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8687B -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8687B
TWI748687B TW109135656A TW109135656A TWI748687B TW I748687 B TWI748687 B TW I748687B TW 109135656 A TW109135656 A TW 109135656A TW 109135656 A TW109135656 A TW 109135656A TW I748687 B TWI748687 B TW I7486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housing
base
slot
fix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8255A (zh
Inventor
楊策航
Original Assignee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至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5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8687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68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8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25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包含一連接器殼體、一散熱器及一固定件。該散熱器包含一基部及自該基部頂表面延伸之複數個鰭片。該複數個鰭片於該頂表面之一側邊區域上方延伸以與該側邊區域形成一開槽。該開槽具有二端開口及延伸至該二端開口之一側開口。該固定件穿過該開槽之該二端開口且可卸除地銜接至該連接器殼體,以將該基部可卸除地固定至該連接器殼體之一外側壁上。其中,該固定件可自該側開口與該散熱器分離。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電路板、一電連接座及前述電連接器殼座組合。該電連接座電連接至該電路板上且自該連接器殼體之一插槽空間露出。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本發明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尤指一種具有可卸除式散熱結構之電連接器。
電連接器已廣泛使用於電力或信號連接的環境需求中,例如電子主機設備與外部裝置連接。隨著電連接器承受傳輸速度的大幅提升,產生的熱也大幅增加。對此,連接器的外殼上可配置散熱結構(例如散熱鰭片)以便於散熱。有些連接器的散熱結構採可卸除式設計,例如,散熱結構包含一吸熱板及自吸熱板向上延伸之複數個鰭片,再以彈性扣件將吸熱板連同鰭片固定至外殼上。其中,於某些連接器中,彈性扣件會橫跨並壓抵鰭片,使得鰭片向上延伸的長度受限,彈性扣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鰭片上的熱對流的散熱效果。另於某些連接器中,彈性扣件僅橫跨並壓抵吸熱板,吸熱板被彈性扣件壓抵的部分不會設置鰭片,此結構配置一定程度上也會限制整體的散熱效果。當散熱結構的設置空間有限,任何縮減鰭片設置空間的結構配置均會對散熱結構整體的散熱效果產生顯著不利的影響。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具有可卸除的散熱器。該散熱器以其一側邊可卸除地固定至連接器殼體上,以減少固定結構對散熱器散熱效果不利的影響。
根據本發明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包含一連接器殼體、一散熱器及一 固定件。該連接器殼體形成一插槽空間並具有一外側壁。該散熱器包含一基部及複數個鰭片,該基部具有一頂表面,該複數個鰭片自該頂表面延伸。該頂表面於一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側邊區域,該複數個鰭片於該側邊區域上方延伸以與該側邊區域形成一開槽。該開槽具有二端開口及一側開口,該側開口延伸至該二端開口。該固定件穿過該開槽且突出於該二端開口以可卸除地銜接至該連接器殼體,以將該基部可卸除地固定至該外側壁上。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具有前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故能透過其可卸除的散熱器的固定結構,以減少對散熱器散熱效果不利的影響。
根據本發明之電連接器包含一電路板、一電連接器殼座組及一電連接座。該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固定於該電路板上並包含一連接器殼體、一散熱器及一固定件。該連接器殼體形成一插槽空間並具有一外側壁。該散熱器包含一基部及複數個鰭片,該基部具有一頂表面,該複數個鰭片自該頂表面延伸。該頂表面於一延伸方向上具有一側邊區域,該複數個鰭片於該側邊區域上方延伸以與該側邊區域形成一開槽。該開槽具有二端開口及一側開口,該側開口延伸至該二端開口。該固定件穿過該開槽且突出於該二端開口以可卸除地銜接至該連接器殼體,以將該基部可卸除地固定至該外側壁上。該電連接座電連接至該電路板上且位於該連接器殼體內並自露出於該插槽空間。
相較於先前技術,於根據本發明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中,該散熱器透過其基部的一側邊而固定至該連接器殼體上,故可減少該固定件對該散熱器散熱效果不利的影響。又,該散熱器於該基部的側邊上方仍保有鰭片,故能利用該基部的側邊上方的空間散熱,此亦有助於減少該固定件對該散熱器散熱效果不利的影響。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 進一步的瞭解。
1,1':電連接器
12:電路板
122:光源
14a,14b:電連接座
16:電連接器殼座組合
162:連接器殼體
162a:插槽空間
162b:第一插槽
162c:第二插槽
1622:外側壁
1622a:頂壁
1622b:第一側壁
1622c:底壁
1622d:第二側壁
1622e:連接部
1622f:第一窗口
1622g:第二窗口
1622h,1622i:卡持部
1624:內隔板
164:第一散熱器
1642:第一基部
1642a:第一頂表面
1642b:第一側邊區域
1642c:第二側邊區域
1642d:鰭片連接區域
1644:第一鰭片
1646:第一開槽
1646a:第一端開口
1646b:第一側開口
1648:第二開槽
1648a:第二端開口
1648b:第二側開口
166:第二散熱器
1662:第二基部
1662a:第二頂表面
1664:第二鰭片
1666:第三開槽
1668:第四開槽
168:第一固定件
168a,168b:銜接部
168c:彈性壓抵部
168d:通孔
170:第二固定件
171:固定件
171a:第一固定部分
171b:第二固定部分
171c:連接部分
171d:缺口
172:第三固定件
172a,172b:端部
174:第四固定件
176a,176b:導光結構
D1:插入方向
D2:延伸方向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電連接器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電連接器之部分爆炸圖。
圖3為圖1中電連接器之另一部分爆炸圖。
圖4為圖1中電連接器之另一部分爆炸圖。
圖5為圖4中電連接器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之爆炸圖。
圖6為圖1中電連接器沿線X-X之剖視圖。
圖7為根據一實施例之一電連接器之部分爆炸圖。
圖8為圖7中電連接器之另一部分爆炸圖。
請參閱圖1至圖6。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電連接器1包含一電路板12、二電連接座14a、14b及一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固定於電路板12上。電連接座14a、14b電連接至電路板12上且位於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內,為簡化圖示,於圖中以實心方塊表示。於實作上,電連接座14a、14b可結構整合成單一零組件,以便於組裝。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具有散熱結構,其能對與電連接器1銜接之匹配的連接器進行散熱。
於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包含一連接器殼體162、一第一散熱器164、一第二散熱器166、一第一固定件168、一第二固定件170、一第三固定件172及一第四固定件174。第一散熱器164經由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可卸除地固定至連接器殼體162上,第二散熱器166經由第三固定件172及第四固定件174可卸除地固定至連接器殼體162上。其中,連接器殼體162包含一外側壁1622及一內隔板1624。外側壁1622包含依序相連的一頂壁1622a、一第一 側壁1622b、一底壁1622c(與頂壁1622a相對)及一第二側壁1622d(與第一側壁1622b相對),形成一插槽空間162a。內隔板1624設置於插槽空間162a內,其兩側連接至頂壁1622a及底壁1622c以將插槽空間162a分隔為一第一插槽162b及一第二插槽162c。電連接座14a、14b位於連接器殼體162內並分別露出於第一插槽162b及第二插槽162c。故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可供兩個匹配的連接器插接,即以一插入方向D1(以一箭頭表示於圖中)分別插入第一插槽162b及一第二插槽162c以與對應的電連接座14a、14b銜接。
第一散熱器164包含一第一基部1642及固定設置於該第一基部1642上之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第一基部1642具有一第一頂表面1642a,第一頂表面1642a於一延伸方向D2(以雙箭頭表示於圖中)上具有一第一側邊區域1642b、相對於第一側邊區域1642b之一第二側邊區域1642c、及位於第一側邊區域1642b及第二側邊區域1642c間之一鰭片連接區域1642d(三者以虛線分隔),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固定設置於鰭片連接區域1642d並自鰭片連接區域1642d向上延伸。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亦平行於第一頂表面1642a延伸,且延伸至第一側邊區域1642b及第二側邊區域1642c上方以分別與第一側邊區域1642b及第二側邊區域1642c形成一第一開槽1646及一第二開槽1648。第一開槽1646具有二第一端開口1646a及一第一側開口1646b,第一側開口1646b延伸至該二第一端開口1646a。第二開槽1648具有二第二端開口1648a及一第二側開口1648b,第二側開口1648b延伸至該二第二端開口1648a。
第一固定件168穿過第一開槽1646且突出於該二第一端開口1646a以可卸除地銜接至連接器殼體162,第二固定件170穿過第二開槽1648且突出於該二第二端開口1648a以可卸除地銜接至連接器殼體162,使得第一固定件168與第二固定件170共同將第一基部1642可卸除地固定至外側壁1622b上(即對應第一插槽162b設置於頂壁1622a上)。藉此,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大致緊靠第 一基部1642,可避免或大幅減少對散熱氣流的影響,尤其是有強制氣流時(例如於電連接器1前側設置風扇來產生平行於第一鰭片1644之氣流),強制氣流能平順流經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68可自第一側開口1646b與第一散熱器164分離,第二固定件170可自第二側開口1648b與第一散熱器164分離。此結構配置容許第一散熱器164與其固定結構(即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分開設計,固定結構可配合不同的連接器殼體而設計,增加第一散熱器164對連接器殼體的適用範圍。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68包含二銜接部168a、168b及連接該二銜接部168a、168b之一彈性壓抵部168c。於第一固定件168固定第一基部1642於頂壁1622a上時,彈性壓抵部168c位於第一開槽1646內並彈性壓抵(第一基部1642的第一頂表面1642a的)第一側邊區域1642b,銜接部168a、168b突出於該二第一端開口1646a並可卸除地銜接至(連接器殼體162的)外側壁1622。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散熱器164及第二散熱器166垂直於插入方向D1併排設置於外側壁1622上。於第一固定件168中,銜接部168a(以一孔實作)可卸除地銜接至第一側壁1622b上之一卡持結構(以一外突的彈片實作),銜接部168b(以一卡勾實作)可卸除地銜接至固定設置於頂壁1622a上之一連接部1622e(其位於第一散熱器164與第二散熱器166之間且亦與第三固定件172可卸除地銜接);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於實作上,銜接部168a、168b之結構視實際應用產品而定,例如於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中,其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僅提供單一匹配的連接器插接,其固定件可採ㄇ字形結構設計,兩端結構均得以如前述銜接部168a之結構而設計。又例如,於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中,其固定件之兩端均可卸除地銜接至頂壁上,此時兩端結構均得以如前述銜接部168b之結構而設計。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70與第一固定件168結構相同,故關於第二固定件170之其他說明,可直接參閱本文中第一固定件168及其變化例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於第一基部1642前後兩側(相對於延伸方向D2),橫跨第一基部1642以將第一基部1642穩定固定於外側壁1622b上,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實作上可使用單一個固定件以將第一散熱器164固定至連接器殼體162上,例如於連接器殼體162上設置有拘束結構(例如頂壁1622a上設置限位槽),第一基部1642的後側插入此限位槽,第一基部1642的前側仍以第一固定件168固定,同樣能達到將第一散熱器164穩定固定至連接器殼體162上的效果。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結構相同,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二固定件170改以一夾持結構(例如C形夾),同時夾持第一基部1642的後側及頂壁1622a,此結構配置亦能達到前述第二固定件170的固定效果。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基部1642整體略呈一矩形板狀,具有一縱長方向,其與延伸方向D2相同且於插入方向D1平行,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於實作上,延伸方向D2亦可定義為第一基部1642的寬度方向(即垂直於縱長方向),或是其他方向。又例如,於實作上,配合實際產品設計,第一基部1642的縱長方向可能與插入方向D1非平行(例如形成銳角的夾角),此時延伸方向D2即非平行於插入方向D1。又例如,於實作上,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不以設置於第一基部1642之相對兩側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為複數個金屬沖壓板件堆疊形成(例如但不限於相鄰的第一鰭片1644以卡合結構相互卡合),並與第一基部1642熱耦合(例如但不限於錫銲)。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與第一基部1642一體成型(例如透過鋁擠製程或加工導熱金屬塊而製作)。此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基部1642大致呈板狀,第一頂表面1642a亦呈平面,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於第一頂表面呈凸面時,第一鰭片亦得以對應的弧面與之接觸,進而實現熱耦合,不另贅述。另外,於本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平行於延伸方向D2延伸,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鰭片1644 相對於延伸方向D2斜向延伸。又,於本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垂直於第一頂表面1642a向上延伸,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鰭片1644自第一頂表面1642a向上斜向延伸且垂直於延伸方向D2延伸。另外,於本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平行於延伸方向D2突出於第一基部1642,此有助於增加第一鰭片1644的散熱面積,進而提高散熱效率。又,於本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整體於垂直於第一頂表面1642a之方向上遮蓋整個第一頂表面1642a,此結構配置有效利用第一基部1642上方空間,不因設置有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而需縮減該複數個第一鰭片1644整體體積,故能減少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之設置對第一散熱器164散熱效率的影響。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外側壁1622的頂壁1622a具有一第一窗口1622f及一第二窗口1622g,分別對應第一散熱器164及第二散熱器166。如圖6所示,第一基部1642經由第一窗口1622f部分地伸入插槽空間162a的第一插槽162b,使得插入第一插槽162b中之匹配的連接器(以虛線繪示於圖6中)可接觸第一基部1642(即接觸到經由第一窗口1622f伸入第一插槽162b的部分),使得此匹配的連接器於運作時產生的熱能經由第一基部1642散逸。此外,由於彈性壓抵部168c的彈性,容許第一散熱器164垂直移動,使得該匹配的連接器與第一基部1642(的底部)能保持有相當的接觸力,有利於該匹配的連接器與第一基部1642間之熱傳導。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散熱器166與第一散熱器164結構相同,第三固定件172及第四固定件174與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結構對稱,關於第二散熱器166、第三固定件172及第四固定件174之其他說明,可直接參閱本文中第一散熱器164、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及其變化例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簡言之,第二散熱器166相鄰於第一散熱器164設置,第二散熱器166包含一第二基部1662及複數個第二鰭片1664,第二基部1662具有一第二頂表面 1662a,該複數個第二鰭片1664自第二頂表面1662a延伸並與第二頂表面1662a於第二基部1662前後兩側形成一第三開槽1666及一第四開槽1668。第三固定件172及第四固定件174分別穿過第三開槽1666及第四開槽1668以橫跨第二基部1662,進而共同將第二基部1662對應第二插槽162c可卸除地固定至(外側壁1622的)頂壁1622a上。其中,第三固定件172之一端部172a及第一固定件168之一端部(即銜接部168b)相對地與連接部1622e銜接,第三固定件172之另一端部172b及第一固定件168之另一端部(即銜接部168a)分別銜接至第二側壁1622d及第一側壁1622b;第四固定件174亦同,不另贅述。此外,與第一基部1642相同,第二基部1662經由第二窗口1622g部分地伸入插槽空間162a的第二插槽162c,使得插入第二插槽162c中之匹配的連接器可接觸第二基部1662的底部,使得此匹配的連接器於運作時產生的熱能經由第二基部1662散逸。又,第三固定件172及第四固定件174亦具有彈性,容許第二散熱器166垂直移動,使得該匹配的連接器與第二基部1662的底部能保持有相當的接觸力,有利於該匹配的連接器與第二基部1662間之熱傳導。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還包含二導光結構176a、176b,分別對應第一插槽162b及第二插槽162c設置於第一側壁1622b及第二側壁1622d外側。電路板12上對應導光結構176a、176b設置有複數個光源122(例如但不限於發光二極體),導光結構176a、176b能將光源122發射的光線導引至電連接器殼座組合16的前側,作為光學指示之用。其中,導光結構176a、176b以相同的方式固定,以下以導光結構176a為例說明。對應導光結構176a,外側壁1622具有向外突出之二卡持部1622h、1622i,導光結構176a透過卡持於卡持部1622h、1622i以設置於第一側壁1622b外側。其中一個卡持部1622h穿過第一固定件168之一通孔168d以卡持導光結構176a,避免與第一固定件168產生結構干涉;從另一方面而言,卡持部1622h亦對第一固定件168提供定位效果。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採用分離的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以將第一散熱器164固定至(外側壁1622的)頂壁1622a上。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如圖7及圖8所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1'與前述電連接器1結構相似,故電連接器1'沿用電連接器1之元件符號。關於電連接器1'各元件之相關說明,可直接參閱前文電連接器1及其變化之相關說明,不另贅述。於電連接器1'中,使用單一固定件171取代前述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邏輯上,可將固定件171中第一固定部分171a(於圖8中以虛線框表示其結構範圍)視為第一固定件168、第二固定件部分171b(於圖8中以虛線框表示其結構範圍)視為第二固定件170,第一固定部分171a與第二固定件部分171b間以一連接部分171c相連;換言之,固定件171邏輯上相當於第一固定件168及第二固定件170經由連接部分171c相連之結構。單一的固定件171有助於降低組裝困難度。於實作上,固定件171可由但不限於以單一金屬板件沖壓成形。於本實施例中,固定件171整體呈一H形結構(或謂略呈Y形結構),連接部分171c於延伸方向D2上具有L形截面,可增加結構強度。此外,第一固定部分171a具有一缺口171d,其可避免與卡持部1622h產生結構干涉,亦可減少固定件171對導光結構176a組裝的影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電連接器
12:電路板
122:光源
14a:電連接座
162:連接器殼體
162b:第一插槽
162c:第二插槽
1622a:頂壁
1622b:第一側壁
1622c:底壁
1622d:第二側壁
1622e:連接部
1622f:第一窗口
1622h,1622i:卡持部
1624:內隔板
164:第一散熱器
1642:第一基部
1644:第一鰭片
1646:第一開槽
1646a:第一端開口
1646b:第一側開口
1648:第二開槽
1648a:第二端開口
1648b:第二側開口
166:第二散熱器
1662:第二基部
1664:第二鰭片
1666:第三開槽
1668:第四開槽
168:第一固定件
168a,168b:銜接部
168c:彈性壓抵部
168d:通孔
170:第二固定件
172:第三固定件
174:第四固定件
176a,176b:導光結構
D1:插入方向
D2:延伸方向

Claims (16)

  1. 一種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包含:一連接器殼體,形成一插槽空間並具有一外側壁;一第一散熱器,包含一第一基部及複數個第一鰭片,該第一基部具有一第一頂表面,該複數個第一鰭片自該第一頂表面延伸,該第一頂表面於一延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側邊區域,該複數個第一鰭片於該第一側邊區域上方延伸以與該第一側邊區域形成一第一開槽,該第一開槽具有二第一端開口及一第一側開口,該第一側開口延伸至該二第一端開口;以及一第一固定件,穿過該第一開槽且突出於該二第一端開口以可卸除地銜接至該連接器殼體,以將該第一基部可卸除地固定至該外側壁上;其中該第一固定件可自該第一側開口與該第一散熱器分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平行於該延伸方向延伸。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第一鰭片平行於該延伸方向突出於該第一基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第一固定件包含二銜接部及連接該二銜接部之一彈性壓抵部,該第一固定件以該二銜接部可卸除地銜接至該連接器殼體並以該彈性壓抵部彈性壓抵該第一基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外側壁具有一窗口,該第一基部經由該窗口部分地伸入該插槽空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更包含一導光結構,其中該外側壁具有向外突出之一卡持部,該第一固定件具有一通孔,該卡持部穿過該通孔並突出於該第一固定件,以卡持該導光結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更包含一第二固定件,其中 該第一頂表面於該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對於該第一側邊區域之一第二側邊區域,該複數個第一鰭片於該第二側邊區域上方延伸以與該第二側邊區域形成一第二開槽,該第二開槽具有二第二端開口及一第二側開口,該第二側開口延伸至該二第二端開口,該第二固定件穿過該第二開槽且突出於該二第二端開口以可卸除地銜接至該連接器殼體,以與該第一固定件共同將該第一基部可卸除地固定至該外側壁上。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連接形成單一固定件。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更包含一第二散熱器及一第三固定件,其中該第二散熱器相鄰於該第一散熱器設置,該第二散熱器包含一第二基部及複數個第二鰭片,該第二基部具有一第二頂表面,該複數個第二鰭片自該第二頂表面延伸,該第三固定件相鄰於該第一固定件橫跨該第二基部以將該第二基部可卸除地固定至該外側壁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外側壁具有一頂壁、一第一側壁、一第二側壁及一連接部,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相對連接至該頂壁,該連接部固定設置於該頂壁上,該第一散熱器及該第二散熱器經由該第一固定件及該第三固定件固定於該頂壁上,該連接部位於該第一散熱器及該第二散熱器之間,該第一固定件之一端部及該第三固定件之一端部與該連接部銜接,該第一固定件之另一端部及該第三固定件之另一端部分別銜接至該第一側壁及該第二側壁。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連接器殼體具有一內隔板,該內隔板設置於該插槽空間以將該插槽空間分隔為一第一插槽及一第二插槽,該第一散熱器及該第二散熱器對應該第一插槽及該第二插槽而設置於該頂壁上。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為複數個金屬沖壓板件堆疊形成,並與該第一基部熱耦合。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鰭片於垂直於該第一頂表面之方向上遮蓋整個第一頂表面。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插槽空間定義一插入方向,平行於該延伸方向。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其中該延伸方向為該第一基部之一縱長方向。
  16.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電路板;如請求項1至15其中之任一請求項所述之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固定於該電路板上;以及一電連接座,電連接至該電路板上且位於該連接器殼體內並自露出於該插槽空間。
TW109135656A 2020-10-15 2020-10-15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TWI748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656A TWI748687B (zh) 2020-10-15 2020-10-15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656A TWI748687B (zh) 2020-10-15 2020-10-15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8687B true TWI748687B (zh) 2021-12-01
TW202218255A TW202218255A (zh) 2022-05-01

Family

ID=80680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656A TWI748687B (zh) 2020-10-15 2020-10-15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868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57499A1 (en) * 2011-12-20 2013-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tive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self-engaging, self-releasing heat-sink
US20150285986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60308313A1 (en) * 2015-04-15 2016-10-20 Molex, Llc Cage assembly
US9620890B1 (en) * 2016-05-25 2017-04-1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Thermal-transfe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US20190089088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Facebook, Inc. Thermally-Enhanced Pluggable Modules
TWM583636U (zh) * 2019-04-08 2019-09-11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裝置
TW201937818A (zh) * 2018-01-23 2019-09-16 美商太谷康奈特提威提公司 插座組件及散熱組件
TW202017265A (zh) * 2018-10-25 2020-05-01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用於高頻信號之混合式電連接器
CN210630166U (zh) * 2019-10-18 2020-05-26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20200323105A1 (en) * 2019-04-08 2020-10-08 Molex, Llc Electrical connec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57499A1 (en) * 2011-12-20 2013-06-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tive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self-engaging, self-releasing heat-sink
US20150285986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60308313A1 (en) * 2015-04-15 2016-10-20 Molex, Llc Cage assembly
US9620890B1 (en) * 2016-05-25 2017-04-11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Thermal-transfe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US20190089088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Facebook, Inc. Thermally-Enhanced Pluggable Modules
TW201937818A (zh) * 2018-01-23 2019-09-16 美商太谷康奈特提威提公司 插座組件及散熱組件
TW202017265A (zh) * 2018-10-25 2020-05-01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用於高頻信號之混合式電連接器
TWI728527B (zh) * 2018-10-25 2021-05-21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用於高頻信號之混合式電連接器,相關的堆疊式連接器,及使用其之系統
TWM583636U (zh) * 2019-04-08 2019-09-11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裝置
US20200323105A1 (en) * 2019-04-08 2020-10-08 Molex, Llc Electrical connection apparatus
CN210630166U (zh) * 2019-10-18 2020-05-26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255A (zh) 202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6908A (en) Heat-radiating structure of power adapter
US5991154A (en) Attachment of electronic device packages to heat sinks
TWI438369B (zh) 燈條結構及光源裝置
TWI755101B (zh) 電連接器模組和散熱外殼
CN112004372B (zh) 散热装置
US6471533B2 (en) Retention module for securing heat sink
TWI748687B (zh)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TWM544192U (zh) 散熱裝置組合結構
CN211579057U (zh)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US11988468B2 (en) Heat sink and housing assembly
TWM608933U (zh)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及電連接器
CN213071504U (zh)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及电连接器
TWI569074B (zh) Backlight module frame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TWI758908B (zh) 散熱外殼與電連接器模組
US117513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ge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rewith
CN114374112A (zh)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及电连接器
TWM593082U (zh)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TW201640983A (zh) 連接件及連接組合
TWI718782B (zh) 電連接器殼座組合、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CN113097776B (zh)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JPH0533183U (ja) Led表示ユニツト
TW201319510A (zh) 散熱裝置
CN220731183U (zh) 散热件、散热结构和固态硬盘组件
TWI755193B (zh) 連接器組件
CN112821122B (zh) 连接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