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465B - 收發器 - Google Patents

收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465B
TWI767465B TW109145458A TW109145458A TWI767465B TW I767465 B TWI767465 B TW I767465B TW 109145458 A TW109145458 A TW 109145458A TW 109145458 A TW109145458 A TW 109145458A TW I767465 B TWI767465 B TW I767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erminal
coupled
dedicated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5988A (zh
Inventor
詹維嘉
陳則宇
劉慧賢
許瑞麟
林群為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5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5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46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58Arrangements for matching and coupling between power amplifier and antenna or between amplifying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收發器,包括: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用於處理至少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僅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以及可切換匹配電路,設置為:在該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和該射頻前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當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與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其中,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該可切換匹配電路整合在該晶片中。

Description

收發器
本發明涉及射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收發器。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訊,更具體地,涉及具有整合在同一晶片中的射頻(radio-frequency,RF)前端(front-end)電路,專用RF前端電路(dedicated RF front-end circuit)和可切換匹配電路(switchable matching circuit)的收發器。
工業、科學和醫學(Industrial,scientific and medical,ISM)無線電頻段是國際上保留的,用於將射頻能量用於電信以外的工業、科學和醫學目的的無線電頻段。在無線通訊領域,2.4GHz的ISM頻帶經常被不同的無線技術標準所使用,例如,藍牙(bluetooth,BT)標準和WiFi(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標準。即使頻帶(frequency band)由於不同的無線技術標準而擁擠,也可以使用TDD(Time-Division Duplexing,時分雙工)技術將藍牙通訊和WiFi通訊的操作分離到不同的時隙仍然是市場上的主要解決方案。藍牙通訊和WiFi通訊可以在TDD下共用相同的天線。在常規收發器中,RF開關是被佈置為在藍牙通訊和WiFi通訊之間切換的設備。例如,典型的收發器可以採用晶片外(off-chip)RF開關。然而,晶片外RF開關可能導致收發器的較高生產成本,並且可能佔據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的較大區域。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收發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公開一種收發器,包括: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用於處理至少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僅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以及可切換匹配電路,耦接到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晶片的訊號埠,其中該可切換匹配電路設置為:在該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和該射頻前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當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與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其中,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該可切換匹配電路整合在該晶片中。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公開一種收發器,包括:複數個電路,整合在晶片中,包括:第一功率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一差分輸出訊號;第二功率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二差分輸出訊號;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佈置為將該第一差分輸出訊號轉換為第一單端輸出訊號,其中,該第一單端輸出訊號在該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處產生;第二平衡-不平衡電路,用於將該第二差分輸出訊號轉換為第二單端輸出訊號,其中該第二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耦接至該晶片的訊號埠,該第二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二輸出端耦接參考電壓。
第一低雜訊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一單端輸入訊號;第二低雜訊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二單端輸入訊號;第一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晶片的訊號埠的第一端子;第一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一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和該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的第一端子,耦接到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 第二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二輸出端子的第一端子;第二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耦接到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第一電感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該第一低雜訊放大電路的第二端子;第二電感電路,具有耦接到該晶片的訊號埠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該第二低雜訊放大電路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三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感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該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
本發明的收發器由於具有: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用於處理至少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僅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以及可切換匹配電路,並且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該可切換匹配電路整合在該晶片中。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所需的電流消耗或功率消耗小於處理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所需的電流消耗或功率消耗,因此,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可以由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工作來處理,此時射頻前端電路可以未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因此使用功耗更小的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專門處理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可以使得整個收發器或晶片的功耗降低。
100,200:收發器
102,202:RF前端電路
104,204:專用RF前端電路
106,206:可切換匹配電路
110:晶片
112:訊號埠
114:外部天線
212,222:功率放大電路
214,224:低雜訊放大電路
216:平衡-不平衡電路
232,236,234,240:電容電路
244,246,248,250,252:開關電路
256,258:電感電路
透過閱讀後續的詳細描述和實施例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發明,本實施例參照附圖給出,其中:
第1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收發器的框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收發器的電路圖。
第3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WiFi TX(發送或傳輸)模式下操作的收發器的配置的圖。
第4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WiFi/BT(Bluetooth,藍牙)RX(接收)模式下操作的收發器的配置的圖。
第5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BT TX模式下操作的收發器的配置的圖。
第6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專用BT RX模式(RX模式)下操作的收發器的配置的圖。
貫穿以下描述和申請專利範圍書使用某些術語,其指代特定部件。如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的,電子設備製造商可以用不同的名稱來指代組件。本文檔無意區分名稱不同但功能相同的組件。在以下描述和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包括”和“包含”以開放式方式使用,因此應解釋為表示“包括但不限於...”。同樣,術語“耦接”旨在表示間接或直接的電連接。因此,如果一個設備耦接到另一設備,則該連接可以是直接電連接,也可以是透過其他設備和連接的間接電連接。
第1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收發器的框圖。收發器100包括射頻(RF)前端電路102,專用RF前端電路104和可切換匹配電路106。應當注意,RF前端電路102、專用RF前端電路104和可切換匹配電路106整合在同一晶片110中。取決於實際設計,RF前端電路102可以是共用RF前端電路(shared RF front-end circuit)或專用RF前端電路(dedicated RF front-end circuit)。注意事項。在一個示例性設計中,RF前端電路102可以設計為共用RF前端電路,其佈置為 處理不同的無線通訊標準(例如,第一無線通訊標準和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在另一示例性設計中,RF前端電路102可以設計為專用RF前端電路,其佈置為僅處理單個無線通訊標準(例如,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專用RF前端電路104佈置為僅處理單個無線通訊標準(例如,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例如,第一無線通訊標準可以是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標準,並且第二無線通訊標準可以是藍牙(Bluetooth,BT)標準。
可切換匹配電路106耦接到RF前端電路102、專用RF前端電路104和晶片110的訊號埠(port)112。除了阻抗匹配,可切換匹配電路106還支援晶片(on-chip)上射頻開關功能。例如,訊號埠112是由不同的無線通訊標準(例如,WiFi標準和BT標準)的通訊共用的天線埠(antenna port),並且可切換匹配電路106經由訊號埠112耦接到外部天線114。在實施例中,可切換匹配電路106佈置為當RF前端電路102在操作(或運行或處於工作狀態)中時在訊號埠112和RF前端電路102之間提供阻抗匹配,並且佈置為當專用RF前端電路104處於操作(或運行或處於工作狀態)中時,在訊號埠112和專用埠之間提供阻抗匹配。
如上所述,RF前端電路102可以是由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和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共用的共用RF前端電路。例如,RF前端電路102設計為滿足第一無線通訊標準(例如,WiFi標準)的通訊要求,並且可以再次使用(reuse)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在該實施例中,專用RF前端電路104專用於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由於RF前端電路102的電路元件當涉及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時消耗較大的電流,因此,透過專用RF前端電路104實現的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的電流消耗遠低於透過RF前端電路102實現的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的電流消耗。具體來說,處理第一無線通訊標準(例如,WiFi標準)的通訊所需要的功耗或電流消耗較大,而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 BT標準)的通訊所需要的功耗或電流消耗相對較小;若對第一無線通訊標準(例如,WiFi標準)的通訊和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均使用RF前端電路102處理,則由於RF前端電路102一直要維持在使用較大功耗的狀態。因此本發明中使用專用RF前端電路104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由於僅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專用RF前端電路104可以消耗較少的功耗。這樣,單位時段內(處理第一無線通訊標準(例如,WiFi標準)的通訊和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的時段內),使用RF前端電路102和專用RF前端電路104一起處理時消耗的功耗(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時僅由專用RF前端電路104工作,消耗的功耗較小)將小於僅有RF前端電路102處理時消耗的功耗(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例如,BT標準)的通訊時也需要由RF前端電路102工作,消耗的功耗較大,而實際上此時無需這麼大的功率消耗,因此可以將多餘的部分節省下來)。例如,專用RF前端電路104可以用於處理BT TX(發送或傳輸)模式和/或專用BT RX(接收)模式(RX模式)以實現低功耗,而RF前端電路102可以用於處理常規BT RX模式以提高接收器靈敏度。所提出的具有共用RF前端電路,專用RF前端電路和整合在同一晶片中的匹配電路的收發器的其他電路細節描述如下。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收發器的電路圖。第1圖中所示的功能塊可以由第2圖中所示的電路元件來實現。像收發器100一樣,收發器200包括整合在同一晶片中並且配置為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RF前端電路、專用RF前端電路204和可切換匹配電路206。共用RF前端電路202包括功率放大電路(由“PA”表示)212、低雜訊放大電路(由“LNA”表示)214以及平衡-不平衡(balance-unbalance,Balun)電路216。放大電路212佈置為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TX模式期間生成差分輸出訊號(S1+,S1-)。平衡-不平衡電路216佈置為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TX模式期間將差分輸出訊號(S1+,S1-)轉換為單 端輸出訊號S1訊號。低雜訊放大電路214佈置為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RX模式期間產生單端輸出訊號S3。
專用RF前端電路204包括:功率放大電路(以“PA”表示)222,低雜訊放大電路(以“LNA”表示)224以及平衡-不平衡電路(Balun circuit)226。功率放大電路222被佈置為在專用RF前端電路204的TX模式期間產生差分輸出訊號(S2+,S2-)。平衡-不平衡電路226被佈置為將差分輸出訊號(S2+,S2-)轉換為單端輸出訊號S2(在專用RF前端電路204的TX模式期間)。低雜訊放大電路224設置為在專用RF前端電路204的RX模式期間生成單端輸出訊號S4。
第2圖所示的電路結構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不意味著對本發明的限制。備選地,收發器200可以修改為具有用專用RF前端電路(諸如專用WiFi RF前端電路)代替的共用RF前端電路202。
應當注意,第2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有關的電路元件。實際上,共用RF前端電路202可以包括其他電路元件(例如,混頻器和濾波器),並且專用RF前端終端電路204可以包括其他電路元件(例如,混頻器和濾波器)。
可切換匹配電路206包括複數個電容電路232、234、236、238、240,複數個開關電路242、244、246、248、250、252,電阻電路254和複數個電感電路256、258。作為示例而非限制,每個電容電路232、234、236、238、240可以由一個或複數個電容器來實現,每個開關電路242、244、246、248、250,252可以由一個或複數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實現,電阻電路254可以由一個或複數個電阻器實現,和/或每個電感電路256、258可以由一個或複數個電感器實現。
應當注意,電容電路238、240和開關電路248可以是可選的。在一種替代設計中,可以省略電容電路240,使得電感性電路258的一個端子不經由任 何電容電路而耦接到訊號埠260。在另一替代設計中,可以省略電容電路238和開關電路248。在又一替代設計中,可以省略電容電路238、240和開關電路248。以下假設在收發器200中實現電容電路238、240和開關電路248以實現最佳性能。然而,這僅出於說明的目的,並不意味著對本發明的限制。
電容電路232的第一端子耦接到晶片的訊號埠260。開關電路242具有耦接至電容電路232的第二端子和平衡-不平衡電路226的第一輸出端子N21的第一端子,並且具有耦接至參考電壓(例如,接地電壓)的第二端子,其中,在平衡-不平衡變換器電路226的第一輸出端子N21處產生端輸出訊號S2。電容電路236的第一端子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變換器電路226的第二輸出端子N22。開關電路246的第一端子耦連至電容電路236的第二端子,並且具有耦接至參考電壓(例如,接地電壓)的第二端子。電感電路256的第一端子耦接到電容電路236的第二端子,並且第二端子耦接到低雜訊放大電路224的輸入節點。
電容電路238的第一端子耦接到平衡-不平衡電路216的第一輸出端子N11,其中,在平衡-不平衡電路216的第一輸出端子N11處產生單端輸出訊號S1,並且平衡-不平衡變換器電路216的第二輸出端子N12耦接到參考電壓(例如,地電壓)。開關電路248的第一端子耦接到電容電路238的第二端子,並且第二端子耦接到參考電壓(例如,地電壓)。
電容電路240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訊號埠260。電感電路258的第一端子耦接到電容電路240的第二端子,並且第二端子耦接到低雜訊放大的輸入節點。開關電路250具有耦接到電感電路258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並且具有耦接到參考電壓(例如,地電壓)的第二端子。
開關電路252的第一端子耦接到偏置電壓V_BIAS。電阻電路254的第一端子耦接到開關電路252的第二端子,並且第二端子耦接到開關電路242的第一端子。電容電路234的第一端子耦接到第二輸出端子N21。開關電路244的第一 端子耦接到電容電路234的第二端子,並且第二端子耦接到參考電壓(例如,地電壓)。
外部天線(例如,第1圖所示的天線114)連接到晶片的訊號埠260,其中該晶片整合有共用RF前端電路202、專用RF前端電路204和可切換匹配電路206是晶片。電容電路232、234、236、238、240,電阻電路254和電感電路256、258可以適當地設計/設置/調整,以確保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TX模式期間外部天線和平衡-不平衡電路216之間的阻抗匹配,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RX模式期間,外部天線與低雜訊放大電路214之間的阻抗匹配,在專用RF前端電路204的TX期間,外部天線與平衡-不平衡電路226之間的阻抗匹配,以及在專用RF前端電路202的RX模式期間外部天線和低雜訊放大電路224之間的阻抗匹配。因此,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TX期間,可以將單端輸出訊號S1(可以是WiFi RF訊號或BT RF訊號)從平衡-不平衡電路216傳輸到外部天線而不會劣化或功率損耗;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RX模式期間,可以將外部天線接收的輸入訊號(可以是WiFi RF訊號或BT RF訊號)傳輸到低雜訊放大電路214而不會劣化或功率損耗;在專用RF前端電路204的TX模式下,單端輸出訊號S2(可以是BT RF訊號)可以從平衡-不平衡電路226傳輸到外部天線而不會劣化或功率損耗;在專用射頻前端電路204的RX模式下,可以將外部天線接收到的輸入訊號(可以是BT RF訊號)傳輸至低雜訊放大電路224,而不會劣化或功率損耗。
由於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TX模式和RX模式以及專用RF前端電路204的TX模式和RX模式共用相同的訊號埠260,因此應該適當地控制開關電路242、246、248、250,以啟用共用RF前端電路202的TX模式和RX模式以及專用RF前端電路204的TX模式和RX模式中的任何一個所需的訊號路徑。
共用RF前端電路202佈置為處理不同的無線通訊標準(例如,第一無線通訊標準和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專用RF前端電路204佈置為僅處理單 個無線通訊標準(例如,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特徵,以下假定第一無線通訊標準是WiFi標準,並且第二無線通訊標準是BT標準。然而,這僅出於說明的目的,並不意味著對本發明的限制。使用所提出的架構的任何收發器均落入本發明的範圍內。
第3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WiFi TX模式下操作或運行的收發器200的配置的圖。當收發器200進入WiFi TX模式以透過訊號埠260將單端輸出訊號S1發送到外部天線(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天線114)時,開關電路242、248和250接通。然後,根據設計考慮,可以將開關電路244和246斷開,其中可以將開關電路244和246接通或斷開。另外,功率放大電路222和低雜訊放大電路214、224可以禁用或斷電以節省功率。當開關電路242接通時,專用BT TX/RX路徑被拉低(pull low)以進行保護。在該實施例中,電容電路238可以由電容器陣列實現。當開關電路248接通時,電容器陣列被拉低。當開關電路250接通時,共用WiFi/BT RX路徑被拉低以進行保護。
第4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WiFi/BT RX模式下操作或運行的收發器200的配置的圖。當收發器200進入WiFi/BT RX模式以將從外部天線(例如,第1圖所示的天線114)接收的輸入訊號(是WiFi RF訊號或BT RF訊號)發送到低雜訊放大器電路時214,開關電路242接通,開關電路250和252斷開,並且控制開關電路248以選擇電容電路238(由電容器陣列實現)的電容值,其中取決於設計考慮,開關電路244和246可以接通或斷開。另外,功率放大電路212、222和低雜訊放大電路224可以禁用或斷電以節省功率。當開關電路242接通時,專用BT TX/RX路徑被拉低以透過使專用RF前端電路204等效於不會對共用RF前端引起損耗的電容性負載來進行保護。電路202開關電路248選擇用於RX優化的電容電路238的電容值。即,開關電路248和電容電路238(由電容器陣列實現)可以用於阻抗匹配調諧。
第5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BT TX模式下操作或運行的收發器200的配置的圖。當收發器200進入BT TX模式以透過訊號埠260將單端輸出訊號S2發送到外部天線(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天線114)時,開關電路246、248、250和252接通,開關電路242斷開,並且控制開關電路244以選擇電容電路234的電容值(由電容器陣列實現)。另外,功率放大電路212和低雜訊放大電路214、224可以禁用或斷電以節省功率。當開關電路246接通時,專用BT RX路徑被拉低以進行保護。如上所述,電容電路238可以由電容器陣列實現。當開關電路248接通時,電容電路238的電容器陣列被拉低。當開關電路250接通時,共用WiFi/BT RX路徑被拉低以進行保護。當開關電路252接通時,提供偏置電壓V_BIAS以防止開關電路242接通或損壞。開關電路244針對不同的BT目標功率選擇電容電路234的電容值。即,開關電路244和電容電路234(由電容器陣列實現)可以用於阻抗匹配調諧。例如,當請求更高的BT目標功率時,可以透過開關電路244進行的電容值選擇來減小阻抗;當請求較低的BT目標功率時,可以透過開關電路244進行的電容值選擇來增加阻抗。
第6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在專用BT RX模式(RX模式)下操作或運行的收發器200的配置的圖。當收發器200進入專用BT RX模式(RX模式)以用於將從外部天線(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天線114)接收的輸入訊號(是BT RF訊號)發送到低雜訊放大電路224時,將開關電路250接通,將開關電路242、244、246和252斷開,並控制開關電路248以選擇電容電路238的電容值(由電容器陣列實現)。另外,功率放大電路212、222和低雜訊放大電路214可以禁用或被斷電以節省功率。當開關電路250接通時,共用WiFi/BT RX路徑被拉低以進行保護。開關電路248選擇用於RX優化的電容電路238的電容值。即,開關電路248和電容電路238(由電容器陣列實現)可以用於阻抗匹配調諧。
由於RF開關整合在晶片中,因此可以降低BOM(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成本,並且產品的穩定性更加,電路的運行效率更高。借助專用RF前端電路,無需為BT TX模式和專用BT RX模式(RX模式)重用設計用於WiFi通訊的功率放大電路和低雜訊放大電路。以此方式,可以減小專用的BT RX模式(RX模式)電流,並且可以減小BT TX模式電流。此外,晶片中整合的可切換匹配電路不會降低WiFi性能。具體地,與典型收發器使用的晶片外RF開關相比,所提出的收發器的晶片上RF開關(由可切換匹配電路106/206實現)可降低WiFi TX模式和WiFi RX模式的損耗。
儘管已經對本發明實施例及其優點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以及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的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和變更。所描述的實施例在所有方面僅用於說明的目的而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本領域技術人員皆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以及範圍內做些許更動與潤飾。
100:收發器
102:RF前端電路
104:專用RF前端電路
106:可切換匹配電路
110:晶片
112:訊號埠
114:外部天線

Claims (20)

  1. 一種收發器,包括: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用於處理至少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僅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以及可切換匹配電路,分別耦接到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晶片的訊號埠,其中該可切換匹配電路設置為:在該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和該射頻前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當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與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其中,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該可切換匹配電路整合在該晶片中;其中,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包括:功率放大電路,用於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下產生差分輸出訊號;平衡-不平衡電路,用於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將該差分輸出訊號轉換為單端輸出訊號;以及低雜訊放大電路,用於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接收模式期間產生單端輸入訊號;該可切換匹配電路,包括:第一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晶片的該訊號埠的第一端子;第一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一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和該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其中該單端輸出訊號在該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產生;第二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二輸出端子的第一端子;第二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 耦接到該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以及電感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該低雜訊放大電路的第二端子。
  2.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該射頻前端電路是共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處理該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和該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
  3.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該射頻前端電路是第一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僅處理該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是第二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僅處理該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
  4.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該第一開關電路斷開,並且該第二開關電路接通。
  5.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接收模式期間,該第一開關電路斷開,並且該第二開關電路斷開。
  6.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在該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該第一開關電路接通。
  7.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在該射頻前端電路的接收模式期間,該第一開關電路接通。
  8.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該可切換匹配電路還包括:第三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偏置電壓的第一端子;以及電阻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三開關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該第一開關電路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
  9. 如請求項8之收發器,其中,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該第三開關電路接通。
  10.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該可切換匹配電路還包括:第三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二輸出端子的第一端 子;以及第四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三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該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
  11. 如請求項10之收發器,其中,該第三電容電路包括電容器陣列;以及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控制該第四開關電路以選擇該第三電容電路的電容值。
  12. 一種收發器,包括: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用於處理至少第一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佈置為僅處理第二無線通訊標準的通訊;以及可切換匹配電路,分別耦接到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晶片的訊號埠,其中該可切換匹配電路設置為:在該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和該射頻前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當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處於工作狀態時,在該訊號埠與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之間提供阻抗匹配;其中,該射頻前端電路、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和該可切換匹配電路整合在該晶片中;其中,該射頻前端電路包括:功率放大電路,用於在該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產生差分輸出訊號;平衡-不平衡電路,佈置為在該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將該差分輸出訊號轉換成單端輸出訊號,其中,該平衡-不平衡電路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耦接到該晶片的訊號埠,該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二輸出端耦接至參考電壓;以及低雜訊放大電路,用於在該射頻前端電路的接收模式下產生單端輸入訊號;該可切換匹配電路包括:電感電路,具有耦接到該訊號埠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該低雜訊放大電路的第二端子;以及 第一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電感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該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
  13. 如請求項12之收發器,其中,該可切換匹配電路還包括:電容電路,具有耦接至該訊號埠的第一端子,耦接至該電感電路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以使得該電感電路的第一端子經由該電容電路耦接至訊號埠。
  14. 如請求項12之收發器,其中,該可切換匹配電路還包括: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耦接到該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
  15. 如請求項14之收發器,其中在該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該第二開關電路接通,並且該第一開關電路接通。
  16. 如請求項14之收發器,其中,該電容電路包括電容器陣列;以及在該射頻前端電路的接收模式下,控制該第二開關電路選擇該電容電路的電容值,該第一開關電路截止。
  17. 如請求項14之收發器,其中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發送模式期間,該第二開關電路接通,並且該第一開關電路接通。
  18. 如請求項14之收發器,其中,該電容電路包括電容器陣列;以及在該專用射頻前端電路的接收模式下,控制該第二開關電路選擇該電容電路的電容值,該第一開關電路導通。
  19. 如請求項1之收發器,其中,該第一無線通訊標準是無線保真度標準,並且該第二無線通訊標準是藍牙標準。
  20. 一種收發器,包括:複數個電路,整合在晶片中,包括: 第一功率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一差分輸出訊號;第二功率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二差分輸出訊號;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佈置為將該第一差分輸出訊號轉換為第一單端輸出訊號,其中,該第一單端輸出訊號在該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處產生;第二平衡-不平衡電路,用於將該第二差分輸出訊號轉換為第二單端輸出訊號,其中該第二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耦接至該晶片的訊號埠,該第二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二輸出端耦接參考電壓;第一低雜訊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一單端輸入訊號;第二低雜訊放大電路,用於產生第二單端輸入訊號;第一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晶片的訊號埠的第一端子;第一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一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和該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一輸出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第二電容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一平衡-不平衡電路的第二輸出端子的第一端子;第二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第一電感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容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該第一低雜訊放大電路的第二端子;第二電感電路,具有耦接到該晶片的訊號埠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該第二低雜訊放大電路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三開關電路,具有耦接到該第二電感電路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到該參考電壓的第二端子。
TW109145458A 2019-12-27 2020-12-22 收發器 TWI767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54017P 2019-12-27 2019-12-27
US62/954,017 2019-12-27
US17/129,823 US11424783B2 (en) 2019-12-27 2020-12-21 Transceiver having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dedicated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switchable matching circuit integrated in same chip
US17/129,823 2020-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5988A TW202125988A (zh) 2021-07-01
TWI767465B true TWI767465B (zh) 2022-06-11

Family

ID=7385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458A TWI767465B (zh) 2019-12-27 2020-12-22 收發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424783B2 (zh)
EP (1) EP3843281B1 (zh)
CN (2) CN113067593B (zh)
TW (1) TWI767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2123B (zh) * 2022-08-31 2024-05-28 杭州兆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无线通信芯片
CN116015342B (zh) * 2023-03-27 2023-06-02 安徽矽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天线共用的射频收发前端电路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2656A (zh) * 2011-10-28 2013-06-01 Broadcom Corp 用於無線通訊天線的射頻收發器的射頻部及耦接至天線結構的射頻收發器的射頻部
US20140087671A1 (en) * 2012-09-23 2014-03-27 Dsp Group, Ltd.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Circuit Incorporating An Efficient High Linearity Power Amplifier
WO2014052417A1 (en) * 2012-09-25 2014-04-03 Dsp Group, Inc. Cmos based tx/rx switch
CN103795353A (zh) * 2012-10-30 2014-05-14 Dsp集团有限公司 包含有效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射频前端模块电路
TW201505385A (zh) * 2013-07-18 2015-02-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支援多頻段操作的傳接器與方法
KR101488773B1 (ko) * 2013-01-17 2015-02-04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무선랜 및 블루투스 송수신 겸용 프런트 앤드 모듈
EP3280047A1 (en) * 2016-08-02 2018-02-07 Centre For Development Of Telematics Resonance mitigation in rf high power amplifier enclosure
TW201838352A (zh) * 2016-12-21 2018-10-16 美商英特爾公司 無線通訊之技術、設備及方法
WO2019050751A1 (en) * 2017-09-05 2019-03-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UAL 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TW201946395A (zh) * 2018-04-27 2019-12-01 美商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中的傳輸與接收切換器及寬頻帶功率放大器匹配網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19620A (en) * 2008-11-04 2010-05-16 Ra Link Technology Corp Front-end architecture of RF transceiver and transceiver chip thereof
US8254862B2 (en) * 2009-12-29 2012-08-28 Silicon Laboratories Inc. Configurable radio front end
US8725085B2 (en) * 2010-06-03 2014-05-13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front-end module
US9083293B2 (en) * 2011-05-19 2015-07-14 Mediatek Inc. Signal transceiver
US8514021B2 (en) * 2011-05-19 2013-08-2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JP5597228B2 (ja) * 2012-07-11 2014-10-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方法
GB2504488A (en) * 2012-07-30 2014-02-05 Toumaz Microsystems Ltd Transceiver with a series switch positioned between a common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and an LNA to provide 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US9042844B2 (en) 2013-01-16 2015-05-2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Transceiver and related switching method applied therein
US9100079B2 (en) 2013-03-29 2015-08-04 Mediatek Inc. Wireless transceiv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US10141655B2 (en) * 2014-02-25 2018-11-27 Ethertronics, Inc. Switch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tuning capability
US9543900B1 (en) * 2015-06-19 2017-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able supply and tunable load impedance power amplifier
CN109792257B (zh) * 2016-09-27 2020-09-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CN106487402B (zh) 2016-11-24 2019-04-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综合片上射频接口的低功耗射频接收前端
KR102385164B1 (ko) 2017-09-18 2022-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서로 다른 표준의 무선 신호를 전송하는 송신 장치 및 송수신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2656A (zh) * 2011-10-28 2013-06-01 Broadcom Corp 用於無線通訊天線的射頻收發器的射頻部及耦接至天線結構的射頻收發器的射頻部
US20140087671A1 (en) * 2012-09-23 2014-03-27 Dsp Group, Ltd.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Module Circuit Incorporating An Efficient High Linearity Power Amplifier
WO2014052417A1 (en) * 2012-09-25 2014-04-03 Dsp Group, Inc. Cmos based tx/rx switch
CN103795353A (zh) * 2012-10-30 2014-05-14 Dsp集团有限公司 包含有效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射频前端模块电路
KR101488773B1 (ko) * 2013-01-17 2015-02-04 한국과학기술원 무선랜 및 블루투스 송수신 겸용 프런트 앤드 모듈
TW201505385A (zh) * 2013-07-18 2015-02-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支援多頻段操作的傳接器與方法
TWI540849B (zh) * 2013-07-18 2016-07-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支援多頻段操作的傳接器與方法
EP3280047A1 (en) * 2016-08-02 2018-02-07 Centre For Development Of Telematics Resonance mitigation in rf high power amplifier enclosure
TW201838352A (zh) * 2016-12-21 2018-10-16 美商英特爾公司 無線通訊之技術、設備及方法
WO2019050751A1 (en) * 2017-09-05 2019-03-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UAL 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TW201946395A (zh) * 2018-04-27 2019-12-01 美商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通訊裝置中的傳輸與接收切換器及寬頻帶功率放大器匹配網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期刊 Bonhoon Koo1, et al., "A Fully Integrated Dual-Mode CMOS Power Amplifier for WCDMA Applications",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ISSCC 2012, IEEE, February 20, 2012 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9718A (zh) 2022-12-30
US11424783B2 (en) 2022-08-23
EP3843281A1 (en) 2021-06-30
CN113067593B (zh) 2022-10-04
US20220385330A1 (en) 2022-12-01
US20210203373A1 (en) 2021-07-01
TW202125988A (zh) 2021-07-01
EP3843281B1 (en) 2024-02-07
US11799511B2 (en) 2023-10-24
CN113067593A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2829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incorporating RF antenna switch and power amplifier
US8838042B2 (en) RF front-end with integrated T/R switch
US8022786B2 (en) Front-end circuit of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US8301186B2 (en) Enhanced sensitivity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US11990877B2 (en) Power amplifier output matching with suppressed harmonics
TWI652913B (zh) 多模多頻之收發器、射頻前端電路及應用其之射頻系統
TWI767465B (zh) 收發器
US7031689B2 (en) Differential radio
US20080207256A1 (en) Concurrent impedance matching of a wireless transceiver
WO2018026455A1 (en) Rf front end resonant matching circuit
WO2014020297A1 (en)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ers
TWI513241B (zh) 使用相同頻帶之不同標準用的共享射頻前端路徑的增益控制
US20090251221A1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CN101908881A (zh) 定向耦合器及包含该定向耦合器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TWI252632B (en) Multi-band RF receiver
US20220416835A1 (en) Transceiver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hipset
WO2019244757A1 (ja) 高周波増幅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US20230030709A1 (en) Broad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using multiple cascode stages
Tiebout et al. LNA design for a fully integrated CMOS single chip UMTS transceiver
EP2449674B1 (en) Dual use transistor
KR100900762B1 (ko) Rf 무선 송수신장치
CN111988004A (zh) 放大电路、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KR100236830B1 (ko) 고주파 송/수신부용 전력증폭기 및 그 설계 방법
JP2002057599A (ja) 高周波送受信回路
CN112994727A (zh) 采用独立差动单端转换器的收发机结构及差动收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