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2063B -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2063B
TWI762063B TW109142604A TW109142604A TWI762063B TW I762063 B TWI762063 B TW I762063B TW 109142604 A TW109142604 A TW 109142604A TW 109142604 A TW109142604 A TW 109142604A TW I762063 B TWI762063 B TW I76206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ormula
diffraction
diffraction efficiency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2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3444A (zh
Inventor
林明彥
Original Assignee
林明彥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明彥 filed Critical 林明彥
Priority to TW109142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206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2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206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3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344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是針對由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所提出的一種光學設計的方法,主要包含有理論計算方程式、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電腦數值計算程序,並配合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原則、菲涅耳區域的高度的選用原則,可有效匹配兩光學材料間的材料特徵參數,達到近100%的繞射效率。

Description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本發明是屬於繞射光學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技術領域,更明確地說,是針對一種對應於由兩種透明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Diffractive Fresnel Lens,以下簡稱DFL),本發明提出一種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以滿足快速且正確提供兩光學材料特徵參數匹配的目的。
如圖1所示,傳統單片菲涅耳透鏡10的幾何結構的構成。過去,為了光學透鏡的薄化,對於半徑為R、且折射率為n(λ)的球面鏡1(注:透明光學材料折射率為入射光波長的函數,如後敘),利用等光程差(Equal Optical Path Difference)的原理,從球心起、沿徑向方向,切削去除以h為單位的高度,如圖1所示,從4h到1h,以構成複數個具同心圓的菲涅耳區域(Fresnel Zone,以下簡稱FZ)10a。
該單片DFL10是置放於大氣中,換言之,是被折射率等於1的空氣所包覆時,且當h的路徑長具有(n-1)h為入射光波長λ的整數倍關係時,即(n-1)h=pλ(其中,p=正整數),對於垂直入射於不同徑向位置上的平面波(Plan Wave)而言,扣除2pπ相位後,該平面波的相位(phase)保持不變。是以,可達到與傳統球面鏡同樣的光學效應。所謂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一般是指p=1。
另外,根據Dale A.Buralli等所發表的DFL的基本繞射光學理論[1],對於該DFL 10徑向上的FZ 10a結構,具有以下的關係: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3-1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4-2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4-3
D=2r max (4)
其中,ri為第i個FZ、f0為設計焦距(design focal length)、λ0為設計波長(design wavelength)、Λi為第i個FZ與第i+1個FZ間的間距、h為FZ高度(對於設計波長λ0的入射光,可產生正整倍數的2π相位差、並滿足繞射效率100%)、D為FZ的直徑、rmax為最外圍FZ的半徑。
如圖2所示,為傳統單片DFL色散現象的示意圖。所謂色散(dispersion)現象,即對於不同波長的入射光、光學材料的折射率會造成不同角度的折射作用。對於平行入射光源11(如可見光的白色光源、一般、定義波長從400nm-700mm為白光的頻譜),經過該單片DFL10的光繞射作用後,因構成該單片DFL10的材料折射率n具有色散的特性,對於各種不同波長的單色入射光源12、13、14,以長波長至短波長的次序(如紅光12、到綠光13、再到藍光14)、依次聚焦於光軸15上的不同的焦點12a、13a、14a。另外,根據DFL的基本繞射光學理論[1],該單波長光源12、13、14的繞射焦點與效率,可由以下公式決定: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4-4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4-7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4-6
其中,λ0為設計波長、f 0為設計焦距、λ為波長、f為焦距、n為繞射階數(diffraction order)、η為繞射效率(diffraction efficiency)、α為偏移參數(detuning factor)、n(λ)是波長為λ時的材料折射率、n(λ0)是波長為λ0時的材料折射率。
對於單片DFL10,令採用的光學材料為PMMA(Microchem 495 PMMA resist[2])、對於設計波長λ0=0.587μm,透過公式(3)、(6)、(7),可計算出FZ高度h=1.17μm、且繞射階數為n=1、2、3時,繞射效率η(λ)與入射光波長λ的 關係,如圖3所示。計算結果顯示,於可見光區域(spectrum of visible light)、大部分的白光入射光11的繞射能量、集中於繞射階數n=1、少部分的繞射能量則分布於繞射階數n=2、3(含更高繞射階數n、未計算圖示)。另外,根據公式(6)、(7),對於繞射階數n=1、只有入射光波長為設計波長λ0=0.587μm時,可得100%的繞射效率,對於其他波長的繞射效率,則根據公式(6)衰減。
另外,對於整體繞射效率的評估、一般是取頻譜分布的平均值,如下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5-8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5-9
代入可見光頻譜λ1=0.4μm、λ2=0.7μm,可得n=1時、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5-78
; n=2時、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5-75
;n=3時、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5-76
;而n=1至n=3的總加繞射效率為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5-79
。亦即,還有相當部分的入射光,被轉入其他較高繞射階數(n>3)中。 對於繞射階數n=1且繞射FZ高度h=1.17μm而言,消失約15%的入射光能量,這些光變成了散失光(stray light),最終,造成DFL 10成像品質的惡化。
另外,於不同繞射階數下,具不同波長的入射光、根據公式(5)、也會呈現對應不同區段的焦距。如圖4(a)所示,n=1時(即α=1),上述具不同波長的單色入射光源12、13、14,對應不同波長的焦點12a、13a、14a。如圖4(b)所示,n=2時(即α=2),上述具不同波長的單色入射光源12、13、14,對應不同波長的焦點12b、13b、14b。如圖4(c)所示,n=3時(即α=3),上述具不同波長的單色入射光源12、13、14,對應不同波長的焦點12c、13c、14c。
對於上述繞射階數n=1時,繞射效率只有約85%、無法達到100%的缺失,其解決方案,首見於1999年,由Kenneth J.Weible等所發表的論文中[3]。該論文中,如圖5(a)所示,提出由玻璃(Schott BaF52 glass)21、與PC(polycarbonate)22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閃耀光柵(blazed grating)20,因這兩材料的折射率差 △n(λ)=n1(λ)-n2(λ)、可滿足△n(λ)/λ近似常數(constant)的條件、亦即、該兩材料的折射率差、具有與波長成正比的關係時,如圖5(b)所示,可改善繞射階數n=1(即α=1)的繞射效率。
事實上,如後述、當所有波長下的折射率差都滿足△n(λ)/λ=constant的條件時,可將繞射階數n≧2(即α≧2的整數)的入射光的能量,全部轉入繞射階數n=1,達到可見光頻譜內所有波長的繞射效率皆為100%的目的。
以下,借用該玻璃21[4]、與PC 22[5]兩透明光學材料,可使用玻璃以構成一由單一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10(Single-Materials Composed Diffractive Fresnel Lens,簡稱SM-DFL)、如圖6(a)所示。另外,也可使用玻璃21、與PC 22、以構成一由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30(Two-Materials Composed Diffractive Fresnel Lens,簡稱TM-DFL),如圖7(a)所示。
首先,通過理論計算,可比較兩者間平均繞射效率的差異。
對於以玻璃構成的SM-FDL 10,透過公式(6)、(7)、(8)、可計算取得其繞射效率η(λ)與平均繞射效率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6-89
~84.9%,如圖6(b)所示。
另外,對於TM-DFL的繞射效率,可以下列公式(10)取代公式(7)。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6-10
並將該玻璃21、與PC 22兩材料的折射率、代入上述相關公式中、可計算並取得η(λ)與平均繞射效率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6-91
,如圖7(b)所示。雖然,TM-DFL的結構可改善傳統DFL的繞射效率,但因折射差△n(λ)、尚無法完美地滿足與波長成正比的需求,是以,無法達到理論100%的繞射效率。
事實上,Andrew Wood等人的論文中[6]、曾清楚指出,採用自然界既存的材料以構成傳統SM-DFL時、公式(7)中的偏移參數α,對於偏移設計 波長λ0的其他波長的入射光,難以達到α=1需求,也就是折射率差△n(λ)無法地滿足與波長成正比的關係時,平均繞射效率會大幅下降。另外,如前述、如Kenneth J.Weible等所找到常用的玻璃21、與PC 22兩材料,雖然平均繞射效率已可從84.9%提高至94.3%,但離理論上可能的100%的繞射效率[7],尚有改善空間。
對此,為了克服上述的問題,由DANIEL WERDEHAUSEN所領導的德國蔡司(Zeisss)團隊,於最近2019年的論文中[8],提出以”色差可工程化的奈米複合材料(Dispersion-engineered nanocomposites)”取代傳統材料,可人工產生折射率差△n(λ)滿足與波長成正比的要求。
所謂奈米複合材料,如圖8(a)、圖8(b)所示,是對於既有的高分子材料中,如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COP(cyclic olefin copolymer)、PC(polycarbonate)、PS(polystyrene)等(如圖中的藍色星號),添加適當體積比率(volume fraction)、且直徑小於5nm的奈米顆粒,如Diamond、ZrO2、TiO2、ITO(indium tin oxide)、AZO(aluminum-doped zinc oxide)等,可調變出光學材料特徵參數(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Optical Material)nd、vd、Pg,F不存在於自然界的新材料(如圖中的菊色點),並使得該新材料所構成的Abbe diagram(如圖8(a))、與partial dispersion diagram(如圖8(b)),可具有大範圍調變的分布值(如圖中的粉紅色的區域)。例如,於高分子材料PC中、加入不同體積比率的TiO2奈米顆粒,對於nd-vd、可調配出17<vd<28、1.6<nd<1.85的分布範圍;對於PgF-vd則、可調配出17<vd<28、0.58<PgF<0.65的分布範圍。
另外,DANIEL WERDEHAUSEN團隊,於另一篇2020年的論文中[9],對於TM-DFL的材料折射率的匹配,提出一種光繞射效率可大於99.9%的設計方法。該方法,如圖9(a)、9(b)所示,主要是先選定材料1(如圖中的MAT.1),亦即先選定材料1的材料參數,如nd,1=1.8、vd,1=60、Pg,F,1=0.55後,再用映射(mapping)的方法、大範圍調變材料2的材料參數nd,2、vd,2、Pg,F,2、以計算出平均 繞射效率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80
的分布圖。
其中,圖9(a)的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81
是nd,2、vd,2的函數、可定義為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86
(n d,2 ,v d,2)mat1,該函數右下角的mat1,代表材料1的材料參數nd,1、vd,1、Pg,F,1是固定不變值。另外,圖9(b)的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83
是Pg,F,2、vd,2的函數、可定義為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84
(P g,F,2 ,v d,2)mat1,該函數右下角的mat1,代表材料1的材料參數nd,1、vd,1、Pg,F,1是固定不變值。
該映射方法的主要特徵,是大範圍調變材料2的材料參數nd,2、vd,2、Pg,F,2,以計算出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87
(n d,2 ,v d,2)mat1與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85
(P g,F,2 ,v d,2)mat1後,找出可對應於繞射效率近100%的nd,2、vd,2、Pg,F,2,的分布值(如圖中的黑色虛線)。最終,可比對奈米複合材料的材料參數nd、vd、Pg,F,即nd-vd、Pg,F-vd材料參數分布圖中,選出最適當的MAT.2材料,達到光學材料特徵參數最佳匹配的目的。
另外,對圖9(a)中繞射效率近100%的黑色虛線,可用擬合(fitting)的方法,取得一自然指數函數,以呈現nd,2、與vd,2的關係,如下: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11
其中,a=1.839、b=0.9919、c=0.8782。另外,為了取得a、b、c與MAT.1材料參數的關係,如圖9(c)所示,對於計算取得同一函數中的a、b、c三個未知數,於數學上求解的基本方法,是至少存三個如式(11)的曲線函數,才可能計算取得a、b、c的解,如下:a(n d,1)=1.071n d,1-0.07825 (12)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13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08-14
綜上所述,針對TM-DFL的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前述述論文中所提出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主要缺失的特徵,如下:一、映射方法,是透過地毯式的大量計算,只能呈現對應局部、且單一的Abbe與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個別對應於前述圖9(a)、圖9(b)的黑色虛線),缺乏效率與精 度。二、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特徵曲線,採用曲線擬合(Curve Fitting)的方式,如公式(11)所示,以特殊的自然指數函數、且具1/3冪次(power)作為擬合曲線,來描述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特徵曲線。除無法精確擬合外(即產生誤差),也非廣義的方程式(Formula),難以提供定性解析(Qualitative Analysis),所謂”定性解析”,是指無需進行大量數值計算、即可透過方程式做泛用性的理論方程式,以清楚分析各參數變化帶給系統的變異、以掌握系統的物理行為(physical behavior)。三、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特徵曲線的三個係數,只含材料1的nd係數,無法了解與材料1的vd與Pg,F間的關係。四、繞射效率近100%的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無擬合曲線,也就無從得知兩材料特徵參數間的關係,更無法提供定性解析。
前述引用參考資料如下:[1]Dale A.Buralli,etc.,Optical performance of holographic kinoforms”,APPLIED OPTICS/Vol.28,No.5/1 March 1989。[2]Microchem 495 PMMA resist,https://refractiveindex.info/?shelf=other&book=pmma_resists&page=Microchem495。[3]Kenneth J.Weible,etc.,“Achromatization of th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Proc.SPIE 3749,18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Optics,19 July 1999。[4]Schott BaF52 glass,https://refractiveindex.info/?shelf=organic&book=polycarbonate&page=Sultanova。[5]PC(Polycarbonate),https://refractiveindex.info/?shelf=organic&book=polycarbonate&page=Sultanova
[6]Andrew Wood,etc.,“Infrared hybrid optics with high broadband efficiency”,Proceedings of SPIE Vol.5874(SPIE,Bellingham,WA,2005)。[7]B.H.Kleemann,etc.,“Design concepts for broadband high-efficiency DOEs”,Journal of the European Optical Society-Rapid Publications 3,08015(2008)。[8]DANIEL WERDEHAUSEN,etc.,“Dispersion-engineered nanocomposites enable achromatic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9。[9]DANIEL WERDEHAUSEN,etc.,“General design formalism for highly efficient flat optics for broadband applications”,Vol.28,No.5/2,Optics Express,March 2020。
對於TM-DFL繞射效率近似100%的特徵曲線,相較於上述以映射方法為基礎的缺失,本發明透過理論公式的推導與建立,更明確地說,是根據Cauchy's equation、Abbe number、Partial dispersion、與菲涅耳透鏡的繞射理論,所推導出繞射效率近100%的特徵曲線公式,可達到有效且精確材料特徵參數,匹配雙光學材料間的材料特徵參數,並滿足泛用解析的目的,解決前述習知設計方法的缺失。
1:球面鏡的曲面
10:單片DFL
10a:菲涅耳區域
11:平行入射白色光源
12、13、14:不同波長的單色入射光源
12a、13a、14a:n=1時,對應不同波長的焦點
12b、13b、14b:n=2時,對應不同波長的焦點
12c、13c、14c:n=3時,對應不同波長的焦點
15:光軸
20:閃耀光柵
21:玻璃
22:PC
30:由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
50: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60:理論計算方程式
70: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
80:電腦數值計算程序
為了對本發明之實施例及其優點有更完整之理解,現請參照以下之說明並配合相應之圖式。必須強調的是,各種特徵並非依比例描繪且僅係為了圖解目的。相關圖式內容說明如下:圖1所示,傳統單片DFL幾何結構構成的示意圖。
圖2所示,傳統單片DFL色散現象的示意圖。
圖3所示,繞射效率η與入射光波長λ、繞射階數n關係的示意圖。
圖4(a)所示,n=1時、入射光波長與對應焦點的示意圖。
圖4(b)所示,n=2時、入射光波長與對應焦點的示意圖。
圖4(c)所示,n=3時、入射光波長與對應焦點的示意圖。
圖5(a)所示,blazed grating構成的示意圖。
圖5(b)所示,blazed grating繞射效率與入射光波長關係的示意圖。
圖6(a)所示,由SM-D結構構成的示意圖。
圖6(b)所示,SM-DFL繞射效率與入射光波長關係的示意圖。
圖7(a)所示,由兩個折射率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TM-DFL)的示意圖。
圖7(b)所示,TM-DFL繞射效率與入射光波長關係的示意圖。
圖8(a)所示,包含由高分子材料、奈米顆粒、與奈米複合材料所構成Abbe diagram的示意圖。
圖8(b)所示,包含由高分子材料、奈米顆粒、與奈米複合材料所構成partial dispersion diagram的示意圖。
圖9(a)所示,習知用映射與擬合方法的Abbe diagram的示意圖。
圖9(b)所示,習知用映射與擬合方法的partial dispersion diagram的示意圖。
圖9(c)所示,含奈米複合材料的Abbe diagram的示意圖。
圖10(a)所示,本發明TM-DFL全域性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特徵曲線的示意圖。
圖10(b)所示,本發明TM-DFL全域性繞射效率近100%的Partial Dispersion的示意圖。
圖10(c)所示,本發明TM-DFL聚焦與發散特性的示意圖。
圖11(a)所示,為vd,1=50、40、30;nd,1=2.0、1.9、1.8、1.7、1.6、1.5時、nd,2(vd,2)的示意圖。
圖11(b)所示,為vd,1=50;Pg,F,d,1=0.7、0.55、0.35時、Pg,F,d,2(vd,2)的示意圖。
圖11(c)所示,為vd,1=30;Pg,F,d,1=0.7、0.55、0.35時、Pg,F,d,2(vd,2)的示意圖。
圖12所示,本發明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的示意圖。
圖13所示,本發明數值計算程序的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對於單片DFL光學理論,如前述的理論公式(1)-(9),可完整描述繞射效率與入射光波長、材料折射率間的關係。其中,公式(1)-(4),可提供菲涅耳透鏡的幾何形狀的設計;公式(5)-(7),則提供入射光經SM-DFL作用後、焦距與繞射效率的結果;公式(8)-(9)則提供整體繞射效率的評估。
其中,公式(3)裡的h,是FZ高度,對入射光而言,這個高度是光路徑長(Optical Path Length,OPD),乘上折射率差△n=n-1後,需等於入射光的設計波長λ0,最終,決定了2π的相位延遲,這也是100%光繞射的必要條件。另外,折射率差△n裡的”1”、是空氣的折射率。亦即,入射光通過SM-DFL後,直接接觸空氣。因為空氣折射率幾乎與入射光波長無關,無法滿足產生△n(λ)與入射光波長λ成正比的關係,最終導致波長偏離設計波長λ0的其他光源,產生繞射效率下降的現象。為此,TM-DFL採用雙光學材料以克服上述空氣折射率所造成的缺失。是以,對於公式(3)、必須如下修改,才能於入射光的設計波長λ0下,以產生2π的相位延遲。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2-16
另外,對於公式(6)中的偏移參數α,於採用TM-DFL的雙光學材料結構時,也需修改,如公式(10)所示。基於實務面、對於雙光學材料的採用、存在有以下要求:(1)透明光學材料、(2)符合量產性與經濟性、(3)△n(λ)與入射光波長λ要能滿足成正比的關係。由於,存在自然界既有的透明材料的材料特性,難以滿足上述所有條件,尤其是條件(3)。是以,奈米複合材料因應而生。
以下,說明本專利的核心,即如何應用Cauchy's equation、Abbe number、Partial dispersion與菲涅耳透鏡的繞射理論,以推導出繞射效率近100% 的特徵曲線函數。
當TM-DFL的應用是定位於影像顯示(Imaging Display)領域時,入射光的頻譜為可見光,其波長的範圍定義為400-700nm(或0.4-07μm),對應可見光頻譜的光學材料、基本上需透明,如玻璃、高分子材料、與奈米複合材料等。
關於對應於可見光頻譜的透明光學材料的折射率,一般,可用Cauchy's equation來計算取得折射率n(λ),如下公式(16):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17
其中,n(λ)是依存於光波長的折射率,λ是真空中的光波長,A、B、C是係數。另外,對於透明光學材料的色散(dispersion)現象,可用Abbe number與Partial dispersion來定義,如下: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18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19
其中,nd、nF、nC、ng為材料對應於d、F、C、g夫朗和斐譜線(Fraunhofer lines)的折射率,其個別對應的光波長為:λd=587.56nm、λF=486.13nm、λC=656.28nm、λg=435.83nm。首先,將nd、nF、nC、ng與λd、λF、λC、λg代入公式(16),如下: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20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21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22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23
可解出係數A、B、C,如下: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24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3-25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26
其中,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28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29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30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31
公式(23)-(25)的Cauchy's equation的係數A、B、C,清楚呈現光學材料的折射率與光色散的關係,即A、B、C是nd、vd、Pg,F的函數。
接下來,說明本專利的核心,即如何將材料相關的Cauchy's equation、Abbe number、Partial dispersion與菲涅耳透鏡的繞射理論連結,以推導出繞射效率近100%的特徵曲線函數。
如前述,公式(6)為廣義的繞射效率公式、而公式(10)則定義TM-DFL的偏移參數α,為折射率差△n(λ)的函數。對於所有可見光頻譜中的波長,即400nm-700nm,其繞射能量都要集中於繞射階數n=1的需求下,即對所有波長的繞射效率都要達100%的要求下、且要滿足FZ高度△n(λ)h/λ=2π的條件時,根據公式(10)與(15)、令α=1、λ0d,可得: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32
是以,與展開公式(30),可得: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33
公式(30)-(31),可視為對應於所有入射光波長、TWFDL可產生效率近100%的繞射條件。根據公式(17)、令材料2的Abbe number vd,2,如下: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4-34
其中,nd,2、nF,2、nC,2為材料2對應於d、F、C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將公式(30)、(31)代入公式(32)並整理,可得: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5-35
其中,nFC,1=nF,1-nC,1、λFCFC,nd,1、nF,1-nC,1為材料1對應於d、F、C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由於nFC,1等於nF,1-nC,1,乘上(nd,1-1)/(nd,1-1),可變成下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5-36
將公式(34)代入公式(33),可得: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5-38
其中,nd,1為材料1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vd,1為材料1的Abbe number。是以,公式(33)、(35)皆為本發明TM-DFL繞射效率近100%的等效Abbe特徵曲線,具同樣的計算結果。但公式(35)、可更清楚描述TM-DFL材料2與材料1的關係,更正確地說,nd,2為vd,2、vd,1、nd,1、nFC,1、λF、λC、λd的函數,可定義公式(35)為廣義方程式,如下:n d,2n d,2(v d,2v d,1n d,1λ d λ F λ C ) (36)
不同於前述習知的映射方法,本發明的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特徵曲線,無須透過地毯式的大量計算,可精確且立即計算並繪製出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 diagram。
另外,根據公式(18)、令材料2的Partial dispersion Pg,F,2,如下: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5-39
其中,ng,2、nF,2、nC,2為材料2對應於g、F、C夫朗和斐譜線(Fraunhofer lines)的折射率。將公式(30)、(31)代入公式(37)並整理後,可得: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5-41
其中,λgFgF、nd,12=nd,1-nd,2。同樣地,將公式(34)代入公 式(38),可得: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6-42
是以,公式(38)、(39)皆為本發明TM-DFL繞射效率近100%的等效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具同樣的計算結果。但公式(39)、可更清楚描述TM-DFL材料2與材料1的關係,更正確地說,Pg,F,2為vd,2、nd,2、Pg,F,1、vd,1、nd,1、λF、λg、λd的函數,可定義公式(37)為廣義方程式,如下:P g,F,2P g,F,2(v d,2n d,2P g,F,1v d,1n d,1λ d λ gλ F ) (40)
不同於前述習知的映射方法,本發明的繞射效率近100%的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無須透過地毯式的大量計算,可精確且立即計算並繪製出繞射效率近100%的Partial Dispersion diagram。
如前述,所謂定性解析,即針對公式(36)、與(40)中的一變數,做偏微分計算,即可取得該變數的微量變化,所造成△nd2、△Pg,F,2的變化,如下: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6-44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16-45
當然,公式(41)、(42)中,也可增加對d、F、C、g夫朗和斐譜線的所個別對應的光波長λd、λF、λC、λg做偏微分計算,取得以夫朗和斐譜線為變數的△nd2、△Pg,F,2微量變化。
綜上所述,對於TM-DFL的光學領域,相較於前述習知論文中[9]所提的mapping與fitting方法,本發明的方法,無需作地毯式的大量計算,即可取得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並提供全域性的定性解析。以下,針對上述習知的設計方法所得的結果、與本發明的方法的計算結果,作一實際數值差異的比較。
根據該論文[9]中所舉的實例(p5-p7),對於已知材料1、具有材料參數:nd1=1.8、vd,1=60、Pg,F,1=0.55,經mapping與fitting的大量計算後,可於繪製Abbe、Partial Dispersion diagram後,如圖9(a)、9(b)所示,取得可繞射效率接近100%的材料2的特徵曲線(黑色虛線),並從該虛線中取出材料2的材料參數,可為:nd2=1.7、vd,2=15.2、Pg,F,2=0.3。
相較於本發明基於理論導出的廣義方程式,即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特徵曲線(如公式(35))、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如公式(39)),兩種方法所得到的差異,如圖10(a)、10(b)所示。
如圖10(a)所示,為本發明Abbe特徵曲線,其中,黑色實心線是本發明公式計算的結果,該曲線上的任一點,都是具近100%的繞射效率(即大於99.95%)。相較下,黑色實虛線是前述習知mapping與fitting後的結果(如公式(11))。顯而易見、當vd,2越小時、差異越大,如取兩者間的差異的平均值、可得為0.0064。對折射率的實測而言,這數值已足夠大到可被輕易量測(注:市售的阿貝折光儀(Abbe refractometer)的量測精度是0.0002)。換言之,習知mapping與fitting的方法,會產生明顯的誤差。
如圖10(b)所示,為本發明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其中,黑色實心線是本發明公式計算的結果,Pg,F,2對於vd,2、呈直線分布,且可證明直線的斜率(slope)△Pg,F,2/△vd,2=常數(constant)。對此,前述習知mapping後、並無提出線性的說明。
另外,如圖10(c)所示,為本發明FZ高度h的特徵曲線,其中,當vd,2>60時,h<0;vd,2<60時,h>0;vd,2=60時,h=∞。根據公式(35),可清楚當vd,2=vd,1=60時,nd,2=nd,1=1.8、亦即、TM-DF的材料1、及材料2、由同一材料所購成,FZ高度h逼近無限大。
另外,當vd,2>60時、nd,2>nd,1,如圖10(a)所示,對於入射光而 言,TM-DFL不再具有聚焦的能力、反而成為發散透鏡。是以,於入射光是入射於TW-DFL材料1的條件下,必需令nd,1>nd,2,即需選擇vd,2<60的nd,2,TW-DFL才能具有聚焦的特性。同時,於vd,2<60的條件下,如圖10(b)所示,會得到Pg,F,2<Pg,F,1的關係。對此、述習知mapping與fitting的方法,是無法以泛用的方程式來解析、並呈現此光學特徵,以提供材料選定的基本原則,即nd,1>nd,2、與Pg,F,2<Pg,F,1(令此為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原則)。另外,當vd,2=0時,根據公式(33),可得nd,2=1,即可視材料2為空氣。
如前述,因本發明可提供不同FZ高度h,對於FZ高度h地選定原則,是當材料的吸收係數過大時、即吸收係數乘上FZ高度h,如造成穿透率惡化時,則必需限制FZ高度h、以滿足高亮度的需求(例如:大於90%),令此為菲涅耳區域的高度h的選用原則。很清楚、這是上述習知的方法中,不具有的特徵。
另外,對於TM-DFL的光學領域,說明本發明的方法所提供全域性的定性解析。所謂全域性,是指Abbe diagram、Partial Dispersion diagram上,所顯示材料2的nd,2(vd,2)、Pg,F,,2(vd,2)曲線、皆具有近100%的繞射效率。很清楚、這是上述習知的方法,不具有的特徵。
如前述,對於分布於可見光頻譜的所有入射光波長,本發明的公式(35)、(39),可清楚描述材料1、與材料2間的材料匹配,使得TM-DFL可產生效率近100%的繞射,該公式(35)具有以下的特徵:特徵1:nd,2(vd,2)為材料1的nd,1、vd,1的函數。於材料2的Abbe diagram中、繞射效率近100%的材料2的特徵曲線nd,2(vd,2)、只與材料1的nd,1、vd,1有關、但與Pg,F,1無關。如圖11(a)所示,為vd,1=50、40、30;nd,1=2.0、1.9、1.8、1.7、1.6、1.5時、nd,2(vd,2)的示意圖。特徵2:Pg,F,d,2(vd,2)為材料1的Pg,F,d,1、vd,1的函數。於材料2的Partial Dispersion diagram中、繞射效率接近100%的材料2的特徵曲線Pg,F,d,2(vd,2)、只與材料1的vd,1、Pg,F,d,1有關、但與nd,1無關。如圖11(b)-11(c)所示,為vd,1=50、30;Pg,F,d,1=0.7、0.55、0.35時、Pg,F,d,2 (vd,2)的示意圖。
綜上所述,如圖12所示,本發明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50,是針對由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30、所提出的一種光學設計的方法,可有效匹配雙光學材料的材料特徵參數,達到近100%的繞射效率。主要包含有理論計算方程式60、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70與、電腦數值計算程序80。
其中,該理論計算方程式60,是以菲涅耳透鏡的繞射理論為基礎、將材料的Cauchy's equation、與光學色散特徵的Abbe number、Partial dispersion作連結,以推導出繞射效率近100%的Abbe number特徵曲線公式、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公式。
更明確地說,首先,根據選用材料1的已知材料特徵參數nd,1,vd,1,Pg,F,1,使用Cauchy公式(16)、(23)-(29)、可計算材料1的nd,1(λ)、並取得ng,1、nF,1、nC,1
其次,使用公式(31)與(32)、以導出公式(33),之後,將公式(34)代入公式(33)、可導出公式(35),亦即,公式(33)、公式(35)為等效公式、可計算材料2的Abbe特徵曲線nd,2(vd,2)。
其次,使用公式(31)與(37)、以導出公式(38),之後,將公式(34)代入公式(38)、可導出公式(39),亦即,公式(38)、公式(39)為等效公式、可計算材料2的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Pg,F,2(vd,2)。最終,將計算取得的nd,2(vd,2)與Pg,F,2(vd,2)、與nd,1代入公式(30)、可計算FZ的高度h(nd,1,nd,2)。
當然,對於上述理論方法所計算出任何一組材料2的nd,2、Pg,F,2、vd,2,是否可完美匹配材料1的nd,1、Pg,F,1、vd,1,並滿足近100%的繞射效率,其驗證方法,如下:對於任一組nd,2、Pg,F,2、vd,2,同樣使用Cauchy公式(16)、(23)-(29)、以計算取得材料2的nd,2(λ)後,將nd,1(λ)、nd,2(λ)與代入公式(10)、可計算出α(λ), 最終、可根據公式(6)、(8),計算出繞射階數n=1時、平均繞射效率約皆為約99.95%,這即證明本發明的理論方法所產生材料2的Abbe特徵曲線nd,2(vd,2)、與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Pg,F,2(vd,2),該曲線上的任一點(nd,2、Pg,F,2、vd,)、所對應的繞射效率都滿足近100%的目標。
至於造成0.05%繞射效率的差距,亦可證明原因為:用以產生nd,2(λ)的Cauchy公式(16)、只擬合至波長的4次方,nd,2(λ)會產生些許的誤差,是因忽略更高階項。另外,基於繞射效率100%理論公式(31)、可直接產生nd,2(λ)、並帶入公式(6)、(8),確認可得100%繞射效率。另外,如果再針對上述個別由公式(16)、(31)所產生折射率,計算兩者間產生折射率差(取絕對值)的平均值,約為0.0003。如前述,0.0003值已接近Abbe refractometer的量測精度0.0002、且遠小於習知mapping與fitting方法的誤差值0.0064。是以,本發明所產生的0.05%的誤差,是可接受且忽略的誤差值。
另外,對於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70,主要是由各種透明光學材料的材料特徵參數nd,vd,Pg,F、以及材料吸收係數所構成的資料庫,該透明光學材料,是包含玻璃、高分子、奈米複合等材料。
另外,對於電腦數值計算程序80,是由該理論計算方程式60、與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70所構成的電腦數值計算程序。如圖13所示,主要包含以下的程序:
步驟1:設定材料1的材料參數(nd,1,vd,1,Pg,F,1)。步驟2:確認(nd,1,vd,1,Pg,F,1)是否存在於材料數據庫70,如是:至步驟3,如非:至步驟1、並改變材料1的材料參數。步驟3:根據公式(16)、(23)-(29)、計算材料1的nd,1(λ)。步驟4:根據公式(35)、計算材料2的nd,2(vd,2)。
步驟5:根據公式(39)、材料2的Pg,F,2(vd,2)。步驟6:根據公式(30)、計算h(nd,1,nd,2(vd,2))。步驟7:基於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原則、菲涅耳區域的高度 h的選用原則,將nd,2(vd,2)、Pg,F,2(vd,2)、h(nd,1,nd,2(vd,2))與材料數據庫70做比對。
步驟8:確認並選出最佳nd,2、vd,2、Pg,F,2、h;如是(存在最佳材料2的材料參數):結束本程序;如非:至步驟1、並改變材料1的材料參數。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是針對由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所提出的一種光學設計的方法,主要包含有理論計算方程式、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電腦數值計算程序,並配合該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原則、菲涅耳區域高度h的選用原則,可有效匹配兩材料間的材料特徵參數,達到近100%的繞射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50: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60:理論計算方程式
70: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
80:電腦數值計算程序

Claims (9)

  1.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是針對由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所提出的一種光學設計的方法,包含有:一理論計算方程式,是針對材料1的材料特徵參數nd,1,vd,1,Pg,F,1,以菲涅耳透鏡的繞射理論為基礎、將材料折射率的Cauchy's equation、與光學色散特徵的Abbe number、Partial dispersion作連結,以計算繞射效率近100%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的材料2的Abbe number特徵曲線nd,2(vd,2)、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Pg,F,2(vd,2)、與菲涅耳區域高度h(λd,nd,1,nd,2);一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是由各種透明光學材料的材料特徵參數(nd,vd,Pg,F)、以及材料吸收係數所構成的資料庫;一雙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原則,包含:nd,1>nd,2、與Pg,F,1>Pg,F,2;一菲涅耳區域高度h的選用原則,包含:h>0、與針對材料的吸收係數、需限制菲涅耳區域高度h、以滿足特定光穿透率的需求;以及一電腦數值計算程序,是由該理論計算方程式、該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數據庫、該雙光學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原則、與該菲涅耳區域高度h的選用原則,所構成的電腦數值計算程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其中該Cauchy's equation,是根據選用材料1的已知材料特徵參數nd,1,vd,1, Pg,F,1,使用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46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47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55
    c 1 P g,F )、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52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50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49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54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3-53
    、以取得計算材料1的nd,1(λ),其中,nd,1為材料1 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vd,1為材料1的Abbe number、Pg,F,1為材料1的Partial dispersion,n(λ)是依存於光波長的折射率,λ是真空中的光波長,A、B、C是nd、vd、Pg,F的函數,nd為材料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vd為材料的 Abbe number、Pg,F為材料的Partial dispersion,nd、nF、nC、ng為材料對應於d、F、C、g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nd對應的光波長為λd=5876.56nm、nF對應的光波長為λF=486.13nm、nC對應的光波長為λC=656.28nm、ng對應的光波長為λg=435.83nm。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其中該材料2的Abbe number特徵曲線nd,2(vd,2),是使用公式n d,2=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4-57
    ,nd,1、nF,1-nC,1為材料1對應於d、F、C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 率,與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4-58
    、以計算取得,其中,vd,1為材料1的Abbe number,vd,2為材料2的Abbe number,nd,1為材料1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nFC,1=nF,1-nC,1,其中、nF,1、nC,1為材料1對應於F、C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λFCFC,λF=486.13nm、λC=656.28nm、λd=5876.56nm。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其中該材料2的Partial dispersion特徵曲線Pg,F,2(vd,2),是使用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4-59
    ,λgFgF、nd,12=nd,1-nd,2與公式P g,F,2=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4-60
    、以計算取得,其中,vd,1為材料1的Abbe number,vd,2 為材料2的Abbe number,Pg,F,1為材料1的Partial dispersion,nd,1為材料1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nd,2為材料2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nd,12=nd,1-nd,2,nFC,1=nF,1-nC,1,其中、nF,1、nC,1為材料1對應於F、C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λFCFC、λgFgF,其中,λF=486.13nm、λC=656.28nm、λg=435.83nm。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 方法,其中該菲涅耳區域高度h,是使用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61
    、以 計算取得。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其中該菲涅耳區域的高度h,當h>0時,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具有光學聚焦的特性、當h<0時,雙光學材料所構成的繞射式菲涅耳透鏡具有光學發散的特性。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其中該特定光穿透率,是大於90%。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其中該透明光學材料,是包含玻璃、高分子、奈米複合材料。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其中該電腦數值計算程序,包含以下的步驟:步驟1:設定材料1的材料參數(nd,1,vd,1,Pg,F,1);步驟2:確認(nd,1,vd,1,Pg,F,1)是否存在於材料數據庫,如是:至步驟3,如非:至步驟1、並改變材料1的材料特徵參數; 步驟3:根據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63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65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66
    c 1 P g,F )、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69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68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67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70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5-71
    計算材料1的nd,1(λ),其中,n(λ)是依存於光波長的 折射率,λ是真空中的光波長,A、B、C是nd、vd、Pg,F的函數,nd為材料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vd為材料的Abbe number、Pg,F為材料的Partial dispersion,nd、nF、nC、ng為材料對應於d、F、C、g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其 個別對應的光波長為:λd=5876.56nm、λF=486.13nm、λC=656.28nm、λg=435.83nm; 步驟4:根據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6-72
    、計算材料2的nd,2(vd,2),其中,vd,1 為材料1的Abbe number,vd,2為材料2的Abbe number,nd,1為材料1對應於d夫朗和斐譜線的折射率,λFCFC,λF=486.13nm、λC=656.28nm、λd=5876.56nm; 步驟5:根據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6-73
    、計算材料2的Pg,F,2(vd,2),Pg,F,2為 vd,2、nd,2、Pg,F,1、vd,1、nd,1、λF、λg、λd的函數; 步驟6:根據公式
    Figure 109142604-A0305-02-0026-74
    、計算h(nd,1,nd,2(vd,2)); 步驟7:基於材料特徵參數的匹配原則、菲涅耳區域的高度h的選用原則,將nd,2(vd,2)、Pg,F,2(vd,2)、h(nd,1,nd,2(vd,2))與材料數據庫做比對;步驟8:確認並選出材料2的nd,2、vd,2、Pg,F,2、h;如是:結束本程序,如非:至步驟1、並改變材料1的材料參數。
TW109142604A 2020-12-03 2020-12-03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TWI762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2604A TWI762063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2604A TWI762063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2063B true TWI762063B (zh) 2022-04-21
TW202223444A TW202223444A (zh) 2022-06-16

Family

ID=82198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2604A TWI762063B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206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2549U (en) * 1997-09-24 2004-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alculating apparatus of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diffraction lens, lens with optical grating device and reading optical system
TW201937240A (zh) * 2017-12-20 2019-09-16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結構化光學表面及光學成像系統
WO2020212257A1 (de) * 2019-04-15 2020-10-22 Carl Zeiss Ag Diffraktives optisches element, verfahren zum entwerfen einer effizienzachromatisierten diffraktiven 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ffizienzachromatisierten diffraktiven element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2549U (en) * 1997-09-24 2004-04-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alculating apparatus of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diffraction lens, lens with optical grating device and reading optical system
TW201937240A (zh) * 2017-12-20 2019-09-16 美商3M新設資產公司 結構化光學表面及光學成像系統
WO2020212257A1 (de) * 2019-04-15 2020-10-22 Carl Zeiss Ag Diffraktives optisches element, verfahren zum entwerfen einer effizienzachromatisierten diffraktiven struktu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ffizienzachromatisierten diffraktiven element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Oliver Sandfuchs, Matthias Kraus, AND Robert Brunner, Structured metal double-blazed dispersion grating for broadband spectral efficiency achromatization,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 Vol. 37, No. 8 / August 20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3444A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iblen et al. Optimized moth-eye anti-reflective structures for As 2 S 3 chalcogenide optical fibers
US20010043397A1 (en) Optical system comprising a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he same
CN109856704B (zh) 一种宽带消色差全介质平面透镜的制作方法
US8659834B2 (en) Achromatic gradient index singlet lens
Boulenguez et al. Multiple scaled disorder in the photonic structure of Morpho rhetenor butterfly
CN114440772B (zh) 一种闪耀透射光栅型光谱仪
CN114593689A (zh) 光纤端面检测方法及装置
TWI762063B (zh) 一種光學繞射元件光繞射效率可達近100%的設計方法
Wu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selective surrounding response and the nanophotonic structures of Morpho butterfly scales
Li et al. Design of a confocal dispersion objective lens based on the GRIN lens
JP3941432B2 (ja) 膜厚測定方法
CN202869452U (zh) 一种锥镜检测装置
Mao et al.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optimization under wide incident angle and waveband situations
US9019484B2 (en) Combining normal-incidence reflectance and transmittance with non-normal-incidence reflectance for model-free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layer films
JP7565353B2 (ja) 層システムを製造するためのコ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を動作させる方法
Yang Diffraction efficiency analysis of dual-layer diffractive elements with oblique incident angles
JP3937748B2 (ja) 着色膜の膜厚測定装置、及び着色膜の膜厚測定方法
Greisukh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estimates for two-relief microstructur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in the visible and dual-infrared ranges in the framework of scalar and rigorous diffraction theories
US7161676B2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a plastic article having a desired appearance
Raulot et al. Modeling of a diffractive micro-lens by an effective medium method
Ortiz et al.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for the red camera of WEAVE spectrograph
Lin et al. Design of interferometer system with common optical path structure
JP2023548801A (ja) 制限されたゴースト像の可視度を有する透過光学系、透過光学系のゴースト像の可視度を評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040036973A1 (en) Multi-layer interference filter having colored reflectance and substantially uniform transmittan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857888B (zh) 具有體積全像光導元件之光譜儀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