合部接合於第一上接合部使第二承載箱定位於第一承載箱,第二承載箱能沿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第二上接合部接合於第一下接合部使第二承載箱定位於第一承載箱。藉此,能將承載箱方便且迅速地堆疊並定位。

Description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承載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用以承載顯示模組的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現有兩個外型相同但長度尺寸不同的LED箱體要進行上下拼接時,大都是透過將多個後連接片抵靠在該等箱體背面,並藉由多個螺絲將各該後連接片鎖附於該等箱體背面,使該等箱體定位在一起。然而,透過一緊固工具旋轉各該螺絲並將其鎖附於各該箱體的方式,很容易發生鎖附力道過大並造成各該箱體變形,進而導致該等箱體無法平整地接觸並產生連接縫隙。又,前述方式使得組裝及拆卸所需耗費的工時較長,導致拆裝效率差。
因此,本發明之其中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承載裝置。
於是,本發明承載裝置,包含一第一承載箱,及一第二承載箱。
第一承載箱具有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該 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一長度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二承載箱還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拼接式支撐架。
於是,本發明拼接式支撐架,包含至少兩層結構層,該等結構層沿一高度方向堆疊,各該結構層具有至少一承載箱,該等結構層的該等承載箱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長度不同。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先前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點的拼接方法。
於是,本發明拼接方法,包含下述步驟:提供多個第一承載箱、多個第二承載箱,及多個第三承載箱,各該第一承載箱具有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各該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長度小於該第一長度,各該第三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三長度,該第三長度小於該第二長度;設定拼接尺寸,該拼接尺寸具有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一拼接高度,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拼接長度;由該等第一、第二、第三承載箱中選擇至少兩種不同長度且能夠拼接出該拼接高度及該拼接長度的該等承載箱;及將所選擇的該等承載箱拼接成一拼接式支撐架,該拼接式支撐架具有至少兩層沿該高度方向堆疊的結構層,該等結構層分別是由不同長度的該等承載箱所構成。
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功效:藉由該等第一承載箱、該等第二承載箱,及該等第三承載箱之間的接合結構設計,能達到將任意兩個承載箱方便且迅速地堆疊並定位在所需位置的功效,藉此,能節省組裝或拆卸的工時以提升拆裝效率。
100:承載裝置
1:第一承載箱
11:第一箱體
111:第一底壁
112:第一頂壁
113:第一左側邊
114:第一右側邊
115:第一螺孔
116:第一下長狹縫
117:第一上長狹縫
12:第一下接合部
13:第一上接合部
2:第二承載箱
21:第二箱體
211:第二底壁
212:第二頂壁
213:第二左側邊
214:第二右側邊
215:第二螺孔
216:第二下長狹縫
217:第二上長狹縫
22:第二下接合部
23:第二上接合部
3:第三承載箱
31:第三箱體
311:第三底壁
312:第三頂壁
313:第三左側邊
314:第三右側邊
315:第三螺孔
316:第三下長狹縫
317:第三上長狹縫
32:第三下接合部
33:第三上接合部
4:顯示模組
500:拼接式支撐架
51:中結構層
52:下結構層
53:上結構層
6:定位螺柱
D1:長度方向
D2:高度方向
L:模組長度
H:模組高度
L1:第一長度
H1:高度
L2:第二長度
L3:第三長度
ML:拼接長度
MH:拼接高度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 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本發明承載裝置之一實施例的一第一承載箱的一剖視圖;圖2是該實施例的一第二承載箱的一剖視圖;圖3是該實施例的一第三承載箱的一剖視圖;圖4是該實施例所承載的一顯示模組的一前視圖;圖5是該實施例的該第一承載箱的一仰視圖;圖6是該實施例的該第一承載箱的一俯視圖;圖7是該實施例的該第二承載箱的一仰視圖;圖8是該實施例的該第二承載箱的一俯視圖;圖9是該實施例的該第三承載箱的一仰視圖;圖10是該實施例的該第三承載箱的一俯視圖;圖11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12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13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14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15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16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17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18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 圖19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20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21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22是該實施例的一堆疊示意圖;圖23是該實施例的拼接方法的一步驟流程圖;圖24是該實施例所拼接出的一拼接式支撐架的一示意圖;圖25是該實施例所拼接出的另一種該拼接式支撐架的一示意圖;圖26是該實施例所拼接出的另一種該拼接式支撐架的一示意圖;圖27是該實施例所拼接出的另一種該拼接式支撐架的一示意圖;圖28是該實施例所拼接出的另一種該拼接式支撐架的一示意圖;圖29是該實施例所拼接出的另一種該拼接式支撐架的一示意圖;及圖30是該實施例所拼接出的另一種該拼接式支撐架的一示意圖。
參閱圖1、圖2、圖3及圖4,本發明承載裝置100之一實施例,包含多個第一承載箱1(圖1只顯示其中一個)、多個第二承載箱2(圖2只顯示其中一個),及多個第三承載箱3(圖3只顯示其中一個)。各該第一、第二、第三承載箱1、2、3各自適於承載多個顯示模組4(圖4只顯示其中一個)。
各該顯示模組4是以一LED顯示模組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為液晶顯示模組、電漿顯示模組或其他類型的顯示模組。各該顯示模組4是以正方形為例,並具有沿一長度方向D1所取的一模組長度L,及沿一高度方向D2所取的一模組高度H。該模組長度L及該模組高度H的大小相同且各自是以250mm為例。該長度方向D1為一左右方向,而該高度方向D2為一上下方向。
參閱圖1、圖4、圖5及圖6,各該第一承載箱1前端用以承載對應的該顯示模組4,各該第一承載箱1包括一第一箱體11,該第一箱體11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的第一底壁111、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相反於該第一底壁111的第一頂壁112、一沿該高度方向D2延伸的第一左側邊113,及一沿該高度方向D2延伸且相反於該第一左側邊113的第一右側邊114。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箱體11具有沿該長度方向D1所取的一第一長度L1,及沿該高度方向D2所取的一高度H1。該第一長度L1是例如為該模組長度L的四倍,也就是說該第一長度L1為1000mm。該高度H1是例如與 該模組高度H相同。
各該第一承載箱1還包括多個設置於該第一底壁111且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12,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一頂壁112且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13。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數量是以八個為例,各該第一下接合部12為一形成於該第一底壁111的定位孔。該第一頂壁112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一螺孔115,該等第一螺孔115數量是以八個為例且分別位於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上方。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數量少於該等第一螺孔115數量,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數量是以三個為例。各該第一上接合部13為一用以螺接於所選擇的對應該第一螺孔115的定位螺柱。藉由各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拆卸地螺接於所選擇的對應該第一螺孔115,使得各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依照所螺接的該第一螺孔115位置不同而沿該長度方向D1調整位置。
該第一底壁111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的第一下長狹縫116,該第一頂壁112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的第一上長狹縫117,該等第一上長狹縫117分別位於該等第一下長狹縫116上方。組裝人員能利用一字型的一螺絲起子(圖未示)插置於對應的該第一下長狹縫116或對應的該第一上長狹縫117,藉由旋轉該螺絲起子對該第一下長狹縫116或該第一上長狹 縫117進行擴孔,使得擴孔後的孔洞能作為提供訊號線(圖未示)及電源線(圖未示)穿設的穿線孔。
參閱圖2、圖4、圖7及圖8,各該第二承載箱2前端用以承載對應的該顯示模組4,各該第二承載箱2包括一第二箱體21,該第二箱體21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的第二底壁211、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相反於該第二底壁211的第二頂壁212、一沿該高度方向D2延伸的第二左側邊213,及一沿該高度方向D2延伸且相反於該第二左側邊213的第二右側邊214。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箱體21具有沿該長度方向D1所取的一第二長度L2,及沿該高度方向D2所取的該高度H1。該第二長度L2小於該第一長度L1,該第二長度L2是例如為該模組長度L的三倍,也就是說該第二長度L2為750mm。
各該第二承載箱2還包括多個設置於該第二底壁211且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22,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二頂壁212且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23。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數量是以六個為例,各該第二下接合部22為一形成於該第二底壁211用以供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如圖1所示)卡掣的定位孔。該第二頂壁212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二螺孔215,該等第二螺孔215數量是以六個為例且分別位於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上方。該等 第二上接合部23數量少於該等第二螺孔215數量,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數量是以三個為例。各該第二上接合部23為一用以螺接於所選擇的對應該第二螺孔215的定位螺柱,各該第二上接合部23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如圖1所示)。藉由各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拆卸地螺接於所選擇的對應該第二螺孔215,使得各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依照所螺接的該第二螺孔215位置不同而沿該長度方向D1調整位置。
該第二底壁211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的第二下長狹縫216,該第二頂壁212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的第二上長狹縫217,該等第二上長狹縫217分別位於該等第二下長狹縫216上方。組裝人員能利用該螺絲起子插置於對應的該第二下長狹縫216或對應的該第二上長狹縫217,藉由旋轉該螺絲起子對該第二下長狹縫216或該第二上長狹縫217進行擴孔,使得擴孔後的孔洞能作為提供訊號線及電源線穿設的穿線孔。
參閱圖3、圖4、圖9及圖10,各該第三承載箱3前端用以承載對應的該顯示模組4,各該第三承載箱3包括一第三箱體31,該第三箱體31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的第三底壁311、一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且相反於該第三底壁311的第三頂壁312、一沿該高度方向D2延伸的第三左側邊313,及一沿該高度方向D2延伸且相反於該第三左側邊313的第三右側邊314。各該第三 承載箱3的該第三箱體31具有沿該長度方向D1所取的一第三長度L3,及沿該高度方向D2所取的該高度H1。該第三長度L3小於該第二長度L2(如圖2所示),該第三長度L3是例如為該模組長度L的兩倍,也就是說該第三長度L3為500mm。該第二長度L2為該第一長度L1的零點七五倍,該第一長度L1(如圖1所示)為該第三長度L3的兩倍,該第二長度L2為該第三長度L3的一點五倍。
各該第三承載箱3還包括多個設置於該第三底壁311且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32,及多個設置於該第三頂壁312且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上接合部33。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該等第三下接合部32數量是以兩個為例,各該第三下接合部32為一形成於該第三底壁311用以供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如圖1所示)或對應的第二上接合部23(如圖2所示)卡掣的定位孔。該第三頂壁312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排列的第三螺孔315,該等第三螺孔315數量是以兩個為例且分別位於該等第三下接合部32上方。該等第三上接合部33數量是以兩個為例,各該第三上接合部33為一用以螺接於對應該第三螺孔315的定位螺柱,各該第三上接合部33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如圖1所示)或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如圖2所示)。
該第三底壁311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的第三下長狹縫316,該第三頂壁312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D1相 間隔的第三上長狹縫317,該等第三上長狹縫317分別位於該等第三下長狹縫316上方。組裝人員能利用該螺絲起子插置於對應的該第三下長狹縫316或對應的該第三上長狹縫317,藉由旋轉該螺絲起子對該第三下長狹縫316或該第三上長狹縫317進行擴孔,使得擴孔後的孔洞能作為提供訊號線及電源線穿設的穿線孔。
參閱圖11,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底壁211能沿該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頂壁112上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上堆疊位置分別為一第一上堆疊位置(如圖11所示)、一第二上堆疊位置(如圖12所示)、一第三上堆疊位置(如圖13所示)、一第四上堆疊位置(如圖14所示)、一第五上堆疊位置(如圖15所示),及一第六上堆疊位置(如圖16所示)。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頂壁212能沿該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底壁111上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下堆疊位置分別為一第一下堆疊位置(如圖11所示)、一第二下堆疊位置(如圖12所示)、一第三下堆疊位置(如圖13所示)、一第四下堆疊位置(如圖14所示)、一第五下堆疊位置(如圖15所示),及一第六下堆疊位置(如圖16所示)。
在該第一上堆疊位置或該第一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左側邊213切齊於該第一左側邊113,該第二右側邊214與該第一右側邊114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一上堆疊 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在該第一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分別卡掣於三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2,在該第二上堆疊位置或該第二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左側邊213與該第一左側邊113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二長度L2,該第二右側邊214凸伸出該第一右側邊114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二上堆疊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在該第二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一個該第二上接合部2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3,在該第三上堆疊位置或該第三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左側邊213與該第一左側邊113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三長度L3,該第二右側邊214與該第一右側邊114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三上堆疊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在該第三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4,在該第四上堆疊位置或該第四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右側邊214切齊於該第一右側邊114,該第二左側邊213 與該第一左側邊113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四上堆疊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在該第四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分別卡掣於三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5,在該第五上堆疊位置或該第五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右側邊214與該第一右側邊114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二長度L2,該第二左側邊213凸伸出該第一左側邊113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五上堆疊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在該第五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一個該第二上接合部2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6,在該第六上堆疊位置或該第六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右側邊214與該第一右側邊114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三長度L3,該第二左側邊213凸伸出該第一左側邊113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六上堆疊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在該第六下堆疊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1,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底壁111能沿該 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頂壁212上的多個不同上疊合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上疊合位置分別為一第一上疊合位置(如圖11所示)、一第二上疊合位置(如圖17所示)、一第三上疊合位置(如圖14所示),及一第四上疊合位置(如圖18所示)。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頂壁112能沿該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底壁211上的多個不同下疊合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下堆疊位置分別為一第一下疊合位置(如圖11所示)、一第二下疊合位置(如圖17所示)、一第三下疊合位置(如圖14所示),及一第四下疊合位置(如圖18所示)。
在該第一上疊合位置或該第一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左側邊113切齊於該第二左側邊213,該第一右側邊114凸伸出該第二右側邊214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一上疊合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分別卡掣於三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在該第一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
參閱圖17,在該第二上疊合位置或該第二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左側邊113與該第二左側邊213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三長度L3,該第一右側邊114凸伸出該第二右側邊214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二上疊合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一個該第 二上接合部2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在該第二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
參閱圖14,在該第三上疊合位置或該第三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右側邊114切齊於該第二右側邊214,該第一左側邊113凸伸出該第二左側邊213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三上疊合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分別卡掣於三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在該第三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
參閱圖18,在該第四上疊合位置或該第四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右側邊114與該第二右側邊214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三長度L3,該第一左側邊113凸伸出該第二左側邊213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四上疊合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一個該第二上接合部2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在該第四下疊合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
參閱圖13,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第三底壁311能沿該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頂壁112上的多個不同上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上堆疊位置分別為 一第一上疊置位置(如圖13所示)、一第二上疊置位置(如圖11所示)、一第三上疊置位置(如圖16所示),及一第四上疊置位置(如圖14所示)。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第三頂壁312能沿該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底壁111上的多個不同下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下疊置位置分別為一第一下疊置位置(如圖13所示)、一第二下疊置位置(如圖11所示)、一第三下疊置位置(如圖16所示),及一第四下疊置位置(如圖14所示)。
在該第一上疊置位置或該第一下疊置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第三左側邊313切齊於該第一左側邊113,該第三右側邊314與該第一右側邊114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一上疊置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分別卡掣於該等第三下接合部32。在該第一下疊置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上接合部3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1,在該第二上疊置位置或該第二下疊置位置時,該第三左側邊313與該第一左側邊113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二長度L2,該第三右側邊314凸伸出該第一右側邊114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二上疊置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透過調整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位置,使得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與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該第三下接合部32對齊並卡掣於內。在該第二下疊置 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其中一個該第三上接合部3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6,在該第三上疊置位置或該第三下疊置位置時,該第三右側邊314切齊於該第一右側邊114,該第三左側邊313與該第一左側邊113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三上疊置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的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在該第三下疊置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上接合部3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4,在該第四上疊置位置或該第四下疊置位置時,該第三右側邊314與該第一右側邊114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二長度L2,該第三左側邊313凸伸出該第一左側邊113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四上疊置位置時,該第一承載箱1透過調整其中一個該第一上接合部13位置,使得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與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該第三下接合部32對齊並卡掣於內。在該第四下疊置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其中一個該第三上接合部3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
參閱圖19,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第三底壁311能沿該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頂壁212上的多個不同上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上疊放位置分別為一第一上疊放位置(如圖19所示)、一第二上疊放位置(如圖20所 示)、一第三上疊放位置(如圖21所示),及一第四上疊放位置(如圖22所示)。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第三頂壁312能沿該長度方向D1選擇性地堆疊於對應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第二底壁211上的多個不同下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該等下疊放位置分別為一第一下疊放位置(如圖19所示)、一第二下疊放位置(如圖20所示)、一第三下疊放位置(如圖21所示),及一第四下疊放位置(如圖22所示)。
在該第一上疊放位置或該第一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左側邊313切齊於該第二左側邊213,該第三右側邊314與該第二右側邊214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一上疊放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兩個該等第二上接合部23分別卡掣於該等第三下接合部32。在該第一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上接合部3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
參閱圖20,在該第二上疊放位置或該第二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左側邊313與該第二左側邊213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三長度L3,該第三右側邊314凸伸出該第二右側邊214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二上疊放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透過調整其中一個該第二上接合部23位置,使得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與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對齊並卡掣於內。在該第二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其中一個該第三上接合部3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
參閱圖21,在該第三上疊放位置或該第三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右側邊314切齊於該第二右側邊214,該第三左側邊313與該第二左側邊213相間隔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三上疊放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右側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而中間位置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透過向左調整位置使其能與該第三承載箱3的另一個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對齊並卡掣於內。在該第三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上接合部33分別卡掣於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二下接合部22。
參閱圖22,在該第四上疊放位置或該第四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右側邊314與該第二右側邊214沿該長度方向D1相間隔該第三長度L3,該第三左側邊313凸伸出該第二左側邊213一段適當距離。在該第四上疊放位置時,該第二承載箱2的左側位置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透過向右調整位置使其能與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對齊並卡掣於內。在該第四下疊放位置時,該第三承載箱3的其中一個該第三上接合部33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
以下將針對本實施例的該承載裝置100的拼接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參閱圖23,圖23為該承載裝置100的拼接方法的一步驟流程圖,該拼接方法包含下述步驟:步驟S1:提供承載裝置、步 驟S2:設定拼接尺寸、步驟S3:選擇承載箱,及步驟S4:拼接承載箱。
參閱圖1、圖2、圖3及圖23,在步驟S1中,提供該承載裝置100的該等第一承載箱1、該等第二承載箱2及該等第三承載箱3。
參閱圖23及圖24,進行步驟S2,設定沿該長度方向D1延伸的一拼接長度ML,以及沿該高度方向D2延伸的一拼接高度MH。在本實施例中,是將該拼接長度ML設定例如為1000mm,該拼接高度MH設定例如為750mm。
接著進行步驟S3,由該等第一、第二、第三承載箱1、2、3中選擇至少兩種不同長度且能夠拼接出該拼接長度ML及該拼接高度MH的該等承載箱。在本實施例中,是選擇一個第一承載箱1以及四個第三承載箱3。
隨後進行步驟S4,將所選擇的該等承載箱拼接成一拼接式支撐架500,該拼接式支撐架500具有至少兩層沿該高度方向D2堆疊的結構層,該等結構層分別是由不同長度的該等承載箱所構成。在本實施例中,該拼接式支撐架500具有一中結構層51、一下結構層52,及一上結構層53。其中,該中結構層51是由該第一承載箱1所構成。該下結構層52是由其中兩個該等第三承載箱3沿該長度方向D1排列且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底壁111所構 成,該等第三承載箱3分別位於該第一下疊置位置及該第三下疊置位置。該上結構層53是由另外兩個該等第三承載箱3沿該長度方向D1排列且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頂壁112所構成,該等第三承載箱3分別位於該第一上疊置位置及該第三上疊置位置。該拼接式支撐架500組裝完成後,便能在該第一承載箱1前端及各該第三承載箱3前端組裝對應的該顯示模組4(如圖4所示),藉此,該拼接式支撐架500與所承載的共同構成一顯示屏。
由於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數量為三個,因此,組裝人員能額外將一定位螺柱6螺接於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螺孔115,使該定位螺柱6能卡掣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三上疊置位置的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該第三下接合部32。藉由該定位螺柱6與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相配合並卡掣該第三上疊置位置的該第三承載箱3,能提升該第三承載箱3組裝後的定位穩定度及精度。該第一承載箱1透過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與該定位螺柱6卡掣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等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下接合部32,使得該上結構層53的該等第三承載箱3能穩定地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頂壁112。該下結構層52的各該第三承載箱3透過該等第三上接合部33分別卡掣於對應的該等第一下接合部12,使得該下結構層52的該等第三承載箱3能穩定地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第一底壁111。
參閱圖24,藉由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下長狹縫116分別鄰近於該第一左側邊113及該第一右側邊114,以及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上長狹縫317分別鄰近該第三左側邊313及該第三右側邊314的設計方式,使得該等第一下長狹縫116能分別與該等第三承載箱3的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三上長狹縫317位置對齊。藉由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上長狹縫117分別鄰近於該第一左側邊113及該第一右側邊114,以及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下長狹縫316分別鄰近該第三左側邊313及該第三右側邊314的設計方式,使得該等第一上長狹縫117能分別與該等第三承載箱3的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三下長狹縫316位置對齊。藉此,組裝人員在組裝過程中能視需求將位置對齊的長狹縫擴孔以將訊號線及電源線穿設於堆疊在一起的該第一承載箱1與對應的該第三承載箱3之間。再者,由於該下結構層52的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下長狹縫316以及該上結構層52的各該第三承載箱3的該等第三上長狹縫317不需要擴孔以進行穿線,因此,能減少該下結構層52內部曝露出該等第三底壁311的範圍,以及該上結構層53內部曝露出該等第三頂壁312的範圍。
參閱圖23及圖25,本實施例的該承載裝置100也可透過選擇不同的承載箱而拼接出另一種如圖25所示的該拼接式支撐架500。在步驟S2中,是將該拼接長度ML設定例如為1500mm。 在步驟S3中,是選擇兩個第二承載箱2以及六個第三承載箱3。在步驟S4中,該中結構層51是由該等第二承載箱2沿該長度方向D1排列所構成。該下結構層52是由其中三個第三承載箱3沿該長度方向D1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底壁211所構成,該等第三承載箱3分別位於該第一下疊放位置、該第二下疊放位置(或該第四下疊放位置),及該第三下疊放位置。該上結構層53是由另外三個第三承載箱3沿該長度方向D1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頂壁212所構成,該等第三承載箱3分別位於該第一上疊放位置、該第二上疊放位置(或該第四上疊放位置),及該第三上疊放位置。
由於各該第二承載箱2的其中一個該第二上接合部23無法剛好對應到該上結構層53中位在該第二上疊放位置(或該第四上疊放位置)的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該第三下接合部32,因此,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能將該第二上接合部2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二螺孔2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二螺孔215,使得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對齊於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並卡掣於內。藉此,以確保該第三承載箱3能穩固地定位於該第二上疊放位置(或該第四上疊放位置)。此外,位於右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中間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無法剛好對應到該上結構層53中位在該第三上疊放位置的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該第三下接合部32, 因此,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能將該第二上接合部2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二螺孔2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左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二螺孔215,使得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對齊於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並卡掣於內。藉此,以確保該第三承載箱3能穩固地定位於該第三上疊放位置。
參閱圖25,藉由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下長狹縫216分別鄰近於該第二左側邊213及該第二右側邊214,使得左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鄰近於該第二左側邊213的該第二下長狹縫216以及右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鄰近於該第二右側邊214的該第二下長狹縫216能分別與對應的該等第三承載箱3的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三上長狹縫317位置對齊。藉由各該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上長狹縫217分別鄰近於該第二左側邊213及該第二右側邊214,使得左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鄰近於該第二左側邊213的該第二上長狹縫217以及右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鄰近於該第二右側邊214的該第二上長狹縫217能分別與對應的該等第三承載箱3的兩個對應的該等第三下長狹縫316位置對齊。藉此,組裝人員在組裝過程中能視需求將位置對齊的長狹縫擴孔以將訊號線及電源線穿設於堆疊在一起的該第二承載箱2與對應的該第三承載箱3之間。
參閱圖23及圖26,本實施例的該承載裝置100也可透過選擇不同的承載箱而拼接出另一種如圖26所示的該拼接式支撐 架500。在步驟S3中,是選擇兩個第二承載箱2、兩個第一承載箱1以及兩個第三承載箱3。在步驟S4中,該下結構層52是由其中一個該第一承載箱1與其中一個該第三承載箱3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底壁211所構成,該第一承載箱1及該第三承載箱3分別位於該第一下疊合位置及該第三下疊放位置。該上結構層53是由其中另一個該第一承載箱1與其中另一個該第三承載箱3沿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2的該等第二頂壁212所構成,該第一承載箱1及該第三承載箱3分別位於該第一上疊合位置及該第三上疊放位置。
由於右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中間位置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無法剛好對應到該上結構層53中位在該第三上疊放位置的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該第三下接合部32,因此,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能將該第二上接合部2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二螺孔2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左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二螺孔215,使得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對齊於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並卡掣於內。藉此,以確保該第三承載箱3能穩固地定位於該第三上疊放位置。此外,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能將右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左側位置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二螺孔2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右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二螺孔215,使得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對齊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並 卡掣於內。藉此,以提升位於該第一上疊合位置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定位穩定度及精度。
參閱圖23及圖27,本實施例的該承載裝置100也可透過選擇不同的承載箱而拼接出另一種如圖27所示的該拼接式支撐架500。在步驟S4中,該下結構層52中的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第一承載箱1是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第一承載箱1分別位在該第一下疊放位置及該第三下疊合位置(或該第二下疊合位置)。該上結構層53中的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第一承載箱1是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第一承載箱1分別位在該第一上疊放位置及該第三上疊合位置(或該第二上疊合位置)。
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能將左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右側位置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二螺孔2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左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二螺孔215,使得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對齊於該上結構層53中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並卡掣於內。組裝人員還能將右側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左側位置的該第二上接合部2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二螺孔2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右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二螺孔215,使得該第二上接合部23能對齊於該上結構層53中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12並卡掣於內。藉此,以提 升該第一承載箱1的定位穩定度及精度。
參閱圖23及圖28,本實施例的該承載裝置100也可透過選擇不同的承載箱而拼接出另一種如圖28所示的該拼接式支撐架500。在步驟S2中,是將該拼接長度ML設定例如為2000mm。在步驟S3中,是選擇兩個第一承載箱1、四個第二承載箱2以及兩個第三承載箱3。在步驟S4中,該中結構層51是由該等第一承載箱1沿該長度方向D1排列所構成。該下結構層52是由其中兩個第二承載箱2及其中一個第三承載箱3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底壁111所構成,該等第二承載箱2分別在該第一下堆疊位置及該第二下堆疊位置(或該第六下堆疊位置),該第三承載箱3在該第三下疊置位置。該上結構層53是由另外兩個第二承載箱2及另外一個第三承載箱3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頂壁112所構成,該等第二承載箱2分別在該第一上堆疊位置及該第二上堆疊位置(或該第六上堆疊位置),該第三承載箱3在該第三上疊置位置。
由於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數量為三個,因此,組裝人員能額外將該定位螺柱6螺接於右側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螺孔115,使該定位螺柱6能卡掣於該上結構層53的對應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該第三下接合部32。藉此,能提升該第三承載箱3組裝後的定位穩定度及精度。
參閱圖23及圖29,本實施例的該承載裝置100也可透過選擇不同的承載箱而拼接出另一種如圖29所示的該拼接式支撐架500。在步驟S4中,該下結構層52的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等第二承載箱2是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該第三承載箱3在該第一下疊置位置,該等第二承載箱2分別在該第三下堆疊位置(或該第五下堆疊位置)及該第四下堆疊位置。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等第二承載箱2是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該第三承載箱3在該第一上疊置位置,該等第二承載箱2分別在該第三上堆疊位置(或該第五上堆疊位置)及該第四上堆疊位置。
由於各該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上接合部13數量為三個,因此,組裝人員能額外將該定位螺柱6螺接於左側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螺孔115,使該定位螺柱6能卡掣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三上堆疊位置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對應該第二下接合部22。組裝人員還能額外將另一個定位螺柱6螺接於右側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螺孔115,使該定位螺柱6能卡掣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四上堆疊位置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對應該第二下接合部22。此外,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能將右側的第一承載箱1的左側位置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一螺孔1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右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一螺孔115,使得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對齊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三上堆疊位置 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並卡掣於內。組裝人員還能將右側的第一承載箱1的中間位置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一螺孔1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左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一螺孔115,使得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對齊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四上堆疊位置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並卡掣於內。藉此,能提升該上結構層53的該等第二承載箱2組裝後的定位穩定度及精度。
參閱圖23及圖30,本實施例的該承載裝置100也可透過選擇不同的承載箱而拼接出另一種如圖30所示的該拼接式支撐架500。在步驟S4中,該下結構層52的該第二承載箱2、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第二承載箱2是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該等第二承載箱2分別在該第一下堆疊位置及該第四下堆疊位置,該第三承載箱3在該第二下疊置位置(或是該第四下疊置位置)。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二承載箱2、該第三承載箱3及該第二承載箱2是沿該長度方向D1由左向右排列,該等第二承載箱2分別在該第一上堆疊位置及該第四上堆疊位置,該第三承載箱3在該第二上疊置位置(或是該第四上疊置位置)。
在組裝過程中,組裝人員能額外將該定位螺柱6螺接於左側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螺孔115,使該定位螺柱6能卡掣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一上堆疊位置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對應 該第二下接合部22。組裝人員還能額外將另一個該定位螺柱6螺接於右側的該第一承載箱1的對應的該第一螺孔115,使該定位螺柱6能卡掣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四上堆疊位置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對應該第二下接合部22。
此外,組裝人員還能將右側的第一承載箱1的中間位置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一螺孔1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左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一螺孔115,使得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對齊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四上堆疊位置的該第二承載箱2的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22並卡掣於內。藉此,能提升該第二承載箱2組裝後的定位穩定度及精度。
組裝人員還能將右側的第一承載箱1的左側位置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一螺孔1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右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一螺孔115,使得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對齊於該上結構層53的該第二上疊置位置的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並卡掣於內。並且,還能將左側的第一承載箱1的右側位置的該第一上接合部13拆離原本螺接的該第一螺孔115並沿該長度方向D1向左調整位置以螺接於另一個該第一螺孔115,使得該第一上接合部13能對齊於該第二上疊置位置的該第三承載箱3的對應的該第三下接合部32並卡掣於內。藉此,使得該第三承載箱3能穩固地定位於該等第一承載箱1的該等第一頂 壁112。
需說明的是,前述該拼接式支撐架500的形狀雖然都是以長方體為例,但不以此為限,能依照實際需求透過該等第一承載箱1、該等第二承載箱2,及該等第三承載箱3拼接出其他不同的形狀。此外,前述該拼接式支撐架500的結構層雖然是以三層為例,但不以此為限,能依照實際需求設計為兩層或三層以上。再者,前述實施例中,各該第一、第二、第三下接合部12、22、32是以定位孔為例,而各該第一、第二、第三上接合部13、23、33是以定位螺柱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也可將各該第一、第二、第三下接合部12、22、32設計為定位螺柱,而各該第一、第二、第三上接合部13、23、33設計為定位孔。
綜上所述,藉由該承載裝置100的該等第一承載箱1、該等第二承載箱2,及該等第三承載箱3之間的接合結構設計,能達到將任意兩個承載箱方便且迅速地堆疊並定位在所需位置的功效,藉此,能節省組裝或拆卸的工時以提升拆裝效率,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第一承載箱
111:第一底壁
112:第一頂壁
113:第一左側邊
114:第一右側邊
12:第一下接合部
13:第一上接合部
2:第二承載箱
211:第二底壁
212:第二頂壁
213:第二左側邊
214:第二右側邊
22:第二下接合部
23:第二上接合部
3:第三承載箱
311:第三底壁
312:第三頂壁
313:第三左側邊
314:第三右側邊
32:第三下接合部
33:第三上接合部
D1:長度方向
D2:高度方向
L2:第二長度

Claims (15)

  1. 一種承載裝置,包含:一第一承載箱,具有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該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一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一長度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二承載箱還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及一第三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二長度的第三長度,該第三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或對應的 該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或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合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一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上接合部使該第一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該第一承載箱還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合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一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 二下接合部使該第一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箱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頂壁,各該第一下接合部為一形成於該第一底壁的定位孔,該第一頂壁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螺孔,各該第一上接合部為一螺接於對應該第一螺孔的定位螺柱,該第二承載箱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用以堆疊於該第一頂壁的第二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用以堆疊於該第一底壁的第二頂壁,各該第二下接合部為一形成於該第二底壁用以供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卡掣的定位孔,該第二頂壁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螺孔,各該第二上接合部為一螺接於對應該第二螺孔的定位螺柱,各該第二上接合部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箱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頂壁,該第一底壁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的第一下長狹縫,該第一頂壁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的第一上長狹縫,該第二承載箱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用以堆疊於該第一頂壁的第二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用以堆疊於該第一底壁的第二頂壁,該第二底壁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的第二下長狹縫,該第二頂壁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的第二上長狹縫。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二長度為該第一長度的零點七五倍。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箱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頂壁,各該第一下接合部為一形成於該第一底壁的定位孔,該第一頂壁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螺孔,各該第一上接合部為一螺接於對應該第一螺孔的定位螺柱,該第二承載箱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用以堆疊於該第一頂壁的第二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用以堆疊於該第一底壁的第二頂壁,各該第二下接合部為一形成於該第二底壁用以供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卡掣的定位孔,該第二頂壁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螺孔,各該第二上接合部為一螺接於對應該第二螺孔的定位螺柱,各該第二上接合部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包括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頂壁,各該第三下接合部為一形成於該第三底壁用以供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或對應的該第二上接合部卡掣的定位孔,該第三頂壁形成有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螺孔,各該第三上接合部為一螺接於對應該第三螺孔的定位螺柱,各該第三上接合部用以卡掣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或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三承載箱包括 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底壁,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頂壁,該第三底壁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的第三下長狹縫,該第三頂壁形成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的第三上長狹縫。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兩倍,該第二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一點五倍。
  9. 一種拼接式支撐架,包含:三層結構層,該等結構層沿一高度方向堆疊,各該結構層具有至少一承載箱,該等結構層的該等承載箱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長度不同,該等結構層分別為一中結構層、一下結構層,及一上結構層,該中結構層具有一第一承載箱,該下結構層具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第三承載箱,該上結構層具有另兩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第三承載箱;該第一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該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三承載箱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一長度的第三長度,該第一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兩倍,該第三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 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
  10. 一種拼接式支撐架,包含:三層結構層,該等結構層沿一高度方向堆疊,各該結構層具有至少一承載箱,該等結構層的該等承載箱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長度不同,該等結構層分別為一中結構層、一下結構層,及一上結構層,該中結構層具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的第二承載箱,該下結構層具有三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底端的第三承載箱,該上結構層具有另三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頂端的第三承載箱;該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二長度的第三長度,該第二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一點五倍,該第三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 的第三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
  11. 一種拼接式支撐架,包含:三層結構層,該等結構層沿一高度方向堆疊,各該結構層具有至少一承載箱,該等結構層的該等承載箱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長度不同,該等結構層分別為一中結構層、一下結構層,及一上結構層,該中結構層具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的第二承載箱,該下結構層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底端的一第一承載箱及一第三承載箱,該上結構層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二承載箱頂端的另一第一承載箱及另一第三承載箱;該第一承載箱具有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該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 該第一長度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二承載箱還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二長度的第三長度,該第二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一點五倍,該第一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兩倍,該第三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底端的多個 不同下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
  12. 一種拼接式支撐架,包含:三層結構層,該等結構層沿一高度方向堆疊,各該結構層具有至少一承載箱,該等結構層的該等承載箱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長度不同,該等結構層分別為一中結構層、一下結構層,及一上結構層,該中結構層具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的第一承載箱,該下結構層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兩個第二承載箱及一第三承載箱,該上結構層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另兩個第二承載箱及另一第三承載箱;該第一承載箱具有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該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一長度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 第二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二承載箱還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二長度的第三長度,該第二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一點五倍,該第一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兩倍,該第三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
  13. 一種拼接式支撐架,包含:三層結構層,該等結構層沿一高度方向堆疊,各該結構層具有至少一承載箱,該等結構層的該等承載箱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長度不同,該等結構層分別為一中結 構層、一下結構層,及一上結構層,該中結構層具有兩個沿該長度方向排列的第一承載箱,該下結構層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一承載箱底端的一第二承載箱、一第三承載箱及另一第二承載箱,該上結構層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排列且堆疊於該等第一承載箱頂端的一第二承載箱、一第三承載箱及另一第二承載箱;該第一承載箱具有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該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一長度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二承載箱還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具有一沿該長度方向所取且小於該第二長度的第三長度,該第二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一點五 倍,該第一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兩倍,該第三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
  14. 一種拼接方法,包含下述步驟:提供多個第一承載箱、多個第二承載箱,及多個第三承載箱,各該第一承載箱具有沿一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一長度,各該第二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二長度,該第二長度小於該第一長度,各該第三承載箱具有沿該長度方向所取的一第三長度,該第三長度小於該第二長度,該第一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一上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下接合部能拆卸 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各該第二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該第二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二承載箱還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堆疊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二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二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包括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下接合部,及多個沿該長度方向相間隔排列的第三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下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上接合部或對應的該第二上接合部,各該第三上接合部能拆卸地接合於對應的該第一下接合部或對應的該第二下接合部,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一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置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一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一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頂端的多個不同上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下接合部接合 於該第二上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該第三承載箱能沿該長度方向選擇性地堆疊於該第二承載箱底端的多個不同下疊放位置中的任一個,藉由位置對齊的該第三上接合部接合於該第二下接合部使該第三承載箱定位於該第二承載箱;設定拼接尺寸,該拼接尺寸具有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一拼接高度,及一沿該長度方向延伸的拼接長度;由該等第一、第二、第三承載箱中選擇至少兩種不同長度且能夠拼接出該拼接高度及該拼接長度的該等承載箱;及將所選擇的該等承載箱拼接成一拼接式支撐架,該拼接式支撐架具有至少兩層沿該高度方向堆疊的結構層,該等結構層分別是由不同長度的該等承載箱所構成。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拼接方法,其中,該第一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兩倍,該第二長度為該第三長度的一點五倍。
TW109135619A 2020-10-15 2020-10-15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TWI770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619A TWI770636B (zh) 2020-10-15 2020-10-15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US17/158,919 US11790812B2 (en) 2020-10-15 2021-01-26 Multi-screen display installation device,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multi-screen fr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619A TWI770636B (zh) 2020-10-15 2020-10-15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774A TW202217774A (zh) 2022-05-01
TWI770636B true TWI770636B (zh) 2022-07-11

Family

ID=81185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619A TWI770636B (zh) 2020-10-15 2020-10-15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90812B2 (zh)
TW (1) TWI7706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8492B2 (ja) * 2017-05-22 2020-09-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モジュール群、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446A (zh) * 2009-07-09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CN103730073A (zh) * 2014-01-15 2014-04-16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拼接式显示屏的图形化配屏方法
CN205979023U (zh) * 2016-07-25 2017-02-22 深圳市雷迪奥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多组合拼接通用攀爬支架
CN210142483U (zh) * 2019-08-30 2020-03-13 深圳市鑫彩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装的拼接式led显示屏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526A (zh) * 2015-01-22 2016-08-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2446A (zh) * 2009-07-09 2012-05-23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CN103730073A (zh) * 2014-01-15 2014-04-16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拼接式显示屏的图形化配屏方法
CN205979023U (zh) * 2016-07-25 2017-02-22 深圳市雷迪奥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多组合拼接通用攀爬支架
CN210142483U (zh) * 2019-08-30 2020-03-13 深圳市鑫彩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装的拼接式led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774A (zh) 2022-05-01
US20220122491A1 (en) 2022-04-21
US11790812B2 (en)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0636B (zh) 承載裝置及其拼接方法及拼接式支撐架
US8258804B2 (en) Test tray for test handler
KR101763542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외곽 프레임 어셈블리
US20130128535A1 (en) Back Frame, Mold for Back Frame and Bracing Pie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JP2009125861A (ja) 組立治具
JP6089413B2 (ja) 被固定物の固定構造
JP5534639B2 (ja) デスク
JP5459043B2 (ja) 電線用クランプ
JP4722177B2 (ja) 自在な展開を可能にしたデスク
CN201218444Y (zh) 背光模组
US20130128152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CN215400162U (zh) 一种用于纸箱内隔板组装的辅助治具
JP3195938U (ja) 組合せ式棚
JP6077334B2 (ja) 太陽光パネルの設置装置、設置構造、支持体及び太陽光パネルの設置方法
US8632239B2 (en) Backlight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166080A (zh) 可拆卸重复安装模块化家具的组装方法
JP2005102737A (ja) 自在な展開を可能にしたデスク
JP4922431B2 (ja) 電子機器収納ラック用ホルダーの取付構造
JP6665993B2 (ja) 組立治具
JP2009222905A (ja) アダプタ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US20130128153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8783889B2 (en) Back fram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ck frame, and backlight system
CN106324909A (zh) 背光模组结构及显示器
KR100389635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프론트 케이스 조립체
KR100861924B1 (ko) 테스트핸들러용 테스트트레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