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9114B - 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9114B
TWI759114B TW110106057A TW110106057A TWI759114B TW I759114 B TWI759114 B TW I759114B TW 110106057 A TW110106057 A TW 110106057A TW 110106057 A TW110106057 A TW 110106057A TW I759114 B TWI759114 B TW I7591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optical image
movable
image stabilization
driv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0007A (zh
Inventor
黃澄儀
張臨安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9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91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0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000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3/81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in the image signal gen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包含電路元件、電子感光元件、驅動元件及壓撐元件。電路元件包含固定部、可動部及連接部。固定部環繞可動部。連接部連接固定部與可動部,且可動部透過連接部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電子感光元件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並設置於可動部。驅動元件耦合於可動部,以驅動可動部相對於固定部移動。壓撐元件耦合於可動部,以保持可動部。連接部包含導線結構。導線結構連接於固定部與可動部之間。導線結構具有可撓性。導線結構對可動部無實體支撐的功能。每一個導線結構包含彼此層疊的電路層及絕緣層。

Description

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適用於電子裝置的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及相機模組。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更加精進,使得電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畫素可達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備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配備光學鏡頭的電子裝置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對於光學鏡頭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樣化,特別是現今光學鏡頭大多具備有防震功能,補償拍攝瞬間因晃動而產生的模糊影像,以確保拍攝影像時的良好成像品質。
然而,經拍攝的影像需要實體的導線來傳輸給處理器進行影像處理,實體的導線可能因為光學鏡頭在補償拍攝瞬間的晃動時被拉扯,而使得導線產生機械干擾,並讓導線在傳輸影像時產生雜訊,造成成像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良用來傳輸影像的導線並且能維持良好的成像品質,以滿足現今對電子裝置高規格的需求,已成為目前相關領域的重要議題。
鑒於以上提到的問題,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有助於提供低程度機械干擾的導線結構,藉以降低傳輸電子影像訊號時的雜訊。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揭露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包含一電路元件、一電子感光元件、一驅動元件以及一壓撐元件。電路元件包含一固定部、一可動部以及一連接部。固定部環繞可動部。連接部連接固定部與可動部,且可動部透過連接部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電子感光元件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並且設置於可動部。電子感光元件用以將一光學影像訊號轉換為一電子影像訊號。驅動元件耦合於可動部,以驅動可動部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的平面上相對於固定部移動。壓撐元件耦合於可動部,以將可動部保持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的平面上。連接部包含多個導線結構。導線結構連接於固定部與可動部之間。導線結構具有可撓性。導線結構對可動部無實體支撐的功能。每一導線結構包含一電路層以及一絕緣層。電路層用以傳輸電子影像訊號。絕緣層層疊於電路層。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相機模組,包含一光學成像裝置以及上述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光學成像裝置的一成像面上。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揭露之電子裝置,包含上述相機模組。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由於電子影像訊號係透過導線結構來傳輸,因此可在傳輸電子影像訊號時降低導線結構的機械干擾,並且可降低傳輸電子影像訊號時的雜訊,進而精確且平穩移動電子感光元件,達到穩定光學影像的功效。
以上關於本發明內容的說明及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1、2:光學影像穩定裝置
101、201:光軸
11、21:基板
12、22:第一層體
121:第一外環部
221:第一承載部
122:第一中心部
222:第一從動部
13、23:第二層體
131:第二外環部
231:第二承載部
132:第二中心部
232:第二從動部
14、24:電路元件
141、241:固定部
142、242:可動部
143、243:連接部
1431、2431:導線結構
1431a、2431a:電路層
1431b、2431b:絕緣層
1431c、2431c:彎曲部分
15、25:電子感光元件
16、26:驅動元件
161、261:第一驅動元件
162、262:第二驅動元件
17、27:壓撐元件
171、271:第一壓撐元件
172、272:第二壓撐元件
28:塑膠件
281:開孔
282:承靠結構
3、3a、3b:相機模組
31:光學成像裝置
32:驅動裝置
36:閃光燈模組
37:對焦輔助模組
38:擴充影像訊號處理器
4、4a:電子裝置
41:影像訊號處理器
42:顯示裝置
43:影像軟體處理器
46:被攝物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AX:光軸方向
d:導線結構的截面寬度
N:導線結構的數量
W:導線結構的兩端的間距
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繪示圖1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繪示圖2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之電路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繪示圖3之電路元件之A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繪示圖3之電路元件的上視示意圖。
圖6繪示圖5之電路元件之BB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7繪示圖2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之第一層體的上視示意圖。
圖8繪示圖2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之第一層體與第二層體的上視示意圖。
圖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繪示圖9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11繪示圖10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之電路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2繪示圖11之電路元件之CC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3繪示圖11之電路元件的上視示意圖。
圖14繪示圖13之電路元件之DD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5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16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種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17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又另一種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18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19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
圖20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圖21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包含一電路元件、一電子感光元件、一驅動元件以及一壓撐元件。電路元件包含一固定部、一可動部以及一連接部。
固定部環繞可動部。其中,固定部可為封閉式地環繞可動部。請參照圖2與圖10,係分別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中,封閉式地環繞在可動部142、242四周的固定部141、241。其中,固定部亦可為開放式地環繞可動部。
連接部連接固定部與可動部,且可動部透過連接部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具體來說,連接部包含多個導線結構。導線結構連接於固定部與可動部之間。導線結構具有可撓性(pliability),且可動部透過導線結構的可撓性而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
電路元件的固定部、可動部與連接部實質上可位於同一平面上。藉此,平面式的電路板在製造上較為容易,能提供大量生產的可製造性。
電子感光元件用以接受光學影像訊號,並用以將光學影像訊號轉換為電子影像訊號。電子感光元件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以將電子影像訊號傳輸給電路元件。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可動部,以隨著可動部而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其中,電子感光元件可具有平坦的形狀。
驅動元件耦合於可動部,以驅動可動部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的平面上相對於固定部移動。其中,驅動元件可為電性耦合、磁性耦合或物理耦合於可動部,以透過電力、磁力或接觸力來驅動可動部。
具體來說,驅動元件可包含一第一驅動元件以及一 第二驅動元件。第一驅動元件可在一第一方向上耦合於可動部,以驅動可動部沿第一方向相對於固定部移動。第二驅動元件可在一第二方向上耦合於可動部,以驅動可動部沿第二方向相對於固定部移動。其中,第二方向可正交於第一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皆可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的表面。藉此,可提供電子感光元件二個維度的驅動力,以提升光學影像穩定的驅動效率。請參照圖2,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在第一方向D1上透過第一中心部122與第二中心部132間接地連接於可動部142的第一驅動元件161,以及在第二方向D2上透過第二中心部132間接地連接於可動部142的第二驅動元件162,其中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彼此正交,且皆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15的上表面(未另標號)。
第一驅動元件與第二驅動元件可各自包含至少一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其中,形狀記憶合金可為鈦鎳合金、鈦鎳鈀合金、鈦鎳銅合金、銅鋅合金、銅鋅鋁合金、銅鋅錫合金、鈦鈮合金、鈷鎳鎵合金、鈷鎳鋁合金,或上述任意多種的混合,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其中,對形狀記憶合金施加偏壓時,形狀記憶合金會有長度或形狀上的改變,進而產生驅動元件的驅動力。藉此,配置為形狀記憶合金的驅動元件可減少功率的耗損,並且可達到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微型化的功效。請參照圖2,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包含形狀記憶合金的第一驅動元件161與第二驅動元件162。
第一驅動元件與第二驅動元件可各自包含至少一壓電材料。其中,壓電材料可為鋯鈦酸鉛(lead zirconate titanate,PZT)、鈮酸鋰(LiNbO3)、鈦酸鋇(BaTiO3)、鉭酸鋰(LiTaO3)或鈦酸鍶(SrTiO3),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其中,對壓電材料施加偏壓時,壓電材料會有形狀上的改變或產生振動,進而產生驅動元件的驅動力。藉此,配置為壓電材料的驅動元件可提供較高的驅動距離範圍,且具備較高的驅動精度。請參照圖10,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包含壓電材料的第一驅動元件261與第二驅動元件262。
驅動元件施加於可動部的驅動力可遠大於連接部的導線結構施加於可動部的撓性恢復力。因此,在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中,導線結構的撓性恢復力是可忽略的機構要素,可視為導線結構對可動部無實體支撐的功能。並且,可動部的位置主要是由驅動元件的驅動力所控制。藉此,可提升驅動元件驅動可動部的精確度。
壓撐元件耦合於可動部,以將可動部保持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的平面上。其中,壓撐元件可為電性耦合、磁性耦合或物理耦合於可動部,以透過電力、磁力或接觸力來保持可動部的位置。其中,壓撐元件可於可動部施加支撐力,並配合驅動元件的驅動力,來防止可動部在移動時產生傾斜。其中,壓撐元件可為彈性元件、滾珠元件或導桿元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請參照圖2,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包含彈性 元件的壓撐元件17。請參照圖10,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包含滾珠元件的壓撐元件27。
每一個導線結構包含一電路層以及一絕緣層。電路層用以傳輸電子影像訊號。具體來說,電子感光元件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的可動部,以將電子影像訊號傳輸給可動部,電子影像訊號再經由連接部的導線結構的電路層傳輸給固定部,進而傳輸到處理元件(未另繪示)進行影像處理。絕緣層層疊於電路層。其中,可藉由對層疊式電路板進行蝕刻製程,來製造出軟性的導線結構。藉此,可提供低程度的機械干擾,並且可降低訊號傳輸的雜訊。本發明利用軟性的導線結構配置,使電子感光元件達成可移動的狀態,藉此提供穩定光學影像的功效。
絕緣層的數量可為二。電路層設置於二個絕緣層之間,且二個絕緣層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黑化表面。藉此,可降低產生非成像光線的機率。
每一個導線結構可包含至少一彎曲部分。彎曲部分呈彎曲狀,且彎曲部分位於導線結構的兩端之間。藉此,可提升導線結構易曲折的特性,以防止導線結構在被驅動時產生損壞。請參照圖4與圖6,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位於導線結構1431兩端之間的彎曲部分1431c。請參照圖12與圖14,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位於導線結構2431兩端之間的彎曲部分2431c。
導線結構的數量為N,其可滿足下列條件:N
Figure 110106057-A0305-02-0010-4
10。 藉此,可提供穩定的影像訊號傳輸。
每一個導線結構的截面寬度為d,每一個導線結構的兩端的間距為W,其可滿足下列條件:d/W
Figure 110106057-A0305-02-0011-3
0.2。藉此,可兼顧電路元件的製造良率和導線結構的可靠度。請參照圖6與圖14,係分別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中,參數d、W的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更可包含一塑膠件。塑膠件可設置於可動部上。塑膠件可具有一開孔,且開孔可環繞電子感光元件。其中,塑膠件更可包含至少一承靠結構,且承靠結構可搭接於驅動元件與壓撐元件當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塑膠件可由埋入射出的方式,直接成型於電路元件上;或者,塑膠件亦可利用黏著劑來固定在電路元件上,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藉此,塑膠件可避免電路元件上的電子零件外露,而有利於遮蔽電子感光元件外周的雜散光。請參照圖10,係繪示有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設置於可動部242上的塑膠件28;塑膠件28具有環繞電子感光元件25的開孔281,且塑膠件28包含透過第二從動部232間接搭接於第二驅動元件262的承靠結構282。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更可包含一位置感測器(未另繪示)。位置感測器可偵測並即時回饋可動部相對於固定部的位置,藉以提高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驅動穩定度。
上述本發明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 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至圖8,其中圖1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繪示圖1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3繪示圖2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之電路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圖4繪示圖3之電路元件之AA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繪示圖3之電路元件的上視示意圖,圖6繪示圖5之電路元件之BB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7繪示圖2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之第一層體的上視示意圖,且圖8繪示圖2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之第一層體與第二層體的上視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影像穩定裝置1包含一基板11、一第一層體12、一第二層體13、一電路元件14、一電子感光元件15、一驅動元件16以及一壓撐元件17。光學影像穩定裝置1具有一光軸101,且光軸101定義出一光軸方向DAX。基板11、第一層體12、第二層體13、電路元件14與電子感光元件15在光軸方向DAX上依序層疊。驅動元件16與壓撐元件17間接地連接於電路元件14。
詳細來說,第一層體12包含一第一外環部121以及一第一中心部122。第一外環部121設置於基板11上,並且封閉式地環繞在第一中心部122的四周。第一中心部122透過驅動元 件16與壓撐元件17間接接觸於第一外環部121。第二層體13包含一第二外環部131以及一第二中心部132。第二外環部131設置於第一外環部121上,並且封閉式地環繞在第二中心部132的四周。第二中心部132設置於第一中心部122上。
電路元件14包含實質上位於同一平面上的一固定部141、一可動部142以及一連接部143。固定部141設置於第二外環部131上,並且封閉式地環繞在可動部142的四周。可動部142設置於第二中心部132上。連接部143連接固定部141與可動部142,且可動部142透過連接部143可相對於固定部141移動。
具體來說,連接部143包含多個導線結構1431。導線結構1431連接於固定部141與可動部142之間。導線結構1431具有可撓性,且可動部142透過導線結構1431的可撓性而可相對於固定部141移動。
電子感光元件15用以接受一光學影像訊號。舉例來說,電子感光元件15可例如具有平坦的形狀,並且其上表面(未另標號)用以設置於一光學鏡頭(未另繪示)的一成像面(未另繪示)上,以接受光學鏡頭成像於成像面的光學影像訊號。並且,電子感光元件15還用以將光學影像訊號轉換為電子影像訊號。電子感光元件15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14,以將電子影像訊號傳輸給電路元件14。電子感光元件15可以下表面朝向可動部142的方式設置於可動部142上,且電子感光元件15隨著可動部142而可相對於固定部141移動。
驅動元件16包含一第一驅動元件161以及一第二驅動元件162,且第一驅動元件161與第二驅動元件162各自包含形狀記憶合金。第一驅動元件161的兩端連接於第一外環部121,第一驅動元件161的中間部分在一第一方向D1上實體接觸第一中心部122的一側,並且第一中心部122與基板11之間無實體接觸。當施加偏壓於形狀記憶合金的第一驅動元件161時,第一驅動元件161在長度或形狀上會有所改變,進而在第一方向D1上對實體接觸於第一中心部122的一側產生驅動力。由於第一中心部122、第二中心部132與可動部142彼此層疊而可一起移動,因此可視為第一驅動元件161在第一方向D1上間接連接於可動部142。如此一來,第一驅動元件161能驅動可動部142沿第一方向D1相對於固定部141移動。
第二驅動元件162的兩端連接於第二外環部131,並且第二驅動元件162的中間部分在一第二方向D2上實體接觸第二中心部132的一側。當施加偏壓於形狀記憶合金的第二驅動元件162時,第二驅動元件162在長度或形狀上會有所改變,進而在第二方向D2上對實體接觸於第二中心部132的一側產生驅動力。由於第二中心部132與可動部142彼此層疊而可一起移動,因此可視為第二驅動元件162在第二方向D2上間接連接於可動部142。如此一來,第二驅動元件162能驅動可動部142沿第二方向D2相對於固定部141移動。如圖2所示,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彼此正交且皆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15的上表面,使得 驅動元件16能驅動可動部142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15上表面的平面上相對於固定部141移動,以讓電子感光元件15穩定地接受光學影像訊號。
驅動元件16施加於可動部142的驅動力遠大於連接部143的導線結構1431施加於可動部142的撓性恢復力。因此,在光學影像穩定裝置1中,導線結構1431對可動部142所施加的撓性恢復力是可忽略的機構要素,可視為導線結構1431對可動部142無實體支撐的功能,而可動部142的位置主要是由驅動元件16的驅動力所控制。
壓撐元件17包含一第一壓撐元件171以及一第二壓撐元件172,且第一壓撐元件171與第二壓撐元件172各自包含彈性元件。第一壓撐元件171在第一方向D1上實體接觸於第一外環部121與第一中心部122之間,並且第一壓撐元件171與第一驅動元件161在第一方向D1上實體接觸於第一中心部122的相對兩側。當施加偏壓於第一驅動元件161時,第一壓撐元件171可透過第一中心部122與第二中心部132在第一方向D1上間接地施加支撐力或彈性恢復力於可動部142,並且第一壓撐元件171還可配合第一驅動元件161在第一方向D1上施加於第一中心部122的驅動力,來防止可動部142在移動時產生傾斜,進一步加強讓電子感光元件15穩定地接受光學影像訊號的效果。
第二壓撐元件172在第二方向D2上實體接觸於第二外環部131與第二中心部132之間,並且第二壓撐元件172與 第二驅動元件162在第二方向D2上實體接觸於第二中心部132的相對兩側。當施加偏壓於第二驅動元件162時,第二壓撐元件172可透過第二中心部132在第二方向D2上間接地施加支撐力或彈性恢復力於可動部142,並且第二壓撐元件172還可配合第二驅動元件162在第二方向D2上施加於第二中心部132的驅動力,來防止可動部142在移動時產生傾斜,進一步加強讓電子感光元件15穩定地接受光學影像訊號的效果,而將可動部142保持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15上表面的平面上。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元件16的第一驅動元件161與第二驅動元件162分別設置於第一層體12與第二層體13,壓撐元件17的第一壓撐元件171與第二壓撐元件172分別設置於第一層體12與第二層體13,以形成兩組分別讓可動部142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移動的驅動力。請參照圖7,係繪示有單層的第一層體12、第一驅動元件161與第一壓撐元件171的上視圖。請參照圖8,係繪示有多層層疊的第一層體12、第二層13、第一驅動元件161、第二驅動元件162、第一壓撐元件171與第二壓撐元件172的上視圖。然而,本發明不以此配置為限。
每一個導線結構1431包含一電路層1431a以及二絕緣層1431b。電路層1431a層疊於二個絕緣層1431b之間,且電路層1431a用以傳輸電子影像訊號。具體來說,電子感光元件15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14的可動部142,以將電子影像訊號傳輸給可動部142,電子影像訊號再經由連接部143的導線結構1431的 電路層1431a傳輸給固定部141,進而傳輸到處理元件(未另繪示)進行影像處理。導線結構1431係藉由對層疊式電路板進行蝕刻製程而製造出的軟性的結構,因此導線結構1431在傳輸電子影像訊號時降低機械干擾,以降低雜訊,進而平穩移動電子感光元件15,達到穩定光學影像的功效。
較靠近電子感光元件15的絕緣層1431b於光軸方向DAX上具有一黑化表面(未另繪示),以降低產生非成像光線的機率。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部分實施例中,二個絕緣層各自於遠離電路層的一側皆可具有一黑化表面。
每一個導線結構1431更包含二個彎曲部分1431c。如圖4與圖6所示,彎曲部分1431c呈彎曲狀,且彎曲部分1431c位於導線結構1431的兩端之間,以進一步地提升導線結構1431易曲折的特性,來防止導線結構1431在被驅動時產生損壞。
導線結構1431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N=44。
每一個導線結構1431的截面寬度為d,每一個導線結構1431的兩端的間距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d=0.04[公釐];W=1[公釐];以及d/W=0.04。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圖9至圖14,其中圖9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0繪示圖9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11繪示圖10之光學影像穩定 裝置之電路元件的立體示意圖,圖12繪示圖11之電路元件之CC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3繪示圖11之電路元件的上視示意圖,且圖14繪示圖13之電路元件之DD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影像穩定裝置2包含一基板21、一第一層體22、一第二層體23、一電路元件24、一電子感光元件25、一驅動元件26、一壓撐元件27以及一塑膠件28。光學影像穩定裝置2具有一光軸201,且光軸201定義出一光軸方向DAX。第一層體22與第二層體23在光軸方向DAX上依序層疊於基板21所圍繞出的容置空間(未另標號)內。基板21、電路元件24與電子感光元件25在光軸方向DAX上依序層疊。驅動元件26與壓撐元件27間接地連接於電路元件24。塑膠件28設置於電路元件24與第二層體23上。
詳細來說,第一層體22包含一第一承載部221以及一第一從動部222。第一承載部221連接於基板21。第一從動部222透過驅動元件26間接接觸於第一承載部221。第二層體23包含一第二承載部231以及一第二從動部232。第二承載部231設置於第一從動部222上,並且第二承載部231透過壓撐元件27間接接觸於第一承載部221。第二從動部232透過驅動元件26間接接觸於第二承載部231。
電路元件24包含實質上位於同一平面上的一固定部241、一可動部242以及一連接部243。固定部241設置於基板21上,並且封閉式地環繞在可動部242的四周。可動部242透過壓 撐元件27間接接觸於第二承載部231,並且透過塑膠件28間接接觸於第二從動部232。連接部243連接固定部241與可動部242,且可動部242透過連接部243可相對於固定部241移動。
具體來說,連接部243包含多個導線結構2431。導線結構2431連接於固定部241與可動部242之間。導線結構2431具有可撓性,且可動部242透過導線結構2431的可撓性而可相對於固定部241移動。
電子感光元件25用以接受一光學影像訊號。舉例來說,電子感光元件25可例如具有平坦的形狀,並且其上表面(未另標號)用以設置於一光學鏡頭(未另繪示)的一成像面(未另繪示)上,以接受光學鏡頭成像於成像面的光學影像訊號。並且,電子感光元件25還用以將光學影像訊號轉換為電子影像訊號。電子感光元件25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24,以將電子影像訊號傳輸給電路元件24。電子感光元件25可以下表面朝向可動部242的方式設置於可動部242上,且電子感光元件25隨著可動部242而可相對於固定部241移動。
驅動元件26包含一第一驅動元件261以及一第二驅動元件262,且第一驅動元件261與第二驅動元件262各自包含壓電材料。第一驅動元件261設置於第一承載部221與第一從動部222之間,以在一第一方向D1上實體接觸並隔開第一承載部221與第一從動部222。並且,第一從動部222與基板21之間無實體接觸。當施加偏壓於壓電材料的第一驅動元件261時,第一 驅動元件261在形狀上會有所改變或產生振動,進而在第一方向D1上對無實體接觸於基板21的第一從動部222產生驅動力。由於第一從動部222與第二承載部231彼此層疊而可一起移動,且第二承載部231與可動部242透過壓撐元件27間接地接觸而可一起移動,因此可視為第一驅動元件261在第一方向D1上間接連接於可動部242。如此一來,第一驅動元件261能驅動可動部242沿第一方向D1相對於固定部241移動。
第二驅動元件262設置於第二承載部231與第二從動部232之間,以在一第二方向D2上實體接觸並隔開第二承載部231與第二從動部232。當施加偏壓於壓電材料的第二驅動元件262時,第二驅動元件262在形狀上會有所改變或產生振動,進而在第二方向D2上對無實體接觸於第二承載部231的第二從動部232產生驅動力。由於第二從動部232與可動部242透過塑膠件28間接地接觸而可一起移動,因此可視為第二驅動元件262在第二方向D2上間接連接於可動部242。如此一來,第二驅動元件262能驅動可動部242沿第二方向D2相對於固定部241移動。如圖10所示,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彼此正交且皆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25的上表面,使得驅動元件26能驅動可動部242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25上表面的平面上相對於固定部241移動,以讓電子感光元件25穩定地接受光學影像訊號。
驅動元件26施加於可動部242的驅動力遠大於連接部243的導線結構2431施加於可動部242的撓性恢復力。因此, 在光學影像穩定裝置2中,導線結構2431對可動部242所施加的撓性恢復力是可忽略的機構要素,可視為導線結構2431對可動部242無實體支撐的功能,而可動部242的位置主要是由驅動元件26的驅動力所控制。
壓撐元件27一第一壓撐元件271以及一第二壓撐元件272,且第一壓撐元件271與第二壓撐元件272各自包含滾珠元件。第一壓撐元件271在光軸方向DAX上實體接觸於第一承載部221與第二承載部231之間,並且第一壓撐元件271的滾珠元件可相對於第一承載部221無相對位移地在原地滾動。當施加偏壓於第一驅動元件261時,第一壓撐元件271可透過第一承載部221與第二承載部231在光軸方向DAX上間接地施加支撐力於可動部242,並且第一壓撐元件271還可配合第一驅動元件261在第一方向D1上施加於第一從動部222的驅動力,來防止可動部242在移動時產生傾斜,進一步加強讓電子感光元件25穩定地接受光學影像訊號的效果。
第二壓撐元件272在光軸方向DAX上實體接觸於第二承載部231與可動部242之間,並且第二壓撐元件272的滾珠元件可相對於第二承載部231無相對位移地在原地滾動。當施加偏壓於第二驅動元件262時,第二壓撐元件272可在光軸方向DAX上直接地施加支撐力於可動部242,並且第二壓撐元件272還可配合第二驅動元件262在第二方向D2上施加於第二從動部232的驅動力,來防止可動部242在移動時產生傾斜,進一步加 強讓電子感光元件25穩定地接受光學影像訊號的效果,而將可動部242保持在實質上平行於電子感光元件25上表面的平面上。
在本實施例中,驅動元件26的第一驅動元件261與第二驅動元件262分別設置於第一層體22與第二層體23,壓撐元件27的第一壓撐元件271與第二壓撐元件272分別設置於第一層體22與第二層體23,以形成兩組分別讓可動部242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移動的驅動力。請參照圖10,係繪示有可分別驅動可動部242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移動的第一驅動元件261與第二驅動元件262,以及可分別穩定可動部242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移動的第一壓撐元件271與第二壓撐元件272。然而,本發明不以此配置為限。
每一個導線結構2431包含一電路層2431a以及二絕緣層2431b。電路層2431a層疊於二個絕緣層2431b之間,且電路層2431a用以傳輸電子影像訊號。具體來說,電子感光元件25電性連接至電路元件24的可動部242,以將電子影像訊號傳輸給可動部242,電子影像訊號再經由連接部243的導線結構2431的電路層2431a傳輸給固定部241,進而傳輸到處理元件(未另繪示)進行影像處理。導線結構2431係藉由對層疊式電路板進行蝕刻製程而製造出的軟性的結構,因此導線結構2431在傳輸電子影像訊號時降低機械干擾,以降低雜訊,進而平穩移動電子感光元件25,達到穩定光學影像的功效。
較靠近電子感光元件25的絕緣層2431b於光軸方向 DAX上具有一黑化表面(未另繪示),以降低產生非成像光線的機率。然而,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部分實施例中,二個絕緣層各自於遠離電路層的一側皆可具有一黑化表面。
每一個導線結構2431更包含三個彎曲部分2431c。如圖12與圖14所示,彎曲部分2431c呈彎曲狀,且彎曲部分2431c位於導線結構2431的兩端之間,以進一步地提升導線結構2431易曲折的特性,來防止導線結構2431在被驅動時產生損壞。
導線結構2431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N=34。
每一個導線結構2431的截面寬度為d,每一個導線結構2431的兩端的間距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d=0.04[公釐];W=1[公釐];以及d/W=0.04。
塑膠件28設置於可動部242上。塑膠件28具有一開孔281。開孔281環繞電子感光元件25。塑膠件28包含一承靠結構282。承靠結構282設置於第二從動部232上,且透過第二從動部232間接搭接於第二驅動元件262。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圖15,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相機模組3包含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影像穩定裝置1、一光學成像裝置31以及一驅動裝置32。相機模組3亦可改為配置上述其他實施例的光學影像穩定裝置,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光學成像裝置31例如為一光學鏡頭。相 機模組3利用光學成像裝置31聚光產生影像,並配合驅動裝置32進行影像對焦於光學成像裝置31的成像面上,最後成為光學影像訊號成像於電子感光元件15,並且光學影像訊號能被電子感光元件15轉換成電子影像訊號,以將電子影像訊號作為影像資料輸出。
驅動裝置32可具有自動對焦(Auto-Focus)功能,其驅動方式可使用如音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VCM)、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壓電系統(Piezoelectric)、以及記憶金屬(Shape Memory Alloy)等驅動系統。驅動裝置32可讓光學成像裝置31取得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攝物於不同物距的狀態下,皆能拍攝清晰影像。
本發明的相機模組並不以上述結構為限。圖16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種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其中相機模組3還進一步搭配一閃光燈模組36。閃光燈模組36可於拍攝時進行補光以提升成像品質。
圖17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又另一種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其中相機模組3還進一步搭配一對焦輔助模組37。對焦輔助模組37可提供被攝物之物距資訊,以利於進行快速對焦。對焦輔助模組37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圖18至圖20,其中圖18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19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 之另一側的立體示意圖,且圖20繪示圖18之電子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4為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4包含上述第三實施例的相機模組3、影像訊號處理器41(Image Signal Processor)、顯示裝置(使用者介面)42以及影像軟體處理器43。於本實施例中,相機模組3包含光學影像穩定裝置1、光學成像裝置31以及驅動裝置32,並且相機模組3還搭配閃光燈模組36以及對焦輔助模組37。
當使用者拍攝被攝物46時,電子裝置4利用相機模組3聚光取像,啟動閃光燈模組36進行補光,並使用對焦輔助模組37提供的被攝物46之物距資訊進行快速對焦,再加上影像訊號處理器41進行影像最佳化處理,來進一步提升光學成像裝置31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對焦輔助模組37可採用紅外線或雷射對焦輔助系統來達到快速對焦。顯示裝置42可採用觸控螢幕或實體拍攝按鈕,配合影像軟體處理器43的多樣化功能進行影像拍攝以及影像處理。經由影像軟體處理器43處理後的影像可顯示於顯示裝置42。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並不以上述相機模組的數量為限。圖21繪示依照本發明的另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其中電子裝置4a還進一步包含相機模組3a以及相機模組3b。相機模組3、相機模組3a以及相機模組3b面向同一方向且皆為單焦點,並且相機模組3、相機模組3a與相機模組3b具有相異的視角(其中, 相機模組3a為一望遠裝置,相機模組3b為一廣角裝置,相機模組3的視角可介於相機模組3a與相機模組3b之間),使電子裝置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達到光學變焦的拍攝效果。進一步來說,本實施例之相機模組3更搭配一擴充影像訊號處理器38,使相機模組3與望遠相機模組3a及廣角相機模組3b搭配時,可對成像於觸控螢幕上的影像進行變焦功能的操作,以因應多鏡頭的影像處理功能。搭載相機模組3的電子裝置4a具備多種模式的拍照功能,諸如變焦、望遠、多鏡頭共同攝影、優化自拍、低光源下的高動態範圍(HDR)和高解析4K錄影等。
本發明所揭露的光學影像穩定裝置並不以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為限。光學影像穩定裝置更可視需求應用於具有光學防手震的系統,並兼具優良像差修正與良好成像品質的特色。舉例來說,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可多方面應用於三維(3D)影像擷取、數位相機、行動裝置、數位平板、智慧型電視、網路監控設備、行車記錄器、倒車顯影裝置、多鏡頭裝置、辨識系統、體感遊戲機與穿戴式裝置等電子裝置中。前揭電子裝置僅是示範性地說明本發明的實際運用例子,並非限制本發明之相機模組的運用範圍。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諸項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光學影像穩定裝置
11:基板
12:第一層體
13:第二層體
14:電路元件
15:電子感光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AX:光軸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包含:一電路元件,包含:一固定部;一可動部,其中該固定部環繞該可動部;以及一連接部,連接該固定部與該可動部,其中該可動部透過該連接部可相對於該固定部移動;一電子感光元件,電性連接至該電路元件並且設置於該可動部,其中該電子感光元件用以將一光學影像訊號轉換為一電子影像訊號;一驅動元件,耦合於該可動部,以驅動該可動部在實質上平行於該電子感光元件的一平面上相對於該固定部移動;以及一壓撐元件,耦合於該可動部,以在該驅動元件驅動該可動部移動時將該可動部保持在實質上平行於該電子感光元件的該平面上;其中,該連接部包含多個導線結構,該些導線結構連接於該固定部與該可動部之間;其中,該些導線結構具有可撓性,該些導線結構對該可動部無實體支撐的功能,且每一該導線結構包含:一電路層,用以傳輸該電子影像訊號;以及一絕緣層,層疊於該電路層; 其中,每一該導線結構的截面寬度為d,每一該導線結構的兩端的間距為W,其滿足下列條件:d/W
    Figure 110106057-A0305-02-0031-2
    0.2。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該驅動元件包含:一第一驅動元件,在一第一方向上耦合於該可動部,以驅動該可動部沿該第一方向相對於該固定部移動;以及一第二驅動元件,在一第二方向上耦合於該可動部,以驅動該可動部沿該第二方向相對於該固定部移動,其中該第二方向正交於該第一方向。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元件與該第二驅動元件各自包含至少一形狀記憶合金。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元件與該第二驅動元件各自包含至少一壓電材料。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該電路元件的該固定部、該可動部與該連接部實質上位於同一平面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更包含一塑膠件,其中該塑膠件設置於該可動部上,該塑膠件具有一開孔,且該開孔環繞該電子感光元件。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該些導線結構的數量為N,其滿足下列條件: N
    Figure 110106057-A0305-02-0032-1
    10。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每一該導線結構包含至少一彎曲部分,該些彎曲部分呈彎曲狀,且該些彎曲部分位於該些導線結構的兩端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該絕緣層的數量為二,該電路層設置於該二絕緣層之間,且該二絕緣層的其中至少一者具有一黑化表面。
  10.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一光學成像裝置;以及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穩定裝置,其中該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的該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光學成像裝置的一成像面上。
  1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0所述之相機模組。
TW110106057A 2021-01-20 2021-02-22 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59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39704P 2021-01-20 2021-01-20
US63/139,704 2021-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9114B true TWI759114B (zh) 2022-03-21
TW202230007A TW202230007A (zh) 2022-08-01

Family

ID=7797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057A TWI759114B (zh) 2021-01-20 2021-02-22 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1596B2 (zh)
CN (2) CN214381127U (zh)
TW (1) TWI7591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5404B (zh) * 2022-05-27 2023-06-11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505B (zh) * 2022-08-03 2023-12-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236A (zh) * 2005-01-11 2008-03-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手抖动补偿装置
TW201901273A (zh) * 2017-05-17 2019-01-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機構
CN110086964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单元
WO2020248444A1 (zh) * 2019-06-11 2020-12-17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其光学防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03402A (ja) * 2007-02-19 2008-09-0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センサ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075710B1 (ko) * 2010-07-15 2011-10-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학식 손 떨림 보정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920314B1 (ko) 2011-10-31 2019-0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TWI528809B (zh) 2012-10-02 2016-04-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防手震之整合式基板結構
WO2015171227A1 (en) 2014-05-06 2015-11-12 Mems Drive, Inc. Low stiffness flexure
US9366879B1 (en) 2014-12-02 2016-06-14 Hutchinson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Camera lens suspension with polymer bearings
EP3427100B1 (en) 2016-03-11 2020-04-29 Apple Inc.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with voice coil motor for moving image sensor
US10447931B2 (en) 2016-04-01 2019-10-15 Tdk Taiwan Corp. Camera module having electromagnetic driving assembly
CN106254773B (zh) * 2016-07-29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光学图像稳定系统、成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7571371U (zh) 2017-10-13 2018-07-03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低功耗小型自动对焦制动器
KR102452564B1 (ko) 2018-02-07 2022-10-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식 이미지 안정화 움직임을 추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8600608B (zh) 2018-03-16 2019-12-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座、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904440B2 (en) 2018-07-25 2021-01-26 Tdk Taiwan Corp. Image sensor driving mechanism
US11522472B2 (en) 2018-09-26 2022-12-06 MEMS Drive (Nanjing) Co., Ltd. MEMS actu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8236A (zh) * 2005-01-11 2008-03-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手抖动补偿装置
TW201901273A (zh) * 2017-05-17 2019-01-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機構
CN110086964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单元
CN209514186U (zh) * 2018-01-25 2019-10-18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WO2020248444A1 (zh) * 2019-06-11 2020-12-17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其光学防抖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5404B (zh) * 2022-05-27 2023-06-11 新煒科技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2004297B2 (en) 2022-05-27 2024-06-04 Triple Win Technology(Shenzhen)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0007A (zh) 2022-08-01
US11601596B2 (en) 2023-03-07
US20220232165A1 (en) 2022-07-21
CN214381127U (zh) 2021-10-08
CN114785910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5079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function of shaking compensation
US9491364B2 (en) Camera module
CN107277304B (zh) 摄像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28711B (zh) 相机模块
TWI759114B (zh) 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WO2021104017A1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486606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WO2020248444A1 (zh) 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其光学防抖方法
US20230341746A1 (en) Imaging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147843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US20240236452A1 (en) Camera device
US20240244325A1 (en) Camera apparatus
JP2024522019A (ja) カメラ装置
US20230336850A1 (en) Camera module
CN216959970U (zh) 镜头驱动组件
CN217135580U (zh) 光学影像稳定驱动装置、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US20240244324A1 (en) Camera device
TWI767687B (zh)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7676282A (zh) 压电马达及其摄像模组
KR20220157818A (ko) 카메라 장치
CN114143436A (zh) 镜头驱动组件
KR20220157817A (ko) 카메라 장치
CN117676283A (zh) 压电致动器及其摄像模组
KR20240035289A (ko) 압전 모터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157816A (ko) 카메라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