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4550B - 操作裝置的方法、半導體結構以及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操作裝置的方法、半導體結構以及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4550B
TWI764550B TW110103426A TW110103426A TWI764550B TW I764550 B TWI764550 B TW I764550B TW 110103426 A TW110103426 A TW 110103426A TW 110103426 A TW110103426 A TW 110103426A TW I764550 B TWI764550 B TW I7645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ity type
layer
floating diffusion
transfer gate
photodet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3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5546A (zh
Inventor
謝豐鍵
胡維禮
李國政
陳信吉
鄭允瑋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5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5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5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04N25/77Pixel circuitry, e.g. memories, A/D converters, pixel amplifiers, shared circuits or shar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01L27/14605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ixel elements, e.g. smaller pixel elements in the center of the imager compared to pixel element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01L27/1461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sensitiv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4Assemblies, i.e. Hybri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4Back illuminated 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9Arrangements of circuitry being divided between different or multiple substrates, chips or circuit boards, e.g. stacked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9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Pixel iso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01L27/14645Colour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5Process for coatings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9MOS based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9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emporary, removabl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此二者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上方。光電偵測器包括: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至少一浮動擴散區域,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轉移閘極。可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轉移閘極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間的延遲時間。

Description

操作裝置的方法、半導體結構以及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影像感測器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一種操作裝置的方法、一種半導體結構以及一種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半導體影像感測器用於感測電磁輻射,諸如可見範圍的光、紅外輻射及/或紫外光。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s;CIS)及電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感測器用於諸如數位相機或行動裝置中的嵌入式相機的各種應用中。此些裝置使用像素陣列(可包括光電二極體及電晶體)來利用電子電洞對的光生(photogeneration)偵測輻射。在先前技術中,將陣列中的每個像素設計用於相應的專用單個功能。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操作裝置的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提供包括光電偵測器電路的裝置,其中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上方,其中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以在光電偵測器電路中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其中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半導體結構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以及光電偵測器電路,位於基板半導體層上且包含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光電偵測器電路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 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包括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上的多個像素的陣列。這些像素中的各者包含至少一個子像素,且每個子像素包含光電偵測器電路,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這些浮動擴散區域彼此或相互電隔離且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複數個轉移閘極。光電偵測器電路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這些轉移閘極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這些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500:半導體基板
510:半導體基板
600:前側感測器部件
601:基板半導體層
602: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
603: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
605:轉移閘極
605A:第一轉移閘極
605B:第二轉移閘極
605C:第三轉移閘極
606: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
607:第一導電類型的阱
608:浮動擴散區域
608A:第一浮動擴散區域
608B:第二浮動擴散區域
608C:第三浮動擴散區域
609:前表面
611:轉移電晶體主體區域
612:主動區域
614:閘極介電質
614T:轉移閘極介電質
615:閘極
620:淺溝槽隔離結構
630:轉移電晶體
630A:轉移電晶體
630B:轉移電晶體
640:重設電晶體
650:源極隨耦器電晶體
660:選擇電晶體
670:互連級介電層
680:金屬互連結構
682:金屬通孔結構
684:金屬線結構
689:黏合緩衝層
690:載體基板
709:背側表面
711:襯墊介電層
712:硬遮罩層
719:深溝槽
720:深溝槽隔離結構
721: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
721L: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
722:介電隔離層
722L:介電隔離層
732:防反射塗料(ARC)層
734:光學緩衝層
740:柵格結構
742:介電柵格結構
742L:介電柵格材料層
744:金屬柵格結構
744L:金屬反射材料層
747:光阻層
770:光學透明層
780:濾色片
781:第一類型濾色片
782:第二類型濾色片
790:光學透鏡
800:子像素
801(800):第一子像素
801D:第一偵測器區域
801S:第一感測電路區域
802(800):第二子像素
802D:第二偵測器區域
802S:第二感測電路區域
803(800):第三子像素
803D:第三偵測器區域
803S:第三感測電路區域
900:像素
1000:陣列
2000:控制電路
2210:步驟
2220:步驟
當結合隨附圖式閱讀時,將自下文的詳細描述最佳地理解本揭示案的態樣。應注意,根據工業中的標準實務,並未按比例繪製各特徵。事實上,為了論述清楚,可任意增加或減小各特徵的尺寸。
第1A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用於影像感測器的像 素陣列的第一配置的平面圖。
第1B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另一實施例的用於影像感測器的像素陣列的第二配置的平面圖。
第2A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中於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的平面圖。
第2B圖係沿第2A圖的鉸接垂直平面B-B’-B”-B”’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2C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二配置中於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的平面圖。
第2D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三配置中於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的平面圖。
第2E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四配置中於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的平面圖。
第3A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第二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中於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的平面圖。
第3B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第二示例性結構的第二配置中於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的平面圖。
第3C圖係第3B圖的第二示例性結構的第二配置的放大平 面圖。
第4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互連級介電層內形成的金屬互連結構的形成以及載體基板的附接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5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薄化半導體基板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6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半導體基板的背側上形成深溝槽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7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移除硬遮罩層及襯墊介電層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8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形成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及介電隔離層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9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形成深溝槽隔離結構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10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形成防反射塗料(antireflective coating;ARC)層、光學折射層、介電柵格材料層、金屬反射材料層及經圖案化的光阻層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11A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形成複合柵格結構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11B圖係第11A圖的示例性結構的平面圖。鉸接垂直平面A-A’對應於第11A圖的垂直截面圖的平面。
第12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形成光學透明層、濾色片及透鏡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13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在移除載體基板之後的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
第14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一配置的電路示意圖。
第15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二配置的電路示意圖。
第16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第二光電偵測器電路的電路示意圖。
第17圖示意性圖示合併本揭示案的光電偵測器電路及控制電路的CMOS影像感測器。
第18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圖示在第一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的操作期間作為時間函數的電壓訊號的示例性集合的時序圖。
第19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圖示用於第一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中的兩個轉移閘極的示例性脈衝圖案的時序圖。
第20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圖示在第二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的操作期間作為時間函數的電壓的示例性集合的時序圖。
第21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圖示用於第二光電偵測器電路中的轉移閘極的示例性脈衝圖案的時序圖。
第22圖係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圖示用於形成影像感測器的示例性製程序列的製程流程圖。
以下揭示內容提供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以便實施所提供的標的之不同特徵。下文描述部件及佈置的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示案。當然,此些僅為實例且不欲為限制性。舉例而言,在下文的描述中,第一特徵形成於第二特徵上方或第二特徵上可包括以直接接觸形成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的實施例,且亦可包括可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額外特徵以使得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可不處於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示案可在各實例中重複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係出於簡化與清楚目的,且本身並不指示所論述的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為了便於描述,本文可使用空間相對性術語(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上方」、「上部」及類似者)來描述諸圖中所圖示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多個元件)或特徵(或多個特徵)的關係。除了諸圖所描繪的定向外,空間相對性術語意欲包含使用或操作中元件的不同定向。設備可經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上)且因此可類似解讀本文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描述詞。
本揭示案係關於半導體元件,並且具體而言係關於包括至少一個多功能轉移閘極的光電偵測器及其操作方法。
大體上,本揭示案的結構及方法可用於為包括光電 二極體電路的子像素提供多個功能。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光電偵測器包括: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此層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此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可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以在光電偵測器電路中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可為光電偵測器提供至少兩個不同功能。至少兩個不同操作中的一者可包括影像擷取操作,此影像擷取操作操作自感測電路產生電輸出。電輸出具有與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中的電荷量成比例的量值。在一些實施例中,光電偵測器可繼續執行作為影像感測器的典型操作。至少兩個不同操作中的另一者可包括用於增強由CMOS影像感測器擷取的影像的品質的額外操作。
在一個實施例中,額外操作與個別子像素的內部操作相關,諸如釘扎操作,此釘扎操作在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中累積第一導電類型的電荷載流子,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形成另一p-n接面。在另一實施例中,額外功能可與溢流放電操作相關, 此操作中在執行影像擷取操作之前洩放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中的電荷。在另一實施例中,額外功能可與CMOS影像感測器的全域操作相關,且與任何特定子像素的影像產生無關。舉例而言,額外功能或額外操作可包括選自一列表的單個操作或複數個操作,此列表包括但不限於,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operation)、飛行時間偵測操作(time-of-flight detection operation)、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single-photon avalanche diode operation)及近紅外操作(near-infrared operation)。下文關於本申請的各個圖式描述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各個態樣。
參照第1A圖及第1B圖,在相應平面圖中圖示用於影像感測器的像素900的陣列1000的第一配置及影像感測器的像素900的陣列1000的第二配置。影像感測器可為背側照明(backside illuminated;BSI)影像感測器裝置。然而,應瞭解,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可用於前側照明(front side illuminated;FSI)影像感測器中。
為了自影像感測器產生影像,每個像素900表示最小單位區域。包括像素900的陣列1000的區域在本文中稱為像素陣列區域。像素陣列區域中的像素900可成列及成行佈置。舉例而言,像素陣列區域可包括M列及N行,其中M及N為自1至216,諸如自28至214範圍內的整數。像素900的列可用範圍自1至M的整數連續編號,且 像素900的行可用範圍自1至N的整數連續編號。像素Pij係指第i列及第j行的像素900。
每個像素900包括至少一個光電偵測器,此光電偵測器用以偵測給定波長範圍的輻射。每個像素900可包括複數個光電偵測器,此些光電偵測器用以偵測相應波長範圍的輻射,此可與複數個光電偵測器中的各者不同。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像素900可包括複數個子像素,子像素中的各者包括光電偵測器及電子電路的相應組合,此組合用以偵測入射到光電偵測器中的輻射。舉例而言,像素900可包括用以偵測紅色波長範圍(諸如自635nm至700nm的範圍)內的輻射的子像素,用以偵測綠色波長範圍(諸如自520nm至560nm的範圍)內的輻射的子像素,以及用以偵測藍色波長範圍(諸如自450nm至490nm的範圍)內的輻射的子像素。此類子像素分別稱為紅色子像素、綠色子像素及藍色子像素。
大體上,像素900產生關於單位偵測區域的入射輻射的資訊。子像素產生關於在單位偵測區域的區域內偵測到的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入射輻射的強度的資訊。單色像素900可僅包括單個子像素。用以偵測入射輻射的光譜分佈的像素900包括具有至少兩個不同偵測波長範圍的多個子像素。像素陣列區域中的光電偵測器可包括光電二極體、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影像感測器、電荷耦合元件(CCD)感測器、主動感測器、被動感測器、其他可適用感測器或上述各項的組合。
參照第2A圖及第2B圖,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圖示第一示例性結構中的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一配置。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600的集合。前側感測器部件600係指影像感測器的可形成於半導體基板500的前表面609上或可形成於基板半導體層601內的所有部件。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包含轉移電晶體630)及感測電路(640、650、660),此感測電路包括複數個重設電晶體640、複數個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及複數個選擇電晶體660。
每個子像素可包括相應光電偵測器電路,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可位於子像素的區域內的前側感測器部件600的子集。可藉由改變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佈局而自彼此得出光電偵測器的各個配置,此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至少兩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及至少兩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可藉由改變重設電晶體640、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及選擇器電晶體650的互連集合的總數及/或藉由重新佈置重設電晶體640、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及選擇器電晶體650的互連集合的佈局而彼此得出用於感測電路(640、640、650)的各個配置。
子像素的集合可用作像素,且像素的陣列1000可如第1A圖或第1B圖所示地佈置,或以任何其他適宜的陣列配置佈置,以提供影像感測器。每個子像素可包含單位單元UC,此單位單元可沿至少一個水平方向重複以針對單 個像素提供前側感測器部件600,單個像素可包括單個子像素、兩個子像素或三個或更多個子像素。在一個實施例中,單位單元UC的多個實例可沿至少一個水平方向重複。舉例而言,可將單位單元UC重複為單位單元UC的二維陣列,此些單位單元以沿第一水平方向hd1的第一週期及沿第二水平方向hd2的第二週期複製。如上文參照第1A圖及第1B圖所論述,二維陣列可為矩形陣列或六角形陣列。因此,第二水平方向hd2可垂直於或可不垂直於第一水平方向hd1。
第2B圖係沿第2A圖的鉸接垂直平面B-B’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垂直截面圖。參照第2B圖,半導體基板500包括基板半導體層601。可在基板半導體層601上或中形成每個子像素,此基板半導體層具有前表面609及背表面。基板半導體層601包括半導體材料,諸如具有帶隙的矽、鍺、矽鍺合金、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任何其他半導體材料,此帶隙不超過待偵測的光子的能量。可基於待由子像素偵測的光子的能量範圍選擇基板半導體層601內的材料。在一個實施例中,基板半導體層601可包括單晶矽。可將可商購的單晶半導體基板用作半導體基板500。在此處理步驟中提供的半導體基板500具有足夠高的厚度以能夠承受標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處理步驟。舉例而言,半導體基板500的厚度可處於自200微米至1mm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
基板半導體層601的頂部部分可經適當摻雜以具 有第一導電類型,第一導電類型可為p型或n型。舉例而言,可執行磊晶半導體沉積製程以在基板半導體層的上部處形成單晶磊晶半導體材料層,使得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劑的原子濃度處於自1.0×1013/cm3至1.0×1016/cm3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原子濃度。單晶磊晶半導體材料層的厚度可處於自1微米至10微米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
可藉由在隨後形成淺溝槽隔離結構620的區域周圍的離子佈植來形成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中的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劑的原子濃度可處於自1.0×1015/cm3至1.0×1018/cm3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原子濃度。可形成淺溝槽隔離結構620以提供進出子像素內的各個部件的電隔離。
可使用至少一個遮罩離子佈植製程經由半導體基板500的前表面609佈植第二導電類型的摻雜劑。第二導電類型與第一導電類型相反。舉例而言,若第一導電類型為p型,則第二導電類型為n型,且反之亦然。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各個摻雜區域由至少一個遮罩離子佈植製程形成。可在半導體基板500的前表面609下方形成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以使得在平面圖中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周邊與轉移閘極605的邊緣重疊。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橫向延伸可限於隨後形成的轉移閘極的一側。因此,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至少一個邊緣可與 淺溝槽隔離結構620橫向間隔開一區域,在此區域中可隨後形成轉移閘極及浮動擴散區域。
可藉由使用與形成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佈植製程期間相比較高的佈植能量佈植第二導電類型的摻雜劑,在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的底部部分的深度處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下方形成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可鄰接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可具有鄰接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的周邊。
在一個實施例中,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與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之間的p-n接面可圍繞子像素的整個區域連續延伸以形成大體上圓柱形表面,而無任何穿過其中的開口。p-n接面可在橫向圍繞子像素的淺溝槽隔離結構620的部分下方連續延伸。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頂部部分可鄰接每個子像素內的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底部部分。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區域可完全位於每個子像素中的下層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區域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頂表面的深度可處於自400nm至1,500nm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深度。在一個實施 例中,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底表面的深度可處於自800nm至2,500nm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深度。
覆蓋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基板半導體層601的未佈植部分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且可隨後用作轉移電晶體的主體區域。因此,覆蓋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基板半導體層601的未佈植部分在本文中稱為轉移電晶體主體區域611。在一個實施例中,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可具有與隨後形成的轉移電晶體630相同的橫向延伸,且可與環繞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及轉移電晶體主體區域611的組合的淺溝槽隔離結構620的部分重合。
可藉由沉積及圖案化包括閘極介電層及閘極層的層堆疊以在半導體基板500的前表面609上方形成閘極堆疊結構(614、605、615)。層堆疊的每個圖案化部分組成閘極堆疊結構(614、605、615),此閘極堆疊結構可為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及控制閘極堆疊結構(614、615)。每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包括閘極介電質及閘極,閘極介電質在本文中稱為轉移閘極介電質614T,閘極在本文中稱為轉移閘極605。每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相應一者之間。每個控制閘極堆疊結構(614、615)包括閘極介電質614及閘極 615。
參照第2C圖,圖示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二配置,此可藉由改變針對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第一轉移閘極605A及第二轉移閘極605B的佈局而自第2A圖及第2B圖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得出。具體而言,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可在第2C圖的第二配置中彼此相鄰地形成,而不是在第2A圖及第2B圖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中採用的對角線佈置。
參照第2D圖,圖示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三配置,此可藉由改變針對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第一轉移閘極605A及第二轉移閘極605B的佈局而自第2A圖及第2B圖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得出。具體而言,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可在第2D圖的第三配置中形成有形狀或弧形,而不是在第2A圖及第2B圖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中採用的對角線佈置。
參照第2E圖,圖示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四配置,此可藉由形成三個或更多個浮動擴散區域及三個或更多個轉移閘極而自第2A圖及第2B圖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得出。舉例而言,浮動擴散區域可包括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及第三浮動擴散區域608C。轉移閘極可包括第一轉移閘極605A、第二轉移閘極605B及第三轉移閘極605C。
第2A圖至第2E圖所示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每個配置中的每個浮動擴散區域(608A、608B、608C)可連接至重設電晶體640、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及選擇電晶體660的相應組合。在每個配置中,轉移閘極介電質614T具有與轉移閘極605相同的水平截面形狀。
根據本揭示案的態樣,如第2A圖至第2E圖所示,可在每個光電偵測器電路內形成複數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每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為轉移電晶體630的閘極堆疊結構,且包括閘極介電質614及轉移閘極605的堆疊。光電偵測器電路的轉移閘極605可包括第一轉移閘極605A及第二轉移閘極605B。在提供三個或更多個轉移閘極605的實施例中(例如,如第2E圖所示),轉移閘極605可包括第三轉移閘極605C。在提供四個或更多個轉移閘極605的實施例中,可提供至少一個額外轉移閘極(未明確圖示)。
大體上參照第2A圖至第2E圖且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轉移閘極605中的各者可由位於像素900的陣列外部的控制電路系統所提供的相應控制訊號來單獨控制。換言之,可單獨操作轉移閘極605以執行多個操作或功能,此些操作或功能可彼此或相互關聯或可不關聯。進一步地,可相繼執行或同時執行由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執行的操作。
控制閘極堆疊結構(614、615)中的各者包括感測電路中的其他電晶體的閘極介電質614及閘極615的相應 層堆疊,此感測電路可包括重設電晶體640、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選擇電晶體660及可用於放大子像素的光電偵測器產生的訊號的其他適宜電晶體。
可形成具有第二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各個主動區域(608、612)。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各個主動區域(608、612)可包括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此些浮動擴散區域可用作轉移電晶體630的汲極區域。舉例而言,浮動擴散區域608可包括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若提供三個或更多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則浮動擴散區域608可包括第三浮動擴散區域608C(參照例如第2E圖)。若提供四個或更多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則浮動擴散區域608可包括至少一個額外浮動擴散區域(未明確圖示)。
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各者之間的電流可由複數個轉移閘極605中的相應一者控制。由於轉移閘極605可由不同訊號單獨控制,可單獨控制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各者之間的電流,以使得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各者可執行不同功能及可處於不同電壓下。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相互或彼此不接觸,且可在針對轉移閘極605的適宜偏壓條件下相互電隔離。
在說明性實例中,第一轉移閘極605A可控制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一浮動擴散區域 608A之間的電流,第二轉移閘極605B可控制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之間的電流,且第三轉移閘極605C可控制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三浮動擴散區域608C之間的電流。
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在感測期間(亦即,當子像素主動偵測入射在其上的光子時,例如目的是截取畫面或拍照)累積電荷(諸如在第二導電類型為n型的實施例中累積電子),用作轉移電晶體630的源極區域。主動區域612包括感測電路中的各個電晶體(640、650、660)的源極區域與汲極區域。可藉由轉移電晶體主體區域611將浮動擴散區域608與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垂直間隔開。
可藉由使用遮罩離子佈植製程離子佈植第二導電類型的摻雜劑來形成浮動擴散區域608及主動區域612。相應圖案化光阻層及閘極堆疊結構(614、605、615)的組合可在離子佈植製程期間用作離子佈植阻障結構(亦即,遮罩結構)。浮動擴散區域608的底表面的深度可處於自100nm至400nm的範圍內,諸如自150nm至250nm,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深度。主動區域612的底表面的深度可處於自100nm至600nm的範圍內,諸如自150nm至400nm,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深度。
可藉由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劑的離子佈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頂部上直接形成第一 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抑制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之間的介面的耗盡,且電穩定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在本揭示案的各個示例性結構的所有俯視圖中皆省略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以便清楚地圖示位於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下方的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橫向延伸。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之間的p-n接面的深度可處於自5nm至100nm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深度。除了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基板半導體層601之間的p-n接面之外,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形成額外p-n接面。
可在半導體基板500的前表面609上方形成互連級介電層670,且可在每個子像素內形成連接電晶體(630、640、650、660)的各個節點的金屬互連結構680。互連級介電層670可包括相應介電材料,諸如未摻雜的矽玻璃、摻雜的矽玻璃、有機矽酸鹽玻璃、多孔介電材料或上述各項的組合。包括各種介電材料(諸如氮化矽、氮氧化矽、碳氧化矽及/或介電金屬氧化物)的介電襯墊可視情況用於互連級介電層670中。金屬互連結構680可包括各個金屬通孔結構682及各個金屬線結構684。舉例而言,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各者可藉由金屬互連結構680的子集連接至相應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的閘極615。光電偵測器可 包含轉移電晶體630,且可連接至包括額外電晶體(640、650、660)的感測電路。
感測電路(640、650、660)包括重設電晶體640、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及選擇電晶體660的至少兩個互連集合。大體上,在電晶體(640、650、660)的不同互連集合中用於電晶體的閘極615的控制訊號可為獨立的,但電路修改係可能的,其中電晶體(640、650、660)的不同互連集合內的閘極615共享相同的控制訊號或訊號的補集(亦即,一者為另一者的相反)。
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可藉由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如第2A圖、第2C圖及第2D圖所示)或藉由如第2E圖所示的淺溝槽隔離結構620彼此橫向地間隔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浮動擴散區域608及感測電路的電晶體(640、650、660)的互連集合的佈局可具有旋轉對稱(如第2A圖及第2D圖所示),或可具有圍繞垂直平面的鏡面對稱(如第2C圖所示)。或者,如第2E圖所示,在單位單元UC的佈局中可不存在任何旋轉對稱或鏡面對稱。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相應拐角處提供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如第2A圖、第2C圖及第2D圖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如第2D圖所示,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可部分地環繞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區域,在其中具有間隙。
大體上,可在單位單元UC的區域內提供每個子像素的感測電路(640、650、660)。在一個實施例中,感測電路的電晶體(640、650、660)的每個互連集合可並排佈置在相應條帶的區域內,此條帶位於單位單元UC的邊緣附近且沿單位單元UC的側面的整個長度或沿單位單元UC的側面的長度的至少30%延伸。在另一實施例中,感測電路的電晶體(640、650、660)的每個互連集合可佈置在方塊的區域內的轉移電晶體630的相應浮動擴散區域608周圍,此方塊位於單位單元UC的拐角附近。
第一示例性結構包括子像素的至少一個實例。第一示例性結構可包括包含位於半導體基板500上的像素陣列的影像感測器。第一示例性結構可包括位於像素陣列中的相應像素內的複數個子像素。在一個實施例中,像素陣列內的每個像素包含子像素的相應實例。
參照第3A圖,圖示第二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此可藉由提供單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代替複數個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及藉由提供單個浮動擴散區域608代替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而自第一示例性結構得出。因此,電晶體(640、650、660)的單個互連集合可用於第二示例性結構的感測電路。
第二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可包括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此層與基板半導體層601形成至少一個p-n接面。第二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可包括浮動擴散區域608,此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釘扎光 電二極體層602橫向地間隔開。包括轉移閘極介電質614T及轉移閘極605的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可位於至少一個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浮動擴散區域608之間。儘管轉移閘極介電質614T並未在第3A圖中明確圖示,但應理解,在每個配置中,轉移閘極介電質614T皆具有與轉移閘極605相同的水平截面形狀。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位於浮動擴散區域608與至少一個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各者之間。在一個實施例中,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的閘極長度,亦即沿連接每個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浮動擴散區域608的水平方向的轉移閘極堆疊結構(614T、605)的寬度,可始終為一致的。
參照第3B圖及第3C圖,第二示例性結構的第二配置可藉由以環形配置形成轉移閘極605以使得轉移閘極605圍繞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區域而自第3A圖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第一配置得出。
參照第4圖,可在半導體基板500的前側上形成額外互連級介電層670及額外金屬互連結構680。可將半導體基板500、互連級介電層670及形成於其中的結構的組件的前側黏合至載體基板690。載體基板690暫時附接至半導體基板500及互連級介電層670的組件以提供半導體基板500的後續薄化,及提供薄化的半導體基板500及互連級介電層670的組件的後續處理。載體基板690可包括半導體材料、絕緣材料或金屬材料,且可具有自300微 米至1mm範圍內的厚度,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
任何適宜的黏合方法可用於將載體基板690黏合至互連級介電層670的前側。可用於將載體基板690黏合至互連級介電層670的示例性黏合方法包括但不限於氧化物至氧化物黏合、氧化物至半導體黏合、熔融黏合、混合黏合、陽極黏合、直接黏合、其他適宜的黏合製程及/或上述各項的組合。視情況,包括中間黏合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或半導體材料)的黏合緩衝層689可用於提供互連級介電層670與載體基板690之間的黏合。
參照第5圖,可例如藉由研磨、拋光、各向同性蝕刻製程及/或各向異性蝕刻製程薄化半導體基板500的背側。在薄化製程期間,載體基板690可向半導體基板500提供機械支撐。在一個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500可薄化至自1微米至12微米範圍內的厚度,諸如自1.5微米至8微米,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在薄化製程之後變薄的半導體基板500在本文中稱為薄化的半導體基板510,或稱為半導體基板510。薄化的半導體基板510的厚度可由隨後在薄化的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上形成的深溝槽的最大深度來決定。在一個實施例中,可選擇薄化的半導體基板510的厚度以使得隨後在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上形成的深溝槽到達淺溝槽隔離結構620的近端表面。薄化的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表面709可經拋光以提供平行於薄化的半導體基板510的前表面609的平坦水平表面。示例性結構可隨後上下顛倒用於進一步處理。
參照第6圖,可在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表面709上方形成可選襯墊介電層711及硬遮罩層712。可選襯墊介電層711(若存在)可包括氧化矽層,且可具有自5nm至50nm範圍內的厚度,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硬遮罩層712包括蝕刻遮罩材料,隨後可對襯墊介電層711及/或對半導體基板510選擇性移除此蝕刻遮罩材料。舉例而言,硬遮罩層712可包括氮化矽、硼矽酸鹽玻璃或金屬材料。硬遮罩層712可具有自50nm至800nm範圍內的厚度,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
光阻層(未圖示)可塗覆於硬遮罩層712上方,且可經微影圖案化以形成開口,此些開口大體上複製位於下方的淺溝槽隔離結構620的圖案。可執行第一蝕刻製程以經由硬遮罩層712及可選襯墊介電層711轉移光阻層中的圖案。可藉由執行第二各向異性蝕刻製程來蝕刻半導體基板510的未遮罩部分,此第二各向異性蝕刻製程經由半導體基板510轉移光阻層及硬遮罩層712中的開口的圖案。深溝槽719的深度可處於自1微米至10微米的範圍內,諸如自1.5微米至8微米。可在第二各向異性蝕刻製程期間完全耗盡光阻層。可經由半導體基板510形成深溝槽719。
深溝槽719可界定子像素800的區域。每個子像素800可位於相應子像素區域內,此子像素區域位於像素的區域內,亦即像素區域內。舉例而言,像素的區域可包括第一子像素801(800)的區域、第二子像素802(800) 的區域及第三子像素803(800)的區域。在說明性實例中,可在包括用以偵測綠光的光電偵測器的區域中形成第一子像素801,可在包括用以偵測紅光的光電偵測器的區域中形成第二子像素802,且可在包括用以偵測藍光的光電偵測器的區域中形成第三子像素803。每個子像素800可包括含有半導體基板510的圖案化柱形部分的體積,此體積由深溝槽719的連接集合橫向包圍。像素的像素區域包括用於像素內含有的子像素800的集合的所有子像素區域。
參照第7圖,可對半導體基板510、襯墊介電層711及淺溝槽隔離結構620選擇性移除硬遮罩層712。在說明性實例中,若硬遮罩層712包括氮化矽,則可執行使用熱磷酸的濕式蝕刻製程以移除硬遮罩層712。隨後,可對半導體基板510選擇性移除襯墊介電層711。
參照第8圖,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可保形沉積在半導體基板510的實體暴露表面上方。在淺溝槽隔離結構620在實體暴露於深溝槽719的實施例中,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可形成於深溝槽719的側壁上,形成於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表面709上,以及形成於淺溝槽隔離結構620的表面上。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包括具有大於7.9的介電常數的介電金屬氧化物材料(亦即,「高介電常數」介電材料)。可用於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的示例性介電金屬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鉿、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釔、氧化鉭、氧化鍶、氧化鈦、氧化鑭、氧化鋇或上述各項的組合。其他適宜金屬 材料屬於本揭示案涵蓋的範疇內。可使用化學氣相沉積製程或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沉積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的厚度可處於自2nm至6nm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較小及較大的厚度。
可形成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以提供負電荷捕集。舉例而言,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可使用非化學計量的富氧組合物沉積,或可例如使用電漿執行表面處理以具有非化學計量的富氧表面壓縮。在此類實施例中,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可包括具有帶負電荷的間隙氧原子及/或懸掛或斷裂的金屬氧化物鍵的富氧介電金屬氧化物材料,從而在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內提供負電荷的累積。在說明性實例中,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內累積的負電荷的面密度可處於自5.0×109電子/cm2至1.0×1014電子/cm2的範圍內,諸如自1.0×1010電子/cm2至2.0×1013電子/cm2。與諸如氮化矽或氧化矽的其他介電材料相比,用於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中的介電金屬氧化物材料可累積較多的負電荷。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中的負電荷增加了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及半導體基板510的基板半導體層601的介面部分內的電洞累積。可在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及半導體基板510的基板半導體層601的靠近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的部分內形成耗盡區域。耗盡區域減少影像感測器的暗電流及/或白色像素。
可藉由在深溝槽719的剩餘體積中保形沉積介電材料來形成介電隔離層722L。介電隔離層722L包括介電材料,諸如未摻雜的矽玻璃、摻雜的矽玻璃(諸如硼矽酸鹽玻璃)或上述各項的組合。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與介電隔離層722L的組合可填充深溝槽719(具有或不具有接縫及/或包封的空腔)。
參照第9圖,可藉由平坦化製程自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表面709上方移除介電隔離層722L及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的水平部分。可使用凹槽蝕刻及/或化學機械平坦化製程來移除介電隔離層722L及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L的水平部分。在一個實施例中,所得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可在移除所得介電隔離層722的水平部分的凹槽蝕刻製程期間用作蝕刻終止層,或在移除介電隔離層722的水平部分的化學機械平坦化製程期間用作終止層。可隨後藉由執行各向同性蝕刻製程(諸如濕式蝕刻製程)來移除覆蓋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表面709的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的水平部分,此各向同性蝕刻製程對半導體基板510的半導體材料選擇性蝕刻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的材料。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721及介電隔離層722的剩餘垂直延伸部分填充深溝槽719,且在本文中稱為深溝槽隔離結構720。
參照第10圖,可選防反射塗料(ARC)層732、光學緩衝層734、介電柵格材料層742L及金屬反射材料層744L可相繼沉積在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表面709 上方。
可選ARC層732包括防反射塗料,此防反射塗料減少半導體基板510的半導體材料與覆蓋材料層(亦即,光學緩衝層734)之間的反射。可選ARC層732(若存在)可具有介於半導體基板510的半導體材料的折射率與光學緩衝層734的折射率之間的折射率。可選ARC層732可包括單個材料層或具有逐漸變化的折射率的多個層的層堆疊。可選ARC層732包括光學透明材料,且可包括半導體材料、絕緣材料、導電材料及/或聚合材料。ARC層732可具有自50nm至300nm範圍內的厚度,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
光學緩衝層734包括半導體材料(諸如矽、鍺、矽鍺合金或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或介電材料(諸如氧化矽、氮氧化矽、氮化矽或介電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鋁)。光學緩衝層734包括促進在隨後的各向異性蝕刻製程期間形成具有高深寬比的溝槽的材料。光學緩衝層734可形成為具有兩個水平平坦表面的未圖案化(毯覆)材料層,兩個水平平坦表面平行於半導體基板510的背側表面709。光學緩衝層734的遠端表面為光學緩衝層734的兩個水平平坦表面中的一者,此表面距離半導體基板510(亦即光學緩衝層734的頂表面)較遠。
介電柵格材料層742L可包括介電材料,諸如氧化矽、多孔介電材料、聚醯亞胺或另一介電材料。介電柵格材料層的厚度可處於自50nm至500nm的範圍內,但 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金屬反射材料層744L可包括可提供高反射率的金屬材料。舉例而言,金屬反射材料層744L可包括銀、鋁、銅、金或任何其他高反射性金屬材料。金屬反射材料層744L的厚度可處於自50nm至500nm的範圍內,但亦可使用更小及更大的厚度。
光阻層747可塗覆於金屬反射材料層744L上方,且可經微影圖案化以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區域內形成開口,亦即在光電偵測器的包括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一導電類型的阱607之間的相應p-n接面的區域內形成開口。感測電路的電晶體(諸如重設電晶體640、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及選擇電晶體660)的區域可被或可不被光阻層747覆蓋。
參照第11A圖及第11B圖,未被光阻層747的經圖案化部分遮蔽的介電柵格材料層742L及金屬反射材料層744L的部分可經蝕刻以形成穿過其中的開口。介電柵格材料層742L的剩餘部分形成介電柵格結構742,且金屬反射材料層744L的剩餘部分形成金屬柵格結構744。介電柵格結構742與金屬柵格結構744的堆疊組成柵格結構740,此柵格結構也稱為複合柵格結構。
柵格結構740可覆蓋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周邊,且針對位於相應子像素800內的每個光電偵測器界定光收集區域。像素900可包括用以偵測不同波長的光的子像素的集合。每個像素900可位於相應像素區域內,此像素區域包括子像素800的集合。舉例而言, 像素900可包括第一子像素801的至少一個實例,第二子像素802的至少一個實例,及第三子像素803的至少一個實例。在圖示實例中,像素可包括位於第一子像素區域的第一子像素801(諸如綠色子像素),位於兩個第二子像素區域的兩個第二子像素802(諸如兩個紅色子像素),及位於第三子像素區域的第三子像素803(諸如藍色子像素)。大體上,像素900可包括用以偵測不同波長範圍的光的至少兩種類型的子像素800的各個組合。或者,影像感測器可為包括單一類型子像素800的單色影像感測器。在此實施例中,每個像素900可僅包括單個子像素800。
大體上,柵格結構740至少包含具有反射側壁的金屬柵格結構744。柵格結構740可包含複合柵格結構,此複合柵格結構包括具有反射側壁的金屬柵格結構744與介電柵格結構742的垂直堆疊。柵格結構740可形成於光學緩衝層734的遠端表面上方。柵格結構740包括開口,此些開口覆蓋包含轉移電晶體630的光電偵測器中的相應一者上。與柵格結構的底表面接觸的光學緩衝層734的遠端表面的部分係光學緩衝層734的遠端表面的平坦遠端表面部分。在圖案化柵格結構的各向異性蝕刻製程期間,未與柵格結構740接觸的光學緩衝層734的遠端表面的部分可相對於包括柵格結構的底表面的水平平面並行垂直地凹進。
柵格結構740可將每個子像素800分成偵測器區域及感測電路區域。舉例而言,第一子像素801可包括第 一偵測器區域801D及第一感測電路區域801S,第一偵測器區域801D覆蓋第一子像素801的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第一感測電路區域801S覆蓋第一子像素801的感測電路(640、650、660)。第二子像素802可包括第二偵測器區域802D及第二感測電路區域802S,第二偵測器區域802D覆蓋第二子像素802的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第二感測電路區域802S覆蓋第二子像素802的感測電路(640、650、660)。第三子像素803可包括第三偵測器區域803D及第三感測電路區域803S,第三偵測器區域803D覆蓋第三子像素803的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第三極體層602,第三感測電路區域803S覆蓋第三子像素803的感測電路(640、650、660)。大體上,像素900內的所有子像素800的集合可以任何圖案佈置,此圖案促進像素900的陣列1000內的像素900的週期性重複。
參照第12圖,可在柵格結構740上方形成具有平坦頂表面的光學透明層770。光學透明層770可藉由沉積諸如可流動氧化物(flowable oxide;FOX)的自平坦化介電材料形成。或者,可沉積及平坦化(例如,藉由化學機械平坦化)透明介電材料以提供光學透明層770。
光學透明層770垂直延伸穿過柵格結構740中的開口,且具有與第一折射率不同的第二折射率。在光學緩衝層734上形成光學透明層770。
各種濾色材料可塗覆於光學透明層770上方,且 可經圖案化以形成各個濾色片780。濾色片780可包括第一子像素801的區域內形成的第一類型濾色片781、第二子像素802的區域內形成的第二類型濾色片782及第三子像素803的區域內形成的第三類型濾色片783。可選擇每種濾色材料的組合物以使得目標波長範圍內的光通過濾色材料,而目標波長範圍以外的光被濾色材料吸收。
可藉由將光學透明材料塗覆於濾色片780上方及藉由將光學透明材料圖案化成具有凸面的材料部分以在濾色片780上方形成光學透鏡790,此些凸面以柵格結構740內的下層開口中的相應一者為中心。
參照第13圖,載體基板690及黏合緩衝層689(若存在)可與互連級介電層670分離。可在載體基板690與半導體基板510分離之前或之後,將半導體基板510及上方的元件結構分割為分立的影像感測器。
大體上,可在半導體基板510上形成像素的陣列1000。像素的陣列1000內的每個像素包含至少一個子像素,且每個子像素包含位於半導體基板510的前表面609上的相應光電偵測器(包含轉移電晶體630)及相應感測電路(640、650、660)。
參照第14圖,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圖示用於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一配置的電路示意圖。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一配置包括轉移電晶體630及電晶體(640、650、660)的兩個互連集合。如第2A圖至第2D圖所示,可使用第一示例性結構的配置實施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 第一配置。光電偵測器可包含轉移電晶體630(630A、630B)。轉移電晶體630可包括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及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組合與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601之間的p-n接面。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可提供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頂側上,以提供電荷釘扎且從而減少暗電流及白色像素效應。基板半導體層601、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及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的集合用作釘扎光電二極體PPD。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用作轉移電晶體630的源極區域。
可提供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標記為「FD1」)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標記為「FD2」)。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可用作轉移電晶體630A的第一汲極區域,且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用作轉移電晶體630B的第二汲極區域。第一轉移閘極605A(標記為「TG1」)控制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電荷穿過位於第一轉移閘極605A下方的第一半導體通道至浮動擴散區域608的轉移。第二轉移閘極605B(標記為「TG2」)控制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電荷穿過位於第二轉移閘極605B下方的第二半導體通道至浮動擴散區域608的轉移。轉移電晶體630(630A或者630B)可用作光電偵測器。
感測電路可包括場效電晶體(640、650、660)的兩個互連組件。場效電晶體(640、650、660)的每個互連組件連接至第一浮動擴散區域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A、608B)的相應一者。場效電晶體(640、650、660)的第一互連組件包括第一重設電晶體RST1、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及第一選擇電晶體SEL1。場效電晶體(640、650、660)的第二互連組件包括第二重設電晶體RST2、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及第二選擇電晶體SEL2。每個重設電晶體640(亦即,RST1及RST2)用以在緊接感測之前洩放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電荷,使得在感測期間累積在相應浮動擴散區域(608A或608B)中的電荷與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電荷成線性比例。每個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亦即,SF1及ST2)的閘極經由金屬互連結構的集合電連接至相應浮動擴散區域(608A或608B)。因此,每個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的閘極處的電壓與相應浮動擴散區域(608A或608B)中的電荷成比例。每個選擇電晶體660(亦即,SEL1及SEL2)可在讀取操作期間導通,以在相應源極隨耦器電晶體與選擇電晶體660的共用節點處將電壓(由相應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的閘極處的電壓調變的)輸出至行輸出匯流排(標記為「V_out」)。在一個實施例中,可聯結第一選擇電晶體SEL1的輸出節點與第二選擇電晶體SEL2的輸出節點,且施加到第一選擇電晶體SEL1及第二選擇電晶體SEL2的閘極的閘電壓可用以僅輸出來自兩個選擇電晶體 (SEL1、SEL2)中的一者的單個輸出電壓。藉由在感測電路內提供場效電晶體(640、650、660)的額外互連組件,可針對圖2E中圖示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配置得出類似電路示意圖。
參照第15圖,圖示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二配置。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二配置可藉由將來自第一選擇電晶體SEL1的輸出電壓連接至第一行輸出匯流排(標記為「V_out1」)及藉由將來自第二選擇電晶體SEL2的輸出電壓連接至第二行輸出匯流排(標記為「V_out2」)而自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得出。在此實施例中,施加到第一選擇電晶體SEL1及第二選擇電晶體SEL2的閘極的閘電壓可彼此獨立。來自第一選擇電晶體SEL1的輸出電壓及來自第二選擇電晶體SEL2的輸出電壓可同時提供至第一行輸出匯流排及第二行輸出匯流排。可使用如第2A圖至第2D圖所示的第一示例性結構的配置實施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第二配置。
參照第16圖,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圖示用於第二光電偵測器電路的電路示意圖。第二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轉移電晶體630及電晶體的一個互連集合(640、650、660)。可使用如第3A圖至第3D圖所示的第二示例性結構的配置實施第二光電偵測器電路。轉移電晶體630包括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及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的組合與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601之間的p-n接面。第一導電類 型的釘扎層603提供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頂側上,以提供電荷釘扎且從而減少暗電流及白色像素效應。基板半導體層601、內埋式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6、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及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的集合用作釘扎光電二極體PPD。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用作轉移電晶體630的源極區域,且標記為「FD」的浮動擴散區域608用作轉移電晶體630的汲極區域。標記為「TG」的轉移閘極605控制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電荷至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轉移。轉移電晶體630(630A或者630B)可用作光電偵測器。
感測電路(640、650、660)可包括重設電晶體640(標記為「RST」),此重設電晶體用以在緊接感測之前洩放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電荷,使得在感測期間累積在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電荷與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電荷成線性比例。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標記為「SF」)的閘極經由金屬互連結構的集合電連接至浮動擴散區域608。因此,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的閘極處的電壓與浮動擴散區域608中的電荷成比例。選擇電晶體(標記為「SEL」)660在讀取操作期間導通,以在源極隨耦器電晶體與選擇電晶體660的共用節點處將電壓(由源極隨耦器電晶體650的閘極處的電壓調變的)輸出至行輸出匯流排(標記為「COLBUS」)。
參照第17圖,圖示合併本揭示案的光電偵測器電 路及控制電路的CMOS影像感測器。CMOS影像感測器包括像素900的陣列1000,此像素的陣列包含如上文所述的子像素800的各個結構。進一步地,CMOS影像感測器包括控制電路2000,此控制電路用以產生施加到陣列1000內的轉移閘極605及陣列1000的感測電路(640、650、660)的場效電晶體的閘極615的各個控制訊號。
每個子像素800包括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的實例。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包含轉移電晶體630)及感測電路(640、650、660),此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601上方。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此層與基板半導體層601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608,此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
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可藉由將至少兩個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以在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的至少一個實例及/或每個實例中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640、650、660)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由第17圖的CMOS影像感 測器執行的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可包含影像擷取操作以及額外操作,影像擷取操作自感測電路(640、650、660)產生電輸出,此電輸出具有與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電荷量成比例的量值,額外操作並未產生偵測到的光子強度的二維影像。在說明性實例中,額外操作可包含選自以下的單個操作或複數個操作: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飛行時間偵測操作、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及近紅外操作。
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為可用本揭示案的CMOS影像感測器執行的操作。在CMOS影像感測器中提供成對遮蔽像素,此稱為相位偵測像素。成對遮蔽像素可彼此實體間隔開以在拍攝兩個低解析度照片之後提供相位資訊的偵測。兩個不同較低解析度的影像可使用相位偵測像素拍攝,且可經比較找到用於透鏡的最佳設定,以獲取高解析度影像的最佳可能影像。具體而言,自相位偵測像素產生的相位資訊可用於決定最佳高解析度影像的焦距。在用於影像感測器的通用處理單元接收焦距資訊之後,通用處理單元可驅動透鏡移動至具有最佳焦點的位置。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可提供CMOS影像感測器的透鏡的焦距的速度調節。
飛行時間偵測操作使用飛行時間技術,以藉由量測人造光訊號的往返時間來解析本揭示案的CMOS影像感測器與針對由CMOS影像感測器拍攝的影像的每個點的標的之間的距離,人造光訊號係由發射預定波長光的雷射 或發光二極體提供。CMOS影像感測器的每個像素可包含用以偵測預定波長的光的子像素及/或由此子像素組成。基於雷射的飛行時間偵測操作可用作無掃描儀光偵測與測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操作的一部分,其中使用每個雷射脈衝擷取整個場景,而非諸如在掃描LIDAR系統中使用雷射束逐點擷取整個場景。飛行時間偵測操作可用於決定幾公分至多數公里範圍內的距離。目前,距離解析度為約1cm。在飛行時間偵測操作期間,每個像素(及/或每個子像素)可量測光自照明單元(可為雷射源或發光二極體)傳播至物件及返回到CMOS影像感測器所用的時間。可使用各個閘極(615、605)的快速操作。
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係光生載流子經由光電效應觸發短時間的大雪崩電流的操作。經由碰撞游離,電荷載流子(諸如電子及電洞)在高電場中加速以具有高動能。電荷載流子的高動能藉由游離塊狀材料產生額外電荷載流子。在來自單電荷載流子的高電場存在的情況下,電荷載流子的數量可以指數方式增加。在單光子雪崩操作中,使CMOS影像感測器的像素的p-n接面反向偏壓。可將像素設計為以遠高於擊穿電壓的反向偏壓的電壓操作。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可藉由在控制電路系統中提供用以感測雪崩電流的前邊緣的電路來有效地執行,以產生與雪崩累積同步的標準輸出脈衝,藉由將偏壓降低至擊穿電壓來中止雪崩,以及將光電二極體恢復到操作位準。可藉由計算量 測時槽內的輸出脈衝的數量來獲得訊號強度。可藉由量測輸出脈衝的時間分佈來獲得訊號的時間相關波形。
近紅外操作係使用包括近紅外濾光器的子像素陣列擷取近紅外光的操作。用於近紅外操作的控制脈衝的時序可與用於基於可見光譜中的光產生影像的控制脈衝的時序不同。特定而言,由於光電偵測器在近紅外範圍處的低敏感度,可延長用於光電偵測器(包含轉移電晶體630)的曝光時間,且與用於在可見光譜中擷取影像的常規操作相比,可修改用於光電偵測器的各個閘極(605、615)的脈衝圖案。
額外操作可與藉由抑制背景雜訊來增強由CMOS影像感測器擷取的影像的品質相關。在一個實施例中,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此層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形成另一p-n接面,且額外操作包含在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603中累積第一導電類型的電荷載流子的釘扎操作。在一個實施例中,額外操作包含溢流放電操作,其中在執行影像擷取操作之前洩放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中的電荷。
參照第18圖,將電壓的示例性集合圖示為在第14圖或第15圖的第一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的操作期間的時間函數。V_PPD係指第14圖或第15圖的釘扎光電偵測器PPD處的電壓。V_TG1係指施加到第一轉移閘極TG1的電壓,及V_TG2係指施加到第二轉移閘極TG2的電壓。V_SEL1係指施加到第一選擇器電晶體SEL1的 閘極的電壓,及V_SEL2係指施加到第二選擇器電晶體SEL2的閘極的電壓。不同脈衝圖案(由V_TG1及V_TG2所圖示)可同時施加到同一子像素內(亦即,同一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內)的複數個轉移閘極605。此外,可利用包括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的脈衝圖案的相應串將每個轉移閘極(TG1、TG2)電偏壓。大體上,施加到複數個轉移閘極605的不同脈衝圖案可啟用第14圖或第15圖的第一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的同時多個操作。同時多個操作可包括影像擷取操作及至少一個額外操作,額外操作諸如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飛行時間偵測操作、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及/或近紅外操作。
參照第19圖,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圖示用於第一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中的兩個轉移閘極(TG1、TG2)的示例性脈衝圖案。在此實例中,四個不同脈衝圖案可相繼施加到兩個轉移閘極(TG1、TG2)中的各者以針對兩個轉移閘極(TG1、TG2)中的各者提供四個不同操作。此外,由兩個轉移閘極(TG1、TG2)執行的操作可具有相同類型或具有不同類型。
共同參照第14圖、第15圖、第18圖及第19圖,每個子像素的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可包含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可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內的至少兩個不同轉移閘極605。在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可包含彼此或相互電隔離的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在一個實施例中,複數個浮動擴 散區域608包含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以及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包含第一轉移閘極605A,此第一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之間的第一通道區域,且包含第二轉移閘極605B,此第二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之間的第二通道區域。
在一個實施例中,感測電路(640、650、660)包含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及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一輸出電壓,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二輸出電壓。在一個實施例中,如第15圖所示,感測電路(640、650、660)包含兩個輸出節點(諸如V_out1及V_out2的節點),此些輸出節點用以單獨輸出來自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的第一輸出電壓及來自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的第二輸出電壓。在另一實施例中,如第14圖所示,感測電路(640、650、660)包含兩個輸出節點(諸如V_out1及V_out2的節點),此些輸出節點用以一次輸出一個選自以下的電壓:來自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的第一輸出電壓及來自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的第二輸出電壓。
參照第20圖,將電壓的示例性集合圖示為在第16圖的第二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的操作期間的時間函 數。V_SEL係指施加到第16圖的選擇電晶體SEL的閘極的電壓。V_PPD係指第16圖的釘扎光電偵測器PPD處的電壓。V_TG係指施加到轉移閘極TG的電壓。V_RST係指施加到重設電晶體RST(亦即,重設電晶體640)的閘極的電壓。V_FD係指浮動擴散區域608處的電壓。不同脈衝圖案(諸如脈衝圖案1及脈衝圖案2)可同時施加到轉移閘極605。換言之,可利用包括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的脈衝圖案的相應串將轉移閘極605電偏壓。可選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以相繼啟用影像擷取操作及至少一個額外操作,額外操作諸如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飛行時間偵測操作、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及/或近紅外操作。
參照第21圖,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圖示用於第二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中的轉移閘極605的示例性脈衝圖案。在此實例中,四個不同脈衝圖案可相繼施加到轉移閘極605以針對轉移閘極605提供四個不同操作。大體上,不同脈衝圖案的任何順序組合可施加到轉移閘極605以啟用第16圖的第二示例性光電偵測器電路中的順序多個操作。順序多個操作可包括影像擷取操作及至少一個額外操作,額外操作諸如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飛行時間偵測操作、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及/或近紅外操作。
共同參照第16圖、第20圖及第21圖,每個子像素的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可由單個轉移閘極605組成,且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繼施加到單個轉移閘極605。
參照第22圖,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提供操作諸 如影像感測器的裝置的大體方法。參照步驟2210,提供包括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 660)的實例的裝置。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 660)包括光電偵測器(包含轉移電晶體630)及感測電路(640、650、660)。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640、650、660)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601上方。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此層與基板半導體層601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608,此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參照步驟2220,可藉由將至少兩個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以在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 660)的實例中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
大體上,本揭示案的實施例的光電偵測器電路可包含包括像素900的陣列1000的CMOS影像感測器內的子像素的實例。像素900中的各者可包含至少一個子像素。
參照所有圖式且根據本揭示案的各個實施例,提供操作裝置的方法,其中方法包括提供包括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的實例的裝置的操作,其中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包括光電偵測器630及感測電路640、650、660,此些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601上方,其中光電偵測器630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 體層602,此層與基板半導體層601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608,此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方法進一步包括藉由將至少兩個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以在光電偵測器電路的實例中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的操作,其中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640、650、660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一實施例中,提供半導體元件,此半導體元件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601及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此光電偵測器電路位於基板半導體層601上且包含光電偵測器(包含轉移電晶體630)及感測電路(640、650、660)。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此層與基板半導體層601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608,此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同時及/或相繼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640、650、660)(可包括至感測電路 中的任何電晶體的閘控制電壓)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由單個轉移閘極組成(如第3A圖至第3C圖及第16圖所示),且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可相繼施加到單個轉移閘極605(如第20圖及第21圖所示)。
在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轉移閘極605包含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如第2A圖至第2E圖、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且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內的至少兩個不同轉移閘極605(如第18圖及第19圖所示)。
在一個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包含彼此或相互電隔離的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如第2A圖至第2E圖、第14圖及第15圖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包含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以及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包含第一轉移閘極605A,此第一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之間的第一通道區域,且包含第二轉移閘極605B,此第二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之間的第二通道區域。在一個實施例中,感測電路(640、650、660)包含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及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一浮動擴散區 域608A(亦即,FD1)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一輸出電壓,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亦即,FD2)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二輸出電壓。
根據本揭示案的實施例,提供CMOS影像感測器,包括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601上的像素900的陣列1000。像素900中的各者包含至少一個子像素800,且每個子像素800包含光電偵測器電路(630、640、650、660),此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包含轉移電晶體630的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640、650、660)。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此層與基板半導體層601形成p-n接面;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此些浮動擴散區域彼此或相互電隔離且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光電偵測器電路(640、650、660)可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脈衝圖案同時及/或相繼施加到複數個轉移閘極605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複數個轉移閘極605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608包含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複數個轉移閘極605包含第一轉移閘極605A,此第一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 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之間的第一通道區域,且包含第二轉移閘極605B,此第二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602與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之間的第二通道區域。感測電路包含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及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1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一浮動擴散區域608A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一輸出電壓,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F2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二浮動擴散區域608B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二輸出電壓。
本揭示案的各個方法及結構可用於提供光電偵測器電路,此光電偵測器電路可包含CMOS影像感測器的子像素且可使用共用釘扎光電二極體PPD執行多個功能。多個功能可包括典型影像擷取操作及至少另一額外操作,此些操作可向CMOS影像感測器提供額外的功能及/或可增強擷取影像的品質。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操作裝置的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提供包括光電偵測器電路的裝置,其中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上方,其中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以在 光電偵測器電路中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其中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包含:影像擷取操作及額外操作。影像擷取操作自感測電路產生電輸出,電輸出具有與累積在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中的電荷量成比例的量值。額外操作增強偵測到的光子強度的二維影像的品質。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額外操作包含選自以下的一單個操作或複數個操作: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飛行時間偵測操作、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以及近紅外操作。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其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形成另一p-n接面。額外操作包含釘扎操作,釘扎操作在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中累積第一導電類型的電荷載流子。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額外操作包含溢流放電操作,其中在執行影像擷取操作之前洩放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中的電荷。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由單個轉移閘極組成。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繼施加到單個轉移閘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轉移閘極包含複數個轉移閘極。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這些轉移閘極 內的至少兩個不同轉移閘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包含彼此或相互電隔離的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浮動擴散區域包含第一浮動擴散區域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這些轉移閘極包含第一轉移閘極,第一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第一通道區域,且包含第二轉移閘極,第二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第二通道區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感測電路包含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一輸出電壓。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二輸出電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感測電路包含兩個輸出節點,這些輸出節點用以單獨輸出來自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的第一輸出電壓及來自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的第二輸出電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裝置包含包括多個像素的陣列的CMOS影像感測器。這些像素中的各者包含至少一個子像素。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半導體結構包含,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以及光 電偵測器電路,位於基板半導體層上且包含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浮動擴散區域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光電偵測器電路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由單個轉移閘極組成。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繼施加到單個轉移閘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轉移閘極包含複數個轉移閘極。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這些轉移閘極內的至少兩個不同轉移閘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包含彼此或相互電隔離的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浮動擴散區域包含第一浮動擴散區域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這些轉移閘極包含第一轉移閘極,第一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第一通道區域,且包含第二轉移閘極,第二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第二通道 區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感測電路包含: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一輸出電壓;以及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二輸出電壓。
在本揭示內容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包括位於具有第一導電類型的摻雜的基板半導體層上的多個像素的陣列。這些像素中的各者包含至少一個子像素,且每個子像素包含光電偵測器電路,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光電偵測器及感測電路。光電偵測器包含: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基板半導體層形成p-n接面;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這些浮動擴散區域彼此或相互電隔離且與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複數個轉移閘極。光電偵測器電路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這些轉移閘極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感測電路的控制訊號與這些轉移閘極的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這些浮動擴散區域包含第一浮動擴散區域及第二浮動擴散區域。這些轉移閘極包含第一轉移閘極,第一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第一通道區域,且 包含第二轉移閘極,第二轉移閘極覆蓋位於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第二通道區域。感測電路包含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及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一輸出電壓,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第二輸出電壓。
前文概述了數個實施例的特徵,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更好地理解本揭示案的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易於使用本揭示案作為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的基礎以便實施本文所介紹的實施例的相同目的及/或實現相同優勢。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認識到,此類等效結構並未脫離本揭示案的精神及範疇,並且可在不脫離本揭示案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在本文中實施各種變化、取代及修改。
510:半導體基板
600:前側感測器部件
601:基板半導體層
609:前表面
620:淺溝槽隔離結構
670:互連級介電層
680:金屬互連結構
709:背側表面
720:深溝槽隔離結構
721:介電金屬氧化物襯墊
722:介電隔離層
732:防反射塗料(ARC)層
734:光學緩衝層
740:柵格結構
742:介電柵格結構
744:金屬柵格結構
770:光學透明層
780:濾色片
781:第一類型濾色片
782:第二類型濾色片
790:光學透鏡
801(800):第一子像素
802(800):第二子像素
803(800):第三子像素

Claims (10)

  1. 一種操作一裝置的方法,包含:提供包括一光電偵測器電路的該裝置,其中該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一光電偵測器及一感測電路,該光電偵測器及該感測電路位於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的一摻雜的一基板半導體層上方,其中該光電偵測器包含:一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該基板半導體層形成一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該浮動擴散區域與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一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以及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以在該光電偵測器電路中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該感測電路的一控制訊號與該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的一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包括一影像擷取操作及至少一額外操作,該至少一額外操作選自一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一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一近紅外操作或其組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影像擷取操作自該感測電路產生一電輸出,該電輸出具有與累積在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中的一電荷量成比例的一量值;以及 該至少一額外操作增強偵測到的光子強度的一二維影像的品質。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額外操作包含一溢流放電操作,其中在執行該影像擷取操作之前洩放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中的電荷。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光電偵測器包含一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其與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形成另一p-n接面;以及該至少一額外操作包含一釘扎操作,該釘扎操作在該第一導電類型的釘扎層中累積該第一導電類型的電荷載流子。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由一單個轉移閘極組成;以及將該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繼施加到該單個轉移閘極。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個轉移閘極包含複數個轉移閘極;以及將該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該些轉移閘極內的至少兩個不同轉移閘極。
  7.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含: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的一摻雜的一基板半導體層;以及一光電偵測器電路,位於該基板半導體層上且包含一光電偵測器及一感測電路,其中:該光電偵測器包含:一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該基板半導體層形成一p-n接面;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該浮動擴散區域與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一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至少一個轉移閘極;該光電偵測器電路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該至少一個轉移閘極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以及該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至少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該感測電路的一控制訊號與該至少一個轉移閘極的一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包括一影像擷取操作及至少一額外操作,該至少一額外操作選自一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一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一近紅外操作或其組合。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至少一個浮動擴散區域包含彼此或相互電隔離的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
  9. 一種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包括位於具有一第一導電類型的一摻雜的一基板半導體層上的多個像素的一陣列,其中:該些像素中的各者包含至少一個子像素,且每個子像素包含一光電偵測器電路,該光電偵測器電路包括一光電偵測器及一感測電路;該光電偵測器包含:一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其與該基板半導體層形成一p-n接面;複數個浮動擴散區域,該些浮動擴散區域彼此或相互電隔離且與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的一周邊橫向地間隔開;以及複數個轉移閘極;該光電偵測器電路用以藉由將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施加到該些轉移閘極來執行至少兩個不同操作;以及該至少兩個不同脈衝圖案相互或彼此在以下一項上不同:脈衝持續時間、脈衝幅度以及施加到該感測電路的一控制訊號與該些轉移閘極的一相應一者處的脈衝啟動之間的延遲時間,其中該至少兩個不同操作包括一影像擷取操作及至少一額外操作,該至少一額外操作選自一相位偵測自動聚焦操作、一單光子雪崩二極體操作、一近紅外操作或其組合。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其中: 該些浮動擴散區域包含一第一浮動擴散區域及一第二浮動擴散區域;該些轉移閘極包含一第一轉移閘極,該第一轉移閘極覆蓋位於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該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一第一通道區域,且包含一第二轉移閘極,該第二轉移閘極覆蓋位於該第二導電類型的釘扎光電二極體層與該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之間的一第二通道區域;以及該感測電路包含一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及一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該第一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該第一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一第一輸出電壓,該第二源極隨耦器電晶體用以產生與累積在該第二浮動擴散區域中的電荷成比例的一第二輸出電壓。
TW110103426A 2020-05-28 2021-01-29 操作裝置的方法、半導體結構以及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TWI764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85,364 2020-05-28
US16/885,364 US11258971B2 (en) 2020-05-28 2020-05-28 Multi-function transfer gate electrode for a photodetector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5546A TW202145546A (zh) 2021-12-01
TWI764550B true TWI764550B (zh) 2022-05-11

Family

ID=7702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3426A TWI764550B (zh) 2020-05-28 2021-01-29 操作裝置的方法、半導體結構以及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8971B2 (zh)
CN (1) CN113206115A (zh)
TW (1) TWI764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95030B2 (en) * 2020-12-30 2023-07-04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Reduced cross-talk pixel-array substrat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28985A1 (en) * 2013-03-15 2016-01-28 Rambus Inc. Threshold-monitoring, conditional-reset image sensor
TW201904271A (zh) * 2017-04-06 2019-01-16 美商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藉由升壓光電二極體驅動之成像感測器
US20190339392A1 (en) * 2018-05-07 2019-11-07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mage sensor with boosted photodiodes for time of flight measurements
US20200007804A1 (en) * 2014-02-07 2020-01-02 Rambus Inc. Feedthrough-compensated image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0127A2 (en) * 2011-07-13 2013-01-17 Sionyx, Inc. Biometric imaging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6814967B2 (ja) * 2016-06-17 2021-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7362198B2 (ja) * 2018-07-18 2023-10-17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受光素子、測距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330218B2 (en) * 2018-08-22 2022-05-10 Gigajot Technology, Inc. Split-readout image sens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28985A1 (en) * 2013-03-15 2016-01-28 Rambus Inc. Threshold-monitoring, conditional-reset image sensor
US20200007804A1 (en) * 2014-02-07 2020-01-02 Rambus Inc. Feedthrough-compensated image sensor
TW201904271A (zh) * 2017-04-06 2019-01-16 美商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藉由升壓光電二極體驅動之成像感測器
US20190339392A1 (en) * 2018-05-07 2019-11-07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mage sensor with boosted photodiodes for time of flight measure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58971B2 (en) 2022-02-22
US20210377481A1 (en) 2021-12-02
CN113206115A (zh) 2021-08-03
TW202145546A (zh)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18563B1 (ko) Cmos 이미지 센서용 다중 딥 트렌치 격리(mdti) 구조체
KR100895737B1 (ko) 고체 촬상 소자 및 고체 촬상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8212297B1 (en) High optical efficiency CMOS image sensor
KR20190037186A (ko) 핀형 포토다이오드 이미지 센서에 대한 후방 측 깊은 트렌치 격리(bdti) 구조물
US9130072B1 (en) Backside illuminated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101474A (en) Multilayer image sensor pixel structure for reducing crosstalk
KR20180038148A (ko) 이미지 센서
KR20140020713A (ko) 3d 이미지 센서 구조를 제조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730362B2 (en) Image sensor with controllable vertically integrated photodetectors
US20220367546A1 (en) Photodetector using a buried gate electrode for a transfer transisto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818256B (zh) 影像感測器的透明折射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I764550B (zh) 操作裝置的方法、半導體結構以及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
US20230369361A1 (en) Fast charge transfer floating diffusion region for a photodetector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230369364A1 (en) Optical blocking structures for black level correction pixels in an image sensor
TWI760010B (zh) 影像感測件、光學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KR20150055663A (ko) 이미지센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WO2023021758A1 (ja) 光検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