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7107B -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7107B
TWI757107B TW110106985A TW110106985A TWI757107B TW I757107 B TWI757107 B TW I757107B TW 110106985 A TW110106985 A TW 110106985A TW 110106985 A TW110106985 A TW 110106985A TW I757107 B TWI757107 B TW I7571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shielding lay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7445A (zh
Inventor
王碩宏
朱訓箴
毛宇農
丘兆仟
張博超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1076125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0116A/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7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7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10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光感件層、一透光層以及一光角控制層。光感件層設置於基板上。光感件層具有至少一光感件。光感件包含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及位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一光感層,且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一讀取元件。透光層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光感件層上。光角控制層設置於基板上,且光角控制層與光感件層重疊。光角控制層具有一第一遮光層及一第二遮光層。透光層位於第一遮光層與第二遮光層之間。第一遮光層具有至少一第一透光區。第二遮光層具有至少一第二透光區。第一透光區與第二透光區重疊且對應於光感件。

Description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辨識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光學感測技術的發展開啟了多元化應用的可能,舉凡智慧型手環、搭載指紋辨識的電子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甚至是具有光學觸控功能的顯示面板,都可見其蹤跡。儘管這些商品所搭載的感測技術採用的光源、感測元件以及偵測標的有所不同,但如何提高光學感測的靈敏度卻是相關廠商所必須解決的共同難題。
舉例來說,在現有的指紋辨識技術中,當光線照射在手指指紋上時,指紋的高低起伏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反射光場。因此不同的指紋樣貌會被感測元件所分辨出來。為了提高辨識的成功率,現有的指紋辨識裝置的背光源會搭配準直膜。然而,準直膜不僅昂貴且使現有的指紋辨識裝置的整體厚度無法下降。
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可改善價格昂貴且厚度較大的問題。
本發明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括一基板、一光感件層、一透光層以及一光角控制層。光感件層設置於基板上。光感件層具有至少一光感件。光感件包含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及位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一光感層,且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至少一讀取元件。透光層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光感件層上。光角控制層設置於基板上,且光角控制層與光感件層重疊。光角控制層至少具有一第一遮光層及一第二遮光層。透光層位於第一遮光層與第二遮光層之間。第一遮光層具有至少一第一透光區。第二遮光層具有至少一第二透光區。第一透光區與第二透光區重疊且對應於光感件。第一遮光層與第二遮光層分別至少包含一遮光導電材與一低反射材之堆疊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層鄰設於光感件,且第二遮光層遠離光感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層與第二遮光層皆與光感件部份重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感件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之頂部間的距離相對於第一透光區之寬度的比值為0.1至1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光感件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之頂部間的距離相對於第一透光區之寬度的比值為0.5至5。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透光蓋板,其包含觸控板、顯示面板與保護板其中至少一者。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區與第二透光區為貫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電極位於光感層下,第二電極位於光感層上,且第一遮光層位於第二電極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低反射材的材料包含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氮氧化物。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低反射材之厚度相對於低反射材及遮光導電材之總厚度的比值小於1且大於0。
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一基板、一光感件層、一光角控制層以及一透光層。光感件層設置於基板上。光感件層具有至少一光感件。光感件包含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及位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的一光感層,且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至少一讀取元件。光角控制層設置於基板上。光角控制層至少具有一第一遮光層及一第二遮光層。透光層設置於基板上,且位於光角控制層與光感件層之間。透光層具有至少一凸部與光感件部份重疊。第一遮光層設置於凸部的頂面。第二遮光層設置凸部的部份側面。第一遮光層連接第二遮光層以形成朝向凸部的另一部份側面的一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遮光層不平行於光感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遮光層不與光感件的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其中至少一者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透光蓋板,其包含觸控板、顯示面板與保護板其中至少一者。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層與第二遮光層分別至少包含一遮光導電材與一低反射材之堆疊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低反射材的材料包含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氮氧化物。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低反射材之厚度相對於低反射材及遮光導電材之總厚度的比值小於1且大於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更包含一保護層,覆蓋於光角控制層及基板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層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實質上大於或等於感光件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開口與第二遮光層位於凸部的相對側。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中,利用兩個遮光層的透光區產生準直的效果,或者利用透光層的凸部的側邊入光來提高大角度入光量及側邊入光的準直效果。因此,可降低本發明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成本並使整體厚度可以下降。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本質上」、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例如±30%、±20%、±15%、±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本質上」、或「實質上」可依量測性質、切割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此外,諸如「下」或「底部」和「上」或「頂部」的相對術語可在本文中用於描述一個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關係,如圖所示。應當理解,相對術語旨在包括除了圖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的裝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的「下」側的元件將被定向在其它元件的「上」側。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括「下」和「上」的取向,取決於附圖的特定取向。類似地,如果一個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下方」或「下方」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它元件「上方」。因此,示例性術語「上面」或「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的取向。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方式,示範性實施方式的實例說明於所附圖式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局部上視示意圖。圖2是圖1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與圖2,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包括一基板110、一光感件層120、一透光層130以及一光角控制層140。光感件層120設置於基板110上。光感件層120具有至少一光感件122。為了方便說明,圖2中僅示意了一個光感件122,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多個光感件。光感件122包含一第一電極122A、一第二電極122B及位於第一電極122A與第二電極122B之間的一光感層122C,且第一電極122A電性連接於至少一讀取元件150。讀取元件150例如是薄膜電晶體,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此外,本實施例的讀取元件150是以頂閘極的型態為例,但也可以是底閘極或其他型態,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透光層130設置於基板110上且位於光感件層120上。光角控制層140設置於基板110上,且光角控制層140與光感件層120重疊。光角控制層140至少具有一第一遮光層142及一第二遮光層144。透光層130位於第一遮光層142與第二遮光層144之間。第一遮光層142具有至少一第一透光區142A。第二遮光層144具有至少一第二透光區144A。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重疊且對應於光感件122。第一遮光層142與第二遮光層144分別至少包含一遮光導電材M12與一低反射材M14之堆疊結構。
在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中,藉由第一遮光層142的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遮光層144的第二透光區144A的搭配,可以對於入射光感件122的光線產生准直的效果。因此,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在搭配背光模組使用時,背光模組內不需要搭配昂貴的準直膜,可以降低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的成本與整體的厚度。
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遮光層142與第二遮光層144分別至少包含一遮光導電材M12與一低反射材M14之堆疊結構。遮光導電材M12的材料可以是金屬,例如是Mo、Al或其他金屬或合金,但也可以是其他遮光導電材。遮光導電材M12還可以是單一材料層或是多種材料層的堆疊,例如鉬/鋁/鉬的堆疊層。低反射材M14的材料可以是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氮氧化物或其他適當的低反射材料,例如鉬鉭氧化物、鉬鉭氮氧化物等等。遮光導電材M12可提供遮光的效果,而低反射材M14可降低遮光導電材M12對於外界入射的環境光的反射率,避免二次反射的光線使得辨識率下降。低反射材M14的光反射率低於遮光導電材M12。此外,低反射材M14之厚度相對於低反射材M14及遮光導電材M12之總厚度的比值例如是小於1且大於0,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換言之,低反射材M14之厚度例如是佔第一遮光層142的總厚度的50%以下,而低反射材M14之厚度例如是佔第二遮光層144的總厚度的50%以下。遮光導電材M12與低反射材M14之厚度例如是小於等於0.05微米。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層142鄰設於光感件122,且第二遮光層144遠離光感件122。換言之,透光層130以及第一遮光層142位於光感件122與第二遮光層144之間。本實施例的透光層130是以兩個材料層所構成為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是單一材料層或更多材料層的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光層142與第二遮光層144皆與光感件122部份重疊。換言之,第一遮光層1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與光感件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部份重疊,第二遮光層144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與光感件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部份重疊。當然,完全重疊的狀況也包含在部份重疊的狀況中。
在本實施例中,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相對於第一透光區142A之寬度W10的比值例如為0.1至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例如為貫孔。雖然本實施例的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的大小相同,但也可以是第一透光區142A的大小大於第二透光區144A的大小或是相反,本發明不對此加以限制。
在實際量測中,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分別為直徑4微米的圓形(即寬度W10為4微米),而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是12微米時,測量到的指紋50的影像的平均灰階值為73.6,最小灰階值為50。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的數量分別為7個,且分別為直徑4微米的圓形(即寬度W10為4微米),而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是12微米時,測量到的指紋50的影像的平均灰階值為74.2,最小灰階值為48。由此可知,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的數量變多的時候,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的辨識能力有提高的趨勢。
請再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第二遮光層144具有一個第二透光區144A,且第二透光區144A呈圓形。圖1是圖2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第二遮光層的上視示意圖。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局部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3,另一實施例的第二遮光層244具有兩個第二透光區244A,且第二透光區244A呈圓形。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透光區144A也可以是呈其他規則的幾何形狀或是任意的形狀,而當第二透光區144A的數量是多個時其分布方式也可依需求調整,且多個第二透光區144A的形狀不一定要相同。
請再參照圖2,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分別為直徑5微米的圓形(即寬度W10為5微米),而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是12微米時,測量到的指紋50的影像的平均灰階值為70.4,最小灰階值為50。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分別為直徑6微米的圓形(即寬度W10為6微米),而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是12微米時,測量到的指紋50的影像的平均灰階值為70.3,最小灰階值為39。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分別為直徑12微米的圓形(即寬度W10為12微米),而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是12微米時,測量到的指紋50的影像的平均灰階值為56.4,最小灰階值為33。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分別為直徑20微米的圓形(即寬度W10為20微米),而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是12微米時,測量到的指紋50的影像的平均灰階值為52.3,最小灰階值為35。由此可知,當第一透光區142A與第二透光區144A的寬度W10變大的時候,測量到的指紋50的影像的平均灰階值與最小灰階值都有降低的趨勢,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的辨識能力有下降的趨勢。
因此,光感件122之頂部及第二遮光層144之頂部間的距離D10相對於第一透光區142A之寬度W10的比值可設定是0.5至5。
在本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更包含一透光蓋板170,其可以是觸控板、顯示面板、保護板或其他蓋板,其中顯示面板可以是自發光形式或非自發光形式。換言之,使用者的指紋50是接觸透光蓋板170。在本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更包含至少一個微透鏡與第二透光區144A對應。微透鏡(未繪示)可以是凸透鏡、凹透鏡、柱狀稜鏡或其他適合的形式的透鏡。微透鏡 (未繪示)用於將指紋50所反射的光線傳遞至光感件12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2A位於光感層122C下,第二電極122B位於光感層122C上且接觸第一遮光層142。當第一遮光層142接觸第二電極122B的部分具有導電性時,有助於降低第二電極122B的傳輸阻抗。第二電極122B可以由透光的導電材料製作,例如金屬氧化物材料,以允許光線穿透而入射到光感層122C。金屬氧化物材料包括氧化銦錫、氧化銦、氧化鋅等。第一電極122A可以由不透光的導電材料製作。光感層122C可具有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特性,而實現光學感測作用。光感層122C的材質包括富矽材料,例如富矽氧化物、富矽氮化物、富矽氮氧化物、富矽碳化物、富矽碳氧化物、氫化富矽氧化物、氫化富矽氮化物、氫化富矽碳化物、具高功函數元素參雜材料,例如:矽鍺化合物或其他合適的有機材料或上述材料的堆疊組合。
圖4A是依照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上視示意圖。圖4B是圖4A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沿B-B線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4A與圖4B,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400與圖2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100相似,在此僅說明兩者的差異處,而圖2的實施例中其他未在本實施例說明的部分也可應用於本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400包含一基板110、一光感件層120、一光角控制層440以及一透光層430。光感件層120設置於基板110上。光感件層120具有至少一光感件122。光感件122包含一第一電極122A、一第二電極122B及位於第一電極122A與第二電極122B之間的一光感層122C,且第一電極122A電性連接於至少一讀取元件150。光角控制層440設置於基板110上。光角控制層440至少具有一第一遮光層442及一第二遮光層444。透光層430設置於基板110上,且位於光角控制層440與光感件層120之間。透光層430具有至少一凸部432與光感件122部份重疊。第一遮光層442設置於凸部432的頂面432A。第二遮光層444設置凸部432的部份側面432B。第一遮光層442連接第二遮光層444以形成朝向凸部432的另一部份側面432C的一開口P10。
在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400中,背光模組105提供的光線被指紋50反射後,從開口P10照射到光感件122。藉由第一遮光層442及一第二遮光層444的設置,可以獲得大角度的入射光,減少相鄰的光感件122所獲得的感測結果而有串音(cross talk)的現象發生,進而提高辨識率。此外,即使本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400所搭配的背光模組內沒有昂貴的準直膜而使得光線較為發散,但於pixel design上,集中最大開口率設計於光角控制層440的開口P10,則可允許較多的入射光而提升指紋50的影像的亮度,進而提昇指紋辨識率。在一實施例中,畫素的設計是以讓第一遮光層與第二遮光層形成的開口朝向畫素或相鄰畫素的最大開口率的區域為目標。
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層430是以大致具有均勻的厚度為例,而凸部432則是如圖4B中以虛線框起的部分。在其他實施例中,透光層也可以僅在凸部的位置具有實際凸起的外觀,而非大致具有均勻的厚度。也可以說,本實施例的凸部432是由位於凸部432的頂面432A的第一遮光層442及位於凸部432的側面432B的第二遮光層444共同定義的。本實施例的凸部432的側面432B是斜面。換言之,位於凸部432的側面432B的第二遮光層444是傾斜的,亦即第二遮光層444不平行於基板110與光感件122。本實施例的第二遮光層444不與光感件122的第一電極122A及第二電極122B其中至少一者連接。
圖1的透光蓋板170也可應用於本實施例中。本實施例的第一遮光層442及第二遮光層444可以跟圖2的第一遮光層142及第二遮光層144,都是遮光導電材與低反射材之堆疊結構,且遮光導電材與低反射材的其他細節也與圖2的實施例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生物特徵辨識裝置400更包含一保護層460,覆蓋於光角控制層440及基板110上。本實施例的第一遮光層44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面積實質上大於或等於感光件12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的面積,但本發明不侷限於此。換言之,第一遮光層442可大致遮蔽從感光件122的正上方入射的光線。
在本實施例中,開口P10與第二遮光層444位於凸部432的相對側。具體來說,開口P10位於凸部432的側面432C,而第二遮光層444位於凸部432的側面432B。從圖4A來看,凸部432(標示於圖4B)大致呈矩形,光角控制層440設置於凸部432一側。在其他實施例中,光角控制層也可位於凸部的三側。在其他實施例中,從上視圖來看,凸部也可以是大致呈圓形、三角形。凸部也可以是三角錐狀、多角錐狀、圓形半球狀、橢圓形半球狀或其他適合的設計,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中,利用兩個遮光層經由透光區產生準直的效果,或者利用透光層的凸部的側向開口設計來收集斜向大角度光,故不需使用傳統的準直膜。因此,可降低本發明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製造成本並使整體厚度可以下降。
50:指紋 100,300,400: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105:背光模組 110:基板 120,320:光感件層 122,322:光感件 122A:第一電極 122B,342:第二電極 122C:光感層 130,430:透光層 140,340,440,540,640:光角控制層 142,342,442,542,642:第一遮光層 142A:第一透光區 144,244,344,444,544,644:第二遮光層 144A,244A:第二透光區 150:讀取元件 170:透光蓋板 M12:遮光導電材 M14:低反射材 W10:寬度 D10:距離 460:保護層 P10,P20,P30:開口 432:凸部 432A,632A:頂面 432B,432C,632B,632C:側面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局部上視示意圖。 圖4A是依照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圖4B是圖4A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沿B-B線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50:指紋 100: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110:基板 120:光感件層 122:光感件 122A:第一電極 122B:第二電極 122C:光感層 130:透光層 140:光角控制層 142:第一遮光層 142A:第一透光區 144:第二遮光層 144A:第二透光區 150:讀取元件 170:透光蓋板 M12:遮光導電材 M14:低反射材 W10:寬度 D10:距離

Claims (19)

  1. 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一基板;一光感件層,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光感件層具有至少一光感件,該光感件包含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及位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一光感層,且該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至少一讀取元件;一透光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且位於該光感件層上;以及一光角控制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且該光角控制層與該光感件層重疊,其中,該光角控制層至少具有一第一遮光層與一第二遮光層,該透光層位於該第一遮光層與該第二遮光層之間,該第一遮光層具有至少一第一透光區,該第二遮光層具有至少一第二透光區,該第一透光區與該第二透光區重疊且對應於該光感件,該第一遮光層與該第二遮光層分別至少包含一遮光導電材與一低反射材之堆疊結構,該光感件之頂部及該第二遮光層之頂部間的距離相對於該第一透光區之寬度的比值為0.1至10。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遮光層鄰設於該光感件,且該第二遮光層遠離該光感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遮光層與該第二遮光層皆與該光感件部份重疊。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光感件之頂部及該第二遮光層之頂部間的距離相對於該第二透光區之寬度的比值為0.5至5。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透光蓋板,其包含觸控板、顯示面板與保護板其中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光區與該第二透光區為貫孔。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位於該光感層下,該第二電極位於該光感層上,且該第一遮光層位於該第二電極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低反射材的材料包含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氮氧化物。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低反射材之厚度相對於該低反射材與該遮光導電材之總厚度的比值小於1且大於0。
  10. 一種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包含:一基板;一光感件層,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光感件層具有至少一光感件,該光感件包含一第一電極、一第二電極及位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一光感層,且該第一電極電性連接於至少一讀取元件;一光角控制層,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光角控制層至少 具有一第一遮光層及一第二遮光層;以及一透光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且位於該光角控制層與該光感件層之間,其中,該透光層具有至少一凸部與該光感件部份重疊,該第一遮光層設置於該凸部的頂面,該第二遮光層設置於該凸部的部份側面,且該第一遮光層連接該第二遮光層以形成朝向該凸部的另一部份側面的開口。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二遮光層不平行於該光感件。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二遮光層不與該光感件的該第一電極及該第二電極其中至少一者連接。
  13.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透光蓋板,其包含觸控板、顯示面板與保護板其中至少一者。
  14.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遮光層與該第二遮光層分別至少包含一遮光導電材與一低反射材之堆疊結構。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低反射材的材料包含金屬氧化物或金屬氮氧化物。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低反射材之厚度相對於該低反射材與該遮光導電材之總厚度的比值小於1且大於0。
  17.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更包含一保護層,覆蓋於該光角控制層及該基板上。
  18.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第一遮光層在該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實質上大於或等於該感光件在該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
  19.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生物特徵辨識裝置,其中,該開口與該第二遮光層位於該凸部的相對側。
TW110106985A 2020-07-31 2021-02-26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I757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1252.6A CN113850116A (zh) 2020-07-31 2021-07-06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59268P 2020-07-31 2020-07-31
US63/059,268 2020-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7445A TW202207445A (zh) 2022-02-16
TWI757107B true TWI757107B (zh) 2022-03-01

Family

ID=80680978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495A TWI748791B (zh) 2020-07-31 2020-12-09 光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TW109147226A TWI754512B (zh) 2020-07-31 2020-12-31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110100965A TWI764499B (zh) 2020-07-31 2021-01-11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
TW110102293A TWI748851B (zh) 2020-07-31 2021-01-21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
TW110106985A TWI757107B (zh) 2020-07-31 2021-02-26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495A TWI748791B (zh) 2020-07-31 2020-12-09 光感測器及其製造方法
TW109147226A TWI754512B (zh) 2020-07-31 2020-12-31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110100965A TWI764499B (zh) 2020-07-31 2021-01-11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
TW110102293A TWI748851B (zh) 2020-07-31 2021-01-21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5) TWI7487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1397B (zh) * 2022-04-07 2023-02-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感測裝置
TWI828390B (zh) * 2022-10-26 2024-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裝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94853A1 (en) * 2016-09-30 2019-09-2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sensor with angled refl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94725B2 (en) * 1999-12-21 2004-09-21 Xerox Corporation Amorphous silicon sensor with micro-spring interconnects for achieving high uniformity in integrated light-emitting sources
US20030020078A1 (en) * 2001-07-25 2003-01-30 Motorola, Inc.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s and devices with optical processing layers utiliz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mpliant substrate for materials used to form the same
US8507840B2 (en) * 2010-12-21 2013-08-13 Zena Technologies, Inc. Vertically structured passive pixel array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EP2287639A3 (en) * 2009-08-17 2012-05-30 Sony Corporation Lens array imaging optics for a line sensor module
JP2014089432A (ja) * 2012-03-01 2014-05-15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固体撮像装置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レンズの形成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50011B1 (ko) * 2013-06-10 2020-09-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513411B2 (en) * 2014-07-31 2016-12-06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Double-lens structure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of
KR102546189B1 (ko) * 2015-04-13 2023-06-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TWI741988B (zh) * 2015-07-31 2021-10-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堆疊式透鏡結構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CN108028258B (zh) * 2015-08-04 2022-06-21 光程研创股份有限公司 锗硅感光设备
KR101923335B1 (ko) * 2015-11-02 2019-02-27 선전 구딕스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지문 위조 방지 광 감지를 갖는 다기능 지문 센서
MX2018012535A (es) * 2016-04-13 2019-02-25 Tactotek Oy Estructura multicapa con electronica multicapa incorporada.
US10332929B2 (en) * 2016-09-07 2019-06-25 Mei-Yen Lee Integrated sensing module and integrated sensing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TWI658410B (zh) * 2016-09-07 2019-05-01 李美燕 可變光場的生物影像感測系統
CN115037895A (zh) * 2017-04-04 2022-09-09 奥特逻科公司 高速光检测装置
TWI652626B (zh) * 2017-08-11 2019-03-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生物辨識裝置
US10665627B2 (en) * 2017-11-15 2020-05-2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mage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image sensor device having a first lens and a second lens over the first lens
TWI765170B (zh) * 2018-08-21 2022-05-21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感測器、光學感測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WO2020038408A1 (zh) * 2018-08-21 2020-02-27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32420B (zh) * 2018-08-31 2021-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09863506B (zh) * 2019-01-22 2022-03-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17287A (zh) * 2019-06-21 2020-12-2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传感器
TW202115888A (zh) * 2019-10-03 2021-04-16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感測器、光學感測系統及其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294853A1 (en) * 2016-09-30 2019-09-26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sensor with angled reflecto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4512B (zh) 2022-02-01
TW202207445A (zh) 2022-02-16
TWI764499B (zh) 2022-05-11
TWI748851B (zh) 2021-12-01
TW202207005A (zh) 2022-02-16
TW202207004A (zh) 2022-02-16
TW202207441A (zh) 2022-02-16
TWI748791B (zh) 2021-12-01
TW202207437A (zh) 202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44083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210217819A1 (en) Display device
US10990790B2 (en) Display device
TWI757107B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TWI652837B (zh) 感測裝置
US11520433B2 (en)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having metal wirings mounted around a functional module,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23021521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202209080A (zh) 指紋感測模組及指紋辨識裝置
KR20210142789A (ko) 지문 센서,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KR20170026026A (ko) 표시 장치
US11781905B2 (en) Optical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274638B2 (en) Touch panel
CN113745433A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10884552B2 (en) Touch panel with sensor elements
CN113224118A (zh) 纹路识别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341589A1 (en) Touch screen assembl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assembly and touch device
US117685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59153B (zh) 指紋感測模組
TWI798878B (zh) 光學感測裝置
CN11022146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50116A (zh) 生物特征辨识装置
TWI822017B (zh) 生物特徵辨識裝置
KR20120025138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0777603B1 (en) Optical sensor
TWI726506B (zh) 感測元件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