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0177B -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0177B
TWI750177B TW106117040A TW106117040A TWI750177B TW I750177 B TWI750177 B TW I750177B TW 106117040 A TW106117040 A TW 106117040A TW 106117040 A TW106117040 A TW 106117040A TW I750177 B TWI750177 B TW I7501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data
electronic device
detection sensitiv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7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1082A (zh
Inventor
森岡裕一
板垣竹識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1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1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17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其判定對應於待被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或持續時間的第一參數;判定第一參數是否超過預定閾值;當參數超過預定閾值時,控制電子裝置的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獲取與偵測靈敏度或傳送功率相關的第二參數;及當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時,判定是否在基於第二參數來傳送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主張於2016年6月3日提交之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書JP 2016-112042的利益,其全部內容藉由引用併入本文。
本揭露涉及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近年來,代表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802.11之無線區域網路(LAN)的使用已增加。此外,無線LAN支援產品(以下也稱為「無線通訊裝置」)也相應增加。相比之下,可用於通訊的無線通訊資源有限制。因此,希望提高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的通訊效率。
作為提高通訊效率之技術的實例,已知稱為「虛擬載波感測」的技術。具體來說,已知非專利文獻1中揭露之如發送請求(RTS)/清除發送(CTS)的機制。 例如,期望資料傳輸的傳送裝置向作為資料傳輸之目的地的接收裝置傳送RTS幀,並檢查資料傳輸是否可能。然後,當從接收裝置接收到CTS幀時,傳送裝置判定允許資料傳輸,並開始資料傳輸。除了RTS幀或CTS幀的目的地之外,無線通訊裝置設定NAV,並在NAV週期期間停止資料傳輸。結果,防止通訊衝突,從而可提高通訊效率。
這裡,在非專利文獻1中,當期望傳送之資料的長度長於預定閾值(點11RTST閾值)時,指定RTS幀被傳送。
[引用列表] [非專利文獻] [NPL 1]
非專利文獻1:IEEE標準802.11-2007,用於資訊技術-系統-本地和城域網路之間之電信和資訊交換的IEEE標準-具體要求第11部分:無線LAN媒體存取控制(MAC)和實體層(PHY)規格書。
然而,在非專利文獻1中揭露的技術中,通訊資源可能減少。例如,當具有不同接收靈敏度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時,具有相對低接收靈敏度的一些無線通訊裝置很可能不偵測從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傳送的信號(例 如,資料幀或RTS幀)。因此,一些無線通訊裝置在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通訊期間開始傳送信號,從而可能發生通訊衝突。
此外,例如,當混合具有不同傳輸功率的複數個無線裝置時,若一些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低於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很可能不偵測從一些無線通訊裝置傳送的信號(例如,資料幀或RTS幀)。因此,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在一些無線通訊裝置的通訊期間開始傳送信號,從而可能發生通訊衝突。
在此方面,本揭露提出一種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況下能夠抑制通訊效率之劣化的機制。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子裝置,其判定對應於待被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或持續時間的第一參數;判定第一參數是否超過預定閾值;當參數超過預定閾值時,控制電子裝置的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獲取與偵測靈敏度或傳送功率相關的第二參數;及當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時,判定是否在基於第二參數來傳送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由電子裝置進行的方法,其包括判定對應於待被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或持續時間的第一參數;判定第一參數是否超過 預定閾值;當參數超過預定閾值時,控制電子裝置的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獲取與偵測靈敏度或傳送功率相關的第二參數;及當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時,判定是否在基於第二參數來傳送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機制,其能夠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的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之情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劣化。注意,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具有上述效果或代替上述效果,可能實現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任何一種效果或可能從本說明書中掌握的其它效果。
10A‧‧‧STA
20A‧‧‧AP
10B‧‧‧STA
20B‧‧‧AP
L1‧‧‧參考準位
L2‧‧‧準位
L3‧‧‧準位
100‧‧‧STA、無線通訊裝置
200‧‧‧AP、無線通訊裝置
110‧‧‧資料處理單元
120‧‧‧無線通訊單元
130‧‧‧控制單元
140‧‧‧儲存單元
210‧‧‧資料處理單元
220‧‧‧無線通訊單元
230‧‧‧控制單元
240‧‧‧儲存單元
100A‧‧‧STA
100B‧‧‧STA
900‧‧‧智慧型電話
901‧‧‧處理器
902‧‧‧記憶體
903‧‧‧儲存器
904‧‧‧外部連接介面
906‧‧‧照相機
907‧‧‧感測器
908‧‧‧麥克風
909‧‧‧輸入裝置
910‧‧‧顯示裝置
911‧‧‧揚聲器
913‧‧‧無線通訊介面
914‧‧‧天線開關
915‧‧‧天線
917‧‧‧匯流排
918‧‧‧電池
919‧‧‧輔助控制器
920‧‧‧汽車導航設備
921‧‧‧處理器
922‧‧‧記憶體
924‧‧‧GPS模組
925‧‧‧感測器
926‧‧‧資料介面
927‧‧‧內容播放器
928‧‧‧儲存媒體介面
929‧‧‧輸入裝置
930‧‧‧顯示裝置
931‧‧‧揚聲器
933‧‧‧無線通訊介面
934‧‧‧天線開關
935‧‧‧天線
938‧‧‧電池
940‧‧‧車中系統
941‧‧‧車中網路
942‧‧‧車側模組
950‧‧‧無線存取點
951‧‧‧控制器
952‧‧‧記憶體
954‧‧‧輸入裝置
955‧‧‧顯示裝置
957‧‧‧網路介面
963‧‧‧無線通訊介面
964‧‧‧天線開關
965‧‧‧天線
第1圖係用於描述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之技術的圖。
第2圖係用於描述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之技術的圖。
第3圖係用於描述當使用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的技術時發生通訊衝突之實例的圖。
第4圖係繪示無線通訊裝置之間之通訊中的傳輸功率與接收功率之間之關係的圖。
第5圖係繪示無線通訊裝置之間之通訊中的傳輸功率和接收功率之間之關係的圖。
第6圖係繪示無線通訊裝置之間之通訊中的傳輸功率和接收功率之間之關係的圖。
第7圖係繪示使用RTS和CTS之虛擬載波感測之實例的圖。
第8圖係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裝置之示意性功能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
第9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0圖係繪示根據相同實施例之STA之示範性操作的幀序列。
第11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相同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2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3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相同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4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5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相同實施例之STA的參數相關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6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相同實施例之AP的參數相關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7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相同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8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19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相同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第20圖係繪示智慧型電話之示意性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
第21圖係繪示汽車導航設備之示意性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
第22圖係繪示無線存取點之示意性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揭露的(a)較佳實施例。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具有基本相同功能和結構的結構元件用相同的參考編號表示,並省略對這些結構元件的重複說明。
此外,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在某些情況下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複數個元件也由在相同的參考編號之後加上不同數字來區分。例如,如STA 100A和STA 100B那樣,根據需要區分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複數個元件。然而,若不需要區分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的元件,則僅分配相同的參考編號。例如,當不需要特別區分STA 100A和STA 100B時,它們簡稱為「STA 100」。
說明將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介紹
2.裝置的配置
3.第一實施例(使用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設定參數的RTS傳輸控制)
3-1.裝置的功能
3-2.處理的流程
3-3.應用實例
3-4.第一實施例的結論
3-5.修改實例
4.第二實施例(使用與傳輸功率相關之設定參數的RTS傳輸控制)
4-1.裝置的功能
4-2.處理的流程
4-3.第二實施例的結論
4-4.修改實例
5.第三實施例(使用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接收參數的RTS傳輸控制)
5-1.裝置的功能
5-2.處理的流程
5-3.第三實施例的結論
5-4.修改實例
6.第四實施例(使用與傳輸功率相關之接收參數的RTS傳輸控制)
6-1.裝置的功能
6-2.處理的流程
6-3.第四實施例的結論
6-4.修改實例
7.應用實例
8.結論
<1.介紹>
首先,將描述與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裝置相關的技術。作為此技術,已知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的技術。將參考第1和2圖描述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的技術。第1和2圖是用於描述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之技術的圖。
假設用作無線通訊裝置的STA 10A和AP 20A與STA 10B和AP 20B進行通訊。在這種情況下,如第1圖所示,STA 10B與AP 20B之間的通訊可能在STA 10A與AP 20A之間的通訊期間開始。此時可能會發生通訊衝突。例如,當在STA 10A和10B之各者中設定在第1圖中可偵測到在虛線和點對之間交替的線所指示之範圍內之信號的接收靈敏度時,從STA 10B傳送的信號很可能被正在進行通訊的STA 10A偵測。當偵測到STA 10B的信號時,STA 10A與AP 20A之間的通訊被干擾。
在這方面,已經提出了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的技術。例如,如第2圖中虛線和點對之間交替的線所示,STA 10A和10B將其接收靈敏度降低到第1圖所示的接收靈敏度以下,即信號偵測範圍變窄。結果,信號不可能 被STA 10A和10B偵測到。因此,儘管STA 10B在STA 10A在通訊期間開始通訊,但STA 10A的通訊不被干擾。
然而,在控制接收靈敏度的技術中,通訊效率可能降低。將參考第3至6圖來描述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之技術的問題。第3圖是用於描述當使用用於控制接收靈敏度的技術時發生通訊衝突之實例的圖。第4至6圖是繪示無線通訊裝置之間之通訊中的傳輸功率與接收功率之間之關係的圖。
這裡,假設兩個STA 10A和10B與AP 20通訊。如第3圖所示,STA 10A位於比STA 10B更遠離AP 20的位置。STA 10A和10B兩者都可與AP 20通訊。換句話說,AP 20在STA 10A和10B之接收靈敏度的範圍內,如第3圖中虛線和點對之間交替的線所示。
控制STA 10A和STA 10B的接收靈敏度,使得STA 10A和STA 10B與AP 20通訊。例如,對於STA 10A,如第4圖所示,當信號偵測準位從參考準位L1增加至可偵測從AP 20傳送之信號的準位L2時,接收靈敏度降低。這裡,從AP 20傳送之信號的強度通常在傳輸路徑上衰減,且由STA 10A接收之信號的強度(即,接收功率)低於傳輸功率。然而,接收功率足夠高以使STA 10A偵測到參考準位L1的信號,此外,即使信號偵測準位為準位L2,STA 10A也可偵測從AP 20傳送的信號。在這方面,STA 10A的信號偵測準位增加到準位L2,從而將接收靈敏度降低到可接收AP 20之傳輸信號的準位。
對於STA 10B,如第5圖所示,當信號偵測準位從參考準位L1減小至可偵測到從AP 20傳送之信號的準位L3時,接收靈敏度增加。詳細地說,從AP 20傳送之信號的接收功率對於STA 10B太低以至於無法偵測到參考準位L1的信號,且STA 10A不能偵測從AP 20傳送的信號,除非信號偵測準位接近準位L3。在這方面,STA 10A的信號偵測準位降低到準位L3,從而將接收靈敏度提高到可接收AP 20之傳輸信號的準位。
同時,STA 10B位於STA 10A之接收靈敏度的範圍之外。為此,STA 10A不能偵測到從STA 10B傳送的信號。例如,如第6圖所示,與從STA 10B傳送之信號相關的STA 10A的接收功率高於參考準位L1。然而,由於STA 10A的信號偵測準位增加到準位L2,所以從STA 10B傳送的信號未被STA 10A偵測到。
在這種情況下,若在STA 10B傳送信號期間在STA 10A中發生通訊請求,則STA 10A不能偵測到從STA 10B傳送的信號。因此,STA 10A判定傳輸路徑是空的,並開始信號傳輸。結果,發生通訊衝突,且STA 10B的通訊被STA 10A的通訊啟動干擾。換句話說,通訊效率可能會降低。
上面已經描述在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的接收靈敏度低於在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的接收靈敏度之實例,但是當在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的傳輸功率高於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時也同樣適用。例如,AP 20和比 STA 10A更低傳輸功率且位於比STA 10A更靠近AP 20的STA 10B被認為處於STA 10A的傳輸範圍內。在這種情況下,即使STA 10B和AP 20通訊,從STA 10B傳送的信號也不能被STA 10A偵測到。在這種情況下,當從STA 10A向AP 20傳送信號時,發生通訊衝突,且STA 10B的通訊被干擾。換句話說,通訊效率可能降低。
這裡,稱為虛擬載波感測的機制被稱為防止通訊衝突的技術。具體來說,在虛擬載波識別中使用諸如RTS/CTS的機制。將參考第7圖來描述虛擬載波感測的典型流程。第7圖係繪示使用RTS和CTS之虛擬載波感測之實例的圖。
如第7圖所示,期望資料傳輸的STA 10A向作為資料傳輸之目的地的AP 20傳送RTS幀。當可能從STA 10A接收資料時,已接收RTS幀的AP 20判定STA 10A允許資料傳輸,並向STA 10A傳送CTS幀。在AP 20和作為RTS幀或CTS幀之目的地的STA 10A以外的通訊裝置(例如,STA 10B)中,當接收RTS幀或CTS幀時,如第7圖所示,在儲存在RTS幀或CTS幀中的傳輸週期資訊的基礎上設定NAV。STA 10B在NAV週期內停止信號傳輸。
如上所述,期望資料傳輸的STA 10A檢查作為資料傳輸目的地的AP 20是否可在資料傳輸之前進行通訊,並因此可能防止與資料傳輸相關的通訊會由於通訊衝突而浪費。
在這方面,本揭露提出一種能夠檢查通訊對 方是否可根據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進行通訊的機制。
<2.裝置的配置>
接下來,將參照第8圖描述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用作無線通訊裝置之STA 100和AP 200的功能配置。由於STA 100和AP 200的功能配置基本上相同,僅描述STA 100。第8圖係繪示根據本揭露之實施例之無線通訊裝置之示意性功能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
如第8圖所示,STA 100包括資料處理單元110、無線通訊單元120、控制單元130、和儲存單元140。
資料處理單元110進行傳送和接收資料的處理作為傳送單元和獲取單元的一部分。具體地,資料處理單元110基於從上層通訊層傳送的資料產生幀,並將產生的幀提供給無線通訊單元120。例如,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幀(或封包)並進行例如進行添加用於MAC控制的媒體存取控制(MAC)標頭和對產生之幀添加錯誤偵測碼的處理。此外,資料處理單元110從接收的幀提取資料,並將提取的資料提供給上層通訊層。例如,資料處理單元110藉由在接收的幀上進行MAC標頭的分析、碼錯誤的偵測和校正、重新排序處理等來獲取資料。
作為傳送單元和獲取單元的一部分,無線通訊單元120對幀進行如調變和解調的信號處理,並經由天線進行信號的傳送和接收。具體地,無線通訊單元120根據由控制單元130等設定的編碼和調變架構藉由對從資料 處理單元110提供的幀進行編碼、交錯和調變來產生符號流。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對與獲得之符號流相關的信號進行類比信號轉換、放大、濾波、和上轉換。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經由天線傳送經處理的信號。此外,無線通訊單元120藉由對通過天線獲得的信號進行與信號傳輸時相反的處理,例如頻率下轉換和數位信號轉換來獲得符號流。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藉由對獲得的符號流進行解調、解碼等來獲取幀,並將獲取的幀提供給資料處理單元110或控制單元130。
控制單元130通常控制STA 100的通訊作為傳送單元和獲取單元的一部分。具體地,控制單元130進行如資料處理單元110中之功能之間的資訊交換、通訊參數的設定、和幀(或封包)之排程的處理。
儲存單元140儲存用於資料處理單元110或控制單元130之處理的資訊。具體地,儲存單元140儲存儲存在幀中的資訊、從幀獲取的資訊、通訊參數的資訊、等等。
STA 100和AP 200可能進行有線通訊。例如,STA 100和AP 200之各者可能被設置有連接至網際網路並經由網際網路與外部裝置進行通訊的有線通訊單元。
<3.第一實施例>
接下來,將說明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以下也稱為「無線通訊裝置100或200」)。在第一 實施例中,將說明其偵測靈敏度被控制的STA 100。
<3-1.裝置的功能>
首先,將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STA 100的功能。
(偵測靈敏度的控制)
STA 100的偵測靈敏度被控制。具體地,控制單元130根據傳輸功率來控制偵測靈敏度。偵測靈敏度包括接收靈敏度,且與偵測靈敏度之控制相關的參數包括信號偵測準位(偵測閾值)。為了信號之偵測,例如,偵測到前導碼。例如,控制單元130隨著傳輸功率的增加而降低信號偵測準位(即,提高偵測靈敏度)。此外,控制單元130隨著傳輸功率的降低而增加信號偵測準位(即,降低偵測靈敏度)。與偵測靈敏度之控制相關的參數可能是能量偵測準位。例如,控制單元130根據傳輸功率來控制與接收無線電波相關的能量偵測準位,而不是或者與信號偵測準位一起。此外,可能基於其他資訊來控制偵測靈敏度。例如,控制單元130可能設定從AP 200接收之設定資訊所表示的偵測靈敏度。另外,代替傳輸功率,可能使用根據傳輸功率而變化的資訊。例如,控制單元130可能根據STA 100配備之電池的剩餘量來控制偵測靈敏度。
(RTS的傳輸控制)
STA 100控制與是否可能進行傳輸之確認相關之第一 信號的傳輸。具體地說,當產生資料傳輸請求時,控制單元130基於資料長度來判定是否傳送第一信號。例如,當與來自上層通訊層的資料傳輸請求一起提供資料時,控制單元130根據資料的長度或大小是否為預定閾值以上來判定是否傳送RTS幀。
此外,控制單元130基於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具體而言,控制單元130根據與STA 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以下也稱為「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來控制RTS幀的傳輸。例如,當與資料傳輸請求相關之資料的長度小於預定閾值時,STA 100中設定的信號偵測準位是預定閾值以上,則控制單元130決定RTS幀被傳送。
資料長度的閾值和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閾值預先儲存在儲存單元140中。可能通過通訊從外部裝置獲得閾值。將在第三和第四實施例中說明細節。
<3-2.處理的流程>
接下來,將參考第9圖說明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第9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一實施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STA 100判定是否產生資料傳輸請求(步驟S301)。具體地,控制單元130判定是否從上層通訊層給出指示資料傳輸請求的通知。
當判定產生資料傳輸請求時(步驟S301中為 是),STA 100獲取資料(步驟S302)。具體地,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從傳輸緩衝器獲取與資料傳輸請求一起提供的資料。
然後,STA 100判定資料長度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03)。具體地,資料處理單元110計算所獲取之資料的長度,且控制單元130判定計算的資料長度是否為閾值以上。
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03中為否),STA 100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步驟S304)。具體地說,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控制單元130獲取在STA 100中設定之信號或能量的偵測準位(以下也稱為」「設定偵測準位」)。
然後,STA 100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05)。具體地說,控制單元130判定設定的偵測準位是否是預先儲存的閾值以上。
當判定資料長度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03中為是),或者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05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06)。具體地說,當與傳輸相關之資料的長度是閾值以上時,或當設定的偵測準位是預先儲存的閾值以上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定址到資料傳輸目的地(例如,AP 200)的RTS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所產生的RTS幀。
然後,STA 100判定是否接收到CTS幀(步驟 S307)。具體地,控制單元130判定從RTS幀的目的地是否接收到當作對RTS幀之回應的CTS幀。
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小於閾值時(步驟S305中為否)或當判定接收到CTS幀時(步驟S307中為是),STA 100傳送資料幀(步驟S308)。具體地說,當判定設定的偵測準位小於預先儲存的閾值時,或當接收到當作對所傳送之RTS幀之回應的CTS幀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其中儲存與資料傳輸請求相關之資料的資料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產生的資料幀。
<3-3.示範性操作>
接下來,將參考第10圖說明STA 100的示範性操作。第10圖係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STA 100之示範性操作的幀序列。這裡,將描述在STA 100B和AP 200之間的通訊期間在STA 100A中產生資料傳輸請求的實例。
如第10圖所示,STA 100B開始向AP 200傳輸資料幀。AP 200接收從STA 100B傳送的資料幀。另一方面,由於偵測靈敏度降低,STA 100A不接收從STA 100B傳送的資料幀。資料幀可能是聚合的MAC協定資料單元(AMPDU)。
當產生資料傳輸請求時,STA 100A基於與資料長度和偵測靈敏度(例如,信號偵測準位)相關的設定參數來判定RTS幀是否被傳送。這裡,由於偵測靈敏度降 低,STA 100A傳送RTS幀,儘管資料長度小於閾值。
然而,由於AP 200正在與STA 100B通訊,所以AP 200不接收從STA 100A傳送的RTS幀。因此,不從AP 200傳送CTS幀,且STA 100A不接收CTS幀。換句話說,使STA 100A處於待機狀態直到AP 200的通訊結束。
當從STA 100B傳送資料幀結束時,AP 200向STA 100B傳送ACK幀。另一方面,沒有接收CTS幀的STA 100A重傳RTS幀。當接收來自AP 200的ACK幀時,STA 100A可能基於ACK幀的接收重傳RTS幀。
由於與STA 100B的通訊已經結束,AP 200接收從STA 100A傳送的RTS幀,並將CTS幀傳送到STA 100A。當接收CTS幀時,STA 100A開始傳送資料幀。
<3-4.第一實施例的結論>
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一實施例,無線通訊裝置100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並基於所獲取的參數來傳送與是否可能進行傳輸之確認相關的第一信號。這裡,當偵測靈敏度降低時,不可能偵測到從其他無線通訊裝置傳送的信號。因此,難以偵測其自身的通訊夥伴與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的通訊。結果,可能初始通訊夥伴的資料傳輸。因此,發生通訊衝突,且通訊效率可能降低。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00,由於根據偵測靈敏度來確認是否可能傳輸,所以當無線通訊裝置具有不同的偵測靈敏度時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 此,可能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特別地,當偵測靈敏度可變時,可能增加防止通訊衝突的確定性,同時增加無線通訊資源的空間利用率。
此外,參數包括在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的參數。因此,可能僅通過包括在無線通訊裝置100中的資訊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因此,可能抑制對第一信號之傳輸控制之負擔的增加。
此外,當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為閾值以上時,無線通訊裝置100傳送第一信號。因此,僅當偵測靈敏度為預定程度以下時才傳送第一信號,且可能抑制第一信號之傳輸頻率的過度增加。因此,第一信號的傳輸頻率被最佳化,並可能減少通訊處理或要使用之通訊資源的負擔。
此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包括信號偵測閾值和能量偵測閾值之至少一者。因此,藉由根據信號偵測閾值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可防止信號衝突。此外,藉由根據能量偵測閾值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可能抑制資料傳輸被與信號無關的無線電波干擾。
此外,第一信號包括RTS幀。為此,可能使用已知的RTS/CTS機制來檢查傳輸是否可能。因此,可能容易地實作無線通訊裝置100。
此外,無線通訊裝置100基於待傳送之資料的長度和上述參數來傳送RTS幀。因此,藉由將使用與偵測 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條件與已知的RTS幀傳輸條件相加,與對於每個條件單獨進行RTS幀的傳輸控制相比,可更簡單地實作RTS幀的傳輸控制。
<3-5.修改實例>
上面已經說明本揭露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不限於上述實例。以下將說明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
作為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基於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值以外的資訊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具體來說,控制單元130基於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變化來傳送第一信號。例如,控制單元130基於從信號偵測準位之參考值的變化來控制RTS幀的傳輸。此外,將參照第11圖說明本修改實例的處理。第11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將省略與上述處理基本相同之處理的說明。
當產生資料傳輸請求時(步驟S311中為是),STA 100獲取資料(步驟S312)。然後,STA 100判定所獲取之資料的長度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13)。
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13中的否),STA 100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步驟S314),並判定是否改變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使得偵測靈敏度降低(步驟S315)。具體地,控制單元130獲取設定的偵測準位,且判定所獲取的設定偵測準位 是否變為高於參考準位。
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被改變使得偵測靈敏度降低時(步驟S315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16)。具體地說,當判定設定偵測準位已經改變為高於參考準位的值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用於資料傳輸目的地的RTS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所產生的RTS幀。
另一方面,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不被改變或者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改變使得偵測靈敏度增加時(步驟S315中為否),STA 100傳送資料幀而不傳送RTS幀(步驟S318)。具體地說,當判定設定偵測準位不從參考準位改變或改變為低於參考準位的值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要傳送到資料傳輸目的地的資料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產生的資料幀。
因此,根據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基於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變化來傳送第一信號。為此,可能在不設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之閾值的情況下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因此,可能減少與第一信號之傳輸控制相關的資訊,並減少第一信號之傳輸控制的負擔。
<4.第二實施例>
接下來,將說明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的無線通訊 裝置100。在第二實施例中,將說明其傳輸功率被控制的STA 100。
<4-1.裝置的功能>
首先,將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STA 100的功能。將省略與第一實施例之功能基本相同之功能的說明。
(傳輸功率的控制)
STA 100控制傳輸功率。具體地,控制單元130根據偵測靈敏度來控制傳輸功率。作為與傳輸功率控制相關的參數,存在傳輸功率值。例如,控制單元130隨著偵測靈敏度的增加而增加傳輸功率值。此外,控制單元130隨著偵測靈敏度的降低而降低傳輸功率值。
(RTS的傳輸控制)
STA 100基於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具體地說,控制單元130根據與STA 100中設定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以下也稱為「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控制RTS幀的傳輸。例如,當與資料傳輸請求相關之資料的長度小於預定閾值,且STA 100中設定的傳輸功率值(以下也稱為「設定傳輸功率值」)為預定閾值以上時,控制單元130決定RTS幀被傳送。
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閾值預先儲存在儲存單元140中。閾值可能通過通訊從外部裝置獲得。將在 第三和第四實施例中描述細節。
<4-2.處理的流程>
接下來,將參考第12圖說明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第12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二實施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將省略與上述處理基本相同之處理的說明。
當產生資料傳輸請求時(步驟S321中為是),STA 100獲取資料(步驟S322)。然後,STA 100判定所獲取之資料的長度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23)。
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23中的否),STA 100獲取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步驟S324)。具體地,控制單元130從STA 100中的儲存單元140獲取設定的傳輸功率值。
然後,STA 100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25)。具體地,控制單元130判定所獲取的設定傳輸功率值是否為閾值以上。
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25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26)。具體而言,當判定設定的傳輸功率值為閾值以上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RTS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所產生的RTS幀。
另一方面,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小於閾值時(步驟S325中為否),STA 100傳送資料幀 而不傳送RTS幀(步驟S328)。具體地,當判定設定的傳輸功率值小於閾值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待傳送至資料傳輸目的地的資料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產生的資料幀。
<4-3.第二實施例的結論>
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無線通訊裝置100獲取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並基於所獲取的參數來傳送與是否可能進行傳輸之確認相關的第一信號。通常,隨著傳輸功率的增加,傳送信號到達的範圍擴大。因此,所傳送的信號可能與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之通訊中的信號衝突。結果,通訊效率可能降低。另一方面,根據本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00,根據傳輸功率來確認是否可能進行傳輸,因此當無線通訊裝置具有不同傳輸功率時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此,在混合具有不同傳輸功率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的情況下,可能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特別地,當傳輸功率可變時,可能增加防止通訊衝突的確定性,同時增加無線通訊資源的空間利用率。
此外,當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為閾值以上時,無線通訊裝置100傳送第一信號。因此,由於僅當傳輸功率為預定程度以上時才傳送第一信號,所以可能抑制第一信號之傳輸頻率的過度增加。因此,藉由最佳化第一信號的傳輸頻率,可能減少通訊處理的負擔或要使用的通訊資源。
<4-4.修改實例>
上面已經說明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不限於上述實例。以下將說明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
作為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在傳輸功率和偵測靈敏度之相關控制的前提下,基於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來進行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具體地,控制單元130相關地改變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和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並基於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複數個閾值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將參照第13圖來詳細說明本修改實例的處理。第13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將省略與上述處理基本相同之處理的說明。
在進行步驟S331至S333的處理之後,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33中為否),STA 100獲取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步驟S334),並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是否為第一閾值以上(步驟S335)。具體地,控制單元130獲取與第二實施例中使用之傳輸功率值的閾值相對應的閾值作為第一閾值,並判定所設定的傳輸功率值是否是獲取的第一閾值以上。
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小於第一閾值(步驟S335中為否)時,STA 100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是否小於第二閾值(步驟S336)。具體而言,控制單元130獲取對應於設定以對應於第一實施例中 使用之偵測靈敏度的閾值之傳輸功率值的閾值作為第二閾值,並判定所設定的傳輸功率值是否小於獲取的第二閾值。這是因為傳輸功率通常設定以隨著偵測靈敏度的降低而降低,並設定以隨著偵測靈敏度的增加而增加。
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為第一閾值以上時(步驟S335中為是),或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為小於第二閾值時(在步驟S336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37)。另一方面,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為第二閾值以上時(步驟S336中為否),STA 100傳送資料幀而不傳送RTS幀(步驟S339)。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變化包括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和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相關變化,且無線通訊裝置100基於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複數個閾值來傳送第一信號。因此,可僅使用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來進行對應於基於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之第一信號之傳輸控制的控制。因此,可能減少用於第一信號之傳輸控制的資訊和控制的負擔。代替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可能使用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複數個閾值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
<5.第三實施例>
接下來,將說明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00和200。在第三實施例中,將說明其偵測靈敏度被 控制的STA 100和給出指示如與STA 100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之資訊之通知的AP 200。
<5-1.裝置的功能>
{STA的功能}
首先,將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STA 100的功能。將省略與第一或第二實施例之功能基本相同之功能的說明。
(設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閾值)
STA 100設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閾值。具體地,控制單元130設定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獲得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閾值作為STA 100的閾值。例如,無線通訊單元120接收從AP 200傳送的閾值通知幀(之後將說明),且資料處理單元110從閾值通知幀獲取信號偵測準位的閾值。然後,控制單元130將獲取的閾值設定為STA 100之信號偵測準位的閾值。
(獲取與相鄰裝置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
STA 100獲取與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具體地,控制單元130獲取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以下也稱為「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接收參數」)。例如,無線通訊單元120接收儲存與從AP 200傳送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信號。然後,資料處理單元110從接收信號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 的參數,並將所獲取的參數提供給控制單元130。
(RTS的傳輸控制)
STA 100基於通過通訊獲得的另一STA 100之偵測靈敏度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具體地,控制單元130基於從AP 200接收之另一STA 100中設定的信號或能量偵測準位來控制RTS幀的傳輸。例如,當另一STA 100的接收信號偵測準位小於預定閾值時,控制單元130決定傳送RTS幀。
(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傳輸)
STA 100向其他無線通訊裝置通知與其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具體地,控制單元130控制具有指定與STA 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之資訊之信號的傳輸。例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週期性地產生儲存了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並被定址到AP 200的幀(以下也稱為「參數通知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產生的參數通知幀。參數通知幀可能被定址到另一STA 100。
{AP的功能}
接著,將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AP 200的功能。
(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集合)
AP 200收集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具體地,資料處理單元210使儲存單元240儲存與從通過無線通訊單元220接收之信號獲取的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例如,無線通訊單元220接收從STA 100接收的參數通知幀。資料處理單元210從接收的參數通知幀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並將所獲取的參數儲存在儲存單元240中。
(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傳輸)
AP 200向STA 100通知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收集參數。具體地,控制單元230控制具有與儲存在儲存單元240中的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幀(以下也稱為「參數分配幀」)之傳輸。例如,控制單元230使資料處理單元210週期性地產生具有與儲存在儲存單元240中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參數分配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220傳送產生的參數分配幀。
(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之閾值的傳輸)
AP 200向STA 100通知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閾值。具體地,控制單元230控制具有指定在每個STA 100中設定之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每個參數之閾值之資訊的幀之傳輸(以下也稱為「閾值通知幀」)。例如,控制單元230使資料處理單元210週期性地產生閾值通知幀,其具有指定在每個STA 100中設定之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 每條資訊。然後,無線通訊單元220傳送產生的閾值通知幀。作為閾值通知幀,存在如信標或資料幀的管理幀。
<5-2.處理的流程>
(資料傳輸處理)
接著,將參照第14圖說明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第14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三實施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將省略與上述處理基本相同之處理的說明。
在進行步驟S341至S343的處理之後,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43中為否),STA 100判定是否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步驟S344)。具體地說,控制單元130判定是否從AP 200接收參數分配幀,並獲取另一相鄰STA 100的信號偵測準位。
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待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時(步驟S344中為是),STA 100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接收參數是否小於閾值(步驟S345)。具體地,當判定要獲取另一個STA 100的信號偵測準位時,控制單元130判定獲取的信號偵測準位是否小於閾值。
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接收參數小於閾值時(步驟S345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46)。另一方面,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不被 接收時(步驟S344中否)或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接收參數小於閾值時(步驟S345中為否),STA 100傳送資料幀而不傳送RTS幀(步驟S348)。
(STA的參數相關處理)
接著,將參照第15圖說明STA 100的參數相關處理。第15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STA 100的參數相關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當判定參數通知幀的傳輸時間已經到達時(步驟S401中為是),STA 100傳送參數通知幀(步驟S402)。具體地說,當週期性到達之參數通知幀的傳輸時間已到達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產生具有與STA 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參數通知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產生的參數通知幀。
然後,STA 100判定是否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參數分配幀(步驟S403)。更具體地,資料處理單元110判定是否通過無線通訊單元120從AP 200接收到參數分配幀。
當判定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到參數分配幀時(步驟S403中為是),STA 100儲存所接收的參數(步驟S404)。具體地說,資料處理單元110從通過無線通訊單元120接收的參數分配幀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並將所獲取之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儲存在儲存單元140中。
然後,STA 100判定是否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閾值通知幀(步驟S405)。更具體地,資料處理單元110判定是否通過無線通訊單元120接收從AP 200傳送的閾值通知幀。
當判定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閾值通知幀時(步驟S405中為是),STA 100設定閾值(步驟S406)。具體地,資料處理單元110從通過無線通訊單元120接收的閾值通知幀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閾值,且控制單元130將獲取的閾值設定為與STA 100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閾值。
(AP的參數相關處理)
接著,將參照第16圖說明AP 200的參數相關處理。第16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AP 200的參數相關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
AP 200判定是否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參數通知幀(步驟S501)。更具體地,資料處理單元210判定是否通過無線通訊單元220從STA 100接收參數通知幀。
當判定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參數通知幀時(步驟S501中為是),AP 200儲存接收到的參數(步驟S502)。具體地說,資料處理單元210從接收的參數通知幀獲取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並將獲取之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儲存在儲存單元240中。
然後,AP 200判定參數分配幀的傳輸時間是 否已經到達(步驟S503)。具體地說,控制單元230判定是否周期性到達的參數分配幀之傳輸時間已經到達。
當判定參數分配幀的傳輸時間已到達時(步驟S503中為是),AP 200判定是否儲存至少一接收的參數(步驟S504)。具體地,控制單元230判定至少一接收之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是否被儲存在儲存單元240中。
當判定儲存了至少一接收的參數時(步驟S504中為是),AP 200傳送參數分配幀(步驟S505)。具體地,控制單元230使資料處理單元210產生具有與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儲存的接收參數的參數分配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220傳送產生的參數分配幀。
然後,AP 200判定閾值通知幀的傳輸時間是否到達(步驟S506)。具體地說,控制單元230判定是否周期性到達之閾值通知幀的傳輸時間已到達。
當判定閾值通知幀的傳輸時間已經到達時(步驟S506中為是),AP 200傳送閾值通知幀(步驟S507)。具體地說,控制單元230使資料處理單元210產生閾值通知幀,其中儲存在每個STA 100中設定的每個閾值。然後,無線通訊單元220傳送產生的閾值通知幀。
在上述實例中,參數分配幀和閾值通知幀已經被描述為不同的幀,但是它們可能是相同的幀。
<5-3.第三實施例的結論>
因此,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與偵測靈敏度相關 的參數包括從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不同的其它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參數。這裡,即使當無線通訊裝置100的偵測靈敏度不改變,若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偵測靈敏度改變,則無線通訊裝置之間之偵測靈敏度的相對關係改變。在這方面,藉由根據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可能使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適應於偵測靈敏度之相對關係的變化。因此,可更容易地防止通訊衝突。
此外,當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小於閾值時,無線通訊裝置100傳送第一信號。因此,只有當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偵測靈敏度達到預定程度以上時,即當存在無線通訊裝置100的偵測靈敏度某程度相對低於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偵測靈敏度的可能性時,才可能使第一信號被傳送。因此,可能抑制第一信號之傳輸頻率的過度增加。
此外,無線通訊裝置100傳送具有指定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之資訊的信號。因此,可能對其他相鄰的無線通訊裝置給出指示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的通知。因此,可能使其它無線通訊裝置與無線通訊裝置100類似地操作,即,基於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使第一信號被傳送。
用於第一信號之傳輸之參數的閾值包括從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不同的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閾值。 因此,可能透過傳送參數之閾值的裝置(例如,AP 200)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因此,可能根據無線通訊環境最佳化偵測靈敏度並提高通訊資源的利用效率。
<5-4.修改實例>
上面已經說明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不限於上述實例。以下將說明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
作為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根據其自身的偵測靈敏度和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的偵測靈敏度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具體地,控制單元130基於與在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和與從不同於無線通訊裝置100之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例如,當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和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之間的差值為閾值以上時,控制單元130傳送第一信號。此外,將參照第17圖說明本修改實例的處理。第17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將省略與上述處理基本相同之處理的說明。
在進行步驟S351至S353的處理之後,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53中為否),STA 100判定是否從另一STA接收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步驟S354)。
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待從另一STA 接收時(步驟S354中為是),STA 100獲取設定參數與接收參數之間的差值(步驟S355)。具體地,控制單元130計算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信號偵測準位與STA 100中設定之信號偵測準位之間的差值。
然後,STA 100判定獲得的差值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56)。具體地說,控制單元130判定計算之信號偵測準位的差值是否為閾值以上。
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不從另一STA接收時(步驟S354中為否)或者當所獲取的差值被判定為小於閾值時(步驟S356中為否),STA 100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57)。更具體地,當計算之信號偵測準位的差值小於閾值時,控制單元130進一步判斷STA 100的信號偵測準位是否為閾值以上。
當判定所取得的差值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56中為是),或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57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58)。另一方面,當判定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設定參數小於閾值時(步驟S357中為否),STA 100傳送資料幀而不傳送RTS幀(步驟S360)。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基於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和與從不同於無線通訊裝置100之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來傳送第一信號。因 此,即使當與無線通訊裝置100和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偵測靈敏度相關之參數之至少一者變化時,也可能偵測到偵測靈敏度之相對關係的變化。因此,可能更精確地使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適應於偵測靈敏度之相對關係的變化。
當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與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之間的差異為閾值以上時,無線通訊裝置100傳送第一信號。因此,僅當在偵測靈敏度中出現預定程度以上的差值時才可能使第一信號被傳送。因此,可能最佳化第一信號的傳輸頻率。
<6.第四實施例>
接下來,將說明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置100和200。在第四實施例中,將說明其傳輸功率被控制的STA 100和給出指示如與另一STA 100之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之資訊之通知的AP 200。
<6-1.裝置的功能>
{STA的功能}
首先,將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STA 100的功能。將省略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之功能基本相同之功能的說明。
(設定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閾值)
STA 100設定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閾值。具體 地,控制單元130設定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獲得之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閾值作為STA 100的閾值。例如,資料處理單元110從透過無線通訊單元120接收之閾值通知幀獲取傳輸功率的閾值。然後,控制單元130將獲取的閾值設定為STA 100之傳輸功率的閾值。
(獲取與相鄰裝置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
STA 100獲取與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具體地,控制單元130獲取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以下也稱為「傳輸功率接收參數」)。例如,資料處理單元110從透過無線通訊單元120接收的參數分配幀獲取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並將所獲取的參數提供給控制單元130。
(RTS的傳輸控制)
STA 100基於透過通訊獲得之另一STA 100之傳輸功率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具體地說,控制單元130基於與從AP 200接收之另一STA 100中設定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以下也稱為「與傳輸功率相關的接收參數」),控制RTS幀的傳輸。例如,當另一STA 100的接收傳輸功率值小於預定閾值時,控制單元130決定傳送RTS幀。
(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傳輸)
STA 100向另一無線通訊裝置通知與其中設定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具體地,控制單元130控制具有指定與STA 100中設定之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之資訊之信號的傳輸。例如,控制單元130使資料處理單元110週期性地產生儲存了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並被定址到AP 200的幀。然後,無線通訊單元120傳送產生的參數通知幀。
{AP的功能}
由於當偵測靈敏度被替換為傳輸功率時,根據本實施例之AP 200的功能與根據第三實施例之AP 200的功能基本相同,將省略其說明。
<6-2.處理的流程>
接著,將參照第18圖說明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第18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揭露之第四實施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將省略與上述處理基本相同之處理的說明。
在進行步驟S361至S363的處理之後,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63中為否),STA 100判定是否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步驟S364)。具體地說,控制單元130判定是否從AP 200接收參數分配幀,並獲取另一相鄰STA 100的傳輸功率值。
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待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時(步驟S364中為是),STA 100判定接收 之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是否小於閾值(步驟S365)。具體地說,當判定要獲取另一STA 100的傳輸功率值時,控制單元130判定所獲取的傳輸功率值是否小於閾值。
當判定接收之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小於閾值時(步驟S365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66)。另一方面,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不被接收時(步驟S364中為“否”)或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接收參數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65中為否),STA 100傳送資料幀而不傳送RTS幀(步驟S368)。
<6-3.第四實施例的結論>
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包括從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不同的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參數。類似於偵測靈敏度的情況,當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改變時,無線通訊裝置之間之傳輸功率的相對關係可能改變。因此,藉由根據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可能使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適應於傳輸功率之相對關係的變化。因此,可更容易地防止通訊衝突。
此外,當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小於閾值時,無線通訊裝置100傳送第一信號。因此,只有當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小於預定程度時,即當存在無線通訊裝置100的傳輸功率相對高於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達預定程度之可能性時, 才可能使第一信號被傳送。因此,可能抑制第一信號之傳輸頻率的過度增加。
<6-4.修改實例>
上面已經說明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不限於上述實例。以下將說明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
作為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基於其自身的傳輸功率和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具體地說,當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和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之間的差值為閾值以上時,控制單元130傳送第一信號。此外,將參照第19圖說明本修改實例的處理。第19圖係概念地繪示根據本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STA 100的資料傳輸處理之實例的流程圖。將省略與上述處理基本相同之處理的說明。
在進行步驟S371至S373的處理之後,當判定資料長度小於閾值時(步驟S373中為否),STA 100判定是否從另一STA接收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步驟S374)。
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待從另一STA接收時(步驟S374中為是),STA 100獲取設定參數與接收參數之間的差值(步驟S375)。具體地,控制單元130計算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傳輸功率值與STA 100中設定的傳輸功率值之間的差值。
然後,STA 100判定所獲取的差值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76)。具體地說,控制單元130判定計算的傳輸功率值之間的差值是否為閾值以上。
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不從另一STA接收時(步驟S374中為否)或當判定所獲取的差值小於閾值時(步驟S376中為否),STA 100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是否為閾值以上(步驟S377)。具體而言,當計算之傳輸功率值的差值小於閾值時,控制單元130進一步判定STA 100的傳輸功率值是否為閾值以上。
當判定所獲取的差值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76中為是),或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為閾值以上時(步驟S377中為是),STA 100傳送RTS幀(步驟S378)。另一方面,當判定與傳輸功率相關的設定參數小於閾值時(步驟S377中為否),STA 100傳送資料幀而不傳送RTS幀(步驟S380)。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的修改實例,無線通訊裝置100基於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和與從不同於無線通訊裝置100之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來傳送第一信號。因此,即使當與無線通訊裝置100和另一無線通訊裝置之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之至少一者改變時,也可能偵測傳輸功率之相對關係的變化。因此,可能更準確地將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適應於傳輸功率之相對關係的變化。
此外,當與無線通訊裝置100中設定之傳輸功 率相關的參數和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之間的差值為閾值以上時,無線通訊裝置100傳送第一信號。因此,僅當在傳輸功率中發生預定程度以上的差值時,才可能使第一信號被傳送。因此,可能最佳化第一信號的傳輸頻率。
<7.應用實例>
根據本揭露的技術可應用於各種產品。例如,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實現為如智慧型電話、平板個人電腦(PC)、筆記型PC、可攜式遊戲終端、或數位照相機的行動終端、如電視接收器、印表機、數位掃描器、或網路儲存器的固定式終端、或如汽車導航裝置的車載終端。此外,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被實現為進行機器對機器(M2M)通訊的終端(也稱為機器類型通訊(MTC)終端),如智慧型電錶、自動售貨機、遠端監控裝置和銷售點(POS)終端。再者,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是安裝在上述終端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在一個晶粒中配置的積體電路模組)。
例如,無線通訊裝置200可能被實現為不具有路由器功能或具有路由器功能的無線LAN存取點(其也被稱為無線基地台)。無線通訊裝置200可能被實現為行動無線LAN路由器。再者,無線通訊裝置200可能是安裝在上述裝置中的無線通訊模組(例如,在一個晶粒中配置的積體電路模組)。
<7-1.第一應用實例>
第20圖係顯示可應用本揭露之技術之智慧型電話900之示意性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智慧型電話900包括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照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天線開關914、天線915、匯流排917、電池918、及輔助控制器919。
處理器901可能是例如中央處理單元(CPU)或系統晶片(SoC),並控制智慧型電話900的應用層和其他層的功能。記憶體902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和唯讀記憶體(ROM),並儲存由處理器901執行的程式和資料。儲存器903可包括如半導體記憶體或硬碟的儲存媒體。外部連接介面904是用於將如記憶卡或通用序列匯流排(USB)裝置的外部附接裝置連接至智慧型電話900的介面。
照相機906具有影像感測器,例如電荷耦合裝置(CCD)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以產生擷取的影像。感測器907可包括例如定位感測器、陀螺感測器、地磁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的感測器群組。麥克風908將輸入至智慧型電話900的聲音轉換成音頻信號。輸入裝置909包括例如偵測顯示裝置910之螢幕上之觸摸的觸控感測器、鍵盤墊、鍵盤、按鈕、開關等以從用戶接收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10具有如液晶顯示器(LCD)或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的螢幕以顯示智慧型電話900的輸出影像。揚聲器911將從智慧型電話900輸出的音頻信號轉換為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13支援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的一或多個無線LAN標準來執行無線LAN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可在基礎設施模式下經由無線LAN存取點與另一設備通訊。此外,無線通訊介面913可直接與如ad hoc模式、Wi-Fi直接(註冊商標)或之類之直接通訊模式中的另一設備直接通訊。Wi-Fi直接與ad hoc模式不同,因此兩個終端之其一者操作為存取點。然而,直接在終端之間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13通常可包括基頻處理器、射頻(RF)電路、功率放大器等等。無線通訊介面913可能是其上整合了儲存通訊控制程式之記憶體、執行程式之處理器、及相關電路的單晶片模組。除了無線LAN架構之外,無線通訊介面913可能支援如蜂巢式通訊架構、短距離無線通訊架構、或接近無線通訊架構的另一種無線通訊架構。天線開關914為包括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的複數個電路(例如,用於不同無線通訊架構的電路)切換天線915的連接目的地。天線915具有單個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例如,構成MIMO天線的複數個天線元件),並用於從無線通訊介面913傳送和接收無線信號。
注意,智慧型電話900可能包括複數個天線(例如,用於無線LAN的天線或用於鄰近無線通訊架構的天線等),而不限於第20圖的實例。在這種情況下,可能 從智慧型電話900的配置省略天線開關914。
匯流排917彼此連接處理器901、記憶體902、儲存器903、外部連接介面904、照相機906、感測器907、麥克風908、輸入裝置909、顯示裝置910、揚聲器911、無線通訊介面913、及輔助控制器919。電池918經由部分由圖中虛線所指的電源線向第20圖所示之智慧型電話900的每個方塊提供電力。輔助控制器919例如使得智慧型電話900的最小功能在睡眠模式下操作。
在第20圖所示的智慧型電話900中,參照第8圖描述的資料處理單元110、無線通訊單元120和控制單元130可能在無線通訊介面913中實作。此外,至少一些功能可能在處理器901或輔助控制器919中實作。例如,控制單元130基於與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傳送第一信號至資料處理單元110和無線通訊單元120。結果,由於根據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確認是否可能進行傳輸,因此當智慧型電話900和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不同時,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此,可能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
當處理器901在應用級進行存取點功能時,智慧型電話900可能操作為無線存取點(軟體AP)。無線通訊介面913可能具有無線存取點功能。
<7-2.第二應用實例>
第21圖係顯示可應用本揭露之技術之汽車導航設備920之示意性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汽車導航設備920包括處理器921、記憶體922、全球定位系統(GPS)模組924、感測器925、資料介面926、內容播放器927、儲存媒體介面928、輸入裝置929、顯示裝置930、揚聲器931、無線通訊介面933、天線開關934、天線935、及電池938。
處理器921可能是例如控制汽車導航裝置920之導航功能及其他功能的CPU或SoC。記憶體922包括RAM和儲存由處理器921執行之程式和資料的ROM。
GPS模組924使用從GPS衛星接收的GPS信號來測量汽車導航裝置920的位置(例如,緯度、經度、和高度)。感測器925可包括例如陀螺感測器、地磁感測器、氣壓感測器等的感測器群組。資料介面926經由例如未繪示之用以獲取車側上產生之資料(例如車速資料)的終端與車中網路941連接。
內容播放器927再現儲存在插在儲存媒體介面928中之儲存媒體(例如,CD或DVD)中的內容。輸入裝置929包括例如偵測顯示裝置930之螢幕上之觸摸的觸控感測器、按鈕、開關等以從用戶接收操作或資訊輸入。顯示裝置930具有如LCD或OLED顯示器的螢幕以顯示導航功能或再現內容的影像。揚聲器931輸出導航功能或再現內容的聲音。
無線通訊介面933支援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的一或多個無線LAN標準來執行 無線LAN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可在基礎設施模式下經由無線LAN存取點與另一設備通訊。此外,無線通訊介面933可直接與如ad hoc模式、Wi-Fi直接或之類之直接通訊模式中的另一設備直接通訊。無線通訊介面933通常可包括基頻處理器、RF電路、功率放大器等等。無線通訊介面933可能是其上整合了儲存通訊控制程式之記憶體、執行程式之處理器、及相關電路的單晶片模組。除了無線LAN架構之外,無線通訊介面933可能支援如短距離無線通訊架構、接近無線通訊架構、或蜂巢式通訊架構的另一種無線通訊架構。天線開關934為包括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的複數個電路切換天線935的連接目的地。天線935具有單個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並用於從無線通訊介面933傳送和接收無線信號。
注意,汽車導航裝置920可能包括複數個天線,而不限於第21圖的實例。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從汽車導航裝置920的配置省略天線開關934。
電池938經由部分由圖中虛線所指的電源線向第21圖所示之汽車導航裝置920的每個方塊供應電力。此外,電池938蓄積從車輛供應的電力。
在第21圖所示的汽車導航裝置920中,上面參照第8圖描述的資料處理單元110、無線通訊單元120和控制單元130可能在無線通訊介面933中實作。此外,至少一些功能可能在處理器921中實作。例如,控制單元130基於與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傳送第一信號至資料 處理單元110和無線通訊單元120。結果,由於根據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確認是否可能進行傳輸,因此當汽車導航裝置920和另一無線通訊裝置的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不同時,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此,可能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
此外,無線通訊介面933可能操作為無線通訊裝置200,並向乘坐車輛之用戶所擁有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此時,例如,無線通訊裝置200設定與用戶擁有之終端之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並基於設定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結果,當用戶所擁有的複數個終端混合時,即使在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不同的情況下,也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此,可能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
本揭露的技術可能實現為包括上述汽車導航設備920、車中網路941、及車側模組942之一或多個方塊的車中系統(或車輛)940。車側模組942產生如車速、引擎轉數、或故障資訊的車側資料,並將產生的資料輸出至車中網路941。
<7-3.第三應用實例>
第22圖係顯示可應用本揭露之技術之無線存取點950之示意性配置之實例的方塊圖。無線存取點950包括控制 器951、記憶體952、輸入裝置954、顯示裝置955、網路介面957、無線通訊介面963、天線開關964、及天線965。
控制器951可能是例如CPU或數位信號處理器(DSP),並操作無線存取點950之網際網路協定(IP)層和更高層的各種功能(例如,存取限制、路由、加密、防火牆、和登入管理)。記憶體952包括RAM和ROM,並儲存要由控制器951執行的程式和各種控制資料(例如,終端列表、路由表、加密密鑰、安全設定、及登入)。
輸入裝置954例如包括按鈕或開關,並從用戶接收操作。顯示裝置955包括LED燈或之類並顯示無線存取點950的操作狀態。
網路介面957是將無線存取點950連接至有線通訊網路958的有線通訊介面。網路介面957可能包括複數個連接終端。有線通訊網路958可能是如乙太網路(註冊商標)或廣域網路(WAN)的LAN。
無線通訊介面963支援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的一或多個無線LAN標準以向位於附近的終端提供無線連接作為存取點。無線通訊介面963通常可具有基頻處理器、RF電路、功率放大器等等。無線通訊介面963可能是其上整合了儲存通訊控制程式之記憶體、執行程式之處理器、及相關電路的單晶片模組。天線開關964為包括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的複數個電路切換天線965的連接目的地。天線965具有單個或複數個天線元件並用於從無線通訊介面963傳送和接收無線信號。
在第22圖所示的無線存取點950中,上面參照第8圖描述的資料處理單元210、無線通訊單元220和控制單元230可能在無線通訊介面963中實作。至少一些功能可能在控制器951中實作。例如,控制單元230設定與用戶擁有之終端的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並基於設定參數使用資料處理單元210和無線通訊單元220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結果,當連接至無線存取點950的複數個終端混合時,即使當終端的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不同時,也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此,可能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
<8.結論>
如上所述,根據本揭露的第一實施例,由於根據偵測靈敏度來確認是否可能進行傳輸,因此當無線通訊裝置的偵測靈敏度不同時,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此,可能在具有不同偵測靈敏度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特別地,當偵測靈敏度可變時,可能增加防止通訊衝突的確定性,同時增加無線通訊資源的空間利用率。
此外,根據本揭露的第二實施例,由於根據傳輸功率來確認是否可能進行傳輸,所以當無線通訊裝置的傳輸功率不同時,可能更可靠地防止通訊衝突。因此,可能在具有不同傳輸功率之複數個無線通訊裝置混合的情 況下抑制通訊效率的降低。特別地,當傳輸功率可變時,可能增加防止通訊衝突的確定性,同時增加無線通訊資源的空間利用率。
根據本揭露的第三實施例,根據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相關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因此可能將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適應於偵測靈敏度之相對關係的變化。因此,可更容易地防止通訊衝突。
根據本揭露的第四實施例,根據與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來控制第一信號的傳輸,因此可能將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適應於傳輸功率之相對關係的變化。因此,可更容易地防止通訊衝突。
本領域之技藝者應當理解,取決於設計要求和其他因素可能發生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和變更,只要它們在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同物的範圍內。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從AP 200給出指示與傳輸功率相關之參數的通知,但本技術不限於此實例。例如,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可能從從另一STA 100傳送的信號偵測出來。例如,STA 100接收包括儲存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之標頭(例如,實體層(PHY)標頭)的幀,並從接收的幀獲取與傳輸功率相關的參數。
此外,無線通訊裝置100可能根據周圍設備的密度基於上述參數來進行第一信號的傳輸控制。例如,當在無線通訊裝置100周圍存在預定數量的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時,無線通訊裝置100基於與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 關的參數來接通RTS幀的傳輸控制。這是因為基於參數之第一信號之傳輸控制的效果隨著周圍裝置的數量增加而增加。例如,在具有無線通訊裝置100的許多人的體育場或之類中促進效果。
此外,本說明書中描述的效果僅僅是說明性或示範性的效果,並不是限制性的。也就是說,根據上述效果或其替代,根據本揭露的技術可能實現本領域之技藝者基於本說明書的描述而顯而易見的其他效果。
此外,上述實施例的流程圖中所示的步驟不僅包括以所述順序按時間順序進行的處理,而且還包括不是按時間順序但並行地或單獨進行的處理。此外,應當理解,即使當按時間順序處理步驟時,可能根據情況適當地改變順序。
此外,還可能創建使安裝在無線通訊裝置100和200中的硬體進行與無線通訊裝置100和200之功能配置相同之功能的電腦程式。此外,還提供了包括儲存在其中之電腦程式的儲存媒體。
另外,本技術也可能如下配置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包括:獲取單元,配置以獲取關於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的參數;及傳送單元,配置以基於所獲取的參數來傳送與是否可能進行傳輸之確認相關的第一信號。
(2)
根據(1)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參數包括在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的參數。
(3)
根據(2)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關於偵測靈敏度的參數是閾值以上時,傳送單元傳送第一信號。
(4)
根據(2)或(3)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關於傳輸功率的參數是閾值以上時,傳送單元傳送第一信號。
(5)
根據(1)至(4)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參數包括從不同於無線通訊裝置之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參數。
(6)
根據(5)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關於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的參數小於閾值時,傳送單元傳送第一信號。
(7)
根據(5)或(6)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關於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的參數小於閾值時,傳送單元傳送第一信號。
(8)
根據(1)至(7)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傳送單元基於在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的參數和從不同於無線通訊裝置之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參數來傳送第一信號。
(9)
根據(8)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關於在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之偵測靈敏度的參數與關於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偵測靈敏度的參數之間的差值是閾值以上時,傳送單元傳送第一信號。
(10)
根據(8)或(9)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當關於在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之傳輸功率的參數與關於從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之傳輸功率的參數之間的差值是閾值以上時,傳送單元傳送第一信號。
(11)
根據(5)至(10)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傳送單元傳送包括指定在無線通訊裝置中設定之參數之資訊的信號。
(12)
根據(2)至(11)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用於傳輸第一信號之參數的閾值包括從不同於無線通訊裝置的另一無線通訊裝置接收的閾值。
(13)
根據(1)至(12)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 其中傳送單元基於參數的變化來傳送第一信號。
(14)
根據(1)至(13)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參數的變化包括關於偵測靈敏度的參數和關於傳輸功率的參數之相關變化,及傳送單元基於關於偵測靈敏度的參數和關於傳輸功率的參數的複數個閾值來傳送第一信號。
(15)
根據(1)至(14)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關於偵測靈敏度的參數包括信號偵測閾值和能量偵測閾值之至少一者。
(16)
根據(1)至(15)之任一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第一信號包括發送請求(RTS)幀。
(17)
根據(16)所述的無線通訊裝置,其中傳送單元基於要傳送的資料長度和參數傳送RTS幀。
(18)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藉由處理器獲取關於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的參數;及藉由處理器基於所獲取的參數來傳送與是否可能進行傳輸之確認相關的第一信號。
(19)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配置以:判定對應於待被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或持續時間的第一參數;判定第一參數是否超過預定閾值;當參數超過預定閾值時,控制電子裝置的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獲取與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第二參數;及當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時,基於第二參數來判定是否在傳送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20)
根據(1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被配置以當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時獲取第二參數。
(21)
根據(19)至(20)之任一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一參數對應於待被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的長度。
(22)
根據(19)至(21)之任一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二參數關於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
(23)
根據(2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被配置以當第二參數超過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 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24)
根據(21)至(22)之任一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被配置以當第二參數小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25)
根據(19)至(23)之任一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在傳送資料之前判定傳送發送請求時,在收到清除發送(CTS)之後傳送資料。
(26)
根據(19)至(25)之任一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二參數與電子裝置之信號偵測靈敏度的變化相關。
(27)
根據(2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指示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降低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28)
根據(26)至(27)之任一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指示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已經降低到低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29)
根據(2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指示電子裝置的偵測靈敏度 增加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0)
根據(26)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指示電子裝置的偵測靈敏度已經增加到高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1)
根據(19)至(25)之任一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第二參數與電子裝置的信號傳輸功率相關。
(32)
根據(3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超過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3)
根據(3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小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4)
根據(3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超過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5)
根據(3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 電路係配置以當判定參數小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比較參數與第三預定閾值。
(36)
根據(3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小於第三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7)
根據(35)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當第二參數大於第三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8)
根據(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及當判定尚未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39)
根據(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當判定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第二參數時,控制無線介面當第二參數小於第二預定閾值時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及當判定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第二參數時,當第二參數大於第二預定閾值時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0)
根據(3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及當判定尚未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1)
根據(3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當判定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第二參數時,控制無線介面當第二參數小於第二預定閾值時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及當判定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第二參數時,當第二參數大於第二預定閾值時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2)
根據(1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經由無線介面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指示信號偵測靈敏度閾值的信號;及基於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之指示信號偵測靈敏度閾值的信號來設定信號偵測靈敏度閾值。
(43)
根據(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及當判定尚未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且第二參數 小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4)
根據(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及當判定尚未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且第二參數大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5)
根據(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計算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與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之第二參數之間的差值;當差值大於第二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6)
根據(2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判定是否已經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第二參數;計算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與從另一電子裝置獲取之第二參數之間的差值;當判定差值小於第二預定閾值且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大於第三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及當判定差值小於第二預定閾值且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 靈敏度小於第三預定閾值時,控制無線介面傳送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7)
一種由電子裝置進行的方法,方法包括:識別資料正在電子裝置上等待傳輸;判定對應於待被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的第一參數;判定第一參數是否超過預定閾值;當參數超過預定閾值時,無線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獲取與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第二參數;在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基於第二參數來判定在傳送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48)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電路,配置以:判定對應於待被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或持續時間的第一參數;判定第一參數是否超過預定閾值;當參數超過預定閾值時,控制電子裝置的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獲取與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第二參數;當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時,基於第二參數來判定是否在傳送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經由無線介面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發送請求;回應於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發送請求,傳送清除發送至另一電子裝置;及在傳送清除發送至另一電子裝置之後,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資料。
(49)
一種設備,包括:緩衝器,配置以儲存待被電子裝置傳送的資料;電路,配置以判定對應於儲存在緩衝器中之資料之長度或持續時間的第一參數;及記憶體,配置以儲存對應於第一參數的預定閾值,其中電路係配置以:從電子裝置的記憶體獲取對應於第一參數的預定閾值;判定第一參數是否超過預定閾值;當參數超過預定閾值時,控制電子裝置的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獲取與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第二參數;及當第一參數不超過預定閾值時,基於第二參數來判定是否在傳送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資料的請求。

Claims (11)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電路,配置以:判定對應於待被該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的一第一參數;判定該第一參數是否超過一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當該第一參數超過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控制該電子裝置的一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一請求;獲取與該電子裝置的偵測靈敏度相關的一第二參數,其中該第二參數與該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的變化相關;當該第一參數不超過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基於該第二參數來判定是否在傳送該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及當該第二參數指示其該電子裝置的該偵測靈敏度已增加高於一第一預定偵測靈敏度閾值時,控制該無線介面傳送該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係配置以當該第一參數不超過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獲取該第二參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 該電路係配置以當在傳送該資料之前判定傳送用以發送的該請求時,在收到「清除發送」(Clear to Send,CTS)之後傳送該資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係配置以當該第二參數指示該電子裝置的該信號偵測靈敏度已經降低時,控制該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係配置以當該第二參數指示該電子裝置的該信號偵測靈敏度已經降低到低於一第二預定偵測靈敏度閾值時,控制該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係配置以當該第二參數指示該電子裝置的該信號偵測靈敏度已經增加時,控制該無線介面傳送該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係配置以:經由該無線介面從另一電子裝置接收指示一信號偵測靈敏度閾值的一信號;及基於從該另一電子裝置接收之指示該信號偵測靈敏度 閾值的該信號來設定該信號偵測靈敏度閾值。
  8. 一種由一電子裝置進行的方法,該方法包含:識別資料正在該電子裝置上等待傳輸;判定對應於待被該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的一第一參數;判定該第一參數是否超過一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當該第一參數超過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無線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一請求;獲取與該電子裝置的偵測靈敏度相關的一第二參數,其中該第二參數與該電子裝置的信號偵測靈敏度的變化相關;在該第一參數不超過該預定閾值的情況下,基於該第二參數來判定在傳送該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及當該第二參數指示其該電子裝置的該偵測靈敏度已增加高於一第一預定偵測靈敏度閾值時,判定傳送該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9. 一種用於無線通訊之設備,包含:一緩衝器,配置以儲存待被一電子裝置傳送的資料;電路,配置以判定對應於儲存在該緩衝器中之資料之長度或持續時間的一第一參數;及一記憶體,配置以儲存對應於該第一參數的一第一預 定資料長度閾值,其中該電路係配置以:從該電子裝置的該記憶體獲取對應於該第一參數的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判定該第一參數是否超過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當該第一參數超過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控制該電子裝置的一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一請求;獲取與該設備的偵測靈敏度相關的一第二參數,其中該第二參數與該設備的信號偵測靈敏度的變化相關;當該第一參數不超過該第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基於該第二參數來判定是否在傳送該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及當該第二參數指示其該設備的該偵測靈敏度已增加高於一第一預定偵測靈敏度閾值時,控制該無線介面傳送該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電路,配置以:判定對應於待被該電子裝置傳送之資料之長度的一第一參數;判定該第一參數是否超過一預定資料長度閾值;當該第一參數超過該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控制該電子裝置的一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一請求;獲取與該電子裝置的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相關的一 第二參數;當該第一參數不超過該預定資料長度閾值時,基於該第二參數來判定是否在傳送該資料之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判定該第二參數是否已被獲取自另一電子裝置;及當判定其該第二參數尚未被獲取自該另一電子裝置時,控制該無線介面傳送該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路係配置以:當判定其該第二參數已被接收自該另一電子裝置時,在當該第二參數小於一預定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閾值時控制該無線介面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及當判定其該第二參數已被接收自該另一電子裝置時,在當該第二參數大於該預定偵測靈敏度或傳輸功率閾值時傳送該資料而不傳送用以發送該資料的該請求。
TW106117040A 2016-06-03 2017-05-23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TWI750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2042 2016-06-03
JP2016112042A JP6699369B2 (ja) 2016-06-03 2016-06-03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1082A TW201811082A (zh) 2018-03-16
TWI750177B true TWI750177B (zh) 2021-12-21

Family

ID=5854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7040A TWI750177B (zh) 2016-06-03 2017-05-23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2) US10292183B2 (zh)
EP (2) EP3286980B1 (zh)
JP (1) JP6699369B2 (zh)
KR (1) KR102314528B1 (zh)
CN (1) CN107852756B (zh)
BR (1) BR112018001889A2 (zh)
CA (1) CA2993915A1 (zh)
ES (1) ES2702073T3 (zh)
RU (1) RU2733801C1 (zh)
TR (1) TR201819303T4 (zh)
TW (1) TWI750177B (zh)
WO (1) WO2017208578A1 (zh)
ZA (1) ZA2017069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5695B2 (ja) * 2019-01-31 2023-04-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のための方法、端末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349A (zh) * 2003-08-21 2005-03-23 英特尔公司 数据帧保护机制自适应阈值的方法和装置
US20070195812A1 (en) * 2006-02-23 2007-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ile preventing hidden node problem
US20080144500A1 (en) * 2006-12-15 2008-06-19 Motorola, Inc. Control frame feature on deman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21990A (zh) * 2006-04-13 2009-04-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载波侦听阈值
US20130163576A1 (en) * 2010-07-09 2013-06-27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nding a Message
US20150063189A1 (en) * 2013-08-28 2015-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rts/cts in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3932B1 (en) * 1994-08-22 2001-12-25 Fujitsu Limited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its test method, and intra-station control system
US7876729B1 (en) * 1998-07-20 2011-0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system base station handover
EP1418687B1 (en) 1999-12-24 2008-03-19 NTT DoCoMo, Inc. Information distribut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control device
JP3922571B2 (ja) * 2003-03-26 2007-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6050519A (ja) * 2003-10-24 2006-02-16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GB2414637B (en) 2004-05-24 2006-08-23 Toshiba Res Euro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102006014308A1 (de) 2006-03-10 2007-09-13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Multi-Hop-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ad-hoc-Netz mit versteckten Knoten
US8619752B2 (en) * 2007-03-16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9278507A (ja) * 2008-05-16 2009-11-26 Nec Electronics Corp ホスト装置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RU2474062C2 (ru) * 2008-06-05 2013-01-27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внутриполосного модема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цифровых сетя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2148743B (zh) * 2010-02-05 2013-08-2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5703906B2 (ja) * 2011-03-31 2015-04-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40064169A1 (en) * 2012-09-05 2014-03-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ty cycled transmissions
KR20140062980A (ko) * 2012-11-15 2014-05-27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경쟁 기반의 데이터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이동 노드 및 이의 데이터 전송 제어 방법
EP2976918B1 (en) * 2013-03-20 2018-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cedures for controlling alternative radio-access technology (rat) in multi-rat capable terminals
CN104378828B (zh) * 2013-08-15 2018-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398728B2 (ja) * 2014-07-11 2018-10-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473284B2 (en) * 2014-07-14 2016-10-18 Nokia Corporation Contention for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
US10362603B2 (en) 2014-09-18 2019-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RTS/CTS to enhance network performance
US10362434B2 (en) * 2014-10-31 2019-07-23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9349A (zh) * 2003-08-21 2005-03-23 英特尔公司 数据帧保护机制自适应阈值的方法和装置
US20070195812A1 (en) * 2006-02-23 2007-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hile preventing hidden node problem
CN101421990A (zh) * 2006-04-13 2009-04-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载波侦听阈值
US20080144500A1 (en) * 2006-12-15 2008-06-19 Motorola, Inc. Control frame feature on deman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163576A1 (en) * 2010-07-09 2013-06-27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nding a Message
US20150063189A1 (en) * 2013-08-28 2015-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rts/cts in high-effici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6980B1 (en) 2018-11-28
US20180235009A1 (en) 2018-08-16
ZA201706959B (en) 2022-05-25
US10292183B2 (en) 2019-05-14
TR201819303T4 (tr) 2019-01-21
RU2733801C1 (ru) 2020-10-07
EP3451783B1 (en) 2020-10-28
ES2702073T3 (es) 2019-02-27
US10743349B2 (en) 2020-08-11
BR112018001889A2 (pt) 2018-09-18
US20190223218A1 (en) 2019-07-18
WO2017208578A1 (en) 2017-12-07
CN107852756B (zh) 2023-03-10
KR102314528B1 (ko) 2021-10-20
CA2993915A1 (en) 2017-12-07
EP3286980A1 (en) 2018-02-28
EP3451783A1 (en) 2019-03-06
JP6699369B2 (ja) 2020-05-27
CN107852756A (zh) 2018-03-27
JP2017220722A (ja) 2017-12-14
TW201811082A (zh) 2018-03-16
KR20190015166A (ko)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8204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190215841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2200098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690641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10227584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24020644A (ja) 通信装置
JPWO2018220962A1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TWI750177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JP7160049B2 (ja) 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方法
US1047751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