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4006B -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4006B
TWI744006B TW109132974A TW109132974A TWI744006B TW I744006 B TWI744006 B TW I744006B TW 109132974 A TW109132974 A TW 109132974A TW 109132974 A TW109132974 A TW 109132974A TW I744006 B TWI744006 B TW I7440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substrate
floating
eras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9919A (zh
Inventor
黃詠勝
劉銘棋
謝智仁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9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9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4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400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24Gate electrodes for transistors with a floating gate
    • H01L29/42328Gate electrodes for transistors with a floating gate with at least one additional gate other than the floating gate and the control gate, e.g. program gate, erase gate or select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401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data storage electrodes
    • H01L29/40114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data storage electrodes the electrodes comprising a conductor-insulator-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24Gate electrodes for transistors with a floating gate
    • H01L29/42336Gate electrodes for transistors with a floating gate with one gate at least partly formed in a trench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1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1/35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Abstract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含擦除閘極、擦除閘極介電質、第一和第二浮閘極、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第一選擇閘極、第二選擇閘極、共用源極條,以及矽化物墊。擦除閘極位於基板的第一部份上方。第一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一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第二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二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共用源極條位於基板的第二部份上,其中共用源極條與擦除閘極沿著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矽化物墊位於共用源極條下方且位於基板的第二部分內,其中矽化物墊的上表面平坦於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下表面。

Description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領域是關於一種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ies)相較於其他形式的固態非揮發記憶體結構具有特定的優點及功效。這些優點及功效大多與下列相關,例如,促進讀、寫及/或擦除的速度、功率消耗、緊湊度、成本,等等。快閃記憶體經常使用於高密度資料儲存裝置,配置於相機、行動電話、錄音機、外接式USB資料儲存元件(亦可稱作thumb drive或flash drive),等等。一般而言,在應用上,快閃記憶體製造於精密的微晶片上,接著被耦接至具有適合的處理電路的另一個晶片或多個晶片上,且可配置於同一套件中,或是配置於不同的套件中並電性耦接。
處理器與內嵌式快閃記憶體為更近代的發展。在這些元件中,快閃記憶體陣列與邏輯電路或是控制電路一起製造在單一晶片上。這些配置大多用於微處理器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s;MCU)中,例如安裝在 單一晶片上的小型電腦元件,其設計於重複執行具有特定數量的特殊工作。微處理器單元經常用於智慧卡、無線通訊元件、汽車的控制單元,等等。記憶體與相關處理電路的組合可促進處理速度且同時降低尺寸、功率消耗,以及成本。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為一種記憶體元件,包含擦除閘極、擦除閘極介電質、第一和第二浮閘極、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第一選擇閘極、第二選擇閘極、共用源極條,以及矽化物墊。擦除閘極位於基板的第一部份上方。擦除閘極介電質位於擦除閘極和基板的第一部份之間。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位於擦除閘極的相對兩側。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分別位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上方。第一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一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第二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二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共用源極條位於基板的第二部份上,其中共用源極條與擦除閘極沿著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矽化物墊位於共用源極條下方且位於基板的第二部分內,其中矽化物墊的上表面平坦於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下表面。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為一種記憶體元件,包含擦除閘極、擦除閘極介電質、第一和第二浮閘極、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第一選擇閘極、第二選擇閘極、第一矽 化物墊、第一浮閘極間隔物,以及第二浮閘極間隔物。擦除閘極位於基板的第一部份上方。擦除閘極介電質位於擦除閘極和基板的第一部份之間。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位於擦除閘極的相對兩側。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分別位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上方。第一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一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第二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二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第一矽化物墊位於基板的第二部分中,其中第一矽化物墊和擦除閘極沿著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浮閘極間隔物位於第一浮閘極的側壁上,其中第一矽化物墊藉由第一浮閘極間隔物與第一浮閘極隔開。第二浮閘極間隔物位於第二浮閘極的側壁上,其中第一矽化物墊藉由第二浮閘極間隔物與第二浮閘極隔開。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為一種製造記憶體元件的方法,包含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浮閘極和第二浮閘極;分別在第一浮閘極和第二浮閘極上方形成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形成圖案化遮罩以覆蓋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其中圖案化遮罩曝露位於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之間的基板的第一部份,且圖案化遮罩曝露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之間的基板的第二部份;在基板的第一部分中形成共用源極區,其中在形成共用源極區期間,圖案化遮罩保護基板的第二部分;移除圖案化遮罩;在基板的第一部分上方形成擦除閘極;以及在基板的第二部分上方形成共用源極條。
100:記憶體元件
104:基板
104A:部分
104B:部分
104P:主動區
106:隔離結構
108:分離閘極快閃記憶體單元
108a、108b:記憶體單元
126、126a、126b:汲極區
128:共用源極區
130a、130b:通道區
134、134a、134b:浮閘極
138、138a、138b:控制閘極
140:閘極間隔物
142:浮閘極間隔物
144:擦除閘極
146:擦除閘極介電質
148:選擇閘極間隔物
149:浮閘極間隔物
150、150a、150b:選擇閘極
156:選擇閘極介電質
158:浮閘極介電質
160:控制閘極介電質
160CS:共用源極條
160D:汲極條
160EG:擦除閘極條
170、172:矽化物墊
200、202:層間介電層
210:控制閘極硬遮罩
300:硬遮罩
302、304:圖案化遮罩
403:閘極氧化物
602:浮閘極層
702:控制閘極堆疊
704:控制閘極介電層
706:控制閘極層
708:控制閘極硬遮罩
902:控制閘極間隔物層
1502:介電層
1504:閘極層
1702:硬遮罩層
M1、M2、M3、M4:圖案化遮罩
O1、O2、O3、O4、O5:開口
W1、W2、W3、W4、W5:寬度
A-A、B-B、C-C:線
閱讀以下詳細敘述並搭配對應之圖式,可了解本揭露之多個態樣。應注意,根據業界中的標準做法,多個特徵並非按比例繪製。事實上,多個特徵之尺寸可任意增加或減少以利於討論的清晰性。
第1A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上視圖。
第1B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沿著第1A圖的線B-B的剖面圖。
第1C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沿著第1A圖的線C-C的剖面圖。
第1D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沿著第1A圖的線D-D的剖面圖。
第2A圖至第33D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製造記憶體元件的方法在不同階段的示意圖。
第34A圖至第34C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製造記憶體元件的方法。
以下揭露提供眾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範例,用於實施本案提供的主要內容之不同特徵。下文描述一特定範例之組件及配置以簡化本揭露。當然,此範例僅為示意性,且並不擬定限制。舉例而言,以下描述「第一特徵 形成在第二特徵之上方或之上」,於實施例中可包括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且亦可包括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額外特徵使得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無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可在各範例中重複使用元件符號及/或字母。此重複之目的在於簡化及釐清,且其自身並不規定所討論的各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方(beneath)」、「以下(below)」、「下部(lower)」、「上方(above)」、「上部(upper)」等等在本文中用於簡化描述,以描述如附圖中所圖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結構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結構的關係。除了描繪圖示之方位外,空間相對術語也包含元件在使用中或操作下之不同方位。此設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方位上),而本案中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可相應地進行解釋。
快閃記憶體可形成在塊狀矽基板中,且運用不同篇壓情況以進行讀寫資料數值。例如,第三世代超級快閃單元(third generation SUPERFLASH;ESF3)包括一組對稱的分離閘極(split gate)記憶體單元,每一個單元包括一組源/汲極區域及位於其間的通道區域。在ESF3結構中,用於每一個分離閘極記憶體單元的其中一個源/汲極區域作為共用源/汲極區域(common source/drain region),且與鄰近的分離閘極記憶體單元共同使用此源/汲極區域,而另一個源/汲極區域則為此單元內的獨立源/汲極區域。在每一個分離閘極記憶 體單元中,浮閘極(floating gate)配置於單元的通道區域上,而控制閘極(control gate)配置於浮閘極上。選擇閘極(select gate)配置在浮閘極和控制閘極的一側(例如位在ESF3單元的獨立源/汲極區域和浮閘極及/或控制閘極的側壁之間)。至少一單元配置於儲存一可變的電荷值於浮閘極中,其中此電荷值對應於儲存在此單元的資料態(data state),且是以非揮發的形式儲存,因此在沒有電源的時候此儲存的電荷/資料可維持。
藉由改變儲存在浮閘極中的電荷量,記憶體單元元件的閾值電壓Vth可對應地被改變。例如,在對一單元執行一寫入程序(program operation)(例如:寫入邏輯「0」、寫入0、高Vth)時,對控制閘極施加相較於跨越通道區域的電壓及/或施加於選擇閘極的電壓還要高的一電壓(例如:至少在大小上高出一個數量級)。此高篇壓促進了載子從通道區域往控制閘極方向的F-N穿隧(Fowler-Nordheim tunneling)。隨著載子往控制閘極的方向穿隧,載子被浮閘極捕捉(trapped),並調整單元的Vth。相反地,在執行一擦除程序(erase operation)(例如:寫入邏輯「1」、寫入1、低Vth)時,對擦除閘極施加相較於跨越通道區域的電壓及/或施加於選擇閘極的電壓還要高的一電壓(例如:至少在大小上高出一個數量級)。此高篇壓促進了載子從浮閘極往擦除閘極方向的F-N穿隧(Fowler-Nordheim tunneling),藉此從浮閘極中移除電荷,且以可預期的 方式再次調整單元的Vth。接著,在讀取程序(read operation),對選擇閘極施加一電壓,以誘導一部分的通道區域導通。對選擇閘極施加電壓可吸引在選擇閘極旁的通道區域的一部分的載子。一但施加了選擇閘極電壓,則大於Vth但小於Vth+△Vth(其中△Vth為因為浮閘極捕捉電荷而導致的Vth變化量)的另一電壓施加於控制閘極上。若記憶體單元元件開通(例如:允許電荷流通),則視為具有第一資料態(例如:讀取到邏輯「1」)。若記憶體單元元件為未開通,則視為具有第二資料態(例如:讀取到邏輯「0」)。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是關於形成在基板的凹陷區域上的快閃記憶體元件。雖然下方繪製的部分實施例是關於分離閘極快閃記憶體,但應了解此概念並不限制於分離閘極快閃記憶體單元,且可應用於其他型態的快閃記憶體單元以及其他型態的半導體元件,例如金屬氧化物場效電晶體(MOSFETs)、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s),或類似者。
第1A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第1B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沿著第1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1C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沿著第1A圖的線C-C的剖面圖。第1D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沿著第1A圖的線D-D的剖面圖。
記憶體元件100包括基板104。在部分實施例 中,基板104包括主動區104P,且在水平方向上被由介電材料組成的隔離結構106包圍。半導體基板104可為或者包括,例如,塊狀矽基板、III-V族基板、絕緣體上矽(SOI)基板、其他適合的半導體基板,或相似者。隔離結構106可為淺溝槽隔離(STI)結構,深溝槽隔離(DTI)結構、其他適合的隔離結構、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在部分實施例中若隔離結構106是由氧化物(例如氧化矽)組成,則主動區104P亦可稱為氧化物定義(oxide defined;OD)區域。
在第1A圖中,記憶體元件100包括記憶體單元陣列。在圖示的範例中,記憶體單元陣列包括數個分離閘極快閃記憶體單元108,其中每一對分離閘極快閃記憶體單元108包括第一記憶體單元108a和第二記憶體單元108b。
如第1A圖和第1B圖所示,第1B圖為沿著垂直擦除閘極144的長度方向且通過擦除閘極144的剖面圖。第一和第二汲極區126a、126b(分別對應至第一和第二記憶體單元108a、108b)配置於基板104中,而共用源極區128(共用於第一和第二記憶體單元108a、108b之間)配置於基板104中且在水平方向上和第一和第二汲極區126a、126b分離。第一汲極區126a和共用源極區128藉由第一通道區130a分離,而共用源極區128和第二汲極區126b藉由第二通道區130b分離。
擦除閘極144配置於共用源極區128上方,且藉由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和共用源極區128分離。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分別位於基板104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區130a、130b上方。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分別覆蓋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第一和第二選擇閘極150a、150b分別覆蓋第一和第二通道區130a、130b,且在水平方向上藉由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和擦除閘極144分離。
在部分實施例中,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包住擦除閘極144的底部,且垂直地將擦除閘極144的底部和共用源極區128分離,且水平地將擦除閘極144和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分離。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可具有凸出的上表面以及凸出的下表面,且可為摻雜多晶矽、金屬、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在部分實施例中,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和共用源極區128具有彎曲交界面,且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和擦除閘極144具有彎曲交界面。
擦除閘極144、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以及第一和第二選擇閘極150a、150b可為摻雜多晶矽、金屬、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可為或包括,例如,氧化物、氮化物、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
一對閘極間隔物140位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 134a、134b上方,且位於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的相對側壁上。選擇閘極介電質156將第一和第二選擇閘極150a、150b和基板104分離,浮閘極介電質158將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和基板104分離。控制閘極介電質160將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分別和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分離。在部分實施例中,選擇閘極介電質156、浮閘極介電質158及/或控制閘極介電質160至少兩者具有相同成分且具有相同厚度。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選擇閘極介電質156、浮閘極介電質158及/或控制閘極介電質160各者具有不同成分及/或不同的厚度。
控制閘極間隔物140可具有適合的成分。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間隔物140可為或包括,例如,氮化物、氧化物、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間隔物140為同質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制閘極間隔物140各者為ONO結構。例如,控制閘極間隔物140可包括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xide-Nitride-Oxide)結構,並具有外氧化物層、中間氮化物層,以及內氧化物層。
選擇閘極介電質156可為或包括,例如,氧化物、氮化物、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控制閘極介電質160可為或包括,例如,氧化物、氮化物、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
浮閘極間隔物142將第一和第二選擇閘極 150a、150b分別和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分離,且分別和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分離。浮閘極間隔物142位於第一和第二通道區130a、130b上方。在第1B圖中,每一個浮閘極間隔物142分別位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的側壁上。選擇閘極間隔物148分別位於第一和第二選擇閘極150a、150b的側壁上。
浮閘極間隔物142可具有適合的成分。在部分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2可為或包括,例如,氮化物、氧化物、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在部分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2為同質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2各者為ONO結構。例如,浮閘極間隔物142可包括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xide-Nitride-Oxide)結構,並具有外氧化物層、中間氮化物層,以及內氧化物層。在部分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2可具有和控制閘極間隔物140具有相同成分。選擇閘極間隔物148可為或包括,例如,氮化物、氧化物、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
矽化物墊170分別位於第一和第二汲極區126a、126b上方。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0包括和第一和第二汲極區126a、126b相同的摻雜。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0可為矽化鎳(nickel silicide;NiSi)或其他適合的矽化物,且可透過適合的矽化製程形成。
第一層間介電層200位於第一和第二汲極區126a、126b和矽化物墊170上方。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0將第一層間介電層200和第一和第二汲極區126a、126b分離。第二層間介電層202位於擦除閘極144、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以及第一和第二選擇閘極150a、150b上方。汲極條160D延伸穿越第一和第二層間介電層200、202至矽化物墊170。在部分實施例中,汲極條160D亦可稱為汲極接觸160D。
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層間介電層200、202可為氧化物、低介電常數(low-k)介電質、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此處所提及的低介電常數(low-k)介電質為介電質具有低於約3.9的介電常數(k)。在部分實施例中,若第一和第二層間介電層200、202由相同材料組成,則第一和第二層間介電層200、202可能融合再一起且其間可能不具有可辨識的交界面。汲極條160D為導電材料,且可為鎢、銅、鋁、銅鋁、其他適合金屬或導電材料、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
如第1A圖和第1C圖所示,第1C圖為沿著垂直擦除閘極144的長度方向且通過共用源極條160CS的剖面圖。第1C圖中的部分元件已經於第1B圖中討論,因此這些元件使用相同的編號且相關結構細節將不再贅述。應了解第1B圖和第1C圖具有相同尺寸,因此第 1B圖和第1C圖中的元件比例是相同的。
第1C圖中,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的上表面與隔離結構106的上表面共線。在部分實施例中,位於第一控制閘極138a下方的控制閘極介電質160自第一浮閘極134a的上表面延伸至隔離結構106的上表面。而位於第二控制閘極138b下方的控制閘極介電質160自第二浮閘極134b的上表面延伸至隔離結構106的上表面。在第1C圖的剖面圖中,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和浮閘極介電質窄於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和控制閘極介電質160。然而,在第1B圖的剖面圖中,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和浮閘極介電質寬於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138a、138b和控制閘極介電質160。
矽化物墊172配置於基板104上。第一層間介電層200位於矽化物墊172上方且與其接觸。共用源極條160CS延伸穿越第一和第二層間介電層200、202至矽化物墊172。在部分實施例中,共用源極條160CS亦可稱為共用源極接觸160CS。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可為矽化鎳(nickel silicide;NiSi)或其他適合的矽化物,且可透過適合的矽化製程形成。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的摻雜濃度(例如,植入雜質濃度)可低於第1B圖中的矽化物墊170的摻雜濃度。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不具有矽化物墊170的摻雜。
在沿著垂直擦除閘極144的長度方向上,矽化物墊172的上表面(第1C圖)相較於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的下表面(第1B圖)較為平坦。例如,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的下表面為彎曲的,而矽化物墊172的上表面為實質上平坦。
在第1C圖的部分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9位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的側壁、浮閘極介電質158的側壁、控制閘極間隔物140的側壁上,以將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浮閘極介電質158、控制閘極間隔物140和第一層間介電層200分離。在部分實施例中,基板104位於浮閘極間隔物149正下方的部分至少一部份不具有矽化物墊172。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在水平方向上藉由浮閘極間隔物149和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和浮閘極介電質158分離。意即,矽化物墊172分別和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藉由一非0的距離隔開。在部分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9由氮化物組成,而第一層間介電層200由氧化物組成。在部分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9的厚度小於約10nm且大於約5nm。
應了解到浮閘極間隔物149在第1B圖的剖面圖中不存在,因此第1B圖的擦除閘極介電質146沿著並接觸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的側壁、浮閘極介電質158的側壁、控制閘極間隔物140的側壁。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的寬度小於擦除閘極介電質 146的寬度,以及共用源極區128的寬度。例如,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具有最大寬度W1(第1B圖),而矽化物墊172具有寬度W2(第1C圖),其中寬度W1大於寬度W2。另一方面,矽化物墊172的寬度W2小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134a、134b之間的距離。
如第1A圖和第1D圖所示,第1D圖為沿著擦除閘極144的長度方向且通過擦除閘極144和共用源極條160CS的剖面圖。第1D圖中的部分元件已經於第1B圖和第1C圖中討論,因此這些元件使用相同的編號且相關結構細節將不再贅述。應了解第1B圖、第1C圖和第1D圖具有相同尺寸,因此第1B圖、第1C圖和第1D圖中的元件比例是相同的。
在第1D圖的剖面圖中,擦除閘極144藉由共用閘極條160CS和第一層間介電層200被分割為第一部分144A和第二部分144B。多個擦除閘極條160EG延伸穿越第二層間介電層202並分別接觸擦除閘極144的第一部分144A和第二部分144B。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的上表面低於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的上表面,且高於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的下表面。在部分實施例中,在第1D圖的剖面圖中,矽化物墊172具有寬度W3,其中寬度W3的範圍約自80nm至約120nm。矽化物墊172與共用源極區128和共用源極條160CS接觸,藉此將共用源極條160CS電性連接至共用源極區128。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中(或者矽化物墊 172下方的區域)的摻雜濃度(例如:植入雜質)低於共用源極區128的摻雜濃度。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實質上不具有共用源極區128的摻雜物。
第2A圖至第33D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製造記憶體元件的方法在不同階段的示意圖。詳細而言,第2A圖至第33D圖為製造第1A圖至第1D圖的記憶體元件100的方法。
參照第2A圖至第2C圖,其中第2A圖為第1A圖的記憶體元件100的初始結構,且和第1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2B圖為沿著第2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2C圖為沿著第2A圖的線C-C的剖面圖。圖示為半導體基板104。在部分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4可為或者包括,例如,塊狀矽基板、III-V族基板、絕緣體上矽(SOI)基板、其他適合的半導體基板,或相似者。半導體基板104可為二元半導體基板(例如,GaAs),三元半導體基板(例如,AlGaAs),或更多元半導體基板。在部分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104包括主動區104P,其中主動區104P可藉由根據預定的圖案凹陷基板104而形成。
隔離結構106接著形成在基板104內且圍繞主動區104P,藉此在主動區104P之間提供電性隔離。結果圖圖示於第2A圖至第2C圖。在部分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06可為淺溝槽隔離(STI)結構,深溝槽隔離(DTI)結構、其他適合的隔離結構、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 在部分實施例中,形成隔離結構106包括,例如,形成氧化物層於基板上方及氮化物層於氧化物層上方。形成圖案化遮罩於氮化物層上方。將圖案化遮罩作為蝕刻遮罩,蝕刻氮化物層和氧化物層直到基板104內。藉由沉積氧化物或是氧化物前驅物,形成由氧化物組成的隔離結構106。執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CMP)以平坦化隔離結構106與氮化物。接著自基板104上方移除氮化物層和氧化物層。因此,隔離結構106的上表面將會高於基板104的主動區104P的上表面,如第2C圖所示。舉例來說,隔離結構106的上表面和基板104的主動區104P的上表面的斷差相當於移除的氮化物層和氧化物層的總厚度,但本揭露並不限定於此。
參照第3A圖至第3C圖,其中第3A圖為在第1A圖至第1C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2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3B圖為沿著第3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3C圖為沿著第3A圖的線C-C的剖面圖。為簡潔起見,第3B圖和第3C圖的部分元件在第3A圖中省略。閘極氧化物403成長於半導體基板104的曝露部分。在部分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403可藉由選擇性氧化製程(例如,濕氧化及/或熱氧化),藉此使閘極氧化物403選擇性地成長在半導體基板104的曝露部分,而使得隔離結構106的上表面實質上未被閘極氧化物403覆蓋。
浮閘極層602接著形成於半導體基板104上方。 浮閘極層602可共形地形成,且可為摻雜的多晶矽或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在部分實施例中,浮閘極層602可藉由CVD、PVD、濺鍍,或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接著,可執行平坦化製程以移除隔離結構106上方的浮閘極層602直到隔離結構106曝露時停止。平坦化製程凹陷浮閘極層602的頂表面使其和隔離結構106的頂表面實質上等高。在部分實施例中,平坦化製程可為CMP或其他適合的平坦化製程。
控制閘極堆疊702可接著形成在浮閘極層602和隔離結構106的平坦化表面上。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堆疊702包括控制閘極介電層704、控制閘極層706,以及控制閘極硬遮罩708。控制閘極介電層704可藉由CVD、PVD、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上述的組合,或相似者。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介電層704的總厚度約為25-400Å。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介電層704的總厚度約為50-200Å。
控制閘極層706可共形地形成,且可為摻雜的多晶矽或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在部分實施例中,形成控制閘極層706包括沉積一材料、植入摻雜物於材料中,並退火以活化摻雜物。控制閘極層706的材料可藉由CVD、PVD,或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層706的厚度約為600-2000Å。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層706的厚度約為300-1000Å。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層706的厚度約為600Å。
控制閘極硬遮罩708可包括多層不同的材料。控制閘極硬遮罩708可包括氧化物、氮化物,或適合的材料。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硬遮罩708包括位於一第一氮化物層上方的氧化物層。在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層的厚度約為100-1400Å。在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層的厚度約為200-700Å。在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層的厚度約為400Å。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硬遮罩708進一步包括位於氧化物層上的一第二氮化物層。控制閘極硬遮罩708可藉由CVD、PVD、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或上述之組合形成。
參照第4A圖至第4C圖,其中第4A圖為在第4A圖至第4C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3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4B圖為沿著第4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4C圖為沿著第4A圖的線C-C的剖面圖。為簡潔起見,第4B圖和第4C圖的部分元件在第4A圖中省略。執行一選擇性蝕刻以移除部分控制閘極堆疊702,藉此在浮閘極層602上形成控制閘極硬遮罩210、控制閘極138,以及控制閘極介電質160。在部分實施例中,執行選擇性蝕刻的製程包括形成光阻層。光阻層可經圖案化以定義控制閘極138的圖案。接著使用光阻層執行蝕刻製程直到浮閘極層602曝露。在部分實施例中,可接著移除光阻層。
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其中第5A圖和第4B圖有相同剖面,而第5B圖和第4C圖有相同剖面。在浮 閘極層602、控制閘極介電質160、控制閘極138,以及控制閘極硬遮罩210上共形地形成控制閘極間隔物層902。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間隔物層902可藉由CVD、PVD,或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
參照第6A圖及第6B圖,其中第6A圖和第5A圖有相同剖面,而第6B圖和第5B圖有相同剖面。蝕刻控制閘極間隔物層902(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以形成控制閘極間隔物140。蝕刻的後的結果,控制閘極間隔物140覆蓋控制閘極138的相對側壁。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間隔物140位於隔離結構106上,如第6B圖所示。蝕刻製程包括電漿蝕刻或其他蝕刻製程,其選擇性地移除控制閘極間隔物層902的水平部分。更詳細來說,這些間隔物可在上部具有圓角且平順地傾斜的側壁表面。另一方面,可對浮閘極層602和閘極氧化物403(參照第5A圖及第5B圖)執行另一蝕刻製程以形成浮閘極134和浮閘極介電質158。在部分實施例中,控制閘極間隔物140和控制閘極硬遮罩210可在此蝕刻步驟中作為蝕刻遮罩。
參照第7A圖及第7B圖,其中第7A圖和第6A圖有相同剖面,而第7B圖和第6B圖有相同剖面。形成複數個浮閘極間隔物142在浮閘極134的相對側壁上以及每一個控制閘極間隔物140的側壁上。在部分實施例中,形成浮閘極間隔物142的製程包括沉積浮閘極間隔物層在第6A圖和第6B圖所示的結構上,接著進行電漿 蝕刻或其他適合的蝕刻製程以移除浮閘極間隔物層的水平部分。浮閘極間隔物142可藉由CVD、PVD,或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為方便描述,浮閘極間隔物142繪製為具有垂直側壁。在其他實施例中,浮閘極間隔物142可在上部具有圓角且平順地傾斜的側壁表面。
參照第8A圖至第8D圖,其中第8A圖為在第7A圖和第7B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4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8B圖為沿著第8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8C圖為沿著第8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8D圖為沿著第8A圖的線D-D的剖面圖。為簡潔起見,第8B圖至第8D圖的部分元件在第8A圖中省略。形成圖案化遮罩M1在基板104上方。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M1可為光阻層。圖案化遮罩M1可藉由光微影製程進行圖案化。
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M1具有多個開口曝露基板104的部分104A。另一方面,沿著平行控制閘極138的長度方向的方向上,圖案化遮罩M1覆蓋基板104的部分104B(參照第8A圖)。詳細來說,部分104B定義了後續形成的共用源極條的位置(例如,第32A圖至第32D圖的共用源極條160CS)。因此,部分104B亦可稱為共用源極條形成區域。另一方面,圖案化遮罩M1曝露基板104的部分104A,其中部分104A定義了後續形成的擦除閘極的位置(例如,第22A圖至第22C圖的擦除閘極144)。
第8D圖中,沿著平行控制閘極138的長度方向的方向上,基板104的被覆蓋的部分104B位於基板104的曝露的部分104A之間。換言之,基板104的曝露的部分104A分別位於基板104的被覆蓋的部分104B的兩側。
參照第9A圖至第9C圖,其中第9A圖至第9C圖分別和第8B圖至第8D圖具有相同的剖面。在基板104內且在浮閘極134之間形成複數個共用源極區128。在部分實施例中,形成共用源極區128的製程包括離子植入或其他適合的摻雜製程。在部分實施例中,摻雜物經由圖案化遮罩M1的開口O1被引入至基板104的曝露的部分104A以在基板104內形成共用源極區128。另一方面,基板104的被覆蓋的部分104B在離子植入期間被圖案化遮罩M1保護,使得基板104的被覆蓋的部分104B不具有共用源極區128的摻雜物。意及,基板104的被覆蓋的部分104B的摻雜物濃度會低於共用源極區128(基板104的曝露的部分104A)的摻雜物濃度。
參照第10A圖至第10C圖,其中第10A圖至第10C圖分別和第9A圖至第9C圖具有相同的剖面。移除經由圖案化遮罩M1的開口O1曝露的浮閘極間隔物142。移除浮閘極間隔物142的製程可包括蝕刻製程,並以圖案化遮罩M1作為蝕刻遮罩。
參照第11A圖至第11C圖,其中第11A圖至 第11C圖分別和第10A圖至第10C圖具有相同的剖面。藉由適當製程移除圖案化遮罩M1,例如剝離。形成擦除閘極介電質146以覆蓋共用源極區128並附著於浮閘極134的側壁和控制閘極間隔物140的側壁。形成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的製程可包括高溫氧化(high temperature oxidation;HTO)、原位蒸氣產生(in-situ steam generation;ISSG)氧化、其他適合的沉積或成長製程、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在部分實施例中。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的形成可藉由氧化物沉積製程並接著執行氧化物成長製程。在部分實施例中,如第11A圖的剖面圖所示,由於共用源極區128的離子植入,使得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產生彎曲或球根狀的表面輪廓。共用源極區128的中心區域接收了較高劑量的摻雜物,因此共用源極區128的中心區域相較於周邊區域會受到比較多的損壞。因此,氧化物將在中心區域相較於周邊區域具有較快的生長速度。
在第11B圖和第11C圖中,如前述所提及,由於基板104的曝露的部分104B為不具有摻雜物的區域,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在基板104的未摻雜的部分104B的生長速率會低於在基板104的經摻雜的部分104A的生長速率。因此,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在基板104的經摻雜的部分104A上方具有厚度T1,而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在基板104的未摻雜的部分104B上方具有厚度T2,其中厚度T1大於厚度T2。意及,擦除閘極介電質 146在經摻雜的部分104A上的部分的厚度會大於在未摻雜的部分104B上方的部分的厚度。在第11B圖的剖面圖中,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在未摻雜的部分104B上方具有實質上平坦的底表面。意及,在沿著垂直控制閘極138的長度方向的方向上,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在未摻雜的部分104B上方的部分的底表面平坦於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在經摻雜的部分104A上的部分的底表面。
參照第12A圖至第12D圖,其中第12A圖為在第11A圖至第11C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8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12B圖為沿著第12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12C圖為沿著第12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12D圖為沿著第12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在基板104上形成圖案化遮罩M2。接著,執行蝕刻製程以移除擦除閘極介電質146不需要的部分。詳細來說,圖案化遮罩M2形成在並保護共用源極區128的上方的擦除閘極介電質146。例如,擦除閘極介電質146覆蓋基板104的部分104A並曝露基板104的部分104B。因此,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的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經由圖案化遮罩M2被移除,因此基板104的部分104B曝露於圖案化遮罩M2。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M2的圖案實質上與第8A圖所示的圖案化遮罩M1的圖案相反。
參照第13A圖至第13D圖,其中第13A圖為在第12A圖至第12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 上視圖,且和第12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13B圖為沿著第13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13C圖為沿著第13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13D圖為沿著第13A圖的線D-D的剖面圖。移除圖案化遮罩M2。選擇性地形成介電層1502在基板104的曝露表面上。例如,介電層1502覆蓋了基板104的部分104B。形成介電層1502的製程可包括高溫氧化、原位蒸氣產生氧化、其他適合的沉積或成長製程、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
參照第14A圖至第14D圖,其中第14A圖為在第13A圖至第13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13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14B圖為沿著第14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14C圖為沿著第14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14D圖為沿著第14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形成閘極層1504於基板104上方並覆蓋介電層1502。閘極層1504可由摻雜多晶矽、金屬,或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組成,且可由CVD、PVD,或其他適合的方法形成。
參照第15A圖至第15D圖,其中第15A圖為在第14A圖至第14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14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15B圖為沿著第15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15C圖為沿著第15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15D圖為沿著第15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回蝕刻閘極層1504直到閘極層1504的上表面低於控制閘極硬遮罩210的上表面。 在部分實施例中,閘極層1504的上表面實質上與控制閘極138的上表面齊平。在部分實施例中,蝕刻製程使得凹陷的閘極層1504具有實質上平坦的表面。在蝕刻製程後,可將摻雜物植入閘極層1504內,並接著執行退火製程以活化摻雜物。在部分實施例中,閘極層1504殘留在擦除閘極介電質146上方的部分稱為擦除閘極144。
參照第16A圖至第16C圖,其中第16A圖至第16C圖分別和第15B圖至第15D具有相同剖面。共形地形成硬遮罩層1702於基板104上方。硬遮罩層1702可藉由CVD、PVD,或其他適合的沉積方法形成。
參照第17A圖至第17D圖,其中第17A圖為在第16A圖至第16C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15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17B圖為沿著第17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17C圖為沿著第17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17D圖為沿著第17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形成圖案化遮罩M3於基板104上方。接著經由圖案化遮罩M3執行蝕刻製程以圖案化硬遮罩層1702及閘極層1504(參照第16A圖至第16C圖)以形成選擇閘極150。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M3可為光阻。
參照第18A圖至第18D圖,其中第18A圖為在第17A圖至第17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 上視圖,且和第17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18B圖為沿著第18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18C圖為沿著第18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18D圖為沿著第18A圖的線D-D的剖面圖。移除圖案化遮罩M3(參照第17A圖至第17D圖)。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M3可藉由適當方法移除,例如剝離。沿著選擇閘極150的外側壁形成選擇閘極間隔物148。選擇閘極間隔物148可藉由下列方法形成,沉積間隔物層並移除間隔物層最薄的部分。選擇閘極間隔物148可藉由CVD、PVD、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上述的組合,或相似者。
參照第19A圖至第19C圖,其中第19A圖至第19C圖分別和第18B圖至第18D具有相同剖面。形成硬遮罩300於基板104上方並鄰近選擇閘極間隔物148。在部分實施例中,硬遮罩300可形成具有經平坦化的上表面。形成硬遮罩300的製程包括旋塗有機抗反射塗布層(organic ARC(anti-reflective ceating)coating)。
參照第20A圖至第20D圖,其中第20A圖為在第19A圖至第19C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18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20B圖為沿著第20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20C圖為沿著第20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20D圖為沿著第20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形成圖案化遮罩M4於基板104上方。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M4具有開口 O2位於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例如,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的閘極層1504經由圖案化遮罩M4曝露。另一方面,在第20A圖中,選擇閘極150的部分經由圖案化遮罩M4曝露。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M4為光阻。
參照第21A圖至第21D圖,其中第21A圖為在第20A圖至第20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20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21B圖為沿著第21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21C圖為沿著第21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21D圖為沿著第21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執行蝕刻製程以經由開口O2移除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的閘極層1504的部分。因此,基板104的部分104B在蝕刻製程後經由圖案化遮罩M4曝露。另一方面,選擇閘極150經由圖案化遮罩M4曝露的部分被移除,如第21A圖所示。
參照第22A圖至第22D圖,其中第22A圖為在第21A圖至第21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21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22B圖為沿著第22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22C圖為沿著第22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22D圖為沿著第22A圖的線D-D的剖面圖。藉由適當的方法移除圖案化遮罩M4,例如剝離。接著,移除硬遮罩300。在部分實施例中,硬遮罩300可藉由適當的蝕刻製程移除。
參照第23A圖至第23D圖,其中第23A圖為 在第22A圖至第22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22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23B圖為沿著第23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23C圖為沿著第23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23D圖為沿著第23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形成圖案化遮罩302以覆蓋基板104的部分104B。圖案化遮罩302可為光阻,且可藉由光微影製程形成。接著,執行蝕刻製程以移除曝露的介電層1502,藉此在選擇閘極150下方形成選擇閘極介電質156。
參照第24A圖至第24C圖,其中第24A圖至第24C圖分別和第23B圖至第23D圖具有相同剖面。執行離子植入製程以在基板104中形成汲極區126。在部分實施例中,汲極區126分別鄰近於選擇閘極介電質156。在部分實施例中,離子植入可藉由多層遮罩的系列步驟以在汲極區126中形成不同程度的摻雜。
參照第25A圖至第25C圖,其中第25A圖至第25C圖分別和第24A圖至第24C圖具有相同剖面。在基板104內和汲極區126上方形成矽化物墊170。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0可為矽化鎳或其他適合的矽化物,且可藉由適當的矽化製程形成。
參照第26A圖至第26C圖,其中第26A圖至第26C圖分別和第25A圖至第25C圖具有相同剖面。移除位於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的圖案化遮罩302。在部分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302可藉由剝離移除。在 圖案化遮罩302移除後,浮閘極間隔物142和基板104的部分104B曝露。
參照第27A圖至第27C圖,其中第27A圖至第27C圖分別和第26A圖至第26C圖具有相同剖面。形成圖案化遮罩304於基板104上方並覆蓋汲極區126。圖案化遮罩304可為光阻,且可藉由光微影製程形成。
在第27B圖中,沿著垂直擦除閘極144的長度方向的方向,基板104的部分104B的曝露表面具有寬度W4。在部分實施例中,寬度W4的範圍約80nm至約120nm。在部分實施例中,寬度W4為單元間距,為選擇閘極臨界尺寸的關鍵因素。若寬度W4過小,則在後續步驟中將會難以填補材料至此窄小區域(例如,浮閘極間隔物142之間的間距),且會導致在此區域中形成不希望形成的孔隙。另一方面,若寬度W4過大,則元件則會過大,且無法達到所欲的元件密度。
在第27C圖中,沿著擦除閘極144的長度方向的方向,基板104的部分104B的曝露表面具有寬度W5。在部分實施例中,寬度W5的範圍約80nm至約120nm。在部分實施例中,寬度W5為擦除閘極144之間的間距。若寬度W5過小,則此曝露的區域將會過小以至於無法容納後續步驟中所形成的共用源極條(例如,共用源極條160CS)。另一方面,基板104的部分104B的上表面和擦除閘極介電質146的上表面的距離D1的範圍約30nm至約50nm。若距離D1過小(例如,擦除 閘極介電質146太薄),則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將無法分隔擦除閘極144和基板104。另一方面,若距離D1過大(例如,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太厚),則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將可能導致不滿意的元件表現。在部分實施例中,寬度W4與寬度W5的比例約為0.66至約1.5。在部分實施例中,寬度W5和距離D1的比例約為1.6至約4。
參照第28A圖至第28C圖,其中第28A圖至第28C圖分別和第27A圖至第27C圖具有相同剖面。在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形成矽化物墊172。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可為矽化鎳或其他適合的矽化物,且可藉由適當的矽化製程形成。在第28C圖中,矽化物墊172至少部分地接觸共用源極區128,藉此在矽化物墊172和共用源極區128之間形成電性連接。
如第9A圖至第9C圖所討論的,基板104的部分104B在形成共用源極區128期間被遮罩,而基板104的部分104B實質上不具有共用源極區128的摻雜物。此外,在本處所討論的製程中,亦沒有對基板104的部分104B執行其他有意的摻雜製程。因此,基板104的部分104B不具有摻雜,或是具有可忽略的摻雜。另一方面,由於矽化物墊172形成在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矽化物墊172不具有摻雜,或是具有可忽略的摻雜。換言之,矽化物墊172的摻雜物濃度小於共用源極區128的摻雜物濃度。
參照回第24A圖,如前述所提及,矽化物墊170是藉由離子植入直接形成在基板104的汲極區126上。因此,汲極區126上方的矽化物墊170可能具有汲極區126的摻雜物。相反地,與共用源極區128連接的矽化物墊172不具有摻雜,或是具有可忽略的摻雜。換言之,矽化物墊172的摻雜物濃度小於矽化物墊170的摻雜物濃度。
在本揭露部分實施例中,由於基板104的部分104B在形成共用源極區128的期間被遮罩,藉由離子植入而形成在共用源極區128中具有彎曲或球根表面輪廓的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將不會形成在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由於此處不具有共用源極區128)。也因此基板104的部分104B至此步驟仍具有實質上平坦的上表面,也因此導致具有平坦上表面的矽化物墊172。因此,在部分實施例中,矽化物墊172的上表面和矽化物墊170的上表面實質上齊平。這樣的配置有利於後續形成的條(例如,第33A圖至第33C圖中的共用源極條160CS和汲極條160D)。
另一方面,如第21A圖至第21D圖所提及,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的閘極層1504是與選擇閘極150使用同一遮罩移除的。然而,若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具有彎曲或球根表面輪廓的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則需要額外的光罩曝露此區域,並移除基板104的部分104B上方的擦除閘極介電質146,因此將對製 程產生額外的開銷。
參照第29A圖至第29C圖,其中第29A圖至第29C圖分別和第28A圖至第28C圖具有相同剖面。移除圖案化遮罩304,且在基板104上方形成第一層間介電層200。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一層間介電層200填補矽化物墊170和172上方的區域。第一層間介電層200可為氧化物、低介電常數(low-k)介電質、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第一層間介電層200可藉由CVD、PVD、濺鍍,或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
參照第30A圖至第30C圖,其中第30A圖至第30C圖分別和第29A圖至第29C圖具有相同剖面。執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以移除多餘的第一層間介電層200直到擦除閘極144、控制閘極138,和選擇閘極150曝露。
參照第31A圖至第31C圖,其中第31A圖至第31C圖分別和第30A圖至第30C圖具有相同剖面。在基板104上方形成第二層間介電層202。第二層間介電層202可為氧化物、低介電常數(low-k)介電質、其他適合的介電質、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第二層間介電層202可藉由CVD、PVD、濺鍍,或其他適合的沉積製程形成。
參照第32A圖至第32D圖,其中第32A圖為在第31A圖至第31C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 上視圖,且和第23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32B圖為沿著第32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32C圖為沿著第32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32D圖為沿著第32A圖的線D-D的剖面圖。蝕刻(或圖案化)第一和第二層間介電層200、202以形成開口O3、O4、O5。在部分實施例中,開口O3曝露汲極區126上方的矽化物墊172,開口O4曝露矽化物墊172,而開口O5曝露擦除閘極144。如前述所提及,由於矽化物墊172具有實質上平坦的上表面,且和矽化物墊170的上表面齊平,故蝕刻劑會實質上在相同的時間抵達矽化物墊170和172。在部分實施例中,假如矽化物墊170和172的上表面位於不同水平高度,則具有比較高的上表面的將會產生過度蝕刻,進而影響元件表現。
參照第33A圖至第33D圖,其中第33A圖為在第32A圖至第32D圖的操作後的記憶體元件100的上視圖,且和第32A圖具有相同的上視圖,第33B圖為沿著第33A圖的線B-B的剖面圖,第33C圖為沿著第33A圖的線C-C的剖面圖,而第33D圖為沿著第33A圖的線D-D的剖面圖。分別形成汲極條160D、共用源極條160CS和擦除閘極條160EG在開口O3、O4、O5內。在部分實施例中,開口O3內的汲極條160D亦可稱為汲極接觸160D。開口O4內的共用源極條160CS亦可稱為共用源極接觸160CS。開口O5內的擦除閘極條160EG亦可稱為擦除閘極接觸160EG。汲 極條160D、共用源極條160CS和擦除閘極條160EG具有導電性,且可為鎢、銅、鋁、銅鋁、其他適合金屬或導電材料、上述之組合,或相似者。汲極條160D、共用源極條160CS和擦除閘極條160EG可藉由下列方法形成,例如,沉積導電材料於基板104上方並填補開口O3、O4、O5內,接著執行CMP製程以移除多餘的導電材料直到第二層間介電層202曝露。
第34A圖至第34C圖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形成記憶體元件的方法1000。雖然方法100是由一系列操作或步驟來描述,然應了解此方法並沒有限制操作或其順序。因此,在部分實施例中,這些操作或步驟可以不同的順序被執行,及/或同時地執行。此外,在部分實施例中,描述的操作或步驟可被切割為多個操作或步驟,其可在不同時間點或是相同時間點與其他操作或是子操作一起進行。在部分實施例中,描述的操作或步驟可被省略,或包括其他沒有被描述的操作或步驟。
在方塊S101中,在基板上形成隔離結構。第2A圖至第2C圖為對應至方塊S101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2中,在基板上形成閘極氧化物、浮閘極層、控制閘極介電層、控制閘極層,以及控制閘極硬遮罩。第3A圖至第3C圖為對應至方塊S102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3中,蝕刻控制閘極硬遮罩、控制閘 極層,以及控制閘極介電層以形成控制閘極和控制閘極介電質。第4A圖至第4C圖為對應至方塊S103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4中,在基板上形成控制閘極間隔物層。第5A圖和第5B圖為對應至方塊S104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5中,蝕刻控制閘極間隔物層以在控制閘極的相對側壁上形成控制閘極間隔物,並蝕刻浮閘極層和閘極氧化物以形成浮閘極和浮閘極介電質。第6A圖和第6B圖為對應至方塊S105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6中,在浮閘極的相對側壁上形成浮閘極間隔物。第7A圖和第7B圖為對應至方塊S106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7中,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圖案化遮罩,第一圖案化遮罩曝露基板的第一部分並覆蓋基板的第二部分。第8A圖至第8D圖為對應至方塊S107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8中,在基板的第一部分中形成共用源極區。第9A圖至第9C圖為對應至方塊S108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09中,移除經第一圖案化遮罩曝露的浮閘極間隔物。第10A圖至第10C圖為對應至方塊S109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0中,移除第一圖案化遮罩,並在共用源極區上方形成擦除閘極介電層。第11A圖至第11C圖為對應至方塊S110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1中,在基板上形成第二圖案化遮罩,其中第二圖案化遮罩覆蓋基板的第一部分,並移除經由第二圖案化遮罩曝露的擦除閘極介電層。第12A圖至第12D圖為對應至方塊S111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2中,在基板上形成第一介電層。第13A圖至第13D圖為對應至方塊S112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3中,在基板上形成閘極層。第14A圖至第14D圖為對應至方塊S113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4中,回蝕刻閘極層以形成擦除閘極。第15A圖至第15D圖為對應至方塊S114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5中,在基板上形成硬遮罩層。第16A圖至第16C圖為對應至方塊S115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6中,在基板上形成第三圖案化遮罩,並蝕刻閘極層以形成選擇閘極。第17A圖至第17D圖為對應至方塊S116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7中,移除第三圖案化遮罩,並在選擇閘極的側壁上形成選擇閘極間隔物。第18A圖至第 18D圖為對應至方塊S117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8中,在基板上和選擇閘極間隔物旁形成硬遮罩。第19A圖至第19C圖為對應至方塊S118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19中,在基板上形成第四圖案化遮罩,其中第四圖案化遮罩曝露基板的第二部分。第20A圖至第20D圖為對應至方塊S119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0中,移除基板的第二部分上方的閘極層。第21A圖至第21D圖為對應至方塊S120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1中,移除第四圖案化遮罩和硬遮罩。第22A圖至第22D圖為對應至方塊S121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2中,在基板的第二部分上方形成第五圖案化遮罩。第23A圖至第23D圖為對應至方塊S122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3中,執行離子植入以在基板內形成汲極區。第24A圖至第24C圖為對應至方塊S123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4中,在汲極區上方形成第一矽化物墊。第25A圖至第25C圖為對應至方塊S124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5中,移除第五圖案化遮罩以曝露基板的第二部分。第26A圖至第26C圖為對應至方塊 S125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6中,在基板上方形成第六圖案化遮罩並覆蓋汲極區。第27A圖至第27C圖為對應至方塊S126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7中,在基板的第二部分中形成第二矽化物墊。第28A圖至第28C圖為對應至方塊S127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8中,移除第六圖案化遮罩,並在基板上形成第一層間介電層。第29A圖至第29C圖為對應至方塊S128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29中,執行CMP製程直到擦除閘極曝露。第30A圖至第30C圖為對應至方塊S129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30中,在基板上方形成第二層間介電層。第31A圖至第31C圖為對應至方塊S130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31中,蝕刻第一和第二層間介電層以形成開口。第32A圖至第32D圖為對應至方塊S131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在方塊S132中,在開口內填補導電材料。第33A圖至第33D圖為對應至方塊S132的部分實施例的示意圖。
根據上述討論,可看出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提供了優點。然應了解,這些實施例可提供其他優點,且不 是所有優點皆需要在此討論,且不是所有實施例都具有特定的優點。其中一優點為,基板上定義共用源極條的區域在形成共用源極區的期間被遮罩。因此,具有彎曲或球根狀表面輪廓的擦除閘極介電質將不會形成在基板的這些區域上。因此,用於移除具有彎曲或球根狀表面輪廓的擦除閘極介電質的的外遮罩將可以省略,並可節省製程的開銷。另一方面,基板的這些區域的上表面為實質上平坦,使得此區域形成的矽化物墊也具有平坦上表面。此有助於後續在矽化物墊上方形成接觸的製程。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為一種記憶體元件,包含擦除閘極、擦除閘極介電質、第一和第二浮閘極、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第一選擇閘極、第二選擇閘極、共用源極條,以及矽化物墊。擦除閘極位於基板的第一部份上方。擦除閘極介電質位於擦除閘極和基板的第一部份之間。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位於擦除閘極的相對兩側。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分別位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上方。第一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一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第二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二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共用源極條位於基板的第二部份上,其中共用源極條與擦除閘極沿著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矽化物墊位於共用源極條下方且位於基板的第二部分內,其中矽化物墊的上表面平坦於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下表面。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下表面 為彎曲。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共用源極區,位於擦除閘極介電質下方並位於基板的第一部份內,其中矽化物墊不具有共用源極區內的摻雜物。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在沿著第一方向的剖面中,矽化物墊的水平寬度小於擦除閘極介電質的水平寬度。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在沿著第二方向的剖面中,矽化物墊與擦除閘極介電質的側壁接觸。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在沿著第二方向的剖面中,矽化物墊與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以非零距離隔開。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在沿著第二方向的剖面中,矽化物墊的上表面低於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上表面,且高於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下表面。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為一種記憶體元件,包含擦除閘極、擦除閘極介電質、第一和第二浮閘極、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第一選擇閘極、第二選擇閘極、第一矽化物墊、第一浮閘極間隔物,以及第二浮閘極間隔物。擦除閘極位於基板的第一部份上方。擦除閘極介電質位於擦除閘極和基板的第一部份之間。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位於擦除閘極的相對兩側。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分別位於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上方。第一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一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第二選擇閘極沿著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第二控制閘極與擦除閘極隔開。第一矽化物墊位於基板的第二部分中,其中第 一矽化物墊和擦除閘極沿著垂直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浮閘極間隔物位於第一浮閘極的側壁上,其中第一矽化物墊藉由第一浮閘極間隔物與第一浮閘極隔開。第二浮閘極間隔物位於第二浮閘極的側壁上,其中第一矽化物墊藉由第二浮閘極間隔物與第二浮閘極隔開。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層間介電層位於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第二第一浮閘極間隔物之間。以及共用源極條延伸穿越層間介電層並接觸第一矽化物墊。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共用源極區,位於基板的第一部分內以及位於擦除閘極下方,其中在沿著第二方向的剖面中,共用源極條藉由第一矽化物墊與共用源極區電性連接。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浮閘極間隔物由氮化物組成。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汲極區,位於基板內且鄰近第一選擇閘極。第二矽化物,位於汲極區內,其中第二矽化物的摻雜物濃度低於第一矽化物的摻雜物濃度。以及汲極條,位於第二矽化物上方並與第二矽化物接觸。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第一控制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控制閘極間隔物,分別位於第一控制閘極的側壁和第二控制閘極的側壁上,其中在沿著第一方向並穿越第一矽化物的第一剖面中,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浮閘極間隔物分別與第一控制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控制閘極間 隔物接觸。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在沿著第一方向並穿越擦除閘極的第二剖面中,擦除閘極與第一控制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控制閘極間隔物接觸。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在沿著第一方向並穿越第一矽化物的第一剖面中,第一矽化物的寬度小於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浮閘極間隔物之間的距離。
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為一種製造記憶體元件的方法,包含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浮閘極和第二浮閘極;分別在第一浮閘極和第二浮閘極上方形成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形成圖案化遮罩以覆蓋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其中圖案化遮罩曝露位於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之間的基板的第一部份,且圖案化遮罩曝露第一控制閘極和第二控制閘極之間的基板的第二部份;在基板的第一部分中形成共用源極區,其中在形成共用源極區期間,圖案化遮罩保護基板的第二部分;移除圖案化遮罩;在基板的第一部分上方形成擦除閘極;以及在基板的第二部分上方形成共用源極條。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在形成共用源極條之前在基板的第二部分中形成矽化物墊。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在基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方形成擦除閘極介電質,其中擦除閘極介電質在基板的第一部分上具有在比基板的第二部分上還快的成長速率。
根據部分實施例,其中形成擦除閘極包含形成擦除閘極層於基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方;以及自基板的第二部分上方移除擦除閘極層。
根據部分實施例,還包含在形成該圖案化遮罩之前在第一浮閘極的側壁和第二浮閘極的側壁上分別形成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浮閘極間隔物;以及在形成該圖案化遮罩之後,移除基板的第一部分上方的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浮閘極間隔物,其中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第二浮閘極間隔物殘留在基板的第二部分上方。
上文概述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以便本領域熟習此項技藝者可更好地理解本揭示案的態樣。本領域熟習此項技藝者應當瞭解到他們可容易地使用本揭示案作為基礎來設計或者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以實行相同目的及/或實現相同優勢的。本領域熟習此項技藝者亦應當瞭解到,此類等效構造不脫離本揭示案的精神及範疇,以及在不脫離本揭示案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其可對本文進行各種改變、取代及變更。
104:基板
106:隔離結構
134a、134b:浮閘極
138a、138b:控制閘極
140:閘極間隔物
142:浮閘極間隔物
148:選擇閘極間隔物
149:浮閘極間隔物
150a、150b:選擇閘極
158:浮閘極介電質
160:控制閘極介電質
160CS:共用源極條
172:矽化物墊
200、202:層間介電層
W2:寬度

Claims (10)

  1.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含:一擦除閘極,位於一基板的一第一部份上方;一擦除閘極介電質,位於該擦除閘極和該基板的該第一部份之間;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位於該擦除閘極的相對兩側;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分別位於該些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上方;第一選擇閘極,沿著一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該第一控制閘極與該擦除閘極隔開;第二選擇閘極,沿著該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該第二控制閘極與該擦除閘極隔開;一共用源極條,位於該基板的一第二部份上,其中該共用源極條與該擦除閘極沿著垂直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排列;以及一矽化物墊,位於該共用源極條下方且位於該基板的該第二部分內,其中該矽化物墊的一上表面較平坦於該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一下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在沿著該第一方向的剖面中,該矽化物墊的水平寬度小於該擦除閘極介電質的水平寬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在沿著 該第二方向的剖面中,該矽化物墊與該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一側壁接觸。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在沿著該第二方向的剖面中,該矽化物墊與該些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以非零距離隔開。
  5.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含:一擦除閘極,位於一基板的一第一部份上方;一擦除閘極介電質,位於該擦除閘極和該基板的該第一部份之間;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位於該擦除閘極的相對兩側;第一和第二控制閘極,分別位於該些第一和第二浮閘極上方;第一選擇閘極,沿著一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該第一控制閘極與該擦除閘極隔開;第二選擇閘極,沿著該第一方向至少部分藉由該第二控制閘極與該擦除閘極隔開;一第一矽化物墊,位於該基板的一第二部分中,其中該第一矽化物墊和該擦除閘極沿著垂直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排列,且該第一矽化物墊的一上表面較平坦於該擦除閘極介電質的一下表面;一第一浮閘極間隔物,位於該第一浮閘極的一側壁上,其中該第一矽化物墊藉由該第一浮閘極間隔物與該第一浮 閘極隔開;以及一第二浮閘極間隔物,位於該第二浮閘極的一側壁上,其中該第一矽化物墊藉由該第二浮閘極間隔物與該第二浮閘極隔開。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記憶體元件,還包含:一層間介電層,位於該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該第二第一浮閘極間隔物之間;以及一共用源極條延伸穿越該層間介電層並接觸該第一矽化物墊。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記憶體元件,還包含一第一控制閘極間隔物和一第二控制閘極間隔物,分別位於該第一控制閘極的一側壁和該第二控制閘極的一側壁上,其中在沿著該第一方向並穿越該第一矽化物墊的一第一剖面中,該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該第二浮閘極間隔物分別與該第一控制閘極間隔物和該第二控制閘極間隔物接觸。
  8. 一種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方法,包含:在一基板上形成一第一浮閘極和一第二浮閘極;分別在該第一浮閘極和該第二浮閘極上方形成一第一控制閘極和一第二控制閘極;形成一圖案化遮罩以覆蓋該第一控制閘極和該第二控制閘極,其中該圖案化遮罩曝露位於該第一控制閘極和該第 二控制閘極之間的該基板的一第一部份,且該圖案化遮罩覆蓋該第一控制閘極和該第二控制閘極之間的該基板的一第二部份;在該基板的該第一部分中形成一共用源極區,其中在形成該共用源極區期間,該圖案化遮罩保護該基板的該第二部分;移除該圖案化遮罩;在該基板的該第一部分上方形成一擦除閘極;以及在該基板的該第二部分上方形成一共用源極條。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該擦除閘極包含:形成一擦除閘極層於該基板的該第一部分和該第二部分上方;以及自該基板的該第二部分上方移除該擦除閘極層。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還包含:在形成該圖案化遮罩之前在該第一浮閘極的一側壁和該第二浮閘極的一側壁上分別形成一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一第二浮閘極間隔物;以及在形成該圖案化遮罩之後,移除該基板的該第一部分上方的該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該第二浮閘極間隔物,其中該第一浮閘極間隔物和該第二浮閘極間隔物殘留在該基板的該第二部分上方。
TW109132974A 2020-01-16 2020-09-23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744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745,219 2020-01-16
US16/745,219 US11183571B2 (en) 2020-01-16 2020-01-16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9919A TW202129919A (zh) 2021-08-01
TWI744006B true TWI744006B (zh) 2021-10-21

Family

ID=76809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974A TWI744006B (zh) 2020-01-16 2020-09-23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3571B2 (zh)
CN (1) CN113140570A (zh)
TW (1) TWI744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2123B2 (en) * 2021-02-05 2023-06-0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array with local line selector
US20230033348A1 (en) * 2021-08-02 2023-02-02 Globalfoundries Singapore Pte. Ltd.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with a charge-detrap mechanis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6113A (zh) * 2013-03-14 2014-09-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記憶裝置與其形成方法
TW201737469A (zh) * 2016-04-08 2017-10-16 超捷公司 減小型分離閘非揮發性快閃記憶體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TW201937703A (zh) * 2017-11-13 2019-09-16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3843B2 (ja) * 2007-12-27 2014-05-2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31257B2 (en) * 2014-07-14 2016-08-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alicided structure to integrate a flash memory device with a high κ, metal gate logic device
US10026741B2 (en) * 2016-11-18 2018-07-1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Logic-compatible memory cel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thereof
US10790292B2 (en) * 2018-05-14 2020-09-29 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making embedded memory device with silicon-on-insulator substrate
US10762966B2 (en) * 2018-10-30 2020-09-01 Globalfoundries Singapore Pte. Ltd. Memory array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11180448B (zh) * 2018-11-13 2021-01-01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36113A (zh) * 2013-03-14 2014-09-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記憶裝置與其形成方法
TW201737469A (zh) * 2016-04-08 2017-10-16 超捷公司 減小型分離閘非揮發性快閃記憶體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TW201937703A (zh) * 2017-11-13 2019-09-16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83571B2 (en) 2021-11-23
US20210226027A1 (en) 2021-07-22
CN113140570A (zh) 2021-07-20
TW202129919A (zh) 202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118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48327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652322B2 (en) Split gate flash memory device having self-aligned control g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40245564A1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IC card
US20160379987A1 (en) Structure with emedded efs3 and finfet device
US20210384211A1 (en) Flash memory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floating gate
US11968828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dual gate dielectric layer having middle portion thinner than the edge portions
US890172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narrow structures i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744006B (zh)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10581134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40789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40548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40147714A1 (en) Flash memory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floating gate
CN108257969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22999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01282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US1142425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320085A1 (en) Memory Arrays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And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A Memory Array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TWI634562B (zh) 三維記憶體及其操作方法
US20080239816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148770B1 (en) Memory device with buried bit line structure