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4535B - 口罩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口罩裝置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4535B
TWI764535B TW110102540A TW110102540A TWI764535B TW I764535 B TWI764535 B TW I764535B TW 110102540 A TW110102540 A TW 110102540A TW 110102540 A TW110102540 A TW 110102540A TW I764535 B TWI764535 B TW I7645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body
air
mask
battery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6080A (zh
Inventor
李建旺
金昊重
金兌埈
崔致英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6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6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5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06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with pumps for forced venti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53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h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2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38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cup configu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8Component parts for gas-masks or gas-helmets, e.g. windows, straps, speech transmitters, signal-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2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口罩裝置。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包括:口罩本體;複數個電子部件,設置在所述口罩本體;以及口罩本體蓋,與所述口罩本體相結合,以覆蓋所述複數個電子部件,所述複數個電子部件包括:電池,配置在所述口罩本體的正面中心;一對風扇模組,分別配置在所述電池的左側和右側;以及控制模組,配置在所述一對風扇模組與所述電池之間的區域,所述電池、所述風扇模組以及所述控制模組在所述口罩本體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排。

Description

口罩裝置
本發明涉及口罩裝置。
一般而言,口罩(Mask)是為了避免因病菌、灰塵等的吸入或者病毒或細菌引起的飛沫傳播而遮擋使用者的鼻部和嘴部的裝置。口罩為了遮擋使用者的鼻部和嘴部而緊貼使用者的臉部。口罩過濾向使用者的鼻部和嘴部流入的空氣中包含的病菌、灰塵等,並使被過濾的空氣流入到使用者的嘴部和鼻部。包含在空氣和空氣中的病菌、灰塵等通過包括過濾器的口罩的本體,病菌、灰塵等被口罩的本體過濾。
但是,由於空氣在通過口罩的本體後向使用者的鼻部和嘴部流入,使用者吐出的空氣也在通過口罩的本體後向外部流出,因而發生使用者無法順暢地呼吸的問題。最近,為了消除以上提及的呼吸的不便,開發出具有馬達、風扇、過濾器的口罩。
在習知文獻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10-2016-0129562號(公開日:2016年11月09日)中公開了「空氣吸入式口罩」(以下稱為習知文獻1)。
習知文獻1所公開的口罩包括:面罩,形成有空氣吸入口;空氣通道部,設置在所述面罩的內部;以及配戴部,與所述面罩的背面結合而覆蓋所述空氣通道部。在所述配戴部的背面可以設置有密封構件,與使用者的面部接觸,且用於形成呼吸空間。
在所述面罩的背面可以形成有提供用於容置風扇模組的空間的空氣引導壁,在所述空氣引導壁的下方可以形成有用於容置電池的電池容置部。通過風扇模組的運轉,吸入到所述空氣吸入口的空氣在穿過空氣通道部後可以被供應到配戴部的呼吸空間。
另外,在習知文獻1中公開的口罩中,風扇模組位於口罩的上部,相對較重的電池位於口罩的下部,因此可能會產生口罩因重力而下垂的問題。當發生口罩下垂的現象時,在口罩與使用者的面部之間產生間隙,從而對使用口罩帶來很大的不便。
此外,口罩具有風扇模組和電池都配置在其正面中心部分的結構,因此存在由於重量沒有分散到口罩整體而大大增加了施加到耳部的重量的問題。
另外,在習知文獻的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10-2018-0009326號(公開日:2018年01月26日)中公開了「功能性口罩」(以下,稱為習知文獻2)。
習知文獻2所公開的口罩包括:骨架部,形成有空氣吸入口;蓋部,與所述骨架部的正面相結合;以及面體部,與所述骨架部的背面相結合,並緊貼到使用者的面部。
所述骨架部包括:正面骨架,形成有空氣吸入口;背面骨架,與所述正面骨架的背面相結合,並形成用於容置複數個電子部件的內部空間。
所述複數個電子部件可以包括風扇模組、基板以及電池等,具體而言,在所述內部空間的中心部分可以配置有風扇模組,在一側方可以配置有基板,並且在另一側方可以配置有電池。
在此,由於所述電池與其他部件相比相對較重,因而在長時間配戴口罩時可能發生電池所在的口罩部分下垂的現象。當發生口罩的下垂現象時,在使用者的面部和口罩之間產生間隙,從而對使用口罩帶來很大不便。
並且,當將口罩掛在耳部配戴時,所述電池位於與使用者的耳部相鄰的位置,因此存在由於電池的重量而大大增加了施加到耳部的重量的問題。因此,存在長時間配戴口罩時引起耳部的極大疼痛的問題。
另外,當為了減輕電池的重量而將電池的容量設計為較小時,存在明顯縮短了具有風扇模組的口罩的可用時間的問題。而且,當所述電池的容量較小時,存在難以高速運轉風扇以提供高風量的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問題而提出,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口罩的重量最小化且小型化的口罩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通過使口罩掛到耳部時施加到耳部的重量最小化來實現長時間使用的口罩裝置。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通過增加電池的容量來增加風扇的驅動時間並實現風扇的高速運行的口罩裝置。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自然冷卻電池和電路基板的熱量的口罩裝置。
為了達成如上所述的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口罩本體;複數個電子部件,設置在所述口罩本體;以及口罩本體蓋,與所述口罩本體相結合,以覆蓋複數個所述電子部件,所述複數個電子部件包括:電池,配置在所述口罩本體的正面中心;一對風扇模組,分別配置在所述電池的左側和右側;以及控制模組,配置在所述一對風扇模組與所述電池之間的區域,所述電池、風扇模組以及控制模組在所述口罩本體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排。
根據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口罩裝置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由於相對較重的電池配置在口罩裝置的中心,因而具有能夠減輕使用者在配戴口罩裝置的狀態下耳部感受到負擔的優點。並且,能夠將電池的容量設計為相對較大,從而具有能夠增加風扇的驅動時間並實現風扇高速運行的優點。
第二,控制模組可以配置成包圍電池的周邊部,並且風扇模組、電池以及控制模組可以在口罩裝置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排。因此,具有能夠有效地應用口罩裝置的有限內部空間而使口罩裝置小型化的優點。
第三,由於向電子部件提供電源的電池和控制電子部件運轉的控制模組配置在口罩裝置的中心部分,因而具有能夠容易地將電源或電線連接到各種電子部件(例如風扇模組、感測器等)的優點。
第四,由於將電池和控制模組配置成與流入外部空氣的口罩裝置的空氣流路相鄰,因而具有能夠自然冷卻電池和電路基板的熱量的優點。
1:口罩裝置
10:口罩本體
101:蓋結合槽
102:第一蓋結合部
103:第一拖架結合部
104:支撐筋
106:第二蓋結合部
107:第二拖架結合部
108:掛件安裝部
108a:第一掛件安裝部
108b:第二掛件安裝部
109:感測器安裝部
109a:第一部分
109b:第三部分
109c:第二部分
11:本體正面
110:風扇模組安裝部
12:本體背面
120:空氣通道部
120a:第一空氣通道部
120b:第二空氣通道部
125a:緊固部
125b:緊固部
128:控制模組安裝部
128a:第一控制模組安裝部(控制模組安裝部)
128b:第二控制模組安裝部(控制模組安裝部)
129:空氣吐出口
129a:第一空氣吐出口
129b:第二空氣吐出口
13:電池
130:電源模組安裝部
135:連接器孔
14:壓力感測器
140:電池安裝部
141:豎向筋
142:橫向筋
143:電池容置空間
150:空氣排出部
154:第一空氣排出口(空氣排出口)
155:第二空氣排出口(空氣排出口)
16:第一風扇模組(風扇模組)
17:第二風扇模組(風扇模組)
18:控制模組
18a:第一基板(基板)
18b:第二基板(基板)
18c:第三基板(基板)
19:電源模組
192:連接器
195:操作部
20:口罩本體蓋
201:蓋正面
202:蓋背面
203:第一結合筋
204:第二結合筋
205:第三結合筋
205a:水平筋
205b:垂直筋
21:第一過濾器安裝部
211:第一空氣吸入口(空氣吸入口)
212: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過濾器蓋安裝槽)
22:第二過濾器安裝部
221:第二空氣吸入口(空氣吸入口)
222:第二過濾器蓋安裝槽
23:第一過濾器(過濾器)
24:第二過濾器(過濾器)
25:第一過濾器蓋(過濾器蓋)
250:開口
251:第一空氣流入口(空氣流入口)
251a:第一空氣吸入孔(上部空氣流入孔)
251b:第二空氣吸入孔(側部空氣流入孔)
251c:第三空氣吸入孔(下部空氣流入孔)
26:第二過濾器蓋(過濾器蓋)
261:第二空氣流入口(空氣流入口)
261a:第一空氣吸入孔(上部空氣流入孔)
261b:第二空氣吸入孔(側部空氣流入孔)
261c:第三空氣吸入孔(下部空氣流入孔)
262:結合凸起
30:密封托架
301:密封插入部
302:固定引導件
304:第一本體結合部
305:第二本體結合部
306:拖架插入部
40:密封部
400a:結合部
400b:緊貼部
400c:側面部
401:拖架插入槽
404:第一安置部
405:第二安置部
406:第三安置部
A,B,C,D:空氣的流動方向
S:呼吸空間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左側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右側立體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後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仰視圖;
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6和圖7是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運轉時的空氣流動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蓋的正面立體圖;
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蓋的背面立體圖;
圖10是拆除了口罩本體蓋和電池之本發明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正面立體圖;
圖11是拆除了口罩本體蓋之本發明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左側立體圖;
圖1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縱剖視圖;
圖1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的左側立體圖;以及
圖1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的前視圖。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左側立體圖;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右側立體圖;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後視圖;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仰視圖。
參照圖1至圖4,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1可以包括口罩本體10和結合在口罩本體10的口罩本體蓋20。
口罩本體10和口罩本體蓋20可以以能夠分離的方式相結合。通過將口罩本體10和口罩本體蓋20相結合,能夠在口罩本體10與口罩本體蓋20之間形成內部空間。在所述內部空間可以配置有用於驅動口罩裝置1的結構元件。所述內部空間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與口罩本體蓋20的背面之間。可以由口罩本體10定義口罩裝置1的背面,而口罩本體蓋20可以定義口罩裝置1的正面。
口罩裝置1的後方定義為與使用者的臉部相對的口罩裝置1的背面所在的方向,口罩裝置1的前方為所述後方的相反方向,其定義為向外部露出的口罩裝置1的正面所在的方向。
口罩裝置1還可以包括密封托架30和以能夠分離的方式結合在密封托架30的密封部40。
述密封托架30以能夠分離的方式結合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從 而能夠將密封部40固定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此外,當密封托架30從口罩本體10的背面分離時,密封部40能夠從口罩本體10脫離。
密封部40利用密封托架30支撐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並可以在密封部40與口罩本體10的背面之間定義用於呼吸的呼吸空間S。密封部40緊貼在使用者的臉部,並通過包覆使用者的鼻部和嘴部能夠限制外部空氣向呼吸空間S流入。
口罩本體蓋20可以包括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可以位於口罩本體蓋20的右側,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可以位於口罩本體蓋20的左側。
以配戴在使用者的臉部的口罩裝置1為基準定義左側方向(左側)和右側方向(右側)。亦即,在使用者配戴口罩裝置1的狀態下,將使用者的右側定義為口罩裝置1的右側,將使用者的左側定義為口罩裝置1的左側。
並且,以配戴在使用者的臉部的口罩裝置1為基準定義上側方向(上方)和下側方向(下方)。
可以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安裝第一過濾器蓋25,而在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安裝第二過濾器蓋26。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的內側可以配置過濾器23、24(參照圖5),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可以覆蓋所述過濾器。
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可以以能夠分離的方式分別結合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例如,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可以分別與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干涉配合。
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各自可以包括正面部和沿著所述正面部的邊緣或背面邊緣向後側延伸的側面部。
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各自的側面部可以由四個側面構成,所述四個側面可以包括上側面、下側面、左側面以及右側面。
在第一過濾器蓋25的側面部可以形成有一個或複數個第一空氣流入口251(a first air inlet)。在第二過濾器蓋26的側面部也可以形成有一個或複數個第二空氣流入口261(a second air inlet)。
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安裝了第一過濾器蓋25的狀態下,第一 空氣流入口251可以形成為向外部露出。在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安裝了第二過濾器蓋26的狀態下,第二空氣流入口261可以形成為向外部露出。
第一空氣流入口251和第二空氣流入口261可以形成在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的側面。雖未圖示,但第一空氣流入口251和第二空氣流入口261也可以分別形成在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的正面部。
第一空氣流入口251和第二空氣流入口261可以形成在從將所述側面部進行二等分的線更靠近所述正面部的位置。
在第一過濾器蓋25的側面部提供有複數個第一空氣流入口251的情況下,第一空氣流入口251可以包括形成在右側面的第一空氣吸入孔(suction hole)251a、形成在左側面的第二空氣吸入孔251b以及形成在上側面的第三空氣吸入孔251c。
與此同樣地,在第二過濾器蓋26的側面部提供有複數個第二空氣流入口261的情況下,第二空氣流入口261可以包括形成在左側面的第一空氣吸入孔261a、形成在右側面的第二空氣吸入孔261b以及形成在上側面的第三空氣吸入孔261c。
另外,在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中的任意一個可以形成有開口250,開口250可以形成在第一過濾器蓋25和第二過濾器蓋26中的任意一個的邊緣。此外,在開口250可以安裝有用於控制口罩裝置1的運轉的操作部195。在本實施例中,以操作部195安裝在第一過濾器蓋25的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操作部195可以作為用於接通/關閉口罩裝置1的電源的操作開關。操作部195在安裝在開口250的狀態下,可以露出口罩裝置1的前方。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掛件安裝部108。掛件安裝部108可以提供在口罩本體10的左側和右側。
亦即,掛件安裝部108可以包括:第一掛件安裝部108a,提供在口罩本體10的右側;第二掛件安裝部108b,提供在口罩本體10的左側。
第一掛件安裝部108a和第二掛件安裝部108b分別在口罩本體10的上下方向上可以隔開地提供有複數個。詳細而言,第一掛件安裝部108a可以提供在口罩本體10的右側上方和右側下方,第二掛件安裝部108b可以提供在口罩本體10的左側上方和左側下方。
在掛件安裝部108可以安裝有用於維持口罩裝置1緊貼在使用者的臉部的狀態的帶。
例如,帶的兩端部可以將第一掛件安裝部108a和第二掛件安裝部108b相連接,或者可以將在上下方向上隔開的兩個第一掛件安裝部108a和在上下方向上隔開的兩個第二掛件安裝部108b分別相連接。
在前者的情況下,所述帶將呈包覆使用者的後腦部的形態,在後者的情況下,所述帶將呈掛在使用者的兩側耳部的形態。
掛件安裝部108可以由切開口罩本體10的一部分形成。因此,空氣也可以通過形成在掛件安裝部108的間隙向口罩本體10與口罩本體蓋20之間的內部空間流入。
詳細而言,通過掛件安裝部108流入到所述內部空間的外部空氣可以冷卻所述內部空間配置的電子部件。此外,通過冷卻電子部件而溫度上升的空氣可以再次通過掛件安裝部108向口罩本體10的外部排出。此外,為了限制通過掛件安裝部108流入到所述內部空間的空氣向所述呼吸空間流入,口罩裝置1的內部可以具有密封結構。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用於將被過濾的空氣向呼吸空間供應的空氣吐出口129。使用者可以吸入通過空氣吐出口129供應到所述呼吸空間的被過濾的空氣而進行呼吸。
空氣吐出口129可以包括:第一空氣吐出口129a,將流入到第一空氣流入口251而被過濾的空氣向所述呼吸空間吐出;第二空氣吐出口129b,將流入到第二空氣流入口261而被過濾的空氣向所述呼吸空間吐出。
以口罩本體10的中心為基準,第一空氣吐出口129a可以配置在右側,第二空氣吐出口129b可以配置在左側。流入到第一空氣流入口251的空氣可以在通過過濾器23後向第一空氣吐出口129a流動。流入到第二空氣流入口261的空氣可以在通過過濾器24後向第二空氣吐出口129b流動。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用於將使用者呼出的空氣向外部空間排出的空氣排出口154、155。空氣排出口154、155可以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下部。
空氣排出口154、155可以包括:第一空氣排出口154,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下端;第二空氣排出口155,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底面。
詳細而言,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下端可以形成有向前方延伸的筋, 可以將由所述筋定義的面定義為口罩本體10的底面。
在口罩本體10與口罩本體蓋20之間可以形成供空氣穿過第一空氣排出口154並朝向第二空氣排出口155下降流動的流動空間。
在第一空氣排出口154和第二空氣排出口155中的一個以上可以形成有單向閥。利用所述單向閥能夠防止外部空氣向呼吸空間流入,或者通過第二空氣排出口155排出的空氣逆流的現象。所述單向閥可以位於第一空氣排出口154與第二空氣排出口155之間的流動空間。
作為一例,可以提供具有與第一空氣排出口154的大小和形狀對應的大小和形狀的扁平的活頁瓣(flap)狀的單向閥。
詳細而言,所述活頁瓣的上端與第一空氣排出口154的上側邊緣相連接,當使用者呼氣時,所述活頁瓣會彎曲或轉動而開放第一空氣排出口154,當使用者吸氣時,所述活頁瓣緊貼到第一空氣排出口154,從而能夠防止外部空氣或被排出的空氣再流入到呼吸空間的現象。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感測器安裝部109。在感測器安裝部109可以安裝有用於從所述呼吸空間獲取各種資訊的感測器。感測器安裝部109可以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上部。考慮到在使用者呼吸時能夠恆定地感測出呼吸空間的壓力變化的位置,感測器安裝部109可以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上部。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連接器孔135。連接器孔135可以理解為設置用於向口罩裝置1進行供電的連接器(未圖示)的開口。連接器孔135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左側邊緣和右側邊緣中的任意一側。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操作部195和連接器連接在後述的電源模組19(參照圖5),因而連接器孔135可以提供在與設置有電源模組19的位置相應的口罩本體10的左側和右側中的任意一側。
以下,基於分解立體圖對口罩裝置1的結構元件進行詳細說明。
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參照圖5,本發明的口罩裝置1可以包括口罩本體10、口罩本體蓋20、密封托架30、以及密封部40。
詳細而言,口罩本體10和口罩本體蓋20可以彼此結合而形成口罩裝置1的外形。
在口罩本體10與口罩本體蓋20之間可以形成有用於容置使口罩 裝置1進行運轉的結構元件的內部空間。密封托架30和密封部40結合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並在使用者的臉部與口罩本體10之間形成呼吸空間,能夠防止外部空氣向所述呼吸空間流入。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蓋結合槽101。蓋結合槽101可以沿著口罩本體10的正面邊緣形成。蓋結合槽101可以形成為臺階。蓋結合槽101可以與口罩本體蓋20的邊緣對應地形成。蓋結合槽101可以形成為由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一部分向後方凹陷。通過將口罩本體蓋20朝向口罩本體10的蓋結合槽101移動,能夠在蓋結合槽101插入口罩本體蓋20。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第一蓋結合部102。在第一蓋結合部102可以支撐口罩本體蓋20的上部。第一蓋結合部102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上部。
例如,第一蓋結合部102可以由能夠結合卡鈎的結構構成。在口罩本體蓋20的背面可以形成有結合在第一蓋結合部102的卡鈎。
第一蓋結合部102可以提供有複數個,所述卡鈎也與第一蓋結合部102對應地提供有複數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蓋結合部102可以以口罩本體10的中心為基準分別提供在左側和右側。第一蓋結合部102可以稱為上側蓋結合部。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第一托架結合部103。第一托架結合部103可以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上部。第一托架結合部103可以支撐密封托架30的上部。
第一托架結合部103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上部。
例如,第一托架結合部103可以形成為由構成口罩本體10的部分從口罩本體10的背面向前方凸出。因此,當從口罩本體10的後方觀察時,第一托架結合部103可以理解為凹陷部,而當從前方觀察時,可以理解為凸出部。
在密封托架30可以形成有第一本體結合部304,其形成為與第一托架結合部103的凹陷形狀相同的形狀,並安置在第一托架結合部103。
第一托架結合部103可以以口罩本體10的中心為基準分別提供在左側和右側。第一托架結合部103可以定義為上側托架結合部。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支撐筋104。
支撐筋104可以形成為從口罩本體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當在口 罩本體10結合口罩本體蓋20時,支撐筋104可以接觸到口罩本體蓋20的背面。
口罩本體10和口罩本體蓋20可以利用支撐筋104抵抗沿著前後方向作用的外力。支撐筋104可以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提供有複數個。
另外,支撐筋104可以執行用於固定在口罩本體10上安裝的控制模組18的一部分的功能。為此,支撐筋104可以由卡鈎形狀構成。換言之,可以在支撐筋104的端部凸出有卡止凸起,從而固定控制模組18的端部。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第二蓋結合部106。
第二蓋結合部106可以支撐口罩本體蓋20的下部。第二蓋結合部106可以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下端以卡鈎形態凸出。第二蓋結合部106可以以口罩本體10的中心為基準分別提供在左側和右側。第二蓋結合部106可以定義為下側蓋結合部。
在口罩本體蓋20可以形成有用於結合第二蓋結合部106的卡鈎卡止部,所述卡鈎卡止部可以分別形成在口罩本體蓋20的左側和右側。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第二托架結合部107。第二托架結合部107可以支撐密封托架30的下部。第二托架結合部107可以由口罩本體10呈開口而形成。第二托架結合部107可以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下部。例如,第二托架結合部107可以定義為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貫穿孔。
在密封托架30可以形成有插入到第二托架結合部107的第二本體結合部305。第二托架結合部107提供有複數個,第二本體結合部305也可以與第二托架結合部107對應地提供有複數個。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托架結合部107可以以口罩本體10的中心為基準分別提供在左側和右側。第二托架結合部107可以定義為下側托架結合部。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以上提及的感測器安裝部109。
感測器安裝部109可以由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一部分向前方凸出的筋狀構成。詳細而言,感測器安裝部109由沿著感測器的邊緣包圍的筋形態構成,在所述感測器安裝部的內部形成有用於設置感測器的設置空間。
在相當於感測器安裝部109的內側的口罩本體10形成有用於使所述設置空間和所述呼吸空間相連通的孔。配置在所述設置空間的感測器包括壓力感測器,所述壓力感測器可以通過所述孔感測呼吸空間的壓力資訊。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風扇模組安裝部110。
風扇模組安裝部110可以包括: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用於安裝第一風扇模組16;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用於安裝第二風扇模組17。
所述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和所述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詳細而言,所述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可以配置在口罩本體10的右側,所述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可以配置在口罩本體10的左側。
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可以分別以能夠分離的方式結合在所述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和所述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空氣通道部120。
空氣通道部120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在空氣通道部120的內部可以形成有能夠使空氣通過的流路。
空氣通道部120可以包括:第一空氣通道部120a(參照圖10),連接在所述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第二空氣通道部120b(參照圖10),連接在所述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
為使所述第一空氣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氣通道部位於所述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與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之間,所述第一空氣通道部和第二空氣通道部可以分別配置在與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中心相鄰的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的邊緣和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的邊緣。
另外,所述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和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可以構成為,以經過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中心的垂直面(或者垂直線)為基準呈對稱的形狀。與此相同地,所述第一空氣通道部和第二空氣通道部也可以構成為,以經過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中心的垂直面或垂直線為基準呈對稱的形狀。
空氣通道部120的一端部與風扇模組16、17的吐出口相連通,從而使外部空氣向空氣通道部120的內部流入。此外,空氣通道部120的另一端部與空氣吐出口129相連通,從而使流入到空氣通道部120的空氣向呼吸空間S吐出。
在空氣通道部120的正面可以安裝有控制模組18。
在空氣通道部120的正面可以形成有用於安裝控制模組18的控制模組安裝部128。空氣通道部120的正面一部分由可以安置控制模組18的平面部構成,可以將所述平面部定義為控制模組安裝部128。
控制模組安裝部128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提供 在所述第一空氣通道部;第二控制模組安裝部128b,提供在所述第二空氣通道部。在第一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和第二控制模組安裝部128b可以固定有一個控制模組18,或者複數個控制模組可以分別固定在第一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和第二控制模組安裝部128b。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用於安裝電源模組19的電源模組安裝部130。
電源模組安裝部130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電源模組安裝部130可以提供在口罩本體10的左側和右側中的任意一側。
電源模組安裝部130可以位於風扇模組安裝部110的側方。具體而言,電源模組安裝部130可以提供在風扇模組安裝部110與口罩本體10的側端部之間。口罩本體10的側端部可以定義為在配戴時與使用者的耳部相鄰的端部。此外,在提供有電源模組安裝部130的口罩本體10的側端部可以配置連接器孔135。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用於安裝電池的電池安裝部140。
電池安裝部140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電池安裝部140可以從口罩本體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並形成為包覆所述電池。
例如,電池安裝部140可以包括:一對引導筋,從口罩本體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連接筋,將所述一對引導筋的前端部相連接。此外,可以在由所述一對引導筋和所述連接筋定義的電池容置空間安裝所述電池。
所述電池從所述電池容置空間的上側向下側移動而插入到電池容置空間,並可以向逆方向移動而進行分離。插入到電池安裝部140的電池的下部可以被後述的空氣排出部150支撐。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空氣排出部150。
空氣排出部150可以形成在口罩本體10的下部。空氣排出部150形成用於使從第一空氣排出口154朝向第二空氣排出口155流動的空氣流動的流動空間。
空氣排出部150可以從口罩本體10的正面向前方凸出而形成。此外,空氣排出部150可以呈拱形且以具有弧度的方式延伸,或者彎曲多次而延伸。
當口罩本體10結合口罩本體蓋20時,空氣排出部150的前端部 接觸到口罩本體蓋20的背面,從而劃分口罩本體10的內部空間和流動空間。空氣排出部150可以定義所述流動空間的頂面和兩側面,口罩本體蓋20的背面可以定義所述流動空間的正面。此外,口罩本體10的正面可以定義所述流動空間的背面,形成有第二空氣排出口155的口罩本體10的底面可以定義所述流動空間的底面。
空氣排出部150的頂面可以支撐電池的下端。由拱形或隧道形狀構成的空氣排出部150的兩側下端連接在口罩本體10的底面,口罩本體10的底面可以由從口罩本體10的正面下端向前方延伸的筋定義。蓋結合槽101可以沿著形成口罩本體10的底面的筋的前端凹陷形成,口罩本體蓋20的背面下端結合在蓋結合槽101。
定義所述流動空間的背面的口罩本體10的正面可以形成有第一空氣排出口154。
如上所述,口罩本體蓋20可以包括一對過濾器安裝部21、22。
過濾器安裝部21、22可以由口罩本體蓋20的正面朝向背面凹陷規定深度而形成。在凹陷形成的過濾器安裝部21、22的內側容置過濾器23、24,在容置有過濾器23、24的狀態下,過濾器安裝部21、22的邊緣可以安裝過濾器蓋25、26。
過濾器安裝部21、22可以形成有空氣吸入口211、221。空氣吸入口211、221可以與形成在風扇模組16、17的正面的吸入口相連通。空氣吸入口211、221的邊緣可以具有傾斜面,所述傾斜面從正面越靠近背面時其越向直徑減小的方向傾斜。
在過濾器安裝部21、22的側面可以形成有用於固定過濾器蓋25、26的過濾器蓋安裝槽212。過濾器蓋25、26可以形成有插入到過濾器蓋安裝槽212的結合凸起。雖然圖5中僅顯示形成在左側過濾器蓋26的結合凸起262,但是在右側過濾器蓋25也形成有與之相同的結合凸起。在過濾器安裝部21、22的空氣吸入口211、221的背面邊緣與風扇模組16、17的風扇吸入口之間提供有用於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覆空氣吸入口211、221和風扇模組16、17的風扇吸入口的邊緣,從而能夠防止外部空氣流入。
過濾器安裝部21、22可以包括: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提供在口罩本體蓋20的右側;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提供在口罩本體蓋20的左側。
可以將形成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空氣吸入口定義為第一空氣吸入口211,將形成在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的空氣吸入口定義為第二空氣吸入口221。
過濾器23、24可以包括:第一過濾器23,容置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內側;第二過濾器24,容置在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的內側。
過濾器蓋25、26可以包括:第一過濾器蓋25,安裝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第二過濾器蓋26,安裝在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在第一過濾器蓋25可以形成有用於使外部空氣流入的複數個第一空氣流入口251,在第二過濾器蓋26可以形成有用於使外部空氣流入的複數個第二空氣流入口261。
控制模組18可以稱為第一電路部件,電源模組19可以稱為第二電路部件。
風扇模組16、17可以包括風扇、風扇馬達以及容置所述風扇和所述風扇馬達的風扇殼體。所述風扇殼體可以形成有用於使空氣向風扇流入的吸入口和用於吐出被所述風扇強制流動的空氣的吐出口。
所述風扇包括從口罩本體蓋20的前方吸入空氣並向口罩本體10的側方吐出的離心式風扇,但是並不排除軸流式風扇或橫流式風扇。
流入第一空氣流入口251並穿過了第一過濾器23的空氣被吸入到第一空氣吸入口211。此外,流入第二空氣流入口261並穿過了第二過濾器24的空氣被吸入到第二空氣吸入口221。
第一風扇模組16的風扇吐出口與所述第一空氣通道部相連通,從而向所述呼吸空間吐出空氣,第二風扇模組17的吐出口與所述第二空氣通道部相連通,從而向所述呼吸空間吐出空氣。
控制模組18可以控制口罩裝置1的運轉。控制模組18可以固定在控制模組安裝部128。
控制模組18可以包括通信模組以收發各種資訊。控制模組18可以包括資料儲存模組以儲存各種資訊。
控制模組18可以控制風扇模組16、17的運轉。詳細而言,控制模組18可以基於從感測器感測出的資訊控制風扇模組16、17的運轉。
控制模組18可以與電源模組19、風扇模組16、17以及電池電連接而進行聯動。
電源模組19可以從外部接受供電。電源模組19可以包括用於對所述電池進行充電的充電電路。電源模組19可以包括連接器192和操作部195。因此,控制模組18可以利用電池電源或通過連接器192被供應外部電源而進行運轉。
電源模組19可以通過操作部195的操作控制向口罩裝置1供電。詳細而言,電源模組19可以控制從電池向控制模組18和風扇模組16、17的供電。
密封部40可以利用密封托架30結合在口罩本體10的背面,從而緊貼到使用者的臉部。
在密封部40的作用下,口罩本體10的背面可以從使用者的臉部隔開。
密封托架30可以由形成封閉的環形狀。密封部40可以以能夠分離的方式結合在密封托架30。
另外,密封托架30以能夠從口罩本體10分離的方式結合,從而能夠將密封托架30從口罩本體10分離。利用這樣的結構,可以僅分離密封托架30,或者將密封部40和密封托架30的結合體從口罩本體10分離,從而僅清洗密封托架30或將密封托架30和密封部40都進行清洗。
在將密封部40結合在密封托架30後,當將密封托架30結合在口罩本體10時,能夠使密封部40穩定地固定在口罩本體10。
密封托架30可以包括插入到密封部40的內側邊緣的密封插入部301。
密封部40的內側邊緣由分成兩個部分的密封唇(seal lips)形狀構成,並且可以是密封插入部301插入到密封唇的結構(參照圖13)。
密封插入部301可以具有厚度恆定的截面形狀,或者具有厚度從內側邊緣朝向外側邊緣逐漸減小的截面形狀。可以由密封插入部301和後述的固定引導件302形成密封托架30的本體。
密封托架30可以包括固定引導件302。
固定引導件302可以從密封插入部301的內側端部彎曲而形成。當密封插入部301完全插入到密封部40的密封唇時,所述兩個密封唇中的任意一個與固定引導件302接觸。亦即,當密封部40的內側邊緣與固定引導件302 接觸時,可以視為密封部40與密封托架30完全結合。
密封托架30可以包括結合在口罩本體10的托架插入部306。托架插入部306插入到形成在口罩本體10背面的切開部,從而遮蔽所述切開部的一部分邊緣。
所述切開部可以理解為與空氣通道部120相連通以供空氣通過的開口。在所述切開部的一側邊緣,具體而言在外側邊緣可以放置托架插入部306。
以上說明的空氣吐出口129可以理解為,在托架插入部306插入到所述切開部的一側的狀態下,未被托架插入部306遮擋的所述切開部的其餘部分。
因此,當托架插入部306插入或結合在所述切開部的一側而遮蔽所述切開部的一側時,從風扇模組16、17吐出的空氣可以穿過空氣通道部120與托架插入部306之間並向空氣吐出口129流動。
托架插入部306可以執行在形成空氣通道部120的一面的同時還將密封托架30固定在口罩本體10的功能。詳細而言,密封托架30的上部可以利用第一本體結合部304固定在口罩本體10的上部,密封托架30的下部可以利用第二本體結合部305固定在口罩本體10的下部,密封托架30的中間部分利用托架插入部306固定在口罩本體10的中間部分。
密封部40可以由具有彈性的材質形成。密封部40緊貼在使用者的臉部,並且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臉部輪廓變形。密封部40可以由形成封閉的環形狀。密封部40可以形成為能夠覆蓋使用者的鼻部和嘴部。
密封部40可以包括:結合部400a,結合在口罩本體10;側面部400c,從結合部400a朝向使用者的臉部延伸;以及緊貼部400b,從側面部400c的端部彎曲並朝向結合部400a延伸。
緊貼部400b為緊貼在使用者的臉部的部分,側面部400c和緊貼部400b可以構成小於90度的角度,從而在側面部400c與緊貼部400b之間形成空間。
在密封部40的結合部400a的內側可以形成有第一開口,在緊貼部400b的內側可以形成有第二開口。如圖3所示,所述第二開口可以由使用者的鼻部的正面和嘴部所在的主開口、以及從所述主開口的上端延伸並位於使用 者的鼻樑部的副開口構成。
另外,緊貼在所述主開口的下部(亦即使用者的顎部正面的部分)可以被設計為比緊貼在使用者的臉頰部正面的部分更靠近口罩本體10。
另外,在緊貼部400b形成有複數個通氣孔(未圖示),從而能夠使使用者的臉頰部充滿濕氣的現象最小化。所述複數個通氣孔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作為一例,所述通氣孔可以形成為從緊貼部400b的內側邊緣越靠近外側邊緣其直徑越大。
空氣吐出口129和空氣排出口154、155可以位於所述第一開口的內側,使用者的鼻部和嘴部可以位於所述第二開口的內側。
密封部40位於使用者的臉部與口罩本體10之間,並在密封部40的結合部400a、緊貼部400b以及側面部400c的內側定義呼吸空間S。
在密封部40的結合部400a的端部可以形成有托架插入槽401。
當結合部400a由上述的分成兩個密封唇的形狀構成時,托架插入槽401可以理解為形成在兩個密封唇之間的槽或空間,密封托架30的密封插入部301插入到托架插入槽401。
密封部40可以包括:第一安置部404,用於安置第一本體結合部304;第二安置部405,用於安置第二本體結合部305;以及第三安置部406,用於安置托架插入部306。
第一安置部404和第三安置部406可以理解為,由切開密封部40的一部分形成用於容置第一本體結合部304和托架插入部306的容置空間的槽。此外,第二安置部405可以理解為,為了供第二本體結合部305貫穿而由切開密封部40的一部分形成的孔。
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第一安置部404定義為第一開口,第二安置部405定義為第二開口,第三安置部406定義為第三開口。
圖6和圖7是顯示在使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運轉時的空氣的流動的示意圖。
參照圖6和圖7,本發明的口罩裝置1可以通過形成在過濾器蓋25、26的空氣流入口251、261吸入外部空氣。吸入到口罩裝置1的外部空氣的流動方向用箭頭A表示。通過使空氣流入口251、261由複數個構成以能夠從各個方向吸收空氣,能夠增加外部空氣的流入量。
例如,空氣流入口251、261可以包括:上部空氣流入孔251a、261a,用於吸入在過濾器蓋25、26的上部流動的空氣;側部空氣流入孔251b、261b,用於吸入在過濾器蓋25、26的側方流動的空氣;以及下部空氣流入孔251c、261c,用於吸入在過濾器蓋25、26的下部流動的空氣。側部空氣流入孔251b、261b可以形成在過濾器蓋25、26的左側和右側中的任意一側或兩側。
由於形成有空氣流入口251、261的過濾器蓋25、26分別配置在口罩裝置1的正面左側和右側,因而能夠從口罩裝置1的正面左右側順暢地吸入外部空氣。
通過空氣流入口251、261流入的外部空氣可以在穿過過濾器安裝部21、22的內側安裝的過濾器23、24的過程中過濾雜質。在將過濾器蓋25、26從口罩裝置1分離後,可以更換過濾器23、24。
穿過了過濾器23、24的空氣可以通過空氣吸入口211、221向風扇模組16、17的吸入口流入。由於形成有空氣吸入口211、221的過濾器安裝部21、22和風扇模組16、17以彼此緊貼的狀態組裝,因而能夠防止穿過了過濾器的空氣洩漏,或者外部空氣從過濾器安裝部21、22與風扇模組16、17之間流入。
通過風扇模組16、17的風扇吐出口排出的空氣可以在穿過空氣通道部120後,通過空氣吐出口129向呼吸空間S流入。將通過空氣吐出口129向呼吸空間S流入的空氣的流動方向用箭頭B表示。
呼吸空間S可以由口罩本體10和密封部40進行定義。當將口罩本體10緊貼在使用者的臉部時,密封部40緊貼到口罩本體10和使用者的臉部,從而能夠形成與外部空間分開的獨立的呼吸空間。
在使用者吸入通過空氣吐出口129供應的被過濾的空氣後,使用者呼出的空氣可以通過空氣排出口154、155向外部空間排出。
如上所述,空氣排出口154、155包括與呼吸空間相連通的第一空氣排出口154和與外部空間相連通的第二空氣排出口155,第一空氣排出口154和第二空氣排出口155可以利用由空氣排出部150定義的流動空間來彼此連通。亦即,使用者呼出的空氣通過第一空氣排出口154被引導至所述流動空間。將通過第一空氣排出口154向所述流動空間流動的空氣的流動方向用箭頭C表示。
通過第一空氣排出口154引導到所述流動空間的空氣可以通過第 二空氣排出口155向外部空間排出。將通過第二空氣排出口155向外部空間流動的空氣的流動方向用箭頭D表示。
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蓋的正面立體圖,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蓋的背面立體圖。
參照圖8和圖9,口罩本體蓋20可以結合在口罩本體10的前方。口罩本體蓋2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形成,其中心部分可以呈向前方凸出的弧形。另外,口罩本體蓋20可以形成為,以經過正面中心的垂直面為基準呈左右對稱。
口罩本體蓋20可以包括:蓋正面201,形成外表面或正面;蓋背面202,形成內表面或背面。
蓋正面201是使用者配戴著口罩裝置1時露出到外部而形成外觀的部分。蓋正面201可以包括: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用於安裝第一過濾器23;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用於安裝第二過濾器24。
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可以以蓋正面201的中心為基準分別對稱地形成在左側和右側。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可以形成為彼此相同或相似的形狀。
根據一個實施例,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可以由蓋正面201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例如,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可以由蓋正面201的一部分向後方凹陷而形成用於安置第一過濾器23和第二過濾器24的空間。
因此,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和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可以包括用於接觸支撐第一過濾器23和第二過濾器24的底部面、以及構成所述底部面的邊緣的複數個側面。
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底部面可以形成有用於吸入外部空氣的第一空氣吸入口211。穿過了第一過濾器23的空氣可以通過第一空氣吸入口211被吸入到第一風扇模組16。
第一空氣吸入口211可以位於所述底部面的中心部。作為一例,第一空氣吸入口211可以形成為呈圓形開口。
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側面可以形成有用於安裝第一過濾器蓋25的至少一個以上的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
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可以形成為從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側面進一步向內側凹陷。因此,從第一過濾器蓋25的邊緣凸出的結合凸起262可以與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干涉配合而安裝到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
根據一個實施例,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可以分別形成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側面中的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詳細而言,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可以包括形成在彼此相對的兩個側面中的任意一個側面上的一個或複數個安裝槽、以及形成在另一個側面上的一個或複數個安裝槽。
另外,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側面中的至少一個面,亦即形成有所述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的兩個側面中的一個面可以傾斜地形成。例如,在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側面中,與口罩本體蓋20的正面中心相鄰的側面可以形成為沿著越到口罩本體蓋20的正面就越接近口罩本體蓋20的正面中心的方向傾斜。
使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側面中的至少一個面傾斜地形成的原因在於,為了使第一過濾器蓋25的拆卸容易。亦即,當使形成有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的側面傾斜地形成時,在將從第一過濾器蓋25的一側端部凸出的結合凸起262插入到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的狀態下,隨著第一過濾器蓋25的另一側端部沿著所述傾斜的側面滑動,結合凸起262可以插入到第一過濾器蓋安裝槽212。
同樣地,在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的底部面可以形成有用於吸入外部空氣的第二空氣吸入口221。穿過了第二過濾器24的空氣可以通過第二空氣吸入口221被吸入到第二風扇模組17。
第二空氣吸入口221可以位於所述底部面的中心部。作為一例,第二空氣吸入口221可以形成為圓形開口。
在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的側面可以形成有用於安裝第二過濾器蓋26的至少一個以上第二過濾器蓋安裝槽222。
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的形狀與第一過濾器安裝部21的形狀彼此呈對稱,因此將省略對第二過濾器安裝部22的重複說明。
蓋背面202以覆蓋口罩本體10的正面的方式結合,從而產生保護安裝在口罩本體10的複數個部件的功能。
在蓋背面202可以形成有用於與口罩本體10結合的複數個結合筋。 所述複數個結合筋可以形成為從蓋背面202向後方凸出。
所述複數個結合筋可以包括:第一結合筋203,設置在蓋背面202的上部;第二結合筋204,設置在蓋背面202的下部。
第一結合筋203可以配置在蓋背面202的上部,第二結合筋204可以配置在蓋背面202的下部。
第一結合筋203可以與設置在口罩本體10的第一蓋結合部102干涉配合。第一結合筋203可以形成為複數個,以在蓋背面202的上部向兩側隔開而配置。
第二結合筋204可以與設置在口罩本體10的第二蓋結合部106干涉配合。第二結合筋204可以形成為複數個,以在蓋背面202的下部向兩側隔開而配置。
此時,複數個第二結合筋204之間的間隔可以形成為比複數個第一結合筋203之間的間隔大。
所述複數個結合筋還可以包括設置在蓋背面202的下部的第三結合筋205。第三結合筋205可以與設置在口罩本體10的空氣排出部150干涉配合。第三結合筋205可以設置在複數個第二結合筋204之間。
第三結合筋205可以包括:水平筋205a,從蓋背面202向後方水平凸出;垂直筋205b,分別從水平筋205a的兩側向下方延伸。
此時,空氣排出部150可以以包覆水平筋205a和垂直筋205b的外側邊緣的方式結合。詳細而言,第三結合筋20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緊貼在空氣排出部150的內側而結合。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口罩本體10與口罩本體蓋20之間的結合力。
圖10是拆除了口罩本體蓋和電池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正面立體圖;圖11是拆除了口罩本體蓋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左側立體圖;圖1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裝置的縱剖視圖;圖1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的左側立體圖;圖1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口罩本體的正視圖。
參照圖10至圖14,口罩裝置1包括:口罩本體10,設置有複數個電子部件;口罩本體蓋20,以能夠分離的方式結合在口罩本體10。口罩本體蓋20可以覆蓋安裝在口罩本體10的複數個電子部件,從而能夠防止複數個電子部件露出到外部。
當從口罩本體10分離口罩本體蓋20時,如圖10所示,可以露出口罩本體10的正面。
口罩本體10可以結合在口罩本體蓋20的後方。口罩本體10可以形成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其中心部分可以呈向前方凸出的弧形。另外,與口罩本體蓋20相同,口罩本體10可以形成為,以經過中心的垂直面為基準在左右方向上呈對稱。亦即,口罩本體10可以具有與口罩本體蓋20對應的形狀和大小。
口罩本體10可以包括:本體正面11,與口罩本體蓋20相結合;本體背面12,與密封托架30或密封部40相結合。
本體正面11形成有用於安裝複數個電子部件的空間,並設置有用於與口罩本體蓋20相結合的複數個結構物。
具體而言,在本體正面11的中心部配置有電池13。電池13可以向控制模組18、電源模組19以及風扇模組16、17中的至少一個以上供電。
電池13可以具有足夠的容量以使風扇模組16、17能夠高速旋轉。電池13可以由複數個構成,並且可以並聯連接。
作為一例,電池13可以由具有400mAh容量的兩個電池並聯連接。並且,電池13可以由相對較輕的鋰離子電池構成。
因此,電池13能夠相對於相同重量增加電池容量,從而具有增加了風扇的驅動時間且能夠實現風扇的高速運行的優點。
或者,電池13可以由大容量的一個電池構成。
電池13在電子部件中可能相對較重。因此,電池13可以位於掛在使用者的鼻部的口罩本體10的中心部分。
具體而言,電池13可以配置在第一風扇模組16與第二風扇模組17之間。作為一例,電池13可以配置在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的中間位置。
第一風扇模組16、電池13以及第二風扇模組17可以在本體正面11的寬度方向上排列成一排。其結果,具有將重量分散到口罩裝置的左側和右側的優點。
並且,電池13的重量可以分散到口罩整體,因此,與電池13配置在口罩本體10的邊緣部分的情況相比,能夠減輕使用者配戴口罩裝置1時耳 部感受到的負擔。
並且,電池13位於口罩本體10的中心部分,因此能夠容易地向控制模組18、電源模組19以及風扇模組16、17提供電源。亦即,具有能夠容易地將電線連接到需要電源的各種電子部件的優點。
為此,在本體正面11的中心部分形成有支撐電池13的電池安裝部140。電池安裝部140可以具有從本體正面11向前方凸出的筋形態。
根據本實施例,電池安裝部140可以包括:一對豎向筋141,在本體正面11分別沿豎直方向延伸;橫向筋142,連接所述一對豎向筋141。
所述一對豎向筋141可以形成為在左右方向上隔開,從而以本體正面11的中心為基準呈對稱。另外,所述一對豎向筋141的各個前端部可以向面向彼此的方向彎曲而形成橫向筋142。因此,所述一對豎向筋141和橫向筋142可以形成用於容置電池13的電池容置空間143。
當電池13容置在容置空間143時,電池13的正面可以由橫向筋142支撐,電池13的側面可以由豎向筋141支撐。並且,當電池13容納在容置空間143時,電池13的下端部可以由空氣排出部150的上端部支撐。
作為一例,空氣排出部150的頂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為具有水平的面。此外,電池13的下部可以與空氣排出部150的頂面接觸而被支撐。結果,電池13將處於其正面、側面以及底面被豎向筋141、橫向筋142以及空氣排出部150支撐的狀態。
利用這樣的結構,能夠防止電池13從電池安裝部140脫離,並且能夠穩定地支撐電池13。
另外,由於電池13位於與空氣排出部150的上部相鄰的位置,因而能夠被通過空氣排出部150排出的空氣自然冷卻。詳細而言,電池13的下端部與空氣排出部150的頂面直接接觸,因此具有能夠利用熱傳導來更快地進行冷卻的優點。亦即,使用者呼出的空氣可以吸收從電池13釋放的熱量,然後被排出到口罩裝置1的外部。
另外,在本體正面11的中心部配置有控制模組18。控制模組18可以與電源模組19、風扇模組16、17以及電池13電連接。控制模組18可以安置在使從風扇模組16、17吸入的空氣流動的空氣通道部120的正面,從而可以利用沿著空氣通道部120流動的空氣來對其進行冷卻。亦即,利用空氣通道部 120的正面與控制模組18之間的熱傳導,可以將在控制模組18產生的熱量傳遞到沿著空氣通道部120流動的空氣。
具體而言,控制模組18可以配置在第一風扇模組16與第二風扇模組17之間。作為一例,控制模組18可以配置在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的中間位置。
此時,第一風扇模組16、控制模組18以及第二風扇模組17可以在本體正面11沿口罩本體10的寬度方向排列成一排。亦即,以控制模組18為中心,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可以配置成左右對稱。
並且,控制模組18可以配置成包圍電池13的周邊。此時,控制模組18的中心部分可以呈開口,在控制模組18的呈開口的中心可以配置有電池13。
為了避免與電池13產生干涉,控制模組18的中心部分可以形成為呈開口的「n」字形狀。例如,控制模組18可以由「n」字形狀的單個基板構成,或者可以由複數個基板18a、18b、18c連接而形成「n」字形狀。
具體而言,構成控制模組18的所述基板可以包括以本體正面11為基準配置在右側的第一基板18a、以及配置在左側的第二基板18b。根據實施例,構成控制模組18的所述基板還可以包括連接第一基板18a和第二基板18b的第三基板18c。第一基板18a、第二基板18b以及第三基板18c可以形成為一體。
第一基板18a可以配置在電池13的右側,第二基板18b可以配置在電池13的左側,第三基板18c可以配置在電池13的上側。第三基板18c可以配置成避免與電池13重疊。因此,電池13和控制模組18可以被有效且密集地配置在有限的空間內。
在本體正面11形成有用於安裝控制模組18的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128b。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128b可以設置為由空氣通道部120的正面一部分形成為平面。
在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128b形成有用於緊固控制模組18的基板18a、18b、18c的緊固部125a、125b。緊固部125a、125b可以分別在第一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和第二控制模組安裝部128b形成有複數個。
作為一例,複數個緊固部125a、125b可以分別貫穿基板18a、18b、 18c的邊緣一部分,使得控制模組18固定到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128b。或者,可以由單獨的緊固構件貫穿基板18a、18b、18c而將其緊固到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128b。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8a可以配置在空氣通道部120的第一控制模組安裝部128a,第二基板18b可以配置在空氣通道部120的第二控制模組安裝部128b,第三基板18c可以配置在空氣通道部120的上側。因此,在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吸入的空氣可以在經過空氣通道部120的過程中對第一基板18a、第二基板18b以及第三基板18c進行冷卻。
整體而言,在口罩裝置1的中心部分密集地配置有複數個發熱元件(例如:控制模組18、電池13等),此時,供從外部吸入氣流的空氣流路位於與所述發熱元件相鄰的位置,因此具有能夠有效地對所述發熱元件進行散熱的優點。
口罩裝置1還包括壓力感測器14。壓力感測器14可以配置在形成於本體正面11的感測器安裝部109,以感測所述呼吸空間的壓力。
壓力感測器14可以設置在控制模組18的基板,並位於在感測器安裝部109的內部形成的設置空間。作為一例,壓力感測器14可以設置在第三基板18c而向第三基板18c的後方凸出。為此,第三基板18c可以配置在感測器安裝部109的前方。
當壓力感測器14位於感測器安裝部109的設置空間時,可以利用連通所述設置空間和所述呼吸空間的孔來從流入到所述設置空間的空氣獲取所述呼吸空間的資訊。
由壓力感測器14感測出的壓力資訊或呼吸資訊可以提供到控制模組18,並且可以基於所述壓力資訊和呼吸資訊來控制風扇模組16、17的運轉。
感測器安裝部109可以具有內部為空的四邊形狀,但並不限於此。
作為一例,感測器安裝部109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09a,在口罩本體10的正面具有規定的寬度,並在平行於地面的方向上凸出;一對第二部分109c,從第一部分109a的兩側分別向下側延伸;以及第三部分109b,連接所述一對第二部分的端部。
第一部分109a可以形成為感測器安裝部109的頂面,第二部分 109c可以形成為感測器安裝部109的兩側面,第三部分109b可以形成為感測器安裝部109的底面。
在本體正面11的兩側配置有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第一風扇模組16可以配置在控制電路18的右側,第二風扇模組17可以配置在控制電路18的左側。
第一風扇模組16安裝到形成在本體正面11的右側的第一風扇模組安裝部,第二風扇模組17安裝到形成在本體正面11的左側的第二風扇模組安裝部。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可以配置成以口罩本體10的中心為基準呈左右對稱。
在本體正面11的邊緣可以配置有電源模組19。電源模組19從外部接受供電,並且可以執行接通或關閉口罩裝置1的電源的功能。電源模組19可以配置在第一風扇模組16和第二風扇模組17中的任意一個的側方。亦即,可以在本體正面11的左側邊緣或右側邊緣配置電源模組19。
在本體正面11形成有用於安裝電源模組19的電源模組安裝部130。電源模組安裝部130可以包括複數個筋,形成在本體正面11的左側邊緣或右側邊緣,並支撐電源模組19。
電池13、控制模組18、風扇模組16、17以及電源模組19可以在口罩本體10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排。
根據這樣的結構,由於複數個電子部件密集地配置在有限的口罩裝置1的空間內,因而具有使口罩裝置1小型化的優點。並且,因發熱而溫度上升的電池13和控制模組18等電子部件配置在與使用者吸入的空氣流路相鄰的位置,因此具有電池13和控制模組18的熱量被自然冷卻的優點。
本申請主張於2020年6月5日提交之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20-0068404號的優先權,其整體通過引用併入本文中。
1:口罩裝置
10:口罩本體
20:口罩本體蓋
22:第二過濾器安裝部
25:第一過濾器蓋(過濾器蓋)
251:第一空氣流入口(空氣流入口)
251a:第一空氣吸入孔(上部空氣流入孔)
251b:第二空氣吸入孔(側部空氣流入孔)
251c:第三空氣吸入孔(下部空氣流入孔)
26:第二過濾器蓋(過濾器蓋)
40:密封部

Claims (17)

  1. 一種口罩裝置,包括:一口罩本體;複數個電子部件,設置在所述口罩本體;以及一口罩本體蓋,與所述口罩本體相結合,以覆蓋所述複數個電子部件,其中,所述複數個電子部件包括:一電池,配置在所述口罩本體的正面中心;一對風扇模組,分別配置在所述電池的左側和右側;以及一控制模組,配置在所述一對風扇模組與所述電池之間的區域,其中,所述控制模組包括:一第一基板,配置在所述一對風扇模組中的任意一個與所述電池之間;以及一第二基板,配置在所述一對風扇模組中的另一個與所述電池之間,其中,所述電池、所述風扇模組、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口罩本體的寬度方向上配置成一排。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控制模組配置為包圍所述電池的外側邊緣的形狀。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控制模組還包括連接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基板配置成包圍所述電池的上側邊緣的形態。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進一步包括:一密封部,與所述口罩本體的背面結合,並在內側定義一呼吸空間。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在所述口罩本體形成有一空氣排出口,用於將使用者呼出到所述呼吸空間的空氣向外部排出,所述空氣排出口形成在定義所述呼吸空間的正面的所述口罩本體的下側部分。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電池和所述控制模組中的至少一個位於所述空氣排出口的上側。
  7.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還包括從所述口罩本體的正面凸出的一空氣排出部,以將所述空氣排出口與形成在所述口罩本體和所述口罩本體蓋之間的內部空間分隔開。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空氣排出部在所述口罩本體的正面沿著所述空氣排出口的邊緣向前方延伸。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空氣排出部沿著所述空氣排出口的邊緣延伸成拱形或隧道形狀。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空氣排出部的前端部與所述口罩本體蓋的背面接觸。
  11.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電池安置在所述空氣排出部的頂面而被支撐。
  12.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口罩本體還包括一空氣通道部,所述空氣通道部形成為用於將通過所述風扇模組吸入的空氣引導至所述呼吸空間的流路。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空氣通道部包括:一第一空氣通道部,配置在所述一對風扇模組中的任意一個與所述電池之間;以及一第二空氣通道部,配置在所述一對風扇模組中的另一個與所述電池之間。
  14. 根據請求項13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基板放置在所述第一空氣通道部的正面,所述第二基板放置在所述第二空氣通道部的正面,放置有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所述第一空氣通道部和所述第二空氣通道部的正面的一部分是平坦的。
  1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又包括:一電池安裝部,形成在所述口罩本體的正面中央,用於容置所述電池。
  16. 根據請求項15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所述電池安裝部包括:一對豎向筋,從所述口罩本體向前方凸出,以支撐所述電池的兩側面;以 及一橫向筋,連接所述一對豎向筋的前端,並支撐所述電池的正面。
  1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口罩裝置,其中,還包括:一支撐筋,從所述口罩本體的正面延伸,以支撐所述控制模組的邊緣。
TW110102540A 2020-06-05 2021-01-22 口罩裝置 TWI764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68404 2020-06-05
KR1020200068404A KR102307772B1 (ko) 2020-06-05 2020-06-05 마스크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6080A TW202146080A (zh) 2021-12-16
TWI764535B true TWI764535B (zh) 2022-05-11

Family

ID=75639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540A TWI764535B (zh) 2020-06-05 2021-01-22 口罩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9417A1 (zh)
EP (1) EP3919135A1 (zh)
JP (1) JP7185722B2 (zh)
KR (1) KR102307772B1 (zh)
CN (1) CN113749329A (zh)
TW (1) TWI7645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68031S1 (en) * 2021-03-05 2022-10-25 VPrevent GmbH Protective face mask
USD961763S1 (en) * 2021-03-19 2022-08-23 Nikita Sholom Protective face mas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8604A (ja) * 2009-10-07 2011-04-21 Shigematsu Works Co Ltd 呼吸装置
CN207011751U (zh) * 2017-07-17 2018-02-16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口罩
CN207041756U (zh) * 2017-07-28 2018-02-27 长沙蓝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面罩式头戴空气净化器
CN207721249U (zh) * 2018-01-14 2018-08-14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防雾霾口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607A (en) * 1995-01-18 1996-10-08 Alza Corporation Electrotransport device having reusable controller power saver
US6543450B1 (en) * 1998-09-29 2003-04-08 John T. Flynn Survival mask
AU2010273182B2 (en) * 2009-07-17 2016-01-28 CleanSpace IP Pty Ltd Respirator
TWM491477U (zh) * 2014-08-01 2014-12-11 Euclid Technology Co Ltd 面罩
KR20160129562A (ko) * 2015-04-30 2016-11-09 정륵성 공기흡입형 마스크
CN105126219A (zh) * 2015-08-31 2015-12-09 肖永初 一种微型呼吸机
CN205285072U (zh) * 2015-12-31 2016-06-0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自动换气式防雾霾口罩
KR20170111132A (ko) * 2016-03-25 2017-10-12 신택선 강제 흡배기 마스크
CN105962484B (zh) * 2016-06-30 2018-04-20 东莞市嘉振精密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可提高空气质量的分体式口罩
KR101942785B1 (ko) * 2016-07-18 2019-01-28 신홍제 기능성 마스크
JP6746138B2 (ja) 2016-12-05 2020-08-26 山本光学株式会社 呼吸用保護具
GB201700576D0 (en) 2017-01-12 2017-03-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owered apparatus for a personal protection respiratory device
TWM549635U (zh) * 2017-07-05 2017-10-01 Risun Expanse Corp 口罩及其風扇裝置
CN107224687A (zh) * 2017-07-28 2017-10-03 长沙蓝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面罩式头戴空气净化器
KR102089657B1 (ko) * 2018-04-13 2020-03-16 장대수 방진용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8403333U (zh) * 2018-05-31 2019-01-22 深圳市华盛昌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口罩
CN108635689A (zh) * 2018-06-22 2018-10-1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呼吸同步电动送风口罩
KR102117442B1 (ko) * 2018-09-20 2020-06-02 주식회사 휴먼퍼스트 팬이 구비된 마스크
KR102627983B1 (ko) * 2018-10-30 2024-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마스크 장치
KR102654526B1 (ko) 2018-12-05 2024-04-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발열 호스 안전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8604A (ja) * 2009-10-07 2011-04-21 Shigematsu Works Co Ltd 呼吸装置
CN207011751U (zh) * 2017-07-17 2018-02-16 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口罩
CN207041756U (zh) * 2017-07-28 2018-02-27 长沙蓝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面罩式头戴空气净化器
CN207721249U (zh) * 2018-01-14 2018-08-14 广东伊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防雾霾口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91409A (ja) 2021-12-16
EP3919135A1 (en) 2021-12-08
JP7185722B2 (ja) 2022-12-07
KR102307772B1 (ko) 2021-10-05
TW202146080A (zh) 2021-12-16
US20210379417A1 (en) 2021-12-09
CN113749329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0384B (zh) 口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49330B (zh) 口罩装置
TWI764534B (zh) 口罩裝置
TWI755225B (zh) 口罩裝置
TWI757094B (zh) 口罩裝置
CN113750385B (zh) 口罩装置
US11998769B2 (en) Mask apparatus
TWI764535B (zh) 口罩裝置
CN113854670B (zh) 口罩装置
CN113749327A (zh) 口罩装置
CN116940401A (zh) 口罩装置
US20230017783A1 (en) Mask apparatus
US20230019195A1 (en) Mask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