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6431B - 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其製備方法及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其製備方法及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6431B
TWI746431B TW105102750A TW105102750A TWI746431B TW I746431 B TWI746431 B TW I746431B TW 105102750 A TW105102750 A TW 105102750A TW 105102750 A TW105102750 A TW 105102750A TW I746431 B TWI746431 B TW I7464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layer
coating
particulate inorganic
total w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2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4368A (zh
Inventor
約翰 坦伯利
約翰L 愛德華
約翰 洛伯
Original Assignee
英商英國漢士門P&A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商英國漢士門P&A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商英國漢士門P&A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4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4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43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53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07Titanium dioxide
    • C09C1/3653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 C09C1/3661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36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9C1/3692Combinations of treat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C1/3615 - C09C1/368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2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06Combinations of treatment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C3/04 - C09C3/1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4Physical treatment, e.g. grinding, treatment with ultrasonic vibrations
    • C09C3/041Gr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3/00Treatment in gener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C09C3/06Treatment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 C09C3/063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7/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7/1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9D127/1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fluor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61/20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only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 attached to nitrogen
    • C09D161/26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only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 attached to nitrogen of aldehydes with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D161/28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with only compounds containing hydrogen attached to nitrogen of aldehydes with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melam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09D7/62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modified by treatment with othe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5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particle size in gener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Catalyst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Dental Preparation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其包括:(i)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之微粒無機材料,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及(ii)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該塗層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

Description

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其製備方法及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經塗佈之二氧化鈦微粒材料及含此等材料之產品。
於電磁光譜之近紅外區(NIR)(於700與2500nm之間)中具有高反射率及減少之吸收之材料於許多應用中可係有利的。例如,由該等材料製得之產品趨向於日光照明下保持較冷且較低溫可致使較低的熱降解、經改良之耐久性、更大舒適性、較低的空調成本、及減少之環境影響。
高日光反射率可以不同方式達成。例如,具有白色外表面之物體可具有高日光反射率,然若一種顏色係所需的,則此方法係不合要求的。例如,於近紅外區之高日光反射率及減少之吸收可藉由組合習知二氧化鈦顏料與非-NIR吸收著色顏料及染料來達成。
然而當含二氧化鈦之產品(諸如油漆及塑膠產品)曝露於日光下時,重要的是產品壽命不會因日光曝露後劣化而過度縮減。
已知該等含二氧化鈦及其他顏料填充料之戶外/日光曝露產品可能不係光穩定的並可能經由光化學及光催化反應而過早劣化。
儘管二氧化鈦本身不降解,然含二氧化鈦之物體降解的程度可取決於用於該物體中之二氧化鈦顏料的光催化活性。
可將某些無機材料之塗層施加至二氧化鈦粒子及顏料粒子以減 少光催化活性。例如,具有二氧化矽層之塗層可減少二氧化鈦粒子之光催化活性。
可將緻密或疏鬆之SiO2層施加至二氧化鈦粒子,例如諸如描述於以下中:H.Weber,「Silicic acid as a constituent of titanium dioxide pigments」,Kronos Information 6.1(1978)。具有無機氧化物(諸如SiO2、ZrO2、SnO2、Al2O3等)之塗層可增加TiO2粒子之光穩定性。外Al2O3層可改良粒子於最終基質中之分散性。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預期較高水平之緻密二氧化矽塗層會致使二氧化鈦顏料之光催化活性較大地減少。已經設想高達10或20重量%之量的於二氧化鈦上之塗層水平。
當前市售產品(例如彼等具有0.25至0.32微米之粒徑者)可經塗佈最少至少3或3.5重量%二氧化矽(或其他無機氧化物),連同至少2重量%氧化鋁。
同樣,高水平之緻密二氧化矽塗層已經用於處理較大二氧化鈦粒子。例如,US 2014/0073729 A1揭示具有0.4至1.0微米之平均粒徑的摻雜之二氧化鈦顏料粒子。此等粒子係接受無機表面處理及/或有機表面處理。特定言之,二氧化鈦粒子經塗佈3重量%水平之二氧化矽,接著塗佈3重量%水平之氧化鋁。
EP 2 285 912描述一種經塗佈之微粒二氧化鈦材料,其中該材料具有大於0.40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該塗層包括一或多種氧化物材料,例如二氧化矽。於一實例中,3%二氧化矽及2%氧化鋁係用於塗佈該微粒材料。
用於戶外應用之油漆及產品之組分係變得更加光穩定,然用塗層處理填充粒子以使其適於該等應用的成本增加產品之成本。
對具有超低光催化活性以協助曝露於日光下之物體的較長產品壽命的無機微粒材料(諸如二氧化鈦粒子)持續存在需求。
對包括無機微粒材料(諸如二氧化鈦粒子)之塗層(例如油漆)存在需求,其中當曝露於元素一段時間時彼等塗層保持良好耐久性。
於第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其包括:(i)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之微粒無機材料,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及(ii)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該塗層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選自無機氧化物及無機磷酸鹽的材料,其中該(或各)無機氧化物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氧化物:(a)選自Ti、Zr及Zn之第4(IVB)族及第12(IIB)族過渡金屬;及(b)選自Si、P及Sn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c)鑭系元素;其中該(或各)無機磷酸鹽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磷酸鹽:(i)選自H、Li、Na、K、Rb、Be、Mg、Ca及Sr之第1(IA)族及第2(IIA)族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及(ii)選自Sc、Y、Ti及Zr之第3(IIIA)族及第4(IVB)族過渡金屬;及(iii)選自Al、Ga、In、Tl、Ge、Sn及Pb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其中該第二層之材料係氧化鋁;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1至3.5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及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該塗層之總量係0.2至4.5重 量%。
關於此等適用於散射電磁光譜之近紅外部分之具有較大粒徑(0.4至2微米)的二氧化鈦顏料,出乎意料地確定較高水平之無機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矽)塗層導致更佳水平之光穩定性的普遍假設不適用。實際上,本發明已確定相較於較高水平之無機氧化物塗層,較低量之抗光催化塗層可得到相當或較低光催化活性。
因此經改良之耐久性產品可藉由將效應塗層減少至已確定為最有效之範圍內而獲得。
於US 2014/0073729中,二氧化鈦粒子經塗佈3重量%水平之二氧化矽,接著塗佈3重量%水平之氧化鋁及因此存在6%總水平的塗層。於EP 2 285 912中,二氧化鈦粒子塗佈有3%二氧化矽及2%氧化鋁及因此存在5%總水平之塗層。因此第一層之水平及總塗層之水平二者均係不同於本發明。
於本發明中,出乎意料地確定的是不係最高水平之塗層或最低水平之塗層得到最佳結果。而是,就個別塗層及總塗層水平而言明確存在一個塗層水平之範圍,於其內達成最佳結果。
於此聲稱範圍內之相對低量的塗層導致經改良之效果及更光穩定的系統。
尚未預測到將存在塗層水平之最佳範圍以得到就更光穩定系統而言之最佳結果,其中此最佳範圍涉及使用顯著低於此項技術中所用之習知塗層水平的塗層量。
先前技術未能揭示或提出針對具有較大粒徑之二氧化鈦顏料之塗層材料的具體量及類型的選擇將導致就降低之光催化活性而言的最佳結果,其中這不係簡單地施加增加量的塗層以獲得經改良之效果的問題。
本發明因此係關於一種具有高耐久性組合優於彼等已於先前技 術中預期或預測者之於近紅外中之光學性質的經塗佈之微粒材料。
本發明亦允許向其中光催化活性將使現有二氧化鈦產品不適合的表面(例如,氟聚合物表面)提供不透明度。
於第二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其用於降低該材料之光催化活性,其中(i)微粒無機材料係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及(ii)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選自無機氧化物及無機磷酸鹽的材料,其中該(或各)無機氧化物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氧化物:(a)選自Ti、Zr及Zn之第4(IVB)族及第12(IIB)族過渡金屬;及(b)選自Si、P及Sn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c)鑭系元素;其中該(或各)無機磷酸鹽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磷酸鹽:(i)選自H、Li、Na、K、Rb、Be、Mg、Ca及Sr之第1(IA)族及第2(IIA)族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及(ii)選自Sc、Y、Ti及Zr之第3(IIIA)族及第4(IVB)族過渡金屬;及(iii)選自Al、Ga、In、Tl、Ge、Sn及Pb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其中該第二層之材料係氧化鋁,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1至3.5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 總重量之該第一及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該塗層之總量係0.2至4.5重量%。
於第三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連同載劑之依據第一態樣的經塗佈之無機微粒材料的產品。
於一實施例中,該產品係於使用期間曝露於日光下者,該產品包括依據第一態樣的經塗佈之無機微粒材料。
於一實施例中,該產品係以作為樹脂或黏合劑或類似物之載劑來提供。
於一實施例中,該產品係油漆及該載劑係樹脂。
使用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2/微米(例如,0.00001至0.02/微米(諸如0.0001至0.02/微米))之衰減係數的樹脂係有益的。衰減係數可使用比爾朗伯(Beer Lambert)方程式來計算。
特定言之,樹脂之衰減係數可如下測定:
1)將透明未染色之樹脂取下置於石英顯微鏡載玻片上使得經乾燥之樹脂厚度係約40微米且顯微鏡載玻片厚度係約1000微米。(NB石英顯微鏡載玻片於300至400nm之間係透明的)
2)載玻片之透射光譜係使用光譜儀於300至400nm之範圍內測量。(此可(例如)使用具有積分球之於透光模式下的Cary 5000 UV/Vis/NIR光譜儀來實現)
3)乾樹脂的實際厚度係使用探針(例如經由磁感應方法及/或渦電流法。此可(例如)使用Fischer Dualscope FMP100實現)來測量
4)然後薄膜之衰減係數(以微米倒數為單位)係使用比爾朗伯方程式來計算:(自然對數(未經塗佈之載玻片之透光度%/經塗佈之載玻片之透光度%))/乾薄膜厚度。
此衰減係數值表示隨每微米薄膜厚度衰減之輻射的比例。值越 高,透光率越低。
於本發明中已確定的是使用經塗佈之大晶體TiO2的油漆產品獲得最佳結果,其中塗層之水平係低的(如上所討論)其中樹脂具有低透光率。先前未確認藉由選擇大晶體TiO2,然後選擇用效果塗層(然以比習知所用更低之水平)塗佈此,及然後選擇於其中樹脂具有低透光率之油漆系統中使用此,可出乎意料地看見良好結果。該產品出乎意料地具有降低之光催化活性。
如此第一態樣之經塗佈之產品係尤其有利於彼等不吸收過多UV(此可藉由UV透光率之水平來確定)的系統。
如此當經塗佈之產品係與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2/微米之衰減係數的樹脂使用時,本發明提供特別顯著效益。此導致特別及出乎意料地耐用產品。
於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因此提供一種油漆,其包括連同樹脂之依據第一態樣的經塗佈之無機微粒材料,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2/微米(例如,0.00001至0.02/微米(諸如0.0001至0.02/微米))的衰減係數。
有利結果係尤其見於當使用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15/微米(例如0.00001至0.015/微米(諸如0.0001至0.015/微米))之衰減係數的樹脂時。於一實施例中,所用之樹脂係一種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1/微米(例如,0.00001至0.01/微米(諸如0.0001至0.01/微米))之衰減係數者。
於第四態樣中,本發明亦提供依據第一態樣之材料的用途,其用於改良於使用期間曝露於日光下之產品的耐久性及/或壽命。
於一實施例中,該產品係油漆及該載劑係樹脂。
如以上所討論,使用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2/微米(例如0.00001至0.02/微米(諸如0.0001至0.02/微米))之衰減係數的樹脂係有益的。
於第五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製備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之 方法,其包括:(i)提供微粒無機材料,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係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及(ii)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施加塗層,其中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塗層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選自無機氧化物及無機磷酸鹽的材料,其中該(或各)無機氧化物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氧化物:(a)選自Ti、Zr及Zn之第4(IVB)族及第12(IIB)族過渡金屬;及(b)選自Si、P及Sn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c)鑭系元素;其中該(或各)無機磷酸鹽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磷酸鹽:(i)選自H、Li、Na、K、Rb、Be、Mg、Ca及Sr之第1(IA)族及第2(IIA)族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及(ii)選自Sc、Y、Ti及Zr之第3(IIIA)族及第4(IVB)族過渡金屬;及(iii)選自Al、Ga、In、Tl、Ge、Sn及Pb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其中該第二層之材料係氧化鋁;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1至3.5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及二層 材料的總重量時,該塗層之總量係0.2至4.5重量%。
於本發明之任何態樣中,當提及存在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之塗層時,本發明不一定要求此等兩層係完全不同及分離的。
而是,該兩層可係至少於一定程度上混合在一起。此可尤其係發生於其中施加該兩層所用之技術係使得塗層以單一階段出現之實施例中。
可能係(例如)存在濃度梯度,其中第一塗層材料係更集中於朝向微粒無機材料之表面,且其中第二層塗層材料係更集中於遠離微粒材料之表面。
於其他情況下,然而可能係該兩層係完全不同及分離的或於兩層之間存在相對很少的重疊或混合。
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塗層可於第一階段施加,及然後第二塗層係於第二階段施加。於該等實施例中,該兩層可係實質上不同及分離。
如此經塗佈之產品具有第一塗層材料(其係選自如本文中所列之無機氧化物及磷酸鹽)及具有第二塗層材料(其係氧化鋁)。此塗層可以本文所述之量存在於微粒無機材料中。
較佳緊接於微粒無機材料之表面處的塗層材料(即於與微粒無機材料之交界處)係實質上100%第一塗層材料。或者,緊接於微粒無機材料之表面處的塗層材料可由至少50重量%(諸如50至99.9%)的第一塗層材料組成;例如於微粒無機材料之表面處的75重量%或更多之塗層材料可經諸如80重量%或更多、或90重量%或更多、或95重量%或更多之第一塗層材料塗佈。
較佳於塗層之外表面處之塗層材料係第二塗層材料。或者,於塗層之外表面處的塗層材料可由至少50重量%(諸如50至99.9%)的第二塗層材料組成,例如於塗層之外表面處的75重量%或更多之塗層材料 可係諸如80重量%或更多、或90重量%或更多、或95重量%或更多之第二塗層材料。
經併入並形成本說明書之部分的附圖闡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且用於闡明而不是限制本發明。
圖1係顯示當於PVDF丙烯酸基油漆中測試時,如於實例1中獲得之四個經塗佈之二氧化鈦的樣本隨時間推移之質量損失的圖。
圖2係顯示於不同的底漆中如於實例1中獲得之四個經塗佈之二氧化鈦的樣本的耐久性比率的圖,其中結果係相對於粒子上之二氧化矽塗層的水平而繪製。
圖3係顯示當於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測試時,於2750小時後如於實例3中獲得之五個經塗佈之大晶體二氧化鈦的樣本之質量損失的圖,其中結果係相對於粒子上之二氧化矽塗層的水平而繪製。
圖4係顯示當於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測試時,如於實例3中獲得之六個經塗佈之二氧化鈦的樣本隨時間推移之質量損失的圖。
圖5係顯示當於聚酯三聚氰胺甲醛油漆中測試時,如於參考實例5中獲得之五個二氧化鈦的樣本各自隨時間推移之光澤性質的圖。
本發明經塗佈之微粒材料包括微粒無機材料,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係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及其中該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如此此係適用於散射電磁光譜之近紅外部分之大晶體粒度顏料。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大於0.45μm之平均晶體粒度。較佳地,粒子具有大於0.50μm(例如大於0.55μm)之平均晶體粒度。較佳地,平均晶體粒度係大於0.60μm(例如0.65μm或更大), 更佳地0.70μm或更大(諸如0.75μm或更大(例如0.80μm或更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至多2.0μm之平均晶體粒度。例如,粒子可具有至多1.9μm(例如至多1.8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平均晶體粒度可係至多1.7μm,例如至多1.6μm或至多1.5μm。
於一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40至2μm、或0.45至2μm、或0.50至2μm、或0.55至2μm、或0.60至2μm、或0.65至2μm、或0.70至2μm、或0.75至2μm、或0.80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
於一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40至1.75μm、或0.45至1.75μm、或0.50至1.75μm、或0.55至1.75μm、或0.60至1.75μm、或0.65至1.75μm、或0.70至1.75μm、或0.75至1.75μm、或0.80至1.75μm之平均晶體粒度。
於一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40至1.5μm、或0.45至1.5μm、或0.50至1.5μm、或0.55至1.5μm、或0.60至1.5μm、或0.65至1.5μm、或0.70至1.5μm、或0.75至1.5μm、或0.80至1.5μm之平均晶體粒度。
於一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45至1.5μm、或0.45至1.45μm、或0.45至1.4μm、或0.45至1.3μm之平均晶體粒度。於一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5至1.5μm、或0.5至1.45μm、或0.5至1.4μm、或0.5至1.3μm之平均晶體粒度。於一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6至1.5μm、或0.6至1.45μm、或0.6至1.4μm、或0.6至1.3μm之平均晶體粒度。於一實施例中,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7至1.5μm、或0.7至1.45μm、或0.7至1.4μm、或0.7至1.3μm之平均晶體粒度。
可較佳的是無機微粒材料具有0.6至1.4μm、或0.7至1.4μm、或0.8至1.4μm;例如或0.6至1.3μm、或0.7至1.3μm、或0.8至1.3μm;諸如或0.6至1.2μm、或0.7至1.2μm、或0.8至1.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
平均晶體粒度可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於擦除樣本上以所得照片之圖像分析(例如使用Quantimet 570圖像分析儀)測定。此可藉由參考來自NIST之具有199+/-6nm之認證尺寸的乳膠NANOSPHERETM尺寸標準3200來確認。
習知金紅石TiO2具有0.17至0.29μm之平均晶體粒度,然而習知銳鈦礦TiO2具有0.10至0.25μm之平均晶體粒度。
晶體粒度與粒徑不同。粒徑取決於在其使用之系統內之顏料的分散的有效性。粒徑係藉由諸如晶體粒度及研磨技術(例如乾法、濕法或合併研磨)之因素來測定。習知金紅石TiO2之粒徑係0.25至0.40μm,然而習知銳鈦礦TiO2具有0.20至0.40μm之粒徑。若所用之技術係使得晶體「凝塊」在一起則可得到較大粒徑。
於本發明中,微粒材料較佳具有如藉由x-射缐沉積所測定之大於0.4μm的平均粒徑。例如,平均粒徑可係大於0.4μm且至多2μm、或大於0.4μm且至多1.8μm、或大於0.4μm且至多1.7μm、或大於0.4μm且至多1.5μm。較佳地,平均粒徑係大於或等於0.45μm,諸如0.45至2μm,例如0.50至1.8μm、或0.60至1.5μm或0.70至1.3μm或0.80至1.2μm。
於一實施例中,所用之無機微粒材料具有粒徑分佈使得30%或更多之粒子係小於1.5微米。此可係藉由使用Brookhaven X-射缐盤式離心機來測量。於另一實施例中,所用之無機微粒材料具有粒徑分佈使得30%或更多之粒子係小於1微米。
如上所述,微粒無機材料係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二氧化鈦可係藉由任何已知方法製備。例如,可使用所謂的「硫酸鹽」途徑或所謂的「氯化物」途徑,其等係於廣泛商業用途之兩條途徑。同樣地,可使用氟化物法、水熱法、氣溶膠法或瀝取法來製備二氧化鈦。
二氧化鈦可係呈金紅石或銳鈦礦晶形。於本發明中,由於金紅石晶形之較高折射率,其可係較佳的。於一實施例中,二氧化鈦係50重量%或更多(諸如60%或更多,例如70%或更多,較佳80%或更多,更佳90%或更多,最佳95%或更多,諸如99%或更多,例如99.5%或更多)之金紅石。
二氧化鈦可係白色或半透明或可經著色。於一實施例中,其可實質上係白色,例如其可具有大於95之亮度值L*(CIE L*a*b*色空間),與小於5之a*的值且小於5之b*的值。
二氧化鈦可包括雜質,例如至多20重量%,尤其15重量%或更少,或10重量%或更少;諸如8重量%或更少,例如5重量%或更少之水平。此等雜質由不完全純化所致及可(例如)係通常存在於承載二氧化鈦之原料中之鐵、二氧化矽、氧化鈮或其他雜質。於一實施例中,二氧化鈦可包括至多0.5重量%或更少,諸如0.1重量%或更少,例如0.01重量%或更少之雜質;此等雜質可(例如)係通常存在於承載二氧化鈦之原料中之鐵、磷、氧化鈮或其他雜質。
較佳地,二氧化鈦具有90重量%或更高,諸如92重量%或更高,例如93重量%或更高之TiO2含量。更佳地,二氧化鈦具有95重量%或更高,諸如99重量%或更高,例如99.5重量%或更高之TiO2含量。
於一實施例中,微粒材料係或包括摻雜之二氧化鈦,即含TiO2之無機材料。摻雜之二氧化鈦可具有10重量%或更多,較佳12重量%或更多,諸如25%或更多,或40%或更多之TiO2含量。較佳地,摻雜之二氧化鈦可具有50重量%或更多,較佳60重量%或更多之TiO2含量。
摻雜之二氧化鈦可係呈金紅石或銳鈦礦晶形。較佳地,摻雜之二氧化鈦擁有金紅石晶體結構。如熟習技術者將明了,此不一定意謂摻雜之二氧化鈦係金紅石然可係與金紅石同結構之材料。
於本發明中,由於金紅石晶形之較高折射率,故其可係較佳 的。例如,摻雜之二氧化鈦可係50重量%或更多(諸如60%或更多,例如70%或更多,較佳80%或更多,更佳90%或更多,最佳95%或更多,諸如99%或更多,例如99.5%或更多)之金紅石。
摻雜之二氧化鈦可(例如)經摻雜劑諸如鈣、鎂、鈉、鋁、銻、磷及銫摻雜。
摻雜之二氧化鈦可包括雜質,例如至多10重量%或更少,諸如8重量%或更少,例如5重量%或更少之水平。此等雜質由不完全純化所致及可(例如)係通常存在於承載二氧化鈦之原料中之鐵、二氧化矽、氧化鈮或其他雜質。
二氧化鈦可具有摻雜有作為電洞及電子之複合中心之雜質的晶格。例如,Cr、Mn及V全部可用作摻雜劑以促進複合。此等雜質趨向於煅燒之前以鹽之形式藉由添加該鹽至沉澱之漿液/漿料中來添加。或者雜質可經允許以受控數量來自鈦礦石。所用之摻雜劑之量通常係2至10ppm,此乃因耐久性效益必須與退色保持平衡。
如上文所討論,於本發明中塗層包括第一層。此係一或多種選自無機氧化物及磷酸鹽之材料。可僅存在無機氧化物材料或可僅存在無機磷酸鹽材料或可存在無機氧化物材料及無機磷酸鹽材料二者之組合。
該(或各)無機氧化物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氧化物:(a)選自Ti、Zr及Zn之第4(IVB)族及第12(IIB)族過渡金屬;及(b)選自Si、P及Sn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c)鑭系元素。
合適鑭系元素之實例包括Ce。
如熟習技術者應理解,氧化物材料可呈混合氧化物的形式,諸如氫氧化物,或呈水合氧化物形式以及呈僅含元素加氧之氧化物的形式。
如此適合使用之塗佈劑包括無機氧化物及水合氧化物。此等材料通常係用於塗佈無機氧化物或水合氧化物至粒子之表面上。可提及用作第一層之塗佈劑的典型無機氧化物及水合氧化物包括矽、鈦、鋯、鋅、鈰、磷或錫之一或多種氧化物及/或水合氧化物。
該(或各)無機磷酸鹽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磷酸鹽:(i)選自H、Li、Na、K、Rb、Be、Mg、Ca及Sr之第1(IA)族及第2(IIA)族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及(ii)選自Sc、Y、Ti及Zr之第3(IIIA)族及第4(IVB)族過渡金屬;及(iii)選自Al、Ga、In、Tl、Ge、Sn及Pb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
如此適合使用之塗佈劑包括無機磷酸鹽。適合地,此等係無色磷酸鹽。可提及用作第一層之塗佈劑的典型無色無機磷酸鹽包括鋁、鈦、鋯或錫之一或多種磷酸鹽。例如,無機磷酸鹽可係磷酸鋁及/或磷酸鋯。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層包括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Ti、Zr、Zn、Si、P、Sn及Ce之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例如,第一層之材料可係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Zr、Si、P及Ce之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層包括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Al、Ti、Zr及Sn之磷酸鹽的無機磷酸鹽。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層包括(1)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Ti、Zr、Zn、Si、P、Sn及Ce之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及/或(2)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Al、Ti、Zr及Sn之磷酸鹽的無機磷酸鹽。
可適合的是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SiO2、ZrO2、CeO2及P2O5之無機氧化物及/或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AlPO4及ZrPO4之無機磷酸鹽。
應理解,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層之材料僅係一種無機氧化物。例如,其可僅係SiO2或僅ZrO2、或僅CeO2、或僅P2O5
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層之材料係兩種無機氧化物。例如,其可係SiO2與ZrO2、或其可係SiO2與CeO2或其可係SiO2與P2O5或其可係ZrO2與CeO2或其可係ZrO2與P2O5或其可係CeO2與P2O5
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層之材料僅係一種無機磷酸鹽。例如,其可僅係AlPO4(如熟習技術者應理解,其係與二氧化矽同結構及可形成有用的緻密塗層)或其可僅係ZrPO4
於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層之材料係兩種無機磷酸鹽或一種無機氧化物及一種無機磷酸鹽。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層之材料包括二氧化矽,例如50重量%或更多的第一層之材料可係二氧化矽。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層之材料基本上由二氧化矽組成。於一該實施例中,第一層之材料係二氧化矽。
第一層之塗層可係緻密或非緻密的。例如,可使用緻密或非緻密之二氧化矽塗層及/或可提及緻密或非緻密之磷酸鋁塗層。
用來施加第一層之塗佈劑可(例如)係SiO2、ZrO2、CeO2、P2O5、矽酸鈉、矽酸鉀、或其混合物。亦可提及矽酸。
於一實施例中,用來施加第一層之塗佈劑包括以緻密形式施加之二氧化矽。於一該實施例中,塗層包括如於US 2,885,366中描述之類型之緻密二氧化矽塗層。
緻密二氧化矽塗層可藉由遵循沿著下行之配方來施加: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18-14
緻密磷酸鋁塗層可藉由添加鋁酸鈉至磷酸(或反之亦然)中來製造。不考慮添加之順序,氧化鋁係磷酸根之相對離子。
於兩或多種塗層材料係用於第一層之實施例中,此等塗層材料可同時以單一操作或以連續方式施加。若同時施加,則不同塗層材料可組合使用以產生形成第一層之單一塗層。若連續施加,則不同塗層材料可分開使用以產生形成第一層之兩或多種塗層,每個塗層具有不同組成。
例如,於一實施例中,粒子係用二氧化矽(諸如緻密二氧化矽)塗佈以產生塗層及亦用氧化鋯塗佈以產生另一塗層。
於另一實施例中,粒子係用P2O5塗佈以產生塗層及視情況亦係用CeO2塗佈以產生CeO2塗層。
用氧化物材料對無機粒子之表面處理係此項技術中熟知的。因此,任何合適技術可用於將氧化物塗層塗佈至粒子上之步驟。
同樣地,用磷酸鹽材料對無機粒子之表面處理係此項技術中熟知的。因此,任何合適技術可用於將磷酸鹽塗層塗佈至粒子上之步驟。例如,磷酸鹽塗層可自磷酸(藉由添加鹼性試劑),或自鹼金屬磷酸鹽(藉由添加酸性試劑)沉澱。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出乎意料地,於此範圍內之效果相較於當利用更高或更低量之塗層時改良。
尚未預測到對特定窄範圍內之塗層之量的選擇將引起最佳結果,尤其當此涉及利用更少效應塗層材料而不是更多時。本發明已確定最佳結果係於塗層之添加水平的窄範圍內獲得。
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1至2.1重量%;諸如 0.1至2重量%、或0.1至1.9重量%、或0.1至1.8重量%、或0.1至1.7重量%、或0.1至1.6重量%。較佳地,其可係0.1至1.5重量%。
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2至2.1重量%;諸如0.2至2重量%、或0.2至1.9重量%、或0.2至1.8重量%、或0.2至1.7重量%、或0.2至1.6重量%。較佳地,其可係0.2至1.5重量%。
當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量係至多1.5重量%;諸如至多1.4重量%,或至多1.3重量%,尤其至多1.2重量%,及更尤其至多1.1重量%,諸如至多1.0重量%時達成尤佳結果。
當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量係0.2重量%或更多;諸如0.3重量%或更多,尤其0.4重量%或更多,及更尤其0.5重量%或更多,諸如0.6重量%或更多時達成尤佳結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2至1.5重量%;諸如0.2至1.4重量%、或0.2至1.3重量%、或0.2至1.2重量%、或0.2至1.1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3至1.5重量%;諸如0.3至1.4重量%、或0.3至1.3重量%、或0.3至1.2重量%、或0.3至1.1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4至1.5重量%;諸如0.4至1.4重量%、或0.4至1.3重量%、或0.4至1.2重量%、或0.4至1.1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5至 1.5重量%;諸如0.5至1.4重量%、或0.5至1.3重量%、或0.5至1.2重量%、或0.5至1.1重量%、或0.5至1.0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6至1.5重量%;諸如0.6至1.4重量%、或0.6至1.3重量%、或0.6至1.2重量%、或0.6至1.1重量%、或0.6至1.0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7至1.5重量%;諸如0.7至1.4重量%、或0.7至1.3重量%、或0.7至1.2重量%、或0.7至1.1重量%、或0.7至1.0重量%。
當本文中提及於二氧化鈦粒子上之塗層之添加水平時,此係呈重量比之量給出,即相對於所處理之二氧化鈦粒子之總重量而添加的塗層材料之總重量。如此(例如)當考慮二氧化矽塗層時,可以說「SiO2之添加水平係相對於TiO2之1.5重量%」。
塗層材料可用於於藉由添加塗層材料至分散體中或藉由添加分散體至塗層材料中所提供之分散體中處理二氧化鈦粒子。較佳地,塗層材料及分散體之混合係使用如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習知混合設備進行。
混合可係以任何合適時間長度(例如1分鐘或更多、2分鐘或更多、3分鐘或更多、4分鐘或更多或5分鐘或更多)來進行。混合可係進行不多於3小時,例如不多於2小時,諸如1小時或更少。於一實施例中,混合係進行5分鐘至1小時,諸如10分鐘至45分鐘,例如20分鐘至40分鐘。
應注意,當添加時,塗層沒有立即反應。而是,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塗層隨對隨後pH變化之響應而反應/沉澱。例如,於二氧化矽之情況下,一旦試劑係處於槽中,則整體緻密塗層之施加係取 決於pH變化的速率。pH變化之速率通常係負1至負2單位/小時,例如約負1.5單位/小時。
於一實施例中,塗層可如下施加:包括二氧化鈦粒子之水分散體經引入至槽中攪拌。然後分散體之溫度經調整(例如,至75至90℃)及其pH經調整(例如,至約10.5)。然後塗層材料係以足以產生所需塗層之量引入至攪拌槽中。例如,為了產生1重量%之緻密二氧化矽塗層,將1%二氧化矽(相對於二氧化鈦之重量%)歷時30分鐘時間添加至攪拌槽中及然後混合30分鐘;而為了產生3重量%之緻密二氧化矽塗層,將3%二氧化矽(相對於二氧化鈦之重量%)以相同方式添加。於一實施例中,二氧化矽可以矽酸鈉形式作為塗層材料添加至攪拌槽中。為使緻密二氧化矽塗層沉澱於粒子上,(例如)藉由添加硫酸至攪拌槽中來調整pH。於一特定實施例中,硫酸係歷時60分鐘時間添加以使pH為約8。
熟練的讀者當然應理解此方法可容易地經修改以添加按需要且在本發明之範圍內的不同量之塗層。無機微粒材料(諸如二氧化鈦)之塗層可容易地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實施。
第一層較佳係直接施加至微粒材料表面。
如上所述,第二層之材料係氧化鋁。用此第二層對粒子之塗佈可藉由如上針對第一層所述之塗佈技術來進行。
例如,塗佈劑可係Al2O3、鋁酸鈉、氯化鋁、硫酸鋁或其混合物。
氧化鋁塗層可係緻密或非緻密的。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層包括緻密二氧化矽塗層及第二層包括緻密氧化鋁塗層。
於一實施例中,第一層包括緻密磷酸鋁塗層及第二層包括緻密氧化鋁塗層。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若第一層包括磷酸鋁,則當(例如藉由添加鋁酸鈉至磷酸中或反之亦然)製造該磷酸鋁塗層時,可以確保存在氧化鋁之化學計量過量。如此於該情況下,一些氧化鋁將呈相對於磷酸根之抗衡離子存在,然一些氧化鋁將提供係氧化鋁層之所需第二層。如此於該等實施例中,不必要具有其中將氧化鋁之層施加至粒子的單獨施加步驟。而是,第一層之形成及第二層之形成可以單階段發生。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於該情況下層可係模糊的且不會分離。然而,將存在朝著產品之外部(塗層之外表面)具有更多氧化鋁及朝著粒子之表面具有更多磷酸鋁的濃度梯度。將因此得到所需性質。
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可係0.1至3.5重量%。
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係0.2至3.5重量%;例如其可係0.3至3.5重量%或0.4至3.5重量%。其可係0.2至3.4重量%、或0.3至3.4重量%或0.4至3.4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係0.3至3.2重量%;例如其可係0.4至3.2重量%或0.5至3.2重量%。其可係0.4至3.1重量%、或0.5至3.1重量%或0.6至3.1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係0.4至3重量%;例如其可係0.5至3重量%或0.6至3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係0.2至2.8重量%;例如其可係0.3至2.7重量%或0.4至2.6重量%;較佳0.5至 2.5重量%。其可係0.6至2.5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第二層係以0.7至3.5重量%之量存在;例如其可係0.8至3.5重量%或0.9至3.5重量%或1至3.5重量%。其可係0.7至3.4重量%、或0.8至3.4重量%或0.9至3.4重量%或1至3.4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係0.7至3.2重量%;例如其可係0.8至3.2重量%或0.9至3.2重量%或1至3.2重量%。可係0.7至3.1重量%、或0.8至3.1重量%或0.9至3.1重量%或1至3.1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係0.7至3重量%;例如可係0.8至3重量%或0.9至3重量%或1至3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可能的是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係0.7至2.8重量%;例如其可係0.7至2.7重量%或0.8至2.6重量%;較佳0.9至2.5重量%。其可係1至2.5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可係0.7至2.5重量%、或0.8至2.5重量%或0.9至2.5重量%。於一實施例中,其係1至2.5重量%。於一實施例中,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二層的量可係1.1至2.5重量%、或1.2至2.5重量%或1.3至2.5重量%。於一實施例中,其係1.4至2.5重量%。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其可係1.5至2.5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第二層係直接施加至第一層上。然而如以上所討論,於一些實施例中,氧化鋁層可在不需要單獨施加步驟下形成,此乃因化學計量過量之氧化鋁係在當形成包括磷酸鋁之第一層時所包 含。
於本發明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第一及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之總量係0.2至4.5重量%。出乎意料地,於此範圍內之光催化抑制效果相較於當利用更高或更低量之總塗層時經改良。
尚未預測對特定窄範圍內之總塗層之量的選擇將引起最佳結果,尤其當此涉及利用更少塗層材料而不是更多時。本發明已確定最佳結果係於塗層之添加水平的精確範圍內獲得。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0.2至4.4重量%;例如其可係0.2至4.3重量%;較佳係0.2至4.2重量%。其可係0.2至4.1重量%、或0.2至4重量%或0.2至3.9重量%或0.2至3.8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0.3至4.5重量%;例如其可係0.3至4.4重量%或0.3至4.3重量%;較佳其係0.3至4.2重量%。其可係0.3至4.1重量%、或0.3至4重量%或0.3至3.9重量%或0.3至3.8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0.5至4.5重量%;例如其可係0.5至4.4重量%或0.5至4.3重量%;較佳其係0.5至4.2重量%。其可係0.5至4.1重量%、或0.5至4重量%或0.5至3.9重量%或0.5至3.8重量%。
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當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之總量係至多4.1重量%;諸如至多4重量%或至多3.9重量%,或至多3.8重量%,及尤其至多3.7重量%,及更尤其至多3.6重量%,諸如至多3.5重量%時達成尤佳結果。
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當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之總量係0.6重量%或更多;諸如0.7重量%或更多,尤其0.8重量%或更多,及更尤其0.9重量%或更多,諸如1重量%或更多(例如1.1重量%或更多或1.2重量%或更多)時達成尤佳結果。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0.7至4.3重量%;例如其可係0.7至4.1重量%或0.7至4重量%或0.7至3.9重量%或0.7至3.8重量%;較佳其係0.7至3.7重量%。其可係0.8至4.2重量%、或0.8至4.1重量%或0.8至4重量%或0.8至3.9重量%。其可係0.7至3.6重量%或0.7至3.5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1至4.5重量%;例如其可係1至4.4重量%或1至4.3重量%;較佳其係1至4.2重量%。其可係1至4.1重量%或1至4重量%。其可係(例如)1至3.9重量%或1至3.8重量%;較佳其係1至3.7重量%。其可係1至3.6重量%或1至3.5重量%。其可係1.2至4.2重量%、或1.2至4.1重量%或1.2至4重量%或1.2至3.9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1.5至4.5重量%;例如其可係1.5至4.4重量%或1.5至4.3重量%;較佳其係1.5至4.2重量%。其可係1.5至4.1重量%或1.5至4重量%。其可係(例如)1.5至3.9重量%或1.5至3.8重量%;較佳其係1.5至3.7重量%。其可係1.5至3.6重量%、或1.5至3.5重量%或1.5至3.4重量%或1.5至3.3重量%。
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當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之總量係1.8至4.5重量%時(當考慮 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例如其可係0.8至4.2重量%或1.8至4.1重量%)達成尤佳結果。其可係1.8至3.8重量%、或1.8至3.6重量%或1.8至3.4重量%或1.8至3.2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1.9至4.5重量%;例如其可係1.9至4.4重量%或1.9至4.3重量%;較佳其係1.9至4.2重量%。其可係1.9至4.1重量%或1.9至4重量%。其可係(例如)1.9至3.9重量%或1.9至3.8重量%;較佳其係1.9至3.7重量%。其可係1.9至3.6重量%或1.9至3.5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2至4.5重量%;例如其可係2至4.4重量%或2至4.3重量%;較佳其係2至4.2重量%。其可係2至4.1重量%或2至4重量%。其可係(例如)2至3.9重量%或2至3.8重量%;較佳其係2至3.7重量%。其可係2至3.6重量%或2至3.5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第一層加第二層)的總量係2.1至4.5重量%;例如其可係2.1至4.4重量%或2.1至4.3重量%;較佳其係2.1至4.2重量%。其可係2.1至4.1重量%或2.1至4重量%。其可係(例如)2.1至3.9重量%或2.1至3.8重量%;較佳其係2.1至3.7重量%。其可係2.1至3.6重量%或2.1至3.5重量%。
於一實施例中,粒子係進一步用凝結劑或分散劑處理。此係適合於塗佈步驟後進行。微粒無機材料可接受進一步無機處理及/或有機表面處理。可使用諸如多元醇、胺(例如烷醇胺)或聚矽氧衍生物進行有機表面處理。此可尤其改良可分散性。所用之典型有機化合物係三羥甲基丙烷、異戊四醇、三乙醇胺、正辛基膦酸及三羥甲基乙烷。
當依據本發明製備經塗佈之材料時,微粒無機材料(例如二氧化鈦)係用作起始材料。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微粒無機材料(例如二氧化鈦)係經由涉及研磨步驟之製程來製備。較佳研磨步驟涉及使用選自精細介質研磨機及砂磨機之研磨機。於該等研磨機中,可使用藉由非重力方式促進之細磨介質以減少漿狀顏料聚集成次微米尺寸。
然後由研磨步驟產生之粒子係用依據本發明之第一層及第二層塗佈。
如此項技術中已知,微粒無機材料(例如二氧化鈦)之塗層可能類似於習知顏料材料的塗層。其可因此涉及材料於水中之分散,接著添加合適塗層試劑(諸如硫酸鋁)。然後調整pH以造成所需水合氧化物的沉澱來於材料之表面上形成塗層。
於一實施例中,塗層可涉及添加合適塗層試劑(諸如矽酸鈉以形成二氧化矽塗層及硫酸鋁以形成氧化鋁塗層)至待塗佈之材料之水性漿料中;然後調整水性漿料之pH以造成所需水合氧化物的沉澱來於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或其組合之表面上形成塗層。
塗層通常可係藉由添加合適鹽至於酸性pH(例如約1至2之pH)或鹼性pH(例如約9.5至12之pH)下之微粒材料中,中和來實現沉澱來達成。可首先添加鹽,接著隨後調整pH:或者可調整pH同時添加鹽。
於塗層形成後,經塗佈之材料可經清洗及乾燥,然後(例如於流體能量研磨機或粉碎機中)經研磨以分離已藉由塗佈及/或乾燥步驟黏在一起的粒子。
於此最後研磨階段(例如)利用多元醇、胺、烷基膦酸或聚矽氧衍生物之有機表面處理可按需要施加。
於一實施例中,微粒材料可經處理以選擇性移除特定粒度部分。例如,可移除直徑係5μm或更大之任何粒子;於一實施例中,可 移除直徑係3μm或更大之任何粒子。該等粒子可係藉由(例如)離心分離處理來移除。
本文所述之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具有於近紅外區中之有利光學性質及減少之光催化活性,當相較於彼等經高含量之氧化物材料塗佈之材料(例如,彼等以習知水平經3重量%或更多之光催化塗層(諸如二氧化矽)加上2至3%之氧化鋁塗層塗佈以為耐久性者)時提供經改良之耐久性。此等性質使其適於在使用期間係曝露於日光下之應用及產品。
例如,含有本發明經塗佈之二氧化鈦粒子之日光曝露的表面具有較佳保留之光澤、顏色及表面完整性。本發明亦允許向其中光催化活性將使現有二氧化鈦產品不適合的表面(例如氟聚合物表面)提供不透明度。
因此,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包括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之產品。
產品適當地包括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連同載劑。載劑可係樹脂或黏合劑或類似物。於一實施例中,產品係油漆且包括連同樹脂之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產品係於使用期間曝露於日光下。該產品可以0.5至70體積%,諸如1至60體積%,例如2至50體積%之量包括經塗佈之微粒材料。
於應用中經塗佈之微粒材料之水平可經適當地選擇,端視預期應用而定。
於使用期間曝露於日光下之產品可係選自塑膠製品(例如,塑膠容器)、油墨、塗層組合物(包括油漆及粉末塗層組合物)、屋面組合物(例如,其可係屋頂板、瓦片或粒狀塗層)或地面覆蓋組合物(諸如道路表面產品、地板產品、車道表面產品、停車場表面產品或人行道表面 產品)、及日光反射製品。
於一實施例中,產品係油漆,且其可以5至50體積%,諸如10至30體積%,例如15至20體積%之量包括經塗佈之微粒材料。
於一實施例中,產品係塑膠製品且其可以0.5至70體積%之量包括經塗佈之微粒材料;例如以高達50至70體積%之經塗佈之微粒材料的母料水平可係可能或期望的,同時以低至1至3體積%之經塗佈之微粒材料的聚乙烯袋水平可係期望的。
於一實施例中,產品係用於屋面產品或地面覆蓋產品之塗層組合物且其可以1至50體積%之量包括經塗佈之微粒材料。
於一尤有利實施例中,產品係油漆且包括連同樹脂之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
有利的是使用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2/微米(例如,0.00001至0.02/微米(諸如0.0001至0.02/微米))之衰減係數的樹脂。衰減係數可使用如以上所討論之比爾朗伯方程式來計算。
衰減係數值表示隨每微米薄膜厚度衰減之輻射的比例。值越高,透光率越低。
於本發明中已確定使用經塗佈之大晶體TiO2的油漆產品獲得最佳結果,其中塗層之水平係低的(如上所討論)其中樹脂具有低透光率。先前未確認藉由選擇大晶體TiO2,然後選擇用效果塗層(然以比常用低之水平)塗佈此,及然後選擇於其中樹脂具有低透光率之油漆系統中使用此,可出乎意料地看見良好結果。該產品出乎意料地具有降低之光催化活性。
如此當經塗佈之產品係與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2/微米之衰減係數的樹脂使用時本發明提供特別顯著效益。此導致特別且出乎意料地耐用產品。
於一實施例中,樹脂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2/微米(例如0.00001 至0.02/微米(諸如0.0001至0.02/微米))之衰減係數。
有利結果尤其係見於當使用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15/微米(例如0.00001至0.015/微米(諸如0.0001至0.015/微米或0.0005至0.015/微米))之衰減係數的樹脂時。
於一實施例中,所用之樹脂係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12/微米(例如0.00001至0.012/微米(諸如0.0001至0.012/微米或0.0005至0.012/微米))之衰減係數者。
於一實施例中,所用之樹脂係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11/微米(例如0.00001至0.011/微米(諸如0.0001至0.011/微米或0.0005至0.011/微米))之衰減係數者。
於一實施例中,所用之樹脂係於300nm處具有小於0.01/微米(例如0.00001至0.01/微米(諸如0.0001至0.01/微米或0.0005至0.01/微米))之衰減係數者。
合適樹脂之實例包括聚酯三聚氰胺甲醛,PVDF-丙烯酸類及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
本發明現將進一步僅以說明之方式藉由以下非限制性實例來描述。
實例
實例1
1.1a 製備微粒無機材料
具有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TiO2粒子係如下製備:
a)使用Blumenfeld沉澱產生起始材料
含鈦原料係用濃硫酸消化並將所獲得之餅溶解於更稀硫酸溶液中以產生硫酸鈦的溶液。在添加0.03% Blumenfeld金紅石晶核後,此硫酸鈦溶液隨後經加熱以沉澱水合氧化鈦。水合氧化鈦漿料係用作起始材料。
b)自起始材料形成大晶體TiO 2
將漿料過濾及清洗。然後將硫酸鉀及硫酸鋁添加至漿料中以得到0.2% K2O及0.08% Al2O3(表示為相對於TiO2之重量%)。然後將漿料乾燥及於旋轉窯中煅燒。於煅燒期間溫度係以1℃/min之速率增加至1030℃。然後將樣本維持在1030℃下30分鐘後允許冷卻。
c)表徵
生成物TiO2係藉由以下表徵:i)獲得擦除樣本之電子顯微圖及隨後使用卡爾蔡司(Carl Zeiss)之KS300圖像分析儀來分析圖像以獲得質量平均晶體粒度;及ii)測量X射線繞射圖案以獲得金紅石%。
d)結果
所獲得之TiO2具有約1μm之質量平均晶體粒度,及>95%之金紅石%。
幾何重量標準偏差(如藉由Brookhaven X射線盤式離心機測量)顯示30%或更多之粒子的粒度係小於1微米。存在約1.3之典型對數正態分佈。
1.1b 對照微粒無機材料
此外,可獲得「超耐久」市售產品。此產品具有0.25微米之晶體粒度且具有3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
1.2 製備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
製備如第1.1節製造之TiO2粒子之水性分散體並研磨。於此而言,首先使用雷蒙(Raymond)研磨機乾磨粒子,及然後漿液化以形成具有350g/L之濃度的水性分散體。然後將分散體於含渥太華砂(Ottawa sand)之精細介質研磨機中濕磨30分鐘。然後將砂自分散體中分離。
將所得分散體分成部分,各部分進行處理以用二氧化矽塗佈粒子。當考慮相對於微粒二氧化鈦之總重量的二氧化矽材料的總重量 時,所用之塗層水平係1重量%、2重量%及3重量%。於各種情況下,施加緻密二氧化矽塗層。
將TiO2漿液引入攪拌槽中且將pH調整至10.5以達成二氧化矽塗層。歷時30分鐘將相關重量含量之二氧化矽作為矽酸鈉添加及然後混合30分鐘。歷時60分鐘添加硫酸以使pH下降至8.8及然後歷時另外35分鐘之時間添加硫酸以使pH為1.3,如此使塗層沉澱至粒子上。
然後亦對每個樣本提供氧化鋁塗層。當考慮相對於微粒二氧化鈦之總重量的氧化鋁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各種情況下所用之塗層水平係2重量%。
氧化鋁塗層係藉由歷時25分鐘添加苛性鋁酸鈉以使pH為10.25,之後將其混合20分鐘來達成。然後藉由添加硫酸而調整pH至6.5。
然後將此等經塗佈之二氧化鈦之分散體各自過濾、清洗、乾燥及於流體能量研磨機中微粒化以產生三批產品。每個產品係呈粉末形式之白色顏料。
1.3 產生油漆
然後將三批經塗佈之二氧化鈦(3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2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1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各自併入三種不同油漆中。
所用之油漆系統係:
(i)醇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
(ii)聚酯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
(iii)PVDF-丙烯酸基油漆(17% pvc,PVDF Kynar 500-丙烯酸)。
使用以下附錄1之方法製造油漆。於各油漆系統中,所用之微粒二氧化鈦之水平係相同的。
具有3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之經塗佈之二氧化鈦的兩個樣本係於PVDF-丙烯酸基油漆中進行測試。
此外,於1.1b中所述之「超耐久」市售產品係同樣地藉由併入至此等油漆類型中來測試。此產品具有0.25微米之晶體粒度且具有3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
1.4 耐久性
使用Atlas Ci65a氣候老化測試機(Weatherometer)來測量耐久性。測試係依據以下附錄2進行。
結果
圖1顯示當於PVDF-丙烯酸基油漆中測試時四個樣本隨時間推移之質量損失。
當考慮經3%緻密二氧化矽塗佈之材料時,使用二氧化鈦之大晶體粒度(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產品具有比市售產品更低之重量損失,該市售產品具有二氧化鈦之習知晶體粒度(習知可見光譜優化)。如此存在相對於由本發明所需之晶體粒度的技術效益。
當考慮降低塗層水平之效果時,於測試過程中如相較於經3重量%塗佈之產品,經2重量%塗佈之產品之質量損失係明顯更低。
同樣地,於測試過程中如相較於經2重量%塗佈之產品,經1重量%塗佈之產品之質量損失係明顯更低。
因此明顯可見具有2重量%及1重量%二氧化矽塗層之樣本的結果係顯著地比彼等其中存在3重量%塗層之樣本好,其中最佳結果係針對1重量%塗層水平。此係出乎意料的。應預期較大量之塗層將導致較大之技術效果,即粒子的更顯著降低之光催化效果及因此較少之質量損失。
圖2顯示於三種底漆各者中經塗佈之二氧化鈦的樣本相對於粒子上之二氧化矽塗層的水平(1、2或3重量%)的耐久性比率(測試顏料相對於標準顏料之質量損失的比率)。最佳擬合之線係顯示為針對三種底漆各者之虛線。
於聚酯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及於PVDF-丙烯酸基油漆中之市售樣本(經3重量%塗佈)之耐久性比率係亦繪製。就醇酸三聚氰胺甲醛而言未獲得市售樣本之數據點(預期結果將偏離y軸)。
於三種油漆系統各者中,較低水平之塗層得到最佳結果。於各系統中,經2重量%塗佈之產品的耐久性比率係低於經3重量%塗佈之產品以及市售產品的耐久性比率。於各系統中,經1重量%塗佈之產品的耐久性比率係低於經2重量%塗佈之產品的耐久性比率。
因此,出乎意料地,較少塗層之施加引起針對大晶體粒度產品之較大耐久性。
可見降低二氧化矽塗層之水平對PVDF-丙烯酸具有最大效果。此系統將預期於光催化(相對於光化學)基礎上幾乎完全區分。
因此,此強調藉由於粒子上具有塗層(然於較習知更低水平下)來達成之針對大粒度粒子(其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有利減少之光催化效果。此亦強調於具有低透光率之樹脂中利用經塗佈之產品的優勢。如於附錄3中所顯示,PVDF-丙烯酸於300nm處具有0.001/微米之衰減係數。因此其具有非常低之透光率。
實例2
2.1 製備經塗佈之TiO 2 粒子
具有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TiO2粒子係依據第1.1節製備。
2.2 製備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
依據第1.2節,將塗層施加至具有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TiO2粒子。
所製備之塗層水平係: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35-16
2.3 產生油漆
然後如於第1.3節中,將五個經塗佈之二氧化鈦樣本各自併入:(A)PVDF-丙烯酸基油漆(17% pvc,PVDF Kynar 500-丙烯酸);(B)醇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C)聚酯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
此外,於第1.1b節中所述之「超耐久」市售產品係同樣地藉由併入至此等三種油漆類型中來測試。此產品具有0.25微米之晶體粒度及具有3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
2.4 耐久性
使用Atlas Ci65a氣候老化測試機來測量耐久性。依據以下附錄2進行測試。於各情況下計算耐久性比率(測試顏料之質量損失相對於標準顏料之質量損失的比率)。
結果
耐久性比率(DR)值係列於下表1: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36-1
具有0.25微米平均晶體粒度之「超耐久」市售產品之耐久性比率(DR)值係列於下表2: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36-4
因此可見產品全部得到比如藉由為低於1之DR值顯示之耐久性標 準(Calais TR92 TS45203)更佳的耐久性結果。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1之DR意謂耐久性係與耐久性標準相同。
此外,所有經測試之依據本發明所塗佈的大晶體二氧化鈦材料顯示耐久性比率係比得上或(於幾乎所有情況下)優於「超耐久」市售產品。
總而言之,彼等具有較低水平之塗層的產品得到更佳耐久性。整個測試之最佳結果係來自具有2% SiO2及1.2% Al2O3、1% SiO2及2% Al2O3 %、及1% SiO2及0.6% Al2O3之塗層的產品。
因此,於所測試塗層量之範圍內,施加較少塗層出乎意料地引起大晶體粒度產品之更大耐久性。
亦可見當用於具有低透光率之樹脂中時經塗佈之產品獲得最佳結果。如於附錄3中所示,PVDF-丙烯酸於300nm處具有0.001/微米之衰減係數及聚酯三聚氰胺甲醛於300nm處具有0.009/微米之衰減係數。相比之下,醇酸三聚氰胺甲醛於300nm處具有0.021/微米之衰減係數並可見所得產品係較不耐久的。如此存在於低透光率樹脂中使用經塗佈之產品的技術效益。
實例3
3.1 製備經塗佈之TiO 2 粒子
具有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TiO2粒子係依據第1.1節製備。
3.2 製備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
製備如第3.1節製造之TiO2粒子之水性分散體並研磨。於此而言,首先使用雷蒙研磨機乾磨粒子及然後漿液化以形成具有350g/L之濃度的水性分散體。然後將分散體於含渥太華砂之精細介質研磨機中濕磨30分鐘。然後將砂自分散體中分離。
將所得分散體分成部分,各自進行處理以用二氧化矽塗佈粒子。當考慮相對於微粒二氧化鈦之總重量的二氧化矽材料的總重量 時,所用之塗層水平係0.3重量%、0.6重量%、0.9重量%、1.2重量%及3重量%。於各情況下,施加緻密二氧化矽塗層。
將TiO2漿液引入攪拌槽中且將pH調整至10.5以達成二氧化矽塗層。歷時30分鐘將相關重量含量之二氧化矽作為矽酸鈉添加及然後混合30分鐘。歷時60分鐘添加硫酸以使pH為8.8且然後歷時另外35分鐘之時間添加硫酸以使pH為1.3。
然後亦向每個樣本提供氧化鋁塗層。當考慮相對於微粒二氧化鈦之總重量的氧化鋁材料的總重量時,於各情況下所用之氧化鋁的塗層水平係2重量%。
氧化鋁塗層係藉由歷時25分鐘添加苛性鋁酸鈉以使pH為10.25,之後將其混合20分鐘來達成。最後,藉由添加硫酸而調整pH至6.5。
然後將此等經塗佈之二氧化鈦之分散體各自過濾、清洗、乾燥及於流體能量研磨機中微粒化以產生五批產品。每個產品係呈粉末形式之白色顏料。
3.3 產生油漆
然後五批經塗佈之二氧化鈦各自併入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油漆中。
此外,於第1.1b節中所述之「超耐久」市售產品係同樣地藉由併入至此等三種油漆類型中來測試。此產品具有0.25微米之晶體粒度及具有3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
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油漆係使用以下附錄1之方法製造。顏料樣本係以21%之體積分率併入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系統中。
3.4 耐久性
使用Atlas Ci500a氣候老化測試機來測量耐久性。測試係依據以下附錄2進行。
結果
圖3顯示當於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測試時,於2750小時後五個經塗佈之大晶體二氧化鈦樣本之質量損失。
具有3%二氧化矽塗層及2%氧化鋁塗層之產品得到最差結果。然而,應注意此具有大晶體粒度(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產品仍得到比具有相同塗層然習知晶體粒度的市售產品更佳的結果。當於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測試時,於2750小時後使用市售產品之樣本顯示0.048g之質量損失(即高到超出圖3之y軸)。
0.3、0.6、0.9及1.2%之二氧化矽塗層水平(各自與2%氧化鋁)全部得到比以3%水平(其係二氧化矽塗層之習知水平)經二氧化矽(與2%氧化鋁)塗佈之產品更佳的結果。
可見針對具有0.9%水平之二氧化矽塗層之樣本的結果得到最佳結果。因此不係最高水平之塗層或最低水平之塗層得到最佳結果。而是,明顯存在於其內可達成最佳結果之範圍。
最佳結果係於0.9%塗層水平處,其次係0.6%,然後0.3%及然後1.2%塗層水平。
因此這加強出乎意料的發現,使用較低量之塗層可導致經改良之效果。
尚未預測到將存在塗層水平之最佳範圍以得到就粒子之減少之光催化效果及因此較少質量損失而言之最佳結果,其中此最佳範圍涉及使用低於習知塗層水平一半的塗層量。
圖4顯示當於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測試時六個樣本隨時間推移之質量損失。
具有3%二氧化矽塗層及2%氧化鋁塗層之產品得到最差結果。然而,除此兩種產品外,具有大晶體粒度(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產品得到比具有相同塗層然習知晶體粒度的市售產品更佳的結果。
0.3、0.6、0.9及1.2%之二氧化矽塗層水平(各自與2%氧化鋁)全部 得到比以3%水平(其係塗層之習知水平)經二氧化矽塗佈之產品更佳的結果。
可見針對具有0.9%水平之二氧化矽塗層之樣本的結果得到最佳結果。因此不係最高水平之塗層或最低水平之塗層得到最佳結果。而是,明顯存在於其內可達成最佳結果之範圍。
最佳結果係於0.9%塗層水平處,其次係0.6%,然後0.3%及然後1.2%塗層水平。
因此這加強驚人的發現,於此聲稱範圍內之較低量的塗層導致經改良之效果及更光穩定的系統。
尚未預測到將存在塗層水平之最佳範圍以得到就更光穩定系統而言之最佳結果,其中此最佳範圍涉及使用低於習知塗層水平一半的塗層量。
實例4
4.1 製備經塗佈之TiO 2 粒子
具有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TiO2粒子係依據第1.1節製備。
4.2 製備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
依據第1.2節之一般原理,將塗層施加至具有1微米之平均晶體粒度之TiO2粒子。
所製備之塗層水平係如列於表3。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40-6
使用以下方法來施加塗層:二氧化鈦粒子之水性漿液(350g/L之濃度)係在攪拌下加熱至60℃。歷時5分鐘添加足夠硫酸以將懸浮液之pH降低至低於2.0,之後再 混合5分鐘來穩定pH。於此點處,歷時1分鐘添加0.1%(相對於TiO2之重量比)CeO2(作為0.1M硫酸鈰(IV)溶液)。再攪拌漿液5分鐘,然後歷時30分鐘添加1.0% P2O5(作為單磷酸銨)。
藉由歷時30分鐘添加1.5% Al2O3(作為硫酸鋁溶液)繼續攪拌另外30分鐘以達成pH低於2.5。此pH係藉由另外30分鐘之攪拌來穩定。於此點處,歷時30分鐘添加另一份1.5% Al2O3(作為苛性鋁酸鈉溶液)以提高懸浮液之pH至約7.0。所得中性懸浮液經過濾、清洗及乾燥,然後經流體能量研磨以產生四批經塗佈之產品。每個產品係呈粉末形式之白色顏料。
4.3 產生油漆
然後四批經塗佈之二氧化鈦各自如於第3.3節中併入醇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
4.4 耐久性
使用Atlas Ci65a氣候老化測試機來測量耐久性。依據以下附錄2進行測試。於各情況下計算耐久性比率(測試顏料之質量損失相對於標準顏料之質量損失的比率)。
結果
耐久性比率(DR)值係列於下表4: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41-7
因此可見如藉由低於1之DR值顯示,產品全部得到比耐久性標準(Calais TR92 TS45203)更佳的耐久性結果。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1之DR意謂耐久性係與耐久性標準相同。
此外,所有大晶體基樣本顯示於醇酸三聚氰胺甲醛基油漆中之耐久性比率係比「超耐久」市售產品更佳。
總而言之,彼等具有較低水平之塗層的產品得到更佳耐久性。整個測試之最佳結果係來自具有1% SiO2與2% Al2O3、1% P2O5、0.1% CeO2與3% Al2O3、及1% P2O5與3% Al2O3之塗層的產品。因此其中第一層係以約1%水平存在之產品係最佳的。
一般而言,具有於0.1至2.2重量%(諸如0.3至1.2%)之範圍內,及尤其於約0.3至1.1%之水平下的第一塗層的量得到最佳結果。一般而言,具有於0.1至3.5重量%(諸如0.3至3.3重量%)及尤其於0.4至3.2重量%之水平下的第二層的量得到最佳結果。具有於0.2至4.5重量%(諸如0.5至4.3重量%)及尤其於約1至4.2重量%的塗層的總量得到最佳結果。
因此,出乎意料地施加相對低塗層水平引起大晶體粒度產品之較大耐久性。
結果之匯總
當效果塗層之量(就塗層之第一層的量及就塗層之總量二者而言)係於相對窄之具體範圍內時,使用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第一層係具有抗光催化性質之效果塗層(例如二氧化矽)及第二層係氧化鋁塗層)之塗層系統的使用就達成耐久性而言係出乎意料地更有效。
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當於微粒無機材料上之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時,及尤其當該量係0.2至1.5重量%,諸如0.3至1.3重量%時可見良好結果。
最佳結果可見於第一層之量於0.3至1.1重量%,諸如0.3上至1重量%;或0.4上至1.1重量%,諸如0.4上至1重量%;或0.5上至1.1重量%,諸如0.5上至1重量%之範圍內。
於此塗層系統中為了見到最佳結果,當考慮相對於微粒無機材 料之總重量的第一及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塗層的總量係0.2至4.5重量%;尤其於0.5至4.5重量%(諸如1至4.3重量%或1.2至4.2重量%)之範圍內。
參考實例5
此參考實例(不在本發明之範疇內)進一步說明與本發明相關之技術效果係驚人及意外的。
具體地,針對較小習知粒度(0.3微米)之粒子,塗層之量的增加導致更佳耐久性。此與本發明相反,其中當使用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第一層係具有抗光催化性質之效果塗層(例如二氧化矽)及第二層係氧化鋁塗層)之塗層系統係施加至非習知粒度之粒子(即彼等具有大晶體粒度)時,當效果塗層之量係於相對窄及相對低之具體範圍內時耐久性係較大的。
於此參考實例中測試各自具有0.3微米之晶體粒度的市售二氧化鈦產品。第一產品具有0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第二產品具有3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第三產品具有5重量%二氧化矽塗層及2重量%氧化鋁塗層。
此外,製備就塗層水平而言第二產品的類似產品(然具有0.7微米之晶體粒度及1微米之晶體粒度)。
然後五批經塗佈之二氧化鈦各自併入聚酯三聚氰胺甲醛油漆中。
聚酯三聚氰胺甲醛油漆係使用以下附錄1之方法製造。顏料樣本係以21%之體積分率併入聚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系統中。
將如所製得之油漆施加至測試板及然後在佛羅里達(Florida)風化57個月。在規則間隔時間,使用市售光澤計(例如用ASTM D 523標準測量協議)對板依照光澤分級。
圖5顯示如五個樣本各自隨時間推移所測量之光澤性質。
可見針對晶體粒度係習知0.3微米之三個樣本,塗層水平自3至5%之增加導致於風化條件下隨時間之推移更佳保留光澤性質。特定言之,於超過30個月之時間框架下,如相較於3%,5%二氧化矽塗層之效益係顯著的。
亦可見存在來自具有較大粒度粒子之效益。具有相同(3%二氧化矽、2%氧化鋁)塗層然增加粒徑(0.3微米至0.7微米至1微米)明顯導致隨時間之推移光澤性質之保留的改良。
因此應期望較厚塗層及較大粒徑將導致最佳結果。(自較大粒度之效益可經解釋為較厚塗層之效益,此乃因比表面積係與粒度呈反比)。
這違背於既定較大粒徑下使用較薄塗層的效益係最驚人的背景。
尚未預測到針對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之大粒度粒子,就減少光催化活性/增加耐久性而言的最佳結果將不係藉由施加較高水平之塗層達成,而是如相較於使用較高水平的無機氧化物塗層,更低許多水平之抗光催化塗層可形成具有相當或較低光催化活性的產品。
自習知粒度之粒子所見之趨勢尚未預測到,針對較大粒度之粒子將存在塗層水平之最佳範圍以得到就更光穩定性系統而言之最佳結果,其中此最佳範圍涉及使用顯著低於此項技術中所用之習知塗層水平的塗層量。
附錄1-油漆組成之調配物
醇酸三聚氰胺甲醛調配物
研磨基質
稱量28.0g之15% Beetle BA 595醇酸樹脂溶液樹脂(如由Cytec Industries Inc.供應)至250mL玻璃廣口瓶中。向此添加68.0g於測試下 之顏料及旋轉廣口瓶直到所有顏料濕潤。添加170g之8mm玻璃球;振盪廣口瓶直到兩側經研磨基質覆蓋,然後置於腳輪中16小時。
製備最終白色油漆
於16小時後,廣口瓶自腳輪移出及藉由添加15.0g 60% Beetle BA 595醇酸樹脂(如由Cytec Industries Inc.供應)來穩定。將廣口瓶放回腳輪中30分鐘,然後由24.3g 60% Beetle BA595醇酸樹脂及15.3g 60% Cymel 651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如自Allnex Belgium購得之含於正丁醇/二甲苯溶劑中之部分正丁基化三聚氰胺樹脂;如供應般使用)組成。油漆係再次返回腳輪中至少30分鐘,然後傾析至未經噴漆之250mL罐,然後留以脫氣至少15分鐘。
然後將如此所獲得之油漆施加至金屬基板及在150℃下固化30分鐘。
聚酯三聚氰胺甲醛調配物
研磨基質
將以下稱量至250mL玻璃廣口瓶中:用於面漆之35.6g UralacTM SN804飽和聚酯樹脂(超耐久)(如自DSM Powder Coating Resins購得)、0.4g UradTM DD27丙烯酸樹脂(如自DSM Powder Coating Resins購得)、12.3g SolvessoTM 150ND芳族烴溶劑(如自ExxonMobil購得)及2.4g丁基乙二醇(butylglycol)。向此添加69.1g於測試下之顏料。添加170g之8mm玻璃球;振盪廣口瓶直到兩側經研磨基質覆蓋及然後置於腳輪中16小時。
製備最終白色油漆
16小時後廣口瓶係自腳輪移出。將39.3g研磨基質傾倒入廣口瓶中及藉由添加28.7g散裝補充介質來穩定。
補充介質包括: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46-8
UralacTM SN804樹脂係用於面漆之飽和聚酯樹脂(超耐久),如自DSM Powder Coating Resins購得。
Cymel® 303胺係以於>98%不揮發物下之流體形式供應之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的商品級,其用作交聯劑及係自Allnex Belgium購得。
Nacure® 1419觸媒係自King Industries購得之共價受阻之二壬基萘磺酸(DNNSA)觸媒。
K-CURE® 1040觸媒係自King Industries購得之含於異丙醇之對甲苯磺酸(p-TSA)溶液。
SolvessoTM 150ND溶劑係自ExxonMobil購得之芳族烴溶劑。
將油漆再次返回腳輪中至少30分鐘,然後傾析至未經噴漆之250mL罐,然後留以脫氣至少15分鐘。
然後將如此所獲得之油漆施加至金屬基板及在200℃下固化10分鐘。
PVDF-丙烯酸調配物
研磨基質
稱量43.0g含於甲苯中之20% ParaloidTM B44固體級丙烯酸樹脂(自Dow購得)至250mL玻璃廣口瓶中。向此添加69.0g於測試下之顏料及旋轉廣口瓶直到所有顏料濕潤。添加170g之8mm玻璃球;振盪廣口瓶直到兩側經研磨基質覆蓋,及然後置於腳輪中16小時。
製備最終白色油漆
將33.7g研磨基質置於玻璃廣口瓶中及添加22.3g含於甲苯中之 40% Paraloid B44同時手動攪拌。向此添加含於55.0g異佛爾酮中之27.0g Kynar 500®(自Arkema購得之PVDF樹脂)的預分散混合物。然後將油漆返回腳輪中1小時。
然後將如此所獲得之油漆施加至金屬基板,閃蒸過夜及然後在232℃下固化10分鐘。
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調配物
研磨基質
稱量28.0g 20% Synocryl® 826S丙烯酸樹脂溶液(自Arkema購得)至250mL玻璃廣口瓶中。向此添加69.0g於測試下之顏料及旋轉廣口瓶直到所有顏料濕潤。添加170g之8mm玻璃球;振盪廣口瓶直到兩側經研磨基質覆蓋,及然後置於腳輪中16小時。
製備白色油漆
於16小時後,將研磨基質廣口瓶自腳輪移出及藉由添加14.0g 60% Synocryl® 826S丙烯酸樹脂來穩定。將廣口瓶放回腳輪中30分鐘,然後補足62.2g 60% Synocryl® 826S丙烯酸樹脂(如供應時)及28.8g 60% Cymel® 651三聚氰胺甲醛樹脂(自Allnex Belgium購得)(如供應時)。油漆係再次返回腳輪中至少60分鐘後,傾析至未經噴漆之250mL罐,然後留以脫氣至少15分鐘。
製備著色濃縮物
將以下稱量至250mL罐中:70g 60% Synocryl® 826S樹脂、4.0g二甲苯:丁醇及8.0g之基於高分子量嵌段共聚物之Disperbyk 161潤濕及分散添加劑(自BYK Additives & Instruments購得)。攪拌後,添加8.0g酞菁藍15:1(由Sun Chemicals供應),接著添加500g 6mm鋼玻璃球。然後將混合物使用Red Devil振盪器分散共60分鐘,振盪15分鐘的區間,並於每個區間之間允許10分鐘冷卻時間。
製備最終著色油漆
稱量50.0g白色油漆,然後稱量1.74g著色濃縮物至120mL玻璃廣口瓶中。然後將混合物劇烈振盪後置於腳輪中3小時。
然後將如此所獲得之塗料施加至金屬基板及在150℃下固化30分鐘。
附錄2-測量耐久性比率
耐久性比率係自針對曝露於Atlas Ci65a或Ci5000a氙弧老化測試機中之經塗漆之金屬板的質量損失資料來計算。質量損失係每隔250小時記錄。總曝露時間取決於油漆調配物且係如下: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48-10
耐久性比率(DR)係自針對測試顏料之質量損失(mL)來計算(以g表示)。此係使用以下方程式相對於針對初級標準(具有已知DR)之耐久性比率來測定:DR(測試)=mL(測試) x DR(標準)/mL(標準)
初級標準係Calais TR92 TS45203。
如此耐久性比率之較高值意謂自油漆之較大質量損失且因此更光化學活性顏料。具有良好耐久性之油漆或油墨將具有較低耐久性比率。
附錄3-樹脂之衰減係數
於300nm處之衰減係數係自於300nm處之透光率值及薄膜厚度來計算。
Figure 105102750-A0305-02-0049-11
於陰影背景上之數字係透光率值。
於300nm處之值係用於使用下式計算各薄膜之衰減:於300nm處薄膜之衰減=Ln(T玻璃/T玻璃+樹脂)
然後衰減係數係藉由衰減除以薄膜厚度來計算。
具體地,Ln(I0/I)=εcl及因此ε={Ln(I0/I)}/cl
其中ε係衰減係數,I0係透過玻璃之透光率強度,I係透過玻璃+樹脂之透光率強度,l係厚度且c係樹脂濃度(=1)。

Claims (29)

  1. 一種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該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包括:(i)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之微粒無機材料,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及(ii)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該塗層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選自無機氧化物及無機磷酸鹽的材料,其中該(或各)無機氧化物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氧化物:(a)選自Ti、Zr及Zn之第4(IVB)族及第12(IIB)族過渡金屬;及(b)選自Si、P及Sn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c)鑭系元素;其中該(或各)無機磷酸鹽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磷酸鹽:(i)選自H、Li、Na、K、Rb、Be、Mg、Ca及Sr之第1(IA)族及第2(IIA)族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及(ii)選自Sc、Y、Ti及Zr之第3(IIIA)族及第4(IVB)族過渡金屬;及(iii)選自Al、Ga、In、Tl、Ge、Sn及Pb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其中該第二層之材料係氧化鋁;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 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1至3.5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及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該塗層之總量係0.2至4.5重量%,及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2/微米之衰減係數。
  2. 如請求項1之油漆,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Ti、Zr、Zn、Si、P、Sn及Ce之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及/或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Al、Ti、Zr及Sn之磷酸鹽的無機磷酸鹽。
  3. 如請求項2之油漆,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Zr、Si、P、及Ce之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及/或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Al及Zr之磷酸鹽的無機磷酸鹽。
  4. 如請求項3之油漆,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包括二氧化矽及/或磷酸鋁。
  5. 如請求項4之油漆,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包括二氧化矽。
  6. 如請求項5之油漆,其中該二氧化矽為緻密二氧化矽。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層材料之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重量%。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層材料之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3至1.2重量%。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二層材料之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2至3.5重量%。
  10.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 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及第二層材料之總重量時,該塗層的總量係0.3至4.5重量%。
  11.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及第二層材料之總重量時,該塗層的總量係0.7至4.3重量%。
  12.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15/微米之衰減係數。
  13.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12/微米之衰減係數。
  14.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油漆,其中該樹脂係選自由聚酯三聚氰胺甲醛、PVDF丙烯酸及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組成之群。
  15. 一種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其用於降低該微粒無機材料之光催化活性及改良包含經塗佈的該微粒無機材料與樹脂之油漆的耐久性及/或壽命,其中該油漆於使用期間曝露於日光下,其中(i)該微粒無機材料係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及(ii)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選自無機氧化物及無機磷酸鹽的材料,其中該(或各)無機氧化物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氧化物:(a)選自Ti、Zr及Zn之第4(IVB)族及第12(IIB)族過渡金屬;及(b)選自Si、P及Sn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c)鑭系元素;其中該(或各)無機磷酸鹽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磷酸鹽: (i)選自H、Li、Na、K、Rb、Be、Mg、Ca及Sr之第1(IA)族及第2(IIA)族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及(ii)選自Sc、Y、Ti及Zr之第3(IIIA)族及第4(IVB)族過渡金屬;及(iii)選自Al、Ga、In、Tl、Ge、Sn及Pb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其中該第二層之材料係氧化鋁;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1至3.5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及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該塗層之總量係0.2至4.5重量%,及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2/微米之衰減係數。
  16. 如請求項15之用途,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Ti、Zr、Zn、Si、P、Sn及Ce之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及/或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Al、Ti、Zr及Sn之磷酸鹽的無機磷酸鹽。
  17. 如請求項16之用途,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Zr、Si、P、及Ce之氧化物的無機氧化物及/或一或多種獨立地選自Al及Zr之磷酸鹽的無機磷酸鹽。
  18. 如請求項17之用途,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包括二氧化矽及/或磷酸鋁。
  19. 如請求項18之用途,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包括二氧化矽。
  20. 如請求項19之用途,其中該二氧化矽為緻密二氧化矽。
  21.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層材料之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重量%。
  22.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層材料之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3至1.2重量%。
  23.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二層材料之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2至3.5重量%。
  24.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及第二層材料之總重量時,該塗層的總量係0.3至4.5重量%。
  25.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的該第一及第二層材料之總重量時,該塗層的總量係0.7至4.3重量%。
  26.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15/微米之衰減係數。
  27.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12/微米之衰減係數。
  28.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樹脂係選自由聚酯三聚氰胺甲醛、PVDF丙烯酸及丙烯酸三聚氰胺甲醛組成之群。
  29. 一種製備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之方法,其包括:(i)提供微粒無機材料,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係選自二氧化鈦、摻雜之二氧化鈦及其組合,其中該微粒無機材料具有0.4μm至2μm之平均晶體粒度;及 (ii)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施加塗層,其中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包括第一層及第二層,其中該第一層之材料係一或多種選自無機氧化物及無機磷酸鹽的材料,其中該(或各)無機氧化物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氧化物:(a)選自Ti、Zr及Zn之第4(IVB)族及第12(IIB)族過渡金屬;及(b)選自Si、P及Sn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c)鑭系元素;其中(或各自)無機磷酸鹽係獨立地選自以下之磷酸鹽:(i)選自H、Li、Na、K、Rb、Be、Mg、Ca及Sr之第1(IA)族及第2(IIA)族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及(ii)選自Sc、Y、Ti及Zr之第3(IIIA)族及第4(IVB)族過渡金屬;及(iii)選自Al、Ga、In、Tl、Ge、Sn及Pb之第13至15(IIIA-VA)族p-區元素;及其中該第二層之材料係氧化鋁;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一層的量係0.1至2.2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上之該第二層的量係0.1至3.5重量%,及其中當考慮相對於該微粒無機材料之總重量之該第一及二層材料的總重量時,該塗層之總量係0.2至4.5重量%;及(iii)提供該樹脂,其中該樹脂於300nm處具有低於0.02/微米之衰減係數。
TW105102750A 2015-02-11 2016-01-28 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其製備方法及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 TWI746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1502250.2A GB201502250D0 (en) 2015-02-11 2015-02-11 Coated product
GB1502250.2 2015-02-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4368A TW201704368A (zh) 2017-02-01
TWI746431B true TWI746431B (zh) 2021-11-21

Family

ID=5274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2527A TWI796776B (zh) 2015-02-11 2016-01-28 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其製備方法及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
TW105102750A TWI746431B (zh) 2015-02-11 2016-01-28 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其製備方法及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2527A TWI796776B (zh) 2015-02-11 2016-01-28 包含經塗佈之微粒無機材料及樹脂之油漆、其製備方法及微粒無機材料上之塗層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3914B2 (zh)
EP (1) EP3256529A1 (zh)
JP (3) JP7073108B2 (zh)
KR (2) KR20230114760A (zh)
CN (2) CN112080160A (zh)
AU (2) AU2016217655B2 (zh)
BR (1) BR112017017082B1 (zh)
CA (1) CA2976309C (zh)
GB (1) GB201502250D0 (zh)
MX (1) MX2017010368A (zh)
MY (1) MY190410A (zh)
SA (1) SA517382093B1 (zh)
TW (2) TWI796776B (zh)
UA (1) UA123089C2 (zh)
WO (1) WO20161287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42782A1 (en) 2018-03-21 2019-09-25 Venator Germany GmbH Titanium dioxide
WO2022246265A1 (en) * 2021-05-20 2022-11-24 Yetkin Yildirim Reflectivity enhancing soil treatment for improved solar power generation
CN115463542B (zh) * 2022-10-08 2023-10-27 南京大学 一种利用金属单原子修饰的氧化锌纳米颗粒高效光催化烃类小分子气体或甲醛降解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8122A (zh) * 2007-05-25 2010-12-15 路博润有限公司 接枝共聚物及其组合物
CN102015915A (zh) * 2008-05-07 2011-04-13 钛白粉欧洲有限公司 二氧化钛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85366A (en) 1956-06-28 1959-05-05 Du Pont Product comprising a skin of dense, hydrated amorphous silica bound upon a core of another solid material and process of making same
JPH0649387A (ja) * 1992-07-31 1994-02-22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二酸化チタン顔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U676299B2 (en) 1993-06-28 1997-03-06 Akira Fujishima Photocatalyst composi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H0971750A (ja) * 1995-09-06 1997-03-18 Kansai Paint Co Ltd 塗料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塗装金属板
FR2773167A1 (fr) * 1997-12-30 1999-07-02 Rhodia Chimie Sa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flocs mineraux mixtes a base de tio2, composition a base de tio2 et de sio2 et son utilisation a titre d'agent opacifiant notamment en industrie papetiere
WO2001079358A2 (en) * 2000-04-12 2001-10-25 Millennium Inorganic Chemicals, Inc. Methods for producing titanium dioxide having improved gloss at low temperatures
CA2517057C (en) 2003-02-25 2013-11-12 Chemetall Gmbh Process for coating metallic surfaces with a silane-rich composition
CA2442025C (en) * 2003-09-22 2010-02-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hite pearlescent paint compositions and coatings
US20060110317A1 (en) * 2004-11-23 2006-05-25 Carmine Torardi Mesoporous amorphous oxide of titanium
JP5181408B2 (ja) * 2004-12-27 2013-04-10 堺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被覆二酸化チタン顔料とその利用
WO2007052851A1 (ja) * 2005-11-07 2007-05-10 Nippon Paper-Pak Co., Ltd. マスターバッチ、該マスターバッチ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たポリオレフィン層を有する積層材料及び該積層材料を用いて成形された紙製液体用容器
DE102006004344B4 (de) * 2006-01-30 2008-11-13 Kronos International, Inc. Titandioxid-Pigment mit hoher Opazitä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JP2008069193A (ja) * 2006-09-12 2008-03-27 Tayca Corp 微粒子二酸化チタン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477876B (en) * 2006-10-31 2011-11-16 Nat Titanium Dioxide Co Ltd Improved titanium dioxide pigment composit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951607B2 (en) * 2007-05-03 2015-02-10 Tronox, Llc Making co-precipitated mixed oxide-treated titanium dioxide pigments
GB2477931A (en) * 2010-02-17 2011-08-24 Tioxide Europe Ltd A titanium dioxide-containing composition
DE102012017854A1 (de) 2012-09-08 2014-05-28 Kronos International, Inc. Infrarot-reflektierendes Pigment auf Basis Titandioxid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9505022B2 (en) * 2012-12-04 2016-11-29 The National Titanium Dioxide Co. Ltd. (Cristal)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for making high durability universal titanium dioxide rutile pig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8122A (zh) * 2007-05-25 2010-12-15 路博润有限公司 接枝共聚物及其组合物
CN102015915A (zh) * 2008-05-07 2011-04-13 钛白粉欧洲有限公司 二氧化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03914B2 (en) 2020-07-07
MY190410A (en) 2022-04-21
TW202208556A (zh) 2022-03-01
BR112017017082B1 (pt) 2022-05-31
TW201704368A (zh) 2017-02-01
AU2016217655A1 (en) 2017-09-28
AU2020200257A1 (en) 2020-02-06
CN107810240B (zh) 2020-09-15
WO2016128723A1 (en) 2016-08-18
SA517382093B1 (ar) 2021-12-27
US20180022924A1 (en) 2018-01-25
JP2018510257A (ja) 2018-04-12
GB201502250D0 (en) 2015-03-25
MX2017010368A (es) 2018-07-06
AU2020200257B2 (en) 2021-07-22
CN107810240A (zh) 2018-03-16
TWI796776B (zh) 2023-03-21
KR20230114760A (ko) 2023-08-01
CA2976309C (en) 2024-01-02
KR102562253B1 (ko) 2023-07-31
AU2016217655B2 (en) 2019-11-21
EP3256529A1 (en) 2017-12-20
UA123089C2 (uk) 2021-02-17
JP7073108B2 (ja) 2022-05-23
JP2022050501A (ja) 2022-03-30
KR20180008391A (ko) 2018-01-24
JP7159252B2 (ja) 2022-10-24
JP2021001340A (ja) 2021-01-07
BR112017017082A2 (pt) 2018-04-10
CA2976309A1 (en) 2016-08-18
CN112080160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22417B1 (ko) 이산화티타늄
JP7159252B2 (ja) 被覆生産物
CA2787741C (en) Titanium dioxide
TWI743134B (zh) 二氧化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