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423B -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 Google Patents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423B
TWI767423B TW109141606A TW109141606A TWI767423B TW I767423 B TWI767423 B TW I767423B TW 109141606 A TW109141606 A TW 109141606A TW 109141606 A TW109141606 A TW 109141606A TW I767423 B TWI767423 B TW I7674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ltivation
asparagus
unit
soil
dark roo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1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0547A (zh
Inventor
邱均瑞
Original Assignee
宜彤新農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宜彤新農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宜彤新農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1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742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0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0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42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種白蘆筍種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 預備一栽培單元,該栽培單元包括一栽培盆、一容置於該栽培盆內的土壤,及一種植在該土壤的且用於儲存養分的芽盤。(B) 將該栽培單元移入一暗室,該暗室用於防止該栽培單元受到日照。(C) 該芽盤延伸出數蘆筍子莖,並提供該等數蘆筍子莖養分,使該等蘆筍子莖生長並向上穿出該土壤的表面。(D)收成該等蘆筍子莖。由於該栽培單元於該暗室內不會受到日照,因此,農民不需要時常翻土以覆蓋於該蘆筍子莖的頂部,且收成時亦不需要趁凌晨太陽未升起時採收,藉此,達到減少人力的功效。

Description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植物栽培方法,特別是指一種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種植白蘆筍和綠蘆筍的方法類似,差異僅在於白蘆筍為未受到日照。於亞熱帶、熱帶地區一般使用留母莖栽培法種植,前述方法為先栽種蘆筍母莖,並透過蘆筍母莖橫向向外拓出新的子莖(嫩莖),藉以採收。
為了避免白蘆筍受到日照而使蘆筍頂部變成粉紫色,白蘆筍需要深埋在土裡,且栽種時須不停將翻土以覆蓋在白蘆筍上,此外,於採收時,農民須趁凌晨至田內採收。因此,即使白蘆筍經濟價值高,由於前述栽種不易且耗費大量人力的因素,農民一般還是不願意種植白蘆筍。
因此,本發明之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減少人力的白 蘆筍種植方法。
於是,本發明白蘆筍種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步驟(E)。
(A)預備一栽培單元,該栽培單元包括一栽培盆、一容置於該栽培盆內的土壤,及一種植在該土壤的且用於儲存養分的芽盤。
(B)將該栽培單元移入一暗室,該暗室用於防止該栽培單元受到日照。
(C)該芽盤延伸出數蘆筍子莖,並提供該等數蘆筍子莖養分,使該等蘆筍子莖生長並向上穿出該土壤的表面。
(D)收成該等蘆筍子莖。
因此,本發明之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減少人力的白蘆筍栽培系統。
於是,本發明白蘆筍栽培系統,包含一外支架單元,及一栽培單元。
該外支架單元包括數外支架,及一罩覆於該等外支架且與該等外支架圍繞界定出一暗室的遮擋件。該暗室用於隔絕日照。
該栽培單元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暗室,並包括一栽培盆、一容置於該栽培盆內的土壤,及一種植在該土壤的蘆筍母莖。該栽培盆沿一第一方向界定出一第一高度,該第一高度介於55~65公 分。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透過設置該暗室,使得該栽培單元於該暗室內不會受到日照,因此,農民不需要時常翻土以覆蓋於該蘆筍子莖的頂部,且收成時亦不需要趁凌晨太陽未升起時採收,藉此,達到減少人力的功效。
1:外支架單元
11:外支架
12:遮擋件
13:澆灌組
131:水管
132:噴水頭
133:連接管
10:暗室
2:栽培單元
21:栽培盆
22:內袋
23:土壤
231:表面
24:蘆筍母莖
25:芽盤
26:蘆筍子莖
3:內棚架單元
31:豎架組
311:豎架
32:橫架組
321:第一橫架
322:第二橫架
33:頂架組
4:發電單元
L1:第一高度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白蘆筍栽培系統的一個實施例;圖2是該實施例的一不完整的立體剖視圖;圖3是該實施例中的一栽培單元的一立體圖;圖4~6皆是該栽培單元的剖視示意圖;圖7是該實施例的另一變化態樣;及圖8本發明白蘆筍栽培方法的一流程圖。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圖2與圖3,本發明白蘆筍栽培系統的實施例, 包含一外支架單元1、一栽培單元2、一內棚架單元3,及一發電單元4。
該外支架單元1包括數外支架11、一罩覆於該等外支架11且與該等外支架11圍繞界定出一暗室10的遮擋件12,及澆灌組13。該暗室10用於隔絕日照。
該澆灌組13包括一水管131,及數設置在該水管131上的噴水頭132。該水管131適用於連接一蓄水槽(圖未示),並適用於自該蓄水槽汲取水而透過該噴水頭132噴灑灌溉用的水。
參閱圖3、圖4與圖5,該栽培單元2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暗室10並包括一栽培盆21、一位於該栽培盆21內的內袋22、一容置於該栽培盆21內且盛裝於該內袋22的土壤23,及數種植在該土壤23的蘆筍母莖24及芽盤25。
該栽培盆21沿一高度方向界定出一第一高度L1,該第一高度L1介於55~65公分。在本實施例中,該栽培盆21的寬度與高度(即該第一高度L1)皆為60公分,該栽培盆21的長度為180公分。
該蘆筍母莖24部份外露於該土壤23的表面231,並延伸出數向上生長並穿出該土壤23的表面231的蘆筍子莖26(參圖6)。
該等芽盤25分別由蘆筍種子(圖未示)生長而成,在本實施例中,該栽培盆21內種植了十二個種子,以2X6的方式排列。
該內棚架單元3設置在該暗室10內,並包括一豎架組 31、一橫跨於該等豎架311間且供該等栽培單元2放置的橫架組32,及一與該橫架組32上下間隔且供該澆灌組13設置的頂架組33。該豎架組31具有四個豎架311,該橫架組32具有二彼此平行的第一橫架321,及二彼此平行的第二橫架322,該等第一橫架321與該等第二橫架322連接呈口形,並架設於該等豎架311。
該發電單元4為太陽能板。
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栽培單元2的數量為二,在本實施例的其他變化態樣中,前述栽培單元2的數量也可以是一或三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圖7所示,該暗室10內亦可以設置多個該內棚架單元3與多個該栽培單元2,且每一澆灌組13間以一可拆卸的連接管133連接。如此,每一栽培單元2僅需設置一個該澆灌組13,隨著該等栽培單元2進出該暗室100而移動,而大幅減少澆灌設備的成本。
參閱圖4、圖5、圖6與圖8,本發明白蘆筍種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101~106。
步驟101:預備一栽培單元2,該栽培單元2包括一栽培盆21、一容置於該栽培盆21內的土壤23,及一種植在該土壤23且用於儲存養分的芽盤25。
此時,該芽盤25會生長,並延伸出多個穿出該土壤23之 表面231的蘆筍母莖24,一般來說,會留外徑最大的該蘆筍母莖24,其餘割除,該蘆筍母莖24受日照生長,並將養份儲存於該芽盤25,如圖4所示。一般來說,在該步驟101中,剩下的該蘆筍母莖24需要至少兩個月的期間生長。
步驟102:將該栽培單元2移入一暗室10,該暗室10用於防止該栽培單元2受到日照,於移入的過程中,該栽培單元2與該內棚架單元3適用於被一堆高機運送,並自該搬運空間330放置於該橫架組32。
於該步驟102中,該蘆筍母莖24之長度(自該土壤23之表面231計算)介於80公分~110公分,將該栽培單元2移入該暗室10。此外,在移入該暗室10前,會先將該蘆筍母莖24剪掉,如圖5所示。
步驟103:每一芽盤25延伸出數蘆筍子莖26,並提供該等數蘆筍子莖26養分,使該等蘆筍子莖26生長並向上穿出該土壤23的表面231,如圖6所示。
步驟104:收成該等蘆筍子莖26。
於該步驟104中,於該等蘆筍子莖26之長度介於15公分~20公分時,收成該等蘆筍子莖26。
值得說明的是,透過本發明之設計,使用者約每二到四天的任意時段進入該暗室10,確認該等蘆筍子莖26是否能達到採 收標準(15~20公分),如達採收標準即可採收,此外,採收期可長達一個月。相較於習知每天凌晨都要去農田確認蘆筍是不是有破土並翻土,本發明能大幅降低種植白蘆筍的人力,對於使用者是極為方便的栽培系統。
步驟105:將該栽培單元2移出該暗室10,使該芽盤25生成至少一蘆筍母莖24,該至少一蘆筍母莖24生長並穿出該土壤23的表面231以接收日照,藉以使養分儲存於該芽盤25。於移出的過程中,該栽培單元2與該內棚架單元3適用於透過該堆高機,自該搬運空間330移除於該橫架組32,且移出於該暗室10。
步驟106:重複步驟102~105。
值得說明的是,於該步驟106中,重複步驟102至步驟105,乃是因為該蘆筍為多年生植株,該等芽盤25可經步驟105的日照而生長儲存養分,使該栽培單元2而可以再次進行步驟102被移入該暗室10,而再次延伸出新的該等蘆筍子莖26。
值得說明的是,要將該栽培單元2移出該暗室10,可以在該遮擋件12設立一開口(圖未示),使該栽培單元2與相關人員透過該開口進出該暗室10,此外,相關人員可以透過堆高機直接移動該內棚架單元2,使該內棚架單元2連同該栽培單元2進出該暗室10。另外值得說明的是,當有兩個(或以上)該栽培單元2時,使用者可以分為兩批(或以上),其中一批栽培單元2放到室外使該等芽 盤25生長,生長完畢後即放入該暗室10進行採收,此時接著將另一批栽培單元2放到室外使該等芽盤25生長,如此,即可以有效利用該暗室10,使採收期可以連續。
經由以上的說明,可將前述實施例的優點歸納如下:透過設置該暗室10,使得該栽培單元2於該暗室10內不會受到日照,因此,農民不需要時常翻土以覆蓋於該蘆筍子莖26的頂部,且收成時亦不需要趁凌晨太陽未升起時採收,藉此,達到減少人力的功效。
此外,本發明可以透過堆高機搬移一個該內棚架單元3與設置於上的該栽培單元2,以進出該暗室10,藉此,透過機械化的方式搬運,更可以達到減少人力的功效。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1~106: 步驟

Claims (8)

  1. 一種白蘆筍種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預備一外支架單元、一栽培單元及一內棚架單元,該外支架單元界定出一暗室,並包括一澆灌組,該栽培單元包括一栽培盆、一容置於該栽培盆內的土壤,及一種植在該土壤的且用於儲存養分的芽盤,該內棚架單元設置於該暗室內,並具有一豎架組、一橫跨於該豎架組間且供該栽培單元放置的橫架組,及一與該橫架組上下間隔且供該澆灌組設置的頂架組;(B)將該栽培單元移入一暗室,該暗室用於防止該栽培單元受到日照,於移入的過程中,該栽培單元與該內棚架單元適用於被一堆高機運送;(C)該芽盤延伸出數蘆筍子莖,並提供該等數蘆筍子莖養分,使該等蘆筍子莖生長並向上穿出該土壤的表面;及(D)收成該等蘆筍子莖。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白蘆筍種植方法,還包含下列步驟:(E)將該栽培單元移出該暗室,使該芽盤生成至少一蘆筍母莖,該至少一蘆筍母莖生長並穿出該土壤的表面以接收日照,藉以使養分儲存於該芽盤;及(F)重複步驟(B)~(E)。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白蘆筍種植方法,其中,於該步驟(E),於該至少一蘆筍母莖穿出該土壤之表面的長度介於 80公分~110公分時,切除該至少一蘆筍母莖,並將該栽培單元移入該暗室。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白蘆筍種植方法,其中,於該步驟(D),於該等蘆筍子莖穿出該土壤之表面的長度介於15公分~20公分時,收成該等蘆筍子莖。
  5. 一種白蘆筍栽培系統,包含:一外支架單元,包括數外支架、一澆灌組,及一罩覆於該等外支架且與該等外支架圍繞界定出一暗室的遮擋件,該暗室用於隔絕日照;一栽培單元,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暗室,並包括一栽培盆、一容置於該栽培盆內的土壤,及一種植在該土壤的蘆筍母莖,該栽培盆沿一高度方向界定出一第一高度,該第一高度介於55~65公分;及一內棚架單元,設置於該暗室內,並包括一豎架組、一橫跨於該豎架組間且供該栽培單元放置的橫架組,及一與該橫架上下間隔且供該澆灌組設置的頂架組,該內棚架單元與該栽培單元適用於被一堆高機運送,而可移動地進出該暗室。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白蘆筍栽培系統,其中,該豎架組具有四個豎架,該橫架組具有二彼此平行的第一橫架,及二彼此平行的第二橫架,該等第一橫架與該等第二橫架連接呈口形,並架設於該等豎架。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白蘆筍栽培系統,其中,該栽培單元還包括一盛裝該土壤且位於該栽培盆內的內袋。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白蘆筍栽培系統,還包含一設置在該外支架單元的發電單元,該發電單元是太陽能板。
TW109141606A 2020-11-26 2020-11-26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TWI767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1606A TWI767423B (zh) 2020-11-26 2020-11-26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1606A TWI767423B (zh) 2020-11-26 2020-11-26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547A TW202220547A (zh) 2022-06-01
TWI767423B true TWI767423B (zh) 2022-06-11

Family

ID=83062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1606A TWI767423B (zh) 2020-11-26 2020-11-26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742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825A (zh) * 2013-12-20 2014-04-16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白芦笋免培土栽培方法
TW202015516A (zh) * 2018-10-22 2020-05-01 邱均瑞 韭黃栽培系統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8825A (zh) * 2013-12-20 2014-04-16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白芦笋免培土栽培方法
TW202015516A (zh) * 2018-10-22 2020-05-01 邱均瑞 韭黃栽培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547A (zh) 202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63807A (en) Seedling unit
US8875439B2 (en) Cultivation of hazel tree with the crown having the form of vertical spindle on the support
KR101749871B1 (ko) 딸기 육묘와 재배를 겸하는 딸기복층고설재배장치
KR20150130898A (ko) 화분식 묘목 생산용 기구
JP5206925B2 (ja) ぶどう棚を使用したぶどうの栽培方法
KR101589414B1 (ko) 딸기 증식용기를 이용한 딸기 증식방법
TWI767423B (zh) 白蘆筍種植方法及白蘆筍栽培系統
CN109220302B (zh) 缓树势防落果梨树树形及修剪方法
CN108029540B (zh) 一种利用烤烟育苗大棚育苗残液种植西瓜的方法
JP2018085966A (ja) 育苗方法
TWM613838U (zh) 白蘆筍栽培系統
KR101766591B1 (ko) 딸기 육묘와 재배를 겸하는 딸기 고설재배장치에 사용되는 개별육묘포트
CN210641582U (zh) 一种白莲种植用培育装置
CN2432777Y (zh) 多层式水耕栽培盆
JP2559252B2 (ja) 裁培容器及び裁培装置
JPH10304764A (ja) 苺等の蔓性作物の栽培方法と栽培用設備
CN216626802U (zh) 一种野生茶树育苗圃
US20240000028A1 (en) Growing tray system, method and farming system
CN215454167U (zh) 一种适用于绿化树的种植装置
CN220191588U (zh) 一种藤本药材种植专用培养架
JPH1066463A (ja) 湛液・液面低下・栽培方法
KR102558057B1 (ko) 고설 재배용 딸기화분 개별 분리 및 취출 기능을 갖는 화분거취대
CN220830954U (zh) 一种党参种植装置
CN219088060U (zh) 油茶网框立体节约高效育苗装置
Huang et al. Air-pruned transplant production system for fully automated transpla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